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

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

【教學實錄片段】

兩小兒辯日教學案例

  一、導入

(黑板出示)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1、師:你能説出這句話的意思嗎?(應該做一個誠實的人)

2、同學們説得很好,這句話是誰説的?

(生:孔子。師:大家都知道孔子是春秋末期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今天我們學習的《兩小兒辯日》這篇文言文就是《列子·湯問》裏記載的一則傳奇的寓言故事。)

3、板書課題,生齊讀課題,解題。

  二、初讀課文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藉助拼音自讀課文。要求把字音讀準確,把句子讀通順,做到不添字,不掉字。

2、指名輪讀課文,其他同學評議,説説自己從受到的感悟:

(讀出了兩小兒辯日時非常自信非常肯定的語氣、聽出了孔子十分為難不能決斷的樣子、我瞭解到讀古文時一定要把標點符號停頓的'感覺讀出來,顯得古文很有味道。)

師:真不錯,讀出了古文的韻味。

  三、細讀課文

1、同學們,你們願意讀一讀嗎?請同學們再讀課文,結合註釋輕聲讀文,看看這篇課文給我們講述了一個怎樣的故事?

生:這篇文章講的是孔子東遊的時候遇見兩個小孩在爭辯

生:孔子東遊時看見兩個小孩在爭辯,兩個小孩請他判決,他卻不能。

師:非常好。原文是怎麼説的?

2、學習第一自然段。齊讀第一自然段:

⑴ 理解遊孔子周遊列國是為了向別人學習,宣傳自己的政治主張。

⑵ 理解句意。

3、為什麼這裏有一個鬥字:

生:因為他們爭論得很激烈,雙方都不同意對方的觀點。

4、學習第二、三、四段:

師:兩小兒各持的觀點是什麼?趕緊讀讀第二節。瞭解他們爭辯的兩個觀點:

生:其中一個小孩子説日出時太陽開始離我們近,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遠,第二個小兒説日出時離我們遠,到了中午太陽離我們近。

師:能讀一讀原話嗎?

理解去:距離的意思。

師:誰能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兩句話。

師:通過這句話的學習,我們不但知道了兩小兒辯日時的觀點,第一個小兒認為日始近,日中遠,而另一小兒則相反,日始遠,日中近(板書)。

師:兩小兒在辯論的時候陳述的理由是什麼,一個小兒的理由是──另一小兒的理由是──,兩小兒在陳述自己的理由時,他們都説了一句在句式上極其相似的話,你能找到嗎?

生:我覺得是這兩句。(此不為;一個小孩説)。

師:這兩個句子都是什麼句子?

生:反問句。

師:這裏用反問句起到了什麼作用?(比陳述更確定的語氣、表達得更強烈些。指名讀,評價(讀出了爭論的語氣)

5、學習第5段:

師:兩小兒辯得不相上下,這時候孔先生來了,於是兩小兒讓孔子分一分誰對誰錯。孔子能決斷嗎?

師:課文怎麼説的?

師:那這句話什麼意思?

生:誰説你知道的多啊!

師:但是面對這樣一個問題,孔子卻不能判斷,孔子當時的態度是什麼樣的?

生:孔子很無奈。

生:當時非常慚愧。

師:這也應了他的一句話: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

  四、從這個故事中我們明白了什麼道理?

這個故事説明了認識自然、探索客觀規律真理,要勇於獨立思考、大膽質疑:也説明宇宙無限,再博學的人也會有所不知,學習是無止境的。

  五、總結

文章僅僅117字,讓我們看出了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之的學習態度,還讓我們體會到了兩小兒勇於探索,不恥下問的學習精神。六、把課文改編成課本劇,選擇自己喜歡的夥伴分角色表演。

  【板書設計

兩小兒辯日

一兒:早近(大) 午遠(小)

一兒:早遠(涼) 午近(熱)

孔子不能決也

  【教學反思】

《兩小兒辯日》是語文第12冊教材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於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為第一篇文言文來進行教學。國小階段的文言文學習是為了中學時大量學習文言文作輔墊,激發興趣,打下基礎。因此,在進行教學設計時,我以激趣、學法為根本目的,緊扣教材,設計了讀──釋──演這個脈絡清晰的教學環節。我的教學指導思想是:讓學生在讀中理解、讀中感悟。讀是閲讀教學的主要活動,在教學中我將讀貫穿始終。本課朗讀分為三個層次:

  1、讀通:

通過生試讀,師範讀、個人練讀等多種形式,將文言文讀通。特別是:能正確斷句。

  2、讀懂:

生對照註釋,在自己的努力下在互助的學習中能將每一句話讀懂,理解全文。

3、讀好:

創設情境,激發讀的興趣。讓學生自由練讀。找同伴互讀,分角色朗讀等形式展示兩小兒爭辯時生動的場景。讓學生模仿古人吟詠的樣子來有滋有味地讀。通過這不同層次、多種形式的讀,讓學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語言特點,積累語言,從而熱愛古代燦爛的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0y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