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環境教育隨筆(彙編15篇)

環境教育隨筆(彙編15篇)

無論是在學校還是在社會中,説到隨筆,相信大家肯定都不陌生,隨筆最重要的是是表達出作者的意圖,傳達心情、感悟、觀點...就像與鄰家談心般輕鬆。那麼,什麼樣的隨筆更有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環境教育隨筆,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環境教育隨筆(彙編15篇)

環境教育隨筆1

孟母教子三次搬遷的典故眾所周知,良好的環境成就了一代偉大的思想家。長期以來環境對人的影響有目共睹,對人的影響甚遠,特別是對天真無邪的孩子們來説,更為至關重要。這個學期,我們大一班的老師為孩子創設良好的環境,營造了濃郁的學習氣氛,對本班的室內環境進行全方位的改觀。

我們班主牆的內容:“保護環境從我做起”。這是一幅優美的風景畫,是用收集的報紙、光盤等廢舊材料製作而成。這其中有兩層意義,其一,是讓孩子們瞭解人類與自然環境的關係,知道保護環境就是保護自己的家園。其二,教育孩子例行節約不能浪費。

室內最高的牆壁上端,有一藤具有頑強生命力的南瓜,它如此的默默無聞,它那由低向高攀爬的樣子,好像是在對孩子們説話:“孩子們做一件事情一定要堅持,不畏艱難,勇往直前,就一定會成功”幼兒園的保安員,還為它送上了一首打油詩:“南瓜爬滿房,綠葉根系壯;瓜果長滿藤,從綠變到黃。”

教室牆壁上的掛飾,天花板的吊墜,都是孩子們平時親手製作的作品,有京劇臉譜、青花瓷主題的`盤子,還有孩子們給父母洗腳的照片,老師們加以裝點,就成了教室裏濃墨重彩的風景。“他們”時刻告訴着孩子們,中華民族有豐富多彩的文化,需要我們去傳承去發揚。

所有的裝飾品,都是來源於孩子們的學習生活。每當孩子們來到活動室,就能看到自己的作品展示在那裏,他們會高興的説:“看到了嗎這個是我畫的.....”“快看快看那個是我自己剪的呦......”,這種喜悦的心情無法用言語表達,這樣的形式給了孩子極大的肯定和鼓勵。

不同的環境,帶着不同的風景,不同的風景給予了我們不一樣的人生啟迪,我相信在我們的努力下,這些聰明可愛的寶貝們,定會健康快樂的成長。

環境教育隨筆2

《綱要》指出“兒童是在適宜的環境中,以主動、積極、內涵豐富的活動為基礎,獲得全面和諧發展。”兒童是獨立的,發展着的個體,如何活動室——幼兒在園一日活動的主要場所,對幼兒的成長有着極其重要的作用。如何使幼兒成為環境的主人,體現幼兒為主的思想,我在活動室環境的創設和利用方面進行了嘗試。

一、讓幼兒成為環境創設的主人

傳統觀念在環境創設方面,往往是教師精心設計打造環境,雖然教師絞盡腦汁、費盡心機,把活動室打扮得形式多樣、十分精美,但還是不能引起孩子的興趣,是什麼原因阻礙孩子的興趣呢?因為在環境裏有着太多的成人味,根本沒有孩子的自主,更沒有孩子創造的空間。

新的學期裏,我改變了以往的方法,在開學初不象往常那樣急於佈置新的牆面,而是考慮幼兒興趣和關注點,並將這份“差使”拋給孩子,先讓他們觀察説説我們現在教室裏的環境怎樣?你看了有什麼感覺?你有沒有什麼想法?怎樣使我們活動室的牆面漂亮?等一列問題。頓時活動室裏沸騰了,孩子們都爭先恐後地發表自己的見解,有的説:“畫獅子、老虎、長頸鹿……”讓活動室變成動物園;有的説:“畫一個‘海底世界’吧。”;還有的説:“元宵節到了,我們都要去賞燈,還有許多民間藝人在挑花擔、舞龍、打腰鼓……我們把他們請到活動室來吧!”孩子們都覺得這個注意好,也符合主題活動內容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贊同,然後,孩子們分工合作,自由選擇,有的畫賞燈;有的畫舞龍;有的做彩鏈;有的利用廢舊材料製作燈籠;還有的從家裏帶來了各式各樣的花燈都佈置在活動室……在孩子們的策劃下,把具有濃濃民俗風味的節日請到了我們活動室,孩子們互相欣賞着自己設計的作品,享受着成功的喜悦。雖然畫面的內容並不漂亮,但在這過程中我們把佈置環境的主動權還給了孩子,使孩子成為了環境創設的主人。

二、環境與幼兒互動

1、充分利用每一幅牆飾

牆面的設計佈置除了要根據幼兒的興趣、年齡特點,我們還根據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不斷地更新,引導幼兒根據主題設計每一幅牆面,體現主題活動內容,如:在“美麗的春天”的主題活動中,教師先帶領孩子去尋找春天,去踏青,讓孩子感受到春天萬物甦醒;樹兒都長出了嫩芽;尖尖的筍兒又從泥土裏鑽了出來;桃花、梨花、迎春花都開了。接着,帶孩子去摘馬蘭頭、放風箏、和爸爸、媽媽一起去春遊等,並伴隨主題活動的發展,逐步豐富起來,到處都是孩子們留下的足跡,有孩子根據主題創作的作品,有活動精彩瞬間的照片,有和爸爸、媽媽一起製作的親子作品,有隨主題活動的不斷深入而產生的精彩對話,生成的活動等等。

由於活動室裏經常有新的內容展現出來,家長們的注意力也被這一幅幅會説話的牆面深深地吸引了,對主題活動的關注程度明顯增加了,原先請家長配合收集的材料參與率不高,如今都能積極參與收集各種與主題相關的資料,加入到幼兒的討論並幫助幼兒豐富經驗。

2、提供豐富多樣的操作材料

幼兒各方面能力的發展總是在周圍環境的互動中產生,若在活動室中創設一個有益於幼兒探索和學習的環境,不僅能提高孩子動手操作的能力,想象力、創造力、求知慾也會得到發展,在主題活動的實施過程中,教師要根據主題的發展及幼兒興趣的需求,在各活動區投放相應的材料,隨主題的發展不斷地調整,讓幼兒在操作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從而獲取豐富的知識、經驗。如在“可愛的動物”主題活動中,孩子們對老師用編的辮子粘貼的動物圖案很感興趣,我就及時捕捉孩子這一興趣點,在活動區投放各種動物的圖案,還提供不同材料的繩線,供幼兒操作。有了教師的支持和豐富的材料,孩子們的興趣就更加高漲,在編辮子的過程中,孩子們學會了合作、分享、謙讓,更學會了互相幫助。有的孩子對長線編辮子感到困難,我就及時為他們提供短線,使他們同樣體驗到成功,在操作活動中,孩子們的動手、合作、交往能力有了明顯的提高。

3、豐富的自然角

自然角不是單一的擺設,而是室內環境的一部分,其中也隱含着豐富的教育資源。原先自然角以擺放為主,故顯得下擠上空,我就利用雪碧瓶、動物籠等懸掛,特別是懸掛裝有水的透明器,其中動、植物的成長變化可一目瞭然,孩子們為此而感到興奮,他們會為大螃蟹、大龍蝦生了許多小螃蟹、小龍蝦而拍手祝賀,互相告知;也會為大蒜生了許多鬍鬚而感到奇怪、驚訝。同時我也十分注重自然角內容的豐富,如把青菜同時種在水裏、沙裏、土裏,讓孩子觀察它的生長;把兩顆種子同時種在兩個盆裏,一盆自然環境中生長,另一盆在紙盒上挖個洞,並用紙盒套在花盆上,讓孩子觀察、發現、討論,最後得出結論等,激起幼兒觀察探索的興趣,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為了充分發揮自然角的功能,我還利用自然角上動、植物標記進行講解,把種子、蠶寶寶等的生長過程用圖畫的形式記錄下來,幼兒通過每天比較、講述、記錄,既增長了知識,又發展了語言表達力,繪畫技能也得到了提高。

自然角是屬於孩子們的,因此,由孩子們擔負為這些植物澆水、施肥捉蟲、餵食、換水、清理等護理、飼養工作,這樣不僅培養了孩子熱愛勞動的優秀品質,也激發了孩子熱愛動、植物,關愛生命的良好情感,從而也體現了孩子是自然角真正的主人。

4、適時提供物質材料,根據課程內容調整相適應的環境設置

幼兒很喜歡擺弄和操作物體,幼兒的認識能力正是在其與環境的相互作用中獲得發展的。幼兒的年齡特徵決定了他們對世界的認識是感性的、具體的、形象的,常常需要實物和動作的幫助,環境的創設要服從教育目標,因為牆飾佈置和區角中都集中體現本主題的課程內容。比如在《春天》的主題活動中,通過觀察花草樹木的變化,表現春天的美。中班下學期的幼兒已有了一定的觀察能力,在教師的引導下他們能看出物體的特徵和變化,但觀察的主動性和積極性還比較弱。因此設計通過找春天的活動讓幼兒自己發現春天花草樹木的變化,變被動觀察為主動探索。活動中要求幼兒向教師講述自己的發現,是為了提高幼兒觀察的興趣和的意性,而且觀察活動與語言表達相結合可以促進幼兒的思維能力,提供一些廢舊材料讓孩子們自己去製作、發現,是為了讓幼兒持久探索、關注春天自然的變化,同時也可以使幼兒逐步積累有關春天特徵的經驗,提高幼兒對環境變化的敏感性。幼兒在製作活動中表現出超常的合作與互動,彼此幫助,全神地投入主題活動中,(牆面環境的創設幼兒真正參與到環境的創設中去,教師的角色就會從原先創設手段,更多的是適時介入)所以,我們要努力將教育目標和內容物化,將期望幼兒獲得的知識經驗藴含在物質環境之中,可通過觀察、詢問、提供情境或材料等手段來了解幼兒的興趣和需要。

5、利用區角活動,使環境活起來、動起來。

為了使每一位幼兒都能按照自己的興趣和能力選擇活動的內容,我班開設了區角活動,充分利用教師及走廊等空間,依據幼兒全面素質的發展需要,開設了各個區角。作為一種開放性的幼兒主動學習的教育活動,區角活動一直受到班內小朋友的歡迎,它為幼兒的感知、操作、學習提供了更廣闊的天地,而且幼兒輪流到各個角,這樣每次的環境創設都有不同幼兒的作品,環境相對來説也有變化,可以使環境動起來、活起來,達到人人蔘與的.效果。

三、環境創設的互動性,給予幼兒敢説、敢動手的氛圍。

教師動手動腦多,幼兒參與機會少的現象。而這些環境的創設只考慮了教師的設想及願望,而忽視幼兒的興趣和現階段的發展需求。因此,環境也失去了它應有的教育價值。只有教師轉變觀念,多關注孩子,觀察孩子的興趣點及需求,然後多傾聽孩子對於環境的所思、所想,給孩子提供適度的支持,激發他們與環境互動起來,使他們成為環境的主人,才能真正促進幼兒的發展。因此,有些老師利用教師牆面的空間創設了光榮榜、繪畫展等園地或讓孩子參與創設,為的是展示幼兒的學習結果或讓他們能大膽的自我表達。如在講述活動的版面“我愛吃的水果”,及研究性遊戲版面“好吃的蛋糕”等,幼兒可以和教師一起準備材料,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充分調動幼兒的積極性,他們所想的、所要做的儘量去滿足。通過收集各類圖片、雜誌、照片、繪畫、手工等多種手段來佈置環境,這樣幼兒在盡情的説説、剪剪、畫畫、貼貼中積極大膽、自主的去表述去展現。所以,教師不僅要為幼兒創設一個良好環境的同時,也要為他們提供多與環境互動的學習機會。

陳鶴琴先生説過:“怎樣的環境,就得到怎樣的刺激,得到怎樣的發展。”環境是幼兒成長的需要,是兒童的益友,是孩子們感興趣的事,作為教師應積極創設幼兒與環境相互作用的活動情景,充分挖掘和利用環境中的教育因素,最大限度地發揮環境的教育功能,從而讓幼兒的發展在環境的相互作用中得到促進。

使每個獨立體能發揮最大限度的潛能,就需要老師的支持、引導。

環境教育隨筆3

今天參加了園課題組的現場觀察交流活動,今天討論的主題是角色遊戲開展時應該怎樣利用好我們現有的空間,讓幼兒在有限的空間裏享受更加無限的快樂遊戲?在進行現場的觀察以後,我發現中一班中二班遊戲環境與我們小一班小二班環境格局一致,在遊戲環境創設方面有很多值得我們借鑑的地方。我覺得他們在室內的區域環境設置比較豐富,規劃較合理;户外的角色區環境也比較美觀,開設的角色區也適合幼兒的年齡特點。有一些建議想指出給大家參考參考,不知道大家會不會有共鳴:首先,我覺得兩個班級共同的遊戲區域走廊環境,還可以進一步加以利用,中間的自然角是否適當移動在一起節省空間。其次,在室內的區域遊戲中整合進角色遊戲的內容。考慮到人數比較多,孩子們一下子都在走廊內玩角色遊戲是不太可能的,所以可以有效利用區域角生成一些角色遊戲。比如在美工區內可以讓幼兒產生玩“設計加工廠”的.願望,可以讓他們設計一些小吃或者商品;在語言區則可以設置“小小書屋”的遊戲角,讓孩子們在玩遊戲的時候可以有個地方安安靜靜地坐下來看看書。第三,應該充分利用室內、走廊的空曠處,幫助幼兒合理地分配遊戲區域,這也是我們小班在開展遊戲過程中要思考的一個問題。

另外我對於三樓大環境中融合性表演遊戲環境的創設比較欣賞,我覺得老師們能結合我們上學期故事性融合性表演遊戲大膽地進行構思和創設,能將整個走廊融會貫通,以不同的小舞台的形式展現了我們的一些融合性表演遊戲的成果。整個佈局中有有幼兒的各類表演遊戲的照片、有師幼共同提煉的遊戲規則、有獨具一格的環境佈置……更重要的是還有孩子們可以操作的各類道具和玩偶,開放式的環境創設比較凸顯創意。在本學期的歌舞類融合性表演遊戲開展以後,我想我們大班老師可以充分利用這些小舞台,繼續創設和更新大環境,可以讓大班的小朋友們一起來參與場景製作、道具準備、製作表演節目單,給幼兒以自主,讓他們體驗表演遊戲的快樂,也是我們老師最終的初衷。

環境教育隨筆4

陳鶴琴先生很早就提出了“大自然是活教材”的教育觀念,陶行知先生也説:“活的鄉村教育要用活的環境,不用死的書本”。當今社會正越來越向着社會化、多元化的方向發展,這也給我們教育內容的'整合提供了一個很好的思路。幼兒園的教育決不僅僅在幼兒園裏,怎樣充分利用周圍的環境,一直是我們周鐵幼兒園深思的問題。

首先,我們在主題活動中根據主題內容的需要,不斷變換學習場所,充分利用大自然和幼兒園周邊特定的社會資源,將幼兒帶出空間有限的教室,走進空間無限的課堂,讓幼兒親眼看,親耳聽,親手做獲得直接經驗,建構知識體系。

我們幼兒園主題建築的後面是一塊大草坪和一塊種植地,這裏不僅是孩子們嬉戲玩,他們每天按時來澆水,並作好記錄,從中瞭解植物生長的過程,體驗勞動的艱辛和收穫的喜悦。他們還在這裏懇土將種子育苗。中班的孩子在草叢中捉蝸牛,引發一系列找蝸牛,養蝸牛的生成活動。這裏更是小班孩子游戲小天地。春天老師和孩子們一起放風箏,秋天在這裏撿落葉,有時老師們將孩子們帶到草地上,在這裏席地而坐,從而將這裏作為生動的課堂。

每當春天來了,孩子們一手挎着小籃,一手拿着小刀,在田埂上挖野菜,在尋找中識別馬蘭和薺菜。回到幼兒園親手摘掉爛葉和黃葉,浸泡洗淨,和上肉、剁成餡,自己動手包成糰子和餃子,並且涼拌了來吃,那味道才叫鮮美,雖然外形不如媽媽包的好,但親手勞動的果實使一些平時連嘗都不肯嘗的孩子都忍不住吃了一個又一個。從中,我們欣喜地看到幼兒的學習和生活就是這樣水乳交融,自然天成地聯繫在一起。

一直以來,我們還充分挖掘社區資源。經常帶孩子們走出幼兒園。學期初,我們將參觀、訪問、遠足等活動制定在教學活動計劃中,並定期進行活動。本學期,我們開展了大帶小遠足活動,參觀了宏夏門窗場,大班的孩子以小記者的身份採訪並同時參觀瞭如意人服裝廠,參觀了醫院、菜場、小區、超市,最近又參觀了消防隊,觀看了消防隊叔叔的精彩表演。通過這些活動讓孩子們接觸社會,積累生活經驗

環境教育隨筆5

環保是我們當今社會最重視的問題,我們大七班的孩子們自己設計了環保倡議書,在來園和離園的時候向家長介紹目前環境的問題和建議家長可以通過哪些方面來保護環境。

頭一天放學,孩子們自我分配任務,丁俊文知道自己的任務是分發倡議書,一大早早早地來到了幼兒園。“今天我要去分發倡議書了,倡議書在哪裏呢?”“放心,現在還早呢,小朋友都還沒有來呢。等到8點的時候,你和跟你一起分發倡議書的小朋友再去校門口發吧,知道了嗎?”“哦,原來是這樣啊,好的顧老師。”

8點到了,“顧老師,時間到了,我跟小朋友一起去發啦。”“好的,該怎麼跟家長説,你想好了嗎?”

“昨天晚上就已經想好了,你放心吧。我還會告訴其他小朋友的。”看着你自信滿滿的樣子,我就放心了。不一會兒,我就收到了你爸爸發來的照片,看到你跟家長認真解説的樣子,我覺得你長大了。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什麼樣的`學習可能在發生?

在這個活動中,你主動擔任起了引領者的角色,帶領着你們組的組員完成任務,把倡議書分發給家長向他們介紹本次活動的緣由和我們今後該怎麼做。你讓我看到了你的自信、你的領導能力、你的責任心和你對長輩間的禮貌。點點滴滴都讓我看在了眼裏。下一步學習的機會和可能性帶領能力差的幼兒是你下一步需要學習的東西,因為你的能力非常出色,但是班級裏也有能力欠缺的幼兒,老師希望你可以幫助他們一起,在他們遇到困難的時候主動幫助他們,並可以向他們分享如果是你會如何做的方法。這次活動圓滿的結束了,而我相信我們大七班的孩子一定收穫了許多。

環境教育隨筆6

説環境創設,大家自然而然的會想到活動室佈置、區角創設、材料準備等等。不錯,這些都是環境創設的內容,但我們忽視了一個最容易忽視的也是最重要的一項那就是心理環境的創設。

在日常的教學和生活中,我發覺:給孩子創造一個良好的.心理環境至關重要。就拿一節課來説吧!外界的環境創設再好,教具再多,準備再充足,如果沒有良好的心理環境,就等於一個人穿着華麗的外衣卻沒有靈魂。試想:孩子的學習興趣不高,精神處於一種壓抑的狀態,學習效果如何呢?結果可想而知那應該為孩子創造一種怎樣的心理環境呢?我認為,這種心理環境應該是寬鬆的、自由的、無拘無束的、互相尊重,互相關心的、允許失敗、允許犯錯誤的。人非聖賢,孰能無過?何況是隻有四五歲的孩子。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對孩子的要求太高了,抹殺了孩子的童真;要求太嚴了,扼殺了孩子的天性。童年只有一次,為何不給孩子一個快樂的童年呢?

作為幼兒教師,時時刻刻提醒自己要以一種積極的情緒帶動幼兒,努力完善自己的人格,以便能給孩子健康的影響。每一節課都讓孩子在一種寬鬆自由的氛圍中暢所欲言、盡情表現。讓孩子在快樂中求知,在自由中成長。老師們、家長們,當我們要檢驗我們的教育是否成功時,請先問一句:“孩子,你快樂嗎?

環境教育隨筆7

在很多幼兒園,隨處可見丟棄的小小垃圾、老師煞費苦心收集來的半成品

無用武之地,市直幾所幼兒園的精闢做法給了我極大的啟發和思考:小小垃圾經過變身也可以有巨大作用,半成品材料稍作修飾也可以那樣美觀。酒瓶、泥巴、瓶蓋、紙盤、紙箱以及小小的碎紙片搖身一變,看到的是極富美感、極有文化的藝術品,擺放在幼兒園的角角落落,映射出的是幼兒園的一種文化、一種修養,一種境界。在實地觀摩了市直一幼的環境之後,最大的感觸就是:一幼的孩子真幸福。生活在一幼這樣豐富、充實、文化、美的幼兒園真的是極大的幸福!從幼兒園的大環境,到走廊、班級環境,再到主題牆、區角環境,老師的用心盡顯其中,最最觸動我的還是孩子們的區域活動:規劃不一的各式區角、琳琅滿目的各式材料,孩子與區角、材料的最大限度互動,我相信:孩子們會快樂、會收穫、會成長、會進步!

交流會的時間雖不長,帶給我的啟迪和思考是長長的、遠遠的:幼兒園的環境為什麼是這樣的.?為什麼要這樣做?這樣做對孩子有何發展?我們應該怎樣去做?孫秀紅主任提出的幾個“為什麼”確實值得思考,值得研究,市直幾所幼兒園在經過多年實踐,也給我們做出了領袖般的榜樣示範作用,在他們的引領下,相信我們會有所收穫、有所啟發、有所創新、有所進步。

幼兒教師肩上的責任很重,我們需要賦予孩子怎樣的成長環境,是值得我們用接下來的時間好好去研討實踐的。努力思考,認真實踐,做新時代的幼兒教師!

環境教育隨筆8

近期,我閲讀了《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一書,這是一本很厚的書,但是卻並不讓人枯燥,因為書中列舉了大量與兒童遊戲環境創設的相關實例,通過觀看這些實例,頓時讓人茅塞頓開,許多區域創設中的疑惑,也得到了一定的解決。《指南》中指出要“充分創造條件和機會,使幼兒感受和發現美以及表現和創造美。要尊周幼兒的興趣和獨特感受,理解他們欣賞時的行為、要讓每個幼兒在其藝術天性的引領下,按他們自己的能力水平,在藝術活動中大膽、自由地以自己的方式表達她們對周圍環境和生活中美好事物的感受,體驗自由表達與創造的樂趣。

本學期我帶的是小班,小班的孩子由於年齡小,能力有限,許多題材或者有趣的製作中大班孩子可以很好地去嘗試,那麼小班的孩子可以玩些什麼,探索些什麼。在為孩子創設美工區時,我常常不知道該為孩子提供哪些材料或者是提供哪些主題,讓小班的孩子不因為能力的限制能夠玩轉美工區。而《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一書中講述的如何創設藝術區就給了我一些啟發。

一、提供豐富的操作材料,讓幼兒有東西可玩:

幼兒的有益經驗是在操作與探索中通過自身的活動獲得的,我們要選擇適合他們發展水平的實踐活動及材料,為幼兒提供充分活動和表現的機會。因此我們可以在美術區投放各種豐富的材料例如:油畫棒、水粉、橡皮泥、彩色紙、綵帶、瓦片、石頭、毛線、樹枝等大量的操作材料;同時,對於這些材料我們應該進行分類擺放,做好標記,便於幼兒的自由取放。我們要給幼兒充分的自由度,為他們創設一種寬鬆、自由民主的藝術氛圍。這樣當幼兒在操作時,他們就能運用各種感官探索材料的性質,選擇不同的方法來表現,促進了幼兒創造性的發展。活動中,我們不應該因為小班的幼兒容易弄髒衣服或者亂貼亂畫亂玩而收起一些相關的'材料,相反,我們可以為區域內的幼兒準備一件工作衣,讓幼兒能夠不受限制地來操作。這樣孩子們就能在美工區內如魚得水,大顯身手,積極大膽地表現美、創造美,流露出他們美術活動的迷戀。例如:我在班級中的美工區提供了大量調製好的顏料,並提供了各種幼兒感興趣的拓印工具(積木、勺子、毛球、瓶蓋等)以及紙張,讓幼兒能夠自由拓印各種物品,玩轉各種顏色。而這些材料不僅簡單,還是幼兒平時生活中能夠經常接觸到的,我們還鼓勵幼兒去尋找一些其他自己感興趣的物品來進行拓印。儘管拓印出來的內容雜亂無章,但充滿色彩與童趣,幼兒非常的喜歡。

二、有機融合主題內容,讓幼兒有內容可玩:

主題為幼兒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創作平台,因此,我們在開展主題活動時要注意根據主題目標和幼兒的需要,開展相應的美工區活動,挖掘其潛在的教育功能。如:在主題活動《我喜歡》中,我們引入了秋天的相關內容,引導幼兒感受自己所喜歡的秋天是什麼樣的。在美工區中我們引導幼兒一起去收集了各種樹葉和樹枝,還提供了顏料、拓印工具、噴壺、紙團、彩紙等各種材料。孩子們將撿來的樹枝和樹葉進行裝飾和塗色,還利用樹葉進行拓印,在紙上印下樹葉的輪廓,感受樹葉的各種不同形態。有的班級還將樹葉做成了書籤,有的班級提供了一面空牆,讓幼兒利用紙團印畫來繪畫和表現秋天的樹林。有的班級在還提供了秋天的水果和南瓜,讓孩子們在水果和南瓜上貼上五官,裝上蝴蝶結來製作水果娃娃和南瓜娃娃。正是有了秋天的這個主題,才讓孩子們的美工區活動如此的豐富。

三、展示幼兒作品,讓幼兒有滿足感:

美工區中,幼兒的作品要儘量以多種形式、多種角度展示,不僅給幼兒帶來成功後的喜悦和自信,也能給大家帶來積極向上的學習興趣,也為幼兒作品提供了一個很好的展示平台。例如:結合“我喜歡的秋天”的主題,佈置“秋天”的環境,我們將幼兒在美工區繪畫的秋天的樹林、裝飾的秋天的樹葉、拓印的樹葉輪廓、利用橡皮泥製作的秋天的水果等,或張貼在牆上、或懸掛做成吊飾、或做成隔斷、或展示在牆上的作品盒中……這樣不同的展示方式不僅增加了幼兒的自豪感,作品的呈現讓幼兒覺得環境是他們自己的 ,激發了他們更加濃郁的創作慾望。

《0——8歲兒童學習環境創設》一書不僅讓我對美工區的創設有所啟發,對於其他區域的創設它也有詳細的介紹。我會繼續閲讀這本書籍,將書中的內容運用於實際的教學之中,為幼兒創設更適應他們的遊戲區。

環境教育隨筆9

培養孩子從小愛護環境、美化環境 是建設兩個文明的需要。環境包括家庭環境、社會環境和自然環境。那麼,怎樣培養孩子愛護環境的意識呢?

家庭環境的美化和保持能給人以幽雅、寧靜和美的感受,應給孩子一個美的家庭環境,使其接受美的啟蒙教育 。孩子稍大一些時,家長可以讓其參與家庭環境的美化工作,並要求孩子愛護和保持家庭的.環境美。

培養孩子積極參與社會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的建設,注意公共衞生,愛護公共建築,愛護學校,參加城市美 化活動。

家長可以經常帶孩子到大自然中去,引導孩子欣賞四季景色的變化,講解變化的規律,使孩子在欣賞大自然之 美的同時,接受最強有力的美學教育。家長可以隨時教育孩子愛護自然界的一草一木,愛護大自然的山山水水,對攀折花草、 向水中拋雜物的行為要及時進行批評教育,明令禁止。

環境教育隨筆10

近年來的研究表明,每一個健康發育的人都具有不同程度的創造潛力。所謂創造力,是指主體運用已有的知識與經驗在活動中創造新設想、新事物的能力。生活中,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沒有限制的,關鍵在於育人者如何看待幼兒的創造力。孩子的成長過程,就是藝術創造的過程。唱好一首歌,説好一句話或者畫好一幅畫對孩子來説就是藝術創造。隨着時代的發展,人類進入了高科技時代。時代的發展要求我們具有創造意識,創造精神和創新能力。正因為如此,我們在環境創設中應該時時注意培養幼兒的創造力。以下是我在環境創設中的一點體會。

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在環境創設中發展創造力。

興趣與好奇常緊密聯繫着,好奇心是引起興趣的先導,幼兒的好奇心重,對新鮮有意思的事由於好奇而引發對其產生興趣,好奇心趨勢他們喜歡尋找奇異的有刺激的事物,從而引起探索的興趣,激發創作性活動的熱情。幼兒經常會對一些事物產生好奇,我們應善於捕捉幼兒的興趣,激發創造性活動的熱情。在一次以動物為主題的主題牆佈置中,我就問孩子:“你們喜歡動物嗎?”一個孩子説:“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我喜歡他們。”我就説:“那我們把所以喜歡的動物都畫下來,放在後面我們的牆上給大家看看好嗎?”又有一個孩子説:“哇!太好啦,這樣就像一個動物園了。”這讓我突發奇想,對呀,那我們就佈置一個動物園吧。我就問孩子:“動物園應該怎麼佈置呢?”他們爭先恐後的説:“給動物們安個家,小魚在河裏,獅子老虎很兇猛,把他們放一起,兔子,長頸鹿,猴子他們很温柔,可以讓他們住在一起,這樣就不寂寞了。要在他們家種樹,這樣夏天就可以乘涼了。”我就按照他們的想法佈置了這次的主題牆,剛開始,所有的動物都是小朋友們畫的,等佈置上去,我總覺得不夠完美,但又想不出來,我們班一個平常很愛講話的孩子説:“老師,你不是教我們折了很多動物嗎?為什麼我們不折一些也放在動物園裏呢?動物,是我們的朋友,應該把我們也放在動物園裏和小動物們在一起呀!”對呀!孩子們專心與投入都來源於興趣,他們學會舉一反三,學會從不同角度看問題,用他們自己的方法解決問題。這正説明通過環境的創設培養了孩子們的興趣,從而引發他們無限的創造力。我就再把那個小朋友的`想法也佈置進去,果然,一下子,整個主題牆豐富了很多。愛因斯坦説過: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告訴我們興趣對孩子的創造力的發展尤為重要。在這個過程中,教師在幼兒需要的基礎上生成的一系列主題活動,並與幼兒的一日生活緊密結合,這樣孩子們的無限的想象及創造力得到了更好的發展。

主題活動與區域遊戲活動有機結合,在環境創設中發展幼兒的創造性。

幼兒園以遊戲為基本活動,遊戲是屬於幼兒的,幼兒是遊戲的主體,它能給幼兒帶來快樂,他們對遊戲很有興趣,幼兒在自然的遊戲中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力。和往常一樣,我讓孩子自己去選擇遊戲,但是我發現有3個孩子無所事事,跑來跑去不知道玩什麼,我就問他們:“你們怎麼不去玩呀?”他們告訴我説:“我們不知道該玩什麼,”我説:“這麼多遊戲,怎麼會不知道玩什麼呢?”他們説:“這些遊戲我們玩膩了,不想玩了。”我説:“那你們想想你們要玩什麼遊戲?”他們看着我的鈴鼓説:“我們想玩小老師的遊戲,我們也想當老師,”我説:“好啊,就把鈴鼓借給了他們。”我開始觀察他們,當老師的孩子拿着鈴鼓,用着我平常讓他們安靜下來的方法拍打着鈴鼓,作為學生的兩個孩子比平常更加聽話的跟着拍起手來,我把五角星貼紙也給了“小老師“,我告訴她説:“誰上課認真可以給他獎勵哦,”這下子他們玩的更加起勁了,“小老師”説:“現在我們開始上課。123坐坐好。今天我們學習7的分成,現在跟我一起來念一遍……”兩個小朋友也似模似樣的跟着認真的唸了起來。他們玩的很起勁,再也沒有跑來跑去,“小老師”安排的課也很合理,上課,下課,體育課,數學課…。。慢慢的,更多的孩子加入了他們。根據美國創造心理學家泰勒的研究,幼兒的創造力主要處於表達式創造的層面,就是以自由和興致為基礎,因情境而產生,隨興致而感發,但是具有某種創意的行為表現。區域活動就是教師從兒童的興趣出發,為使兒童獲得最佳發展而精心設計的環境。在區域中兒童活動的材料更為豐富,活動更為自由,活動的主動性積極性創造性更高。因此,區域環境創設有助於幼兒表達式創造力的培養。例如:中班開展了“超市”的主題。在佈置主題環境時,教師決定由孩子來完成,這是通過環境創設引發幼兒創造力的又一次實踐。教師與孩子一起討論如何佈置,有的孩子説:“我去過‘好又多’,那裏的商品齊全、品種可可多了!廣告也很多,掛滿了商場呢……我們的超市也要有自己的廣告。”這個建議立刻得到了大家的響應。他們的創造力由此逐個引發出來。於是,孩子們便從家帶來了紙盒、飲料瓶、吸管、泡沫塊等材料,還有許多超市的宣傳冊。接下來,便是分工製作。在製作的過程中,有的小朋友還建議,設立一個“好員工評比欄”貼上好員工照片,以示鼓勵……。孩子們用一雙充滿智慧的小手把環境裝飾得十分漂亮。這一切一切,都充滿了天真和童趣,這是孩子們的傑作,使他們天才的創造力得到發展。

環境教育隨筆11

為讓孩子的手更靈巧,手肌肉更強健,在角落學習時,我讓孩子學習手編。學習步驟從十字編開始,然後是編竹籃,最後嘗試織布。其中材料是彩色竹籃和簡易織布機。

第一天,張易拿起那塊長方形的底版,看了看,放回。拿起竹籃,做了起來。她毫不猶豫地用綵帶將籃子纏起來。結果,一個籃子並不是編出來的,同伴都反對。

第二天,剪了很多彩色的紙條的超超拿起了長方形的底版,看着看着,正想放棄。我指指範例,她拿起一根紙條,剛穿完就放下,拿起籃子就編,但編得有些粗,並不是一格一格地編,所以,結果,籃子的.編法依然被同伴否定。

。我感到,孩子對十字編材料不喜歡。於是,我又用橡塑板製作了一些動物,如虎、熊的臉,魚、螃蟹等色澤鮮豔的底版,替換了原來的正方形底版。

又一次活動開始了。還是張易,她拿起十字編的底版,選了一隻深藍老虎的臉,又用橙色的紙條,編了起來。一邊編一邊看着圖示,活動結束,張易拿着色彩鮮豔的老虎,作頭飾嚇唬同伴玩。孩子們以羨慕的口吻對張易説:“給我玩玩吧。"文文説:“我明天也去做一個玩。"這時,我鬆了口氣。

原以為,大班的孩子可以理性一些,可以感受到學習成功所帶來的快樂,而可以稍稍地忽略材料形式,我錯了。孩子在操作時,總是先拿起竹籃、織布機琢磨。而這項學習需要有十字編的經驗做基礎,但孩子對十字編的材料不感興趣。原因是十字編的材料太死板,沒有生氣,不能引發孩子的想象,不能給予孩子玩的樂趣,也就不能吸引孩子主動地來學習。

其實,孩子畢竟還小,充滿趣味材料的樣式,如材料的形象、色澤、遊戲性(為玩耍而操作)等都可以使孩子在沒有老師引導的情況下,激起主體的學習動機和學習的願望,引領孩子滿懷興趣地去學習。所以,情景化環境可以促進孩子的自主學習的開展。

但是,情景化的環境到底藴涵哪些材料元素和人文因素呢?我會窮追不捨。

環境教育隨筆12

生態環境問題已經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大問題,森林面積鋭減,地表植被遭破壞,地下水被污染,被列為珍希物種和瀕危物種的動植物日益增多,地球沙漠化,臭氧空洞日益增大,氣温連年升高,我們賴以生存的地球遭到了有史以來最嚴重的創傷,我們生存的環境是益惡化,長此以往,我們哪還有新鮮的空氣呼吸,哪還有清潔的水源可以飲用,哪還有未受污染的糧食和瓜果蔬菜可吃,那麼我們將如何生存?環保教育已經刻不容緩,特別是負責教育下一代的國小老師,在平時的教育教學中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更是義不容辭,也是責無旁貸,當然也大有可為,在體育教學中,當然也可以對學生進行環保教育。

如在啟發學生練習情緒的小遊戲中,在模仿操"小魚兒游泳"、"小鳥飛飛"等練習中,結合模仿操講水是生命源泉,小鳥是人類的朋友等故事,教育學生節約用水,保護野生動物等常識。學生積極性特別高漲,動作也做得十分逼真,在同伴中間,努力表現,形成了一種良好的環保教育課堂氛圍。教師要注意啟發學生對美好自然的聯想,並引導學生熱愛自然,保護環境,陶冶學生性情,全面發展個性。

體育教學同其他學科一樣,語言是傳授知識的主要媒介,是溝通師生感情的橋樑,也是教師指導學生掌握知識、技能,滲透教育的主要手段。如在進行體育練習,有時會碰到塵土飛揚的天氣,特別是中長跑的練習時十分辛苦,此時,我們一方面要教育學生不怕困難,克服困難,另一方面正好引導學生要珍惜綠色,愛護綠化,保護植被,以減少揚塵。如在春暖花開,陽光明媚中上體育課,不但學的效率高,鍛鍊效果好,而且人的心情舒暢、精神爽朗,這時可以啟發學生設想如果我們周邊的`環境都這麼好,那我們的生活是不是更美好呢?要有這麼好的自然環境,我們可以做點什麼,應該怎麼做呢?

體育教師還可以利用上課的主教材滲秀環保教育,採用簡明、形象的語言藝術,滲透環保教育,比如在教育"黃河、長江"的遊戲教材時,向學生講解現在我國黃河、長江一帶水土資源流失的嚴重性,以及導致現在我國北方地區長期乾旱,多雨受災的主要原因。這樣既達到了鍛鍊身體,增強體質的目的,又培養了學生自學優化自然環境的良好習慣。

環境教育隨筆13

人們把一直重視的幼兒園環境譽為“孩子的第三任教師”!一個好的環境就應該是一本立體的、多彩的、富有吸引力的無聲教科書。

本學期我們班進行的主題教育是《汽車》,通過這次主題環境創設以及主題的開展、主題探索交流比賽,我收穫了不少,也發現了自己的不足。下面我將從三個方面將本次主題環境的探索進行總結:

一、對本班環境創設進行小結:

加入中一班時,班級主題已經有了網絡預設了,前期的資料收集,召開家長會,都已由吳愛萍老師完成的,為了能讓主題工作如期的開展,我將前期工作一遍一遍的回顧,遇到不懂的問黃巧老師,問中班年級組其她老師,和黃巧老師利用休息時間進行班級環境創設。在環境創設中,我們合理的規劃了班級整體環境與區域的規劃,做到動靜結合;區域規劃中,做到儘可能的能讓孩子在相應的區域空間裏得到相應的認知,發展孩子創造性思維的能力。公共區域環境創設中我們主要是已孩子的作品為主,教師的創意為輔。通過《汽車》的主題活動以後,孩子認識了多種汽車品牌的名稱、知道了在馬路上要遵守交通規則、認識了汽車的結構……但在過程中也有許多的不足之處,比如:班級教師在課件製作的技術上有待加強;創新意識不夠;教師的自制材料不夠豐富。

二、學有所獲,取長補短:

通過領導組織的實地的環境觀摩和“説”主題交流,我收穫到了不少。通過此次交流,讓我知道,要想讓環境“活”起來,就要做一個有“心”人。特別是祝園長在後面對各班環境的總結,讓我對環境有了更深的認識。如:

1、環境部等於材料的堆積。

2、精彩的主題是“活“的。

(1)活潑——富有童趣。

(2)活動——幼兒的參與性、互動、動態性(區域開始時什麼樣的,中間是什麼樣的、結束時什麼樣的)

(3)活躍

3、區域是主題環境的陣地。

我還學習到了小一製作了精美的幻燈片;小二班,教師運用自己的特長,和各種精細的'手工材料和玩教具,使得班級幼兒在進區時不僅可以玩區域裏的拼插玩具,還可以玩一些與班級主題相結合的自制玩具;小三班的結題活動“愛鳥”宣傳活動,這個活動非常的有意義,可以看得出老師在設計的時候是有想法的有思考的。

三、下一步工作計劃:

通過本次的學習與反思,我對下一次的環境佈置與主題開展,有了新的工作計劃:

1、反思自己前期開展過活動中存在的問題及避免會發生的問題,針對各類問題提出進一步的改進措施。

2、加強教師自身的素質,

3、教育幼兒要學會愛護班級環境,這樣才能保持長久、美觀:強化幼兒區域規則,要求幼兒自覺遵守,用完物品要及時放回原位,擺整齊,讓幼兒養成良好的學習、遊戲、生活的習慣,同時老師做好區域材料的消毒衞生工作。

環境教育隨筆14

開學兩天了,看着孩子們今天比昨天的適應能力提高了很多,心裏也為他們高興。以前在小班接觸的孩子都是已經比較懂事的孩子,和這次接觸的不一樣,畢竟是他們第一次在一天這麼長的時間裏和媽媽分開。看着他們哭着找媽媽作為老師的我們心裏也不好受,我和王老師作為年輕老師,始終體會不到作為一名母親的感受,但是我們都在盡我們之所能給所有孩子們像媽媽一樣的懷抱,一樣的温暖。

昨天來的時候,孩子們都哭着喊着找媽媽。有的哄都停不下來。但是她們是始終是要適應環境的,始終要面對離開媽媽懷抱的世界。最後我們三位老師選擇了兒歌彈唱順便加上動作這樣真的吸引了孩子們。那幾個哭得孩子看着其他孩子都手舞足蹈的在哪裏唱歌,自己也都被吸引過去了。漸漸地都變得高興了。中午吃飯我們幾個老師一起喂着那些自理能力不是很強的孩子,就是睡覺的時候出了一點小意外,他們知道要去睡覺,有幾個小朋友哭着要找媽媽睡,或許就是因為他們平時身邊都有人陪着她們睡覺,自己很不習慣沒人在身邊。

不過後來,我們挨個拍着哄着,拍着孩子們漸漸的睡着了。今天每一個孩子都有一定的進步,雖然還是有哭的,但是經過我們的開導,孩子們逐漸的不在找媽媽,利用各種方法要求他們轉移注意力,午睡的時候幾乎全部入睡就有兩個孩子在哪裏拍着,到了下午加餐時間,我們幫孩子們分上加餐,把桃子切成半然後孩子們都是自己在哪裏大口大口的`吃,雖然有個別的在哪裏喂,但是對於他們來説這是一個很大的進步。家長朋友們呢也是很期待孩子們在學校裏的情況,也都非常理解這是一個適應的過程。他們問的問題我們老師也都細心解答。

剛入園的孩子始終是和爸爸媽媽們分不開的,這期間他們需要的是一個適應的過程,我想老師應盡我們自己最的能力來給予他們最多的關愛,對待這些哭哭啼啼的孩子需要的是一定的耐心,在以後看着他們慢慢的適應環境了,慢慢的長大懂事了,我想這是作為老師最幸福的一件事情。

環境教育隨筆15

愛迪生在學校,不是個好學生,總是愛提怪問題;莫言在學校中也不是個好學生,僅僅五年的國小生活,他也不樂意,只有在語文課上,他才能找到點感覺;但愛迪生是大家公認的大發明家,莫言也成功了,某年的星光大道年度總冠軍的農民劉大成……與他們有相仿經歷的人也有許多,只不過有的人的成功是舉世罕見,有的人的成功是也許對別人是微不足道的,種種事例表明,他們的成功是由於他們找到了適宜的.環境,他們的個性才得以更好的發展,才取得了令人鼓舞的成功。

教育教學中,我們無時不在加班加點中,“點亮了自己,照亮了別人”苦苦地追尋着教人成功的祕訣,但以上的事例卻不得不讓我們反思:我們究竟應當給學生什麼?

自由,儘可能地給孩子以自由,讓他們在興趣的陪伴下,快樂成長。也許這也是優秀人才成功的環境因素。正如某人所説的,莫言的成功是高密的文化促成的,想想也不無道理。

一個教師,如果給予學生的不能太多,但起碼的自由總是可以的吧,我們不應當要求學生千人一面,而應當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充當應當“扶上馬,送一程”的角色,使得學生在個性自由的環境中茁壯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pej10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