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教育 >

做有靈魂的教育之習慣養成讀後感

做有靈魂的教育之習慣養成讀後感

閲讀了一本名著後,相信你一定有很多值得分享的收穫,需要寫一篇讀後感好好地作記錄了。那麼我們如何去寫讀後感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做有靈魂的教育之習慣養成讀後感,歡迎閲讀與收藏。

做有靈魂的教育之習慣養成讀後感

這本書的可貴之處在於它是作者多年從事教育教學工作經驗總結,第一部分"養成教育"看上去是老生常談,但耐心讀下去,細細品味,有作者自己獨特的見解和視角,其中不乏一些真知灼見。

習慣之養成從十個方面如手來寫:專注、閲讀、快樂、主動、想象、創新、優秀、勇猛、規則、堅強。

我贊同作者這樣的觀點:"大部分孩子的差異,不是智力的差異,造成差異的主要原因,就是孩子之間的不同習慣。"也很贊同這樣的説法:"中國小時期,是養成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也是關鍵時期,如果這個時期養成了良好的習慣,教育就成功了。"

文章的第一章就寫的是贏在習慣,習慣對於人的成長來説太重要了,重要到葉聖陶先生認為:如果用一句話概括教育就是習慣養成!現在的孩子都是非常的聰明的,就拿數學來説,我們那個年代高中生才學習立體幾何,而現在五年級的`孩子都學了;現在的孩子從小就會玩手機;現在的孩子從小都有很多的動畫片可以看……但是現在的孩子條件優越,同時也受外界干擾太多,太大……

有了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久而久之,自然就有了豐富的學識,就能領悟到恰當的學習方法,擁有很強的學習能力。很多良好的習慣累加起來,就會固化為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愛因斯坦曾説過:"教育就是所有學過東西都忘記以後,剩下的東西。"我認為這個剩下的東西,就是良好的習慣與人格。

我有這樣的一個朋友:夫妻都是大學生,智商和情商都很高,年輕時自己創業很成功,由於太忙,忽視了對孩子的教育,孩子在整個國小期間沒有得到過學習成功的喜悦,更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到了國中以後,家長突然意識到對孩子欠賬太多,於是不惜血本請家教輔導,花了很多錢,費了很多時 間,但小孩就是不買賬,就是不愛學習。為了躲避教師的提問,寧可在廁所裏蹲上四十分鐘也不願意回教室。這是發生在我身邊真實的例子,這兩個鮮活的事例告訴我們,習慣養成有很強的時段性,最佳時間應該是幼兒園和國小階段,這時,孩子的成長猶如小樹的生長,適時地澆水、剪枝才能健康地成長,一旦時機過了,病枝形成了,就無法補救了。另外,父母的教育是不能替代的,年輕父母往往因為忙於工作,把孩子扔給了爺爺媽媽或外公外婆,老人的溺愛,可能造成不可彌補的教育缺失。失去了就是失去了,在孩子的教育方面絕對沒有後悔藥可買。

以上例子説明:大部分孩子的差異。不是智力的差異,很多時候造成

完成作業,而且在做作業時往往能一坐下來就能安安靜靜幾個小時不被外部環境干擾中斷,直至完成任務。而那些學習困難的學生,無論是家長盯、請家教,也不能讓他們認真地、安靜地做事情。這實際上已超出了學習的範疇,做任何事情專注都是成功的基礎,不專注都是敗事之主因。

差異的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孩子之間的不同的習慣。

有靈魂的教育是培養孩子的良好習慣和健康人格,因為這兩點是成人教育與成才教育的基礎,也是中心環節和關鍵環節。

長期的觀察中我發現,能否安心、靜心、定心下來,專注一件事,是造成學生之間學習差異的一個非常重要的原因,那些成績優秀的學生,大多能專注於某一件事。看着他們在課堂上表現,我繼續與他們的家長溝通,瞭解在家裏的表現,發現成績優異者在家裏做事都目標明確,有條不紊,都有固定的時間再進一步與家長深入瞭解,探討上述現象的成因,我發現專注的習慣大部分是從小養成的。比如老師的多次激勵,自我亮點受到肯定後逐漸固化為一種優良的習慣;再如家長的最初嚴管,他律逐漸轉化為自律;還有從小愛讀書遷移為專注學習等。

總之從幼兒園到國小是這一習慣養成的最重要的時期。不形成良好氛圍,創造良好環境和條件,注重培養良好的學習和行為習慣,強制學生由他律逐漸走向自律,是可以培養出專注的好習慣的。

一旦優秀變成了一個人的習慣,教育就成功了,家長就不用再為了孩子的教育花費太大的功夫了,那時等待你的就是收穫一個又一個喜悦。

標籤: 讀後感 靈魂 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jiaoyu/vn7yd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