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優秀歷史典故

優秀歷史典故

在日常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沒少看到過典故吧,適當運用典故可以增大詩詞表現力,在有限的詞語中展現更為豐富的內涵,可以增加韻味和情趣,也可以使詩詞委婉含蓄,避免平直。你知道都有哪些經典典故嗎?下面是小編整理的優秀歷史典故,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優秀歷史典故

優秀歷史典故1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着對他開玩笑説:“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優秀歷史典故2

孟嘗君小時候日子並不好過,因為他的母親只是一個小妾,而且他的出生日五月五日是一個很不吉利的日子,因此他的父親想要扔掉他,還是她的母親瞞着父親把他偷偷養大的。不過田文畢竟是有雄才大略的人,他靠着自己的雄辯之財和出眾表現最終在四十幾個兄弟中繼承了父親的爵位。

可能是小時候的經歷給他留下了很嚴重的陰影,繼位之後,他大肆招募有才能的人,甚至是所有來投靠他的人不管有沒有本事他都一概接納,因此他的賓客號稱有三千人。但是人多並不一定就能辦好事,有一次孟嘗君應秦王之邀出使秦國,秦王因擔心放他回去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便將他軟禁了起來。這時田文的一個食客便扮成一條狗偷了狐白裘獻給了秦王中的一個妾讓她説服了秦王放田文離開。但是當田文逃到函谷關的時候,秦王有改變了主意要重新抓住他。這時另一個食客便發出雞鳴叫的聲音騙過守衞開了城門,孟嘗君總算回到了齊國。這就是著名的“雞鳴狗盜”的.來歷。

這個故事主要指的是微不足道的本事,同時也指的是派不上大用場的行為。就像孟嘗君那樣,離開秦國要用這樣的伎倆才能回去。

優秀歷史典故3

戰國初期,秦國在政治、經濟、文化等各方面都比中原各國落後。公元前361年,秦國的新君秦孝公即位,他下決心發憤圖強,於是委派商鞅實施變法。

商鞅起草了一系列改革的法令,但是怕老百姓不信任他,就想了一個辦法,他叫人在都城的南門豎了一根三丈高的木頭,下命令説:“誰能把這根木頭扛到北門去,就賞十兩金。”

不一會兒,南門口圍了一大堆人,大家議論紛紛,人們都説:“這根木頭誰都拿得動,哪兒用得着十兩賞金?準是有人在開玩笑呢。”大夥兒你瞧我,我瞧你,就是沒有一個上去扛木頭的。商鞅知道老百姓還不相信他下的命令,就把賞金提到五十兩。正在大夥兒議論紛紛的時候,人羣中有一個人把木頭扛起來就走,一直搬到北門。商鞅立刻兑現了他的諾言,賞給扛木頭的人五十兩金。這件事立即傳了開去,一下子轟動了秦國。老百姓都説:“商鞅的命令不含糊。”有了這種信任基礎,商鞅的`新法得到了有效的貫徹和執行。

自從商鞅變法以後,秦國的農業生產增加了,軍事力量也強大了,各方面實力逐步超過了其它各國,於是才有了後來的吞併六國,一統華夏。

優秀歷史典故4

生活中,我們常常打敗別人,卻很難戰勝自己,也就是説,自己的那顆心像一匹脱韁的野馬,去了不該去、不能去的草原。心丟了,“我”也就不復存在了,成了形同虛設的行屍走肉。

那麼,該怎樣讓自己擁有一顆積極、進取、樂觀的心呢?最明智的做法就是為心靈設置一個節制的閘。有了它,慾望和非分之想的洪水就能夠被擋在心門之外,人才會變得寧靜。只有心靜了,我們才能有正確的想法和願望,才知道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

沒有節制,心往往盛了不該盛的東西,比如忌妒、貪婪、仇恨等,而這些正是噩運的種子。秦國的`太醫李醯自知醫術不如扁鵲,於是派人殺了他。可是到現在,天下談論診脈的人還是遵從扁鵲的理論和實踐。其實忌妒之心人人都有,如果李醯能化忌妒為動力,發憤提高自己,那麼他就有可能迎頭趕上甚至超過別人,從而真正地改變命運。

沒有節制,常常丟了自己。晉獻公想向虞國借路去討伐虢國,荀息建議晉獻公用最好的寶玉和良馬賄賂虞國君主,向他要求借路。晉獻公説:“假如他接受我的禮物又不借路,怎麼辦?”荀息説:“他不借路,必不敢接受我們的禮物。”晉獻公説:“好吧。”就讓荀息帶着兩樣寶貝去賄賂虞公,向他借路。

虞公見良馬和寶玉如此大禮,大喜之餘,就打算答應借路。宮之奇勸諫説:“不能答應。虞有虢,好比車兩邊有護木,護木依靠車子,車子也依靠護木,虞虢兩國的地理形勢正是這樣。假如借路給他們,那麼虢國早上滅亡,虞國晚上就要跟着滅亡了……”虞公不聽,堅持借路給晉國。荀息討伐虢國取得了勝利,三年後又發兵打敗了虞國……可見,虞公心裏沒有設置節制這個閘,因此丟了自己和江山。

淺水大魚不遊,淺土大木不長。要想恰如其分地做到節制,就離不開很高的修養、淵博的知識、良好的習慣,只有具備這些條件,我們才能很好地為心靈設置這個閘,讓它擋住慾望、貪念、醜陋、邪惡……讓心靈裝滿人間真情,裝滿人間美好。

優秀歷史典故5

醉 打 金 枝

醉打金枝是“酒壯慫人膽”的典型例子。與醉打金枝相關的酒局實際上是一次家宴。郭子儀的兒子郭暖在家宴後,借酒壯膽而痛打老婆昇平公主的故事。

昇平公主嫁到郭家後,不改往日金枝玉葉的`做派,在郭子儀的壽宴上拒不行禮喝高了的郭暖藉着酒勁,施以老拳,郭子儀連忙把兒子捆起來送到皇宮請罪。最後,在皇帝和郭子儀的調停下,小夫妻才和好如初,昇平公主從此變得賢淑無比。

優秀歷史典故6

指碑

開封是清官包拯為官的地方,後人為了紀念包拯,把凡是在某些方面開封當過府尹的人的名字全部刻在一塊石碑上。

從北宋開始,近千年間,那塊一丈許的表石碑上寫滿了開封府尹的名字。千百年來,凡是到開封的遊人都會參觀當年包拯坐堂審案的地方,然後觀摩那塊刻滿名字的石碑。

那塊石碑的正上方有一個凹陷的深坑,包拯兩個字已模糊不可辨了。而其他人的名字卻個個清晰可見。

原來,遊人和敬仰包拯的人站到那塊刻滿名字的`碑前,都會尋找包拯的大名,然後用手指點寫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千百年來,不知有多少遊客觸摸過那個寫有包拯名字的地方,日積月累,竟然被手指磨出了一個深坑。

二十多年前,開封對那塊石碑進行了保護,在包拯紀念館中,又重新按原樣製作了一塊石碑;可到如今,仿製的石碑上刻有“包拯”兩個字的地方又被磨去一個淺坑。

優秀歷史典故7

聞雞起舞歷史典故

成語:聞雞起舞

拼音:weacute;njīqǐwǔ

解釋:聽到雞叫就起來舞劍。後比喻有志報國的人及時奮起。

出處:《晉書·祖逖傳》:“中夜聞荒雞鳴,蹴琨覺,曰:“此非惡聲也。因起舞。”

近義詞:發奮圖強、自強不息

反義詞:苟且偷安、

語法:連動式;作謂語;含褒義

典故:

東晉初年,中原地區淪喪於胡人之手,皇室貴族只求偏安江南,對收復中土缺乏鬥心,只知苟且偷生。雖然如此,仍有一些愛國之將,每每以北伐為任,時刻希望收復中土,而祖逖就是其中志士。

祖逖(266─321),字士稚,范陽遒縣(今河北淶水)人。

祖逖年青時就很有抱負,每次和好友劉琨談論時局,總是慷慨激昂,滿懷義憤。為了報效國家,他們在半夜一聽到雞鳴,就披衣起牀,拔劍練武,刻苦鍛鍊。這就是成語聞雞起舞的了。

晉代的。祖逖是個胸懷坦蕩、具有遠大抱負的人。可他小時候卻是個不愛讀書的淘氣孩子。進入青年時代,他意識到自己知識的貧乏,深感不讀書無以報效國家,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他廣泛閲讀書籍,認真學習歷史,於是就發奮讀起書來。從中汲取了豐富的知識,學問大有長進。他曾幾次進出京都洛陽,接觸過他的人都説,祖逖是個能輔佐帝王治理國家的人才。祖逖24歲的時候,曾有人推薦他去做官司,他沒有答應,仍然不懈地努力讀書。後來,祖逖和幼時的好友劉琨一同擔任司州主簿。他與劉琨感情深厚,不僅常常同牀而卧,同被而眠,而且還有着共同的遠大理想:建功立業,復興晉國,成為國家的棟樑之才。一次,半夜裏祖逖在睡夢中聽到公雞的'鳴叫聲,他一腳把劉琨踢醒,對他説:“別人都認為半夜聽見雞叫不吉利,我偏不這樣想,咱們乾脆以後聽見雞叫就起牀練劍如何?”劉琨欣然同意。於是他們每天雞叫後就起牀練劍,劍光飛舞,劍聲鏗鏘。春去冬來,寒來暑往,從不間斷。功夫不負有心人,經過長期的刻苦學習和訓練,他們終於成為能文能武的全才,既能寫得一手好文章,又能帶兵打勝仗。祖逖被封為鎮西將軍,實現了他報效國家的願望;劉琨做了都督,兼管並、冀、幽三州的軍事,也充分發揮了他的文才武略。故事出自《晉書·祖逖傳》。成語“聞雞起舞”,形容發奮有為,也比喻有志之士,及時振作。

相關詞語

發憤圖強、自強不息、孜孜不倦

廢寢忘食、鍥而不捨、持之以恆

頓學累功、苟且偷安、

優秀歷史典故8

雞鳴狗盜(jīmínggǒudào)

比喻卑下的技能或具有這種技能的人。

《史記·孟嘗君列傳》記載;戰國時齊國的孟嘗君田文被扣留在秦國;他的一個門客裝狗夜入秦宮;偷盜出已經獻給秦王的狐裘;送給秦王的一個愛妾;孟嘗君才獲得釋放。又靠一個門客裝雞叫;騙開了函谷關的`城門;才逃回齊國。到了函谷關(在現在河南省靈寶縣,當時是秦國的東大門)正是半夜。按秦國法規,函谷關每天雞叫才開門,孟嘗君的另一個門客會學雞叫,而雞是隻要聽到第一聲啼叫就立刻會跟着叫起來的。守關的士兵雖然覺得奇怪,但也只得起來打開關門,放他們出去。天亮了,秦昭王得知孟嘗君一行已經逃走,立刻派出人馬追趕。追到函谷關,人家已經出關多時了。孟嘗君靠着雞鳴狗盜之士逃回了齊國。故事出自《史記·孟嘗君列傳》。

優秀歷史典故9

讓更多千里馬競相奔騰

燕昭王因國中沒有能攻善守的將軍深感頭痛,他的謀士郭隗給他講了一個國王花費千金買來千里馬屍骨的故事。燕王聽了這個故事茅塞頓開,當即重用郭隗,給了他崇高的禮儀和優厚的待遇。各國賢臣良將見郭隗得到燕王如此厚愛,便紛紛前來投奔,一時燕國人才雲集。

“世上豈無千里馬,人中難得九方皋。”有政策優勢才有人才優勢。要讓真正的千里馬脱穎而出,需要伯樂的.眼光和品德,更需要公正公平公開的賽馬規則和遴選機制。

優秀歷史典故10

“千軸不如一書”

北宋文人柳開年輕時,尚氣自任,貪圖虛名。有一年,他去參加科舉考試,穿着象徵士人身份的華麗衣服,把自己撰寫的.數千軸文章用車推着,以引起主考官的注意。沒想到,主考官讀了他的文章後,覺得意境一般、文采平平,遠不如他的衣服華麗。而另一位應試舉子張景卻沉着穩重,不事張揚,僅從衣袖內拿出一篇極短文章呈給主考官。主考官讀後拍案叫絕,連連稱讚,立刻把張景的文章評為優等。“柳開千軸,不如張景一書”,一時成為文人士子趣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dgwmm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