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精選歷史説課稿三篇

精選歷史説課稿三篇

作為一名優秀的教育工作者,時常會需要準備好説課稿,寫説課稿能有效幫助我們總結和提升講課技巧。優秀的説課稿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歷史説課稿3篇,歡迎閲讀與收藏。

精選歷史説課稿三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一、教材地位

新編教材《中國近代現代史》(上冊)第二章"中國資本主義的產生、發展和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的形成",共有8節,反映了19世紀60年代至20世紀國中國社會的歷史進程,這個階段,是中國近代社會急劇變化的時期。教材主要涉及中國社會的政治格局、經濟結構、階級關係的新變化;中國人民的抗爭;列強對中國侵略的加劇等方面內容。頭緒多,內容豐富。

《洋務運動》是本章的第二節。洋務運動在內憂外患的背景下產生,進行了學習西方先進技術的實踐,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對中國社會的軍事、經濟、教育等方面產生了深遠影響。學習本節教材,有助於理解以後教材中涉及的中國近代新的生產方式的產生,以及早期維新思想的出現、抵禦外來侵略等內容。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通過學習,要求學生掌握和理解洋務派、頑固派、洋務運動的時間、主要代表、口號、主要內容,洋務運動破產的原因等基本內容。

2、德育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發展過程的瞭解,認識順應世界潮流的必要性;通過理解洋務運動是中國近代化的開端,培養學生的開拓創新意識。

3、能力目標:

通過對洋務運動產生的背景的歸納,培養學生概括和分析能力;通過對洋務派和頑固派的對比,培養學生比較事物異同的能力;通過對洋務運動的評價,培養學生運用辨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原理評價歷史問題的能力。

  三、教材分析:

重點:洋務運動的興起和發展,主要內容和失敗原因。

難點:全面、正確地評價洋務運動。

  四、教具:學生學習提綱,自制課件。

  五、教學方法

主要採取"導讀—共析—鞏固"的互動式教學方式。教師以設疑、析疑為主;學生以閲讀教材、思考問題和分析問題為主。在生生合作、師生合作的多邊活動中,充分發揮學生的學習自主性和積極性。

  六、教學過程:

1、問題導讀:教師依據教材,設計了幾個問題,要求學生帶着問題閲讀教材和初步理解教材。①洋務運動的主要目的是什麼?洋務派與頑固派的主張有什麼不同?②歸納洋務運動的主要內容。③洋務運動為什麼會破產?如何評價洋務運動?

2、異同比較:①在閲讀的基礎上,讓學生歸納洋務運動的背景:a、內憂外患,為維護清朝封建統治;b、外國技術逐漸傳入;c、慈 禧太后採取支持的策略;d、總理衙門的推動。②師生共同分析洋務派和頑固派的相同之處和不同之處:a 、不同點:對西方先進生產技術的態度不一樣;d、相同點:都是為了維護清朝的封建統治。(3)補充説明洋務派的"中學為體,西學為用".

3、學生歸納:檢查學生在閲讀過程中的筆記,對洋務運動的"分期、口號和主要內容"是否完整歸納出來,並請學生簡要回答:(1)兩個階段:60年代至70年代"自強";70至90年代"求富".(2)主要包括創辦軍事工業、創辦民用工業、籌劃海防、舉辦新式教育等四個方面。然後教師扼要地點明軍事工業的性質是封建性的,而民用工業具有一定的資本主義性質。

4、深入分析:依據教材內容的提示,要求學生結合已知知識,對洋務運動破產的四個原因展開分析,重點理解"不徹底變革封建制度就讓國家富強起來,這是洋務運動失敗的根本原因",進一步認識西方資本主義侵略勢力和中國封建頑固勢力的阻撓和破壞,是推進中國近代化進程的障礙。

5、客觀評價:洋務運動最終是破產了,但它對中國近代社會所產生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引導學生客觀地、辯徵地對洋務運動加以評價,這是十分必要的。教師重在提示:要從積極作用和消極作用兩方面去分析;切入點是洋務運動的目的、實踐及其影響。

  六、板書設計:(略)

  七、練習鞏固:

i. 小結:目的——主要內容——結果

ii. 佈置作業:P39問答題第二題、P40閲讀與思考

中學歷史説課稿(三)

説教材

1、 地位和作用

本課內容在中國古代史中具有重要的地位。其一,體現中國古代兩種社會現象:戰爭和民族融合;其二,春秋戰國處於社會形態的過渡時期。奴隸社會瓦解,封建社會形成,所以爭霸戰爭的性質有着根本區別,所起到的作用也不同;其三,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民族融合對於多民族國家的形成有着重要作用,而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則是中國古代史上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峯。

2、 本課具體內容及大綱的要求

本課內容在編排上明顯的顯現為前後銜接的兩大塊。第一塊是春秋戰國紛爭,內容詳細地敍述了春秋時期爭霸的背景、目的、概況及戰國時期的爭霸戰爭;第二大塊是民族融合。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出現的民族融合的第一次高峯。融合的主要方式有經濟文化交流和頻繁的戰爭,而且地位非常重要,因為它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

大綱對本課的要求,一是要求學生掌握教材基本內容,能夠辨證地分析這一時期的戰爭;二是讓學生形成一種觀念,即中國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多民族國家,要求學生正確認識戰爭是民族融合的一種方式,但不是唯一的方式。

3、重點和難點

根據上述分析,確定本課的重難點如下:

本課重點是齊桓公稱霸和戰國七雄爭霸的格局;

本課難點是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由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過渡的時期。春秋爭霸戰爭與戰國兼併戰爭的.不同特點,客觀辨證地評價春秋戰國時期戰爭的歷史作用。

4、教學目標:依據大綱的要求,結合大學聯考考試説明,將本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知識、情感、能力三個層次。

(1) 知識目標:"春秋"、"戰國",春秋爭霸背景和特點,春秋爭霸的基本情況,戰國七雄割據的形成,戰國兼併戰爭,春秋戰國時期的民族融合。

(2)能力目標:①理解掌握春秋戰國時期政治局面的基本特點和發展線索,

②運用辨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認識、評價、分析春秋戰國時期一系列戰爭的性質、特點、影響、作用。

(3)情感目標:①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奴隸制瓦解,封建制形成的時期,封建制取代奴隸制是歷史發展的必然。我國是世界上最早進入封建社會的國家;

②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給人民帶來了嚴重的災難,但客觀上削弱了奴隸主貴族的實力,有利於新興地主階級勢力的發展;

③一些大諸侯國之所以能夠稱霸,是因為實行了順應時代發展潮流的改革;

④戰爭是民族融合的途徑之一,春秋戰國的一系列戰爭,客觀上促進了民族融合,加快了統一的步伐。

二、説教學方法和學法指導:

選擇任何教學方法的落腳點,都是為了指導學生的學,即指導學生學會,指導學生會學,也就是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學習方法。

(1)本節課易採用問題解決與談話方式,教師通過設計思考題,設置問題情景,引導學生分析歷史現象,理解歷史概念,認識歷史現象的本質;

(2)採用電教手段輔助教學;

(3)採用綱要信號法,以結構式的板書,體現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幫助學生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的歷史知識;

(4)在具體教學內容的處理過程中,指導學生運用閲讀法,根據提綱研讀教材,進行自學,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前置補償

引導學生回顧奴隸社會形成、發展、繁榮和瓦解過程,並對學習本課知識進行知識測評及補償,同時又為學習本課做好鋪墊,順理成章地導入新課。

(二)思維引導

1、分析標題,確定主題

從分析標題中,可得出本課的兩個主題:戰爭和民族融合

2、總結線索,明確任務

(1)春秋戰國紛爭:背景→目的→概況→評價

(2)民族融合:周邊少數民族→融合方式→作用

(三)認定目標:

學習具體內容之前,集中出示學習目標,師生共認;具體過程中,始終以目標為綱;教學小結時回扣目標,充分發揮"目標"的定向作用。

(四)過程整合

春秋戰國時期,是我國社會大變革的時代,這一時期奴隸制瓦解,封建制逐步形成。諸侯爭霸戰爭是春秋戰國時期政治活動的主要內容。在教學中應該指導學生運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分析、認識這一時期的歷史現象:

1、齊國管仲改革與齊國經濟發展、齊桓公霸業首成的關係,強化經濟決定政治和重要人物對歷史發展作用的認識;

2、正確認識春秋戰國戰爭頻繁與社會進步的關係。馬克思主義認為:戰爭是社會不同階級或國家或國家集團之間為了某種經濟和政治目的而進行的有組織、有計劃、有領導的武裝鬥爭,戰爭是流血的政治。戰爭有進步與反動,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教學中要引導學生辨證地分析這一時期的戰爭。

(以下"教師"簡稱"師")

(一、春秋時期爭霸戰爭)

師:公元前770年周平王遷都洛邑,東周開始。可以設計以下問題,讓學生思考回答:

(1)東周分為哪兩個時期?

(2)春秋戰國的起止年代?

(3)"春秋""戰國"名稱的由來?

(4)春秋戰國時期,我國社會發展的主要特徵是什麼?(學生回答:略)

春秋時期,奴隸制走向瓦解,一種舊制度的瓦解孕育着一種新制度(封建制)的誕生。請同學聯繫前面所學知識歸納小結我國奴隸社會發展的基本線索。(我國奴隸制形成於夏,發展於商,強盛於西周,瓦解於春秋)

春秋是我國奴隸制瓦解時期,這一特點表現在政治上就是王室衰微,諸侯爭霸。(多媒體展示春秋列國形式圖)結合圖和教材內容,讓學生思考回答:

(1)分析諸侯爭霸的背景;

(2)歸納諸侯爭霸的基本史實;

(3)管仲改革與齊桓公霸業首成的關係;

(4)楚王問鼎反映的實質問題是什麼?

(5)春秋爭霸戰爭反映在政治領域中的實質問題是什麼?在學生討論回答基礎上教師歸納。

(諸侯爭霸的歷史背景:第一,王室衰微,周天子逐漸失去天下共主的地位,由過去"禮樂征伐由天子出"到"禮樂征伐自諸侯出",周天子失去了對諸侯的控制。這是爭霸產生的前提。第二,春秋時期,生產力發展(鐵器、牛耕的使用),各諸侯國政治、經濟發展不平衡,這是大國爭霸產生的直接原因。第三,狄人南下,楚人北來,與中原諸侯國發生衝突,為大國爭霸提供了可乘之機,大國打着尊王攘夷的旗號發動戰爭。)

學生簡述齊桓公稱霸、晉楚爭霸、吳越爭霸的情況。並回答(3)(4)(5)問。

在此基礎上,多媒體展示材料題,引導學生對春秋戰國時期的戰爭做出正確評價。

在評價春秋爭霸戰爭時,有人説:"春秋無義戰".有的人引用列寧的一段話作評:"歷史上常常有這樣的戰爭,它們雖然像一切戰爭一樣不可避免地帶來種種慘禍、暴行、災難、痛苦,但它們仍然是進步的戰爭,它們促進了人類的發展,加速破壞極端有害和反動的制度。"聯繫春秋爭霸史實,評述以上觀點。(學生討論回答)教師歸納:

(1)春秋爭霸戰爭是為了掠奪土地、人口和對其他諸侯國的支配權,為了滿足奴隸主貴族擴張和掠奪的私慾,因此戰爭有正義與非正義之分。戰爭給人民帶來災難痛苦,因此"春秋無義戰"有其合理的一面,但它卻忽視了爭霸戰爭的客觀作用;

(2)列寧的話適合於春秋爭霸戰爭的評價。爭霸戰爭雖有破壞性,但它客觀上促進了社會進步。第一,春秋爭霸戰爭為新興地主階級的發展提供了條件。要爭霸,就要富國強兵。因此,齊桓公、晉文公、越王勾踐等進行改革,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同時削弱了舊奴隸主貴族的勢力,為封建地主階級的發展創造了條件。第二,爭霸過程中大國吞併小國,實現了地區性局部統一,為後來的秦統一提供了前提。第三,爭霸戰爭中,華夏族建立的國家同其他少數民族建立的國家交戰,使得華夏族與其他各族接觸頻繁,促進了民族融合。

(二、戰國時期兼併戰爭)

師:經過春秋時期的戰爭,到戰國時,諸侯國因為數不多,在歷史舞台上扮演重要角色的是齊、楚、燕、、晉、秦幾個大國。經過三家分晉、田氏代齊,形成了齊、楚、燕、韓、趙、魏、秦七雄並立局面。(教師可演示三家分晉圖,知道學生讀圖,瞭解七雄是從春秋列國演變而來的,並掌握七國的地理位置和國都。)

戰國時期兼併戰爭其政治割據的變化經歷了五個階段:魏國強大獨霸中原時期、魏齊爭霸時期、秦齊互帝時期、齊趙削弱時期、秦國向東方大發展時期(或秦國獨霸時期)。(讓學生簡要了解戰國兼併戰爭這段歷史脈絡。)

(教師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可設問:桂陵之戰和馬陵之戰是怎麼回事?其結果如何?你瞭解"將相和"的故事嗎?説説"紙上談兵"的典故。讓學生活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和興趣,活躍課堂氣氛。)

教師小結:戰國時期的兼併戰爭,從本質上看是新興地主階級上台後為了擴大地盤、掠奪人口和社會財富進行的戰爭,但戰爭不以統治階級的意志為轉移,用武力實現統一是這一時期歷史的必然。從這個意義上講,戰國時代的兼併戰爭,也是實現封建國家統一的戰爭。

(三、春秋戰國的民族融合)

師:春秋戰國是我國從奴隸社會過渡到封建社會的時期,同時也是民族融合的時期。春秋戰國時期除了中原的華夏族外,四周還生活着其他民族。在北方、東北方有肅慎、東胡、匈奴等草原遊牧民族,在西部地區有烏孫、義渠、羌等民族,在西南地區有巴、蜀、夜郎等民族,在廣大的南方生活着越族。

這一時期,民族矛盾時而激化,長時間的接觸和鬥爭,使矛盾化解,走向融合,形成了以東方的齊國、南方的楚國、北方的燕國、西方的秦國為主的民族融合。這一融合兼併過程,為後來秦建立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奠定了基礎。(作用)

(課堂小結)

春秋戰國時期是中國從奴隸社會向封建社會轉化的大動盪大分化時期,也是民族變動、發展、融合的時期。在民族融合的熔爐中,統一的多民族封建國家的形成是歷史發展的必然,而統一大業,將非秦莫屬。

(五)釋疑解難與能力培養

1、解答學生提出的疑難問題

2、綜合訓練題(略)

四、板書設計:

這樣設計,線索清楚,簡潔明瞭,體現了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便於學生形成知識結構,從整體上把握所學知識。

背景

目的

春秋爭霸 概況

評價 背景

促進 民族融合 方式

背景 作用

戰國兼併 經過

作用

歷史説課稿 篇2

情境導入

要求學生觀察其中再現了哪些歷史人物?

指出《三國演義》是歷史小説。小説不等同於歷史。歷史上的三國究竟怎樣的?回答

播放《三國演義》主題曲 營造課堂氛圍;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設疑激趣,導入本課學習。

新課導學[官渡之戰]

1.看圖説史:①東漢末年人們生活環境

②人們最大的願望

③北方有實力的割據政權?並預測誰最有可能統一北方

2.明確學生任務:找到雙方的優勢劣勢,分析出誰能取勝?

3.歸納出官渡之戰的特點和作用並過渡

描述回答

思考認識

讀圖回答

認識袁、曹勢力,引出二雄相爭在官渡。

學生表演《官渡相持階段的袁紹和曹操》

暢所欲言,完成任務

學生來敍述戰爭經過

出示詩句

《東漢末年軍閥割據形勢圖》及問題

出示任務

演示官渡之戰概況

與語文聯繫,感性認識東漢末年人民的痛苦。

由此理性認識人民對和平統一的嚮往。

培養學生讀圖能力

走進歷史,通過情境再現,置疑導學,培養學生整理和分析歷史信息的能力。

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歷史,增強教材的直觀性,鍛鍊學生表達能力。

[赤壁之戰]

1. 讀圖説史:①“志”

②指導看圖,曹操南下的兩個對手

2.要求簡介赤壁之戰經過

3.點撥學生從主觀和客觀兩方面來分析

指導學生自主學習回答並實現過渡。

讀詩並回答

讀圖,理解“孫劉聯合”戰略

學生踴躍回答,合作擴大知識面

合作探究並回答 :赤壁之戰中曹操失敗的原因

這個結果給三方帶來的變化

曹操詩句《赤壁之戰前的形勢圖》

播放電視劇片段

出示分組討論題

加強與語文的聯繫

加強與地理的聯繫

赤壁之戰,學生有較多的認知,還課堂給學生,滿足學生的表現欲。

以問題為中心,學方法,找原因求根源

看結果辨影響,提升分析能力

[三國鼎立的形成]

1.利用形勢圖講解三國鼎立的形成。

2. 要求學生設計一張三國鼎立示意圖

3. 教師啟發指導學生學經濟

總結並設置懸念。

看圖

學生動手繪製

興趣十足地找家鄉,並閲讀三國經濟發展情況。

探討原因説説啟示

三國鼎立形成圖

展示成果

出示問題“找一找”“感悟論壇”

直觀形象便於記憶。

整理歸納表現歷史信息的能力,激發創新思維。

身臨其境,通過內心體驗,理解發展經濟的重要性。

啟發思維,古為今用

激發學生主動求知

線索梳理教師引領學生掌握看,記憶,學方法出示線索圖直觀形象地讓學生把握重點,理清思路。

活動探究組織學生探究聽

談聽一聽

辯一辯

想一想

談一談文史聯繫,陶冶情操

學會客觀評價歷史人物

走出歷史,人格培養

多思考,多學習,善表達

知識拓展留課下作業記出示要求培養學生收集歷史資料的能力

板書設計

圖文示意的板書設計,歸納了“一種局面、兩大戰役、三國鼎立、四個人物、五個時間”知識點,還形象地展示了歷史的發展脈絡,有助於學生對知識的理解和鞏固,提高學生駕馭教材的能力。

五、教學反思

本課在教學過程中,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注意了運用信息技術促進歷史教學,並加強學科間聯繫、加強與現實聯繫,提高了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今後我還應該繼續研究新課標,更深層次地挖掘教材,加強信息技術的學習,探索網絡型課堂教學,使歷史教學更加適應時代的發展、滿足學生的需求!

歷史説課稿 篇3

一、説教材

我國是一個多民族的國家,各民族無論人口多少,都是祖國大家庭中平等的一員。各民族和睦相處,共同為祖國的穩定和繁榮作出了貢獻。為此,課程標準選擇少數民族分佈的內容,使學生從地域空間的角度,認識加強民族團結對於維護國家統一的重要意義。

二、説學習目標

1.認識偉大祖國是由56個民族組成的多民族和睦的大家庭。

2.認識祖國大家庭中豐富多彩的民族文化和一些有特色的民族生活。知道一些少數民族在中國分佈的位置。

3.瞭解不同民族的風俗習慣和風土人情。

二、説重難點

教學重點:1.知道和睦的民族大家庭應該是一律平等、團結友愛、互幫互助。

2.瞭解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少數民族在服飾、飲食、音樂舞蹈樂器、、節日、習俗上的特色。

教學難點:瞭解一些有關民族團結的事例,知道各民族之間如何和睦相處。

三、説教學策略

小組討論、資料交流、合作探究、趣味識圖、歌曲播放

四、説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歌曲《愛我中華》、馬頭琴演奏《萬馬奔騰》、祖國政區掛圖、民族卡片若干(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赫哲族、滿族、朝鮮族)

四、教學過程

(一)歌曲導入激發情趣

問:喜歡宋祖英的歌嗎?

下面我們共同欣賞她演唱的歌曲《愛我中華》。(配圖播放歌曲)這首歌好聽嗎?聽完這首歌你記住了什麼?

師:歌中把我們偉大的祖國比喻成一個大家庭,56個民族就像56個兄弟姐妹。那麼你們知道中國這個大家庭有多少人口嗎?漢族人口有多少?

板書:56個民族13億漢約12億

師:在中國這個大家庭裏,56個民族相處的怎麼樣呢?你能用一句話或一個詞來形容嗎?

課件:和睦的家庭

板書課題:和睦的民族大家庭

(二)合作探究深化拓展

(1)分析課題明確題意

解題:和睦的家庭指的是普通人家嗎?

學生活動1

小組小聲交流:你怎樣理解“和睦的家庭”?和睦的家庭是什麼樣的?

板書:平等友愛團結互助

(2)引導提問突出重點

學生活動2

圍繞課題提問題:你想了解有關“和睦的家庭”哪些方面的問題?

板書:服飾美食節日歌舞民居風俗

課件出示:

請每個小組選擇自己最喜歡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收集到的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話題三少數民族有哪些美食?

話題四少數民族的住房和我們一樣嗎?

話題五少數民族有主要有哪些歌舞音樂?

話題六少數民族有什麼風俗?

(3)合作探究教師參與

學生活動3

選擇自己小組喜愛的話題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進行組內交流。

(4)暢談彙報深化擴展

學生活動4各小組結合教材、插圖及資料暢談彙報

話題一你能説出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嗎?他們分佈在哪些省?

板書:蒙維傣壯赫哲滿鮮

學生活動5趣味識圖(出示中國政區圖)

將一些少數民族的名稱貼到地圖上的相應位置。

(蒙古族、維吾爾族、傣族、壯族(全國人口最多的民族)、赫哲族(全國人口最少的民族)、滿族、朝鮮族)

話題二少數民族的服飾有什麼特點?

學生活動6暢談不同民族的服飾。

傣族:緊身短上衣,園領窄袖,窄袖緊緊套着胳膊,幾乎沒有一點空隙。前後衣襟剛好齊腰,緊緊裹住身子,銀腰帶統裙長至腳踝,腰身纖巧細小,下襬寬大。充分展示了女性的“三圍”之美,給人一種婀娜多姿、瀟灑飄逸的感覺。

師:有人説,傣族婦女的穿着打扮,是全世界最美麗的,它就像孔雀開屏一樣,五彩繽紛,美不勝收,令人歎為觀止。只要瞭解情況的人,都覺得這話一點也不算誇張。傣族婦女一般都長得身材苗條,面目清純嬌美,看上去婷婷玉立,儀態萬方,因此素有"金孔雀"的美稱。

師:同學們願意欣賞這些漂亮的民族服裝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n66rm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