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關於歷史説課稿三篇

關於歷史説課稿三篇

作為一位傑出的教職工,通常需要準備好一份説課稿,説課稿有助於順利而有效地開展教學活動。那麼什麼樣的説課稿才是好的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歷史説課稿3篇,歡迎大家分享。

關於歷史説課稿三篇

歷史説課稿 篇1

各位評委,老師:大家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板書

一、説教材

《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是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一歷史必修1的第2課。秦朝開創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奠定了我國古代大一統王朝政權體制的基礎,對此後我國兩千多年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這一部分內容主要是讓學生了解中國古代中央集權制是如何形成的,

二、教學目標

根據課標要求、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具體情況,確立以下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1)識記秦朝的統一,皇帝制度的建立,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度、秦鞏固統一的措施等知識點。

2)理解郡縣制和中央集權制的概念,皇權至上的特點。

3)運用比較法分析郡縣制與分封制的利與弊。

4)評價秦朝中央集權的影響。

2、過程與方法:

在師生問題探究過程中,學習從史料中獲取有效信息的方法,學習比較的方法分析歷史問題。學習歷史地辯證地分析歷史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

認識秦朝建立的君主專制中央集權制度是中國兩千多年來政治制度的主要特點,在當時是進步的,對中國歷史的發展產生了深遠而重大的影響;認識秦朝統一的重大作用,自覺維護祖國統一。

4. 針對明確的教學目標,確定教學重點:1)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概念及特點;2)分封制和郡縣制的利與弊。

本課的教學難點:正確評價中央集權制度的影響。

三、説學情

高中一年級的學生,通過國中階段的學習,學生對秦始皇及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有了初步的瞭解,已經有了初步的歷史認識和歷史評價能力。學生的歷史思維能力在增強,但是在辯證地歷史地分析問題方面仍然存在不足。

四、説教學方法

本單元的重點是古代中國的政治制度,本課的重點難點就要圍繞中央集權制度來設置,引導學生對其進行理性思考。評價秦始皇和秦朝鞏固統一措施在國中已經作為重點內容學習、所以本課不在列為重難點,避免與國中的知識點重複,提高學習效率。

1.問題探究互動教學,通過設置探究性題目,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從而實現教法與學法的統一,教服務於學,促進教師教學方式的轉變和學生學習方式的改變。

2.採用多媒體輔助教學,將有關史料圖片呈現給學生。

“教是為了不教”。新《課程標準》倡導我們: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學習。因此我倡導學生自主學習與探究學習相結合。閲讀思考、合作探究、體驗交流等。注重學習過程中的生成性。

五、説教學過程

我打算用一個課時來完成本課的教學任務,現在就對這一課進行説課

1、新課導入

好的開頭是成功的一半。為激發學生的興趣,先給同學們講述荊軻刺秦王的故事,根據故事和自己瞭解的史實,請同學們回答以下幾個問題:(1)燕太子丹為什麼要荊軻去刺殺秦王嬴政;(2)刺殺失敗後秦王嬴政什麼時候滅了燕國,什麼時候統一天下?

總結學生的回答,秦王嬴政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曆史上第一個統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王朝。這就是本節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形成。

2.問題探究,突破重點、難點

問題探究討論:

目的:通過設置探究性問題,在教師的引導下,以學生為主體,實現師生、生生合作,互動探究,踐行“教的過程就是學的過程”的新課程理念。發揮教師的引導和激發作用,引導學生積極參與課堂。

探究(一):什麼是中央集權制度?秦朝中央集權制度有何特點?(突破重點1)

中央集權制度,要聯繫韓非子的中央集權理論,實現知識的前後貫通;對於這一概念,只要學生能看到中央集權是與地方分權相對立這一點,就可以了。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特點,從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和郡縣制度三個方面考慮它們之間的關係,避免與環節二簡單重複。

探究(二):秦朝為什麼要實行郡縣制度?(突破重點2)

用多媒體給學生呈現《史記·秦始皇本紀》中大臣對實行分封和郡縣討論文字(文字詳見課本第17頁),引導學生從這段史實中獲取有效信息,概括王綰,李斯和秦始皇以及淳于越的不同觀點,比較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異同和利弊,認識秦朝實行郡縣制度是歷史的必然。

在中央集權制度下,郡縣只能服從中央,消除了地方分裂割據的因素,鞏固了國家的統一,具有進步意義。 探究(三):秦朝中央集權制度建立對中國社會發展有何影響?(突破難點)

通過學生討論,結合教材認識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在當時和對後世是具有進步意義以及消極影響。

(1)對秦朝當時:正由於有一個統一集中的中央政權,秦王朝才能積極開拓疆域,北拒匈奴,南吞百越,有利於我國多民族國家統一發展;正是有一個強有力中央政府,才統一了貨幣、文字、度量衡,才開驛道、修靈渠,從而促進了中國經濟文化的發展進步。

(2)對後世:秦朝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的確立,建立了我國古代大一統王朝政權體制的基礎,成為我國古代政治制度的核心,為以後歷代所沿用,並不斷完善與發展。對我國此後兩千多年的統一的多民族國家的形成與發展產生了重要影響。

消極影響:正是由於秦始皇專權,進行殘酷的統治,激化了階級矛盾,統一的秦帝國迅速土崩瓦解,其暴政也成為歷代的重要的史鑑之一。

(3)引導學生將其放在當時特定的歷史條件下進行分析秦朝中央集權制度,不僅要考慮其進步意義,還要考慮其消極影響,不僅看到對當時的影響,還要看到對後世的影響,從而學習歷史地辯證地認識歷史問題。

(4)問題延伸

討論:學習從漢到元地方政治制度的演變之後,分析其演變的趨勢是什麼,反映了什麼樣的特點? 目的:學生互相討論,然後回答老師提問,培養學生分析問題的能力以及相互合作的精神。

3.課堂小結

秦朝以後,隨着歷史的發展,中央集權和地方分權的鬥爭在歷史上不斷上演,專制的皇權也越來越強化,到明清時期君主專制中央集權政治制度發展到頂峯,並且也越來越成為中國歷史發展進步的障礙。在今後的學習中,同學們會有更加深刻地認識。

課堂小節不僅僅要總結本節課的內容,更重要的是引導學生將知識能前後引申,讓學生對中央集權制度的發

展歷史有一個大致的輪廓,為今後的學習埋下伏筆。

4.知能訓練,運用遷移

選擇題體現一定的層次性,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要求。

簡答題:(一)説出秦朝中央集權制度的建立對秦朝和後世的影響?

(二)用稿紙寫下本節課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問題?

本環節設置突出對本節課主題的測評,測評(三)突出以學生為主體的自我測評,所提出的問題課下或下節課有針對性地解決。

5.佈置作業

課下小論文撰寫:

以史為鑑是中國傳統,依靠強大的力量建立起來的秦帝國短短十一年曆二世而亡,成為後世重要的史鑑之一:唐朝柳宗元認為:

“秦有天下,裂都會而為之郡邑,廢侯衞而為守宰(宰:縣令)??此其所以為得也。不數載而天下大壞,其有由矣:亟役萬人,暴其威刑,竭其貨賄;負鋤梃謫之徒,大呼而成羣。時則有叛人而無叛吏,咎在人怨,非郡邑之制失也。(柳宗元《封建論》)

結合課文,你同意柳宗元的説法?請説説你的理由,200字左右。

本環節要讓學生從材料中獲取有用的信息,根據所學,歸納整理思路,訓練書面表達能力,能説出自己的觀點,表述完整,思路清晰即可,本題目屬於課後“思考與探究”欄目問題,考慮到課上時間緊無法完成,所以安排到課下完成。要求學生當天完成收齊,並檢查評分,選出優秀小論文下節課課堂表揚,做到有佈置有檢查,避免放任自流。

歷史説課稿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新課標的要求

課標要求:以二戰後美國等國家為例,分析戰後資本主義的新變化。

(二)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瞭解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採取的措施;2、理解:國家干預經濟、人民資本主義、經營者革命、福利國家制度的概念。

能力目標:培養學生認識歷史,總結歷史、運用歷史的能力。

情感目標:樹立學生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以及愛國主義精神

(三)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瞭解戰後資本主義國家經濟發展採取的措施。

教學難點:如何全面認識戰後資本主義新變化。

關鍵:正確理解戰後資本主義政策調整。

二、教學方法與手段

方法:問題式探究為本課主要的教學方法;以學生為主體,問題為主線,啟發、引導學生積極的思考。

手段:利用多媒體技術,創設情境,為學生提供豐富、直觀的圖片和文字材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三、學法指導

觀察、概括、總結是學法指導的重點。讓學生觀察、思考後,總結、概括知識,增強對歷史學科學習的能力。

四、教學設計

(一)導入:温故而“入新”。(回顧第3單元第16課的主要內容)

師:導入新課我採用的是:利用學生對歷史圖片的感性認識,先展示一組1929-33年經濟大危機對各國的打擊圖片,在羅斯福上台,推行新政後,使美國度過危機,並且開創了國家干預經濟的模式即凱恩斯主義又稱“看不見的手”。再展示一組二戰後各國受到戰爭重創的情景的圖片。思考,在二戰結束之後,各國會不會再次陷入到國家的大危機中,而為避免這種現象出現,資本主義國家將進行怎樣調整?其結果會怎麼樣?以此導入新課(此處主要目的在於,在視覺感應上引導學生進入教材)

板書:第17課《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調整》

(二)教授新課:過程:

一、措施(板書)

此過程我主要是設置探究式問題,掌握教材知識,同時培養學生各種能力。

探究一:“看不見的手”還起作用嗎?

(展示一組美國在二戰和戰後經濟發展的材料以及布什和克里竟選的圖片)

説明:“看不見的手”仍在起作用!

因此,戰後資本主義國家首先採取的措施,就是這種“看不見的手”即國家干預經濟(此問題設計在於引入教材以及培養學生的知識遷移能力)

(一)國家對經濟的大力干預(板書)

對於國家干預經濟的方式,我設置了兩個簡單探究性問題:

探究二:國有化與今天我國的公有制是否一致?

探究三:經濟計劃在國家經濟中的重要作用?

這兩個問題主要是結合文字材料和圖表材料,使學生掌握國有化經濟、制定經濟計劃、財政政策調節的作用,同時利用本次探究,培養了學生閲讀材料的能力、對比的能力,而且對於學生進一步認識我國社會主義制度下經濟體制的基本特點,具有一定的愛國主義教育。

師:在處理完國家干預經濟措施的方式後,我又設置了一個問題,

探究四:國家干預經濟的影響?

我認為這是本節課的一個亮點。那就是“總統論壇”,這個環節主要是以展示學生自我能力為主。

首先我給出試題背景:為什麼在30年代羅斯福會加強國家干預,在80年代裏根會收縮對經濟干預,90年代克林頓又有所加強?下面讓總統來談談其中緣由。選出三位學生分別代表羅斯福、里根、克林頓(課前作業的形式),

第二步,學生可充分利用這一單元的知識,發揮自己的特長,闡述自己的觀點

最後,我在學生演講後進行補充,總結。

此處環節的設置,不僅起到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而且也使學生在學習中真正做到“學在課堂、用在課堂”

(二)企業經營(板書)

這是政策調整的第二個措施,此處環節我主要是通過利用現實現象解決歷史現象

1、“人民資本主義”

展示圖片--當今股票市場、股票業務的繁榮景象

引導學生:在美國這樣的發達國家中,以及在中國,股市發展是非常紅火的,不同人對股票的掌握,如果拿到戰後,就是“人民資本主義”

2、“經營者革命”

我採取的方式是以瞭解白領階層地位和職責是什麼,來了解戰後企業經營中的這次革命

此處環節的設置,主要是引導學生由現實走入歷史,再從歷史走向現實,將歷史與現實有機結合在一起。最終使歷史更貼近現實。

(三)福利國家政策發展(板書)

這是國家干預經濟的第三個措施,我依舊採取設置探究問題的方式,

探究五:你為真正需要幫助的人做過什麼樣的`事情?你認為這是教材所説的福利制度嗎?(學生任意發揮自己的見解)

最後,結合教材共同處理(概念、種類、特點、實質、影響)

此處環節的設置,主要目的為:一方面使學生掌握福利制度的基本概念,另一方面在於教會學生要為他人多做事情,多做好事情。以此使學生樹立良好的人生觀、道德觀,

二、結果(板書)

最後一個內容為總結在戰後資本主義國家採取一系列的措施後,經濟發展的情況,通過總結教材,培養學生歸納、總結的能力。

小結:

我採取的方法是:解一道材料題,將本節課的知識重新回顧(這種方法既可以對本節課做以簡單小結,又可以培養學生做到?學以致用?。

鞏固練習:

我只設計了三道選擇題,因為上面小結中的材料題,已起到課堂知識鞏固的作用。

課後探究作業:

社會調查:

①內容:現代企業經理人員的綜合狀況。

②方式:每10-15人為一組,每人調查至少一名經理,瞭解他們的工作行業、工作時間、收入、工作經歷、子女教育等方方面面的情況。

③小組討論後寫出綜合調查報告

課後作業的設置目的在於培養學生參與社會實踐的能力,同時是再一次用現實現象理解歷史問題。

五、板書設計【略】

歷史説課稿 篇3

説課內容:《中國歷史》第二冊第一單元第3課開元盛世

一、説教材

1、教材地位

本課是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七年級下冊第3課的教學內容。 隋唐時期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鼎盛階段,唐玄宗開元年間的空前繁盛更是我國封建社會發展的頂峯,在隋唐史乃至中國古代史教學中處於重要地位,是增強學生民族自豪感,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的好教材。為使學生對“開元盛世”形成的原因和盛世全貌有一個相對全面的認識,在隋唐史教學中,我進行了一些調整:《開元盛世》一課主要內容包括“開元之治”,盛世經濟的繁榮,上承“貞觀之治”,下啟盛唐民族、對外交往和科技文化。

2、教學目標:

1、基礎知識: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唐朝開元時期政治、經濟的發展情況,包括“開元之治”、農業的新發展、手工業技術的提高以及商業的繁榮等主要史實。

2、能力與方法:通過課前讓學生分組蒐集資料, 進行信息加工,培養學生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能力;利用多媒體課件進行圖片、史料展示輔助教學,培養學生觀察、想象、對比能力。

3、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認識到唐玄宗前期唐朝進入全盛時期,經濟生產水平超過了以往任何一個朝代,而且居於當時世界先進地位,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豪感;通過對這一時期精美的絲織品和陶瓷工藝的教學,培養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審美情趣。

3.本課重點及處理: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上。利用課本導讀框中杜甫詩《憶惜》,讓學生朗讀後,依據詩句內容分析開元盛世的社會情景,利用課本內容指導學生閲讀教材內容,從農業、手工業和商業三個方面歸納盛唐經濟繁榮的具體表現,並利用圖片資料直觀感受。

4.本課難點及突破:對曲轅犁、筒車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的理解: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農具的瞭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和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二、説學生:

我所講的這節課面對的是七年級學生,他們好奇心強,思維活躍,喜歡動手去做,動口去表達對事物的認識,但仍處於感性認識階段。而我所講的內容偏重經濟方面,理性強,學生理解難度大。為此在教學中,我利用多媒體課件輔助教學,為學生創設直觀的思維情境,鼓勵啟發學生動腦、動手、動口,從而完成知識的“認知—理解—內化”。

三、説教法

結合實際情況,本課教學我準備採用講述法,提問法、導讀法、多媒體等多種教學手段。在聽覺和視覺兩方面同時帶動學生聽課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並通過啟發式教學,使學生積極思考,達到傳授知識、思想教育和培養能力的教學目的。

四、説學法

學生學習需要掌握一定的方法。針對本課特點,我認為應當採用閲讀法,歸納法、比較法等多種學習方法。一方面要教給學生認真觀察,積極思考的方法和培養學生概括主要內容的能力;一方面要教給學生分析問題的方法,同時培養學生獨立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發展學生的思維和能力。在教學中,實現教法和學法的有機結合和高度統一。

五、據以上教學目標和教學重難點,圍繞開元年間政治、經濟兩個中心,設計若干問題進行如下教學設計:

教學過程:

(複習)提問:同學們,上節課我們學習了第二課《貞觀之治》的有關內容,你對上一節內容中哪一個歷史人物最感興趣,為什麼?這樣可通過複習上一節內容,引發學生興趣,既可以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又可以使學生很快進入課堂角色,與老師產生共鳴,一起進入學習本課內容的氛圍中。

(導入)用杜甫詩《憶昔》創設情境,學生通過想象對開元時期的特點有所瞭解,引導學生帶着兩個問題:“開元盛世”是怎樣取得的?社會繁盛到何等景象?導入新課

一、開元之治

1、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相關內容,設問:唐玄宗統治前期開元盛世的局面是如何形成的?學生討論時教師指導學生怎樣歸納問題,注意條例清楚,語言精練。並穿插:唐玄宗走馬任姚崇、考核縣令、捕蝗圖,説明唐玄宗勵精圖治。

2、玄宗與太宗統治時期有哪些相同地方?列表對比,前後聯繫,培養學生分析比較概括能力,其中補充擴展,增加生動性。通過比較,概括玄宗改革政策影響:開元之治。

二、盛世經濟的繁榮

“盛世經濟的繁榮”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盛世最重要的反映在經濟繁榮方面,盛唐經濟的發展,主要反映在農業和手工業的發展上。

1、利用課本導讀框中杜甫詩《憶惜》,讓學生朗讀後,依據詩句內容分析開元盛世的社會情景,讓學生處理史料,培養學生分析史料,處理史料信息的能力,培養學生歷史信息加工能力。

2、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相關內容指導學生閲讀教材相關內容,結合課本談談唐朝經濟盛世景象的表現?學生討論時教師依然指導學生怎樣歸納問題,注意條例清楚,語言精練。培養學生歸納問題的能力和習慣。

3、 曲轅犁、筒車是唐朝先進的農具,但是它們的結構原理和先進性,學生不易理解,難以形成準確的概念。而且,現在的學生對於農具的瞭解又極少,因此農業工具的改進是本課教學的一個難點。根據學生對直觀形象事物容易接受的特點,我分別展示出:曲轅犁與直轅犁對比簡圖、筒車與翻車示意圖,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這兩種農具的先進性,從而突破難點。

4、在手工業方面,通過展示越窯青瓷與邢窯白瓷,再提供一些唐三彩的圖片和資料,讓學生通過觀察,感受一下唐代陶瓷業的成就;這樣既加強了教學的直觀性,又引起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5、商業的繁榮:主要通過對長安城的繁盛來體現,在學生回答的基礎上,出示長安城平面示意圖,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概括長安城的佈局特點。想象體會長安城的繁盛,它既是當時各民族交往的中心,又是一座國際性的大都市。

小結:通過以上政治、經濟情況歸納,自然而然地推出:唐朝進入全盛時期,即 “開元盛世”。

三、指導學生討論如何評價唐玄宗

通過前面的學習,對唐玄宗的前期有了認識,指導學生閲讀教材最後一段內容,通過對唐玄宗前後期的對比對唐玄宗進行評價。學生討論後先請一位學生大膽地説,其他同學補充,培養學生客觀地評價歷史人物的能力和學生合作解決問題能力。

課堂小結:

應掌握一、二、三、四,即:

一個歷史人物——唐玄宗

二個歷史概念——“開元之治”、“開元盛世”

三個方面成就——農業“三新”:新工具、新品種、新技術

手工業“二行”:絲織、陶瓷

商業“一市”:長安

四個世界之最——①生產工具曲轅犁和筒車

②陶器新品唐三彩

③最大最繁華都城長安

④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茶經》

這樣就將本課的知識更加清晰明瞭,便於學生記憶。

習題練習:(媒體展示)習題的設計在重視兩基的基礎上,有一定的梯度,既照顧了一般學生,有兼顧到好學生的培養和發展。

板字設計:

開元之治 改革措施

影響——開元之治

開 修建水利工程

元 農業 方面 農耕技術提高、蔬菜品種增加

盛 農業工具的改進與創新::轅犁、筒車

世 盛世經濟的繁榮 手工業方面 絲織業

陶瓷業

商 業:

評價唐玄宗

板書設計為知識樹框架,這樣使學生有參差,有結構的掌握本課知識框架,使知識體系更加系統。

標籤: 説課稿 三篇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yn7g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