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時尚 >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實錄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實錄

搭配中的學問一文要使學生感受數學在現實生活中的廣泛應用,獲得成功的體驗,增強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和信心。今天我們就一起來看看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實錄吧!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實錄

  搭配中的學問教學實錄

一、生活引入,提出問題。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師:同學們,現在剛剛開學,假期中誰出去旅遊了,到了哪些地方?

生:我和媽媽到北戴河去了。

生:我參加了陽光旅行社的大連三日遊。

師:旅遊都帶了哪些物品?

生:衣服、褲子還有牙具。

師:具體説説帶了幾件上衣?幾條褲子?

生:1件上衣,1條褲子。

師:呦,輕裝上陣,有沒有比他帶得多的?

生:5件上衣,4條褲子。

2。理解情境,獲取數學信息。

師:能根據這組信息,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上衣和褲子一共有多少件?

生:上衣比褲子多幾件?

生:一共有多少種不同的穿法?

師:第一個和第二個問題會解決嗎?

生:會。5+4= 9,上衣和褲子一共有9件。5—4=1,上衣比褲子多1件。

師:對,這兩個問題我們在一年級時就學過了,今天重點研究第三個問題“5件上衣、4條褲子能搭配多少套?”。

生:5套。

生:10套。

生:20套。

生:9套。

師:同學們有不同的想法,究竟能搭配成幾套呢?看來,在衣服的搭配中還大有學問呢。

(板書:搭配中的學問)

[點評:在數學課程改革深入實施的今天,數學教學活動必須由書本數學走向生活數學,讓學生在生活實踐中找數學、學數學、用數學,學習有價值的數學和必需的數學。課堂伊始,教師就找到了貼近學生的情境——組織學生回憶假期旅遊中衣服的搭配問題,讓學生結合親身經歷,獲取數學信息,提取本課的教學素材。這種取材於學生生活的實例,對學生來説有親切感和真實感,利於喚醒學生的生活經驗,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積極探索新知。]

二、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整理數學問題,體會由淺入深的研究數學問題的方法。

師:看來,現在就想解答“5件上衣和4條褲子能搭配多少套”這個問題確實有些難度,我們研究問題往往從簡單入手。先想一想,1件上衣搭配1條褲子是幾套?

生:1套。

師:1件上衣搭配2條褲子是幾套?

生:2套。

師:1件上衣搭配3條褲子是幾套?

生:3套。

師:問題再複雜一些,上衣增加一件,怎樣提問題?

生:2件上衣和3條褲子,能搭配多少套?

師:有困難嗎?遇到問題別忘了請學具來幫忙呀,趕快動手擺一擺,和同學研究研究。

[點評:在這個環節中,教師不僅僅是在教數學知識,更是在教學生怎樣去研究數學問題。一句“研究問題往往從簡單入手”,道出了數學學習的普遍規律,找到了研究問題的入口。一句“遇到問題別忘了請學具來幫忙呀,趕快動手擺一擺,和同學研究研究”,令學生茅塞頓開,步入了探索問題的大門。]

2。實際操作兩件上衣、三條褲子的搭配問題,理解多樣化的解決問題策略。

師:哪些小組做完了?先請左邊的這組派一個代表把他作品擺到投影上。

生1:我和同學借了幾件衣服,共擺出了6種搭配。

師:你是一個很會合作學習的學生。解決了學具不夠的難題,一一對應,一目瞭然。

師:其他同學對他的方法還有什麼意見和建議,你是怎樣做的?

生2:我的方法和她有點像,比他的方法省一些學具。

師:這種方法確實更加簡潔了。其他同學的意見呢?

生3:這兩種方法好是好,但如果借不來那麼多學具呢?我的方法是:先用這件上衣和短褲、長褲搭配,再用第2件上衣搭配短褲、長褲、再用兩件上衣搭配八分褲,一共是6種。(學生邊説邊擺)

師:雖然看出是6套,但擺的時候順序好像有點亂。請你想一想,用第1件上衣一共可以搭配幾條褲子,是幾種?接下來怎麼做?你能重新擺一擺、説一説嗎?

生:先用第1件上衣和3條褲子搭配,是3種;再用第2件上衣和3條褲子搭配,也是3種。

師:對,這樣按順序就不亂了。一共是幾種?

生:一共是6種。

師:這次就清楚多了,看來按順序思考問題確實是一個好辦法。誰再來説一説?

……

師:其他同學都聽懂了嗎?有什麼問題要提出來嗎?

……

[點評:在尊重學生主體地位的同時,教師並沒有忘記自身的主導作用。從開始的“你是一個很會合作學習的學生”到“按順序思考問題確實是一個好辦法。”這些看似不經意的肯定,順手拈來的語言,無一不是數學方法的引領,學習習慣的培養。]

師:我有一個問題,這位同學邊説邊擺我看得清楚,現在投影上只剩下了2件上衣和3條褲子,怎樣能把剛才的搭配方法表示出來呢?

生:把他説的話都寫下來。

師:文字太多,有些麻煩。

(學生陷入沉思之中,教師繼續啟發)

師:想個辦法,能一目瞭然,一眼看出來?

生:畫線。

師:你出了個好主意,就請你在黑板上畫一畫。

師:説一説這些線都表示什麼意思?其他同學聽聽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有,就提出來。

生:第一件上衣搭配第一條褲子是第一套,第一件上衣搭配第二條褲子是第二套,第一件上衣搭配第三條褲子是第三套,第二件上衣搭配第一條褲子是第四套,第二件上衣搭配第二條褲子是第五套,第二件上衣搭配第三條褲子是第六套。(學生邊指邊説)

師:剛才你用了6句話,用2句話能不能説清?

生:第一件上衣分別搭配三條褲子有三套,第二件上衣分別搭配三條褲子,又有三套,一共是6套。

(教師板書:3+3=6和3×2=6)

師:怎麼能看出是先從上衣的角度想,再搭配褲子的?(教師作了一個從上衣到褲子的手勢)

生:用箭頭。

(教師指導學生添上箭頭。)

師:他的.方法你看懂了嗎,誰能再説一説?

……

師:這是用上衣搭配褲子的圖,如果用褲子搭配上衣呢?

生:1條褲子搭配2件上衣,是2套,3條褲子搭配2件上衣,是3個2套。用2+2+2=6,也可以用3×2=6。

(教師出示另一張圖,並畫出相應的線條和箭頭,並板書:2+2+2=6和3×2=6)

師:3+3=6和2+2+2=6這兩組算式表示的意義一樣嗎?

生:不一樣,前面的算式表示衣服搭配褲子,後面的算式表示褲子搭配衣服。

師:剛才的問題研究得不錯,看來,一個問題從不同的角度出發,有不同的理解。當然,這兩種方法雖然列式不同、意義不同,但結果是一樣的。

[點評:孔子曰:“不憤不啟,不悱不發。”此時,學生的思維處於一種“心求通而未達,口欲言而未能”的“憤、悱”的境地,教師。藉助重重追問,將學生的思維引向深入。在他們帶着疑問積極思考、積極探索的過程中,數學語言的簡潔美得以強化,辯證唯物主義思想得以彰顯。]

3。獨立探究三件衣服、三條褲子的搭配問題,滲透符號替代思想。

師:現在我們向更難的問題發起挑戰,如果再增加一件上衣,有多少種搭配?這個任務就交給你們去完成,有信心嗎?

生:有。

(一名學生猶猶豫豫的舉手)

師:有什麼問題?

生:老師,你沒給我們組發第三件衣服的卡片。

師:對不起,我的衣服卡片不夠了。也許你要問,沒有卡片怎麼解決?小組研究一下,看誰有好主意,只要能説明問題就行。

(教師在巡視過程中引導學生把自己的方法展示在黑板上。)

師:請這些作品的作者把自己的做法介紹給同學。

方法1:

生:我先畫出了衣服和褲子圖再進行搭配,第一件衣服分別搭配三條褲子,有三套;第二件衣服分別搭配三條褲子,又有三套;第三件衣服分別搭配三條褲子,又有三套,一共是9套。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shishang/km2g5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