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五篇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五篇

  篇一:軸對稱圖形的評課稿

本節課的設計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的精神,從學生的興趣出發,通過“感知——操作——體會”來獲取知識,遵循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的理念,注重在培養學生實踐能力和審美能力上做文章,現簡單點評如下: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五篇

1、密切聯繫生活實際,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生活本身就是一個大課堂。我們要讓學生感受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中處處有生活。數學教學決不能脱離生活實際,進行枯燥乏味死記硬背的教學。因此,這節課老師從孩子們喜愛的話題入手——剪紙,從對稱與不對稱中感知物體的對稱的美。在此基礎上抽象出軸對稱圖形,並通過觀察、操作、交流等一系列活動,體驗軸對稱圖形的基本特徵。這一知識的形成層層深入,逐步從生活走向數學;後面的鞏固練習,讓學生用學到的知識判斷各種圖形是否是軸對稱圖形,又把數學融入了生活。真正實現了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讓學生學有價值的數學。

2、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邵老師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探討的問題有以下幾點:

1.《軸對稱圖形》一課,就教材特點來説,很容易把課上得生動、有趣,但本節課有點欠缺,原因是教師對本節課的重點知識(兩邊完全一樣、兩邊完全重合)強調的不夠。

2.探究新知的教學環節有點零亂,應做適當的調整。

3.教師對學生的評價要加強,注意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篇二:軸對稱圖形評課稿

今天聽了劉惠梅老師執教的《軸對稱圖形》一課。 本節課劉老師設計理念新,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做中學”等數學思想。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密切聯繫數學與生活,體現數學學科的價值。

“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應用於生活。”開始劉老師直接出示課題,説説在生活中覺得對稱應怎樣的?再出示圖形:蝴蝶、樹、衣、蜻蜓等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生活中事物美的同時,初步感受軸對稱圖形來源與生活;通過探究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並應用特徵對一些圖形進行判斷,使學生在探究這些圖形美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加深了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劉老師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重視“做中學”,促進數學知識的科學結構。

劉老師遵循了“做中學‘的理念,使學生感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特徵:剪一剪——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折一折——判斷軸對稱圖形;畫一畫——對稱軸的位置和軸對稱圖形的對稱性;創造出各種形狀的軸對稱圖形,學以致用。軸對稱的數學美在課堂中得到了再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發展的到了有機的結合,數學建構思想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4、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主要優點:

1、 執教老師的教學準備是非常充分的,從課件的製作、到剪紙、以及學生上課用品(剪刀、水筆等)都是可以看出這位老師工作態度是非常認真的。

2、 教師注意引導學生引導學生從生活中去發現具有對稱美的事物,從而得出結論——像這樣對摺後兩邊完全一樣的圖形就叫做軸對稱圖形。

3、 本課的課堂容量大,練習形式多樣,學生動手操作參與程度高。

需要改進的地方:

1、 課件在新授的時候不需要用到的,就不要提前出示給學生,因為課題軸對稱圖形是要等到教學過程中才概括的。

2、 臉譜的識別——不容易分別,另外一定要強調對稱必須是完全重合的。

3、 對於橫着的“8”字,可以順勢引導有兩條對稱軸。 總之,劉老師的這節課很好的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瞭解和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很多地方都值得學習和借鑑。

  篇三:軸對稱圖形評課稿

人們常説:“成功的教學給人以一種美的享受”。我在細細品嚐潘老師的《對稱圖形》一課時,覺得有種“美”的享受。

整堂課自始至終圍繞着“對稱”來研究圖形,給予充分的空間讓學生施展才能,通過賞、找、折、畫、剪等一系列活動,讓學生快樂地賞,自由地折,大膽地剪,高興地展示自己的作品,讓學生在活動中體驗對稱、感悟對稱、理解對稱、並且在欣賞的活動中體驗對稱美,既發揮了學生的聰明才智,又反映了學習方式的多樣化。我認為,本節課,在對學生體現“ 五個讓”教學過程中體現了“三次美”。

對學生“五個讓”體現在:

1、讓學生猜一猜,讓學生觀察花瓶、小女孩、蜻蜓的一半來猜全貌;讓學生在猜中對對稱圖形的特點有個初步印象,同時也順利引出課題。

2、讓學生折一折。在各種圖形中找出哪些是對稱圖形,哪些不是對稱圖形後,潘老師放手讓學生去折一折自己手上的小魚蝴蝶,潘老師在講授時,有意將小魚橫着放,蝴蝶豎着放,小魚是上下對稱,蝴蝶是左右對稱,教材只提供左右對稱,這是教材上的不足之處。在長方形、正方形和圓的對稱軸時,又讓學生折一折。讓學生在折、找的動手體驗中,感悟到對稱圖形的特點。

3、讓學生畫一畫。感受了對稱圖形的特點後,讓學生畫一畫對稱軸,進一步理解對稱及對稱圖形的特點,還注意引導學生髮現一些特殊的圖形可能可以畫出很多條對稱軸,讓學生感悟到同一個物體有不同的對稱軸,感覺到對稱的奧妙。

4、讓學生剪一剪。“百聞不如一動”,看了那麼多、那麼美的對稱圖形,學生也早就躍躍欲試了,這時潘老師自己先示範給學生看怎麼剪出對稱圖形,然後給足時間讓學生去剪一剪,在剪中體驗對稱圖形的特點,對對稱圖形有一個更直觀的瞭解,同時,也給學生一個創造的機會,讓學生體驗成功的快樂。

5、讓學生賞一賞偉大的建築物、漂亮的民間藝術,使學生初步認識對稱圖形,讓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對稱圖形,讓學生在賞的過程中感受到對稱圖形在生活中無處不在。

教學過程“三次美”體現在:

第一次“情境引課,初步感悟‘美’”。潘老師從生活情境入手,展示課件,讓學生從生活中的建築物、民間藝術中感受“美”的對稱圖形,一開始就讓學生感悟到對稱圖形的“美”,同時也讓學生初步體驗到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

第二次“動手摺剪,親歷體驗‘美’”。這一點在剛才的讓學生折一折、畫一畫、剪一剪中已有説明,這裏就不再展開。總之所有的動手操作,都是想讓學生親歷體驗“美”無處不在。 。

第三次“拓展延伸,再次昇華‘美’”。“你在生活中還見到過哪些軸對稱圖形嗎?”讓學生找一找,説一説生活中的對稱圖形,感受生活中的對稱無處不在,也就是生活中的美無處不在,從教學小課堂走進生活大課堂,再次讓學生的“美”感得到昇華。

縱觀整個教學過程,潘老師讓學生學得有趣、學得有體驗,深刻感受學習中的“對稱美”、生活中的“對稱美”、創造中的“對稱美”,教學效果非常好。

  篇四:軸對稱圖形評課稿

我評課的內容是王銀翠老師執教的《軸對稱圖形》一課。 本節課王老師設計理念新,真正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應用於生活”和“做中學”等數學思想。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密切聯繫數學與生活,體現數學學科的價值。

“數學來源與生活,又應用於生活。”課始王老師直接出示課題,説説在生活中覺得對稱應怎樣的?再出示圖形:蝴蝶、樹、衣、帆船等圖片,使學生在欣賞生活中事物美的同時,初步感受軸對稱圖形來源與生活;通過探究這些圖片的共同特徵,並應用特徵對一些圖形進行判斷,使學生在探究這些圖形美的同時,進一步理解了軸對稱圖形的特徵;加深了新知識的理解與掌握,發揮了學生的想象力,培養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習數學知識的學科價值得到了充分的體現。

2、給學生自主發展的空間,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新課程倡導學生積極參與、探究、交流、合作等多種學習活動,使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這節課,王老師把學習的權利放給了學生,從一開始的感知,到進一步的深入理解,再到學生運用自己的體驗,創造出各種軸對稱圖形。整個的教學過程,都向學生提供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空間。讓學生在這種空間下,和諧發展,真正培養了學生學習數學的能力。

3、重視“做中學”,促進數學知識的科學結構。

王老師遵循了“做中學?的理念,使學生感知、體驗軸對稱圖形的相關特徵:剪一剪——感知軸對稱圖形的特徵;折一折——判斷軸對稱圖形;畫一畫——對稱軸的位置和軸對稱圖形的對稱性;創造出各種形狀的軸對稱圖形,學以致用。軸對稱的數學美在課堂中得到了再現,學生的動手能力和數學思維發展的到了有機的結合,數學建構思想和方法得到了有效的培養。

4、為學生樂學創設了一種情境,關注學生個性發展,培養審美情趣。

學習數學的過程應當成為積極的、愉快的、富有想像的過程。本節課從導入到新授,到練習操作,學生動手“做”出軸對稱圖形,又給學生一個展示自己個性的機會,使學生在獲取數學知識的同時,受到美的薰陶,培養積極、健康的審美情趣。

總之,王老師的這節課很好的達到了一定的教學目標和教學效果,有力地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使學生真正瞭解和學習了軸對稱圖形的知識,很多地方都值得學習和借鑑。

  軸對稱圖形評課稿五

各位老師,大家下午好,《軸對稱圖形》是五下第一單元的教學內容,“對稱”對學生而言並不陌生,早在二年級時他們就已初步感知並能正確作出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今天這節課的教學是使學生由感性認識逐步上升到理性認識,進一步認識兩個圖形成軸對稱的概念,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並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着眼點還是在於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為學生的後續學習打下紮實的基礎。作為數學教師,如何在課堂向學生傳遞數學的美,如何在課堂中向學生滲透和傳遞數學文化的豐富內涵,讓他們自然地感受到數學文化的無窮魅力?我認為,劉老師在他的課堂教學中,給了我們一個很好的詮釋。

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瀰漫在數學課堂中,引領着學生不斷用心去觸摸數學本質,去探尋數學的內在規律以及文化本性。縱觀這節課,課堂教學模式發生了根本性的變化,劉老師不再是簡單的知識傳授者,而是一個組織者和引導者,並調動了每一位學生的學習主動性,使他們真正成為學習的主人,積極地參與教學的每一個環節,努力地探索解決問題的方法,大膽地發表自己的觀點。學生始終保持着高昂的學習情緒,切身經歷了“做數學”的全過程,感受了學習數學的快樂,體驗成功的喜悦。具體感受有三點:

1、在生活中提煉。

數學知識源於生活,用於生活。尤其是幾何圖形的知識,在生活中的實例和應用都非常多。在上課伊始,劉老師讓學生在優美的音樂聲中欣賞剪紙、臉譜、車標、交通標誌等,為學生提供欣賞美的機會,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然後老師適時的問了一句:“這些圖案有什麼共同點?”引導孩子們用數學的眼光思考問題。在這些生活的例子中,一下子就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孩子們根據原有的知識經驗,用自己的話描述對稱圖形的特徵,為進一步學習做了知識上的孕伏。

2、在活動中感受。

有了形象的感知,關鍵是從中得到有效的信息,掌握事物的特點,劉老師的設計充分體現了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理念,讓學生在主動探索和與他人合作探究中發現規律建構新知。當孩子們判斷出“小樹”不是軸對稱圖形時,劉老師沒有直接告訴孩子們,而是巧妙地設問:你能動手修改一下,讓它變成對稱圖形嗎?然後用自己的方法驗證一下。讓學生在自我觀察、自我猜想、自我嘗試,自我驗證中得出結論。學生在這段教學中表現的異常興奮,十來分鐘的時間又是折,又是畫,又是討論,又是展示,又是講評。在這個“玩”的過程中自然而然地培養了學生自主動手、自主探究、自主學習能力。教學中劉老師更是充分考慮到每一個學生,鼓勵每個學生動手、動口、動腦,積極參與到活動中來。注意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在這裏尤其要發現有創意驗證方法。)整個教學過程中,劉老師始終以學生動手實踐為主導,讓學生在操作過程中體會成“軸對稱圖形”的要點、為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奠定了基礎。上述的實踐活動是整堂課的重點所在,既多方發展了學生的各種能力,又使學生對軸對稱圖形的理解從感性昇華到了理性。活動後的展示,不僅培養了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還學會了相互接納、欣賞與幫助,在互動交流中學會了批判與反思,培養了學生的自學能力。

3、在練習中內化。

練習中,劉老師組織學生有層次地開展了一系列練習,通過選一選、放一放、畫一畫,使學生在小組合作討論中能正確判斷給出的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有效的讓學生鞏固了對軸對稱圖形的認識,加深了印象。通過逐層的練習,學生不但認識了什麼樣的圖形是軸對稱圖形,而且能畫出不同軸對稱圖形的對稱軸。

教學建議:

1. 不怕“浪費”時間讓學生“玩”,因為只有在“做數學”的過程中,他們的能力才能真正得以提高。通過直觀的操作和感知,加深學生的體驗和理解。通過對操作結果的仔細觀察,促使學生掌握其特徵。拾級而上促思維。大腦是越用越靈活,因此不能長期停留在動手操作階段,還要經常讓學生展開想像。如看到折法,想像展開後會是怎樣,再通過操作加以驗證。對於較簡單的圖形,還可以讓學生在觀察實物後,嘗試着對手摺、畫、剪出來。

2.教師語言表述要準確。在這部分知識中隱含有四個概念:對稱、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和對稱軸。在課堂上劉老師和學生都多次出現了口誤,比如“飛機是對稱圖形”、“這個三角形也是軸對稱的”等。這裏有必要提醒一下,“軸對稱圖形”和“軸對稱”是兩個不同的概念,前者是針對一個圖形而言,反映一個圖形的特徵,後者是對兩個圖形而言,反映兩個圖形之間的位置關係。我們可以説某座建築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對稱的,不能説某座建築物或某件生活用品是軸對稱圖形;可以説某一個圖形(如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圖形,不要説這個圖形(如等腰三角形)是軸對稱的;可以説圓的任意一條直徑所在的直線都是這個圓的對稱軸,不能説圓的任意一條直徑都是這個圓的對稱軸。

由此想到,國小生學習軸對稱圖形這部分知識,是隻要認識軸對稱圖形並能初步判別及能在方格紙上畫出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但是對於教師而言決不能只是瞭解,而是要能用準確語言辨別其隱含的四個概念:對稱、 軸對稱圖形、 軸對稱和對稱軸。俗話説得好“教給孩子一碗水,我們必須有一桶水”才行呀。

總之,課堂因生成而精彩,因缺憾而美麗。今天劉老師的課堂雖然也有一些缺憾,但並不影響這堂課整體的美,因為教學永遠是一種缺憾的藝術。我們每個人都是在不斷追隨完善、不斷在生成的缺憾中逐漸走向成熟,走近完美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1yo4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