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文教學反思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文教學反思

勝利之處:

各種各樣的巖石課文教學反思

1、發明良好的教學氛圍、教學準備充沛。課前我準備了各種各樣的巖石擺放在實驗台和教室的講台上,使同學一走進教室就好像置身於一個巖石展覽館,我還利用實物投影儀展示海邊、河邊、山上、路邊巖石的照片,為同學營造出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激發了同學的學習興趣。同時還為每一組同學準備了一個水槽、一塊摸布、一個展示巖石的方盤、一張報紙(鋪在實驗桌上,把巖石擺在上面防止把實驗桌弄髒)、一張白紙(用來做觀察記錄,記錄觀察方法和觀察到的現象,有什麼發現還有什麼疑問)、一個放大鏡。這樣教學具準備充沛,有利於同學觀察探究。

2、不只注重觀察方法的指導,而且注意指導同學做到觀察有序。在第一次上《各種各樣的巖石》時,由於我沒有強調觀察要有順序,所以同學討論提出觀察方法(用眼看巖石上的顏色、花紋、形狀、大小、有沒有氣孔,用手摸巖石外表是光滑還是粗糙、掂一掂巖石的輕重,用鼻子聞一聞兩塊巖石敲打或磨擦前後的氣味兒、潮濕時乾燥時兩塊巖石敲打或磨擦的氣味兒有什麼不同,用耳朵聽一聽敲打巖石發出的聲音有什麼不同,把巖石砸開或在地上摔開看看巖石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和猜想可能觀測到的現象後,便開始分組實驗。大局部同學一開始就把巖石放到水槽裏觀察,還有的用兩塊巖石敲打聞氣味,總之怎樣做的都有。造成同學彙報觀察到的現象時説不清説不全,分析不出是什麼原因造成的這些實驗現象。第二次上《各種各樣的巖石》時,在同學説完觀察方法後補充了一問“你打算按什麼順序觀察?為什麼要按這個順序?”這樣通過討論同學明確了觀察目的、認識到觀察順序的重要性,然後再按預定的順序觀察、彙報。這樣在分組交流觀察記錄時比第一次上《各種各樣的巖石》時,不只節省了觀察時間而且彙報觀察到的現象時説得有條理且説得全面準確。

3、掌握時機適時引導,利用對比觀察突出不同巖石的不同特徵。我在巡視時發現同學用兩塊巖石相互碰撞,其中一塊被砸成兩瓣,這時我對同學説“正好看看裏面是什麼樣子的。”同學在老師的啟發下用放大鏡觀察並記錄觀察結果。在同學彙報魚化石特徵時,我拿出一塊鵝卵石讓同學對比觀察,同學通過對比發現魚化石是一層一層的且很薄容易碎,鵝卵石卵圓形堅硬不分層質地細密有的顏色單一有的上面有花紋。

  缺乏之處:

1、教師沒有適時給同學補充觀察資料,造成同學給巖石分類時種類較少,同學只想到按大小、顏色、形狀、光滑粗糙、輕重、透明不透明分類,沒有同學想到按有的巖石是一層一層的,有的巖石沒有層來給巖石分類。同學由於身處大城市蒐集來的巖石多為沙子堆中找來的鵝卵石或從小區地上撿來的煤和石灰石。這就要求教師在巡視時和時把教師準備的有特色的有代表性的巖石分發給同學,補充同學的觀察資料開闊同學的視野。這時若給同學一些頁巖、板巖、砂巖、石灰巖、花崗巖、大理巖、有稜角、外表沒有磨擦過的巖石讓同學觀察,相信同學的分類會更多一些。

2、另外在同學觀察巖石時,教師的主導作用還應加強,必要的引導不能省掉,適時引導才幹提高同學的觀察力。比方當同學把巖石放在水裏觀察之前,應引導同學看一看巖石的顏色花紋是什麼樣子的,把巖石放在水裏後,看一看顏色花紋又是什麼樣子的,有什麼變化?有什麼新發現?應使同學明確水槽在這使用的用意是什麼,不只是看物體在水中的沉浮、輕重,而且水可以使巖石顏色加深花紋更清晰。在同學聞巖石氣味時,教師應多問一句“除了敲打巖石後能聞到氣味外,還有其他方法也能聞到氣味嗎?”用兩塊石頭摩擦試一試。

3、同學交流觀察記錄時語言表達能力還有待提高。今後應讓每個同學都有一個筆記本,記錄每節課學習探究科學的收穫,以此來規範語言提高同學的表達能力。

上完“同一堂課”,如釋重負。細細品味,也深深體會到在實際課堂教學中,生成性問題的掌握之困難,更使我深刻體會到“只有精心準備,才幹隨機應變”的道理。

這節課在發展同學的認識能力方面,我的説課稿主要偏重於對巖石運用不同方法進行觀察,即發現式觀察能力的培養。越是熟悉的事物,同學的觀察熱情就會越低。對於同學來説,觀察周圍熟悉的事物,發現平時不曾重視的現象,這無疑是一種極為重要的認識能力。不過,對有效的學習來説,觀察和發現顯然還只是認識的開始,最終是否有所收穫,認識是否能得到發展,在發現現象之後,便取決於對現象所持的態度和準確描述的能力,這也是本課教學所藴含的重要目標。

1、本課的“實驗資料”我是這樣設計的,從顏色、軟硬度、光滑度、成因等方面考慮,從同學好奇心上選擇了巖石標本。但為了同學能體驗親自收集巖石這一過程,也讓同學自身準備了資料,在出現時間上我也做了一定的考慮,在鼓勵的基礎上合理利用教師準備的巖石標本。本課教學中,我先讓同學觀察自身帶來的巖石的特徵,然後説説你是用什麼方法觀察到巖石的特點的(研究方法的指導),目的是初步觀察巖石;再進一步觀察巖石,有條理的記錄觀察到的巖石特徵;最後的分類活動中又能把教師帶的.巖石標本集中起來分類,既豐富了觀察資料的數量,也培養了同學研究巖石的積極性。

2、“説説自身的巖石有什麼特別的地方?”、“你們準備怎樣觀察?”、“你們能從她的發現中判斷出她觀察的是哪塊巖石嗎?”、“假如要把它們分分類,你們打算按什麼規範來分呢?”這些問題都能自然地引導同學進行觀察和討論的方向,使同學在有序的觀察活動中逐步深入、提高觀察和描述能力。同學的反應是非常出色的,他們只經過一年不到的觀察、描述培養,就能非常熟練地綜合運用各種感官觀察事物的各方面特徵,表達能力也比我想象的全面、準確。我在課前和課間的一段時間裏都低估了他們。就課堂中他們提出的想法為例: 1、先把巖石放到水裏洗一洗,再聞聞有什麼氣味。

2、從不同的角度觀察,它的形狀是不一樣的。

3、我這塊一邊很粗糙,一邊卻很光滑,它該分在哪一類呢?

這些想法都具有很高的研究價值!而我在課堂中有的也沒有和時抓住,所以造成同學觀察面的淺顯。可以説,這節課的教學以和課後整理實錄後的反思,使我真正深刻地認識到我們自身還需要多方面的提高,也讓我看到科學教學改革的效果和發展的潛力。

c各種各樣的巖石是同學課外喜愛的玩物,他們會精心挑選漂亮的巖石放在家中的花盆裏,會把那些精緻的小巖石藏在書包裏玩弄良久,會被巖石的花紋和形狀深深吸引。小小的巖石為同學的課餘生活帶來了許多情趣。但對於巖石的觀察和研究只是停留在外表和局部,他們沒有系統地去觀察一塊巖石,沒有進一步深入地去研究巖石隱藏的奧妙,沒有更多地開展一些與巖石有關的活動。因此,讓同學探究各種各樣的巖石的奧妙符合同學的學習需求和探究天性。

在課堂上,同學通過對巖石的外在特徵進行深入觀察研究之後,指導同學對各種各樣的巖石進行分類時,沒有統一的規範,只要同學能説得出分類的理由即可,同學通過比較之後,均能從不同的側面對巖石進行分類。可以根據顏色、軟硬、大小、花紋等不同的角度去觀察和考慮。這樣,同學的主體性得到了充沛的發揮,同學只有在自由的氛圍中探究,思維才使自由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dqo6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