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主題閲讀教學的評課

主題閲讀教學的評課

評課是一門科學,是科學就有規律可循、有要領可操作,有一定的原則可引路。下面請看主題閲讀教學的評課!

主題閲讀教學的評課

  主題閲讀教學評課

2月23日下午,我校的全體語文教師一起聆聽了陳建月老師執教的一堂四年級的閲讀課《一箇中國孩子的呼聲》。這節課課堂結構比較科學合理,陳老師能根據課型和教材特點,設計教學過程,注重學生自主學習,學生參與廣。整堂課下來,陳老師清晰的教學目標、流暢貼切的教學語言、大方自然的教態都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特別是課後,各校老師的點評,讓老師們對中段閲讀教學的目標定位,對語文教材的把握都有了很大的啟發:

1、注重讀悟結合,讓學生在朗讀中體會情感。

這是一篇書信體的閲讀課文,而且是第一次出現在學生的課本上。首先就應該讓學生明白這封信是誰寫給誰的,寫了哪些內容。陳老師在課的開始就點明瞭這一點。在與文本對話的基礎上,走出文本,利用視頻的直觀教學讓學生用心靈去感受是本課教學的第一大特色。

陳老師在教學中注重引導學生讀中感悟,尤其是重點語句,讓學生讀出感情,讀出渴望,與小作者一起傾訴。如,“全家沉浸在失去親人的巨大悲痛中”等處用低沉、緩慢的語調讀,表達悲痛的心情。特別是三個“和平!”強調重讀,以表達強烈的感情。介紹爸爸“精通四國語言,是一位出色的經濟學碩士”以及爸爸“為和平而倒下”這部分,指導學生帶着自豪、崇敬的感情來讀,指導都很到位。學生課堂上讀的形式多樣,有指名讀、分組讀、齊讀等。陳老師在課堂上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朗讀,充分體現“以讀為本”,突出感悟,使孩子受到了情感的薰陶。“藍盔回來了……”這段文字是這篇課文的重點。陳老師抓得非常好,有音樂的渲染,有圖片文字。特別是一個問題拋得很好:你覺得雷利的爸爸是個怎樣的人?你是從哪些地方體會出來的?有了這個問題的導入,學生在朗讀時就有了一個明確的方向。陳老師先引導孩子品詞,再體會意境讀好句子,然後再一遍一遍的回讀得到情感的昇華。“藍盔、遺體、征衣”這些都是父親的遺物啊,細細地品味以後第二次回讀。隨後聯繫“約定”,這是怎樣的約定啊?第三次回讀。回憶和爸爸的生活,在整堂課上顯得有些拖沓,況且也不是文章的重點,可以刪去。

2、注重課堂練習,時間充分,體現“高效課堂”教學要求。陳老師在本節課中設計了三次練習,紮紮實實地練,凸顯語文的本色。一切教學手段要為我們的目的服務,不應本末倒置。

3、文本應該牢牢把握從整體到部分的規律,要吃透教材。

應該增加對於呼聲這一個自然段的教學。掌握句式:“為了……為了……為了……”,“讓……讓……”,這也是對學生語文能力的一種培養。而且也有了教學過程的完整性,不會讓人感覺是在一味地煽情。

【評課稿怎麼寫】

評課是在課堂教學領域內,根據現代教學理論,運用現場觀察的手段,收集課堂教學過程的事實性材料,對能夠認識和進行評價判斷的教師、學生行為及這些行為所導致的結果,作出價值判斷的過程。

評課是教師應具備的一項基本功。經常性地開展評課,有利於準確診斷教學問題,提煉教學經驗,優化教學藝術,有助於教師間切磋技藝、共同提升。正如有位專家所説:科學的評課可謂課堂教學的指揮棒、經驗交流的總結場、疑難問題的解答地、教法學法的點撥源、先進教學手段的演示台、教學特色的發掘地、現代教學思想的傳播站、更新觀念的着力點。因此評課對於推進新課改的實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評課是一門藝術,是藝術就需要有個性化的創見,需要一種智慧去演繹。

評課形式多樣,如:個別交談式、集中討論式、書面評議式。評課稿的撰寫當然屬於書面評議式,這種形式可以靜下心來,深思熟慮地咀嚼回味課的全程,冷靜地用相關的理論去審視剖析,較從容地做到説理透徹、分析到位。

在正規的教學論文範疇內可能找不到評課稿的概念,但實事求是地説,對自己或他人的課堂教學的入情入理地剖析難道不是最好的.教學論文嗎?起碼可以避免一線教師充當某些專家的傳聲器的兩難境地。

一、存在問題

1、重教師輕學生

雖然,“學生是課堂的主人,是學習的主體”的呼喊聲如海浪拍擊,生本意識在課堂教學中體現得日趨濃烈,但在評課時,我們仍只關注教師的“教”而忽略學生的學,忽略學生通過學習到底發展了沒有,發展了多少。我們在評課時習慣闡述教師的言行,很少剖析學生的言行,更甭説去洞察學生學習時的神態、習慣,體察學生的心靈、情緒。即使有幸提到了學生,也只是就表象的熱鬧與否上蜻蜓點水一掠而過,沒有從本質上重視學生的學情。久而久之,循環往復,課堂成了教師展示自我、演繹教案的舞台也就不難理解了。請看下面一篇評課稿:這節閲讀課總體上感覺①教師教學理念新:體現了以人為本、以學生髮展為本的理念,注重終身學習能力的培養;②教師能着力引導和諧的師生關係,讓學生在平等互動中學習;③積極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體現了課改的趨勢;④重視讓學生在實踐中學習語文。

需要探討的問題:①教師既要注意語文教學內容活動化有要注意做到活動內容語文化。②師生互動不要停留在表層上,要通過互動,實現師生在知識、情感、心靈上的雙贏,這是深層次的問題。③既要引導學生掌握書本的知識,又要引導學生建構新的知識,超越現有的知識,勇於創新。

應該説這位教師的評課思路清晰,有自己的見解,而且看問題比較深入,但是他自始至終居高臨下地站在教師角度俯視學生,評課的視角基本上侷限在教師的角色意識裏。

2、重形式輕目標

教學形式應服務於教學目標。在課堂教學中,我們運用的任何教學形式都要從完成教學目標出發,根據教學目標選擇相應的策略與方法,這是最基本原則。但日常的教學工作中較多地存在只講形式不講實效的現象。選擇教學形式時對全體學生的訓練深度、訓練廣度、訓練的靈活性、層次性等因素都缺乏考慮。如現代教學媒體的運用,的確能使教學內容形象、生動,激活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且能拓寬視野、增加信息,為創設間接的教學情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然而現代教學媒體的濫用會削弱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受力,扼殺想象力。但不少教師對現代化的理念把握不很準確、不很全面,尚未真正理解現代化的本質,混淆了目的與手段的關係,認為運用現代化媒體就是現代化了。在評課時,往往把是否運用媒體作為象徵性的指標,貼上媒體標籤的就加以充分肯定。

這重形式輕目標還表現在忽視語文學科的本位目標,評課時,較多關注的是語文教學外圍上的因素,諸如:氛圍、情感、合作,很少涉及到課文的特點體現、重難點落實、語言發展目標的達成。例如:有位教師評《一株紫丁香 》教學如下:①一開課,教師讓學生沉浸在動聽的旋律中感受音樂,體驗歌曲的情感,利用欣賞歌曲創設情境,激發了學生的生活體驗,拉近師生之間的距離,感悟師生之情。②運用現代化教育手段,創設情境將詩、樂和畫融為一體,為後面的誦讀、感悟詩歌營造了良好的心理氛圍。教師聲情並茂地範讀有助於激發學生的朗讀熱情。扮演角色的領讀,尊重了學生的選擇,給學生創設展示讀和個性化朗讀的機會。③在朗讀的基礎上採取靈活的彙報方式,體現了新課改的自主學習精神,學生興趣濃,積極性高,有效地促進學生合作學習和自主學習習慣的養成。④最後,又一次音樂響起,激起學生情感上的共鳴,音樂聲外的旁白是對這首詩最好的註釋。

這樣的評課稿很顯然是重表象輕實效,忽略了教學目標的學科性、教學方法的針對性和教學效果的實效性。這樣的評課思維盛行的話,就會導致教學實踐停留在對教學技巧的模仿和研討上,缺失理念的觀照,缺失新課程精神與實踐操作的整合。

3、重面面俱到輕特色剖析

對一節的評議應該從整體上去分析評價,但決不是不分輕重、主次,面面俱到,而需要有所側重。但實踐中有些評課往往面面俱到,試想一篇評課稿從教學目標、處理教材、教學方法與手段、教學基本功、教學效果、教學個性和教學思想諸方面上去綜合分析,肯定會流於泛泛而談、淺平乏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dv0eo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