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社區調查報告 15篇

社區調查報告 15篇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報告的使用成為日常生活的常態,不同種類的報告具有不同的用途。一聽到寫報告就拖延症懶癌齊復發?以下是小編整理的社區調查報告 ,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社區調查報告 15篇

社區調查報告 1

隨着農村經濟的迅速發展,人、財、物大流動,信息流通的快速化,經濟社會大變革等等,直接影響農民羣眾的生產、生活。同時,新環境、新形勢對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提出了更高更新的要求。基層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問題和矛盾糾紛排查主要集中在一些自然村,所以村級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工作是農村平安發展的工作着力點。加強村級社管綜治工作的推進,是適應農村社會變化了的需要。對此,筆者通過對XX鄉(鎮)XX村X個村民小組X人進行隨機調研,召開座談會X場次,諮詢羣眾X餘場次。結合村級綜治工作的實踐與經驗,淺談一下村級綜治維穩工作現狀與對策。

一、存在的主要問題、特點及表現形式

1、户籍管理矛盾突出,不同程度影響當地穩定。從調研的情況看,上户口難是羣眾反映普遍強烈的問題。形成原因:一是户籍管理制度要求嚴格。按照要求,辦理户口登記手續繁多,程序複雜,要求證明材料多,羣眾經常往返於鄉(鎮)與村組之間,對落户工作極大不滿意,較為突出的是大量非婚生育人口上户難,由於父母婚變、死亡及躲避計劃生育等因素,已過上户的年齡,造成大量的非婚生育人口存在,加之親子鑑定費用高,一定程度造成了上户更難。二是存在許多未銷户口問題。一些已經搬出和死亡的長期未銷户,這些一定程度影響新農保、新農合、計生等工作開展。上級下達目標任務是根據所在户籍人口數下達,不符合鄉鎮實有人口數量,對新農保、新農合等工作開展造成影響。(如:馬楠鄉實施異地扶貧搬遷,有搬出未銷户、雙重户籍人口等X餘户X餘人,每年都面臨新農合、新農保的參保率,開展十分困難,都以工作經費代為繳納完成參合率)。近幾年,各鄉鎮都相繼施行計劃生育村規民約,大部分惠農政策工作開展都要求與計生工作掛鈎,包括落户所需村組出具的證明材料,必須通過計生宣傳員蓋章後才能出具,導致各鄉鎮村民計生工作與登記落户工作相沖突,把主要矛盾聚集在鄉鎮派出所,降低了人民羣眾對政府的信任度、滿意度。

2、村級綜治專幹老齡化現象普遍存在,缺乏對農村綜治工作的高度認識。目前,在村級組織均已成立了村(社區)社管綜治工作站,受社管綜治專幹(治安員)綜合素質參差不齊的限制,但其作用發揮仍然不盡人意,有的形同虛設,有的純粹是應付上級綜治部門檢查而了事。究其原因何在?是村級綜治專幹缺乏對村級綜治工作的全面瞭解,深層認識,而導致片面的存在“講起來重要、幹起來厭煩、忙起來忘了”的弊病。在農村工作實踐中,很多事情則往往被農村計生工作、招商引資、城鎮建設特色產業打造等工作所擠佔,沒有花更多的精力用在抓好農村社會矛盾糾紛的排查調處上,忽視了農村的大局穩定。加之大部分綜治專幹基本上由村治安員兼任,其待遇偏低,無保險等福利,文化程度低,年齡偏大,人員流動大,基層工作難開展。而年青的、文化程度高一點的,大部分情願出去務工,也不願意當治安員。

3、對村級綜治人員的實踐指導、培訓力度還遠遠不夠。特別是村級綜治工作人員的業務培訓,基本上是一年一次。也沒有規範系統的培訓資料,培訓內容單一,基本上都是以會代訓。村級綜治專幹的文化程度、業務素質呈現參差不齊,很難達到抓好農村綜治工作預期的目的和應有的工作效果。

4、村級綜治工作缺乏應有的保障措施。上級綜治委雖然制定了一系列的操作程序和規範制度,但村級綜治工作最基本的要素是人員落實、合理報酬及時兑現。由於待遇低,很難調動他們創新村級綜治工作的積極性和能動性。加之目前村級綜治幹部的責任心、事業心還有待進一步加強與提高,致使村級綜治工作當下基本浮於表層。

5、目前村級不穩定因素主要是兩方面:一是羣眾期望值過高。羣眾要求過高,訴求過高,信訪不信法羣眾普遍增多,越級上訪,纏訪、鬧訪現象嚴重,矛盾糾紛排查化解、維護社會穩定難。二是移民矛盾糾紛突出,個案問題亟待解決。移民矛盾主要集中在歷史問題、個案問題等方面,未切實得到有效化解。對食物量少,資金少,修房建設難的`移民羣體,維穩形勢依然嚴峻,要加大後扶力度。由於個別部門在移民回訪工作中只走過程,移民和移民村幹部反感。朝陽黃葛社區存在移民吸毒人員(X人),維穩形勢嚴峻。

二、基本對策

1、強化户籍管理。簡化落户手續,核實人口數據,加大辦證流程宣傳力度,由鄉鎮派出所牽頭,制定統一的宣傳手冊,發放到村到組,確保人人熟悉辦證流程,户户知曉辦證程序。對非婚生育户口,積極協調上級部門,靈活變通的搞好服務,加大解決落户難問題。對親子鑑定費用無法承擔的家庭,協調有關部門幫助承擔部分或減少親子鑑定費用。加大落户登記的法律法規宣傳,特別是對未到結婚年齡已生育子女的落户程序的宣傳,要嚴格按照相關流程辦理業務。

2、要切實解決好村級綜治專幹的思想認識問題。在當今農村的信息化時代,人們物質生活極其豐富,且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活空間,人與人的生活方式隨着經濟的快速發展,相互間的差異也就越來越大,從而造成人與人之間的思想方式、價值取向呈現多元化。在這樣的背景下,統一農民羣眾思想認識,提升平安穩定的理念是很難到位。抓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首先要統一村“兩委”班子成員的思想認識,樹立強基固本理念,充分認識加強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和農村基礎建設的重要性。其次積極創新工作方式不斷增強村級綜治專幹的政治責任感和歷史使命感,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作為推進農村發展的最基本的要素來抓,使農村社管綜治工作再上一個新台階,讓廣大農民羣眾從細節小事起感到滿意。

3、要解決好“有人辦事”的根本問題。搞好農村社管綜治工作要有前瞻性和預見性,以良好的工作方式把村級社管綜治工作落到實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抓到了點子和關鍵,開展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也就順暢多了。針對當前農村實際情況,村黨支部應在主動抓好農村發展前提下,因村制宜配齊配強X―X名綜治專幹,選拔文化程度高、政策的觀念強、肯吃苦、樂奉獻的村綜治專幹充實到村級社管綜治工作中來,在實踐中得到鍛鍊和成長,進一步充實好村級社管綜治力量,解決好有人幹事的根本問題。

4、維護移民安置區穩定。加大移民安置區矛盾糾紛排查化解力度,對吸毒涉賭人員,以高壓態勢加以依法打擊。積極探索移民創業就業新路子,加大宣傳力度,加強示範效應、引領效應作用,把移民的心思和注意力引導在發展上來,確保移民安置區穩定。

5、深化創新人民調解工作機制。完善考核獎懲和責任追查制度,對重大矛盾糾紛,實行定領導責任、定單位責任、定調處時限、包調處制度;完善矛盾糾紛預警機制,大力推廣“預測工作走在預防前,預防工作走在調解前,調解工作走在激化前”,從“重調解”向“重預防”轉變;完善矛盾糾紛集中排查機制,即鄉、村每月至少集中召開一次矛盾糾紛排查例會;完善矛盾糾紛督辦機制;完善矛盾糾紛交接機制;完善突發應急機制。

6、化解矛盾上注重決策機制與調節機制並舉。注重“源頭決策”的科學性,自覺將注重解決民生問題作為政府源頭決策的治本之策,制定措施,嚴格政府行為的實施程序、嚴格政府行為的實施標準、嚴格政府行為的公開監督;注重“苗頭糾紛”的時效性,把鄉鎮、村(社區)加強人民調解作為工作重點;完善基層矛盾糾紛的排查網格,加大對不穩定因素的排查化解。

7、制度規範上注重高效機制與長效機制並舉。注重有效提高工作效率,解決社管綜治辦非主導性任務工作繁雜的問題,解決綜治維穩中心程序化運作的額問題,解決基層工作運轉通道的問題;注重理清相關工作制度,修改出台社管綜治全面長遠規劃,建立資源整合長效機制,全面整合人力財力物力資源。

8、着力推進基層調解機制多元化。適應新形勢需要,積極探索多遠化調解機制,成為擺在我們面前的一項重要而堅強的任務。越是移民鄉鎮,越要穩定和諧發展、越是穩定和諧發展越要協調多方利益,越是協調多方利益、越要化解各種矛盾,越是化解各種矛盾、越要建立多元解決機制。主要方面:一是充分發揮好基層調解工作的基礎性作用,健全人民調解糾紛機制。二是充分發揮人民法院是定分止爭的主導作用,健全司法訴訟糾紛機制。三是充分發揮好剛柔監管有機結合的靈活性作用,健全行政處理糾紛機制。四是充分發揮好仲裁功能的自治性作用,健全協商及仲裁糾紛機制。五是充分發揮好社會大調解格局的整體性作用。六是充分發揮好法律教育宣傳的引導性作用,健全排查防範解決機制。

9、着力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在基層綜治維穩中,目前仍然是沿用傳統的社會控制防護,主要使用行政手段推動工作,導致政府在綜治維穩上高投入、低效率,造成社會和羣眾對政府的高度依賴,低度自控。推進綜治維穩隊伍社會化,是實現基層綜治維穩機制創新轉型的途徑之一。一是統籌發揮社會組織的作用,培育社會自我管理機制。主要加強村(居)委會、基層自治會、調解會等羣眾自治組織建設,同時,培育並依法規範行業協會、社會中介組織,鼓勵各種非營利性的民間組織、社區組織、公共組織參與,逐步形成社會自我管理機制,探索建立社會緩衝機制。二是成規模地組建羣防羣治隊伍、治安信息員隊伍、治安志願隊伍、見義勇為志願隊伍、看樓護院隊伍等方面,動大手筆,做大文章,建大規模,成大氣候。三是大力發展由政府民間組織建立的社會工作隊伍,這批隊伍的組織主要為科研、教育、文化、文藝戰線的人員(包括大中專學生),讓他們參與治安防範工作,提供維穩智力服務,協助預防宣傳,促進社會平安創建。

10、着力推進綜治維穩工作市場化。一是政府提供基本的治安服務。政府應當保障一定的投入,給予適當的補償,同時,通過市場化運作的方式,制定政策吸引社團、企業甚至個人來承包。如:某個區域治安狀況差,政府不以出面扭轉,出資購買保安公司的服務;農村養殖大户飼養的牲畜,種植大户的蔬菜瓜果,以及農用電力設施等防盜項目,可以由政府出面由治安巡邏隊或有條件的個人競爭,由受益者出面購買其治安服務。二是積極採取市場運作方式。在財政緊張的情況下,按照“屬地管理原則”和“誰主管誰負責”的原則,政府運用個項具體政策等手段予以調節。如:對原有的綜合性場所和設施,實行“誰擁有誰投資”;對個體私營網點,實行“誰使用誰投資”;對要封閉且無技防設施的老區域,實行“誰管理誰投資”;對規模以上非公有制工業企業,實行“誰經營誰投資”;對統一組織的重點防範設施建設,實行“誰受益誰投資”等。對社區治安服務項目,劃治安崗亭服務,治安信息員、看樓護院人員競聘,還有社區的綜治維穩宣傳等項目,也可採取市場化的方式來運作。三是大膽探索多元集資辦法。由於財政緊張,建設可採取向社會收費的辦法,可由企事業單位和基層自治組織出資,發展自己的羣防羣治隊伍,同時,在社區治安治理過程中,社區居民作為利益主體,大都希望以最小的投入獲得警察和社區管理者為社區和自己提供令人滿意的社區安全與秩序服務,以實現自己的安全利益最大化目標。在區域,動員基層企事業單位,廣大人民羣眾自願出資購買安全,自願出資提升防範工作的隊伍建設和技能建設,自願出資營造一個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在農村探索三個一元籌資模式,即鄉鎮政府、村委會、村民每月各出X元錢用於本村專職治安員的報酬;同時,積極探索契約式保險聯防,即農民自願交費、村級參保、保險公司賠付的方式。建立民間公募性綜合維穩志願者協會(需經民政部門審批登記)。也可具備向社會適當開展經營性募捐資金的資格。

11、着力推進基層綜合維穩信息化。運用計算技術、網絡技術和數據庫技術,控制和集成綜治維穩的所有信息,實現內外部信息的共享和有效使用,提高對社會治安的決策水平和快捷反應能力。第一構建人口信息平台;第二構建刑事犯罪信息平台;第三治安防控信息平台;第四緊急事件信息平台;第五綜治維穩隊伍信息平台。

社區調查報告 2

一、 實踐報告研究背景:

隨着我市經濟建設日益加快,人民生活水平日漸提高,廣大羣眾對精神生活的要求隨之提高。為了滿足居民對於體育運動的需求,體育局通過對上積極爭取,目前在石家莊各地陸陸續續,或多或少地安裝了各種式樣的體育設施,這既豐富了人民的業餘生活,又增加了人民的身體素質。

然而,體育設施分佈是否合理,設施是否完善受到了人們的普遍關注,隨之產生的許多問題有待解決。比如:器械壞了是否有人修理;由於器械老化而產生了意外事故,這該由誰來負責等。本着一顆為人民服務的心。因此,我們確定了以調查學府路附近社區體育設施為課題,力爭減少社區居民的傷害事故,併為居民建立一個優美、舒適、安全的健身場所做一點力所能及的事。我們感覺到了研究此項課題的重要性及其必要性,對於此項課題的研究不僅可以鍛鍊我們的實踐能力,也可以使更多人樂於其中。

二、 研究過程

目前學府路已建成了7個健身點,其中7套全民健身路徑,總投資數萬。體育設施在社區內的分佈狀況也有所不足。總體來看,河北體院附近的體育設施分佈比較協調,3個居民小區有體育設施。但在河北經貿附近體育設施沒有,這顯然給其它地方的居民帶來了諸多不便,又有誰會千里迢迢跑去健身呢?

1、您是否知道小區體育設施的種類? 是(57%) 否(43%)

2、 您是否經常鍛鍊身體? 是(57%) 否(43%)

3、 您一般何時鍛鍊?時間為多長? 早上 1 小時左右

4、 您是否能正確使用體育設施? 是(93%) 否(7%)

5、 您是否曾因鍛鍊不當造成受傷? 是(7%) 否(93%)

6、 您所在的小區體育設施是否完好? 是(71%) 否(29%)

7、 您是否認為應新增一些體育設施? 是(86%) 否(14%)

8、 您認為用這些設施鍛鍊後是否有效果? 是(86%) 否(14%)

由此可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的人羣為數不少,而且大多認為能正確使用體育設施,鍛鍊效果也不錯;但小區體育設施完好程度和更新不夠理想。那麼,我社區現有的體育設施現狀到底如何呢?為此,我們先後學府路附近等幾處體育設施所在地進行實地考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1、 運動器材缺乏專人管理與維修:

這些外表披紅掛綵的體育設施近看還真是披紅掛綵,傷的傷,死的死,10%50%的器材是已損壞或快要壞了的。經過幾場大雨的洗禮,這些器材上的鐵鏽爬滿身,更嚴重的則面目全非了,説不知道的,還真以為是幾塊爛鐵搭起來晾衣服呢?還有的一些不是缺了胳膊就是少了腿的,可謂慘不忍睹。

訪談時,講到這些體育設施該由誰來保管時,人們意見各異。有些男士在回答此問題時,還粗魯地回答:這個又不關我們的事情,誰弄(這些體育設施)過來的,就由誰來保管嘛。這樣回答的人還不止一兩個。調查發現:48%的人認為是由大院來保養,有30%的人認為由體育局保養,僅有22%的.人認為這是由廣大羣眾和相關部門共同來保養的。看來體育設施到位了,但人們去維護這些公共財產的意識還沒有到位。

2、 個別居民把運動器材挪為它用:

我們在調查研究中也發現了另一道獨特的鳳景線,令我們大為驚訝。在綠源小區,個別居民居然在雙槓上曬被子,在單槓上掛內衣褲。這種情況在晴天常有,它不僅妨礙了居民的鍛鍊,也有礙於市容整潔。在調查過程中,有一老伯見我們剛想拍照,他馬上收掉了被褥。不難看出,人們對於這些錯誤的做法還是有自知之明的,不至於麻木到一點反應都沒有。

3、 居民們不能正確使用運動器械:

在調查過程中,我們看到一部分居民沒有按照介紹牌上所寫的方法去鍛鍊,或在鍛鍊時動作加輻度太大,這都是造成器械損壞的主要原因。用來拉韌帶的,中國小生們卻用來了打籃球;用來進行腰部運動的,有些人卻站在上面轉圈子。這樣不僅讓需要這種鍛鍊的人得不到鍛鍊,而且還很容易出事故,在被調查人之中,就有這麼一位用法不當而出事故的人:那人因為動作幅度過大而導致身體不穩,摔了下來,造成骨折。

三、 建議與對策:

1、 加強宣傳力度,讓每一個人心中樹立愛護體育設施的意識。

體育設施的保護最主要的是靠大家的自覺,希望有關部門積極開展活動。例如,體育局可以定期舉行講座,各小區居委積極進行宣傳,定期向小區的居民分發傳單,,衞生部門也要加強環境衞生的管理,爭取還給居民一個優美的環境。

2、 希望居民們認真閲讀體育設施使用説明,大院可以舉行示範活動。

3、 加強管理,有專門人員對體育設施進行保養。

4、 經常對居民進行了解,知道他們對體育設施的需求,適當增加器材的種類和保養經費。

5、 注意體育設施分佈的合理性和及時性。

對居民集中地應重點投資。如綠源小區、紅旗村等幾處地方,因為這些地方,一旦到了早上或傍晚總是有不少人們在閒聊、説笑。我們覺得,在閒聊的同時,踩踩幾步梅花拉,扭扭幾下腰是再也合適不過了。

長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在以後的活動中,我們會再接再厲,力爭將現在各小區內所存在的問題解決,完成我們的最終目的給居民們建立一個安全、優美、舒適有健身環境。

社區調查報告 3

一、概念與特點

調查報告是對某項工作、某個事件、某個問題,經過深入細緻的調查後,將調查中收集到的材料加以系統整理,分析研究,以書面形式向組織和領導彙報調查情況的一種文書。

調查報告有以下幾個特點:

(一)寫實性。調查報告是在佔有大量現實和歷史資料的基礎上,用敍述性的語言實事求是地反映某一客觀事物。充分了解實情和全面掌握真實可靠的素材是寫好調查報告的`基礎。

(二)針對性。調查報告一般有比較明確的意向,相關的調查取證都是針對和圍繞某一綜合性或是專題性問題展開的。所以,調查報告反映的問題集中而有深度。

(三)邏輯性。調查報告離不開確鑿的事實,但又不是材料的機械堆砌,而是對核實無誤的數據和事實進行嚴密的邏輯論證,探明事物發展變化的原因,預測事物發展變化的趨勢,提示本質性和規律性的東西,得出科學的結論。

二、分類

調查報告的種類主要有以下幾種:

(一)情況調查報告。是比較系統地反映本地區、本單位基本情況的一種調查報告。這種調查報告平方根是為了弄清情況,供決策者使用。

(二)典型經驗調查報告。是通過分析典型事例,總結工作中出現的`新經驗,從而指導和推動某方面工作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問題調查報告,調查報告是針對某一方面的問題,進行專項調查,澄清事實真相,判明問題的原因和性質,確定造成的危害,並提出解決問題的途徑和建議,為問題的最後處理提供依據,也為其他有關方面提供參考和借鑑的一種調查報告。

三、寫法

調查報告一般由標題和正文兩部分組成。

(一)標題。標題可以有兩種寫法。一種是規範化的標題格式,即發文主題加文種,基本格式為XX關於XXXX的調查報告、關於XXXX的調查報告、XXXX調查等。另一種是自由式標題,包括陳述式、提問式和正副題結合使用三種。陳述式如《東北師範大學碩士畢業生就業情況調查》,提問式如《為什麼大學畢業生擇業傾向沿海和京津地區》,正副標題結合式,正題陳述調查報告的主要結論或提出中心問題,副題標明調查的對象、範圍、問題,這實際上類似於發文主題加文種的`規範格式,如《高校發展重在學科建設――XXXX大學學科建設實踐思考》等。作為公文,最好用規範化的標題格式或自由式中正副題結合式標題。

(二)正文。正文一般分前言、主體、結尾三部分。

前言。有幾種寫法:第一種是寫明調查的起因或目的、時間和地點、對象或範圍、經過與方法,以及人員組成等調查本身的情況,從中引出中心問題或基本結論來;第二種是寫明調查對象的歷史背景、大致發展經過、現實狀況、主要成績、突出問題等基本情況,進而提出中心問題或主要觀點來;第三種是開門見山,直接概括出調查的結果,如肯定做法、指出問題、提示影響、説明中心內容等。前言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要精練概括,直切主題。

2.主體。

這是調查報告最主要的部分,這部分詳述調查研究的基本情況、做法、經驗,以及分析調查研究所得材料中得出的各種具體認識、觀點和基本結論。

3.結尾。

結尾的寫法也比較多,可以提出解決問題的方法、對策或下一步改進工作的建議;或總結全文的主要觀點,進一步深化主題;或提出問題,引發人們的進一步思考;或展望前景,發出鼓舞和號召。

社區調查報告 4

農村社區建設的最終目標是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不僅體現出凝聚性與組合性,同時更加具有包容性。構建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可以不斷提升社區居民的待遇,使各項公共服務惠及生活在社區內所有的居民,同時還能夠增強社區居民對共同體的歸屬感和凝聚力,有利於新時期農村治理體制的創建。由於在推進農村社區建設中存在困難與阻力,我們就必須在實踐中突破一些陳規舊俗的束縛,進行制度創新,提升思路,拓展思維,從而將農村社區建設成為符合農民利益的新型農村社會生活共同體。

一、創新農村基層組織體制。

現在,農村社會環境已經發生了很大變化,原有的村級組織管理體制已經不再適應新型鄉村治理模式的要求,特別是在宏觀環境已經發生變化時,農村的微觀管理和組織體制本身還很不適應。因此,農村社區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就是在各種類型社區組織發展的基礎上,重構運行效率更高、管理成本更低的新社區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使社區真正成為承接政府公共服務的重要平台,承擔起促進農村政治、民主、經濟、社會發展的載體。要在實踐中不斷探索,打破現有的治理體制,在基層黨組織的領導下,組建農村社區管理委員會,作為農村社區建設的主體。社區管理委員會的成員可由各方面的代表組成,在社區管理委員會內設立一些具體的服務組織,如互助救助組、環境衞生服務組、民間糾紛調解組、文體活動組、公益事業服務組、志願者服務隊等等。可以推選出一批老黨員、老幹部、老教師,充分發揮他們德高望重、閲歷豐富、辦法建議多、村民易接受的優勢,讓他們來擔任社區管理委員會的主要成員,從而由他們來帶動和服務羣眾,開展農村社區建設。或者也可以採用與城市社區一樣的做法進行試點,把一些經過專門培訓、有社會工作者資格證書,並且具有實踐經驗的人員選聘到農村社區,專門從事農村的社區建設工作。當然,我們還可以學習借鑑韓國的經驗,對那些選聘到農村的社區工作者進行專門的培訓,並將他們掛職到一些試驗區實踐一段時間,再聘用到需要的農村社區去工作。他們的福利報酬也要像城市社區工作者一樣,由政XX政購買服務,且不得低於當地的人均收入水平。這樣就解決了工作載體和人才難題。選擇在一定的區域內對鄉鎮職能轉變進行改革試點。撤銷鄉鎮,改建為中心社區,統一管理農村的公共服務事務,從而真正實現鄉鎮在功能上、職責上的轉變,使其從行政管理為主轉變為公共服務為主。

二、重視服務區域的規劃配置。

在沿海一帶的農村,村莊很小,單一行政村的户籍人口相對都比較少。村落太小,就會與社區公共服務的配置產生矛盾。因為對於公共服務而言,有些內容需要具有規模效應,才能很好地運作,如一個社區衞生站設立起來,沒有人來看病,久而久之也就運行不下去;再如社區工作者的配備,需要政府購買服務,村多社區多,工作人員勢必就多,政府支出就要增加,財政就難以承受。諸如這方面的矛盾還有很多,如何來解決呢?筆者認為,對農村社區的配置要進行重新規劃,以現有的村落為基礎,根據情況進行規劃配置,特別是在一些已經具備條件的地方可以先進行試點。如我市的東陽在20xx年就已經對許多行政村進行了合併,從原先的500多個村合併為現在的300多個村,這些村在某些方面已經融合,但在有些方面卻難以融合,特別是經濟方面要實現融合還存在着高難度。但實際上這些合併後的村,就可以規劃配置為農村社區,而合併前的村仍以村委會建制。這樣在規劃中可以做到既分又合,像磐安縣深澤的4個村一樣,原來的建制村負責組織經濟方面的事務,而其他公共服務方面的職責則由合併後的社區來行使。當然,在一些暫不合並又不符合條件的行政村仍可保持現狀,待條件成熟後再設立户籍人口在20xx户左右的社區。

三、建立農村公共服務體系。

除了市場化服務項目和居民自願、自助服務外,農村社區公共服務的構成主要有五大體系:一是公共福利服務體系。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和農村五保集中供養,開展低收入家庭奔小康工程,發展慈善事業,做好扶貧幫困、助殘扶孤工作,開展農村避災、減災、救災,深化農村合作醫療制度和醫療救助,為老年人、婦女、青少年、弱勢羣體、優撫對象等提供政策服務,讓公共福利事業項目真正惠及每一個社區居民。二是公共衞生服務體系。設立農村社區衞生服務站、計生服務站,為農村社區居民提供價廉、優質、綜合的基本衞生服務,如提供免費體檢服務,一般常見病、多發病及慢性病的治療、護理和傷殘康復,生殖健康服務,加強疾病預防、婦幼保健、衞生健康管理等。三是公共文體服務體系。建立村民學校、圖書(電子)閲覽室、活動場所、文娛活動組織等,經常開展具有本地特色、羣眾喜聞樂見、健康向上的羣眾性文體活動,改善鄉風民風,促進農村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四是公共教育服務體系。推進農村信息化工程,發揮現代遠程教育作用,開展科技培訓、科普教育及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德等教育活動,開展現代公民素質教育,組織技能培訓、創業培訓,培育高素質、技能型農村創業帶頭人和致富領頭人。五是公共安全服務體系。建立社區警務室,健全社區治安防範體系,發揮羣防羣治機制作用,加強人民調解工作,小事不出社區,矛盾化解在當地,確保農村社區公共秩序的和諧穩定。

四、健全農村基層民主自治機制。

從社區重建與發展的角度看,鄉村社區發展的目標主要在人,在於人的精神層面的滿意度、歸屬感、凝聚力。由於國家與社會關係的調整,現代社會是以人為本的社會,“個體”成為社會生產生活最基本的執行單位,農村社區價值共同體就不能建立在以血緣宗族關係為基礎的傳統倫理價值觀上,而應建立在更加理性的利益觀上,這是現化文明的價值基礎。村民自治是村莊內部自治,十分容易受到宗族血緣關係的干擾影響而滑向“族居而治”,而社區自治是以體現共同利益的'業緣、地緣為基礎的,是社會利益集團在利益博弈過程中實現社會公共利益最大化的自治。在政治上要求以社區自治取代村民自治,這不僅是因為社區自治是更加開放和擴大了的區域化的自治,也是因為社區自治能更好地彰顯現代民主政治的精神。具體來説,就是要重視堅持以人為本,構建鄉村社區民主自治機制。一是要在農村社區建設中塑造人文精神,即要通過開辦“新村學校”等形式,從鄉村社會的思想觀念體系、價值意義系統、倫理道德系統以及生活方式等方面,積極創造健康的鄉村人文環境,通過農村社區文化和教育的建設,培育農民的民主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生活,增進交往,提高素質,以此為農村社區發展、提高人文精神環境,注入持續性的精神文化動力;二是要通過制度創新,即農村社區自治組織設計,以社區社會的管理和服務為職能取向,並參照城市社區組織建設、發展的經驗和模式進行相應變革,在新農村建設中尊重農民的主體地位,注重發揮和保障村民大會對於本村建設項目的選定與組織實施享有決策權,引導農民自治習慣的養成,從而推進農村社區民主自治的步伐,保證農村社區服務走專業化、福利化的道路,實現社區自治的價值迴歸。

社區調查報告 5

為了創建和諧社會,營造更和諧的社區氣氛,特對安徽省廬江縣廬城鎮繡溪新苑社區法院宿舍就環境情況進行了調查,作如下的調查報告:

一、小區現狀

法院宿舍共兩幢住宿樓,區內總體衞生環境良好,地面衞生情況尚可,自行車、摩托車擺放相對整齊,區內噪音少,安靜,環境理想,安全工作良好,治安情況尚可;但社區綠化不夠理想,公共設施維護較差。

二、主要問題

1、沒有指定的倒垃圾地點,居民倒垃圾較隨便。

由於小區內沒有指定的垃圾倒放點,所以各個樓梯口常常出現隨意堆放垃圾的現象。近來由於小區內多了一輛垃圾車,情況有所好轉,但仍有個別居民為圖方便,將垃圾隨便扔在路邊或樓道口。

2、綠化不夠,且管理缺乏力度。

小區內綠化面積較小,且草地稀疏,管理較鬆弛,導致日常生活中居民隨意破壞樹木的現象較嚴重。除此之外,原先一部分的綠化地被一些居民擅自改為菜地,佔用了小區綠化面積的65。7‰,嚴重破壞了小區的綠化環境。

3、樓道的感應燈多壞,長期無人修理。

兩幢宿舍樓,共6個單元,所有一樓樓梯口的.樓道感應燈都已壞掉,住户在夜晚上下樓時有很多不便,卻一直無人修理,無人問津。

4、自行車、摩托車的安全得不到保障。

小區居民停放在樓梯口的自行車、摩托車時有丟失,有38‰的居民反映發生過此類現象。

三、對策建議

1、增添指定的垃圾倒放點,並在小區內張貼宣傳佈告,對倒垃圾一事進行明文規定:居民倒垃圾時要倒到指定地點,禁止隨便亂扔垃圾;日常生活中不許隨便亂扔果皮紙屑等。除此之外,還可增設分類垃圾桶,加強垃圾分類回收。

2、加大對小區綠化帶的管理力度,保證現有綠化帶不被人為破壞。同時,應對小區內的草地進行精心照料,另可種植一些花卉植物,增添小區的生機。

3、請社區相關管理人員儘快解決樓道感應燈的問題,將壞掉的6個感應燈全部換新,以確保居民安全、正常的生活。

4、加大相關方面的治安管理力度,對進出小區的陌生人員提高警惕,保護小區的財產安全。

5、多進行宣傳,提高居民的環保意識,普及環保觀念。

社區調查報告 6

區作為XX市的中心城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起步比較早,成效顯著,不僅榮獲全國唯一的居家養老示範區稱號,也獲得了第四屆中國地方政府創新獎優勝獎。為了進一步追蹤瞭解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需求情況,區社會經濟調查中心於20xx年8月開展了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需求問卷調查,現將有關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調查樣本的分佈和調查方法

根據XX區社區總數及分佈情況,本次問卷調查共抽取了有代表性的9個社區,被抽中社區內的50歲及以上居民作為調查對象。本次調查採用上門訪問、當場填報的方式,實際有效調查300位老年居民。

1、調查樣本均衡分佈於9個典型社區

從轄區實際情況出發,根據社區規模及老年人分佈狀況,本次問卷調查遵循科學的抽樣原則,主要選取了天一家園社區、馬園社區、新高社區、平橋社區、芝紅社區、秀水社區、徐家漕社區、汪弄社區、北郊社區等9個社區。為了確保調查樣本具有較好的代表性,汪弄社區、天一家園社區和徐家漕社區分別調查40位老年人,其餘6個社區分別調查30位老年人。

2、調查對象的年齡分佈集中在50-70歲

在300位老年人中,調查對象的年齡多數介於50-70歲,是未來社區居家養老的潛在需求者。具體來看,年齡在50-59歲的老年人佔30.3%,60-69歲的老年人佔33.3%,70-79歲的老年人佔21.0%,80歲及以上的老年人相對較少,僅佔15.4%。從性別比例來看,男性被調查者所佔比重為33.7%,女性被調查者佔66.3%,以女性老年人居多。

3、調查對象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

在300位被調查的老年人中,98%的老年人擁有一個及以上的子女,其中一個子女的佔42.3%,兩個及以上子女的佔55.7%,無子女的情況較少,僅為2.0%。但是調查顯示,老年人由於多種原因未與子女同住現象比較普遍,如6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與子女同住,僅有36.0%的調查對象與子女同住。從調查對象的身體情況來看,健康狀況良好,82.3%的調查對象生活能夠自理,僅有2.7%的調查對象生活不能自理。

4、調查對象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較高

調查顯示,城區居民收入水平較高,人均月收入高於20xx元的老年人比重達到31.0%,在1000-20xx元之間的比重最高,達到58.7%,低於1000元的僅佔10.3%,而且80.3%的人以退休工資或養老金作為主要經濟來源。由於收入水平的提高,老年人對養老費用的心理承受能力也相對較高,分別有21.7%、53.0%的調查對象認為可以接受每月20xx元以上和1000-20xx元的養老費用,僅有8.6%的調查對象只能承受每月不超過500元的養老費用。

二、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情況

為了進一步掌握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發展現狀及覆蓋程度,我們特別設置了關於知曉度及滿意度的相關問題。調查顯示,XX區社區居家養老的發展潛力巨大,但知曉度和滿意度均有待進一步提高。

1、六成以上調查對象偏好於家庭養老

調查顯示,在目前的各類養老模式中,大多數調查對象傾向於選擇家庭養老。其中,46.0%的調查對象選擇由子女負責的家庭養老,18.7%的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兩類家庭養老的比重合計達到64.7%,超過六成。其次,機構養老模式比較受歡迎,分別有13.7%和10.0%的調查對象傾向於福利院或者老年公寓。相比之下,眾多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聘請保姆或投親靠友的養老模式,選擇這兩類模式的調查對象分別僅為2.3%和0.7%。

2、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知曉度不高

雖然XX區社區居家養老模式較好,但這次調查顯示知曉度仍然不高,僅有半數以上的調查對象瞭解社區居家養老這一養老模式,知曉度較低。具體來看,2.7%的調查對象表示“很清楚”社區居家養老模式,19.0%的調查對象表示“知道”,28.7%的調查對象表示“瞭解一點”,三者合計比重達到50.4%,超過五成;仍然有49.6%的調查對象表示“不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模式。

3、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滿意度較高

調查顯示,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模式比較滿意,僅有8.7%的調查對象選擇“不滿意”。具體分類來看,有10.9%的調查對象持“很滿意”的態度,31.5%的調查對象表示“比較滿意”,兩者合計比重達到42.4%,超過四成。但是由於多重原因的影響,仍然有48.9%享受過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對這一養老印象不深、滿意度不高,選擇了“一般”的選項。

4、社區提供的養老服務形式缺乏多樣性

調查顯示,社區提供的居家養老服務形式較為單一,缺乏多元化、綜合性的服務。具體來看,選擇所在社區僅提供一項服務的比重為58.4%,提供兩項服務的為29.2%,三項及以上服務的僅為11.9%。從服務形式來看,主要集中在層次較低的服務上,分別有35.8%、28.4%、28.0%、27.2%的調查對象表示社區提供了“健身保健”、“鐘點工”、“休閒娛樂”和“日漸照料”服務,僅有11.5%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提供了“知識講座”服務。

5、老年活動中心成為社區精神文化服務的主要載體

目前,社區越來越重視老年人的精神需求,精神文化生活服務成為社區老年服務的重要內容。調查顯示,79.3%的調查對象表示所在社區以各種形式提供過這一服務。其中,61.3%的`調查對象表示“老年活動中心”是所在社區提供精神文化生活服務的主要平台,另外分別有27.3%、13.0%的調查對象選擇了“文藝活動”、“興趣班、培訓班”等形式。

三、居民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意願情況

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我區老齡化趨勢愈加明顯,這也意味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將日益增多。為了準確瞭解實際需求,我們對300位老年人進行了社區居家養老模式的意願調查分析。

1、近四成調查對象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意願程度一般。其中,39.3%的調查對象表示十分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而26.7%的調查對象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此外,34.0%的調查對象表示未考慮是否採用社區居家養老模式,主要原因是這部分調查對象的年齡普遍不高。

2、地理優勢成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主要原因

調查顯示,在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調查對象中,地理因素成為影響他們選擇的主要原因。一般而言,老年人普遍希望生活在熟悉的環境中,分別有59.3%、44.1%的調查對象認為選擇社區居家養老就“可以不離開熟悉環境”以及“作為家人照顧不到的地方的補充”。另外,分別有31.4%和28.8%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服務多元化”和“費用較低”是他們選擇這一養老模式的重要因素。

3、服務內容不全成為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短板

調查顯示,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的重要原因是這一模式的服務內容不全,服務水平不高,形式不夠多樣性,無法滿足不同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在不願意選擇社區居家養老的調查對象中,選擇“無法滿足需求”佔83.8%,超過八成;選擇“所在社區無此服務”的比重佔43.8%,選擇“服務質量不好”的佔32.5%,選擇“經濟負擔不了”的佔22.5%。

四、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需求情況

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是城市化發展的必然產物。深入瞭解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的實際需求,有助於我們彌補當前發展中存在的不足,不斷提高服務水平。

1、醫療保健、家政服務成為需求最大的項目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的預期較高,希望能夠提供全方位、多元化的服務項目。具體分類來看,選擇醫療保健及家政服務的調查對象最多,均超過了四成,分別達到52.3%和45.7%;其次是要求提供方便營養的餐飲服務,所佔比重為31.3%。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希望提供聊天、健身、娛樂等精神文化服務內容的調查對象越來越多,所佔比重分別達到26.3%、25.3%和24.7%。

2、居家養老服務人員需要具備“多面手”特質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對於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人員的技能要求較為“苛刻”。其中,分別有56.0%和47.3%的調查對象認為服務人員應具備“醫療保健指導”及“家政服務”等各項技能。而且老年人需求已經不僅僅滿足於物質層面,有40.3%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具備聊天解悶、心理輔導等“心理護理”的技能。此外,18.7%的調查對象希望服務人員能夠幫助老年人進行“日常生活理財”。

3、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期待高質量的發展

調查顯示,調查對象認為目前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水平偏低,希望今後不斷完善服務內容、提高服務水平,朝着良好的方向不斷前進。具體來看,53.0%的調查對象希望社區能夠“完善服務項目”來滿足調查對象的各類需求;其次41.0%、38.3%的調查對象希望能夠“健全服務設施”、“提高服務人員素質”,分別從硬件、軟件兩方面對社區居家養老提出了殷切希望。此外,24.3%的調查對象認為社區可以通過“增加服務活動的頻率”來提高社區居家養老的服務水平。

綜合上述分析來看,近年來XX區的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發展勢頭良好,養老服務的體系不斷完善、內容不斷增多、水平不斷提高,這一模式深受老年人的歡迎。但隨着經濟社會的快速發展,XX區社區居家養老服務模式也存在一些不足,如覆蓋面、知曉度、滿意度有待進一步加強、服務內容有待進一步完善、服務水平也有待進一步提高,需要今後結合實際情況,不斷完善服務內容、強化培育專業隊伍、提高服務質量、健全養老保障機制,形成良好的發展氛圍。

社區調查報告 7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作為社區精神禮貌創立、社區文化建設和供給公共文化服務的主陣地之一,在創立和諧文化、共建社區文化、構建學習型社區的進程中起着舉足輕重的推動和促進作用。現將調查情景報告如下:

一、基本概況

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是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公共文化館。該館系東上海國際文化影視集團下屬(原市委宣傳部下屬)的公共文化館,與街道於年初幾乎同步成立後,一向與社區堅持着緊密型合作共建、資源共享的良好關係。年被列入市府實事項目首批20家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擴建工程並首批經過達標;當年12月28日社區與梅隴文化館雙方正式簽約,掛牌社區文化中心。雙方合作緊密,配合默契,在日常運行管理、開展羣文、創立活動和機制創新架構等方面都取得了明顯的效果。

1、設施建設

年改擴建後的社區文化中心面積達8000餘平方米,其中用於文化活動的面積達6000餘平方米,設有圖書館、影劇院、評彈書場、排練廳、教室、老年茶室、乒乓房等20多種功能的活動設施和項目;有面積各為近80平方米的電子閲覽室和200平方米的多媒體教室:前者可讓居民經過數字圖書館、視頻點播等享受科技和文化盛宴,具有強大的信息服務功能,也為未成年人健康上網供給綠色通道;後者則配有標準音響燈光電腦和投影儀,適合舉辦各類文化、科普等社教類講座和報告會,也可經過信息化平台實現電子閲覽及教學。而兩個樓面計400餘平方米的展示大廳,是展示各類社區文化藝術作品和成果的平台;另外,年下半年街道又在位於梅隴三村內的街道社區學校內設分中心,建造成使用面積達200平方米的社區信息苑,內設有多功能演播廳、培訓室、電子政務區、遊戲區四大功能區域。

2、經費投入

社區文化中心改擴建投資近450萬元(其中街道斥資95萬元);社區信息苑建設又斥資90萬元(其中市、區、街道各投入30萬元),建設經費投入近550萬元;每年用於社區公益文化的日常運行和管理經費(包括固定資產折舊)近200萬元,其中以梅隴文化館以房養文的經費開支為主,社區精神禮貌建設和羣眾文化活動(包括圖書館購書款等)的開支10餘萬費用由街道支付。

3、人員配置

街道配置了專兼職人員從事社區文化中心工作,由梅隴文化館館長任社區文化活動中心名譽主任,由街道社會發展科科長兼任社區文化中心主任,由梅隴文化館羣文部主任兼任中心副主任,梅隴文化館羣文部和圖書館的全體管理人員任文化活動中心的工作人員。以後還將成立文化活動中心指導和管理委員會,進一步開放人員構成,強化人員配備,優化人員配置,吸納社會文化指導員、地區單位、居民區、兩新組織和文體團隊代表等人員參與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的建設和管理。

4、運行管理

(1)日常運作:以梅隴文化館自主自行獨立管理為基本模式。街道除每年給予圖書館固定的購書款外,也在人、財、物上經過共同組織和開展羣文活動、租賃場地設施等方式給予必須的支持和幫忙。該館在自收自支、自負盈虧的經營模式下,能常年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服務方向並開展了卓有成效的活動,更顯得殊為難得。他們長期為書畫社、舞蹈隊、健身隊等社區文體團隊和社區學校辦班免費供給教室場地、團隊排練廳和活動室設施和後勤保障。暑期為未成年人供給的免費文化服務項目主要有:打乒乓等體育鍛煉活動、國產優秀影片VCD播放、少兒圖書快餐活動;也培育了滬劇、收藏、攝影三大沙龍,並從中發現了一批羣文骨幹和人才,如收藏有數千種《紅樓夢》藏品並建成家庭紅樓收藏博物館的.張道華,多次獲得全國性和市攝影比賽金獎的胡雅君,舉辦個人畫展的周形海以及滬劇個人演唱會的王金秀等優秀羣文骨幹。

(2)羣文活動:年底與梅隴文化館資源共享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改建並掛牌後,每年都以社區文化中心和梅隴文化館的名義聯手開展一系列羣眾文化共建共享活動,如抗戰勝利60週年、長征勝利70週年,迎特奧倒計時、迎奧運倒計時等大型系列活動;曉暉與你相遇著名二胡演奏家馬曉暉與社區民樂愛好者見面會暨二胡藝術鑑賞會;連續五年的春色滿園十大書法名家為社區居民寫春聯活動;連續三屆被稱為地區小春晚的共享和諧春節聯歡會;有汪華忠、胡璇等名家參加的戲曲名家進社區戲曲匯演,已成為每年一度居民翹首以待的傳統保留節目;三八、六一、國慶系列活動、社區家庭電腦大賽、暑期靚女孩才藝對決、暑期托兒班等主題活動和項目也連續多年成為社區的特色品牌項目。

二、存在問題

1、資源共享考核標準尚不明晰

目前從市到區,還沒有專門針對資源共享建立起來的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相對統一標準的實施管理辦法和考核評估體系,對資源共享雙方評估的獎懲性、制約性和操作性不夠,主要靠共建共享關係的方式來自我調節和潤滑,而並未從制度設計和機制建設上來予以確認和加以保證。

2、經費支撐機制保證存在缺口

街道在財力相對薄弱的情景下,儘管近年來每年都加大對社區文化,尤其是社區文化活動中心經費的投入額度,可是與快速發展的社區文化建設的要求,與居民日益增長和提高的精神文化需求相比,還存在不小差距和滯後。而梅隴文化館作為自收自支、自負盈虧進行獨立市場化運作的單位,在堅持文化館公益性方向的同時,要維繫生存、堅持日程運轉有很大難度。所以從經費支撐,尤其是經費增長的支撐上存在不小的缺口。

三、亟待解決的問題

1、建立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考評體系並給予機制保證

有關部門應就社區文化資源(尤其是場地設施資源)共建共享,儘快建立相對統一的、明晰的、具備規範性和可操作性的具體實施細則和考評體系,從機制上對考核評估體系予以落實和保證。

2、加大對資源共享型社區文化中心經費投入及經費機制保證

為保證文化中心的正常運行,有關部門亟待對這些共享單位在政策、資金、物力及人員配備上給予必須經費或有關經費的政策性投入、傾斜、優惠和支持,並從經費的產生和運行機制上給予落實。

社區調查報告 8

一、活動主題的提出

社區服務與社會實踐作為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組成部分,是學生進行社會實踐性學習、接觸社會、認識和了解社會、增強社會實踐能力和社會責任感的重要學習活動。

二、活動的具體目標

1、 在活動中學會關注自己的生活,關注身邊的人、關注身邊的事,做一個社會人。

2、 通過調查、採訪,知道社區的有關知識,引發學生積極的思考。

3、 進一步學會社會實踐調查的方法,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並能撰寫社區調查報告。

4、 學會交往與合作,培養動手、創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進每一個學生個性健康發展。

 三、活動的實施

整個主題活動分三階段實施:

1、活動準備;

2、走入社區,實地調查;

3、瞭解社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4、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第一階段:活動準備

一、 瞭解什麼是社區

交流:家住什麼小區?小區有什麼特點?

二、根據住處自由分組,確定調查的地點和內容,設計調查表。

調 查 表

調查範圍:

小組成員:

組 長:

調 查 項 目

調 查 內 容

公 共設 施

公共廁所

( )個

IC電話亭

( )個

停車場(棚)

( )個

垃圾桶(箱)

( )個

……

服 務 設 施

學 校

幼兒園( )所、國小( )所、中學( )所

醫 院

( )個

商 店

( )個,類型( )

銀 行

( )個,類型( )

……

綠 化環 境

草 坪

( )處,面積( )平方米

樹 木

主要樹種( )

……

建 議:

第二階段:走入社區,實地調查

目的:瞭解社區,並對平時隨處可見,但並未引起注意、關心及思考的一些地方,進行調查、採訪,激發學生關心社區,熱愛生活的情感,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思維能力及團隊精神。

一:利用雛鷹假日小隊活動,走入社區,分組分範圍進行實地調查,初步瞭解社區。組長帶領好本組同學進行實地調查,調查中做好記錄,填寫好調查表(可補充調查項目)。

二、注意安全,調查完後直接回家。之後,充分發揮組長的作用,放手讓學生分小組進行調查活動(其中一組訪問新村社區居委會主任,其他組分範圍進行實地調查)。

三、各組交流調查情況,指導學生梳理資料,對各組的統計數據進行歸總,指導填寫“調查報告”。

調查報告

姓名

學校

班級

調查時間

調查對象(範圍):

調查方式:

調查內容:

調查結果:

 四、蒐集資料

1、指導學生上網查資料,收集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情況。

學生以調查小組為單位在電子備課室裏上網瀏覽發達國家或地區的社區發展情況。

2、比較現實社區與規範社區,發現“問題”,就這些問題展開研究。

有比較才能發現問題。各小組討論、協商,根據自己小組最想研究的方面定好研究內容,制定調查方案。(調查內容包括:環境、設施、人口、文明建設及治安情況等)

第三階段:瞭解社區現狀發現存在的問題,交流調查結果。

交流展示調查內容,全面瞭解我們的`社區,發現社區存在的問題,規劃心中的社區。

一、進入情境,幫助學生回憶前段時間的調查、訪問情景。

二、交流調查內容彙報方式

1、各組彙報展示調查內容,全面瞭解社區現狀,學生間相互評價、提問。聽彙報的同時注意做記錄:

(1)在交流中全面的瞭解我們的社區;

(2)在交流中學會積極的思考。

(3) 記下彙報小組的名稱;

(4)把你感興趣的、想了解的問題記下來。

教師總結:走出教室一步,就意味着對學科的超越。從各小組的彙報中可以看出學生收集了大量的資料,彙報形式多樣。到實地去了解各種公共設施的數量,會“數步量綠”,採訪社區居委會主任,訪問社區居民等。調查中學生注意收集數據、收集實例,獲得了環境、人口、設施及文明安全等方面的第一手資料。活動調動了學生所有的能量,自然的將語文、數學、美術、自然、信息技術等各個學科知識整合起來,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體現了綜合實踐活動的綜合性、自主性和實踐性。

2、用一兩句話概括對整個社區的印象。

學生髮言交流,教師梳理、歸整問題,:人口多而雜,環境美,交通便利,治安好,綠地少,設施不全,文化娛樂場所少。在此,可以看出學生在活動中學會了客觀看待問題。

3、師生共同確立後續活動

引導學生“提了這麼多好建議,我們可以怎麼做?同學們想一想,小組議一議”,讓問題在活動中生成。師生共同確立後續活動:寫倡議書、畫規劃圖、撰寫社區調查報告等。

第四階段:活動的結果與評價

注重資料的蒐集和整理:由過去收集資料時一張紙的簡單記錄到現在綜合實踐的表格、訪問記錄、調查報告等,學生在活動中收集、處理、分析、運用信息的能力有了很大提高。

社區調查報告 9

隨着轄區內住宅小區及人口數量不斷增加,居民羣眾對社區管理及服務需求不斷增強,社區工作正面臨着越來越多的新情景、新矛盾、新問題。建立覆蓋全社區的工作網絡,健全完善貼合自身實際的工作機制,與時俱進加強社區建設、規範社區管理、改善社區服務,已成為新形勢下的項重要任務。

一、基本情景

社區辦下轄12個社區,社區居民共220xx餘户,常住人口620xx餘人,各社區所含小區共33個,樓棟469棟。12個社區均組建了黨支部、居委會,現有社區工作者85名,社區黨員共計1377人;各社區共劃分社區網格69個,黨網格65個;社區志願者隊伍共69支,志願者共計4467人。

幾年來,社區圍繞在基層黨建、基礎設施、精神禮貌、和諧穩定、安全生產、環境衞生、惠民實事、社會管理、深化服務等各個層面開展工作,服務社區居民羣眾,服務區經濟社會發展大局,推動社區事業注入新活力,各項工作連上新台階。

二、存在問題

()基層黨建工作有待加強。是社區黨員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有待進步加強。社區居民黨員隊伍中,社區弱勢羣體、老齡黨員、未就業待業黨員多,黨員構成多樣化,對社區黨組織的認同感有待進步加強。二是黨員教育管理工作有待進步加強。主要表此刻社區黨員居住場所不固定,人户分離較多,通訊方式不固定致使黨組織生活質量不高。三是社區黨員後備力量培養有待進步加強。集中體現為“兩個側重不夠”,即入黨積極分子、黨員發展對象的教育培養側重不夠,對社區共青團組織開展工作側重不夠。

(二)社區管理及服務有待完善。是社區居委會工作單、粗放,有待進步深化。二是社區黨員幹部隊伍素質水平有待進步加強,幹部後備力量後勁不足。三是部分社區基礎設施硬件不夠硬、基層服務軟件不夠靈。

(三)社區法制建設不夠。是對社區法制建設認識未完全到位,落實工作般化,法治建設工作發展不平衡。二是作為社區普法依法治理主體的社區居委會和社區幹部的作用發揮得不夠全面。三是社區法治建設工作隊伍素質不高。有的社區工作人員法律素質不高,在必須程度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四)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瓶頸。是社區室內活動場地不足。社區室內活動場地偏小,給居民的日常文化生活帶來了些不便。同時,隨着社區工作量的增加,各社區文化活動室經常是室多用,遠遠不能滿足社區文化的需求。二是社區文化隊伍建設亟待加強。主要表此刻:缺乏專業社區工作人員,難以對社區文化工作進行有效的指導、協調和服務;社區居民專業人才稀缺,制約了社區文化向專業化,精品化方向發展。三是社區文化活動的覆蓋面窄。參與社區文化活動的人員大部分集中在社區文藝骨幹、黨員骨幹、志願者骨幹等特定羣體上,且活動的人員大都是50歲以上的中老年人。

三、對策提議

(一)進步完善基層黨組織建設。是鞏固基層黨組織領導核心地位。

充分發揮社區辦黨委在社區工作中統領全局的作用、社區黨支部在本社區工作中組織領導作用、社區黨網格在具體社區工作中的串聯協調作用和社區黨員隊伍在社區建設、服務中的模範帶頭作用。二是加強社區黨組織的自身建設。開展“五個抓”:抓體制機制建設。構建以社區辦黨委為核心,以社區黨支部為基礎,以社區黨員為主體,社區內各類社會組織共同參與的社區黨建工作新格局;推進現有的社區黨網格管理橫向拓展,縱向深入,建規範管理制度;落實社區黨員隊伍民主評議工作機制,構成常態管理。抓黨員教育管理。經過開辦社區黨校,依託“掌上社區”、QQ羣、微信羣等平台開展“菜單式”黨課教育,豐富黨員活動資料。同時組建黨員模範帶頭隊伍,積極參與社區志願服務活動,不斷增強社區黨員的黨性意識。抓黨員隊伍建設。

完善黨支部書記工作考評考核制度,堅持年終“雙述雙評”制度。同時加強支部書記教育培訓,努力提高素質、增強社區服務水平和綜合本事。抓載體豐富黨建活動。延伸社區黨建觸角,廣泛吸納轄區黨員積極參與“黨員服務”、“黨員代辦”等特色服務,擴大與居民羣眾的接觸面,為社區建設和服務居民供給堅實的保障。抓社區共青團組織建設。健全機構設置,縱向垂直管理與橫向扁平管理相結合,構建輻射全社區青年的高效的共青團基層組織體系;加強制度建設,構成基層團組織發展的長效機制;實行黨建帶團建,為基層團組織創造良好的發展環境;加強隊伍建設,增強團員意識,提高社區團員隊伍整體素質。三是充分發揮社區的人力資源優勢。社區最大、最強的資源就是社區的全體居民。社區居民按照黨員身份劃分為黨員羣體和非黨員羣體。方面,黨員羣體作為其中的精華部分是寶貴的政治資源,是社區黨建、社區工作的基石和排頭兵,要充分調動和發揮黨員隊伍作用。另方面,注重發揮社區非黨員身份的各級人大代表、政協委員、社會知名人士等特殊人才及廣大社區志願者的積極作用。

(二)進步改善社區管理及服務。是抓好社區居委會自身建設。堅持居委會在社區管理中的主導地位,加強與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之間的溝通交流,積極探索試行居委會、物業公司、業委會負責人聯席會議制度,構成合力,為建設禮貌社區搞好服務,提高社區管理水平。二是抓好社區幹部隊伍建設。從建章立制入手,完善規範各項工作機制,把工作紀律挺在前面,做到按制度辦事,按規矩行事,嚴格落實好區“四個零”工作機制,優化為民服務環境。三是落實惠民措施。將居民民生需求作為工作立足點和切入點,切實做好老舊小區設施改造、社區常態化便民服務、關愛社區弱勢羣體等實實在在的'工作,給居民羣眾送去看得見、摸得着的實惠和關愛。四是努力推進品牌社區建設。以創立“社區特色品牌”活動為載體,圍繞和諧社區、平安社區等資料自行確定社區服務品牌創立工程。重點以法官進社區為資料,創立平安型社區;以充分就業為資料,創立就業型社區;以環境優美為資料,創立宜居型社區,以發揮黨員作用突出為資料,創立黨建示範品牌型社區。

(三)進步深化社區法制建設。是理順關係,健全組織機制。要進步健全和完善社區法制建設領導機構和專兼職工作隊伍,充分發揮他們的作用,為社區法治建設工作供給組織保障;配合區政法委及法院等司法部門部門建立社區普法的相關制度,指導社區搞好居民自治,增進法律意識、落實依法行政。二是綜合運行,創新管理機制。

要廣泛深入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圍繞居民工作、生產、生活的實際,有針對性地開展宣傳教育活動,着力於居民法律意識的提高和法律觀念的構成,為社區法制建設奠定思想基礎。

二要充分發揮專兼職工作者的作用,以法官進社區為平台,做好社區法律服務與法律救濟工作,把法律送到千家萬户,提高法律服務和法律保障的水平和質量。

三要注重社區動向,及時發現和調處糾紛。建立和發揮羣眾工作站(室)、法官工作站等機構的作用,推進人民調解制度和司法制度有機銜接。

四要積極開展專項依法治理。針對社區治安、環境衞生、物業管理等居民關注的熱點、難點和重點問題,協調區相關執法部門開展專項整治,以維護廣大居民的合法權益。五要發揮社區穩定的第道防線作用,突出重點,把準關鍵,防範要害,及時消除各種不穩定因素,為社區建設供給良好的法制保障。三是措施到位,強化制約機制。

要加強隊伍建設,配備社區專職及兼職工作人員,定期對工作人員進行法律知識培訓;二要制定和嚴格執行工作考核職責制,把法制建設工作列入對社區綜合目標考核之中,以加壓驅動提高工作積極性,保證法制建設各項工作目標落到實處;三要結合實際,圍繞中心工作,開展多形式、廣角度的依法治理各項活動,不斷提高社區的工作質量;四要協調有關部門給予工作指導,培養和交流典型經驗,推動社區法治建設不斷上台階、上水平。

(四)進步理順社區文化建設。是加強社區文化聯建。組織調動居委會、業主委員會、物業管理公司等社會力量,齊抓共管,各行其責,做到建設有人分管,工作有人推進,措施有人落實,問題有人解決,保證社區文化建設各項工作都能落到實處。二是抓好社區文化網絡建設。以社區居委會為龍頭,社區市民中心為紐帶,居民文體隊伍為基礎建立社區文化網絡。

社區辦、社區居委會作為羣眾文化活動的策劃者、組織者應積極幫忙輔導社區開展文化活動,促進社區文化工作的發展。以文藝團隊為依託,充分調動社區居民的積極性,根據居民的特點和需求,組織開展多類型、多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以社區文化骨幹為核心,採取完善文體團隊,加強引導,制定激勵等機制,充分發揮他們的才能。三是堅持開展活動。策劃活動時,充分研究有無羣眾基礎,充分調動居民參與積極性。開展日常社區文化活動時,以小型多樣為主,滿足不樣層次居民的文化生活需求。四是注重高質量。樹立精品意識,求效果、重質量,注重羣眾的參與率,切實發揮居民羣眾力量的作用,挖掘社區人文資源,發揮社區各類文化藝術人才的優勢,培養特色活動項目。

社區調查報告 10

調查日期:

1月1日-1月3日

調查地點:

松江區九峯社區松江區萊頓鎮

調查內容:

我家五年前從我住了12年的九峯小區搬到了萊頓鎮。在確定社區綠化狀況的調查方向時,我選擇了比較兩個社區的綠化狀況,以研究新老社區的綠化品種隨着時代的變化、社區景觀綠化設計方案的不同以及社區綠化管理水平的提高而發生的變化。調查員:楊磊上海行政學院學生編號: 080145633

使用的儀器:照相機、筆記本電腦

調查方法:

觀察和與環衞工人溝通

調查報告1:

1.社區地址和綠化類型

九峯社區:位於松江老城區樂都支路296弄

住宅區是20世紀90年代的典型住宅區,6層建築綜合體,綠地覆蓋率低。小區綠化品種主要有水杉、黃楊木、樟樹、厚朴、黃楊木、紫薇、黃楊木帶金葉、合歡、銀杏、玳瑁、美人蕉等。品種少,主要集中在高大速生樹種,尤其是水杉。

萊頓鎮:上海市松江區東京鎮華晨公路839弄

位於松江新城3600畝魏夢生態園南側,東有住宅區,西有特奧中心,南有完整的中學。這個小區綠化率高達63%,小鎮對角線上有一條600m的天然河流,可以連接黃浦江和澱山湖。與九峯居住區相比,萊頓是新居住理念下的人性化居住區。小區綠化主要有法桐、毛白楊、胡楊、松樹、杏樹、冬青球、羊蹄甲、櫻花、梅花、木槿、石榴、梨樹、無花果、桃樹、月季花、木瓜花、海桐球、刺柏、法國冬青、白日紅、銀杏、連翹、榆樹、臭柏等。熱帶樹種,如楓楊、廣玉蘭、桂花、楓香、合歡、杜英、苦楝、香椿、蘇鐵和酸棗,以前在老羣落中很少見到,現在也增加到數百種。

2.樹木生長狀況:(以代表性植物為例)

調查結果分析:

據瞭解,一個小區的綠化一般由綠葉樹種和花冠樹種組成,一般為7: 3。為了保證羣落一年四季常綠,有花,應分別種植不同種類的綠葉樹種和花冠樹種。近年來非常常見的海棗樹和蘇鐵是以前在舊社區罕見的熱帶樹種。過去很多老小區多種黃楊木,容易滋生小昆蟲,近年來逐漸減少種植。

在調查中,我發現九峯小區是一個典型的.老小區。這個小區的綠化樹木主要集中在落葉喬木上,容易養,生長快,高,其中以水杉和黃楊木最為典型。延邊的花壇,黃楊木種子種成一排排的小圍欄,花壇裏有大片的草地,然後零星的有幾棵相思樹或者紫薇。綠色植被的品種有侷限性,生長不好。很多水杉樹長得特別快,都高於3-4層,影響了居民的採光,所以大部分都被砍掉了或者樹枝被鋸掉了。在一些草原上,裸露的土路已經被踩出。因為現在是冬天,大部分草原都是黃色的,稀疏的。

萊頓鎮的情況截然不同。綠化品種有上百種,其中住宅綠化常見品種有:黃楊木種子、冬青球、樟腦、紫薇、桂花、梨樹、桃樹、杜鵑等。還有熱帶樹種,大部分是海棗樹和蘇鐵。其他老小區用的不多:紫荊花、楓樹、雞爪漆、木瓜花、櫻花等等,小區綠地一年四季常綠,不同季節可以欣賞到不同的花。

80年代初,當時的園林部門希望通過在住宅小區種植速生樹種,在短時間內迅速使上海綠化,一年能長30 cm左右的水杉成為一種選擇。水杉是我國一級保護植物,樹形呈尖頂狀,比較美觀,所以水杉在很多小區都有種植。20年後的今天,水杉在很多地方已經長到了七八層樓高,擋住了部分居民的陽光,夏天也容易招惹蚊子。近年來,有關方面考慮通過移植和更新的方式豐富社區的樹種。在不久的將來,一些美麗而矮小的樹木,如廣玉蘭和楓樹,將會更多地出現在市民的房子前面。

調查報告2:

1.配置圖

九峯社區萊頓鎮規劃方案

2.住宅綠化管理與景觀綠化設計的區別

3.社區綠化和景觀美化

九峯小區:一排排水杉樹營造“植物牆”,瓜子沿着花壇種植,黃楊木營造“小圍欄”。綠地中央種植紫薇和銀杏作為裝飾牆。爬山虎沿牆種植或牽牛花覆蓋整面牆。萊頓鎮:酸棗、海棠、蘇鐵、鳶尾等。種植在綠地中央,在中央草坪上形成一個圓形的島嶼狀裝飾物。小區內湖邊種植了大量垂柳,配合湖邊的亭子和湖上的睡蓮,營造出在公園散步的美感。綠地四角裝飾着各種鬱金香、海棠、冬青球。櫻花和紫薇散落在高大的樟樹之間,給人一種高低不同的感覺。

調查結果分析:

社區綠化管理與景觀綠化設計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清楚地看到新舊社區在景觀設計上的差異。九峯小區整體綠化覆蓋面積小,建設初期主要考慮居民的居住面積,忽略了綠化的精神需求。相比較而言,萊頓鎮從堅持“以人為本”和建設“綠色生態社區”出發,在設計功能分區中從各個方面考慮設計空間與自然空間的融合,既注重平面構成和功能分區,又注重全方位的立體佈局,採用堆土成坡、鋪地降、植物配置等方法創造高差,改造空間。

隨着人們生活要求的提高,綠化成為必不可少的一部分,綠化的管理和維護成為重要的日常工作。從九峯小區的綠化管理,單純的澆水,定期噴灑農藥化肥,時間長了偶爾修剪綠化,現在萊頓鎮幾乎每天都需要工人巡視綠化和養護。喬木和灌木的施肥根據不同的品種和季節而定。從簡單的環衞工具到先進的造景手法,這種新老居住區的變化,體現了時代的變遷和人們對精神文明的追求。

在綠化美化方面,萊頓鎮注重植物配置原則,遵循適地適樹原則,充分考慮與建築風格的重合,兼顧多樣性和季節性,進行多層次、多品種的搭配,形成各具特色的社區。總的來説,四季都有花,有疏有密,有高有低,力求在色彩變化和空間組織上取得好的效果。護坡設計採用垂直分層綠化,高處種植藤蔓下垂。中間的護坡是人工塑造成假山石牆,留下植物洞種植攀緣植物和造型小盆景,下面500-600mm寬種植法國冬青或竹子形成綠化帶。大部分鋪裝材料都是環保材料,比如透水磚、種草磚、防腐木等等。相對於像九峯小區這樣的老小區,景觀設計更加用心、細緻、全面。

建議:

九峯社區:加強對種植樹木的維護,通過移植更新的方式豐富社區內的樹種,認真考慮水杉對採光有害的問題,移植到其他地方而不是砍伐。對於園林綠化,可以引入更多的花木品種來構思不同的景觀設計,充分考慮是否對居民日常生活有害。

萊頓鎮:園林綠化樹木花草的養護要每天進行。一年生或枯萎的花朵應定期更換,以確保樹木常綠,花朵始終是新的。

社區調查報告 11

二十一世紀,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隨着人口老齡化問題的日漸突出,老年教育問題也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根據市老幹局、市老幹部大學安排部署的《發展社區老年教育與建設學習型城市研究》課題研究的要求,由區老幹局長、市老幹大學xx區分校校長及老幹局和各街道老幹工作專幹組成子課題研究組,從四月中旬至五月中旬進行了準備和調研,分別召開了區老幹部代表、街鎮老幹工作專幹、社區老年人代表座談會及問卷調查,重點調查了xx社區,聽取了社區班子、社區單位老幹工作專幹及各方面老同志的意見,並認真進行了綜合分析,就社區老年教育狀況、如何發展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受眾面、方便老年人就近學習等方面進行探討,以促進社區老年教育的發展。

一、社區基本情況

xx社區內有省電力公司、省地方税務局、省xx賓館、省超高壓管理局、xx國小、省環達路橋公司、中國聯通長沙分公司等七家企事業單位,有xx小區、友園山莊、xx花都、天一康園、湘超景園等五個居民小區。常住户1xx年人400多人。

二、調研數據分析

1、基本信息部分

(1)、此次調研對象年齡主要集中在50-70之間,佔總人數的81%,較能反映老年人的看法。同時國小至高中文化的人員佔總人員的80%,顯示退休人員普遍文化程度較低。

(2)、目前老年人退休後生活主要內容排前三位的是:看電視、玩棋牌有56人次、自己看書、讀報有48人次、做家務、帶小孩有35人次,反映出老年人業餘生活不豐富。

2、本人近年參加老年教育情況部分

(1)、通過調查可以看出,參加活動前三位的是:自願組合的文藝社團有29人次、居委會活動室有21人次、街道文化中心有16人次。同時也有41人次選擇了沒有參加,説明當前老年教育開展情況不好。

(2)老年人現在參加和最喜歡的主要學習內容突出集中在保健類,達到70人次,排在後面的體藝類和家政類,只為19人次和13人次。與第9題參加學習的目的中,選擇保健養生、延年益壽的達63人次,高居第一,以及第10題參加學習的好處中選擇促進身心健康,延年益壽的達74人次,同樣高居第一的情況相吻合。

(3)大多數老年人對老年教育現狀不滿意。

(4)、對於學習內容,高度集中在養生保健方面,選擇人次高達91次,第二名的音樂舞蹈僅為25人次,一方面説明老年人對身體健康越來越重視;另一方面也反映出當前社會看病難、看病貴的現象和老百姓的身體好即是省錢的觀念。

(5)、在教育形式上傾向於老年文藝團隊活動和街道居委會專題講座,分別為47人次和28人次,選擇個人自學的也有38人次。

3、關於意見徵詢部分意見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希望社區重視和關心老年人,成立老年人活動中心;二是在場地和資金上給予支持,重視文藝宣傳隊的工作。

三、社區老年教育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老年教育管理體制不順

主要表現為機構不健全,管理無序。隨着社會的發展,社會形態發生的巨大的變化,老年人由原來的單位管理變為社會管理。除極少數效益好的單位設有退休辦、老齡辦,對退休職工開展老年教育外,但絕大數在退休後脱離企業,企業不再進行管理和教育,由社區作為居民進行管理,但社區沒有專門的老年教育機構,也沒有明確現有的機構中由哪個部門管理老年教育。整個社會從上至下只有老齡委,事實上統一不了也管理不了老年教育,在管理體制上不順。

(二)、老年教育保障機制缺乏

1、缺乏老年教育經費保障機制

從老年教育經費來源兩個方面來看,一是在單位的'情況,老年教育經費與單位效益情況、領導是否重視等情況直接聯繫,在單位效益好、領導重視的情況下,老年教育經費有一定的保障。而在單位效益差、領導不重視等情況下,則基本沒有經費,更談不上設施的配備和組織教育的各種活動;二是從社區方面來看,社區的工作經費目前主要來源於民政局每年下拔的22.5萬元,主要用於日常開支,工作經費相當緊張。而老年教育沒有專項的經費來源,無法在有關工作上投入更多資金,限制了工作的開展。

2、缺乏老年教育質量保障機制

目前,社區還是比較重視老年教育的,通過自身努力、單位支持,組織了市民學校、文藝宣傳隊等,開展老年健康知識講座、高血壓的防治等教育活動,但由於各種條件的限制,在教育質量上難以保障。同時各單位有關負責人水平的高低,直接影響各單位開展的教育活動的質量。總體來説,現在老年教育質量的保障機制相當不完善。

(三)、老年教育發育不足

1、老年教育參與人數偏少 這裏有多方面的原因,一是思想上,很多人老年人都認為,自己退休了,該享享清福了,在家搞搞家務、帶帶小孩就行了;二是身體上,許多老年人由於身體不好,不願外出或是家裏阻止外出參加活動;三是其它原因,如要幫助子女帶小孩脱不了身等,使得教育參與人數偏少。

2、教育形式單一,大多是開個會,出個通知,內容不豐富,對老年人吸引不大。

3、教育的設施、設備不齊全,社區由於條件的限制,沒有老年人活動中心等設施,也影響了老年教育活動的開展。

社區調查報告 12

社區居民環保意識調查以及解決當前社區環境問題報告

社區是城市社會的基本構成單位,是“三個文明建設”的重要陣地,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基礎。大力加強社區建設,推動城區經濟社會的健康快速發展,協調社區不同利益羣體關係,提高社區居民的生活水平和生活質量,對於建設社會主義和諧社會具有重要意義。隨着科技的日新月異,經濟的快速發展,人們生活水平在不斷提高。然而環境狀況卻日益惡化,令人擔憂。一個個鐵一樣的事實告訴我們,被污染的環境像惡魔般無情地吞噬着人類的生命。它威脅着生態平衡,危害着人體健康,制約着經濟和社會的可持續發展,讓人類陷入困境。

本次調查從社區周邊及城鎮的居民入手,分析不同人羣的環保意識情況。立足於居民環保意識,來審視當下的環保形勢,以便於再對居民進行環境保護的宣傳。對現今面臨的環境問題加以瞭解並提出相應的解決方案。使更多人蔘與到環保建設的隊伍中來,已達到提升社區環境的效果。本次調查結果如下:

一、目前現狀:

調查結果表明:87%的.居民都願意參與環保事業,但環保意識沒有深入居民心中,會宣傳的只是少數人。80%的居民知道政府出台的“限塑令”,表示能夠理解和支持,但在日常生活中會隨身攜帶環保袋的居民在少數,調查顯示只有10%的居民會隨身攜帶環保袋,大多數認為一次性碗筷有毒不支持用。社區周邊居民過度使用塑料袋打包的主要原因是環保意識不夠深,不能深刻認識到其重要性,而且分類垃圾箱不夠加大了垃圾污染的程度。由於不方便大多數人不會隨身帶購物袋,表示商家會提供袋子,這主要是由於環保意識不夠導致,執行限塑令的程度有所漸弱。要使“限塑令”施行過程中的阻力減少,相關部門必須加大力度。社區環境的污染主要是垃圾污染,垃圾不分類,和塑料袋產生白色污染。們通過這次調查,我總結出了幾點:

1.加強思想道德建設,提高居民素質及環境保護意識,使居民自覺保護環境,積極參加環境保護的各種活動,減少破壞環境的行為。

2. 實行垃圾分類,加強對廢棄物的再利用,提高資源利用率,加強廢棄物回收處理。

3.環保部門應建立各種保護機制及體系,加強對環境的監督力度,各階層要深入貫徹環境保護的政策及措施。

4.加強對環境保護的宣傳力度,鼓勵人們參與環境保護的活動。加強對學生的教育,在學校開展環保知識講座,提高學生環保意識。

5.個人要加強學習,自覺提高環保意識,從我做起,從身邊小事做起,積極參與環境保護的各項活動,為環保貢獻自己的力量。

6.繼續加大限塑令的宣傳。鼓勵各事業單位施行不違背與“限塑令”的實際措施等等。

二、對環保基礎知識的瞭解和關注度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居民對國家出台的政策和方針關注度還是比較高,有60%的居民能夠正確回答出世界環境日的日期,還有40%的居民則無法準確回答。在對待噪音污染大部分居民還不瞭解,這部分人的環保意識較弱,應該加強環保知識的宣傳力度,做到環保深入人心。我國目前工業迅速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特別是在發展中國家。 環境污染問題越來越成為我們國家越來越關心的課題之一。調查表明,70%的居民認為,目前最大的環境問題是水污染,工廠排放大量污水,導致土地污染嚴重,難以恢復。環境污染還會給生態系統造成直接的破壞和影響,也會給生態系統和人類社會造成間接的危害,有時這種間接的環境效應的危害比當時造成的直接危害更大,也更難消除。例如,温室效應、酸雨、和臭氧層破壞就是由大氣污染衍生出的環境效應。這種由環境污染衍生的環境效應具有滯後性,往往在污染髮生的當時不易被察覺或預料到,然而一旦發生就表示環境污染已經發展到相當嚴重的地步。當然,環境污染的最直接、最容易被人所感受的後果是使人類環境的質量下降,影響人類的生活質量、身體健康和生產活動。例如城市的空氣污染造成空氣污濁,人們的發病率上升等等;水污染使水環境質量惡化,飲用水源的質量普遍下降,威脅人的身體健康,引起胎兒早產或畸形等等。

三、低碳生活

環保意識正在逐步加強,環保意識正在逐步深入他們心中。他們認為推行“低碳生活”主要依靠每個人,但是環保工作任務重,另外就是居民和政府沒有很好的合作,居民對政府所做的工作沒有給予一定的關注,以致錯誤的認為政府一直沒有進行管理,甚至認為政府在推行“低碳生活”上沒有很大的作用。而政府可能對環保工作或宣傳也同樣有不周之處,但社區居民對政府的工作也表示肯定,並表示我們社區的環境衞生越來越好!

四、對提高社區環居民境保護意識的建議

1、通過相關部門加強對城市居民的教育,制度來規範居民的環保意識多開展環保宣傳活動。

2、大力提倡綠色環保的良好作風,努力營造這種氛圍,並制定相應規章來嚴格管理。開展一些環保主題活動,形式不必拘泥於理論知識教授,可以採用生動活潑、寓教於樂的形式,調動居民的積極性和定的。

社區調查報告 13

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以科學發展觀為統領,按照穩中求進,把老年大學辦得“更實更好”的要求,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努力實現與中央提出六個“老有”的有機結合,一切從老同志的實際需求出發,立足實際,創新思路,積極探索老年教育發展的新路子、新模式,為老年教育發展提供理論支撐,促進全省老年教育事業更好更快、科學發展。

隨着網絡和信息技術的發展,以及電腦的普及,遠程教育這一便捷的教育模式走入大眾,結合老年人的特殊情況,發現遠程教育非常適合老年教育,以及活到老學到老,建設學習型社會的宗旨。

關鍵字:老年教育老年大學遠程教育一老年教育

老年教育,成人教育的組成部分,終生教育的後期階段,是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思想文化素質的有機組成,精神文明建設不可或缺的一個方面。

(一)老年教育的內容

老年教育的內容主要包括:營養與保健、音樂與舞蹈、手工與園藝、文化知識、職業訓練,以及對退休生活的適應等。老年教育的形式主要有各種講座、學習班、老年學校、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老年學院和老年大學是老年教育的一種普遍而重要的形式。

(二)老年教育的意義

一,有利於實現老年人的繼續社會化,使他們更順利地適應退休生活和新的社會角色;

二,增長文化知識,使未受過正式教育的老年人有機會學習文化知識,使已受過正式教育的老年人的文化知識得到更新;

三,掌握新的技術、技能,使那些身體健康並有重新就業願望的老年人獲得重新就業的能力和條件;

四,豐富餘暇生活,使老年人晚年生活過得更加充實和更富有意義。五,有利於構建學習型社會,提高全民族的文化素質。

六,增強人力資本積聚,帶動社會經濟增長。

七,提高老年的社會參與率,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八,提高老年修養,有助於老年精神文明建設,符合中央提出六個“老有”。

(三)社區老年教育的作用

老年教育向社區延伸,既是老幹、老齡工作的下移,更是關心老年人的具體表現,越深入基層,廣大的老年羣體真切感受到黨和政府的政策實惠。因此,興辦社區老年學校,特別是多渠道發展老年社區教育是惠及眾多老年人的舉措。

其作用是:

一,落實建設學習型社會和構建終身教育的措施。黨的十六大以來,黨中央把“形成全民學習,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列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戰略目標之一。

二,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是提升老年人素質的重要方面。老年人投身社區老年學校學習,是老年羣體提高生活生命質量的重要選擇和有效途徑。發展社區老年教育,針對現代老年人的特點,心理變化,生活方式做科學的引導。

三,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有助於社區文化建設

文化的核心是價值,本質是共享。不斷提高市民文化生活質量,既讓先進文化始終佔據主流陣地,又讓社區氛圍文明友善,人與人之間和諧互助,滿足於老年羣體多樣化,多

層次,多方面的文化需求。

四,發展社區老年教育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構建和諧社會是十一五期間重要的發展目標和任務之一,對凝聚人心,整合力量,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有着深遠意義。老年人作為特殊羣體,對其進行教育,特別是與時俱進的進行教育,讓其享受改革發展的成果,獲得終生學習的權益,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構建。

二老年教育的現狀和實施的關鍵自中國1983年9月在山東辦起第一所老年大學,1985年底已發展到61所,學員近4萬人。它根據老年人特點安排教學,受到老年人的歡迎。我國的老年教育得到了一定的起點發展,為我國現今的老年社區教育和遠程教育,普惠教育起到了奠基作用,為我國發展老年教育,建設終身學習的學習型社會起到了指導作用。

(一)老年教育的現狀

二十一世紀伊始,我國快速進入老齡化社會,隨着老齡化問題的日漸突出,老年教育問題成為全社會關注的熱點。

一,從法律制度來看,截至目前,在老年教育領域,我國以基本形成了一套體系的法律法規,確認了老年人的受教育權利。但仍存在體系不完備的問題,建立健全老年教育法律體系是必須先去解決的問題。

二,從政策制度看,自零七年發佈《中國老齡事業發展“十一五”規劃》,我國老年政策日益完善,且相當於法律,政策更具體,更有利地推動了老年教育的發展,但也存在保障不充分的問題。

三,老年學校建設來看,增設趨勢並不是持續上升的,學校數量少,且集中佈局在城鎮地區。而城市老年人的受教育程度,生活質量程度都比農村老年人高。如何將老年學習建設,特別是社區教育,遠程教育,普惠教育普及到鄉村也是發展的着力點。

四,居家自學是老年人獲取教育資源的基本渠道,反映出老年人相對封閉的生活和鬆散的學習狀態。社區開展的老年教育活動較為活躍。參加老年教育從參加人羣來看,呈現出,以受教育程度高的老年人為主體,以女性為主體,以參加文藝活動為主體。

(二)老年教育實施的關鍵

一,社會的高度重視

老年教育對於社會來説,是實現社會穩定的一項重要事業,需要社會的高度重視。以發展經濟的力度對待老年教育,把對老年教育認識上升到社會義務和責任的高度。切實實現中央提出的“六個老有”,即:老有所養、老有所醫、老有所為、老有所學、老有所教、老有所樂。

二,廣大老年人的積極參與

着力向基層發展老年教育,原從屬單位牽線,社區老年篇五:獨坡鄉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總結

獨坡鄉20xx年老年教育工作總結今年來我鄉在縣委縣政府的正確領導下開展了一系列老年教育活動,取得了良好的成績,一是樹立“大教育”的觀點。把整個社會老年人納入老年教育的視野,打破只面向離退休幹部辦學的舊體制,發展壯大老年教育隊伍,把老年大學辦成社會老年人的“家”,使老年教育由“無源之水”轉入“源遠流長”的新境地。

二是樹立“素質教育”的.觀念。立足社會人口老齡化的“三高”特點,把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質,增強自我服務能力作為首要任務,把老年教育真正辦成適應老年人特點和需求的特色教育。

三是樹立“時代教育”的觀念。立足於時代,服務於時代,以時代的發展為導向,不斷拓寬老年教育的新領域,增添老年教育的新內容,開拓老年教育的新思路,把培養具有現代意識和時代特徵的新型老年人作為老年教育的重要教育目標,使老年教育始終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二、求實創新,增強老年教育的吸引力。

一是圍繞“學用結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實踐性。老年人在生理變化上共同特徵是記憶力、視力、聽力等相對較差,在接受新事物上的突出特點是重經驗、實用而輕理性,加之他們接受老年教育又具有“短時性”,而不適宜於從事高深持久的腦力勞動,難以接受注入式的理論教育,這就決定了我校老年教育必須突出實踐性。首先,在學科內容方面我們

注重貼近並直接服務於老年人的生活。其次,在教學方法上,我們注重講授與示範、課本與現實、理論學習與實踐操作有機結合起來,做到學用結合,以用促學,真正使學員學有所得。特別是近幾年來,為突出實踐性辦學,我們把專業實踐課作為教學的重頭戲,同時,我們還大膽改革完善教育內容,賦予教育內容以更加鮮明的生活氣息和時代特徵。我們根據老年人生活實際和需要,先後開設了種植養殖、家電維修及保養使用,老年養生保艦烹飪、“老年人社會問題和政策”、“識別假幣與假冒偽劣產品”、“老年人購物消費指南”等學科,由於內容貼近老年人生活,注重培養和提高老年人生活技能,增強自我服務能力,有很強的實用性、指導性、現實性,因此受到了老年人的普遍歡迎。

二是圍繞“學樂結合”,突出老年教育的娛樂性。我們圍繞“寓教於樂”做文章,努力為老同志改善和優化學習軟環境。首先,在課程設置上增設了文體課,內容涉及歌舞、遊藝、衞生保艦書畫等,並將專業課、理論課同文體課穿插安排,同時適當縮短理論學習時間,相對延長文體課時間,使學員學習生活有聲有色、有張有馳、勞逸結合,有效地增進他們的身心健康。其次,在教學形式上,突出故事性、趣味性,如經常搞答辯、評比、研討等,使課堂教學始終充滿情趣和生機,提高了學習的效果和感染力。

三是圍繞“學為結合”,突出老年教育的服務性。老年人蔘加學習的動機,已從求知、求樂、求健開始向奉獻、實現人生價值方面轉變。“學以致用,以學促為”已成為廣大老年人蔘加學習的追求目標。實踐證明,廣大老年學員通過學習,所發揮作用已滲透到社會的各個領域,為地方的三個文明建設作出巨大的貢獻。

三、學有所為,老年教育碩果累累。老年大學的學員通過豐富多彩的學習教育活動,拓寬了思路,更新了觀念,增長了知識和技能,增強“老有所為”的本領。為家鄉的三個文明建設盡心盡責作貢獻。同時,我們還組織學員成立了“宣講團”、“關心下一代協會”、“老年文藝隊”等組織,組織他們圍繞社會主義思想教育、愛國主義教育以及黨的方針政策,深入田間村頭、學校等採取多種形式開展政治宣傳教育和慰問活動,發揮政治優勢,鞏固和擴大了老年教育成果,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

社區調查報告 14

一、社區管理中存在的問題

(一)社區居委會的工作行政化傾向嚴重、工作任務繁重

1、社區居委會自治功能尚未到位

通過調查發現,社區居委會的功能當前還未能突破辦理政府行政事務為主,辦理社區事務為輔的現狀,還習慣於上級領導佈置什麼就幹什麼,工作中表現較強的依賴性,自主性、自治性沒有得到體現。

一是社區自治的任務與工作要求有距離。社區居委會的自治工作應有三方面內容,即:首先要做好社區服務,但實際上社區服務做得極少或是空白;其次要做好社區事務的民主決策與管理,但實際上的效果不明顯;第三是豐富社區教育活動,倡導科學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但實際上文體活動多,教育活動少。

二是社區居委會已經成為事實上的“政府的腿”。《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了社區居委會有協助政府有關部門做好管理工作的職責,具體規定了必須要協助政府部門做好社區治安、公共衞生、優撫救濟、最低生活保障、計劃生育和青少年教育等有關工作。通過調查,以上這些職責應該是社區居委會通過居民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務等形式開展的,但是大多數情況是街道辦事處要求社區居委會替政府部門填表格、建檔案、出具證明材料等行政性工作;同時政府部門臨時性的統計、調查任務也都通過街道辦事處落實到社區居委會來執行。這使得社區居委會的大部分時間都花在協助政府部門的工作上,居民自治組織的作用被行政化所覆蓋。

我結合工作對40人進行了調查,當問到居委會是什麼性質的組織時,有28人回答是代表政府的機構,只有8人回答是代表居民的,還有4人不清楚。在社區專職工作者隊伍中也有很大一部分有“吃人俸祿,為人分憂”;“拿政府的薪水,替政府幹活”的思想。在街道辦事處工作人員中絕大多數都認為社區居委會是街道辦事處的下屬單位,理所應當地完成街道辦事處佈置的各項工作任務。

2、社區事務纏身,工作任務繁重

隨着市場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入,大量的“單位人”轉化為“社會人”、大量農民進入城市生活、本地農民失地流向城市,流動人口的.大量進入城市,使社區居委會面對複雜眾多人口而發生的各項管理工作和事務數量增加、難度加大,“小社區,大社會”的模式,增加了社區居委會的工作強度。

3、政府部門職能不到位,社區自治職能弱化

繁忙的行政和社會管理事務使社區居委會陷於被動應付的境地,許多部門提出了“橫到邊,豎到底”、“把工作觸角延伸到社區”的目標和任務,以進一步加強城市基層基礎工作,這本是一件好事,但是指導、服務不到位,形成了會議多、檢查多、報表多的局面。有些部門工作(含街道)進入社區沒有發揮自身指導、服務職能,為社區居民辦實事,而是習慣於把社區當作自己的下屬單位去佈置工作;熱衷於創建、搞評比,輕內容、重形式,各項工作都要求“建班子、掛牌子、設展板、建台帳、要數據”。社區居委會每天應付着上級領導的檢查和收集報表、傳送各種數據,從而淡化了居民羣眾對社區的認同感,削弱了社區居委會對居民羣眾的親和力和凝聚力,弱化了社區居委會作為羣眾性自治組織的職能。

(二)社區居委會業務經費不足

一是發揮自身職責,調動居民參與社區建設的活動經費較少。《居民委員會組織法》規定,社區居委會負責宣傳憲法、法律、法規和國家政策,維護居民合法權益,教育居民履行依法應盡的義務,愛護公共財物,開展多種形式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活動,調解民間糾紛,協助政府或派出機構做好與居民利益有關的公共衞生、計劃生育、優撫救濟、青少年教育等項工作。在當前形勢下,社區居委會還要做好社區治安、社區教育、組織社區文體活動、美化社區環境等工作,這些都需有必要的經費作保障,否則很難形成居民的廣泛參與和工作效果。

二是日常辦公經費緊張。在各項工作中,召開會議、報送信息和數據,建立台帳等文件資料的辦公消耗,加之社區居委會自身水、電、暖以及電話費,一年就得需要4000-5000元。北京市社區公共服務96156網站延伸到了各個社區居委會,電腦、打印機等硬件設施統一配發了,但日常的上網費和消耗,一年也需要4000-6000元。政府部門部署的工作大多要求制度上牆,製作展板,每年此項支出至少3000多元。

在社區居委會經費方面,我區規定每個社區居委會每年1萬5千元。各街道辦事處統籌部分外,社區居委會實際的使用只有4000-8000元,業務經費嚴重不足。

(三)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較低

XX年《北京市社區專職工作者管理意見》中對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進行了統一規定,我區據此確定社區專職工作者的待遇,同時按照勞動法規定建立養老、失業、醫療等保險。

項目職務

基礎工資

崗位工資

扣除保險

實際收入

獎金

主任

600元

600元

100元

1100元

副主任

600元

500元

100元

1000元

委員

600元

400元

100元

900元

但社區專職工作者待遇低的問題仍比較突出:一是社區協管員待遇較高,如勞動、城管、矯正、治安協管員等都是由勞動部門安排的失業人員,工資比社區專職工作者(社區居委會工作人員)高,不僅發工作服,而且遇年節還有福利。而社區專職工作者都是經過招考和居民選舉形成,心理反差大;二是社區專職工作者的付出與回報差距較大。社區專職工作者承擔的工作繁重,但扣除三險個人負擔部分後,每個人只有900-1100元月收入,直接影響了積極性,影響了社區管理工作的成效。

社區調查報告 15

市社區文化建設現狀調查報告

社區文化是一種特殊的社會文化,是在社區這一特定的社會組織中形成、發展起來的。而城市社區文化是指城市社區居民在特定區域內、在長期活動過程中形成的,具有鮮明個性的羣體意識、價值觀念、行為模式、生活方式等文化現象的總和。社區文化是社區的精神內涵所在,社區文化建設對構建和諧社區、和諧社會有着重要意義。

隨着我國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們的生活節奏日益加快,工作的緊張程度和精神壓力也隨之增加,社區作為人們工作外賴以生活和休憩的主要場所,人們不僅希望所在社區具備優美的自然環境和硬件設施,更希望社區能夠有一個良好的人文環境,能夠成為大家賴以生存和堅守的“精神家園”。為推動“文化自貢”建設活動的開展,更好的為黨和政府提供決策參考依據,國家統計局自貢調查隊於近期在XX市城區抽選了8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100名16週歲以上的城市居民,就其社區文化建設方面的現狀進行了一次問卷跟蹤調查。調查內容主要涉及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的瞭解程度、社區文化設施建設情況、社區開展文化娛樂活動的內容和項目、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情況、對社區文化建設的滿意度、當前社區文化服務工作存在的主要問題、市民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建議意見等。為使這次調查更具科學性、代表性,在抽選調查樣本時,充分考慮了被調查者的年齡、學歷、職業、收入等結構。調查結果顯示:XX市城市社區文化建設已經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社區文化設施滯後,社區文化活動單調、枯燥等讓市民不滿意的問題。廣大市民迫切希望加快社區文化建設步伐,為社區居民提供更好的人文環境和文化資源,不斷滿足人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

一、自貢社區文化建設的現狀和特點

1.多數市民對社區文化內涵瞭解不多不深

對於社區文化的內涵,幾乎沒有人能較完整的回答。對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有52%的人回答瞭解;有41%的人聽説過,但不是很瞭解;有7%的人不清楚。

2.社區文化活動遠不能滿足市民的文化需求

(1)當問到主要通過哪些途徑滿足文化需求時,認同率較高的分別是網絡93%、電視89%、書籍59%,而真正通過社區文化活動滿足文化需求的只有44%的認同率。

(2)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服務羣體不夠寬泛

調查結果顯示:社區文化活動主要面向老年人,認同率為58%;此外有3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文化活動無明顯的對象之分,要視需要而定。認為面向青年的認同率僅為4%。

3.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現狀的滿意率較低,

調查結果顯示:一半以上的市民對社區文化設施的現狀不滿意或不太滿意,36%的市民比較滿意,覺得非常滿意的比重僅為5%。

4.社區文化活動的內容和形式

(1)社區文化活動的組織形式:據本次調查,社區文化活動由社區委居民員會組織的比例佔78%,由居民自己組織的比例佔16%,其他組織形式佔6%。

(2)市民參加社區文化活動的'主要內容:有33%的人蔘加文藝表演,有24%的人蔘加棋活動,9%的人蔘加文化競賽。還有34%的人基本不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3)市民最喜歡的社區文化活動項目:最喜歡文藝類活動的人佔30%,最喜歡文體競技類活動的人佔19%,最喜歡知識講座、技能培訓的人佔17%,最喜歡遊戲類活動的人佔15%。其餘人員不太喜歡參加社區文化活動。

5.社區文化建設已取得初步成效

(1)社區文化活動開展的頻率逐步加大。有68%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定期或不定期開展較多的文化活動。有21%的被調查者表示,社區偶爾會開展一些文化活動。另有11%的被調查者表示,本社區幾乎沒有開展過文化活動。

(2)初步形成良好的社區文化氛圍。社區文化活動的開展,使社區居民能夠自覺遵守社區文化公約,認同率為32%。通過社區教育、社區輿論、羣眾討論等形式,形成良好的道德規範,認同率為45%。通過社區文化的薰陶,社區經常湧現出好人好事,認同率為6%。另外,覺得社區文化活動對形成良好社區文化氛圍沒有幫助的認同率為17%。

5.大多數市民認為,社區文化建設與居民生活緊密相關,對構建和諧社區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調查顯示:有88%的受訪者認為,社區是大家的環境,與每個人都有密切的聯繫,都應該積極參加到和諧社區文化活動中來。

二、自貢社區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嚴重製約了社區文化的發展

社區文化建設經費沒有保障,是XX市社區文化建設面臨的重大而現實的問題。調查中發現,各個社區配備的幹部一般是5名,每個幹部每月平均工資及補助908元,每月社區支出的工資就要4540元,一年就要54480元的工資支出。除工資外一年上級下撥的辦公經費大約4000-5000元左右,可見,社區用於公益性社區文化的經費少得可憐。據瞭解,現在社區在籌集文化活動經費方面,常常是採取“化緣”的方式,憑着社區幹部的人緣關係,到所在轄區的單位、業主委員會、個體户籌措資金,有錢出錢、有人出人、有力出力。這種籌措資金的方法,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社區文化建設資金不足的問題,但此法畢竟不是長遠之計。

(二)工作隊伍結構不合理,人才匱乏

社區文化建設是我國文化建設的重要基礎之一,建設一支高素質的社區文化人才隊伍是搞好社區文化建設的必要條件。近年來,各地在加強社區文化建設、培育基層文化人才隊伍方面做了很多工作,也取得了一定成效。但由於種種原因,社區文化人才隊伍的建設還不能適應現實工作的需要。主要表現在:

一是社區文化工作者中兼職人員多,根本沒有專職文化工作者,都是身兼數職。他們由於工作、時間、精力等多種原因,使得他們很難全身心地投身到社區文化建設中來。

二是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缺乏。搞好社區文化建設,需要有一支具有較高文化素質和道德水平,同時具有文化專業的一技之長、熱心於社區文化的骨幹隊伍。然而,現實的情況是社區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各類文化人才普遍較為缺乏,支撐社區文化工作的多數為年紀較大、專業層次偏低的非專業工作人員。且由於開展文化活動和培訓的經費不足,社區文化骨幹隊伍的培養力度不夠。這種情況嚴重地制約了社區文化活動檔次和水平的提高。

標籤: 調查報告 社區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jr7g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