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行業 >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一)

《自然之道》是四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現對自己本課教學設計評析如下: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

在鑽研教材的基礎上,自己力圖合理利用教材和層層深入的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教學過程中力圖使知識和能力、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過程與方法得以整體落實,因此確定教學目標如下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目標

⑴ 體會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懂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⑵ 初步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

⑶ 培養學生的想象能力。

2、過程與方法目標

⑴ 通過多種形式的讀,理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⑵ 體會文中重點詞語,感受自然之道的含義。

⑶ 通過對文本空白處的想象,使自己的想象能力與表達能力得以提高。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

通過了解課文內容,認識到要按照自然規律辦事。

一、由情景進入文本

為了突出重點,充分展開學生的自主探究,從根本上擺脱宂長的情節分析和煩瑣的提問應答。我從談話導入:

我和七個同伴及一個生物學家結伴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想實地觀察一下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那我們在島上都看到什麼情景了? 引導學生整體感知,根據學生回答進行歸納並隨機板書:

嘲鶇 幼龜 救 食肉鳥 羣龜

然後引導學生按順序説説“我們”在島上都看到什麼情景。通過這樣的教學設計,使學生初步瞭解概括主要內容的一般方法,訓練學生的概括能力。

二、語言文字的感悟

學習語言不是一種純客觀的認識過程,而是一種帶有濃厚主觀色彩的感性和理性認識相統一的感悟過程。這種感悟,不是純知識性的感知,它包括對文字符號以及文字符號所承載的思想內容、文字材料組織的方式方法及所滲透的情感、韻味的整體感知和領悟。其中“感”是對語言的直接接觸和感受,整體性和形象性是其基本特徵;“悟”是在充分感知的基礎上,在思維、想象、情感等心智活動的參與下對閲讀材料的內涵及語言組織形式等方面的深層把握和領悟,思想性和情感性是其基本特徵。在語文教學中,學生對語言文字的感悟,必然會經過一個由淺入深、由表及裏的認識與體察過程。課文中有這樣一段:

我和同伴緊張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其中一位焦急地對嚮導説:“你得想想辦法啊!”嚮導卻若無其事地答到:“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嚮導的冷淡,招來了同伴們一片“不能見死不救”的呼喊。嚮導極不情願地抱起那隻小龜,朝大海走去。那隻嘲鶇眼見到手的美食丟掉,只好頹喪地飛走了。

其中嚮導的話是學生理解的難點,教學中,我從引導學生理解“若無其事”的詞義入手,進而體會嚮導所説的自然之道就是這樣的是哪樣的呢?初步體會嚮導説這番話的意思。當課文學習到後面的內容,即嚮導和作者以及同伴們奮力拯救幼龜後,帶着震驚與深深地自責再回讀嚮導説的話,相信此時學生的感悟會更加深刻,從而更好地與作者在情感上產生共鳴。

學習到課文第7自然段時,在統領問題“面對接下來發生的事,我和同伴以及嚮導有是怎樣表現的?”提出後,學生很自然地就進入到“我們奮力拯救幼龜”的情景中去,在教學中,我運用了填空的形式,引導學生體會“摘”、“抓”、“放”、“奔”“奔跑”等一系列動詞,隨後又運用對比句,即:

我們的嚮導趕緊摘下棒球帽,迅速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着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來回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我們的嚮導摘下棒球帽,抓起十幾只幼龜,放進帽中,向海邊奔去。我們也學着他的樣子,氣喘吁吁地奔跑,算是對自己過錯的一種補救吧。

引導學生理解“我們”當時那種萬分焦急的心情,為學生想象做好鋪墊。

三、想象能力的培養

文本有限而想象無限,許多文本會留下較多的空白,給讀者以儘可能多的想象空間。在閲讀教學中,藉助“文本”的“留白”而展開想象的超文本閲讀為學生的想象提供了廣闊的空間。

課文的第7自然段中有這樣的內容:

“天啊!”我聽見同伴説,“看我們做了些什麼!”這時,數十隻幼龜已成了嘲鶇、海鷗、鰹鳥的口中之食。……

在教學中,我是這樣用想象拓展課文的:在播放一段成羣結隊的幼龜從巢穴爬出的視頻後,畫面定格在眾多幼龜爬向大海,這時,我引導學生想象:接下來,我們會看到怎樣的情景?學生成功地對文本進行補充,使得羣鳥叼食龜羣的畫面在學生的想象中更具震撼力,更讓人感受到違背自然規律帶來的惡果是無法彌補的。從這個教學設計中我們不難發現,課文的空白處成了學生馳騁想象的空間;而學生在豐富的想象中,實現了對文本的更深刻的認識。

教學是一門藝術,要上好一節課,就要不斷地對自己教學設計進行“精雕細刻”,還要在教學實踐中不斷地進行“再加工”、“再創造”。而這個過程就是一個不斷提高的過程,我將在教學實踐中努力鍛鍊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不斷提高。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二)

《自然之道》是本單元的一篇精讀課文。課文講的是作者和同伴及一個生物家嚮導,結隊來到南太平洋的加拉巴哥島旅遊,觀察幼龜是怎樣離巢進入大海的。他們看到一隻探頭出穴的幼龜被嘲鶇啄咬時,不顧嚮導勸阻,要嚮導把幼龜抱向大海,接着,成羣的幼龜得到錯誤的信息,以為外面很安全,就從巢中魚貫而出,結果許多幼龜成為食肉鳥的口中之食。雖然“我們”拯救了一些幼龜,但仍然感到十分震驚和後悔。這個故事告訴我們,如果不按自然規律辦事,往往會產生與我們的願望相反的結果。 每次總是在教學過程完成後,才發現自身的不足。比如:教學目標的制定的合理與否,教學過程中重難點環節的突破,是否採用了具體、有效的方法、策略等等。現將執教這一課後的不足之處總結一下:

1.在教自然之道這課時,採取了以演促讀的方式來理解課文,走進角色。抓住“欲言又止”“躊躇”評議“幼龜”的表演,抓住“突然”“啄”“拉”來評議嘲鶇的表演,課堂氣氛非常活躍,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課後我想:把語言文字所描述的故事情節還原成鮮活的生活畫面,學生興高彩烈的表演,如情入境的感悟。這樣,走進學生視野的就不是一個孤立靜止的語言符號,而是一組組鮮活的可視可感的畫面。當這些活動的畫面在學生腦海中跳躍時,學生對詞語的意思,對文章的理解就迎刃而解了。但是,課後一位老師提出了這個環節是否對教學目標的達成起到作用,仔細一想確實如此,這節課的重點是讓學生明白做事要遵循自然規律。而這部分的設計主要是讓學生抓住描寫小海龜動作的重點詞語來理解,體會作者在寫作上的特點。但是與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沒有太大的關係,還耽誤了一些時間。所以,在語文教學中,針對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一個合適的的教學目標是非常重要的,教學中緊緊圍繞教學目標進行教學,才能取得你想要的教學效果。因此以後每上一節課前,我都要努力做到心中首先明瞭這堂課要讓學生學會什麼,達到什麼要求,每一個教學目標都制定清楚,在自己心理形成一定的框架,上課的時候就能圍繞自己的教學目標,有重點有難點的進行教學,這樣才能真正地做到有的`放矢地上課。

2.關於質疑,針對我班學生的實際情況,確定的本學期語文研究的重點。在本節課上,也設計一個質疑的環節,也有學生提出了自己的疑惑,不懂的地方。但是,我在課堂上並沒有做出適時、恰當的指導,而是按照自己的預設教案繼續進行,使這個環節失去了它的意義。我認為主要是因為自己對教材理解的不夠深入,做不到收放自如,所以不敢放手給學生,也就不能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還得學習有關這方面的資料。

3.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但是在課堂上我的評價語言相當睏乏,激勵不起學生的興趣。這也是這節課學生主動參與性不高的主要原因。 像這樣的缺點還有很多。仔細審視一下,不難發現,這些都是平時明白的道理,但往往是明於心而未能成於行。

  自然之道語文教學反思(三)

這節課的教學,我深感缺失太多。反思教學,諸多感觸湧上心頭,其突出者有三:

一是學生的主體性體現在具體的活動過程之中。課堂,是教師精心為學生搭建的可供學生生動活潑主動進取全面發展的平台。課堂上缺少了學生的活動,或者説學生的活動不充分,或者説沒有使全體學生動起來,那麼,這個課堂是缺乏生機和活力的。這是我在這節課操作上的首要缺失。我通過觀察估算了一下,在這節課中沒有完全動起來(主要是腦動)的學生佔着不小的比例。是什麼原因呢?對學生情況把握不準確,在教學構思上對主體性和全員性考慮不周全是其主要因素。

二是朗讀使課堂教學充滿情趣。朗讀是閲讀教學的一種重要表現手段,它對領悟情感陶冶情操培養情趣很有好處。所謂讀文悟道披文入情,強調的就是讀。這節課中,對朗讀的處理,沒能很好地與閲讀教學的特點統一起來,從而使閲讀教學顯得單薄,顯得縹緲,顯得沒有多大的實際意義。這是因教師的操作不慎而造成的缺憾。三是評價是學生學習和發展的催生劑。從不同的角度用不同的形式對學生進行評價,無疑會喚起學生的自信心,鼓勵學生的進取心,激勵學生的求知慾。評價猶如催生劑,給學生以力量,給學生以風貌,給學生以健全完美的人格。我明於心而未能明於行。今作如此反思,意在矯正自我,改進教學,使教學日臻完善。

標籤: 語文 反思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hang/702q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