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教師 >

【推薦】教師教學反思

【推薦】教師教學反思

作為一位剛到崗的人民教師,我們的任務之一就是教學,在寫教學反思的時候可以反思自己的教學失誤,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反思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教師教學反思,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推薦】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1

一、瞭解學生,創設情境。

在我們的國小英語課上過多的強調了情景的創設,甚至是為了情景而情景,以至於產生了虛假的情景。很多老師抱着在這樣的情景中給孩子們以自然習得英語的期望,原本就是無本之木,無源之水,顯然是不切合實際的。在40分鐘的英語課上,老師用外語授課的時間到底有多少,學生能開口説外語的時間又有多少?有多少學生的家庭有外語環境,有多少學生父母懂外語,學生在課餘時間主動或被動接觸外語的機會又有多少?我們儘可以看到一些十分成功的國小英語教學觀摩課,在這些觀摩課上英語教師和學生配合的天衣無縫,聽説讀寫的操練樣俱全,加上朗誦,短劇,多媒體演示,教學者為之興奮,聽課者為之激動。然而,在一年365天的外語教學中,這樣的課又有多少呢?這本帳,從事英語教學的一線教師心中應該是很明白的。

二、國小英語教學應較多地採用採用認知法,而不是直接法。

直接法即大量接觸真實的語言,進行真實的交流,靠大量重複模仿,強化記憶,養成習慣。視聽法、聽説法、交際法都屬於直接法。以直接法為主進行教學,一定要有語言環境,要有高水平的師資,班額要小,學習和使用英語的機會要多。認知法不排除模仿,但由於缺乏語言環境,學習途徑主要是通過理性思維,學習語音、語法、詞彙知識,掌握語言規則,指導聽説讀寫,舉一反三,形成可持續發展的語言能力。英語在中國是外語,中國學生學英語,不論是小、中、大學,都不能採用二語教學類型,而要以語言知識為枴杖,在運用經驗學習的同時,要注意理性認知;對於國小生尤其要培養他們可持續發展的語言學習能力,不能排斥語言知識。 而在我們現實的國小英語教學中,有限的師資力量,教師水平的相對低下,語言環境的缺乏,大規模的班級授課,都告訴我們直接法的教學方法不適合目前的國小英語的教學實際。

三、靠持續不斷的語言知識,而不是“玩”來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

國小英語教學是要重視培養興趣,但不能單靠唱歌遊戲去學習,因為培養興趣主要是為了學習英語。國小生學習英語不是英美的移民學習英語,則只有不斷學到語言知識,提高語言能力,滿足他們的成就感,才可能培養持久的興趣。而目前國小生每週只有兩節的英語課,單靠唱歌遊戲不能培養學生持久的興趣。新鮮勁兒一過,孩子們就會厭倦。所以,唱歌遊戲應該作為國小生學習英語語言知識、技能的一些手段,而不是培養興趣的手段。我們可以採用多種手段幫助國小生在記憶力強的時期多記單詞,多學習語言規則,並儘可能多創造模仿的機會,提高學生的語音和語調。在英語學習中,聽、説、讀、寫、譯五種能力是可以互補的。真正做到聽説先行,讀寫跟上。光聽説不讀寫,很難收到高效。只靠模仿不培養學習能力,也難減輕學習負擔。所以國小生還是應當認真進行語言學習。不斷反思,集體討論,積極瞭解訊息是我們現代教師必須作到的功課,我們的不斷積累和成長才能幫助孩子們更好的進步。

教師教學反思2

經常有不同學科的教師羨慕地跟我説,“你們的美術課最好上啦,學生上課積極性很高,上課輕鬆。”其實是他們不瞭解,教改後的美術課被定為文化課,同時對教師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新形勢下美術教師不僅要有專業方面的技能,同時具備淵博的知識,以便於學科滲透,還要對電腦繪畫技能的學習,才能勝任。

上好美術課,是每個美術教師的追求,也是每個學生的期望。我一直在思考,如何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讓課堂既活潑又生動呢?面對鄉村國中,學生輕美術思想觀念決定了學生的學習態度,如何改變呢?我只講美術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用自己對美術的熱愛來感化學生,讓學生明確學習美術的目的。對於美術教育,因鄉村國中不太重視,設備簡陋,美術教材是循環教材,學生沒法人手一冊,上完課教師就要收教材,學生沒有教材,是不可改變的現實。我在一次次問自己,這樣的美術課要充分利用好,又要學生興趣能提高可能嗎?我製作了多媒體課件,和教學視頻,只歎英雄無用武之地,只能上傳網上,讓有條件的教師使用,也算是對美術教育的熱愛吧。直面現實,只能用語言去描述學生陌生的藝術世界,難道這樣就能讓精彩紛呈的藝術有機的與課堂教學互相利用,使各類藝術互相滲化?我不得而知。國中美術課更重視的是激發學生的創造精神和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教師要積極為學生創造好的學習環境,增加文化內涵,傳統美術教學只重視專業知識與技能的傳授,脱離學生日常生活,這種教學方法,很難培養學生的創造精神。

1美術學習要從單純的技能,技巧學習層面提高到美術文化學習的層面,美術教學要創造一定的文化情境,使學生通過美術學習加深對文化和歷史的認識。在上《敦煌莫高窟》一課時,從藏經洞之謎,敦煌壁畫、彩塑欣賞。只能用語言描述,儘可能做到繪聲繪色,讓學生像聽故事一樣,但願學生能有所感悟。能瞭解敦煌文化,瞭解創造過程,也許能通過書中幾幅畫面打動學生的心。是我這一課的主要目的。所以光有好的課堂環境還不夠,美術作品,藝術家和學生間存在距離,鄉村教師要在學生和藝術作品之間用生動的語言架起橋樑。

2、要重視美術教育,美術教師不管學校重不重視,首先要自己重視,用自己微不足道的努力去慢慢改變,讓學生或者下一代,能擁有良好的藝術教育而努力,要重視教學手段,不斷學習為鄉村美術多媒體的的到來,做好知識儲備,教學中可用遊戲或音樂等方式引導學生增強對形象的感受。

3、在課堂,注重角色互換,拉近師生距離,不要讓學生產生上美術課是一種負擔,欣賞理解作品不是任務,是一種享受,如同欣賞梵阿玲上奏出的名曲。

4、做合理的評價,獲得學生的信賴。學生總是希望得到肯定作為教師首先要對學生積極參與的態度表示讚賞並做出合理的評價。

最後作為一名美術教師,以上都是我要努力去做。為我成為一名出色合格的美術教師打基礎!新課改倡導的美術教學,即要重視學生對藝術的感受,表現和創造力培養還要注重美術更多地與文化歷史,相聯繫,創造有利於學生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自主學習的教學組織形式,讓學生在寬鬆的氛圍中感受美,我在教學中努力用新的理念來組織教學,都是我們的責任。

教師教學反思3

我連續四年在高三帶畢業班,今年下來了。我想應該沉澱了很多的東西,利用這個暑假好好總結總結。希望大家一起提出問題討論,以提高我們的教學水平。

到了高三,大部分學生都意識到學習的重要性,但是由於之前沒有重視地理,所以導致有些學生的地理基礎知識很差,更可怕的是有個別學生根本就對地理“不開竅”:不感興趣也不知道怎麼學。我的辦法是上課時我儘量把課本的知識和生活聯繫起來,引起學生的興趣。個別基礎薄弱的同學只能利用課下單獨給他們輔導。

自然地理一直都是學生學習的難點,我每年都花很多的時間講解,練習自然地理試題,可是到四五月進入模擬試題階段後,學生們錯誤率最高的還是自然地理。有時候覺得自己花那麼多時間給自然地理不值當。所以每年都壓縮自然地理的學習時間。不知有沒有教授自然地理的高招。

人文地理考的比較簡單,很多題目都是課本上的藍點後一句話,或者是書中的某句話。我基本上是根據大綱,經驗把書中的重點告訴學生,然後讓他們自己背。不知道還有何高招。

區域地理我放到最後講,先講中國,後講世界。上課的重點是畫圖,讀圖,梳理各種問題的答題點。

比較簡單的總結了以下,希望和大家針對某個問題討論。

教師教學反思4

文章緊緊圍繞題目展開敍述和描寫。文章在表達上有兩個特點:一是運用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二是在謀篇佈局時,採用先概括後具體描寫的方法,在概括地介紹索溪峪“野”的特點後,分山、水、動物、遊人四方面進行具體描寫的。在授課之初,我們通過業研,確定了教學目標,要解決好以下幾個具體問題:

1、瞭解課文圍繞索溪峪的“野”寫了幾方面的內容,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2、緊扣課題、充分質疑,理解“野”在什麼地方。

3、領悟作者的表達方法、體會作者如何展開聯想和想象來表達獨特的感受的。

4、聯繫上下文體會句子的意思。

欣賞完全文,我們不得不感歎於大自然的神奇,不得不感受到張家界作為世界文明的旅遊勝地所獨有的魅力!課後,我又引導孩子一起用總分總的結構方式描寫自己最喜歡的一處景物。從上交的習作可以看出,孩子們掌握得很好!記得當天,我就迫不及待跟他們分享了班級的佳作!孩子們對寫作也充滿了享受!

本篇教學,處處迴盪着美的旋律,基本做到了美文美讀,美文美學。充分詮釋了課文的語言美、自然美和人情美。在此過程中,我還注意引導學生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喚起學生原有的生活積累,並通過創設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他們主動去發現美和創造美。

教師教學反思5

從國中的體育教學一下子轉到國小的體育教學中,我發現國小生們非常可愛,但也有很多不如意的地方,最讓我不適應是以下幾個方面:

1、國小生的課堂紀律:

國小生的課堂紀律非常差,尤其是剛從幼兒園畢業的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根本沒有什麼紀律可言,上課期間,絕大部分同學也都是在説笑打鬧,跟沒有上課一樣,紀律保持一般不超過5分鐘就又開始亂起來了,而且在上課的過程當中我總是要花1/4的時間去處理一些雞毛蒜皮的事情,例如:“老師那個同學罵我”、“老師那個同學打我”、“老師我要尿尿”等等,他們的這些行為,讓我這個從事國中教學已四年的教師哭笑不得,他們實在是“太可愛了”。

2、國小生的行為習慣:

國小生們的行為習慣也非常差,上課不知道出來上體育課,前兩個星期上體育課都是讓老師去班裏叫才知道上體育課,老師排好的隊形等下次上課時跟沒有排隊是一個樣子的,還得讓老師重新整理,根本就記不住自己的位置所在;在上課期間總有很多學生要求上廁所和回教室喝水之類的事情,“可愛至極”。

3、國小生的教學進度:

我教的是國小一年級的學生,所以教廣播操是我義不容辭的事情,也是學生們入學以來體育方面的頭等大事,教廣播操對我來説那就是小菜一碟的事情,經過兩個星期的教學以後我發現我的想法是錯誤的,廣播操的進度非常的緩慢,而且在非常慢的進度中,還是有1/3的學生學不會,我的教學進度無法進行,教學難度也隨之上升,我總是想盡一切方法費盡一切心思讓學生們能學會,可是無論我怎麼費勁怎麼努力還是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可能是我教國中的大孩子教習慣了,可能是我該改變觀念了,無論怎樣我認為國小生比國中生好教的想法落空了。

雖然初到國小有很多的不如意,但我相信自己的實力,能很好很快的適應這裏的一切,很好的帶好這些可愛的學生。

教師教學反思6

韓愈説:“師者,傳道、授業、解惑也。”這是對傳統教師角色的最好概括,教師和學生之間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學生很少能夠從其他渠道獲得知識,教師在知識、技能、道德等多方面的權威,師生關係單一,教師的角色也單一。然而,社會發展到今天,科學技術飛速發展,社會急劇變革,計算機及信息技術也廣泛的應用到教學中來,師生之間已經不完全是單純的傳遞和接受關係了,學生可以從其他渠道獲取知識,有時候甚至在某些方面比教師知道的還多,教師的權威地位受到了威脅,教師和學生的關係不那麼單一了,教師的角色也多元化了。

在現代社會,教師作為文化傳承的執行者的基本職能並沒有變,但他卻不再象遺忘那樣直接以權威的身份向學生傳遞經驗,而是通過間接的方式實現文化傳遞,他以各種方式調動和引導學生參與學習活動,引導學生在自己精心設計的環境中進行探索,教師不再是單純的傳遞者,而有可能同時作為學生的同伴、活動的組織者、學生學習過程的支持者和幫助者等等,教師的角色越來越向多重化方向發展。現代教師的角色主要有:1.設計者。教師要根據教學目標和學生的特點,選擇教材和教具,設計教學過程,設計學生和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作為設計者,教師要考慮三個問題:教學目標是什麼?選擇什麼樣的教學目標和教學策略來實現這一目標?選擇什麼樣的測驗手段來檢驗教學效果?

2.指導者。指導者有兩種,一種是教師按照自己的活動方案主動向學生提供一些信息,這一過程類似於傳統教學中教師的職能;另一種是學生在對一定的問題情境進行探索的時候可能會碰到一些問題,出現信息缺乏的情況,這時候學生主動向教師尋求信息,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更為主動。

3.促進者。教師要通過激發學生動機、為學生提供支架,提供必要的輔導、支持和示範等等方式來促進學生的學習,使學生學習更深入。隨着學生學習能力的提高,教師的支持逐漸減少。

4.組織者和管理者。教師要進行教學環境的控制和管理,組織課堂教學,處理教學過程中的偶發事件。5.夥伴。教師要與學生建立有好融洽的關係,瞭解學生的需要、學習特點、興趣、個性愛好等,以保證做到因材施教;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也可以以平等的身份與學生進行討論和合作,共同解決問題。

6.反思者和研究者。教師要不斷對自己的教學進行反思和評價,分析其中的不足,提出改進方案;另外,教師還要從事一些與自己的教學有關的科學研究,從理論上提高自己的業務水平。

教師教學反思7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瑞士著名心理學家皮亞傑説:“所有智力方面的都要依賴於興趣。”當一個人對某種事物發生興趣時,他就會入迷地去追求、去探索。一旦對學習產生興趣,必將成為他的內在動力。對學習有無興趣,既是反映教學效率的重要標誌,也是衡量教師成敗的重要因素。因此,如何增強課堂的趣味性,激發學習興趣,變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從而提高質量,就成為眾多教師不懈追求、不斷探索的重要課題。下面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淺談幾點在課堂中激發學生興趣,增強課堂效果的體會。

首先,要讓學生感受到歷史知識的價值。歷史知識的過去性特點,使得很多學生感覺歷史“無用”,若教師再不充分發掘歷史學科知識的價值,把課上得枯燥乏味,就很難使學生產生主動學習的熱情。眾所周知,歷史知識是豐富多彩的,歷史又是與現實緊密聯繫的,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只要注重聯繫現實生活,聯繫社會實際,讓學生認識到學好歷史知識用處很大,就能激發學生內在的學習興趣。例如,在學習唐朝歷史時,可以讓學生深入思考“貞觀之治”和“開元之治”帶給我們的啟示,教師在學生暢所欲言的基礎上總結出:一個國家要強盛,必須重視人才建設和制度建設,注意減輕人民負擔,大力發展社會經濟,重視文化教育事業。今天,我們的改革開放事業要推向前進,也需要處理好這幾個方面的問題。在《鐵器牛耕引發的社會變革》一課中,學習商鞅變法中加強中央集權的措施時,針對班級管理中的量化考核制度進行分析討論,使學生認識到以小組及個人為考察對象的量化考核,與商鞅變法中的編制户口具有異曲同工之妙。經過這樣一分析,學生就感到學歷史很有用處,從而,就對學好這門課程有了積極的認識,學習的興趣也就提高了。

其次,利用新穎多樣的教學方法和豐富多彩的教學活動引發和維持學生的興趣。傳統的歷史教學大多是“一支粉筆一本書”,教師講重點,學生劃重點,考試考重點,一味的“滿堂灌”自然提不起學生的興趣。現在,各學校電化教學手段都比較齊全,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多媒體、投影儀、錄象片等先進教學方式,適時播放一些歷史或考古記錄片,展示一些圖文資料,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設計上,可以採取自由辯論、小品表演、論文答辯等適合學生特點的活動,喚

起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條件的學校,還可以讓學生走進歷史遺蹟,走進歷史博物館,搞社會調查,讓學生體驗“走進歷史”的真切感受。

第三,多角度創設問題情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探究欲和思維的積極性。歷史課堂提問應該摒棄那些只做“是”或“不是”之類簡單判斷的缺乏思維性的問題,多設置思維含量高的有效問題。一是要設置揭示教材隱性知識的問題。所謂隱性知識就是教材中隱含的、並非一目瞭然的知識點,如知識的實質、知識的區別和聯繫等,將這些知識點以問題的形式提出來,有一定的深度,既能提高學生的探求興趣,也能培養學生的綜合、分析能力。比如,讓學生分析康有為和孫中山思想的不同特點,並分析產生這些特點的原因,就可以有效地激起學生探究的興趣。二是要多設置一些指向明確,符合學生思維實際的小切口、深分析類問題,避免那些大而空的問題出現在課堂上。舉例來説,講授唐朝晚期的歷史時,讓學生分析“開元之治,幾於家給人足,而一楊貴妃足以敗之”這句話是否正確?為什麼?就是小切口深分析的題目,思維含量相當高。通過這麼一個問題的剖析,就能使學生深刻認識到唐朝滅亡的原因,並很好地鍛鍊了其歷史思維能力。中學生正處於從形象思維向邏輯思維轉化的時期,他們已經不滿足於只是簡單地、機械地記憶歷史知識,而是渴求利用歷史知識來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從而提高自身的素質。因此,在課堂上多提出一些思維含量高的問題也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好方法。

第四、挖掘趣味性材料

學習的最好刺激,乃是對所學材料的興趣。國中歷史教材裏穿插的有趣小故事還是挺多的,教師可以選擇適當的例子作生動講述。對於難度較大但書中又沒什麼解釋的知識點,教師應儘可能選擇有趣味的或貼近生活的角度去講解,舉出一兩個例子,讓學生感到有趣和親切,他們才會主動去學,從而輕鬆地學到知識。比如在學習《思想的活躍與百家爭鳴》一課時,在對諸子百家思想學習的基礎上,我設計了這樣一個討論題:“你認為在我們班級管理中,哪些思想主張比較實用?”學生討論非常激烈,各抒己見,闡明理由,同學甲主張以儒家的“仁、禮”思想管理班級,滔滔不絕的闡明理由;同學乙已急不可待的把手舉得老高,他主張依法家的法治思想更管用,對於那些屢教不改者就應該以嚴格的班規進行處罰?小小的一個問題,激發了他們的熱情,百家爭鳴的局面再現在了課堂之中。

教師教學反思8

《張衡傳》是一篇典範的人物傳記,根據人物傳記在大學聯考會考察的特點,我在教學中主要突出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教學:

一、讓學生理清在張衡的一生中發生的大的事件。具體到課文中就是張衡一生的重大成就。

二、學生要熟練的掌握一些古代官員調、轉、升、遷方面的知識,這有助於他們對文言文的理解。比如在本文中“下車”、“視事”、“徵辟”等詞的意思。

三、瞭解作者對張衡所持的評論觀點,並能在此基礎上形成自己的觀點。

抓住了以上三個方面,我認為基本上就達到了本課的教學目的。

教師教學反思9

課改向我們體育教師提出了新的要求。在教學中要樹立新的理念,真正做到以學生髮展為本“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一切為了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每個班都有不愛動的學生、性格內向的學生、遺傳因素導致缺乏運動細胞的學生較多,在技能要求比較高的項目練習時,常受到同學嘲笑,因而這些學生雖喜歡上體育課但又怕遭到同學的嘲笑,久而久之,便疏遠了體育活動,成了體育課上受冷落的旁觀者,特別是體育課改的今天,此類問題更加突出。那麼如何使這些同學象其他學生一樣能積極主動地投入到體育鍛煉中並獲得樂趣,是我們每個體育教師的職責和追求目標,也是課改的今天要解決的問題。通過教學實踐,我感悟到只要教師努力去關愛這些特殊學生,這個目標是一定能夠實現的。現在有的班級中都有一位或是多位同學比較胖,有的不但胖個子又高,跑起步來挺費力的,別説跟隨隊伍跑步了。所以這樣的學生在分組練習時經常受到小組同學的批評及責罵,甚至遭到嘲笑。我所教的七年級年級有幾位不愛動的同學,不太愛和同學們一塊活動,做練習時總是往後溜,摸底測驗成績也比較差。課後我找到他,問他為什麼上課不積極活動?開始他不説,在我的啟發下,他才説:“其實我很喜歡體育活動的,可我做不好,做起動作來感到吃力,又不好看,同學們會笑話我,所以就不想動了”。根據他的想法,我誘導説:“不管誰在學習新動作時,都不可能做得很好,再説對於你,重要的是參與、體驗體育活動的樂趣。練習的次數多了,動作也就好看了。老師相信你,你一定會戰勝自我,找到體育活動的樂趣。”在後來的活動中我仔細尋找該生的閃光點。不久在練習耐久跑時他總是堅持到底,不管和其他同學有多大的差異,始終堅持到底。久而久之,在他的自信、堅強下完成了和其他一樣的練習內容。在體育課上,我及時表揚了他們,並要求其他同學多向他學習。同學們也報之以熱烈的掌聲,紛紛向他詢問起來。老師的表揚,同學的鼓勵給這位同學裝上了自信、堅強的翅膀。自此以來的體育課他上課很投入,與同學合作的也很愉快,體育成績也有了相應的提高。在上課時每個人一定要克服內心的自卑心理,融入到集體的大家庭之中,不懂不會的主動請教,反覆練習,同時常於同學合作、交流。總之,“在課堂上只要主動參與、積極練習,就一定能獲得快樂,獲得成功”。

怎樣抓好體育課的組織教學、更好地為教學服務呢? 我進行了以下幾個方面的探討:

一、根據體育課的特點組織教學;

二、根據教材特點組織教學;

三、根據學生的生理和心理特點組織教學;

四、轉換角色,建立新型的師生關係;

五、調整教學策略,改變教學方法;

六、以學生髮展為中心,關注每一位學生的健康成長。

通過以上幾個方面的努力探索和工作實踐,教學效果和工作經驗都得到了提升,為以後更好地教育教學打好了基礎。

教師教學反思10

這是中班的一次教學活動,以遊戲“看看生病的小狗”展開主題“關愛他人”。我的設計是以故事貫串始終,引導幼兒主動照顧小狗,培養關愛他人的情感,體驗幫助他人的快樂。

當我(扮成熊貓老師)和孩子們(扮成小動物)來到“小狗”的家(創設的遊戲場景)時,看到“小狗”(幼兒扮)正病怏怏地躺在牀上,額頭上敷着一塊毛巾(這樣的情境很自然地調動了孩子們的積極情感),他們不由自主地擔當起照顧病人的角色。經過一番商討,小動物們有的給小狗拿水果,有的給他倒水,有的給他講故事,還有幾個開始擦桌子、掃地。當時的場面,可以用忙而有序來形容。他們還吩咐我呢:“熊貓老師,您幫小狗換塊毛巾吧!”我當然欣然往做。(後來,在超市碰到一個孩子隨着媽媽一起購物,那孩子遠遠地跑過來叫我:“熊貓老師,熊貓老師!”四周的人們都好奇地看着我,看得我心裏美滋滋的。)在這裏,豐富的生活經驗化作了孩子們參與活動的動力,他們分工合作,體現了集體的氣力。正當孩子們幹得起勁的時候,“小兔子”蹦蹦跳跳地來到我眼前:“熊貓老師,我媽媽説過,多吃蔬菜 身體才會棒,小狗病了,應該多吃一些蔬菜 ,我往買些蔬菜 來吧!”説完,他徑直跳到了放蔬菜 的籃子旁,把裏面的蔬菜 全都抱了過來。當時,我的思緒似乎一下子被打亂了,由於接下來我設計的環節是大家收拾好房間以後,要一起給小狗表演節目,而那些蔬菜 卻是最後亮相的。(由於我的一時疏忽,忘記把預備好的蔬菜 “躲起來”,誰知道會被“小兔子”看見呢。)只見其他孩子一起圍攏過來,七嘴八舌地説:“對啊,蔬菜 裏有很(被和諧)生素呢!”“咱們一起來擇菜!”他們不由分説,把菜分成幾組,蹲下身來,認真地擇起菜來……我似乎成了一個局外人,他們全然沒有完全按原來的設計進行,但正是由於孩子們的“節外生枝”,而讓活動增色不少。現在想來,孩子們的這些表現,正如一棵大樹由於枝條旁逸斜出,而有更多的綠陰一樣,我們的教育活動,也要為每個孩子提供一片嬉戲遊玩的綠陰。教師只有具備了把握課堂的能力、正確判定幼兒對知識的把握情況的能力、及時調整自己角色的能力以及良好的應變能力,才能把那些始料未及的“小插曲”唱好,保證教育活動的順利進’行。“冰凍三尺非一日之冷”,要練就紮實的基本功,就需要我們堅持不懈地學習,點點滴滴地積累經驗,練習思維的靈活性、靈敏性,“藝”高者言自妙,這樣才能保。證每次活動都能順利進行。試想,當時要是我把“小熊”的話當作耳旁風,接下來的環節依然固守原來的設計,那麼“關注每個幼兒,鼓勵幼兒自主發展”豈不成了一句空話?

教師預設活動中的幼兒自發天生活動,相對來説要比其他形式的活動產生的內容更有愛好性和針對性,也更具有開拓和延伸的價值。因此,我們要正確把握預設和天生的關係,做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關注幼兒發展的平常時刻,支持和推動幼兒的自發活動,讓幼兒成為活動的主體,成為活動的主動構建者。

在新《綱要》精神的指導下,關注與引領幼兒的自發天生活動,已經成了課程改革中的一個全新的命題。這就需要我們重視幼兒的天生活動,整合幼兒已有的經驗,把它和教師的預設有機結合,才可以相得益彰,相輔相成。國中地理教師教學反思國小教師教學反思教師教學反思

教師教學反思11

音樂是藝術,而音樂教學更是藝術教學中的藝術。音樂反思性教學則是指運用教育教學的有關理論,對課堂教學的教育理念、教學設計、教學內容、教學方法等方面進行科學的分析和思考,從中歸納出成敗得失,為不斷優化後續教學提供重要的條件。因為吸取教訓,能更好地促進教學內容的選擇、組合、調整;教學目標的設計、達成;教學策略的合理、優化,才能使課後的反思性真正起到反思、調整、改進後續教學的積極作用,切實提高課堂教學的效能,不斷提高學生的音樂感受力和音樂審美能力。識譜是打開音樂大門的鑰匙。但在我教學過程中便有着這樣的深刻的體會:音樂重視識譜教育,但學生最沒有興趣,最弱的也是識唱簡譜。對於音樂識譜教學,本人根據自己的教學,做了以下幾點反思:

一、注重音樂與學生生活實際相結合,進行課堂教學內容的反思。

課堂教學中要充分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真正做到以學生為本。教學內容不僅具有音樂性、審美性,更應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課堂教學內容只有充分利用現有教材中能引起學生興趣的內容,調整教材內容以適合現代學生審美需求,並根據學生的學力水平重組教材,把充滿生活情趣的內容充實到教學中去,才能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審美情感與審美愉悦,讓教學內容真正使學生想學、愛學、樂學。

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進行課堂目標的反思。

由於學生的需要、興趣、經驗和能力是多樣化的,音樂課堂教學目標要充分體現以人為本的科學的音樂教育觀,就必須以學生為主體,遵循學生的顯示發展水平。聯繫學生的客觀實際,根據教師對課程標準和教材的把握,靈活設計課堂教學的音樂審美、情感態度和知識技能目標,提高教學目標設置的合適度,增強教學目標實現的有效性,真正起到教學目標的導向、調控、評價作用,成為課堂教學成功的保證。

三、把握學生認知心理,進行課堂教學策略的實施要體現學生的主體性。

從國小生的身心特點出發,平等的融入學生,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教學。在不同的教學階段,根據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認知心理、對音樂的興趣愛好與情感反應等,合理安排課堂教學策略,儘可能的使學生積極主動的,全身心的感知並參與音樂實踐活動。

四、圍繞主體,緊扣主題,集體協作是反思教學必要補充。

幾年來的教學實踐證明:國小音樂的反思性教學,要堅持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生活實際和認知心理出發,通過對音樂課堂教學內容、教學目標、教學策略、集體協作等多角度、多形式進行科學反思。從成功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為什麼成功?”“成功的理論依據是什麼?”“教學的設計與過程有什麼特色?”“如何錦上添花富有創意?”等等,從中總結規律,提煉經驗、指導實踐。從失敗的課例中我們應該反思:“失敗的主要原因是什麼?

一、學會"聽"

音樂學習的各個方面都涉及到聽覺的作用,審美主體對於音樂的各種聽覺感受能力(節奏感、音高感、旋律感、和聲感、結構感、形象感等等)是審美能力的基礎。學譜的基礎也應該首先放在聽覺能力的培養上。聽得多了,就自然會有一些音高的感覺,有了先入為主的音高再唱簡譜,學生更容易掌握音準的概念。比如,在教唱新歌前我首先讓學生欣賞,以聽領先。做為音樂老師不能剝奪學生聆聽音樂的權力,一首樂曲要讓學生通過自己的聆聽去充分體會音樂中美和豐富的情感。重"聽"的教學,強化"聽"的功能。當學生進教室時我用的音樂就是今天要學的歌曲,讓學生有個無意識印象,但這種欣賞教師是有意指導,為下一步學好歌曲作好輔墊,這時學生卻在無意中學會傾聽。在真正要學習這首歌曲前,我又安排了一次有意欣賞,這屬於誘導性的欣賞,啟發學生:"剛才你們在進音樂教學時聽到歌曲是什麼情緒的?你聽了有什麼感受?"……誘發學生聯想,指導學生欣賞,從而對歌曲的情緒、節奏、表現的內容等有初步瞭解,同時旋律、節奏,在學生腦中有一定印象,起到了熟悉旋律等作用。這也是許多老師提出的先唱歌詞再唱簡譜的方法。但一遍一遍的唱學生很容易分心,也提不起興趣。所以在聽的時候要變化多種形式,在給學生美的感受的同時強化他們聽的感覺

二、音樂教學的多元化

為了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又不讓學生厭倦音樂課。首先就是投學生所好,從他們的興趣出發。所以音樂教學不能再是傳統的學習觀,提倡學科綜合,音樂教學的綜合包括音樂教學不同領域之間的綜合:音樂與舞蹈、戲劇、影視、美術等姊妹藝術的綜合入手。上音樂課時,我就從學生喜愛的一部動畫片的主題曲或影視着手,讓學生自主的去感受參與鑑賞。學生主動的參與進來從而老師學能從中,引導學生興趣的去學習瞭解音樂的不同領域。如自己很喜歡這首歌曲就,把你對這首歌的喜歡之情,容入歌曲中讓聆聽者知道你喜歡這首歌曲。以這種教學手段引領學生知道音樂不單單只是開口就唱,還要表達人內心的情感。音樂教學要多元化,所以不再是教師教,學生唱。讓學生更加喜歡音樂課就要讓音樂課堂豐富、多元。充分利用藝術之間的這種相融通關係,充分發揮與運用各種藝術門類的不同表現手段,整合成綜合合性的音樂教學方式,如用形體動作配合音樂節奏,用表演及情節表現音樂情緒,情感,用色彩或線條表現音樂明暗、相同與不同等等。所以培養學生有正確的審美觀與審情趣,先讓學生喜歡你的音樂課堂。

音樂教學一直在不斷改革都是為了學生、學校、社會等充分肯定音樂的美育功能、社會功能和文化功能,作為音樂教師應不斷反思,努力提高音樂教學質量。

教師教學反思12

《時、分、秒》是國小數學低年級教學中一個十分重要的內容,也是實用性很強的數學知識,《時、分、秒》教學反思。 學生在一年級時曾學過認識鐘錶這一內容,對整時、半時和分都有了認識。本單元是在前面學習的基礎上認識秒和進行時間單位之間的換算。

考慮到與以前所學知識相隔時間挺長,在課剛開始,我引導學生對鐘面和之前所學的時間知識進行了複習。在《認識秒》的這節課上我改革了課堂教學的組織形式,給學生提供了主動發展的時間和空間。通過創設問題情景和組織小組合作學習,使每一個學生都有機會參與知識產生、發展的全過程;通過1秒鐘寫字、拍手、跺腳,1分鐘寫字、跳繩、轉呼拉圈等體驗活動,讓孩子在活動中獲得知識,體會學習的樂趣,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同時教師向學生介紹從古到今的表示時間的方法,有的放矢的對學生進行珍惜時間教育,激勵學生在今後學習、生活中科學的安排時間,充分利用時間,教學反思《《時、分、秒》教學反思》。因為在教學中做到從學生的需求出發,組織教學,才能達到教學目標。

由於時間單位之間的進率與以往所學的長度單位和質量單位都不同,所以時間單位的換算是個難點,課上雖然進行了細心的輔導,也還有不少學生會迷糊,出錯,這就需要我們教師在課後進行個別輔導。

教師教學反思13

現在的`美術教學,難度大。首先從教育的角度看,美術課程是一門對學生的發展具有重要促進作用的課程。然而由於各種原因,目前人們對美術課程的重視還遠遠沒有達到應有的程度,依然處於弱勢地位。

走出局外,可以看到幾點客觀原因。

1.社會觀念因素:封建觀念長期駕馭着中國的農村,農村家庭中的思想觀念依然陳舊。美術,他們的理解似乎就是“畫畫=不務正業”。

2.“升學率”因素:“升學率”是目前國內大多數學校的“硬道理”,學校要發展靠的就是這個“硬道理”了。自然,美術課程做為“副科”的身份,跟“升學率”的“主角”根本沾不上邊。

3.教材本身因素:雖然,近些年來,國家教委投入課改的精力加大,教材更具人性和深度了,但並不完全顧及“因材施教”教育環境的理念。許多不同層次的學校用起來自然力不從心,越起到相反的效果。

此外,當然還有師資力量等的因素。

我們分析完這些客觀存在的情況,有些是可以改善的,有些只能望而卻步,如此,不能改變只能適應了。反過來,如果這些因素都存在,農村學校的美術教學活動就亮“紅”燈了嗎,其實不然,我覺得我們還能從以下幾個方面去推動美術教學:興趣、手段、學校的足夠重視。

一、興趣。

眾所周知,“興趣是學習最好的老師”。興趣,是學生願學的內動力。科學證明一個人如果有興趣做某件事,他身心一旦受到激發,大腦及身體的諸多器官就積極活躍起來,做事的效率就高。要學生學好美術,就要激發學生愛好美術的興趣,只有當學生的興趣受到激發的情況下,才有可能使更多方面的素質得到培養,在教學中我們可以採用故事引趣,提問題,留懸念激趣,讓學生在學中玩中求趣等手段激發學生興趣,增強教學的愉樂性。此外,還可以通過媒體直觀的教學手段,讓學生通過參觀大自然、賞析美術作品,培養他們嚮往美、追求美和享受美的意識。

二、手段。

首先,教學方法力求多樣化。在傳統的美術教學活動中,教師使用的方法太單一,只是一味地灌輸、説教和強制,這樣只會讓學生反感和產生厭學情緒,只能收到事倍功半乃至相反的效果。反之,在教學中把美術中美而有趣的形象巧妙設計以多媒體手段進行直觀教學,還可以提高學生的觀察、想象的能力,學習就不會顯得乏味了。

其次,創設輕鬆的學習環境。教學中,儘管用了各種各樣的教學手段,它們的目標還是一致的,終究是在傳授傳統的知識,久而久之,自然也會枯燥無味。如此看來,如何營造一個活躍的課堂氛圍,創設一個輕鬆的學習環境成了評價教學效果的關鍵,也是不同於傳統教學之所在。美術課的教學有別於其他學科,“引導學生髮現美、追求美、創造美”的獨特性質,決定了美術科教師總不能繃着臉在嚴肅的氛圍中結束課堂。例如,可以在練習課堂中播放一些輕音樂,這樣,學生的情緒調動起來了,心情愉快,思維自然更加敏捷,有利於開發學生的身心潛能,讓學生得到視、聽覺美的全面感受。當然,一個完整的成功的教學活動,教師豐富的教學表情,和諧、通俗易懂的語言表達也是關鍵,教學效果會更佳。

最後,整個教學過程要體現“因材施教”。面對農村班級,不要認為他們不喜歡美術科,只拼命為“升學”而奮鬥,其實他們也有很多愛好,也想放鬆。這個時候,教師要善於觀察,根據他們的特點,不一定要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量身而作,給他們上一節輕鬆、愉快的美術課。此外,在平時教學中,還要注意後進生的培養,鼓勵他們發揮自己的特點,允許他們有自己思考和創作的空間。

三、爭取學校足夠的重視。

一個好的教師,不會埋怨教學環境如何的不好,只會發現和創造一些條件,讓自己的教學活動做得更好。美術科要有發展,學校的重視少不了,教師更要有強烈的自信心和責任心。我平時經常帶一些有美術愛好的學生鼓勵他們積極參加校內外的美術活動,豐富他們的課餘活動,也鍛鍊了他們的創作能力,培養他們對美術生活的熱愛,這也是很有必要的。

總之,我想自己會在以後的美術教學中更加努力,不斷總結教學經驗,爭取培養出更多有美術愛好的學生,讓學校的美術教育取得突破。讓學生成為美術教育的主體,讓他們內在的創造性、造型表現慾望與外部存在的美術相碰撞,讓“美術世界”與學生的“生活世界”相溝通,從而使學生真正意義上獲得對他們終身發展有益的美術能力,從而達到人格的完善的終極目標,我覺得這才是21世紀我們美術教育者所追求的共同方向。

有了這些,我相信我們農村中學美術教育也會開創自己的一片天地。

教師教學反思14

難忘的一課》是五年級的一篇略讀課。這篇課文講的是抗日戰爭勝利以後,作者在台灣的一所鄉村國小裏看到老師在教孩子們學習祖國語言文字的動人情景,以及在禮堂裏參觀中國曆代偉人像的場面,表達了台灣人民熱愛祖國的深厚感情和強烈的民族精神。回顧課堂,我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可以激發學生情感

由於特定的歷史與現實存在天然的溝壑,學生一時難以走進課文、進入主題。因此,我首先播放了台灣的美麗風景,配以優美的解説,這樣調動學生視覺和聽覺感官,可以有效地激發學生的情感,使學生感受到我們的祖國擁有如此美麗的寶島台灣,是多麼的自豪。然後通過了解台灣有關歷史,彌補了他們對台灣感知的不足。這樣的課堂開端,可以調動學生的感情,為全文的學習定下一個感情的基調。從學生的反應來看,多媒體的合理、有效運用的確能幫助課堂確定感情基調。這種初感,也為下面的深悟做了鋪墊。

二、學生質疑,緊抓主問題

略讀課文主要是培養學生自學的能力,跟精讀課文有截然不同的教法,一般安排一個課時。在這僅有的四十分鐘裏,只有緊抓住課文的主問題,才能提高學習效率。因此,我課前讓學生先預習課文,由學生提出問題,老師幫助學生歸納整理,並拎出本課的主要問題“為什麼説這是‘難忘’的一課?”供大家到課堂上來研究。課前學生還提出了很多問題,如:“誰上了這一堂難忘的課?”“難忘的一課上的內容是什麼?”等等,這些問題都比較簡單,就讓學生的自學的過程中解決,並馬上反饋。

這篇課文中“我是中國人,我愛中國”這句話貫穿全篇,前後三次出現,實際上是本文的抒情脈絡,一層進一層地叩擊讀者心扉,這是文章的主線,也是難忘的根本原因。因此,我在教學時抓住“難忘”,緊扣三次出現的同一句話,通過對三次出現這句話時的不同情感的理解,讓學生在讀中悟、在讀中思、在讀中賞、在讀中化,讓學生感受台灣師生那嚴肅認真、富有感情、火熱而真摯的心;明白了台灣人民對祖國的深厚而濃郁的愛;更讓孩子體驗到了台灣與祖國之間永遠也割捨不斷的親情;學生自己也受到了愛國主義教育。同時這也是對他們進行課外閲讀的一種指導。

然而本節課在教學時,我沒有將課堂拉回到“為什麼説這是‘難忘’的一課?”這個主問題上來,沒有讓學生來完整地説一説作者認為這節課難忘的原因,致使本節課的中心仍不夠突出。

三、課前收集資料,交流不是單一因素

本課教學前請學生們收集了20世紀40年代台灣“光復”有關資料,為理解課文做準備,以及孔子、鄭成功、孫中山、諸葛亮及其他一些中國歷史上偉人的資料。運用資料是為我們的教學服務的,是要激起學生內在的愛國情感的。但是本節課在學生交流之後,教師什麼時候做補充把握不夠適時,人物介紹前後有重複,造成環節不緊密。教師對偉人的介紹語言情感也不夠充足,也致使學生的感情不到位,後面的寫話沒有水到渠成。我們在理解文字內容之外,還要注意語言表達的方式,當學生寫話完成進行交流時,還要對學生語言表達上有所評點,讓學生能有所提升。那麼如何在課堂上合理利用資料,使其發揮最大的作用呢?這仍然是我困惑的問題。

四、略讀課文教學老師的位置

略讀課文的教學要老師少講,讓學生多講,多讀,多寫,多練,多展示。教師要處理好詳略的問題,在歸納總結的時候講,提升的時候講,在提學習要求時更要講明白、講透徹。但在具體教學中,我有些操之過急,自己講得過多,對於學生回答的評價形式也有些單一,我想請教的是課堂上我們該如何有效地進行評價?

教師教學反思15

這是五年級的一節繪畫創作課。既然是配畫就不能隨心所欲展開創作,必須在理解兒歌和童話故事的基礎上展開創作。而要配好這些畫,又豈是件易事,它是對學生繪畫能力的一次全面考試,也是學生綜合素養集中體現,這裏基本涉及到學生所有學過的美術知識,如:構圖,色彩的設計,概括提煉,多樣的繪畫手法……

在準備這節課時,我想這節課最重要要達到什麼目的?是鍛鍊學生由抽象文字而產生藝術形象,然後用美術形式加以表現的學習過程。這就算對高年級學生來説也是有難度的,特別是不光把兒歌故事中的情景描繪出來,更重要的是還要具有藝術美感。

在上完這節課後,感覺學生這方面的能力有所欠缺,表現在獨創能力較弱,過度依賴參考作品,美術基本功欠紮實,頭腦中的形象儲備不足,所以創作起來有點困難。還有一個就是作業時間問題,一節課內要好創作好這樣的作業,還要點評分析,着實相當困難,有個疑問:像公開課一定要所謂的結構完整嗎?如果把這節課分兩課時完成,第一課時注重引領感受,第二課時注重實踐分析,是否可行。

另一方面,如果學生平時的繪畫課學得紮實,而不是每一幅畫都是半途而廢,我想情況應該會有所改善。學生的習慣很重要。我在教學中,感覺學生難得不是不會想像,他們很會想像,之所以出現像陳老師所説的那種學生過度依賴範本,而不肯動腦,其實學生是不肯動腦考慮怎樣構圖、怎樣創造新形象、怎樣組織畫面。因為學生自己的創作,完全是有學生自己從頭到尾自己構思、組織畫面、構圖、着色、使畫面逐步調整完美,符合美術的審美要素。一堂課給我帶來的思考會有很多,不過有些問題卻是難以在短時間內可以得到解決,這正是困惑所在。

標籤: 反思 教學 教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jiaoshi/9pq73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