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大唐柳色説課設計

大唐柳色説課設計

一、教材分析

大唐柳色説課設計

《大唐柳色》是一篇抒情的課外散文。作者藉助對大唐柳色的追尋,來感懷唐代文人的放達、恬淡與多情,表達對唐人身處逆境但勇而有為,追求功名但不諂媚權貴,瀟灑放達卻又纏綿多情的精神品質的歌頌與讚美,追求與嚮往;同時也流露出對今人無法企及的悲哀與憂歎之情。文章語言清新雋永,穿插大量的唐詩更增添了無限的韻致,折柳相送的習俗耐人尋味,充滿了濃厚的文化氣息。這是一篇語感訓練的好材料,更是性情陶冶的好教材。

二、學情分析

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中學的大門,他們天真活潑、樂學好思。但年齡小、人生閲歷淺薄,文學作品積累的數量有限,因此對於借物抒情,主旨深刻的散文來説,他們在語言品析、主旨把握方面都會遇到一定的困難。讀不懂文章是他們最大的困惑。

三、教學目標

《課標》規定,“培養學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審美情趣,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和積極的人生態度,是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同時要注重語言的積累、感悟與運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訓練,給學生打下紮實的語文基礎。”

結合課標、文本特點和學生實際情況特制定如下目標:

學習目標

1、感知內容,感悟主旨

2、探究抒情散文的閲讀規律

3、學唐人風範,做當代新人

其中前兩點是重點,後一點是難點。

四、教學方法

教學是教和學的雙邊活動,既要有教師的主導作用,又要有學生的主動性。新課程標準明確提出要“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因此,本文的總體教學思路為:在教師引導下,學生通過自主朗讀感知內容,通過品析詞句感悟主旨思想,通過對比反思培養高尚的審美情趣,獲得閲讀規律。並融入創設情境激發興趣,探究性教學模式“課堂質疑”、“交流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

五、教學過程

第一步,導入:創設情境,導入新課。通過聽音樂《渭城曲》營造悽清的送別氣氛,使學生初步感受唐人的浪漫與多情,激發閲讀興趣。

第二步,從詢問學生預習的困惑入手,引導學生明確學習目標。

第三步,第一點:從題目入,抓住寫作對象——柳色,進而指導學生朗讀,感知文章的寫作內容,進行語感訓練,分析詞句,概括柳色的特點和唐人的神韻。落實目標1。

問題設置:

1、觀察題目:你能從題目中發現作者要寫什麼嗎?(柳色)板書

2、除了柳,作者還重點寫了什麼?二者各有什麼特點?(請各用原文的三個詞語回答)

預設:柳:瀟灑、清新、多情。

人:放達、恬淡、纏綿

如果特點找不全,可以引導找段落或啟發學生相互交流。

過渡問題:

1—3段概括的寫了唐人的神韻與風采,4—13段又些了什麼呢?

第二點:理思路、品語言、析唐人

分析唐人品質,是本課重點,品味語言是語感訓練途徑,示例是方法引導。分析唐人的特點是感悟主旨的基礎更是訓練語感的重要環節。

問題設置:1、文章哪些段落具體表現了唐人的神韻風範?哪些語段詞句令你感動?(先圈點批註,稍後交流。)不懂之處也可提出疑問,共同探究。

預設示例:賞析讀第六自然段做投影演示

“這三個排比句讓我感到了唐人的放達,或送行或遠征,身遭貶謫,不免孤獨寂寞,但他們仍然眼中有美景,心中有自信,讓我聯想到……他們分明是把人生的遭遇與挫折當成了享受,樂觀豁達讓人欽佩。”(詞語、修辭、句式等)

2、作者對唐人有着怎樣的情感?你從哪些語句感悟到的?

預設:嚮往、追尋、歌頌、讚美

第三點:悟主旨、受啟發,

感悟主旨是本課難點。通過問題啟發學生感悟唐人風采與神韻,陶冶性情。在感悟作者的`憂歎反思自身不足的同時,自覺樹立做一個勇敢自信,樂觀豁達,追求高尚的人的遠大目標。

示例是方法引導,仿寫是語言訓練強化語感手段

1、除了唐人外作者還寫了什麼人,他們有什麼特點?(依據二段末句闡發聯想)

2、你覺得現代人的“悲哀”指什麼?你感到這種悲哀了嗎?有什麼啟發?

預設:現代人無法企及,無法進入唐人的境界,煥發唐人風采

膽小畏縮,患得患失,懼怕權貴,沉迷自足,目光短淺,胸無大志,無信仰無追求…

3、感悟示例:

讀《大唐柳色》從中我感悟到,啟發了我。

4、老師感悟主旨展示,目的引領示範,激發興趣

第四步,引導學生小結反思,總結規律

問題設置

1、本文是抒情的散文這類文章的主旨一般很難把握,回顧這堂課的過程我們是怎樣把本文的主旨感悟出來的呢?學生回顧

2、如何把握借物抒情散文的主旨?

讀題目—知內容(柳—人)

理思路—品語言(新—高)

悟情感—受啟發(頌—傷)

第五步,作業:注重積累,課外延伸

1、積累本文出現的唐詩及精彩的語句摘抄在積累本上。

2、課外選讀自學自練134頁《訪梅不遇》寫出你對本文主旨的感悟,不少於200字。

板書設計

大唐柳色餘顯斌

物(柳)——人(唐)頌古傷今

瀟灑放達(遭貶不悲、勇而有為、自信樂觀)

清新恬淡(重功名積極進取、重品格拂袖而歸)

多情纏綿(重友情純潔、真摯、深厚、永恆)

六、教學效果的自我評價與教學反思

本節課能夠依據文體特點及課標要求,引導學生通過朗讀、品析感知內容,研讀文本,抓住重要詞句,分析人物品質,培養學生分析理解能力。為突破難點,教師從物象到人品,從古人到今人,逐漸搭設台階通過對比、反思、示範等手段,設計由淺人深的問題,組織學生課堂討論,採用探究性教學模式“課堂質疑”、“課堂討論”等方法進行教學,激發學生不斷探究的熱情,理解人物形象,把握主旨,得到借物抒情散文的閲讀規律。引領示範的效果較好,基本完成了教學目標。

不足:我感覺本文文化內涵很豐富,但我挖掘的不夠深入。指導學生拓展延伸的不夠多。今後應注重引領學生閲讀更多的優秀文章,開展比較閲讀,讀後感徵文等形式的讀書活動,讓學生更多地瞭解積累的優秀文學作品,達到開闊視野,陶冶情操,培養賞析能力的目的。

標籤: 説課 柳色 大唐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ygp2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