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兢兢業業的人民教師,時常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實現教學目標的計劃性和決策性活動。那麼大家知道規範的教學設計是怎麼寫的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收集證據的能力。通過圖、文等手段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2、瞭解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意識到空氣質量直接影響着我們人類乃至整個生物羣體的生存,瞭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激發他們為保護環境而奔走疾呼的社會責任感。

教學過程

1、引入活動“香水的擴散”

教師手執打開瓶蓋的香水瓶站在教室的一角,讓學生聞到香水氣味就舉手站起來。引導學生觀察香水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香水的分子能跑到空氣裏,其他一些物質也會跑到空氣裏嗎?”

2、觀察與猜想“空氣裏有什麼”

引導學生結合生活經驗進行廣泛交流,使學生認識到人為的眾多的空氣污染源。可結合書本上的插圖進行啟發。

大家所説的都是真的嗎?在現實生活中,這些污染到底對我們的產生生活有着怎樣的影響?在討論的基礎上,激發他們去實驗、調查及進一步研究的慾望。

3、實驗或調查(“空氣裏的顆粒”或“汽車尾氣的.危害”)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4、交流研究成果

在學生進行充分調查積累的基礎上,再利用課堂教學時,以研討形式彙報自己的調查結果,闡述自己的觀點,並共同商討解決空氣污染的問題。

5、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2

1.結合生活經驗,瞭解空氣組成,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2.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並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3.培養學生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社會責任感和應用科技、保護生態環境的志趣。

教學重難點

重點:瞭解大氣污染的部分原因,並能用所知一些知識解決空氣污染問題,或者提出很好的建議。

難點:通過實驗、調查等手段形成收集證據的能力,並通過圖、文等手段形成記錄和表達研究成果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酒精(香水也可)的擴散:取一些白酒於小瓶中,站在教室一角,打開瓶蓋,讓酒精擴散。一聞到酒味學生就舉手,引導學生觀察酒精擴散的規律,由此引出問題:“酒精能擴散到空氣中,其他的東西也會麼?”

二、提出問題,猜想討論,表達交流

1.提出問題:既然一些物質分子能夠擴散到空氣中,那麼空氣就不是純淨的。結合生活經驗,針對空氣中含有哪些常見成分談談各自的見解。

2.小組討論:以小組為單位,表達各自的猜想,並向組員闡明猜想的依據。

3.表達交流:選派代表,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彙總報告。教師依據彙報結果給予適當評價,引導,總結,並將學生所彙報的成分進行歸類。

三、實驗與調查

“空氣中的顆粒”與“汽車尾氣調查”可以根據實際情況讓學生自主選擇(當然也可以兩個都做)。

實驗“空氣中的顆粒”可以用雙面膠粘在紙板上,放在灰塵較多的地方,間隔一段時間觀察一下粘在上面的空氣雜質,引導學生粗略統計一下灰塵的種類和來源。也可以通過同一地點不同時間段的實驗觀察,分析一天中空氣質量的變化規律,如什麼時間段灰塵較多,什麼時間段灰塵相對較少,還可以進行交通路口、工廠附近、教室內外、樹林裏等不同地域的空氣顆粒對比分析。對於觀察數據的記錄,精確要求不能太高,建議用點的密集度來大略表示。

關於汽車尾氣的調查,教材並沒有把調查的內容作統一確定。建議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選擇關於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方面的調查。這些調查既可以是上網查閲的數據,也可以是調查採訪來的,甚至可以在保障安全的前提下,在馬路統計車流量等。

教師還可以結合當地的實際情況確定調查或研究的內容,只要是與空氣質量、呼吸健康有關的,都可以用來補充甚至替代書本中的這兩項研究內容。如近幾年呼吸道疾病的調查與分析等。

四、討論

空氣污染物會到哪裏去?怎樣才能讓我們呼吸到新鮮空氣?

引導學生結合教材19—20頁的內容進行討論,讓學生認識如何防止空氣污染物侵害人體呼吸系統。

五、拓展活動

到附近做一個主題為“還我清新空氣”的宣傳活動,或給有關部門提出一些建設性意見和建議。

《還我清新空氣》教學設計3

教學分析

《還我清新空氣》是大象版《科學》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們怎樣呼吸》的第三課。本冊教材所側重的探究能力目標是“事實與證據”,第一單元讓學生知道科學研究需要事實與證據,以及體驗怎樣獲得事實與證據;第二單元訓練目標是能用簡單的工具對物體進行較細緻的觀察,並用語言或圖畫描述所觀察事物的形態特徵。本課是學習了《我們在呼吸》《有趣的呼吸器官》之後的第三個主題探究活動。為了順利地完成培養目標,使學生能在由“扶”到“放”再“反思”的循序漸進的探究過程中,掌握獲得事實與證據的方法,本課組織了“收集空氣微粒”“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周圍的空氣乾淨嗎”“空氣的污染物去哪裏了”“我為‘還我清新空氣’獻計策”等活動。通過討論、觀察、調查等方式,引導學生蒐集證據,瞭解空氣受到污染的現狀,激發他們為改善空氣的質量而行動的社會責任心,併為改善空氣質量出謀劃策,由此不斷提高學生的科學探究能力,強化“事實與證據”能力的培養。

教學目標

1.通過“收集空氣微粒”“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等活動,瞭解收集證據的基本方法。能通過文字、圖片、表格等方式呈現證據。

2.通過反思證據,瞭解空氣污染及防治的有關知識。

3.意識到關注社會、關心大自然的重要性,願意用所學到的知識投身到保護生態環境的活動中。

教學準備

卡紙、雙面膠、剪刀、圖片、課件、表格等。

教學過程

一、引入活動

談話:(出示一張森林圖片)同學們,你們去過樹木密集的公園嗎?感覺那裏的空氣怎樣?

談話:當我們在家裏、在學校或走在馬路上,感覺周圍的空氣與森林中的空氣一樣嗎?平常周圍的空氣是怎樣的?

(學生可能回答:不一樣,平常空氣中有很多灰塵、被污染了……)

追問:你有證據嗎?

設計意圖:讓學生比較不同地方的空氣,激活他們的已有知識和經驗,引導學生養成説話要有根據的習慣。

二、收集證據

談話:為了更好地證明周圍的空氣與森林中的空氣不一樣,下面我們來進行“收集空氣微粒”和“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兩個活動。

1.收集空氣微粒

(1)交流怎樣收集空氣微粒

首先由各小組交流收集空氣微粒的做法,教師瞭解學生已有的經驗;然後以小組為單位全班交流,確定收集空氣微粒的最有效做法。如:確定收集空氣微粒的時間、地點、方法等。

時間:1~7天均可。(各班根據兩個課時的間隔時間確定收集幾天。)

地點:學校操場、教室窗台、家裏陽台或小區車場進出口等。(由學生根據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確定1—2個地點收集。)

方法:在一張卡紙上粘兩條等長雙面膠帶,一條撕去紙帶,另一條不撕去紙帶,然後放在選定的地點收集。

(2)嘗試模擬收集空氣微粒

先引導學生做好帶兩條等長雙面膠帶的卡紙,把每個小組的一半卡紙放在教室的窗台,一半卡紙放在學校操場,師生共同評價模擬收集空氣微粒的好做法與不足,並提出建議。如:好做法:選擇的地點比較容易收集到空氣微粒;方便觀察……

不足:卡紙沒被固定,容易被風吹掉;有的放在操場人走動比較多的地方,影響收集效果……

(3)確定自行收集空氣微粒的方案

由每個同學確定自己的收集地點,並將帶兩條等長雙面膠帶的卡紙放在相應地點,注意觀察,並保護好自己的證據。

設計意圖:在教學實踐中發現不少學生的動手能力比較薄弱,探究活動稍微有點難度就會畏懼不前,所以設計了“怎樣收集——模擬收集——自行收集”的教學過程,希望每個學生都能親身體驗並能有效地收集空氣微粒。

2.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

(1)交流怎樣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

首先由學生充分交流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內容,如廢氣成分、尾氣排放量、各種汽車廢氣排放標準、尾氣危害與防治等。讓學生自己選擇1—2個內容進行,可以個人調查,也可以分組調查。然後讓學生説説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做法,瞭解學生已有的經驗,再確定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最有效做法。如:時間:1~7天均可。(各班根據兩個課時的間隔時間確定調查幾天。)

地點:小區停車場、小區車場進出口崗亭、汽車4S店、環保部門和網絡等。(由學生根據實際操作的可行性確定1—2個地點調查。)

方法:

A.到小區停車場選擇一輛汽車,把汽車排氣管的管口擦試乾淨,過一段時間再觀察。(提醒學生注意安全,避免誤會。)

B.到小區車場崗亭調查小區進出車輛數量。

c.到汽車4S店、環保部門調查採訪。

D.上網查閲

(2)確定自行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方案

讓學生自己選擇1~2個內容進行個人或分組調查,可以利用文字、表格、圖片或視頻等方式記錄數據,提醒學生注意保留原始數據。

設計意圖:對“如何調查”的充分討論,使學生對自行調查做好了準備,也為收集有效證據打下了基礎。學生在調查中,能進一步認識汽車尾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由此助推環保出行。

三、呈現證據

談話:同學們,你們收集到“空氣微粒”和“汽車尾氣的影響”的證據了嗎?這些證據告訴了你什麼祕密?

1.呈現收集的空氣微粒

先讓學生撕去雙面膠的紙帶,與沒有覆蓋紙帶的雙面膠對比,然後將收集到的空氣微粒放在桌面,由組長負責介紹,組員到其他小組參觀收集空氣微粒的成果,讓學生充分感受到空氣微粒對我們周圍空氣的影響。老師選擇一些對比比較明顯的空氣微粒的`證據粘貼在黑版上。

2.呈現“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結果

先由各個調查小組彙報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結果,然後師生共同將結果進行分類統計,歸納總結汽車尾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老師再選擇一些有代表性的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結果粘貼在黑版上,充分印證汽車尾氣對空氣質量的影響。

3.呈現日常生活中的證據

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事例進行廣泛交流,如週一回學校課桌有不少灰塵;剛裝修好的房子有刺鼻的氣味;經過堆放比較久的垃圾堆能聞到令人噁心的氣味……

4.引導學生歸納出:我們周圍的空氣被污染了

設計意圖:通過呈現學生自己收集到的空氣微粒和調查汽車尾氣的影響的證據,讓學生了解周圍的空氣被污染的情況,再呈現日常生活中空氣被污染的各方面證據,使他們進一步真切又深刻地認識到我們周圍的空氣被污染了。

四、反思證據

談話:我們已經知道周圍的空氣被污染了,而被污染的空氣不是我們需要的,那麼,空氣的污染物在哪裏?

1.引導學生結合日常生活中的一些事例,交流空氣的污染物在哪裏。

2.結合書本上的插圖,就學生沒有想到的方面進行啟發,使他們多方面、多角度地認識空氣的污染物在哪裏。

3.再增加一些圖片、新聞報道、調查報告或視頻等資料,引導學生進一步認識空氣被污染的危害。

設計意圖:先挖掘學生已有的認識,再結合教材的圖示啟發,然後通過圖片、新聞報道、調查報告、視頻等進一步引導,由此層層遞進,讓學生充分認識到污染空氣的危害,激發學生擁有清新空氣的慾望。

五、我為“還我清新空氣”獻計策

談話:同學們,瞭解了空氣被污染的危害後,你希望擁有怎樣的空氣?下面,我們就來為“還我清新空氣”獻計策。

1.引導學生完成表格,並選擇一些有創意的計策粘貼在黑版上。

2.讓學生與大家分享自己家裏、小區、其他地方等減少空氣污染的好方法,同時相互提出改進建議,讓減少空氣污染的方法更適用。

3.引導學生補充、完善表格,建議他們將所獻計策放在學校、小區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完成表格,引導學生思考、歸納“還我清新空氣”的好方法,再通過全班交流,在補充、完善方法的同時,強化學生擁有清新空氣的意識。最後建議學生將所獻計策在學校、小區分享,既為“擁有清新空氣”盡一份力,也促使學生從我做起。

六、課外活動

引導學生認真閲讀教材中的小資料《科學自助餐——呼吸衞生與健康》,讓自己更健康。

設計意圖:通過閲讀,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到空氣質量對人們身心健康的重要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k1v1g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