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篇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篇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篇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一位少年以樹上的螳螂欲捕蟬,卻不知被身後的黃雀即將啄食的故事,勸誡吳王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顧不到身後的隱患是危險的。全文分“準備攻打楚國→少年巧妙勸説→打消攻打念頭”三部分,結構緊湊、前後照應、生動有趣、寓意深刻。

學情分析:

對寓言這一體裁,學生並不陌生。但學生往往只注意故事的情節,不善於思考藴含的道理。因此,教學時要引導學生抓住揭示寓意的語句,圍繞具體形象的故事,理清“蟬、螳螂、黃雀、少年”間的關係,探究“眼前的利益”和“隱伏的`禍患”,從而深刻理解文章內容,領悟告訴人們的道理。

設計理念:

在本課教學設計中,一是突出了探究性學習,讓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二是體現了合作式學習,學生對故事的複述、表演等,都以同桌或小小組的形式進行;三是倡導了個性化學習,允許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學習、表現課文。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教師不作繁瑣的分析,力求成為學生學習的指導者、協調者、合作者和激勵者。

教學目標:

1、情意目標:明白不能只看重眼前利益而忽視身後隱患的道理,懂得勸説別人應講究方式方法。

2、認知目標: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明白吳王打消攻打楚國念頭的原因。

3、能力目標:有感情朗讀課文,會創造性地複述課文,能選擇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表現課文內容、表達對課文的理解。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卻沒有顧到自己身後正隱伏着禍患”,既是文章的重點,也是文章的難點。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通過上一節課的學習,大家知道課文主要講了什麼內容?

二、學習課文

1、初步感知,複述故事。

①少年講了件有意思的什麼事呢?請大家邊聽邊看邊想,能不能也講講這個故事,最好有所創新。(學生聽故事錄音、看多媒體演示。)

②同桌講講這一故事。指名講這一故事,組織評議。

2、理清關係,領悟道理。

①少年通過這一挺有意思的事,要告訴吳王什麼道理呢?請在文中找出直接説明的一句話。

②(出示“蟬、螳螂、黃雀……禍患呢!”)指名讀。圍繞這句話,有什麼問題要提?

③它們“眼前的利益”分別是什麼?“隱伏着的禍患”又分別是什麼呢?先結合課文,根據表格提示自學,再分小小組交流討論。

眼前的利益隱伏的禍患

螳螂

黃雀

④指名交流(邊説邊操作演示多媒體)。

⑤“蟬、螳螂、黃雀,它們都一心想得到眼前的利益”,它們可能是怎樣想的呢?你想對它們説些什麼?練讀“蟬、螳螂……禍患呢!”

⑥吳王明白了少年要告訴他的道理嗎?你從哪裏看出來的呢?

(a理解:“恍然大悟”;“乘虛而入”,蟬、螳螂、黃雀,分別乘什麼“虛”?其他諸候國乘什麼“虛”?“不堪設想”,蟬、螳螂、黃雀分別有什麼“不堪設想”的後果?b引讀:所以,吳王打消了……)

3、理解“方法”,體會特點。

①對4—12節,大家通過提出問題、結合課文研究問題,讀懂了。請默讀第3節,想想看什麼問題要提?

②像剛才那樣,同桌商量商量,能解決這些問題嗎?(隨機點撥,“毫不介意”,他“介意”的是什麼?)

③練讀第3節。

④你覺得這是個怎樣的少年?吳王又是個怎樣的人呢?

4、選擇方式,表現課文。

①你們覺得可以用哪些方式來表現課文的內容,表達自己對課文的理解?

②分小組準備後(分角色讀,表演,畫示意圖等)組織交流、評議。

三、佈置作業

將《螳螂捕蟬》這一故事講給家人或低年級同學聽。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展開想象,創造性地複述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懂得在考慮問題和處理事情時,不要只顧眼前利益,要瞻前顧後,通盤謀劃。

教學重點、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懂得文章所藴涵的道理,展開想象創造性地進行復述。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導入新授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品讀螳螂捕蟬這則很有趣味的寓言故事。

2、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這篇課文,學習了生字新詞,老師想考考你們是否會寫了。

3、先請同學們聽寫五組詞語。老師一組一組地念,每組三個詞,同學們要認真聽、用心記,想想每組三個詞之間有什麼聯繫。

老師依次念四組詞,每組只念一遍:

(1)蟬悠閒自由自在

(2)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

(3)黃雀伸長脖子正要啄食

(4)侍奉吳王的少年拿着彈弓瞄準

(5)不堪設想隱伏着禍患恍然大悟

4、現在請同學們對照屏幕上出示的詞語,自己批閲。(學生對照出示的詞語,進行自我批改。)全對的學生舉手。有味地齊讀五組詞語。

二、師講故事、學生複述

1、師:春秋時期,吳王不聽眾大臣的勸阻,執意攻打楚國。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靈機一動,對吳王講了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一聽便打消了伐楚的念頭。這是怎樣一件事呢?現在請同學們認真讀課文,待會兒請你來講這個故事。

2、師:同學們讀得很專心,相信大家把故事內容都記住了。不過,為了讓大家講得更好,老師還是請同學們根據這幅圖,自己來練講一遍,儘可能地用上剛才聽寫的幾組詞語。(學生大聲地練講故事。)

3、現在誰願意來講這個故事?

4、指名講述、師邊聽邊評。

5、故事聽完了。誰來評評這位同學講得怎麼樣?

6、這個故事就叫——螳螂捕蟬黃雀在後。

三、設疑披文、揭示寓意

1、少年侍衞為何要給吳王講這個故事?(為什麼要勸阻吳王攻打楚國?)

2、那個少年為什麼不直接勸吳王,而要用講故事的方式?

3、從什麼地方看出來的?(“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4、誰來做一做楚王讀好這一句話。(指名讀,評價。)

5、大臣們指出攻楚的利弊,得到的結果是什麼?(勃然大怒)少年説了“螳螂捕蟬”的故事,得到的結果是什麼?(恍然大悟)吳王悟到了什麼呢?

從這個對比中,你認為少年是個怎樣的人?文中哪些地方可以看出來

(“有一位侍奉吳王的少年,聽了大臣們的議論,想去勸説吳王。可是吳王已下了死命令,怎麼辦呢?”我覺得少年是一個非常勇敢的人。

“第二天清晨,他拿着一隻彈弓,在王宮花園裏轉來轉去。露水沾濕了他的.衣裳和鞋子,他也毫不介意。就這樣,一連轉了三個早晨。”少年是一個愛國的人。

“吳王問:‘你打着鳥了嗎?’少年説:‘我沒有打着鳥,卻見到一件挺有意思的事。’吳王來了興趣,問:‘什麼事啊?’”從這段對話可以看出少年確實是足智多謀。)

6、你認為吳王是個怎樣的人呢?(專制蠻橫、知錯就改)

三、合作表演、深化體驗

1、一個好主意要想成功,還得選擇一個適當的環境、恰當的時機,這就是計謀。我們可以看出這少年有勇有謀,充滿智慧。現在老師想請同學們把這個智慧少年演出來,有興趣嗎?(生議論紛紛,躍躍欲試。)

2、那好,先請同學們兩人一組,可以同座合作,也可以下位找自己最要好的同學合作,一人演少年,一人演吳王,練台詞。(讀課文中人物的對話)在練台詞的時候,可以設計一下人物的表情、語言和動作。(學生自由演練。)

3、指名兩位同學上台準備表演,請下面的學生做導演進一步幫助他們演好人物的動作、神情、語氣等。

現在讓這兩位同學到一邊去練一練。我們還得準備準備。演戲要有個旁白,也就是畫外音,把那些在舞台上沒法佈置出來、演出來的景呀、物呀作一個旁白,來一點説明。吳王花園早晨的情景怎麼樣呢?文中沒寫,現在就請各位導演即興寫一段話,誰寫得快、寫得好,就用誰的。

四、作業

1、繼續寫好劇本,練習表演。

2、推薦寓言書讀一讀。《伊索寓言》《克雷洛夫寓言》《中國古代寓言》。

教學反思:

《螳螂捕蟬》是一篇寓言故事,講的是春秋戰國時期,吳王決定攻打楚國並下令不準別人來勸阻,這時一位少年巧妙地用“螳螂捕蟬”的故事勸説吳王,使他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我在教《螳螂捕蟬》並沒有“循規蹈矩”逐段教學,而是根據教材本身特點,大膽地重組教學內容,分為以下幾個教學環節:(1)默寫五組詞語,然後讓學生講講《螳螂捕蟬》的故事,最好能用上默寫的幾組詞語;(2)完整地讀課文,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恍然大悟”的意思,討論一個問題:那個少年為什麼對吳王講這個故事?由此感悟到少年是智勸,並體會人物形象;(3)課文表演,先不加指導讓學生自己表演,再讓學生評價,發現存在的問題後再讓每個人根據當時情境寫台詞。這堂課我感覺(1)容量很大,學生的閲讀準備還不夠充分,所以時間有點倉促。(2)本文的寓意的揭示既是重點也是難點,感覺印象還不夠深刻。我應該以這個為“線索”,多次反覆,循序漸進,讓中心更加顯得明確。

《螳螂捕蟬》第二課時教學設計3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同學們,我們已經初步學習了《螳螂捕蟬》這篇課文,這篇課文講了一個怎樣的故事?(指名學生回答)

“螳螂捕蟬”是一個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過一個假託的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那麼課文又告訴我們一個什麼樣的道理呢?大家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就會明白的。

二、細讀感悟。

1、自由讀課文。教師引導: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讀不順的句子重複幾遍就順了。讀書要學會做記號,留下你思考的痕跡。寫得特別好的地方,感受特別深的地方,還有不懂的地方都可做記號。

2、交流自學情況,相機出示下面一段話:

(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花園裏有一棵樹,樹上有一隻蟬。蟬高高在上,悠閒地叫着,自由自在地喝着露水,卻不知道有隻螳螂在它的身後。那螳螂拱着身子,舉起前爪,要去捕蟬,卻不知道有隻黃雀在它的身後。”

(1)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段話。讀出蟬的自由自在、悠閒的神情,體會蟬的那種安逸的生活。讀出螳螂的緊張和專注。

(2)説説各自都從中讀懂了什麼。(引導學生暢所欲言)

3、這個故事是誰説給誰聽的?他為什麼要對吳王講這個故事?(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有一年,吳王準備出兵攻打楚國,遭到了一些大臣的反對。大臣們認為,攻打楚國雖然取勝的希望很大,但如果其他諸侯國乘虛而入,後果不堪設想。可是吳王固執地説:‘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1)讀了這段話後,吳王給你留下什麼印象?從哪裏看得出來?

(2)如何理解“固執”,讀一讀吳王的這句話:“誰敢來勸阻我,我就處死他!”

(3)交流:反覆朗讀,吳王的眼前利益是什麼?隱伏的'禍患是什麼?(引出“乘虛而入”、“不堪設想”兩個詞語,引導體會所隱伏的禍患)

(4)想象説話。你覺得“不堪設想”的後果可能是什麼。

過渡:是啊,凡事不能只想眼前的利益,而忽視利益背後所隱伏的禍患。應三思而後行,切忌一意孤行。

4、請同學們打開課本,思考:既然不能正面勸阻,那我們該怎麼做呢?談談各自的看法。自由朗讀課文。

説説這件事的最終結果怎樣。

(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聽了少年的這番話,吳王恍然大悟,他説:‘你講得太有道理了!’於是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

a“你講得太有道理了!”少年是怎樣“講”的,是一種簡單的講嗎?

(少年的“巧勸”究竟“巧”在哪兒,使那位固執的吳王最終打消了攻打楚國的念頭?)再讀課文2—11自然段,圈畫出相關的內容。

b交流:

(1)分角色讀。可加上動作,並想想少年説的“一件挺有意思的事”是指什麼。你們覺得侍衞官的哪句話最關鍵?那麼“蟬、螳螂、黃雀”之間究竟是一種怎樣的關係?誰來讀讀書上的話?

(2)賞讀:(出示課文中相關片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kd5gk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