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在平凡的學習、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經典的詩歌吧,不同的詩歌,其語言藝術所表現的語言風格、特點、技巧各不相同。詩歌的類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嗎?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詩歌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詩歌教學設計15篇

詩歌教學設計1

一.活動目標:

1、感受兒歌幽默、有趣的情節,學習有表情的念兒歌。

2、在老師引導下,初步懂得大與小、強與弱的`關係並不是固定不便變的。

二、活動準備

森林背景圖,可操作的大象、老鼠

三、活動過程

1、師出示背景圖,引起幼兒討論。

設問:大象和老鼠誰大誰小?誰怕誰呢?

2、師朗誦兒歌,幼兒初步感知兒歌內容。

設問:兒歌的題目是什麼?老鼠作上“火箭炮”是什麼?老鼠怎麼會坐上火箭炮呢?

討論:大象怕不怕老鼠?為什麼?

3、師邊操作邊朗誦兒歌,幼兒體驗理解。

設問:大象最怕什麼?老鼠在什麼?老鼠坐上火箭炮會怎樣?

你認為大象和老鼠誰厲害?

4、幼兒學念兒歌。

5、遷移經驗,進行創編兒歌。

設問:老鼠坐上火箭炮會發生什麼事?請小朋友。

詩歌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學會一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全詩。

3、藉助註釋自讀課文、瞭解詩歌大意。

4、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讚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重點:

感受詩歌表達的母愛及詩人讚頌母愛、熱愛母親的真摯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人讚頌母愛的詩句。

教具準備:

課件。

教學課時:

1課時。

課前組織

同學們,你們認識我嗎?我是來自勒流中心國小的曾老師。既然我們大家不熟悉,那我們就先來學學古人,以詩會友吧!我給大家帶來的詩是李白寫的《贈汪倫》李白乘舟將欲行,忽聞岸上踏歌聲。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現在輪到同學們讀出你送給大家的詩。學生背詩。現在,我們再來學學現代的歌星,以歌會友。我給大家帶來的是《世上只有媽媽好》。會唱的可以一起唱。

教學過程

一、歌聲激情,談話導入,引出話題。

1、課前播放《世上只有媽媽好》歌曲,激發學生情感,營造學習氛圍。

2、提問並結合板書:剛才聽到歌聲,你想到什麼?(母親、母親對我的關懷、母親對我的愛。師:有母親,我們就能獲得母愛結合板書:母愛)

二、揭示課題,點明學習要點。

導語:母愛無處不在,母愛無微不至。如《荔枝》這篇課文,作者從母親“讓荔枝”這一細節就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

這一節課我們一起來學習一首唐詩《遊子吟》,看看詩人孟郊又是通過什麼來感受到這份濃濃的`母愛的,又是怎樣讚美母愛的。

三、釋題:遊子吟(遊子:出門遠遊的人。吟:古代詩歌的一種形式。)

四、學生朗讀全詩、正音、指導朗讀。

五、小組合作理解詩意。

現在以小組為單位,請同學們根據課文的註釋,結合自己的理解,理解全詩的意思。

六、學生彙報、老師訂正。

七、圖文結合,展開想象,描述詩句體現母愛的感人的情景。

1、導:同學們都大致理解了全詩的意思。從你們的理解當中,能不能知道:這首詩描繪了一個什麼情景呢?母親為即將出門遠遊的兒子縫製衣服的情景。

2、(出示圖畫)導:詩人描繪的就是這樣一個情景,請同學們發揮你的想象,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情景描繪出來。

八、小結、板書:在這首詩裏,詩人通過描寫母親縫製衣服這一細節表現了母愛,特別是衣服上那密密的針腳,更傾注了母親濃濃的愛。)

九、理解詩歌末兩句,體會詩人對母愛的讚頌。

1、導入:看着年邁的母親在燈下縫製衣服的情景,沐浴着母親濃濃的愛,詩人按耐不住自己的情感,他説出了自己的心底話。

2、感情齊讀末兩句。

3、分析:這兩句心底話是詩人對偉大母親、濃濃母愛的讚頌。

寸草心小草的心意三春暉春天的陽光遊子的愛心慈母的恩情。(小草報答不了春天温暖的陽光兒子的愛心報答不了母親深重的恩情)

4、學生口頭説末兩句詩的意思。

十、感情誦讀全詩,導:《遊子吟》這首詩讓我們感受到母親對兒子無微不至的關愛,兒子對母親的熱愛之情。讓我們帶着感情誦讀全詩。

十一、結合詩歌內容,進行拓展説話、編寫詩句練習。導:有人説,母愛是一種情感,看不到,摸不着。其實,只要我們用心去體會,用心去感受,就會發現,原來母愛就存在於一些很平凡的生活細節當中。問:你能從生活中的一些細節(小事)當中感受到母愛嗎?學生説事例(生活細節)

小結、指導編詩:母愛真是無處不在,母愛真是無微不至,生活當中的很多細節都讓我們感受到母愛。現在,我們又來以詩會友,用詩歌的形式寫出我們對母愛的體會。

出示詩節母愛是什麼?母愛是兒子衣服密密的針腳。請同學們仿照編寫,編好了,以小組為單位連着讀,讓彼此感受。

3、學生彙報讀詩。

十二、結束語。

請我們用心地體會母愛,用我們的實際行動去報答偉大母親的愛吧!

詩歌教學設計3

一、課題:古代詩歌五首

二、教學目的:

1. 學習這五首詩,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五首詩歌的意境;

3.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三、教學重點

1. 朗讀、背誦這五首詩詞;

2. 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學難點 :

1. 理解詩歌的意境。

五、課時:2課時。

六、課型:綜合新授課

七、教學方法:講讀-討論

八、教具:

九、教學過程 :

第一課時

(一)檢查預習

1.,讀準下列字的音:

碣石 澹澹 竦峙 蕭瑟 枯藤 昏鴉 天涯

2.自己練習讀這五首詩:

(二)三分鐘演講

(三)創設情境,導入 新課

1. 請一生講一個曹操的故事。

2. 教師作簡評,引出曹操的遠大抱負。

(四)學習《觀滄海》

1.作家作品簡介

《觀滄海》選自《樂府詩集》是《步出夏門行》中的一章。作者曹操(155-220),字孟德,沛國譙縣(今安徽省毫縣)人。東漢末政治家、軍事家、詩人。在鎮壓黃巾起義中,逐漸擴充軍事力量。建安元年(196年)迎獻帝都許昌,用他的名義發號施令,先後削平呂布等割劇勢力。建安五年(200年)在官渡大敗兵強地廣的袁紹,此後逐漸統一了北方。建安十二年(207年)東征烏桓,也取得了很大的勝利。次年率軍南下,被孫權、劉備的聯軍擊敗於赤壁。後封魏王。曹丕稱帝,追尊他為武帝。善詩歌,《步出復門行》《蒿里行》諸篇,用樂府舊題抒發自己的政治抱負,氣魄雄偉,慷慨悲涼。對漢末人民的苦難生活也有所反映。

《觀滄海》是曹操的名篇。公元207年,曹操親率大軍北上.追殲袁紹殘部,五月誓師北伐,七月出盧龍寨,登臨碣石山。他面對洪波湧起的大海,觸景生情,寫下了這首壯麗的詩篇。

2.朗讀詩歌指導:先範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寫景的十句,前六句寫的是實景,後四句寫的是虛景。這首詩借景抒情。將眼前海上景色和自已的雄心壯志融合在一起,詩人以滄海自比,開闊的意境,雄渾的氣勢,也是詩人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的表現。詩中洋溢着飽含的激情。詩人勾畫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藴萬千的壯麗景象,表現了開闊的胸襟,抒發了統一中國建功立業的抱負。請同學們帶着感情,再次朗誦這首詩歌。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五)學習《 次北固山下》

1.作家作品簡介

《次北固山下》選自《全唐詩》,作者王灣,洛陽人,唐代詩人。

2.朗讀這首詩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

4.題解:

次北固山下,意思是泊舟停宿於北固山下。北固山三面臨江,形勢險要,號稱“天下第一江山”。作者家住洛陽,旅於江南,在這座山下停泊,被這裏開闊秀麗的景色所吸引,寫下了這首詩。這首詩是寫鄉愁的.。

5.總結:

首聯兩句點題。“青山”當指北固山,在鎮江之北,面臨長江,三面環水。詩人此刻在船上,“客路”即驛道,既在青山之外,他是看不到的,可見這是詩人的想像,表明船到鎮江後,他還要乘驛車到別的地方去,已暗含旅途奔波之意。

頷聯寫船上所見景色,是近景。“平”“闊”“正”“懸”四字煉得好:“潮平”,兩岸才顯得寬闊;“風正”,帆才有懸空的態勢。“潮平”一語,又是為頸聯中“江春”一語作鋪墊。

頸聯是這首詩中的佳句:夜還沒盡,就看到一輪紅日從東邊江面上徐徐升起,帶來了温暖的氣息;江上春早,舊年未過新春已來。(殘夜而東方海日已升,舊年而江上已是春天)。時間過得這麼快,怎能不令人感慨系之!

尾聯由感受寫到思鄉。雖然有美好的江南景色可觀賞,卻無法抑制湧動的思鄉之情。詩人離家日久,見此景,情何以堪?由此他自然想到要借雁足來給他傳遞家書了。

全詩層層相因,渾然一體。詩中對景色的描寫表現了詩人對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雖然末句寫了旅途中的鄉思,卻沒有一點淒涼之情。

6. 當堂背誦。

第二課時

(一)學習《錢塘湖春行》

1.作家作品簡介

白居易(772~846),字樂天,晚年自號香山居士。唐代大詩人。他主張“文章合為時而著,歌詩合為事而作”,反對形式主義。其詩歌形象鮮明,語言通俗,內容清新,如《長恨歌》《琵琶行》《賣炭翁》《憶江南》《賦得古原草送別》等,深得人們的喜愛和傳誦。有《白氏長慶集》72卷,集詩3000餘首,數量之多,是唐代詩人中首屈一指的。

《錢塘湖春行》是穆宗長慶三年春白居易任杭州刺史時所作。錢塘湖是西湖的別名。詩中描寫了西湖早春的明媚風光,抒發了詩人喜悦的感情。

2.朗讀詩歌指導:

先範讀再由學生試讀。

3.指導學生評析詩句。逐句分析,先由學生分析,再由教師歸納。

小結:

首聯從大處落筆,寫詩人行經孤山寺和賈亭時所看到的山光水色。“初平”,寫春水初生,略與堤平。“雲腳低”,寫白雲低垂,與湖水相連。這就勾出了西湖早春的輪廓。

中間兩聯是分寫。

頷聯寫鶯燕,是詩人所見。鶯是春的歌手,都爭着飛到向陽的樹上去歌唱;燕是春的信使,已開始銜泥築巢,這樣的景象給人們帶來了生機勃鬱的感覺。

頸聯寫花草,着重表現詩人的主觀感受。唐時人們有騎馬遊春的習俗。馬在淺草地上走得很輕快,人在馬背上自然感到舒適,但看花的時間長了,眼前一片奼紫嫣紅,使人目不暇接,也會產生迷亂的感覺。

尾聯直抒胸臆,表達詩人喜悦的心情。“行不足”,是因為看不足,説明詩人流連忘返,完全陶醉在這美好的湖光山色之中了。

4.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二)學習《 西江月》

1.作家作品簡介。

《西江月》選自《稼軒長短句》,作者辛棄疾(1140-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人。南宋愛國詞人。21歲參加抗金義軍,不久即歸南宋。他力主抗金,屢受打擊,隱居上饒帶湘凡達20年。曾短期被起用,但不受重視,抱很而終。其詞抒寫力圖恢復國家統一的愛國熱情。

傾訴壯志難酬的悲憤,也有不少吟詠祖國河山的作品。藝術風格多樣,而以豪放為主,與蘇城並稱為“蘇辛”。有《稼軒長短句》。

2.題解

這首詞有個題目“夜行黃沙道中”,黃沙,即黃沙嶺,在江西省上饒縣西,辛棄疾退隱上饒帶湖期間,經常行經風景優美的黃沙進中。

3.指導學生解析課文,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小結

這首詞構畫了一幅江南山村盛夏月夜圖,一片詩情畫意,優美動人,夜色那麼清幽,氣氛那麼恬靜,充滿了樸野成趣的鄉土氣息,抒發了豐收在望的喜悦心情。

5.齊讀齊背,抽查個別背誦。

6.寫分析短文,就兩首詩你所體會的意境來寫一寫自己的看法。

抽查幾個交流。

第三課時

(一)學習《天淨沙·秋思》

1.解題:

“天淨沙”曲牌名,“秋思”題目。元曲是我國古代詩歌中的一種體裁,興於元代,又稱散曲。曲有小令、套曲之分,《天淨沙》是小令。曲與詞體式相近,都按調填詞,但較詞明快自由。

2.通過想象,把握意境。

作者在曲中只是列舉幾種事物,沒有使用動詞或關聯詞,即形成一幅有形象,有色彩,有氣氛,有韻味的圖畫。

通過想象,描述圖景,切忌硬譯:

深秋的黃昏,一個風塵僕僕的遊子,騎着一匹瘦馬,迎着陣陣冷颼颼的西風,在古道上獨行。他走過纏滿枯藤的老樹,看到即將歸巢的暮鴉在樹梢上盤旋。他走過橫架在溪流上的小橋,來到溪邊的幾户人家的門前,這時太陽快要落山了,自己卻還沒有找到投宿的地方,迎接他的又將是一個漫漫長夜,不禁悲從中來,肝腸寸斷。

3.總結:點評想象,點明《天淨沙》的藝術成就。

元代散曲家馬致遠,早年熱衷功名,屢不得志,漂泊生涯二十餘載,本曲乃漂泊生涯體驗的結晶,是作者用血與淚寫成的,元曲中的“絕唱”,元人譽為“秋思之祖”,近代王國維贊其“寥寥數語,深得唐人絕句妙境”,是“小令之最佳者”。

4.佈置作業 :

改寫本曲為一篇200字左右的小文章。

(二)課堂練習:

閲讀

(一)

東臨碣石,以觀滄海。

水何澹澹,山島竦峙。

樹木叢生,百草豐茂。

秋風蕭瑟,洪波湧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幸甚至哉,歌以詠志。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體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3.最後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係是

4.本詩以 字統領全篇,先寫 景,然後寫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

(二)

錢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賈亭西,水面初平雲腳低。

幾處早鶯爭暖樹,誰家新燕啄春泥。

亂花漸欲迷人眼,淺草才能沒馬蹄。

最愛湖東行不足,綠楊陰裏白沙堤。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遊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三)老師點撥:

1.從詩的體裁看,它是一首 樂府 體 四言 詩,從表達方式看,它是一首 感懷 寫景詩。

2.詩中最能反映作者的博大胸襟的詩句是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漢燦爛,若出其裏 。

3.最後兩句與詩的正文內容的關係是 最後兩句是樂章結尾時的套話,與正文內容無直接關係 。

4.本詩以 觀 字統領全篇,先寫 實 景,然後寫 虛 景,借景抒情,表現了詩人 寬廣的胸懷和豪邁的氣魄 。

5.表現了詩人行蹤的詩句是

6.表現是“春行”的詩句是

7.表現作者騎馬遊西湖的詩句是

8.詩中運用對仗的句子是

十、板書設計 :

古代詩歌五首

觀滄海 曹 操 東漢 四言樂府 登山望海

次北固山下 王 灣 唐朝 五言律詩 駕舟揚帆

錢塘湖春行 白居易 唐朝 七言律詩 賞花觀鳥

西江月·夜行黃沙道中 辛棄疾 南宋 宋詞 夏夜出行

天淨沙·秋思 馬致遠 元代 元曲 悲秋思鄉

十一、課後小結:

在教學過程 中應重視點撥,讓學生準確理解五首詩的思想內容及主旨,能當堂準確流暢地背誦。

詩歌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

1、欣賞理解古詩,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學習有感情地朗誦。

2、能用自己的語言大膽地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二、活動準備:

1、材料準備:畫有古詩中的景象的圖片一幅,配樂。

2、經驗準備:幼兒有觀察過春天美景的經驗,主要回顧春鳥啼鳴、春風春雨吹打、春花謝落等聲音和景象。

三、指導要點

1、活動重點:欣賞、理解古詩,感受古詩的意境美和語言美,有感情地朗誦。

2、活動難點:理解古詩詩意,並學習用自己的語言表述。

3、指導要點:通過圖片觀察、分句解讀等方式,幫助幼兒理解詩歌內容。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四、活動過程

1、出示教學掛圖(或多媒體課件),引導幼兒觀察圖片,結合生活經驗,自由表達對春天景色的感受。

提問:春天裏有哪些美麗的景色?春天裏你感覺怎麼樣?請把你看到的'景色用好聽的話説一説。(引導幼兒回顧:春天的花、樹、風雨,鳥的聲音,以及春天温和的氣候讓人有好睡眠等。結合幼兒的回答提升幼兒的語言表達經驗,豐富相關詞語,如小鳥在“啾啾”地唱歌;夜晚颳風下雨啦;有一棵棵開滿花的樹;許多花瓣落下來等。)

小結:春天是個美麗的季節。小鳥在樹上“啾啾”鳴叫,花朵都被春天的風雨吹落到地上,小朋友在春天的夜裏睡覺可舒服了,早晨都不想醒來。

2、教師示範朗誦,引導幼兒初步欣賞、理解古詩內容。

師:古時候有個詩人名叫孟浩然,他特別喜歡春天裏的景色,還寫了一首詩歌,名字叫《春曉》,就是春天的早晨。詩人在春天的早晨裏睡醒發現了什麼呢?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歌。

老師示範朗誦古詩後,提問:詩歌裏講了什麼?説説哪些地方你聽懂了,哪些地方沒聽懂。

3、教師再次示範朗誦,以邊提問邊講解的方式幫助幼兒理解古詩內容。

第一句:春眠不覺曉。有誰知道春眠是什麼意思呢?(春:指春天;眠:指睡眠;不覺:指不知覺;曉:指早晨。)

小結:“春眠不覺曉”的意思是“春天裏好睡覺,不知不覺天亮了”。

第二句:處處聞啼鳥。詩人聽到了什麼聲音呢?(處處:指到處;聞:指聽到;啼:鳥叫聲。)

小結:到處聽到鳥兒“啾啾”啼叫聲。

第三、四句:早晨醒來,詩人看到滿地的落花,他會想到什麼呢?“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是什麼意思?

小結:詩人看到滿地落花,就是在想“也裏傳來颳風下雨得的聲音,不知道吹落了多少花朵呢!”

4、教師配樂朗誦古詩,引導幼兒感受故事的意境美和語言美。

教師模仿古人,以抑揚頓挫的聲音朗誦詩歌,表達出對春天景色的喜悦之情。

提問:聽了這首詩,你有什麼感覺?

5、幼兒學習朗誦古詩。

(1)在教師的帶領下跟讀古詩。

(2)配樂學習朗誦古詩。

6、延伸活動。

請幼兒把古詩《春曉》帶回家與爸爸媽媽分享,一起朗誦古詩。

五、評價要素

1、能否感受古詩《春曉》的意境美,並喜歡朗誦。

2、能否大膽表達對古詩的理解。

六、活動建議

請家長在春天的節假日裏帶着幼兒去踏青,進一步感受、體驗春天。

詩歌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雛”,積累詞語若干個。

2、學習默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培養熱愛大自然,熱愛生活,關愛他人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地朗讀詩歌,背誦詩歌。

【教學重點、難點】

1、學習默讀詩歌,瞭解詩歌內容。

2、有感情地背誦詩歌。

【教學準備】

投影、錄音、生字卡片等

【教學過程】

一、啟發談話,理解題意“信”。

1激趣:你曾經給誰寫過信,你曾經收到過誰的信?

2交流信的內容。(自願)

我曾經收到過____的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曾經給寫過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瞭解信的作用:信是用來傳遞信息和情感的一種方式。

二、自讀詩歌,整體感知。

1輕聲自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課文。

2同桌互讀課文。

3説説課文大意:

“我”學會了______,想寫______信,替______寫、替______寫、替______寫,……也想給______寫,通過寫信,讓大家的心_______________。

三、閲讀課文,學習語言。

學習第一節。

1、朗讀第一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2、交流、歸納:寫信是感情的交流,寫信就是用筆和紙,用手寫心裏想告訴別人的事情和話語。

3感情朗讀。

學習第二至五節。

1自讀思考:這些詩節分別寫“我”替誰給誰寫信,信的內容是什麼?你能把信的內容説具體嗎?

2師生交流,投影顯示相應的情境。

(1)教師示範:

“我”替雛鳥給媽媽寫信,信中説:夕陽西下,天色近黃昏,盼您快回巢。我們肚子餓得咕咕叫,您快把蟲兒帶回家,快把我們喂個飽。

(交流中教學“雛”字。)

(2)學生嘗試:(由學生自由選擇一個詩節,嘗試把信的內容説具體;隨機理解詩句中的部分詞語。)

“我”替花朵給蜜蜂寫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大海給小船寫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雲給他的.夥伴寫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替樹給他的朋友寫信,信中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二至五節。(看圖配樂)

學習第六小節。

自由朗讀第六節,思考:你是怎樣理解“讓自己的心和別人的心貼得緊緊,緊緊……”的意思?

四、讀詩總結,學習創作。

詩歌創作:“我們來當小詩人”。

要求:以信的內容為題材,選擇你喜歡的內容(將課前收集的代表性信件展示出來),進行詩歌創作,評選出我們中間的小詩人。

【課後隨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詩歌教學設計6

課型:講讀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有感情地朗讀、背誦這首詩歌,體會其形象化的語言,聯繫生活實際及個人經歷,理解詩歌的主旨。

能力目標:

模仿課文的寫法,寫短小的詩句。(仿寫)

情感目標:

樹立為遠大的理想而奮鬥的信念。

教學重點:

朗讀訓練,整體感知課文,把握詩歌的結構,理解詩歌的主旨,賞析詩歌的語言。

教學難點:

反覆朗讀這首詩歌,討論、理解詩歌的主旨。

教學方式:朗讀教學法。

教學媒體:多媒體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導入新課:1、導語:同學們,在第一單元裏,我們研討過現代詩《在山的那邊》。詩人在詩歌中寫道:“在山的那邊是海!是用信念凝成的海。”這裏的“海”指的是什麼呢?是指理想的境界。有了理想,有了追求,一個人就會不畏勞苦地向着一個目標前進。那麼,什麼是理想的境界呢?人生為什麼要有理想?我們應當樹立什麼樣的理想?如何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著名詩人流沙河的哲理詩《理想》,同樣會“在一瞬間照亮你的眼睛”。2、作者:流沙河,原名餘勛坦。四川金堂人。1931年11月11日生在成都。中國作協理事、四川作協副主席。作品出版20種。二、朗讀課文,整體感知:1、教師範讀2、正音、正字蜕飢寒離亂綴連遠行倔強洗濯玷污怨恨扒竊詛咒濃陰海天相吻3、釋詞寂寥浪子回頭碌碌終生絕處逢生可望不可即4、學生默讀,感知課文內容:(1)理想究竟是什麼?(2)理清文章脈絡(帶領學生邊讀邊理清每一節的主要內容)第l節,總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第2節,理想有時代性,理想有層次性。

第3節,人類一代又一代的理想,推動了歷史的發展。

第4節,理想使人明確方向。

第5節,理想給人力量。一是樂觀,二是鬥志,三是活力。

第6節,為崇高的社會理想而奮鬥,就顧不得個人發財,也顧不得種種個人利益,他所獲得的是為理想而奮鬥的幸福感,理想實現後的喜悦,犧牲的是其他個人利益。

第7節,理想所追求的是社會的温飽、文明、安定、繁榮等等,而不是個人榮譽。

第8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9節,理想對人生的意義。

第10節,要把理想視為生命。

第11節,正反對比,突出理想對於人生的重要。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探究此詩脈絡)第l節,總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在全詩中起到統領的作用。

2、3兩節“理想的歷史意義”;

4、5、6、7節“理想的人格意義”;

8、9、10、11節“理想的人生意義”。

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四、這首詩歌的主旨是什麼?從哪可以看出來?(學生默讀後小組討論,回答,互相補充)要點:鼓勵人們樹立遠大理想,併為之奮鬥。

五、作業:抄寫字詞完成學探診第六課1-8題

第2課時

一、語段賞析

哪些詞語最能表現文章的主題?(同學自讀課文,然後小組交流,代表回答。不求一致,重點是賞析語言。)二、語言運用

1、語言運用並交流(仿照第一詩節,寫幾句話)教師示例: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2、修辭訓練這首詩運用了大量的比喻,貼切而又生動,使抽象的.事理形象化。教師應指導學生深入體會,學習掌握,提高想像思維的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第1節四個比喻,喻意是什麼?不必孤立地體會每個比喻的喻意,從石到火,從火到燈,從燈到路,四個比喻是連環的,這在修辭手法上又叫“頂針”。前兩個比喻為第三個比喻作鋪墊,詩意主要在後兩個比喻上。“黎明”指理想境界。漫漫黑夜裏,理想指示了光明的方向,所以説“理想是燈,照亮夜行的路;/理想是路,引你走到黎明”,可見,這一節的意思主要是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聯繫實際,就很好懂。馬克思主義傳播到中國,中國的先進分子樹立了社會主義共產主義理想,這個理想像燈一樣,照亮了夜行的路。這個理想像路一樣,引中國人民走到光明的新中國,引中國人民走向社會主義現代化。前兩個比喻,從星星之火,到點燃熄滅的燈,説的是理想傳播的過程,例如李大釗等人最早傳播馬克思主義時,共產主義理想在中國是星星之火;馬克思主義在中國不斷傳播,成為中國共產黨的指導思想,就有如一盞明燈了。到達理想境界的征途是漫長的,一次次失望是折磨人的。理想的實現給人帶來美好的新生。

(教師或同學指明一些事物,讓大家打比方,進行修辭訓練,看誰表達得形象生動)

三、質疑和交流:

1、學生質疑,互相交流。教師積極引導,生生互動。2、談談學習本課受到的啟發。言之成理即可。3、學生談學習本課的收穫。四、教師小結

同學們,我們朗讀、研討和賞析了這首詩歌,掌握了詩歌的基本結構,理解了詩歌的主要內容,體會了詩歌的形象化語言,並深入地談了學習體會。理想猶如航標燈,它指引着我們的人生之旅。願大家從小樹立崇高的理想,併為實現自己的理想而努力奮鬥。我想,一個有理想的人,一定是一個精神生活很充實的人,也一定是一個很高尚的人。五、作業:

1、完成學探診第六課10-15。2、仿寫練習:例句愛心是風,捲來濃密的雲;愛心是雲,化作及時的雨;愛心是雨,滋潤久旱的樹;愛心是樹,為你撐起綠陰。

板書設計:理想(流沙河)

脈絡:總----第l節,總説理想是前進的方向。分----2、3兩節“理想的歷史意義”;4、5、6、7節“理想的人格意義”;8、9、10、11節“理想的人生意義”。總----第12節,鼓舞人們樹立理想,為理想而奮鬥。

教學反思:

七年級學生讀這首詩,一方面要充分調動他自己的人生體驗,另一方面也需要聯繫一些典型事例,去領悟詩句的含義。在學習的過程中,要強調朗讀的重要性,要多讀,多理解基礎上的有感情的朗讀。

詩歌教學設計7

教學要求

1.通過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收集、整理和合編小詩集,激發對詩歌的興趣,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重點難點

1.使各項活動有序進行,並號召每個同學都積極參與。

2.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大方。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誦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感受詩歌的魅力。

2.通過收集、整理和合編小詩集,激發對詩歌的興趣,提高欣賞詩歌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通過前面的學習,你們對詩歌有了一定的瞭解,也知道了一些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那麼,你們想不想進一步走進詩歌,去了解更多有關詩歌的知識和趣事呢?你們想知道哪些有關詩歌的知識呢?(根據學生的回答引導:綜合性學習就是最好的學習方法)

2.我國是一個詩歌的國度,有着悠久的歷史和豐富的文化。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詩歌?你對哪些詩人有所瞭解?你知道哪些與詩歌有關的知識或趣聞軼事?除了中國的詩人、詩歌,你還知道其他國家有哪些著名的詩人和詩歌嗎?

3.生活中處處有詩歌,天真的兒歌、樸素的民歌……你們想了解更多的詩歌嗎?但個人的.力量是有限的,蒐集的資料也是有限的,那就請同學們分工合作,共同輕叩詩歌的大門吧。那要如何才能合作完成呢?(擬訂活動方案,分工合作,明確職責,各施其能等)

4.今天,就讓我們一起輕叩詩歌大門吧!(板書:輕叩詩歌大門)

二師生合作,共商計劃

1.在進行綜合性學習之前,我們要做好一項十分重要的工作,那就是制訂活動計劃。好的活動計劃,是活動成功的前提。請大家想想,在制訂綜合性學習活動計劃時有哪些要求。

2.學生彙報制訂活動計劃的要求,教師相機引導。

(1)組成小組。

(2)確定活動內容。

(3)活動計劃應該包括的內容:活動時間、活動內容、參加人員、分工情況、人員職責等。

(4)活動結束後,展示活動成果。

3.教師總結。

圍繞“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有選擇地開展活動。(板書:合作編小詩集舉辦詩歌朗誦會)

(1)通過多種途徑,收集詩歌或記錄當地的民歌、童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故事等。

(2)按照一定的類別,對收集到的資料進行整理、歸類。

(3)欣賞自己喜歡的詩歌,大體把握詩意,體會詩人的感情。

(4)舉行詩歌朗誦會。

(5)根據興趣,有選擇地開展寫童詩、詩歌知識競賽、合作編小詩集等活動。

4.學生分組討論活動計劃。(教師適時關注學生分組的情況,做適當調整)

討論時要合理規劃分工,如專人記錄討論結果,專人負責整理討論意見,並形成完整的計劃。

三制訂計劃,修訂完善

1.以小組為單位彙報活動計劃。

2.師生共同評議。(教師相機引導,注意計劃的完整、合理、科學以及活動形式儘量不重複)

3.小組根據評議,修改、完善活動計劃。

四執行落實,開展活動

學生根據擬訂的計劃,開展活動,進行綜合性學習。

1.合作編小詩集。

(1)可以編排哪些內容?

①收集的詩和自己寫的詩。

②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2)怎麼編排?

①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給詩歌分類。

②配上插圖。

③用書法形式展示喜歡的詩。

(3)交流展示。

給小詩集取一個好聽的名字,製作封面和目錄,裝訂後在班裏展示。

(板書:分類配圖取名封面目錄)

2.舉辦詩歌朗誦會。

(1)選擇詩歌。

小組討論,如,選哪幾首詩歌來朗誦,採用什麼形式才能使本組的朗讀更精彩。

(2)怎樣開好班級詩歌朗誦會?

①推選主持人。

②安排節目順序。

③選出評委。

(3)對朗誦者提出要求。

①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

②表情、手勢要自然大方。(板書:語氣恰當表情、手勢自然)

五課堂小結

此次綜合性學習,我們學會了編排詩集,學會了朗誦詩歌,更學會了創作詩歌。課下希望同學們多閲讀一些優美的小詩,也多創作一些優美的小詩,爭做小詩人!

詩歌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在玩玩、想想、講講中學習兒歌,用明快的節奏朗誦兒歌。

2、理解兒歌中的動詞“蕩、跳、吐、滾、啄”,並嘗試創編出帶有恰當動詞的新兒歌。

3、在活潑愉快的氣氛中體驗自主學習的快樂。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

2、反映兒歌內容的五張圖。

3、小猴、青蛙、小魚、刺蝟、啄木鳥的頭飾,人手一份。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

1、老師伸手在胸前畫一個圓,提問幼兒:“小朋友看到了什麼?”

2、小朋友你們會畫圓嗎?除了用手,你們還會用身體的哪些部位去畫圓?怎樣畫圓?(引導幼兒表演手腕繞圓、頭部轉圓、腰部扭圓、肩膀聳圓)

3、老師重點引導幼兒理解表演過程中所運用的動詞“繞、扭、聳、轉”等。

二、學習兒歌

1、小猴子看到小朋友會這麼畫圓,説:“我畫圓的方法和你們是不一樣的',請你們猜猜我是怎樣畫圓的?”

2、小猴子説:“你們真聰明,現在請小朋友看一下我是怎樣畫圓的。”(觀看課件)

3、提問:小猴是怎樣畫圓的?(抓住樹枝一蕩)讓幼兒表演動作,它把圓畫在了什麼地方?再次出示課件幼兒觀看,老師小結小猴子畫圓的兒歌。

4、小猴子畫圓有幾句話?第一句誰畫圓?第二句怎樣畫圓?第三句在哪裏畫圓?

5、這時,青蛙、小魚、刺蝟、啄木鳥看到小猴畫圓,它們也想試一試,小朋友看看它們是用什麼方法畫圓的,出示課件,幼兒觀看。

6、請幼兒講述其餘四個小動物的畫圓方法(重點強調動詞“跳、吐、滾、啄”)

7、老師用三句兒歌分別總結另外四段兒歌內容。

8、老師有表情完整朗誦兒歌,請幼兒小聲跟讀。

9、幼兒帶上頭飾根據角色朗誦,表演兒歌內容。

三、創編兒歌

1、小朋友會畫圓,小動物也會畫圓,在我們的生活中小朋友仔細觀察還有哪些物品也能畫圓?

2、下面老師先創編一首詩歌請小朋友聽一聽。

月亮畫圓,圍着地球繞一圈,太空中有個圓。

3、老師幫助幼兒把想象出來的內容編成三句詩歌。

4、小結幼兒編出的詩歌內容。

活動延伸:

指導幼兒將創編兒歌內容通過繪畫表現出來。

附:詩歌

《畫圓》

小猴畫圓,

抓住樹枝蕩一圈,

空中畫個圓。

青蛙畫圓,

撲通一聲跳下水,

水面畫個圓。

小魚畫圓,

吐出水泡一串串,

水中畫個圓。

刺蝟畫圓,

團起身子滾一滾,

草地上畫個圓。

啄木鳥畫圓,

抓住樹枝啄啄啄,

樹上畫個圓。

教學效果分析:

分析教材:這首兒歌富有童趣,渲染力強,能引發幼兒的興趣,有助於發展幼兒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分析教法: 採用了提問法、引導法、創編法教幼兒學習。

分析幼兒: 幼兒對兒歌很感興趣,富有想象力,上課注意力集中,大多數幼兒都能完整的朗誦兒歌和創編兒歌。

詩歌教學設計9

一、幼兒詩歌學習的作用

語言精練、優美、語意含蓄深刻的詩歌對促進幼兒各方面的發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詩歌能促進幼兒感知覺、思維、想象力及語言的發展。朗朗上口的詩歌能很快吸引孩子的注意力,源於生活的題材能豐富幼兒的生活經驗,優美的語言和豐富的意境能批培養幼兒的美感,提高語言水平。

二、設計思路

鑑於詩歌學習對幼兒的種種好處以及結合我園大班組課題“幼兒詩歌學習和快樂識字整合的研究”,因此設計了此次活動。

三、教材分析

詩歌《傘》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以清新的語言,形象生動的比擬描述了大自然與動物之間和諧美妙的聯繫,喚起了幼兒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保護動物的情感。這首詩語言精練優美,重負性的結構形式朗朗上口,便於幼兒記憶與仿編。

四、活動安排

大班幼兒在以具體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抽象邏輯思維能力已初步發展,具備了類比、遷移能力。因此根據幼兒已有的能力實際、知識水平制定了此次活動的教學目標。

目標: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大膽用語言表達,並自然習得相關漢字。

環節:第一部分:通過多媒體可見學習詩歌《傘》以及相關漢字。

第二部分:通過引導談話,幼兒理解並仿編詩歌,在動手操作中充分想象,進一步仿編詩歌。

第三部分:通過進一步操作鞏固複習識字。

活動名稱:詩歌《傘》

活動目標:1、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

2、大膽用語言表達,並自然習得相關漢字。

活動準備:多媒體課件、幼兒操作圖片、漢字卡片

活動過程:

一、展示多媒體

課件,啟發提問:

“在美麗的森林裏小動物們出來玩了,我們一起看看誰來了?”(一一出示)

“後來發生了一件什麼事?”

“下雨了,小動物們都要淋濕了,怎麼辦呢?我們快快想辦法來幫助它們吧?”

二、感受、理解詩歌

1、我把好辦法編成了詩歌,你們聽聽,聽到些什麼?

2、它們找到的是什麼傘?是什麼顏色的?

3、教師與幼兒一起念兒歌並認識漢字“傘”、“紅色”、“綠色”、“紫色”、“黃色”

三、幼兒為小動物貼畫傘

1、教師啟發:出示小熊,問“什麼可以讓小熊作傘?”

2、還有許多小動物在淋雨,我們幫它們尋找合適的傘,如果沒有合適的也可以給它們畫傘。(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做好的幼兒進行仿編)

3、詩歌(將幼兒的作品放入投影機進行)

四、匹配漢字卡片

這裏有許多字寶寶,請你為你做的傘找出它的字寶寶。

五、幼兒將自己學會、認識的漢字找出並貼在自己相應的圖片上。

評課

一、從教師預設的整個過程來分析

教師比較重視幼兒的學習過程,創造條件讓幼兒通過直接體驗來學習,使幼兒在直接參與過程中感受到學習、交流的樂趣。

首先,教師利用多媒體引發幼兒來猜測森林裏會來的小動物。突然下起了雨,引發幼兒想想有什麼辦法可以躲雨,通過看看、想想、猜猜,調動幼兒多種感官參與活動。

其次,在學兒歌過程中,老師充分考慮到了幼兒的學習特點和認知規律,幫助幼兒有效的投入到本次活動中,並很好地達到自然習得漢字的目標。如:在認識顏色漢字時,屏幕上出現相應的漢字引發幼兒去尋找,運用跳躍式的字飛入給孩子。

再次,教師又能根據幼兒現有的認知水平,在幼兒操作中又具有一定的挑戰性,以挖掘幼兒最大潛能的發揮,如:材料中,教師提供了大量的動物,傘的替代物及輔助材料,充分發揮幼兒的想象,開拓了幼兒思維與視野。

二、從目標的定位來看

比較符合二期課改的精神,本次活動的目標定位來自於幼兒的現有經驗,提升的也是幼兒能夠感悟的經驗。如:第一條目標:運用已有的經驗,幫助小動物尋找合適的“傘”。紅色花朵,黃色的是樹葉在幼兒已有的生活中會經常遇見,通過對已有經驗的提煉,進而提升了幼兒對白色的,黑色的等其他物體來作為小動物合適的“傘”。又如:第二條目標:大膽用語言表達,並自然習得相關漢字。關注幼兒經驗的習得以及對漢字的認識,較好地體現了詩歌與漢字的有機整合。

三、從幼兒對整個活動的表現來看

因教師在本次活動中充分發揮了現代信息技術的優勢,因此孩子在形象、生動、活潑的現代化教學手段的演示中自然習得了相關漢字,並在獲得經驗的同時,發展了認知能力,豐富情感體驗。如幼兒在創編狗熊的傘時,孩子會仿編棕色的山洞是狗熊的傘,綠色的大樹是狗熊的傘,橙色的大樹……五彩繽紛的樹……。

四、建議

1、在材料的提供上教師可提供一些暗示性內容,字可以有顏色。因本次活動是初次。

2、教師的教育策略有待提升,對活動中孩子出現的問題給予恰當的迴應。

詩歌教學設計10

一、教材分析:

《輕叩詩歌的大門》是人教版國小語文實驗教科書六上第六單元的綜合性學習,這是繼五上《遨遊漢字王國》五下《走進信息世界》之後的又一次大的綜合學習。

本組綜合性學習,旨在引導學生走進豐富的詩歌世界,通過蒐集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朗誦詩歌、寫作童詩等活動,進一步瞭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這次綜合性學習,分成“詩海拾貝”和“與詩同行”兩大板塊。每個板塊都以“活動建議”導入。第一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蒐集詩歌,整理詩歌、欣賞詩歌;第二個板塊的活動建議包括自己動手寫寫詩,舉辦詩歌朗誦會、合作編詩集、進行詩歌知識競賽。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基本上是為第二個板塊的活動服務的,但第一個板塊的活動呈現的是學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過程。第二個板塊所涉及的材料還教給我們怎樣去有感情的朗讀詩歌體會感情,還教給我們如何欣賞詩歌,如何讀同一題材的詩歌。

二、學習目標:

1、通過蒐集、閲讀詩歌或者記錄當地的民歌民謠,以及有關詩歌的知識和古詩等,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特點;能蒐集並按一定標準給詩歌分類。

2、能誦讀詩歌,大體把握詩意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積累中華詩文。

3、通過朗誦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等活動,增強對詩歌的興趣,感受詩歌的魅力。

4、能寫簡單的活動總結。

三、學習重點:

朗讀詩歌、欣賞詩歌、學寫兒童詩。

四、學習難點:

想象詩歌描述的情景,體會詩人的情感,感受詩歌的魅力。

根據教材特點和學生學習的能力,我打算用三個模塊十三個課時進行教學。

第一模塊:制定學習計劃(預習模塊)。

學習目標:

1、閲讀單元導語,激發學生蒐集詩歌、欣賞詩歌、創作詩歌的興趣。

2、通過閲讀單元導語和活動建議,明確本次綜合性學習的內容。

3、各小組根據活動建議討論、制定本作的活動計劃。

4、學生通過閲讀“詩海拾貝”的一組詩歌,初步掌握蒐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學習重點:初步掌握蒐集詩歌、給詩歌分類的一些方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同學們,我們以前進行過語文綜合性學習,還記得我們開展過哪些綜合性學習嗎?綜合性學習跟我們平時的學習有沒有不同呢?

(生:自己定計劃,開展活動,成果交流分小組學習等)

2、板書課題:輕叩詩歌的大門

從今天開始我們就要輕輕敲開詩歌的大門,走進五彩繽紛的世界,領略詩歌的奧妙,感受它帶給我們的樂趣。讓我們先讀讀導讀部分,看看這部分給我們介紹了哪些內容?學生:介紹了許多著名詩人。師:李白、杜甫我們都非常熟悉了。屈原是我國戰國時期的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是《楚辭》這種詩歌形式的創始人。郭沫若是我國現代著名詩人,他的代表作《女神》是當代優秀的革命浪漫主義詩作。你還指導我國有哪些詩人?我國是詩歌的國度,詩歌歷經了兩千多年的歷史,會有多少不朽的經典名作流傳至今,讓我們靜下心來深入地學習吧。

(二)明確“詩海拾貝”這一板塊的學習內容

1、我們都來讀一讀這一單元的內容,看看你最感興趣的'是什麼?

2、看來同學們感興趣的內容還真不少呢,這次綜合性學習分了哪兩個階段?

3、那麼我們就一起走進詩歌的海洋,像趕海的孩子那樣,去撿拾那些千姿百態、五彩繽紛的貝殼吧。

4、我們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些活動建議?

(1)蒐集詩歌

(2)整理詩歌

(3)欣賞詩歌

尤其是整理詩歌,怎樣給詩歌分類呢?我們先來看看書上給我們提供了哪幾種分類方法?

按內容分按形式分按時間分按國家分還可以按體裁分按詩人分……

(三)進入“與詩同行”板塊的預習

1、那麼,“與詩同行”這個階段又要求我們開展哪些活動呢?我們一起來看看活動建議。

2、指名學生説説這個板塊要開展的活動。

(1)自己動手寫詩

(2)舉辦詩歌朗誦會

(3)合編小詩集

(4)進行詩歌知識競賽

(四)討論活動計劃

小組討論活動計劃制定比較詳細的計劃(時間人員分工……)

(五)教師小結

我們要利用語文課閲讀課時間按照自己小組制定的計劃開展這次活動學習。還要同學們利用課外一些時間去搜集整理。通過報刊、書籍或者訪問別人來蒐集詩歌。看看哪些是自己最喜歡的,別忘了幾天後我們要展示成果呢。

第二模塊:展示“詩海拾貝”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彙報自己在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相互交流。

2、在全班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並説明自己的理由。

3、明確“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活動內容,學寫兒童詩,感受時的魅力。

學習過程:

(一)導入:我們經歷了幾天的學習,一定有很大的收穫。跟老師一起回想一下學習的課本上的詩吧(回顧書上的六首詩)。我們還利用閲讀課蒐集了很多詩歌,咱們來展示一下吧。

(二)小組交流

各小組分別彙報自己小組蒐集的哪類詩歌。

聽了他們的彙報,誰有話要説?……

教師小結:聽了同學們的彙報,我發現你們這一週收穫很大。而且按不同的方式給詩歌進行了分類,這些是各種肯定有你自己最喜歡的,推薦給大家吧!

(三)推薦自己喜歡的詩歌

(四)教師小結

第三模塊:展示“與詩同行”學習成果

學習目標:

1、彙報“與詩同行”這一板塊的學習成果

2、召開詩歌朗誦會

3、進行詩歌知識競賽,瞭解掌握更多的詩歌知識

學習過程

(一)導入:今天我們要進行“與詩同行”這一階段的學習成果的彙報。這幾天同學們學習熱情很高,老師很高興,為了這次展示,你們一定準備好了。

(二)小組彙報

1、詩歌朗誦會

第一步:必誦詩篇目(主要是“詩中的秋”中的幾首,主要目的是要求學生先從近處着手)

第二步:自選詩歌。

生生互相點評師生共同點評小組積分。

2、知識競賽:

填一填:我國第一部詩歌總集是《 》。

我國第一首詩歌是《 》。

普希金是( )國的著名詩人?

3、展示詩集

(三)學習總結

1、教師指導:

2、小組互相交流活動收穫

3、全班總結

(四)教師總結:詩歌是人類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璀璨的明珠。經過我們的學習過程,我們感受到了詩歌語言的凝練,音韻的優美;詩歌還藴涵着發人深思的人生哲理,閃爍着人類智慧的光芒。讓我們今後繼續在詩歌的海洋裏遨遊吧。

詩歌教學設計11

【教學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強調:“拓寬語文學習和運用的領域,注重跨學科的學習和現代科技手段的運用,使學生在不同內容和方法的相互交叉,滲透和整合中開闊視野,提高學習效率。”本設計力求體現把學生放在學習的主體位置,着力培養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能力,為學生設計形式多樣的求知活動,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活動中理解課文、積累詞彙、拓展思維空間。因為學生都知道一年有四個季節,對於每個季節的特徵也基本瞭解。所以教學本課應該努力挖掘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創設一定的情境,讓學生在色彩鮮明的圖畫中感受四季的美,在聲情並茂的朗讀中感受文本的美,在主動識字中享受成功的喜悦,在閲讀和創造中體驗學習語文的樂趣。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使語文課堂變得“充實”、“厚實”起來,喚起一年級學生對語文的學習興趣,從而真正喜歡我們的語文教學。

【教材説明】

《四季》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版六年制國小語文第一冊的一篇課文,是學生學習了漢語拼音和識字(一)後的第二篇課文,這篇課文是一首富有童趣的詩歌。本首詩通過對春天的草芽、夏天的荷葉、秋天的穀穗和冬天的雪人這幾種代表性事物的描述,表現四季的特徵。詩歌採用擬人的手法,排比的形式,語言親切、生動,讀來琅琅上口,能喚起學生對生活的感受。同時,四幅插圖色彩明麗,形象生動,便於學生觀察和想象。學習了本文能讓學生感受到大自然的優美,從而讓環保意識悄悄地在他們心裏萌生,使他們養成從自己身邊的小事做起,激勵他們去參與環保活動。課文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背誦課文及學會本課生字詞,並且美觀地寫字。課文共有四句話和四幅圖,每句話配有一幅圖,第一句寫春天;第二句寫夏天;第三句寫秋天;第四句寫冬天。整首詩歌通俗易懂,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對大自然的熱愛。本文分為兩課時,第一課時識記11個生字,正確有感情的朗讀課文,感悟課文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第二課時複習鞏固識字,指導書寫生字,背誦課文。

【教學目標】

根據《語文課程標準》的具體要求,結合教材及本班學生實際,本着面向全體學生、使學生自主全面主動發展的原則,我確定本課的教學目標如下: 知識目標:認識11個生字。會寫“七、兒、九、無”4個生字。 能力目標: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情感目標:理解課文內容,知道四季的特徵,感受各個季節的美麗,激發對大自然的喜愛之情。

【教學重、難點】

根據教材本身的特點和本單元的教學要求,結合學生的已有知識和心理特點,確立本課教學重點為:識字寫字教學與朗讀教學。教學難點:感知四季的不同特徵,激發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樹立初步的環保意識,模仿課文自創詩歌。

通過訓練學生朗讀、背誦課文,自創詩歌及識字,培養學生熱愛祖國的情感,使知識和思想教育互相滲透。

【教學準備】

課文課件、生字卡片、擬人貼圖

【課時安排】

2課時

【課前活動】

請大家拿出手,摸着自己的胸口説:“我是最棒的!”再用手搭在同桌的肩上,對你的同桌説:“你是最棒的!”最後讓我們齊聲説:“我們是最棒的!”

【設計意圖:自信心是學生走向成功的重要精神力量 。課前幫助學生建立學習上的自信,激發其學習的積極性。】

第一課時

一、帶學生走進生活,初步感受四季美。

1、同學們,什麼季節已悄然走進我們的生活,來到了我們的身邊?(相機板書:秋季)你是從哪兒發現的?(學生根據身邊現象談:樹葉、玉米黃了,天氣涼了,蘋果熟了等。)

2、一年中,除了秋季,還有哪幾個季節?在你眼中,它們又是什麼樣的?(學生根據生活閲歷談:春天桃花粉紅,夏天可以吃上香甜可口的西瓜,冬天堆雪人打雪仗等。)

3、春夏秋冬各有各的特點,老師要帶同學們去欣賞這四季美麗的風光,高興嗎?(課件播放四季美麗的風光圖片。)

4、現在,你們知道一年有哪幾個季節嗎?(相機板書:四季,用筆要慢,學生書空,齊讀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關於四季的兒童詩。

【設計意圖:充分挖掘學生擁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背景,在觀察圖中整體感知四季的景物,培養觀察能力和口語表達能力,最大程度的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增強教學效果。】

二、讀中學識字,讀中感悟美。

1、我們欣賞的圖畫美,課文描寫的更美。讓我們一起走進美麗的四季,去欣賞四季的美麗景色吧!(配樂,學生邊欣賞邊聽教師範讀課文。)

【設計意圖:詩歌的教學範讀特別重要,教師朗讀的投入不僅能引領學生進入詩境,同時能使學生受到良好的審美教育和情感薰陶。】

2、你也想讀一讀課文嗎?請同學們打開課文,認認真真地讀讀課文,遇到不認識的字藉助拼音來學習,邊讀的時候把今天要認識的漢字娃娃用圓圈圈出來,多讀幾遍。

3、讀好的小朋友與小夥伴交流一下,哪些生字朋友你已經認識了讀給小夥伴聽,説説你是怎麼認識的?還不認識的交流交流用什麼好辦法記住它們?

4、識字(生字寶寶可調皮了,他們一個個都跑出來想考考大家呢!大家準備好了嗎?) ⑴ 、出示“圓、秋、雪、肚”4個帶拼音的生字(將這四個字的偏旁塗上紅色),這些偏旁你認識嗎?你是在哪裏認識這些偏旁的?這些偏旁和我們以前學過的生字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交流已有的識字經驗,達到互相學習的目的。培養學生對知識一絲不苟的學習態度,通過仔細觀察偏旁的變化,養成對語文學習的自信心和良好習慣。】

⑵、拿出自制的生字卡片同座交流識字方法。(先説怎樣記住這些字,再互相檢測)

⑶ 、請你來當小老師,你想提醒大家在識字的'時候注意什麼?(比如:“説、是”是翹舌音;禾+土=秋,月+土=肚,口+十=葉;“是”和“足”“驚”和“就”長得像,別記混了等等。)

⑷、開火車認讀生字和生詞。

【設計意圖:識字寫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低年級的教學重點,識字教學要將兒童熟識的語言因素作為主要材料,同時充分利用兒童的生活經驗,注重教給識字方法,力求識用結合。】

課間遊戲:摘蘋果

【設計意圖:興趣是最好的老師。課間遊戲的設計符合國小低年級兒童的年齡特點,為識字還有困難的學生提供了再次學習的平台】

5、朗讀感悟:

⑴ 將這些生字送回課文中你還認識他們嗎?請你試着讀一讀。(自由練讀課文)

⑵ 指名讀文,聽聽他讀得怎樣。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學會傾聽,教會學生評價的方法,加強學生的間的互相評價,促進每個學生的健康發展。】

⑶、選讀:

選讀自己喜歡的內容,注意讀出自己的喜愛之情。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主體地位,把握閲讀教學以“讀”為本的特點,尊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獨特體驗。】

⑷、感悟:

反覆讀文,説説你讀懂了什麼。(如。每小節講的是一個季節,課文講了四個季節,春、夏、秋、冬這四個季節都有什麼特點……)

【設計意圖:重個體差異,保護學生感悟。】

三、做輕鬆操,放鬆心情。

教師帶着學生一起做1分鐘有趣的輕鬆操。

【設計意圖:針對低年級的學生的注意力持久性不長的特點,在教學內容進行到一半或一大半的時候,教師帶着學生做1分鐘有趣的輕鬆操。這樣放鬆了學生的心情,使學生很快地把精神集中起來,為接下來的學習環節打下基礎。既注重了學生的身心健康,又提高了教學效率。】 四、寫字指導。

1、 出示“七、兒”兩個字,認讀。

2、 這兩個字寶寶都有一個共同的筆畫,你知道它是什麼嗎?這個筆畫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新的筆畫:豎彎鈎。(教師示範豎彎鈎的寫法)在你喜歡的地方書空,每個筆畫各寫兩遍,注意筆順規則。

3、觀察每個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問:這兩個字怎樣寫好看?(引導學生學會觀察,學會思考,學會實踐。)

4、 練寫。(老師示範豎彎鈎的寫法:折角運筆的方法,要寫得圓潤。)根據觀察所得先描紅,再自由練寫,想寫幾個就寫幾個,直到自己滿意為止。教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養成正確的寫字姿勢和良好的寫字習慣,書寫規範,端正,整潔。】

五、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我們的收穫真不少!認識了11個生字,寫了兩個生字,讀熟了課文。為自己祝賀祝賀!下節課我們將一起走進四季。

【設計意圖:既對整堂課的學習有了一個歸納和總結,體現了課堂結構的完整性,又是對下一環節的引出。】

詩歌教學設計12

【學習目標】

1、有感情地背誦課文,默寫《牧童》,能用自己的話表達詩詞的意思。

2、體會詩詞的意境,豐富學生情感,從詩句中感受童年的快樂。

3、認識本課4個生字,會寫7個認識的字。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賴”等詞語在詩句中的意思。

【學習重點】

體會詩詞意境,練習感情朗讀。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回顧激趣

我們曾經學過不少關於描寫兒童的詩,你還記得嗎?試着背一背。

二、初讀詩文,展現畫面

1、今天我們又要來學習兩首描寫兒童生活的詩。請同學們朗讀兩首古詩。在學生朗讀中,注意正音。“蓑”讀suō,“遮”讀zhē,不要讀成平舌音。

2、在《牧童》和《舟過安仁》兩首詩中,你分別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三、精讀詩文,走近畫卷

1、你最喜歡哪首古詩?選一首自己研讀理解。

2、自由組合小組,合作探究,選擇一首詩進行研讀,瞭解詩意,理解字詞,逐句解決。

3、老師參與學生的研究。

四、品讀詩文,走進畫卷

1、學習第一首詩:

⑴ “草鋪橫野六七裏,笛弄晚風三四聲。”你感受到了什麼?

六七裏方圓的原野鋪滿了青青的野草,三四聲悠揚的笛聲和着微微的晚風傳來。可以感受到孩子是那麼的悠閒自得、怡然而樂,感受到的是一種野趣。

帶着自己的感受讀讀這兩句。

⑵ “歸來飽飯黃昏後,不脱蓑衣卧月明。”你看到了什麼?説説感受和意思,然後朗讀。

牧童牧牛回來已到黃昏,晚飯吃得飽飽的,無憂無慮,還沒脱下蓑衣就躺在院子裏,悠然自得地看那漸漸升起的明月。

可以感受到的是孩子的心情是那麼的舒暢,他的生活是無憂無慮,非常愜意。

⑶詩句中描寫了牧童歸來後的場景,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牧童?從哪裏看出來的?

一個“弄”,一個“卧”。

(可愛、調皮、疲倦。)

⑷説説詩中描繪的畫面,加上自己的想象,把兩句詩意連起來説一説。

2、學習第二首詩:

⑴ “一葉漁船兩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讀了這兩句,你好象看到了什麼?

一隻小船上坐着兩個小孩子,他們把篙收了,棹停了,坐在船上。

⑵ “怪生無雨都張傘,不是遮頭是使風。”理解詩句意思,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

十分奇怪為什麼沒有雨,他們也把傘張在那兒,原來他們是在遮雨,而是別出心裁,用傘試風。

“張、使風”描繪出兩個淘氣、可愛、天真的孩子。

⑶朗讀詩句:

讀出孩子的調皮,感受那悠閒的'畫面。

五、再讀詩文,感受意境

1、比較兩首詩的人物,你更喜歡哪位詩人筆下的“頑童”?為什麼?

2、背誦古詩。

六、拓展延伸,想象畫卷

1、選擇其中一幅畫面,進行想象,改寫成一篇有趣短文。

2、默寫《牧童》。

第二課時

一、揭題,初知“美”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南宋詞人辛棄疾寫的一首詞《清平樂·村居》。

2、釋題:

⑴介紹作者辛棄疾。

⑵簡介宋詞以及詞牌名:清平樂。

⑶村居,詞的題目。“居”什麼意思?

(居住。)

“村居”呢?

(居住在鄉村。)

二、初讀,走近“美”

1、聽朗讀錄音,看圖畫。

2、請同學自由地來讀這首詞:

把它讀正確,流利。做到字字讀準,句句通順。

3、讀得怎樣?請你的同桌來評一評,你讀給我聽,我讀給你聽。

4、學生再讀:

讀讀、看看、想想。讀懂的記下來,不懂的做記號。

5、遇到不理解的地方,應該怎麼辦呢?

請同學們通過你喜歡的途徑進行合作探究,可以,可以找資料,可以相互討論,可以看圖、可以聯繫上下文,也可以向老師請教。

三、品讀,感受“美”

1、通過剛才的學習,説説自己的收穫:

(先説前面的,再説後面的,依次説。注意説話要有條理,先説字意、詞意、再説句意。)

⑴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看圖知道。你感到了什麼? (簡樸的鄉間生活,但很美。特別是青青草讓人想起了春天踏青的美好感受。)

學生朗讀。

⑵ “醉裏吳音相媚好,白髮誰家翁媪。”

(學生自由的輕聲讀這句,感受到了什麼:一對頭髮花白的老夫婦滿臉通紅,大概剛喝了酒,他們親熱相待,用鄉音聊天説話。) 僅僅是酒讓他們醉了嗎?如此温馨、幸福、美好的生活,怎麼不令人醉呢? ⑶一對白髮夫妻操着吳音正在親密地聊天,他們為什麼感到這樣幸福呢?請同學們細細閲讀下面的內容。

⑷追問:

作者是怎樣寫出孩子們的可愛的呢?

(大兒子在河東豆地鋤草,二兒子在編織雞籠,最喜歡的是頑皮的小兒子,在河邊伏着剝蓮蓬、取蓮子。)

⑸讀讀看,從讀中感受到了什麼呢?

⑹同學們讀得真好!是的,這户人家雖然住的是──“茅檐低小”,但是周圍的環境很美──“溪上青青草”,這户人家翁媪之間──“醉裏吳音相媚好”,大兒“鋤豆溪東”,中兒“正織雞籠”,最喜小兒“無賴,溪頭卧剝蓮蓬”。多幸福的鄉村生活啊,那對白髮夫妻陶醉了。

2、用生動的語句將你欣賞到的這副畫面描繪給大家聽聽。

3、你能用朗讀,把詞中的情趣表現出來嗎?

(他的朗讀彷彿讓老師和同學們親眼目睹了那充滿情趣的鄉村田園生活。) 四、再讀全詞,回味“美”

1、想一想:

這對白髮翁媪生活在這樣的環境裏,又有勤勞可愛的兒子,心情怎麼樣? (要求找出詞中的“醉”字進行品味。)

2、作者偶爾看到了白髮翁媪的生活環境,心裏又想些什麼呢? (繼續品味“醉”字。)

3、那對白髮夫妻陶醉了。作者辛棄疾看到此情此景,也陶醉在這樣的畫面之中。你呢?

4、配樂朗讀或背誦。

五、課外拓展,延伸“美”

1、背誦這首詞。

2、把這首詞改編成一篇優美的短文。

詩歌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通過閲讀,感受詩歌的特點,激發學生學習詩歌的興趣。

2.通過收集詩歌、創作詩歌、朗誦詩歌等多種活動,進一步瞭解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重難點

通過朗誦、創作、收集詩歌,感受詩歌的魅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課時1課時

一、激情導入

同學們,詩歌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瑰寶,古今中外的詩人,用妙筆給我們留下了無數優美的詩篇,叩擊一代又一代人的心靈。今天,讓我們一起走近詩歌,輕叩詩歌的大門。(板書課題)

二、瞭解詩歌

1.在這次綜合性學習中,我們朗讀並學習了很多詩歌,你覺得什麼是詩歌?

我國現代詩人、文學評論家何其芳曾説:“詩是一種最集中地反映社會生活的文學樣式,它飽含着豐富的想象和感情,常常以直接抒情的方式來表現,而且在精練與和諧的程度上,特別是在節奏的鮮明上,它的語言有別於散文的語言。”

2.詩歌有什麼特點呢?

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飽含豐富的思想感情;

第三,豐富的想象、聯想和幻想;第四,語言讀來朗朗上口,具有音樂美。

三、合作編小詩集

1.請各組把課前編好的詩集,帶到前面展示。

2.各組組長分別介紹。

(1)詩集的名字、封面、目錄。(2)編排內容:收集的詩、寫的詩、與詩有關的故事或資料。

(3)編排形式:給詩歌分類、配插圖。

四、詩歌朗誦會

詩歌朗誦會現在開始。希望同學們在朗誦的過程中,感受詩歌的魅力,體會詩歌的情感。

1.課內的詩歌。

(1)回顧《短詩三首》《綠》《白樺》《在天晴了的`時候》,你有什麼感受?(《短詩三首》感受冰心對往事的懷戀,對母愛和大海的讚頌;《綠》想象艾青眼中春意盎然的綠色;《白樺》體會葉賽寧對白樺的喜愛之情;《在天晴了的時候》與戴望舒一起在雨後漫步。)

(2)小組交流,讀出詩歌的韻味。

温馨提示:用恰當的語氣讀出詩歌表達的情感;表情、手勢要自然。

(3)小組展示並評比。

2.收集的詩歌。

(1)大家收集了許多優美的詩歌,請在組內朗讀。(先背或讀出自己喜歡的一首詩歌,再説説為什麼喜歡它。)

(2)小組討論選擇哪幾首詩歌朗誦,採用什麼樣的形式能使本組的朗誦更精彩。

(3)推選代表,全班交流,並告訴大家你為什麼喜歡它。(可以從詩人、內容、形式等角度來表達自己的觀點。)

3.創作的詩歌。

剛才朗誦的都是別人的詩歌,在這一單元的學習中,我們自己也創作了詩歌。現在就是同學們大顯身手的時刻,請把你自己創作的詩歌充滿感情地誦讀給大家聽。

學生誦讀自己的詩歌。

小結:詩歌就在我們身邊,詩歌就在我們的生活之中。聽了大家的原創詩歌,我相信,有朝一日,我們班會有人成為詩人,讓我們一起期待着這一天!

五、拓展延伸

1.通過這次的綜合性學習活動——輕叩詩歌大門,你有什麼收穫呢?(我們在學習中獲得了關於詩歌的知識,知道了理解、欣賞詩歌的方法,還學習了一些寫詩的方法。)

2.我們在詩的海中徜徉,我們在詩的海邊拾貝,這讓我們收穫滿滿,也叩響了詩歌的大門。詩歌,讓我們用美麗的眼睛看世界!讓我們以這次綜合性學習為起點,在詩歌的海洋中遨遊,得到更多的收穫和更大的樂趣!

六、佈置作業

1.繼續收集詩歌,並讀給家長聽。

2.自己觀察周圍的事物,創作一首小詩。

詩歌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瞭解詩歌中常用的修辭技巧及詩歌鑑賞中修辭技巧的命題特點

2.學會結合具體詩句分析修辭技巧的運用。

3.掌握和規範詩歌鑑賞修辭技巧題目的答題步驟。

教學過程

導入:播放歌曲《虞美人》(鄧麗君)

虞美人

〔南唐〕李煜

春花秋月何時了,往事知多少。小樓昨夜又東風,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

雕欄玉砌應猶在,只是朱顏改。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

我們剛才聽的這首歌的歌詞就是李煜的名作《虞美人》。其中:“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運用了什麼修辭手法?——設問、比喻。(引出課題並板書)

【20xx北京卷】閲讀下面這首詩,完成10、11題。

柳堤

春江水正平,密樹聽啼鶯。十里籠睛苑,千條鎖故營。

雨香飛燕促,風暖落花輕。更欲勞攀折,年年還自生。

10、(7分)

②雨本無香味,但詩人在“雨香飛燕促”中卻説雨“香”,這是用嗅覺來變大觸覺和視覺的修辭方法。下列詩句中“香”子的運用和本詩類似的兩項是(4分)

A.花經宿雨香難拾,鶯在豪家語更嬌。(唐鄭谷《闕下春日》)

B.蒹葭影裏和煙卧,菡萏香中帶雨披。(宋楊樸《莎衣》)

C.幾經夜雨香猶在,染盡胭脂畫不錯。(宋劉子翬《海棠花》)

D.映日暖雲流似水,浥塵香雨潤如膏。(明邱睿《都城春日》)

一、回顧古典詩詞常用的修辭手法

詩詞大家們在作品中多運用修辭來表情達意。那麼我們一起回顧一下,我們所學過的古典詩詞中常見的修辭手法有哪些?

比喻、比擬、對比、對偶、借代、設問、反問、排比、雙關、誇張……

感時花濺淚,恨別鳥驚心。(杜甫《春望》)(擬人)

戰士軍前半死生,美人帳下猶歌舞。(高適的《燕歌行》)(對比)

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自京赴奉先詠懷五百字》)(對比)

無邊落木蕭蕭下,不盡長江滾滾來。(杜甫《登高》)(對偶)

問君能有幾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李煜《虞美人》)(設問、比喻)

無言獨上西樓,月如鈎,寂寞梧桐深院鎖清秋。(李煜《相見歡》)(比喻)

二、考點展示:

大綱要求:鑑賞文學作品的形象、語言和表達技巧(表達方式、表現手法、修辭手法)

那麼,這個考點在命題形式上如何呈現?我們來看近幾年考查修辭技巧的的.大學聯考題:

1.(20xx年廣東)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2.(20xx年重慶)

(1)“當年粉黛,何處笙簫?”用了什麼修辭手法?(2分)

3.(20xx年浙江)

(2)簡析第三聯中詩人表現情感的手法。(3分)

4.(20xx福建)

(2)請從表達技巧的角度對“折葦動有聲,遙山淡無影”進行賞析。(3分)

綜觀歷年命題情況,我們不難看出,對修辭手法的考查要求都外化為以下幾種形式:

1.本詩(句)用了什麼修辭手法?

2.作者是通過怎樣的方式抒情的?(辨認修辭技巧)

3.賞析分析詩(句)的手法及其表達效果。(闡釋表達效果)

大學聯考命題形式是這樣的,我們具體怎樣分析作答呢?請看下面的大學聯考真題。

三、真題體驗(引導學生分析)

1.(20xx年廣東)閲讀下面的詩歌,然後回答問題。(7分)

木芙蓉(呂本中)

小池南畔木芙蓉,雨後霜前着意紅。

猶勝無言舊桃李,一生開落任東風。

窗前木芙蓉(范成大)

辛苦孤花破小寒,花心應似客心酸。

更憑青女①留連得,未作愁紅怨綠看。

注:①青女:傳説中掌管霜雪的女神。

(1)這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的什麼自然屬性?都運用了哪種修辭手法?(2分)

【參考答案】兩首詩都描述了木芙蓉冒寒開花的自然屬性,都運用了擬人的手法。

(目的:學會如何辨認修辭手法。可通過分析意象或描寫對象的特徵來辨認。)

教師小結:通過這道題,我們掌握了辨認修辭手法的方法:要分析意象的的特徵。那麼我們怎樣去分析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呢?請看這道題——

2.(20xx年江西卷)閲讀下面這首詩,然後回答問題。

三江小渡

楊萬里

溪水將橋不復回,小舟猶倚短篙開。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風波去又來。

【注】將:行,流過。

詩人採用什麼修辭手法表達作品的主旨?試結合全詩作簡要分析。(6分)

【參考答案】全詩圍繞“交情”展開描寫,詩人採用比喻的修辭手法,(2分)將“山溪渡”比作“交情”、將“水上風波”比作“人生波折”,賦予“山溪渡”、“風波”象徵意義,(2分)從而形象地表達了友情恆久不變,能經得起風浪考驗的主旨。(2分)

(目的:1.學會辨認修辭手法。可通過尋找標誌來辨認。2.學會將理論知識結合詩歌內容來分析修辭手法在詩歌中的具體運用。)

方法歸納:

1.判斷修辭手法的方法(學生歸納):

(1)找標誌,如比喻的標誌“似”。

(2)析意象,如“花心應似心酸”,“花”是物,“心酸”則是人的情態,由此可判斷是用擬人手法。

2.如何分析修辭技巧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見修辭技巧的內涵和作用;其次是結合內容具體分析。最後才是傳達的作者的情感。

那麼是不是做到這樣,我們對詩歌中的修辭手法的分析就完成了呢?我們來看第二次階段考試前的練習題中的詩歌鑑賞題目。

3.答題思路(學生練習答案比對:投影詩歌,投影學生答題情況,分析答案得失,規範答題意識。)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四、當堂訓練

1.試分析這首詩的修辭手法及其表達效果。

新晴

劉頒

青苔滿地初晴後,綠樹無人晝夢餘。

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户又翻書。

【參考答案】用擬人的手法。作者將“南風”人格化,在雨後初晴的天氣裏,自己的舊相識南風偷偷的推開門户,頑皮的翻着書,傳達了作者對南風“惡作劇”的親切喜愛之情。表現了久雨初晴後作者寧靜恬適的心情。

2.比較鑑賞。假如你是大學聯考命題人,請根據下面兩首詩歌從修辭手法的角度設計題目,並設計好答案。(目的:熟悉命題形式、運用本節課所學知識進行答題。方法:小組討論、合作完成。)

憫農(李紳)

春種一粒粟,秋收萬顆子。

四海無閒田,農夫猶餓死。

陶者(梅堯臣)

陶盡門前土,屋上無片瓦。

十指不沾泥,鱗鱗居大廈。

(參考)問題:兩首詩在表達技巧上有異曲同工之妙,試分析。

答案:二者都運用了對比手法。前者通過陶者和富家的強烈鮮明的對比,深刻地揭露了封建社會制度的極端不合理,表達了詩人對勞苦人民的深切同情。

“四海無閒田”反映農民拼命勞動,全國已沒有荒廢不耕種的土地了,農民種得廣,收得多,這種現象與“農夫猶餓死”的現實對比,表現了詩人對勞動人民的同情,對封建剝削制度的不滿。

教師小結:同學們做得很不錯。説明了大家都充分了解了大學聯考的命題形式,掌握了答題技巧。最後,我們回顧總結本節課所學內容。

教師總結:

1.判斷修辭手法的方法:

一是找標誌

二是分析意象特點

2.如何分析修辭技巧在詩歌中的表達效果?

首先是掌握常見修辭技巧的內涵和作用;其次是結合內容具體分析。最後才是傳達的作者的情感。

3.形成答案時要規範。

答題步驟:

(1)準確指出用了何種手法。

(2)結合詩句闡釋為什麼是用了這種手法。

(3)此手法有何效果,傳達出詩人怎樣的感情。

五、作業

楊舍鎮

詩歌教學設計15

教材分析:

《搖籃》是山東省幼兒園教育活動教材大班上冊主題二中的一節教育活動, 這是一首優美的兒童詩,作者用清新的語言描繪了四幅寧靜温馨的畫面。詩的最後一句轉向媽媽和寶寶 ,會喚起幼兒對母親的情感,讓幼兒感受到親情是多麼美好。誰是搖籃?搖的是誰?寶寶是怎樣睡着的?這些都是由作者精心安排的,這也是這首詩的主要寫法。表現了作者對和平、寧靜、温馨生活的嚮往和讚美,幼兒會在不知不覺中受到熱愛和平的教育。

基本教學思路:

幼兒都喜歡美好的事物,嚮往和平、寧靜、温馨的生活,根據幼兒的年齡特點和新綱要的要求,我是這樣設計《搖籃》這一首兒童詩的:首先,通過出示真正的搖籃,豐富幼兒的感性認識,然後伴着柔美的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創設一種美的氛圍,引導幼兒體會詩歌的優美意境。在此基礎上,藉助課件引導幼兒觀看意境優美的`畫面,發揮幼兒的自主性,自然地學會詩歌,併為仿編詩歌打下了基礎。為了突破仿編詩歌這一難點,我先引導幼兒看圖仿編,再引導幼兒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仿編,充分發揮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生活的能力。最後請幼兒為自己仿編的詩歌配上優美的畫面,既發展了幼兒的想象力,又使語言與藝術達到了有效的整合。

重點、難點:

活動重點: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能有表情地誦讀詩歌。

活動難點:學習仿編詩歌。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體會詩歌優美的意境和豐富的想像,激發幼兒對詩歌的興趣。

2、在掌握詩歌的基礎上,學習仿編詩歌。

3、發展幼兒的想像力和用詩歌的形式表現生活的能力。

活動準備:

1、多媒體課件、錄音機、搖籃

2、和幼兒人數相當的紙、筆等材料

活動過程:

(播放優美的搖籃曲,教師與幼兒隨音樂做動作進入活動室)

(一)導入課題,激發興趣

(出示搖籃,播放搖籃曲)孩子們,你們知道這是什麼?(教師輕輕的搖着搖籃)聽着優美的搖籃曲,小寶寶躺在搖籃裏睡着了。我們的生活中也有很多搖籃,我們一起去認識他們吧!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詩歌《搖籃》。

(二)學習詩歌,感受詩歌的優美意境

1、教師配樂朗誦,完整欣賞詩歌

(1) 教師配樂詩朗誦,幼兒欣賞,欣賞後提問:詩歌裏有哪些搖籃?搖得都是誰?

(2) 引導幼兒用詩歌中語言來回答。(藍天是搖籃,搖着星寶寶;大海是搖籃,搖着魚寶寶;花園是搖籃,搖着花寶寶;媽媽的手是搖籃,搖着小寶寶。)

(伴着柔美的背景音樂,教師用輕柔舒緩的語調朗誦,創設了一種美的氛圍,能幫助幼兒更好地體會詩的意境)

(3) 小結:我們知道了藍天、大海、花園、媽媽的手是搖籃,他們搖着自己可愛的小寶寶睡着了,小寶寶是怎樣睡着的?請大家仔細聽。

2、觀看課件,分段欣賞詩歌

(1)(播放詩歌中第一小節的課件)提問:星寶寶是怎樣的睡着的?

幼兒:白雲輕輕飄,星寶寶睡着了。

標籤: 教學 詩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n54v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