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學工作者,常常要寫一份優秀的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對學業業績問題的解決措施進行策劃的過程。優秀的教學設計都具備一些什麼特點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 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 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⑵ 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⑶ 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 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 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 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 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 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 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7、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佈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 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 《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 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一、學習古代詩歌,幫助學生了解唐宋詩歌在我國詩壇上的重要位置。瞭解古代歷史和古人的社會生活,使學生更加熱愛祖國和人民。

二、會認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三、瞭解詩歌大意,體會詩歌的意境。

教學設想

一、這首古詩,讀起來琅琅上口,容易記憶。應讓學生多讀,不必硬從思想性上去探究,教學重點應放在引導學生在朗讀中體會詩人抒發的強烈感情。

二、採用學生自讀、教師點撥輔導、自讀測試的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數: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唐朝(公元618—907年)是我國古典詩歌發展的全盛時期。唐詩是我國優秀的文學遺產之一,也是全世界文學寶庫中的一顆燦爛的明珠。唐代的詩人特別多。李白、杜甫、白居易固然是世界聞名的偉大詩人,除他們之外,還有無數詩人,像滿天的星斗一樣。最難得的是其中不少詩人,能用自己獨特的風格和技巧,從各個不同的時期和不同的角度反映了當時人們的一些思想、感情以及社會生活的複雜面貌。今天,我們將要一起學習另一位唐朝著名詩人王維寫的一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二、指導自讀

(一)自讀《送元二使安西》

1、學生自讀詩歌並完成以下作業:(出示小黑板)(1)查字典解釋下列詞語:悒客舍盡故人(2)試着理解古詩的意思。

2討論自讀作業:(師生共同評定、明確)第1題:浥:悒(yì)濕潤。客舍:客店、旅店。此處指餞別的處所。盡:“進”。故人:老朋友。此處指元二。第2題:從詩題可知,這是一首送人赴邊之作,被送者元二,是詩人的摯友,姓元,在族兄弟排行是老二,唐人喜歡以行第相稱,表示親切和敬重。使,指元二是奉命出使。安西,指元二出使的地點。(引導看註解①)本詩辭情意兼美,有景語,有情語,情景交融,感情深藴,餘味無窮。首句,點明送別的地點、時間、天氣,早晨一場濛濛的細雨,如絲如霧、輕輕地灑掃了昨天灰塵飛揚的阡陌交通。滋潤了渭城的大街小巷,暗中醖釀送別氣氛。第二句:為送別佈景設色,緊承首句。一場如酥小雨,滋潤了清晨初春的空氣,給人以清新舒心之感,只見逆旅之餘,瓦楞青青,路邊柳色其新如洗。以上兩句勾勒了一幅色調清新明朗的圖景,為送別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環境。三、四兩句由寫景轉入送別,老朋友相送餞別,心中依亦不捨,千言萬語無從説起,只能頻頻勸酒,再乾一杯吧,向西出了陽關,再也見不到老朋友了。以尋常話語表達了藴藉無窮的感情。

3、在自讀基礎上試譯全詩。譯文:渭城早晨的細雨,潤濕了路上輕飄的浮塵,客舍邊一片青翠,柳色嫩綠清新。臨別的時候,勸你再喝完這杯酒,向西邊出了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樣的故人!

4、試背這首詩。

二、拓展練習。我還知道別的表達人間真情的古詩詞,我來給大家背一背。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教學實錄2(一等獎)

《送元二使安西》課堂實錄

師: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大家以前見過我嗎?

生:沒有

師:這是第一次見面,肯定比較陌生,是吧!

生:是

師:那麼大家再向下看,今天來了這麼麼多來自全國各地的老師,看着這麼多的老師,你們心裏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不緊張是吧!好,那麼一般情況下,人在緊張的情況下,會表現出來什麼呢?來,你來説

生:冒出一身冷汗

生:就是全身顫抖

師:手會發抖,那麼腿會怎麼樣呢?

生:心跳加速

師:心跳加速,腿會發軟

師:好,那麼這是我們第一次見面,還比較陌生那麼如果,我們通過這節課的瞭解以後,我們彼此之間有了瞭解後,我們就會成為什麼呢?

生:朋友

師:好,那麼想不想成為老師的朋友呢?

生:想

師:想的請把手舉起來對,那位同學舉得非常高,非常有誠意,好,好,咱們把手放下

師:同學們,知道老師姓什麼嗎?

生:

師: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生:老師告訴我們的

師:老師告訴你們的,好,你説

生:屏幕上面還有

師:你是個觀察仔細的孩子,也是一個會學習的孩子好,老師來自哪裏呢?

生:陝西

師:是的,來自陝西西安在座的同學,有沒有去過西安的?你去過嗎?

生:我去過!

師:你對西安有哪些瞭解呢?

生:我知道西安有兵馬俑

師:秦始皇兵馬俑

生:我知道那裏還有大雁塔

師:對,大雁塔

生:我去過那裏的大唐芙蓉園

生:我去過秦始皇墓

師:看來大家對西安了解的非常多,那能不能介紹下你自己啊?你來

生:我叫,今年十歲了!在實驗國小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

生:我叫,今年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好,還有嗎?你來!

生:我叫,我在實驗國小4年級1班上學

師:能不能説一些其他的?愛好?

生:我叫,我的愛好是發明創造

師:看來大家已經介紹了自己,那麼還有許多同學想介紹的,那麼把這個機會留到我們的課堂上,等會兒我們來認識剛才同學們已經説了,西安許多同學已經去過,也瞭解過了,那你知道在古時候的西安它又叫什麼嗎?你來

生:秦國

師:秦國當時的國都在咸陽好,古時的西安又稱長安,有長治久安的意思,同學們,在漢與唐時期,長安尤其的繁榮,特別是在唐時代,出現了許許多多的詩人,你知道哪些詩人嗎?你來!

生:我知道李白

師:能不能背上一首李白的詩?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如果能再有感情些,那就更好了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背得倒不錯,但這僅僅是在讀字,誰來有感情的讀一下!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是不是有點緊張?

生:恩

師:好,是這樣,不要緊張

生:牀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

師:真棒,小詩人

師:同學們,老師這裏也有一首詩,我來讀第一句,如果你們知道,就一起請接下去好嗎?

生:好

師:獨在異鄉為異客,

生:每逢佳節倍思親

師:遙知兄弟登高處,

生:遍插茱萸少一人

師:知道這首詩的作者是誰嗎?

生:這首詩的作者是王維

師:是的,這首詩是王維17歲的時候離開家鄉在古都長安所做的,同學們,王維當時17歲,不僅才華橫溢,就對人生之間的離情別處理解的如此的深刻,可見,他能寫下這樣的千古名篇,與他的一些經歷是密不可分的其實、王維還與寧夏?有着密切的聯繫,

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就是讚美生在沙坡湖的黃河岸邊好了,經過現在這段談話後,你們還緊張嗎?

生:不緊張

師:好,手還發抖嗎?

生:不發抖

師:手還發軟嗎?

生:不發軟

師:心還跳嗎?

生笑

師:如果心不跳那就壞了,好了,同學們現在我們可以上課嗎?

生:可以

師:好了,上課

生:老師您好

師:同學們好,請坐

師:同學們,今天啊,讓我們再次走進王維,來欣賞他的一首送別詩:送元二使安西接下來,請大家把書翻到101頁,老師來板書課題,請同學們來先讀一讀課題,想一想,從課題中,你讀懂了什麼?好開始吧!

生讀課文

師:好了,誰來説一説,從課題手中你讀懂了什麼?好你來説

生:我知道了這是王維的一首送別詩

師:從哪個詞可以看出的?

生:送

生:我覺得這是一首很有情分的師,我從:,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看出的

師:從課題中

生:送元二使

師:送誰呢?

生(齊):元二使

師:元二在這裏是王維的朋友,他姓元,在兄弟中排行第二,因此稱他為——

生齊:元二

師:如果一個人姓董,在兄弟中排行為老大,我們稱他為:

生:董大

師:董大,《別董大》,這也是一首送別詩,在以後的學習中我們會接觸到,好,從課題中你還懂得了什麼?

生:這是在安西,王維送元二使

師:有麼有不同意見?是在安西嗎?

生:不是駛向安西,是從安西往外走,是送元二駛向安西

師:在這裏,駛是什麼意思呢?

生齊:出使

師:誰出使安西呢?

生:元二呢?

師:誰送元二出使安西呢?

生:王維

師:對,是的王維,送誰

生:元二

師:出使安西,知道安西在什麼地方嗎?好,你來説

生:安西在陝西

師:是嗎?你來

生:安西,是唐代安西都護府,在今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庫車縣

師:對,你一定預習了,很好下面誰來讀一讀課題,好你來讀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注意,在元二後面稍微停頓下

生再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2:送元二使安西

生3:送元二使安西

師: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接下來,我們一起來學習這首詩請同學們注意看大屏幕,首先,請同學們自由讀一讀這首詩,要求:讀準字音,讀通詩句,明白了嗎?

生:明白了

師:好,自己讀自己的,讀到你滿意為止

生自由讀

師:好,誰先來給大家讀一讀,做到讀準字音,都通詩句

生讀

師:他讀得怎麼樣?

生:好

師:他不僅讀出了古詩的韻味,而且還帶上了自己的情感好,你來

生讀

師:非常的準確!誰在來?

生:送元二使安西

師:題目怎麼讀?送元二——使安西

生讀

師:好,同學們剛才大家讀的非常準在這首詩中有很多的多音字,剛才大家在讀的時候有一個字讀錯了,好了,看一下,這是一個多音字,那我們可以判斷一下,根據不同的意思,在這首詩中應該讀什麼呢?

生:舍shè

師:那麼客舍是什麼意思?

生:旅店

師:對,旅店的意思同學們,舍,不僅是多音字,而且是我們教材中需要會寫的!接下來請同學們看一下這個字怎麼寫的

師:舍:是個會意字,因此我們在寫的時候一定要注意,上面人與一字是屋頂,十子字架放正中,口字根基定要穩,一所房子就建成現在就請同學們拿出寫字的紙,來把這個字寫兩遍,在寫字的過程中請同學們注意姿勢要正確,頭要正,身要直,臂要?,足要安來,開始師:寫兩遍,好多同學已經寫好了,寫好的,請放在桌上好了,寫完了嗎?

生:寫完了

師:好,我們再根據要求來讀讀這首古詩,送元二使安西,預備——起

生齊讀

師:好的,大家讀的聲音真響亮好,同學們,讀懂了,讀準了字音,讀通了古詩,這是我們學古詩的最基本要求,如果要想讀出感情,還需要我們瞭解這首詩寫了什麼!接下來,請同學們輕聲讀讀這首詩,結合註釋,想想古詩寫了什麼?

生輕聲讀課文

師:好,誰來説一説,你讀懂了哪些詞語,理解了哪些詩句!好,你是説詞語還是讀懂了詩句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送元二和他離別

師:好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這杯酒喝完了,元二就走出了陽關,王維就在陽關沒有了故人

師:好,誰能再來説得具體

生:西出陽關無故人的意思就是西出了陽關就沒有了比我們更好的朋友了

生2:朝雨的意思是早晨下雨

師:對,早晨下了一場怎樣的雨?

生:非常大的雨

師:恩?有沒有不同意見?你來

生:應該是早晨下了一場小雨

師:為什麼?你從哪個地方看出下來了一場小雨?

生:邑輕塵!

師:從哪個字?

生:邑

師:邑,是什麼意思呢?

生:濕了

師:對,濕了路上的塵埃説明是一場?

生:小雨

師:那麼誰能句子連接起來再説一遍?好,你來

生:這種下起了小雨,路上的塵土

師:塵土怎麼樣了呢?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着小雨,很下的雨打濕了路上的輕塵

師:濕了地上的塵埃,這就是潤物細無聲誰能再説説第二句的意思,好,你來

生:第二句意思是客舍周圍的青青的柳樹的顏色更加青青了

師:為什麼更加青青了?你來

生:因為早上下了一場小雨

師:在細雨潤物中,柳樹的顏色更加

生:鮮豔

師:那麼誰能把前兩句連起來説一説呢?好,你來

生:意思説渭城早上一場零星下雨,滋潤了路上的塵埃,客舍週週的柳樹在雨水中顯得更青了

師:這樣的景色怎麼呀?是啊,那你能不能帶上這樣的感受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你覺得他讀出了這樣的美了嗎?

生:讀出了

師:好,讀出了,誰再來讀一讀

生:渭城朝雨裛輕塵,客舍青青柳色新

師:好,誰來説一説後一句什麼意思?好,你來

生:勸君更盡一杯酒的意思是,請你再乾一杯別離酒吧,西出陽關無故人就是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老朋友了

師:在這裏故人就是什麼意思呢?

生:老朋友

師:不僅在這裏是老朋友在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具雞黍,邀我至田家中,故人也是指?

生:老朋友

師:好,那麼接下來,誰能用完整的具體生動的語言描述整個詩的意思呢?好你來

生:咸陽城的清晨下着小雨,打濕了地上的塵土,旅店旁邊的柳樹都顯得更加亭亭玉立了,王維好像再向元二説請再飲一杯酒吧,西出陽關就再也沒有我這個老朋友了!

師:王維的詩被稱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下面,讓我們帶着對這首詩的理解再一起讀讀這首詩送元二使安西

生齊讀

師:好,同學們渭城的景色,美麗嗎?

生齊:美

師:然而就在這麼一個美麗的早晨,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渭城在古城長安西北,渭水北岸因此被稱為渭城而陽關在今甘肅西南,是古時通往西域的交通要道,當時的陽關以西就是那麼遙遠這又是一幅怎麼樣的畫呢?一路上雲山浩渺,大漠茫茫,黃沙漫天,舉目無親,陪伴他的是無盡的戈壁和滿目的荒涼,從渭城到安西總共3000多公里,就算用上當時最快的交通工具騎馬去,也得用上整整半年的時間同學們,這就是元二一路所經之處,看到這些,你有什麼感觸的?你來説

生:我感覺元二當時很艱苦

師:路途非常的

生1:遙遠

師:還有

生2:人們現在不保護地球,讓那些值得我們去珍惜的故址都已經失去了往日的?元二一路上特別的艱辛

生3:我覺得元二長途跋涉已經非常累了,再看見這一幕,肯定要累趴下了

師:好,説不定啊元二一路非常的辛苦,非常的艱辛那麼作為王維的好朋友,他知道這些嗎?

生:不知道

師:同學們,唐代著名詩人岑參曾經有詩云,請同學們和老師一起來讀

師生齊讀:十日過沙磧,終朝風不休馬走碎石中,四蹄皆血流

師:同學們想一想,在這樣一個離別的日子裏,王維深知元二此行的艱辛,在這一刻,王維心裏會想寫什麼?説些什麼呢?現在同桌之間先互相説一説

同桌互説

師:好了,誰來説一説在這離別的時刻,王維心裏會想些什麼?對朋友會説些什麼呢

生:我覺得王維這時心裏很傷心,因為多年的好朋友,就在此時離他而去了

師:為什麼會傷心呢?因為在這時侯對朋友很——

生:思念

師:思念?對嗎?還可以怎麼説

生:他會對老朋友覺得惋惜

師:惋惜,你來

生:戀戀不捨

師:戀戀不捨,除了戀戀不捨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心裏很傷心,他希望元二能快點回來,和他重逢

師:對希望他早點回來還有嗎?你來

生:王維就想王維肯定戀戀不捨,想老朋友到了陽關沒有朋友,要記得給我寫信

師:對,還有嗎?

生:元二,你就要出使安西了,安西好遙遠,而且還要跋山涉水,希望你好運

師:好個之心的朋友啊

生:王維希望元二能多陪他一會兒多在這裏多呆一會

師:這是對朋友的留戀,那麼想一想,此次元二是奉着朝廷的旨意去安西的,肩負着建功立業的偉任,想一想在這離別的時刻元二還會對他説些什麼?他又希望怎麼樣?好你來説

生:他希望他朋友也和他一起去

師:是誰去呢?

生:元二

師:是元二嗎?

生:應該是王維,王維希望元二不要去,留在這裏陪他

師:是嗎?有沒有不同的?

生:元二説,王維你在這裏等我,等我出使完朝廷的旨意後,向皇上辭行後就回來陪你,你一定要等着我啊

師:好,想一想,在這個時候王維還會希望朋友怎麼樣呢?他這次是帶着朝廷的使命去的,如果是你,你希望他怎麼做

生:如果是我,我希望他能完成使命

師:這是對朋友最好的

生:使命

師:好,從同學們的談話中,我們可以感受到此時此刻的王維他一定充滿了對朋友的留戀,還有對朋友的關心關起,同時呢,還有對朋友最好的

生:祝福

師:然而在這離別的時刻千言萬語化成一句話,一杯酒,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同學們,此時此刻,這還是一杯簡單的酒嗎?這酒中還包含了王維的什麼情意?包含了什麼?

生:戀戀不捨之情

師:好,帶着這種感情,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充滿了留戀還有呢?

生:對他的朋友充滿了關愛

師:既然有這麼多的關愛,一杯酒夠不夠?

生:不夠

師:那我們就來多幾杯酒讀一讀課文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除了留戀,除了關心,還會有什麼?

生:還會有王維對元二的祝福

師:好,你來讀一讀

生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好,數不清這是第幾杯了,可是,喝了這杯酒,元二就要啟程出發了讓我們也一起舉起酒杯再送元二一程吧!勸君更盡一杯酒——預備起

生齊讀: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

師:同學們,在這裏離別的時刻,酒逢知己千杯少,離別方知故人情從這首詩中,你體會到了這樣的情感了嗎?

生體會到了

師:接下來,讓我們一起再來讀一讀

配樂朗讀一生讀

師:你已經深深地陶醉在其中了,此時此刻你就是王維了

再指名讀

師:你讀出了自己的節奏自己的理解來了

再指名讀

師:你已經讀出了古詩的韻律,等到有一天,你能刷刷刷寫出到紙上來,你就是詩人好,你來

再指名讀

師:看到大家讀得這麼好,老師也想讀一讀,好嗎?

生:好

師配樂朗讀

師:好,一起來

配樂生齊讀

師:細雨如絲柳色青,離別情深意更濃根據這首詩,人們把它譜成一首曲,叫《陽關三疊》,也叫又名《陽關曲》、《渭城曲》,想聽一聽嗎?

生:想

師:老師來唱

老師配樂唱詩

師:請同學們跟老師一起來唱好嗎?

師生共唱

師:當時一杯酒,千古仍唱曲三疊,一杯酒,一句話,一首詩,一聲情,同學們,讓我們現在閉上眼睛,想像當時的畫面,背誦這首詩,預備起

學生背誦古詩

師:人生自古多離別,要想真正理解那段穿越時空的離別之情,還需要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中慢慢的去品味這首詩好,同學們,現在我們一起來回顧下,在學習這首詩中,我們運用了哪些方法?請同學們看大屏幕首先我們運用了什麼方法呢?

生:我們運用了讀準字音的方法

師:讀準了字音,讀通了詩句,好,其次呢?

生:其次是結合古詩,理解詩句

師:然後呢

生:聯繫生活,體會詩情

師:最後呢

生:讀出感情,注意節奏

師:這就是我們學習古詩的一些好的方法,同學們,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對我們寫出了朋友之間依依不捨地離別之情,那麼當朋友遠去之後,詩人又是怎樣的心情呢?接下來,讓我們欣賞王維的另外一手送別詩《山中送別》同學們可以結合我們剛才總結的學習古詩方法,也可以總結我們平時的學習經驗來讀一讀這首詩,小組之間合作學習,好,現在開始吧!

生小組合作學習古詩

師:好了,同學們,哪個小組先來給我們讀一讀,你們是一個個讀呢?還是一起讀呢?

小組齊讀古詩

師:好,非常好你們是一起讀呢還是

小組齊讀

師:你們讀的非常棒,特別是把最後一個標點我們一起再來把最後兩句讀一讀

好,誰來説一説這首詩的大概意思嗎?好,你來很難説,但是老師相信你們能説

生:山中把老朋友相送之後,太陽落山的時候把——日落了,把柴堆掩蓋了

師:是嗎?太陽落山後,詩人回到家裏關閉了家門後兩句誰能來説一説

生:春草明年綠,王孫歸不歸的意思是,春草明年還能綠,但是王孫明年還能不能歸來?

師:王孫在這裏就是——

生:老朋友元二,故人

師:那麼從這首詩中,我們體會到了什麼?

生:作者很想念王孫

師:很想念王孫,就是很想念他的什麼?

生:老朋友

師:假如你是他的朋友,你聽到了朋友的召喚,你明年還會不會回來啊?

生:會

師:即便是不能回來,但我也相信啊只要友情在,哪怕天涯海角,我們的心也在一起,這就是

生: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

師:這也是送別詩中的名句同學們其實在我們的古詩中還有很多有關送別的詩句,下課以後我們可以蒐集這樣的名句,蒐集出來讀一讀,背一背最後還留給大家一個作業,試着把《送元二使安西》這首詩,改寫成為一篇記敍文最後老師還想借用高適的送別詩送給大家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

宣佈下課

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對比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披文入境,“讀”佔鰲頭;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讀中悟美,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並會默寫。

3.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4.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

5.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誦讀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作者表達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蒐集相關資料。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力求在上課伊始就創設一種情境,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中,達到“未成曲調先有情”的效果。)

2.通過《贈汪倫》《別董大》等耳熟能詳的送別詩,初步感知古人的送別深情。

3.介紹時代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們爭相歌詠的題材。

4.初讀兩首古詩,大致瞭解其異同。

5.引導學生先學第一首詩,板書詩題。(注意“鶴”的筆順,“孟”的起筆,“陵”的讀音。)

6.讀題了解有關“送”的內容。

(1)師生交流有關黃鶴樓的資料。

(2)課件展示黃鶴樓風采,加深對這座江南名樓的認識。

(3)師生交流了解“廣陵”與“揚州”的關係。

(4)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幫助學生明確詩中涉及到的地名的地理位置。教師邊畫邊與學生交談:“黃鶴樓也好,廣陵也罷,都位於我們祖國第一大河──長江流域。長江西起唐古拉山脈,婉蜒6

300多公里後匯入東海。黃鶴樓所在的武漢就在長江與漢江的交匯處,(板書:武漢),廣陵在武漢的東邊。”版書:廣陵)

(5)師生交流了解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讓學生明確,李白雖被後世稱為“詩仙”,名氣頗大,但孟浩然比他大十幾歲,當時已詩名天下,而李白還只是二十四五歲的詩壇新秀。)

(6)請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7)提示學法:蒐集資料是理解詩題,學習古詩的一個好辦法。

二、初知詩意,質疑解疑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讀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註釋等多種方式瞭解詩的大意,並鼓勵學生質疑。

4.集體交流。

(1)指名概述詩意。

(2)質疑。

(3)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等較簡單的問題。

(4)師生交流,確定有研究價值的問題。

三、故事導引,入境悟惰

1.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據説李白常在黃鶴樓上與人飲酒賦詩。有一天,他聽説仰慕已久的孟浩然就隱居在附近的襄陽,便立刻前往拜見。孟浩然聽説李白來了,顧不得整理衣冠,趕忙來到堂前。李白一見孟浩然,搶上一步説:“孟兄,李白早知道您詩名天下,特來求教啊!”“哪裏哪裏,賢弟過獎了,過獎了!你才華橫溢,我也久仰了呀!”兩人一見如故,從此一起遊山賞月,飲酒賦詩,談人生,談抱負……就這樣,好幾個月形影不離。不久,孟浩然要到江浙一帶遠遊,李白有事不能同往,特地選在黃鶴樓為孟浩然送行。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名詩誕生了……(此處講述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意在為學生理解後兩句埋下伏筆,奠定基礎。)

2.賞析“煙花三月”。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學生想象、感受身邊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內涵,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也使人產生無限還想。

(3)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想象“煙花三月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教師先讓學生感受、理解,然後再表達,這樣,理解和運用就融為一體了。)

(4)拓展理解“煙花三月”。“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鳥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當時乃盛唐時期,整個時代也如“煙花三月”般美好,更體現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5)指導朗讀前兩句。自由讀、指讀、評讀、想象畫面讀等。

(6)小結:名樓美景遙相送,詩情畫意在其中。

3.品析“碧空盡”“唯”等詞語。

(1)品析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

(2)抓住“遠影”,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友人的情感之深。

(3)帶着自己的體會試讀第三、四句。

(4)指名讀,師生評讀,學生再讀。

(5)師激情引讀。

(6)從最後一句中,換詞理解品析“唯”。引導學生體會詩人對摯友的一片深情,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體味作者佇立江邊時間之長,帆影“盡”而情“不盡”,“過盡千帆皆不是,一心只送孟浩然”的深情。

(7)指導朗讀後兩句。及時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點撥學生如何讀,使學生深入體會詩意;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

五、學習第二首詩

1.討論交流學習第一首詩的成功經驗:解詩題,明背景;品詞句,悟詩境;作對比,感詩情等。

2.小組合作學習第二首詩。

3.各組彙報交流。

4.生生互動、師生互動。瞭解安西、陽關等詩中所涉及地名的方位及相關知識;瞭解由於交通不便,從偏遠的安西到陽關的送別這其中的艱難;各抒己見體味“更進一杯酒”的深刻內涵。

5.比較兩首詩的異同,誦讀悟情。

6.交流這兩首送別詩共同的地方,試着思考其規律性。

六、總體回顧,歸納昇華

1.學生交流本節課感受。

2.教師歸納總結:人分千里外,情在送別中!一樣的深情,別樣的故事。下節課讓我們繼續領略古代詩人的送別深情。

3.佈置作業。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導入新課

二、交流課下收集到的送別詩(略)

三、小組合作,讀詩悟情

引導學生自主體會送別詩的異同,着重讓學生領悟這些詩中豐富的情感內涵,品味“人間最美是真情”這一真諦。

四、誦讀交流,暢談感受(略)

五、遷移學法,進行練筆

1.人間最美是真情,同學們,我們也曾有過與親人、朋友分別的難捨時刻,你有怎樣的感受呢?能否用抒情的話甚至是詩的語言寫一寫?

2.練筆。

3.交流。

六、拓展思路,佈置作業

1.除了送別詩,你還了解什麼類別的詩?(如思鄉詩、邊塞詩、詠春詩等等。引導學生課外讀詩時要留意詩歌間的內在聯繫,使學生對詩歌的理解上到一個新的高度。)

2.佈置自選作業。

(1)蒐集李白、孟浩然、王維的其他詩作,朗讀、欣賞、摘抄。

(2)自主選擇文中一首詩改寫成記敍文。

(3)結合自己的感受創作古體詩或現代詩。

(4)蒐集某一類詩歌如邊塞詩,比較、賞讀、摘抄或寫體會。

【教學目標】

1、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有感情地誦讀古詩,並背誦。

3、體會詩人表達的思想感情。

4、培養學生蒐集信息的能力、語言表達的能力、自主學習的能力、想象思維的能力。

【教學重點】

體會詩境,訓練語言。

【課前準備】

1、學生:

⑴蒐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生平的材料。

⑵讀熟課文。

2、教師:

製作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程序】

一、揭題、解題

(2分鐘。)

1、揭題,讀題:

注意“孟(mèng)”的讀音及寫法。

2、解題:

注意黃鶴樓與廣陵的位置,、“之”的意思。

3、交流蒐集的有關資料:

(3分鐘。)

⑴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人?

⑵李白和孟浩然是什麼關係?

⑶這首詩是在什麼情況下寫的?

4、理解詩意:

(15分鐘。)

⑴學生自學古詩:

(5分鐘。)

自學要求:以學習小組為單位,熟讀古詩,藉助文後註解和字詞典,理解字詞,翻譯詩句,做好講解古詩的準備。

⑵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0分鐘。)

⑶學生自願或學習小組推薦同2學講解古詩:

教師注意指點,並點出這首詩中的幾個關鍵的不易掌握的字詞。“西辭”“盡”。

5、體會詩境:

(6分鐘。)

⑴你認為這首詩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感情?

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

⑵想象描述“煙花三月”是一個什麼樣的圖景。李白這時有心情賞春嗎?為什麼?

⑶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李白為什麼只見“孤帆”?

6、李白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

7、藉助插圖,體會詩的意境。

8、有感情地朗讀、體會詩的意境。

9、藉助詩境,訓練説寫:

(14分鐘。)

引導:孟浩然是李白的老師、兄長、朋友,往日,他們生活上相互照顧,學業上相互幫助,情投意合,感情深厚,此刻分別,不知什麼時候才能相見,黃鶴樓前兩人分別的情景一定非常感人,同學們想象一下,他們的分別時,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會是什麼樣的表情。我們能不能分角色表演一下當時的情景呢?要演戲,先要有腳本,請同學們以學習小組為單位,集體合作為這段情景的表演,寫一個腳本,腳本要交待清楚事情發生的時間、環境,人們的動作、語言、表情等等。

10、學習小組合作撰寫腳本。

11、學生自願或推薦表演,表演後師生共同評議。

12、根據表演效果,重新修改腳本。

13、佈置作業:

(1分鐘。)

根據自己的能力和愛好,選擇完成下面的作業:

⑴有感情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⑵《古詩三首》都寫到了春天,説説三首詩表達的思想感情有什麼不同?

⑶蒐集並閲讀有關友人送別的詩歌,體會詩人的感情。

一、讀懂詩題,指導學法。

1、誰來讀一讀題目

師:一個學生,你都讀準了。

2、誰有不同的讀法?

師:你還讀出了停頓。

3、一起讀課題。

3、大家知道題目是什麼意思嗎?

第一個學生:之:到——你是怎麼學懂的?(“註釋”是學習古詩的好幫手,別忘了它。)

第二個學生:如果你能把誰從什麼地方到哪兒去,放在前面説,會説得更通順。板書:送

第三個學生:原來,我們還可以從題目中讀出一件事情來。

4、再讀題目,讀出一件事情來。

5、廣陵,就是揚州,這個“陵”字比較難寫,我們一塊兒來寫一寫。

好,讓我們來把題目抄到第一行方格里。

6、投影、評價

二、讀通句子,基礎性朗讀

題目已經讀懂了,詩句又寫了什麼呢?我們來讀一讀古詩,再借助課後的註釋,想一想詩句的意思。

1、自由讀全詩。

2、個讀檢查

3、個讀評價

4、齊讀古詩。

三、讀懂意思,理解性朗讀

(一)學懂1、2兩句——敍事

1、同學們讀得那麼認真,現在,誰想説説詩句的意思了?

學生交流。師:你能用自己的語言把事情説清楚了。

如果把時間放前面説,能把事情説得更通順。

當我們連起來説事情時,可以簡單地説成是“煙花三月”,如果再具體展開,就顯得有些囉嗦了。

師:你的學習能力真強,老師請教一下,你是怎麼學懂的?

u預設:煙花三月——你理解了。能不能煙花換一個詞,這是怎樣的三月呢?

師小結:通過換詞,我們不難發現,這裏的煙花並不是現在所説的“鞭炮、禮花”?而是指煙霧迷濛,萬紫千紅的春天。

u預設:西辭——這裏的西辭是什麼意思?你明白嗎?

課件出示,師:請看這幅圖,黃鶴樓在揚州的西邊,孟浩然就要面對着黃鶴樓辭別了。這裏“西辭”點明瞭黃鶴樓和揚州不同的地理位置。(稍停)大家發現沒有,老師用了這麼多的話才説清它們的關係。而古詩卻只用了——兩個字。古詩的語言多凝練啊!

板書:西辭

2、誰還想説?(誰能連起來説,把送別的事情説清楚。)

3、小結:這兩句詩,就把送別這件事説得清清楚楚了。誰願意再來讀讀這兩句?

4、再次朗讀。評價:你讀得很舒緩,一定在想象他們送別的情景。

你一定讀懂了,你的朗讀讓我彷彿身臨其境呢。

你是用心在朗讀呀,你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二)、學懂3、4兩句——繪景、抒情

1、誰願意來説説這兩句詩的意思?

2、生交流。師:哦,你看到了滾滾長江東逝水。

你讀出了一幅畫面,誰能讀出更多?

能不能從不同角度理解呢?難道這兩句僅僅寫的是景色嗎?你又體會到什麼呢?(望得遠,站的時間長,依依不捨,惆悵,思念……)

你已經超越了想象,是心貼心的體會。

是啊,心中無限的惆悵啊!因為古代交通極不發達,他們不知道何時才能再相見啊!

大家理解得多好哪,老師相信大家隨着年齡的增長和閲讀的加深,一定會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u預設:盡。師:盡就是——消失,不見了。你一定是通過想象讀懂的,是吧?如果能發揮想象,我們能讀懂更多。

3、讓我們來讀好這兩句。誰來?

引讀:李白目送着一葉扁舟,漸行漸遠,此時他是多麼依依不捨啊!(一生讀)——方超穎

天涯一望,唯有空惆悵。——馮張弛

帆已盡,水自流,剪不斷的思念,才是李白的心。——程容

4、李白始終沒有離開,久久佇立江邊,望着滾滾江水,他會想些什麼呢?

(課件:佇立的圖片)

5、(學生説到了往事)師:也許他們會回憶起歷歷往事吧,他會想起什麼呢?

(課件補充文字閲讀)

6、往事如煙,還是祝福我的朋友吧,因為孟浩然要去面見張丞相了……

李白會怎麼祝福呢?

評價:補充如“金榜題名。”“祝你一路順風。”等詞句。

7、(ppt拓展)李白久久佇立江邊,縱有千言萬語,有與何人説?就讓這滾滾江水,捎去李白的心裏話吧。我們一起來寫一寫。

8、交流.

四、欣賞性朗讀

1、李白的心,盡在字裏行間吶!誰願意把詩人的心融進你的朗讀裏呢?

2、生個讀師:為了獎勵你的勇敢,老師給你配上音樂。

我特別欣賞xx把……讀得好,這一份依依不捨,深深地打動了我。讓我們再來欣賞誰的朗誦呢?

有一位作家這樣説:會欣賞別人的人,也一定能被別人欣賞。

五、積累古詩。

1、誰能背了?

生讀得很出色——xx,我相信你長大了一定能做個出色的播音員!

老師本來也想來讀一讀,但是聽了xx的朗讀,自愧不如啊!

只要我們用心去吟誦,所有的老師一定會欣賞我們的朗讀。

2、配樂、齊頌詩歌。

3、抄寫全詩。

師:請同學們把這首送別詩抄下來,學習能力強的同學,可以試着默一默。

評價:Xx同學已經寫好了,讓我們來看一看。

同學們寫的都很正確,但老師覺得字還可以更加端正一些。

過渡:李白期盼着好朋友早日歸來,可是半年過去,孟浩然沒有回來,一年過了,他還是沒有回來。李白思念朋友,一年後再一次登上了黃鶴樓,去年的今天,往事歷歷在目,他不禁吟誦起這樣一首詩。

4、補充詩歌——朗誦《江下行》,下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3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師:這個字念?

生:故

師:你能給它組組詞嗎?

生:事故 故人 故事

師:剛才有同學説到故人,你知道故人是什麼意思?

生:老朋友

師:我們把自己的老朋友稱為故人,那麼説到朋友,有沒有誰想介紹介紹自己的朋友的?

生自由説,可以從姓名,特點,愛好,等多方面來説。

師:今天,朱老師也要帶大家去認識一對好朋友,讓我們上課好嗎?

師:上課!

生:起立!

師:同學們好!

生:老師好!

一、解詩題

師:這對好朋友是(課件出示:李白 孟浩然)?

生:李白 孟浩然

師:通過昨天的預學,我知道,你們已經對他們有所瞭解?我們請小先生沈嘉程帶我們去了解一下!(小先生沈嘉程交流)

沈嘉程:通過昨天的預學,我們已經蒐集了有關李白和孟浩然的一些資料,拿出我們的預導學案,哪個小組的同學想來交流?

李白的背景。

孟浩然的背景資料。

(得根據同學的回答,隨機應變,適當評價,如:

是呀,你們的預學可真充分。你知道的可真多。謝謝你們組的交流。你們組的資料可真全面。)

總結各小組的發言:

同學們瞭解得可真多,據我所知,李白與孟浩然第一次相見時,李白才28歲,而孟浩然40歲左右,兩人年紀相差12歲,我們把這樣的朋友稱為忘年交。李白當時詩名尚小,而孟浩然名聲在外。李白專程前往鹿門山謁見浩然,兩人習性相投,一見如故。於是,相約來到江夏,遊歷月餘,最後,孟浩然要去廣陵,於是二人在黃鶴樓相別。看着好友離去,李白思緒萬千,欣然寫下千古絕唱《送孟浩然之廣陵》 ,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感受李白和孟浩然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吧!

1、 讀詩題

師:感謝我們的沈先生,好,誰先來給我們來讀課題!

一生讀。

師:讀正確了,孟和陵是後鼻音,讓我們一起讀!

2、 解詩題

師:讀了題目,你知道了什麼呀?

自由説:李白送孟浩然 在黃鶴樓

師:那題目中哪個字表示去?

生:之

師:帶着理解,讓我們再讀課題。

齊讀

師:那麼長的題目,我們不妨在地點和人物後面稍作停頓。再來一次!

齊讀

師:聲斷氣別斷,像我這樣!(師範讀)一口氣讀完

生再讀。

二、讀古詩

1、 自由讀詩:把詩讀正確讀流利。

師:打開書本,自己讀一讀這首詩,試着把它讀通順讀連貫,多讀幾遍,自己讀自己的,開始。(生自由讀詩)

2、 檢查交流。

師:現在,誰來為我們讀一讀這首詩?(一生讀詩)

讀得不準的:正音。(儘量請差一點的學生)正確的:讀得真美,正確又流利,還讀出了古詩的一些節奏。

師:讓我們合作着試試,我讀一句,你們讀一句!(師讀前一句,生接後一句,師注意在讀前一句的時候把古詩的節奏示範出來)

交換順利,再讀!

師:同學們,讀古詩呀,聲音不要太響,想學着老師讀一讀嗎?最後一句,我們試試好嗎?(師範讀:唯見長江天--際--流--)

生學習讀

師:有讀古詩的感覺了,我們連起來一起試試!(生齊讀一遍)

3、 完成練習。

師:讀了那麼多遍,你記住些什麼了嗎?拿出我們的預導學案,找到當堂打標的部分,我們一起來寫一寫。(課件出示填字部分)

師;昨天我們已經通過預學,找了找,學了學你們認為難寫的字,這部分我們請小先生王思源來給我們交流。

同學們,昨天我們已經預學過這些字,那麼你們有什麼要提醒大家的嗎?

其他同學自由説,可以是孤、帆、唯等任意一個,並適當評價。

我們組都覺得"辭"字較難寫,我們看,辭左窄右寬,在寫得時候左右兩邊要進行穿插,右邊的辛的幾橫要穿插進左邊,這樣整個字才能變成一個整體。來,再在預學案上端端正正地寫兩遍,與你昨天預學時寫得比一比,有沒有進步。

小老師巡視,在巡視過程中,提醒坐姿:

我們的某某同學,書寫時挺直了腰板,可真精神,瞧瞧他的字也跟他的坐姿一樣,精神大氣的很。

師:在我們小先生的提醒下,我們這個辭字寫得真漂亮,那辭是什麼意思啊?

生:告別

師:那西辭呢?

生説自己的理解

師:我們來看他説得對不對,這張圖能不能加深你的理解?你發現了什麼?(課件出示地圖)

師:黃鶴樓在?(西邊)揚州在(東邊)

師:孟浩然就是要從西邊的黃鶴樓出發,沿着長江順流而下,到東邊的揚州,明白了嗎?讓我們再看着自己填好的詩一起來讀(齊讀)

三、想象畫面

1、 想象畫面: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2、 交流畫面。

師:同學們,這學古詩不僅要讀好,而且要邊讀邊想象,讓古詩當中的畫面浮現在你的眼前。板書:畫面現在再請你默讀這一首詩,邊讀邊想象,你彷彿看到了哪些畫面?(生默讀)

a師:讀着讀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生自由説,可適當引導,前一句詩的內容。

師:你是從哪兩句詩看到這個畫面的?

生: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那這故人指的是誰?(孟浩然)

師:誰也看到了這幅畫面,能再具體地説一説當時的情形嗎?(生自由説)

師:在這幅畫裏除了人之外,還有什麼?三月,這個三月是怎樣的呢?誰來給我們描繪一下這個三月?(煙花)

師:可不是我們過年放的煙花,這個煙花是在形容春天?煙花是一副怎樣的場景?一個怎樣的春天?

生自由説春天的美景!草翠花開,桃紅柳綠,

師:你是從註釋中發現的,結合註釋讀古詩能把古詩讀得更透。誰能把這煙花三月説得再美些?

生自由説!

師:真是萬紫千紅總是春。你看,在你們看到的畫面裏有人物,有時間,還有那麼美的春光,誰來讀?(幾個學生讀)

b師:這一路詩情畫意,風景獨好,那麼你還看到哪些畫面呢?

後一句詩的交流。

師:在你想象的畫面中,這一隻船有什麼變化嗎?(漸漸消失)

師:消失在哪裏?

(長江的盡頭,天空的盡頭)

師:除了小船的變化外,在畫面裏你還看到什麼?

(李白)

師:還有這滾滾?(長江,一瀉千里)奔向了哪啊?(天空的盡頭)這就是,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有同學還看到李白了,那你看到李白當時的表情了嗎?

(依依不捨,愁眉)眉宇間有離愁,後兩句,來讀!(一生讀)

師:誰也感受到這離愁了,讀。

師:帶着依依不捨,齊讀後兩句。(齊讀)

師:原來詩中藏着那麼多豐富的畫面啊,想象着這些畫面,(配上音樂)這是一個春光明媚的季節,孟浩然在黃鶴樓與李白辭別,李白他就站在江邊目送着他,船遠去,李白卻久久不願離開,讓我們帶着理解,一起吟讀!(配樂齊讀)

四、編故事

1、 質疑問難。

師:讓我們再走近些,你們看,這就是長江,長江是我們古代的黃金水道,每天在這裏往來的船隻?(很多很多)

師:那麼當你讀到這首詩的時候,你有沒有發現什麼問題呢?

生質疑,詩裏只有一隻船,(孤帆)。

師:這是為什麼?不妨讓我們從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説起怎麼樣?板書:故事

2、 創編故事。

師:話説有一天,李白正在院中吟詩作對,僕人送來書信一封,原來是孟浩然這位故人約自己到黃鶴樓,李白收到信後特別高興,於是李白如約趕到黃鶴樓,這一玩就玩了一個多月,這一個月來,他們朝夕相處,情意綿綿,完全沉浸在這煙花三月的美景中.(貼故人呵黃鶴樓兩張紙片),他們兩個在這一個月來,都做了些什麼呢?也許就是在這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他們來到了?(花園裏)一邊賞花,一邊(作詩),你説的是他們賞花作詩的故事。還有其他同學能來説説他們的其他故事嗎?他們又去幹了什麼?(飲酒談心的故事)(吟詩作對的故事)這些都是他們難忘的回憶啊,可是此時此刻呢,江邊只剩下李白一個人,他看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望着孟浩然的船越來越遠,但是往事卻歷歷在目,此時此刻,李白的眼前肯定浮現出孟浩然在黃鶴樓邊的身影,那時,故人孟浩然會做些什麼呢?你能試着改改這句詩嗎?

3、 改寫詩句。

師:來拿起筆,試一試,我們來吟一吟我們自己的詩,從這裏開始,沒人説一句,開火車。(生讀自己改的詩)根據學生的回答板書:作詩 觀景 飲酒 賞月 賞花 對詩

4、 感情誦讀。

師:你們都是小詩人啊,這滿滿地都是李白當時的回憶,曾經李白與故人作詩王鶴樓,現在只留下李白一個人,孤零零地看着(讀詩: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多次重複,讀詩。一生讀,一生讀,齊讀。

師: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李白只看到孤零零地一隻船了嗎?(自由説)一個孤字,寫盡了李白當時內心的(不捨)。你來讀讀。一個孤字還道盡了李白當時內心的?(離愁),你來讀讀。一個孤字訴説着李白與孟浩然的(深厚友情)讀讀。

齊讀後兩句。

師:真是過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奉送孟浩然。讓我們一起來!(配樂齊讀整首詩)

師:你們不僅讀出了詩人的感受,還有這首古詩的韻味。同學們當古人深深陶醉在這種情感中時,他們會情不自禁地吟唱起來,也許會像我這樣(師吟唱)

師:古詩吟唱沒有固定的曲調,也可以這樣唱(課件播放吟唱聲音),有興趣的同學也去找找相關資料。

五、拓詩文

師:你們知道嘛?這唐代大詩人李白啊,一身雲遊四方,他豪邁浪漫廣交朋友,寫下了100多首送別詩,你讀過哪些啊?

1、 拓展古詩。

一生吟誦《贈汪倫》

師:這首詩是汪倫用什麼在送李白?(踏歌)這叫以歌相送。我們再來看下一首。

生讀詩,分別請三位學生讀詩

師:發現了嗎?這是在以什麼相送啊?(以酒相送)

師:再來看我們今天的這首詩,他又是以什麼在相送(目送),這是飽含真情的目送,在這麼多送別詩裏,要數我們今天這首最為出名,廣為流傳,他被無數的書法愛好者寫成了書法作品,你們想欣賞一下嗎?

2、 回扣古詩。

師:這是楷書,沒有標點,從右寫到左,出現了繁體,誰會讀?

一生讀。

師:這是篆書,和花一樣的字,誰還會讀?

一生讀。

師:這是在扇面上寫得行書,誰還會讀,男女生合作讀,一半一半。

分工讀。

師:最後一張最難,古詩配畫,(音樂響起)字都看不見了,還會讀嗎?

齊讀。

師:看來今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這首詩,已經在你心裏了。今天我們就學到這。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本課生字,做到書寫認真、規範。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二、技能目標

增強學生理解送別詩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理解詩句的意思,想象詩歌描寫的意境,體會朋友之間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藉助工具書自學生字,有感情地朗讀、背誦古詩。

教學難點

理解詩歌的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

教學準備

生:課前收集李白的詩歌、生平資料;不理解的字詞查查字典,熟讀古詩,試着理解詩歌。

師:課件資料。

教學課時

1課時(45分鐘)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教師檢查學生預習情況(生字、詞語)。

一、課前交流,質疑導入

1你聽説過李白嗎?你們以前學過他的什麼詩?大家背一背李白的詩好不好?(學生背誦李白的詩歌,教師鼓勵)

2你們願意再學一首李白的詩嗎?

出示課文題目《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齊讀課文題目。

【設計説明】

通過問題,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

二、初讀課文,感知大意

1、師利用課件播放伴有悠揚的古箏音樂的範讀,學生注意聽朗讀時的節奏。

2、你也想讀讀這首詩嗎?注意把字音讀準確。(指名朗讀)

3、學生齊讀古詩,感知詩意。

4、抽讀,全體同學當小老師評價,適時鼓勵。

5、分組比賽讀,要整齊、聲音洪亮,讀出感情,生互評。

6、反覆朗讀古詩,結合課文插圖,大膽形成自己的理解。

【設計説明】

多讀是學生了解和學習古詩的一中捷徑,在讀中感知詩意,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悠揚的背景音樂更能讓學生走進古詩的意境。

三、深入探究,理解詩意

1學生根據註釋理解題目意思、再次瞭解作者。

(出示課件中註釋及作者生平事蹟)

2全班交流,瞭解詩意。

(1)結合課文題目理解“故人”指得是誰?簡介孟浩然其人,並闡明他和李白是忘年交,“黃鶴樓”點明瞭送行的地點,“煙花三月”點明瞭時間。(課件出示黃鶴樓的圖貌和簡介)

(2)反覆朗讀前兩句,結合書上的插圖,理解詩句的意思。

(學生試着解釋意思,先互評後師評)

☆在黃鶴樓(李白)送別老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裏,朋友坐船順流而下到揚州去。

(3)把後兩句作為想象意境、體會作者思想感情的重點,引導學生抓住“孤帆”、“唯見”展開送別時意境的想象。

(學生根據註釋和圖文,理解意思,展開想象)

☆好朋友的船越走越遠,漸漸消失在藍天的盡頭,只有那浩浩蕩蕩的長江水,滾滾地向天邊流去。

3有感情地朗讀,體會意境。

(1)指導朗讀,讀出節奏。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2)生練習朗讀,並加上動作。

(3)閉上眼睛,低吟古詩,邊讀邊想象詩中的景象。

【設計説明】

將電教資源和參與式教學融為一體運用在課堂,尤其是在古詩的教學中效果很明顯,學生積極主動的討論,探究,合作學習,共同進步。

四、練習背誦,感悟全詩

1、聽課件範讀,體會古詩的情緒節奏。

2、分小組讀,分別選出一名同學在音樂伴奏下賽讀,在朗讀中表達自己的感受。

3、練習背誦。

4、感悟全詩(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師問:學習完這首詩,你有什麼想説的嗎?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生答:依依不捨之情,或依依惜別之情,或兩人的深情厚誼等等。(教師鼓勵與總結)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説説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學習本詩歌曲

(教師播放課件中關於這首詩所譜的歌曲,學生學唱,激發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

【設計説明】

在快樂中學習,在學習中快樂。

六、教師總結

離別是憂,離別是愁,一樣的送別,不一樣的情懷,我們今天學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通過敍事、寫景表現了朋友之間難分難捨、依依惜別之情,四十分鐘很快過去了,老師也要和大家説聲再見了,讓我們一起背誦這首詩,感受感受古人淳樸的情懷,體驗深情厚誼帶給你我的感動和温暖。

七、佈置作業

解釋這首詩的意思並説説自己讀後的體會

【設計説明】

作業是課堂教學的補充和深化,此作業可以讓學生進一步的理解這首詩的意思以及作者的寫作意圖。

附:板書設計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依

煙花三月下揚州。依

孤帆遠影碧空盡,惜

唯見長江天際流。別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掌握生字詞,讀懂詩句,理解詩意。

2、感悟詩歌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對祖國詩歌的熱愛,培養主動積累詩歌的習慣。

教學重難點:

移情換景,想象畫面,體驗情感。

讀中悟情,讀中生情,讀中賞文。

教學過程:

一、初讀古詩

師:同學們,在交通不便的古代,別離意味着也許終生都難以再見。多情自古傷離別,在詩人王維的眼中,離別是“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的傷感,在詩人王勃的眼中,離別是“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的樂觀,那麼,在唐代著名詩人,“詩仙”李白的眼中,離別又是什麼呢?

整體感知古詩意思,説一説自己的感受。

二、讀懂詩題

⑴黃鶴樓在哪裏?

出示:黃鶴樓背景介紹。

師:黃鶴樓是天下名勝,是文人墨客流連聚會之所,又是傳説中仙人乘鶴昇天之處。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選擇在此辭別,雖是惜別,但更富有詩意。

⑵揚州是個怎樣的地方?

出示揚州風光圖。

揚州:美麗的江南城市,是當時最繁華的都會,尤其春天的揚州到處歌舞昇平,到處柳絮如煙,繁花似錦。“腰纏十萬貫騎鶴下揚州”,“天下三分明月夜,二分無賴是揚州”。

⑶體驗孟浩然和李白各自的心情讀詩題。

三、讀懂詩意

1、品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⑴李白為什麼要送孟浩然呢?你從哪裏知道的?(理解“故人”)

⑵你瞭解他們之間的交情嗎?

李白和孟浩然是忘年之交。孟浩然本是湖北省人,但常在吳、越、湘等地漫遊。李白也喜歡漫遊,從27歲到35歲的將近十年的時間裏,比較固定地居住在今湖北安陸境內。他聽説孟浩然是個大才子,就主動拜訪他,孟浩然雖比李白大11歲,但兩位才子卻因為有着相同的愛好,一見如故,成為知己。

⑶帶着對“故人”的真摯的情誼,指導讀“故人——西辭——黃鶴樓”。

2、品讀“煙花三月下揚州”

⑴出示“煙花三月”

①看着這四個字,讓你想起了怎樣的畫面?

②什麼樣的三月叫煙花三月呢?還可以説是什麼樣的三月?

③憶往昔,李白在這柳如煙,花似錦的三月,他會和好朋友做些什麼呢?

④誦讀有關江南三月的優美詩句。

⑵品味“下”之精妙

下揚州的下換成“去”“往”等詞語有什麼不同?從一個下字你體會到了什麼?

3、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⑴長江自古以來就是交通要道,江上總是帆船點點,而此時在李白的眼中,為什麼只看到一隻小船呢?

⑵描述送別畫面。(播放課件:送別)

⑶看了送別場面,有什麼話想對李白説?

四、體驗詩情

文字中最精妙的語言就是詩句,詩是要讀的,還要儘可能地讀出它的味道。分角色讀古詩(配樂:高山流水)

女同學柔情地送別。(女生齊讀。)

男同學深情地送別。(男生齊讀。)

一起豪壯地送別。(齊讀)

五、拓展延伸

同學們,古典詩詞中的送別之情感人至深,有悲傷,有樂觀,有勸慰,有歡快……下面讓我們誦讀一些送別的佳句,感受古人那濃郁的離別之情。

出示:

蠟燭有淚還惜別,替人垂淚到天明。《贈別》唐·杜牧

勸君更盡一杯酒,西出陽關無故人。《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維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贈汪倫》唐·李白

海內存知己,天涯若比鄰。《送杜少府之任蜀川》唐·王勃

丈夫非無淚,不灑離別間。《別離》唐·陸龜蒙

莫愁前路無知己,天下誰人不識君。《別董大》·唐高適

板書:送孟浩然之廣陵

李白 …… 孟浩然

難捨難分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2、能通過文詩對照閲讀,理解課文內容及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人與朋友間的依依惜別之情。

教學重點:

準確理解詩意,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中情,讀出詩中情。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25課:《黃鶴樓送別》

(齊讀課題)

2、誰來把題目擴充得具體一些?(學生在説的時候適當提醒時間、地點、人物、事情。)(李白在黃鶴樓上為孟浩然前往揚州而餞行)

這麼一擴充不就成了文章的主要內容了嗎?教師適當板書:(李白、孟浩然)誰再來説一説。

3、過渡:暮春三月,長江邊柳如煙,花似錦,年輕的李白在黃鶴樓為好朋友孟浩然餞行,老朋友乘舟漸行漸遠,面對着一江浩蕩的春水,李白心情異常激動,隨口吟出了一首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出示詩)

4、誰來讀——你讀——你在讀——我們一起讀

5、同學們你讀到了詩人怎樣的感情?(板書:依依惜別)

6、是啊,一首詩就是一段情,一首詩就是一個故事。今天我們就來讀讀這個故事,用心感知這依依惜別之情。請同學們自由讀課文,畫出相關的詞語、句子,再把你找到的詞句好好讀一讀,細細品一品,把你的感受寫在旁邊。

二、學文悟情

(一)(出示句子)“李白和孟浩然一會兒仰望藍天白雲,一會兒遠眺江上景色,都有意不去觸動藏在心底的依依惜別之情。”

1、你讀出了什麼?那些字詞觸動了你的心絃?“藏”了什麼?(不忍,不願,不捨)帶着你的感觸在讀這句話。

2、看着這段話,還有誰也想説説? (引讀:一會兒。.....一會兒。......)他們在幹嘛?

3、是啊!江邊的景色的確很美,文中有好多詞句描寫了這美景,誰找出來讀讀?

煙霧迷濛 繁花似錦 楊柳依依 沙鷗點點(這就是“煙花三月”,也叫“暮春三月”的美景)

4、這麼美的景色,要是平日,李白與孟浩然會在黃鶴樓上幹什麼?

飲酒、吟詩、聊天、賞景。.....多麼瀟灑,多麼愜意。

5、而今天呢?這些景還能入他們的心嗎?(他們是借欣賞美景來隱藏內心的傷感。)

6、李白,你在想?你呢?孟浩然,你呢?(這份情很深,這份情很濃)

7、指導朗讀:這真是“眼前有景無心賞,惜別之情心中藏”!你讀。

誰也不願提起“分別”,誰也不想表現出“傷感”,都把這份情默默地藏在心底?誰還想讀?

(二)過渡:可是送君千里終有一別。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感情,千言萬語湧上了心頭,(出示終於,李白……)——指名讀

1、從李白的言行中,你讀出了什麼?(敬仰之情和依依惜別之情)

敬仰之情

A(“您”)生活中我們總對什麼人尊稱您?

李白一口氣用了六個“您”,足見李白對孟浩然十分的(敬仰),請你帶着你的體會讀一讀這段話。

B你從哪裏讀出了李白對孟浩然的尊敬?(“孟夫子”)

夫子——古代對有學問的男子的尊稱。——你的知識真淵博,請你讀一讀這段話。

C還從哪兒讀出尊敬?(“兄長和老師”)

(出示補充資料,指名讀)這段文字讓你明白?孟浩然就是他的——兄長,就是他的——老師

D李白如此敬仰孟浩然,敬仰他的什麼呢?(人品和詩篇)

E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來形容孟浩然的詩篇?(譽滿天下)

F什麼叫譽滿天下?你能幫他找個近義詞嗎?

G是啊,説到孟浩然你一定會想到一首詩——《春曉》,從幾歲的孩童,到白髮蒼蒼的老人,幾乎人人都能吟誦,誰來背一背?(指名背),孟浩然些的詩還有許多,你知道?

H他一生寫了260多首詩。詩聖杜甫這樣評價:(出示)清詩句句盡堪傳(讀),意思是説孟浩然的詩清新優美,每一句都值得千古流傳。這就叫——齊讀。因此,李白説——您的詩篇譽滿天下。

2、李白不僅敬仰他的詩篇,還敬仰他的人品。李白這樣讚美孟浩然(出示《贈孟浩然》,)

a看看,上面的註釋,能讀懂李白敬仰孟浩然什麼樣的人品嗎?

b就是這樣一個風流瀟灑,不羨權貴的孟浩然怎能不讓李白深深的敬仰呢?吾愛——讀

c其實,我們大家知道,李白又何嘗不是一樣的風流瀟灑,不羨權貴,因此李白和孟浩然不僅是朋友,用王勃詩裏的一個詞他們更是心靈相通,志同道合的——知己。

d指導有感情朗讀:假如你就是李白,自己十分敬仰的兄長、老師,知己即將離去,你會怎麼説?——誰來讀?誰還想讀?

3、從李白的言行中還讀到了什麼?(不捨之情)

A是啊,在交通落後的古代,和我們交通便利的現代大不一樣,今天我們分別了,也許明天就能再見,而在交通極其落後的古代,這一別也許——永遠也見不了。

B同學們這杯中盛的難道僅僅是滿滿的酒嗎?李白把對友人的深情厚誼不僅融在真摯的話語中,也浸在了醇醇的酒中。

4、那孟浩然呢?你讀。

A從他的言行中你又看明白了什麼呢?他想告訴李白什麼?

B指導朗讀:孟浩然真不愧是一位兄長和老師!誰來做孟浩然來安慰一下李白。

C道不完的離別情,敍不完的朋友誼,讓我們舉起酒杯,再現這感人的話別場面,讓它深深地印在心底吧!同桌分角色朗讀第三自然段,讀出朋友間依依惜別的感情。

指名讀,男女生讀。

(三)知已離別是惆悵的、是憂傷的,但不忍別、終要別,師範讀(岸邊楊柳依依,教師出示視頻。)

1、你感受到了——(指幾名學生説)

友人登上了船,李白佇立在江邊——引讀

白帆隨着江風漸漸遠去,李白——

白帆消失在藍天的盡頭,李白——

2、同學們,現在你就是岸邊的李白,面對着浩蕩的江水,你的心情也會像這江水一樣波瀾起伏,你回想起哪些美好的畫面,又有哪些話要對你的好友傾訴呢?閉上眼睛好好想一想,把你想説的話寫在書上。

學生交流

3、此時的江水成了什麼?(李白的祝福,李白的牽掛就伴着這滾滾的長江水一起送友人直到揚州。)

4、一切景語皆情語你怎樣理解“楊柳依依、沙鷗點點”?

5、所有的景物都帶上了依依惜別之情。我們再讀這小節。

(四)朋友已經遠行,從此人海茫茫,天各一方,想到這,李白再也按捺不住激動的心情了,隨即吟出了膾炙人口的名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再次出示這首詩,齊讀)

1、學到這兒,這首古詩的意思懂了嗎?誰能結合文中的話來説一説。

2、“孤帆”是什麼意思?

老師忽然產生了一個疑問,長江自古就是水上交通要道,而揚州又是繁華的都市。此時,長江上來來往往的帆船應該許多,但李白為何説長江上只有孟浩然乘坐的那一隻小船呢?

3、引導有感情朗讀: “過盡千帆皆不見心中只有孟浩然。”一個“孤”字就像這首詩的眼睛,向我們傳達詩人對好友的一片深情,誰要讀?

4、李白將一切對好朋友孟浩然的不捨、牽掛、祝福。......都吟在了這首詩中。誰還想讀?

5、滾滾長江東逝水,千年已是人去樓空,但黃鶴樓卻見證了一場千古送別,留下了一首千古絕唱。同學們,假如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面對滔滔的江水,飛翔的沙鷗,你一定會情不自禁想起兩個人——(指板書),你一定會情不自禁的想起一首膾炙人口的詩——(指板書),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地吟誦道——(背古詩)

三、拓展延伸

1、生活就是這樣,今天聚,明天散,為此,許多詩人都把這感人肺腑的情境凝結成一句句詩文,你知道——我羅列了幾句,我們一起讀。

2、讓我們記住這一句句的經典。下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7

教材説明:

這首詩是千古傳誦的名篇,包含着詩人豐富的情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描繪的是詩人送別朋友的情景,體現了朋友之間深厚的情意。古詩語言凝練、準確而形神兼備。課文描繪出生動形象的畫面,浸潤着詩人真摯的情感。詩中勾勒的是一幅送別的畫面:柳絮如煙,繁華似錦,黃鶴樓下,長江之畔,詩人目送友人的行舟,久久不願離去。孤帆漸漸消失於天邊,長江之水依然浩浩蕩蕩滾滾東去。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孟、浩、唯、鶴、陵、州”

2、會寫“州、帆、孟、陵、樓、浩、唯、鶴”

2、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瞭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表現的情景,體會古詩表達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古詩大意,想象古詩所描繪的畫面。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的情感。

教學環節:

一、激趣導入:學生交流自己會背的古詩句,喜歡的學生可以跟背。以此激發學生學習積累古詩的興趣,並導入新課。

二、授新:

(一)生字教學

1、教讀生字,糾正每一個字的字音,平翹舌、邊鼻音。

2、書寫生字,規範的填寫在田字格里。

(二)古詩教學

1、範讀古詩,初步感受詩的內容。

2、自己練讀,注意把字音讀準,把詩句讀通順。

3、指讀、反饋。全班齊讀。

4、結合課文註釋、查字典、結合插圖在老師帶領下學習詩句,逐字逐句學習,理解。

5、朗讀指導,結合自身體驗想象人物心情。

6、練習有感情朗讀,感受詩意、想象畫面、體會情感。

7、指導反覆誦讀,體會詩人的情感。

8、指導、練習背誦。

三、拓展:離別是詩,離別是歌,離別是情,古人寫離別的詩詞還有很多很多,我們要注意平時的積累。交流此類表達友誼的古詩,如《黃鶴樓》,拓展學生的知識範疇。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唯見長江天際流。

黃鶴樓

崔顥

昔人已乘黃鶴去,

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

白雲千載空悠悠。

資料:1、(敍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我的好朋友孟浩然在繁花似錦的陽春三月由黃鶴樓出發,乘船東行到揚州去。

故人——————老朋友。

西辭——————辭別了西邊的。

2、(寫景)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我站在江邊,目送有人的小舟愈行愈遠,漸漸消失在水天相連的地方,只望見浩浩蕩蕩的江水流向天際。

孤帆———————好友乘坐的那條船。

碧空———————碧藍的天空。

盡———————消失。

唯見———————只見。

天際——————天邊。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8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這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詩仙李白曾經寫過的一首送別詩你們還記得嗎?(《贈汪倫》)指名背。這情誼比桃花潭水還要深啊!讓我們再來感受一下。齊背後兩句。

今天我們要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二、解題

1、齊讀課題。你從題目讀懂了什麼?

2、指名説。

3、齊讀。

4、古代交通不方便,朋友分別之後就很難再見,於是呀寫詩送別就成了一種風俗,當時的送別詩就和現在的流行歌曲一樣多。然而李白和孟浩然在黃鶴樓這一送別卻引起了轟動,在文學史上堪稱千古一別啊。為什麼這麼著名呢?這裏有三名,在名樓黃鶴樓,送名人孟浩然,到名地廣陵。論年齡,李白比孟浩然大十二歲,然而一樣的興趣愛好,一樣的才華橫溢,使他們互相仰慕,相見恨晚,即使是短暫的離別,也那麼依依不捨。

三、聽古詩朗誦

接下來,就讓我們一起走進《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注意聽準字音。

四、學習生字

1、我們先和生字朋友打聲招呼,誰願意讀?容易讀錯的再給大家提個醒。

2、齊讀。

五、初讀古詩

1、指名讀,注意讀準字音。

2、齊讀。

六、節奏朗讀

1、指名讀

2、師範讀

3、學着老師的樣子讀給你的同桌聽。看誰能讀出節奏美。

4、誰願意展示給大家聽?指名讀。

5、齊讀。

七、感悟詩境,品讀古詩。

1、浩浩蕩蕩的長江水自西向東流,順流而下就能到達廣陵。哪個同學能幫我找出黃鶴樓和揚州的位置?指名上台貼出黃鶴樓·揚州·貼對了嗎?生:對。評價:真厲害!師板書:揚州、黃鶴樓。為什麼貼在這兒呢?能結合詩句説一説嗎?指名説。

黃鶴樓在西,揚州在東,所以詩人説故人———

孟浩然從黃鶴樓去揚州要順流而下,所以詩人説煙花三月———————————

故人是什麼意思?從哪知道的?生:註釋(老朋友)在這指誰?(孟浩然)再讀讀這兩句詩。

2、煙花三月,那是春意盎然的時節。想去看看嗎?邊看邊想有哪些優美的詞語可以描繪這美麗的景色。播放江南春圖配樂。你們的眼前是一個怎樣的煙花三月?指名説(繁花似錦,楊柳如煙,五彩繽紛……)哪個同學更厲害能用詩句來形容這美妙的春天?指名説,教師相機導讀:

生: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

師:楊柳如煙,可詩人卻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生: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

師:楊柳依依,可詩人仍然沒有心情去欣賞,那是因為——

3、孟浩然的船走了。可李白還在黃鶴樓上久久的望啊望啊,他在看什麼啊?指名説:船。幾隻?生:一隻。師:對!孤帆就是孤孤單單的一隻船。板書: 詩人稱這隻孤孤單單的船為?生:孤帆。

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只課件點擊:江上千帆。為什麼李白只看見孟浩然的孤帆呢?生:因為李白所有的注意力和感情都在孟浩然身上。師:李白眼中只有——孟浩然,是因為李白的心裏只有——孟浩然。看到的自然就只有孟浩然的——孤帆。點擊課件去掉千帆。盡千帆皆不見,一心只送孟浩然。這是多麼深厚的友誼啊!誰來再讀讀,指名讀。你的眼裏有孤帆了。誰再來讀?眼中只有孤帆了,能不能讀出心裏只有孤帆的感覺?你再試試。很好,範讀,再來一遍。齊讀。

4、孟浩然的孤帆漸漸遠去,漸漸消失了。師板畫。李白還在看什麼啊?生:江水。哪個詩句告訴我們?生:唯見長江天際流。一起讀一讀。唯見是什麼意思?只看見。對,只能看見江水了了為什麼李白還不離開啊?生:捨不得。這又是怎樣的情啊?生:依依惜別、難分難捨。是啊,怎樣才能讀出難分難捨的感情?自己讀看看。指名讀。帆盡了可情未盡啊,碧空盡和天際流降下來,延長來讀就更有味道了。一二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長江水般永不停息的深情。三四組讀。我彷彿看到了那如江水般綿綿不斷的厚誼。男同學站起來吧。讓我們一起送孟浩然。這是豪壯的相送。女同學你們也來送送他。這是柔情的相送。男女賽讀。

導讀:我的眼前是那一雙雙飽含深情的眼睛,我的眼前是那一個個翹首東望的李白:

⑴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成了帆影。李白沒有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不禁湧起——

⑵帆船漸漸遠逝了,已消失在藍天碧水的盡頭,李白還不肯離去,他望啊望啊,心中默唸——

⑶帆船消失了,只剩下那滾滾東流的長江水想起昨日種種,他踮起腳來,又在望啊望啊!心中再次默唸——

5、此時李白的心中在想些什麼呢?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那分別得畫面。邊看邊想。播放課件。

帆盡了可情未盡啊!此時,李白一定有千言萬語想對孟浩然説,拿起你手中的筆用幾句話寫出李白的心情。

出示:故人的船已漸漸遠去,李白不禁想:————

指名説:

(1)孟浩然啊孟浩然我多麼希望你不要走。我們可以一起在這天下名樓飲酒作詩,吟詩作畫。師:那是多麼愜意啊!

(2)孟浩然啊孟浩然雖然我不能和你一起去揚州但我的心早已隨你去了。我們的友誼就像這滾滾長江東水。師:情深意長永不停息。

(3)孟浩然啊孟浩然沒有你相伴我怎麼能開心呢?和你在一起的時光是那麼美好又那麼的短暫。師:你道出了李白淡淡的憂愁。

這深深地情,這濃濃的意化作了這首千古名詩。老師情不自禁想吟誦。師範讀。你們也來讀一讀。生齊讀。師生配合讀。老師讀一、三句,你們讀二、四句。

八、拓展

1、黃鶴樓的這一別別出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別出了孟浩然與李白的厚誼。時隔一年李白仍久久不能忘懷,又為這次送別寫下了一首五言詩。出示: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讓我們一起讀一讀。輕一些再來一遍。帆去遠,心相隨啊!多麼的情深意長啊!我們再來讀一讀。我來讀你們接。

2、滾滾長江東逝水,不思量,自難忘。如果你有機會登上黃鶴樓,你一定會想起兩個人——李白和孟浩然。你一定會想起一首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你一定會再次深情吟誦——

3、短短的四十分鐘過去了。我們也要説再見了。離別之際把這首動聽的歌曲送給大家。讓我們一起在音樂中感受李白與孟浩然的真情,體會友誼給我們帶來的`温暖與感動。

九、作業:

收集送別詩句。抄一抄,背一背。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會寫5個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並背誦這首詩。

3、理解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厚情誼。

4、激起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重難點】

目標3。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

1、師:聽我的描述猜猜他是誰:他是唐代著名詩人,好飲酒。酒後絕妙的詩詞隨口成誦,人們盛讚他“斗酒詩百篇”,稱他為“詩仙”。

2、師:真棒!一猜就準!在古代,交通不便,朋友一旦分別就難再見面。所以朋友分別時往往作詩詞相贈,以表達彼此的深情厚誼。這種詩被稱為送別詩。你們還記得李白的送別詩嗎?

(生答《贈汪倫》。教師叫生齊背。)

3、今天我們再學習一首李白送別詩的傳世之作《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屏幕出示全詩。)

二、解題,介紹背景資料

1、齊讀詩題:

師:這首詩是李白三十多歲時寫的。孟浩然是與他同一時期最著名的詩人之一。李白非常仰慕孟的才華、人品。他在詩中寫道“吾愛孟夫子,風流天下聞。”因此,他們結下了深厚的友誼。請同學們藉助註釋,想想題目講的什麼意思。

2、指名講題目意思:

相機板書:

李白 送 孟浩然

三、初讀,理解詩意

1、師:李白為好友孟浩然送別,心情如何呢?請同學們讀讀這首詩。注意讀準字音,看清字形。

(學生讀古詩。)

2、指一名學生:老師見你讀得津津有味,能給大家讀讀嗎?

(學生讀。)

3、師:真不錯!第一次就讀得這樣好!誰想再讀讀?

(2~3名學生讀。)

師:一起來一遍。

(生齊讀全詩。)

4、大家讀得真好!只是每行詩的意思你們明白嗎?請你們對照註釋,試着用自己的話講講。

5、首先學習第一、二行詩:

⑴ 自由讀這兩行,找出不理解的字、詞。

(學生質疑。)

⑵ 指名講詩意。

(2~3名學生講。教師引導學生把話講通順。)

⑶ 齊讀這兩行詩。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講詩意。

6、學習三、四行詩。(用學習一、二行的方法進行。)

7、師:誰能把全詩的意思説一説。

(1~2名學生講大意。)

四、深入理解,感悟詩情

1、師:大家學得真好!請默讀古詩,找出哪兩行敍述了李白與孟浩然送別的事情,哪兩行寫了李白送別時看到的景色?

2、師:讀得真細緻。知道他們分別的時間嗎?

(生:煙花三月。)

師:能描繪一下煙花三月的具體景象嗎?

(學生口頭描繪。)

3、“煙花三月”是美呀!唐代詩人杜牧以一首《江南春》向人們展示了江南春天秀麗的風光。

出示:

江南春

千里鶯啼綠映紅,水村山郭酒旗風。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台煙雨中。

⑴ 教師讀詩,讓學生體會江南美景。

師:大家想讀讀嗎?

(學生齊讀。)

⑵ 老師講解大意:

詩中的江南,無邊的翠綠映襯着鮮豔的春花,到處鶯歌燕舞。臨水的村莊,依山的城郭,酒旗在微風中輕輕的飄舞。多麼明麗的江南啊!後兩行又向我們展示了一幅朦朧迷離的江南雨景:一座座樓台被迷濛的煙雨籠罩着,若影若現,似有似無。多麼詩情畫意的江南的春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江南的美景吧!

(生齊讀《江南春》。)

師:是呀,在這千年勝地的黃鶴樓上,在這如詩如畫的江南春天,詩人本該和老朋友孟浩然共飲美酒,吟詩作賦。何其美哉!但今天,老朋友卻離李白而去。李白的心情會怎麼樣呢?

(學生作答。)

師:詩人在平淡的敍事中,依依惜別之情自然地流露出來。寫法太絕了!

4、後兩行詩寫景,更是絕妙!來品品吧:

⑴ 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⑵ 師:“盡”的是什麼?不“盡”的又是什麼?

⑶ 是啊。李白目送着孟浩然走到江邊,登上小船;目送着帆船緩緩離岸,漸漸遠去,看不見朋友的身影;目送着朋友的小船消失了,只見一片兒白帆;最後連那點兒白色的帆影也不見了。此時,李白離去了嗎?(生:沒有。)他在幹什麼?(生:他久久地不願離去,仍注視着帆影消失的地方。)師:李白看見了什麼?(生:滾滾的長江水向天邊流去。)

⑷ 師:這滾滾流去的僅僅是長江水嗎?

(學生分組討論。)

生討論,彙報。

⑸ 對!李白獨立江邊,久久凝望,他的目光,他的心緊緊與朋友相隨。他們真是“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他們的友誼真是“情深意長”。

五、朗讀並背誦古詩

1、師:我們已體會了李白與孟浩然的深情厚誼。假如我們現在就站在江邊,看着好朋友乘着帆船漸漸遠去,心中感慨萬千,吟出這首送別詩吧!女同學先來。

2、這是柔情地相送。男生。

3、這是豪壯地送別。

4、一起來吧!

(能背就背,不能就讀。)

5、配樂齊背這首詩。

六、拓展,延伸

1、李白後來又為這次送別寫了一首五言詩:

(《江下行》。)

江下行

李白

去年下揚州,江送黃鶴樓。

眼望帆去遠,心逐江水流。

師:這首詩非常的直白,就像上面這首詩的註釋。來,一起讀一讀。

(學生齊讀兩遍,把詩抄寫在書旁。)

2、老師給你們推薦一首流行歌曲。這首歌的詞兒是根據《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改的。聽了會幫助你們更深地理解這首古詩。播放吳滌清歌曲《煙花三月》。

【板書設計】

目光送

李白 情深意長 孟浩然

心相隨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0

一、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過程與方法】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二、教學重難點

【重點】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難點】學生養成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三、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古代的交通和通訊都非常的不方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方式,也成了詩人們爭先歌詠的題材,今天我們要學習的這首詩就是千古傳誦,膾炙人口的送別詩。(板書標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二)初讀感知

1.初讀課文,解決生字詞。(屏幕出示生字詞,學生朗讀)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詩人李白和寫作背景。

3.回顧以前學詩的方法。(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4.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同桌之間互相説説詩的大意,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作者在黃鶴樓送他的朋友孟浩然去廣陵的情景。)

(三)深入研讀

1.學生思考詩中第一句中的“故人”是指誰?

2.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板畫幫助理解)

3.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是什麼意思?

(武漢在揚州的西邊,所以,西辭是西邊辭行的意思,就是離開西邊,順江東下到揚州。)

4.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體會“盛世、盛景融名人”的華美畫面。)

5.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引領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

(四)鞏固提高

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小組內交流,結合實際生活,談談你的理解。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五)小結作業

小結:圍繞“朋友間的真摯情誼”做總結。

作業:談話激發學下一首詩和繼續蒐集這一類詩的興趣。佈置預習作業。

四、教學反思

首先,國小段的詩詞的教學尤其要注重朗讀,需要老師採用多種朗讀手段,引導學生以讀促悟。其次國小課堂應是非常活潑,充滿活力的。所以在教學過程之中,注重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寓教於樂,從而樂學、好學。此外,古詩詞約義豐,教學時應該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認識生字。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

3.理解詩的內容,想象詩所描繪情景,體會朋友之間的深情。

教學難點:

感悟詩境,指導朗讀。

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課前播放歌曲《送別》

今天,老師帶來了一首好聽的歌你們想聽嗎?(播放)。

二、談話導入課題。

剛才聽到的是李叔同的《送別》。古往今來有多少文人墨客因為送別而憂傷落淚,並揮筆寫下了許多動人的詩篇。請同學們看屏幕上的圖畫,猜一猜這是哪一首詩的內容?出示:《贈汪倫》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這是唐代大詩人李白的送別詩,今天讓我們再次走近李白去學習李白的另一首送別詩。

生:(齊讀課題)《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解題,指導書寫生字。

師:詩題中有一個特殊的字,是哪一個字呢?之”是什麼意思呢?

生:(去,到)

自己再輕聲讀讀課題,看看題目中告訴我們哪些送的內容。

生:送別的地方是黃鶴樓,要去的目的地是廣陵,送的友人是孟浩然。

師:你真能幹!一下子找到了三處!黃鶴樓瞭解嗎?(課件播放黃鶴樓片斷,學生觀賞。)

生:江南三大名樓之一。

師:滕王閣,岳陽樓是另外兩個。

生:它在武漢。

師:而且位於長江邊上。

生:崔顥還為黃鶴樓題過一首詩呢!

師:嗯!李白還誇過這首詩呢:眼前有景道不得,崔顥題詩在上頭。

(指導書寫)那我們先來看看“鶴”這個字。這是一個形聲字,它是左右結構。黃鶴樓就留下了仙人乘鶴昇天的傳説。著名詩人崔顥曾經寫道: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就在這充滿神奇色彩的天下名樓,兩位瀟灑飄逸的詩人分別了,讓我們再來讀一讀詩題吧,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三、初讀古詩,讀準字音。

師:好,讓我們打開課本100頁,請大家自由地朗讀這首詩歌,讀兩遍,要讀準字音,讀通順,讀出節奏來。

生:朗讀

哪位同學願意給我們字正腔圓的讀讀這首詩?聽的同學有個任務,他把5個生字讀準了嗎?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不但字音準確,而且還頗有韻味。我們把這種韻味再來感受一下。

(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富有韻味啊!讓我們來自由的練讀這首詩吧,按自己的速度和節奏讀,讀出自己的味道來,讀出自己的感覺來。

生: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四、品詩句、悟詩情

師:請同學們看大屏幕自讀這兩句詩,想一想哪一句詩用詞更準確?對比練習: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故人辭別黃鶴樓,煙花三月去揚州。這兩句詩有什麼地方不同?

“故人西辭黃鶴樓”:故人?辭?何謂西辭?西辭準確指出送別的位置(簡筆畫:長江、黃鶴樓、揚州)老朋友辭別了西邊的黃鶴樓。

“煙花三月下揚州”:下?(相當於詩題中的之?為什麼用“下”比如説咱們去北京説不説下北京?用“下”可以看得出孟浩然乘船順流而下,從“西”和“下”看得出來作者用詞特別準確。)

李白是什麼時候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生:李白是在三月送孟浩然去揚州的。

師:李白説是“煙花三月”,三月份正是春天,我們來想象一下煙花三月的長江兩岸是什麼樣子的?請同學們用一個詞、一句詩或者一段話描述春天的美景。

生:三月的長江兩岸鮮花盛開,綠樹成蔭。

生:三月的長江,江水是碧綠碧綠的。

師:此時的長江兩岸,那正是陽春三月,草長鶯飛,百花盛開,春意盎然,使我們感到日出江花紅勝火,春來江水綠如藍。千里鶯啼綠映紅……春色滿園關不住。(播放課件)一枝紅杏出牆來。春眠不覺曉,處處聞啼鳥。夜來風雨聲,花落知多少?碧玉粧成一樹高,萬條垂下綠絲絛。不知細葉誰裁出,二月春風似剪刀。

師:剛才同學們説到春天來了,提到的都和鮮花有關,那就説“鮮花三月”好了,為什麼説“煙花三月”呢?先議一議。

生:因為花多,像浮動的煙霧。

師:對!註釋中提到的。

生:李白當時在長江邊送孟浩然,江邊水氣大,映襯着藍天的水氣像“煙”一樣。

師:這就叫發現!這就叫智慧!

師:就在這煙花三月的美好季節,兩位情深意重的朋友分別了。望着帆船遠去,李白心中百感交集,於是一首千古別詩誕生了,讓我們放聲讀讀吧!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去的是什麼地方?

生:孟浩然去的是揚州。

師:你瞭解唐代揚州嗎?那時的揚州是我國整個東南地區最繁華的城市,是當時的大上海,是一座東方名城。揚州的繁華熱鬧吸引了許多詩人,同時也留下了許多詩文,老師收集了兩句描寫當時揚州城的。(課件出示:春風十里揚州路,捲上珠簾總不如——杜牧夜市千燈照碧雲,高樓紅袖客紛紛——王建)生讀詩句。

師:孟浩然在煙花三月乘船去遊賞一個繁花似錦。熱鬧非凡的揚州,此時李白會產生一種怎樣的情感?

生:我認為李白此時非常羨慕孟浩然。(板書:羨慕)

生:李白此時肯定在想:要是我能去美麗的揚州那該多好啊!

師:這就叫嚮往。(板書:嚮往)

師:是啊,李白此時充滿羨慕,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師:李白此時滿懷嚮往,所以他在詩中寫到:(生齊讀)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品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孟浩然煙花三月下揚州,李白的心裏很羨慕,很嚮往。但是,當李白看着孟浩然漸漸遠去的時候,他的心裏又是什麼滋味?要知道,離他而去的是誰呀?

生:孟浩然。

師:在詩中,李白稱他為──

生:故人。

師:是故人,是好朋友,想象一下,兩位好朋友,兩位詩人、好朋友在一起的情景。

生:他們在一起遊覽名山名水,欣風景,碰到自己喜歡的風景,就作一首詩。

生:傍晚的時候,他們在一起一邊喝酒,一邊欣賞明月,對着明月朗誦“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台鏡,飛在白雲端。”

生:他們在一起的時候談天説地,談論國家大事,生活中的見聞,心中的理想。

師:真是一段美好的日子呀!現在,孟浩然就要走了,我們和李白一起去送送孟浩然,請同學們自己讀一讀後兩行詩,看看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自由朗讀後兩行詩。)

師:從這兩行詩中,你看出,李白是怎樣送孟浩然的?

生:李白一直站在江邊,看着孟浩然漸漸走遠。

師:李白佇立江邊,遙望江面,難道真的只是看到了一葉孤帆,只看到了一艘小船嗎?可那是唐朝盛世啊!長江是主要的交通渠道。他還會看到什麼?生:還會看到很多船。 ……

師:江上應該有許許多多來往的船,那為什麼他説是“孤帆”,為什麼在他的眼裏只有孟浩然“孤帆”呢?

生:因為他的眼裏只有朋友的船,其他的都視而不見。

生:因為他只是來送朋友的,他只關心朋友的船。

生:那時他自己心裏的孤帆。

生:因為朋友走了,他心裏很孤獨。

師:是啊,長江上一定會有千帆競渡,長江兩岸一定是繁花似錦,但是,此時此刻,詩人看不見,他能看到的,只有——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那一葉載着他的好朋友遠去的——

生:孤帆遠影

師:只有他心頭的那一葉裝滿了離愁別緒的——

生:孤帆遠影

生:李白看着孟浩然的船越走越遠,直到船不見了,他還在望着。

師:李白在江邊站了很久很久,他的目光一直跟隨着那隻船。

讓我們隨着李白的目光,一起讀──(手勢提示)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着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隨着李白的目光,再讀。

生: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從李白的目光中,你看出了什麼?

生:我看出李白很捨不得孟浩然。

生:我看出李白很想跟孟浩然一起走。

師:那你來讀讀這句詩。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不捨的目光。請你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這是神情的目光。我們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

師:小船消失在藍藍的天空,孟浩然走了。李白久久地望長江水,望着滾滾的長江水流向天際,他的心裏在想些什麼?

生:他在想,孟浩然,祝你一路順風,在揚州玩得快樂。

生:孟浩然,這一別,我不知什麼時候才能再見到你?

生:孟浩然,不知我們什麼時候才能相聚,到時候,把揚州的情況給我講講吧!

師:這深深祝福,這依依不捨,這濃濃情意,像這滾滾長江水連綿不斷。把這兩行詩讀出來。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孤帆已盡,但祝福不盡,思念不盡。(示意另一名學生讀)

生:(朗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這情意像江水一樣深,像江水一樣長。一起讀。

生:(齊讀: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真是情意深長啊!李白的情深義重感動了我們,感動了孟浩然,感動了千百年來的中國人,人們深深地喜歡上了李白的這首《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我們一起讀整首詩

生:(朗誦全詩。)

師:如果讓我們把這個分別記下來,我想大概至少要用到好幾十個圖板。可是詩人李白用了多少筆墨呢?數一數用了多少個字?

生:28個字。

師:讓我們字字入目,句句用心的領悟,全詩雖沒有一個字直接寫情,可我們在字裏行間卻分明看到了詩人的這顆心,感受到了這份情。自古離別多傷悲,“孤帆遠影碧空盡,”而不盡的卻是這濃濃的離愁,李白吟誦到,女生讀——

生:(女)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師:人在千里外,情在送別中。這滾滾湧動的是詩人的情意,帶着這深深的情意,李白——

生:(男)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李白在《贈汪倫》中説:(師生齊讀)“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倫送我情”。今天我們要説,這流向天際的長江水也不及李白與孟浩然的情深意長。請再帶着深情齊讀這首詩。

五、師拓展其它送別詩。

六、請學生欣賞古詩新唱。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2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古詩涵蓋面寬,意韻深遠,本課設計側重從蒐集整理資料、潛心品析吟誦、想象拓展等方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讓學生在讀詩的過程中,自由地、充分地與文本進行對話,在師生互動的閲讀實踐中披文入境,唱響“讀”的主旋律,讓學生讀出自己的理解,讀出自己的體驗,在讀中悟美,在讀中悟情。

【教學目標】

1、學習“孟、浩、陵、辭、唯”5個生字,能正確、流利地、有感情地朗讀古詩。

2、在老師的指導下,藉助工具書、註釋、圖片感悟詩歌的內容,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激發學生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培養學生課外主動積累詩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初步感悟詩歌的內容,能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

教學難點】

能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意。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閲讀了解古代送別詩相關內容,製作多媒體課件。

學生準備:預習課文,蒐集相關內容。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一、情景導入,揭示詩題

1、播放《送別》名曲,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2、指名背誦《贈汪倫》、《別董大》。

【設計意圖】

未成曲調先有情。為學生創設一種情景,鋪陳一種調子,使學生較快進入到“送別”的氛圍,初步感知古人送別的深情。

3、介紹詩歌創作的背景: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見難,所以送行就成了人們表達深情厚誼的一種形式,也成了詩人爭相歌詠的題材。《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兩首詩堪稱送別詩中極品,被人們傳誦至今。

4、板書詩題,學習“孟、浩、陵”三個生字,瞭解詩題中有關“送”的內容:誰送誰?在哪裏送?朋友要到哪裏?

【設計意圖】

40分鐘的課堂是有限的,教師應珍惜每分每秒的時間引導學生有效學習。此環節緊扣題目,隨文識字,從詩題入手,設計幾個問題,幫助學生初步瞭解詩歌講述的故事。

二、互動交流,分享信息

1、課件展示黃鶴樓名樓風采,認識這座江南名樓。

2、出示地圖,瞭解“黃鶴樓”與“揚州”的地理位置,教師相機板畫長江簡圖。

3、學生交流課前蒐集到的有關李白與孟浩然的資料。

【設計意圖】

古詩的創作年代距學生較遠,長江簡圖板畫不但助於學生明確地理位置,更有助於理解詩中“西辭”等意思。互動交流李白與孟浩然的基本情況,為深悟詩情奠定基礎。

三、初知詩意,質疑梳疑

1、自由練讀古詩,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2、指名朗讀全詩,正音。

3、自讀自悟,引導學生運用工具書或藉助註釋等方式瞭解詩的大意。集體交流:

⑴、指名概述詩的大意。

⑵、引導學生質疑。

⑶、結合板畫弄懂“西辭” 意思。

【設計意圖】

疑者,覺悟之機也。質疑環節有助於提煉研度專題,體現課標提倡的順學而導的課程理念。

四、賞析儷句,入境悟情

賞析“煙花三月”

1、引導學生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的畫面,並用一、兩句話説一説。

2、共議“煙”的豐富內涵。(如江邊水氣繚繞在繁花似錦的花叢中,具有一種詩意的美感;霧氣時聚時散,繚繞花間,使人產生無限遐想。)

3、出示多媒體課件,配樂欣賞煙花三月的揚州如詩如畫的春景。

【設計意圖】

介入音樂元素,播放揚州春景視頻,欣賞“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拓展想象,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由“形真”到“意遠”。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3

一、導入

師:同學們逢年過節的時候有沒有出過遠門走親戚?你走的時候你的親戚是怎樣送你的?説了什麼話?

學生自由交流。

師:同學們,剛才我們聽了現代的親友送別的場面,那麼在我國遙遠的古代朋友之間分別時是怎樣送別的呢?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師板書課題,引導學生伸出右手和老師一起書空,老師邊寫邊指導個別字的寫法)

二、新授

1、齊讀詩題

2、自讀題目,想一想讀懂了什麼?

(引導學生説出來詩題的大意是:李白在黃鶴樓送孟浩然到廣陵去)

3、師:同學們已經理解了題目,那麼請同學們讀讀詩文,看能不能讀正確,讀流利。

①生練讀;

②指名讀,指導停頓。

③師範讀

④生自由讀

⑤齊讀

⑥在指名讀。

4、過渡:讀通詩句還不能學到古詩的精華,接下來我們來體會一下古詩中的那種真摯的感情。

師:“故人”是什麼意思?

生:老朋友。

師:要去哪裏?

生:揚州

師:什麼時間去的?

生:煙花三月。

師:三月是個鮮花盛開的季節,作者送別老友時站在長江邊上,那裏肯定開滿了各色的鮮花,詩人為什麼不寫鮮花三月,而寫“煙花三月”呢?

(師引導,想一想作者此時的心情?送別老友時的心情應該是傷感的,留戀的,那麼眼中不自覺地就有了淚水,有了淚水之後,看東西就朦朧,所以,作者把滿眼的鮮花看成如煙霧一般,那是因為淚水模糊了他的雙眼。)

想:你能不能體會到詩人那種因為老友分別時的傷感?閉上眼睛想一想你和好朋友分開時的那種心情。

讀:把這種心情融入到詩中,讀出來。

(個別讀,男生讀,女生讀,齊讀)

師:同學們讀的真有感情,我們再學習後兩句

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由這句詩你能體會到什麼?

(詩人在江邊站的時間很長,一直站到好友的船在眼前消失,看不見了,此時,他會像什麼?)

(插入李白和孟浩然的故事:李白和孟浩然年齡相差十多歲,當時李白還沒有成名,孟浩然早已名揚四海。李白仰慕孟浩然的大名,千里迢迢去拜訪孟浩然。二人一見入故,不久便結下了深厚的情誼,孟浩然既是李白的良師,又是李白的益友。)

一詠三歎

a看到那漸漸遠去的孤舟,李白情不自禁的想起作為良師孟浩然對自己的教誨和指導,不由得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b看着那漸行漸遠的孤舟,李白又想起了孟浩然對自己生活上的照顧,又一次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c當孟浩然的小船在他的視線裏消失時,李白想到這位知己不知何日才能再相見時,不覺得淚已流出,此時,他滿懷深情地吟誦

生齊誦: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

小練筆

同學們,假如你是孟浩然,你看到好友李白如此傷心,你會對他説什麼?請你寫下來。

結束本課

師,李白和孟浩然之間那種真摯的友情感人至深,然我們用朗誦來表達這種友人之間的深情厚意吧,齊誦全詩,結束本課。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正確理解“西辭”“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

2、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3、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鑑賞能力。

重難點:

1、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景,體會朋友間的深情厚誼。

教學過程:

課前三分鐘:欣賞樂曲《送別》,説説自己聽懂了什麼也可以談談自己的感受。

一、激趣導入,整體把握。

1、談話激趣,揭示課題,(瞭解這是一首送別詩。)

古代交通不便,離別容易相會難,以送行餞別表達深厚的情誼成為一種習俗。因此許多的送別詩被人們廣為傳誦。今天,我們就來欣賞一首膾炙人口的送別詩。(課件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生互動,交流收集到的材料,瞭解李白、孟浩然兩位詩人。

二、學習本課的生字、新詞。

1、指名拼音較差的學生拼讀生字、新詞。

2、指名個別讀生字,新詞。

3、觀察要寫的生字,重點指導“陵”。

4、學生練習生字的書寫,教師巡視指導。

三、通讀詩文,理解大意。

1、回顧以前學詩句的方法。(如:查字典、看註釋、看插圖、讀資料等。)

2、引導學生自主選用以上方法自己先思考古詩的大意再與同桌交流。

3、全班交流詩的大意。

三、品讀詩句,進入詩境。

(一)理解第一、二句詩。

1、請找出第一、二句中的地名,師生互動,明確位置。

(教師課件出示課件幫助理解。)

2、圖文對照,理解“西辭”。板書:名樓送

3、抓住“煙花三月”,展開想象。

(拓展學生思維,想象華美畫面。)板書:盛景送

(二)理解第三、四句詩。

1、讀讀這兩句,請學生找出用得好的詞語談感受。

2、重點體會“遠影”“盡”“流”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1)算算帆影遠去直到盡頭大約會用多長時間,談由此產生的感受。

(引導體會目送時間之長,情誼之深。)板書:目光送

(2)想象“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是什麼。

(引導學生體會情深意更重的摯友情誼。)

(3)討論:滾滾東流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板書:心隨送

四、賞讀詩句,深悟詩情。

1、聽範讀,練習有感情地朗讀。

2、師生互讀,有感情地背讀。

3、簡略欣賞高適的《別董大》。

(理解高適與董大之間的真摯情感。)

4、請用一個詞或用一句感歎的話來形容一下兩位友人的深厚友誼。

(根據學生髮言相機板書。如:情深意長。)

5、你有特別好的朋友嗎,舉一個例子,簡單説説你們之間的深情厚誼。

五、總結

在家裏,我們享受着親情的温暖。走出家門,我們又將感受到友情的快樂。願大家都能尋找到一位能夠交心的朋友,我把自己的祝福借這首《找朋友》送給在座的每位老師與同學們,願我們與自己的朋友友誼天長地久。

六、作業:

1、有感情地背誦古詩

2、收集送別詩

板書: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辭黃鶴樓, 名樓送

煙花三月下揚州。

孤帆遠影碧空盡, 目光送

唯見長江天際流。 心相送

反思:

在教學中注重體會一:煙花三月下揚州——三月的揚州煙霧迷濛、繁花似錦。在這春光明媚的陽春三月,是大家相聚的大好時光,可好友即將遠行,分別時的戀戀不捨使人感到憂傷。陽春三月的美景與故人離別時的憂傷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為後面學生的想象做好鋪墊。在交流過程中,我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抓住“煙花三月”的傳神,來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遐想,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藉着一喜一憂讓學生説説、演演臨行前,李白的心情如何?又會對孟浩然説些什麼?讓學生通過感受、理解,再用言語、行動表達內心情感,融理解、感受、運用於一體。

教學中注重體會二:“帶着朋友的句句叮嚀,孟浩然毅然乘船東去,只留下李白一人獨自站在江邊遠望,遠望……他望到些什麼?”以一個問題為發散點,給學生們營造自主學習的氛圍,學生可以根據對詩文的理解,從各個方面去思考,感悟,從而激活學生的思維,提高了學生的閲讀興趣和能力。當學生提到“孤帆”一詞時,我馬上設疑:“這時長江裏是不是隻有孟浩然的一隻船?為什麼只見“孤帆”? 站在岸邊看好友孟浩然的船隻由近而遠心裏會想些什麼?”這樣用三個帶有層次性的問題,引發學生思考,目的是開啟學生思維,實現學生與文本對話,與詩人對話。學生用自己的心去感受,去理解,去領悟,用自己的語言去溝通,去表達。最後讓學生通過朗讀把李白的戀戀不捨傳遞給遠方的孟浩然,讓他們的友情天長地久,引領學生達到聲如耳聞,形如目睹,景如親臨,情同身受的意境,與文章達到共鳴.

在古詩的教學中,我注重了學生對詩句的理解,情感的提升,但在揭題時,卻忽視了對詩題的理解,使部分學生誤認為黃鶴樓為一人名,同樣的,對於“之”字的理解也過分依賴於書本上的註釋,對於此類難理解的字詞,教師沒有單獨提出,引導學生進行理解、掌握。

古詩教學應以讀為本,讓學生在讀中感知,在讀中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體會詩中的意境,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促進學生對古詩優美語言的感受、積累、內化。學生是學習的主人,讓孩子們用自己想到的方法來進行自主學習,進行心與心的交流,不僅充分調動了學生的參與性、主動性和積極性,更注重了在語文學習過程中滲透情感、態度、價值觀的教育,把“愛的教育”深深紮根於學生的心靈深處。

《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教學設計15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明確規定中年級古詩教學應該:“誦讀優秀詩文,注意在誦讀過程中體驗情感,展開想象,領悟詩文大意。”。這就從方法步驟(誦讀古詩,展開想象,理解詩意)與培養目標(獲得情感體驗,有感情地朗讀)兩個互相聯繫、螺旋上升的方面,為中年級古詩教學設定了階段性目標。我們的重點是培養讀詩興趣,通過理解詩句,想象詩歌描繪的情境,體驗作者情感。

在語文實踐過程中注重發揮教材的“例子”功能。強調學習古詩方法的傳授、遷移,幫助學生掌握規律,形成能力,最終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和諧統一。

教學目標:

1.認識5個生字,會寫7個生字,能深入理解“故人”“煙花三月”“盡”“唯”等詞語的豐富內涵。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兩首古詩,背誦古詩,積累詩句,培養對祖國詩歌的熱愛之情。

3.理解詩句意思,想象詩歌所描繪的情境,在誦讀中感受朋友之間的深厚友情。

4.引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文的基本方法。

教學重點:

1.通過反覆誦讀,多元體驗,引導學生感悟詩情。

2.在學習古詩的過程中,傳授方法,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預習課文,並蒐集相關資料。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情境導入,揭示題意。

1.播放名曲《送別》,引導學生回憶讀過或學過的幾首送別詩。

在這樣的一種音樂聲中,你能不能激起情感的浪花,想起送別的詩來。

(李白《贈汪倫》、高適《別董大》、王昌齡《芙蓉樓送辛漸》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2.揭題導入

同學們為什麼古代有這麼多送別的詩呢,古代交通不便,今日一別,不知何時才能相見,所以寫送別詩就成了當時送別的一種習俗,有無數文人寫下了膾炙人口、流傳千古的詩句。我們今天的課文《古詩兩首》就安排了這樣兩首送別的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和《送元二使安西》。

3.回憶學習古詩方法。

學習新課之前,請大家回憶一下學習古詩的方法是什麼?

(知詩人——讀詩文——解詩意——悟詩情)

4.揭題釋題。(知詩人)

(1)板書課題。

今天我們先來學習第一首古詩《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板書詩題,注意“孟”、“浩”、“陵”的寫法)

看老師寫課題,寫字要一筆一劃,做人也要認認真真,如果同學願意可以舉起你的小手和老師一起寫。“孟”第一筆注意是橫撇。“浩”三點水三點位置要擺好,右邊“一口咬掉牛尾巴”。“陵”要特別注意右邊“土八下面是折文”。陵:古代多用作地名。

跟老師把“陵”右邊再寫一遍,下課了還能記住這個字麼?

(是的,課堂學得好,課後不用學)

(2)簡介作者。

這首詩的作者是——李白。李白大家都不陌生,誰能向大家簡單介紹一下。

生自由交流。教師可適當補充。

李白(701年2月28日-762),字太白,號青蓮居士。中國唐朝詩人,有“詩仙”之稱,是偉大的浪漫主義詩人。漢族,祖籍隴西郡成紀縣(今甘肅省平涼市靜寧縣南),出生於蜀郡綿州昌隆縣(今四川省江油市青蓮鄉),一説生於西域碎葉(今吉爾吉斯斯坦托克馬克)。逝世於安徽當塗縣。存世詩文千餘篇,代表作有《蜀道難》、《行路難》、《夢遊天姥吟留別》、《將進酒》等詩篇,有《李太白集》傳世。公元762年病卒,享年61歲。其墓在安徽當塗,四川江油、湖北安陸有紀念館。

(3)釋題

自己讀一讀課題,看看從課題中能看出哪些內容。

①師生互動,瞭解黃鶴樓課件展現黃鶴樓雄姿;

黃鶴樓:中國著名的名勝古蹟,故址在今湖北武漢市武昌蛇山的黃鵠磯上,傳説三國時期的費禕於此登仙乘黃鶴而去,故稱黃鶴樓。原樓已毀,最新一次修葺黃鶴樓,竣工於1985年。

②出示長江示意圖,明確黃鶴樓、廣陵的地理位置;

③孟浩然(資料)

孟浩然:李白的好朋友。之:到達。廣陵:即揚州。

④交流資料,瞭解李白和孟浩然真摯友誼的故事。

師講述李、孟真摯友誼的故事,為理解李白與孟浩然依依惜別的深情作好鋪墊。

⑤學生完整表達詩題的意思。

(設計意圖:講解李、孟之間交往的生動故事,為學生理解詩句埋下伏筆)

(4)讀題。

詩題的意思我們都瞭解了,誰再來讀一讀詩題。

(設計意圖:在師生交流中,通過畫面──黃鶴樓雄姿、簡筆畫──黃鶴樓及廣陵位置、故事──李、孟交往的生動內容,使學生如見其形、如臨其境,拓展了學生想象的空間,達到了解題入境的效果。)

二、讀通讀順。(讀詩文)

弄明白詩題,下面我們進行第二步——讀詩文。

1.自由練讀全詩,注意讀準字音,認清字形。

預設:如學生充分預習了,可直接進入第二環節。

昨天預習了嗎?都讀了幾遍?誰願意來試一試。

2.指讀正音。師範讀。自由讀,指名讀。(讀通、讀順、讀熟)

三、理解詩意。(明詩意)

1.讀準字音讀通字句,是學習古詩的第一步,接下來我們來看看詩句中每一句話的意思都讀明白了呢,下面請大家默讀詩句,出示自學要求:

A、邊讀邊想詩句的意思,想象詩句描繪的畫面。

B、有不懂之處作上標記。(求助熱線——1多讀看圖,用心思考;2看註釋或查工具書;3向他人求助)

2.集體交流。

(1)結合板畫弄懂“西辭”的含義。理解“煙花三月”、“下揚州”、“孤帆”、“碧空”、“盡”、“唯”的意思。

(2)質疑解疑。有沒有不懂之處了?

(3)練習完整地講述詩意。

四、賞析佳句,入境悟情。(悟詩情)

1.賞析“煙花三月”的含義。

(1)喚起學生生活體驗。引導想象鮮花盛開的春天是怎樣一幅美景。

(2)師生共議“煙”的豐富意藴,想象美景。肯定學生富有創意的個性化理解。如:江邊水氣繚繞,籠罩在淡藍色的薄霧中,霧氣時聚時散令人產生無限遐想。

(3)拓展理解:“煙花三月”不僅僅指黃鶴樓所在的武漢,還有揚州,乃至整個長江兩岸沿途都是春意濃濃,一派“千里鶯啼綠映紅”的美好春景。這句詩表達了詩人愉悦的心境。

(4)師生共同在音樂中播放畫面欣賞,感受“煙花三月”令人神往的美景。

(5)指導朗讀前兩句。

(設計意圖:抓住“煙花三月”的“煙”,引發學生對春天美景的想象,聯想長江兩岸的一片春意,“形真”而“意遠”,再欣賞圖片加深感受,最後有感情朗讀,讓學生感受、理解、表達融為一體。)

2.品析“碧空盡”、“唯”的含義。

(1)品第三句,各抒己見,談談對“碧空盡”的理解,體會詩人仁立凝望遠帆的情景,體會李白目送帆船遠去時間之長,對朋友感情之深。

為什麼是“孤帆”?“盡”了的是什麼?無“盡”的又是什麼?

(2)從最後一句中,體會詩人寄情於浩蕩的一江春水,對摯友的一片深情。

討論:滾滾東去的僅僅是一江春水嗎?

(引導體會雖然“多情自古傷別離”,但“人雖分,心相隨,情永在”的豐富內涵。)

(3)指導朗讀後兩句。師引讀——

師:這句話內涵這麼豐富,怎麼能讀好呢,看看插圖,李白站在江邊,假如想象一下我們現在站在江邊,船已經開了好一會兒,李白還在望啊,不禁想起兩首詩——生讀。

師:船已經越來越遠了,真是——

師:這船已經消失在碧水藍天了,李白想起了他們在一起的情景,於是他脱口而出這樣兩句,讀——

從這兩句詩中,我們感受到了什麼?

板書:情深意長。

四、賞讀全詩,背誦全詩。

讀到這裏,同學們你們對故人有更深的瞭解了嗎?他們只是一般的朋友嗎?

(忘年交、生死之交、非常好的朋友、情深意重……)

我們怎麼把這種情深意重讀出來,站起來讀可以,坐着讀也可以,看怎麼把這種意境讀出來。讀。

1.自由組合練習讀。

2.展示個性指名讀。

3.師生互動背誦讀。

(設計意圖:自由組合讀,讓學生自讀自悟,讀中悟情;教師引讀,可點撥學生如何讀出抑揚頓挫,觸發學生深入體會;展示個性讀,可引發學生展示自身獨特體會,多樣化的反覆誦讀,是培養語感的必由之路。)

五、回顧全詩,拓展延伸,歸納昇華。

1.歸納總結全詩情景交融的表達方法。

寓情於景,情景交融。一切景語皆情語。

2.蘇教版《黃鶴樓送別》拓展閲讀。

3.激發學生體會第二首詩及其他送別詩的興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orj6n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