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編寫教學設計是必不可少的,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你知道什麼樣的教學設計才能切實有效地幫助到我們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

學會聯繫上下文與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情感、態度、價值觀

讓學生在讀中感受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含義。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主動質疑,構建閲讀話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省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複習舊知)板書

2、你想知道什麼?或者想提什麼問題?

預設:(謎底是什麼?雪松有什麼本領?從雪松身上得到什麼啟示?……)

二、主動感知,引導讀中感悟。

1、出示學路建議一。

(1)默讀課文第3自然段,勾畫出有關山谷謎底、松樹本領的句子、,並把自己的理解在句子旁邊做上批註。

(2)小組合作交流完成。

2、帶着問題,主動去感知課文,去揭開謎底。

三、主動建構,進行深度閲讀。

(一)揭開謎底

(1)課件出示謎底:“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讀這句話,想:你從中發現了什麼?

(2)引導交流:揭開謎底。

(3)產生疑問:僅僅是因為東坡的雪大、西坡的雪小這些外在因素造成這個奇異的景觀嗎?

(預設:雪松的本領大。)雪松有什麼本領能存活下來呢?

(二)品賞雪松形象

(1)課件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2)交流:

指名回答(相機板書:彎曲、反彈)你是怎麼理解的?課件演示這一動態過程。以此理解“彎曲”“反彈”。

(3)引導:

▲理解反覆,讀相關句子。

▲多種形式朗讀:“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4)小結。

(三)領悟旅行者的話深刻含義。

(1)出示學路建議二

①默讀課文4-6自然段,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旅行者的話所藴含的道理。

②你想起了什麼人,什麼事?或想起了那些名言警句?

③小組合作交流完成。

(2)彙報交流

(3)引導説話:不是…而是…

(4)點明理解含義深刻句子的方法:聯繫上下文,舉例子等。

四、主動拓展,課外延伸

1、正面抗爭與學會彎曲兩種觀點碰撞。

2、課外閲讀《自然現象之謎》。

3、收集並整理有關“智慧的彎曲”的成語或諺語、俗語。

板書設計:

山谷中的謎底

西坡:雜樹(雪小)

東坡:只有雪松(雪大)

本領:(彎曲反彈)

啟示:敢於抗爭,適時退讓

教材解讀:

蘇教版國小語文六年級下冊《山谷中的謎底》,飽含着深刻的哲理。作者記敍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這是一篇是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2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2、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適當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難點重點、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課文中的重點句子的演示、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這是一條怎樣的山谷?

(南北走向的山谷)

2、藏在這山谷中的謎究竟是什麼呢?(學生回答)

二、講讀第三自然段。

1、這謎底究竟是什麼呢?(學生回答)

(1)師:我想,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每個人都會——(很興奮、激動),讓我們興奮地把謎底告訴大家。

出示: “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2)究竟是什麼原因才出現如此奇異的景觀?

a、東坡雪大,西坡雪小。

b、(還有原因嗎?)其他樹沒有雪松這個本領

(3)對於這一原因,你們有什麼疑問嗎?(“這個本領”指什麼本領?)

2、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來回答。

(1)自由讀,説説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了哪些詞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2)哪位同學願意藉助實物把這部分內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

(4)小結:剛才的演示物如果換成硬木頭行不行?

3、不過,雪松剛直,大雪又襲來,就這樣——(齊讀)

(1)教師相機圈出:四個“反覆”,積,彎,落,彈

(2)討論:你們從這句話中感悟到什麼?

4、小結: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壓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這種壓力,從而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成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異的景觀。如今,始終解不開的謎終於豁然開朗。讓我們把這個謎底再次告訴給大家——(齊讀)

5、此時,你怎麼看文中的雪松?

6、面對這一謎底的揭開,你想到了什麼?

三、深究課文,學習第4—6自然段。

1、兩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閉上眼,讓我們細細聆聽!

2、聽了這兩位旅行者的啟發,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

3、讓我們也像旅行者一樣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再讀課文第4、5自然段,抓住重要的詞句談談你的感受。

(1)討論。

(2)學生交流:

①自由説對待外界壓力的兩方面:ⅰ 正面抗爭

ⅱ 先適當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

②你可以通過一個故事,一句名言俗語,或者一個成語來談談對這一句話的理解嗎?

③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

④讓我們記住旅行者給我們的啟示吧!(齊讀這句話)。

四、總結課文,昇華感悟。

1、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什麼動物、植物,無論是誰,對於困難和壓力,首先要敢於面對,要和它作鬥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忍讓,因為暫時的彎曲、忍讓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求更好地發展。

2、你們學了這篇課文,從雪松身上感受到“彎曲不是 ,而是 呢?

3、想象練筆,出示:

彎曲不是 ,而是為了 。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3

學習目標:

1、知識技能目標:

學會生字新詞。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情感態度目標:

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學習重點:

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學習難點: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

教學過程:

一、猜謎導入

1、師出示謎面:“麻屋子,紅帳子,裏面住着白胖子”打一果實(花生)指名具體説説猜測思路。(課件2)

2、師點明:同學們揭開了這一謎底,其實,謎底就是謎面的答案,有時也比喻事情的真相。(課件3)

3、板書:山谷中的謎底(課件4)

導語:今天,我們一起閲讀《山谷中的謎底》一課,同學們不僅瞭解到人們是如何揭開這一謎底的,你們從中還一定會有更大收穫。

二、檢查預習

1、出示預習要求:讀課文,提出問題,自己試着解決。

2、學生彙報,生補充,齊讀有關內容。

歸納提出的問題:

(1)山谷中有什麼謎?

(2)這山谷在哪裏?

(3)人們怎樣揭開謎底的?

(4)這個謎底是什麼?

(5)旅行者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師:通過交流,同學們已基本上解決了上面的問題。讀文章時,我們就應該這樣一邊讀,一邊思考,這樣閲讀的效果將更好。

三、精讀第3、4、5、6節,揭示道理

導語:再讀一讀課文,還有什麼不懂的問題?

1、學生質疑:旅行者説的話以及最後一節內容不懂。

2、師出示兩位旅行者説的話。(課件6)

3、自由讀,説説你是如何理解的?(聯繫第3節,自由討論)

4、師點撥:一位旅行者説的意思,讓學生明白,在大雪中,其他雜樹由於沒有“彈性”不會彎曲,導致不能生存。

5、指名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6、出示描寫“雪松”的句子。(課件7)

師:大雪之中,雪松仍然挺拔,是什麼原因?(生結合課前的瞭解,談談對雪松的認識)

(1)自由朗讀

(2)你覺得這段話該怎麼讀?

(3)其他學生評價

(4)讀了這句話你彷彿看到了什麼?

師點撥:正像這第二位旅行者所説:對於外界的壓力,不管採取什麼方法,我們一切都是為了“戰勝”,最終的追求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7、齊讀:最後課文一句話。(課件8)

8、師:生活中的事例很多,舉一例説明。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4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多媒體課件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並不那麼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請同學們快速地閲讀課文,説説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麼呢?

指名説(出示圖)

⑵認識鬆、柏、柘、女貞以及山谷

(3)謎底又是什麼呢?

指名説(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但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有哪些?

2、認識雪松的本領。

3、探討彎曲是不是懦弱的表現,正確認識彎曲。

(1)仔細讀課文第三小節,找出能説明雪松彎曲不是懦弱表現的詞句,並標註閲讀體會。

(2)全班交流

(3)從雪松身上你能得出什麼啟示?

四、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啟示之一“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 其實對於像雪松這樣的彎曲,在很多的故事中,很多的人身上都發生過,誰能舉些例子説明?

2、學生交流

3、教師補充文本資料《卧薪嚐膽》

4、出示啟示之二:“彎曲不是屈服與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教師補充資料《馬嘉魚的悲哀》學生閲讀並完成對資料空白的補充。

5、再讀啟示,情感深化。

6、對於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我們的古人早已心神領悟,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着這種思想與精神,多媒體課件展示:

7、師: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像雪松這樣彎曲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齊讀最後一句話)。

五、教師小結:

同學們,堅持固然可敬,退讓亦是良策。彎曲不是低頭,是為了重新開始;彎曲不是懦弱,是為了生存和發展;忍辱才能負重,委屈才能求全,過硬的挺進有時會造成無限的失敗,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在人生的道路上,讓我們永遠記住這樣的人生哲言:(齊: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面對外界的壓力,我們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要向雪松一樣學會彎曲,以求的反彈的機會。)記住,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更要做生活的智者。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5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反彈”、“彎曲”等新詞。

3、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二、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初步領悟“彎曲”的人生哲學。

三、板書設計:

(北)

特殊的風向

10

(西坡)山(東坡)

長谷只

雪小——滿中有——雪大:積長期觀察

雜的雪

樹謎鬆——本領大:彎曲反彈細緻觀察

底蒼翠挺拔落

有所發現

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生存和發展

(南)

四、作業設計、安排

1、課內:生字描紅、抄寫詞語。

2、課外:蒐集有關揭開自然之謎的故事和文章。

讀了課文後想到了哪些名言、俗語,寫下來。

五、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談話並揭示課題

1、板書“謎”,讓學生説説自己的理解。謎可以指謎語,有時也指不明真相的事物或現象。如自然之謎、科學之謎等等。(強調“謎”是言字旁)

2、板書“底”,再讓學生説説對“謎底”的理解。謎底可以指謎語的答案,有時指的是事情的真相。

3、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神奇的自然界中就有許多人類一時還無法瞭解真相的現象。今天就讓我們一起去探尋山谷中的謎底。(板書“山谷中的”)齊讀課題。

4、讀了課題,你的腦海中會產生哪些問題呢?學生質疑。(預設:山谷在哪裏?山谷中有什麼樣的謎?謎底到底是什麼?誰揭開了謎底?怎樣揭開的?)

二、學生帶着問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詞。

1、學生自由輕讀課文,想想自己能解決剛才提出的哪幾個問題?

2、藉助拼音讀準生字的音,讀通句子,想想生詞的意思,對文中不理解的詞語與同桌商量一下,實在不能解決的詞語準備質疑。

3、交流並檢查課文的自讀情況:出示生字詞指讀,交流對生詞的理解,對課文中的詞語進行質疑,並討論解決詞語的意思。

4、説説自己能解決哪個問題了?是從哪一小節中讀明白的?指讀課文,檢查課文的讀通情況,結合進行正音,指導學生讀順部分句子。讀準“少頃”一詞。

三、再讀課文,學習1、2小節

1、加拿大魁北克的這條山谷留給你的是什麼印象呢?讀讀1、2小節。

2、討論:這是一條的山谷。(南北走向、普通、特別、奇異)

3、引讀:説它奇異,是因為。結合板書:西坡長滿雜樹東坡只有雪松

説它普通,是因為。

4、小結:這是一條普普通通的山谷,但人們常説“看似平常最奇崛”,的確,就是這普通的山谷中,卻有着人們的難解之謎,你知道人們不明白的是什麼嗎?(為什麼西坡長滿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沒有雜樹呢?)

四、學習第三小節

這個不解之謎直到1983年的冬天才被兩個旅行者解開,謎底到底是什麼呢?讓我們跟隨兩個旅行者一起走進這個普通而又奇特的山谷,去揭開這個困擾人們多年的謎底吧。

1、學生默讀課文的第三小節,想想為什麼東坡只有雪松,而西坡長滿雜樹呢?劃出有關句子。

2、交流:指讀句子並出示“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3、你認為產生這種奇異景觀的原因是什麼呢?結合板書:東坡雪大西坡雪小

(a、是風雪大,b、是雪松的本領大)

4、課文中有不少描寫當時環境的語句,讀一讀,想想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5、交流讀句,談談自己的體會。出示相關的句子,讀出風雪之大。句子(一):1983年的冬天,大雪紛飛,有兩個旅行者來到了這個山谷。句子(二):他們支起帳篷,望着滿天飛舞的大雪,突然驚奇地發現,由於特殊的風向,山谷東坡的雪總比西坡的雪來得大。句子(三):不一會兒滿坡的雪松上就積了厚厚的一層雪。

6、僅僅是因為東坡雪大、西坡雪小這些外在因素才造成了這個奇異的景觀嗎?認認真真地再讀一讀這段話,看看自己有沒有新的收穫、新的發現?學生再讀那段話。(雪松的本領)

7、出示填空題:東坡沒有雜樹,是因為。

西坡長滿雜樹,是因為。

8、那東坡的雪松有什麼特殊的本領能存活下來呢?讀讀書上的句子,説説你的體會。

9、討論:出示句子“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指讀並説説自己的體會。結合板書:積壓、彎曲、滑落、反彈

10、東坡雪大,而雪松卻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這是因為。

11、出示句子“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讀讀這段話,相信你一定會更加敬佩雪松的。指讀句子,讓學生説説敬佩它的理由。我覺得雪松。

12、是啊,雖然雪松遭受過狂風的肆虐,經歷過暴雪的重壓,可是它仍然不屈不撓,昂起頭抖落了身上的積雪,用一時的彎曲獲得了長久的生存,它蒼翠挺拔的身姿一次次地屹立在大雪紛飛的山谷裏。一棵普通的植物卻充滿了智慧,讓人不由地佩服、讚歎,讓我們把這種敬佩之情通過朗讀表達出來!再來讀讀這兩段話,讚美一下風雪中的頑強者、聰明者和勝利者。

13、山谷中的這個不解之謎,如今終於被揭開了謎底,引讀句子“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你認為這是旅行者偶然的發現嗎?説説理由。

14、小結:是啊,沒有誰會隨隨便便獲得成功,不經歷風雨,怎麼能見彩虹,如果旅行者不能頂風冒雪去山谷觀察、思考,又怎麼會揭開這個自然之謎呢?看來,困難和壓力是對我們的考驗,就看你能否經受住考驗。

五、學習生字詞

1、再讀生字,學生自己指出易錯處,引起同學注意。教師重點提醒“帳篷”的“篷”字不要寫成“蓬”,可以引導學生比一比它們的不同,再分別組詞。

2、學生描紅生字。

3、抄寫詞語。

六、作業

1、熟讀課文。

2、課外去認識“柘”、“女貞”等樹。

3、圍繞“多麼的雪松啊!”寫一段讚美雪松的句子。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6

一、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自主學習,掌握本課的4個生字,理解 “反彈”、“彎曲”等新詞。

3、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二、教學難點

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 存的原因,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初步領悟“彎曲”的人生哲學。

三、預習要求

1、讀熟課文,自學本課4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2個字只識不寫。

2、自學瞭解加拿大魁北克山谷有個什麼謎?謎底是什麼?在文中畫出有關語句。

3、聯繫生活實例或讀讀歷史故事《卧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説説自己對“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理解。

四、學情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對象是國小六年級的學生。六年級的孩子已具有初步閲讀自學理解的能力,且思維日趨活躍,視野較寬,有了一定獨立思考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五、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閲讀資料

六、教學過程

(一)交流再悟、揭示“謎底”

1、出示:大義凜然、義正辭嚴、威武不屈、寧折不彎

通過引讀,指出當我們面臨困難的時候,有時可以通過正面的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應該學會另外一種抗爭與生存的方式。從而揭示新課《山谷中的謎底》。

2、組織學生交流:山谷在哪兒?那兒有什麼謎?謎底是什麼?根據學生的回答師畫山谷的簡筆畫師簡筆畫(指出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

出示課文中揭示謎底的語句,引導學生讀出“東坡只有雪松”的關鍵是由於“東坡雪大”及“雪松的本領”。

[本篇課文敍事簡潔,生字難詞較少,學生的閲讀障礙不大,對於山谷之謎及謎底,學生預習後應該述之不難。因此,教學時無須再組織初讀、指名讀,選擇直奔文章中心。]

(二)導學感悟,解讀“彎曲”

1、雪松有什麼本領,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在課文中找找、畫畫、讀讀。

出示有關雪松本領的語句,思考這些句中哪些詞最能概括出雪松的本領?(板書:彎曲反彈)

2、指名讀文中“彎曲”、“反彈”的語句,問:雪松是在什麼情況下才會彎曲的?

引導學生認識雪松是在儘可能的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才開始彎曲,才肯彎曲的,雖然是彎曲,但這裏面有抗爭的力量!

3、“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採用教師引讀的方式

a、聽!寒風還在呼嘯,雪花還在漫天的飛舞!雪松只有?讀

b.狂風颳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壓斷了柘,柏女貞等雜樹,只有雪松?讀

在引讀中感悟雪之大、之狂,雪松之智、之頑強。

[雪松的“彎曲”本領,課文中運用了大量筆墨細緻描述,為後文自然引出旅行者的啟示奠定基礎,因此解讀雪松的彎曲本領就尤為重要。教學中讓學生概括,在讀中感悟,都是為了使學生能產生獨特的體驗和啟示。]

(三)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出示兩位旅行者啟示的話,指名朗讀

2、重點讀第二位旅行者的啟示

從這位旅行者的話中你明白了什麼?想到了什麼?讓學生談談自己的感受

引導學生想到《卧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之類的故事,認識“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想到鬥爭中的“出拳”怎樣才能有力?必須要先彎曲,往回收

想到肖邦“不得不”離開自己的祖國

想到同學、親人間的相互寬容及適當的讓步

……

3、在很多的成語中,都濃縮着這種充滿智慧的彎曲思想,如“屈蠖求伸”(板),蠖是一種蟲名,叫尺蠖,它行進的方式很特別,先使得身體彎曲,然後求的伸長,比喻以退為進的思想。你還知道哪些這樣的成語或諺語、俗語?

(以退為進,大丈夫能屈能伸,負荊請罪,退一步海闊天空,忍一時風平浪靜!,忍辱負重……)

4、小結:課文學到這兒也該結束了,最後老師還想告訴你們,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肯定常常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者意想不到的困難,對於這些壓力、困難,我們有時必須選擇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如果她關乎尊嚴與榮耀!有時也應該學會雪松的彎曲,記住!這種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改文或簡縮本,應努力從原文中汲取原汁原味的知識與思想。並要求學生將原文帶回家與父母共同閲讀談體會。

[教學中對“彎曲”的詮釋不是狹隘的定義為一種鬥爭的策略,而是儘可能地拓寬“彎曲”的內涵,加深對課文主旨的領悟和把握,過程中體現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滲透人文的關懷。]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7

《山谷中的謎底》是主題單元探索與發現中的第三篇課文,是一篇以成因和道理為説明對象的説明課文。在感受了《天遊峯的掃路人》中的自信、豁達開朗的人 生態度,領悟了《最大的麥穗》中實實在在地抓住眼前的機遇的人生哲理之後,再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可謂是水到渠成。

《山谷中的謎底》,飽蘸着哲理的深思。作者記敍了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是對學生進行閲讀訓練、陶冶性情和培養意志的好教材。

[設計理念]

《 語文課程標準 》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本課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個性閲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 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重悟。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的感 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中國閲讀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教授指出:閲讀乃是向課文提出問題並通過朗讀、 體悟解決問題。從作品中獲取信息,憑藉自己的經驗去兑換課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讓學生充分閲讀,讀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 法和疑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在交流中,尊重學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然後聯繫實際,讓學生用自己的 經驗圖式與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經驗圖式進行同構。這就是解文察己的過程。這樣一種閲讀教學模式才是尊重學生個性心理千差萬別這一具體事實的。

如果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閲讀,學會思考,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成功的。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彎曲、反彈、完好無損 、依舊、蒼翠挺拔等詞語 ,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學會自主學習。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進行字詞句的訓練。

教學難點: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和最後一個自然段:確實,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發強烈的探究慾望。

1、導語: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這個山谷有了哪些瞭解?

2、交流

3、過渡:現在,讓我們跟隨旅行者再次走進山谷。打開書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節,你發現山谷裏有什麼?請在你的發現旁做上記號。

二、學習第三節。(藉助語言材料培養學生品詞析句能力,樹立雪松的抗爭形象)

1、自由讀

2、交流

A、雪

①山谷中西(板書:西坡雪小,東坡雪大)

②山谷中雪很大 (你來讀,你再讀,齊讀)

③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讀這個詞你發現---,你發現這句話還有哪些詞也讓你感受到雪大,讀的時候注意表現出來。

過渡: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還有什麼發現,誰再説。

B、雪松

①指説 (你不僅會讀書,還很會聽,你看我才説了一句,你就學去了。)

(課件出示句子)

②再讀讀這句話,從字裏行間裏能發現出雪松什麼?

自己先想想,想好後跟同桌説説,然後我們集體交流。

③有彈性,會彎曲,會反彈,總是蒼翠挺拔。

a、演示:理解反彈 下面,老師做一個反彈的動作給大家看看!這小尺是有彈性,你們看

假如這小尺是雪權的枝丫,那這就是(對,雪給了它外力)你們看,雪越積越厚,開始向下彎曲,

這時雪便(滑落?怎麼落的!)

b、雪松依舊身姿,從這句中你能發現什麼?(簡單的一個詞竟有如此豐富的內涵)

c、引讀:就這樣,反覆你讀懂了什麼 (標點符號也是一種語言)

d、作者用上了關聯詞

e、反覆積、彎、落、彈含義

f、順序不能顛倒。

g、完好無損

再讀,齊讀。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現在,讓我們也來看一看它們。

H、動畫,配音:

過渡:當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時,謎底揭開了。

①、齊讀

②、出示句子,説説(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③、大家注意:這句話的終於和這句裏的始終

謎底終於被揭開,課文第二節説:揭開這個謎底真不容易啊!

三、學習第46節 (聯繫實際,感悟寶貴的人生哲理。)

過渡:謎底被揭開了,旅行者們深為自己的這一發現而高興,其中一位説

1、指讀

2、你們看,這位旅行者不僅揭開了謎底,還由此分析、推斷出。(評價:這位旅行者可謂智者!)

3、另一位旅行者呢?(這啟示是從前一個旅行者的話受到啟發來的齊讀,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來的原因。一種景象,兩種分析!)

4、學習第五、六節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讀出什麼?(出示兩句話)

(1)交流第一位旅行者的啟示

(2)交流作者的啟示

(3)這裏彎曲還是指雪松的彎曲嗎? (那指誰?)

(4)從古到今,以有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聽過或注意過嗎? (指名説)

(5)齊讀:(這句話堪稱格言,警句,讓我們將它牢牢記記在心中)

(6)聽寫(這兩句話富有哲理,我們應牢牢記記)下面,請大家拿來讀書筆記本,完成一項作業: 旅行者的啟示

作者的啟示

我的啟示

(前兩句聽寫)

交流

四、總結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意想不到困難,我們首先要勇敢面對,但老師也希望你們記住這幾句話:

① 大丈夫能屈能伸

② 小不忍則亂大謀

③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孩子們,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

附板書:

17 山 谷 中 的 謎 底

雪 東坡雪大 西坡雪小 發現

雪松 彎曲 反彈 啟示

實錄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齊讀課題),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這個山谷有了哪些瞭解?

生:這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

生:這山谷中有一個謎

生:這山谷除了謎沒有什麼特別之處

生:這山谷中的謎始終沒人解開

師:現在,讓我們跟隨旅行者再次走進山谷。打開書 請同學們自由讀第三節,你發現山谷裏有什麼?請在你的發現旁做上記號。

(自由讀後交流 )

師:你發現山谷裏有什麼?

生:我發現山谷中坡雪小、東坡雪大(板書:西坡雪小,東坡雪大)

師:山谷中雪很大,你來讀,你再讀,齊讀

師:從這句話中你發現了----,讀這個詞你發現---,你發現這句話還有哪些詞也讓你感受到雪大,讀的時候注意表現出來。

師:山谷中有雪,雪很大,你還有什麼發現,誰再説。

生:(讀寫雪松的句子)

師: 再讀讀這句話,從字裏行間裏能發現出雪松什麼?

自己先想想,想好後跟同桌説説,然後我們集體交流。

生: 有彈性,會彎曲,會反彈,總是蒼翠挺拔。

師: 下面,老師做一個反彈的動作給大家看看!這小尺是有彈性的,你們看 假如這小尺是雪權的枝丫,那這就是(對,雪給了它外力)你們看,雪越積越厚,開始向下彎曲,

這時雪便(滑落?怎麼落的!)

生:

師: 雪松依舊身姿,從這句中你能發現什麼?(簡單的一個詞竟有如此豐富的內涵)

師 : 引讀---就這樣,反覆你讀懂了什麼? (標點符號也是一種語言)

生 : 作者用上了關聯詞

生:我理解了反覆積、彎、落、彈含義

生:我認為幾個反覆順序不能顛倒。

生 : 我理解了完好無損

生 : 再讀,齊讀。

師:剛才,我們通過一句話,一個詞,甚至一個標點了解了山谷中的雪和雪松,現在,讓我們也來看一看它們。

生:看錄像

師:當這一景象被旅行者看到時,謎底揭開了。

生:齊讀

師 : 用自己的話説一説

生 :

師 : 大家注意,這句話的終於和這句裏的始終

師 : 謎底終於被揭開,課文第二節説:揭開這個謎底真不容易啊!

師:謎底被揭開了,旅行者們深為自己的這一發現而高興,其中一位説

生 : 讀句子

師: 你們看,這位旅行者不僅揭開了謎底,還由此分析、推斷出。(評價:這位旅行者可謂智者!)

師 : 另一位旅行者呢?這啟示是從前一個旅行者的話受到啟發來的齊讀,只是他分析的是雪松能存下來的原因。一種景象,兩種分析!

師 : 現在,請同學們仔細讀讀這兩句話,看看你能讀出什麼?(出示兩句話)

生: 交流對第一位旅行者的啟示的理解

生: 交流對作者的啟示的理解

師: 這裏彎曲還是指雪松的彎曲嗎? (那指誰?)

生:(談理解)

師 : 從古到今,以有我們的生活中有很多這樣的例子,你聽過或注意過嗎? (指名説)

生: 齊讀 (這句話堪稱格言,警句,讓我們將它牢牢記記在心中)

師: 這兩句話富有哲理,我們應牢牢記住。下面,請大家拿來讀書筆記本,完成一項作業: 旅行者的啟示 作者的啟示 我的啟示 (前兩句聽寫)

生:交流

師: 在人生的旅程中,肯定會遇到一些外界的壓力或意想不到困難,我們首先要勇敢面對,但老師也希望你們記住這幾句話:

1、 大丈夫能屈能伸

2、 小不忍則亂大謀

3、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孩子們,我們要做生活的強者,也要做生活的智者!

學庖丁,徜徉於文本解讀之途

濱海縣第二實驗國小 蔡玉紅

莊子筆下的庖丁,殺了三年牛,練得以無厚入有間的本事,殺起牛來遊刃有餘。庖丁解牛技術如此高超,是因為他好者道也,熟愔牛之肌理。一直以來,我總希冀自己在解讀文本時,也能像庖丁一樣懂之甚微,粲然為解。但每每面對文本,依然深感困惑。

上 一週,有幸參加縣教研室組織的 活動。按照要求,本人應執教《山谷中的謎底》一課,校領導也予以了高度重視,專門成立了以專家引領的備課組。備課組成員首先對執教第一課時還是第二課時 展開了熱烈討論,最後大家在一課時上完全課是否是高效這一問題上舉棋不定。此時,我們想到了請教教研室欒主任,短短几十分鐘,欒主任主要剖析了三個問 題:一、何謂文本?二、何謂文本解讀?三、如何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

他認為:文本是一個意境體系,它由言語、結構與技法等有機地構 成,也由情感、思想、精神等立體地支撐起來。文本解讀的深度和廣度直接決定教學的高效程度。倘若我們對文本總是滿足於膚淺的表層解讀,匆匆忙忙地走過場, 學生對文本的理解自然而然也變得膚淺,因此,我們在解讀文本時,要讀懂、讀深、讀透。

何謂文本解讀?指教師對文本(課標、教材及有關的課外閲讀資料)的感知、理解和評價,進而產生感受、體驗和理解並形成對文本材料的價值取向的一個過程,是閲讀教學的準備階段。教師文本解讀的準確與否、深入與否直接影響着教學設計和教學效率。

如何進行有效的文本解讀?首先是教師與編者對話,揣摩編者之用意;第二是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之思想;第三是與學生對話,感受學生之感受。

欒主任的一番剖析使我受益匪淺,進而產生了一些思考和想法,難免淺薄。

一、走進課標,準確定位。

《語 文課程標準》指出:閲讀是教師、學生、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語文課程豐富的人文內涵對學生精神領域的影響是深廣的,在學生自主閲讀,進行個性化的文本 解讀的基礎上,教師應引導學生準確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這就決定了教師進行文本的解讀,不是作為一名普通的讀者,而是引導學生進行文本解讀的引領者。

1、與編者對話,揣摩編者之用意。文本解讀的過程是一個豐富、複雜的過程,尤其是閲讀教學的文本解讀更應該做到多角度、多層面和多元 化。走進課標,從本套教材的解讀入手,瞭解蘇教版教材及本冊教材的特點及體系,是文本解讀的第一步。教師只有在教學前認真揣摩編者對本冊教材、單元、課 文、練習的編排用意,在具體的教學中才能做到心中有本,遊刃有餘。目前我們使用的蘇教版教材,體現了課標提出的課程標準根據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 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設計。三個方面相互滲透,融為一體,注重語文素養的整體提高。各個學段相互聯繫,螺旋上升,最終全面達成目標。的設計思路,也落 實了三個學段不同的閲讀學習要求。其編排原則是三維整合,統籌安排,因課設練,多次重複,螺旋上升。教材編排的課文文質兼美,有豐富的時代內涵和文化 氣息,雖然各年段的教學內容和要求不同,但每個學段相互密切聯繫,螺旋上升。如: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和句子的意思。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和體會文章的 思想感情。 閲讀要有自己的見解。等要求在各年段都有安排和體現,呈現了要求的梯度性。教師只有把握教材的編排特點。瞭解課標的理念和要求,才能進行準確的文本解 讀,才能把握文本的價值取向,才能合理、有效的使用文本,有的放矢地進行閲讀教學。

2、與作者對話,體會作者之思想。與作者對 話是教師閲讀文本的過程,是對教材中某一篇課文和具體語言文字的感悟和理解。這時,教師以文本為媒介,與潛在地存在於文中的作者見面,發生心靈碰撞和靈 魂融合。與作者對話,就是教師通過各種感管去觸摸、品味、探究文本,是教師將自己的情感傾注其內,使自己的思想與作者產生共鳴的過程。只有當教師深入 教材,真正走進作者的情感世界,體會作者的思想以後,才能把握文本的意義及實質性的重點內容。才能給文本的價值取向準確定位,從而進行有效的閲讀教學。 《山谷中的謎底》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通過記敍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 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我們備課組開始備課時,將教學重點定位在引導學生了解謎底和理解啟示上,所以我們感覺一課時上完全文也未嘗不可。但欒主任的解讀 是:本節課難點的啟示固然要突破,不過,語文的品詞析句更不可忽視。我恍然大悟,於是修改教案,緊緊圍繞課題山谷中的謎底 展開教學,引導學生在感悟語言文字的同時,與作者的思想碰撞,和作者產生共鳴,調動了學生的情感參與。我發現這樣教,真如欒主任所説變得簡單了。 反思以前的教學,才發現自己對文本的解讀是膚淺的,表面的。

3、與學生對話,感受學生之感受。文本解讀的最終目標是引導學生走進文本,而閲讀 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這就要求教師要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充分考慮學生的生活體驗和對事物的認識態度和方法。一 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我們既不能把學生的讀書收穫當作是對文本的理解,全然不顧文本的價值取向;又不能一意孤行,理所當然地把教師的認識和感受 強加於學生。從學生的角度解讀文本,有利於課堂上及時、有效地引導和調控,使學生能及時調整自己與作者的對話,更正確、全面、深入地理解文本的意義。《山 谷中的謎底》帶給我們的啟示,對於生活經驗不足的學生容易曲解, 如果課前不充分考慮學生的感受,課堂上就很難把握這些生成。

二、走進課文,整體感知

綜 觀目前閲讀教學現狀,課堂上教師串講、細問、面面俱到的現象屢見不鮮。一篇篇文質兼美的文章,往往在課堂上會被分析得支離破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 語文課程還應考慮漢語言文字的特點對識字寫字、閲讀、寫作、口語交際和學生思維發展等方面的影響,在教學中尤其要培養學生良好的語感和整體把握的能 力。課標這段論述告訴我們,母語學習的主要形式是感悟,整合教學環節,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整體把握,才能較好地落實閲讀教學目標,提高學生的語文綜合素 養。如何做到整體把握呢?首先應深入教材,尊重文本。

找準閲讀教學的切入點。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我們不難發現大部分課文中都有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切入點。或一詞,或一句,或一段;或開篇,或總結,或承上啟下。找准以上切入點,引導學生從整體感知課文,就會讓學生對文本留下完整的印象。

通 過教學《山谷中的謎底》 我發現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解讀文本。⑴抓題眼。題目是課文的眼睛,是課文內容的高度概括,有的課文,抓住題目,步步深入,不失為一種好方法。緊扣題目, 引導學生分以下步驟教學:山谷中有什麼?謎底是什麼? 緊扣題眼,就抓住課文的重點,使教學設計清晰,課程目標得到整合。⑵抓關鍵詞。課文第三節中謎底的揭開與雪松有彈性、能彎曲、會反彈分不開,所以教學時我 讓學生仔細地閲讀和品味語言文字,從而發現課文中有許多高度概括,內涵豐富的詞語,這些詞語對錶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起着很大的作用。 ⑶抓中心句。中心句的呈現方式因文而異。有的開篇點題,有的篇末總結。有的是全文的概括,有的是段落的小結。《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篇末兩句啟示既是 課文內容的總結,又是作者情感的真實表達。教學時,我引導學生聯繫課文第三節,抓住句子理解,並聯系自身生活實際談感受,使難點突破水到渠成。學生也經歷 了一個完整的閲讀過程,很快了解了課文的思路。從真正意義上實現了教學的整合。

我想,不管語文教學的理念如何日新月異,不管教 學的技術手段如何千變萬化,進行規範、深刻、靈動的文本解讀,始終都是語文教師最為重要的基本功,始終都是上好語文課最為堅實的基礎。願我們每一位語 文教師都能準確、細緻、深入地解讀文本。更願所有有理想與信念的國小語文教師,學庖丁解牛之道,徜徉在文本解讀之途。永遠創造、永遠變革、永遠追求, 永遠行進在語文教學的路上,求解出更絢麗的閲讀教學之道。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8

[教材分析]

《山谷中的謎底》是九年義務教育六年制國小教科書語文(蘇教版)第十一冊第10課,是一篇富有哲理的散文。作者用簡練的文筆,通過記敍加拿大魁北克山谷的一個奇異的自然現象,告訴人們,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以退為進。

[設計理念]

《九年義務教育語文課程標準(實驗稿)》中指出:“閲讀是學生個性化的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所以本課的教學以讀為主,通過個性閲讀、合作學習,在師生、生生、生本的平等對話中引導學生在讀中學,在讀重悟。教學中,努力為學生營造一個寬鬆、民主、探索、合作的空間,以喚醒、激活他們自主學習的熱情;充分尊重學生的感受、體驗和理解,留下足夠的空間為學生張揚個性、激揚靈性服務。

中國閲讀學研究會會長曾祥芹教授指出:閲讀乃是向課文提出問題並通過朗讀、體悟解決問題。從作品中獲取信息,憑藉自己的經驗去兑換課文的思想感情。按照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思路,我讓學生充分閲讀,讀出自己的心得,提出自己的看法和疑問,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再讀。在交流中,尊重學生“自己的看法”、“自己的判斷”、“自己的心得”、“自己的疑問”。然後聯繫實際,讓學生用自己的經驗圖式與文本所反映的生活經驗圖式進行同構。這就是“解文——察己”的過程。這樣一種閲讀教學模式才是尊重學生個性心理千差萬別這一具體事實的。

如果能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學會閲讀,學會思考,學會發表自己的看法,那麼我們的語文課堂就是成功的。

[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3、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課前蒐集有關資料。

錄音朗讀磁帶。

寫有課文中重點句子的小黑板。

[教學過程]

一、課前談話,引出話題。

和學生進行猜謎語比賽,教師適時點出“謎面”、“謎底”。

二、激情導入,引起需求。

1、大千世界,無奇不有。美麗的大自然總令人神往!投身在大自然的懷抱,我們總是無比喜悦!的確,大自然除了供人們欣賞之外,還會通過自身的某種現象給人以啟迪,而關鍵在於你善不善於領悟!

2、今天,就讓我們用自己敏鋭的雙眼、智慧的大腦到加拿大的魁北克去感受、去領悟——

《山谷中的謎底》(揭題,齊讀。)

3、聯繫課前,讀了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要使學生動情,教師自己首先得動情。教師用飽含情感的語言,把學生帶入大自然,帶進課文美好的境界,起到了引人入勝、激發興趣的作用。這一環節的設計從創設的情境切入,意在讓生活走進語文學習,走進學生的認知世界和情感世界,激發他們的求知慾,培養學生主動參與、主動質疑、樂於探究的能力。]

三、初讀引思,整體感知。

1、帶着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遇到難讀的字、詞、句多讀幾遍,對自己喜歡的段落也多讀幾遍。

2、讀書交流:把你喜歡的段落讀給大家聽,説説為什麼喜歡。(讓學生作出適當的評價。)

3、你解決了哪些問題?

[教師是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和引導者,應重視學生主動積極的參與過程,充分調動學生想學的願望,發揮其學習的主動性。閲讀是學生個性化行為,不應以老師的指派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從一開始就要有意識地鼓勵學生自主選擇閲讀,並逐步培養起對課文的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

設計這一環節,是根據教材特點、學生實際營造了良好的學習氛圍,提供豐富而科學的良性語言刺激,拉近了師生的距離。此時,學生懷着強烈的期待感,充滿自信地讀課文,自行解決問題,情緒已被完全喚起,進入到積極學習的狀態,為進一步感悟課文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三、再讀課文,學習第1—3自然段。

1、如果你來到魁北克,當你面對這一奇異的景觀,你會怎樣想?那你能把你的疑問放到課文中,傳達給大家嗎?(指名讀、齊讀。)

板書:西坡東坡

長滿只有雪松

2、這一奇異的景觀始終是個謎,誰也不知道謎底在哪兒。1983年的一個大雪紛飛的一天,兩個旅行者來到了這裏。如今,謎面終於解開了,我想每個人都會——(很興奮、很激動),讓我們帶着興奮的心情把謎底告訴給大家——

3、出示:“東坡雪大……也都存活了下來。”

(1)齊讀這句話。

(2)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是:

A、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鬆的特性決定。(自身原因)

(3)有什麼疑問?(“這個本領”指什麼本領?)

默讀第3自然段,找出重要的句子來回答。

(4)投影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A、自由讀,説説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了哪些詞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B、那位同學願意藉助實物把這部分內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

C、小結:剛才的演示物如果換成硬木頭行不行?

(5)投影出示“就這樣,反覆地積,……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A、自由讀,找出這段話中的動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積、壓、落、彈)

B、看多媒體課件,體會四個“反覆”。

C、討論:你從中感悟到什麼?

4、是啊,雪松一次次地承受着壓力,又一次次地化解着這種壓力,從而頑強地存活了下來,成為了山谷中的一道奇異的景觀。如今,始終解不開的謎終於豁然開朗。讓我們把這個謎底再次告訴給大家——

5、此時,你怎麼看文中的雪松?

6、面對這一謎底的揭開,你想到了什麼?(讓學生圍繞雪松、各種雜樹、旅行者談自己的啟發。)

[這裏擯棄了整齊劃一、尋找統一答案的“告知”教學,而是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積累去自主閲讀,通過朗讀、討論、交流,發表自己的見解,在談論中思考、感悟。教育不是告訴,也不是外塑,孩子們的心靈世界是自我建構和生成的。教學中,教着努力讓學生在主動參與中釋放出巨大的學習潛能,從而讓語文教學成為師生平等對話的過程。]

四、深究課文,學習第4—6自然段。

1、兩位旅行者也想到了很多,閉上眼,讓我們細細聆聽!(師配樂範讀第4、5自然段)

2、聽了這兩位旅行者的啟發,你想對他們説些什麼?

3、讓我們也像旅行者一樣去發現問題,自己去解決問題。再讀課文第4、5自然段,四人一小組抓住重要的詞句談談你的感受。

(1)小組討論。

(2)第一次交流。

(3)相機出示:

“對於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①自由朗讀這兩句話。

②你可以通過一個故事,一句名言俗語,或者一個成語來談談對這兩句話的理解嗎?

小組第二次討論,集體交流。

③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通過剛才的討論,我們都明白了: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引説)

麥苗面對嚴冬停止生長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

狗熊躲進樹洞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________。

越王勾踐忍辱負重,卧薪嚐膽十多年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進行二萬五千里長徵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體育課跳遠,先把腿彎曲一下,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平日裏同學們的謙讓不是_________,而是_________。

……

④齊讀這兩句話。

[此處設計為學生提供了一個交流信息的載體,讓學生以主體身份交流個人所得,以此達到領悟課文語言內涵的目的。這一環節,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發散了學生的思維,培養了學生想象、表達及善於聯繫舊知的能力。這樣設計,既加深了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又訓練了他們語言表達的能力,積累了語感。同時,還培養了學生樂於交往、合作的精神。]

五、總結課文,拓展練習。

1、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什麼動物、植物,無論是誰,面對困難和壓力,首先要敢於面對,要和它作鬥爭;但是,如果困難太大,也要學會忍讓,因為暫時的彎曲、忍讓能更好地保存自己,積蓄力量,等待機會,以求更好地發展。記住:進一步,寸步難行;退一步,海闊天空!

2、推薦閲讀:《十萬個為什麼》、《自然現象之謎》。

3、興趣作業:觀察一個奇特的自然現象,並找出原因,説説得到什麼啟示,並把它寫下來。

[素質教育除了課堂以外,還需要更廣闊的學習空間,而課內向課外的延伸,就能拓展學生的知識面,不斷促進學生的發展。]

[整個教學過程,教師意在始終鼓勵和引導學生大膽地想,自由地説,盡情地讀,任意地論,從而不斷擴展學生創新思維的空間,使學生的創新意識、創新能力得到真正地培養和發展。

語文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是教師、學生、文本三者對話的過程。這一設計體現了教者與文本對話的深度,也凸顯了孩子與教材對話的過程,更彰顯了師生、生生對話的過程。]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9

教學目標:

1、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雪松獨特的本領,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形象。

3、聯繫生活實際,理解“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的深刻含義。學習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瞭解雪松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

教學難點:

理解第二個旅行者的話及課末一句話的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程序:

一、積累導入

1、師:同學們,我們先來看一組詞,誰來讀一讀?

出示:大義凜然 義正詞嚴 威武不屈 寧折不彎

師:你讀得很正確。這些詞的意思誰能通過朗讀表達出來?

再指名讀,要讀出慷慨激昂。

2、師:這位同學讀得豪邁、堅定。從這些詞我們感受到面對困難堅強不屈、正面抗爭的精神。其實,面對困難還有另一種方式,這就是《山谷中的謎底》所告訴我們的。

3、齊讀課題,板書課題。

二、導學感悟,解讀“彎曲”

1、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已經知道了魁北克的山谷是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師板畫)在山谷中存在着這樣一個奇異的景觀,我們一起讀謎面。

出示謎面,齊讀

2、那謎底是什麼呢?誰來讀?

出示謎底: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3、齊讀,思考:形成這一奇異現象的原因是什麼?

4、交流:

(1)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標出“風向”,簡略講解)

(2)雪松有這樣的本領。

5、師:那麼,加拿大魁北克省山谷中的這些雪松到底有什麼獨特的本領?面對巨大的風雪,其他樹木都喪失了生機,可它卻依然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出示讀書要求:請大家認真讀讀第三自然段,仔細琢磨雪松的這種特有的本領究竟是什麼?用“-”劃出相關語句。)

6、交流:

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7、師:有人説雪松在積雪來臨時,應該迎難而上,怎能向困難低頭?雪松是弱者,你同意這種説法嗎?

(自讀第三自然段,抓重點詞語和句子。)

8、開展辯論,突破重點:

9、指導感情朗讀:(配樂:風聲)

①面對着暴風雪一次次的侵襲,雪松就這樣,(引讀)

②風還在颳着,雪依舊下着,柏村倒下了,柘樹倒下了,而雪松彎曲、反彈,再彎曲、再反彈……它彷彿是這個靜穆的世界裏最後的鬥士.在惡劣的生存環境下,奏出了生命的最強音,雪松就這樣,(再讀)

9、師:這就是雪松,面對肆虐的風雪,用一時的彎曲獲得了新生,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這是充滿力量的彎曲,讓我們再次把謎底告訴大家(齊讀)

10、面對這一謎底的揭開,你想到了什麼?(可以從雪松、旅行者、雜樹等方面談看法)

三、聯繫生活,學會“彎曲”

1、師:同學們説的真好,是啊,從這一課普通的雪松身上,我們看到了許多,也想到了許多,這兩位旅行者也從雪松身上得到了啟示。

出示:“對於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2、齊讀,思考填空:

3、雪松彎曲一下,不是《山谷中的謎底》。

4、由此,你能聯想到生活中的例子嗎?(學生交流)

5、古往今來,從自然界到人類,這樣的例子還真不少,我們更深刻地認識到了:

“對於外界的壓力……以求反彈的機會。”

四、總結延伸

1、師:的確,大自然中,無論是動物、植物還是人類,面對逆境和壓力,首先要敢於和它作鬥爭,同時也要學會忍讓,恰當的以退為進,同樣可以生存和更好地發展。記住:

出示:這種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的發展。

(男讀、女讀、齊聲讀)

2、佈置課後作業:

推薦閲讀《十萬個為什麼》。

五、教後記

執教《山谷中的謎底》一課後,收穫與感悟真是一言難盡。對於語文課堂教學的設計,我似乎有了一種“柳暗花明”的感覺,這隻能説,收穫太大了。

先説教材的鑽研過程,課的導入既要能夠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又要能夠起到牽一髮而動全身的功效。直接切入魁北克省的南北走向的山谷中的奇異景觀,順水推出“謎”和“謎底”,激發學生自己去探索、發現,進而展開重點段落的教學,感悟雪松與風雪抗爭的過程。

再説為了突破這個重點,我引導學生讀懂揭示謎底的第三自然段。首先可以抓住謎底引發小組合作討論:

a、為什麼東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有什麼本領?“雪松有什麼本領”是一個關鍵問題,讓學生在自讀時緊扣第三自然段,圈出關鍵詞句,各自談談對關鍵詞句的理解。師巡視根據學生的回答,適當點撥。然後引導學生合作探討雪松是如何運用彎曲、反彈的本領達到最終目的。這時,為了提高學生的思維層次,我讓學生參加了辯論,在辯中感悟了雪松的特殊本領。又針對“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始終……”,我以讀為主線索,以讀促情,以悟促讀,以自讀、默讀、齊讀以及創設情境的引讀這多種形式的讀,邊讀邊想象,讓學生感受到雪松與積雪抗爭時的情景,使抽象的文字變成具體可感的畫面,讓雪松那頑強抗爭的形象清晰印入學生的腦海中,領悟雪松是強者、勝利者。

第三導之以行,突破難點。為了加深對課文最後一句話(文章主旨)的理解,我採用層層推進的方法:

一、聯繫課文內容談談你的理解;

二、用一個故事、一個現象談談你的理解;

三、用一個名言、俗語説説你的理解。這樣,學生的理解、思維在一步步加深,使課堂拓展與課文內容構建聯繫,為理解課文內容服務。由讀導思,由思導説,重在感受體驗,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先後就有學生説出:“韓信甘受胯下之辱,越王卧薪嚐膽”的故事,斤斤計較,是智者的退讓。學生的思維活躍了: “大丈夫能屈能伸”。“小不忍則亂大謀”,“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這些名言、俗語補充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生充分自由地發表了意見,説出了他們各自真實的、獨特的感受與認識,這種深題淺講的方法要比一味地灌輸道理來得深刻,收到了較好的課堂效果。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0

[教學目標 ]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雪松在逆境中得以生存的原因。

3、培養學生良好的閲讀習慣,鼓勵個性化的體驗和表達方式。

4、通過雪松這一形象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教學重點與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初步感悟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退讓的道理。

[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

山谷雪松圖、錄音機、課文朗讀磁帶、朗讀配樂

[課前活動]

1、猜謎。

2、過渡:猜謎語還是比較簡單的,同學們經過思考,大都能揭開謎底。但世界上也有許多謎卻並不那麼容易解開。

[教學過程 ]

一、導入 新課

1、在加拿大魁北克的一個山谷中就有一個謎,(板書:山谷中的謎)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呢?(板書:底)

2、今天這堂課,我們就一起來學習《山谷中的謎底》這篇課文。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課前,大家都已經預習過了。接下來,請同學們再快速地閲讀一遍,然後來説説這山谷中的謎是什麼?謎底又是什麼?

2、學生讀。

3、交流。

⑴山谷中的謎是什麼呢?

指名説(出示圖)

再請一個同學説,其他同學一邊看圖一邊聽他説。

⑵那麼,謎底又是什麼呢?

指名説(出示謎底)

三、自主探究、精讀感悟

1、山谷中的謎我們知道了,謎底也揭開了,那是不是我們這篇課文就學完了?還要學些什麼?

指名説。

2、咱們先來看看謎底是怎麼被揭開的。在課文的第幾自然段?

⑴大家好好地讀讀這一段,我們比比誰讀得仔細,能字字入目。在你感受特別深的地方,多讀幾遍,做些記號。

⑵交流,隨機指導朗讀。

3、這雪松給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瞧!他們傲立於風雪之中,是那樣的蒼翠挺拔,讓我們再一次去感受它吧,可以看着圖,也可以輕輕閉上眼睛,一邊聽一邊在腦海中想象。

⑴聽課文錄音。

⑵剛才,在你腦海中出現的雪松是什麼樣兒的?

指名説。

4、同學們説得真好,相信大家一定能夠把這段話讀好。

自由練讀。

指名讀。教師適當點撥。

齊讀(配樂)

5、剛開始讀這段話,雪松在書上,再讀,它彷彿出現在我們眼前,而現在,我聽出來了,你們已經把它讀在了心裏。你想對雪松説些什麼嗎?把你想説的話寫下來,有靈感的也可以寫寫小詩。

⑴學生自己寫。

⑵在小組中互相讀讀,把自己寫的意思讀出來,多讀幾遍,發現問題自己改,也可以請教別人。

⑶交流。

四、總結提問,延伸課外

正如同學們説的那樣,雪松不僅能頑強地與大風雪抗爭,而且能夠適時地彎曲和反彈,始終保持自己的蒼翠與挺拔。我們所看到的不僅僅是一種生存的技巧,它還是一種智慧、一種胸懷。這對於我們會有些什麼啟示呢?那兩位旅行者又會從中明白些什麼呢?請同學們繼續思考,我們下一節課再來交流。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1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通過朗讀感悟,正確理解雪松本領,體會人生哲理。

3、聯繫實際正確理解“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教學重點:理解雪松本領。

教學難點:體會人生哲理。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老師給大家帶來一組詞,請看大屏幕,你能讀好這些詞嗎?注意,是讀好,讀出自己的理解(練讀,指名讀)

出示:大義凜然剛正不阿堅貞不屈寧折不彎寧為玉碎,不為瓦全

2、你能告訴大家為什麼要這麼讀嗎?

(預設:(1)它們是一組褒義詞,都是寫人的精神的;

(2)它們都表現了一種寧折不屈的精神)

3、是啊,透過這些詞,我們看到的是面對困境時,一種堅強的人生態度,一種勇敢的鬥爭精神,一幅可歌可泣的畫面,聽到的是一首雄渾磅礴的生命壯歌。

4、帶着崇敬之情讀好它們(慷慨激昂),(齊讀)

5、談話導入:在對這種英雄壯舉感到由衷地敬仰時,有時候,我們也聽到這樣一個聲音:擺脱困境,是不是還有別的選擇呢?

(沉吟片刻)不急着交流,學習了今天這篇課文後,或許你會有新的啟示。

6、打開書,讓我們走進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條山谷中。(板書:山谷中)

二、感受“謎面”

1、我請一位同學讀一讀課文第一自然段,你們看到了一條怎樣的山谷?(指名讀)

2、交流:這是一條怎樣的山谷?

(預設:南北走向的山谷;平常的山谷;特殊的山谷;有着奇異景觀的山谷……)

3、是的,這是一條既平常又特殊的山谷,它的特殊就在於——(生齊答)[板書:雪松]這種奇異的景觀始終是一個謎(板書:謎),一個令許多人百思不得其解的謎。讓我們隨着兩個旅行者走進大雪紛飛的山谷中,去揭開這個謎底。(板書:底)

三、探究“謎底”

1、請大家大聲地自由地讀讀第三自然段,讀完後用曲線把你找到的謎底劃出來。

2、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我們每個人的心情都很——(興奮、激動),誰來響亮地把謎底告訴在座的同學和老師。(指名讀)

3、課件出示謎底:“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都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4、幾乎大部分同學都找到了這個謎底,這是文章直接告訴我們的。不過,真正的謎底還藏在這段話中,默讀這段話,找找造成這種奇異景觀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5、交流:

a、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外部原因)

b、雪松這個本領。(內部原因)

6、雪松到底具備什麼樣的本領呢?請你默讀課文用文中的語句來回答。(指名讀)

7、課件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1)請同學們邊讀邊想象雪松與雪抗爭的情景,把最能體現雪松獨特本領的兩個詞畫出來。

(2)交流:(板書:彎曲、反彈)

8、組織辯論:有人讀了課文的第三自然段後説:“雪松面對風雪,一個勁地向下彎曲,他們是一羣膽小的弱者,應該自始自終都挺立不動,頑強地與風雪抗爭,那才是勇者。”(出示)你同意這樣的説法嗎?請大家運用劃句子、圈詞語、寫批註的方法認真研讀這段文字,然後反駁他,要做到有理有據。

9、交流,相機指導。

預設1:這是一種鬥爭的策略,不損害強者的形象。

預設2:雪松的頑強精神。

a、“一定程度”:

(1)雪松是在什麼情況下彎曲的?(當雪積到一定程度的時候)

(2)這“一定程度”指什麼?(當雪積到厚厚的,沉甸甸的,雪松將頂不住,實在承受不了的時候。)

(3)師:對呀!雪松一直在頑強地與風雪作鬥爭,它是在儘可能地去承受雪的壓力而又實在承受不了的情況下才開始彎曲,才肯彎曲的呀!

b、“立即反彈”:

(1)師:是呀,雪松在等待機會,待壓力減輕它就立即反彈,多麼有效的鬥爭策略!

(2)讀到這裏,你覺得雪松的彎曲是一種怎樣的彎曲?(預設:以退為進、充滿智慧、充滿抗爭)

(3)小結:大家看,作者劉燕敏就是這樣的用詞精準,一個“一定程度”,一個“立即反彈”告訴我們:雪松不但不是弱者,相反它是強者,更是智者!(板書:強者智者)

c、“堅韌不拔:(預設:當學生未答到時,可以這樣發問:還有什麼地方也能説明雪松不是弱者?)

(1)(出示)“就這樣,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2)好好地讀讀這段文字,你彷彿看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仔細看看,風怎樣地呼嘯,雪怎樣地飄落,雪松怎樣地抗爭,看得真切一些!(自由交流)

(3)此時,你覺得挺立在我們眼前的僅僅是雪松嗎?透過蒼松,你看到的還有什麼?[一種精神;一種人生態度;一個生活哲理;一種人,忍辱負重、不屈不撓的人]

(4)朗讀:誰來讀好這一句?讀出它的智慧,讀出它的毅力。生練讀,指名讀,評議。(點擊四個字和省略號,你覺得這四個字的順序能顛倒嗎?省略號提醒我們應該怎麼讀?)

(5)創設情境朗讀:

a“聽!寒風還在呼嘯,雪花還在漫天飛舞,只有雪松——”

b、“聽!狂風颳得更猛烈了,肆虐的雪花壓斷了柘、柏、女貞等樹,只有雪松——”

15、總結:這就是雪松,面對風雪的侵襲,用一時的彎曲獲得了新生,這是充滿智慧的彎曲,充滿力量的彎曲,這種生存技巧是一種智慧,是一種胸懷,是一種頑強的毅力。讓我們通過朗讀再一次表達對雪松的讚頌之情,把充滿智慧和力量的雪松讀到我們的心裏去!齊讀整段話。

四、學會“彎曲”

1、同學們,今天我們的收穫可真不小,不僅解開了山谷中的謎底,而且從雪松身上得到了很好的啟示。作者劉燕敏是這樣説的——(出示: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2、齊讀句子,同學們,課文到此應該結束了,可文章為什麼還要寫兩個旅行者的談話呢?請大家自由讀讀課文4、5兩個自然段,相信你會有新的發現!

3、出示兩個句子:“對於外界的壓力,可以通過正面抗爭去戰勝它,但有時也需要像雪松那樣先彎曲一下,作出適當的讓步,以求反彈的機會。”、“確實,有時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

4、這是文中含義比較深刻的兩個句子,要想讀懂它,方法很多,最常用的方法有兩種:一是聯繫上下文,即聯繫課文內容;二是結合實際,可以結合生活實際,也可以舉一些歷史人物或事件。就請你讀一讀句子,把你的理解和體會寫在老師下發的紙上。(學生寫話,交流評議)

五、總結全文

1、師總結課文:同學們説的真好,課文到這兒我們就學完了,但我們思想的腳步還在前進。同學們,在我們生命的旅程中,遇到困難和壓力,我們有時必須選擇寧折不彎的勇氣去抗爭;但有時也應該學會雪松的彎曲,以退為進的策略,具有生存的智慧和頑強的毅力。當然,彎曲的策略不能成為苟且偷安、放棄抗爭的藉口。同樣,不講策略折蠻幹也只能是自取滅亡。讓我們記住:(出示)這種彎曲不是屈服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生齊讀。

2、像這樣以退為進的成語或諺語、俗語比較多,老師給大家帶來幾則名言,希望同學們今後不僅做一個生活的強者,更要做一個智者!

出示:大丈夫能屈能伸。

小不忍則亂大謀。

忍一時風平浪靜,退一步海闊天空。

六、作業超市

1、摘抄文中或老師提供的富有哲理的句子。

2、閲讀以退為進的故事如《卧薪嚐膽》《韓信胯下之辱》《司馬遷發憤寫史記》等,把你讀後的收穫寫下來。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熟記寫雪松“本領”的句子。

2、學習4個生字,理解本課新詞的意思。

3、讀懂課文,知道山谷中的謎的形成;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感受雪松的堅強。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明白山谷中的謎形成的原因,瞭解雪松的特殊“本領”。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同學們,咱們一起來回憶一下我們都上過哪些公開課?(《在大海中永生》《特殊的葬禮》《黃河的主人》等)

2、今天我們還要上一節公開課,這節公開課很普通(板書:普通)還是你們學,王老師教,還是學習新的課文。但是你們發現這節課普通中的特別(板書:特別)之處了嗎?(家長聽課)

3、緊張嗎?有點緊張是嗎?沒關係,家長可是你們今天的後援團呀,打起信心來上好這堂課。先對家長們的到來表示歡迎。(熱烈鼓掌)

4、準備好上課了嗎?好,上課!

一、扣“謎”導入,激趣促學。

1、同學們看我寫一個字。(板書:謎)認識嗎?一起讀讀!

2、猜過謎嗎?現在我就出個謎給你們猜猜。(出示投影)“五個兄弟,住在一起,名字不同,高矮不齊”。(手指)

3、恩,反應很快呀!知道嗎,一個謎語通常由兩部分組成,剛才我説的部分叫——謎面,你們猜的部分叫——謎底。

4、這節課咱們要用一節課的時間來猜一個謎、解一個謎,這是一個“山谷中的謎”(板書:山谷中的),你們有信心揭開這個謎的謎底嗎?(板書“底”)

齊讀課題。

二、初讀課文,揭開“謎面”

1、好!請你們打開課本,認真地把第17課讀一讀,注意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反覆多讀幾遍。開始讀吧!

2、學生自讀課文,教師巡視瞭解學生讀書情況。

3、讀後交流:準備好接受大家的檢查了嗎,那就有信心地坐端正,讓我們一起進入字詞樂園。

(1)學習生字

l出示生字詞,自由朗讀。

l指名領讀,相機正音:魁貞帳篷丫柘摧

l齊讀所有詞語。

l仔細看一下這些詞語中哪幾個是樹木的名稱。

松柏是歷代文人墨客所讚美的對象,大家都很熟悉,關於“女貞”“柘”老師給大家補充一點資料。

(出示圖片介紹“女貞”“柘”)

女貞:常綠喬木,木犀科。葉及樹皮入藥,能治燙傷。對二氧化硫抗性強,可在大氣污染嚴重地區栽植。

柘:落葉灌木或小喬木,繁殖容易,是風景區綠化荒灘保持水土的先鋒樹種。莖皮是很好的造紙原料;葉子可用於養蠶,我國古時常桑拓並稱。

(2)掃除了生字障礙,我們來讀讀課文。分自然段檢查朗讀,師生評議。(第三自然段分2人讀,共7人)

4、通過剛才的朗讀我們知道加拿大的魁北克有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這條山谷其實很普通,但當你身處在這個山谷中時,你卻會發現裏面有個謎,自己仔細讀一讀課文1、2自然段,看你是否能發現這個謎,找到用橫線把它劃出來。

5、[交流出示]:山谷沒有什麼特別之處,唯一能引人注意的是,它的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只有雪松。

6、質疑:從他的朗讀中,你發現了這條山谷的特別之處了嗎?(指名回答,紅顯重點字詞)教師用簡筆畫在黑板上畫出山谷及東西坡各自不同的景象。

7、小結:這個唯一能引人注意的現象也就是第2自然段中所説的——“奇異的景觀”,也就是課題中的哪個字?(“謎”板書加點)

8、過渡:同學們,你們看,原來“只有”兩個字包含了這麼多的奧妙啊!讓我們一起好好地把這句話再來讀一讀!

9、小結:一條普通的山谷中卻藏着這樣一個謎,這大大地激起了我們的好奇心,同時,也更想迫切地知道:為什麼山谷的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雜樹,而東坡卻只有雪松?讓我們帶着這樣強烈的好奇心一起來讀一讀課題:山谷中的謎底(齊讀課題)

三、精讀課文,探究“謎底”。

1、過渡:從同學們的朗讀中,我們明確了今天的任務,就是跟隨兩位旅行者前往山谷中,一起去揭開謎底。(板書:“底”加點)

2、請大家認真默讀第三自然段,思考:為什麼山谷西坡長滿鬆、柏、柘、女貞等樹,而東坡只有雪松?用曲線劃出你找到的表示謎底的語句。

3、[交流出示]:謎底終於被揭開了:東坡雪大,其他那些樹,因為沒有雪松這個本領,樹枝被積雪壓斷了,漸漸地喪失了生機,而西坡雪小,樹上少量的積雪根本就壓不斷樹枝,所以除了雪松之外,柘、柏、女貞之類的樹種,也都存活了下來。

4、質疑:也找到相同答案的同學舉手,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很容易地找到了答案嘛,真聰明!不過,你是從哪兒斷定這就是謎底的呢?(謎底終於被揭開了)這謎底的揭開容易嗎?(不容易)從哪知道的?(紅顯“終於”)

5、這是文章直接告訴我們的,不過真正的謎底還藏在這句話中,想要找尋答案可以通過勾畫關鍵語句和提示性的語言來幫助,當然更重要的是還要同學們沉下心來讀。默讀這段話,看你理解了什麼。

6、這段話裏造成這一奇異景觀的原因你發現了嗎?

(紅顯:東坡雪大西坡雪小壓斷壓不斷)

7、從這些語句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雪很大,雪松很有本領)

8、過渡:當時的環境怎樣的呢?讓我們一起去感受一下山谷中的大雪吧,看看這雪到底大到什麼程度?課文中有所描述嗎?

9、好好讀一讀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話,把出現在你眼前的情景用自己的語言給我們描繪一下。(生述雪景)

10、小結:是啊,狂風呼嘯,漫天飛舞的大雪肆虐地朝大地襲來,整個山谷被一片皚皚的白雪所籠罩着,面對着這樣的氣候和情景,你想到了什麼?

(氣候惡劣,在這樣的環境裏生存,無論是人還是植物都十分困難,都需要承受巨大的壓力。特別是由於特殊的風向,東坡的雪比西坡的雪來得大,想要在風雪更加肆虐的東坡生存下去,更是件極其不容易的事。)

11、再讀第三自然段的前三句話,一起再來感受一下山谷中所獨有的雪景吧!

12、過渡:能在風雪更加猛烈的東坡生存的只有雪松(板書:雪松),而其它的植物根本無法生存,那是因為其他植物——沒有雪松這個本領,雪松的這個本領在謎底中並沒有直接地告訴我們。把這段話多讀幾遍,你一定會有新的發現?用自己的話來概括一下雪松的本領(板書:的本領)

(無論雪大還是雪小,雪松的樹支始終壓不斷)

13、小結:“壓不斷”這就是在謎底中所説的雪松的這個本領,這也是其他的雜樹所無法具備的本領。

14、作者在第3自然段中用了較多的筆墨來刻畫了雪松在面對壓力和困難時的表現,也就是雪松的本領,勾畫有關語句好好地去感受一下吧。

[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就開始向下彎曲,於是積雪便從樹枝上滑落,待壓力減輕,剛彎下去的樹枝又立即反彈過來,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1)這句話中有沒有讓你印象深刻的語句,仔細地圈一圈,認真地讀一讀,看看從中你感受到了什麼?(下面老師邊講解邊拿鋼皮尺做演示)

a、想象“積”到一定程度,是什麼樣的程度?(板書:積)

(雪很厚,完全把雪松覆蓋住了,彷彿聽到了吱吱呀呀的聲音)

b、過渡:在這樣的重壓下,雪松那——(引讀)(板書:向下彎曲)這是雪松向風雪低頭屈服的表現嗎?從哪裏可以看出?

c、小結:原來,彎曲是為了……(板書:滑落)

雪松把紛紛揚揚的雪片從身上抖落下來,原來它一時的彎曲是為了能立即——反彈過來(板書),這樣的反彈又重新展現出雪松獨有的身姿,你們看見了嗎?雪松依舊——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d、過渡:同學們,作者用這一系列形象的動作描寫,為我們描繪了雪松獨有的本領,誰能用這句話中的一個短語來概括?——富有彈性(板書)

(2)這樣的描述給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讓我們一起再來感受一下雪松所獨有的身姿吧!(讀)面對着暴雪一次次的侵襲,雪松就這樣,引讀——(反覆地積,反覆地彎,反覆地落,反覆地彈……不論雪下得多大,雪松始終完好無損。)

(3)從這四個“反覆”“不論…始終…”“完好無損”中你體會到了什麼?(雪松不屈不撓的精神)

15、兩位旅行者通過觀察思考,揭開了山谷中的謎底,這讓他們感到十分高興。然而,更讓他們欣喜的是他們從這一現象中還領悟到了一個人生哲理,我們下堂課再來一起學習。

四、寫字指導:

1、分析四個生字,範寫。

2、學生完成書上描紅,放音樂。

五、課外作業

1、抄寫詞語。

2、朗讀課文,預習4—6自然段,體會兩位旅行者的話。

板書:

17山谷中的謎底

向下彎曲

雪松的本領滑落富有彈性

反彈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3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通過辯論等形式理解理解雪松獨特的本領,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點難點:

1、讀懂課文,通過辯論形式理解雪松獨特的本領,感悟雪松是真正的強者和智者。

2、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重温謎面

1、上課開始,先請大家回憶一下,加拿大魁北克的一條南北走向的山谷中有一個什麼謎,讓人百思不得其解呢?出示謎。齊讀一下。

2、直到1983年的冬天,這個始終解不開的謎終於豁然開朗。這堂課,就讓我們跟隨兩位旅行者一起去感受,去領悟——(齊讀:山谷中的謎底)

二、感悟雪松

(一)解讀謎底

1、找尋謎底:

(1)請同學們打開書本,輕聲朗讀課文第三自然段,找一找這兩個旅行者發現的謎底是什麼?用“——”劃出。開始!

(2)出示謎底:一起讀,從這一謎底中,你能找到造成這一奇異景觀的原因嗎?(東坡雪大,西坡雪小)(雪松有個本領,很好,一下子就找到了這兩個原因。)

2、感受雪大:

(1)、東坡雪大,這個雪大到什麼程度呢?請你讀第三自然段的前3句話。

(2)、讀着這些文字,你的腦海裏出現了哪些四字詞語呢?(出示:紛紛揚揚、鵝毛大雪、大雪紛飛、狂風暴雪)誰來讀好這些詞。(評價:這是零星小雪、這是中雪,讓風雪來得再猛烈些!哦,你來!好一個狂風暴雪!)女生一起讀,男生一起來!聽了你們的朗讀,老師似乎感受到了東坡那紛紛揚揚的大雪。

(3)、過渡:雪大雪小隻是一個自然原因,造成這一景觀的原因還有什麼呢?(雪松有個本領)。雪松到底有什麼獨特的本領能在狂風暴雪中生存下去呢?

3、初讀,感悟本領:

(1)文中是怎麼描述的?(我們一起來欣賞這個本領。)

(2)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的身姿。

(3)雪松的這個本領簡而言之,可用四個詞來概括。(標出:積、彎曲、滑落、反彈)

有時,抓住關鍵字詞來記憶也是一種行之有效的方法。看着這四個詞,(結合剛才的動畫,)你能配上動作,把雪松的這個本領表現出來嗎?先自己試試。(發現大家都用這樣的手勢來表示雪松,這雪松不夠高大挺拔,請你起立,把手臂伸直、向上,這才是高大挺拔的雪松)就請你來表現雪松的這個本領。(師渲染:1983年的冬天,凜冽的狂風呼呼地颳着,鵝毛般的雪花紛紛揚揚地飄落下來,不一會兒,滿坡的雪松上就積了厚厚的一層雪。)(真棒!表達準確,動作形象!再請一位女生。巾幗不讓鬚眉,同樣出色!)

(4)雪松那富有彈性的枝丫,那令人稱奇的彎曲和反彈耐人尋味,讓我們在朗讀中好好體會。齊讀這個本領。

(5)正是雪松的這個本領才讓它在最惡劣的環境下得以生存,學到這裏,你對雪松有何評價呢?(板書:智者 強者)

過渡:可有人對雪松彎曲的本領不屑一顧……

4、精讀,展開辯論:(出示:雪松有什麼了不起?面對漫天風雪,首先想到的就是彎曲,為了生存下去,居然向自己的對手彎腰低頭,它這種彎曲就是奴顏婢膝,苟且偷生!雪松根本就是一個懦夫!!)“奴顏婢膝、苟且偷生”什麼意思?請 來讀一下。(出示: 奴顏婢膝:形容卑躬屈膝奉承巴結的樣子。苟且偷生:得過且過,勉強地活着。)

《山谷中謎底》教學設計 篇14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懂課文,瞭解雪松能在逆境中生存的原因,初步領會在逆境和壓力面前,既要敢於抗爭,也要學會適當退讓的道理。

3、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重難點]

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板題]同學們,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對課文已經有了一個初步的瞭解。現在,就來説説你的收穫吧![學生自由彙報。]

這節課就讓我們再次走進課文,達成如下兩個目標。

二、出示學習目標。

1、瞭解魁北克出現如此奇異景觀的原因。

2、聯繫課文內容及生活實際,理解“彎曲不是倒下和毀滅,而是為了生存和更好地發展。”的深刻含義。

三、引導自學,合作探究。

1、自讀課文,完成第一個目標。

提示:在文中相應的地方標序號。

2、交流:

a、特殊的風向,東坡雪大,西坡雪小。

b、雪松特有的本領。

3、雪松究竟有什麼本領呢?課文中是怎樣具體描述的呢?請你在文中劃出有關語句,再讀一讀。

(1)出示:“當雪積到一定程度時,……雪松依然保持着蒼翠挺拔的身姿。”

(2)自由讀,説説你在讀的時候都注意了哪些詞語?

(引導學生重點理解:彈性、彎曲、反彈、依舊)

(3)哪位同學願意藉助實物把這部分內容講解給大家聽一聽?

(4)不過,雪松剛直,大雪又襲來,就這樣

標籤: 謎底 山谷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vro7p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