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教師,通常會被要求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把教學各要素看成一個系統,分析教學問題和需求,確立解決的程序綱要,使教學效果最優化。那麼寫教學設計需要注意哪些問題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篇)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學習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六年制五年級上冊第21、22頁的例5、例6。“做一做”及練習四。

學習目標:

1、知識:除數是小數的計算方法。

二、方法:遷移應用。

三、情感:體驗知識之間的相互聯繫和數學知識的應用價值。

學習重點:理解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學習難點及突破策略:

掌握被除數位數不夠時,用“0”補足再除。小組交流討論,教師適當點撥。

學習流程:

【閲讀質疑自主體驗】

自主閲讀課本21、22頁。

一、閲讀提示1:除數是小數怎麼計算?

二、閲讀提示2:被除數位數不夠怎麼辦?

【合作質疑互動體驗】

同桌交流計算方法,解決不了的小組交流。

小組交流歸納一個數除以小數的計算方法。

【應用質疑矯正體驗】

1、不計算,把下列各題的除數化成整數。

2、根據6。3÷2.1=3填空。

6.3÷21=

63÷2。1=

0.63÷2.1=

6.3÷0.21=

3、練習四第1至9題。

【變式質疑深入體驗】

學習鏈接1:

1、本節課應學會的`數學知識:

2、本節課應學會的數學方法:

3、在解題的過程中應注意的問題是:

學習鏈接2:

在○裏填上合適的運算符號。

81○0.5=40。581○0.5=54

81○0.5=16281○0.5=82.5

我會用知識樹把今天的學習任務記錄下來:

學習反思:

天的學習,我學會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在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現很好,在__________________方面表現不夠好,今後要注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總體表現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第2課時相遇問題

年月日編號:

教學目標:

1、會分析簡單實際問題中的數量關係,提高用方程解決簡單實際問題的能力。

2、經歷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提高收集信息、處理信息和建立模型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相遇問題的結構特點,能根據速度、時間、路程的數量關係解決求相遇時間的問題。

2、理解相向運動中求相遇時間問題的解決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説一説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的.關係。

2、應用。

(1)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5小時行駛多少千米?

(2)一輛汽車每小時行駛40千米,200千米要行幾小時?

二、探索新知

1、揭示課題。

師:數學與交通密切相聯。今天,我們一起來探索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2、創設“結伴出遊”的情境。

淘氣和笑笑相約出去遊玩。

3、引導學生找出有關的數學信息,解決第一個問題。

第一個問題時讓學生根據信息進行估計,兩人在何處相遇?因為淘氣的速度快,笑笑的速度慢,所以估計相遇地點在郵局附近。

4、畫線段圖幫助學生理解第二、第三個問題。

第二個問題,主要是要用方程解決相遇問題中求相遇時間的問題,關鍵是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

三、試一試

先讓學生獨立分析數量關係,並嘗試用方程解決問題,再組織學生交流。説説怎樣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並列出方程。

四、練一練

1、第1題,先觀察圖上的信息,讓學生估計在何處相遇,並説説是怎麼想的。

2、第2題,先獨立完成,然後選幾題讓學生説一説解方程的方法,教師進行有針對性的指導。

五、知識回顧,全課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

六、佈置作業

教學反思: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過程與方法

通過小組合作,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並能用語言描述化簡的思考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學習過程中體驗學習的快樂,培養學習興趣。

重點難點:

會利用乘法分配律、乘法結合律對含有字母的式子進行化簡。

教學用具:

教學課件

教學過程:

一、 複習引入

口答

(1)6m減去5m的差;

(2)8b減去5的差;

(3)7x的4倍;

(4)5x與2x的和再加上3。

小結:我們可以用含有字母的.式子來表示數量關係。

二、探究新知

(一)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出示情境:小胖和小丁丁到書店裏購買練習本,練習本每本x元,小胖買了3本,小丁丁買了2本。

師:你可以提出什麼問題?

板書: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1、解決問題一:他們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交流、反饋:3x+2x;(3+2)x 師:你能將式子3x+2x用更簡單的結果表示嗎?為什麼是5x?(3個x加上2個x就是5個x。)

板書計算過程

3x+2x =(3+2)x =5x(元)

答:他們一共要付5x元。

師:式子3x+2x可以用簡單的5x來表示,這就是對含有字母式子的化簡,也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內容。(板書課題:化簡)

提問:想一想,將3x+2x化簡為5x,運用了以前學習的什麼運算定律?(用乘法分配律化簡)

小結:以前學習的運算定律和運算性質同樣適用於含有字母的式子。

2、解決問題二: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多少元?

師:你能將3x-2x化簡嗎?(3個x減去2個x是1個x)寫出化簡過程。

板書計算過程

3 x-2x =(3-2)x =x(元)

答:小胖要比小丁丁多付x元。

3、試一試

化簡下列各式

m+7m 9k-8k 3+4x+3x 15x-9x+6x-6

(二)用乘法結合律化簡

1、出示:每本練習本x元,如果小胖、小巧、小亞各買了3本,一共要付多少元?

學生獨立列式,同桌交流。

反饋,結合學生反饋板書

做法1、

3x+3x+3x =(3+3+3)x =9x(元)

做法2、

33x =(33)x =9x(元)

小結:將33x化簡為9x,運用了乘法結合律。

2、試一試

化簡:5x4 34a+6a 三、練習

1、化簡下列各式

剛才的這些算式哪些能化簡,怎麼化簡?

6m-5m 8b-5 7x4 5x+2x+3。

再來兩題難一點的

92x-3x (15m+9)3

2、判斷

(1)12x+9x3 =21x3 =7x ( )

(2)42a+7a =8a+7a

=15a ( )

(3)3x+4y=7xy ( )

3、選擇題

長方形的長是3a釐米,寬是2a釐米,它的周長是( )釐米。

A、5a B、6a C、10a D、12a

4、將一個式子化簡後是12x,原式可能是什麼?

課堂小結

説説今天學習了什麼知識,有哪些收穫?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積的近似值

教學內容:

教材第66頁例9,“練一練”,第67~68頁練習十二第8~11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能根據要求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積的近似值。

2.使學生了解四捨五入取近似值的方法在小數計算中的應用,積累求近似值的經驗,培養計算技能,發展數感。

3.使學生主動參與思考與解決問題的'活動,感受獲得方法的心理滿足,提高學習數學自信心。

教學重點:

求積的近似值。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計算下列各算式。(小黑板出示)

2.51x0.7 2.51x5 2.51x5.7

2、小數乘法的計算法則。

指名學生回答,特別是位數不夠怎麼辦?

二、新授。

1、教學例9。

(1)出示例題:王大伯前年收入3.18萬元,去年的收入是前年的1.6倍。去年他家大約收入多少萬元?(得數保留兩位小數)

(2)計算方法,列出算式。

(3)板書:3.18×1.6≈()

指名一人板書豎式,其餘學生在練習本上計算,集體訂正。

説一説:積怎樣保留兩位小數?

(4)練一練。

(5)求出下面各題積的近似值。

得數保留一位小數:7.2×0.09 0.86×3.2

得數保留兩位小數:0.28×0.7 5.89×3.6

2、試一試。

下面各題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0.25×0.73 40.32×403

完成後,學生交流。指一人板書。

3、練一練。

用簡便方法怎樣計算比較簡便?

0.25×0.73×40.32×403

三、練習鞏固。

完成練習十二8~12題

學生小組完成,集體講評

四、板書設計。

積的近似值

3.18×1.6≈ ( )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 通過小組分蘋果和觀察、分類的實際操作,使學生認識餘數,瞭解帶餘除法的意義;知道“餘數比除數小”。

2、 掌握有餘數除法的計算方法,能正確計算帶餘除法。

3、 在引導學生探索知識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的邏輯思維和探索問題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 實際操作,引入新知

小朋友已經學過除法了。今天我們要一起學習有餘數除法。小朋友聽説過有餘數的除法嗎?你覺得什麼是有餘數的除法?(生介紹)這節課讓我們一起來研究!

[開門見山,請小朋友自己介紹對有餘數除法的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揭示課題]

1、 分糖果

師:有一天,媽媽買來一些糖,想分給到家裏來做客的小朋友們。她想分給每個人3塊,能分給幾個人呢?結果會怎麼樣呢?如果讓你分,你會嗎?看看你能有什麼新發現。(每個人都準備了一些糖,但糖果數量可能不同。)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創設生活的情境,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而且還能有效地激活學生的思維。從實踐活動入手,讓每一個小朋友動手分分寫寫,使他們都有自己的體驗過程,初步感知分後有剩餘的情況]

2、 反饋結果,討論分類

(1) 學生上台彙報,逐一補充。師:小朋友很會動腦筋,你能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嗎?

[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正好分完和還有剩餘。這樣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形成正遷移,從而能夠開展有效學習。]

(2) 結果分類,並用算式表示

師:正好分完是以前學的。我們一起用算式來表示。

那麼這些分後有剩餘的,怎麼用算式表示呢?試一試。

[自己想辦法寫一寫如果分後有剩餘該怎樣用算式表示,可激發學生的創造力、想象力,鼓勵他們用自己獨特的方式表示具體情境中的`數量關係,從而初步培養學生的符號感]

在數學中,我們習慣上這樣表示:14÷3=4…2(舉例)用三個小圓點來幫助,讀作14除以3商4餘2。(齊讀)下面幾種情況你能照樣子寫寫算式嗎?請你選一種寫算式,再讀給同桌聽。(師板書反饋情況)你知道3、4、2分別表示什麼?(個別説)説得真好!象2這樣分後還有剩餘的數,我們給它取個名字---餘數。

[把概念當作學生學習的生成點,讓學生在探索中自然習得,讓學生從模仿、識記水平達到理解和領悟的水平。]

二、 學習實踐,探索新知

1、 學會用 豎式計算有餘數的除法

師:剛才小朋友通過分一分,寫一寫,認識了餘數,那麼有餘數的除法怎麼計算呢?7÷3,你能列豎式嗎?試一試(生板演)

[學生已經學過了怎樣列豎式解沒有餘數的除法算式。因此老師可根據他們已有的認知結構,讓學生通過自己嘗試地去解決這一新問題,發揮學習主動性。]

(1) 列豎式計算

(2) 互相議一議計算方法

(3) 教師點撥

(4)練一練:17÷3 20÷6 (師:先請小朋友自己做一做,然後四人小組交流一下,你是怎麼做的。)

[試商對有些學生來説還是有一定困難的。因此安排四人小組合作學習,發揮小組合作精神,讓有困難的小朋友能在小夥伴的幫助下,共同探索計算方法。]

(4) 反饋情況:你們是怎麼做的?(展示,評價)

[通過學生的討論與評價,學生進一步明確計算方法,在互相評價和自我評價的過程中,使學生在及時發現自己的問題的同時對自己下一階段的學習更充滿信心]

2、 知道餘數與除數之間的關係

(1) 師:小朋友非常能幹,那麼我們算了這麼多題,你能發現餘數和除數之間有什麼關係?(餘數要比除數小)真的是這樣的嗎?你能舉個例子嗎?來老師這裏也有幾道題,我們一起算一算。(板書:11÷2 14÷3 24÷6 18÷5)

(2) 説一説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

師:如果 餘數比除數大,可以嗎?

[用多媒體實物演示,使為什麼“餘數一定要比除數”這一較難理解的道理變得形象、清晰,幫助孩子獲取信息、明確道理。]

3、 判斷下面各題計算正確嗎?用手勢表示,並指出錯在哪裏?

19÷6=2…7 25÷5=4…5 20÷3=7…1 17÷5=3…0

三、學習反思,自我體驗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又學會了什麼本領?

四、綜合練習,鞏固提高

1、 口算(搶答)

10÷5 11÷5 7÷5 23÷5 19÷5

這些算式裏藏着一個小祕密,你發現沒有?如果除數是6,餘數可能是哪幾個?為什麼?

2、找一找,小房子裏可能住的是誰?

6

4 2

2 4

師:聽説我們在學帶餘除法,很多小動物都趕來了,請你根據他們身上的號碼及剛才學的知識,猜一猜,藍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動物的家?綠房子可能是哪些小動物的家?你是怎麼猜出來的?找你的小夥伴商量商量!

[讓學生置身與喜聞樂見的情境中,採用遊戲的方式,讓學生再次體驗餘數要比除數小的道理,並讓學生自由充分地交流、探索,興趣盎然,主動參與到了數學學習之中。]

教學反思:

今天我執教的內容是《有餘數的除法》。從內容來看有餘數的除法,無論在算理上,還是在求商上,橫式、豎式的書寫格式都比表內除法複雜,並且有部分學生在理解“餘數要比除數小”時也會一定的困難。但由於學生先前已經初步理解表內除法的含義以及除法的橫式、豎式書寫方法,因此我考慮在這節課中主要通過學生的自主探究、自我嘗試及同學間的合作交流等形式完成學習任務。

因此在課堂中我首先開門見山,請孩子自己説説對帶餘除法的認識。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揭示課題。然後安排分蘋果的實踐活動。一般老師都會讓學生四人小組合作完成,的確當學生有一時解決不了的問題或需資源共享時,要小組合作,但我認為在這一分的過程中,每一個學生都應該有個體體驗的深刻感受,並通過自己的活動將動作、語言、符號相對應。因此我安排每位學生自己圈圈寫寫,初步感知分後有剩餘的情況。

接着,讓學生根據分的結果分分類,正好分完和還有剩餘。這樣在學生原有認知基礎上,形成正遷移,從而能夠開展有效學習。考慮到學生年齡偏小,在理解“餘數比除數小”時,還是有較大困難的。因此在通過觀察板書的習題,發現這一規律後,我在啟發學生自己舉例進行進一步的驗證。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教材分析

稍複雜的方程是人教版五年級數學上冊65頁的例1,從內容安排上看,這一課時是本冊單元《簡易方程》中的第七課時,在這一節前,學生已經認識了字母表示數的意義作用,並初步瞭解了方程的意義和等式的基本性質,並能運用它解簡易方程,這一課時是對前期知識進一步深化,是本單元的學習重點,也是教學難點。新課程標準對於方程這部分內容在本學段有以下幾個具體目標:1、在具體情境中會用字母表示數。2、結合簡單的實際情境,瞭解等量關係。3、瞭解方程的作用,能用方程表示簡單情境中的等量關係。4、能解簡單的方程。

學情分析

這節課使學生在學習了用字母代替數、解簡易方程知識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稍複雜方程的教學是前期知識的深化,是前期所學知識是實際應用,是本單元的重點,也説難點。解方程雖然學生學過,但這種解題思路和以往大不相同,這種思路和過去運算思路剛好相反,大多數同學那一理解和接受,所以在教學上還要應用等式原理來解題,有利於學生的理解。這節課的另一個難點是分析數量關係式,要把未知量看做已知的,與其他已知量放到一起分析、列等式。在此我準備讓學生討論,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培養他們的`合作精神。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通過分析數量關係,自主探究,初步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一般步驟和方法。

2.能力目標:會列形如ax=c或ax-b=c的方程,並會正確地解答。

3.情感目標: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和合作精神,培養學生初步的代數思想和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重點:教會學生用方程解決實際問題,學習形如ax=c的方程;

教學難點:分析、找出數量間的相等關係,正確列出方程。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通過計算蜘蛛和蝸牛每份爬行多少米,發現餘數和商的特點,知道什麼是循環小數。

2:會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學情分析:

在學習本課之前,學生已係統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除法、除數是小數的除法以及用小數除法解決實際問題。本課中,教材創設了蜘蛛和蝸牛兩動物爬得快的情境,讓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現某些除法中餘數和商的特點,從而進一步探索它們的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認識循環小數。有關循環節、循環小數的簡便寫法,是在“你知道嗎”中呈現的。

教學重點:

認識循環小數,會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教學難點:

會正確表示循環小數,掌握餘數和商的特點以及它們和被除數、除數之間的關係。

教學過程:

一、激發興趣

1.師生做拍手遊戲

師:現在讓我們來做一個遊戲,下面請跟我一起拍手(先拍一下手,再拍兩下手)。

2.你能接着畫下去嗎?

(出示:△△○△△○△△○△?????)

師:你知道下一個將畫什麼嗎?你是如何知道的?

生:我發現上面的是2個△1○個依次出現,所以我認為接下來是△○。

(設計意圖:通過學生做遊戲的形式。在緩和學習氣氛的同時初步感受什麼是依次,為學生接下來學習循環小數做好準備。)

二、探究新知

1,提出問題

(出示情境圖)

師:你們從圖中獲得了什麼信息?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

生:蜘蛛3分鐘爬行73千米,蝸牛11分鐘爬行9.4千米,它們誰爬行得快?

師:如何可以知道它們誰爬行得快?怎樣列式?

生1:可以比較它們的速度。

生2:蜘蛛的速度可以用73÷3來計算,蝸牛的速度可以用9.4÷11來計算。

2.解決問題

⑴以小組為單位選擇其中一個算式進行計算。

⑵邊做邊思考:

①通過計算,你發現什麼問題?

②這兩道題裏商的小數部分和餘數有什麼特點?

③你們如何表示這樣的商?

3.彙報交流

⑴全班交流:

師:請各小組選派代表彙報你們組的結果,有什麼疑問可以提出來?

生11:我們發現怎麼除也除不盡,73÷3的餘數始終是1,商始終是3。

生2:那你們這道題的'商的橫式是怎麼寫的?

生1:73÷3=24.33….

生2:為什麼寫省略號?小數部分重複出現的數字應寫幾個?

生1:寫省略號表示除不盡;重複數字我們認為寫2個比較合適,因為寫少了不能表示依次重複出現的特點,寫多了麻煩也沒有必要。

(生依次彙報)

⑵認識循環小數

師:觀察這兩個商,想一想:這兩道題和我們前面的計算題有什麼不同?

生1:前面的計算題都能算得完,這兩道題除不盡。

生2:這兩道題的商中有數字依次重複出現。

師:像24.33…、0.85454…等都是循環小數。誰能説一説循環小數有什麼特點?

(生説,師板書:依次、不斷、重複。)

(設計意圖:以計算為載體,讓學生在觀察、比較、分析的過程中對“除不盡”、“商中的小數部分有些數字重複出現”有具體的感性認識,初步認識循環小數的特點。)

4.舉例

師:前面我們認識了循環小數,你能説出一個循環小數嗎?

生1:0.11…

生2:8.1212…

生3:5.4444

生4:這個不是循環小數,它到第四個4後就沒有了。

生5:9.52765276…

生6:這個數的小數部分有4個數字重複出現也是循環小數嗎?

……

師:觀察這些循環小數,想一想:小數部分分別從哪一位開始有幾個數字依次重複出現?

引導學生髮現:循環小數中的小數部分從某一位起一個或幾個數字依次不斷重複出現。

師:同學們在自己舉例中,不斷交流、爭辯,對循環小數的認識越來越清晰和完善,真了不起。

(設計意圖:學生是學校的主體。課堂中應給學生留有充足的探索空間和獨立思考的時間,基於此我設計了讓學生自己舉循環小數的例子,並就所舉的例子展開討論,從而使學生更清晰、完善的認識循環小數。)

5.自學循環小數的簡便表示法。

學生看書第16頁的“你知道嗎”,自學循環節及小數的簡便寫法。

6.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師:對於循環小數我們根據需要,可以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如:24.33…保留兩位小數就是24.33…≈24.33,0.854854…保留兩位小數就是0.854854…≈0.85。

師:那麼現在你們能知道誰爬得快嗎?

生:蝸牛慢,蜘蛛快。

三、鞏固練習

1.下面哪些數是循環小數?

0.666…??????1.48383…?????4.2525??????0.1875875…

2.計算下面各題,哪些商是循環小數?

3÷8??4÷3???10÷9??2÷4???14.2÷11???0.4÷9??1÷7??5÷6

3.獵豹是動物中的短跑冠軍,速度可以達到100千米/時,照這樣的速度它平均每分鐘能奔跑多少千米?

(設計意圖:在練習中,進一步加深學生對循環小數本質特徵的理解和用四捨五入法對循環小數取近似值。)

四、課堂總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對循環小數有了那些認識?

五、佈置作業:

第16頁的2、3題。

六、板書設計:

除得盡嗎像24.33…、1.85454…等都是循環小數

依次、不斷、重複

24.33…保留兩位小數就是:24.33…≈24.33

0.854854…保留兩位小數就是:0.854854…≈0.85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教學內容:

蘇教版國標本數學第九冊第28~29頁的例1、例2及相應的“試一試”“練一練”,完成練習五第1~5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現實情境中,初步理解小數的意義,學會讀、寫小數,體會小數與分數的聯繫。

2、使學生在老師的帶領下經歷小數意義探索的過程,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進一步培養學生的數感和觀察、比較、抽象、概括能力。

3、使學生在用小數進行表達的過程中,感受小數與生活的聯繫,增強數學學習的信心。

教學重點:在實際環境中理解小數的意義,會讀寫兩三位小數。

教學難點:抽象概括出小數的意義。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出示;例1的情境圖,提問:你知道例題中的這些數都是些什麼數嗎?(小數)哪一個是你比較熟悉的?

請你以0.3為例説説對小數有了哪些認識?根據回答相應板書。

小結:我們已經認識了像這樣的小數,從今天起我們要繼續學習小數的有關知識。今天這節課我們要學習小數的意義和讀寫方法。(揭示課題)

【設計意圖】

新課美國心理學家奧蘇貝爾曾説:影響學生學習最重要的因素是學生已知道了什麼。為了激活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我直接利用出示的例1圖,讓學生回顧舊知,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學生回答完後,我藉機談話揭示同時板書課題。這樣複習的原因是因為學生在相隔一段時間之後再學小數,原有知識可能遺忘,利用複習能很好地發揮這些知識對將要學習的新知的遷移作用,為學生的學習提供發展的支點。同時用學生熟悉的情景作為學習的素材,可以喚起學生的生活經驗,同時體會到小數在生活中的應用之廣。

二、1、例1教學

提問:你能根據題目的要求用“角”或“分”作單位,説出一個信封和本練習簿的價錢嗎?

指名回答問題。注意學生回答問題時要完整。

橡皮的單價0.3元是3角;信封的單價是5分,練習簿的單價是4角8分或48分。

2、教學小數的讀法:

談話:信封的單價是5分,表示5分的`這個小數你會讀嗎?那這個小數呢(0.48)那你知道像這樣的小數怎麼讀嗎?

0.05 讀作: 零點零五 0.48 讀作: 零點四八

引導學生總結讀整數部分為0的小數的方法:讀的時候從左往右依次讀出各位上的數。

3、初步感受兩位小數的含義。

想一想:0.3元是幾分之幾元?也就是?0.05元是1元的幾分之幾?0.48元呢

小組討論交流。

0.3元是1元的十分之三。為什麼?

0.05元是1元的百分之五。提問:為什麼?(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05元是5分,是5個 ,也就是1元的 。)

根據上面的思路,讓學生説明0.48元是1元的 。

(1元=100分,1元平均分成100份,1份是1分,1分就是1元的 ;0.48元是48分,是48個 ,也就是1元的 。)

板書:

【設計意圖】對於例1我準備安排兩個層次的學習活動,來引導學生感知兩位小數的含義。

第一層次,讓學生用“角”和“分”作單位説出橡皮、信封和練習簿等物品的價錢。通過“説”,激發學生已經積累的有關小數的知識經驗,引起學生進一步探索的心理需求。同時適時的引導學生試讀小數並初步掌握兩位小數的讀寫方法。主要是利用學生的已有經驗,鼓勵學生大膽嘗試讀寫兩位小數,培養學生類推知識的能力。

第二層次,利用學生對元、角、分關係的已有認識,分別介紹把1分、5分和4角化8分改寫成以元作單位的分數和小數的方法,引導學生初步感知兩位小數的含義。 同時通過板書與提問滲透對單位1的初步感知。

4、出示例2

(1)認識兩位小數

A、理解:1釐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1米。

指名理解1釐米為什麼是 米。

(1米=100釐米,1米平均分成100分,1份就是1釐米,1釐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4釐米與9釐米。

學生回答並説名理由。

C、觀察板書: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麼樣的分數?(百分之幾的分數)這三個小數呢?(兩位小數)

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知道兩位小數都表示百分之幾。

(2)認識三位小數

A、理解:1毫米是 米, 米可以寫成0.001米。

指名理解1毫米為什麼是 米。(1米=1000毫米,1米平均分成1000分,1份就是1毫米,1毫米也就是1米的 ,就是 米。)

B、用米為單位的分數和小數分別表示7毫米與15毫米。

學生回答並説名理由。

【設計意圖】通過例2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兩位小數與三位小數的含義。因為已有例1的知識基礎,在例2的教學時,我首先讓學生通過米尺共同討論怎樣用“米”作單位表示1釐米的長度,明確因為1釐米是1米的1/100,也就是1/100米。所以寫成小數是0.01米。然後讓學生獨立寫出表示4釐米和9釐米的分數和小數,並要求學生們説明思考過程,進一步突出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的含義。最後我會這樣問學生:以米作單位的兩位小數表示1米的百分之幾,以同樣的方法教學例3,同時再次初步感知單位1。

C、觀察板書

米 米 米

0.001米 0.007米 0.015米

這三個分數都是什麼樣的分數?(千分之幾的分數)這三個小數呢?(三位小數)

你發現了什麼?

引導學生知道三位小數都表示千分之幾。

5、思考:

觀察前面出現的小數與分數的關係,你有什麼發現?和小組內的同學交流一下自己的觀點。

小結: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知道分母是10,100,1000……的分數都可以用小數表示,一位小數表示十分之幾,兩位小數表示百分之幾,三位小數表示千分之幾……

【設計意圖】《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抽象的數學知識應建立在形象的感知之上。所以在例1、例2已有的感性基礎上,我會引導學生比較例1和例2中每組的分數和小數,啟發他們用自己的語言描述對小數的理解,初步抽象出小數的意義。最後師生共同總結出小數的意義,並強調一個小數的小數部分含有幾個數位,這個小數就是幾位小數。

6、試一試:

學生自主練習,進一步體驗分數和小數的聯繫和意義。

7、練一練:

學生自主填空,交流時注意讓學生根據小數的意義進行説明。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使學生感悟體積的空間觀念,建立體積概念。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的意義。學會用體積單位來描述物體的大小。能合理估計物體的體積的大小。

2.通過觀察、思考、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和感悟空間觀念。

3.讓學生在學習活動中學會學習,獲得成功的體驗,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

重點難點:

形成體積的概念,理解和掌握常用的體積單位。建立空間觀念、形成體積概念。

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課件、2個大小一樣的杯子、米、1立方米的實物架、2塊大小不同的積木、2個體積差不多大的正方體和正方體、火柴盒20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

2.學生準備:每人4-5個1立方厘米的小立方體、1立方分米的立方體,直尺、奶箱子。

教學過程

一瞭解學生原有知識情況。

1今天的數學課,我們要學習的內容是體積和體積單位。  2關於體積和體積單位你都知道些什麼?

根據學生彙報,相應板書。

3看來,同學們對這部分知識並不陌生,有了一定的積累。

老師相信,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一定會對體積和體積單位有進一步的認識。

二認識體積

1.故事導入,初感空間。

①你們知道《烏鴉喝水》的故事嗎?誰願意給大家講講?

②這隻聰明的烏鴉是怎麼喝到水的?

為什麼把石頭放進瓶子裏,水就會升高呢?

2.實驗演示。

實驗一:感受物體佔有空間。

①石頭真的佔了水的空間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實驗。

看,老師手上拿的是兩個大小相同的杯子。裝有一樣多的水,其中一個杯子放入一塊積木,會出現什麼情況?

②水為什麼會溢出來呢?

實驗二:感受物體佔空間有大小

①這回我放這個積木塊(稍大),再把水倒入這個杯子,又會有什麼現象發生呢?

②實驗演示

③溢出的為什麼比剛才的多?

④ 小結:也就是説,這2個積木塊不但佔空間,而且佔的空間有大——有小。

⑥那在數學中,我們把物體所佔空間的大小叫做物體的體積。

⑦什麼叫體積?(指名、齊讀、領讀)

⑧舉生活中物體佔空間的例子。

三認識體積單位

1製造矛盾衝突,引出體積單位

①有的`物體可以通過觀察就能比較出它們體積的大小,快看看哪個體積大?

②意見不統一了。看來光看是不能準確比較這兩個盒子的體積了。

③怎麼辦?引出體積單位。

2認識1 cm

①感受1立方厘米的大小:1 cm有多大呢?誰知道?

②課前老師讓大家準備了體積是1 cm的學具,舉起來我看看。

注意聽要求:請你們用格尺量一量這個正方體到每條稜到長是多少?

④那我們就可以説【稜長是1 cm的正方體,體積是1 cm】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cm?

⑥老師這兒有個火柴盒,你估計一下它到體積是多少cm?

到底誰估得準呢?同桌2人用你們手中的1立方厘米的正方體擺一擺,算一算。

⑥彙報:

3認識1dm

①剛才我們用稜長1 cm到正方體測出了火柴盒的體積,

那下面我們還用這個1 cm到小正方體測測奶箱的體積。

為什麼?(剛才的方法不是挺好的嗎?你看又是介紹方法、技巧的。)

②看來我們得需要一個稍大的體積單位,這個稍大的體積單位就是立方分米。

③ 1 dm又是怎樣規定的呢?(結合課件)

④課前大家也準備了稜長是1 dm,也就是10㎝的正方體。

⑤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體積是大約是1 dm?

4認識1m 。

①剛才,我們用體積是1 cm的正方體測量了火柴盒的體積;用體積是1 dm的正方體了奶箱的體積。

現在老師想讓大家用這些體積單位測量一下教室的體積。

②為什麼?看來我們還需要一個更大的體積單位。

③ 1 m有多大呢?

④在這個體積是1 m的正方體框架裏大約能容納多少名同學呢?

⑤想不想知道答案?我們來驗證一下。

⑥演示驗證。

⑦ 1 m的正方體大約能容納7人,那我們教室的體積有多少m呢?

四應用知識,解決問題。

1在橫線上填出適當的體積單位。

課件出示:

一塊橡皮的體積約是10 _________

VCD機的體積約是4 _________

集裝箱的體積約是40 _________

小結:在生活中,我們要根據大小不同的物體選擇合適的體積單位。

在你的生活中,你見過體積最大的物體的是什麼?體積最小的物體是什麼?

2組成下面各圖的每個小正方體的體積為1 cm,把每個圖形的體積填在橫線上。

延伸:你還能用4個1 cm的小正方體擺出不同的圖形嗎?

小結:也就是説無論物體什麼形狀,含有幾個體積單位,它的體積就是多少。

3用8個1 cm的正方體,擺出體積是8 cm的正方體或長方體,你能用幾種擺法?

四、總結

除了用數體積單位個數的方法求物體的體積,有沒有更快捷、更簡單的方法呢?(難道求高樓大廈的體積也用數體積單位的方法嗎?

是啊,有,一定有。

時間的關係,謎底下節揭曉!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通過求商,使學生感受到循環小數的特點,從而理解循環小數的概念,瞭解循環小數的簡便記法。

2、理解有限小數,無限小數的意義,擴展數的範圍。

3、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及敢於質疑和獨立思考的習慣。

教學重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並能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學難點:

理解循環小數的意義,並能用循環小數的近似值表示除法的商。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生成問題

先聽老師講一個故事,看你能從這個故事中發現什麼規律?

(教師講故事: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裏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説: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裏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説:從前有座山,山上有個洞,洞裏住着老猴子和小猴子。一天,老猴子對小猴子説:從前有座山,……)

生:這個故事總是在重複同一個內容。

師:不錯!大家已經發現這個故事的一個特點了。

板書:不斷重複

師:誰能根據這個特點接着老師的故事繼續往下講?

讓幾個學生繼續講這個重複的故事。

師:照這樣講下去,你發現這個故事還有一個什麼特點?

引導學生討論後回答:這個故事一直不斷重複出現

隨學生的回答板書:

1(完整板書:依次不斷重複出現)

2、然後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還在哪些地方見過這種“依次不斷的重複出現的”的現象。

學生舉例後教師小結:生活中象這種“依次不斷重複出現”的現象很多,我們把這種現象還可以叫做——(循環現象,板書:循環)

(設計意圖:採用故事的'形式導入,使學生感到特別愛聽,興趣盎然,將故事與數學融合在一起,使學生很容易理解“循環”的含義,從而為後面學習新知作好的鋪墊。)

二、探索交流,解決問題。

師:生活中有很多這種循環現象:

1.我班男生400米誰跑得最快?成績如何?和“王鵬”比比,(出示例題)。全班齊筆算王鵬平均每秒跑了多少米?(指名一生板演)。

2、初步感受循環小數的特點。

觀察豎式,你發現了什麼?(組織學生小組內交流)

可能發現:1、餘數總是“25”。2、繼續除下去,永遠也除不完。3、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

師:你們怎麼能肯定會永遠除不完,商的小數部分總是重複出現“3”?讓學生充分發表意見,明確餘數一旦重複出現,商也就重複出現。

師:那麼商如何表示呢?你為什麼使用省略號?(師板書)

3、總結概括循環小數的意義

出示:28÷1878.6÷11

先計算,再説一説這些商的特點。(請生板演計算結果)

學生討論後,指名彙報,教師抓住學生回答:如1、小數部分,位數無限(或者除不盡)。2、有的是一個數字不斷重複出現,有的是兩個……。

4、在學生用自己的話歸納出了什麼是循環小數之後,讓他們看書學習第28頁,解決以下問題:

(1)什麼是循環小數?你覺得重點詞語有哪些?(2)什麼是循環節?

(3)怎樣簡便寫出循環小數?(4)怎樣讀循環小數?

學生反饋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並板書簡寫。

一個小數,從小數部分的某一位起,一個數字或者幾個數字依次不斷地重複出現,這樣的小數叫做循環小數。

5.加深理解:循環小數後邊的省略號表示什麼?(小數部分的位數是無限的)

6、鞏固練習:下列哪些是循環小數?

0.999…52.52525…4.1677…3.212121…3.1415926…

學生評議。

7、介紹簡便記法

如5.333…還可以寫作5.3、7.14545還可以寫作7.145,請學生把前面判斷題中的循環小數用簡便記法寫一寫。(請學生板演),同座互相檢查,大家交流訂正,在這個過程中,鼓勵學生質疑。

(52.52525…可能出現問題52.5252.52552.52,師生共同辨析)、

學生反饋交流,根據學生回答,教師劃出重點詞並板書簡寫。

7、理解有限小數和無限小數的意義。

師:想一想,兩個數如果不能得到整數商,所得的商會有哪些情況?請舉例説明。

接着讓學生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獨立計算,提醒學生如果遇到問題,先自己思考,然後在小組內討論,同時請兩名學生板演。

小組討論後指名彙報:在計算中遇到了什麼情況?出現了什麼現象或規律?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學內容:

教科書第1~2頁,例1、例2、試一試、練一練,練習一第1~3題。

教學目標:

1、認識等式,以具體的實例引導學生通過自主的探索活動,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徵。

2、通過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到含有未知數的等式是方程,感受等式與方程的聯繫與區別,體會方程是特殊的等式。

教學重點:

理解等式的性質,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難點:

利用等式性質和方程的意義列出方程。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景引入

1、出示天平。

知道這是什麼嗎?你知道它是按照什麼原理製造的嗎?

説説你的想法。

如果天平左邊的物體重50克,右邊的放多少克才能保持天平的平衡的呢?

二、教學新課

1、教學例1。

(1)出示例1圖。

你會用等式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把它寫出來。

50+50=100(板書)

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指出等式的左邊,等式的右邊等概念。

等式有什麼特徵?(等式的左邊和右邊結果相等;等式用等號連接)

能説説什麼樣的式子叫做等式嗎?(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叫做等式)

2、教學例2。

(1)出示例2圖。

天平往哪一邊下垂説明什麼?(哪一邊物體的質量多)

你能用式子表示天平兩邊物體的質量關係嗎?

學生獨立完成填寫,集體彙報。

板書:x+50>100 x+50=150

X+50<200 x+x=200

如果讓你把這四個式子分類,應分為幾類?為什麼?

指出:左右兩邊相等的'式子就叫做等式,而這些等式與前面所看到的等式又有什麼不同?(等式中含有未知數)

知道像x+50=100,x+x=100這樣的等式叫什麼嗎?(方程)

説説什麼是方程?你覺得這句話裏哪兩個詞比較重要?(含有未知數、等式)

(2)討論:等式與方程有什麼關係?

小組討論。

指出:方程一定是等式,但等式不一定是方程。

方程是特殊的等式。他們的關係可以用集合圈表示。

3、教學“試一試”。

獨立完成,完成後彙報方法。

讓學生説一説,每題中的方程哪個更簡潔一些?

指出:像500÷2=x,20-12=x雖然也是方程,但在列方程時應儘量避免這樣x單獨在等號左邊或右邊的方法。

4、完成“練一練。

(1)完成第1題。

獨立完成判斷後説説想法。

(2)完成第2題。

(3)完成第3題。

交流所列方程,説説你為什麼這樣列?你是怎麼想的?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習一第1題。

能説説每個線段表示的意思嗎?方程怎樣列呢?

小組中交流列式。

2、完成練習一第2題。

理解題意,説説數量關係是怎樣的?

列出方程並交流。

3、完成練習一第3題。

四、課堂總結

通過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板書設計:

方程

等式50+50=100 x+50>100 x+50=150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一、教學內容

《找規律(1)》是蘇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第5單元的第一課時。教材涉及的具體內容是讓學生探索並發現一些簡單週期現象中的規律,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物體或圖形。這部分內容是在學生初步認識間隔排列的物體個數關係的規律的基礎上,運用學生原有的知識背景和生活體驗,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現實的情境中感悟新知,靈活運用。

二、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發現簡單週期現象中的排列規律,能根據規律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圖形或物體。

過程與方法

主動經歷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過程,體會畫圖、列舉、計算等解決問題的不同策略以及方法逐步優化的過程。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探索規律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獲得成功的體驗。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理解和掌握用除法計算的方法,確定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圖形或物體。

突破方法:探索、嘗試、歸納。

難點:用除法計算後所得的餘數找到答案的方法。

突破方法:分析、比較。

四、教法與學法:

教法:引導、演示。

學法: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六、教學過程:

(一)遊戲激趣,導入新課

談話:今天上課前老師和大家一起來做個小遊戲,你來猜猜看把牌翻過來後是什麼花色和數字?

(多媒體出示撲克牌的背面)

先翻出一張黑桃A,再翻出一張紅桃A,引導學生猜一猜下面一張是什麼牌。(學生隨意猜猜看)

待翻到黑桃3後,提問:下面一張是什麼牌?(學生猜猜看,直至最後第12張牌)

追問:你是怎麼知道的?(指名回答,説説自己發現的規律)

談話:你講得非常好!像這樣按照一定次序排列是一種有規律的現象,這樣的排列現象在我們周圍還有很多,今天我們就來一起“找規律”。

(揭示課題:找規律)

【設計意圖】國小生喜歡聽故事、做遊戲等活動,以猜牌的活動引入,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和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地將注意力集中到本節課所要研究的問題上來,同時創造了輕鬆活潑而又嚴肅的氛圍。

(二)創設情境,探索規律

1.觀察並初步感受物體的有序排列

過渡:每當逢年過節,街道上總會張燈結綵,佈置一新,老師在馬路上拍了一張照片,請你首先來看一看,並説説照片中都有些什麼裝飾品?

(多媒體出示教材第59頁例1的場景圖,請學生説説自己發現了哪些裝飾品)

提問:那這些裝飾品是隨意擺放的嗎?(不是)

對,這些物體都是按照一定順序、一定規律擺放的。請你再仔細觀察一下,它們的擺放有什麼規律?(學生在小組裏説一説)

彙報交流(學生自由説一説,然後概括):

盆花:每2盆為一組,每組依次是藍花、紅花。

彩燈:每3盞彩燈為一組,每組依次是紅燈、紫燈、綠燈。

彩旗:每4面彩旗為一組,每組依次是紅旗、紅旗、黃旗、黃旗。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學生説出各類裝飾品的擺放順序並不難,但學生容易説不清楚,因此在學生自由彙報的基礎上,主要側重點放在引導學生把觀察到的規律用簡潔、準確的語言清楚的表達出來,同時這也是為下面計算法解題作孕伏。

2.自主探究,體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策略

過渡:你們觀察得很細緻,説得很好,找到了他們排列的規律。現在我們就重點來研究研究盆花的擺放規律。

(多媒體出示盆花小圖)

提問:誰再來説一説盆花的擺放規律是什麼?

(學生回答:盆花是以一盆藍花一盆紅花每2盆為一組,進行重複地排列)

再問:在圖中,我們能看到幾盆花?(8盆)

如果繼續照這樣擺下去,從左起第9盆花是什麼顏色的?(藍色)

第10盆花是什麼顏色的.?(紅色)

追問:照這樣擺下去,左起第15盆花是什麼顏色的花?(學生猜一猜)

談話:這僅僅是我們的猜測,猜測就一定正確嗎?還需要驗證!現在請你根據自己的想法在草稿本上驗證一下第15盆花是不是藍花。

(學生獨立思考,用自己喜歡的方法試着解決,待大多數學生形成初步認識之後,再組織學生在小組裏交流。)

引導:同學們已經在小組裏交流了自己的想法,誰願意把你們小組的意見介紹給全班同學?(學生回答,教師適時展示並提問學生為什麼用這種方法)

學生可能提出如下的想法:(隨學生適當板書:畫圖法、單雙數判斷法、計算法)

(1)畫圖法:○●○●○●○●○●○●○●(○表示藍花,●表示紅花)第15盆是藍花。(用其他圖形、字母、文字表示的均可)

(2)單雙數判斷法:左起,第1、3、5……盆都是藍花,第2、4、6……盆都是紅花。第15盆是藍花。

提問:其他同學明白這種想法的意思嗎?(引導學生説出位置是單數的都是藍花,雙數的都是紅花)

(3)計算法:把每2盆花看作一組,15÷2=7(組)……1(盆),第15盆是藍花。

(學生説過程,教師板書:15÷2=7(組)……1(盆)答:第15盆是藍花。)

針對算式提問:你能説説“15”表示什麼意思?“2”呢?“7”呢?“1”呢?

學生一邊説,教師一邊多媒體演示:

○●○●○●○●○●○●○●○

講述:哦!原來15表示一共有15盆花,2表示每2盆花看作一組,那總共15盆花裏面就有這樣的7組。

提問:餘下的1盆是第幾組的第幾盆?為什麼?

追問:第15盆花的顏色和哪一組中的第幾盆花相同?

【設計意圖】這個環節的教學着力點放在學生自主探究各種策略上,交流時不必急於優化出計算的策略,而是從學生的內心體驗出發,肯定每一種策略都是可行的。通過學生的自我體驗及探究構建的知識遠比教師“灌輸”更有教學效果,更能幫助學生理解問題,更能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和習慣。

3.獨立嘗試,在體驗中優化解法

過渡:剛才同學們對盆花的擺放規律研究地非常好,也探討出了三種解決問題的策略,現在我們來一起研究第二種裝飾品彩燈的擺放規律。

(1)多媒體出示教材第60頁的“試一試”第1題

提問:請你説一説,彩燈是按照什麼規律擺放的?

(指名回答:彩燈是按照“紅燈、紫燈、綠燈”每3盞為一組進行重複排列的)

追問:那麼按照這個規律擺放下去,第17盞彩燈是什麼顏色?第18盞和第19盞分別是什麼顏色的?請你按照剛才的方法進行判斷。

(學生獨立解答,然後組織學生彙報,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自主説)

引導學生針對計算的方法進行思考:

①為什麼除以3?(每3盞彩燈可以看作一組)17÷3=5(組)……2(盞),餘2是什麼意思?第17盞彩燈是第幾組的第幾盞?和每組中的第幾盞燈相同?

②19÷3=6(組)……1(盞),餘1代表第幾組的第幾盞?和每組中的第幾盞燈相同?

③18÷3=6(組),得數沒有餘數,應該怎樣得到答案?第18盞彩燈是第幾組的第幾盞燈?應是什麼顏色的?

指出:每組有幾個,除數就是幾;餘數是幾,就對應每組的第幾個;沒有餘數,就對應每組的最後一個。

(2)相機引導學生比較各種方法的優劣

畫圖法:適用於小數字。

單雙數判斷法:適用於每組為2個的。

計算法:具有普遍性。

(3)多媒體出示教材第60頁的“試一試”第2題

過渡:通過剛才的研究,我們發現,原來畫圖法和單雙數判斷法都具有一定的侷限性,而計算法則具有普遍性,現在就讓我們運用計算法來看看彩旗的規律,看誰解決得又好又快?

提問:第21面、23面彩旗是什麼顏色?為什麼?

(指名板演,完成後評講,集體訂正)

追問:餘數是幾時是紅旗?餘數是幾時是黃旗呢?

小結:從剛才的學習中,我們知道盆花、彩燈和彩旗都是有規律地排列,可以用畫圖法、單雙數判斷法、計算法等不同方法來解決它們的排列問題,而且計算法有着自己的優勢,具有普遍性。

【設計意圖】尊重學生的獨特體驗,教師不做硬性規定:一定要用計算的方法來解決。在完成試一試時,讓學生自己去嘗試、體驗哪種方法更合適。在學生解決有關“彩旗”問題的時候,教師適時反問一下:為什麼不畫圖?為什麼不用剛才的單雙數判斷法來解決呢?學生很自然地比較出畫圖比較繁瑣、單雙數判斷法法比較獨特不適用於所有的題目,不具有普遍性,這樣學生通過自己的體驗優化出計算法最簡便最具普遍性。

(三)鞏固練習,加深對解題策略的理解

過渡:現在我們已經把街道上的各種裝飾品的擺放規律全部研究了,也知道了計算法具有普遍性的原因,讓我們趁熱打鐵,一起來看看小明和小紅兩位同學都發現了什麼規律。

1.出示練一練第一題:

提問:圍棋小組的同學正在擺棋子,你能知道第21枚擺的是白子還是黑子嗎?

○○●○○●○○●○○●……

(學生解答,並説出自己的想法:21÷3=7(組))

2.出示練一練第二題:

小紅正在按綠、黃、藍、紅的順序穿一串珠。

提問:按照這樣的規律穿下去,第18顆是什麼顏色的?第24顆呢?

(學生獨立列式解答,教師巡視,瞭解學生的解答情況,集

體訂正,指名説説解法。18÷4=4(組)……2(顆),24÷4=6(組))

3.出示練一練第三題:

按照規律在括號裏畫出每組的第32個圖形。

(1)△○□△○□△○□……()……32÷3=10(組)……2(個)

(2)○○○□○○○□……(□)……32÷4=8(組)

(3)△△△○○△△△○○……(△)……32÷5=6(組)……2(個)

強調:雖然找的都是第32個圖形,但由於每組個數不同,結果也不一樣。

【設計意圖】在例1及試一試的基礎上,學生已經瞭解到了畫圖法和單雙數判斷法的侷限性以及計算法的普遍性,通過練一練的三道習題,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和理解如何運用計算法進行判斷某個序號所代表的是什麼圖形或物體。

(四)應用規律,解決學習中的規律問題

過渡:同學們,其實規律離我們並不遙遠,即使是在普通的計算題當中也有着自己的規律,請大家跟着老師一起算一算。

1.數字中的“奧祕”

用計算器計算6÷11,計算器會顯示0.5454545454…

提問:這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什麼規律嗎?你知道小數點後面第100個數字是幾嗎?你是用什麼方法解決的?

用計算器計算1÷54,計算器會顯示0.0185185185…

提問:這個小數的小數部分有規律嗎?你知道小數點後面第16個數字是幾嗎?怎麼知道的?

2.生肖的規律(練習十第1題)

提問:生肖是幾個為一組的?

你今年幾歲?屬什麼?今年多少歲的人與你的屬相相同?

(五)全課總結,感受生活中的規律

引導:同學們學得不錯,通過今天的學習,你能説説有什麼收穫?你會用哪些方法解決今天的規律問題?你覺得哪種最簡便?

談話:我們今天找到了許多規律,也用規律解決了許多問題,其實大自然中藴藏着很多的有規律的現象……

欣賞大自然的規律(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春夏秋冬…)

欣賞生活中規律(紅綠燈、霓虹燈、花布地磚……)

談話:原來在我們身邊存在着許多規律,看來我們的生活中不缺乏數學,只是缺乏了發現數學的眼睛,希望同學們從現在開始做一個有心人,多多觀察生活。

【設計意圖】讓學生欣賞一段圖片集,瞭解大自然中的週期規律:日出日落,月圓月缺,潮漲潮落,春夏秋冬及生活中的一些週期規律,進而感受數學中的規律之美,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體驗數學其實就在我們身邊,以此來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和熱情。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經歷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知道3的倍數的特徵,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2、使學生在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進一步培養觀察、比較、分析、歸納以及數學表達的能力,感受數學思維的嚴謹性及數學結論的確定性,激發學生學習興趣。

教學重難點

探索3的倍數的特徵,使學生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會判斷一個數是否是3的倍數。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課件出示:

填一填:

1、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_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

是2的倍數,也叫_________。

2、個位上的數是________的自然數一定是5的倍數.

3、一個數,如果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這個數

的個位上一定是_____。這個數最小是。

4、最小的偶數是,最小的奇數是,最大的偶數,最大的奇數。

2的倍數有: 。

5的倍數有: 。

既是2的倍數又是5的倍數有:

偶數有: 。

奇數有: 。

課件出示

師:用5、6、7三個數字組成一個三位數,使這個數是2的倍數?説説什麼樣的數一定是2的倍數?可以擺成5的`倍數嗎?説説怎樣擺?什麼樣的數是5的倍數?

(生:口答)

師:可以擺成既是2的倍數也是5的倍數嗎?為什麼?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能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2或5的倍數,只要觀察這個數的個位。那麼你能從個位上發現3的倍數的特徵嗎?今天我們一起來研究3的倍數的特徵。

(揭示課題:3的倍數的特徵)

[設計意圖]創設問題情境,既可以鞏固已學知識又可以引導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到3的倍數的特徵的教學過程中來,有利於學生輕鬆、愉快的學習新知。

二、探究新知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後觀察。生:彙報結果

1、課件出示:(學生填一填)

師:學生獨立填在課本19頁上,然後觀察。生:彙報結果

1 2 3 4 5 6 7

師:同學們觀察一下3的倍數的個位上的數是不是3的倍數呢?(課件出示)生結論:3,6,9是3的倍數,但12,15,18個位上的數就不是3的倍數。(出示課件)

師:根據一個數個位上的數字,能確定一個數是3的倍數嗎?(不能)那麼3的倍數究竟有什麼特徵呢?

3、觀察討論(二):3的倍數12和21。(課件出示)

談話:比較觀察這兩個數,你能發現什麼有趣的現象?(生:數字相同,數字排列的順序不同)

師:在3的倍數中,再找幾個數,把他的數字順序改變一下,看看是不是3的倍數?你有什麼發現?

生: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後,仍然是一個3的倍數。

師:在不是3的倍數中,也有這樣的數,你能把他們一組一組地排列起來嗎?(13,31;14,41;23,32;25,52;)這裏又説明什麼呢?

生:一個不是3的倍數,改變數字的順序後,仍然不是3的倍數。

師:由此推想,3的倍數的特徵和數字的排列順序沒有關係,那與這個數的各個數位上的數字有關嗎?這裏到底有什麼奧祕呢?

4、探索發現規律

(1)活動:每個同學手中都有一些小棒和一張數位卡,我們在數位卡上分別來擺幾個3的倍數,看看分別用了幾根小棒。現在請你在3的倍數中任意選幾個來擺一擺,開始。

生:小組中完成並記錄,然後彙報,教師板書如:12:1+2=3

師:有什麼發現?(是3的倍數)

(2)活動:下面我們反過來試試看,請你數出21根小棒,擺成一個兩位數,看看這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學生操作後彙報結果21:2+1=3)

師:現在你猜想什麼樣的數一定是3的倍數?(猜想:3的倍數,它的各位數的和一定是3的倍數)

(3)活動:為了驗證這一猜想,舉例,如49×3=147,166×3=498等,使學生進一步確認這一結論的正確性。還可以任意寫一個數,利用這一結論來驗證,如3697,3+6+9+7=25,25不是3的倍數,而3697÷3也不能得到整數商,因此,它不是3的倍數。

5、出示總結:一個數各位上的數的和是3的倍數,這個數就是3的倍數。

[設計意圖]為了突出學生的自主探索,使學生在觀察——猜想——推翻猜想——再觀察——再猜想——驗證的過程中,概括出3的倍數的特徵。通過活動的方式,減緩學生在概括時的思考難度。教學時,引導學生經歷觀察、猜測、驗證的完整過程。由於學生在概括2和5的倍數的特徵時,只注意到了個位數,因此,學生在概括3的倍數時,也會很自然地尋找個位上的數的特徵。但通過觀察,發現這些數的個位上的數有的是3的倍數,有的不是,於是產生認知衝突。經過進一步提示,引導學生觀察發現: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通過這樣的方式也使學生認識到:找出某個規律後,還要找出一些正面的、反面的例子進行檢驗,看是不是普遍適用。激發學生積極主動探究解決問題方法的興趣。

三、練習中提升認識

通過完成“做一做”,哪些數是3的倍數?你是怎樣判斷的?明確方法: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可以先把這個數各位上的數相加,看得到的和是不是3的倍數。

練習三,4、下面哪些數是3的倍數?在下面的( )裏面“√”。

42 78 111 165 655 5988 ( ) ( ) ( ) ( ) ( ) ( ) 49 95 311 82 20xx 2222 ( ) ( ) ( ) ( ) ( ) ( )

1、下面用數字卡片擺出的數中,哪些是3的倍數?在每個數後面增加一張卡片,使這個三位數成為3的倍數。

2、在□裏填一個數字,使每個數都是3的倍數。

3、解決問題,

[設計意圖]為了使學生更好地掌握3的倍數的特徵,進行課堂練習時,還可以把一些數各個數位上的數經過不同的排列,再讓學生判斷,以加深對“各位上數的和是3的倍數”的理解。四、梳理知識,總結昇華談話: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呢?

[設計意圖]對本節課的學習做一個簡單的回顧整理,形成基本的知識網絡,整理學習思路,正確判斷一個數是不是3的倍數的方法,為後面的學習打好基礎。

四、課堂總結:

今天你有什麼收穫?

五、佈置作業

作業:根據3的倍數的特徵找出100以內3的倍數。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應用,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2、探索找公倍數的方法,會利用列舉法等方法找出兩個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

活動準備:

月曆。

活動過程:

活動一:去少年宮

活動目標: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應用,理解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的含義。

師:暑假期間,淘氣和笑笑去少年宮。淘氣每隔2天去1次,笑笑每隔4天去1次。7月31日他們都去了少年宮。

出示8月份的月曆:每隔2天去1次,每隔4天去1次,你是怎樣理解的?他們會在少年宮相遇嗎?你有辦法知道哪幾天他們同時去少年宮嗎?

讓學生盡情發表自己的看法,師:剛才同學們的想法都很有創意,下面我們就來驗證一下,到底他們是哪幾天同時去少年宮的。8月份淘氣是哪幾天去少年宮的嗎?笑笑呢?

讓學生拿出自己課前準備好的8月份的月曆,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圈出淘氣和笑笑去少年宮的日子。

學生反饋後,師板書:淘氣去少年宮的日子:3,6,9,12……

笑笑去少年宮的日子:5,10,15……

師:看看這些數,你發現它們有什麼特點嗎?

生可能會回答:淘氣去少年宮的日子都是3的倍數,笑笑去少年宮的日子都是5的倍數。

師:淘氣和笑笑同去少年宮的日子是哪幾天?15和30都是3和5的共同倍數,也就是它們的公倍數。其中最小的公倍數是15,也就是它們的最小公倍數。

活動二:填一填

活動目標:探索找公倍數的方法,並利用集合進一步加深對公倍數意義。

師:下面我們就來一起探索找公倍數的辦法。

出示集合圈:中間相交的部分填什麼?50以內6和9的倍數分別有哪些?請大家在書上填一填。

師:50以內6和9的公倍數有多少?最小公倍數是多少?你還有其它找公倍數的辦法嗎?

獨立思考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的辦法。

完成練一練第1題:先獨立完成,然後在四人小組內交流自己是怎樣找的。

師:題目的'要求是什麼?你理解了嗎?最小公倍數是多少?

練一練第2題:獨立完成,同桌互相檢查。

練一練第3題:先完成前面幾組,跟同桌交流一下,看看有什麼發現?

練一練第4題:4分發一次車,6分發一次車,你是怎樣理解的?要解決這個問題就必須怎樣?

介紹“你知道嗎”中用除法求最小公倍數的小知識。

這節課,學生藉助“日期”這一具有實際意義的“數”,感知公倍數、最小公倍數的特點,體會求最小公倍數的基本思路。教材中“你知道嗎?”介紹的短除法是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的快速有效的辦法,應加強指導算理,要求學生掌握。

五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能直接在方格圖上,數出相關圖形的面積。

(2)能利用分割的方法,將較複雜的圖形轉化為簡單的圖形,並用較簡單的方法計算面積。

2、過程與方法

(1)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策略、方法的多樣性。

(2)學會與人交流思維過程與結果。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積極參與數學學習活動,體驗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密切相關。

重點難點及處理問題的策略

1、重點是指導學生如何將圖形進行分割,從而讓學生體會到解決問題的多樣性和簡便性。難點是靈活運用方法。

2、藉助圖形,讓學生動手,自主探索、合作交流解決問題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揭示新課。

我要説班裏每位同學都是優秀的設計師!因為大家都在設計着自己美好的將來,所以在很用功的學習。希望大家繼續努力,使自己美好的設計成為現實。下面我們來看一看,我們的同行——一位地毯圖案設計師,設計的圖案。

展示地毯上的圖形,讓學生仔細觀察圖形特點,説發現。

地毯是正方形,邊長為14米藍色部分圖形是對稱的.,……

師:看這副地毯圖,請你提出數學問題。

根據學生的回答展示問題:“地毯上藍色部分的面積是多少?”

師板書課題:地毯上的圖形面積

二、自主探索、學習新知

如果每個小方格的面積表示1平方米,,那麼地毯上的圖形面積是多少呢?

1、學生獨立解決問題

要求學生獨立思考,解決問題,怎樣簡便就怎樣想,並把解決問題的方法記錄下來。

2、小組內交流、討論

3、班內反饋

請學生彙報藍色部分面積,重點彙報求藍色面積的方法。對於每一種方法,只要學生説得合理都給以肯定。

學生的答案也許有:

(1)直接一個一個地數,為了不重複,在圖上編號;(數方格法)

(2)因為這個圖形是對稱的,所以平均分成4份,先數出一份中藍色的面積,再乘4;(化整為零法)

(3)用總正方形面積減去白色部分的面積;(大減小法)

(4)將中間8個藍色小正方形轉移到四周蘭色重疊的地方,就變成4個3×6的長方形加上4個3×3的正方形。(轉移填補法)

4、學生總結求藍色部分面積的方法。

三、鞏固練習、拓展運用(課本第19頁練一練)

1、第1題

(1)學生獨立思考,求圖1的面積。

(2)説一説計算圖形面積的方法。引導學生了解“不滿一格的當作半格數”。

2、第2題

獨立解決後班內反饋。

3、第3題

(1)學生獨立填空。求出每組圖形的面積。學生完成後班內交流反饋答案。

(2)學生觀察結果,説發現。

第(1)題的4個圖形面積分別為1、2、3、4的平方數;第(2)題與第(1)題進行比較,第(2)題的3個圖形的面積分別是前面一組題的前3個圖形 面積的一半。

四、全課小結,課後拓展

今天我們進行了那些活動,你收穫了什麼?

師:對於計算方格圖中規則圖形的面積,我們可以分割,可以直接數,可以“大減小”,還可以轉移填補。如果沒有方格圖,我們該怎樣解決一些圖形的面積呢?明天的數學課上我們將繼續學習。課後,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空白方格紙上設計一些你喜歡的圖案,讓你的同桌幫你算一算圖案的面積。

標籤: 五年級 教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wp4dy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