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在教學工作者實際的教學活動中,有必要進行細緻的教學設計準備工作,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那麼你有了解過教學設計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

課前思考:

《“數學好玩”——分釦子》是綜合實踐活動,主要內容是在分釦子的活動中積累分類的經驗。在一年級上冊中已涉及到了分類的知識——《整理房間》,所以孩子已有了分類的基礎。本課讓學生進一步學習分類,通過“議一議”“做一做”“想一想”的學習過程,鼓勵學生“從頭到尾”思考問題,並進行評價。

教學目標 :

1、知識目標:結合分釦子的實踐活動,瞭解分類是需要標準的,在不同的分類標準下結果可能是不同的。

2、能力目標:經歷實際操作的過程,初步提高把握圖形特徵、抽象出多個圖形共性的能力以及整理數據的能力。在回顧、整理、交流活動中,初步學會全面合理地評價活動過程和方法等,發展自我反思能力。

3、情感目標:獲得初步的數學活動經驗,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教學重點:學會按一定的標準分類

教學難點:根據分類的結果,體會分類的標準不同,但結果一樣。

教學準備:課件、釦子教具若干份

教學過程:

一、創設故事情境,激趣引入:

師:同學們喜歡聽故事嗎?上課之前,老師要給大家講一個小故事。名字叫《小熊一家和吵吵鬧鬧的怪物們》,小熊一家去郊遊,走啊走啊遇見了一座大城堡。“哐哐哐,有人嗎?”漂亮的大城堡裏面,一個人也沒有卻又一桌子豐盛的食物。“看起來好好吃啊,好像是特意為了我們準備的。”大家都走餓了,就開始吃了起來。這時候,進來了一隻怪物,哦不,是兩隻、三隻,一共有20只怪物。這些怪物説“哼,是你們動了我們的食物嗎?我們的派對都被你們搞砸了,趕緊把他們都綁起來扔出去!不對,先讓他們嚐嚐木棒的厲害!”這時候,一個小個子怪物走到了前面,“我們還是玩猜謎遊戲吧!猜一猜誰是這個城堡的主人?只有五次機會”怪物們吵吵嚷嚷地説:“好啊好啊,聽起來很有趣,如果猜不出來還能罰他們。”同學們,如果你是小熊的家人,你會怎麼提這五個問題來猜誰是城堡的主人呢?

生:1.可能是提出建議的這個怪物?

2.可能是個子最高的那個怪物等。

師:同學們都是按照外貌等一個一個猜的。有5次機會,但是有20個怪物,萬一這樣猜下去,5個問題內無法找到真正的主人怎麼辦?今天,你們和老師一起來學習《分釦子》,通過今天學習分類,看看能不能幫助你解決這個問題,好嗎?

二、探究新知

1、活動一:

師:第一個活動,拿出一號口袋,先不動。【表揚動作快,守紀律的孩子】兩人一組,先討論一下可以怎麼分類?每種分發還能繼續往下分嗎?音量最小,最先舉手的小組優先彙報,聽懂了嗎?

學生開展小組活動,教師巡視,並出示板貼。

師:數三聲請全班同學坐好,【及時表揚】老師在黑板上也準備了釦子,可以拿下來換位置,請你到前面來分一分。兩個人一起,邊分邊説。

選一小組學生上台,先彙報按照什麼分,再動手分一分。

師:他們把釦子按什麼分的?分成了幾類?每種分法還能繼續往下分嗎?

生:按形狀分成了圓形和方形(或者按扣眼數量分成了兩個釦眼和四個釦眼)。還能繼續分。繼續按照釦眼數(或形狀)。

師:最後經過了幾次分類,分成了幾類?

生:經過兩次,分成了四類。

師:請大家看看,是不是這樣分的?【ppt展示,並讓學生根據圖片説一説】

生:按照形狀分——再按照釦眼數分。

師:剛才老師聽到有同學説還有其他的方法?誰能來講講別的方法?

選一小組學生上台,先彙報按照什麼分,再動手分一分。

第一次按扣眼數分,分成兩類,然後把兩個釦眼的繼續分成圓形和方形。四個釦眼的繼續分成圓形和方形,先按照釦眼數——再按照形狀。【ppt展示】

師:觀察一下,同樣的扣子,兩次分類你有什麼發現?

生:分類的順序顛倒了。

師:那分類的結果你發現了什麼?【ppt展示兩次分類的結果】

生:分的結果是一樣的。

師:大家不僅動腦筋快,看看大家手上快不快。把這些小釦子,快速的裝回一號口袋,兩個人合作會更快。【及時表揚兩人合作完成並坐好的學生】

2、活動2:

師:接下來,我們來看第二個活動,誰來讀一讀?

學生活動,教師巡視。請一組學生上台分一分。

師:大家看,他們第一次是按什麼分成的兩類?

生:顏色。

師:我們先看紅色,紅色釦子還能繼續分嗎?快看他們第二次把紅色繼續分,按什麼分的?

生:按形狀分的。

師:白色的有形狀問題嗎?

生:沒有。都是圓形。

師:那麼繼續看紅色部分,還能繼續分嗎?按什麼分?

生:可以按扣眼數分。

師:那白色還可以按照釦眼數繼續嗎?

生:可以,並且動手分一分。

師:老師看大家那麼積極,是不是還有不同的分法?【出示ppt】

生:按顏色——形狀——釦眼數,最後分成6類。

師:顏色分完之後,如果不按形狀分,可以怎麼分?

生:可以先按扣眼,再按形狀。

師:那麼我們看看還有哪些不同的方法?

師:第1,2種方法我們看到了,其他4種方法,你們都能想到嗎?看着其中一種方法,在腦子裏想一下。這6種方法分完之後,想一想,分得的結果會怎樣?

生:分的結果都一樣。

師:對,分得的結果是一樣的,因為我們都是按照這三個特點來分類的,只是順序不同。下面,兩人一組,把釦子放回2號口袋並坐好。【及時表揚紀律好的小組】

師:通過剛才兩次分釦子的活動,誰能説説你有什麼收穫?有什麼想法?請翻開書,填寫自我評價表。填完後,兩個同學互相説一説,給對方一點鼓勵或者提醒。【小組活動中我們也要互相幫忙,互相提醒】通過今天學習的分類知識,看看能不能幫助小熊一家解決剛才的難題。

三、鞏固練習

小熊弟弟提了第一個問題:“城堡的主人是不是頭上有角啊?”“對啊,是有角。”你看,熊弟弟一個問題,把怪物們分成了兩類,一類是(頭上有角的),一類是(頭上沒有角的)。怪物們你一言,我一語説個不停:“光知道這個怎麼能猜得出來?”那倒是,這樣頭上有角的怪物有13只呢,小熊弟弟非常會觀察,看完了頭上,接着觀察臉。他問道:“城堡的主人臉上有鬍子嗎?”“不,沒有鬍子。”怪物們又開始吵吵了,“光知道這個能猜出主人嗎?”熊弟弟兩個問題問完,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的怪物有9只,又變少了。

第三個問題,小熊弟弟問:“城堡的主人是花花綠綠的,還是一個顏色的?”怪物們哈哈大笑,“這哪能分出來啊,告訴你,是花花綠綠的”,這樣一來: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的還有幾隻?

生:還有5只。

師:第四個問題,你猜猜會問什麼?“主人有鞋子嗎?”“嗯,穿着紅色的繡花鞋。”四個問題問完,怪物還有幾隻了?

生:只有兩隻了。

師:這兩隻怪物長得太像了,都是頭上有角,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穿着紅色鞋子。最後一個問題會問什麼?“主人是有牙齒呢還是沒有牙齒呢?”這兩個怪物對視了一下,一個忽然捂住了嘴巴“這個不能告訴你”,熊弟弟一下子就猜出來了,這個頭上有角,臉上沒有鬍子,身上花花綠綠,穿着紅色繡花鞋,沒有牙齒的就是主人。 熊弟弟通過5問題,5次分類成功找到了主人,這時候主人説:“不,你們不能走!”熊弟弟嚇了一跳,“為什麼呀?”“和我們一起玩吧,今天是我的生日。”小熊一家和怪物們度過了快樂的一天。熊弟弟通過分類的方法把城堡的主人找出來了,所以我們遇到問題的時候也要善於動腦筋。

一天結束了,城堡的主人很開心:“你這麼聰明,我要送給你一份禮物!這些盒子裏只有一個裝着真正的禮物,只能提出三個問題,把有禮物的盒子找出來,你們能幫小熊弟弟完成嗎?”

生:有禮物的盒子有沒有蝴蝶結?

有禮物的盒子是花花的還是一個顏色的?

有禮物的盒子是圓柱還是長方體的?

師:通過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類的知識。誰能説一説,你學到了什麼?

學生彙報自己學到的知識。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2

課 題

買衣服——認識人民幣(二)

主備教師

張瑋

使用教師

代金霞

參加人員

一年組全體教師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認識多種大面額的人民幣及其換算關係。

進一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中的作用與幣值。

能力目標:

在購物活動中,能靈活地選擇不同幣值的人民幣。

情感目標:

瞭解儲蓄的功能,養成存錢的習慣。

教學難點:

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選擇付款方式。

一、引入 :夏天到了,許多小朋友都要買一些新衣服。今天,我們就到服裝商店去看一看。

(課件出示服裝店的場景,畫面上展示出不同款式的夏裝和價錢:上衣59元,褲子41元,T恤39元,裙子36元,連衣裙68元,帽子14元,短褲32元。)

瞧,這麼多漂亮的衣服,如果你是這家商店的售貨員,怎樣介紹你的商品呢?誰來試一試?

二、活動一:認一認

1、我們怎樣才能買到這些漂亮衣服呢?(付錢) 昨天,我們認識了一些人民幣,用它們來付錢,可以嗎?(太麻煩了!)

2、我們該怎麼付錢呢?(用面額比較大的人民幣)你見過嗎?

(教師出示最新版的10元至100元不同面值的人民幣模型。)

3、請大家仔細觀察,這些錢你認識嗎?在小組裏説一説,你看到了什麼?

4、誰有好辦法把他們記住?(數字、顏色、圖案,找出相同點和不同點)

5、教師拿出一張舊版的100元。你知道它的面值是多少嗎?你們是怎麼知道的?

把舊版的50元和10元展示給大家,並交流一些辨別的方法。

6、你知道10元錢能幹什麼嗎?課下可以再調查50元、100元可以幹什麼。

三、活動二:買衣服

1、這些人民幣我們都認識了,現在我們可以用它們買衣服了。大家每人挑選一件你最喜歡的衣服,看清它的價格,想一想你怎樣付錢呢?

2、學生彙報,藉機發問:大家幫他想一想,還有別的拿法嗎?

3、看到大家都找到了自己喜歡的衣服,老師也想挑選,我想買一件T恤和一條褲子,我有100元,大家幫我估計一下,這些錢夠不夠呢?我應該怎樣付錢呢?

4、謝謝這位同學幫助了我,我想如果你將來成為一名售貨員,會很出色的。現在,請大家再為你的爸爸媽媽,或者是好朋友選一件衣服,加上剛才你選的,算一算一共要多少錢,你打算怎樣付錢?

5、現在把學具中的錢準備好。利用學具盒裏的錢來購物。遇到困難了嗎?(沒有零錢。)怎麼辦?(找錢)

(這裏有意安排一個困難,學具裏並沒有小面額的人民幣,學生們很快就發現如果想準備出正好的錢比較困難,這樣也就自然引入了下一個環節。)

現在請大家兩人一組,一人扮演售貨員,一人扮演顧客,來買剛才挑選的兩件衣服,看看能不能找對錢。

四、活動三:換錢

1、剛才大家當售貨員都很成功,不過,為了買東西方便,通常大家會把錢換一換,這裏有一張100元,如果想換成10元的,怎麼辦?

還有別的換法嗎?

3、請大家在組裏把面額是5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4、請大家在組裏把面額是10元的人民幣換一換。

五、數學故事

六、總結,今天回家購物,寫一篇數學日記。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3

一、教學內容

北師大版國小一年級數學上冊第70-71頁。

二、教材分析

本節是學生認識立體圖形的第一課,學生在前面已經學習將物品按屬性分類,包括按用途、材料、顏色等進行分類,本節課在對學過的內容進行回顧的基礎上,主要是研究按物體的形狀進行分類,從而認識簡單立體圖形的基本特徵。

三、學情分析

學生在生活中已經接觸過立體圖形,學生已能初步感知立體圖形。但是要經歷從實物中在抽象為一般模型,最後準確給出圖形名稱,並切實體會各種立體圖形之間的關係,進行合理的拼組的過程,學生可能會存在接受困難的問題。

四、三維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有一定的認識,並能準確進行分類;

(2)知道這些立體圖形的名稱及其特徵。

2、過程與方法

(1)通過觀察生活物品,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形狀;

(2)通過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學習活動,積累觀察、思考、交流的學習活動經驗。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讓學生形成空間觀念和創新意識;

(2)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表達歸納能力;

(3)讓學生感受數學知識與生活息息相關,提高學生對數學學科的好奇心和求知慾。

五、教學重點難點

1、教學重點

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實物有一定的感性認識,初步建立對立體圖形的表象。

2、教學難點

如何在分的過程中培養學生初步空間觀念,並認識基本幾何體。

六、教學方法

教學中使用直觀教學、快樂教學、合作交流、聯想遷移等方法。教材中呈現了學生較熟悉的實物:盒子、球、茶罐……通過學習,認識這些物體的形狀,會根據實物或模型形狀進行分類。

七、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準備: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等實物模型

學具準備:

學具盒裏的正方體、長方體、圓柱、球

八、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課件展示一機器人帶來一個八寶箱)

機器人:同學們好,我是機器人“悠悠”,今天我為大家帶來了一個八寶箱,想不想知道里面裝着什麼?

學生:想。

課件演示八寶箱慢慢打開,從裏面蹦出一個一個物品,有籃球、水杯、牙膏盒、茶葉罐、魔方……(學生眼睛一眨不眨地盯着屏幕,每出來一個物品就説出相應的名字)

(通過機器人帶來八寶箱並慢慢打開,藉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並提高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探索新知

1、説一説

通過機器人帶來的一組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先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物品,然後通過淘氣和笑笑的對話,引導學生藉助已有的生活經驗進行分類,突出按照“不同形狀進行分類”的要求。

淘氣:圖中有……

笑笑:我把方方正正的物品放在一起。

2、認識長方體

我們已經把機器人帶來的物品按不同的形狀分類了,下面我們來進一步認識這些物品。

(1)出示長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什麼樣子的?

(2)學生活動

讓學生從學具盒裏拿出一件形狀一樣的物體,看一看,數一數有幾個面,摸一摸每個面看是否一樣大。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長方形;4個面是長方形,2個面是正方形……(教師板書:長方體)

(4)教師小結長方體特徵(課件展示)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3、認識正方體

(1)出示正方體圖片,提出問題:它是長方體嗎?(學生:不是)師:那它與長方體有什麼不同,給它起什麼名字呢?

(2)學生分小組討論,教師巡查並用心傾聽,及時引導學生思考並積極發言。

(3)學生反饋:有6個面;6個面都是正方形;無法滾動。(教師板書:正方體)

(4)教師小結正方體特徵(課件展示)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5)你怎麼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在你的生活中哪些物品是長方體,哪些物品是正方體?(通過這兩個問題,加深學生對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理解區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鍵是:正方體的6個面都是一樣大的。)

4、認識圓柱和球

(1)出示圓柱、球的圖片,提出問題:它們有什麼特點?

(2)學生討論並反饋:圓柱有兩個面,是圓形的,有時能滾動;球沒有面,能隨便滾動。(前面學習了長方體和正方體,此時學生的討論更加的激烈了)(教師板書:圓柱球)

(3)教師小結圓柱和球的特徵。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着不會滾動,橫着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5、知識回放

(1)今天我們一起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我們一起把它們的名字讀一遍。

(2)課件展示四種立體圖形的特徵,讓學生拿起手中的學具,一邊摸,一邊讀對應圖形的特徵。

(三)玩一玩

1、猜一猜,説一説

教師的袋子裏裝着一些立體圖形,通過讓一個學生摸一摸,描述對摸到物體的具體感受,讓另一個學生猜一猜是什麼幾何體。

2、滾一滾,玩一玩

讓學生拿起各種幾何體,嘗試滾一滾,讓學生體會物體在運動過程中的特點。

(這兩個活動的目的是進一步加強對立體圖形的直觀認識,並通過對話與交流引導學生髮現這幾個幾何體之間的不同特點。)

(四)知識應用

1、找朋友

課件展示一些物品和幾何體,讓學生把對應的物品與幾何體連線。(通過此題,建立學生對物品和立體圖形之間的聯繫的認識,鞏固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2、我會填

課件展示一些幾何體,讓學生數數各種幾何體各有幾個。(通過此題,鞏固學生對立體圖形特徵的掌握情況,加深學生對各種立體圖形的認識。)

3、我是小小藝術家

讓學生利用自己手上的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在交流時先説一説搭成的是什麼,再説一説是由幾個什麼立體圖形搭成的。(通過此題,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各種幾何體的特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培養學生的創造性和想象力。)

4、生活中的朋友

讓學生找找生活的物品,説一説哪些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再進行交流。(通過此題,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並培養學生的合作交流能力。)

(五)課堂總結

在本節課,你學得開心嗎?你有什麼新的收穫?(認識了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和它們的特徵。)

課件展示本節課所學內容。

長方體:長長寬寬的,有6個平平的面,面的大小不一樣,無法自由滾動。

正方體:方方正正的,有6個平平的面,6個面一樣大,無法自由滾動。

圓柱:直直的,上下一樣粗,兩頭圓圓、平平的,豎着不會滾動,橫着放下來能夠滾動。

球:圓圓的,不管怎麼放都會滾來滾去,沒有平平的面。

(六)作業佈置

1、找找生活中形狀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球的物品,與家長或小夥伴説説。

2、利用學具搭自己喜歡的東西,有條件的可以拍成照片,與同學分享。

九、教學反思

本節課的學習內容是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初步認識,這是學生第一次正式接觸幾何體。

為了讓學生直觀地認識這些幾何體的特徵,積累觀察幾何體的學習活動經驗,我特意設計了讓學生通過對一些常用物體的分類,直觀認識圖形的特點,逐步抽象出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的基本特徵。

設計“知識運用”環節,是為了加深學生對立體圖形的認識,深入理解立體圖形的特徵。

在活動形式上,我設計了“摸一摸、猜一猜、玩一玩、搭一搭”等操作活動,同時鼓勵學生使用生活語言描述他們對這些立體圖形的認識,逐步幫助學生髮現這四種幾何體的基本特徵。與此同時,強調學生使用自己的語言交流,這些都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活動經驗,也是以後逐步抽象出立體圖形特徵的認知基礎。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建立時間觀念,培養學生珍惜時間的態度和合理安排時間的好習慣。

2、初步認識鐘錶,會看鐘表上的半點時刻。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重點:

掌握認識半點的方法,並會認半點時刻

教學難點:

引導學生髮現認識半時的規律。

教學準備:

自備小鬧鐘一個,電腦課件一套,小動物的頭飾多個。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電腦出示一組整點時刻,讓學生認,並説一説,你是怎麼認的(先同桌互説,然後指名説)

2、師:請認真觀察這些鐘面,你發現了什麼?

(當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

二、認識半點

出示鐘面:7時半、8時半

1、 師:請小朋友拿出自己的鐘,撥一撥這二個鐘面上所表示的時刻,你能發現這兩個鐘面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嗎?

2、學生自由回答

教師小結,得出規律:鐘面上半時時,分針指着數字6,而時針總是指向兩個數字的中間。

出示二個鐘面上的表示的時刻,

師:你説一説這兩個鐘面的時刻是多少<請説給你的同桌聽,並説一説你是怎麼知道的?然後再指名説一説>

3、認一認電腦出示圖片(即書中第93面的做一做)

師:請你説一説圖中的小朋友,幾時在幹什麼?

4、出示7時、7時半

師:請你們認真觀察,説一説這兩個鐘面上表示的時刻,看一看兩根指針的位置有什麼不同?

(教師小結)

三、練習反饋,激活思維

1、請你在你的鐘上面撥一個你最喜歡的半點時刻,並説一説你為什麼最喜歡這個時刻?

2、準備幾把椅子,在椅子上掛出畫有整時半時的鐘面圖片,請幾位學生戴上標有相應時刻的頭飾,玩就各位的遊戲。

3、小明、小軍小強約定星期天上午9時半到健身房參加鍛鍊,請你説説誰提前到、誰準時到、誰遲到?

出示圖片:圖1:小明9時半圖2:小軍8時半圖3:小強9時4、快樂的週末第95面的第4題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學會觀察會看鐘面的結構,認識電子錶和鐘錶表達的整時,會讀、會寫整時刻。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操作鐘表認識鐘面的結構,獲得看整時刻的方法,並能用語言比較清晰的説明看時間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使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離不開時間,感受時間的寶貴,教育學生要珍惜時間、按時作息。

二、目標分析

學生不僅要會看鐘面和電子錶認整時,還會對看不見、摸不着的時間有所感覺。知道什麼時間該做怎麼,培養學生良好的作息習慣。本冊只認識“整時”,將來會在二年級上冊“認識半時”。因此,本單元對學生的後繼學習起着重要作用。

三、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認識鐘面,在鐘面上認識整時、書寫整時,並總結出看整時的方法。

教學難點:對“幾時過了一點”和“快到幾時”的理解。

四、教學準備

小鐘表、課件

五、教學過程

(一)認識鐘面

1.課件出示謎語

我有個好朋友,會跑沒有腿,會響沒有嘴,它會告訴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請你猜猜看,我這個好朋友是誰?”今天這節課,我們一起來認識鐘錶。揭示課題。

2.自主介紹鐘面

(1)認識鐘面

要求學生觀察鐘面,把看到的與同學之間進行交流。

師生共同總結:鐘面上有12個數。

有錶針:時針與分針。分針又細又長、時針又短又粗。

(2)由學生介紹大的鐘表(教具)

學生從大鐘表上找出時針、分針。發現鐘面上的指針總是在不停地運動。發現錶針旋轉的方向。並用手勢表示轉動的方向。

(3)認識分針、時針

有學生介紹又細又長的針叫作分針;又粗又短的針叫作時針。分針、時針轉得快慢不同,但是轉動的方向一樣。

【設計意圖】利用動靜結合的課件,再次強化認識時針和分針。學生在指一指、轉一轉的活動中感受動態的時間。為認識半時,理解時針在兩個數的中間,表示過了幾時沒到幾時做好鋪墊。

(二)認識整時

1.讀寫整時

教師逐一出示鐘錶(課件)。

師:看鐘表請思考,鐘面上表示的時間你們認識嗎?

隨着學生的發言教師指導學生讀時間和寫出時間。

7:00讀作:7時

10:00讀作:10時

1:00讀作:1時

4:00讀作:4時

師:結合鐘面表示的時間,想想你們在做什麼?

【設計意圖】認識每一個整時都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情境,滲透生活中處處離不開鐘錶。

2.整時時刻和鐘面連線

在學生反饋中教師要及時糾正學生的問題。

3.發現鐘面表示整時的特點

師:鐘面表示的時間叫作整時。觀察鐘面,整時的時候鐘面上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隨着學生的觀察,教師引導學生依次看四個整時。讓學生總結出:分針指向12的時候,時針指向7是7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0是10時;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1是1時。最後讓學生説出分針指向12,時針指向幾就是幾時。

4.動手撥出時間

(1)學生自主撥出時間,同學之間交流。

(2)展示學生撥的作品,同學們進行評價。

(3)教師出示鐘面,要求學生説出時間,並寫出時間。

重點強調12:00鐘面出現的特殊現象。

5.從電子錶中再認識整時

(1)出示電子錶12:00(課件)

師:電子錶現實的時間和我們寫出的時間是一樣。

出示7:00、10:00、1:00、4:00卡片貼到黑板上,讓全體學生讀一讀。請你們觀察整時的電子錶,有什麼相同的地方。

總結:

整時:多少分

(2)完成教科書第86頁第2題。

(三)鞏固練習

1.判斷哪個鐘面表示整時,並説出理由

2.説一説鐘面上的時間接近哪個整時

總結:兩個鐘面都接近10:00,第一個鐘面不到整時,第二個鐘面超過整時。

3.有序排列時間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用不同的語言描述時間,學生在比較、排序中強化對整時和接近整時的認識,為今後學習幾時幾分做鋪墊。

4.猜時間

師:我們一起做猜一猜的遊戲。生活中有這樣的鐘表,鐘面上1個數也沒有,不好看時間。(課件中出示實物照片)請你們大膽猜一猜鐘面上的時刻?

先讓學生猜這個鐘錶表示的時間

在出示這個鐘錶提示學生

5.做一做(數學書第85頁做一做)

師:小明晚上9時睡覺了,如果是早上9時,小明又會在幹什麼呢?

(四)欣賞古代計時工具

師:這些古代計時工具,非常有用。鐘錶能幫助我們安排一天的生活、學習和工作,希望每一個同學都用好小鐘表,學會抓緊時間。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欣賞古代計時工具的過程中,保持對認識時間的興趣,體會鐘錶的作用大。

(五)全課小結

師:時間在滴滴答答的聲音中悄悄地走了,但是又悄悄來了,我們先記住整時,今後還要認識幾時幾分呢。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6

一、教學內容:

教材第46-48頁的例1、例2。

二、教學目標:

1、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能做系統的分類整理。

2、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認識單位是角的人民幣之間的關係。

3、初步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功能和作用,並知道愛惜人民幣,養成勤儉節約的好習慣。

4、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的實踐能力和自主探索的意識。學會與人交流合作,培養學生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重難點:

認識人民幣的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

四、教學準備:

課件、人民幣若干、玩具、帽子,佈置模擬文具店

五、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導入新課。

師:今天的數學課,看看李老師給大家帶來了什麼?(課件出示人民幣)

生:錢。

師:日常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了錢?

生1:交學費。生2:買文具。生3:乘車……

師:看來錢在我們生活中有很重要的作用,那你們知道我們國家的錢叫什麼?

生:人民幣。

師:今天我們就一起來認識人民幣。(板書:認識人民幣)

[反思>慾望是人為某種需要而產生的心理嚮往,它既是開啟思維閘門的鑰匙,又是思維的指南針。要使教學達到“啟其蒙而引其趣”的目的,就要創設一個能激發學生學習的懸念情境。上課伊始我根據國小生好奇心強的特點,通過簡單的問話製造懸念,將學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學主題當中,激發了學生求知的慾望,順利引出了本節課的課題。

二、認識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1)檢查課前準備情況,認識目前流通的人民幣。

師:課前老師讓同學們認識了人民幣,你們都準備了嗎?好,從抽屜內把錢袋拿出來,同桌互相認一認,看誰認得最多?

同桌認人民幣,教師巡視。

師:同學們都認得很不錯,現在我要考一考你們到底認識哪些人民幣?(出示1元紙幣和硬幣)

師:誰認識這張人民幣?你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你是怎麼認的嗎?

生:我是看的數字。

生:我看的是漢字。

師:這枚硬幣你認識嗎?

生:認識,是一元的硬幣。

師:這兩個1元一樣嗎?

生:不一樣。

師:什麼地方不一樣?

生:製作材料不一樣。

師:一個是紙幣,一個是硬幣。

師:左上角的圖案是什麼?

生:國徽。

師:國徽是我們國家的標誌,代表着國家的尊嚴,許多人民幣上都有國徽,因此,我們應該愛惜人民幣,不要在人民幣上亂塗亂寫亂畫。繼續看:課件出示2元、5元、10元、20元、50元、100元

認50元時教師指盲點:這些小黑點你們知道是什麼嗎?

生:是給盲人摸的。

師:你的生活常識真豐富,這些小黑點是盲文符號,盲人是通過摸點數來判斷各種面值的人民幣的,人民幣上印盲文符號體現了我們國家對盲人的關懷。(課件出示以上人民幣)

師:李老師真佩服你們,認得又快又準。除了剛才你們所説的認識人民幣的方法外還有沒有用其他的方法來認的?

生1:我看的是人。

師:喔,你看的是人頭像。還有用別的方法來認的嗎?

生:看圖案。

生:看顏色。

師:認識人民幣的方法有很多,同學們可以選擇你最喜歡的方法。

師:請你們再仔細觀察這些人民幣,它們的單位名稱都是什麼?(元)

師:元是人民幣的基本單位,這些都是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板書:元)

課件出示1角、2角、5角、出示5角紙幣和硬幣

學生回答:1角、2角、5角。

師:這些人民幣的單位是什麼?(角)

師:角也是人民幣的單位。(板書:角)

出示1分、2分、5分、(生齊答或指名答)

師:它們的單位名稱是什麼?(分)

板書:分

師:你們在生活中用過分幣嗎?(沒有)

師:是不是,它就沒有用了呢?(生搖頭、疑惑,不出聲)

師:分幣在市面上已經不流通了,但並不代表它沒有用了,還有很多部門進行商業活動時要用到它。比如銀行計算利息時最小的單位就是以分來計算的。

師:所以我們説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

[反思>認識人民幣相對學生來説比較簡單,為了提高學習效率,我在課前佈置學生認識人民幣,這個環節教學只做檢查,讓學生介紹認識人民幣的方法,教師適當補充,不是本課教學的重點。為了下一步的分類做準備,在認識人民幣的同時我在這裏引出人民幣的單位名稱元、角、分。國徽是國家的標誌,在介紹人民幣上的一些圖案時重點介紹的目的是為了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有些老師建議我應該向學生介紹人民幣的一些防偽標誌,我認為沒有必要,以學生的認知水平它們還做不到,大人都無法分辨人民幣的真偽,何況小孩子。對於“分”的教學學生認為是古老的東西,生活中沒有用到“分”,但我們不能因此而省掉這部分的教學,而應該解除學生心中的疑惑,介紹“分”的歷史和作用。

(2)教師指導學生對人民幣進行分類

師:同學們不僅會認人民幣,那你們會把人民幣進行分類嗎?

師:好,下面4位同學一個小組在一起合作,將桌子上的人民幣分一分,看哪個小組想出的分類方法最多?開始!

學生活動後交流展示分類方法。

師:哪兩位同學願意合作上來分一分?(指名到投影儀上操作並説分類的方法)

1、將硬幣分成一類,將紙幣分成一類。

2、把元幣分成一類,角幣分成一類,分幣分成另一類。

3、可能還有按數字分的;按舊版和新版分的......

師小結:同學們的點子真多,想出了這麼多分類的方法。有的按數字分,有的按單位名稱來分,有的按製作材料的不同來分,這些都是你們合作成功的果實,老師為這份成果而歡喜,更為你們積極參與的精神而叫好!李老師也將剛才的人民幣進行了分類,我們一起來看看。

老師用課件展示這種分類的過程和結果。

(1)先展示以元為單位的12種人民幣,其面值是7種。(按從小到大排列)。

師:數一數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一共有幾種?

生數後答:12種。

(2)再展示以角為單位的6種人民幣。

師:以角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幾種?

生數:6種。

(3)最後展示以分為單位的3種人民幣。

師:以分為單位的人民幣有幾種?

生:3種。

師:比一比以哪種為單位的人民幣最多?哪種最少?

生:以元為單位的人民幣最多,以分為單位的最少。

師:充分説明在商品買賣中使用較多的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

[反思>分類的教學讓學生進一步加深對人民幣的印象,歸納出我國人民幣發行的種類面值和圖案,知道商品買賣中使用較多的是以元為單位的各種面值的人民幣。在第一次教學中學生的分類方法沒有按單位名稱分的,第二次試教認識人民幣時我讓學生觀察出了人民幣的單位名稱後,才有學生按單位名稱分類。所以説知識的鋪墊很關鍵。

三、師生做換錢遊戲。

1、換2角和5角的遊戲

師:我們已經認識了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那麼他們之間有什麼關係呢?一張2角可以換幾個1角,一張5角可以換幾個1角?

師拿出2角,再拿出5角:誰來找我換?(點兩組同學上前換錢後出示課件)

師:一張2角可以換2張1角,1張5角可以換5張1角,一張5角可以換幾張1角和幾張2角,請同桌的同學動手換一換,看有幾種換法?(課件)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彙報2種換法,課件展示結果。

2、換1元的遊戲

師:有兩個小朋友看到我們在做換錢的遊戲,可高興了!你們想不想看看他們在幹什麼?

課件:‘你到哪裏去’,‘我去買一把尺,但不知道錢夠不夠’。‘你帶了多少錢’‘10個1角的硬幣,尺要一元錢’

師:同學們你們説小華帶的錢夠不夠?

生:夠。

師:為什麼

動畫演示1元=10角配上聲音‘10個1角就是1元’‘哦,這就好辦了!’

板書:1元=10角(學生齊讀)

[反思>通過不同層次的換幣活動,使學生體會每種面值人民幣的實際價值,在活動中親身體驗、積累生活經驗,為自主探索購物時怎樣付幣做準備。動畫課件加深了學生對人民幣的單位元角之間十進關係的理解,培養了思維的靈活性。

四、模擬購物

1、師生活動

師(出示一個玩具)我這裏有一個玩具想賣給你們,這個玩具值1元錢,誰願意來買?(一名學生拿了一枚1元的硬幣,老師將錢給同學們看,同學們確認是1元錢後,老師再將玩具賣給了那名同學)

師: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2角的人民幣,你應該帶上幾張呢?(很多同學拿出了5張2角,也有同學拿一張2角的,經過老師的提問後馬上更正了。)

師:如果同學們手上只有面值是5角的人民幣,你要帶幾張?(有拿2張5角紙幣的,有拿2枚硬幣的)

師:除了剛才的3種買法外還可以怎麼買?請你把錢舉起來,拿對的同學我賣給他!(學生上來買,把錢展示給同學們看)

[反思>我認為這部分的教學學生特別感興趣,針對大部分一年級學生生活實際購物體驗不多的情況,特別在課堂上安排了這個遊戲,在遊戲中學生為了買到玩具,能按老師教學思路動手動腦,將課堂所學知識聯繫實際,高興之餘產生成就感,活躍了課堂氣氛,師生互動、生生互動在此體現得淋漓盡致。第一次試教時我限制了學生的付幣方法,要求是先拿2角的,再拿5角的。

2、學生活動

師:我們的活動是不是很有趣?同學們想不想用你們手中的錢去買東西?好,讓我們到文具店去看一看吧!(文具店情景圖)我們先來了解這幾種商品的價格!(橡皮、尺、鉛筆、練習本、)

師(指講台前的模擬文具店):我們來到了文具店,這裏肯定有大家想要買的東西吧!我請一名同學上來當售貨員,**我跟你準備了一頂帽子。(給售貨員戴上帽子)師問“售貨員”:你當售貨員的責任是什麼?(把錢看清,既不能收多,又不能付多)同學們聽明白他的話了嗎?

師:李老師先來當顧客,我想買一把尺和一個練習本多少錢?我還想買一支鉛筆,需要加多少錢?這個售貨員不錯,找她買東西放心!(請一名顧客示範買東西)

師:下面的同學想不想到這裏來買東西?(想)李老師有一個要求:只能買1元錢的東西,小組內的4名同學先在一起商量,1元錢可以買哪幾樣東西,商量好的小組小組長就可以帶上錢上來買了,其他的同學當法官,看他們買對了沒有?拿對了就説‘可以賣’,拿錯了就説‘不能賣’。還要提醒你們,上來購物的“顧客”可要遵守秩序排好隊喲!想好的小組就可以上來買了!

(學生購物,教師指導)

師:每個小組都買到自己滿意的東西了吧!高興嗎?去看看小明拿着錢在幹什麼?

生:存錢。

師:你們有存錢的習慣嗎?

師:你們手中的錢除了可以買自己喜歡的東西外還可以幹什麼?

生:捐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

師:對,捐給貧困地區的小朋友,獻出自己的一片愛心。老師希望同學們都能像小明一樣把自己的零花錢積攢起來,積少成多後辦更多有意義的事情!

五、課堂小結

這節課你們學得開心嗎?你學到了什麼?今天我們不僅認識了各種面值的人民幣,還知道人民幣的單位有元、角、分,知道1元=10角,還學會了買東西,你們真能幹!這節課每一位同學的表現都很出色,我想把最熱烈的掌聲送給你們,願意接受嗎?下一節課我們將會繼續探討有關人民幣的問題,下課!

[反思>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街購物的機會很少。為了彌補學生學習上的不足,我在這裏設計了一個模擬超市,讓學生在購物活動中認識人民幣。學會使用人民幣,用多種付錢的方法去買東西,開拓思路,體現了開放性,趣味性;在掌握多種方法的基礎上,找到最簡便的付錢方法,體現了數學的簡潔美,並體現了實用性。由於學生人數比較多,課堂上不可能每一個同學都上來購物,但又不能把課堂變成少數學生的課堂,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把學生分成了8個組,由學生先在小組內商量1元錢可以買哪幾樣東西,為了不出錯,小組內的每一位同學都會積極思考心裏計算哪幾件商品的價格是1元錢,當每一位同學都有自己的建議時,它們就會考慮,誰的更合理些或者説誰設計的買法讓大家最滿意,不僅訓練了學生的思維,而且讓學生學會了小組合作學習,他們還懂得了互相謙讓。8個小組的代表上去購物時,其他的學生當“法官”讓她們監督售貨員,他們也不會馬虎,都在認真地計算。“小小文具店”活動,讓學生彷彿處在真實的購物環境中,利用自己手中的錢去買自己喜歡的東西,我在此準備了許多的物品,任意讓學生購買。而學生在買的同時,經歷了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單一物品;用一定數量的錢買多種物品。這些活動讓學生充分感受到了買東西的樂趣,使學生在模擬買賣物品活動中掌握人民幣的有關知識,提高社會交往和實踐能力。這是學生本節課中最大的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引導學生通過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理解乘法意義,編制7的乘法口訣。

2、在活動中引導學生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3、在編口訣、用口訣中的過程中,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積累學習情感 ,享受成功喜悦

【教學重點】:

經歷編制口訣的過程,感悟口訣編制方法,掌握7的乘法口訣並熟記。

【教學難點】:

熟記7的乘法口訣,應用乘法口訣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教學過程

一、提出學習目標

1、 創設情境:出示用七個三角形拼成的小船。

師:小朋友看小精靈給我們帶來了什麼?是用什麼拼成的?拼成這樣一隻小船需要幾個三角形?(師板書填表)師:你是怎樣知道的?它表示幾個幾?(1個7) (師板書)師:拼二隻小船需要多少個三角形呢?(14個)你是怎樣想的?( 7+7=14) 師:哦,是幾個7相加?(板書:2個7相加)那拼3只小船需要幾個三角形呢?4只呢?……7只呢?今天這節課我們來學習7的乘法口訣。

2、提出學習目標:同學們想一想,7的乘法口訣有哪些問題值得我們研究?

出示學習目標:

(2)理解乘法意義,編制7的乘法口訣。

(3)熟記7的乘法口訣,會用7的乘法口訣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展示學習成果

1、小組內個人展示

根據表格,學生獨立學習,把表格內的算式填寫完整,並編出7的乘法口訣。請在書上試着填一填,完成後在小組裏説一説。(學生活動,教師巡視)

2、 全班展示(以小組為單位)

交流彙報,根據學生彙報,教師在黑板上板書口訣。

(1)編出7的乘法口訣

師:你編出哪些乘法口訣,能解決哪些乘法算式呢?你想説那句就説那句?

預設:

生1:一七得七,能解決3×7= 或7×3=

生2:二七十四,能解決4×7= 或7×4=

(2) 驗證7的乘法口訣

“五七三十五”這句口決,你有什麼方法驗證?

預設:

生1:五七三十五表示5個7相加,5個7相加等於35。所以五七是三十五 (板書1)7+7+7+7+7=35)

生2:五七三十五也表示7個5相加,所以五七是三十五 (板書2)5+5+5+5+5+5+5=35)

(3)、熟記7的乘法口訣

a、發現規律,引導記憶

師:同學門,7的乘法口訣比較難記住,但只要我們掌握了它的特點、規律,我們就能牢牢把它記住,這些特點、規律你找到了嗎?

預設:

生:乘號左邊的因數是1~7,從小到大,乘號右邊的因數都是7,積也是從小到大。

師:你的發現很重要,當一個因數變化,另一個因數不變時,積也會隨着變化,它變大,積也會變大,它變小,積也會變小(手指因數和積)

師:這些規律對記住口訣很有幫助,你們記住這這7句口決了嗎?讓我們來試一試,有沒有信心?

(生背口訣)

師:在背口訣時,感覺哪句最好記,哪句難記一些?

學生各抒己見,並説出理由。例如:三七二十一,七七四十九比較好記。難記的可以利用前一句或者後一句口訣幫助記憶。

b、利用規律,有效記憶

師:記憶的方法有很多,只要我們多動腦,多動口,就能熟記口訣,老師給大家提個要求,不管三七二十一,每位同學都要熟記這些口訣,難道背這口訣還要七七四十九天嗎?

師:同學們有沒有注意到老師剛才的話中就包含了兩句乘法口訣,還記得嗎?

生:三七二十一 和七七四十九

生:好的,現在就請同學們利用剛剛找出的規律自己來記一記7的乘法口訣。

請學生集體背一背7的乘法口訣。然後進行師生對口令的遊戲。

三、拓展延伸知識

(1)電腦出示:請快速口算並説出它的口訣

5×7= 7×3= 7×4= 7×6=

7×7= 7×2= 1×7= 4×7=

(2)、應用練習

出示古詩:賀知章《回鄉偶書》:(詩略)

師:7是個奇特的數,我國古代與7結下了難解之緣。下面我們來看一首古詩。這首古詩是由唐代的賀知章寫的,這首古詩的內容共有多少字呢?你能用一句口訣算出來嗎?

生:28,四七二十八

師:對,每句7個字,這樣的詩又稱7言詩。

(3)出示

每天上7節課,一週5天上幾節課?

爸爸到北京去了3個星期,去了多少天?

一個人一天要喝6杯水,一個星期要喝多少水?

(4)、你能用7的乘法口訣來解決我們生活中的一些問題嗎?

總結:今天我們學習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8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4)班和(5)班的數學。一(4)班的學生人數是58人,一(5)班的人數是60人。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9

一、教學內容:

第一單元:餐廳裏的數學問題 8課時

第二單元:遊樂園裏的數學問題14課時

第三單元:市場裏的數 9課時

第四單元:商店裏的計算12課時

第五單元:教室裏的測量5課時

第六單元:總複習6課時

課時數共54課時

二、學生情況簡析

在經過了一個學期的數學學習後,基本知識、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經達到學習的目標,對學習數學有着一定的興趣,樂於參加學習活動中去。特別是一些動手操作、需要合作完成的學習內容都比較感興趣。但是在遇到思考深度較難的問題時,有畏縮情緒。雖然在上學期期末測試中孩子的成績都不錯,但是成績不能代表他學習數學的所有情況,只有課堂和數學學習的活動中,才能充分的體現一個孩子學習的真實狀況。因此對學生,我們應該關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經基本形成的興趣再接再厲的保持,並逐步引導的學會數學思考,學會解決問題。

三、本冊教材目標分析 :

(一)知識和技能

1.知道乘法的含義,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稱,知道乘法口訣是怎樣得來的,熟記1~4的30句乘法口訣。

2.熟練地掌握100以內的數,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4.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要愛護人民幣。

5.在實踐活動中,體會釐米、米的含義,知道1米=100釐米。

6.用劃正的方法整理數據,將數據填入表格中,通過塗色等活動製作簡單的條形統計圖。

(二)數學思考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的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運動的探索過程中,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類比。

4.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能進行簡單的、有條理的思考。

(三)解決問題

1.能在教師指導下,從日常生活中發現並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伴合作解決問題的體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

1、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聯繫學到的數學知識對身邊的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地參與觀察、發現並解決數學問題的活動。

2、在教師和同學的鼓勵、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逐步形成學好數學的信心。

3、初步瞭解可以用數和形描述某些生活現象,初步體會可以用數學解決實際問題,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4、有初步的經過思考獲得數學知識的體驗,有初步的與同學相互合作、相互交流學習數學知識的體驗。

四、教學重點與難點

1.知道乘法的含義,熟記1~4的30句乘法口訣。

2.會讀、寫100以內的數。掌握100以內的數是由幾個10和幾個1組成的。掌握100以內數的順序,會比較100以內數的大小。

3.熟練地口算20以內退位減法,比較熟練地口算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和兩位數加、減一位數。會計算乘加、乘減式題。

五、教學措施

1、從學生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 研讀教材,抓住重難點,設計的活動要有利於突破重難點。

3、認真備好每一節課,創設適合學生年齡特點的情境,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

4、應該考慮學生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多與後進生談話,關注他們的知識的掌握情況,及時輔導和表揚,樹立他們學習興趣的願望。

5、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6、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7、作好組內教研,交流教學心得。

六、課時安排

周次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0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下冊p。27《圖形拼組》

二、教學準備:

多媒體教學課件、各種圖形的紙片、圓紙片、膠水、剪刀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通過剪一剪,拼一拼,擺一擺的實際操作,加深對圖形的感性認識,並能用自己的語言描述長方形、正方形邊的特徵。

2、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大量拼擺圖形,發現圖形可由簡單到複雜的變化及聯繫,發展想象力和創造力,培養創新能力。

4、通過數學活動,培養學生用數學進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創新的意識。

教學重點:在觀察和動手實踐中體會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

教學難點:在擺一擺中體驗各種圖形之間的轉換與聯繫。

(二)教材分析:《圖形拼組》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辨認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和立體圖形(長方體、正方體、球體、圓柱),這裏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形的一些特徵。

(三)學情分析:國小一年級的孩子,有意注意時間短,但經過一學期多的系統訓練,學生學習積極主動,思維活躍,在課堂上更多地還是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因此,在練習呈現方式應考慮到學生的實際生活背景和趣味性,使孩子感覺利用數學知識去解決問題是一件有意思的事情,從而願意接近數學。

(四)設計理念及意圖:這節課通過先創設學生到聰聰、明明作客這樣一個情境引入,再讓學生參與活動來體會平面圖形的特徵。先是通過觀察:“這些圖形娃娃裏藏着有什麼祕密呢?”讓學生説一説,然後引導學生動手摺一折,進行比較,得到長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徵。再引導學生動手操作,把長方形變成正方形,使學生認識到圖形和圖形之間是有聯繫的。再把圓形變成正方形、把正方形變成4個三角形等等。一環接一環,過渡自然、連貫。學生思維活躍,興趣濃厚,想出了很多不同的拼組辦法。教師及時貼在黑板上,起到了示範、指導和鼓勵的作用。整堂課,教師儘可能讓學生多嘗試、多動手,讓他們在有趣的活動中去探索、去體驗、去創造,並在活動中讓學生感受到了圖案美、數學美。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一)情境導入,活躍氣氛。

1、課件出示聰聰、明明兩張圖片,邀請學生到他們家玩。學生四人搭火車唱着歌前進。

學生:按四人一組側身,左手搭在前排學生的肩上,右手做火車的輪子繞圈滾動。唱:火車頭,嗚嗚叫,拉着車廂快快跑,轟隆隆,唱着歌兒,向前進,向前進,向前進。

2、認識聰聰、明明家門口的圖形娃娃

學生觀察回答,教師同時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3、研究長方形的祕密。

師:小朋友們自己先想一想,再説給同桌的夥伴聽。(學生自主學習、反饋1)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反饋2)

生:我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學生之間可以有疑問地進行自主評價,同時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得到驗證。

4、學生研究正方形的特徵。

學生四人小組合作交流自己的發現並上台演示正方形的特徵。

師:小朋友們,剛才你們一起用自己的小手玩了玩圖形,發現了圖形裏藏着好多好多的祕密,其實我們還可以讓圖形來變魔術。就看我們的小朋友們怎麼變,怎麼玩。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圖形變變變”(課題出示)。

(二)動手操作,自主探索

1、今天,聰聰、明明的媽媽準備了一頓豐盛的午餐,可是午餐的菜還沒有準備好,想請你們親自動手做一做,你們會做嗎?

2、出示第一道菜,叫“月餅拼盤”。要求學生用圓形變成一個正方形的月餅?請小朋友們打開我們的書第28頁自己看一看做一做,同桌討論一下應該怎麼做?一生上台講解。學生自主學習。

3、出示第二道菜。要求學生用正方形拼擺成組合的三角形。指名回答並命名。學生動手操作。講評學生的作品。再讓同桌互評,自己是怎麼做,圖形像什麼?

4、聰聰明明的媽媽看到小朋友們這麼聰明,她給小朋友們準備了一個好玩的遊戲————有趣的七巧板(出示),七巧板的遊戲已有千年的歷史,它是中國人發明的,這是一幅七巧板,它是用一個正方形分成7份得來的,大家認真的觀察七巧板是由幾塊什麼圖形組成的?現在就用七巧板來拼圖,比比看誰拼的圖最好看。學生動手。

5、剛才小朋友們拼得實在是太棒了,我把你們拼的圖案都集中在電腦裏面,大家請看。

這些都是你們自己動腦筋,發揮想象力和創造力,拼出的美麗圖案,真不簡單,可見,將來的科學家和發明家就在你們裏面。

(三)總結反思,拓展延伸

今天,這節課我們去了聰聰明明的家,自己親手做了兩道菜,知道了圖形之間有那麼多的祕密,也用圖形拼出了很多好看的、有趣的圖案,我們成了小小設計師、廚師。今天我們在聰聰明明家也玩了一天了,應該要回去了,小朋友們準備好,我們要坐火車回來了。(放音樂)

上課開始,教師通過創設情境,以孩子們喜歡的卡通人物導入,旨在激發孩子的學習興趣。

讓學生自主去評價,並不意味着放棄教師必要的指導。教師不僅要要求學生注意去傾聽,而且自己也要注意去傾聽。在傾聽的過程中發現評議點,從而適時引導學生介入評價。如長方形的上下、左右兩條邊是否一樣長,需要動手摺一折,這些都是要教師加以肯定的評議點。

這部分內容教學中,教師把課堂中更多的時間與空間留給學生,大膽放手,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自主探索、合作與交流,發現了正方形的特徵,加深學生對所學數學知識的理解,並從中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合作能力,同時使他們獲得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師創設讓學生幫助別人做“菜”的情境,激發學生在動手操作中探究感受圖形之間的相互轉化,溝通幾種圖形之間的聯繫及做“家務”的樂趣。

通過不同形式、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使學生能輕鬆地解決問題,有效地提高學生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生的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主動和富有個性的過程。教師在設計中採用了開放式的練習,讓學生自己設計拼擺“七巧板”的圖案,使學生的個性得到了發展,創造欲得到滿足,進一步體會到“圖形的拼組”在現實生活中的運用。整個活動學生在輕鬆愉悦的氛圍中進行,全體學生能積極熱情地投入到活動之中。通過對學生作品的展示和評價,讓學生學會自我欣賞和互相欣賞,有利於學生自信心的培養。

這一環節與課的開始相互照應,使數學活動“從生活中來,到生活中去”,再一次將數學學習與學生的生活緊密聯繫起來。

五、教學片段實錄:

師:好,聰聰、明明的家到了。今天他們家打扮的真漂亮,有這麼多的圖形娃娃在門口歡迎你們,你們想進去看看嗎?他們有問題要考考小朋友們:在這些認識的圖形娃娃中你認識哪些圖形?(出示貼出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

師:這麼多的圖形娃娃,我們先來研究長方形裏藏着什麼祕密。請小朋友們拿出桌上長方形的紙折一折,比一比,你發現了什麼?自己先想一想、再説給你的夥伴聽一聽。

生1:我發現了長方形有四條邊。

生2:我發現了長方形的邊有些長,有些短。

師:誰還有不同的發現?

生3:我還發現長方形的上、下兩條邊是一樣的。

生4:(學生站起來問)生3,你是怎麼知道的?

生3:我剛才把長方形的上面與下面折了一下,發現了上面的`那條邊與下面的那條邊是一樣的。

生4:我也試一下,(學生自己動手操作,高興的笑着説)是啊,是啊,我也發現了。

生5:陳老師,我也用“生3”的方法,發現了長方形的左右兩條邊也是一樣長。

師:是嘛,那我們大家一起來試一試吧。

生6:陳老師,我剛才通過對摺,發現了一個長方形可以變成兩個正方形。

課堂上出現一陣混亂,有個小朋友説是,有的小朋友説不是,有些小朋友提出了自己不同的看法。

生7:我的這個長方形對摺之後,不是兩個正方形,而我的同桌對摺之後是兩個正方形。(如下圖:)

生8:我剛才把長方形剪一剪,可以分成兩個三角形。而且可以擺出不同的圖形。(如下圖:)

在這個學生的啟發之下,其他的學生紛紛拿起手中的剪刀,把一個個長方形剪一剪,拼成自己喜歡的圖形。

六、教學反思:

國小生學習數學與具體實踐操作活動分不開,重視動手操作,是發展學生思維,培養數學能力和實踐能力最有效的途徑。新課程標準要求,要培養學生自己探索知識的能力,而動手操作可以給學生留有思維的空間,使腦、手、口在同時動的基礎上從直觀現象到抽象出算理算法,展現知識的構成過程,分散難點,以便把新的知識內化成符合自己認識水平的知識結構。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説過:“兒童的思維離不開動作,操作是智力的源泉,思維的起點。”為此,重視動手操作,培養學生實踐能力,成了課堂教學過程中一個重要環節。對“圖形拼組(人教版一年級數學下冊)”的教學,從操作入手,引導學生在自主評價中培養學生動手操作的能力,可以更好地優化教學過程,發展學生思維,提高教學質量。

從上述案例可以看出,學生最初的發現比較表面,後在教師引導下,放手讓學生自主評價,知道了長方形有哪些特點、長方形可以通過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變成其它圖形,使知識逐步趨於完善。正是在此過程中,學生對自己或他人的發現進行了比較深入的反思,展開了積極的討論甚至爭論,真正使學生介入了思維活動。學生也再次切身感受到在實踐中動手操作的樂趣。這無疑對發展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大有裨益。

那麼,為什麼引導學生自主評價可以促進學生動手操作能力的發展呢?從上述案例中我們可以得到這樣幾點啟示:

1、引導學生進行自主評價,不僅能真正確立起學生在動手操作中的主體地位,也能確立他們評價主體的地位,使他們能擺脱習慣於接受老師指導、評價的束縛,樹立動手操作的信心,獲得“我能行”的體驗。

2、引導學生自主評價,要求學生關注自己或他人的學習過程,能有效地引發學生對動手操作進行深入地反思。要對自己或別人的發現進行有針對性的評價,必須去傾聽,去思索,哪些是好的,哪些還需改進。這種思維活動的真正介入,可以使學生對圖形的特點不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這是培養其動手操作能力的一個好方法。

3、引導學生自主評價,還能讓學生感受到合作學習的魅力。上述案例清楚地表明,一個人的發現也許是不夠完善的,但大家都來動腦筋,都來參與,就可能得到一個比較完善的發現。所謂“三個臭皮匠,頂一個諸葛亮”。對學生自主評價的過程就是一個調動大家都來參與動手操作的合作過程。特別是在合作過程中的交流與對話,必將會點亮每個合作者的智慧的火花,在揚棄中凝鍊思維,發展能力。

在數學課堂教學中,評價的方式應該是多種多樣的,在教學中學生的自主評價是評價的最重要的一種,教師在課堂裏應充分利用,但是在課堂實踐中,實施自主評價也會遇到一些問題,需要在今後逐漸改進。

自主評價比較費時,因此進行一次自主評價,需要教師花較大的精力。教師要在有效的準備時間裏做到高質量的自主評價教學,就需要平時多積累對學生個體的瞭解程度,做到教學自主評價時能有的放矢。這方面,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一些新教師往往顯得手足無措。因此在新課改教學中,提高自主評價質量,對教師而言,是一個全新的挑戰。

在學生方面來説,自主評價的一個問題是有的時候學生往往説不到“點”上,有時甚至會離題很遠。雖然促進學生的擴散性思維是新課改的目標之一,但是在一堂課上如果沒有一個主題,則會對該課的質量產生較大影響。因此,在學生出現跑題時,教師應該及時的予以補救,把學生的思維引向課堂主題上來。這時候教師就要把握一個“度”。合理地運用這種評價方式,既不能把學生的思維固定在某一點,也不能讓由學生思維信馬由疆。這方面也給教師提出了比較高的要求。

總之,自主評價教學應該由學生與教師共同來完成。在自主評價中,提高學生的動手能力與拓展性思維既是對教師的基本要求,也是新課改的基本方向,因此應該引起教師的充分重視。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青蛙吃蟲子”這一情境,使學生理解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從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為後面學習100 以內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本課首先利用“青蛙吃蟲子”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圖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其次是探究計算方法。以小組合作為基礎,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不同的想法,然後,在學生交流算法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於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於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 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大森林裏的大樹生病了,誰會去給他們治病嗎?(學生會想到啄木鳥)那麼誰又常在稻田裏捉蟲子保護莊稼呢?(學生會想到青蛙)

師:是啊,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哦!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生活認知,以搶答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得到數學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誰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生: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綜合現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旨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計算方法。

師:四人一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學具,來擺一擺、撥一撥,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2、小組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計算方法:

生1:擺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來是86根。

生2:從計數器上撥珠,我先撥出56,然後再在十位上撥上3個珠,這樣十位上就是8個珠,個位上是6個珠,合起來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能夠主動尋找計算的方法,56+30的計算方法想出了好幾種。在這幾種方法中,有沒有最簡潔的方法呢?和老師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師:你們明白了,老師也明白了,現在老師也來提個問題:為什麼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2)彙報交流。

(3)師強調: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

4、師: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還有不同的減法問題嗎?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誰知道這兩個減法問題該怎樣列式?

生:56-30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

教學過程與計算56+30相同。

[設計理念:利用小棒、計數器,運用數的組成轉化為已經掌握的口算等方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操作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合作意識。同時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比較中培養了優化意識。]

四、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趣味遊戲(創設青蛙跳遠情境),練一練第3題。

2、同學們,剛剛在做遊戲的時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是怎麼回事?大家瞧(出示53頁第三個綠點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適時鞏固和總結。)

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板書:個位上的數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十位上的數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減。

3、青蛙們忙忙碌碌,大森林裏的啄木鳥可也沒閒着哦。快瞧!(出示練一練第一題,適時告訴學生啄木鳥也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4、師:同學們,青蛙除了捉蟲子,還有最厲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熱鬧呀!(課件出示連一練第五題)

師:大家從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師:忙了一天,青蛙該回家了,看荷葉上最後還剩下幾隻青蛙?(5只)那麼誰知道跳下去幾隻青蛙?比比看誰最先算出來。

5、淘氣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學去郊遊,一人一瓶,可只有30 瓶礦泉水,你知道還差多少瓶水嗎?

[設計理念:精心安排,分層練習,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練習階段,通過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特別是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的遊戲,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人人蔘與,人人學會,鞏固了知識。]

五、總結評價,知識延伸

師:今天,我們對青蛙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它有興趣的,回家查一查:一隻青蛙一年大約可以吃掉多少隻害蟲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學習中一直能做個認真細心的好學生。

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問題,看看誰能幫老師解答:怎樣才能使計算結果更準確呢?

生1:數小棒的時候要細心,多説幾遍,説準確。

生2:撥計數器的時候要認真,不能多撥,也不能少撥,撥好後在仔細核對一遍。

生3:做好後需要仔細檢查。

生4:還要在計算的時候不能看錯加減號和數字,看錯誰在計算的時候都會出錯。

生5:就是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師: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今後做計算題的時候都要認真檢查一下,確保計算結果正確。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總結評價,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板書設計:

青蛙吃蟲子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上冊《20以內進位加法》的第一課時“有幾瓶牛奶”。

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初步理解用“湊十法”計算9+幾的進位加法。

2、能力目標:初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及合作交流能力。

3、情感目標:讓學生經歷自己提出問題,自己解決問題這一過程,感受到數學源於生活,獲得成功解決數學問題的喜悦,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教學重點:

初步掌握用“湊十法”計算9+幾。

教學難點:

理解“湊十法”的思維過程。

教具準備:

掛圖。

學具準備:

每人20根小棒、算式卡片、數字牌。

設計思路:

北師大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數學)的編寫特點是以學生活動為主線進行安排,關注學生數學學習與生活實際的聯繫,注重學生的情感體驗。在設計和實施教學時,應充分注意並恰當把握教材的這些特點,在豐富多彩的數學活動中實現三維目標的有機統一、協調發展。為此,本設計力求突出以下幾點:

1、創設情境,突出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通過創設學生熟悉的具體生活情境,讓學生提出簡單的數學問題。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讓學生進一步體會加法與現實生活的聯繫。

2、運用直觀手段,讓學生在“做數學”中體驗數學,培養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的意識。本設計力求改變以單純被動接受方式為主要特徵的傳統的數學學習方式,重視對學生主動獲取知識能力的培養。

教學過程:

一、遊戲鋪墊。

湊十“對口令”遊戲。

師:看!誰來啦?齊天大聖孫悟空想和大家一起做遊戲呢!

指定學生戴上孫悟空頭飾:孫悟空説一個數,你們也説一個數,這兩個數合起來是10。

( 策略建議:遊戲活動,為學習新知識做了鋪墊,同時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1、創設情境。

師:小芳今天幫媽媽送牛奶,現在這有兩箱牛奶,可一共有多少瓶呢?這可難倒了她。聰明的小朋友們能告訴她“有幾瓶牛奶”嗎?(板書課題)

生:一共有14瓶牛奶。

師:你是怎麼知道的?先説給同桌聽一聽。

生:討論、彙報。

(小組內同學交流,然後各組彙報。學生們有的一瓶一瓶數,還有的用接着數的方法,也有用湊十法等多種計算方法。)

(3)師小結:同學們可真會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的方法,有的同學一瓶一瓶地數;也有的同學用接數的方法,從9瓶接着數;還有的同學更聰明,從右邊拿1瓶放到左邊箱子裏,使左邊箱子裏湊成10瓶,10瓶再加上右邊剩下的4瓶,就是14瓶。這麼多方法,你最喜歡哪一種方法?

(策略建議:鼓勵學生用不同的方法計算9+幾,體現了算法的多樣化,使學生感覺到在多種算法中,湊十法最簡便。)

2、探究算法。

(1)小芳送完牛奶回到家,媽媽給她買來了9個蘋果,5個梨,一共有幾個水果?應該怎樣列式?(生:9+5=?)

(2)師:怎樣計算9+5=?請同學們利用你手中的小棒來擺一擺、算一算,互相説一説。

指導學生操作:左邊擺9根,右邊擺5根。然後,把右邊的1根移到左邊,使左邊的小棒湊成10根,左邊的10根與右邊剩下的4根合起來就是14根。

生彙報9+5得幾的計算方法。

師板書:9+5=14

(3)除了9加1可以湊成10,還有別的方法能湊成十嗎?

指名學生上前演示,並口述操作過程:5+5=10,從9裏拿走5,湊成十,9裏面就剩下4,結果還是等於14。

板書:9=5=14

(4)動手操作

試一試: 9+3= 7+9=

首先讓學生用小棒擺一擺,算一算,再讓學生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理解湊十法的意義。

(策略建議:學生通過動手操作,從直觀上了解“湊十法”的算理,並通過敍述計算過程,內化為計算方法。)

三、鞏固練習。

1、圈一圈,算一算。

教師先做示範,引導學生弄清題意,然後讓學生獨立完成,最後集體反饋。

2、比比誰算得快。

9+5 9+6 9+9 9+8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反饋。

3、“小貓數魚”

指導學生看圖,提數學問題。

學生獨立完成,然後集體反饋。

4、數學遊戲。

乘車到蘭溪公園去遊玩:(1)師介紹蘭溪公園。(2)4名學生當小導遊,手中分別舉着寫有13、15、18、19的數字牌。 (3)學生每人一張“9加幾”的算式卡片。(4)請對號上車。(得數分別是上面幾個數字的卡片就是車票。)

(策略建議:練習題的設計由易到難,生動活潑,充滿樂趣,有利於把學到的知識應用到實際中去。)

四、課堂總結。

這節課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3

一、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第一冊第84、85頁。

二、教學目標:

1、讓學生初步認識鐘面,會看鐘面上的整時和大約幾時。

2、發展學生初步的觀察能力、動手能力、概括能力和合作意識。

3、通過撥錶針、觀察等實踐活動,讓學生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樂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念。

4、通過操作、觀察、分析、推理等活動,培養學生主動參與探究的精神。

5、能用所學知識,合理安排自己的時間,做時間的主人。

6、讓學生初步建立時間觀念,從小養成有規律的作息和珍惜時間的良好習慣。

三、教具、學具:

多媒體課件、鐘錶、學生操作用的小鐘表

四、教學過程:

(一)創境導入

1、 師:聽滴嗒滴嗒,滴嗒滴嗒……會走沒有腿,會説沒有嘴,它會告訴我們,什麼時候起,什麼時候睡,猜猜它是誰?

師:鐘錶是我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鐘錶不僅外型漂亮,還可以告訴我們時間,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有關鐘錶的知識。板書:認識鐘錶。

2、課件出示一些漂亮的鐘,教師提問:你們喜歡它們嗎?

(二)動手操作,交流,探究知識

1、認識鐘面。

請小朋友仔細觀察自己手上的時鐘,看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然後同桌交流一下。生:自由觀察活動。師:誰願意給大家介紹一下鐘面上都有些什麼?

學生彙報

1、時針。時針在哪裏呢,請你快到前面來找一找。對了,這根針叫時針,它長得什麼樣?誰來説一説。(師板書:時針:短粗)。分針:請學生到前面來指,説出長得什麼樣子。它和時針比起來細一些,長一些。(板書:細長)

2、數:你領我們一起來數數好嗎?(板書數12個)(1-12)真有12個數,你觀察得可真仔細,大家覺得他數得怎麼樣?同學們請你從1開始按順序數一數自己表上的12個數。

3、12個大格:我們一起來按順序數一數

師:你能照這樣的順序撥一撥小鬧鐘嗎?體驗時針、分針是怎麼走的。

2、出示圖片,認識整時

學生分組交流、討論、在同伴的合作中學會看整時師:哪些組的同學願意當小老師,給全班同學説一説,你們是怎樣認這些鐘面上的時間的?生彙報。(學生互相評價)師引導。

3、仔細觀察,整時的鐘面有什麼相同的地方?(小組討論)

彙報:得出結論。(生評價)

4、結論:分針指着12,時針指着幾就是幾時整。

5、學習電子時刻寫法。

6、小明的一天:對於整時兩種寫法的鞏固,以及一天有兩個8:00的認識。

三)應用新知,鞏固發展

1、我撥你説

2、我説你撥

3、看一看補一補:如何畫整時?

4、設計嘗試:請同學們自己做主,當一次小小設計家。

設計自己的一天。

四)全課小結

反思:一年級的課主要是吸引學生目光和注意力為主要關鍵,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努力做到從教材和學生的生活經驗出發,根據學生的認知水平充分聯繫學生生活實際,通過遊戲,動手操作,課件演示充分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放手讓學生看一看、撥一撥、説一説,引導學生觀察,通過説鐘面這個環節,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交流討論,解決第一個知識點。學生們課上表現積極而又有序,知識點掌握還不錯,學生在合作中分享着互助與競爭,體驗到了成功的喜悦。但有些學生上課習慣不好,還需要加強行為習慣的規範練習,再就是練習也需要在多點類型,讓不同的學生體會不同的成就感,每節課都是不完美的藝術,需要我們不斷地加強自身的素質,讓自己的課堂不斷完善!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3、培養學生髮現和欣賞數學美的意識。

教學重點:

使學生通過觀察、推理等活動,發現圖形和數字的變化規律。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推理能力。

教學準備:

數學學具。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今天繼續學習有關規律的數學問題。

二、師出示思維提綱,生自主探索。

看書上的圖,小朋友們在擺什麼。各是怎麼擺的?

1、看一看例5(1)(2)小題。

圖上有什麼圖形?是怎麼排列的?

2、這裏畫着什麼?

那些花兒有幾中顏色?

是怎麼排列的?

學生讀列完成,然後交流。

三、鞏固提升。

1、完成做一做。學生獨立完成,然後再交流。

2、小組拿出學具擺出有規律的圖案,互相説一説。

3、一找教室裏那些擺放是有規律的?我們的生活中,你看到過那些有規律的事物,請説一説。

4、在紙上畫一畫有規律的東西嗎?畫好後交流。

一年級數學教學設計15

教學內容:義務教育課程標準教科書數學一年級上冊第38頁的內容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照片,從已有的生活經驗中感知分類的意義,通過操作學會分類。

2。培養觀察能力、操作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培養合作意識,學會評價;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

教具:有關水果店、鞋店、電腦市場、服裝店的情景照片;課件(能控制圖片,音樂,及其他題目的展示);貨櫃台及物品(水果類、學具類、蔬菜類、生活用品等多種物品)

學具: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學具;水彩筆。

教學過程:

一、情景激趣。

出示一張水果店照片。

師:這張圖片漂亮嗎?你逛過商場嗎?這張圖片是老師上週星期天逛商場用相機拍下來的,還有幾張,想不想看?

師:那好,待會同學可要仔細觀察每張照片,看誰看完之後,能告訴大家,你都看到了什麼?發現了什麼?

二。情景中探索、生活經驗的升化。

(一)從生活經驗中悟出新知。

1。課件一張一張顯示商店裏拍的照片。(學生小聲説)

2。抽學生説。

生n:我看到了……

3。幾張照片放在一起。

師:同學們觀察得真仔細,説了這麼多。你發現這些東西是怎麼擺放的?

師:你們的發現都不錯。你們的意思就是説把一樣的(或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數學上把一樣的或同樣的稱為同一類。把同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分類的方法。

板書

(二)實踐體會,分組動手擺,生活經驗的升化。

1。師:剛才商店裏的阿姨擺櫃枱,分類擺得不錯,你們想不想擺呀?好,下面請大家來當小售貨員,動手分類擺一擺。

要求:首先,同組的小朋友一起到櫃枱前,看看你們的櫃枱前的籃子裏有些什麼東西。

然後,商量、討論怎樣把這些東西分類擺放好。

再動手合作把物品分類擺放好。

2。小朋友動手合作擺放。 (放音樂,讓小朋友在歡快的音樂中活動)

3。小組參觀、交流、彙報。

師:哪個組先請大家來參觀?

接着一組一組彙報,同學相互評價。(組織學生交流、評價,培養交流、評價意識)

4。列舉生活中的分類。

師:我(老師)覺得四個小組擺得挺不錯,經過我們小售貨員分類擺放,這些東西就不亂了,看起來就清楚了不,找起來就方便了。

比如,我要買西瓜,到哪兒買?興趣班的同學要買足球,到哪兒買?冬天來了,媽媽要給你買毛衣,到哪兒買?李老師要買電腦,到哪兒買?(列舉與學生生活貼近的。)

同學互相説一説,你曾經到什麼店裏去買過什麼?

5。德育教育

師:分類帶來這麼多方便,你們説分類好不好?

平時,我們同學們的學習用品、生活用品都要分類擺放好,養成良好的習慣。

(三)分類知識的抽象運用。

師:剛才,同學們動手合作分類擺放物品,做得非常好,那麼,畫出來的,你能分嗎?

1。出示課本第40頁第1題。

2。出示課本第40頁第2題。

師:用你喜歡的顏色把車塗上顏色,看誰塗得又對又好。

小組互相欣賞。

各組推選1名全班展覽。

4。分類的多樣化。

師:其實呀,分類還有一定的技巧,想不想試一試?

學生拿出裝有不同顏色、不同形狀的學具。

師:請你把這些學具分類擺放成幾堆,看你有幾種擺法。

學生動手擺。

學生彙報。

老師小結:可按形狀、可按顏色,標準不一樣,分的結果就不一樣。(課件展示分的結果)

收學具。師:請把紅色的收起來,再把黃色的收起來,再把藍色的收起來,把剩下的收起來。

三。課堂回顧。

師: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什麼?

學生交流、彙報。

師:今天大家學會了分類,還掌握了分類的一些技巧。

四。把分類運用於生活。

1。説生活中的事例。

讓學生説説你在生活中哪些地方見到過分類。

2。課外運用。(針對寄宿制學校)

(1)今天中午在食堂就餐的時候,請同學們認真觀察,在食堂,哪些地方用到了今天我們學習的分類。

(2)學們今晚分類擺放自己生活櫃裏的物品,晚上老師要來參觀。

標籤: 一年級 教學 數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ed24j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