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税務 >

試論企業税務籌劃的現實依據和籌劃空間論文

試論企業税務籌劃的現實依據和籌劃空間論文

隨着我國市場經濟體制的逐步建立,作為市場經濟主體的企業,為了實現各自的經濟利益展開激烈競爭。尤其是在我國加入世界貿易組織後,如何面對競爭,迎接挑戰是每個企業急需解決的關鍵問題。由於在經營能力和外界環境既定的情況下,税收與企業可支配利益是一個相互消長的關係,從而越來越多的企業開始關心並希望通過合法的手段降低企業的納税成本。但在實踐中,由於存在認識上的偏差,導致企業將偷、逃税收與税務籌劃混淆的現象。究其原因在於目前我國對税務籌劃的理論研究、實踐推廣還剛剛起步,還遠遠不能滿足廣大企業的需求。因此,深入探討企業税務籌劃的現實依據和籌劃空間,就成為迫在眉睫的問題。

試論企業税務籌劃的現實依據和籌劃空間論文

一、企業税務籌劃的現實依據

(一)合理法律依據。

依法納税是一個企業的義務,同時,納税人又享有與納税有關的權利。權利與義務對稱是任何一個國家法律的指導原則之一,與納税人有關的權利與義務是辨證統一的。儘管我國的法律沒有明文規定税務籌劃是納税人應該享有的權利,但並不是説企業就沒有權力在遵守國家法律的前提下對企業的税務事宜進行有效的安排。強調納税義務而忽視納税權利其實是一種誤解。在我國頒佈實施的許多法律、法規中都明確規定了我國納税人應該享有一系列權利,比如《税收徵管法》、《經濟處罰法》、《行政複議法》、《行政訴訟法》、《賠償法》等法律,都詳細指出了納税人應該享有哪些基本權利,並告知納税人如何使用這些權利。企業在履行納税義務時可以享有的權利有:

1.瞭解税法。納税人、扣繳義務人有權向税務機關了解國家税收法律、法規以及與納税程序有關的情況。納税機關應當廣泛宣傳税收法律、政策法規,普及納税知識,無償為納税人提供納税諮詢服務。

2.延期申報權。根據《税收徵管法》第27條規定,納税人、扣繳義務人因不可抗力或財務會計處理上的特殊情況等原因,不能按照税法規定的期限辦理納税申報或報送代扣代繳税款報表時,經税務機關核准,可以延期申報,但是最長不得超過3個月。

3.依法申請減税、免税權。納税人可以依照法律、法規的規定,向税務機關書面申請減税、免税,税務機關應該按照規定予以辦理。減税、免税的申請需經法律、行政法規規定的減税、免税審查機關審批。

4.享受税收優惠權。儘管相關法律、法規中沒有這一條規定,實際上享受税收優惠是企業的權利之一。因為,企業只要符合國家規定的享受税收優惠的條件,企業就可以獲得國家税收優惠給予的好處。

歸根到底,企業進行税務籌劃的過程就是企業學習和了解税收相關法律、法規,利用國家賦予的延期納税、減免税與税收優惠權利的過程,它既合理又合法。充分利用國家法律賦予納税人的權利,維護自身的合法權益,在不違背國家法律規定、不違背國家立法精神的前提下,對企業自身的涉税活動進行科學合理的安排,應該是國家法律鼓勵、提倡和保護的。

(二)會計制度和税收制度依據。

1.會計制度是企業進行税務籌劃的重要依據之一。會計制度是企業開展會計工作所應遵循的原則、方法和程序等的總稱。企業以一般會計原則、會計假設作為指導思想,以具體會計準則為依據,對發生的所有經濟業務,藉助會計憑證及賬簿進行歸類、確認與計量,並於其期末編制反映企業當期總括信息的財務報表。嚴格遵循《會計法》、《企業會計準則》以及各種具體會計準則的規定,提供能夠正確揭示經濟活動的會計信息,是企業進行税務籌劃的一項基本要求。所以,會計制度是税務籌劃的重要依據。企業從發生一筆經濟業務開始,到填制會計憑證、編制賬簿、登記會計賬簿、出具會計報表,無論哪一環節的賬務處理都涉及税收。企業的投資、籌資、股利分配活動,企業的供應、生產、銷售過程,都會發生納税義務?從而要確認税款、計算税款、繳納税款。可以説企業的任何一項具體業務、任何一種決策活動無不涉及到會計處理,即税收的會計處理貫穿於企業經濟活動的方方面面。

(1)會計信息是計算確定應納税額的基礎。企業的會計信息系統是嚴格遵循會計標準、將企業發生的生產經營活動轉化為會計語言,使其具有客觀性、可理解性的保證。同時,企業會計資料通常由獨立第三方審計,這就更提高了會計信息的可信性,從而可以成為税務部門對企業徵税的直接依據。税基的計算和税率的確定,一般都是從會計資料獲得認定信息。例如,税法沒有直接規定應納税額的計算直接以會計核算資料為準;税法規定與會計規定相一致,應納税額的計算也直接以會計資料為計税依據;税法規定與會計規定是有差異的,應納税額的計算在會計核算資料的基礎上進行調整。總之,會計信息是計算應納税額的基礎。

(2)真實可靠的`會計信息是企業良好納税的保證。各國税法都規定,納税人必須依法設置賬簿,進行會計核算,提供真實可靠的會計資料,否則税務機關有權核定企業的應納税額。企業會計資料不能滿足真實可靠要求,那麼,由税務機關核定應納税額對納税人的負面影響非常大。它意味着企業的行為不值得信賴,企業將因此失去很多國家税收政策的優惠。從提高企業自身經濟效益的角度出發,納税人加強會計核算不僅有利於提高管理水平,而且有利於加強企業與税務部門的溝通,可謂一舉兩得。

(3)納税人不僅要熟悉本國會計制度,而且要了解其他國家的會計制度。會計制度是企業納税的主要依據之一,但是各國由於政治、經濟、歷史、文化等的差異,會計制度也存在一定差異。當今世界各國的經濟交往越來越密切,跨國投融資越來越普遍,納税人在從事跨國經濟活動時還必須瞭解其他國家的會計制度。

2.税收制度是企業進行税務籌劃的另一重要依據。税收制度是企業履行其納税義務的直接依據。由於税收具有強制性、無償性、固定性特徵,所以,企業在開展經營活動的過程中,嚴格根據國家税收制度的要求計算並申報納税是企業的義務。認真學習與貫徹國家的税收制度,既是國家對企業的法定要求,也是企業提升管理水平與效率的內在要求。企業履行納税義務應該熟悉的税收制度具體規定有:

(1)應納税種種類。應該繳納哪些税是企業首先要了解的內容。由於企業的業務範圍、業務性質千差萬別,企業應該繳納的税種也會不同。到目前為止,我國開徵的税種有23個。儘管税種種類繁多,但是,每個國家一般都規定有主體税種。如有的國家以所得税為主,有的國家以流轉税為主。主體税種是企業應該重點籌劃的對象。

(2)税制要素。税制要素是税收制度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國家對企業徵税的固定性特徵的主要體現,這是所有企業必須瞭解的內容,也是企業進行税務籌劃必須掌握的內容。

第一,納税人。納税人身份界定對企業非常重要,因為它可能影響到企業税負的高低。首先,納税人與負税人、扣繳義務人有區別,不可混同;其次,納税人可以分為法人納税人與非法人納税人、居民納税人與非居民納税人、有限義務納税人與無限義務納税人。每一種納税人的性質不同,其具體納税義務可能有一定差異。

第二,徵税對象。徵税對象是徵税的標的物,它是税制的基本要素之一,是劃分税種的主要標誌。企業發生的納税義務應該明確屬於哪一類徵税對象,然後判斷屬於哪一個税目或是否屬於某一税目的徵税範圍。如果企業的經濟行為不屬於税目或徵税的具體範圍,當然企業就不用繳税。這是企業税務籌劃時必須認真研究的內容。

第三,計税依據是企業計算應納税額的依據。因為應納税額一般等於計税依據乘以税率,它直接影響應納税額的高低。計税依據分為價值量和實物量兩類,其中計税價格又分為含税價格和不含税價格。計税依據對不同的税種可能有選擇性條款以及在收入、費用的確認上税法與會計有差異,這些應值得企業注意。

第四,税率。税率是國家徵税額與計税依據之間的比例,也是決定應納税額高低的直接因素。因此,税率被認為是税制的核心要素,税率不同,納税人的負擔會不同;納税人的性質、行業、產品、地區不同,税率差異可能會很大。所以,納税人進行生產經營決策尤其要關注税制中税率的詳細規定。

第五,其他要素。如減免税、退税、税收抵免、延期納税、納税地點、納税環節等,都是企業確定其納税義務和進行税務籌劃必須熟悉的税制要素。

3.會計制度與税收制度的差異。當今世界有兩種會計模式:一種是以德國為代表的會計與税法合一模式,即在應納税額的計算口徑上税法與會計核算的規定保持一致;另一種模式是以英美為代表的會計與税法分離模式,即在應納税額的計算口徑上税法規定與會計處理不一致。實際上隨着經濟的發展,會計與税法的離心化趨勢越來越明顯。因為會計核算有其自身的規律,它不可能與税法規定完全一致。財務會計是為了真實反映企業的財務狀況、經營成果以及現金流量,為企業管理提供信息。而税法是為了實現國家財政收入和調節經濟而制定的。兩者的服務主體不同,欲達目的各異,所以會計與税法的具體規定難以統一。國家徵税是依據税法規定確定應納税額,但是確定應納税額又必須以會計核算資料為基礎,並對會計信息進行適當調整。税收制度與財務會計是對立統一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uiwu/6y14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