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文化 >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5篇)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5篇)

我們有一些啟發後,心得體會是很好的記錄方式,這樣能夠給人努力向前的動力。那麼問題來了,應該如何寫心得體會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校園文化建設心得,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5篇)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

5月20日,聆聽了金華市環城國小俞正強校長關於校園文化建設的講座,思路新穎,獨闢蹊徑,給人啟迪。

近年來,石嘴山市第十五國小通過講述“愛心與人,愛滿校園”故事,以其獨特的文化建設蹊徑,引領師生、學校共同發展。一是講身邊優秀孩子事蹟,弘揚動人故事。辦學十年間,學校湧現出了李昊晨、王馥荔等20餘名美德少年、五好兒童,他們都有着愛心助人、自強不息的故事。為此,學校組織“優秀少年足跡尋”活動,邀請他們來介紹學習經驗,同時以他們為典範,開闢了“好習慣之星”月月評選,“讓優秀成為一種習慣”,激勵着在校的'學生勤奮學習,快樂成長。二是尋找最美教師,傳播感人故事。“學校有一羣優秀的班主任,無私的播灑汗水與愛心,收穫着快樂與希望。有一羣朝氣蓬勃的青年教師,傳遞着“敢拼敢闖,積極進取,開拓創新,事爭一流”的實幹故事。還有一羣“老”教師,痴迷三尺講台,傳遞着“老當益壯、誨人不倦、甘為人梯”的感人故事。學校每年都舉行優秀教師交流會、“感動十五小優秀教師”評選、愛心育人故事徵集,通過《向日葵》校報等渠道從而播撒“做儒雅教師,塑文雅學生”的感人故事。三是尋找學習榜樣,傳遞學生美麗故事。學校利用節假日、藝術節、運動會等,拿起表揚的武器,多把尺子衡量學生,設立“博雅展示廳”,“尋找身邊星級榜樣”,利用班會、廣播、演講、每週一星評選、十佳評選、先進事蹟報告等,傳遞他們“每天進步一點點”的美麗故事。在口耳相傳的過程中,使學校的文化價值得以薪火相傳,不絕如縷,傳之久遠。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2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黃花國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國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國小、向陽國小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

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説,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為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國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

xx國小以“新芽”為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為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江坪國小則以“茶山書苑”為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悦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國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為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為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

xx國小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

xx國小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為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為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説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為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

xx國小的“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為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

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國小“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為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以身心兩健為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為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為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台。黃花國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為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為師生的行為,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為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為校長,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3

一次偶然的機會走進了一所國中學校,發現學校的校園文化基本上都是用錢“買來”的。無論是主要的公共場所還是活動場室的佈置都是清一色的偉人頭像或是一些名人名言,根本看不到有任何代表校本特色的文化。給人家的感覺顯得特別單調、蒼白,既不接地氣,也不夠底氣,更沒有人文氣。相反,一些名校卻很少見到用錢“買來”的文化,而是源於校本的特色文化。眾所周知,校園文化是學校精神建設與文明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學校對學生進行人文教育的重要載體,更是學校辦學理念和育人目標的重要體現。衡量一所學校是否優秀,校園文化往往就是一個重要的`窗口。因此,在校園文化建設問題上,必須體現以下“五性”:

1.校本性:校園文化必須突出以校為本,源於學校,服務學校。

2.生本性:校園文化的最大受益者應該是學生,所以,學生應該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主體。校園文化要源於學生,服務學生,影響學生。具體來説,就是要讓學生來直接參與校園文化的建設。在學校團委、學生會以及班幹部的帶動下,組織形式多樣的校園文化創建活動,讓所有學生都成為校園文化的創設者。

3.傳承性與創新性:校園文化既要體現傳承性,更要體現創新性。在傳承的基礎上要不斷與時俱進,與時代吻合,與國際接軌。

4.多元性:作為校園文化必須體現多元性:如:人文思想、文明禮儀、傳統美德、藝術、語言、體育等方面。

5.獨特性:校園文化必須體現自己的獨特性。獨特性體現在“人無我有”,“人有我優”,“人優我特”。這就要求學校要充分了解本校的校情,從實際出發,因地制宜。一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歷史,二是要考慮學校的辦學理念,三是要體現學校的育人目標。在此基礎上,有針對性地開發一些具有校本特色課程,打造有校本特色的社團、俱樂部或宿舍文化,創設有校本特色的牆壁文化、長廊文化、課室文化和班牌文化。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4

為學習邯鄲的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我縣建設書香校園工作,全力推進炎陵教育七大工程,12月14日至18日,縣教育局組織全縣中國小校部分管理人員赴吉林長春邯鄲市考察學習。分別考察了邯鄲市區的復興路國小、百花國小、市十中、廣安國小、廣泰中學等學校。在學習考察的這些天所到之處我們無時無刻不沉浸在這濃厚的校園文化底藴中,深深陶醉在這處處都是育人的環境中。但由於時間關係,本人感受最深的是他們的校園文化佈置,校園文化的引領作用感受稍欠缺,回來後試圖從網上去找相關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介紹,以進一步獲取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經驗,但沒找到相關的詳細介紹。那麼這裏只談幾點個人的膚淺體會。

一、邯鄲校園文化建設的共性。

1、以人文、人本為原則,用環境育人

從上到下都非常重視校園文化建設,用心佈置,精心打造書香校園,“用環境育人”的教育理念正在悄然形成。潤物無聲,讓學校的一草一木,一磚一瓦都成為知識的載體,努力讓每一塊牆壁,都成為會説話的老師,每一棵花草都能發出美妙的聲音,使學生隨時隨地受到感化和教育,體現了校園處處皆教育的育人理念,把教育目的和科學文化知識融進校園的每一個角落,讓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體現出“書香校園”特有的底藴。自然與人文交錯,彰顯着校園文化建設的和諧之美;無不給師生以美的薰陶、美的享受。

2、序列化、系統化、個性化

他們的文化建設非常有序,不同的區域、不同的管理層級、不同的功能室、不同的年級和班級,都有着相應的文化標識。德智體美各個方面,學校的各類羣體,做到事事有文化引領,處處有文化薰陶,人人有文化平台,非常系統全面。另外每個學校的文化,都追求結合自己學校實際的個性和特色。如廣泰中學的“書香校園文化”充滿着濃郁的讀書氛圍,書香薰人;又如廣安國小的“責任文化”,市十中的“竹石文化”,復興路國小的書法校本課程,百花國小的“生態文化”等,內容載體豐富多彩,校園特色明顯,基本形成一校一品。

二、我們在學習他們的時候應注意的幾個方面

1、我們學習他們的'校園文化建設時,切忌東施效顰、邯鄲學步。我們首先要思考邯鄲取得校園文化建設巨大成就的背後是什麼。我個人覺得,首先他們充分認識到校園文化辦好學校中的重要作用:文化的導向、引領和凝聚功能。所以他們思想重視、認識一致、認真規劃、大力投入、精心佈置、用心經營,這也是他們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取得顯著成績的原因。

2、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的、長久的工程。首先是要經過充分的思考和長時間的調研,確立符合本地和本校實際又具個性特色的校園文化主題和核心,然後要經過幾任甚至是幾代的教育人一以貫之地去落實、去充實、去與時俱進的完善。而不能換一任校長又換一套校園文化,那學校永遠也無法把校園文化建設搞好,充其量能搞好的就是校園文化佈置。

3、不能把校園文化建設與校園文化佈置等同起來。現在有不少人認為搞校園文化建設就是搞校園文化佈置。文化,是一種持續的教育力量,她為團隊中的成員所共同創造,一旦形成,又反過來創造這個團隊的每一個成員。我個人認為,校園文化佈置是校園文化建設很重要的一環,但更重要的是要將校園文化內化到學校的每一類人,甚至通過他們影響到家庭及至社會。這是校園文化建設中最難做的一環,卻也是最重要的一環。只要我們有這樣的理念,然後通過學校一代又代教育人的不懈努力,一步一個腳印,就一定能做得到。

另外,在搞校園文化佈置時,一定要注意事先規劃好,佈局要合理規範、切合主題、富有層次,佈置要注意審美,不要搞得學校花花綠綠或者給人以擁擠壓抑之感。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5

二十一世紀是知識經濟的時代,亦是以人為本的時代。以育人育才為根本任務的學校教育,應樹立何種教育理念,建造怎樣的文化氛圍,倡導什麼樣文化精神,不僅關呼着自身的生存與發展,更反映着時代的要求與精神。面對如今滾滾的經濟大潮衝擊和基礎教育階段日趨嚴重的升學教育壓力,不少學校在夾縫的艱難生存環境中大有“棄育唯升”的勢頭;家長、學生也越來越顯著地表現出一切“唯分數是瞻”的傾向。因而便出現了子女弒父母、室友自相殘、博士不知禮,無德便是錢的社會變態現象。為此,中共中央國務院在發佈了《關於加強和改進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的若干意見》,中宣部、教育部聯合印發《中國小開展弘揚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實施綱要》,重新修改和頒發了《中國小生守則》及《中學生行為規範》、《國小生行為規範》等一系列文件。在《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中亦重點強調:要以人為本,提倡尊重人、理解人、關心人;力求在現代教育中突出以人為本,尊重人性、全面發展的宗旨。

以人為本就是指在不違背社會羣體利益的前提下,儘可能為每個個體的發展創設良好氛圍,充分涵養和發掘個體優勢,使其自主發展,不斷凸顯,從而在每個個體都得以充分發展、充分施展的情形,使社會得到推動其前進的各種人才。人是充滿智慧和靈性的,是動態的,它不可能像生產機器那樣,一經造成便可固定使用,它在發展中成熟,又在成熟中不斷提高,獲得新的發展,如此循環,直至生命終結。所以人文精神的培養註定了是一個長期的系統工程。作為學校,應該從戰略的高度着眼,充分利用學校特殊的地位和功能,成為人文精神弘揚與實踐的主陣地,而校園文化建設正是在課堂教學傳道授業之外的一個舉足輕重的環節。

校園文化是一種既體現時代與社會又是具有校園特色的人文氛圍、校園精神和發展環境,它對於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學有所長,實現素質教育目標有着不容忽視、無可替代的作用。一個聰明的校長,一所想有作為的學校,無不以注重校園文化為突破口,輻射影響並帶動其它領域,從而實質性地獲得素質教育的全面突破。常規地講,校園文化建設主要包括思想文化建設、環境文化建設、制度文化建設和活動文化建設四個方面,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要凸現人文主義就是要將人本思想有機地滲透於這四個方面的建設中。

一、樹立以生為本的辦學理念,呵呼人性

我校是一所山區高中,落後的經濟文化註定了教育的滯後和生源思想、文化層次的嚴重不平衡。這種具有濃厚生態特色的教育現狀一方面造成了升學教育的艱難,另一方面更為緊迫地反映出人文教育的急迫性,如果我們一旦落入升學教育的窠臼,那結果勢必是竹籃打水,最終將學校引入死衚衕。為此,我們確立了“為學生的一切負責,為學生的終身負責”的辦學理念,明確提出:不求個個升學,但求人人成才的口號,教育教學中始終堅持面向全體,針對個體,因材施教,各獲所需的方針,教學中由重學會變為重會學、重樂學,從知識灌輸變為培養能力,從一切為考試變為一切為發展;營造民主、平等的課堂氛圍;構建互尊互愛的師生關係。教育學生不必為自己因某方面欠缺而沮喪,應該樹立: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有偏就有專;天生其人必有才,天生我材必有用的樂觀向上的人生態度。要求教師要善於發現學生的優點和長處,適時巧妙鼓勵,由自信獲取主動,由自信彌補缺陷,由自信心引向成功。將高中三年教育視為終身教育的根基來對待,不搞急功近利,不妒後人乘涼;只求於生有益,甘為土下根基,既使在一些很細小的環節,也不能捨本逐末,挫傷學生自信,如在學期末的鑑定中,學校明確規定:只給家長通報成績,不排名次;操行評語一律使用第二人稱,對學生身上存在的問題要用客觀的態度,巧妙的方式指出,讓學生在愉悦中受到雕琢,在快樂中得到成長

二、在環境中薰陶,自塑人性。

一所成功的學校,總會伴有一種和諧濃郁的校園文化環境和氛圍。一個充滿人文關懷的校園環境不僅具有為學校發展和師生進步提供服務的功用價值,而且具有師生精神需求併為之提供自塑方向的精神價值。我校雖然佔地不足30畝,是個典型的袖珍式校園,但我們還是冥思苦想,合理開發,充分發揮每一寸土,每一面牆的育人功能。錯落有致、古樸典雅而又不失現代氣息的校園建築羣,領之以拔地擎天的狀元柱之後,抱之於綠瓦青磚的“結義畝”古建築羣之懷,玲瓏之中透出的莊重與神聖;陽光下熠熠生輝的“知識殿堂”大型不繡鋼雕塑,不可遏止地讓人遐想未來之輝煌;七位古今中外文化名人的塑像有序環列於教學主樓和東西宿舍樓前。既是諄諄教誨的長者,又像一週次第伴讀的先哲者,讓人頓感古今中外文化,文理史哲精萃在這裏匯聚洶湧波濤;教學主樓正面的校訓、東西宿舍樓牆面的四幅醒目標語,既有砥礪意志的勉勵,又有殷殷囑託的教誨,教學門樓的楹聯更是給學生每日的警勉;每個教室裏各種特色的班訓既是班級學生集體智慧的結晶,更透射着學生自我雕琢的追求;懸掛於各室的名言警句、教育、思想、科學等名家的畫像和格言,讓每位學生都能不時與先哲們進行心靈的對語;室外花草綠樹旁、宿舍過道、牀頭、水房、餐廳等等,凡是學生有可能去的地方,我們都因地造語,就景思教,共懸掛張貼各種畫像、警示語三百餘條(幅)。蘇霍姆林斯基説:“一所好的學校連牆壁也能説話,校長、教師的言行是教育,優美整潔的校園也是教育”,我們就力求通過發揮校園一草一木的教育功能,讓學校育人的目標,變成滴滴春雨,化為學生自覺的修養行為。

三、健全規章制度,規範人性。

以人為本,不是拋棄原則,自由發展。人既具有自然屬性,更具有社會屬性,任何廢棄社會屬性,片面追求絕對個性的人本主義,不僅是極其錯誤的,其最終必然會因違背羣體發展而失去個性發展的機會。建立和健全學校規章制度,就是要規範人性,保護人性的健康發展,所以規範校園文化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重要方面。它既體現了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又折射着學校自身的特色,是育人、成人的基本保證。近年來,依據學校實際,我校建立和完善了各項規章制度。從領導到職工,從教師到學生

,從學生到生活,對凡是涉及學校教育教學工作和學生成長髮展的方方面面都做了明確的要求。有定性的方向性要求,有定量的業績評估,從德、勤、能、績方面考評教職工,從德、智、體、美、勞等方面權衡學生的綜合發展,學校為教工建立檔案,搭建校本業務培訓平台;班級建立學生成長檔案,為學生自主發展查因號脈。通過制度約束,師生的個性發展有了方向不偏倚;通過制度規範,使教工的點滴汗水都能閃出光輝,學生的絲絲進步均可收穫成功的喜悦。

四、開展豐富活動,豐滿人性。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既是濃郁校園文化的重要手段,又是滲透人文關懷的良好契機,隨着當今社會運行節奏的日漸加快,各種競爭日趨激烈。大學聯考升學的沉重負荷,使這些風華正茂的莘莘學子經受着超乎尋常的壓力。因此,厭學、煩躁、性情怪僻、父子矛盾、母女衝突屢屢出現。人們只埋怨當今孩子難管,卻不知為何難管,老師、家長只體會到自我角色的難當,卻不理解孩子們的苦楚,中學生心理健康問題越來越尖鋭地被提上議事日程。其實道理很簡單,那就是脆弱無比的中學生心理,難以承受巨大的心理負荷,他們需要更多的精神撫慰,需要豐富的發泄窗口來予以緩釋和調節。因此,適時開展一些課外活動,使同學們的各種情感需要在活動中得到滿足和發展,避免各種形式的“異化”就顯得尤為必要。

開展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一定要注意遵循針對性、全員性、平等性、實效性和導向性原則,即:針對某階段學生當中普遍存在的問題,開展有針對性的活動;活動不能只針對局部或個體來舉行,應面向全體,在活動中各種各樣的學生可自主、平等地參與,不搞厚此薄彼的做法;凡準備要開展的活動,必須要有周密的計劃,具體的方案,紮實的過程,不可泛泛而談,似搞非搞,流於形式;所有的活動都務必服務於學校的中心工作和育人方向,弘揚時代的主旋律。

近年來,我校結合學校實際,針對學生當中存在的焦點、熱點問題以及種種困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諸如:為增強學生主人翁意識,強化學生的責任感、使命感,開展了“我為鄉中添光彩、鄉中因我而靚麗”的主題活動,讓學生從自己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入手,時刻想到我是一中一分子,不能因我而蒙羞,從而樹立和強化他們的團隊意識,增強人生髮展中的社會性;港、澳迴歸、十六大召開等每每遇到國家有重大事件之時,我們都不失時機地開展一些系列活動,既可增長知識,開闊視野,又能培養其關注社會,弘揚時代旋律的意識;每年都舉辦“班級小節目比賽”、“隊列隊形廣播操比賽”、“歌詠比賽”、“書畫大賽”等;兩年一次“校運會”,三年一次“校園文化節”期間還不時穿插各學科自主舉辦的具有學科特色的活動;學生自發成立“雛鶯文學社”,定期出刊,併成為全國優秀文學社團;學生會成立了紀檢部、學習部、勞衞部等機構,全方位參與學校的常規管理;不定期舉辦各種講座,參觀德育基地,觀看具有針對性的文藝演出和電影等。20xx年國慶前夕,我們舉辦了規模空前的以“弘揚時代旋律,展示青春風采”為主題的第二屆校園文化節,在為期一個月的時間裏,共進行了“大型文藝節目演出”、“綜藝遊園”等五大系列活動,豐富多彩的活動和五彩繽紛的形式,既有師生個性的張揚,亦有集體主義的薰陶;既有啟迪、考驗知識和思維的睿智競賽,又有突出語言、形體的才藝展示;既有反映學生日常學習行為的榜樣示範,又有引導和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體驗艱辛的社會實踐模擬……廣大師生對此表現出了極大的熱情,包括不少離退休教師也紛紛參與,獻藝展才。我們在幾乎沒有影響正常教學秩序的情況下,憑靠師生的熱情和忘我的精神,使第二屆校園文化節成為本縣歲末最具誘惑力的一個亮點,縣委政府等五大班子的全體領導也都興趣盎然地到場助興,市、縣電視台多次進行了報道,並製作了專題節目。通過這樣的活動,不僅使學生熱愛生活、熱愛科學、熱愛學習的文化氛圍得到空前濃郁,而且產生了強烈的社會效應。同學們也通過活動既緩解了由於巨大壓力而產生的厭學情緒,更激發了自信和對知識的渴望,這真是關注人文激發自信,濃郁文化推動教學。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持續健康發展不可或缺的方面,而校園文化建設中凸現人文教育,體現人文精神則是當今校園文化建設的方向和趨勢。依照我們的實踐,其體會就是: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儘量迴避用行政命令,刻意死板的説教,去影響、改變和培養師生的人生觀、價值觀以及思想行為和心理情緒等。而應從人性出發,通過創設和提供良好的物質環境、精神環境與文化氛圍,春風化雨般去影響、薰陶、啟迪師生去追求人生之真諦,完善美好人格。只有通過師生在學校提供的環境下,自主發展、自我塑造,才能真正使校園文化充滿生機和活力而不僅僅是形式,也才能使師生共同進步協調發展而不是徒勞無獲。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6

20xx年10月11日下午,我們在田衞東校長的帶領下,來到贛榆區,參觀學習沙河第二中心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我的感受有以下幾點:

一、環境佈置有特色

走進校園後就像是走進一所景色優美的公園。綠樹葱蘢、小草茵茵。噴泉、小石凳、草坪,名貴花木……小景點錯落有致,這使我感受到,雖是農村國小,但孩子在這優美的育人環境中該是多麼幸福。

二、讓每面牆都會説話

我們看到,校園內無論哪堵牆,哪怕是最容易讓人忽視的衞生間牆面、走廓天花板隔層間,都有催人向上的警示語、醒目温馨的提示語、勵志故事。走進這樣的校園,一股濃濃的文化氣息撲面而來,讓人感覺耳目一新。

三、學生有特長

在參觀的過程中,我們聽到了鼓號隊奏出的激動人心的《出旗曲》,原來他們在認真排練入隊儀式,據沙河第二中心國小韋校長介紹,該校有100人組成的鼓號隊,還有1000人組織的腰鼓隊。學生的確人人有特長。

通過這次短暫的`學習,確實使我感到了學校發展和個人能力的不足與差距,更加明白“山外有山”的道理。要建成有豐富文化底藴的校園文化特色,需要從細微處着手,長期的積澱、昇華。特別是嘗試教育教學新方法,更需要更多的知識儲備, 因為我感到了巨大的,當然壓力能產生動力,能促使我認真學習。

作為一名教師,弘揚中華文化是義不容辭的責任,老師應是民族文化的傳承者,學校文化的建設者。文化立校,在營造濃濃的文化氛圍之時,老師本身的文化素養也要與時俱進。文化立校使學科教師在教學中儘量地以文化的眼光審視教學內容,從文化角度駕馭課堂。“一羣單純的教師,帶着一羣單純的學生,在陽光下快樂前行。”這一句話説很好。文化立校,能使教師克服喧囂的社會生活帶來的浮躁之氣,變得單純、透明、快樂。引領學生更好地健康成長、快樂成長,更好地走向未來,形成學習的樂園,是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7

為學習全國知名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開闊視野,更新觀念,上週(12月14日——12月17日),由縣教育局組織各學校部分副校長、政教主任、總務主任前往上海省xx市為期四天的考察學習。全縣29名教師不畏嚴寒參觀學習了xx市復興路國小、xx國小、xx中學、xx國小、xx學五所學校。

在考察中發現,xx市的校園文化建設特別注重xx歷史文化與當地名人相融合,大力推行學生的興趣培養、陶冶情操、展示學生綜合素質,注重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這些做法均取得了豐碩的成果。

考察學習期間,大家聽取了五所學校推進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經驗介紹。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該市按照注重建設、循序漸進、入腦入心的原則,積極開展以校園綠化、美化、淨化和師生作品上牆為主要內容的“三化一上牆”活動;以提升自信,增強愛校、愛班、愛教研團隊的凝聚力為目的,積極推動每所學校創建校徽、校旗、校歌、校訓、校刊的“五個一”工程;以增強“我是學校一成員”的幸福感為宗旨,將校園文化課程化,文化目標教學化,達到了文化立校、文化立班、文化樹人的目的;以社團活動為推手,推動校園文化由外到內輻射、滲透,形成了“一校一品位、一校一特色”的發展格局。這五所學校分別以名校文化、書香文化、傳統禮儀文化、國學經典文化為特色,學校和每個年級、班級均設計有相互聯繫的文化主題,育人功能鮮明,管理精細,內涵豐富。各校每一級台階、每一面牆體、每一根廊柱,都成了教書育人的載體,花木有靈性,石頭會説話。其在校園文化建設的典型做法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次外出考察學習感慨萬千:為自己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相差甚遠感到着急;為社會各界對教育的.重視感到擔憂;更為城市教育與農村教育不均衡而發愁。但這都是大氣候,目前客觀存在的,相信在以後城鄉教育會慢慢的達到均衡,會讓每個孩子享受到同樣的待遇和教育。

總而言之,本次學習深切感受到xx市義務教育均衡發展和各具特色的校園文化帶來的震撼,不僅學習了先進的經驗,更看到了各自在校園文化建設方面的差距。決定在以後的校園文化建設上一定要創新思想,全面整合資源,更新理念、改進做法,努力打造具有地方特色和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真正讓校園文化起到浸潤育人的目的。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8

通過深入學習實踐,是我認識到指導發展的理論,也是構建和諧校園文化的根本指南。實現學校的和諧發展,必須以科學貫穿於構建和諧校園的全過程,落實到構建和諧校園的各個方面。

只有堅持發展的可持續性,才能使和諧校園建設始終充滿生機和活力。和諧文化建設是人的全面發展的前提條件和基本保障,是實現人的全面發展的必由之路和必然結果,人的全面發展是和諧文化建設的最重要的終極目標。努力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徵和具有特色的和諧文化,對於構建和諧校園,推進素質教育改革發展,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有着十分重要的意義。

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必須堅持堅持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統一。堅持理想主義與現實主義的統一。堅持民族文化與世界文化的統一。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必須突出重點,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把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愛國主義教育和誠信教育貫穿始終。

對學生和教職工進行理想教育,要堅持崇高理想與現實理想的統一,因為缺失了崇高性的理想是庸俗的理想,離開了現實性的理想是空想,失去二者就失去了理想本身的價值。要堅持個人理想和社會共同理想的統一,因為社會理想指導和制約着個人理想的形成,個人理想體現着社會理想,要用共產主義的遠大理想和共同理想指導教師學生確立正確的個人理想。

進行弘揚傳統文化,加強愛國主義思想的教育。要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與建設和諧的校園文化緊密結合在一起,做到古為今用。中華民族在創造文明中形成的博大精深、極具生命力的傳統文化,藴涵着崇高的民族精神、民族氣節和優良網道德。尤其是愛國主義,是在長期歷史發展過程中形成的熱愛祖國、忠於人民的.思想行為和情感,表現為對自己祖國和人民的深情和眷戀、為國家貢獻力量的責任感和為民族命運不惜犧牲一切的獻身精神。

要加強誠信教育,不斷提高師生的思想道德素質。誠信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是學生成才的根本。把誠信教育納入到校園文化建設中來,有針對性地解決好誠信教育中存在的突出問題,引導學生追求理想的誠信道德人格。

和諧校園不但包括師生個體自身的和諧、人與人的和諧、人與學校的和諧、人與自然的和諧,還包括學校與社會的和諧等。所以,在構建和諧校園的進程中,一定要以尊重人、激勵人、關愛人、發展人為前提,營造平等友愛、融洽和諧的人際環境和文化氛圍,為每一位師生員工的智慧和才能的發揮創造機會和條件。

要強化品牌意識,不斷提高學校在社會的知名度和美譽度,讓師生能夠感受到生活在這所學校的快樂、自信、幸福和自豪。事實上,只有學校快速發展了,才能為促進和諧社會的建設與發展提供更好的支持與服務,體現教育的魅力和價值。要強化羣眾意識,這也是加快學校發展的基礎和動力。

要把師生員工對工作、學習、生活的滿意與不滿意、贊成與不贊成、高興與不高興作為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要堅持為師生員工辦實事,辦好事,解決大家的後顧之憂,使教師能夠安心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最充分地調動廣大師生員工的工作積極性和創造性,加快學校發展的步伐。

要強化政治意識,堅持德育為先,為社會主義培養合格的建設者和接班人。這是教育的歷史使命,也是建設先進的和諧文化之需要。面對社會變革給教育工作帶來的大量複雜的新情況、新問題,面對西方敵對勢力思想文化滲透的新挑戰,面對改革給師生員工思想觀念和利益帶來的新問題,我們必須強化政治意識,切實加強和改進思想政治工作,不斷探索和諧視野下的思想政治工作的新特點,把握新規律,探索新途徑,創造新思路、新方法,營造新環境,構建新機制,為和諧社會的建設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9

【摘要】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和推進素質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文章通過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闡述,喚起全社會的關心。重視校園文化建設,通過建設高雅文明的教育環境,從而提高辦學質量,增強學生的綜合素質。

【關鍵詞】校園文化素質教育功能

學校教育是一個系統工程,校園文化是其有機組成的部分。校園文化氛圍在教育活動的各個環節中,具有潛移默化的激發力、導向力和感染力,無時不刻不對學生起着薰陶的作用。因此,學校素質教育的開展必須有一個素質教育的氛圍,這個氛圍就是高品位的校園文化。它在學生素質教育中起着觸動靈魂、震撼思想、提升精神、催化超越的巨大作用。

一、校園文化形態

(一)物質文化形態是校園文化的外在體觀

校園物質文化形態主要表現在優雅的校園、寧靜的教室、整潔的宿舍這些校園環境中的硬件,是學校各類活動的載體。這些不僅在於它的外觀形象,更重要的是其外觀形象所藴含的“精、氣、神”,體現了一個學校的文化內涵。這是校園形象和精神風貌的物質依託,對於增強學生的凝聚力,陶冶情操,享受美感起着極其重要不的作用。學生步入學校的第一印象,就起始於物質文化形態之中。學生們在那裏消化學術營養,增長科學知識;在那裏與學友進行交流,學會與人相融;在那裏構建文明衞生的環境。因此,營造宜人的物質文化形態,不僅能樹立學校的良好形象,而且使學校的建設與學生素質的提高能協調同步。對全面提學生素質起着最基礎、的`形象、最直接的促進作用。

(二)文化活動形態是校園文化的內在體現

校園文化活動形態屬於校園環境中的軟環境,它以豐富多彩的文體活動為特徵,通過社會政治性活動、學術性活動、知識性活動、健身性活動、娛樂性活動、服務性活動進行表現。健康向上的校園文化活動的開展,為學生們表現自己的聰明才智提供了廣闊的舞台。學生以自主活動為主,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自由選擇、自由參加、形式靈活多樣。學生們通過參與活動,發揮自己的特長,發展自己的個性,不斷增強自信,勇於競爭,經受挫折磨練,努力追求成功,從而認識自我,表現自我,彌補自己的不足,促使自己綜合發展,全面提高。

(三)精神文化形態是校園文化的主體

搞好校園文化不僅是育人的需要,也是整個社會精神文明建設的需要。它除了具有培養學生的功能外,還擔負着創造先進的內容,往往也帶來該學校所特有的文化特徵,對學生的影響是直接而又深遠的。它不僅僅侷限於學生與這些傳播工具的直接接觸所產生的思維震盪,而且還包括學生為溝通客觀世界新近變動的情況,或者説對於學校開展德、智、體、美諸方面的一切活動所引的感召力,都直接起到了思想指導和宣傳教育的作用。

(四)社會實踐形態是校園文化的重要內容

它對學生髮揮着重要的教育功能。由於歷史和現實的種種原因,當今大學生對我國曆史的國情的瞭解與認識還很膚淺,它們往往對自己估計過高,對艱苦創業缺少必要的思想準備。彌補學和在這方面的不足,最直接、最有效的途徑就是為學生創造一個廣闊的社會實踐環境。從理論與實踐的結合中去認識社會,又從對社會的領悟中,瞭解社會的要求,按照社會的需要調整自己的方向,調試自己與社會的關係。縮短自我與現實的時空距離,接授現代社會的挑戰。

二、搞好校園文化建設,積極推進素質教育

學校可以説是一個小社會,校園文化和創造的文化環境同樣可以使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關於對社會的認識,在校園裏化成實實在在的切身體驗,對學生素質的提高和今後認識社會具有不可忽略的影響力。因此,營造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在全面推進素質教育中起着積極的推動作用。

(一)高品位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受到物質文化的感染

校園環境是指學校為創造良好的育人條件,提高人才培養質量而創建的各種環境的總稱。它包括學校自然環境、教學條件環境、文化氛圍環境、德育環境、校園周邊環境等。不少學校都在拓展校園空間環境的文化品位上下功夫,無論是具有歷史意義的標誌性建築,還是具有紀念性的雕塑、噴泉,或是富有美好的景點、景色等等,往往都成為體現該校文化氛圍的點睛之筆,對學生有無窮的感染力,為學生陶冶情操、磨練意志、塑造自我,創造了良好的物質文化條件。

(二)高品位的樣園文化,使學生受到精神文化的薰陶

塑造校園形象不僅體現在學校精神文明和文化功能的持續發展上,它通過一系列化具體的文明創建活,在校園內形成文明的理論的教育,幫助青少年學生掌握基本理論觀點和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立志、方法、使他們能夠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成為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者和接班人。其次,要加強對青年學生進行愛國主義教育,要把熱愛祖國和熱愛社會主義統起來,把愛國主義同集體主義無反顧結合起來,使青年學生做到個人利益服從民族的、社會的、國家的利益。自覺地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而奮鬥。最後,廣泛開展三個方面的教育活動:1、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教育。從根本上提高青年學生政治思想水平。2、開展社會公德、職業道德、家庭美育教育。提高學生德觀念和道德水平。3、開展知法守法教育。提高青少年學生法制觀念。增強法制意識

(三)高品位的校園文化,使學生得到藝術文化的體驗

抓藝術建設,是為了豐富校園生活,優化育人環境。提高學生審美養,陶冶情操,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首先,學生在欣賞、表演、創作或完成藝術作品的過程中,以審美的形式、用科學的方法接受教育時,總是伴隨情感體驗。使教育成為一種享受,學生的個性得到盡情發展。更重要的是挖掘了學生的潛在能力。其次,學生在校園文化的實踐中完成了目標、角色及人格的社會化。學生們從豐富的校園文化中完整了自己的世界觀、人生觀,確實了自己的人生目標,對末來的多重社會角色

有了更深該的瞭解和思想準備,其人格得到了昇華和完整,許多高校都努力營造生動活潑的文藝化氛圍,讓學生在豐富多彩的活動和喜聞樂見的形式中,陶冶情操。提高自己的藝術欣賞水平和藝術修養層次。

綜上觀之,校園文化在促進學生對自身角色的認識、綜合素質,特別是創新素質的提高上有着極大的作用。正是由於校園文化這強大的感染力和浸潤力,才使學生的知、能力和素質得到不斷地充實和完善,使他們的視野更遼闊,思路更開闊;知識面更寬闊,靈魂。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0

提到校園文化建設,不少人自然會聯想到優美、整潔的校園環境,獨具特色的校園建築,具有警示和激勵作用的校風、校訓、校歌,以及多姿多彩的文體娛樂活動。這只是一種外在的形式,而推進素質教育,才是其核心和精髓。

校園文化建設是引領社會發展與文明的機構,應擔負起構建和諧社會的重任,需要從學校文化建設入手,喚起教育者的文化意識,立足於學校實踐,着眼於學校未來,積極構建開放、民主、和諧的學校化,全面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全面推進素質教育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它能促使整個學校的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的變革,對於引導學生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提高思想道德素質,開發學生智力,增進學生身心健康,豐富文化生活,幫助他們樹立和形成良好的審美觀以及和諧的人際關係,促使學生產生積極的情感和創造意識,促進學生全面成才具有重大的意義。對此,有如下體會:

一、校園文化建設要以科學的教育發展觀為指導,堅持人文精神和科學精神相結合,聯繫學校發展實際,在物質、制度、精神三個層面,從制度文化、課程文化、教師文化、學生文化等方面,構建校園文化體系,堅持人本思想和科學管理相結合,建設人本民主和科學規範相一致的制度文化,堅持科學和人文的不斷整合,建設三級課程有機結合、機制創新的課程文化,堅持師德與師風並行,建設嚴謹、善誘、靈活、高效的教師文化,堅持自由與合作統一,建設個性完善、人格健全的學生文化。

二、大力倡導學習文化。學校以“建設學習型校園”為目標,大力倡導自主學習、終身學習,使學習成為學校及各成員持續發展的源動力,使各成員理解“學無止境”的內涵,明白“學習改變命運,學習是成功之母”的硬道理。同時,根據學習文化的特徵,學校在物質上、制度上、精神上創設有利於學習的場景,使教師在個體學習、組織學習中重新創造自我,實現自我價值併成為學生努力學習的楷模,使校園文化成為具有生命活力,具有開放性和包容性,不斷地自我更新、自我創造的學習文化。

三、讓“精神文化”成為文化建設的核心。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精神文化,是以形成民主、平等、合作、和諧的人際關係,營造互相幫助,相互尊重,彼此信賴,團結合作,樂於爭鳴的文明氛圍為出發點和歸宿,而精神文化的核心也不是名言警句,而是名言警句的生成過程和良好氛圍的形成過程。它體現於學校各成員的各種行為和現象之中,是學校的生命和靈魂,是學校長期發展的物質、制度、文化和行為的積澱,是得到全體成員的認同和維護並隨着學校的發展而日益強化,最終成為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源泉。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既要繼承、積累,又要不斷揚棄、創新,與時俱進。

四、讓校園文化處處育人。校園文化建設要根據自身的特點有計劃、有目標,分批建設,逐步完善。校園文化本身的特點要求我們做細節上的一點一滴的經營和積累,而不是將外在的文化細胞移植於學校體內,要結合時代要求、學校發展目標、辦學特色而逐漸生成。如在文化建設方面,我們不僅注意了文化內容的思想性、教育性和實用性,同時在字詞和字體的選用上也注重了對其文化內涵的挖掘。如在語音室內我們選用了“學會標準語,弘揚中國風”等培養民族氣節的傳統文化詞句;在微機室內我們選用了“e時代,我們更需學會做人”的警示文化詞句;而在閲覽室的門口,則選用了“走進純美,品味書香,拓展思維,放飛夢想”這充滿温馨氣息和詩情畫意的.情感文化語句。對校風、學風、教風我們選用了莊重嚴肅、規範大方的隸書,意含全校師生應規範言行,嚴格遵守,不懈追求之;而教師發展理念“同學生一起成長,與學校共謀發展”則選用了自由活潑的行楷,藴含學校應給教師留有充分的自由發展的空間,讓每個教師在教學改革中都取得成功,而教師應根據時代的要求,結合個人的特點,探索具有個人特色的教學方式和方法,同學生一起成長,讓所有學生成功。再如,人格教育題詞用的是方塊黑體字,意為培養健全人格,做堂堂正正的中國人,人格就是國格,人格成就未來;而傳統教育的題詞我們則選用了變體字,藴意在發展民族優良傳統的同時,要解放思想,學習世界各國現代文明,為祖國的繁榮昌盛而發奮圖強。值得一提的是,在學校文化建設方面,以“學習”為主題詞的篇幅就有十幾處,在環境建設方面,我們始終遵循了“文明、和諧、協調、向上”的校園文化建設方針,精心設計,耐心經營校園中的每一個角落,讓師生與頑石對話,與花木交流,讓牆壁開口説話,使環境處處育人。

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長期的複雜的系統工程,它滲透於學校工作的方方面面,積累於學校發展的滴滴點點,體現於師生員工的一言一行,需要全校聯動、全員重視。根據這一點,學校確定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工作體系:學校黨政領導齊抓共管,職能部門分工負責,師生員工全員參與,整體推進了校園文化建設的健康持續發展。

六、讓學校成為文化傳承的基地。作為人與人打交道的文化場所,應把代表先進文化發展方向的先進理念轉化為具體的、大眾認同的觀念,形成具體可操作的目標,讓不同領域的知識在交流中相融,讓不同觀點的思想在碰撞中昇華,讓不同種類的文化在溝通中趨同,真正成為從事文化的傳承、積累和創新的地方,成為思想與思想交流、情感與情感溝通、生命與生命對話的心靈家園。

總之,學校通過建設具有自己特色的校園文化,有力的推動了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鑄就新的校風,增強了學校內功,保證了辦學方針和辦學理念的貫徹落實,為教育教學質量的穩步提高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為學校各項工作的全面提升注入了無限的生機和活力。

校園文化作為一所學校內部形成的辦學理念、工作作風、管理模式、行為準則、道德規範的總和,其實質是以人為中心,以文化引導為根本手段,以關愛、培育學生、不斷激勵學生奮發成才,以關心、依靠教職員工,不斷激發他們的工作熱情,提高辦學質量為目的。如果不注重作為文化靈魂的精神和理念的塑造,校園文化就不會有生命力。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1

一、校園文化的基本特徵

校園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學校育人工作的重要一環,是引領學校教育思想、教育管理、教育方法發生變革的靈魂。校園文化,形象地説就是校園內具有體現學生特點的一種精神環境和文化氛圍。每個學生都生活其中,他們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參與着這種環境的構造、變革,這樣,學生的理想、人格、志趣、心理等方面就會自覺或不自覺地受到這一文化氛圍的陶冶、引向、塑造。學校能否培養出理想遠大、志趣高尚、人格健全、心理健康的一代新人,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校園文化開展得如何。校園文化建設大致分為設施建設、環境建設、活動建設、制度建設等方面。而這些方面卻要靠內容和形式來體現,而內容和形式又不能截然分開。它是一個完整的體系。主要包括正確的辦學理念、宗旨和方針,提高教學質量,優化教學管理,優化教學環境,開闢課餘文化活動,提升學校的品味和學校的清潔衞生、綠化等方面。良好的學校校園文化表現在優良的學風和教風,正確英明的辦學理念,和諧的師生人際關係,積極向上的校園氛圍以及良好的學校形象和社會影響,全校師生的和諧相處,目標一致和共同奮鬥。校園文化是在學校這種特定的環境下形成的,因此,校園文化建設應立足於本校文化環境,努力探索,體現出與和諧校園相適應,與依法執教相協調,與傳統美德相承接,與時代精神相統一的、積極健康的'特色。這些特色環境決定了校園文化作用的指向性,它所凝結的文化觀念在學生身上將起到強烈的潛移默化的人格薰陶作用,形成一種積極向上的拉力,學生的思想道德品質將在其薰陶下得到自而然的提高。因而加強校園文化建設,要體現德育首要地位的學校教育原則。因此人們都認為校園文化建設的核心是德育工作,但又不僅僅只限於德育工作。

二、怎樣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推進教育科學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內容豐富多彩,形式和手段也是多種多樣的、不拘一格的。我認為可以側重從以下幾個方面去努力。

1、堅持校園文化建設的正確方向。

①要堅持積極向上的健康文化為主導,抵制腐朽文化。積極向上的健康文化應該是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精華與學校教育的凝聚點,如愛國愛校、集體主義、主人翁意識、嚴謹勤奮、求實創新、誠信友善、樂於助人等都屬健康文化的範疇。②要弘揚先進文化,摒棄落後文化。先進文化是學校在發展過程中實現自身文化和諧所必不可少的文化引領和精神支撐,落後的文化是各種錯誤和腐朽社會思潮在社會生活中的反映。校園文化建設要堅決抵制和摒棄落後文化的滲透和侵襲,不能假借構建和諧之名使落後文化大行其道。

2、用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統領校園文化建設。

我們要堅持不懈地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最新成果來武裝廣大教師和學生,更好地用發展着的馬克思主義指導教育改革與發展。要堅持不懈地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的凝聚力量,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國情教育和形勢政策、法制教育,進一步增強廣大師生對黨的領導、社會主義制度、改革開放事業、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信念和信心。要堅持不懈地用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創新為核心的時代精神鼓舞鬥志,大力弘揚愛國主義、集體主義、社會主義思想,增強改革創新意識,引導大家自覺地把個人價值追求融入民族振興、國家發展的偉大實踐中去。在廣大師生中開展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的宣傳教育,引導他們自覺遵守社會基本道德規範,推動、形成知榮辱、講正氣、促和諧的良好風尚。

3、找準當前校園文化建設的着力點

①培養全面發展的人。要提高教育工作水平,強化各種素質之間的有機聯繫,使德智體美和諧發展、科學發展,特別是要把立德樹人擺在突出位置,並在增強德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提高德育工作效果上下功夫。要改進教育的內容和方法,建立健全有利於學生全面發展的人才培養機制,加快建立學校與社會相互溝通、各學校之間相互銜接的多樣化的人才選拔與評價方式,建立符合培養全面發展人才的要求的科學評價標準。

②構建和諧校園。建設和諧校園的核心,在於形成良好的校風、教風、學風和制度。這需要做大量細緻的工作。如綠化、美化校園,改善學習環境和校容校貌,使人與自然和諧相處;掌握師生員工思想動向,加強思想政治工作和心理健康教育,認真化解矛盾和糾紛,最大限度減少不和諧因素;協調處理好校內外的各種人際關係,形成以師生關係、幹羣關係為核心的和諧的校園人際關係。有了這種和諧民主的師生同事關係,學校師生會更加賞心悦目,心情舒暢,在愉快中教學,也在愉快中學習。加強安全與健康教育,做好校園安全保衞和衞生管理工作,增強師生安全防範意識和預防能力,力求不出任何事故。強化學校內部管理和制度建設,建設特色校園文化,培育文明風尚,積極參與社區精神文明創建活動等,這樣,整個校園就自然會充滿和諧的民主氣氛。

4、合理佈局校園自然環境和人文環境,陶冶師生情操

記得有位名人曾經説過,人創造環境,同樣,環境也創造了人。這句看似簡短的話卻揭示出了一個深刻的道理:人離不開環境的存在,同樣環境也需要人的改造,再反過來為人服務,二者相輔相成。校園文化建設創造良好的育人環境,為師生提供了優美怡人的工作、學習場所和展示自己才華的舞台,而這個舞台又反過來供人們學習,對人起鼓舞、鞭策和教育作用。就學校的整體自然環境佈局而言,要做到合理協調,體現積極健康內容和藝術形式的統一,人文教育和審美價值的統一,人和自然的和諧統一。從學校的外部到內部,從整體到局部,都要作精巧設計。學校的一棟房屋、一條走廊、一間教室、一間寢室、一塊場地、一面牆壁、一個角落乃至一磚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校園文化建設應考慮到的地方。

5、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水平

作為一名教師既要善於引導教育學生學好各學科的知識,又要能夠培養學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因此,教育對教師的要求標準也就越來越高,這就決定了每一個教育工作者知識、思想觀念的轉變和更新。所以,提高教師的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是擺在我們面前的一大課題,只有我們的教育水平上來了,學生,社會和家長才能滿意,才能產生巨大的社會效益。只有我們具有優秀的教學質量和育人育心能力藝術,才能為社會培養更多更好的人才。因此,我認為提高教師素質和育人水平也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內容之一。

6、要不斷拓展校園文化建設的實現途徑,以課堂教學滲透校園文化建設

廣大教師要以端莊的儀表風範、科學的教學方法、良好的職業道德,勤奮嚴謹的教學態度,促進學生心智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7、加強課餘文化建設,豐富校園生活

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的另一途徑是開展豐富多彩的課餘活動。學校的課外實踐活動和課餘文化活動的開展,可以豐富學生的知識視野,陶冶情操,調整緊張的學習氣氛,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能力。從國小來説,德育室、教務室、團隊,學生會以及班主任和任課教師,都應在如何開展豐富多彩、形式多樣的課餘文化活動方面多作努力,多作探討。諸如重大節日慶祝,愛國主義教育日、歌詠比賽、運動會、朗誦比賽等活動以及紅領巾廣播稿、手抄報、宣傳欄都可以為校園文化建設添磚加瓦。所以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是校園文化建設的又一道風景線。

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推進、不斷積累、不斷改進的過程。自始至終要體現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的宗旨,堅持因地制宜、重在建設、因校而異、協調發展的原則,注重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相結合、發展共性與突出個性相結合、硬件建設與軟件建設相結合、教育性與藝術性科學性相結合、教師全員參與與整體學生參與相結合,校園文化建設與教育教學質量並蒂相映,力求實效。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2

一、充分認識校園文化建設的意義。

1、校園文化具有強大的育人作用。校園文化要發揮作用,就要把文明內化到廣大同學的心靈中,積澱到他們的思想中。辦學就是要建設校園文化,讓學生學習、感悟、理解校園文化,從而淨化靈魂,陶冶情操,完善自己。校園文化是鼓舞人、引導人、激勵人的一種內在動力,是凝聚人心,鼓舞鬥志,催人奮進的一面旗幟,它對學生的道德情操、行為規範、思想政治產生深刻的影響。

2、校園文化是先進文化的創新基地。創新文化是國小的.崇高使命,校園文化是科學思想萌生的催化劑,是先進文化創新的重要載體,它既從先進文化中汲取營養和力量,又為發展先進文化提供強大動力,做出貢獻。

二、重視校園文化建設。

學校的魅力在於它有着豐富的智力背景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學習、思考、探索、研究的氛圍就是一種吸引、教育人的力量。從某種意義上説,校園文化是學校的重要特徵。學校沒有文化,學校不引導學生和教師去探索求知,也就不成其為學校,也就失去了存在的價值和意義。

國小校園更是一個與成人世界完全不同的世界。這是一個質樸、純真的世界,這裏充滿着童話與幻想,這裏展示着追求與創造,這裏顯示着理想與希望。兒童是這個世界的主人,在這個世界中所折射出的人性之光,文化之光,有着其獨具特色的藝術魅力。但是,由於受傳統文化中的根深蒂固的“科舉制”、“學而優則仕”以及與之有着某種“近親遺傳基因”相關的“應試教育”觀念的影響,國小校園文化建設一直未能引起人們的足夠重視,或者只是停留在一個淺顯的認識表層,而沒有把學生的個性和潛能真正地解放、釋放出來。

構建學校文化建設最重要的是考慮好它的認同和附加效應,使我們所倡導的價值觀念能夠深入人心,使每個人都能夠肩負起發展學校文化的責任,使學校文化能夠促進每個人的和諧發展。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3

上週五,我校教師在孫校長和韓主任的帶領下,來到了xx國小,進行了一次參觀學習,令我們受益匪淺。

校園文化是現代教育的關鍵詞,這證明了校園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的實施,對學生品德與素質的形成有着陶冶、啟迪、塑造的功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着教育和引導作用。它能不時的提醒和啟發學生的潛能意識。良好的校風及校園師生互動,能使學生在言傳中互補,形成良好的品質。高標準的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和滲透性,對學生羣體及社會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

俗話説:一方水土養育一方人,學校正是這樣的一方水土。是培養人的地方,而校園文化則是這方水土的.生命所繫、靈魂所在。一個良好的校園文化具有很強的吸引力、凝聚力、向心力,能營造一個良好的發展氛圍,對學校的發展起極大的推動作用。一所學校沒有校園文化,猶如鮮花缺少水份的滋養,失去了發展的潛力,失去了生存的活力,更失去了精神與靈魂。

由此我想到,我們學校的繩編社團和摺紙社團也可以向他們學習,把作品展示在校園內。合唱社團、舞蹈社團和朗誦社團可以把圖片和視頻資料展示出來,由此來激發同學們的興趣和愛好,也是我校的校園文化有了更大的提升。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4

6月3日,我以責任督學的身份參加了全區20xx年“創現”學校校園文化建設展示評比活動,現場感受了黃花國中的棋文化,領略了實驗國中七彩星文化,欣賞與品味了九四國小、向陽國小等來自全區20xx年11所“創現”學校的文化建設構想藍圖與實施方略,第一次接受了有關學校文化的專題培訓,收穫很多,感觸頗深。

一、主題是靈魂,既源於生活又高於生活

學校文化是社會文化的一部分,它是以校園為主陣地,以教師、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精神為主要特徵的一種羣體文化。優秀文化是學校發展的根,它不是無源之水,是在學校發展的歷史過程中逐步積澱而成的。一所學校,要想辦出水平,辦出特色,提高品位,在狠抓提高教學質量、規範學校管理的同時,更需要打造自己獨特的文化品牌,營造文化育人的氛圍,這是學校發展的軟實力和靈魂所在。

縱觀本次展示評比活動,無論是“棋”、“七彩星”、“紅蓮”、“家”、“德”、“雅”、還是“茶”、“惜”、“禮”、“橘”等文化主題,無不來之不易。就拿鄧村鄉來説,鄧村鄉是中國最美小鎮,也是名茶之鄉,具有鮮明地域特色的茶被三所學校確定為文化主題,圍繞這主題,各校充分挖掘茶文化內涵,以茶的清、純、和、禮、苦盡甘來等茶文化主線,結合學校的實際情況,三校均確定茶主題,但又各不相同,鄧村國中的“人傑、地靈、茶香”旨在打造一個傳承茶鄉精神,培育優秀人才的校園;鄧村國小以“新芽”為主題,構建“茶鄉新芽系列”校本教材培育新芽,以“芽芽兒都出彩”為辦學理念,培養孩子知禮善茶,純真做人、不屈不撓的品德。

江坪國小則以“茶山書苑”為主題,將茶與書苑有機結合,實現“讓芽芽們都出彩”的辦學理念,既源自茶,又將茶的生長所需陽光、雨露、營養和生產加工要素溶入評價體系,讓師生們在實踐中體味到茶又感悟人生如茶的哲理。地域特色與主題的有機融合是幾經周折,好不容易才找到切入點,全是大家集體智慧的結晶。

二、物化是基礎,既賞心悦目又潤物無聲

學校文化存在於學校的每一個角落,校內所有建築物,一草一木,一切活動,均是文化主題的載體。黃花國中校門處黑白相間的棋子,校園內的棋韻廣場,寢室裏的學生個性展示牌,教學樓上“走好每一步,為一生準備”的校訓,班級名稱,步步為營的評價體系等等,讓人一進校園就能感受到學校的特色文化。

江坪國小根據學校小的特點,一進校園一目瞭然的優勢,計劃將“自信揚善,博學創新”校訓,“讓芽芽們都出彩”辦學理念用鎦金大字立於教學樓上,讓學生一進校門就見到,時時警醒自己注重自己的言行舉止,逐漸養成優秀的品質,校門右手邊是具有茶鄉書宛特色的文化牆,用茶道、茶德、茶精神、茶藝、茶學、茶畫、茶故事等,營造出一個茶鄉特色文化氛圍,讓學生一進校園就能感受茶的氣息;鄧村國小更以一個廣場,一條大道,一園兩廊為載體,構建了一個“純真、優雅、正直、和諧”的環境文化氛圍。

無論是黑白相間的棋子,還是芬芳幽香的茶,均點綴着美麗的校園,承載着師生的心聲,“文化”正逐步物化為師生活動的身影、工作學習的`軌跡。

三、內化是關鍵,既淨化心靈又激勵行動

應該説學校文化是一種理想,而內化的過程就是學校不斷完善不斷髮展的過程,是一個沒有終點的旅程。校內所見所聞皆為學校文化,學校裏的各種活動都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師生員工都是學校文化的傳播者。學校的每一個人都是學校文化的組成部分,每一個人的言行舉止都可以折射出學校文化的品質。

學校文化內化的過程是建設與實施學校文化最關鍵的環節,學校的一切活動都是內化的過程,彰顯學校辦學理念、體現學校育人思想、具有鮮明個性特色的活動會逐漸將學校文化內化為學校師生的文明言行。江坪國小的

“江小NBA”社團、“龍飛鳳舞”社團、“剛勁有力”社團、“奇異夢想”社團、“心靈手巧”社團、“彩繪童年”社團、“乒乒乓乓”社團、“揮灑自如”社團、“抑揚頓挫”社團、“輕歌漫舞”社團、“足以制勝”社團、“新聞速遞”社團、“激情飛揚”社團的茶山書苑社團系列活動,實現了人人有去處、處處有老師輔導為目的,給每一位老師每一位學生創造了特色展示的舞台,讓師生們在文化活動得到獲得成功的體驗,學校文化正在師生心中開花;鄧村國小“茶系列”活力育人品牌,以自育養成為目標的“茶之行”好習慣教育。

以身心兩健為目標的“茶之帆”體育節;以個性發展為宗旨的“茶之韻”藝術節;以書香校園為抓手的“茶之聲”讀書節;以文化傳承為己任的“茶之源”書畫節正在成為社團活動成果展示的平台。黃花國中的學生在德、智、體、美、勞各方面取得的優異成績,都是學校“棋”文化主題內化為學生學習與生活實踐行為的結果。在學習中昇華學校文化,在教育教學過程中闡釋學校文化,在活動中培育學校文化,在言行中彰顯學校文化,我們將逐步達到文化育人的至高境界。

四、發展是超越,既功在現在又美在將來

一所學校的發展,需要經歷從經驗到制度、從制度到文化的發展過程。超越經驗和制度,達到文化層面,是學校管理的更高境界,是從外在的約束性管理走向內在的自覺性管理的一個飛躍。目前,我鄉三所學校均已確定茶文化主題,一旦主題確定,那學校的制度文化、環境文化、行為文化、精神文化等方面就有了核心目標和內容,各校也正在物化成果,有些方面也正在內化為師生的行為,學校文化的確立讓學校的發展有了一次質的飛躍。

學校的發展就是傳承與創新文化的過程。學習現代教育理念,吸收當代文化的營養,尊重歷史,以學校文化主題為綱,不斷創新,不斷超越,做一名忠實的學校文化的“薪火傳遞者”;作為校長,作為學校的一員,我們有責任也有義務將學校文化傳承與創新,從而實現從經驗立校到制度立校再到文化立校的理想願景。

校園文化建設心得15

校園文化是現代教育的關鍵詞,這證明了校園文化在教育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的實施,對學生品德與素質的形成有着陶冶、啟迪、塑造的功能。校園文化對學生的成長有着教育和引導作用。它能不時的提醒和啟發學生的潛能意識。良好的校風及校園師生互動,能使學生在言傳中互補,形成良好的品質。高標準的校園文化,具有強烈的感染和滲透性,對學生羣體及社會道德的提升起着不可估量的推動作用,從而促進學生素質全面提高。校園文化建設它具備着,變化的多面性及廣泛性和靈活性,它的影響力輻射強度,遠遠超出我們的想象力。故此本人通過灤南縣明德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實踐,對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和意義,進行以下簡單的闡述。通過對明德國小校園文化建設的主要特點、現象、進行考察分析後,得出以下見解。

一、我理解的校園文化

校園文化是一種整體文化的一個分支,是在學校發展過程自然形成的文化形態。校園文化以它獨特的個性形成物質、制度、精神、課程、活動等文化。這些文化來源於學校在行使國家賦予的權利時,在規律的教學中挖掘、發現、發展、鞏固的精神文化,它是以學生為主體,以校園為沃土,以校園精神為特點的羣體互動文化。精神文化是校園文化的核心,它無形的讓人難以形容。但當你發現它的時候,就會感覺它的能量是巨大的。為此,我們要積極的挖掘它的潛能,不斷的進取,通過各式各樣的文藝形式、體育活動等形成一種勃勃生機、努力進取的文化氣氛。 學生自身融入這種環境之中,受這種精神的啟迪和薰陶,在不知不覺中被感染成為一個有文化、有教養、有積極向上精神的氣質學生。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必要性

國小生的校園文化建設比起初高中校園文化有着很大不同,在某種意義上是有着差異的。校園文化在教育體系中佔有很重的地位。在國小更是一個不可估量的潛能,然而國小校園文化建設也會更難。它通過文化環境和各種各樣文化活動,以及羣體行為的互動,直接或間接使國小生受到影響。因此我們要在校園文化建設中謹慎分析每一個細小的情節,科學細緻的做到言傳身教,因為國小生的觀念、思想、都會因此而根深蒂固。國小生的接受能力很強,也很容易被一些混淆的觀念所迷惑,這就是她與中高學生的差異和區別。國小生思想不成熟在她們很幼稚的心靈世界裏我們的灌輸,周圍的環境都在不同程度的影響和啟迪着孩子童稚的思維。

國小的校園文化本身,是一個教學系統在規律運轉時最具有挑戰性的,無形的,智慧、知識、精神的一個縮寫。它具備着各種文化的素質與特點,可以給人不可置疑的精神力量,它等待我們去挖掘,它在我們的無限想象過程中不斷的完善。它所具備的教學、管理、服務、組織、課程等等細微的規則和方案,能使我們在不斷的求索中得到補償,使學生的情操得到陶冶,使我們的道德品質得到提高,使我們的精神得到激發,使我們的素質得到薰陶。希望我們每個教師、員工、學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得到應有的啟迪和收穫。

大家都知道一個學校,教學是我們每一教師都應該具備的資格,一談到校園文化建設可能大家都會一口同聲的回答:“那太複雜了。”的確校園文化建設這個系統工程是既抽象又複雜,但它的潛能和對教學事業的推動力是巨大的,也是不可估量的,就我校的實際情況,幾年前對校園文化建設認識不高,目標就一個:抓好學生的成績就好。把教學和建設校園文化攪在一起,單一的只求成績忽視了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嚴重的違背了一個自然的教學規律。只是單求教學成績卻忽略了學生的全面發展,少數學生的成績上去了,但他們的身體素質、道德修養並沒有得到提升。

教師只教書,卻沒有做到育人的職責。對此,教育部於XX年4月25日下發了《關於大力加強中學校園文化建設的通知》通知指出:“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全面育人不可缺少的重要環節,良好的校園文化,對於培養德智體全面發展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接班人具有重要的意義,各地必須高度重視加強校園文化建設。加強校園文化建設是一個系統工程,也是一個不斷推進、長期積累的過程”。因此, 國小校園文化建設有很多問題值得思考,這項工作不僅關係到國小生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更會關係到我們國家教育事業的未來發展。XX年明德國小開始了對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視,在校領導的帶領下,對各個國小校的校園文化建設進行了調研,通過分析才感覺到校園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校園文化建設不光需要積極的.態度,熱情的耐力,更要加強對校園文化建設重要意義的理解和認識,因此我們呼籲大家:要從我做起,從現在做起,全身心投入,把校園文化建設推上一個新台階。在此基礎上,我們希望大家就擺在我們面前的校園文化建設獻計獻策,為校園文化建設貢獻自己的力量,為更深一步發展校園文化建設提出一些具體的建議和要求,擺在我們面前的校園文化在國小校園的生活中,具有的特殊性是其它教育不能替代的作用,比如:國小生的潛能意識必須在自然的環境中、心情愉快時、特定條件下、好奇心情迫切時、驕傲虛榮的情緒下,在別人熱情鼓舞下,就會使人潛能意識突然出現。雖然這是一個很小的例子,但它進一步的證明了校園文化的建設的重要性。

校園文化培養人的素質,修養人的品德,開發人的知慧;是教育事業未來發展寶藏。它需要我們不斷的去挖掘開發。因為校園文化不僅是國小生的第二生命,更是國小生通向幸福的橋樑。 學生們一早就來到校園,當他們回家的時候已是傍晚,清醒的每分每秒都在接受着校園文化的薰陶,校園的每一個細小變化都在學生們的眼裏,也裝進了他們的心懷,都為他們編織美好的夢想提供着素材。校園文化也是造就着國小生幸福的搖籃。總之校園文化關係到國小生的個性發展,更關係到他們的終身幸福。搞好校園文化建設就是人民造福,是教育後代的百年大計。

標籤: 校園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wenhua/5l255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