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1

一、教育教學活動安全案例: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

教師對違反課堂紀律的學生要耐心

在20xx年5月的某一天,某校國小生肖某趁陳老師上課在黑板板書之機,偷偷地在課桌抽裏玩小玩具。老師發現之後,便叫何某交出玩具來,但何某再三否認玩了玩具。於是,王老師怒氣衝衝地罵了他一頓,並用手上課本了他兩個耳光,書本恰好是打在肖某的眼睛上,致使肖某左眼嚴重紅腫,充血,好幾天看不到東西,也不無法上學。後來,王老師賠償了該同學的經濟損失,學校也對該教師進行了批評教育。

【分析】

在此案例中,王老師面對課堂突發是件,應冷靜處理,調查瞭解情況,以正面教育為主,講清道理,使學生知錯改錯,而不能憑一時衝動體罰學生。因為我國《未成年人保護法》規定:"學校、幼兒園的教職員應當尊重未成年人的人格尊嚴,不得對未成年學生和兒童實施體罰、變相體罰或者其他侮辱人格尊嚴的行為。"王老師打了肖某兩個耳光致使其左眼受傷的行為,違反了《未成年人保護法》的有關規定,侵犯了學生的身體健康權。所以,王老師的行為是一種違法行為,學校應承擔全部責任。王老師體罰肖某造成肖某眼睛受傷,根據醫院的鑑定如屬輕微傷,王的行為屬一般違法行為,不構成犯罪;如屬輕傷或重傷,王老師的行為構成故意傷害罪。根據《刑法》第234條規定,故意傷害他人身體的,處3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前款罪,致重傷的,處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如屬輕傷,加害人與受害人可以和解,受害人不向法院起訴的,不追究刑事責任;如屬重傷,無論受害人是否向司法機關控告,司法機關將追究加害人的刑事責任。

二、心得體會

通過學習,我從中學到了很多知識,對安全方面的知識有了較大的提升,增強了對安全的防範意識。確實感到了做好安全工作責任的重大。

在日常行為規範教育中,要經常對學生進行安全教育,要注重培養學生良好的安全意識,增強自我保護的能力,提高自我保護的`能力,同時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

在安全教育的方法上,不宜一味説教,安全教育的形式要求多樣化,適合學生年齡特點,讓學生樂於接受。只要教師們將愛予以學生,愛生如子,時刻記住安全的重要性,就會減少安全事故的發生,使學生主動遵守安全規則,真正做到"高高興興上學,平平安安回家,快快樂樂成長"。

要高度重視學校安全演練,演練的目的:通過活動一方面檢驗處置學校突發公共是件的快速反應能力,不斷完善應急預案和操作辦法;另一方面要強化師生安全意識,不斷提高自救自護和互助逃生能力。安全演練涉及的內容很多,有消防安全演練、校園傷害事故演練,地質災害事故演練等,但一定要根據學校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確定,而且還必須要考慮學校安全管理工作中薄弱環節,一定要在學校安全演練中給予加強和落實。

校園安全是一個永恆的主題,是確保班級教育教學工作順暢開展的前提,對於每一位老師來説,杜絕學校的安全隱患,保證學校正常的教學秩序是我們責任,我們要從講政治、保穩定、促發展的大局出發,牢固樹立"以人為本,安全第一"的思想,時刻對學生的安全保持高度的責任感,切實做到思想到位,責任到位,措施到位,力爭創建和諧校園,努力營造"關注安全,關愛生命"的安全文化氛圍,以保障學校正常的工作秩序。

總之,學校安全工作涉及千家萬户,必須警鐘長鳴,常抓不懈,防患於未然。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2

一、教情分析: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結合我校的校本教研,本學期我組在教研中把新課標學習放在首位,切實做好導備法、教考練測一條線的研討工作。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書寫、思考等學習習慣,切實培養學生的語文素養;把識字、寫字作為本冊教學重點,始終把拼音、生字,詞語的掌握放在訓練的首位,加大訓練的廣度和深度,注重平時積累,當天學的內容當天鞏固,並且採取多種方式檢測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引導激勵學生多認字,指導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閲讀教學中,重視閲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不同的感受,讀出不同的味道;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多識字,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積累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一定的積累習慣,我們培養學生把自己讀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並互相交流、反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盡力為學生創設交際的情境,情境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體驗,展開想象,自由表達。

二、學情分析:

通過第一學期的學習,大部分學生已經養成了自覺學習的習慣,比如,按時完成作業的習慣、認真書寫的習慣等,有一定的閲讀、寫話能力,從試卷看,絕大多數同學能認真聽題,理解題意,答題正確,卷面乾淨,書寫規範,較好地完成了本階段的學習任務。但是,綜觀各班的期中質量分析,我們發現有以下幾個問題值得我們進一步重視:

1、拼音的掌握不夠牢固。大小寫字母的辨識,音節的`拼讀出現錯誤,書寫出現多一筆或少一筆現象,造成失分較多,比較可惜。

2、二類生字成了考試的攔路虎。因為學生認讀生字和理解詞義的侷限性,使其遇到完全沒有注音的閲讀題時,思維受到了限制和影響而出現各種各樣的錯誤。這一現象給我們今後的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更多的思考。作為要求會認的字學生應該掌握到怎樣的程度,怎樣擴大學生的識字量,都應該成為教學研究的範圍。

3、學生對已學過的內容遺忘性較大,對已經積累的語言、詞彙不能靈活地運用。突出表現在“按要求寫詞”和“把句子補充完整”題型中。

4、閲讀理解能力還有待提高。

5、在習作方面,部分學生觀察不夠,語言表達不具體

三、改進措施:

我們認為需要在改進教學方法,繼續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方面下功夫,在教學中,我們還要一如既往地做好以下工作:

1、抓好課堂40分鐘的教學,我們要加強對同音字、形近字的比較練習,指導學生掌握形聲字的組字規律,並逐步培養他們總結歸納的能力,使他們能舉一反三、觸類旁通。

2、培養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等學習習慣,紮實有效地進行聽説讀寫訓練。習慣和學習成績是聯繫在一起的。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必定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紮紮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動手等習慣,養成良好的語文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匪淺。

3、課後做好複習鞏固,儘量減少學生的遺忘率。

4、在平時教學中,要加強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課堂上應鼓勵學生把話説完整。

5、繼續加強對後進學生的輔導。加強與家長的聯繫與溝通,使家長能更好的配合我們共同教育好孩子。

6、培養學生認真讀題和做完後檢查的好習慣。

本次教研所得如下:通過教研我們及時總結語文教學的成功經驗,發現了不足之處,進一步提高了教學工作的質量,對教學工作進行查漏補缺,做好了期末教學質量的保證。在今後的教學工作中,我們應更加註重加強教師間的溝通與聯繫,從挖掘教材,課堂策略、習題設計等方面相互切磋,以尋找到有效手段,來訓練學生的思維,提高學生解題的靈活性,使學生在知識的應用中達到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繼續鞏固拼音教學,使拼音真正成為學習語文的工具,及時端正學生的書寫態度,培養良好的書寫習慣,重在養成學生良好的思維品質和良好的學習習慣,使學生整體素質得到全面發展。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3

我任教的是XX鎮XX國小一年級語文學科兼班主任,孩子們剛從幼兒園升入國小,即將踏入正式的、正規的教育學習。我任教的這個班,他們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一年級學生進入國小學習,新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們來説充滿了好奇和有?對學校的要求都充滿了新鮮感。同時他們年齡小,好動、易興奮、易疲勞,注意力容易分散,尤其是剛入學時,40分鐘的課堂學習對於他們來説真的很難!他們活潑好動天真爛漫大多數人思維活躍,學習的興趣較濃,但是他們也存在着一定的差異。

一、學期初學情分析:

全班共有49人,其中女生21人,男生28人,大部分學生是附近農村就近入學,還有一部分學生是隨父母在外打工,就近上學的,這些學生幾乎都沒上過幼兒園,基礎差,上了一年級家長又很難抽出時間輔導。還有些學生是父母在外打工,由爺爺奶奶帶或寄在親戚家裏,根本也沒人輔導,爺爺奶奶歲數大了想輔導也是力不從心,再説都一個孩子寵得不行。這些同學行為習慣較差,不講衞生,不懂禮貌,我行我素。經常找不到作業,或是不寫作業。如張同學,他其實特別聰明,但因為父母離異,父親經常在外做生意,爺爺奶奶溺愛,這個孩子習慣特別差,好動精神不集中,常常是老師在上面講課她的手在下面不停的玩,思緒更不知飄到哪兒去了。有的學生根本就沒讀過學前班,如:吳同學,剛開學的一個月,對學校、老師、同學都非常的陌生,再加上性格內向,膽小。總是哭哭啼啼要回家,更不知什麼是作業,有時甚至聽不懂老師在説什麼。還有一些同學由於年齡小,學習還是比較吃力,如:常同學、陳同學,剛入學校時,連數1——10都有問題,更不用説書寫了。尤其是張同學年紀還小,自理能力非常的差,常常頭不疏,臉沒洗就來上學,記不住老師的作業,而且作業本更是經常失蹤。

學生認知水平處於啟蒙階段,尚未形成完整的知識結構體系。由於學生所特有的年齡特點,學生有意注意力佔主要地位,以形象思維為主。有個別學習比較自覺,主動性較強,上課精力比較集中,老師佈置的課後作業能認真完成。從整體上看,一年級小朋友好動,注意力不集中,上課時小嘴巴嘰嘰喳喳,特別喧鬧不安靜,叫喊、打報告,有的'甚至我行我素,做自己想做的事。針對以上情況,我本學期的任務主要是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注意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讓他們喜歡上課,喜歡語文。在課堂上,我充分利用教具,運用各種小遊戲讓學生掌握淺顯的知識,為學習更多的語文知識夯實基礎。

二、教情分析:

針對一年級學生的年齡和學習特點,結合我校的校本教研,本學期我組在教研中把新課標學習放在首位,切實做好導備法、教考練測一條線的研討工作。在教學中,注重培養學生的傾聽、書寫、思考等學習習慣,切實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把識字、寫字作為本冊教學重點,始終把拼音、生字,詞語的掌握放在訓練的首位,加大訓練的廣度和深度,注重平時積累,當天學的內容當天鞏固,並且採取多種方式檢測學生掌握所學知識的程度,引導激勵學生多認字,指導學生把字寫規範、寫美觀,養成良好的書寫習慣;在閲讀教學中,重視閲讀方法的指導,引導學生讀正確、讀流利,讀出感情,讀出不同的感受,讀出不同的味道;鼓勵學生多讀書,讀好書,在讀書中多識字,提高學生的分析理解能力和積累習慣。為了讓學生養成一定的積累習慣,我們培養學生把自己讀到的好詞、好句摘抄下來,並互相交流、反饋。在口語交際教學中,我們盡力為學生創設交際的情境,情境設計貼近學生的生活,容易觸動學生的情感體驗,引導學生進入情境,進行體驗,展開想象,自由表達。

三、改進措施:

1、上課紀律需不斷加強。一年級小朋友活潑好動,集中注意力時間短,上課時也不例外。畫畫的、玩弄文具的、轉來轉去的小朋友每天都有。面對這麼多的問題,教師要嚴格上課紀律,激發學習興趣、提高學習效率。

2、培養良好的寫字、讀書、傾聽、觀察、思考等學習習慣,紮實有效地進行鍼對性訓練。習慣和學習成績是聯繫在一起的。當學生有了良好的學習習慣、生活習慣,必定促進學習成績的提高,在平時的教學中,教師應該紮紮實實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寫字、傾聽、觀察、思考、動手等習慣,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肯定會讓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受益匪淺。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4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學生已經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能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有一定的色彩基礎,對美術也有着濃厚的興趣,但還缺乏想象力和創造精神。

二、教材分析

本教材的編寫注重學生審美感受和視覺經驗的培養,強調學生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的協調發展,以“接近社會,貼近學生,學以致用”為原則,選擇符合三年級國小生身心特點的教學內容設計課題。全冊共有20課,內容涵蓋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等多個學習領域。本教材注重教學方法的改革,努力轉變學生的學習方式,調動學生主動學習的積極性,從而提高教學質量。

三、教學目標

1、初步認識形、色與肌理等美術語言,學習使用各種工具,體驗不同媒材的效果,通過看看、畫畫、做做等方法表現所見所聞、所感所想的事物,激發豐富的想像力和創造願望。

2、學習對比與和諧、對稱與均衡等組合原理,瞭解一些簡易的創意和手工製作的方法,進行簡單的設計和裝飾,感受設計製作與其他美術活動的區別。

3、觀賞自然和各種美術作品的形、色與質感,能用口頭或書面語言對欣賞對象進行描述,説出其特色,表達自己的感受。

4、採用造型遊戲的方式,結合語文、音樂等課程內容,進行美術創作、表演和展示,並發表自己的創作意圖。

5、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XX。

四、教材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引導學生進一步體驗周圍生活和大自然的美感,激發學生美術表現和美術創造的XX。

教學難點:通過啟發聯想訓練學生的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良好的觀察習慣和觀察能力。

五、教學措施

改革美術教學方式的途徑之一是採用開放式的教學方法使學生在動手,動腦,動眼,動口中學會創新,學生不是一張白紙,更不是被動的產品,學生更象是一條小溪,有着自己生機勃勃的創造力,教師則象一名善良的水利工作者。一方面要幫助小溪改善自身的水質,擴大流域面積。另一方面要引導與調節它們行進的方向,使每一條小溪都逐漸壯大為一片海洋。

1、走出課堂,走進大自然。多點寫生課,培養學生觀察能力。

美術課堂讓學生走出室外,呼吸大自然的氣息尋找靈感,效果更佳。美術教學中,組織學生寫生,參觀等活動。學生開闊了眼界。讓一切事物盡收眼底,激發了它們創作的靈感,使同學們的觀察能力有了進一步提高,也從而增加了他們學習美術的興趣。

2、採用多種教學方法,為學生提供學習舞台。

《學記》中早已指出:“獨學而無友,則孤陋而寡聞。”在學習中,同學們通過相互討論,可以互相加深理解。另外,教師可以採用幻燈片,錄音機,電視,多媒體等現代化教學,使同學們更直觀的感知客觀事物,這樣會達到事半功倍,身臨其境的效果。

3、作品展示,樹立榜樣。

展示是作品評價的另一種形式,也可以細分為短時間展示與長時間展示。展示是為解決兒童的困惑,激發兒童的創造才智,表彰兒童通過努力所取的超越自我的成績而舉辦的。學生喜歡看同齡人的作品,當然對所展示的自己作品尤為感興趣。因此,多提供機會讓學生觀察塑造優秀榜樣,他們一定會向榜樣看齊,也能繪畫出不少精美的傑作。這樣發現了人才也使更多的小畫家得以湧現。

4、培養團結合作的精神,使班級同學共同努力。

在教學中,採用“小組學習式”的學習方式。變師生單向交流為同學之間多向交流,讓學生在智力上互相激盪,情感上相互感染,操作上互相合作,評價上互相配合。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5

  一、學情分析

三年級是從低年級到高年級的過渡,學生要接受知識的變化,要接思維方式的變化,學習方法的變化。是國小階段比較重要的階段。學生對與美術充滿了興趣,但是學生貪玩好動,注意力不集中,缺少認真、嚴謹、踏實、不怕困難的精神。

二、教材的分析:

1、體現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的基本精神,以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培養為重點。

2、突出動手、動腦性,注意培養和發展學生的好奇心和想象力,難易程度適合三年級的學生。

三、教材的結構:

本教材按課程標準的要求,以“造型。表現”、“設計。應用”、“欣賞。評述”、“綜合。探索”四個學習領域設計具體課題。本教材在體力上是以學生活動為主要內容設計課題,以各種豐富多彩的美術活動為顯線,以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傳授為隱線,穿插並行。

四、教材的特點:

1、強調熟悉性、體現生活化本冊教材非常強調熟悉性和生活化,從學生的日常生活經驗出發,把教學內容與學生生活有機結合,加以昇華利用只有針對學生先前的經驗和他們感興趣的事物,才會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動性,這樣的學習才可能是生動的本冊書本着這個原則,設計了大量這樣的課,讓學者有一種親切感、熟悉感,更便於學生收集相關的'資料和材料,真正把藝術溶於生活中去。

2、體現聯貫化本冊教材特別強調聯貫化,每個主題從欣賞、評述、造型表現到設計應用,體現了聯貫性。先進行欣賞評述,讓學生從色的感受上,體會對比與協調所體現的不同效果,可以採用“看看、想想、畫畫、做做”的方式進行學習,鼓勵學生要從熟悉的事物出發,尋找、發現生活中的素材,在此基礎上再進行調色練習,即《三原色。三間色》和《粉印紙版畫》,這樣學生就能把“對比”“協調”這一專業性較強的詞語有所理解了,同時我覺得更重要地是培養學生對生活中的“對比”“協調”的美能作出正確、全面的認識。如《遠古的動物》等課,都是先通過欣賞、瞭解、認識到畫畫、做做這一過程,體現了由易到難的特點,可激發興趣,提升到理性的認識。新課標倡導的理論是“以人為本,關注學生的生活”。本冊教材中,有《生活離不開電話》,引導學生將生活經驗與美術的學習相結合,加以昇華利用,培養學生愉悦、美好的健康的情感,讓學生自主選擇材料進行製作。

《親暱》讓學生凝聚全部情感,學生不僅會十分投入,也會很有興趣,並能在這一活動過程中發展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藝術表現能力,培養學生對父母或他人的尊敬與熱愛之情以及對動物的熱愛之情,讓學生感受愛、珍惜愛,更要付出“愛”,愛的範圍從親人到別人,從人到物一步步的昇華,讓學生體會了人間處處有真情、愛滿人間的情感。《你喜歡哪個手提袋》等都讓學生學會怎樣去熱愛生活、美化生活、感受生活、創造生活。《剪紙》《小泥人》這兩課引導學生感受我國民間的藝術特色以及鍛鍊孩子們積極的動手能力。同時許多課例中,都不限制學生使用的材料種類,任由學生髮展體現了人性化的指導思想。

四、教學的技法

“教育教學的技巧和藝術就在於,使每一位學生的潛能發揮出來,使他們能充分享受到學習成功的樂趣。”在轉變“後進生”方面針對存在的問題,今後的教學中可採取以下措施,全面提高教學質量:

(1)“一切為了孩子,為了一切孩子,為了孩子的一切”,這是教師應有的基本信念。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性,決不要遺棄“後進生”。

(2)教育是情和愛的事業。對所有的學生都要給予一定的愛,都要有感情。“學生看起來最不值得愛的時候,恰恰是學生最需要愛的時候。”

(3)面對“後進生”,要少責怪學生,多要求自己。要把“沒有不可教育的學生,只有不善教育的教師”當作自己的座右銘,要分析學生,研究學生,採取各種策略指導教育學生。

(4)蘇霍姆林斯基説得對:教育“後進生”,需要的是對他們加以特別的關心和耐心,教育“後進生”應當比教育正常兒童百倍地細緻,耐心和富有同情心。

(5)成長需要鼓勵。要儘可能地運用表揚的武器。無論何時,都不能諷刺、挖苦學生,防止他們形成自卑人格,產生自我否定的傾向。教師拿起表揚的武器,就能減少學生失敗後的灰心,增加學生成功後的信心。

作為美術教師的我,更要努力讓自己去關愛每個孩子,努力讓每個孩子都能喜歡上美術課,讓他們都真正能成為美術課上的主人。

學校管理案例分析範文通用6

古人云:“聖人施教,各因其材,以其知之,喻其不知”,強調的是要根據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根據前蘇聯教育家維果茨基的最近發展區理論(介於兒童自己實力所能達到的水平如學業成就,與經別人給予協助後所可能達到的水平,兩種水平之間有一段差距,即為該兒童的可能發展區,或叫“最近發展區”),把握好“最近發展區”,能加速學生的發展。建構主義認為,學習者不是空着腦袋走進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學習和交流活動中,他們逐漸形成了自己對各種現象的理解和看法,而且,他們是有利用現有知識經驗進行推論的智力潛能。因此課堂教學目標能否有效實現,或者説教學是否有效,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對學習的主體——學生的瞭解程度,只有對學情有充分的瞭解,才能更好地按照課程標準要求,確定具體的教學目標,有針對性地開展教學活動,為不同狀態和水平的學生提供適合他們的最佳的教學策略。對學生的學情瞭解得越詳細,分析得越透徹,教學就越有效。學情分析從內容上説包括學生的學習準備分析,即學生在學習新課程時在認知、情感、態度方面的適應性,或學生在知識、技能、認識能力、學習動機以及策略方法等方面的實際情況;從層次上説,不僅包括對中學生的心理、生理特徵和學習特點的普遍性的分析,還包括對學生個體特點的分析。

一、缺乏對學生個性差異包括心理差異的分析

事實上,學生的學習傾向和個性心理特徵有很大的差異,不同學生對同一學習內容的興趣、態度不同,不同的個性心理特徵的學生的學習能力也有差異。例如有些學生思考問題細緻而有的卻較粗心;有些學生思考不積極,經常回避那些比較用腦的問題,思維上有惰性;有些學生注意力不易集中,易分心;有些對圖像史料的記憶優於對文字史料的記憶;有的善於機械記憶不善於邏輯思維等。這都要歷史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對部分學習、理解有困難的學生作分析,並設計相應的對策。其次雖然現在是網絡時代,但不是所有學生都可以很方便地利用網絡來儲備知識,那麼教師在備課時也要考慮到這部分學生的實際情況。

二、缺乏對學生其他學科中相關背景知識的瞭解與分析

歷史課程標準中,建議教師“要注意歷史知識的多層次、多方位的聯繫……歷史知識與其他相關學科的聯繫和滲透。”可以佈置學生從語文等學科中收集有關詩歌、文學作品,充分利用他們平時在語文學習或一些影視作品中接觸到的知識,幫助學習更好的學習歷史。學生在語文學習中都會接觸到很多相關的歷史知識,教師在教學設計時就要了解學生在歷史學科以外的知識儲備情況,對學生的實際知識和能力水平了解得多就越容易找到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從而把教學的切入點定在合適的位置,設計出良好的“走在學生髮展前面的教學”,從而有效地促進學生髮展。

三、對學生的基本心理特點分析不全面

影響學生學習的心理特徵很多,如知覺、記憶、注意、思維、想象等。不求每節課前都要從各個方面去分析學生,但在教學設計時,要結合課程標準以及學習內容分析本課學習中學生可能存在的對學習效果產生影響的這些心理因素。如有教師在《戰國時期的百家爭鳴》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從高二學生知識的狀況看,學生已經對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為本課的學習提供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從高二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分析,知覺、興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為感性體驗,對學生的成長起着重大作用,所以根據學生的情感和年齡階段特徵,找到學生的興趣點切入教學,開展活動,讓學生在民主、平等、和諧、自由的環境中掌握學習的經驗與技巧,並形成能力,繼而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這位教師分析高二學生認知規律和心理特徵是“知覺、興趣、情感等方面理性不多,多為感性體驗”,但卻忽視了高二學生的思維特徵。

其思維的獨立性和批判性顯著發展,不滿足於簡單的説教和現成的結論,但由於還不成熟,在很大程度上還需要感性經驗的支持,教師在教學中就是要結合教學內容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案例中教師認為“從高二學生知識狀況看,學生已經對這一時期的政治、經濟發展情況有了一定程度的瞭解”,但他沒有注意學生的思維特點決定他們絕大多數人還不能從前面的學習中概括得出“戰國時期禮崩樂壞,舊的世卿世祿制被廢除,鐵器牛耕的使用提高了生產力,為文化繁榮提供了良好的基礎”這一結論,因而在教學中不能有效幫助學生在整體感知歷史的基礎上,瞭解歷史發展內在的因果聯繫。

基於這樣的學情考慮,教師在教學中就可以採取有效策略,如在新課學習後設計一個問題:“戰國時期為什麼會出現百家爭鳴的局面呢?”並首先和學生討論“思想文化的繁榮與哪些因素有關?”從方法上指導學生如何分析這一問題,然後組織學生展開討論,從而培養學生用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分析歷史現象的'能力,這也是本課要實現的課程目標。所以,教師對學生的心理特徵分析得越是全面,相應的教學策略就越有針對性,學生的學習效果就越好。

對學生心理分析不全面的另一個表現是,只注重一般的心理問題分析,忽視對歷史學科內容學習過程中的特殊心理要求和學生可能存在的心理問題的分析。其實,從教育心理學的角度來看,受教育者在不同的活動中的同一心理現象既有共性,也具有一定的個性,受教育者的心理活動總是同教育的內容不可分割的聯繫着,歷史學科教學也有本學科的心理學問題。應該説,很多教師在作學情分析時,對這個問題是不太注重的。案例二某教師在《運用歷史地圖學習新航路的開闢》教學設計中的學情分析:“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分組競賽的形式,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同時,他們已具備了一定的歷史知識,並初步具備了將史地、文史等知識整合起來的能力。”在學習時,從歷史學科教學的心理特點分析,學生掌握歷史知識首先要形成有關歷史的人物、歷史時間、歷史空間等正確表象,而歷史的空間知識主要體現在歷史地圖中。高中生已經從地理課中學習到有關圖例的知識,學生具備了利用圖例來閲讀地圖的能力,教師要引導學生注意歷史地圖與地理地圖不同,它除了空間概念外,還有時間概念,從而有利於增強學生歷史時、空表象的聯繫,也有利於歷史和地理知識的聯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jp7j1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