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心中有不少心得體會時,將其記錄在心得體會裏,讓自己銘記於心,這麼做可以讓我們不斷思考不斷進步。一起來學習心得體會是如何寫的吧,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

昨天幾個同鄉會的負責人相約到劉陶叔叔家拜年,一走進劉叔叔家,就看到一茶几的書,最上面的一本就是《明朝那些事兒》,前幾天和網友牧野還聊到這本書,對它有一點點了解,劉叔叔看到我愛不釋手的樣子,他就送給我了,回到家,網也不上了,認真的拜讀,還真學了不少東西。

《明朝的那些事兒》説的是自明太祖朱元璋出生起,到明朝滅亡300年的事。第一卷則從朱元璋出生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其實就是以前一直被説書人及老百姓所鍾愛的《英烈傳》的內容,不過多了靖難之役。

在閲讀部分篇章後,感覺到該書語言風趣,情節生動,作者似乎在寫一部"通俗版的明朝通史"。能讓歷史寫得這樣,還真讓我佩服了。

不管從如今歷史講述者的自述,還是公眾對歷史的追捧,都不難看出,公眾喜歡並需要歷史,只是痛恨“教科書”式的表達。

有人説,歷史不可以幽默不可以白話,因為歷史是嚴肅的,這話沒錯,但我認為必須要加個前提,那就是你寫的是給專業人士看的學術論文,而不是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

給老百姓們看的歷史書,它就應該是幽默有趣的,精彩的説着大白話的歷史書。因為現如今的老百姓們雖然大都有文化有文憑,可他們畢竟不全是歷史專業出來的,沒有那麼多關於歷史的基礎專業知識,如果你給他們看的書,要先讓大傢伙都去預習一回歷史基礎課,看完通史或通鑑才可以看,這玩笑就不免開大了。

我喜歡這種方式,可能是和我自己水平有限有關吧,從小讀書就不認真的我,平時一看到文言文的東西就頭痛,現在好了,讀歷史居然可以這樣輕鬆。

我想,那些認為歷史書不可以幽默、白話,必須要嚴肅的先生們,顯然是不屑於做這事的。既然他們不願意做,那還有誰願意用老百姓能聽明白的語言,給我們這些草根們説説歷史上的那些事兒,説説漢朝、唐朝、宋朝、明朝那些事兒呢?

如果是有這樣的書再出版,我一定要好好學一下中國的歷史,這個小夥子聽説是武漢人,才27歲,在廣州是一個公務員,如果有緣真想拜訪他,好好向他學習,不管人家怎樣向他拍磚,我在心中永遠支持他,後生可畏。佩服。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2

最近看了一本書《明朝那些事》,以前很多人都跟武er推薦過,近來才翻開此書,感慨文字有趣,讀至作者論名將一詞這篇,略有所感,與諸君分享。

作者説道,在成為名將的路上,將經歷六個階段,除了極少數生下來就會打仗的天才,其他人都要經歷一個階段至另一個階段的學習。

第一階段叫做軍事理論,所有想成為名將的人,都需要經過很多軍事知識的累計,積累了足夠多的知識才能進入下一階段的學習,但這時會有一些特殊的人,他們因為家裏窮,買不起書,只能去實戰中學習,這其中的優秀代表就有李雲龍同學。(哈哈哈哈哈,看到此處,忍不住)

這些特殊的同學因為良好的實戰經驗,可以跨過第二階段的學習,直接進入第三階段,因此,第二階段就是實戰,很多進入第二階段學習的學生,如果無法通過,他們就會被獲得一個非常有趣的稱號——紙上談兵。

實戰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於豐富的理論知識是由高階學員總結而來,其中夾雜着他們的經驗與個性,而戰場又是瞬息萬變,正所謂“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如果只是照搬他們的理論,顯然是行不通的。

歷經第一、二階段的淘汰賽,剩下的人,才開始真正地走上名將之路。當這些站在第三階段門口的勝利者,他們將學習的是帶給他們轉變的一課——冷酷。

所謂仁不帶兵,義不行賈,這種冷酷並非對待百姓,而是對待敵人,對待自己的軍隊,令行禁止,軍紀嚴明,即使親人觸犯軍令,也可以公正執法,當敵人的鮮血濺到眼瞼,也渾然不知,那麼基本上,就可以進入下一階段的歷練了。

如果説第三階段是殘酷的轉變,那麼第四階段就是提升與沉澱。從第三階段走過來的人,眼神裏有化不開的渾濁,人們直視他們會渾身戰慄,他們歷經地獄般的戰場,他們心如堅石。

第四階段的主旋律是——理智,戰爭是一場用人命做注的遊戲,當敵人挑釁時,不被憤怒左右;敵人落敗時,不狂妄驕傲;敵人誘惑時,不沉溺其中,在任何情況下,都能保持理智。能通過第四階段的人,已經非常少了。

如果説之前的幾個階段盡然都是淘汰賽,那麼接下來的兩個階段就是角逐賽。到了第五階段,剩餘的人需要學習的是——判斷。

“這是名將的重要特徵,不需要理由,不需要依據,你能依靠的就是你自己的判斷。你要明白的是,你所掌握的是無數士兵的生命,而所有的人都等着你拿主意。”

小兵只管打仗,遇到問題會問伍長、百户、千户,直到指揮,而你就是指揮,你還能去問誰?在戰場上,決斷只在一線之間,進攻還是防守,前進還是退卻,都要指揮拿主意,在你的周圍會有很多參謀,但是他們往往並不站在真理這邊,決斷的還是你,如果參謀比你高明,為什麼要你當主帥?

在變化莫測的戰場中,如果能夠掌握其中的規律,在角逐中展露頭角,接下來只肖歷經最後一關——堅強,就能青史留名,萬古流芳。

最後一關,堅強,更像是一場與自己的對抗,雖常言道勝敗乃兵家常事,但當你真正面對幾萬人生命的消逝,能否依舊再敢手握兵權,從士兵們的`屍體站立起來,去擊敗敵人;當你多次敗在同一人手下時,再交鋒之時,能否戰勝軟弱,禁得住兩股戰戰;如果可以從一次次的失敗中爬起來,向前,挑戰,孤獨地、痛苦地、血腥地走到終點,那麼等待你的就是光榮與勝利。

“所以名將之路是一條艱苦的道路,非大智大勇,大吉大利之人不能為。”

行文至此,感慨歷史總能給人一些經驗,職場一路與名將之路似乎也有那麼一點點相似之處。

書中的徐達、常遇春、王保保都是名將,其中徐達給我的印象最為深刻,在與王保保的決戰之中,他冷靜、理智,用詭譎的理論知識、豐富的實戰經驗判斷戰機,一鼓作氣,身先士卒,以雷霆之勢破敵。他讓我不免想到最近的一句對蘇聯軍隊的戲言‘給我沖和跟我衝,顯然是兩回事’,在那次決戰的夜晚,徐達的一個決定讓他掌握了勝利的關鍵——親自上陣。

“最大程度發揮士兵的戰鬥力,是將領的責任。一般來説將領們是利用自己的謀略和軍事調度來達到這一目的的。然而當戰鬥到了最關鍵的時刻,所有的軍事智慧都無法再發揮作用時,將領們只剩下最後一招,親自上陣。”

戰鬥時,徐達將自己的部隊放在陣前,無論士兵在何處奮戰,都能看到徐達的旗幟,讓士兵們都有勇氣繼續戰鬥下去,這也是沒有辦法的辦法,卻也是唯一的辦法。

置之死地而後生,徐達做到了,一代名將,青史流芳。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3

這是我們全家第一次共讀的一本書。暑假的每一天,早晨、午後、睡前,我們全家都在看《明朝那些事兒》。媽媽看,爸爸看,我也在看,看到精彩的、有趣的、不懂的地方,我們都愛交流、分享。

《明朝那些事兒》主要講述的是明朝三百年間的一些事情,它不像其他歷史書那樣深奧嚴肅,讀起來既枯燥又難懂,可是這本書語言幽默風趣,敍述通俗易懂,更有意思的是,作者經常用很流行的網絡語言,套用現在很流行的句子,大家都熟悉的歌詞闡明自己的觀點看法,讀起來既新鮮又有趣,原來歷史書也可以這樣好看,,我們全家一致公認。

這套書一共五本,它開始是在網絡上發佈的小説,書中介紹了明朝的歷代帝王,以及王公貴族、名臣奸相,它講述了明朝的.開創、輝煌、磨難、中興、衰敗的歷史。

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讓我敬佩,他從一個窮的只能出家的和尚成為威風凜凜的皇帝,如果沒有無窮的智慧和堅定的信念,他如何戰勝強有力的敵手。燕王朱棣編寫《永樂大典》,鄭和七下西洋,明朝驅逐韃靼,使明朝走向鼎盛。還有明朝抗倭名匠戚繼光,傾軋朝野的奸臣嚴嵩,為中興朝廷的張居正等等。

其中,我最佩服人物的要數于謙了。于謙的名字我們早就知道,他是詩人,他的《石灰吟》耳熟能詳:“粉身碎骨渾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間”,讀了《明朝那些事兒》,我發現于謙還是傑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正如《石灰吟》中他表露的志向一樣,他忠心耿耿,一心為國,他指揮的“北京保衞戰”,在明英宗朱祁鎮在“土木堡之變”後被劫為人質,韃靼圍攻北京的危難之時,朝廷裏亂成一鍋粥,王朝的命運岌岌可危,就在此時,于謙挺身而出,在北京城裏守軍不多的情況下,指揮有方,用傑出的謀略和無窮的智慧,打響了北京保衞戰,粉碎了韃靼陰險的詭計,挽救了明朝的命運,如果沒有他,明朝的歷史可能就要改寫了。可是令人傷心和氣氛的是,重新復辟後的朱祁鎮聽信小人讒言,在北京崇文門外,這座他曾拼死保衞的城池前斬決,史載:天下冤之。在隨後的抄家中,人們驚異地發現,這個朝廷一品大員家一貧如洗,沒有一樣值錢的東西,連抄家的官員都羞愧自己的行為,我不禁難過得流下眼淚。

《明朝那些事兒》不但讓我瞭解了歷史,而且使我愛上了歷史。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4

在看《明朝那些事兒》的時候,我是懷着激動的心情看的。朱元璋從一個普通農民的身份,沒有後路,慢慢地,一步一步地往上爬,唯一的精神支柱就是“為了讓農民能夠鹹魚翻身”。我覺得他是一個堅強,而且不是一般堅強的人,他忍受了失去父母的痛苦,將痛苦轉化成“反元朝”的勇氣。

一直看到第十二章:鄱陽湖!決死戰!我還沒看內容,就知道了陳友諒此次必輸。雖然是打“水仗”但朱元璋在這個方面,論計策,論計量,他並不高於陳友諒,那麼為什麼會贏呢?讀到後面才發現,朱元璋靠的是一點點運氣,加上他敏鋭的軍事天賦和軍事感覺,這相當與為他添了雙翼,從而助他走上了夢寐以求的皇位。我佩服“當年明月”的才華,用樸實的文字寫出了古時候,登位的殘酷,每一個皇帝都是踩着別人走上去的,用通俗點的.話,就是從死人堆裏爬出來的,可見當時皇室中“競選皇帝”的可怕之處。

我看完這本《洪武大帝·第一部》後覺得歷史也能寫得很好看,其實我是不愛看歷史書的,但不知怎麼了,就迷上了《明朝那些事兒》,這真是一部好書。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5

《明朝那些事》這本書,我已經看到了《北京保衞戰》一章,這一章寫的是瓦剌軍與明軍殊死拼搏,內容寫得十分精彩。雖然我未曾目睹這場戰爭的爆發與高潮,但作者幽默詼諧的寫作語言,讓這場戰爭體現得妙然生趣,時過多日腦海裏仍可以清晰浮現各種畫面。

也先與于謙作為這場戰爭的博弈者,也是各使神通。于謙作為一介書生,本可以只在朝堂上議論議論國事。但風雨飄搖中的明朝讓他時時牽掛,抱着“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的精神,以一己之力去對抗強大的瓦剌,上任為兵部尚書後,急調全國兵力增援北京,力守北京九門。

也先作為一個名分其實的侵略者,在挾持明朝皇帝朱祁鎮及叛國太監喜寧的幫助下,不斷嚮明朝提出一個個難題,而於謙卻應對自如。也先想要“挾天子以令諸侯”,而於謙就提議再立新皇;也先在兵敗後想假借“迎接太上皇”,以此來逼迫於謙,而於謙就派幾個芝麻綠豆小官去談判;也先想要進攻德勝門,于謙就擺出一副一擊即敗的假象;也先本想在退兵之夜在城外休息一宿,而於謙就啟用大炮,令瓦剌軍死傷慘重。可謂見招拆招,實在是高明。

有人曾經調侃地説:“百無一用是書生”,可是這句話在於謙身上卻恰恰相反,于謙作為一名書生,本可以過着琴棋詩畫,詩酒茶花的生活,可歷史將他推向風口浪尖。他本身未嘗接觸過戰爭,卻有兵家之本領。他不同於建文時期的'黃子澄、方孝孺這些書呆子,他靈活善變,懂於在逆境中求生;他指揮得當,智於和豺狼殊死一搏。如果沒有他,我想大明帝國很難有兩百七十六年的國齡,而歷史或許也將因此而改寫。“誰道書生無用處,筆下出書染夕陽。”

對於侵略,我想起了南非一位著名政治家説過的一段話:“西方人站在我們面前的時候。我們的手裏拿着黃金,他們的手裏拿着《聖經》,不久之後就變成:他們的手裏拿着黃金,我們的手裏拿着《聖經》”,這句話説得非常的中肯,也非常的得當。我一直以來都非常討厭侵略者,他們不正當的行徑都是以無辜人民的血與肉換來,而也先正是這樣一個人。

對於也先這樣的人,我也是如此,但是我憎恨的同時,也心生憐憫。原因如下:

①挾持朱祁鎮四處遊蕩,卻沒有回報,反而遭到郭登、楊洪等人的嘲笑與戲耍。

②在攻打西直、德勝、安定三門和居庸關的時候,城池沒有攻下來,而自己卻被打得落花流水,被明軍追得潰不成軍,連自己的弟弟孛羅也死於亂槍之下。

③撤軍之夜,原本想在關外留宿一夜,卻遭襲炮擊,死了萬人。

④退出關外後,感受到眾叛親離的滋味,後援軍隊(蒙古大汗脱脱不花和瓦剌知院)居然投靠了明朝。

也先失敗的原因當然與瓦剌軍的落後性有着密切的關係,但也與也先的軍事能力有關,如攻德勝門的時候,被明軍的表象所迷惑,最終導致自己的弟弟和一萬多瓦剌兵被圍殲。但是我也佩服他,他有遠大的志向,他想學成吉思汗和忽必烈,他想恢復元朝的往日風華。

這裏引述一段文字:“自青年起,他繼承父親偉業,四處征戰,滅兀良哈,平女真,統一蒙古,橫掃天下,無人可擋!”

兵書曾雲:“兵不在多,而是在精。將不在勇,而是在謀。”可也先就是一個有勇無謀的人,相信武力能解決一切。這樣的人即使能恢復大元的往日風光,又怎麼能夠處理好國家大事呢?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6

最近在讀史書,《明朝的那些事兒》曾在網絡紅紅火火,這兩天在看朱元璋卷。作者的寫法,其實我並不是很感冒,閲讀的感覺像是雞肋。對人物只能有個骨架,並不豐滿。為了惡補一下自己的歷史知識,所以也就讀了下去。

讀罷,感觸良多,結合最近讀的《曾國潘》,真正明白伴君如伴虎。朱重八——朱元璋,幼年放牛,少年做和尚,後時勢造英雄當上了皇帝!最記得朱元璋的名言——要麼不做,做了就做絕!只能共患難,不能共享福!稱帝后的朱元璋把建明的功臣一一剃了頭,名將——劉基、李善長、藍玉等一一都在他的屠刀下喪命;胡惟庸案牽連上萬人,一一殺盡;空印案牽連上三萬官員,一律殺無赦;官不論多少一律殺無赦。欲加之罪,何患無辭!真正在明朝,當官成了高危職業。官員們每天上朝,都要在家門口舉行儀式,抱抱妻兒,交待後事,然後訣別而去,散朝的時候,家人在門口等着,如果看到活人回家,就會慶祝一番——今天又多活了一回!恐怖!悲哀!

朱元璋,廢除了丞相制度,建立了完備的法律——《大明律》及《大誥》,《大誥》屬判例法。為普及法律知識,朱元璋確實花了一番心思,規定如果犯罪之人,如果家中有《大誥》此書,則罪輕一等,如果則罪重一等,如此家中人人放一本,以防身。為防官員,他設立錦衣衞。錦衣衞有特殊的.權力,只效忠於朱元璋一人,逮捕人不受任何阻攔,重權在握,大臣家中一旦出現錦衣衞,就意味着一去不復返!

朱元璋為穩固帝業,肅清了周邊的一切威脅,濫殺了無數無辜,也可以説濫殺了無數社會的精英。社會底層的農民也許是最遠離官場是非,分得了田地,因此認真耕作起來,因此漸漸農業出現了繁榮之景!

記得羅傑斯給女兒的箴言:多學習歷史,因為歷史會重演!朱元璋從一個寒門子弟成就霸業,最後把一路成就他霸業的功臣一一剷除,這樣的歷史在中國真的一再重演!人性,可怕可怕!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7

很早就知道有《明朝那些事兒》這本書。而且知道這本書先是一本網絡作品,由於廣大網友們的追捧,好評如潮,作者當年明月把博客裏的連載送進了印刷廠,一口氣出版了5本,更多人看了後還是好評如潮。我還知道當年明月的這套書之所以好評如潮是因為他把枯燥的正史寫得生動、風趣,看過的人都很喜歡。當然佩服之至啊!於是就買了一套來讀。

讀了幾個星期了,還沒有讀完,但收穫已經很多了。不僅僅是補習了明朝的那段歷史,還領悟到了歷史以外的道理,但最大的收穫是作者的寫作風格!

其中令我印象最深的是朱元璋。朱元璋出生在元朝末期一個農民世家,缺乏食物,於是他就去討飯吃,做和尚。但到後來,元朝卻把朱元璋列為造反成員,以此為藉口來殺朱元璋一家。平靜的湖面,練不出精悍的水手;安逸的環境,造不出時代的偉人。朱元璋就是在這樣的險惡環境下成為一代偉人的。他不得不戰鬥,而在戰鬥中,他學會了冷靜、堅持與果斷。

冷靜讓他能夠準確判斷局勢,甚至在失敗後能夠正確總結經驗;而堅持,能讓他在僵持時打破僵局;果斷,讓他能夠從現在的局勢中正確而快速地判斷。這三件“寶物”結合起來就是一道打不破的心理防線,而朱元璋利用這道防線取得了成功。做一件事,必須要學會冷靜、堅持與果斷。它們讓你準確在判斷局勢;讓你在失敗後能重新勇敢地站起來,而不至於崩潰;讓你從困境中發現機,只要做每一件事都能非常冷靜、堅持和果斷,那麼所有的'困難都能迎刃而解,最終到達成功的彼岸。

看到明朝的吏治,我們現在要幸福多了。起碼沒有那麼多的殺身的危險了。莘莘學子,苦讀八年,通過科舉,混上了一官半職。不知道哪一天,趕上皇上不高興,不知什麼原因,腦袋就搬家了。小時候在農村,到了夏天的時候,外面的火堆旁,會有大批的飛蛾繞着火堆飛舞。那明亮的火堆,是光明,是希望,是崇高。一批又一批的飛蛾前仆後繼撲進火堆燃燒了自己。這就是追求崇高的代價,而現實中的我們又有哪個人不是,象飛蛾一樣地向前衝呢?正如,我在前一篇文章中所説,感謝思想家們告訴了我們生活的真諦——活在現在,活好每一天。要不然我們真的不知道自己是誰了。

希望在課堂上老師也可以以幽默的風格來教我們,這樣學生會掌握的更好,對課程更有興趣。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8

轉眼之間,明朝已經走到了衰落、滅亡的階段了,崇禎皇帝已經即位,他是一個非常開明的皇帝,他極力想扭轉局面,但是,僅憑他一人之力,並沒有扭轉局面。下面就由我來介紹一下明朝的滅亡吧!

很多人都不瞭解明朝的歷史,認為明朝是被清朝所打敗的,其實卻不是。由於陝北連續四年的荒災,那裏的'農民都活不下去了,便一個個的走向造反之路。在這種緊急的情況下,崇禎皇帝飛速地拉攏人才,去抗擊李自成等眾頭領的叛變。但是,剛剛平息了內部的鬥爭,外面的皇太極又開始不斷地騷擾明朝,使得崇禎兵力不足,一會兒這跑跑,一會兒那裏跑跑,讓他不能再忍受了。最後又由於各路的將領都戰敗而歸,有的叛變到了清朝那裏。

而此時,在朝廷的內部,魏忠賢濫殺無辜,還自稱九千九百歲太爺,很多賢臣都被他殺掉,在京城裏,真是比皇帝還要厲害,簡直是無惡不作啊!

面對窩裏鬥和外面的侵略,京城終於被闖王李自成給攻破了,崇禎皇帝投江自盡了。如果用一個詞語來評價他的話,那就是“倒黴”這兩個字。他一上任,就遇見了魏忠賢這個九千歲,後來,陝北竟然連續四年都有荒災,又遇上了叛變,還有皇太極在北部的騷擾。崇禎雖然極力想挽回大局,但是他太倒黴了,導致明朝的滅亡。

其實,我是挺喜歡崇禎的。很多人都説,明朝亡於嘉靖,也有人説,明朝亡於萬曆,但卻很少有人説明朝是亡於崇禎的。崇禎一生都為着明朝的大局着想,非常的勤奮,從來沒有為自己的事情着想。

這就是崇禎,一個開明的皇帝,卻因為倒黴而被人忘忘,我認為,他可同秦皇漢武相媲美,他是我們學習的榜樣!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9

平時一提歷史,腦子裏立刻蹦出“枯燥乏味”“刻板”“無聊”之類的詞。但《明朝那些事兒》卻一改常規,用調侃的方式、代以幽默風趣的筆調,向讀者詳盡敍述了元朝末年至清朝初年240多年的歷史。從翻開第一部開始,我就被故事深深地吸引,情節環環相扣,讓人慾罷不能,直至花費近兩個月的時間,拜讀完七部,還感覺意猶未盡,思緒依舊暢遊在明史之中。

摘錄當年明月原話“從來就不幽默,也不樂觀,而且在目前可知範圍內,都沒有什麼大團圓結局,所謂歷史就是過去的事,它的殘酷之處在於:無論你哀嚎、悲傷、落寞、追悔,它都沒法改變。”而作者當年明月是用直白的口吻,白話的`方式把人物形象刻畫出來,把故事情節凸現出來,歷史不再枯燥。至此,他讓一個個歷史人物形象鮮活、豐滿。如:我在一般史書上見到的朱元璋能征善戰、鐵腕治國,當朝明月筆下的他還能鐵血柔情,對髮妻馬皇后恩愛有加,對她提出的建議也能採納。對於一代名臣張居正,不僅懂得權術同時他對權利的慾望一點也不比大反派魏忠賢差。抗倭大將戚繼光,懂得排兵佈陣的同時,收受錢財的事情也沒少幹。大奸臣嚴嵩與髮妻最終恩愛終老。他還原了歷史原貌,給原來讀者只能見到片面的人物刻畫有血有肉,就如同把一個個帝王將相、奸臣走狗還原成我們身邊的小人物,有感情,有家庭,不再冰冷,在現實中感受鐵血也柔情,名將亦苟且,奸臣能終老。

以史為鏡,下面談一下明史帶給我的感悟。

居安思危,這是老生常談的詞語了,説的是挺多的,但真正落實下來的沒有多少。開國皇帝朱元璋知道打天下不容易,所以他勵精圖治,發展生產。朱棣瞭解奪權太艱辛,他兢兢業業,遷都北上,開創永樂盛世。時間到了明朝中後期,皇帝大臣們習慣了太平,如同温水煮青蛙,完全沒有危機感。嘉靖帝一心煉丹,只求長生,從此君王不早朝。萬曆帝更是一心一意要打破嘉靖的不上朝記錄。朱常洛直接就當起了木匠,朝中大事小事全由大反派魏忠賢處理,奸臣當道,民不聊生。任由崇禎帝怎麼努力,也沒能擺脱滅亡的宿命。這些,的確很熟悉,每個朝代的更替都是這樣。問:怎樣才能長治久安?如何才能永世太平?答:時刻為廣大人民着想,居安思危。

歷史不只是精彩的,也是殘酷的,歷史只留在時光裏,不可能改變。但歷史可以被寫活,被賦予血和肉,讓我們去欣賞,讓我們去借鑑,感謝當朝明月的文筆,感謝歷史的饋贈。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0

《明朝那些事兒》這篇文主要講述的是從1344年到1644年這三百年間關於明朝的一些事情,對明朝十七帝和其他王公權貴和小人物的命運進行全景展示,尤其對官場政治、戰爭、帝王心術着墨最多,並加入了對當時政治經濟制度、人倫道德的演義。《明朝那些事·洪武大帝》是從朱元璋的出身開始寫起,到永樂大帝奪位的靖難之役結束為止。敍述了明朝最艱苦卓絕的開國過程。

潘陽湖之戰是朱元璋的成名之戰,鄱陽湖之戰也奠定了他統一中國的基礎。在潘陽湖之戰中,朱元璋之所以能贏是因為能以少勝多,以弱勝強,以小勝大,正是巧妙地利用了陳友諒錯誤的結果。面對艦隻龐大、裝備精良的陳軍,朱元璋冷靜、敏捷地捕捉敵方的弱點和失誤,化不利為有利,進入湖口之初,就在武陽水與鄱陽湖、長江與鄱陽湖各隘口,層層派兵扼阻,限制其兵力展開,阻止其發揮多兵大艦的優勢,形成了對陳友諒的`戰略包圍,因此從開始便掌握了戰略主動權。然後又集中大部戰船和兵力逐次打擊陳軍,並善於利用風向、水流等自然條件,及時搶佔有利攻擊陣位,不失時機地實施火攻,充分發揮火器的作用,終於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創造了我國水戰海戰史上的著名戰例。

潘陽湖之戰因為朱元璋的冷靜才以少勝多、以小擊大、以弱勝強。在生活中我們常常會遇到一些困難,我們不能慌張,要冷靜,不會因此而受到干擾。當事情露出破綻時,我們要迅速的觀察到,並將破綻弄得越來越大,再因此將事情化不利為有利。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1

偶爾從書架上掃到了了《明朝那些事兒》,好奇的翻開買下,從此一發不可收拾。第一次發現原來歷史不只是枯燥乏味的,歷史也可以讓人捧腹大笑,然而笑過之後往往又能讓我們思考。比如,在這本書裏,很少有真正意義上的好人。每一個在普通人眼裏散發着耀眼正義的光芒的良臣將相也許都有他這樣或那樣的瑕疵,作者沒有一味的歌功頌德,而是讓我們看到了一個真實的人,有血有肉,有喜有怒,有得有失的人。

在這本書中始終藴含之一股力量。這股力量支持着鄭和七下西洋,在咆哮的大海面前毫無畏懼。這股力量支持着于謙打響北京保衞戰,獨自面對兇險而未知的前途,力挽狂瀾,拯救大明於危難之間。這股力量支持着王守仁在荒蕪之地開墾,歷經艱辛後幡然頓悟,創立偉大的“心學”,將中國哲學發展到一個新的高峯,並影響了無數後人。這股力量支持着戚繼光深夜渡海擊寇,再強大的敵人都擋不住他與戚家軍前進的腳步,如同數百年後的紅軍一般,保家衞國。

這股力量支持着徐階韜光養晦,也許曾被無數人指責膽小、懦弱,但他筆挺的脊背昭示着他從來沒有忘記夏言的枉死和楊繼盛所受非人的折磨。這股力量支持着張居正在幾十年的權利鬥爭中,用盡了所謂的正人君子所不齒的手段,但確是為蒼生,為黎民,他付出了他所能奉獻的.一切。我們可以稱它為正義,良心,理想或者它只是一種精神。是的,之所以能在歷史長河裏閃耀光芒,並不是他們有多麼的異於常人,而是在於他們的心裏,能夠裝着百姓,一羣與他們毫無相關,素昧平生的人。他們可以心安理得的做自己的官僚,當皇上的寵臣,享受富貴,衣錦還鄉或者只是安分得完成自己的一生,最後平淡的終老。

然而,因為那一份責任,那一份理想,那一份正義,讓他們選擇了另一條路,一條鋪滿荊棘的道路。從這一套書中,看到的不只是一個王朝三百年間的興衰與風雨;更多的是一種領悟。一切的人或物都已經化作歷史,今天不斷地成為昨天,只有精神,只有不滅的精神才能夠經受時間的淘洗沉澱下來,影響着無數後來人為目標,為夢想不停歇地奮鬥。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2

我一直都很喜歡中國歷史,也不知道為什麼,大概是想知道我們中華民族能延續至今,成為世界上最古老的民族,在世界上獨樹一幟的原因吧。於是,我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兒》。

明朝,這個爭議不休的朝代,有人説,它是昏君輩出的年代;也有人説,它是輝煌燦爛的朝代。而我,對於這個最後一個漢族實現大一統的王朝來説,只能稱“大明!

從朱元璋白手起家,消滅一個又一個的敵人,打下天下,到崇禎皇帝朱由檢煤山自縊而亡,幾百年的風雲變幻,湧現出了無數的英雄人物與明君昏君,照射了一個時代的興盛與衰敗。

鄭和之後,再無鄭和

明成祖朱棣在國力強盛時期,派鄭和先後七次下西洋,本來的目的是去查找建文帝朱允炆,但出乎意料,雖然找朱允炆的事情落空了,但是大明國威早已讓亞洲甚至歐非都敬佩不已,奉大明王朝,也讓鄭和這個名字響徹世界。康有為説:“鄭和之後,再無鄭和。”這不就是代表了明王朝最強盛時期的表現嗎?

封侯非我意,但願海波平

戚家軍作為明朝時期的抗倭機器,其領導人與開創者戚繼光也是一位偉大的民族英雄,他不慕榮利,自主組件軍隊,訓練軍隊,在東南沿海打擊已經幾百年的日本倭寇,百戰無不大捷,稱他為民族英雄毫不為過。

千古唯此一人

明王朝是少有的幾個真正大權不在皇帝手裏的.王朝,像後期的嘉靖皇帝,以及萬曆皇帝,他們不理政務,那又是什麼讓這個風雨飄搖的王朝重現曙光呢?是大臣,是偉大的政治家,靠這些人來維持大明王朝的壽命。若要給這些人排個名,那麼,第一肯定是明朝最偉大的政治家,最有理想的高官——張居正。他如一顆明星照耀着這片神州大陸,讓已近秋末的明朝重現生機。他立志將萬曆皇帝培養成秦始皇,漢武帝那樣的人,立志將大明王朝走向繁榮昌盛,在他的領導下,推行了一條鞭法等許多改革,讓這個王朝立足了腳跟。

明朝還有許許多多令人生畏,動人心絃的故事與人物,在此就不一一列出,我只想説,不管是崇禎想努力改變亡國之君的稱呼,或是嚴嵩想包住自己的地位,這一切的一切,都已經成為了歷史。而無論什麼樣的時代,總會有無數的風雲人物湧現,或是奸臣,或是英雄,或是皇帝,或是……。

“數風流人物,還看今朝!”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3

迎着温暖和煦的春光,我翻開了《明朝那些事》,品歷史之悠久,享生活之美好!善哉!

這本書講述了一個王朝——明朝的興衰。那犀利的文筆,將任務的形象、心理表現得淋漓盡致。戰爭中,將領的運籌帷幄;朝廷裏,百官的鈎心鬥角,無不清晰地呈現在讀者的面前。

書中朱元璋的精明,于謙的正直清廉,張居正的剛正不阿,王守仁的無懈可擊,孫承宗的神機妙算,都使我感慨萬千,而真正令我仰慕的還是徐宏祖(徐霞客)。精於權謀的野心家、政治家,在朝野中明爭暗鬥,為了地位,、權力去陷害他人,而卻忘記了自由,忘記了生活。他們眼中的成功就是排斥他人,躋身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內閣首輔,他們被歷史制度牽着鼻子走,雖然為歷史發展做出巨大的貢獻,但他們的人生並不成功,並不幸福。我只羨慕徐宏祖!

徐宏祖沒有選擇當年的科舉考試的方法出人頭地,他從小就立志遨遊四海,即使遇到艱難險阻也不退縮。他用自己的方式度過了具有傳奇色彩的.一生。他是一個偉大的人,一個成功的人。而他的《徐霞客遊記》也成為我國地理學的名篇著作。

人云亦云不是一種好習慣,而是一種自卑的,毫無信心的做法。別人有自己的方式,你為什麼沒有?你憑什麼沒有?每個人都是不一樣的,就像天上的繁星,地上的沙礫一樣,數不勝數,卻沒有一模一樣的。你可以有一個屬於你自己的人生,沒有人能克隆,克隆也是徒勞。

成功的人生是美好的,誰都這樣認為。但不精彩的人生,不獨特的人生,卻並不成功。因為,唯一成功的方式,依我看來就是——

用自己的方式,去度過人生!

明朝那些事兒讀書心得範文 篇14

暑假裏,我買了一套新書-------《明朝那些事兒》,我很喜歡看,它們令我愛不釋手。《明朝那些事兒》是網名為“當年明月”的人所著。書的內容十分豐富,人物也多,但人物性格類型卻不相同,有兩袖清風的海瑞,有流傳千古的王守仁,還有無恥奸詐的魏忠賢,更有七下西洋的鄭和……

每當我看到《明朝那些事兒》的.封面時,那明朝時代戰死沙場,明爭暗鬥的情景便會浮現在我眼前。其中最讓人敬佩的人物還是傳奇人物王守仁了。王守仁,字伯安,出生在浙江餘姚,家中父親考中狀元,他從小就手父親影響,小時候就立下討平韃靼的報國之心,他經過許多挫折困難,終於成為皇帝心中的百戰百勝的將領,敵人懼怕的一位軍事家。是呀,成功者一定是要經歷許多磨難的!

在我記憶裏——他頭戴軍冠,身穿鎧甲,眼神犀利,手握寶劍,是靖難殺敵的一位邊疆猛將。晚年的王守仁依然鎮守邊疆,並研究他的心學:“無善無惡之心體,有善有惡意之動,知善知惡是良知,為善去惡是格物。”後來他的心學傳遍東亞國家,成為人人膜拜的偉人。讀到這,我不禁為他年事已高仍不忘學習的精神感動。正如子夏曰:“仕而憂則學,學而憂則仕。”

他這樣的大臣將軍還專心學習,我們呢?有這麼好的環境,這麼好的老師,我們更加要認真聽課,完成老師佈置的作用。孔子也説過:不知命,無以為君;不知禮,無以立也;不知言,無以知人也。如果我們不好好珍惜光陰,學習本領,懂得禮節,將來就站不住腳。

“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明朝那些事兒》十分精彩,真的能讓讀者熱血沸騰。讀了《明朝那些事兒》之後,我經常去圖書館看書,恨不得把與明朝歷史相關的書一下就看完呢!

是呀,《明朝那些事兒》帶給我的不僅是知識,更多的是啟迪。書中所講述的歷史就如同獨一無二的絕世寶玉,價值連城。正如書中説:“政治是戰爭的延續,是民族與民族、國家與國家互相鬥爭的最高形式。”如果沒有戰爭,也不會分久必合,合久必分的場面,那麼歷史也不會如此精彩,所以讀書即讀心,真正的歷史將在每位讀者心中延續下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ldmqr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