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歷史經典成語

歷史經典成語

在平平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用到過成語吧,成語是中國漢字語言詞彙中一部分定型的詞組或短句。都有哪些經典的成語呢?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歷史經典成語,希望能夠幫助到大家。

歷史經典成語

歷史經典成語1

響遏行雲的故事

戰國時候,秦國有個名叫薛譚的年輕人,他的嗓音不錯,也非常熱愛音樂。於是,他四處拜師,立志要成為一名出色的歌唱家。後來,他拜秦國著名的歌手秦青為師,經過一段刻苦的學習,他歌唱的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薛譚覺得自己已經學得差不多了,可以出徒了,他就對秦青説:“老師,這些日子給你添麻煩了,現在我學得也不錯了,我打算明天就回家去。”秦青心裏有些失望,不動聲色地説:“好吧,明天我給你送行。”

第二天,秦青在郊外擺酒為薛譚送行。告別的時候,秦青打着拍子,唱了一支略帶悲傷的歌曲。高亢的歌聲,震動了樹木,飄向空中,彷彿天空中飄動的白雲也被這歌聲阻擋住停止不動了。(原文是:“撫節悲歌,聲震林木,響遏行雲。”)聽了老師精彩的`演唱,薛譚才意識到自己的盲目自滿是多麼愚蠢,他十分慚愧地説:“老師,我原來以為自己的水平和你差不多了,現在才知道差得太遠。請老師原諒我吧,我想繼續跟着你學習。”秦青聽了很高興,又重新收他做了學生。從這以後,薛譚一直非常虛心地跟隨老師學習,再也不敢説已經學成的話了。

歷史經典成語2

【釋義】比喻為避免衝突,向對方作出迴避或讓步

【語出】《左傳 僖公二十三年》:“戰國時晉國國君重耳在與楚軍交戰中;信守當年立下的諾言開戰前先退軍九十里。”

【人物】春秋時候,晉獻公聽信讒言,殺了太子申生,又派人捉拿申生的弟弟重耳。重耳聞訊,逃出了晉國,來到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有大作為,就以國羣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楚王問重耳:“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説:“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軍隊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晉文公。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軍隊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軍隊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歷史經典成語3

最近,我在看一本書,書中有許多從未聽説過的成語,比如説:二桃殺三士、一龍一豬、三畔三淋、下車泣罪……四本書中,有一百多個成語我沒聽説過,還有二百多個我不理解,這本書給我長了不少知識。

比如“一暴十寒”,原來我還以為是一天炎熱,十天寒冷。看了着本書後我才明白,一暴時寒原來是比喻學習或工作沒有恆心,使而勤奮,時而懈怠。這個成語還有一個故事呢:孟子經常去各國遊歷,拜見各國軍王,藉以闡述自己的政治主張。一次,孟子來到齊國。當時在位的齊宣王昏庸無能,經常被一些奸臣利用。故此,許多忠義之士對國家的前途命運深感憂慮。聞知孟子來到了齊國,這些人大受鼓舞。可是,過了很長時間,也不見孟子前去勸諫齊王。這些人非常生氣地找到孟子,責備他不為齊國盡力。孟子聽後認真地回答説:“天下雖有一些很不容易生長的.東西,但如果‘一日暴之,十日寒之’,他們就不會生存。同樣道理,我平時規勸齊王大的機會少,而宮中的奸佞小人卻一天到晚地圍着他轉,這樣我又怎麼能讓他真正明智起來呢?”從這個故事我明白了這樣一個道理:學習如果不堅持,那就會一事無成,沒有任何東西可以獲得。

以前我不太喜歡成語故事,覺得它枯燥、乏味,但現在覺得,成語故事中會有很多戰國時期的人物出現,可以讓我們長一些歷史知識。從這本書中,我瞭解了孟子是戰國時期鄒國人,是我國偉大的思想家,儒家學派的創始人之一;大禹是我國上古時代夏后氏的部落領袖,在舜作部落聯盟領袖的時候,他曾奉舜的命令治理洪水十三年。從這些歷史知識中,我真正喜歡上了成語故事。在看書的過程中,我還可以從典故中知道許多做人、做事應該怎樣的道理,看清自己身上的缺點,並改正它們。

歷史經典成語4

唐人傳奇小説中,有一篇《枕中記》(沈既濟作),內容大意是:

青年盧生,旅途中經過邯鄲,住在一家客店裏。道人呂翁,也住在這家客店裏。盧生同呂翁談話之間,連連怨歎自已窮困的境遇。呂翁便從行囊中取出一個枕頭來,對盧生説:“你枕着這個枕頭睡,就可以獲得榮華富貴。”這時,店主人正在煮黃粱飯(黃色的小米飯),離開飯時間尚早,盧生就枕着這個枕頭,先睡一會。不想一睡下去,立刻做起夢來。

在夢裏,他娶了清河崔府裏一位高貴而美麗的`小姐,生活闊綽,十分體面。第二年,又考中“進士”,後來步步高昇,做官一直做到“節度使”、“御史大夫”,還當了十年“宰相”,後來又受封為“燕國公”。五個兒子,都和名門望族對了親,而且也都做了官;一共有十幾個孫子,個個都聰明出眾。真是子滿堂,福祿齊全。他一直活到八十多歲才壽終正寢。

夢一結束,他也就醒來了。這時,他才發覺原來是一場夢,店主人煮的粱黃飯還沒有熟哩。盧生想想幾十年榮華富貴,竟是短暫的一夢,很覺驚異。呂翁笑道:“人生就是這樣!”

元人馬致遠和明人蘇漢英,曾根據這個故事,稍改情節而先後寫成雜劇《黃粱夢》。明人湯顯祖也改寫過雜劇《邯鄲記》。清人蒲松齡還將故事情節加以發展,寫成《續黃粱》。“一枕黃粱”這句成語,就是從上述故事而來。

“一枕黃粱”,就是一場空夢的意思,也説作“一夢黃粱”、“黃粱美夢”,或“黃粱夢”、“邯鄲夢”。和“南柯一夢”的意思差不多。但通常用的時候多半帶有諷刺的意味。

其實,人生在世,也許真的就是一枕黃粱,夢中的一切奮鬥和追求,在夢醒後都變得毫無意義。那麼,人生的真諦到底在哪裏呢?也許放棄夢中那不實的追求才能最終找到答案。

歷史經典成語5

伏羲時常盤坐卦台山巔,苦思宇宙的奧祕。

仰觀日月星辰的變化,俯察山川風物的法則,有一天,他的眼前出現了一派美妙的'幻境,一聲炸響之後,渭河對岸的龍馬山豁然中開,但見龍馬振翼飛出,悠悠然順河而下,直落河心分心石上,通體卦分明,閃閃發光。

這時分心石亦幻化成為立體太極,陰陽纏繞,光輝四射。

此情此景驟然震撼了伏羲的心胸,太極神圖深切映入他的意識之中,他頓時目光如炬,徹底洞穿了天人合一的密碼;原來天地竟是如此的簡單明瞭——唯陰陽而已。

歷史經典成語6

薛蟠在酒席上調戲柳湘蓮,遭到柳湘蓮的一頓毒打後,覺得沒有面子在京城呆下去,於是想與手下員工一起外出做生意,請示薛母,母親沒有主意,寶釵認為應該讓他去試一試,如果舊病復發也沒辦法,如果徹底改變同性戀倒也是好事。

歷史經典成語7

窮兵黷(dú)武

東吳名將陸遜之後陸抗,有勇有謀,很年輕就被任命為建武校尉。

東吳後期朝政,且國君孫皓荒淫暴虐,濫殺無辜。陸抗對此非常不滿,便多次上疏勸諫。但是,孫皓對這些建議置之不理。儘管東吳內政混亂不堪,但由於陸抗謀略過人,善於用兵,因此一直虎視東吳,而欲南下一統中國的晉,也無可奈何。

當時,晉朝的車騎將軍羊祜(kù)鎮守襄陽。他見陸抗能攻善守,知道要立即打敗東吳並不容易,於是改變對東吳策略,採取了和的戰略。陸抗也明白羊祜用意,於是也用同樣的態度對待晉方。在邊境,兩人還常派使者往來,以示友好。因此當時吳、晉一部分邊境竟出現了和平局面。

孫皓聽説了邊境的情況,十分不悦,派人責問陸抗。陸抗回話説:“我如果不採取這樣的'政策,反而會助長羊祜的威德。”孫皓聽後,也就沒再説什麼。但他還是想出兵攻晉統一中國。於是頻頻調兵。陸抗知道後,便又向孫皓上疏説:“現在,朝廷應該加緊農業生產,儲備糧食,增強國力。讓有才能的人發揮作用,使各級官員不荒怠(dài)職守,嚴明賞罰以勵百官,審慎實施刑罰以戒黎民。如果圖虛名重形式,處處用兵,好戰不止,耗費的資財動以萬計,士兵疲勞不堪,即使敵寇沒有削弱,我們自己也會因此受累而被拖垮。”

但是,孫皓對陸抗的忠告仍是置若罔(wǎng)聞,以致於國力日漸衰退。而陸抗死後,晉軍便揮師南下討伐東吳,吳國最終為晉所滅。

成語“窮兵黷武”,現在的意思是使用全部武力,任意發動戰爭。

歷史經典成語8

一、鑿壁偷光成語故事

在距離現在20xx多年前,有一個窮人家的孩子,名字叫做匡衡。他小時候很聰明,但是因為家裏窮,沒錢去上學堂。

後來,父親讓他跟一個親戚去學認字,慢慢的匡衡就認識了許多字,自己都可以看書了。但是小小年紀的匡衡買不起書。那個年代,書是非常非常貴重的東西,有書的人不肯輕易借給別人的。

匡衡就在農忙的時節,去給有錢的人家打短工,他不要工錢,只求人家借書給他看。

過了幾年,匡衡慢慢的長大了,也能夠幫家裏幹活了,他一天到晚都在地裏幹活,只有中午吃完飯休息的時候,才有時間看一會書,所以一卷書常常要花幾天才能夠讀完。

匡衡心裏很着急,他想:白天要在莊稼地裏幹活,根本沒有時間看書,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時間來看書。可是匡衡家裏很窮,買不起點燈的油,這可怎麼辦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牀上默默地背誦白天讀過的書。

揹着揹着,突然看到鄰居家的牆壁上透過來一線亮光。於是他趕忙站起來,走到牆壁邊一看,原來從壁縫裏透過來的是鄰居的.燈光。於是,匡衡想了一個辦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牆縫挖大了一些。這樣,透過來的光亮也大了,他就湊着透進來的燈光,讀起書來。每天都讀到鄰居家熄燈為止。

匡衡就是這樣刻苦地學習,後來成了一個很有學問的人。匡衡少年時期勤奮讀書的的精神,為我們樹立了刻苦讀書的好榜樣。

二、畫蛇添足成語故事

古時候,楚國有一家人,祭完祖宗之後,準備將祭祀用的一壺酒,賞給幫忙辦事的人員喝。參加的人很多,這壺酒如果大家都喝是不夠的,若是讓一個人喝,那能喝個痛快。這一壺酒到底給誰喝呢?

大家都安靜下來,這時有人建議:每個人在地上畫一條蛇,誰畫得快又畫得好,就把這壺酒歸他喝。大家都認為這個辦法好,都同意這樣做。於是,在地上畫起蛇來。

有個人畫得很快,一轉眼最先畫好了,他就端起酒壺要喝酒。但是他回 頭看看別人,還都沒有畫好呢。心裏想:他們畫得真慢。再想顯示自己的本領, 於是,他便左手提着酒壺,右手拿了一根樹枝,給蛇畫起腳來,還洋洋得意地説: “你們畫得好慢啊!我再給蛇畫幾隻腳也不算晚呢!”

正在他一邊畫着腳,一邊説話的`時候,另外一個人已經畫好了。那個人 馬上把酒壺從他手裏奪過去,説:"你見過蛇麼?蛇是沒有腳的,你為什麼要給 他添上腳呢?所以第一個畫好蛇的人不是你,而是我了!"

那個人説罷就仰起頭來,咕咚咕咚把酒喝下去了。

三、枕戈待旦成語故事

西晉的`時候有兩位有名的將軍,一個叫祖逖,一個叫劉琨。

他們年輕的時候,常常在一起,互相勉勵,決心為國家效力。夜裏他們睡在一個牀上,同蓋一條被子,一聽到雞叫,就趕忙起來,跑到庭院裏舞劍(聞雞起舞)。

後來,祖逖當上了將軍,領兵北伐,收復了一些失掉的地方。劉琨得知非常興奮,他給親戚朋友寫信説:“我時刻準備去砍掉敵人的頭顱,常常擔心祖逖走到我前邊去了,每天都是枕着武器在等待天亮(枕戈待旦)!”

四、夜郎自大成語故事

漢朝的時候,在西南方有個名叫夜郎的小國家,它雖然是一個獨立的國家,可是國土很小,百姓也少,物產更是少得可憐。但是由於鄰近地區以夜郎這個國家最大,從沒離開過國家的夜郎國國王就以為自己統治的國家是全天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天,夜郎國國王與部下巡視國境的時候,他指着前方問説:這裏哪個國家最大呀?部下們為了迎合國王的心意,於是就説:當然是夜郎國最大囉!走着走着,國王又抬起頭來、望着前方的高山問説:天底下還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嗎?部下們回答説:天底下沒有比這座山更高的山了。後來,他們來到河邊,國王又問:我認為這可是世界上最長的河川了。部下們仍然異口同聲回答説:大王説得一點都沒錯。從此以後,無知的國王就更相信夜郎是天底下最大的國家。

有一次,漢朝派使者來到夜郎,途中先經過夜郎的鄰國滇國,滇王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比起來哪個大?使者一聽嚇了一跳,他沒想到這個小國家,竟然無知的.自以為能與漢朝相比。卻沒想到後來使者到了夜郎國,驕傲又無知的國王因為不知道自己統治的國家只和漢朝的一個縣差不多大,竟然不知天高地厚也問使者:?漢朝和我的國家哪個大?

五、杯弓蛇影成語故事

有一天,樂廣請他的朋友在家裏大廳中喝酒。那個朋友在喝酒的時候,突然看見自己的酒杯裏,有一條小蛇的影子在晃動,他心裏很厭惡,可還是把酒喝了下去。喝了之後,心裏到底不自在,放心不下。回到家中就生起病來。

隔了幾天,樂廣聽到那個朋友生病的消息,瞭解了他得病的原因。樂廣心裏想:酒杯裏絕對不會有蛇的!於是,他就跑到那天喝酒的.地方去察看。原來,在大廳牆上,掛有一把漆了彩色的弓。那把弓的影子,恰巧映落在那朋友放過酒杯的地方,樂廣就跑到那個朋友那裏去,把這事解釋給他聽。這人明白了原因以後,病就立刻好了。

後來人們就用杯弓蛇影比喻疑神疑鬼,自相驚擾。

歷史經典成語9

退避三舍

春秋時候,重耳逃亡到了楚國。楚成王認為重耳日後必定是有作為的,就以國君之禮相迎,待他如上賓。

一天,楚王設宴招待重耳,忽然問道:“你若有一天回晉國當上國君,該怎麼報答我呢?”重耳略一思索説:“美女侍從,珍寶絲綢,大王您有的是;珍禽羽毛,象牙獸皮,更是楚地的盛產。晉國哪有什麼珍奇物品獻給大王呢?”楚王説:“公子過謙了。話雖然這麼説,可總該對我有所表示吧?”重耳笑笑回答道:“要是託您的福,果真能回國當政的話,我願與貴國友好。假如有一天,晉楚兩國之間發生戰爭,我一定命令隊伍先退避三舍(一舍等於三十里),如果還不能得到您的原諒,我再與您交戰。”

四年後,重耳真的回到晉國當了國君,就是歷史上有名的'晉文公。晉國在他的治理下日益強大。

公元前633年,楚國和晉國的隊伍在作戰時相遇。晉文公為了實現他許下的諾言,下令隊伍後退九十里,駐紮在城濮(pú)。楚軍見晉軍後退,以為對方害怕了,馬上追擊。晉軍利用楚軍驕傲輕敵的弱點,集中兵力,大破楚軍,取得了城濮之戰的勝利。

成語“退避三舍”,現在經常用來比喻不與人相爭或主動讓步的意思。

歷史經典成語10

江郎才盡(江淹)

[釋義] 江郎:南朝梁文人江淹;少有文名;晚歲文思衰;才:才華;盡:完。江淹的文思已經衰竭。後比喻人的文思枯竭或才氣用完了。

[語出] 南北朝?鍾嶸《詩品》:“初;淹罷宣城郡;遂宿冶亭;夢一美丈夫;自稱郭璞;謂淹曰:'我有筆在卿處多年矣;可以見還。’淹探懷中;得五色筆以授之。爾後為詩;不復成語;故世傳'江郎才盡’。”

[正音] 郎;不能讀作“lǎnɡ”。

[辨形] 郎;不能寫作“朗”。

[近義] 黔驢技窮

[反義] 出類拔萃 初露鋒芒

[用法] 多用於書面語。凡文學家作品;比以前的大有進步;可用此語形容。一般作謂語、定語、補語。

[結構] 主謂式。

[例句] 果戈理《死魂靈》第二部最終沒能寫成;並非~;而是由於他遠離了俄國社會生活。

[成語故事]

南北朝時,有一位名叫江淹的人,他是當時有名的文學家。江淹年輕的時候很有才氣,會寫文章也能作畫。可是當他年老的時候,總是拿着筆,思考了半天,也寫不出任何東西。因此,當時人們謠傳説:有一天,江淹在涼亭裏睡覺,做了一個夢。夢中有一個叫郭璞的.人對他説:“我有一支筆放在你那裏已經很多年了,現在應該是還給我的時候了。”江淹摸了摸懷裏,果然掏出一支五色筆來,於是他就把筆還給郭璞。從此以後,江淹就再也寫不出美妙的文章了。因此,人們都説江郎的才華已經用盡了。

歷史經典成語11

傳説太古時候,天地不分,整個宇宙像個大雞蛋,裏面混沌一團,漆黑一片,分不清上下左右,東南西北。

但雞蛋中孕育着一個偉大的英雄,這就是開天闢地的盤古。盤古在雞蛋中足足孕育了一萬八千年,終於從沉睡中醒來了。

他睜開眼睛,只覺得黑糊糊的一片,渾身酷熱難當,盤古發起怒來,抓起一把與生俱來的.大斧,用力一揮,大雞蛋驟然破裂,其中輕而清的東西向上不斷飄升,變成了天,另一些重而濁的東西,漸漸下沉,變成了大地。

歷史經典成語12

桑田沃土,但盤古卻要一直頂力着天,紙張上打印着許多的成語,馬氏趕緊趴在地上取水!大家也去讀一讀吧!

我覺得姜太公是一個很有智謀的人,風雨霞霓。這篇文章的大概意思是。姜太公用自己的智謀!我還認為馬氏是一個嫌貧愛富的人,幫助周武王攻滅了商朝,宇宙變得美麗極了。

這好比倒在地上的水,山河湖海,終於拿起大刀,踩着地,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世間萬物。馬氏得知姜太公無比富裕時,劈開了黑暗。

隋唐五代又十國:“你已離我而去。盤古沉睡在黑暗的宇宙裏,有風,讓姜太公和她恢復夫妻關係,所以叫“上下五千年”,但是卻很感人,花草樹木,他揮舞大斧,周文王尋得姜太公,而現在,南朝北朝是對頭。

當盤古死後,只流傳了一些神話和傳説,所以一直頂立在天地之間,讓宇宙也得到了光明,找到了姜太公,宇宙只是一團氣,很多精彩還在等着我呢、有沃土……從此,將宇宙打扮美麗了,讓馬氏收回讀

《讀歷史學成語》有感在10月份。很久以前,漆黑一片,而是巧妙的將水倒在地上,並封他為相,讓馬氏説不出話來,有樹有花。盤古在這樣的情況下,這篇文章名叫,只留下了姜太公一個人,春秋戰國亂悠悠。後來,我還會再讀《讀歷史學成語下冊》,宇宙的黑暗消失了,盤古死了。這篇課文的大概意思是這樣的,讓馬氏將水收回壺中,書裏夾這一張非常精美的書籤,已經一萬八千年了,但這些卻沒有文字記載,有四千多年的歷史。

“秦漢三國晉統一、有雨。”這句頗有韻味的語句將我吸引住了……翻開書的.第一頁,就像一個雞蛋,我迫不急待地拆開了從網上訂的《讀歷史學成語上冊》,毫不猶豫的離開了他。當姜太公很窮時,但只能收到一些泥漿,這明顯是“嫌貧愛富”的表現,上面有着三數列字,她自己頭也不回的走掉了,並立下了汗馬功勞。雖然這個神話不知是真是假:《覆水難收》,他身體的各個部分化成了各種東西--日月星辰!他並沒有大聲罵吼自己的“原”妻子,宋元明清帝王休,難以再收回來了:姜太公的妻子馬氏嫌他太窮了,砍破了黑暗:樂觀地對待生活的每一天,她馬上“厚着臉皮”地“粘”着姜太公。於是姜太公對她説!我的名言是:《開天闢地》:“唐堯虞舜夏商周,姜太公成為了宰相:從古代到現在,想要和他恢復夫妻關係,後面是對這些成語的解釋。姜太公將一壺水倒在地上!!如果有機會,有河有湖有海。讀一讀這樣的書籍,你會發覺自己天天過得都很充實,有太陽和月亮,就不能再合在一起了,但是倒出去的水再也收不回來了!

歷史經典成語13

李世民跟隨父親李淵趁隋末之亂起兵,南征北戰,打了無數勝仗,為平定內亂,建立李唐王朝,立下了大功。後來,李世民繼承了李淵的王位,成為唐代的第二代君王。唐太宗李世民作為中國歷史上著名的有所作為的開明君主,作為一位文武兼備,具有雄才大略的政治家、軍事家,取得了輝煌成就,使中國封建社會發展到了巔峯狀態,“貞觀之治”聞名四海。

然而,作為一言九鼎的封建帝王,李世民也無法擺脱他的歷史侷限性。“人無完人,金無足赤”,李世民也具有很多封建帝王無法擺脱的缺點。《新唐書》的作者把李世民比作是古代周武王那樣的聖明君王,但也指出他“好大喜功,勤兵於遠”。

貞觀六年,羣臣提議李世民行封禪之禮,魏徵對此持反對意見。李世民便氣呼呼地逼問魏徵:“朕功不高耶?”“德未厚耶?”“年穀未登耶?”“華夏未安耶?”“遠夷未慕耶?”魏徵承認李世民在這些方面確實取得了輝煌的成就,但同時指出還不足夠。從兩人的一問一答中可以看出,李世民此時已經產生了自滿情緒,對已取得的勝利和成功沾沾自喜。

李世民不足的暴露,主要集中在貞觀十年以後。

貞觀十一年,魏徵指出他已有“意漸深刻”“法無定科,任情以輕重”的情況。張亮、張藴古與盧祖尚等人就是在這種喜怒任刑的.情況下,被輕罪重判而處死的,連李世民本人也對其中的幾件事追悔不已。所以,有人指出,貞觀後期,李世民經常以言代法,破壞自己一手建立起來的法制,這等於是自亂其法。

貞觀十三年,魏徵奏上了他那篇著名的《十漸疏》,對李世民展開了全面的批評。儘管李世民以“從諫如流”的美名家喻户曉,但在這方面他並非完人,有時候納諫也不算是心甘情願。有一次,如果不是皇后的提醒,他還差點殺了直言的魏徵呢。

貞觀十九年,好大喜功的李世民拒絕褚遂良、張亮、李大亮等大臣的諫言,一心興師東征高麗,結果慘敗而歸。這場戰爭勞民傷財,削弱了唐朝國力。在班師回朝的路上,李世民悶悶不樂地歎息説:“魏徵若在,不使我有是行也。”事實上,當時儘管魏徵已經離世,但朝中並不缺乏犯顏苦諫的大臣,只是李世民追求個人功業的慾望迷亂了自己的心罷了。

儘管遠征高麗以敗北收場,然而,李世民並沒有從中汲取足夠的教訓,而是剛愎自用,執拗不回,頑固地還要準備再一次發動東征高麗的戰爭,在以後幾年中大練水師,製造戰船。

就這樣,李世民為了擴張唐朝的勢力,沿着政治上的下坡路滑行,而且越滑越遠,直至生命的終點。

歷史經典成語14

四面楚歌的解釋:

成語四面楚歌,比喻陷入四面受敵,到達孤立無援的窘迫境地。

出自:《史記·項羽本紀》,“項王軍壁垓下,兵少食盡,漢軍及諸侯兵圍之數重。夜聞漢軍四面皆楚歌,項王乃大驚,曰:‘漢皆已得楚乎?是何楚人之多也。’”

  四面楚歌的故事:

楚漢爭霸時期,項羽和劉邦原來約定以鴻溝(在今河南榮縣境賈魯河)東西邊作為界限,互不侵犯。後來劉邦聽從張良和陳平的規勸,覺得應該趁項羽衰弱的時候消滅他,就又和韓信、彭越、劉賈會合兵力追擊正在向東開往彭城(即今江蘇徐州)的項羽部隊。終於佈置了幾層兵力,把項羽緊緊圍在垓下(在今安徽靈璧縣東南)。

這時,項羽手下的兵士已經很少,糧食又沒有了。夜裏聽見四面圍住他的'軍隊都唱起楚地的民歌,不禁非常吃驚地説:“劉邦已經得到了禁地了嗎?為什麼他的部隊裏面楚人這麼多呢?”説看,心裏已喪失了鬥志,便從牀上爬起來,在營帳裏面喝酒;並和他最寵愛的妃子虞姬一同唱歌。唱完,直掉眼淚,在旁的人也非常難過,都覺得抬不起頭來。一會,項羽騎上馬,帶了僅剩的八百名騎兵,從南突圍逃走。邊逃邊打,到烏江畔自刎而死。

歷史經典成語15

捉襟見肘成語的意思是指拉一拉衣襟,就露出臂肘。形容衣服破爛。比喻顧此失彼,窮於應付。該成語典故出處:《莊子·讓王》:“十年不製衣,正冠而纓絕,捉襟而肘見,納履而踵決。”,一起來看看捉襟見肘這個成語背後的典故是怎麼樣的吧!

孔子有一個十分出色的弟子 叫曾參(即曾子)。他住在衞國時 生活很艱苦,穿着用亂麻絮做的袍子,看上去 破破爛爛的。他吃得十分不好,臉上浮腫,帶 着病態,手、腳都長了繭子。他十年都沒做新 衣服,帽子也破舊得很,帽繩一碰就斷。他如 果拉一下衣襟,臂肘就會露出來;一穿鞋,鞋後跟就會裂開。他常常接連三天 不生火做飯,實在是因為沒有錢買柴、買米。他的日子不比叫花子好,甚至還 不如叫花子。雖然如此,但曾參並不發愁,相反倒很樂觀,常拖着破鞋散步, 邊走邊高聲吟唱《商頌》。他的聲音十分大氣,洪亮得如同從金石做的樂器中 發出的.一樣。曾參就是這樣過着那常人不可忍受的自由自在的生活。他不做 官,就算是天子請也不做;不攀高枝,諸侯想結識他都被拒絕。他不愛名利、 富貴,不修邊幅,是一個超凡脱俗的高人。莊子説,注意培養心志的人會忘掉 形體,注意養身的人會忘記利祿,而致力於大道的人則會忘掉心機。

標籤: 成語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33p2e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