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優秀評課稿精選[15篇]

優秀評課稿精選[15篇]

優秀評課稿1

活動形式:聽評課

優秀評課稿精選[15篇]

主講人:馮老師

評課人:孫建磊

主題:訓練學生準確表達數學語言的能力

時間:20xx-12-10

今天上午有幸聽了馮老師的講課,講了一節二年級數學上冊關於"數學王國"的課程,從聽課中可以總結出一下幾點:

1、教師的課堂引導非常有趣,從數學王國的大門鑰匙的密碼引入課堂,讓學生利用1和2組成一個兩位數來揭開大門的'鑰匙,從而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讓學初步接觸利用數字組成一個數的可能性是多個的,另外結合地圖的塗色來引入第一個例題。

2、教師利用了一條主線貫穿全課堂,利用數字王國的大鎖密碼,開始課堂,最後又用大鎖的密碼結束課堂,並且對本節課做了昇華提升,提高學生的解題能力,有始有終。

3、教師的教學環節設計比較巧妙,尤其是對於塗色的設計,根據地圖進行了改變,讓學生理解題意,注意題意的要求,並在黑板上進步擺出圖形,結合自己製作的圖,讓學生明白定位法的確定方法,可以先確定前面的,也可以先確定後面的。

4、教師通過幾次個例題和操作實踐,加強學生的動手能力,讓學生自己探究實踐,對具體的方法最後提出總結,根據學生的活動,挑出能夠快速完成的幾個,總結方法,讓學生來了解方法的重要性。

5、在練習題的設計上也別出心裁,形式多樣,有排數字,合影留念,教學環節聯繫生活,抓住學生的心裏特點,實際進行模擬演練,讓學生倍感興趣,而且在練習上也拓寬思維,讓學生根據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編號排序。

對本節課意見和建議:

1、課堂的開始地圖出示雖然比較新穎有趣,引起學生關注區分比較,但佔用的時間過長,教師可進行適當的裁剪,直接給出陽泉地圖,把盂縣和郊區的地圖首先圖上不同顏色,問學生還有其他塗色方面嗎,口頭回答幾個後,直接開始塗表格,不用塗地圖。

2、講解定位法和交換法是是否可以再具體詳細些,感覺學生課上還是不是很明白如何定位。

優秀評課稿2

今天上午,觀摩了三位老師的展示課。給我最大的感受是他們的課品如人品,他們的課不是做秀,也沒賣弄,讓人所能感受到的是他們對教育深深的摯愛和對學生真誠的關愛!

首先,範莉莉老師的課給人第一感覺是真實。比如説,導入時的遊戲,“1月1日是什麼節日?10月1日是什麼節日?……”許多學生回答不上來,這可以看出範老師課前沒有跟孩子們説過“悄悄話”,這樣有缺憾的課才是真實的,才是美麗的!我們的公開課不是表演,不是做秀,在這裏範教師的如果能沉着一點,耐心地告知學生,很自然很巧妙地過渡到自己的預設中來,會收到更好的效果。

其次,範老師有深厚的語文基本功。大方、流暢的粉筆字,標準流利的普通話,尤其是聲音甜美。但我們遺憾的是沒有聽到範老師的那帶有童音的動情的範讀,如果範老師不用課件錄音讀,而是自己深情地吟誦,這樣效果會更好。課件上畫面加上動作,干擾了學生對詩歌美麗語言的感受,致使讀完以後,有個小孩説“老師,聲音小了聽不見”。我想,可能是視覺干擾了學生的聽覺吧,再説,對於一年級的學生來説教師的示範引領作用非常重要。

當我們還沉浸在節日的快樂氣氛中,童娟老師為我們送上了《媽媽的賬單》這一課。這節課,對於上課的學生而言,是一種幸福,對於聽課的教師而言,是一次精神的洗禮!在這裏,要感謝童老師,讓所有的學生,所有的聽課老師沉浸於她的情感課堂,同時,心靈為之一震!5月10日,是母親節了,我們為人兒女的,不能以工作繁忙為藉口,應該常回家看看!應該為我們那可親可敬的母親做些什麼?我相信,在師生情感推向高潮的時候,沒有誰不想念自己的媽媽,這正是語文教學人文性的體現,這就是所渭的詩意課堂,詩意語文。

不過,如果童老師的音調再低沉些,語速再緩慢些,能做到語言的抑揚頓挫,這一定會催人淚下的。

當我們的心頭還回蕩着《燭光裏的媽媽》的旋律的時候,季益波校長又為我們送上了精美絕倫的《普羅米修斯》,我認為季老師這節課上得大氣,渾然天成、人課合一。

在這裏,我想借用幾句詩來評價一下季老師的課。

導入——未成曲調先有情

環節——一枝一葉總關情

過渡——嫁於春風不用媒

小結——似曾相識燕歸來

氛圍——山雨欲來風滿樓

這是一節高品味的語文課,課堂上洋溢着濃濃的語文味、有品詞析句、潛心會文的過程、有聽説讀寫的訓練,這就是語文課。同時,課堂上教師的語言如春風化雨,點點滋潤着學生的心田,有巧妙的點撥,由衷的讚美,熱情的鼓勵,頗有大家風範,課堂意境的渲染更是獨具匠心,當學生情感達到高潮的時候,季老師戛然而止,恰到好處,學生意猶未盡,“英雄”的韻律餘音繞樑,三是不絕。

總之,今天的三節觀摩課各有特色,各有千秋,雖然存在一些缺憾,但猶如維納斯並不因為斷臂而影響了她的美麗。今天的三節課也讓我們看到了,我們的語文課堂正走在回家的路上。

今天,我和我校的20位教師在南街國小聽了王淑軍老師執教的《小稻秧脱險記》和趙豔紅老師執教的《開天闢地》兩節閲讀課,收穫頗多。下面簡單談談自己的感受。

這兩位老師教學基本功紮實,能時時刻刻關注學生,關注學生的學習習慣,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教師始終是課堂上的引導者,組織者,始終以學生為主,學生是學習的主人,交給了學生學習方法,培養了學生的學習能力。

王淑軍老師執教《小稻秧脱險記》一課時,注重了朗讀和寫字的指導。王老師檢查詞語讀音時,讓不同層次的學生以不同的形式讀,在容易錯的字音上,王老師進行了強調與強化,力爭全體學生都能讀正確,真正做到人人有提高,人人都學會。在檢查朗讀課文時,注重了學生朗讀姿勢與朗讀能力的培養。王老師從細節處着手,讓孩子們掌握讀書的正確姿勢,並教育學生要大聲地、口齒清晰地把文章讀出來,這就是朗讀。同時還培養了學生的陽光、自信,也激發了他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之情。而且,老師親切的語氣,微笑的面容也給了學生讀好文章的信心。課標指出:各個學段的閲讀教學都要重視朗讀,朗讀是國小階段重要的語文能力訓練。王老師在了無痕跡中達到了這一要求。王老師在指導學生識字寫字時,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讓小組內討論怎樣記住這些字,書寫時應注意什麼,大大提高了學習效率。

聽趙老師在執教《開天闢地》,可以用“行雲流水”一詞來評價。整個教學過程趙老師始終以文本為依託,讓學生藉助多媒體課件在與文本的對話中去感悟盤古偉大的獻身精神。如,教學“天每天升高一丈,地每天加厚一丈,盤古的身體也跟着長高……這個巍峨的巨人……”兩個自然段時,引導學生觀察他的動作、神態,再讀句子,讀懂了什麼,從哪讀懂的?讓學生再做做盤古把天和地分開時的動作,師此時配樂朗誦,學生在舉臂一分多鐘時的累與盤古的`“一萬八千年”形成了強烈的對比,盤古的偉大精神躍於眼簾;緊接着,趙老師趁熱打鐵,讓學生抓住下一段的“精疲力竭”“微笑”感受它的獻身精神。

很感謝兩位老師的辛勤勞動,能帶給我們一些收穫,一些思考。還有幾點建議與大家一起商榷:

1、王淑軍老師在教孩子們寫字時還要留有充足的時間,老師要在孩子們中間巡視指導,在孩子們的本子上寫幾個範字,讓寫的不好的學生零距離地學習臨摹老師的字體,更能拉近師生情感;還可以讓幾個學生到黑板上去寫,調動孩子積極性,讓孩子真正喜歡上寫字。

2、趙老師整體上看學生讀書的時間還太少,感覺像蜻蜓點水。開課伊始,就直接問:盤古是怎樣開天闢地的?標畫有關語句。在學生對整體還沒有意識時,這樣未免太倉促。新課標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的過程。對話,是閲讀教學中的一道亮麗景觀。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趙老師像是在牽着學生走,一步一步的,沒有放開,學生在感悟時談的太淺顯,沒有真正觸及心靈。

總之,聽了這兩節課,讓我也反思了自己的語文教學,發現了其中的一些弊端,如:學生讀書時間少,問題意識不濃,想象力不夠,表達能力不強……這都與自己平時課堂上放的不夠有直接的關係。想起葉老曾經的號召,“所有學生要善於使用語文這個工具,為提高整個中華民族的科學文化素質貢獻力量。”所以,對於一節普普通通的語文課,如果落實了該落實的工具性,影響了該影響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就算是“語文課”了,也就有了語文“味”了。期待更多、更有語文味的好課不斷呈現,也希望這樣的活動更多一些。

優秀評課稿3

優點一:課堂伊始,崔老師輕鬆的讓學生知道了“1”不僅可以是一個物體還可以指一些物體;用查預習,我爭先的方式查1/4的表示意義,這句話就像一顆小石子扔進了平靜的水面,激起了學生強烈的求知慾,為各個層次的學生留足了思考的時間和空間,這個有彈性的預設,讓學生生成了很多精彩,教師引領學生對單位“1”的認識走向清晰,也正是這樣的過程,自然而又巧妙地詮釋了本節課的第一個重難點。

優點二:學習數學實質上就是“做數學”。老師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資料,讓學生採用不同形式和方法“做分數”,很自然地使學生體驗、感受分數形成的過程。分數意義的探索完全在學生自己實踐、合作、思考下獲得。學生“學習的主人”色彩體現的淋漓盡致。讓學生充分的交流,適時的抽象、歸納、概括、引導、總結,在讓學生充分展示自我的同時,教師很恰當地體現了自己指導者在教學過程中的作用。師生之間的互動,使學生深刻的理解和掌握了抽象的分數的意義。體現了“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的現代思想。

建議:這裏1/4的表達方式多數學生用的是長方形紙,這裏教師在安排預習時是否可以更細緻一些,如:12個圓片的1/4、8根小棒的1/4、圓的1/4等,這樣更能讓學生再一次明白單位“1”的含義,為後面的學習節省時間,留出更多的時間來練習。

由於崔老師在教學中引導得巧妙,學生才有了自由發揮卻不失靈性的空間,課堂上才會飛揚着學生學習的.智慧和教師教學的智慧,從而讓人享受着數學知識從生活化生成到數學化的過程。

課堂結束很久了,但我依然沉浸在崔老師的課堂中,品位與思考之餘,我想,應該説崔老師的課堂為我們找到了課堂自主學習的導航,在以後的課堂中,我也會在多下功夫,爭取讓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對知識的理解和體驗,生成更多紮實、有效的數學化課堂!

優秀評課稿4

這堂課的教學重點是使學生能結合生活情景辯認鋭角和鈍角,能用簡潔的語言描述鋭角和鈍角的特徵,並學會藉助工具來判斷鋭角、直角和鈍角。在二年年級上冊中學生已經學會了如何辯認直角,並在判斷直角中滲透了比較大小的方法。在此基礎上學生學習判斷了一個角是鋭角還是直角。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覺得以下幾點做得比較好:

1、關於鋭角和鈍角的教學屬於概念教學。雷老師老慮到建立鋭角和鈍角的概念要以直角為判斷標準,她就從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直角出發,通過複習舊知識來為新知識做好鋪墊。

2、在活動探索中,雷老師設計了與學生共同畫一個小房子,讓學生數角、畫角,還讓學生用一張紙嘗試折出鋭角、直角和鈍角,通過遊戲活動既幫助學生認識了鋭角和鈍角,又培養了學生的觀察能力。

3、本堂課板書較精簡,可以加深學生對鋭角、鈍角特徵的認識,便於學生辨別。

4、在講授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與兩條邊叉開的大小有關時,雷老師讓學生用手來比劃,既激發了學生的興趣,又強化了概念。

在該課的教學過程中,我也感覺到有幾點如果改變可以錦上添花:

1、在導入過程中,可以先出示一幅遊樂場的情景圖,讓學生觀察、發現角,這樣既可吸引學生的興趣,又可以為學習新的知識創造良好的情景,同時還可以讓學生自然而然地感知到數學知識來源於現實生活,數學就在身邊。

2、雷老師在授課過程中主要以講為主,而忽視了學生的自主、合作與探究,在小房子中找角以及用紙折直角、鋭角、鈍角,都可以讓學生先自己動手摺,再彙報,最後老師再進行總結。

3、本課畢竟是節概念教學課,雷老師在新課中對鋭角和鈍角的概念未加過多講解,整堂課在時間上講多練少,還需要調整一下。

4、雷老師是名從教多年的老教師,所以上課比較嚴肅,在今後的教學中如果多加入一些激勵性語言與動作、並對學生的表現能夠做到及時評價的話會更好。

總體來説,本節課講得很好,能緊緊圍繞教學要求來進行授課,教學目標也基本實現。評課水平有限,敬請指正。

優秀評課稿5

聽了王峯老師的公開課,我認為王鋒老師執教《鄉愁》一文中有許多值得借鑑的地方。

一、在教材解讀上,比較熟悉教材的主要內容和重難點。執教中能結合學生的學習認知特點和學生的生活經歷經驗,充分挖掘教材的內涵,能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學習動機。

二、在設計理念上,以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式學習方式為主,教師適當地加以點撥。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欲和表現欲,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團隊合作意識、集體榮譽意識,有助於培養學生傾聽、思考和表達的能力。

第三、在教學目標上,設置了由易到難的學習目標,能滿足不同學習水平和學習能力的學生要求。具體的學習目標板書在黑板左邊,分別為:1。瞭解相關的作者、作品背景;2。朗讀、感悟課文內容;3。分析、歸納內容。用一課時基本完成了學習目標。着重點放在第2和第3學習目標。重視朗讀形式的多樣化。例如,學生個人朗讀全文,個人分段朗讀,小組比賽朗讀,男生個性化朗讀,,女生個性化朗讀,聽錄音跟讀,教師範讀等豐富多樣的朗讀形式。

第四、在教法學法上,不再是教師滿堂灌,學生被動聽的填鴨式教學局面,而是由教師有效組織的、學生積極參與的、安靜而活躍的課堂。多數學生能積極表現自己。例如,學生主動站起來有感情地朗讀這首詩,主動提出問題,積極回答問題。這些都是在教師的引導下,學生自覺自主地參與學習活動的出色表現。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圍坐,每六人一組。這種小組合作學習的模式在我校只有王老師一人敢大膽地嘗試。經過多次教學實踐檢驗證明,學生是比較喜歡這種新式的課堂的。每個學生都明白學習目標以及自己的角色和責任。同組的成員互相合作、互相監督學習,很少講閒話和搞小動作。

課前學生的.預習準備是非常充分的。絕大部分學生都在書上或者筆記本上做了較為詳盡的筆記。

第五、在教學過程上,以教師的組織、引導、提問、點撥、釋疑穿插於學生自主合作學習的主要活動中。教師的民主、謙虛、平等、鼓勵、温和等情感因素和語言藝術都得到了充分的體現。在鼓勵和表揚下,學生更能大膽地、積極地、自在地表現自己的才藝。

第六,在信息技術的輔導教學中,教師利用電腦播放《鄉愁》的錄音資料,並藉助打印機打印彩色照片(詩人余光中的)給學生欣賞,簡介作者時出示彩照,加深學生對作者的印象。

以上六點是我認為王老師字教授《鄉愁》一詩中的優點。至於教學方面的不足,我不敢妄加評論。只是提出我的一些疑惑:

1、學生説出的答案几乎與參考書上的一模一樣,這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還是不動腦筋思考照搬照抄答案?

2、教學中怎樣與會考考點緊密聯繫起來呢?

3、教師對學生的答案的不完善的地方如何引導、糾正並完善呢?

4、由少數的學生積極表現、活躍在課堂的學習活動中,而多數學生充當着什麼角色呢?教師能全程熟悉學生的學習表現嗎?

5、教學中的重難點是否需要教師反覆強調呢?

6、學生説出的答案几乎與參考書上的一模一樣,這是學生真正理解了嗎,還是不動腦筋思考照搬照抄答案?

感謝王老師上這節精彩的公開課,讓我開了眼界,知道了自己教學中的不足。希望今後能多開展這樣的教學交流課。

優秀評課稿6

今天早上,我們聽了王老師的《五彩池》一課,感受到她那自信大方的教態,激情洋溢的話語,恰到好處的點撥。整堂課,王老師都以飽滿的情感調動着學生的情趣。 這節課的優點很多,我們簡單地來回顧幾點:

1、王老師非常重視朗讀,以讀為本,整堂課都回蕩着學生的朗朗讀書聲。學生走進文本,在老師的激勵、讚賞中,通過讀中感悟,悟中再讀,開啟了思維的閘門,迸發出智慧的火花。從他們朗讀中,繪出形異色美的“彩池” ,感受到了五彩池的美麗與神奇,感受到祖國山河的壯麗。

2、本課時的重點是教學第二自然段。王老師把握住了學段特點,通過抓重點詞語、重點句子、教師範讀、學生反覆誦讀等手段,引導學生理解體會水池多、大小不一、形狀各異、色彩斑斕等特點。比如“漫山遍野”的`理解。“閃耀”這個詞教學。分號的強調和學習等。這樣巧妙地突破難點,引導學生進入情境,真正體會到五彩池那美妙神奇的景象,並感受語言文字的魅力,受到熱愛大自然情感的薰陶。

3、串讀第二自然段,整合整段內容,也是本課一大亮點。在學完第二自然段四個句子後,師生通過合作朗讀,教師簡潔、精美的引導語為學生的理解做了鋪墊,讓學生從整體把握文章內容,明晰文本思路,共同整體感受五彩池的美。

總之,整節課,流程清晰,塊面清楚,師生活動自然流暢,前後渾然一體,學生在寬鬆民主的情境中充分展現自我。

但是我們最終的目的想讓王老師呈現一堂更為完美的課,下面是我們一年級段老師的一些小小的建議。比如:

1、王老師的課上得非常細緻、紮實,尤其是前面部分讓學生充分地讀,反覆地讀。在指名讀時,叫到的學生比較多,導致後面第三自然段的學習很匆忙。我們在想,中間的教學節奏是否能緊湊些,捨棄一些不太必要的操作,使得整堂課的教學自然和諧。

2、根據年段目標,可以積累課文中優美詞語 、精彩句段,揣摩文章的敍述順序,領悟基本的表達方法。王老師確實也努力在這樣做,指導學生理清敍述的順序。但對課文語言的挖掘是不是能再深入些?文章的優美,學生已經感受到了。是否能從另一方面來進一步學習文章。比如對語言的模仿運用,學習作者是怎樣寫五彩池的美,從事物的各個方面來進行描寫。學習文章的寫作順序和方法,比喻句的運用,過渡句的使用等。

①比如學生字詞的積累。可以給學生拓展積累詞彙的空間,讓學生在劃、記文本中有關色彩詞語的同時,再由學生聯繫生活中所見的色彩,仿説,動筆積累,從而培養學生感知色彩的能力。

②安排一個小練筆填補空白。第二自然段,可緊扣輻射全文的文眼“神奇”,抓住文中的省略號,讓學生想象作者未盡舉的五彩池的神奇形狀,並用文中的句式“有像……,有像……,有像……”,把想象中的種種形狀寫出來。通過寫,五彩池的千姿百態得以充分展現,學生對它的神奇的理解和認識也得到進一步的提高和昇華。

③ 學完第二自然段後,讓學生學着第二自然段的寫作方法,也寫五彩池另一處美麗的景物,進行交流反饋。這樣在讀寫練習中鞏固、積累,在遷移運用中內化、提高。

如果教學第三自然段來不及,補充上這個練筆的環節,應該能夠使課堂充實了。

3、還有一些非常小的細節問題。比如四上年級的課堂中,是否還要強調給自然段標小節號?在自由讀第二自然段中,數數共有幾句話,標出序號,這個要求是否可以刪去?

優秀評課稿7

《恐龍》是它一篇知識性短文,介紹了恐龍的種類、形態和生活習性,字裏行間流露出作者對恐龍的喜愛之情。恐龍生活在遙遠的古代,誰也沒有見過,它的種類、形態、外形和習性都是根據目前掌握的資料所進行的研究推測。正因為如此,作者多處運用打比方、作比較、列數據等説明方法進行具體的描述。那我們在教這樣的課文時應該如何去教呢?

龐老師的課,給我了很大的啟發。雖然板書的內容很多,但給人一種水到渠成的感覺。特別是講恐龍的形態時,深入淺出的`讓學生明白了,打比方的好處和怎樣打比方。比如講樑龍像移動的吊橋時,老師先出示關於吊橋的圖,讓學生通過已有的生活動經驗,來理解打比方的好處。最後還總結了打比方的方法(要用熟悉的、相似的來比方)學生頓時就明白瞭如何給一個事物來打比方。我覺得此處學生不僅學到了知識,更掌握了一種方法,讓學生得到了有效的發展,值得我今後去學習。

還有一處在講解劍龍時,學生對於“劍”和“箭”區分不清,老師還是先通過圖,然後再通過偏旁讓學生學會區分,不僅理解掌握好了詞語,還教學生學會了辨析詞語的一種方法。

讓學生在這樣一篇知識性短文中,也感受到學習語言文字的魅力。

優秀評課稿8

首先,本節課教師能根據低年級兒童喜歡小動物的心理特點,創設生動有趣的教學情景貫穿全課,極大地吸引學生參與探索活動。如:以格林童話主人公小熊嗒嘀嗒情景引入分蘋果;以打老鼠遊戲進行鞏固練習等。其次,教師注重讓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主動探究新知,並結合師生互動小遊戲在學生學得有效又有趣。第三,教師能把新知識化解為幾個梯度逐步展開,把新知識與舊知識緊緊相扣。如,導入環節的學生手中有幾個蘋果圖片有的不足10個,教師追問再拿幾個就10個,以此滲透10的組成,為新知識的探索做好鋪勢,如對10的組成幾種分法也由集體模仿到獨立,嘗試到發現規律,逐步推進,建構數學模型。第四,郭老師注重在課堂上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如,多次指導學生説完整話,培養學生説數學的能力,藉此提升學生數學思維表達能力;多次指導學生注重寫字姿勢,表揚學生聲音響亮,指導正確發音“十”讀“Shí”。

幾點建議:① 在出示幾組10的加減法算式讓學生髮現規律這一環節,教師留給時間思考太少,顯得教師太急燥了。“以生為本”的理念不能得到很好的落實,在這個很有數學探索價值的環節,教師可放手讓學生思考、交流、總結,而不是怕後邊的練習無法全部完成,蜻蜓點水,一帶而過。課堂上有限的40分鐘是應該給學生探索有價值的數學問題,還是完成教師課前預設的每個練習,在課改回歸理性的今天,教師應知道如何選擇。在課堂上根據學生的學習情況,及時調整教學方案,更是對教師教學機智的考驗,同時也能體現教師是否真正領會新課改理念,是否以理念指導課堂教學。②本課課末有連續5個的練習應用,形式活潑多樣,生動有趣,但因為時間緊迫,教師為了完成全部練習,如似趕場子。練習重要的是應紮實有效,如本末倒置,反而會顯花哨、繁雜。③評價語言較為單一,全課中對學生的回答,教師有8次給予“聲音響亮”的評價。我個人認為,數學課堂上的評價語言除了生動豐富外,要體現數學味,要有針對性,既能激勵又能導向。

一、《搭配中的學問》

陳丹鳳老師與何立娜老師執教同一課題《搭配中的學問》。下面我就談談聽完這兩堂課後的一些思考。 第一,兩位老師都能創造性使用教材,創設生活問題情境,喚起學生已有經驗,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標準》中指出:在數學實踐活動中,要從學生身邊的行為、自身活動出發,激發學生對活動的參與熱情和學習興趣,才能使他們體驗到生活中的數學,實現數學的應用價值,同時達到培養學生的主動性和創造性的目的。這兩節課中,兩位老師從設計搭配衣服的情境引入,再到午餐菜式搭配到遊玩線路等一系列與學生熟悉生活情景中,讓學生主動獲取知識,培養了參與意識和探索創新精神。 第二,兩位老師的課堂設計,環節清晰,層次分明。從依靠實物圖片表示到連線表示到符號表示,促進了學生對數學抽象模型的自主建構。相比之下,陳老師設計了以“笑笑一天的`活動”為主線的搭配活動,過程更為流暢,思考探索的過程更為連接。

二,如果説課堂預設的方案凝聚者執教老師背後團隊的集體智慧,

那麼對課堂上生成的處理才顯現出一位老師的真功夫。我認為對課堂生成的處理主要有兩方面,一是及時調整教學方案,二是評價。我記得吳正憲老師説過:“課堂上老師怎麼評,學生就怎麼走。”教師好的評價可從激勵學生向更積極主動地探索數學知識,可以提高對數學的興趣和學習數學的信心。但這兩位老師在課堂上評價做得不夠,語言籠統空泛,而且有的學生非常好的發言,教師也棄之不理趕緊拋出下一個問題。如陳老師在課上有這麼一段:老師要求學生用連線表示2件上衣和3件褲子的搭配,請了一名學生A上台板演,這名學生未能按上衣或褲子的順序逐一搭配,出現了混亂。生A歸位後,老師問:哪位同學説説她剛才是怎樣連的?生B回答時把自己的方法説了一遍(有序),師未做任何評價又問:“剛才上台的同學是怎樣連的?”又請生C來回答。顯然生B的發言答非所問,但她連線的方法是很有序的,表述也很清晰,我建議老師可這麼評價:你這樣連線很有序,這樣連不會重複也不會遺漏。要是上台的同學能像你這樣就不會出現那小問題了,下面的同學誰知道台上的同學出現了什麼小問題了。這樣既重申的搭配中應注意的問題,肯定了生B,又含蓄地指出生B回答的並非教師所提問的。等生C指出生A的小問題之後,教師可再次評價生C同學非常用心學習,能關注到其他同學,同時我們也謝謝生C同學,你出現的這個小問題,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有序地搭配。

以上是我對這三堂課的幾點看法,不成熟之處請專家老師們多多指正。

優秀評課稿9

活動目標

1、引導幼兒認識並瞭解鏡子的基本特徵及用途。

2、知道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

3、細心觀察,體驗探索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各種鏡子、大口袋、萬花筒、音樂磁帶

活動過程

一、認識鏡子1、遊戲:摸口袋

師:①今天老師的口袋裏藏了一個有趣的東西,我請一個小朋友來摸摸它是什麼?②摸上去感覺怎樣?你覺得它是什麼?

2、自由探索

看看摸摸,鏡子是用什麼材料做的,他有什麼特點?

3、教師小結

我們剛才見到的'鏡子都是用玻璃做的,是平滑的、涼冰冰的、可以反光的,背面塗了層特殊的材料,叫金屬漆,這樣就可以清楚地照出物體了。(幼兒學説金屬漆)

二、探索發現鏡子的用途1、回憶經驗

師:你還在哪裏見過鏡子,它可以用來幹什麼?

2、討論鏡子除了幫助人們整理儀容,還有什麼用途。説説汽車、商店等生活環境及自然環境中安裝鏡子的原因。

3、通過照鏡子使幼兒明白每個人的體形是不同的,每個人都是獨特的,要尊重別人。

4、請幼兒説出還見過什麼樣的鏡子。(幼兒説出各種鏡子,教師出示如凹透鏡、凸透鏡、平面鏡、凸面鏡、凹面鏡、望遠鏡、放大鏡、顯微鏡、眼鏡)

5、鼓勵幼兒將兩面鏡子擺放在不同的位置,説説有趣的發現。

6、教師小結。

三、遊戲:照鏡子1、介紹規則。

師:現在請小朋友和老師一起玩照鏡子游戲,老師做照鏡子的人,小朋友做我的鏡子,我做什麼動作,你們鏡子也做什麼動作,好嗎?

2、遊戲:隨音樂做照鏡子的遊戲。

四、延伸活動請幼兒玩萬花筒,進一步瞭解鏡子的特點。

優秀評課稿10

這節課的內容是國小數學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材(人教版)四年級上冊第七單元數學廣角中的例4,“對策問題”是數學綜合實踐與應用領域的內容。本節課的學習從同學們熟悉的故事入手,在學生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發現數學知識不僅從生活中處處可見,在比賽中還有很大的學問。本節課教師在學生興趣正濃時,藉助合作、探討、找規律。在興趣一猶未盡之時,通過遊戲,加深了對數學知識的理解,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學習熱情。

本節課突出了以下幾個特點:

1、教學設計新穎別緻。

開課伊始,教師充分抓住學生好玩、愛玩的天性,設計了玩撲克牌的遊戲,然後教師設疑引入新課。方法巧妙,課堂氣氛活躍,無疑教師對本環節的設計是成功的。

2、充分利用多媒體輔助教學。

通過動態的故事情境,讓學生感受田忌賽馬中的對策問題,引出探究的內容,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體現解決問題的策略。

教學流程生動、流暢、層次感強,活動紮實有效。通過活動將知識賦予其中,突出了學生解決問題這一新的理念,教學流程科學合理,合作學習紮實有效,交流評價充分到位,給學生充分交流和研討的時間和空間,而且教師也參加到了學生小組活動之中,真正成為學生學習的參與者。積極思考的主動權也完全掌握在學生手中。在師生、生生之間的信息交流和活動交往中,當學生面對實際問題時,教師能引導學生嘗試着從數學的'角度運用所學知識和方法尋找解決問題的策略,促進了知識的互補互聯,,使學生學會傾聽,學會了異位思考,學會了在多種方案中尋找最優方案的意識,提高了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最大限度地發揮了他們的聰明才智。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體會運籌的數學思想方法,滋生優化意識。

4、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又服務於生活的教學理念。整個教學內容的編排,生活氣息濃,都是學生身邊熟悉的事物,教師及時引導學生在生活中,遇事要善於思考,講究策略,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嘗試用數學的方法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幾點見議:

一、生活中處處有數學,能否多舉些實例。

二、在遊戲時,任務要明確要求。

優秀評課稿11

趙老師執教的對象是三年級學生,三年級學生由於剛剛接觸英語,對英語非常感興趣,但於此同時存在的是他們的基礎還非常薄弱,還不會説很多的英語句子。這一節課上的是牛津教材第一冊Module 3 Unit 1,關於七種顏色的詞彙課。如果是按照傳統的方法進行教學,會顯得枯燥乏味,並略顯簡單。在本課中,趙老師能突破傳統的教學思路,大膽實踐,把重點放在單詞的運用過程中,充分培養了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主要有以下幾點體會:

一、活動的.設計有趣味性

趙老師能根據國小生的年齡特點設計生動活潑的活動,如:本課一開始,教師通過歌曲:Clour song 既起到複習熱身作用,也為後面的運用做好鋪墊。在新課導入的時候通過多媒體呈現美麗的彩虹,還有一朵紫羅蘭花,自然引出七種顏色,通過學生挑選自己喜歡的的景物自然過度到今天的單詞教學。在練習鞏固的時候,趙老師用what‘s missing? Let’s chant等的遊戲的活動,進行操練,既培養了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又培養了學生的注意力、觀察力、思維力和想象力。

二、活動的設計有層次性

本課中,趙老師在教學中先讓學生學説表示顏色的單詞,如:red 讓學生掌握單詞的音、型、意。再讓學生找一找身邊有什麼東西是紅色的,用簡單的句型進行表達,如: I have a red bag/pen等等,。最後,讓學生運用所學語言進行拓展性練習,挖掘學生創造使用語言的能力,從教師的語言輸入轉為學生的語言輸出,符合語言的習得規律。能遵循語言教學源於生活並用於生活的道理,注重活動設計的生活性。

三、活動的設計有生活性

趙老師在課堂一直在進行英語語言的滲透,如:think it over , let me see , here you are , you‘re welcome , what colout is it ……使學生在無意識中學習英語,這樣幾年下來,

需探討的地方:

1、整堂課缺少一個大的語言情景,是否應該課件呈現一副自然美景,讓學生感受自然之美並且給孩子一個語言運用的素材。如果能夠一條線索貫穿起來就更加好了。

2、對學生的小組活動需加強指導,培養學生用英語交流的習慣。整堂課中小組活動比較少,可以讓學生在合作中更好的學語言並且運用語言。

總得來説趙老師的這堂課是非常成功的課,值得我們學習和鑑戒。以上是我對趙老師整堂課的一些不成熟的看法,有不妥之處,敬請大家的批評指正。

優秀評課稿12

今天,我聽了王老師上的《口算乘法》這一課後,有以下的想法:

1、 能聯繫學生的生活,尊重學生原有的基礎知識。

王老師讓學生自主的從主題圖中尋找信息,並提出問題,激起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進一步體會到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着,數學知識來源於生活,並在生活中得以應用。

2、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王老師讓學生自己發現圖中的數學信息並提出數學問題,從而引出兩位數乘一位數的口算,繼而讓學生自己探索口算方法,然後在多種算法中讓學生進行小組討論比較“怎樣算比較簡便?”使算法得到了更優化,從而也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在學生探究口算算理時深入淺出,使學生也很容易地掌握了口算方法。這可從學生的反饋中得到了很好的體現。

數學學習活動應當是一個生動活潑的、主動的和富有個性的過程”。王老師給學生充分的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使學生能在自主探索,親身實踐,合作交流的`氛圍中,解除困惑,更清楚地明確自己的思想,並有機會分享自己和他人的想法,在親身體驗和探索中認識數學。

3、 口算練習的呈現方式多樣,並能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具有一定的開放性。

優秀評課稿13

《白鵝》這篇課文中,作者重點表現的則是白鵝性格的特點──高傲。剛把這隻鵝抱回家時,從“伸長了頭頸”“左顧右盼”的姿態中,留下了最初的“高傲”的印象。繼而以“鵝的高傲,更表現在它的叫聲、步態和吃相中”這一過渡段統領全文,細緻刻畫了鵝“嚴肅鄭重”的聲調,“大模大樣”的步態和“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

今天章老師為我們大家演繹了一堂充滿生命靈動的課,課堂上章老師和學生上一起按三個環節學習即:閲讀環節——解讀環節——拓展環節,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合作、探究的能力。

在閲讀環節上,章老師的課給人至深的印象是學生的閲讀從情境中走來。由於《白鵝》是一篇富有生活情趣的文章,為了讓學生們學起來興趣高漲。章老師創設了情境,讓學生猜謎。“身披白袍向天歌,看門守像管家,走路行動像將軍,吃飯喝水像老爺。”當學生猜出是白鵝時,章老師問同學們想不想把它領回家,那就呼喚它一聲,學生一齊讀課題,如此巧妙地引出課題,使得學生很想知道豐爺爺筆下白鵝是怎樣的?顯然一讀為快嗎,就趕快去讀讀吧!這樣巧妙地撥動了學生的心絃,充分調動了學生的閲讀興趣。為整堂課奠定了快樂輕鬆的基調,從而實現了讓學生的閲讀從情境中走來。

在解讀環節上來看這堂課,章老師把本節課目標定位於通過 “三眼一板”“一絲不苟”的吃相上來品味、感悟“鵝”的高傲經以及豐爺爺對它的喜歡。章老師根據四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經驗,學生已有的知識經驗基礎緊緊抓住“鵝”老爺一詞,“鵝”老爺一詞作為切入點,讓學生去讀課文,到文本中去尋找鵝的那種老爺架勢、去感受鵝的高傲。你説,他説,我説,説説自己是從哪些詞句覺得這是一位高傲的鵝老爺,珍視學生的閲讀感受,讓學生充分地表達自己閲讀後的獨特感受。

當上到拓展環節時,章老師提出問題:它又會怎樣責備豐老爺呢?孩子們開始快樂地進行想象,他們有好多好多想説的話,課堂氣氛頓時進入高潮。章老師及時收住,欣喜地引領孩子們從語態、語速上、神情上進行指導去感受的狗“躲在籬邊窺伺”“敏捷地跑過來,努力地吃它的飯”“立刻逃往籬邊,蹲着靜候”等如小偷般的委瑣相,在感受狗的想偷吃又滿心恐懼的同時感受鵝的高傲的老爺派頭。朗讀也在此再一次得到深化,廣化,美化,朗讀因讀懂了文本而精彩,文本因朗讀而更美麗。

語文是詩意的展呈,是智慧、是情感的展呈。語文教學也應是詩意,智慧,情感的延續。以上只是我對新教材的一種理解,我作為一名語文教師對語文教學的一種期盼,一種努力。語文教學永遠是一個追求的過程。讓我們把握好基礎與創新,把握好傳統與時尚;讓我們追求落葉飄飛的浪漫,黃花滿地的詩情,讓我們享受風吹草低見牛羊的詩意,雲淡風輕話滄桑的風雅,讓用我們自己的詩情、才情鑄造一道道浪漫的語文風景線,讓我們的學生快樂地淌洋於我們的語文課堂。

優秀評課稿14

各位老師:

大家好!今天再次讓我們領略到田老師的風采。田老師的課跟她的講座一樣精彩!雖然田老師給我們展示的一個教學片斷,但是卻魅力四射。

首先,我們看到,課伊始,情已生。開課時,老師用她那親切、熱情的話語征服了學生,凝聚了學生的注意力。在課中我們更感受到田老師那不同凡響的課堂藝術,導語的過渡自然流暢,評價語言的貼切、適當,讓課堂的學習氛圍總是那樣的和諧、融洽。

其次,教學設計的精彩,以克林頓的話導出奇蹟,緊扣奇蹟品讀長城的句子,感受了民族的自豪感,最後還是以克林頓的話結課,昇華了奇蹟,從孩子們朗讀中,我們感受到這不僅僅是克林頓的話,這也是孩子們心中想説話。可以説教學線索非常清晰,重點突出。

第三,田老師通過一畫面的'欣賞,情境創設,使朗讀的指導不着痕跡又那麼順理成章。並且朗讀層次分明,首先,老師指導學生抓住“巨龍、連綿起伏、曲折蜿蜒”瞭解長城的待點,讀出長城的雄偉壯美,這是第一層次。然後,老師又設計一些問題啟發學生進行聯想,(想想看,這樣一座前不見到,後不見尾的萬里長城,需要多少人去建築?又需要多少條石和城磚?當時,建造長城的條石,一塊有二三千斤重,那時候沒有火車、汽車,沒有起重機,就*着什麼?)通過聯想,瞭解長城的建築,讀出民族的自豪感;第三層次,瞭解長城的歷史,理解“不朽”,指導學生深層次地感悟長城,突出長城的不朽。

四、語言文字訓練紮實。在課中,將“穿行”換成“爬行”可以嗎?通過換詞比較,幫助學生理解,在這作者是在飛機上看長城的,用穿行更恰當生動。另外在教學起伏這個詞的時候,老師非常注重詞語的積累:山峯可以有起伏,長城可以有起伏,那麼還有什麼可以有起伏呢?(江水、麥浪)有時候,心情的變化,故事情節的變化,也可以有起伏。師:運用這樣的方式學習語文,積累詞語,這叫舉一反三,你就找到了學習的竅門。(還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我覺得今天田老師給我們展示一個真實、樸實、紮實的語文課例。

優秀評課稿15

餘奕老師上的是高中生物生物第二冊第五章第四節的教學內容。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在學習了生態系統的營養結構上進行的,因而在教學時,能積極利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設計問題情境,培養自主探究,引導學生主動建構新知識。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堅持以自主探究性學習為主,綜合運用講授、談話、討論、多媒體教學等多種方法,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

一、探究安排合理,注重知識聯繫

張老師能夠通過多媒體教學手段引入,給學生提供相關的資料,創建生動的.教學情境。激發和推動學習者的認知活動、實踐活動和情感活動,從而更容易理解這部分知識,能加深對新知識的掌握。在教學中,從細胞的分化概念入手、結合分化的特點、遺傳物質是否改變等層層推進,讓學生自主探究,從而形成知識框架,體驗成功之感。

二、設計問題情境,培養自主探究

張老師的教學設計思路符合教學內容實際,結合學生現有的認知結構,然後在現有的基礎水平上建構新的知識,培養了學生自主探究的興趣。首先是對上節課的內容進行回顧,“什麼是細胞增殖”,“有絲分裂各個時期的特點”,“有絲分裂過程中染色體行為怎樣變化”“有絲分裂的意義是什麼?”等。從而引出在自然狀況下正常生物體細胞進行有絲分裂後遺傳物質未有改變但因執行不同的功能而發生細胞形態、結構和功能上的變化。然後再由此引入新課細胞的分化,再通過學生自主學習和師生的共同探討來概括細胞的分化的特點的內容。

三、科學設計練習,注重能力培養

張老師通過自己設計練習,形成一定的梯度,層層推進,採用啟發誘導的方式,來培養學生良好的思維習慣、思考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一方面既完成了既定的教學目標,使全體學生都能在課堂上掌握好基礎知識,另一方面通過不同層次的練習,培養了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題的能力,達到了教學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rwqor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