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其他 >

評課發言稿15篇(精選)

評課發言稿15篇(精選)

在生活中,越來越多人會去使用發言稿,發言稿具有觀點鮮明,內容具有鼓動性的特點。那麼發言稿一般是怎麼寫的呢?以下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評課發言稿,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評課發言稿15篇(精選)

評課發言稿1

三天來,五位老師精神飽滿,神采飛揚,為我們展示了一節節教學風格各異、精彩紛呈的示範課,使我們受益匪淺。現在我代表三年級組對本週的五節課做評課發言。

共同優點:

1、課件製作精美,直觀,講解清晰透徹,突出了重點,突破了難點。

2、題型設計由易到難,有梯度,使學生的知識和技能都得到提高。

3、整堂課既有獨立學習,集體討論,又有小組學習,動手操作等,課堂參與方式不僅形成了良好的課堂氛圍,而且促進了學生多種能力的協調發展。

下面就三年級白老師這三節課進行講評:

1、一開始就創設了“小猴子下山”這個學生非常熟悉的故事情景,導入新課,趣味性強。接着通過摸球遊戲來驗證“一定”“不可能”“可能”等問題,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提出問題-提出猜想-動手實驗操作-得出結論的探索過程。

2、整節課給學生創設了積極思維、動手實踐、合作探究的氛圍,始終以教學活動的設計者、參與者、引導者、合作者的身份出現在課堂上,使課堂教學結構嚴謹,一環緊扣一環,師生情緒高漲,興趣盎然,思維活躍。

3、課中的律動,貼切自然,事半功倍。

4、用“一定”“不可能”“可能”説説學生生活中的事物,學以致用,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習慣。

不足之處:

1、討論部分佔用時間過多,對顯而易見的問題不需要進行討論,應針對有爭議的問題進行討論。

2、學生的問題意識不濃,不能自主的質疑、發問,表達不同的意見,這也是這幾節課的共性問題,也是我們教者今後要改進的地方。

評課發言稿2

《紙船和風箏》是二年級上冊的一篇課文,課文以生動的語言,向小朋友們講述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紙船和風箏讓小松鼠和小熊成了好朋友。在清清的溪水裏和藍藍的天空中也留下了紙船和風箏帶去的問候。祝福、諒解和濃情,真正成了維繫發展他們友誼的橋樑和紐帶。文章內容貼近學生生活,語言簡潔生動、童趣盎然,故事性強。孔老師經過精心準備,呈現給我們的是一堂既簡約有效又紮實的語文課堂。孔老師的課可圈可點之處甚多,不論是在教材處理上,還是在練習的設計上等,各個環節都有自己獨到之處。尤其讓人覺得巧妙的是,孔老師充分把課本提供的素材轉變成課堂教學的可用資源,特別耐人尋味。

一、親近課文插圖,讓課堂錦上添花。

1、巧用封面,導入課題。

上課伊始,孔老師沒有運用一些華麗的語言,而是出示了課文中的三幅插圖,第三幅圖是本冊教材的封面。在小朋友觀察了圖片並作了簡單的介紹後,以一句:“這3幅圖連在一起講述了一個動人的故事,這個故事的名字就叫做《紙船和風箏》”導入了課題。我們在讚歎這樣簡潔、乾脆、自然的導入方式時,不得不對胡老師對教材的熟悉程度產生敬佩。可以看出,胡老師不僅對所教課文《紙船和風箏》作了研讀,更是對整冊教材都已有了深入、透徹的鑽研。而就學生的學習效果而言,教本上的素材更會讓學生產生親近感,也就更利於學生的學習。

2.利用簡筆畫,創設情景。

在讓學生看圖簡單説説故事講了一件什麼事之後,引出了故事中兩個可愛的小動物:松鼠和小熊;在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時,孔老師很能發揮自己的優勢,利用板畫為學生創設了一個有趣的童話場景,不但極大地引起了學生的.興趣,而且還讓學生從板畫中理解了“山頂”與“山腳”這兩個方位詞,從而簡單明瞭地瞭解了松鼠和小熊家的位置,學會了帶着問題讀書,從文本中找依據,用書本來解決問題,使學生真正深入到課文中來,極大地增強了學生的參與意識,也為後面理解課文內容做好鋪墊。

3、妙用插圖,理解“樂壞了”。

對於二年級的小朋友來説,生動、形象的圖片往往比文字更易於理解。教本的插圖無疑成了執教者首選的素材。胡老師在引導學生理解“小熊收到松鼠的紙船後的心情是樂壞了”時,首先出示小熊“樂壞了”的圖片,學生觀察後問:從哪裏看出小熊開心?你可以關注它們的表情、動作。再出示句式:

小熊拿起紙船一看,樂壞了,他樂得()。

松鼠一把抓住風箏的線一看,也樂壞了,他樂得()。

在學生説出“小熊嘴角彎彎的”“小熊樂得跳了起來”和“小熊手舞足蹈”等詞語時,隨機又引導學生:你們聽到它們的聲音了嗎?引出:樂得哈哈笑,樂得嘴巴都合不攏了,然後才引出課文中形容小熊很開心的詞語“樂壞了”,最後讓學生通過朗讀表達出這種“樂壞了”的心情。我覺得這就是所謂的活學活用,學以致用。

總之,運用了課本原生態的插圖,學生不但興趣高漲,更重要的是在此過程中,學生積累了一些詞語,並且很真切地體會到了小熊收到紙船後那種“樂壞了”的心情,這些,又怎是枯燥的語言文字所能取代的?

二、重視識字教學,識字方法多樣。

識字教學是低段教學的重點。新課標指出:“識字教學應注重教給學生識字的方法,力求識用結合,運用多種形象直觀的教學手段,創設豐富多彩的教學情境。”在教學中,孔老師採用多種形式,如猜字謎遊戲加深識記字形,念兒歌鞏固生字,有效地突出了重點。印象較深的是教“扎、抓”時,老師先讓學生比較兩個字讀音的異同,再比較字形的異同,都有一個“提手旁”,“抓”:怎麼抓?用手抓。小動物用什麼抓?爪子抓。抓是“提手旁”+爪;通過動作演示,使學生很明確地知道“扎、抓”的不同意思。這樣的教學,形象直觀,簡單有效,又使學生學得興趣盎然。

三、設計課堂練習,學得有效紮實。

低段重點還是寫字識字教學。課堂上,孔老師多次設計了讓學生動筆練的時間,運用分散寫字方法,兩處穿插了寫字教學,分別寫“抓”和“幸福”,並及時反饋,做到作業的“做有成效”。語文課上,我們應做語文的事情,引導學生在課堂上感悟語言,積累語言。課文中出現了“漂、飄”,一個是風箏飄在空中,一個是紙船漂在水裏。孔老師就緊緊地抓住這兩個音同意異的字進行語文訓練,“小熊是怎麼做的,松鼠又是怎麼做的,請同學們讀2—6小節,用“—————”畫出來,學生反饋後隨機出示兩個句子“比一比”後,讓學生自己發現問題,隨機引導“飄”字帶風字旁,是和風有關,是指飄在空中,而三點水旁的“漂”和水有關,指漂在水裏。並通過念兒歌幫助識記區別這2個字。胡老師在小結時還指出漢字獨有的魅力,引起學生對祖國文字的好奇和熱愛,進行語文的薰陶。

為了瞭解學生是否掌握這兩個“漂、飄”,孔老師結合《課堂作業本》完成第3題:選字填空。通過練習,學生已能正確區分這兩個字的用法。這所有種種,都能讓聽課老師感受到孔老師的課教學紮實有效。

縱觀整堂課,有很多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又如孔老師重視説話訓練、朗讀訓練等等。但我認為,對教本的運用是本堂課的一大亮點。我想,這不僅是孔老師自身素質高的一種表現,更應該得益於她對教材精心、透徹的鑽研。可以這樣説,這堂課上各個環節,在聽課者眼裏,看似“信手拈來”,而對孔老師而言,實是“苦心經營”!

評課發言稿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首先,我要説《平行四邊形面積》這節課很難上。為什麼這麼説呢?因為如果只是讓學生學會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進行計算,很容易,只需要1分鐘,而要把1分鐘就能學會的內容上滿一節課,就很難。難就難在探究過程的教學,學生思維的碰撞,轉化思想的滲透。

本節課,王爽老師是在教研集備的基礎上,結合自己對教材的理解,精心設計的一節課,與課前的説課環節相吻合。縱觀王爽老師這節課,基本功紮實,環節清晰、流暢;課堂真實,預設與生成均有很好地體現;內容充實,環環相扣。從問題的提出到大膽猜測(平行四邊形的面積是鄰邊相乘還是底乘高呢?製造認知衝突),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觀察、分析,從而得出結論,解決問題。可以説是一節實實在在的探究課。本節課有幾大亮點:

一、抓住數學靈魂,轉化思想貫穿始終

平行四邊形的面積公式作為這節課的組成部分,但不是核心,轉化思想才是它的本質所在。王爽老師恰恰將轉化思想滲透在教學的各個環節中,貫穿整堂課。更難能可貴的是使學生頭腦中一直縈繞着這樣一個想法:在不能直接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的時候,能不能把它轉化為學過的圖形從而計算出它的面積。這不僅很好地完成了本節課的教學任務,還為後續的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公式做了鋪墊。王爽老師在滲透轉化思想過程中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數方格,感知轉化。

2、剪、拼操作,運用轉化。

3、公式推導,還原轉化。

4、實踐應用,拓展轉化。在比較三條小路哪條面積大時,引導學生觀察,並應用轉化,把三個不規則的圖形轉化成了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在解決問題的同時,也為探究三角形及梯形面積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使轉化思想進一步得到延伸。

二、合作學習層層深入

作為本節課的主體部分——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推導,採用了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而小組學習的三個問題也層層深入:

1、如何把平行四邊形轉化成長方形?(目標明確,化未知為已知)

2、拼成的長方形與原來的平行四邊有什麼關係?(學生通過動手操作發現:面積相等,平行四邊形的底等於長方形的長,高等於長方形的寬。)

3、你得出什麼結論?(學生很自然地得出:平行四邊形的面積等於底乘高,可謂瓜熟蒂落,水到渠成。)

三、習題設計由淺入深。

本節課在習題的選取上很有代表性。第1題是根據公式求面積。(公式的應用)。第2題是已知面積和高,求底。(公式的拓展)第3題是通過觀察、比較得出等底等高的平行四邊形面積相等。(這是深層次探究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的本質)。第4題則是通過比較三條形狀不同的小路面積,使學生髮現這些不規則的圖形也可以轉化成平行四邊形,進一步滲透轉化思想,從而回歸本課的主題。用三個詞來概括就是精心、精煉、精彩。

既然是一節探究課,就要把大量的時間都交給學生,難免會在探究過程中出現偏差,從而影響探究活動。

首先,就本課而言,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動手多於動腦,顯然是對探究的目標不是很明確,建議在探究之前對三個小問題加以強調,必要時組長可以在組內引領,3個問題一個個地完成,達到公式推導這一探究任務。

其次,數方格這一環節,王爽老師是教給了學生數方格的方法,不滿一格的都按半格計算,顯然是不想讓學生過早地接觸轉化,以免在探究過程中缺少內容。但從實際數方格的效果來看,很多學生很快就説出了答案,可見他們大多並不是按照半格半格數的方法,而是進行了平移。這説明學生的思想是不應該束縛的,同時也是不能束縛的。這是本節課學生第一次有機會嘗試體驗轉化的思想,應該讓學生初步體會到,平行四邊形可以轉化成長方形,為後面的公式推導奠定基礎。

些許遺憾,但瑕不掩瑜,因為王爽老師很好地展示了一節平面圖形面積公式推導的奠基課,也是國小數學滲透轉化思想的最重要的一節課,意義深遠,而在教學中自始至終滲透轉化思想並引導學生能應用轉化思想解決問題方面,王爽老師做到了。我相信在接下來探究三角形面積公式這節課,王爽老師會上得更精彩。

評課發言稿4

各位同仁:

大家好!今天任雪瑩老師給我們上了一節課,我們每一位老師都從不同的角度對這節課進行了認真細緻的觀察,在這節課中我主要觀察學生的,對學生的觀察我首先找到了以下一個切入點:

1.參與程度

2.學生的地位。課堂是否以學生為中心,教師的情緒是否被學生的情緒所感染,教師教學方式、技巧等的是否會根據學生的課堂的反應的變化而變化。

3.學生情感。學生情感表現在回答問題和同學間的相處情況等方面。

4.對學習內容的感知程度。觀察學生課堂上是否敢於發現問題,提出問題,發表見解和所提問題是否具有價值性,積極主動性,創造性。

5.學生學習態度和動機。主要涉及這些方面:舉手的次數,學習速度,作業完成情況,課堂轉註程度。

6.水平差異。

7.文化差異。教師應尊重各種不同的文化。

對學生不專注行為的觀察:

課堂教學中有些學生往往表現出一些不專注的行為

1、打瞌睡

2、説廢話

3、干擾別人

4、不參與

5、等待

6、個人需求

有了這幾個方面我在觀察的時候做到了學生學習和聽課的每一個細節,比如:當老師讓學生自己讀讀寫小紅馬的話時,由於老師給的時間不充足,積極參與者只有5人,茫茫然着有5人,其餘的人都看着老師的表情,不知道該説什麼。當老師讓同學們進行同桌交流的`時候,大部分進行認真交流,但是有的在説閒話,説笑話,其中有四人不參與,在玩耍。當老師在大屏幕上放出,在沙漠中,因為小駱駝的腳掌,所以,積極舉手者3人,其餘的學生也不知道是會還是不會。最後老師讓學生講本課的故事的時候,積極參與者只有3人,不參與者35人,玩的有15人。總之,從這節課上來看,學生的學習態度和積極性不容樂觀,還需要我們老師進行有序的組織課堂教學。

評課發言稿5

各位領導、各位同仁:

大家好!

感謝**研訓中心和**中心國小為我們提供的這次很好的學習機會,今天觀摩了四節《跳高課》及湖熟國小的大課間活動,學到很多,受益匪淺,為體育教師的精湛教學和**國小班主任對大課間的熱情付出深深折服,現在我就**國小李老師的《跳高課》談談我的收穫。

首先,李老師的這節課嚴格遵循了體育課堂教學規律,落實了5分鐘慢跑,從準備動作入手,然後進行基本教材跳高的教學,接着進行遊戲教學,最後在結束部分進行放鬆練習和師生小結。

其次,李老師這節課突破了跳高教學的傳統模式,注重了跳高的'實用價值,充分發揮了趣味性強的特點,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的跳高興趣,讓學生在快樂中發展自己的彈跳能力。

第三,李老師這節課的設計合理,環節緊湊,講解流暢,示範標準,評價適時,分解合理,密度適宜,從開始的用短繩代替橫杆,引導學生起跳,到用懸掛的小球激發學生跳起,從一步跳起的詳細講解到三步跳起的標準示範,逐步提高學生跳的能力,讓學生充分體驗跳的動作,水到渠成地學習跳的動作,無不彰顯了教師的教學智慧。

提出一點不成熟的想法供探討:李老師讓學生確定起跳腿,並用短繩綁起做記號,這很好,但有個別同學是右腳有勁,第二組的第一個小女孩,李老師教了她好多次,她總是自然而然地抬左腿,後來李老師把她帶到邊上個別輔導,但我認為,把她換個方向從左邊起跳呢,我想她抬左腿就是正確的了。

總之:李老師的這節課是成功的,讓學生在成功快樂中發展了自己的彈跳力,完成了教學任務,達成了教學目標,效果較好,這僅是一家之言,不當之處,敬請指正。

謝謝!

評課發言稿6

尊敬的各位xx:

大家好!

本月一共聽了四位老師的公開課,受益良多,感受頗深。方xx老師的甜美的語言風格,讓人心曠神怡;張xx老師的循循善誘,發人深省;吳xx老師的激情澎湃,掀起學生學習的熱情;黃xx老師的復沓教學,讓學生加深對文本的理解。這些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時也是值得我學習的地方。作為語文老師,帶給學生的應該是美的享受,情感的薰陶,個性的發展。針對這四節課,我談談自己的一點淺見。

一、課堂上,適當地等待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培養學生具有獨立閲讀的能力,注重情感體驗,形成良好的語感。因此,在語文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給予學生一定的思考時間與空間,不能以教師的描述性語言代替學生的思考,當一個有價值的問題拋出後,教師不要急於讓學生回答,因為學生對文本情感的體驗有一個過程,即從接觸文本到情感的輸出,是需要經過自己的思考,融入自己的生活體驗以及以往的經驗等加工分析,最後才會形成相對完整的情感體驗。如,在吳xx老師《與象共舞》一課中,當老師問出這樣一個問題:在泰國,人和象有沒有距離?學生在沒有充分研讀文本,在沒有真正走進字裏行間去體會的前提下,教師急於給出了答案,並且過渡到下一個環節,讓學生在“人”字邊上寫“象”字,其實,這個環節設計的.很好,只可惜上一環節沒有落到實處,這個環節的效果就大打折扣了。從教育目標達成性的角度來説,學生情感體驗沒有很好達成。課堂上,教師適當地等待,或許學生會給你一個驚喜。

二、課堂上,好的學習方法是一種美。

新課標指出:在學習過程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在閲讀課的教學中,要積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關鍵句,通過對它們的體會來達到對整篇課文情感的理解、感悟,這就是所謂的“聚焦”教學。它能有效提高課堂效率,使學生既感受得深,又能提高課堂效率。怎麼抓課堂的重點,突破難點,這就是一個很好的方法。在方xx老師《跨越百年的美麗》一課中,對於居里夫人堅持不懈的精神,可以聚焦到“可能”一詞,從成功和不成功兩方面創設情境體驗,相信學生的感悟會更深,對於後文的學習也就水到渠成了。另外,對於閲讀課的教學,切忌泛泛而談,泛泛而讀,切忌面面俱到,沒有取捨這樣既達不到教學目的,學生學到最後感覺這課不上,我也能懂。

三、課堂中,科學的板書設計是一種美。

語文板書是輔助性地完成語文課堂教學任務的重要手段之一。板書能點睛指要,給人以聯想;形式多樣,給人以豐富感;結構新穎,給人以美的享受。因此,不僅僅在公開課上,對於板書設計要精心,在平時的課堂上,也要對板書設計下一番功夫。在張xx老師《媽媽的賬單》一課,板書設計是母愛、無私、無價。個人認為內容單調了點,形式上也不夠新穎,學生看後可能留下的印象不是很深刻,如果在初讀課文後,順勢在黑板板書故事的主要人物小彼得(寫左邊)媽媽(寫右邊),緊接着根據賬單內容,在小彼得下面寫60芬尼在媽媽下面寫0芬尼,然後根據學生的理解感悟相機在0芬妮下寫上無私、無價。最後在昇華課題時,畫一個紅色的大愛心,這樣的板書設計,在視覺效果上和板書內容上是否會更完美些呢?

也許正如吳xx老師的發的説説那樣,教學,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對於年輕的我們來説,要學的還有很多,只有不斷地總結自己教學的得失,積極汲取他人優秀的做法,加之理論上的指導,我想,終有一天,會修成正果的。

評課發言稿7

《老人與海鷗》這篇課文講述的是一個感人的故事。十多年前,老人在湖畔偶遇一羣北方飛到昆明越冬的紅嘴鷗。從此,老人與海鷗結下了不解之緣。每逢冬季來臨,海鷗便成羣結隊地來到翠湖之畔,老人也像趕赴約會似的,每天到翠湖之畔去喂海鷗,風雨無阻。他視海鷗為兒女,給它們起名字,喂餅乾,照顧傷病的海鷗。久而久之,海鷗與老人結下了深厚的友誼。然而有一天,老人去世了。海鷗們在老人的遺像前翻飛盤旋,連聲鳴叫,後有肅立不動。像是為老人守靈的“兒女”,不忍離開自己的親人。蔣老師這節課上得很成功,她能抓住課文的重點和難點,以生為本,以疑為線,以讀為主,讀中理解。

一、重點突出,目標明確 《課標》在基本理念部分強調“豐富語言的積累” 蔣老師在本課教學中重點突出,目標明確,能抓住描寫老人神態、動作和語言以及描寫海鷗動作的重點語句,指導學生朗讀,讓學生體會藴含其中的深厚感情。並揣摩作者是如何把老人與海之間的感情寫具體的。 二、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蔣老師問:“課文中哪些地方,你特別感動?從哪些語句中你能體會到老人與海鷗之間的深厚感情?安放老人遺像的`地方發生了什麼遺像不到的事情?為什麼會發生這樣的事情?導入自然,有機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讓我們來看看老人與海鷗之間有多大的深厚感情,請同學們打開書來聽、讀,瞭解課文的大意,這樣過渡語言樸素,自然得體。

三、以生為本,朗讀感悟在《老人與海鷗》一課的執教中,如:蔣老師釋題後就會給學生的讀書方法,把重點句子用波浪線劃出來,採用聽讀、範讀、自由讀、個別讀、集體讀、選擇讀、分角色讀等形式指導學生朗讀,把學生的主動權交給學生。

1、展讀理解:

老師精心設計了展示讀這一教學環節,很有創造性,她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句子讀,這樣不但能戰士學生的個性,而且能為突破重點而鋪路,培養學生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品讀感悟:

在品讀的教學環節中,蔣老師有意識地引導學生找出描寫老人喂海鷗和叫海鷗的重點句子進行指導朗讀。如:老人把餅乾丁很小心地放在湖邊的圍欄上,退開一步,撮起嘴想鷗羣呼喚。老人順着欄杆邊走邊放,海鷗依他的節奏起起落落,排成一片翻飛的白色,飛成一篇有聲有色的樂譜。和“在海鷗的鳴叫聲里老人抑揚頓挫地唱着什麼”。側耳細聽,原來是親暱得變了調的地方話──“獨腳、灰頭、紅嘴、老沙、公主……”從學生的朗讀中可以感受與動物和諧相處的動人情景!感受到老人對海鷗的親暱和愛。老師叫給巧妙地朗讀方法,讓學生自由讀、指名讀、小組讀、集體讀,讓學生評價,老師在評價中表揚學生,給學生帶來了好心情,師生起到互動的作用,也為培養學生的朗讀開了綠燈。這一步教學環節

很紮實,切實體現為培養朗讀能力而設計。通過多種形式的朗讀,使學生對課文有進一步的理解。蔣老師根據課文對話鮮明、有利培養朗讀的有時,抓住讀好對話訓練為突破口,採用了分角色讀,分小組讀等多種形式品讀,在讀中體現自主、合作,探究的創新思路,讓學生自瀆、自悟、自得,能切身體會作者的真情實感,體會句子藴含的感情,用內心的情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真正達到品讀感悟的台階,使學生受到了美好情感的薰陶。

評課發言稿8

(一)

侯春平老師講的是八年級上杜甫的名詩《石壕吏》,對於這樣一篇老課文能講出新意難度是很大的,但侯老師確上出了自己的風格。我從教學過程、課件製作、我的一點小建議三個方面加以評價。

1、侯老師備課精心、設計盡心、輔導也不嫌費心。整節課思路清晰,兩條線索貫穿課堂——讀、演、寫學生學習一條線,導、點、講、評教師授課一條線。用對聯導課,“草堂留後世詩聖著千秋”點出了杜甫的影響之深遠,“民間疾苦筆底波瀾世上瘡痍詩中聖哲”告訴後人杜甫的詩作內容,既把學生帶入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中,又巧妙的與課文內容聯繫在一起。串詞連貫流暢、過渡自然,問題設計能突出重點,扣住主要內容。整個教學過程都圍繞文本進行,反覆訓練學生解讀文本的能力。讀這一環節反覆進行了5遍,演本身就是解讀文本的展示,合作探究中問題設計依然是緊扣文本,如有一個問題是思考文章圍繞哪兩個字來寫,學生在探究中再次對文本進行解讀,直到最後對文章主題的概括,始終沒有脱離教材。時間分配合理。學生活動充分。

2、課件匠心獨運、製作精美。開篇圖片是月下民宅,院外一隊官兵提着長矛向大門衝去,院內,老太太已走到門口迂身弓背、側耳啼聽,老翁則費力的趴在後牆上,半個身子露了出來,一條腿努力的壓着牆頂,滿臉愁容,很顯然,他在拼命的往外逃。我想學生看到這副圖片時,心中一定充滿了對兇殘的官吏的仇恨,對苦難百姓的同情。在理解文意的過程中時,插入一段長2分52秒的視頻,吸引了學生的注意力,加深了他們對課文的理解。

3、兩點建議。朗讀課文,感知文意要求:1.讀準字音2.讀出節奏3.讀出語氣4.讀出感情,侯老師按着要求讓學生讀了四遍,第一遍要求讀準字音第二遍要求讀出節奏第三遍要求讀出語氣第四遍要求讀出感情,理論設計上是層曾遞進的,但實際操作中這四點是雜糅在一起的。建議不必按層進式來訓練閲讀。

本節課的拓展延伸處有個小練筆,學了本詩以後,你一定對戰亂有了更深刻的認識,請就“戰爭與和平”寫一句話。老師強調讓學生寫一句格言,我覺的要求太高,況且當時下課鈴已經響起。建議要求學生扣着主題寫個精練的句子,或課下練習寫格言。

瑕不掩瑜,侯老師這節課,充分體現了一個老語文教師端正的教學態度、紮實的基本功和深厚的學科底藴,有許多值得我學習的地方。

(二)

徐清華老師作課題目是《我所瞭解的孔子和孟子》,這是九年級上的一節綜合性活動課,是一種新型課題,第八次語文課改中才出現。它問世三年來,一直是語文教師胸口的痛,許多老師不知怎麼才能上好這種課(包括我),到目前為止,也沒有什麼現成的可借鑑的內容和可套用的模式。而且這種課必須兩週之前就讓學生蒐集材料,然後依不同的形式讓學生溝通交流,如果學生蒐集材料的基礎沒有打好,課的質量將無法得到保障。蒐集材料的過程不好組織,但徐清華老師組織的相當成功,現在,教學樓下還在展出三一班同學辦以“談孔説孟”為主題辦的手抄報,相當精彩。它又是新的.語文教材的有機組成部分,不容忽視,所以許多語文老師痛並探索着,徐清華老師就是其中之一。雖然它不容忽視,但它可以迴避,可是,徐清華老師不僅沒有迴避,反而把它拿到公開課上展示,這充分體現了這位年輕教師敬業和樂業的精神。這是徐清華老師本節課中所體現出來的第一大特點。

第二.課堂引進競爭機制。男女pk貫穿始終,始終調動全體學生參與課堂中的任何一個環節。老師親和力強,沒有高高在上的擺架子,氣氛民主、隨和,體現出了新型的師生關係。

第三,三維目標盡得體現。從課的內容上來説,我以為本節課由五個知識板塊構成:一為孔孟簡歷和思想核心、二為後人對孔孟的紀念,三為學生積累的相關格言,四為孔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五為儒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的冷遇和褻瀆。做為一節課,容量很大,相對於孔孟文化肯定很膚淺。我一直仰視孔孟。我覺的,如果把孔孟比做一片浩淼大海,那麼這節課來到了海邊,揀了幾枚五彩貝殼;如果把孔孟比做一座巍峨殿堂,那麼這節課打開了一條門縫,看見了滿室精華。但是這節課在學生中飄溢起中國傳統文化的古香,引發了他們研讀孔孟的興趣。更難能可貴的是徐清華老師把眼光放在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拯救上,列舉了關於孔子的4件大事:1、雕塑家金峯在博客上惡搞的網絡互動作品《孔子哭了!》;2、“孔子不如章子怡”的實惠論言論;3、“大學女生‘褻瀆’孔廟”的網絡報道;()4、韓國人已經在準備拿祭孔大典去申請世界文化遺產,下一步就是把孔子徹徹底底的變成韓國人”的網絡消息,又喊出捍衞民族文化,義不容辭的口號,直搞的學生義憤填膺,對褻瀆傳統文化深惡痛絕,激發了他們捍衞民族文化愛國熱情。我想這節課的現實意義也就得到很好的落實。

第四,我的兩點建議。

一、五大知識板塊調整順序,二調到4之後:一為孔孟簡歷和思想核心、二為學生積累的相關格言,三為孔孟文化對世界的影響,四為後人對孔孟的紀念,五為儒家文化乃至中國傳統文化受到的冷遇和褻瀆。因為這樣可以把三者有機結合,既可節省時間,又可避免環節太多給人造成眼花繚亂條理不清的感覺。

第二,講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實踐者,提到一個憂國憂民的詩人,我以為當學生回答陸游時不宜否定學生,不應該只是回答杜甫為對。

(三)

綜合性活動課本身就是一種挑戰,魏麗麗老師的學生入學才三個月,七年級的小娃娃上這種課更需要勇氣。魏麗麗老師本節課精心設計了4個大環節:1、必答、2、搶答、3、賽講月亮故事、4、賽説月亮文化。“賽説月亮文化”又包括了月亮雅稱知多少、月亮詞語知多少、月亮詩詞知多少、賽誦讀月亮小詩、賽唱月亮歌曲5個環節,各環節銜接緊密,容量又大,展現了一個年輕語文老師的淵博學識和厚重的積澱。

放手交給學生是一種很好的嘗試,而兩個主持人分工明確配合默契,不管是執行既定方案,還是臨場發揮,都顯得從容鎮定,在這種場合下能比較流暢的主持下來,是難能可貴的。至於他們因緊張而語速加快,以至使整節課都給人一種八路軍打仗急着往前衝的感覺,乃至於最後還節省出七分鐘的時間,我覺着完全可以理解和諒解。本次活動課使許多學生得到了鍛鍊,更重要的是打開了學生學習的一個嶄新局面,還是很有意義的。可以看得出學生整體上還是訓練有素的,也可以感覺到魏老師幕後勤勤懇懇踏踏實實的工作。

兩點建議。第一,合併環節為兩大塊:一為探索月球的自然現象,一為交流相關的月亮文化。簡化環節會使這節課上的更輕鬆一些。第二,教師在延伸環節向學生推薦了張若虛的一首《春江花月夜》,學生活動結束後,還有七分鐘時間,教師可在此時引導學生多讀幾遍或簡要賞析一下此詩。

雖説文史不分家,但俗話説的好“隔行如隔山”,語文老師評價歷史課畢竟不是那麼得心應手,我就以一個外行的眼光來説一下我的感受。

許衞老師講的是七年級歷史11課《秦的暴政》,本節課向我們揭示了一個泱泱大國在15年內走向滅亡的原因。本節課由兩大知識板塊構成:一是秦的暴政,一是秦末農民起義。各板塊又分成了兩部分,第一塊是秦始皇暴政和秦二世暴政,第二塊是大澤鄉起義和項羽、劉邦起義,許衞老師以小短劇的形式分兩次詮釋了本課的重點。授課形式靈活多樣,學生活動充分。在參與中輕鬆快樂的掌握了知識點。

評課發言稿9

尊敬的各位領導、親愛的各位老師:

大家上午好!

很高興能在“聽評課活動月”的啟動儀式上,給大家分享我在xxxx學院參加的“國培計劃”——國中《道德與法治》培訓學習的一些感悟和體會。在此首先要感謝校領導的信任,給了我這樣一個難得的學習機會,讓我享受了一場豐盛的精神盛宴。

先賢有訓:“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學,不知義。”通過這次培訓,我增加了專業知識量,拓展了非專業視野,提高了思考全面性。學習期間,培訓班安排了多位專家學者的講座,因為每一天都能聽到不同類型的講座,每一天都能面對不同風格的專家或名師,每一天都能受到先進思想光芒的照耀。每一場培訓都給我帶來心智上的啟迪、情感上的薰陶和精神上的享受,所以,每天的感覺都是幸福而充實的。培訓課上,專家名師們以鮮活的案例、豐富的思想內涵和精湛的理論闡述,給了我豐沛的情感薰陶和深刻的理論洗禮,為我的xx教學注入了源頭活水,因此,這次培訓可謂收穫滿滿,它將對我的xx教學生涯產生重要的影響。

十四天的培訓學習,對於平時碌碌於雜務的我而言,是一次及時的充電,也是一次頭腦風暴,更是一次再見初心。這次國培培訓主題是“教學示範與教研力的提升”,培訓內容有五大模塊,分別是理論廣角、教研引領、課堂引領、命題探索及課題研究。培訓中不僅聽了專家學者的講座,還到示範學校聆聽了名師們的公開課。這些專家名師有兩種身份,一是來自xx教研機構的專家教授,一是教學一線的骨幹名師。他們的講座,用動人心絃、妙語連珠、舌綻蓮花來形容都毫不過分。

例如,xxxx學院、xx部“國培計劃”專家林藩教授的《探索校本教研的組織》講座,他分別從“校本教研研什麼”和“校本教研怎麼組織”兩方面進行闡述。林藩教授精神飽滿,思維敏捷,上課時口若懸河,語如奔雷,若稍一愣神,就“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了。他的講座具有極強的吸引力,實用性很高,並且提出了若干很有價值的觀點。

讓我頓生“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的感覺。再例如廈門集美中學名師張蕾的示範課——《生命可以永恆嗎?》,她採用了講故事的教學方法,運用甜美的聲音、俏皮的語言娓娓道來,引領學生活躍其中,整節課就像在上演一場話劇,把我們帶入了一個如詩如畫的故事殿堂。再如,福州十六中學名師翁曉蘭的《創新改變生活》一課,她以支付方式的變化創設情景導入新課,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課堂探究活動環環相扣,讓學生感受到創新來源於生活,創新就在我們身邊,進而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引導學生自主生成觀點內化知識。

走進國培,聆聽專家講座,汲取名師精華,使我深刻的.認識到:我學故我知,我思故我在,我研故我智,我行故我實。有行動就有收穫,有反思就有成長。也讓我開始明白,平凡的教書生活不能僅是一份謀生的工作,還應該能給我們帶來美麗的詩和遠方!

有人説:“欣賞一個人,始於顏值、敬於才華、合於性格、久於善良、忠於人品。”人生就是這樣,和漂亮的人在一起,笑容會更加燦爛;和陽光的人在一起,心靈會更加明亮;和快樂的人在一起,行動會更加機敏;和大方的人在一起,心地會更加仁厚;和睿智的人在一起,性情會更加豁達。雖然國培學習已經結束,但在未來的日子裏,我會借專家名師之智,更好的完善自己,提升自己,學最好的別人,做最好的自己,在xx的大道上走得更堅實、更有力、更幸福!

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10

尊敬的各位領導、敬愛的老師們:

大家下午好!

身為青年教師在這裏與大家分享自己的成長感想和教學體會,我感到十分的榮幸,也覺得非常緊張。由於自己自身能力和經驗認識所限這些感想可能會很膚淺甚至很幼稚,還希望老師們能對不當之處望給予批評指正。常常聽到人們用“人類靈魂的工程師”、“精神鵰塑家”、“手執金鑰匙的人”等閃光的詞句來形容和讚譽教師,從小嚮往教師那超然物外的氣度與對講台的深情嚮往,我也走上了三尺講台,想同學生一起找到那把“金鑰匙”。

從進入學校的那一天起,我便被校園裏厚重的文化底藴和濃厚的學術氛圍深深的包圍着,在“立德、博學、健身、務實”這一精神的感召下,促使我兢兢業業,絲毫不敢懈怠,虛心向老教師學習,研究教材,研究教法,研究學生,努力提高自己的教育教學水平。特別是學校颳起教改風暴,給了我們年輕教師更大的施展空間。在此,我僅代表年輕的教師感謝各位領導、老師給予了我們無私的關愛和幫助,在向老教師學習的同時,取長補短,整合教育教學技巧,努力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塑造自己的教學特色。

回顧短短几年的教學生活,特別是教改以來的教學,我的感受匯成一句話,就是——因勢利導,百川入海。

每個學生從進入國小開始,如果是一眼清泉,那麼,到了我們這裏就形成了一條條小溪,俗話説,兵無常勢水無常形,作為教改的要求,更需要我們將一條條小溪變成一股股支流,那麼在我看來,讀懂這一條條小溪,就成為了教學的第一步。

解讀學生我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着手:

1、關注學生,尊重學生。

“親其師,信其道”,在瞭解學生的基本情況下,從尊重和關愛學生着手,去感受他們的喜怒哀樂,經常去換位思考,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時時處處想着他們,關心他們,多走近他們聽聽他們內心最真實的想法,多以朋友的`身份和他們談心與交流,隨時掌握他們的思想動態,才能因勢利導,將他們有機的結合起來,更能瞭解每個小組的秉性,從而為高效的教學提供第一手資料。

2、既注重個性,又注重整體

每個學生都有自己的個性,當他們形成教學小組後,如江河匯聚,總有泥沙翻騰的時候,經過一段時間又會澄清下來。在初期,我既關注每個學生的個性,又注重整體的維護。在磨合期,放手讓學生自己解決的問題,只關注,不插手。用良好的行為習慣去引導每一個學生,每一個小組,用一段時間完成了從解讀學生到解讀小組,進一步解讀了整個班級。為我下一步的教學打下了堅實的基礎。在瞭解“水勢”的基礎上,引導就很重要了,我主要做了這樣幾個方面的工作

1、做好備課與課後反思,

課改要求教師在課堂上講的時間很少,所以備課與反思是做好引導的兩個法寶,備課是瞭解學生的成果,而反思是上課實踐進行總結經驗,吸取教訓,調整修改,從而更好的提升10分鐘的效率,使自己的引導更有針對性,方向更準。這樣備課——上課——反思——再備課——再上課,循環往復,螺旋上升,充實提高。

2、重視作業的批改

由於課堂上老師講述的減少,作業作為老師和學生交流的途徑尤為重要。作業是學生動態的晴雨表,有時在作業本上寫上一兩句表揚或鼓勵的話,看似一個小小的舉動,可以更好的引導學生。

3、上課要充滿激情。

泰戈爾説,“激情,是鼓滿船帆的風,沒有風,帆船就不能航行”。教師只有充滿激情,學生才會被感染。學生才會覺得自己的勞動成果真的得到了老師的認同,達到了師生共鳴的效果。學生在一種興奮愉悦且富有成就感的狀態下接受知識,知識的火種才會被點燃。

在做好以上幾點的同時,我更感受到了團隊協作的力量,作為年輕教師集思廣益,及時向周圍的教師探討學習,可以使我們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也能使我們形成引導的合力,從而享受水能載舟的樂趣,直掛雲帆,百川入海。

我的發言到此完畢,感謝大家的聆聽!

評課發言稿11

各位老師、各位專家:

我們本着虔誠的學習態度到此聽課。聽了上午的三節課,讓我們感受到來自執教老師對數學的精益求精與不斷思考,更感受到庵東中心國小濃郁的教研氛圍和孜孜以求的教研精神。老師們針對問題侃侃而談,針尖對麥芒的對話依稀可見。向大家學習之,同時也談談本人對本次活動的切身感受。

首先,這是一次相當成功的區域活動。上面,老師們課上得好;下面,老師們課評得好。我想,這都是為了讓大夥兒對數學有一個更高層次的認識與理解,從沈教研員的指導中我們學習到許多,從一線上課教師中我們學習到更多。上課教師緊緊圍繞着本次的研究主題:“在解決問題教學中,如何讓學生紮實掌握基本的數量關係,感受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化,促進思維能力的發展,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展開教學,有的教師特別注重學生“解決問題的思維形成”,多讓學生述説與感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方法的多樣化”,強調解題的步驟;有的教師特別關注“解決問題教學過程中的情境設置”,以玩帶學,學以致用。

其二、我對沈鑫瑩老師執教《兩步乘法解決問題》的思考,經過多方素材的取證(蘇教版、人教版相結合),實踐之,改進之(聽説試教過幾次),鑄就成了一堂如此精典之課,着實讓我們學到了許多。

(1)關注學生的思維形成過程。如引出乒乓球的問題中,面對紛繁多樣的“信息”怎麼辦?引領教師給了我們很好的明示:根據哪些條件可以求出什麼?哪兩個條件之間有直接的`聯繫?哪兩個條件之間沒有直接的聯繫?思考後,又讓學生通過眾多形式(通過師生對話、同桌互説、四人小組説等多種形式讓孩子們説)讓孩子們述説算理,讓孩子們知其然更知其所以然。

(2)關注教學的細節。細節處方顯大智。老師巧妙地用“先算”兩字就抓住了中間問題(也是教學的重、難點),實在妙哉;每每學生列出正確算式之餘,老師不急於求成,可是讓他述説思考過程;當學生回答出現小括號時,老師又追問:“小括號能不能去掉?”……

(3)合理地“避免”。從會後的交流中,我們不難看出庵東鎮小的教師正在探究的“解決問題課題”,認為根據學生實際情況,無法用語言來表述的解決策略就不需要在全班面前涉及,如若學生能講出個所以然也罷。面對這種適合全體學生的教學方式,我們表示接受。是呀,在教學過程中,有些方式看看行,想想可以,可就是説不清所以然,連老師們都糊塗的事,國小生更説不清。如:每層有5個教室,每個教室6盆花,(圖中隱含共有4層),一共有多少盆花?方法一:先算一共有幾個教室,即4×5×6=120(盆)方法二:先算每層有幾盆花,即5×6×4=120(盆);此時學生自然根據乘法交換的規律列式:4×6×5=120(盆)。問他是怎麼想的,他説還沒想好。其實呀,給他再多的時間他還是想不出來的。就此種方法,如果我們只以默認的方式認同是不是有點膚淺了?我倒認為這是培養學生“求異思維”,真正踐行“算法多樣化”的良好機會,也是學生接觸“假設思考”的好時機。我們不妨幫助學生這樣理解:“先假設每層只有1個教室,那麼每層就有4×6(盆);可事實是每層有5個教室那就再乘5解決。”當然,此方法建議有直觀圖示比較好。如教學“三個方陣共多少人”中將三個方陣合在一起進行計算;或在求“乒乓球一共有多少個”中將乒乓球從盒子裏拿出來重排後再計算。我十分相信,大多數學生可以通過數形結合理解與掌握的。

其三、我對張金忠老師執教《兩步計算的實際問題》的思考。張老師的課是我一直以來十分佩服的。教學思路之流暢,教學環節之緊密,都是我們學習的楷模。他對數學教學有獨到的見解,善於對教學進行重組與整理。例如他今天所設置的一連串任務情境恰如其分地驗證了他的這種教學風格。大家都知道,設置一組好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今天講春遊謂恰到好處);設置一組優秀的任務情境可以很好的達成教學任務,突破教學重、難點;設置不能層次的教學任務還可以歷練不同層次學生的思維。今天張老師很好的詮釋了這一理念。

(1)教師角色的恰當拿捏。《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是學生學習活動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今天的張老師從對學生解決問題思路和引導逐步放手,讓學生自主發揮;從老師與某個學生的點對點對話到同桌之間、四人小組之間的多方位對話;從教師的板演到學生上台板演。細心的聽者會發現,學生的活動要遠大於老師的主導,這不正好體現“學生是學習的主體”嗎?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課程標準》教學建議中明確指出:要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每每出現一個任務時,張老師總是先讓孩子們獨立思考。是呀,獨立思考是一門很重要的學問,只是平常的工作中我們很少顧及。而張老師願意花時間,等待學生獨立思考(特別是當學生需要想一想,再組織一下語言時,張老師還是選擇了傾聽,他相信孩子自己能解決)。

(3)鼓勵學生算法多樣化。同一個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法,讓每一學生掌握每一種解決顯然是不科學的,那麼當教學過程中學生沒能出現教學預設時怎麼辦?從張老師的行動可以表明:毫不含糊,教師講。例如:在解決“同學們排隊射氣球,3人一排,站3排,一共擊破了18個氣球,平均每人擊破多少個氣球”這道題時,學生只出現兩種方法:其一、先算一共有多少人,即3×3=9(人)18÷9=2(個);其二18÷(3×3)=2(個)兩種思路顯然權屬一種,於是教師出示:18÷3=6(個)6÷3=2(個),聰慧的學生一點撥便知是“先求一排同學擊破了6個”。

(4)隨着教學活動的開展,難度越來越大,數學思考強度也越來越大。第一層次為“解決划船、遊樂場”,要求學生先想一想、不明白的四人小組交流,再列式;第二層次為“解決射擊場”,要求學生可以獨立想一想,再列式;第三層次為“解決智慧宮”,要求學生獨立思考、列式,同時抓住學生的“錯誤資源”或“不足資源”,讓其板演,“因錯出彩”。我們體驗到張老師十分注重對課的坡度設計,同時善於抓住教學有利資源,特別是錯誤資源,讓他們知道“為什麼錯?錯在哪兒?怎麼修正。”

熱鬧的交流暫時結束了,但思考並未此打住。沈教研員的話言還在腦海迴盪,讓大家好好咀嚼:“兩步計算的解決問題重在解題思路的培養”、“應培養低年級學生講出解題思路”、“解決問題的形式始終是為目標服務的”……

評課發言稿12

各位專家、各位老師:

首先感謝市教研室給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提供了這樣一個高層次、最實用的學習機會。

説是“高層次”,本次執教的教師都是語文教研員,他們都是我們市內語文界頗有影響的語文學科帶頭人,他們的課堂教學代表了了我們連雲港市語文教學的最高水平。説是“最實用”,因為執教的教研員都是我們語文教學的指導者,是語文新課程標準的推行者,是平時語文考試的命題人,更是語文會考的命題成員庫的人員。他們的語文教學代表了他們對語文教學的思考,通過這樣的聽課,我們可以進一步理解語文新課程標準,通過他們對語文課堂知識的把握,瞭解我市語文考試的新動向。這對於我們基層的語文教師來説是“最實用”。

由於忙於會務安排,我聽了今天三節課中的兩節,在這兩節課中,我最大的感覺是受到了“心靈的震憾”。我覺得至少有以下四點收穫:

第一、老師生動的講。語文課要上出語文的味道,老師的“講”是至關重要的,老師在課堂上要講語言、講文學、講寫作,而不是去講思想道德、講國際風雲等等。今天的課堂上,兩位老師都的“講”都很生動。

東海縣教研室張法莊老師的課堂上,注重情感氛圍的營造,教師情感表達細膩,語言有文采,深深的打動着課堂裏的每一個學生。其中一位女生和教師進行對話時,感動的淚流滿面,這就是最好的證明。這樣打動學生心靈的課堂就是我們所要追求的生動的語文課。

新浦區教研員張永春老師在課堂上語言幽默,和學生對話的過程中,始終面帶微笑,教學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進行,教師睿智的語言表達,讓學生如坐春風,這樣的也是我所説的生動的語文課。再有營養的飯食要好吃才能下嚥,才能有助於身體健康。不好吃的飯菜不會打動人們的胃口的。所以語文課堂首先要生動。

第二、學生高聲的讀。讀書是感悟語文的重要途徑,出聲朗讀更是語文課堂必不可少的手段。在兩位教研員的課堂上,我們都多次聽到了學生飽含感情的讀書聲,教師還指導學生朗讀的方法,體現了新課程標準所倡導的人學生自主讀書、自主感悟的思想,讓學生在自己的閲讀體驗中尋找獨特的感悟。

東海縣教研室張法莊老師在課堂上注重朗讀、齊讀、散讀,不拘形式的朗讀讓學生很快的融入文本的氛圍裏。新浦區教研員張永春老師也把學生的朗讀運用的恰如其分,達到了“讀”的目的。

第三、學生思考的“深”。授課教師通過問題的預設引導學生走進文本,比如張法莊老師讓學生找一個自己喜歡的段落、句子、詞語,並圍繞所找到的句子進行深入挖掘,啟發學生多元思維。張永春老師抓住重點段落進行反覆誦讀,從不同的角度引導學生賞析文本,讓學生走進文本,和作者進行心靈的對話。這樣的深入的思考在今天的語文課堂上還有很多,這裏就不一一敍述了。

第四、學生練的“實”。也許有的老師説:今天的語文課上沒看到教師出什麼題目給學生做啊,怎麼能説練的“實”呢?我覺得這是我們教師對新課程觀照下的語文測試練習的一種誤讀,在傳統的.語文考試中,總是把“知識點”作為考試訓練的重點,但是,今天這樣的觀點已經過時了,我們的語文訓練必須從“知識點”轉到“書面表達”和“口頭表達”的訓練上,這是提高語文素養的關鍵,也是今天語文考試的要點。

在兩個老師的課堂上,我們都看到了他們特別注重學生的口頭表達,讓學生站起來説話,表達自己的思想,有時還有專門的書面表達,比如張永春老師就專門讓學生把自己對課文感悟寫出來,這樣的訓練是針對學生語文素養提升的訓練,是治“本”的做法,而不是我們通常的知識點訓練,這是我們要深入領會的。

除了收穫,還有幾點疑問提出來向專家請教,並和同仁一起交流。

第一、語文課堂上要不要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我聽了兩位教研員的語文課上都沒有運用任何的教學輔助手段,這是不是向我們基層語文教師傳達一種導向?如果是,是不是和今天我們的優質資源進課堂有矛盾呢?

第二、教師該如何評價學生的課堂行為?今天聽的一節課上,學生站起來回答問題後,我發現授課教師多次簡單的評價是“不對”、“你思考的不全面”、“我的意思你沒聽懂”等類似的評價,這樣的評價是否值得商榷?

第三、課堂上,提問的面不是過於狹窄?我大概數了一下兩位教研員提問的學生,80%以上都集中在前三排,特別是第一排,似乎每個學生都被提問了,有的還有三四次機會,第三排以後的學生基本沒有交流的機會,這可能和今天聽課的人很多,教師無法走動有關係,但這裏是不是還需要擴大提問的面,讓參與的學生更多呢?

好了,我就説這麼多,説的不對的地方請專家、同仁批評指正。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13

各位老師:

大家好!

聽了劉老師和杜老師的《購物策略》這兩節課,我收穫很多。下面就我觀課的維度,主要是從學生課堂參與度談談我的體會。

學生課堂參與度評價量化分為兩部分,討論交流部分和展示反饋評價部分。

劉老師這節課,學生全部參與討論交流,全班學生參與率在90%以上,得分40分,展示反饋評價部分,參與學生35人,學生參與率50%以上,得分60分,總共得分100分。

劉老師讓學生從表格中獲取信息,談談自己對三家商店優惠方案的理解,學生參與了、投入了。學生在展示時,大膽、大聲、大方,尤其是小老師表現出色,學生有個人見解,有提問、有解答、有質疑、有補充,勇於展示自我,不怕出錯,展示了學生最為真實的一面。

杜老師的這節課,學生全部參與交流討論,全班學生參與率90%以上,得分40分,學生參與人數累計29人,學生參與率50%以上,得分60分,總共得分100分。

杜老師從學生購物經驗導入、貼近生活、貼近課題,學生個個活躍。教學過程中,教師充分放手,給學生足夠的討論空間和交流的`時間。在“問題探究”這一環節中,學生有足夠的思考過程,獨立完成問題後,再與別人交流討論,提高了學習的實效性,但在探究時,個別學生解題有困難、速度慢,如果讓學生“1幫1”,發揮小組學習的優勢,可能會提高學生解題速度,為課堂添彩。

我們學校高效課堂的教學模式有法,但教無定法,我們每個教師都應該不斷學習、不斷創新。謝謝大家!

評課發言稿14

同事們:

大家好!

由於有課沒有參加教研活動很是遺憾,剛才看到了吳鳳雲老師總結的教研點評,有了點想法,所以也想出來瞎説兩句:

1、瞎説理由:除物理學科外,化學也算上能聽懂吧!

2、總體感受:從今天的教研記錄中,我似乎聞到了點火藥味,為之而欣喜。教研就是研討,各抒己見,闡述不同的觀點,沒有點火藥味怎會有研的味道呢。(我想學校正在偷着樂呢)

3、綜合評價:這節化學課,算是中規中矩,沒有什麼亮點,也不夠精彩,但卻較實用。上午也聽了這節課,由於過分改變,丟了自己的特點。下午的課才找回自己,顯示出你沉穩、細緻、教學思路清晰、課堂的掌控能力。精彩的課堂不一定是高效的.,而實用的課堂更貼近於高效。

4、個人建議:

第一、當課堂中出現預設外的問題時,教師不要躲避,要簡明扼要的進行講解。(比如:鋁與硝酸銀反應,出現氣泡(鋁與強酸弱鹼鹽反應,伴隨氫氣的產生,高中要學到;再比如,鋅與鐵與鹽酸反應,現象鐵反應速度較快,是由於鋅是粒狀而鐵是片狀的,與反應物接觸充分程度不同造成的)

第二、本節課的難點在於第三個環節(置換反應)總結出金屬的活動順序。我們作為做課教師,應該把難點通過教學手段進行簡化,通過實驗置換反應是無法直接得出金屬活動順序的,而是通過置換反應以及上兩個環節總結出金屬活動順序,這樣就大大降低了教學難度。

説好了是瞎説,望老師們諒解。

評課發言稿15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今天我們欣喜地聽賞了三節非常有指導意義的課,給我們在座聽課老師的以眼前一亮的感覺。課題選擇、教學內容十分新穎,教學過程別具一格,很有衝擊力。儘管只有三節課,但感覺是一場饕餮大宴。下面我就自己的感悟與大家共享:

第一節課是我們三廠幼兒園丁娟老師上的。她的課很穩,很乾淨,很清新,選材非常好。在課堂教學中,她所選擇的動物圖片都非常卡通,給孩子們以視覺上的創意,將繪本的幽默發揮到了極致。在知識點的教學中,每次讓孩子們討論、思考後她都會總結如:蛇的鱗是它最好的衣服;綿羊厚厚的皮是它最好的衣服。最後總結出:動物的.皮毛是它最好的衣服。

丁老師在課堂教學中運用了多種教學手段,比如觀察法、討論法、啟發誘導法等,讓孩子們熱烈討論,各自發揮自己的觀點。由於誘導得當,孩子們從開始贊同綿羊穿衣到最後都改變觀點,點題:動物絕對不應該穿衣服。在教學中,丁老師還通過變色龍的視頻讓幼兒清楚地知道動物不穿衣服能起到很好的保護自己的作用。集教學目的性、知識性、觀賞性、趣味性、幽默性於一體。讓所有聽課老師和孩子們感覺舒服、快樂。

可是,在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看到一些寵物,穿着漂亮的衣服在大街上溜達,適合它們的衣服給它們帶來了真實感。如果以後讓小朋友們編一本《動物也許可以穿衣服》的書,這樣可以滿足他們看到狗狗穿上漂亮衣服的知識慾望。幼兒對繪本還是很感興趣的。

王祖霞老師的大班美術欣賞《藤蔓之美》給人以美的享受。美術課最關鍵的是“美”。課堂中王老師選用了美的音樂、美的作品、美的線條和自己美麗的頭髮讓老師們整節課都陶醉在美的氛圍中。王老師的課從認識螺旋線開始,由局部帶到整體,讓幼兒到黑板上不斷漸次增加螺旋線,形成一個很好的視覺效果。這幅古斯的作品《期待》,是由螺旋線、三角形及似眼睛的形狀組成的。她的教學設計也分了幾個層次,由螺旋線的局部至整體、三角形的局部至整體,再把這些圖形充分整合,來完整展示古斯的作品,引導幼兒欣賞。讓幼兒很清晰地把握住了欣賞美術作品的層次和結構。

為了鞏固對古斯作品的理解,王老師用四幅畫讓幼兒來辨認,找出他的作畫風格,繼續幫助幼兒掌握欣賞作品的方法。整個教學過程在動態演示到靜態展示中,不斷積累孩子的經驗,在此基礎上引導孩子探索發現、獲得概念。同時,讓幼兒自己尋找自己喜歡的點、線、面等元素畫畫,借鑑他人經驗,形成自己獨特的風格。同時讓幼兒在創作和欣賞自己的作品中享受成功的喜悦,獲得自豪感。國小裏講究課堂教學的多元滲透,王老師在欣賞教學中本美術、音樂、探索完美結合,培養了孩子多方面的能力,所展示的自己和班上孩子的作品美侖美奐,讓孩子沉浸在美的氛圍中,從而大膽地去追求美、發現美、表現美。

黃瑾老師的課大班科學閲讀《月亮先生》給孩子以科學探索的慾望。通過優美動聽的故事來吸引孩子。結合今年的神十飛天,更激發了孩子探索及飛向太空的強烈願望。同時激發孩子熱愛祖國的情感。教學活動中黃老師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現狀作為科學研究的對象,讓幼兒運用已有的數學知識解答科學問題,使數學活動更加遊戲化、趣味化,深受幼兒歡迎。幼兒的科學教育是科學啟蒙教育,重在激發幼兒的認識興趣、探究慾望,幫助幼兒學習運用觀察、比較、分析、推論等方法進行探索活動。所以在教學中,黃老師把教學過程設定為幼兒主動探索的過程,讓他們親子動手、動腦去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為避免出現幼兒注意力分散的情況,她採取了前後貫穿的方式,在個個環節都設置了任務,以“層層深入”為主要的教學手段,一步步引領幼兒從書本知識轉化為自身經驗,從而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使他們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運用數字與月份、理解數字與月份從而學習月份與月亮的變化規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qita/ww6lg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