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驚弓之鳥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驚弓之鳥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原指以巧制勝,現以“驚弓之鳥”來形容受過驚嚇的人碰到一點動靜就非常害怕。下面是小編為你帶來的驚弓之鳥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歡迎閲讀

驚弓之鳥名師課堂教學實錄

【閲讀導語】

賈志敏老師是原上海市浦明師範附小校長,我國小語教壇著名的特級教師。當前的一些“教研課”過於虛浮、華而不實,而賈志敏老師在杭州“全國著名特級教師精品課觀摩會”上的一節閲讀教學展示課語文味濃,訓練紮實。相信你看了以後對什麼樣的課才是語文課會有更深的感悟。

(教師簡説成語故事的特點,然後讓同學們説出自己所熟知的“畫蛇添足”、“走馬觀花”、“望梅止渴”、“驚弓之鳥”等成語。教師板書課題後範讀課文,隨後讓學生學習“羸、郊、弦、愈”等九個生字。板畫“弓——弦——箭”的形狀,重點分析“羸”“郊”二字的形義;學習“郊”字時,先板書“交”字,讓學生在“交”的左邊和右邊組字,同學們先後組成“姣——咬——校——絞”和“效——郊”等字。初步學習理解“癒合”、“大吃一驚”、“孤單失羣”三個詞語。)

【近年的很多展示性的閲讀教學觀摩課,大多重在課文內容的所謂“感悟”和討論上,對字詞的學習大多一晃而過,極端淡化。而賈老師的字詞學習先後用了近20分鐘時間,且形式多樣:看拼音讀生字,去拼音讀生字,用版畫形式圖解生字,聲旁字左右加部件擴展組字,筆畫繁雜的字進行筆畫分解和書寫等。字詞的學習是國小語文教學的重中之重,是基礎教育中基礎的基礎,我們對此是萬萬不能“一晃而過”的啊!】

(學生朗讀課文)

師:整個故事情節就是以更羸和魏王兩個人的對話展開的。用對話的形式來展開故事情節在這篇課文裏是很典型的。對話的表達方式主要有如下幾種:

1、×××説“”(提示語在前面)

2、“”×××説“”(提示語在中間)

3、“”×××説(提示語在後邊)

另還有在特定條件下省略了提示語的,但不能因此而產生歧義。

這三種形式中“説”的後面應該加個什麼樣的標點符號呢?

(學生經過討論,説出了這三種對話形式“説”的後面應分別加上冒號、逗號和句號。教師給予肯定,並提示了三個“説”的後面所加標點符號的各自作用,然後請同學們找出課文裏對話的句子,看看他們各屬於哪種形式?

(學生先後尋找並讀出相應形式的句子。)

【課文主要是以人物對話來展開故事情節的,教者根據這一寫作特點來確定本課的學習和訓練重點應該説是很準確的。在這一教學片段中,教者首先讓同學們認識主要的三種對話形式,然後給三種對話形式中“説”的後面分別加上相應的標點符號,最後還讓同學們從課文中尋找並讀出相應形式的句子,這樣的訓練是很有層次感的。以上的學習尚屬於對“對話形式”的認知層次。】

師:“啊!”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説:“真有這樣的本事!”——把這句話變成第一種形式該怎麼説?

生1:魏王看了,大吃一驚,説:“啊!真有這樣的本事!”

師:更羸指着大雁對魏王説:“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這隻大雁就能掉下來。”——如果把這句話改成第二種形式該怎麼説?

(三個同學進行不同的變説,經過師生討論,最後認為這樣的變説比較恰當——“大王,”更羸指着大雁對魏王説,“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

師:誰還能換成第三種形式?

生1:“大王,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更羸指着大雁對魏王説。

師:其它的句子還可以怎麼變換?

(學生先後把其餘的幾個對話形式進行了提示語分別在前中後的變換。)

【變換原來的對話形式,這使訓練的重點上升到初步的創新層次。】

(以上是第一課時)

(生齊讀第一段:“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教師由“射箭能手”引出對“手”的特定含義的討論,又通過讓大家列舉“水手”、“神槍手”、“弓箭手”、“殺手”、“獵手”等名詞,加深了對“手”的含義理解,隨後教師讓學生作了如下的擴展練習——)

1、更羸是手

2、更羸是能手

3、更羸是射箭能手

4、更羸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5、更羸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6、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這一教學片段從認識“手”的特殊含義開始,逐步地引導同學們理解該句的多重定語和中心詞的關係,詞和句的訓練都是非常到位的。對詞語“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及語素“能”的限制意義的理解,這也為後面更好地認識更羸其人其事作了很好的鋪墊。】

師:説到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我便想起了兩個人——

(教者先由《塞下曲》“林暗草驚風,將軍夜引弓。平明尋白羽,沒在石稜中”引出了飛將軍李廣箭法高超、臂力過人的故事。由中國的神射手又説到國外的武藝過人,劫富濟貧的好漢羅賓漢,與人比試箭法時,他人先射,一箭就射到50米開外的靶子正中心。而羅賓漢不慌不忙,跨馬彎弓,一箭射去,正射在該箭的尾部,並重重地嵌在靶子的'中心。由李廣射箭的臂力過人和羅賓漢射箭的百步穿楊引出瞭如下的結語——)

師:更羸和李廣、羅賓漢卻不一樣,他根本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你看他多厲害呀。是怎麼回事呢?現在大家認真地讀課文。

【運用人物對比的方式創設問題情境具有很強的懸念性,能使同學們懷着極大的興趣和熱情去深入地進行探究。】

(學生自由閲讀課文。然後教師用逐句的完形填空的方式讓學生概述課文主要內容——)

有一天,更羸隨魏王去打獵時發現( ),更羸告訴魏王,説他(),魏王不信,於是,更羸(),果然()。

(師生討論,相互補充,作了如下的補足式概説——)

有一天,更羸隨魏王去打獵時發現(一隻大雁從遠處慢慢地飛來,邊飛邊鳴)。更羸告訴魏王,(他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可以把大雁射下來),魏王不信,於是,更羸(便左手拿弓,右手拉弦,只聽嘣的一聲,那隻大雁直往上飛,拍了兩下翅膀),果然(從半空裏直掉下來)。

(在説通的基礎上,教師又要求學生有感情的概説。)

【教者採用的這一完形填空方式,一是可以讓學生進行概述課文的訓練,從整體上把握課文內容;二是通過概述又能讓學生更好的體會和感悟課文工筆式的表達方法——人物對話。“簡”是為了體會“繁”,這也是教者的匠心所在。】

師:你們不但説得對,而且説得很好。(指示如下板書)

1、更羸是古時候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

2、有一天,更羸……於是……果然……掉下來。

黑板上的這兩句話之間加上什麼詞可以使它們連起來變成一句話?

生1:在第一句前面加“説”,在第二句前加“是因為”。

(該生加上有關詞語後連起來讀)

師:加得不錯。哪個小朋友能先説下面這句話再説上面這句話?

生2:因為有一天,更羸隨魏王打獵……大雁從半空中掉下來。所以説更羸是……射箭能手。

【由兩個具有因果關係的句子添加關聯詞後組成一個更大的因果句羣,這樣的訓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語言駕御能力。由繁而簡,或由簡而繁,這就是語言訓練的辯證法。】

師:為什麼他不用箭,只拉一下弓就能把大雁射下來呢?後邊有一段話説得很好。我請一個小朋友把這段話讀出來。

生1:“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上飛,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

師:好!這段話寫了四個意思——

1、觀察(仔細)2、分析(入理)3、推理(合情)4、判斷(正確)

誰能把這段話中的四個部分作分析,指出什麼地方是“觀察”,什麼地方是“分析”,什麼地方是“推理”,什麼地方是“判斷”?

(學生在板書的該段語句中用段線劃出相應的語句,教師又據此進行邏輯引讀——)

師:更羸“觀察”到什麼?

生:(讀)它飛得慢,叫的聲音很悲慘。

師:他是怎樣“分析”的?

生:(讀)飛得慢,因為它受過箭傷,傷口沒有癒合,還在作痛;叫得悲慘,因為它離開同伴,孤單失羣,得不到幫助。。

師:於是他又怎麼“推理”?

生:(讀)它一聽到弦響,心裏很害怕,就拼命往高處飛。

師:這麼一來,他就作出正確的“判斷”——

生:(讀)它一使勁,傷口又裂開了,就掉下來。

師:再讀一遍,看誰讀得最有感情。(生自由讀課文)

師:再讀一遍,能不看書更好。(學生嘗試背讀課文)

【更羸之所以敢對魏王説“我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把這隻大雁射下來”,這來源於他細緻的觀察,入理的分析,合情的推理。因而,教者在更羸最後向魏王解釋原因的這一段學習中,對“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的要義以及在語段中的具體呈現內容引導學生們作了對應的分析。教師還採用“邏輯引讀法”分別對觀察、分析、推理、判斷的具體內容進行了引讀,以加深對這四者及其關係的理解。這樣的教和學的方式既有利於學生對詞句的理解,又能較好地培養學生科學地推理和正確的判斷的能力。】

師:大家感到有哪句話讀得不是很順口的嗎?

(學生經過討論,認為“就掉下來”應在後面加個“了”字變成“就掉下來了”或“就掉了下來”老師對此給予充分的肯定。)

師:這篇課文你讀完後感到有不滿足的地方嗎?

生3:更羸向魏王解釋完原因以後魏王應該説點什麼,可惜書上沒有寫。

師:如果選用剛才我們學到的其中一種對話方式來添加魏王説的話,大家想想,可以怎麼説?

(同學們動筆寫,教師巡視指導。)

【先寫後説,體現了閲讀教學讀寫結合、寫説結合的特點。】

師:俗話説“三分文章七分讀”。不但要寫得好,還要加上動作表情讀出來。看誰最聰明。

生1:魏王説:“原來是這樣的呀!你真不愧是有名的射箭能手。”

師:可以,但是還不夠驚訝。

生2:“原來如此!”魏王終於明白了,稱讚道:“你真了不起!”

生3:“了得!了得!怪不得大家都説你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了你,我還怕江山保不住嗎?”

師:真是精彩的一筆。

…………

(先後有七位同學站起來讀自己補寫的魏王説的話。)

【引導同學們想象並補足魏王説的話,十分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思維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在引導同學們説的時候還引導他們運用多種的對話表達方式,進一步地突出了本課的訓練重點。】

師:大家寫的都不錯,都用了不同的對話形式來表達。但是最聰明的是第三位同學。現在我請她和我一起把這段對話讀一遍。

生讀:更羸對魏王説,我不用箭……果然,那隻大雁從半空裏直掉了下來。

師:了得,了得,怪不得大家都説你是魏國有名的射箭能手。有了你,我還怕江山保不住嗎?”

【教師表揚第三位同學是“最聰明的”,於是請她一起與教者分角色讀這段新編的對話,教師還“原汁原味”地讀該生“創作”的人物語言。教師對該生創作的魏王所説的話如此的讚賞和“情有獨鍾”,有理由相信,這樣的“表揚”形式對這位學生的激勵將是巨大的和永久的。】

(教者由成語“驚弓之鳥”又引出相應的成語“強弩之末”,最後順勢作了如下的結束性談話——)

師:漢語當中的成語是一個寶庫,裏邊有許多生動的故事和豐富的知識,我們應該去打開它的大門,瞭解它,熟悉它,掌握它。今天的課就上到這。

下課

【總評】

“自主、合作、探究”是課程改革的新理念,很多教師為此創造了不少鮮活有效的方式,學生的主體性得到了極大的增強。但是,時下也有不少的語文課由過去老師繁瑣多餘的內容分析講解,又嬗變成學生對課文內容的反覆“感悟”和繁瑣“探究”,語文課的語言性過於弱化,語文課的個性特點不夠鮮明,其結果是“堂上熱熱鬧鬧,課後風過樹梢”,學生的語文素養難以提高。引導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這是無庸置疑的,當前更需要我們認真研究的應是讓學生自主的學習什麼,合作起來探究什麼。賈志敏老師的這節閲讀教學課着重抓住課文運用對話形式展開故事情節的行文特點,先讓同學們認識和找出文中的三種對話形式,繼而創造性地變換文中的三種對話形式,最後還引導同學們完全創造性地運用不同的對話形式擴展補寫魏王可能會説的話。通過這些不同層次的環節,學生不但理解把握了三種基本的對話形式,而且還能靈活地創造性地運用。圍繞“對話形式”這一學習重點,同學們還進行了文意概述的訓練、句子擴展成句羣的訓練等等。整節課充溢着濃濃的“語文味”,而這些濃濃的“語文味”又是在同學們“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中營造出來的;在理解和運用課文語言表達形式的過程中,同學們還了解了更羸其人其事,懂得了“正確的判斷來源於正確的推理,正確的推理來源於正確的分析,正確的分析來源於細緻的觀察”的道理。“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維度在這節課中有機地融合在一起。語文課中學生“自主、合作、探究”的主要內容和目標應該是什麼?怎樣的語文課才像真正的語文課?從賈志敏老師的這節課中想必大家都會有所領悟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513mo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