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

在社會發展不斷提速的今天,我們需要很強的教學能力,反思意為自我反省。那麼優秀的反思是什麼樣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僅供參考,大家一起來看看吧。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

《神奇的小火車》是一個非常有趣的故事,通過讓一樣物體乘坐小火車這個形式,讓幼兒瞭解到常見的一些事物在小的時候和長大的時候它們的特徵是不一樣的。

由於活動中有“變”這一環節,因此我在課前對於教具的準備做了精心的設計,從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努力使其更美觀些、精緻些,使活動更能吸引孩子的注意力。在活動中,我也能充分地靈活地利用這些的教具,使孩子從始至終都保持着濃厚的興趣。

小火車到底“神奇”在哪裏呢?經過前面兩段的講述,大多數的孩子似乎都已經理解了故事的內容,火車能讓事物快速地長大,而倒着開卻能事物回到從前的模樣。可是當問到:“你想把什麼東西放進小火車裏,讓他快速地長大?”時,有的孩子説,我要放進一本小書,讓它變成大書;有的孩子説我要放進一個小皮球,變成大皮球。從這些回答可以看出,孩子們實際對故事中的“長大”是不理解的,他們只關注到了外形大小的變化,對實際的成長沒有很好地理解。在瞭解孩子的實際情況後,我又對活動進行了臨時地調整,着重幫助孩子對“長大”的概念進行了理解。

《神奇的小火車》的故事情節較為生動有趣,符合孩子愛幻想的天性,因此活動中我對“趣”字有了很好的把握,在經過了孩子們漫無邊際地想象和創編之後,我設計了乘小火車的情境遊戲,讓孩子用形象化地動作去表現事物的成長變化,再讓同伴們一起來猜一猜,這一環節的設置即能讓孩子體驗乘火車的趣味性、神奇性,同時也進一步激發了孩子的想象力,是一個一舉兩得的事情。在今後的語言活動中值得借鑑。

活動的目的是讓孩子感受到事物的成長變化,從而引發孩子對自身成長的關注,而故事的最後一段卻是一個小男孩變成大叔後哭鬧着變為小孩的情節,原來成長不一定會給每個人,每樣事物帶來快樂,原來感受當前美好的一切才是最重要的,這一中心思想對孩子來説是比較難理解的,也成為我們班孩子接下來討論的一大話題,長大好?還是小時候好?孩子們的回答都不一樣哦!讓我們好好地去傾聽孩子,瞭解孩子的心聲吧,相信對我們的教學工作也是一大啟發哦!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2

教學反思是教師專業發展和自我成長的核心因素。一位學者曾經説過:“一個教師寫一輩子教案不一定成為名師,如果反思則有可能成為名師。”可見,“課後反思”不失為一種促進教師改進教學策略,不斷提升自己教學水平的好辦法。下面談談個人學習《教師如何進行課後教學反思》之後的一些心得體會。首先,通過學習,使我明確了教師在進行課後教學反思時應該從教育觀念、教學任務、教學能力以及學生學習行為這四方面開展,進行反思的主要內容有:

一、教師要從根本上反思自己的教學是否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理念,是否體現了課改的要求,是否致力於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

二、教師要反思這節課我想教什麼?我教了什麼任務是否全部完成,重點是否突出、難點是否較好的突破,同時還有什麼收穫?

三、教師要對自己的能與不能有理智的認識。這節課是否運用了新的教法?是否把握住知識的停靠點,解決了“學會”問題?是否把握住情感激發點,解決了“樂學”問題?是否把握住思維展開點,解決了“會學”問題?是否把握住能力的生長點,解決了“精學”的問題?

四、課堂教學成效更重要的是看學生學到了多少。因此,教師要反思自己是否只關注了自己的教法而忽視了主體?學生是否樂意地參與學習,知識、技能、情感態度是否也得到了昇華?課後徵求學生意見,以學生為主體進行反思尤為重要。

其次,通過學習,使我清楚地認識到要做好課後教學反思,就要做好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教師要正確認識反思。教學反思可以幫助教師更好的認識自己、瞭解學生,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教師用批判和審視的眼光看行自己的思想、觀念和行為,並做出理性的判斷和選擇。反思之後用自己的觀點、看法,評價用於自己的實踐教學就是改進教學的行動。一邊教學一邊反思,教學與反思研究相結合,相輔相成、相互促進,形成自己的教學思想和風格。二是教師要提高反思能力。要提高反思能力,應該具備自我監控、教學監控、課堂的組織與管理、言語溝通、評價及教學反思各方面的能力。三是教師要寫教學反思。課後可以從教學行為是否達到教學目標、是否創造性地使用了教材、教學活動是否有“溝通”和“合作”、教學過程是否適應學生的個性差異這四個方面進行反思。

總之,教師對教學進行反思,是教師對自我教學的重新構建。通過反思發現自身教學過程中存在的問題,然後尋求解決的辦法和策略,再監測實施策略的效果,形成自己的教學風格。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3

今天執教《愛之鏈》公開課時,因開學前的教材培訓上已經整體感受了這一課的完整教學過程,當時的課上得很樸實、也很紮實。所以課前我推翻了已有的預設,借鑑兩位老師上課時的亮點重新設計。課前我採用了馮麗老師第二課時的導課方法:出示“愛—愛”,讓學生認一認、比一比,説説發現和感受。一看到那個“心”字,學生們一下子就明白了:“愛是來自內心的。”“有心才會去愛。”“真愛一定要用心。”…….“是啊,愛是一個温馨的字眼,愛是人類永恆的主題。在那飄雪的寒夜,愛就是驅走寒冷的暖流,愛就是克服萬難的力量。

這節課就讓我們一起走進《愛之鏈》,去感受文中那濃濃的愛意。”我藉助教參中的語言順勢引出了課題,並用周小紅老師的方法引導學生理解《愛之鏈》字面意思,在談論中學生明白了“愛之鏈”就是用愛串起來的鏈子。此時我提出了明確的要求讓學生初讀課文:“今天的讀課文跟往常可不一樣,你們要接受三個挑戰:第一要將課文讀通順讀流利;第二要理清這愛的鏈子都串起了哪些人的哪些愛的故事,也就是能將課文的主要內容概括清楚;第三要接受老師的詞語聽寫任務。任務不輕啊,有信心嗎?”或許是我的語言激起了學生“好鬥”的本性,這次地讀課文學生分外的認真。瞧,他們不僅僅是讀,還不時地拿起筆在畫着什麼,而且還騰出手來在桌上默寫。很快他們讀完了,我再次給了他們一分鐘的時間記字形、默生詞。當我聽寫的時候他們一個個都信心百倍,當然結果更是喜人的,就連“潸然淚下”“餐館”“顛簸”這些我非常擔心會出錯的詞語他們都能順利寫出,準確率幾乎都達到了80%以上。要知道,這篇課文他們僅僅是初讀,以往可是課文學完了依然還是錯字連篇啊!

第二步,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我出示的這些詞語,想想這些詞語故事中的那些情節中出現的,該怎樣理解。這可難不到這些聰明的學生,因為要聽寫他們在讀課文的空當兒已經去揣摩了我的心思,自然對這些詞語也很是留心,清楚了出處、理解了詞義、也揭示了主人公。這一步也順利成章的解決了,這可為概括課文內容、理清課文條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礎啊!

第三步,我讓學生講講着愛之鏈上的故事,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當然最好能用上聽寫的詞語。這一次,他們沒有再思考,我的話音剛落就已經有十來隻手躍躍欲試了!第一個但起來的時陳澤昆,一張口就已經有部分學生感覺到他有複述課文之嫌了,開始坐不住了。我示意同學們耐心的聽下去。這孩子還真是複述得相當不錯,情節完整,主要的細節描寫也沒有放過。可等他剛一説完,無數隻手就起來了,不等我叫起來,有一個性急的孩子就説:“他那是複述課文呢,不叫概括。”我笑着説:“沒錯,陳澤昆的記憶力真好,讀過了一遍就能將課文內容條理清晰的複述出來,很難得,複述得很精彩。那哪位同學能將這篇課文的內容精當的概括出來呢?”

這一節課,非常得輕鬆,無論是老師的教還是學生的學,學習氛圍好極了!最為得益的應該是這種挑戰的形式和老師的語言還有流暢的教學流程設計了。最近我很欣慰,課堂上總能看到學生漲紅的臉和高舉的手,一反常態。還記得課上對“理所當然”一詞的處理。聽寫時,我沒有直接讀出來,只是笑着説:“我是老師,就應該上好每一節課;你們是學生,就應該認真完成每一次作業。用一個詞形容就叫----”“天經地義!”學生齊答。在詞語理解時薛嬌瑞在解釋這一詞時説:“我有題不會做,問到滕妮,她很痛快就給我講了,她認為這就是‘天經地義’的。”“噢,你這樣理解。那課文中誰認為什麼是‘天經地義’呢?”我追問。“喬依認為幫助別人是天經地義的。”她説。“那天經地義是什麼意思?誰知道?”我問。“就是應該的。”蘇玲説。“經:規範,原則;義:正理。天地間歷久不變的常道。指絕對正確,不能改變的道理。也指理所當然的事。”龔鋭站起來説,他是照着詞典讀的,語言比我查到的這些還要晦澀,當時我只聽見了最後一個詞語“理所當然”。“這是詞典中的'解釋,大家結合課文內容談談自己的理解。”我説。“就是本來就應該這樣的。”“是合情合理的。”“是理所當然的。”“是合乎情理的。”……這節課雖沒能按照我的教學預設將文本中的第一個故事“喬依幫老婦人修車”講完,但我和學生們一樣都有着和往常不一樣的收穫。我想這節課她從課堂的實效性來説無疑是成功的,但願這節課的教學能成為後面課文內容的理解感悟的極好鋪墊。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4

本週五是我們學校這學期的第一次校本研修活動,我們聽了我們學校馬校長和李雲老師的課,聽完兩位老師的課後,教研室的專家給我們全校老師做了新課標的培訓,通過本次活動我把這次的校本研修活動的體會談談。

平時在寫教案的時候尤其在寫教學反思,一不知道自己怎樣寫,二不知道自己寫哪方面的內容,通過教研室吳主任的《怎樣寫教學反思》的培訓,我知道了“教學反思”包含兩層含義,一是教學實踐中的反思,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教學中的診斷與反思是針對某一課或某一階段的教學進行診斷,實際上教學診斷與反思如同醫生看病,開處方根據病情對症下藥是一個道理,教師的教學應是一不斷調節和校正的過程。

通過反思,每一次調節與校正都對以的教育教學產生影響,教師在一堂課或一個階段的課上完之後,對自己上過課的情況進行回顧與評價,仔細分析自己上課的得失成敗,分析自己的教學是否適合學生的實際水平,是否能有效地促進學生的發展,在哪些方面有待改進,再尋求解決問題的對策,使之達到最佳效果。二是學習過程中的反思,它包括兩方面,一方面是通過學習教育教學文獻,動用所學到的理論,對自己過去的某些固有觀念、想法及教學行為進行重新審視,找出差距,尋出原因,拿出對策,再把自己的思考和分析寫出來,以利今後的教學。另一方面要加強教師之間的交流,聽同行或專家的課,借他山之石來攻己之玉,別人的教學機智、藝術常體現於令人歎服的教學細節處理技巧中,課後將自己聽課中最重要的收穫、看法梳理出來,從而尋找到適合自己的經驗知識。所以我認為教學反思就是回顧教學——分析得失——查出原因——尋求對策——以利後行的過程。

新課程非常強調教師的教學反思,把教學反思分為教學前、教學中、教學後三個階段。在實際教學中,我通過在三個不同階段對教材的理解、教學目標的制定、教學方法的設計等多方面進行不斷的思考和更新,使自己在理論和實踐經驗方面都有了很大提高。

一、教學前反思:

教學活動前的反思即備課階段的反思。教師備課時先要對過去的經驗進行反思、對新的教育理念進行反思、對學生現在的實際情況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條件進行反思、對現在的教學手段、教具、學具進行反思,從而使新的教學設計建立在對過去經驗、教訓和現在教育理念、教學條件反思的基礎上。設計教學方案時,可以自己對自己提出問題:“學生已有哪些生活經驗和知識儲備”、“怎樣設計學生容易理解”、“學生在接受新知識的時候會出現哪些問題和情況”、“出現這些問題和情況後如何進行處理”等,為自己的課堂教學做好充分的準備。

二、教學中反思:

在教學中進行反思,即及時、自動地在行動過程中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高質高效地進行。課堂教學實踐中,教師要時刻關注學生的學習過程,關注所使用的"方法和手段以及達到的效果,捕捉教學中的靈感,及時調整設計思路和方法,使課堂教學效果達到最佳。

三、教學後反思:

教學後的反思——有批判地在行動結束後進行反思,這種反思能使教學經驗理論化。在課堂教學實踐後及時反思,不僅能使教師直觀、具體地總結教學中的長處,發現問題,找出原因及解決問題的辦法,再次研究教材和幼兒、優化教學方法和手段,豐富自己的教學經驗;而且是將實踐經驗系。統化、理論化的過程,有利於提高教學水平,使教師認識能上升到一個新的理論高度。

通過本次活動,我受益匪淺,同時也更加深刻地認識到了在教學中及時反思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它會使我逐漸形成自我反思的意識和自我監控的能力。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通過不斷地反思來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和創新能力。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5

本週,我上了大班科學《動物與天氣》,我覺得這節課非常的實用,在平常的生活中也不難發現,體現了《綱要》中的:“教學內容貼近幼兒生活!”在上課前我已讓孩子們做了一些動物與天氣的調查,因此在課上孩子們表現的都很踴躍,積極性很高,紛紛想在集體面前表現一下。結合我班的子課題《教師在區角活動中的介入》在該課中也得到了充分的體現。本活動通過自主探究,發現天氣變化與動物習性之間的關係。

課前已有相關的經驗鋪墊,也提供了十幾種小動物的自主選擇,讓幼兒自主獲得信息的不同途徑,自主的表達表現方式,在讓孩子們自主學習的過程中同時具有一定程度的挑戰性。這種學習形式在以知識經驗為背景更關注孩子學習的方法,學習的能力。在活動即將結束時,又將“其他物象預測天氣”這一知識經驗點拋向孩子,從而在活動過程中觸發孩子引發新一輪的思考與探索。孩子們瞭解到可以通過不同途徑獲得氣象預報,那麼天氣預報又是從何而來,怎麼測得的呢?我覺得大班幼兒也可以讓它們進一步瞭解天氣預報的真正信息來源,可以以真實嚴謹的科教片形式,讓孩子們邊看邊思考,讓孩子聲、影結合真實地感知深層次的知識經驗點,使之成為本次活動的一個亮點,我覺得這樣也許會更好。

在課上,由於有一幼兒隨口回答了:“可以通過打電話查詢天氣”,於是我便拓展開了,“幼兒怎麼查天氣預報”的知識。在探索途徑上我選擇了電腦、錄像、教學掛圖、電話這幾種孩子們平時比較熟悉的工具,其實探索途徑可以有所豐富,同一途徑中也可以根據幼兒能力的差異設置不同的途徑,例如,對於害羞的幼兒可以採用電話熱線採訪,對於膽大的幼兒更可以讓他們挑戰現場採訪。在探索途徑上忽略考慮了孩子能力上的差異。

在活動中還存在着幾點需要改進的:當我出示小動物問到它們預報天氣的方法時,劉辰佑説到:“燕子會朝南飛。”我當時就否定了他的回答,其實燕子南飛也是一種預報天氣的方法,只不過它預報的是天氣即將變暖和了。我在迴應策略上可以更靈活機動。另外,在最後的分享交流環節中,當幼兒用自己動作表演的方式向大家展示他們討論後的答案時,教師可以引導孩子討論:“他們表演得怎麼樣?”“我們給他們點掌聲。”“我們來模仿一下他們的動作。”以鼓勵讚賞的的口氣渲染調動起幼兒的情緒氛圍。使活動推向更高的高潮。在此次活動中,我和孩子一起在自主學習、深入探究的歡快氛圍中共同學習和成長。

我認為本次活動存在的優點有:

1、活動中,教師為幼兒收集了很多關於動物預報天氣的知識,在環節中與幼兒一起分享,幼兒知道個別動物能預報天氣。如:燕子飛得很低表示將要下雨了。

2、幼兒在前期有預報天氣的經驗,知道一些關於天氣預報的知識。

當然也存在着不足:

1、幼兒的生活經驗不夠,在活動中幼兒説的不多,大部分是教師在説。

2、幼兒在回答教師的提問時,有些偏離提問,教師應及時把幼兒從偏離中引回正題。

3、在幼兒動作表演前,教師應把幼兒的注意力集中,然後再交代要求,這樣幼兒才會更加好的去遵守規則。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6

本節課我將一次函數的知識分為概念、圖象及其性質和應用三大部分,授課過程中體現在板書設計、知識回顧、例題講解及練習鞏固等環節,讓學生對一次函數有一個系統、直觀的複習思路。

在複習知識點時,讓學生自己聯想回顧,變被動為主動學習。例如,在“圖象及其性質”環節中,老師不急於提問,而是讓學生自己説出一次函數圖象的形狀、位置及增減性,不完整的可讓其他學生補充。這樣,使無味的複習課變得活躍一些,增強了學習氣氛。

本節課的教學方法主要有講練結合,自主探究,小組討論等,教學中讓學生積極主動參與知識的形成過程,體驗到新知識往往建立在舊知識的基礎上,並且與一些舊知識還存在着緊密的聯繫,放手讓學生運用轉化的思想方法進行操作,使學生有效地理解和掌握一次函數的概念和應用,同時讓他們獲得了數學思想方法,並培養了學生探索問題的能力.

本節課的教學設計主要滲透轉化的數學思想方法、數形結合的思想方法以及函數與方程(組)思想方法,讓學生體驗利用一次函數及其圖象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發展學生的數學應用能力;體驗函數圖象信息的識別與應用過程,發展學生的形象思維能力;理解一次函數及其圖象的有關性質;初步體會方程與函數的關係,建立良好的知識聯繫;能根據所給信息確定一次函數表達式;會作一次函數的圖象,並利用它們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在合作與交流活動中發展學生的合作意識和能力.

在處理典型例題、練習中,發現絕大多數學生對於簡單題型能自己解答,而一部分學生對綜合性、開放性題目有些無從下手,透露出了思維不靈活,應變能力弱等不足。所以要想達到高效高質,必須要分層次教學,讓不同水平的學生在同一節課中得到應有的發展,課前必須對每一個環節,每一個題型,每一個學生作充分地細緻地研究。

在教學過程中,我發現理論與實踐在學生身上很難統一。學生習慣於做純理論性的問題,而對於實踐中藴含的數學問題即便昌很簡單,也發現、挖掘不出。這與枯求的“人人學有價值的數學”相差甚遠,而且需要很長的時間來解決。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7

本次公開教學是以校本研訓“主題閲讀教學”為依託開展的。對於“主題閲讀教學”我僅僅是知道了一點皮毛,到底什麼是主題閲讀,主題閲讀又該怎樣正確進行等等我還知之甚少,因此本次公開教學,我也是摸着石頭過河,進行初次的嘗試。

備前思考

“主題閲讀教學”要求以一點為切入點進行拓展閲讀,把課外閲讀放到課內,大量提高學生的閲讀量。我現在所帶的六年級學生可以説對國小應該掌握的知識點都已經瞭解,馬上面臨畢業的學生應該有了獨立閲讀的能力,不需老師再牽着他們去品詞析句、去領悟內涵,我想可不可以把單元內的課文進行整合,結合以前學過的寫作方法進行教學呢?抱着這樣的想法我進行了七單元三篇課文的綜合備課。

備中推敲

在備課中我想到三篇課文雖然都是寫事的文章,但是從內容上來看都寫到了人物,而且 都有對老師的描寫。我何不從人物的寫作方法入手,讓學生去反覆閲讀,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品析一個個鮮活的人物呢?於是我設計先讓學生複習描寫人物要抓住典型的事例,然後通過語言、動作、神態、心理活動等具體的描寫體現人物的性格;之後讓學生自讀自悟,去分析三篇文章中福樓拜、孔子、劉老師其人其行;最後拓展閲讀,讓學生收集一些描寫老師的文章,並且進行分析,從而牢固掌握寫作技巧。課後還可以安排習作練習。

課後反思

按照我的設計進行了本次的教學,在40分鐘內按時完成了教學任務,針對本次教學我也進行了反思,有幾點想法。

1、放手讓學生去自學,六年級學生確實有了一定的學習能力,可以説對文本中人物的分析比較到位,概括也比較準確,不需老師反覆強調。

2、把相同的寫作方法放在一起去學習,舉一反三,學生掌握牢固,而且節省時間,還能提高學生的閲讀量,確實有助於學生大量閲讀。

3、雖説在同一方法上可以加大閲讀量,但是每篇文章都有它的不同之處。比如《莫泊桑拜師》一課除了領悟人物精神外,還應該讓學生學會細心觀察事物,持之以恆,發現別人沒有發現的東西等等;《理想的風箏》一課中回憶性文章怎樣寫,理想的風箏指的是什麼?《孔子游春》一課中景物的描寫等。其實還有許多知識點都需要在下一課中補充。其實這種教學僅僅適合一課一得,也就是在某一個點上加大閲讀量。

4、因為在一節課中要閲讀兩篇或者三篇文章,所以相對來説,分析文本就顯得粗糙了很多,語文課中的情感、朗讀、情境,鋪墊等就少了很多,語文課顯得有點生硬。對於閲讀能力較弱的學生可能有點勉強。

或許是自己還沒有真正領會“主題閲讀教學”的精髓,亦或許是理解上的偏頗走的是彎路。總之需在今後的教學中且行且琢磨。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8

這節課的內容意義重大。一方面通過前面的學習,同學對地球自轉這種現象已經瞭解了(包括對哥白尼學説和其他天體運動知識的瞭解),但是這種瞭解其實是膚淺的,也是跳躍式的。同學們並沒有經過自身的探究,只是一個直觀的結果。倘若教師此時便以為同學對於地球自轉已經瞭解的很清楚了,那就大錯特錯了。

教材編排到這裏,地球自轉還沒有直接證據出現,因此我們並不能枉下結論,而是依照人類探索天體運行的規律歷史動身,一步步讓小朋友經歷這個探究歷史,層層揭開地球自轉之迷。另一方面,這局部內容是人類歷史上首次通過實驗演示給出了地球自轉的直接證據,是人類認識地球運動的重要轉折點,具有重要的意義。

然而,實際教學中,要想達到教學目的卻非易事。在這個單元教學以前,我先上完了時間單元,同學已經經歷了擺的研究,在他們的實驗中,擺在擺動過程中,十有八 九方向是會發生變化的,課堂上甚至出現過垂直襬動到最後變成平行鐵架擺動。具體原因有許多,主要還是資料問題以和同學在操作上不夠仔細,另外受空氣阻力影響也是很大的。

既然如此,教材上説實驗已經證明擺具有堅持擺動方向不變的特點,在我們的同學先前概念中是不存在的,而且我估計和我們情況類似的可能還不少,所以這局部資料的問題如何解決可能需要有一個具體説明,並能在工具箱中配置。教師演示擺這個實驗,雖然會比同學好一點,但也是不能非常直觀的顯示出擺的這樣一個特點,擺在擺動過程中方向仍然會有一些偏轉,因此這個看似簡單的結論實際通過實驗得出,具有一定的難度。

在這點上,我自身做的也是挺失敗的,同學幾乎都是有先入為主的感覺,個人覺得這個結論在研究擺的過程中就可以稍微加以總結,讓同學有一個前提認識。旋轉下面圓盤,觀察擺角度的變化,我做了近20實驗,都毫無例外發生了一些編轉,最後我也只能在基本不變的字眼上下工夫,近乎強迫同學接受這個概念。教參上提到:確保實驗效果良好,擺錘應稍重一些,擺線應稍長一些,要特別注意提醒同學要平穩而緩慢地轉動底盤。我覺得可以舉例説明什麼樣的擺錘、擺線多長才比較合適,並且最好在中國小能夠比較方便找到這樣的資料。

既然我們的資料效果不明顯,我引導同學考慮為什麼我們的擺不能非常明顯的證明書本上的結論,同學們非常的聰明,他們也會從資料和操作上(他們自身已經體驗過)考慮我們的裝置需要改進。介紹傅科擺時,讀到擺錘重量、擺線長度,同學們才真正意識到,要讓實驗勝利,我們還需要不時改進實驗裝備和資料。傅科擺的原理在同學理解擺擺動時方向具有不變的特徵基礎上,是比較容易理解的。我比較全面的向同學介紹了傅科當時研究的經歷,利用沙子演示擺偏轉的軌跡,得到擺擺動時方向發生了明顯偏轉的結論。另外,我還簡單用受力分析示意圖介紹了傅科裝置的特點和其擺動時受到的幾個力,只要同學在五上小車運動單元基礎打的好,對於受力分析也是能夠理解的。

最後,通過讓同學瞭解更多可以證明地球自轉的證據:比方説在宇宙或者衞星上觀察地球的圖片等,此時讓同學回顧我們的猜測和假設,同學們可以輕鬆的去掉不正確的假設,而只保存兩個假設。此時,我仍舊沒有與同學晝夜交替現象到底是怎麼發生的,讓同學心中仍舊充溢着疑問有利用他們致始致終堅持這種狀態有利於我們的教學。此時要求同學蒐集信息,掌握更多關於地球自轉的信息,為下一節課的教學作好準備。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9

開學第一週,我信心百倍地把自己在假期裏所學的東西,運用於自己的教學中。在課堂的實踐中,有喜悦,有失落,有困惑,有感慨。更多的是收穫與啟迪。

一週的語文教學,我本着“以語言訓練為中心,培養學生的語文能力和人文素養,以教材為例注重讀法、寫法、學法的指導。”的原則進行教學。

在教學中我認真鑽研教材,理解作者的寫作意圖,揣摩教材的意義,力爭對教材全面而又富有個性的理解與把握。着眼於教材中的一個標點,一個詞語,一個句子開始構建或更新學生的語言世界和人文世界。教學時我注意從以下幾點突破:

詞語的教學,我注重聯繫實際避免讓學生死記字典的解釋。例如“飢腸轆轆”這個詞我讓學生聯想自己有過的這樣經歷。“吶喊”這個詞我讓學生説説自己什麼時候“吶喊”過,是怎樣喊的。學生興趣高漲,這種解詞的方法有利於學生對詞語的利用。

句子的教學捉住文中的重點句,有特點的句子進行指導。例如《竊讀記》中的“急忙打開書,一頁,兩頁,我像一匹餓狼,貪婪地讀着。”我把逗號改成頓號讓學生對比讀。學生在對比中體會到逗號説明作者雖然是竊讀但也讀地仔細,認真。在這裏有的學生還體會到作者為什麼不説“我急忙打開書。”感受到作者的語言精練,表達的情感真切。

段和篇的教學,減少對內容的分析,增加對語言的感悟。比如:在《走遍天下書為侶》一課中,理解作者反覆讀一本書的方法時,我讓學生邊讀邊畫出關鍵的詞,由整句的理解轉化為關鍵的詞語。既理解了作者的讀書方法又感受到了語言的運用。

讀寫結合發展語言。利用文本中的有利點,進行寫話練習。在《竊讀記》中作者一個小小的讀書要求都是白日夢時。我引導學生“假如你就是林海音,當你看到今天的孩子們讀書是如此的方便,你會對大家説些什麼呢?”學生結合課文內容,寫出了自己的心裏話。看似是對別人説其實那也是孩子們對自己説的話。這樣既發展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又有利於深化對課文人價值的認識。

在一課課的教學實踐中,伴隨而來的出現了許多許多的問題:對這種改變學生還不能立刻適應,需要一個過程,自己在教學中還不夠成熟,有的地方方法還不得當所以出現了課時完不成的現象。

在接下來的教學中,我會多讀多學繼續鑽研,是自己的語文課煥發出生命的活力,讓學生在自己的語文課堂中理解、品味語言,積累、運用語言。獲得語言智慧,受到人文薰陶。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0

本次科學活動是選自《幼兒園建構式課程指導》中的“彎彎繞繞”主題。電線既有一定的剛性又柔軟易折曲,是彎折造型的好材料。它可以幫助、支持幼兒自由、充分地表達內心圖景。《綱要》中強調科學領域的教育內容應從身邊選擇材料。是啊,孩子生活的環境中有許多都是俯拾即是的自然物,但這些往往不一定能引起孩子的關注,也常常被我們老師所忽略。但恰恰就是這些取材簡便的自然物,如電線,是我們開展幼兒園科學教育的寶貴課程資源。教師的任務就是關注、挖掘身邊的自然物、自然現象,為我所用,為幼兒享用,並以此引發孩子的求知慾望和探索興趣。

家長和孩子們都收集了各種各樣的電線,通過本次活動,讓孩子們知道了原來廢舊的電線可以這麼好玩。有的孩子把電線做成了小魚,有的孩子做成了眼鏡,有的孩子用電線做成了氣球,有的孩子做成了英文字母,還有的孩子做成了帽子,``````孩子們發揮着自己的想象,用電線製作着各種各樣的造型。活動效果很好,在有趣的環節中,孩子們可是探索如何讓電線站起來呢?有的用積木,有的用橡皮泥,有的用透明膠,有的用瓶子,有的開動腦筋,不借助物品直接讓電線站起來。在活動中,孩子很享受這個創造的過程,當看到很多電線藝術品展現在我們眼前時,孩子們的臉上露出自信的笑容。

活動結束後,我發現幼兒的興趣很高,在第三部分讓電線站起來的環節中,我本來設計是幼兒有2次操作過程,第一次是嘗試玩,第二次是根據幼兒的回答在已有經驗上玩,使活動更加豐富性。可是在實際的操作中,我發現孩子們第一次嘗試就興趣很濃,後來我順水推舟直接引入到了第二次操作,可是我巡視一圈後,就有點後悔了。孩子們就在盡情地玩,活動中沒有層次性的突出,顯地很平淡,環節沒有亮點,就連最後的收尾也是延伸到區域中。我發現教師的語言真地很重要,適當的引導很重要,對幼兒提出的要求要明確,更要關注到一些細節方面,我想如果考慮地更加周到些的話效果會更好的!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1

教學《白鷺》時,因為學生生活經驗有限,或者生活地域不同,對白鷺缺少直接的接觸和直觀的感知,所以我在教學中一是注重教學情境的創設和學習興趣的培養,白鷺優美的外形,及其生活畫面的圖片展示,配以舒緩的音樂,給學生以豐富的試聽體驗,使學生感受到了語文學習的快樂,二是以讀為主,以讀為本。

重視學生語感的培養和訓練,讓學生在讀中感悟白鷺色彩搭配和諧,身段大小適宜的形美和詩中有畫,韻味無窮的意美。三是珍視學生的獨特感受,關注學生的個性化閲讀。我引導學生從四個方面入手,讓學生在讀中品味白鷺的精巧如詩,給予學生自由表達的空間,讓學生有話可説,有感受可言,再加上多媒體課件的恰當運用,讓學生在開放自由的對話平台中孕育出獨特的感悟和想象。本節課的閲讀教學體現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讓學生通過閲讀體驗到了讀書的快樂,感受到了白鷺的美,在閲讀的過程中有了收穫。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2

就這堂課,有以下幾點給我的印象非常深刻從“思想品德”到“品德與生活”課程的名稱改變使我們一下子從舊的課程理念中解放了出來,但同時教材活動性的增加,使我們很難把握好教材,往往是是為了活動而活動沒有起到品德課應起到的教育。在教學這一課的時候,在講到植物在秋天變化,葉子脱落下來後堆在樹根下,順勢發問學生:“你想向樹葉學習什麼呢?”引發學生學習樹葉這種無私奉獻的精神。

在學生彙報自己看到秋天的變化時,教師在評價學生認真仔細觀察的同時,引出“牛頓觀察蘋果落地”一事例,這種期待式的評價,使學生獲得更佳的積極性。

介紹中秋節的來歷。對於課本上沒有出現的內容,老師適時的補充了進去。我想這是很有必要的説明。在上課前充分的收集與本課有關的資料,不關是學生應做的,更是教師應做的。

另外在“為什麼有的樹葉在秋天的時候還是綠色的”這一問題上,教師讓學生回家自己尋找答案,下節課一起研究,這種探究式的學習方式是我們該提倡的。

老師在每次分組活動之前都提出了相應的要求:比如説不要大聲叫嚷,要注意傾聽別人的發言,要團結合作等等;我想這是有必要的,因為低年級的自控能力比較差,所以在活動之前提出相應的要求變於活動的積極開展。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3

經過一段時間的教學,我深刻地體會到了要多向指導老師以及其他有經驗的老師們學習的重要性,然而平時老師們的空餘時間不多,要總是拿着問題去找他們顯然不是一個合適的方法,所以,常去挺老師們的課便成為了一個優選的方案,既可以讓自己學習到先進的教學經驗和教學手段,同時又不會影響到老師正常的教學活動和日常生活。

因此,我在本月的20號,也就是本週一再次去聽了一節我的指導老師的課程,而這次課正好碰上老師的進度講到2單元的小課文部分,在英語的課堂中,文章應該是屬於詞彙運用的最高級的形式,因為在文章中,詞彙、詞組、語法的運用都有了一個語境,在相應的語境中理解才是最高境界,也是最好的方式。

很榮幸聽到指導老師的一節閲讀課,於是就老師上課的模式,我做出瞭如下總結:

首先,在開始上課前的兩分鐘裏,先由一個學生在旁邊的黑板上寫下一個新詞(不是書後的單詞)以及相應的發音和簡單的用法,學生講解給大家,之後老師做額外的補充或糾錯。

第二個環節是由兩位同學上講台為大家帶來一小段dialogue,並在對話結束後,向同學們提出兩個小問題,一般同學都可以答對,老師再給予一定的鼓勵,這個環節主要是讓同學們把學過的知識點表達出來,一方面鞏固知識點的運用,另一方面鍛鍊學生們的語言表達能力。

老師教得好,同學們下課也掌握得好,課堂上滿滿的都是“和諧”的學習氛圍,雖然我只是個旁聽的實習老師,但是在後面聽課的時候,儼然已經被這種氛圍吸引,被帶入,真的是讓我好生羨慕。我也希望未來有一天能像我的指導老師一樣讓我的課堂氛圍變得這麼好!

課後反思的幾個方面14

本節課的複習目標是:理解一次函數的關係式,掌握一次函數的圖象及有關性質;會用待定係數法求一次函數關係式;能運用一次函數的相關知識解決簡單的數學實際問題,培養學生數形結合的能力。教學重難點為一次函數關係式及圖象性質的綜合運用。對於本節內容我將教學案分為三部分:一.課前複習;二.例題精講;三.課堂作業。

有效的課前複習它有利於督促學生及時複習回顧本節內容,有利於教師瞭解學生掌握知識的情況,所以課前我先將學生的複習作業及時批閲,課上將學生作業中失誤率較高的題目及時評講,查漏補缺;課上選取典型的例題,其會考查的知識點有已知點求直線的關係式,有已知直線求點,一次函數的增減性、一次函數與方程、與不等式之間的關係,有利用數型結合的思想解題,有一次函數與座標軸圍成的圖形的面積問題,也有一次函數的實際應用等等,在例題的選取上基本已將大多數知識點容納其中,課上在學生的主動參與下,一起完成了例題的講解,最後還剩下不到5分鐘的時間一起完成課堂檢測。

本節課中始終以一次函數的圖象與性質為主線進行復習,課堂教學時重視學生對基礎知識的理解和基本方法的指導,重點解決學生在平時學習和練習中的難點和易錯點,有針對性的進行復習講解,本課採用“教學案”的形式,實現了課下與課上相結合,學案與教案相結合,學生自主學習與教師講解誘導相結合,讓學生自主、探究、主動地學習。把思維空間留給學生,把學習主動權還給學生,把自主時間還給學生,同時“教學案”的設計注重了夯實基礎,複習實行“低起點、多歸納、快反饋”的策略,注重激發全體學生學習數學的自信心,教學中也注重學生解題的準確性及表達的規範性。當然本節課也有很多有待改進的地方,比如課上老師的總結有時不及時,在講解直線上點P使得PM+PN取得最小值時總結不夠,應該將題目中的共性找出來分析,找出題目中的基本量進行分析,有利於學生遇到變式題時不至於無處下手。

總之,在本節課的教學設計時,我在明確複習課的目的的任務下,以培養學生能力,促進學生髮展為指導思想,遵循複習課原則中的系統性原則和主體性原則,以學生的“學”為出發點,將“自主探究、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貫穿於課的始終,並將評價與教師的教和學生的學有機的融為一體。我相信,在新程標準的指引下,我們的數學課堂將會越來越精彩。

標籤: 課後 反思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9ppnwo.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