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師説》課堂教學實錄

《師説》課堂教學實錄

師:今天我們學習韓愈的《師説》。哪位同學説説,“師説”這兩個字怎麼解釋。

《師説》課堂教學實錄

生:關於老師的説法。

生:關於老師的觀點。

師:都不準確。這兩個字,課文下面沒有給出註釋。正確的解釋應當是——論從師。説,是一種論述文體;師,是從師的意思。

請記住,這是我們在這篇文章中遇到的第一個“師”字。這篇文章中“師”字多次出現,講法不盡相同。我們要注意區別。

師:請一位同學再解釋一下作者。

生:韓愈,著名文學家,古文運動的倡導者。他的作品對我國古代散文的發展有深遠的影響。

師:他是什麼朝代的人?哪裏的人?

生:唐代,河南河陽(現在河南省孟縣西)人。

師:老師再補充一下,韓愈,是我們韓家的驕傲(學生笑),他是司馬遷之後的又一個散文大家,他的文章“文起八代之衰”,他的文章雄奇奔放而又曲折變化,可説是汪洋恣肆,蘇洵曾説:“韓子之文,如長江大河,渾浩流轉。”

下面請一個同學把“標題”和“作者”均板書到黑板上。今天,老師有點“犯懶”,不想板書,請同學們自己在筆記上,按照老師往常板書的樣子,整理一個像樣的板書。看看哪位同學整理得有條有理。

(一個同學黑板上板書“師説”、“韓愈”。)

師:下面我試試,給同學們背誦一遍課文,看看能不能背誦過全篇。

(學生鼓掌)

(師背誦完課文之後,學生熱烈鼓掌)

師:“古之學者必有師。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解惑也”——開頭出現了兩個“師”字。這句怎麼翻譯

生:古代學習的人一定有老師。老師(是)靠(他)來傳授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兩個師,都是名詞,是老師的意思。

師:是不是這樣更好——老師,是承擔傳播思想道理、教授學業、解釋疑難問題的人。這句是講老師的什麼方面?

生:是講老師的作用。

師:“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無惑?惑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請自譯一下。

生:人並不是生下來就懂得道理的,誰能沒有疑惑?有了疑惑而不去從師,那些成為疑惑的東西,最終得不到解決。

師:這裏出現了第四個“師”字,怎麼講?

生:名詞,老師的意思。

師:有一個“其”字,大家要留心一下。怎麼講?你説一下。

生:其,在這裏當“那些”講。

師:是什麼詞性?

生:代詞。

師:哪種代詞?

生:指示代詞。

師:這兩句講的什麼?

生:應當是從師的必要性。

師:“生乎吾前,其聞道也固先乎吾,吾從而師之;生乎吾後,其聞道也亦先乎吾,吾從而師之。吾師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生:出生在我前邊的人,他們懂得道理本來先於我,我跟從他學習,拜他為師。出生在吾後邊,他懂得道理如果也先於我,我也跟從學習並拜他為師。

師:這裏又出現了兩個“師”字,各怎麼講?

生:都當“拜師”講。

師:你聯繫“師之”這兩個字解釋一下。

生:之,當“他”講。拜他為師的意思。

師:即,以之為師的意思。具體説説,這是什麼語法現象?

生:是意動用法。

師:是名詞的意動用法。到此,你們總結一下“師”字共有幾種用法了?

生:三種:動詞,當“從師”講;名詞,當“教師”講;名詞的意動用法,以之為師。

師:其,有幾種用法了?

生:兩種:指示代詞,那些;人稱代詞,他們。

師:很好!接着翻譯。

師:我從師的原則是,哪裏去了解他的出生年月先於我,還是後於我呢?因此,無論他身份高貴,還是身份低賤,無論年齡大,還是年齡小,道理存在的地方,就是老師存在的地方。

生:吾師道也——一句翻譯的不對。應該是,我學習的是道理。師,是動詞,學習的意思。

師:誰的翻譯準確?

生:後面的翻譯準確。

師:這是“師”的第幾個用法?

生:第四個用法。

師:對,活用為一般動詞,當“學習”講。

師:“道”的內容在當時具體指什麼?

生:儒道吧?

師:具體説應當是儒家的“六藝經傳”,是《詩》、《書》、《禮》、《易》、《樂》、《春秋》。這幾句講的是什麼?

生:從師的標準。

生:從師的原則。

師:從師的原則。哪句話凝鍊地表達了從師的原則?

生:是故無貴無賤,無長無少,道之所存,師之所存也。

師:也就是説,無論地位貴賤,無論年齡大小,誰懂得道理,誰懂得的道理多,就拜誰為師。

師:注意,又出現了一個“其”,“夫庸知其年之先後生於吾乎”,這個“其”怎麼講?

生:他的。

師:回頭總結一下,這段的思路是什麼?先講什麼,再講什麼,最後講什麼?

生:由教師的作用説起,再講從師的必要性,最後講從師的原則。

師:好,把這個思路在紙上設計成板書。

(學生大都歸納成下面的樣子)

教師的作用

從師的`必要

從師的原則

師:把“師”字和“其”字的用法在紙上歸納一下。

(學生大都歸納成下面的樣子)

師:1)動詞,從師

2)名詞,教師

3)名詞的意動用法,以之為師

4)動詞,學習

其:1)指示代詞,那些

2)人稱代詞,他們

師:很漂亮!下面給大家五分鐘時間,大家把第一段背誦下來。

(同學們開始琅琅背誦。五分鐘後,教師讓全班齊背誦)

(教師提示學生,背誦出語勢,要把韓愈文章的汪洋恣肆之氣背誦出來。)

接下來,請一位同學把第二段快速口譯一遍。

生:(開始口譯。有不少譯錯的地方)

師:他譯錯了哪些地方?請給他糾正。

生:“師道之不傳”的“師道”應該譯作“從師的風尚”。

師:也就是説,“道”——在這裏怎麼講?

生:當“風尚”講。

師:這是“道”的第二種用法,上文的“道”作“道理”、“知識”講,要注意。

師:對了!注意,還有一個“恥”——“而恥師焉”怎麼講?

生:以從師為恥。

師:都是意動用法。

我們再注意幾個“其”的用法。譬如,“其皆出於此乎”,“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其可怪也歟”。

生:“其皆出於此乎”,“其”是“大概”的意思。這句翻譯錯,大概原因就出在這裏吧。

師:我補充一點,這裏是表示“揣測”的語氣副詞。

生:“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非吾所謂傳其道解其惑者也”中,第一個“其”當“其中”講,第二個“其”當“那些”講,第三個也是當“那些”講。

師:這裏的第一個是特指代詞,“其中”的意思。

生:“其可怪也歟”中的“其”,當“難道”講。

師:也是語氣副詞,表示什麼語氣?表示反問。也就是説,其,在這裏又出現了兩種不同的用法。自己再總結一下:

(學生歸納成下面的樣子)

其:3)語氣副詞,表示揣測或表示反問。

4)特指代詞,其中。

師:“彼與彼年相似也,道相似也”,這裏的“道”怎麼講?

生:道理。

師:當“道理”講,講得過去,但是勉強。從語氣上推斷一下,是“他們所懂得的道理”的意思;進一步延伸,也就是“道德學問”的意思。注意,這是“道”的第三種講法。

生:老師,“授之書而習其句讀者”中的“書”怎麼講?

師:哪位同學知道?

生:是讀書嗎?

師:是“文字”的意思。

師:字詞與翻譯就到這裏。下面我們看一看,這段講了幾組對比。

生:一組對比是,古之聖人與今之眾人對比。

師:怎麼對比的?

生:古代的聖人超出一般的人很遠,還尚且從師;現在的眾人低於聖人很遠,卻以跟從老師學習為恥。

師:這是一組對比。“古聖人從師”與“今眾人恥師”對比。

誰還能找出一組對比?

生:“巫醫樂師百工之人,不恥相師。士大夫之族,曰師曰弟子云者,則羣聚而笑之。”

師:“一般人相師”和“士大夫恥師”。

是否還有對比?

生:“愛其子,擇師而教之;於其身也,則恥師焉。”

師:“愛其子擇師”和“於其身恥師”。一共是幾組對比?

生:3組。

師:下面我們再系統地總結一下。請大家自己歸納成板書的樣子。

(學生都組合成下面的樣子)

古聖人從師 今眾人恥師

愛其子擇師 與自身恥師

一般人相師 士大夫恥師

師:大家再看看3組對比,各是什麼類型?

生:第一組是縱比。第三組是橫比。

師:第二組呢?

生:自身矛盾,自身比。

師:我提一個問題,“巫醫樂師百工之人,君子不恥”,這裏的“君子”怎麼解釋?聯繫我們剛學過的《勸學》中的“君子曰:學不可以已”比較一下。

生:差不多。

生:都是有地位的尊貴的人。

師:注意,這兩篇文章出自不同朝代的作者,年代遙遙相隔,理解應當完全不一樣。我給大家解釋一下,西周、春秋時期,君子指的是“達官貴族”,春秋末年時的“君子”指的是“有道德、有學問的人”,而韓愈本篇中“君子”,仍然大體沿用了最早的意義,即“世祿之家”、“達官貴族”。

師:回頭把前面兩段放在一起,總起來看,分別是從怎樣的角度來論證核心觀點的?

生:第一段應該是理論闡述,第二段應當是結合現實進行闡述。

生:第一段主要着眼於古代,第二段着眼於作者所處的當代。

師:對,首段從古説起,重點是理論闡述,着眼於正面倡導從師風氣;次段着眼於作者所處的當今,結合現實,反面指責不從師的不良風氣。

拿出幾分鐘來,看看誰背誦得快。

(學生琅琅背書,之後齊聲背誦,之後又檢查個別學生單獨背誦。)

師:進入到第三段和第四段,文字並不難,請一位同學給大家口譯一遍。(一生譯)

師:第三段又出現了一個“師”字,應當怎麼講?剛才這位同學已經翻譯得非常準確了。“師”是什麼用法呢?意動用法。

剛才大家是否注意到了“於其身也,則恥師焉”,“不恥相師”當中的“恥”,怎麼翻譯的?“以拜師為恥”、“不以相互學習為恥”,本段中的“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老聃”中的“師”也是“孔子把後面的三人認做老師”。這個表意動的名詞,同賓語並不構成支配與被支配的關係;而是主語把賓語看成這個名詞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再舉例,譬如“稍稍賓客其父”、“登齊魯而小天下”,其中哪些詞屬於意動用法?

生:賓客其父,把他的父親看成賓客;小天下,覺得或者認為天下變小了。

師:好的。本段又提出了一個論點。

生:“聖人無常師”。

師:論據呢?

生:兩個,一個是“孔子師郯子、萇弘、師襄”,一個是“孔子曰:三人行,則必有我師”。

師:一個行,一個言。最後得出結論,也就是最後一句。從全文看,本段的作用又是什麼?

生:讓人們學習孔子的榜樣。

生:從正面闡述哪些人可以為師。

師:從正面舉出一個非常有説服力的從師的範例,讓大家思考,學習他。我們再用兩分鐘左右時間背誦本段。

(於是響起背誦聲音,然後是齊聲背誦。之後個別檢查。)

師:最後一段,與課文無關緊要,我覺得可以刪掉,大家同意嗎?剛才講到孔子的範例之後,且又得出一個結論,正好迴應首段,非常圓滿。

生:不同意。最後是又交待一個現實的從師的範例。因為剛才上文已經批評了現在人們不從師的風氣,而現在卻還有逆風而行的人。

生:另外也是交待寫作緣由。

師:而且這個李蟠才17歲,就“能行古道”,讓讀者感歎。

回看全文,論點是層層推論,論證過程是正反對比論證,有條有理,非常嚴整。

快速整理一下手中的板書設計,立即背誦最後兩段。

師:下節課,我們要重點檢查單個的同學背誦。

學生整理的板書:

從師的作用

理應從師 從師的必要 正面提論點

從師的原則

古聖人從師 今眾人恥師

今不從師 愛其子擇師 於自身恥師

反面論證(對比)

一般人相師 士大夫恥師

孔子從師

從師範例 古之楷模

孔子之言

正面論證(兩部分)

寫作緣由 李蟠行古道 今之榜樣

論點:層層推論;論證:正反論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l3v41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