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工程 >

《論語十則》説課設計

《論語十則》説課設計

尊敬的各位評委、老師,你們好,今天我要説課的內容是《論語十則》,下面我將從教材、教法、學法、教學設想、教學程序等五個方面對本課的教學設計進行説明:

《論語十則》説課設計

一、 教材分析

1. 課文所處的地位及作用

《論語十則》是七年級上冊第二單元的第5篇課文。它選自於我國儒家經典著作《論語》,是一本記錄孔子及其弟子言論的語錄體古藉。

第二單元仍然繼續着第一單元所談論的“人生”這個話題,所選課文側重於寫對人生的理解和選擇,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其中,《論語》是我國古代文獻中的一部鉅著,是中華民族優秀的文化遺產,對我國幾千年的封建政治、思想、文化產生了巨大的影響。即使在今天,其精華部分依然為你們所效法。課文中所選的《論語十則》,着重敍述了求知態度、學習方法、修身做人三方面內容。其豐富的語言精華和深刻的思想精髓,對於心理髮展正處於萌芽狀態的國中生,具有十分重要的教育意義。

2. 教學目的

(1) 知識目標:

a. 瞭解《論語》的有關知識,明確其在歷史上的價值

b. 瞭解文言文的一般常識,能掌握重點字詞的讀音、含義及一些虛詞的用法

c. 能熟練背誦、默寫全文,必説出句意。

(2) 能力目標:

a. 掌握“分類式筆記”的整理方法,培養學生對語言材料進行整理歸納的能力及習慣

b. 理解課文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培養學生把所學知識、道理付之於實踐的意識

(3) 德育目標:

a. 理解課文思想內容,讓學生對照反省自己

b. 汲取課文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在傳統文化的薰陶中樹立正確的人生觀

3. 教學的重點、難點

理解、掌握重點詞語的讀音、解釋;背誦、翻譯、理解課文內容;掌握整理歸納的學習方法;理解課文中所藴含的深刻哲理,並懂得聯繫實際、指導自己的言行。

二、教學方法

1.分類整理歸納法

這是一種整理性的課堂學習活動,也稱作“理讀”。而同時這也是一種帶有理性色彩的課堂學習活動,它所養成的是一種分類整理的能力及習慣。這種:能力及習慣訓練得越早,學生對語言材料歸類的意識就越強。而“歸類”是“研究性學習”的`重要技能之一。 在課堂上指導學生學用“分類式學習筆記”,同時也是在依循新修訂的國中語文教學大綱的要求的課堂實踐活動。 學生實踐活動的問題,是新大綱最為着重強調的內容之一。大綱在“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中這樣陳述道:“教學過程應突出學生的實踐活動,指導學生主動地獲取知識,科學地訓練技能,全面提高語文能力。”

2.情景教學法(德育方式)

古人云:“道非文不著,文非道不生”,“文以載道”。據此,語文教學研究者總結出一條語文教學原則,即文道不可分割的原則,即充分利用語文課文中生動、豐富的德育材料對學生進行思想教育。從學生的心理需求出發點撥學生。國中學生已逐漸產生了豐富的精神需求,他們渴望知識,追求真善美,思考人生的價值,希望得到理解和尊重。要用學生的切身體會喚醒學生;用民族自尊、愛國主義的信仰激發學生。

3.誦讀法

《教學中要重視的問題》指出:“語文教學中,……要重視積累、感悟、薰陶和培養語感。”國中生剛接觸文言文不久,通過反覆地讀、大聲地讀、氣韻暢達地讀,讀出古味,熟讀成誦,培養學生古文的語感。注音朗讀的語氣、語調和停頓等。

4. 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擴大教學容量。

在教學中,採用電教平台等電教手段來豐富教學手段,擴大了教學容量;這樣既吸引學生注意,激發學習熱情,又通過直接感知,促進知識的理解和鞏固,符合教育學中的自覺性、直觀性原則。

三.學法指導

1.這是同進入七年級後第二次學習文言文,要充分藉助課文註釋和工具書,弄清實詞的含義,理解每一則語錄的意思

2.運用誦讀法學習課文,做到熟讀成誦。

3.課文所選各則都藴含深刻的道理,應聯繫自己的學習和生活經歷來加深理解

四.教學設想

本文是一篇重要的講讀課文,知識具體,內容充實,需要掌握的東西比較多。因此我在教學上安排二至三節課的時間:

第一課時,我用論語中的道理接合學生們的生活實際進行導入,激起學生興趣,接下來分學習小組,讀課文,説註釋,説譯文;同學們雙向交流,互相提出或解答自己不懂的詞句,老師進行補充。由於學案上已有各個句子的解釋,所以,教學上以學生為主、教師為輔,有利於培養學生的探究能力。

本説案只詳細説明第二課時:

教學步驟:

這節課我是按“複習課文句意——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實際——總結延伸”四個步驟進行教學

1. 複習課文句意,鞏固學生上節課討論、探究的成果

先請同學大聲地朗讀課文,接着通過課件展示各個句子,請同學們發言,

逐一回答,接着再出示各句的解釋。由於上節課,重點已讓同學掌握這塊內容,所以可以以學生為主,教師只稍加點撥即可,從而達到鞏固、複習、加深印象的效果。

2. 歸納整理重點知識點

此環節是本課時的教學重點之一,不僅讓學生理解鞏固課文的主要知識點,

而且在此基礎上,能讓學生了解掌握“歸納整理知識點”的學習方法,有意識地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複習習慣。可以分為四個部分:

“多音字”、“通假字”、“古今異義”、“成語歸納”(附課件)

教學方法:先展示課件,請同學舉手發言,回答各個部分的問題,老師適當加以解釋。然後,在學生掌握課內知識點的基礎上,教師延伸説明這種學習方法——“歸納整理法”的好處:

a. 有利於理清課文知識點,便於積累、複習

b. 有利於訓練自己收集整理資料的能力

c. 有利於培養自己的閲讀能力]

3. 聯繫學生學習和生活的實際情況,使學生更深刻地理解《論語》所藴含的人生道理

此環節是本課的另一個教學重點,針對我班學生這幾個月時間所出現的學習及人際交往等方面所遇到的問題,有意識地通過本節課所藴含的道理,旁敲側擊的對同學進行指導教育,通過他們自己的思考討論,理解、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同時更為深刻地理解課文含義,加深記憶,並能學以致用。

教學方法:老師舉例,設置情景,請同學們討論,面對這種情況,應該用我們所學的課文中的哪一則來教育他們。

例一:有位同學每天回家都急着把作業寫完,但老師發現他的作業質量不高,好像都沒有經過思考,不會的就空着交上來;還有一位,覺得自己都會了,可以自己思考問題了,上課都不注意聽,你們覺得這樣做對不對?我們該怎麼教育他們呢?為什麼?

討論之後,回答“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並解釋意思。

例二:有位同學當有人在課堂上回答錯問題或被老師點名批評時,就興災樂禍,取笑別人,也沒有思考自己有沒有犯過類似的錯誤。

討論之後,回答“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並解釋

例三:還有位同學不喜歡別人開他的玩笑,自己卻喜歡捉弄同學,甚至對同學動手動腳的,面對這種情況,你們覺得他應該怎麼要求自己呢?

討論之後,回答“已所不欲,勿施於人”解釋。

4. 總結延伸

我們學習完《論語十則》這門課,接觸到了中華民族的優秀的文化傳統,對

課文中的語言精華和思想精髓有了初步的理解與掌握,希望同學們在以後的學習生活過程中,把今天學到的東西運用到實踐當中去,做到學以致用。你們“任重而道遠”啊!

5. 佈置作業

標籤: 説課 十則 論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gongcheng/lj50v.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