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7篇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7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難以避免地要準備教學設計,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提高教學質量,收到預期的教學效果。那麼優秀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的呢?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7篇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理解文章中有關詞語的意思。

3、聯繫自己的生活經驗,理解這則成語故事包含的意思。

4、教學時間: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談話、引入新課

1、同學們,在我們幾年的學習中已經知道了很多的寓言故事,能説幾個故事的名字嗎?

2、那你能説説這些寓言故事有什麼共同的特點呢?

3、今天我們就再學習一篇則新的寓言故事,指讀課題:自相矛盾。

二、提出要求、自讀課文

1、打開課本,提出自學要求

a、讀準字音,讀通句子,讀順課文。

b、想想文章講了一件什麼事?

c、劃出不理解的詞語。

2、檢查自學效果

a、請同學讀書,其他同學評價。

b、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c、提出自己不理解的詞語。

三、扣詞、精讀課文

“張口結舌”的教學

在同學質疑過程中扣住“張口結舌”,問:什麼叫張口結舌?課文中講了誰張口結舌?他為什麼會張口結舌?

“誇口”的教學

通過張口結舌的教學引出兩次誇口的內容?

a、他誇口之下説了什麼話?b、那你能讀好誇口的語氣嗎?c、引導學生用“隨你……都……”説幾句話。d、這兩句話一起説出來你會想些什麼呢?

四、聯繫生活、揭示文章意思

1、同學們,現在你知道那個人為什麼“張口結舌”了吧?(指名回答)

2、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經歷或者聽説過這樣的`事例嗎?

五、讀古文,進一步激發學生閲讀的興趣

1、這個故事和這麼多的事例確實給了我們很大的啟示,其實早在2200多年前《自相矛盾》這個故事就已經流傳開了,它是我國法家學説的傑出代表韓非子所作,想去讀讀2200多年以前韓非子的《自相矛盾》嗎?

2、出示古文《自相矛盾》學生自讀。

3、指名學生讀,教師範讀學生根據課文説説古文大概的意思。

4、小結:同學們我們剛剛分別讀了現在《自相矛盾》和2200多年前的《自相矛盾》你們發現了什麼嗎?

六、小結

同學們,在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文化長河中,還有很多像《自相矛盾》一樣流傳了幾千年的寓言故事,我們可以利用課外的時間去讀一讀,不光可以拓寬我們的視野,也會使我們在今後的人生的道路上走的一帆風順!

七、作業(略)

八、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誇口

張口結舌

誇口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2

一、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含義。

2、能力目標:初步瞭解學習文言文的方法,能通過課文弄懂古文的意思。

3、情感目標: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能激發學生學習文言文的興趣。

二、教學重、難點

1、學習文言文的方法。

2、理解古文的意思,故事的寓意。

三、教學過程

(一)、遊戲導入,明確學習方法。

1、同學們,今天我們又將開始新的學習。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積累了許多成語。提起成語,我想你的腦海中一定會湧現出許多吧?能説幾個嗎?

我們來個成語填字大比拼,看看誰掌握的成語最多?(師出示)自( )( )( )

小組處代表展示後,大屏幕投影展示:有關“自”的成語20個。

自給自足 自覺自願 自力更生 自告奮勇 自強不息

自食其力 自愧不如 自由自在 自知之明 自我陶醉

自相殘殺 自高自大 自作聰明 自吹自擂 自不量力

自暴自棄 自鳴得意 自以為是 自欺欺人 自相矛盾

師:中華民族的悠久燦爛的文化之中,成語又是其中璀璨瑰寶,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並能夠在今後的實踐中靈活地運用,增加語言的藝術性。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自相矛盾。 (課件演示)

盾:盾牌,古代兵器,是一種防護身體,擋住敵人刀箭的牌。

矛:長柄尖刀,古代一種用來進攻刺殺的武器。

師:簡要介紹作者韓非子

韓非,先秦時期韓國公子,是我國 先秦時期著名政治理論家,卓越的唯物主義哲學家。子:古代對有學識男子尊稱。

師:讓我們來看看原文是怎樣寫的: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

師:同學們,這是一篇寓言,以前我們學過那些寓言?是怎樣學習的?(使學生知道學習語言要了解寓言故事,懂得其中講的'道理。) 師:這篇寓言與以前學過的有哪些不同?

(課件演示)這是一篇文言文,學習文言文要先把語氣讀通順,再借助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理解整個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二)、讀通語句,整體感知課文大意(課件演示)《自相矛盾》

1、教師範讀,提醒學生注意讀準字音,知道如何隔詞斷句,讀出句子的語氣。

2、學生練習把語氣度通順、讀流暢,然後整體猜想寓言大意。

(三)讀懂,對照註釋自悟句意文意

1、喜歡這個故事嗎?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

2、小組交流不好理解的語句和説不通順的語句。

3、全班交流,師重點檢查難句:“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 “吾矛之利,於物無不陷也。” “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引導學生注意,三句中“之”字的意思。(課件演示)

師:誰能告訴大家,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用現代語言表達古文句子的意思,句子的形式可以靈活些,不必強求説法一致,意思不錯即可。)

[寫]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刺你的盾,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文中是誰在説大話?他説的是什麼大話?指名朗讀,學生評議。誰來學着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

5、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説?

指導讀好問話。(品味語氣、語調。)

6、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説不出話來。)他為什麼張口結舌?

師:我們來看一看(課件演示)Flash動畫,通過看Flash動畫,進一步理解原文。

7、學生分小組表演: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現在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四人一小組,商量商量,演一演。) (四)明確寓意,聯繫實際談受到的啟發

小組討論:通過學習課文和他們的表演中,賣矛又賣盾的人可笑在哪裏?幫那個人總結一下教訓。

做事不能互相牴觸,説話、要前後一致。(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師:那個人買東西時説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

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

班級交流討論: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你悟出什麼道理

師指導點撥:(課件演示)這則寓言諷刺了那些説話不顧事實,把事實誇大到絕對的程度,使自己陷入自相矛盾、尷尬的境地的人。告訴人們説話、辦事要實事求是,講究分寸,不能自相矛盾。

(五)總結學習方法,表演加深理解

1、師:同學們,上面我們學習了《自相矛盾》這篇寓言故事,大家説文言文好不好學?下面我們再看一下怎樣學習文言文:(課件演示)先把語氣讀通順,再借助註釋理解句子的意思,然後理解整個寓言故事,明白其中道理,最後達到熟讀成誦。

2、學生到講台上表演本課,加深對原文的理解,體會賣矛盾先炫耀誇口,後張口結舌的語氣、神態。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3

【教學要求】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習本課1個生字,理解有生字組成的詞語。

3、理解課文內容,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

4、憑藉課文中具體的語言材料,使學生在理解寓意的過程中受到啟發教育。

【教學重、難點】

理解故事的寓意。

【教學時間】一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複習成語,引入新課,揭示課題。

1、同學們,通過以前的學習和課外閲讀,我們已經積累了不少成語。下面,我們先來進行一場“成語大比拼”活動。請看大屏幕。

師:的確,中華民族有燦爛悠久的文化,成語又是其中一朵奇葩,我們要多多學習成語,積累成語。今天我們就再學一個成語故事:自相矛盾。

2、板書課題,觀察課文插圖,理解“矛”和“盾”。(出示多媒體)

二、精講課文。

1、想知道這個故事的內容嗎?請自由朗讀故事。

2、那誰願意來讀讀課文?

3、這個故事講的是一件什麼事情?

(1)教給學生概括故事主要內容的方法。(先説故事發生的時間、地點、人物、事情的經過、事情的結果。)

(2)幫助學生認識和理解“戳”(教師板書字形,動作演示“戳穿”)

在這個故事中,是什麼“戳”什麼?

(4)他是怎麼賣他的矛和盾的?(邊叫邊誇)順勢幫助學生區分“買”和“賣”。

(5)文中用了一個什麼詞?(誇口)(板書)

3、“誇口”是什麼意思?(説大話。)他是怎麼説的?他先誇自己的

(盾---堅固得很-----什麼矛----都不能戳穿)他接着又誇自己的 (矛----鋭利得很-----什麼盾---都能戳穿)。 (1)誰來讀讀這位楚國人的話。

(2)誰再來學學這位楚國人誇誇自己的“矛”和“盾”. (3)聽了這位楚國人的話,有人買嗎?為什麼?

對,他們沒買,因為他們聽出了這位楚國人話中有問題。有什麼問題?

(他説話前後不一致,相互牴觸)

4、如果你是其中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説?

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1)你是一位孩子,叔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你是一位中年人,兄弟……,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你是一位老人,年輕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有什麼反應?

(1)只能——“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張着嘴巴説不出話來。)

(2)“張口結舌”還可以換成哪些詞?

在圍觀者的反問中,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説……)

(4)他為什麼張口結舌?他敢試給大家看嗎?為什麼? (5)拓展思維練習:如果試的話,會有什麼的結果? 如果矛戳穿了盾,説明盾不______,這跟他説的哪一句話相矛盾?如果矛盾不能戳穿盾,説明矛不________,這跟他説的哪句話相牴觸,這兩種結果,最終都使他的矛和盾________________.

四、課本劇小表演。

五、聯繫生活,明道理。

1、通過學習課文和剛才的表演中,你明白了什麼道理? 説話、做事不要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實事求是。

2、那個楚國人説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在你的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給你帶來了怎樣的後果?

六、拓展作業:

看看下列句子有無自相矛盾的地方?

1、我肯定李琳大概是生病了。

2、我估計他今天一定不會來參加會議了。

3、昨天,下了一夜大雨。

4、廣場上到處是五顏六色的紅旗。

5、我國的藝術珍品很多,莫高窟中精美的壁畫就是僅有的一個。

6、我的家庭作業全做完了,只剩下兩道數學題沒有做。

七、質疑提問。

八、作業佈置:

1、把這個故事講給家人聽。

2、課外閲讀2—3個成語故事。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4

知識目標:

學會4個會認字和5個會寫字。

情感目標:

通過閲讀課文,理解寓言的內容。能夠聯繫實際理解寓言所比喻的意思。

能力目標:

朗讀並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讀懂課文內容,理解寓意。

教學難點:

掌握結合註釋及查字典理解重點字詞的方法,進而讀懂課文內容。

教學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出示一些經典寓言故事的圖片)

2、教師引導學生:低年級時,我們學過不少寓言故事,還記得嗎?都有哪些?寓言就是以淺顯而生動的小故事,向人們講述做人、做事的道理。但是今天,我們要學習的兩則寓言故事與以往的表達方式上有些不同,是什麼呢?打開書,快速瀏覽,你發現什麼?——是兩則文言文。

二、初讀課文,學習生字詞。

1、以前我們學過一些古詩,怎樣才能將文言文讀準確,有什麼方法嗎?請學生嘗試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同時注意斷句。

2、指名讀生字、詞語。“矛、盾、鋭利、堅固、祠、遂、弗”

請學生到黑板前,板書第一則寓言的題目。教師強調“矛盾”二字書寫並字面解題。

3、教師範讀課文。

4、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三、細讀課文,深入體會。

1、指名讀文章,講一講故事大意。

2、故事究竟是怎樣發生的.呢?學生讀第一句。

教師出示:楚人有鬻盾與矛者你知道了什麼?怎麼知道的?———“從前楚國有一個人賣矛和盾。”“鬻”的理解學生是通過書下的註釋瞭解的。在此提示學生學習文言文要善於運用書下注釋幫助理解。

3、他是如何叫賣的?你知道了什麼?

①分別請學生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學生解釋句子大意。

——理解過程中“堅、利、於”等詞語學生在註解裏無法找到解釋,可引導學生翻閲字典或結合生活實際理解,並給予肯定和鼓勵。

②學生帶着理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③他為什麼要這樣誇耀自己的矛、盾?之前他會想什麼?叫賣時的語氣、神態、動作是怎樣的?周圍的人聽會又會有哪些表現呢?出示填空:

自主思考,集體交流,四人小組內可以演一演。

④指導學生有感情講一講小故事,並有感情地朗讀句子。

4、人羣中,有這樣一個人,他不僅在聽,更在想,於是他問了一個有趣的問題。指名讀,談理解。楚國人的反映怎樣?——“應”:回答。“弗能應”:不能夠回答。能用一個詞語表達嗎?——無言以對、啞口無言。

5、為什麼“弗能應也”?——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矛、盾的作用,結果出現了自己説話相互牴觸的情景。

6、那麼,你怎樣理解“自相矛盾”這個成語呢?——比喻説話、做事相互牴觸。

四、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新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嘗試背誦。用現代漢語講一講這個故事。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北京市21世紀教材第五冊 26 寓言二則 自相矛盾

二、教學目標

1、學習《自相矛盾》中的生字詞,理解“誇口”、“啞口無言”的含義。

2、讀懂寓言故事的內容,感悟寓言故事的寓意。

3、瞭解中國古代寓言的特點,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4、通過説、問、演等活動,使學生在瞭解寓意的基礎上受到教育。

三、教學重、難點:感受寓言故事的寓意,從中受到教育。

四、教學過程

(一)導入:

1、猜畫謎,激發學生學寓言的興趣。

2、引導學生通過發現,瞭解什麼叫“寓言”,滲透學寓言的方法。

(二)初讀課文《自相矛盾》,學習生字詞。

1、請學生自己讀故事,注意把每個字的字音讀準確。

2、同桌同學互讀課文,在互幫互助中,把故事讀通順。

3、指名讀文,進行反饋。

4、學習生字詞。

(1)讀詞:矛、盾、鋭利、堅固、拿、賣、啞口無言

①演示象形字“盾”的演變過程,幫助學生記憶生字,讓學生感到學漢字非常有趣,並指導書寫這個字。

②讓學生把“矛、盾”兩個字和“鋭利、堅固”連起來説説,進行詞語搭配的訓練,鼓勵學生求異表達。

③用上“矛、盾、鋭利、堅固、拿、賣”這些生字詞,圍繞課文內容説一、兩句話,進行連詞成句的句子訓練。

④通過選擇,讓學生聯繫上下文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

(三)再讀課文,指導學生讀懂故事的內容。

1、請一個人讀故事,其他同學説説他是用什麼語氣來讀那個人叫賣的兩句話的。

2、有層次的指導學生用誇口的語氣讀一讀這兩句話,並體會其中重點詞句的含義。

3、分角色讀故事,然後説説自己對故事中的人物的看法。

4、默讀課文,説説自己為什麼這樣看這個人。

(四)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明白故事的寓意。 圖示幫助學生理解、分析,通過文本對話,揭示寓意。 一個人拿矛和盾的圖

自相矛盾

我的矛 我的盾

鋭利 堅固

什麼盾 什麼矛

戳得穿 戳不穿

(五)通過表演,深化對寓意的理解。

1、創設情景,指導學生分角色全員參與表演。

2、有層次的幫助學生深入的理解寓意,讓學生在幫助別人的時候,自己受到教育。

(六)延伸練習。

1、鼓勵學生根據本課內容提出問題,用“寓言百寶箱”激發學生學習中國古代寓言的興趣。

2、根據學生的興趣,老師做重點知識的講解。同時,把知識卡送給學生鼓勵學生課後自學。

課後評析:

在崇文區教研室老師的支持幫助下,這節課在教學環節的設計上着實動了一番腦筋,取得了很好的教學效果。學生們在課上收穫頗豐,課堂上,許多教學環節都體現了新的教學理念:

(一)充分尊重學生主體,在教與學方式的轉變上有所嘗試。

課堂的主體是學生。正確處理好主導與主體的關係,是每個老師都在研究探討的問題。在本節課教學設計中的以下幾個環節體現得很充分:

在這套教材中,“寓言”是第一次出現在課題中。什麼是“寓言”,老師沒有生硬的灌輸給學生,而是藉助電腦的幫助,讓學生自己去發現“寓”裏藏着道理,“言”是用言語講述的故事。

在朗讀指導中,老師充分尊重學生的自主感悟,鼓勵孩子進行個性化朗讀。不管他突出強調哪一個詞語來體現誇口,老師都給予肯定。同時,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引導學生進行多角度的評價,在評價中加深對句子內容的理解,在評價中增加孩子的自信。

為了幫助學生深化對寓意的理解,教師設計了表演這一環節。表演是面向全體學生的,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興趣自選角色。而老師呢,與學生是平等的,也參與到學生的表演當中順勢而導,導在點子上,導在關鍵處,使表演不是對課文內容的機械重複,而是有延伸、有昇華。

(二)充分開發、利用教材,注重語文三維目標的訓練。

語文課就要上出語文課的味道來。訓練的味道要弄,育人的意識要強,學習的過程與方法也要體現。

例如:在導入環節,老師不光是告訴學生什麼是寓言,還交待了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在生字學習中,儘可能的擴大學生學習的.信息量。“盾”字的演變過程,展示了漢字造字的魅力,讓學生感受到祖國語言文字的趣味性。“把詞語連起來説一説,連詞成句,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這些設計既體現了語文基本能力訓練,又滲透了學習方法的指導。

為了突破難點,老師將這個人誇口叫賣的兩句話以結構圖的方式出現,引導孩子抓住這兩句話中的質問點進行文本對話。師生合作的學習方式降低了學生表達的難度,有效的幫助學生將零散的思維進行梳理,為寓意的理解搭設了橋樑。

寓言百寶箱,更是在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將課內外知識有機結合的同時,培養學生勤學好問的品質,讓學生感受祖國文化的源遠流長。

(三)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為教與學服務。

在這節課的教學中,信息技術的多種功能都得到了體現。猜謎導入、課文動畫、“盾”字的演變過程,都大大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文本對話和寓言百寶箱兩個環節,媒體的交互功能又為學生的學習搭設了平台。

在理解“啞口無言”的含義和“寓言百寶箱”兩個教學環節,老師充分利用學易這套設備的反饋功能,使學生能夠全員參與教學。同時,它的統計功能又可以使教師掌握每個孩子的學習情況,從而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

總之,上述教學設計體現了教育新理念,較好的達到了教學目標,使課堂真正成為了孩子自主學習的天地。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詞,認識“戳”,理解“誇口”、“啞口無言”並造句。

2、讀懂課文,感悟寓意。

3、通過説、問、演、寫進行語言文字訓練。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通過以前的學習,我們已經學會了許多成語。今天,我來考一考大家,看誰的成語積累最豐富。

2、成語積累練習,男女分組搶答:含有數字“一、二、三……十、百、千、萬”的成語。

3、在你所學過的成語中,你覺得哪一個成語最好玩,最有意思?説一説。

4、看來大家掌握的成語真多。現在,我們就來學習一個來自寓言故事中的成語故事,叫《自相矛盾》。板書課題,齊讀。

二、學習課文。

1、課文中有一個生字比較難寫,請大家看老師板書:戳chuo。

指導讀準音,認清形。(第一聲,左上羽的變形,左下住多一橫,右邊是它的部首戈。)誰來用它組詞?戳穿,戳破。動作演示“戳穿”。

2、那麼,《自相矛盾》中,是什麼戳什麼呢?請大家先來看一段視頻。放動畫。

3、打開書,自由朗讀,然後檢查,正音。

4、我發現有一個詞,在那個楚國人説話前兩次出現,那就是“誇口”。板書。指導讀楚國人的話,理解並造句。他兩次分別誇什麼的呢?指名答。(板書矛:天下第一。盾:舉世無雙。)

5、這個楚國人這樣叫賣他的矛和盾,你聽出了什麼?聽出矛盾來啦。指名説。

6、是啊,旁觀的人也聽出來了,有個人聽不下去了,問了楚國人一個問題:用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呢?幻燈出示句子:那個楚國人張口結舌,回答不出來了。指導讀出感情。

7、“張口結舌”是什麼意思?用換詞法理解並造句。那個楚國人____,回答不出來了。(啞口無言,目瞪口呆,理屈詞窮,無話可説……)

8、出示思考題:

a、這位楚國人這時候會怎樣想、又怎樣做呢?

b、你還想對這位楚國人説些什麼?

學生討論、回答,揭示寓意,幻燈出示,齊讀。(比喻言語、行動前後互相對立,不能自圓其説,自己打自己的嘴巴。)也就是説,無論做什麼事,都要講誠信,因為誠信是做人的根本。

三、拓展練筆

1、小練筆:在生活中,自相矛盾的故事其實太多、太多。你遇到過這樣的事例嗎?結合自己的體驗,寫一篇小練筆:讀《自相矛盾》有感寫完後,老師進行評點。

2、作業:

自學另外兩則寓言。

生字詞各寫兩遍。

自相矛盾公開課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自主學習字詞,學會“吾、弗、夫”3個會認字,理解字義,識記字形;會寫“矛、盾”等4個會寫字。正確讀寫“矛盾、何如、弗能”等詞語,聯繫上下文猜測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瞭解人物的思維過程。

7、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瞭解人物的思維過程;知道自相矛盾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

教學難點

理解課文內容,理清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瞭解人物的思維過程。

教學課時

2課時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流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激情導入

1、談話激趣:同學們,在中華民族悠久燦爛的文化中,成語是其中的瑰寶。它概括性強、內涵豐富。如果在作文或説話中,恰當地運用一些成語,就可以獲得形象生動、言簡意豐、入木三分的奇妙效果。而這些成語大多出自寓言故事,或是歷史故事、神話傳説、名家名言等。

【出示課件2】

寓言是用比喻性的故事來寄託意味深長的道理,給人以啟示的文學體裁,字數不多,但言簡意賅。故事的主人公可以是人,也可以是擬人化的動植物或其它事物。該詞最早見於《莊子》,在春秋戰國時代興起,後來成為文學作品的一種體裁。簡單地説“寓言”就是通過一個故事來説明一個深刻的道理。

2、引導交流:説説自己瞭解的寓言故事。(《揠苗助長》《鄭人買履》《守株待兔》《刻舟求劍》《畫蛇添足》《農夫和蛇》等。)

3、導入課題: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篇寓言故事《自相矛盾》。(板書課題:自相矛盾)學生齊讀課題。

4、理解題目:請同學們互相交流對課文題目的理解。(矛是古代人作戰進攻敵人的刺擊武器;盾是古代人作戰中保護自己的盾牌。“自相矛盾”比喻自己説話做事前後牴觸,《自相矛盾》選自《韓非子8226;難一》。)

5、簡介作者【出示課件3】

韓非子韓非為韓國公子(即國君之子)。戰國末期韓國人(今河南省新鄭)。師從荀子,是中國古代著名的哲學家、思想家,政論家和散文家,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後世稱“韓子”或“韓非子”。韓非所寫作品後來集為《韓非子》一書。秦王嬴政讀了韓非的文章,極為讚賞。

6、談話過渡:下面我們就一起來學習韓非子的寓言《自相矛盾》,希望同學們在學習中能借助註釋理解每句話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話講述整個故事,分清事情的起因、經過、高潮和結局,在理解課文內容的基礎上明白寓言告訴我們的道理。

7、教師範讀課文。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了解什麼是寓言的基礎上,告訴學生學習寓言的方法,並把這一方法滲透在整節課的教學之中

二、初讀課文,解決字詞

1、學生自讀課文,要求:

(1)大聲流利地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遇到自己喜歡的語句,多讀幾遍。

(3)瞭解這篇課文與以前的課文有什麼不同。

2、自學課文生字詞,可以用筆在文中圈出來,然後用合適的方法來解決生字詞。

3、瞭解文言文。

【出示課件4】文言文的簡單演變

【出示課件5】文言文與白話文的簡單區別

4、檢查學習效果,相機指導。【出示課件6】

(1)楚人:楚國人。

(2)鬻(yù):賣。

(3)譽:稱讚,這裏有誇耀,吹噓的意思。

(4)陷:刺破,這裏有“穿透”“刺穿”的意思。

(5)利:鋒利。

(6)以:用。

(7)弗:不。

(8)應:回答。

(9)夫:放在句首,表示將發議論。

三、再讀感知,交流學法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每句話的意思。想想:作者是從哪些方面來介紹這件事的?是按照什麼順序來寫的?哪些地方給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2、學生以小組為單位交流讀後的收穫,教師巡視指導。

3、小組推薦一名同學彙報交流的結果,其他同學做補充。

4、教師總結:藉助註釋讀懂古文。

(1)方法:讀懂古文最快捷的方法就是結合課文中的註釋。在讀好、讀通課文的基礎之上,對照課文中的註釋和平時掌握的語言表達特點相結合來理解,自己嘗試弄懂每個詞、每句話的大概意思。實在不理解的地方可以藉助外界的各種力量來進行理解。

(2)運用:比如文中的句子,就可以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藉助註釋就能把每個詞、每句話的意思理解了,還能根據文中提供的信息來把握課文內容的要點,從中明白讀書的方法。

四、指導朗讀

1.【出示課件7】

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其人/弗能應也。夫/不可陷/之盾/與無不陷/之矛,不可/同世而立。

2、學生練習朗讀。

3、小組學生互讀互聽,互相評議。

4、教師範讀。

5、指名多個學生朗讀,師生評議。

設計意圖:

指導學生掌握朗讀節奏,為更好地朗讀和理解課文奠定了基礎。

五、課堂總結,佈置背誦【出示課件8】

1、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了課文中的生字,理解了課文中的重點詞語,並讀熟了課文,大體瞭解了課文內容。

2、請同學們課下自由朗讀,試着背誦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導入新課

1、指名多個學生朗讀課文,師生評議。

2、談話導入新課: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自相矛盾》。

設計意圖:

檢查背誦環節的設計,既是為了與上節課銜接,又是為了開啟下節課的教學。

二、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1、自由讀課文,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每句話的意思,再試着用自己的話講一講這個故事。

【出示課件2】

(1)一邊讀一邊看插圖;

(2)對照註釋,揣摩句意;

(3)小組合作,質疑問難,共同討論。

2、小組交流,互相評議和補充修改,試着在小組內統一説法。

3、小組派代表做彙報發言,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並小結。

【出示課件3】(古文及逐句翻譯)

4、指名請同學連起來説一説。

5、互相交流在學習中掌握的翻譯文言文的方法。

【出示課件4】

(1)“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義相同的詞,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官名、國號、年號、度量衡單位等,翻譯時可保留不變。

(2)“刪”,就是刪除。刪掉無須譯出的詞。

(3)“補”,就是增補。補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補出省略了的語句。

(4)“換”,就是替換。用現代詞彙替換古代詞彙。如把“吾、餘、予”等換成“我”,把“爾、汝”等換成“你”。

(5)“調”就是調整。把古漢語倒裝句調整為現代漢語句式。

(6)“變”,就是變通。在忠實於原文的基礎上,把文言文中難懂的詞句換成通俗易懂的詞句。

6、小組推薦代表用自己的話講述這個故事。師生評議,教師相機指導並小結。

故事範例:

古時候,一個集市上人來人往,熱鬧非凡,有一個商人從商店裏搬出矛和盾,在大街上高聲叫賣。矛上的紅纓閃閃發光,矛杆上的龍紋栩栩如生;而盾上的金紋更是光彩奪目,很快就吸引了很多人。

那人見這麼多人來圍觀,心裏很是高興,他想:哈哈,這下子我才發財了!於是他説:“朋友們,我這矛和盾可是最完美的武器!趕快買呀!”有個年輕人問:“為什麼説這是最完美的武器?”那個商人聽了,連忙拿起盾來,炫耀道:“這塊盾堅硬無比,世上的任何事物都不能損它一絲一毫!”人羣中不少人驚歎不已。

他又舉起他的矛,炫耀道:“這是世界上最鋭利的矛,它能穿破任何事物,不管多厲害的盾,我也能一下將它刺穿。”人羣中人們都開始叫:“我買!我買!”那個商人心中暗喜:發財了,發財了。

正當他忙的手忙腳亂的準備收錢的時候,有一個老年人站了出來,大聲説:“等等!”大家都回過頭來望着那個老年人,那個商人也吃驚地望着老人。那個老人捋着鬍鬚慢吞吞地説:“你不是説你的'矛最鋭利,你的盾最堅固嗎?那用你的矛刺你的盾會怎麼樣呢”人們先是一愣,接着鬨堂大笑,一鬨而散,只留下那人滿臉羞愧的商人和他的矛和盾。

從那之後,商人不再賣弄小聰明,而是老老實實,本本分分地做生意,他的生意很快就紅火了起來,全家人過上了幸福的生活。

三、深讀感悟,拓展交流

(一)深入感悟。

1、同學們,你們喜歡這個故事嗎?那誰願意再來給大家讀讀課文?

2、指名讀課文,正音。

3、誰能用簡潔的語言説一説這個故事主要講了什麼?(古代一個賣矛與盾的人,他先誇他的盾好,什麼也戳不破;又誇他的矛好,什麼都能戳破。旁人問他:拿你的矛戳你的盾會怎麼樣?那人啞口無言。)

4、讀了故事,感受了人物語言,你覺得可以用個什麼樣的詞語來形容文中那個賣矛又賣盾的人?(誇口)文中是誰在説大話?他説的是什麼大話?學生勾畫相關語句,指名朗讀,學生評議。

5、誰來學着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指名多個學生學着文中的人誇誇矛和盾。)

6、如果你是圍觀的人,你會怎樣想?怎樣説?(學生各抒己見。)

7、指導朗讀:指導讀好問話。(設置孩子、中年人、老人,讓學生品味語氣。)

8、【出示課件5】在大家的追問中,那個楚國人只能——“弗能應也”是什麼意思?(無法回答。)能換一個詞語來替代嗎?(啞口無言。)他為什麼無法回答?(因為他的話前後矛盾。)

9、那個人售物時説話前後矛盾對他會有什麼後果?(東西賣不出去,失去信用。)

(二)深入理解,探究寓意。

1、互相交流,深入理解。

(1)再讀課文,試着用自己的話説説故事的起因、發展、高潮和結局。

(2)小組交流,小組長整理並記錄小組同學的意見。

(3)全班交流,師生評議,教師相機引導並小結【出示課件6】:故事的起因是楚國有個賣矛又賣盾的人,他首先誇耀自己的盾,説:“我的盾很堅固,無論用什麼矛都無法穿破它!”然後,他又誇耀自己的矛,説:“我的矛很鋭利,無論用什麼盾都不能不被它穿破!”(板書:起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故事的高潮是有的人問他:“如果用你的矛去刺你的盾,會怎麼樣?”(板書: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故事的結局是那個人被問得啞口無言。(板書:結果——其人弗能應也。)

2、現場表演,理解寓意。

(1)談話激趣:如果你是那位賣矛與盾的人,要想把自己的東西賣出去,你會怎樣推銷自己的矛與盾?

(2)小組同學合作交流:説一説,演一演。教師巡視。

(3)指名小組現場表演,師生評議。

(4)通過學習課文、參加和觀看錶演,你明白了什麼?

世上不可能共同存在牢不可破的盾和沒有無堅不摧的矛,這個楚國人片面地誇大了矛與盾的作用,結果出現無法自圓其説的局面。比喻説話做事前後牴觸,不能自圓其説。説話、做事不能相互牴觸,要前後一致。【出示課件7】(板書:道理——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你身上有過自相矛盾的現象嗎?如果有會有怎樣的後果?你應該怎麼辦?(學生自願舉手發言。)

四、課堂總結,佈置作業

1、這個成語出自於《韓非子》,以後用來形容做事或説話前後不統一,也指不連貫的性格或心情。後用此比喻人的語言行動前後牴觸、不相應合。

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矛盾無處不在,我們要用正確的方法和思想去分析,去對待,無論做事、説話,都要注意留有餘地,不能自相矛盾。

2、作業:蒐集並閲讀更多的寓言故事,和同學互相交流。

板書設計

自相矛盾

1、起因——楚人有鬻盾與矛者,譽之曰:“吾盾之堅,物莫能陷也。”又譽其矛曰“吾矛之利,於物莫不陷也。”

2、高潮——或曰:“以子之矛,陷子之盾,何如?”

3、結局——其人弗能應也。)

4、道理——説話辦事必須實事求是,前後一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16kr1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