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精華15篇】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精華15篇】

作為一名默默奉獻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一份好的教學設計是什麼樣子的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釣魚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精華15篇】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2、能比較準確地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住關鍵詞句,體會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比較清晰表達出來。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生:釣魚的啟示

師:釣和“鈎”容易混淆

釣鈎

我和父親在魚xx上放好魚餌,把xx線拋了出去,不一會兒,大傢伙上xx了。

師:很多人喜歡釣魚,因為能從釣魚中得到許多快樂,而從釣魚中能得到啟示的人並不多,(板書:啟示)美國著名建築設計師詹姆斯.蘭弗蒂就是其中一位,(齊讀課題)來看看作者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什麼終身有益的啟示?

二、檢查讀文

師:請同學們自由再讀一遍課文。

出示檢查字詞

濺起漣漪小心翼翼筋疲力盡月光皎潔魚腮翕動

沮喪告誡誘惑實踐抉擇操縱嘴脣

.出示長句子:

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指導學生注意停頓讀好這一段話。

三、整體感知

師:課題是“釣魚的啟示”,一看就知道,有兩部分組成,一是釣魚,一是“啟示”,請通讀課文,哪幾個自然段是寫作者小時候釣魚的事;哪幾個自然段寫作者成年以後得到的啟示?

生:倒數第二自然段是寫作者獲得的啟示。

生:第一到第九自然段是寫釣魚的事情。

師:那是一件什麼事情呢?一邊讀課文,一邊思考。

學生朗讀課文,老師巡視。

生:課文寫的是“我”跟着父親去釣魚,釣着了一條大魚,父親讓我把魚放掉,我依依不捨的把魚放掉了。

師:我能給你的答案打80分,其中最主要的漏掉了,會讓人產生歧義。這父親憑什麼要讓人把魚放了呀!

生(恍然大悟)是我在鱸魚開放日前就釣着了魚,父親才讓我放魚的。

師:請同學們組織好語言再交流。

生:“我”跟着父親去釣魚,在鱸魚開放日前兩小時釣着了一條大魚,父親堅決要我把鱸魚放掉,我無可奈何,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到了湖裏,這件事情中讓我受到了啟示。

師:我們這樣概括依然會讓人產生歧義。我當時就從這件事情上得到了啟示嗎?

生:不是的。

師:(出示)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由於離捕撈開放時間還差兩個小時,爸爸要我把釣到了鱸魚放回湖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了。34年後,當我成了著名建築工程師後,從自身的成長經歷中體會到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經歷的事情使我獲得終身的啟示。

你們覺得老師出示的文字值得你學習的在哪裏?

生:你增加了最後一句話,使整個內容概括全面了,不會讓人產生誤會了。

師:結合老師的提示修改自己概括的主要內容。

生修改表達

四、品味心情變化,體會句子含義

師:這件事情,已經三十四年過去了,同學們,很多事情不消一年全都忘記了,三十四還記得。結尾寫到。

出示: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

學生朗讀,讀出“記憶永久”。

師:永遠印在我心中的是月光如水的美好景象。

學生朗讀“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

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

師:能夠把一件事情記得這麼清楚,一定是這件事情中,讓自己的心裏觸動非常非常大。我們來默讀課文,思考,我的心情發生了哪些變化。

生:我釣上了一條魚非常得意,父親讓我把魚放掉時,我的心裏非常着急,也非常難受,最後依依不捨把魚放走了。

根據學生的交流隨機引導。

得意→(急切)→(難過)→(不捨)

師:“我”的得意原因是釣着一條大魚,(板書:魚很大)看看課文是怎麼描寫當時釣到大魚的情景。

學生朗讀後出示:

過了好長時間,魚竿突然劇烈地抖動了一下,一定是個大傢伙上鈎了。也許是魚想擺脱我的魚鈎,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多位學生朗讀

師:“從來沒有”是什麼意思,引導學生讀出驚喜的感情。十一歲的我從來沒有見過,三十四年過後

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

指導朗讀,感受鱸魚的大。

師:讓我們一起將這幾句話連起來讀一讀。

師:讀得真有感情,我相信大家腦海中也一定浮現出了當時的畫面。怪不得“我”和父親會這樣得意地欣賞着這條大鱸魚呢!我急切,我難過,我“不捨”把魚放掉,僅僅就是因為魚大嗎?默讀3---9自然段,找到相關的理由。

學生默讀,老師巡視

師:介紹有關鱸魚捕撈開放日的有關知識。鱸魚的繁殖能力很弱,因此在產卵期禁止捕撈。

生:現在是(晚上十點),而這時離鱸魚捕撈開放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這條大鱸魚對“我”來説是一個多麼大的誘惑啊,

生: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沒有任何人看見。

生:我能釣起着這條魚,很有成就感,現在要讓我放了魚,真的難以做到。

師:按照規定,提前釣到魚,就應該放掉,不放魚就是錯誤的行為,

這就叫------

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第二課時

一、複習引入

詞語默寫

沮喪告誡誘惑抉擇操縱嘴脣實踐

小心翼翼筋疲力盡月光皎潔不容爭辯依依不捨

學生默寫後訂正。

二、品讀課文

師:課文記載了這樣的一件事情(結合聽寫的詞語)

生:(讀)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和父親去釣魚,筋疲力盡地釣起了一條大鱸魚,在父親不容我爭辯中,依依不捨地把魚放了。34年後,我成了著名建築工程師,從自身的成長經歷中體會到那個令人難忘的夜晚釣魚的事使我獲得終身的啟示。

師:我們大家都知道按照規定把魚放掉是對的,把魚留下是錯的,但是實踐起來真的太難太難了。

生:(結合板書回答)難在無人知道自己是在鱸魚開放前兩小時釣到的,難在自己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釣到了,這條鱸魚太大了。

師:是啊!(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在我們的生活中也是如此。比如説,晚自習就應該安安靜靜學習。事實上,我們都做到了嗎?

生:沒有做到。

師:是非易斷,實踐難。如果不是父親,“我”絕對不會把鱸魚放掉的。父親做了哪些呢?

學生默讀課文,劃出有關的句子,老師巡視指導。

生:(讀文)父親得意地欣賞這條漂亮的大鱸魚。

生:(讀文)父親一看時間沒有到,就盯着鱸魚看了一會兒,要我把鱸魚放回去。

生:(讀文)父親平靜地説:“你還會釣到別的鱸魚的。”

生:(讀文)父親不容爭辯,沒有商量餘地的。

師:父親外在的平靜,其實內心很不平靜,所以“盯”了鱸魚看了一會兒,才説:“你得把魚放回去!”這個“得”什麼意思?

生:必須。

師:是不容商量的,必須把魚放回去。父親想什麼呢?

生:父親心想:雖然這條鱸魚的確漂亮,但是,現在不是鱸魚開放日,就要按照規定去做。

師:這個“但是”在這裏用得好。是啊!鱸魚再大,釣鱸魚再困難,即便an是無人知道,可是……

生:可是,如果我讓孩子把鱸魚留下了,他以後看到什麼自己喜歡的都擋不住誘惑,就會犯錯誤了。

師:人們常説,父母是兒子的'老師-----

生:(恍然大悟)我雖然也喜歡這條漂亮的大鱸魚,但是不能讓兒子把魚留下,我要為兒子樹立榜樣,否則,我以後怎麼教育兒子啊!

生:我只有在他小時候嚴格教育,才能使他長大以後不犯錯誤。

師:我們來分角色朗讀,女生讀旁白,男生是小詹姆斯,我讀父親的話。

(師生分角色朗讀)

師:我雖然萬分不捨,但是在父親的嚴格教育下,----

生:(讀文)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湖裏。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四、讀啟示,寫感受

師引讀課文最後第二段: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也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

學生讀: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師:這段話含義非常深刻,這些部分已經明白(圈劃出“嚴格教育”和“道德只是個……卻很難)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什麼呢?

生:小時候是考試只有98分,老師錯判100分了。

生:到超市買東西,營業員多找了10元錢。

師:長大以後他做了著名的建築師。

生:別人給他金錢,讓他幹違法的事情。

生:名譽、地位都充滿誘惑的

師:詹姆斯受到誘惑,犯錯誤了嗎?

生:他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是因為從小受到了父親嚴格的教育。

師:我們一起讀課文最後一段話

生:(讀文)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與終生的啟示。

師:成為父親的詹姆斯還把自己的兩個孩子帶到湖邊,把自己小時候的親身經歷的這件事告訴子女,並拿出自己寫的一本書,諄諄告誡自己的孩子:(出示)《做得對與做得好------天知地知》,在扉頁上有一句話

衡量一個人的品德,在無人知曉……

師:請你們把作者的心聲補寫完。

生:衡量一個人的品德,在無人知曉,面對誘惑的時候,正確判斷是非,自覺遵守公共秩序。

生:衡量一個人的品德,在無人知曉的時候,面對誘惑,能不能做出正確的判斷,如果小時候接受了嚴格的教育,長大以後,面臨道德抉擇時就會自覺遵守公德。

師:讓我們再次有感情地朗讀這段富有哲理的話,把它讀進自己的心坎裏。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認識“沮、踐、戒、鈎、翼、鰓”等生字

2、能通過課題了解文章內容,能初步瞭解“啟示”結構

3、能明白課文“啟示”的過程及含義

4、能領悟以小見大的技巧

教學重點:

明白課文獲得“啟示”的過程及含義

教學難點:

能領悟以小見大的技巧

教學過程:

一、啟發導入,初探“啟示”含義

1、同學們,在上課之前,我想先來考考大家,看看哪位同學知道的最多。(出示幻燈片)只要功夫深,鐵杵磨成針,一寸光陰一寸金,寸金難買寸光陰。台上三分鐘,台下十年功。世上無難事,只怕有心人。一分耕耘,一分收穫。虛心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

2、這些都是來自生活的?(啟示)

3、什麼叫啟示呢?(出示幻燈片)(出示幻燈片:啟發指示,使有所領悟。)

2、引出課題:《釣魚的啟示》

(1)板書課題:今天,我們就要來學習的是——《釣魚的啟示》,請大家一起看到這個字,它讀“釣”(出示幻燈片),和我們要學的一個生字很相識“鈎”(出示幻燈片),他們之間最大的區別是?讓我們一起來記住它,請在草稿紙上寫釣魚,魚鈎,寫對了的請舉手。

(2)讀課題:很好!請同學們抬起頭,看到課題,讓我們把釣字還到課題中讀一讀,請字正腔圓的讀,請乾脆利落的讀

二、初讀課文,初探啟示結構

1、在釣魚的過程中,發生了一件什麼事呢?請大家翻到課文,輕聲細讀課文,注意做到兩點。(幻燈片1、讀準字音,把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2、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2、剛才同學們已經讀完了,我從課文中選了幾個句子,看看你們會不會讀。(幻燈片)

(1)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zòng)着。(很流利,誰來第二句?)

(2)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lú)魚,看着魚鰓(sāi)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xī)動着。

(了不起,三個生字全讀對了。我們一起來讀一讀,還有第三句)

(3)當年那個沮(jǔ)喪的孩子,已是一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這個詞讀?什麼時候我們會沮喪呢?你已經完全領悟了它的意思。第四句特別長,誰敢來讀一讀呢?)

(4)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jué)擇的時候,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jiè)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jiàn)起來卻很難。

(太厲害了,這麼長的句子,你竟然讀得準確無誤。父親告誡我什麼呢?我們一起來讀——)

3、如果我把生字提出來,你能不能根據課文內容,把這些生字合理的填進去呢?(出示)

鱸魚大,誘餌鮮,熟練操縱拖上岸;(填得好)

鰓翕動,月皎潔,心情沮喪難抉擇;(填得對)

是非易,實踐難,父親告誡記心間。(填得準)

4、請同學們連起來讀一讀

5、讀着讀着,你發現了什麼?這其實是課文的什麼?(濃縮)

6、我們再來讀一讀,看看有什麼發現,第一句,告訴我們他們在幹什麼?(板書:釣魚)第二句,告訴我們他們決定幹什麼?(板書:放魚)第三句,告訴我們什麼?能不能用這幾個詞連起來説一句話呢?很好,這就是課文的主要內容!(板書:啟示)(出示幻燈片)

7、我們一起來看看這幾個詞,先寫“釣魚”、再寫“放魚”、最後寫“啟示”這其實是課文的什麼呢?作者的寫作思路,這樣的思路非常清晰。

三、細讀課文,感悟“以小見大”寫作手法

1、帶着這樣的思路,我們再一次回到課文,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想一想我當時釣到了一條怎樣的魚?

啊,好大的魚,我從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魚大嗎?你們來讀一讀?不夠大?再來,有點大?再來,這麼大?不僅大,而且?(漂亮)哪裏寫到了?(生彙報)

2、釣這條魚容易嗎?(不容易)花了多久的時間?(晚霞輝映到晚上十點)釣到這樣的魚時,父親高興嗎?我高興嗎?你高興嗎?(其實我也跟着高興)可是,父親卻要我幹什麼?(放魚)連續叫三個人

3、父親怎麼説的?(出示)

父親:孩子,你把它放回湖裏去。父親: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4、我是怎麼爭辯的?讓我們找找“我”説的話

“我”:爸爸,為什麼?(我怎樣的問?)急切

讀出我的急切,再急一點。

“我”: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怎樣的説)大聲

請讀出我的大聲,又急又大,又急又大又快哭。

5、讓我們還原一下當時的情景,請男同學來讀一讀父親的話,女同學讀一讀“我”的話。

6、他們在幹什麼?(放與不放的問題,也就是舍與不捨的問題)板書:畫“舍”,)父親為什麼要我把魚放了?

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捕撈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5、也就是説,捕魚的時間還沒有到。為什麼捕魚還要規定時間呢?我這裏有一個資料。禁漁期。

5月1日至翌年1月31日為青魚(鯡)禁漁期。(看看誰的數學好)

(半年多的時間啊!)

6月20日至8月20日為毛蚶禁漁期。

(多久,整整兩個月。)

4月15日至5月31日為淡水湖區與水庫禁漁期。

(這又有多久呢?一個半月)

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不就差短短兩個小時嗎,我不放又會怎樣?

6、在父親眼裏如果不放回去意味着什麼呢?

誠實、信用、道德。

7、可我當時為什麼不肯放呢?

魚大,魚美,魚釣起來難,關鍵是放了魚別人也看不到。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到其他人和船的影子。(學生讀句子)所以我把乞求的目光再一次投向父親,但有用嗎?為什麼?

8、父親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父親的聲音不容?(爭辯)

9、父親為什麼會這樣呢?我們來看看這位名人是怎麼説的?(出示幻燈片,無人看到而舍才是道德)父親是怎麼解釋道德的呢?(出示)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看來,釣魚事小,放魚事大,捨棄事小,得到是大,這叫以小見大!(板書)

10、放與不放是一種選擇,但這種選擇難不難?(難)艱難的選擇叫什麼呢?(抉擇)我的抉擇是什麼?(放魚)(道德)誰來讀一讀我放魚的句子。

11、在我的人生中,僅僅這一次(放魚嗎?)文中怎麼説的?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2、相似誘惑人的“魚”,對一個三十四年過後,也就是一箇中年人來説可能是什麼?

可能是帶來方便的、帶來好處的、帶來利益的。

面對這些,我都選擇了?(“捨棄”)為什麼我會這樣做?(出示)

13、生活中,你有沒有碰到過這樣的(“魚”呢?)

在沒有人看見的情況下過紅燈。能不能?為什麼?你很善於思考,他告訴我們(過馬路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撿到錢包。(如果是你,你會怎麼做?為什麼不佔位己有?他告訴我們撿錢事情小,但道德大。)

在沒人發覺的情況下抄作業。他告訴我們能不能?為什麼?(做作業事情小,但誠信大。)

在沒有人看到的情況下亂扔垃圾。你有沒有扔過,你的做法是文明的。(他告訴我們扔垃圾事情小但文明大。)

……

四、聯單元課文,拓“以小見大”手法

1、同學們説得很好,你們説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情,但告訴我們的都是大道理。這也是“以小見大”(指板書),我很高興,也想把這句話送給你們。(出示幻燈片)

有這樣一本書——書中沒有一個字,卻處處都是學問;書上沒有作者的姓名,但每個人都是書的作者。這本書的名字叫“生活”。善於讀這本書的人,不僅會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

你們知道這段話哪裏有嗎?(單元導讀)你很會觀察,也很善於讀書。看單元導讀能給我們指明學習方向。

它告訴我們:要善於從平凡的生活中有所發現,有所啟示,我們回過頭來看,這篇課文,從釣魚和放魚這件生活小事中明白做人的大道理,這就叫“以小見大”,這是寫好啟示的方法。(指板書)

2、這一單元的課文其實都是這樣的,比如這篇課文,我們來看看。(出示《落花生》片段)

作者從父親與我們談花生的好處,從而明白了一個做人的道理,這就是啟示,這種寫法也叫?(以小見大)

你們有沒有發現,啟示都是從什麼事情中得到的?(平凡小事)

3、以“小”悟“大”寫啟示。

生活中,有太多這樣的平凡小事,我這也蒐集了一個生活中的“小”事,看看你們能不能悟出大道理。(出示)

我去海灘游泳,大浪向我衝來時,我嚇得趕忙往岸上退縮,可反而嗆到海水,但如果我站直身子,鼓足勇氣,勇敢地迎着浪濤向上跳,浪濤就在我的身下過去了。這使我明白了一個道理:

五、課後設疑,思考“小”字寫法

同學們很聰明,看來你們已經學會了“以小見大”的寫作手法,我們寫文章就是要舍大取小,以小見大!如何抓住“小”字來寫呢?把“小”字寫具體,這是我們下節課要學的內容。

六、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小見

以釣魚大

放魚

啟示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3

1、課前:

可鼓勵學生尋找、查閲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2、基本教學思路:

可抓住三個主幹問題構成教學的三大板塊,引導學生逐步深入理解課文。

問題一:從釣到大鱸魚到把大鱸魚放回湖裏,“我”的心情有什麼變化?抓住主要詞句體會“我”對大鱸魚的喜愛,感悟放棄已經到手的大鱸魚之難。

問題二:父親要“我”把到手的大鱸魚放掉,態度那麼堅決,是不講理,不愛“我”嗎?抓住描寫爸爸神態的細節和相關詞句,體會父親對“我”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問題三:“我”從釣魚中得到什麼啟示?結合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從釣魚這件事中所得到的啟示,並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用具體的例子把抽象的概念具體化,來加深對“啟示”的理解。

3、理解“我”的心情變化時,可以抓以下重點詞句:

⑴“得意”:

如“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

(可引導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⑵“急切”、不理解的心情:

如“爸爸!為什麼?”

⑶委屈、難受的心情:

如“‘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⑷“乞求”:

如“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⑸無可奈何、“依依不捨”、遺憾……:

如“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到湖裏。”

4、抓住描寫爸爸動作神態細節,體會爸爸在道德抉擇面前的態度:

“我和爸爸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爸爸和我一樣喜愛這魚。

“爸爸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從情感説,爸爸也很捨不得放掉這條漂亮的好不容易釣到的大鱸魚。

“……父親平靜地説。”──爸爸的語氣是平靜的,但又是不容爭辯的,爸爸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5、理解課文含義深刻的詞句,從中得到啟示,是本單元學習的重點:

在落實這一單元重點時,需從學生的實際出發,首先應基於課文──結合課文內容讀懂句子的意思,然後適度聯繫學生生活實際,受到真實的教育,引導學生學習課文中的爸爸和“我”,用自己平凡的行動為生活這本書增添新的篇章。

6、文中有描寫美麗月夜的句子,可結合課後第三題,讀讀背背,抄抄寫寫,以幫助積累,促進運用。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1. 知識與技能

(1)會讀“鱸、餌、縱”等11個生字,會寫“撈、餌、濺”等14個生字,理解“漣漪、翕動、抉擇、告誡”等詞語的意思。

(2)瞭解課文內容,知道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3) 理清文章體條理。

(4)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 過程與方法

(1) 聯繫上下文、結合生活學習生字詞。

(2) 抓住關鍵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3)通過想象朗讀、品味語言,感受人物內心情感。

3.情感、態度、價值觀

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法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理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 師:在一個如水的夜晚,一個剛滿十一歲的小男孩和他的父親去附近的小島上釣魚。就是那一次釣魚,給小男孩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身的啟示。到底是怎麼回事呢,讓我們一起走進課文“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2、 齊讀課題。

3、 釋題。

師:“啟示”就是通過一件事情告訴我們一個道理。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一) 自讀課文

過渡:下面請同學們拿起書,自由讀一讀課文,看看課文講述了一件什麼事情,注意讀的時候要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地方就多讀幾遍。

(生自由讀課文,師巡視。)

(二)檢查生字詞

(小黑板出示):魚餌 魚鈎 魚鰓 捕撈 操縱

抉擇 告誡 實踐 皎潔 沮喪 誘惑

濺起漣漪 小心翼翼 輕輕翕動 不容爭辯

1、自由讀、開火車讀。

2、解釋詞語。

a、漣漪(細小的波紋。)

翕動(一張一合地動,多指嘴巴。)

b、找近義詞。

抉擇(選擇)

告誡(勸誡)

師:(拿出兩隻顏色不同的粉筆)我想從中選一隻,能不能説“抉擇”?(不能,“抉擇”指很難的選擇,可能是影響一生的選擇。)

“告誡”什麼時候能用呢? (多用於上級對下級,長輩對晚輩的警告、勸誡)

(三)概括課文。

師: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呢,誰能用簡單的話講一講。

(課文講了作者回憶小時候隨父親去釣魚,在父親的要求下,嚴格遵守時間上的規定,將已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水中。)

三、精讀課文,深入體會

1、師: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捨不得放,但父親堅持要我把魚放回水中 。

板書: 我————不放

爸爸————放

2、師: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找“我”不放鱸魚的理由,並劃出關鍵詞語。

(生默讀)

3、交流理由

師:誰來説説你找到了哪些理由。

(釣魚之不容易 魚大 無人知曉 只差兩個小時)

a、釣魚之不易

1)、師:多好的鱸魚,多大的鱸魚,十一歲的“我”捨不得放走它,因為釣起這條魚是多麼不易。大家找到“我”釣魚的段落讀一讀 ,看看哪些詞語給你的印象很深刻。

生説:過了好長時間 小心翼翼 一收一放 等 迅速 拉

2)、朗讀感受

3)、説話訓練

師:小男孩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難道這僅僅是一收一放嗎,當時的'情景可能是怎樣的呢?

生自由説

4)、感情朗讀

b、釣上魚之後的興奮:“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得意地欣賞着”

通過反覆讀,體會“我”釣到大魚後得意的心情。

4、師:魚放回去之後就很難再——————釣到這麼大的了。指導朗讀。

師:當時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只有兩個小時了,而且當時並沒有人看見我們,也不知道這魚是什麼時候釣的。我有這麼多的理由不放,那為什麼最終又放了呢,父親當時又説了什麼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生自由練讀,指名讀。

想象説話

1)、師:從你的朗讀和表情中,我感受到當時父親説這話時非常平靜。(停頓,環視大家)可是父親內心真的像他表現的那樣平靜嗎?(學生思考)

聯繫上下文説説: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他心理在想——————,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2)、無論我怎樣——無論我怎樣——-,都得————,因為時間未到。

5、朗讀第10自然段。

師:最終“我”把鱸魚放回了湖裏。指名讀。

我感受到小男孩是非常得依依不捨。再次朗讀。

四、教師小結,留下懸念

師: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在鱸魚捕撈開禁前的兩個小時,我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卻在父親的堅持下,又把它放回了湖裏。這一過程並無人看見。小時侯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發生的這件事,對我有什麼啟示會影響我的成長嗎?這些內容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釣魚的啟示

我:不放 ———— ———— 爸爸:放

釣魚不易 時間未到

只差兩個小時

無人知曉

(非) (是)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5

本教學設計,體現課改理念,落實《課標》要求,遵循語文教學規律。設計實踐中具有以下三大特色:

一、導入新課,巧妙而富有層次

本課的導入,根據該課文課題概括和篇尾點題的構文特點,抓課題,抓篇尾,首尾呼應,切入重點,導出問題,採用“遞進式”的教學方法,非常巧妙:首先,符合構文特點,突出作者構思成文的寫作思路,體現語文教學內容與形式相統一的教學思想;其次,重點問題的提出,促使學生由疑而思,由思而學,激活思維,生成問題,當是課堂教學追求的理想境界;第三,變序的教學,有利於打破學生的思維定勢,避免平鋪直敍、呆板單一的教學程序,有效地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探究動機,為下一步學習奠定良好的心理和探索基礎。

二、學生學習,主動而方式多樣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探究學習,是本設計的重要思想。為體現這一思想,設計中的(二)、(三)教學環節,以重點問題的提出為導向,以學生的自主讀書為重點,通過默讀、帶着問題讀、配合音樂讀、體會情感讀等多種方式,將主動學習、積極探索滲透於每一個環節和活動中,從而真正做到讀書的自主性、多元化、情感化。在此基礎上,輔之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和全班交流,促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促進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與體驗。

三、立體探究,綜合而力求創新

語文教學講究整體化、綜合化、實踐化。以問題為核心的立體探究的教學設計,其最大的亮點,就是將讀文、悟情、辯理三者有機結合、綜合、統一起來,充分體現“立體探究”設計的特點和價值。立體探究的`設計,正體現了語文教學這一基本規律。就本文而言,學文是基礎,悟情是體驗,辯理是目的。三者是有序的,然而又是統一於本課的教學實踐中,不容偏頗,更不容分割的。在學文中思考,在學文中悟情,在學文中明理。通過品評詞句,理解內容,體會情感,質疑辯論,聯繫個人生活實際等具體操作環節的有效實踐,基本達到實際的目的,收到較好的教學效果。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6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課前準備

1、重點句子的課件、掛圖。

2、其他有關誠信的文章。

3、蒐集孩子在學習生活中遇到的有關道德實踐方面的點滴小事。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閲讀“單元導讀”,引入新課

指名讀單元導讀,説説本單元的主題是什麼,在學習本組課文時有什麼要求。

今天,我們一起來學習一篇新課文,看一看課文中描述了怎樣一件事?(板書課題。)

檢查預習。通讀課文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誘惑、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我”在釣到魚、放走魚的過程中受到了什麼啟示。

複習生詞

認讀生字、詞語:捕撈、魚餌、濺起、魚鈎、小心翼翼、操縱、魚鰓、皎潔的月光、嘴脣、沮喪、誘惑、告誡、實踐、抉擇、翕動。

誰還記得這篇課文講了一件什麼事?

第二課時

情景導入,細讀感悟

在我十一歲那年的一個夜晚,和往常一樣我和父親來到了附近湖中的小島上釣魚,而三十四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卻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是為什麼呢?

自由讀第3自然段,你讀懂了什麼?

a.“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誘人的大鱸魚:

來之不易:“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我等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

爭誘人的大鱸魚:“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

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b.分別指導朗讀相關句子,體會鱸魚的來之不易和誘人之處。

c.齊讀第3自然段。

多誘惑人的魚呀!我和父親是多麼興奮、得意呀!可父親卻讓我把這條鱸魚放回湖裏去。請默讀第4自然段,同桌説一説,這是為什麼?

讀5~8自然段,思考:11歲的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漂亮的大鱸魚,父親卻要我放回湖裏去,假若你就是文中的“父親”和“我”,請你們討論討論“這條如此誘惑人的‘魚’該不該放”?各自説出自己的`理由。聯繫上下文,與周圍的同學合作、討論。

小組彙報,你從中體會到了什麼?

找到描寫我心情的詞語,一起來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距捕撈鱸魚還有兩個小時的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在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到湖中。

對比讀第3、9段,對比感受我釣到魚時的喜悦以及放魚時的不捨心情。

轉眼問三十四年過去了,當年沮喪的我,已經成為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對父親當年的舉動有了新的理解。

a.出示:“我再沒有釣到過像三十四年前那個夜晚所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b.默讀感悟:這裏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究竟指的是什麼呢?結合父親告誡我的話談感受:放不放鱸魚只是個簡單的對與錯、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做起來卻很難!

c.齊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拓展延伸,積累運用

正因為如此,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作者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我相信,這個故事也一定給大家帶來了啟示。讀了父親告誡“我’’的話,你是怎麼想的?請同學們結合今天你所感受到的對“我”或父親説一句話,還可以寫一句話,送給你的朋友;也可以背誦文中你最喜歡的一兩句話。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7

一、説教材。

我執教的課文是《釣魚的啟示》,《釣魚的啟示》是魯教版五年制第八冊第四二組的課文,本組教材圍繞着“生活中的啟示”選編的文章,包含着深刻的做人哲理。本文講述了作者34年前的一天晚上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釣到一條大鱸魚,此時正是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那就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根據單元訓練要點,本文自身的特色及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為這節課制定的教學目標如下:1、認準課後的16個生字詞,並能正確書寫。2、讀順課文中的語句,理解關鍵詞句有感情的朗讀課文。3、採用自主提問來梳理文路,理解課文,藉此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及質疑能力。4、運用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的方法,體會理解文中的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啟示,並受到自覺抵制誘惑的道德教育。我把啟發學生抓住關鍵詞,通過反覆品味關鍵詞來理解課文得到啟示定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讓學生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理解重點語句從而明確:只有從小受到嚴格自律的教育,才能經得住誘惑,才能做一個光明磊落的人,這是我要突破的教學難點。

二、説設計理念。

倡導學生自主學習,適當開展合作學習,重點突出單元訓練要點的探究學習是我本節課設計的重要思想,學生學習的的過程是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通過朗讀、默讀、體會情緒讀等多種形式將自主學習積極探究滲透於每個教學環節中,在此基礎上再輔以適當的小組討論合作學習增進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加深了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和體驗。

三、説教學過程。

本節課的教學思路是這樣的:對比題目、揭示 課題、質疑題目—-—學習生字、整體感知 — 閲讀課文直奔啟發 ——— 精讀課文、感悟體驗 — — 創設情境、設身體驗 —— 拓展延伸、深入懂得

課中,我先要求學生讀一讀知識鏈接,繼而揭示本課的題目,讓學生通過對比題目明白什麼樣的題目才是恰當的題目,這個教學環節顯示了學段的特點,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有篇章教學的要求。接着是質疑題目的環節其目的是培養學生髮散性思維的能力,同時老師留心收集學生提出的有價值的問題,為後續學習打下基礎,沒有疑惑哪來的學習動力呢 ?也為教學重點找到了較好的突破口。中高年級學生已具備了預習的能力,因而引入課文後就檢查識字情況,並對生字的正確書寫進行指導,因為識字教學是整個國小階段的重要教學任務,紮紮實實練好這項“童子功”,是為學生一生的學習工作打基礎。再次整體感知課文內容,讓學生對文章有個整體的把握。接着結合學生提出的問題引導學生直奔文章的中心,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啊,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為切入口,牽動起因、經過、繼而層層剖析,感悟放魚的難,體會父親的良苦用心,理解父親的教育給了“我”

勇氣和力量,這種直奔中心,變序教學法,避免逐段講解,節約了教學時間,突出了抓重點詞句,體會“我”從釣到魚到放魚的心裏變化這個重點,突破了體會從釣魚中得到的啟發這個難點,有利於培養學生的逆向思維能力,創設情境:你要對文中的“我”及 “父親”説些什麼?這樣的訓練拉近了文本與學生的距離,使學生在想象中身臨其境,發生深切體會,最後,我引導學生走出文本,説説在生活中你遇到過相似的“魚”嗎?你是怎樣做的?這樣凝聚着作者靈感和思想的文字,潛移默化的影響學生的情緒、思考既表達方式,並最終積澱成為他們的價值觀。

《釣魚的啟示》教後感

本文的教學,重點突出單元訓練要點的探究學習是我本節課設計的重要思想,本單元的訓練要點是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談感受,因此首先在設計上有所創新。拋開了以往逐段閲讀的教學設計,努力建構了一個開放的學習過程。直接從學生學習的難點出發,以“我”獲得的啟示,也就是課文直接點明文章主旨的.重點語句為突破口,開門見山引導學生圍繞問題去探究、感悟、解決。其次,突出學生閲讀行為的自主性,突顯學生的認識活動。默讀自學、小組合作、用喜歡的方式交流、進行超文本解讀,這些豐富的形式增進了學生對課文詞句的理解和內容的把握,加深了學生對個體生活的回憶和體驗。

通過本文的設計、教學,我對高效課堂的理解進一步加深。在教學中,我盡力落實新課程的全新理念。

一、制定具體的教學目標

造成國小語文教學的“高耗低能”的原因很多,首先是教師的教學目的不明確,教學任務不具體,每一節課的具體教學目標和任務。都需要教師根據年段目標,單元教學任務、課文特點和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較為具體、準確的把握,只有確定具體教學目標,才能進行目的明確,操作性強的教學設計。比如我制定的1、2項目標是寫字讀書的能力培養這是貫穿國小學段的教學目標。3、4項目標即是本組課文的主題及情感目標也是中高年級的年段訓練目標—學習表達方法。

二、要進行紮實有效的訓練指導。

語文教學的主要任務簡單地説就是“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這一點課程標準有着明確的表述“語文教學的目的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口語交際)而學生語文能力的形成需要教師引導學生進行紮實有效的練習,因為只有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提高了,他們在閲讀中就能夠和作品中的人物進行心靈的對話和溝通,他們在表達時就能正確反映自己的真情實感,久而久之‘學生良好的個性和健全的人格就形成了,這就是課標提出的“人文素養”,因此語文教學一定要把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作為重點和核心。訓練指導時我主張應該是目標明確,任務具體,如對學生朗讀指導。既要及時肯定學生的優點’又要準確指出學生的不足,好就是好、差就是差、要充費發揮示範的作用,還要相機留給學生足夠練習的時間,從而感受語言的魅力,提高學習的興趣,獲得較大收穫。結合本單元的訓練要點,我儘量綜合考慮學情和教情,努力把各項訓練做到實在,有效,但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總有這樣和那樣不足。一是引導學生朗讀的問題。當學生找出了有關的句子,用怎樣的方式使學生的朗讀質量得以提高?怎樣激發學生朗讀的積極性?如何實現有感情地朗讀這一目標?如何評價朗讀的結果?我對這些問題的認識還很粗淺,有待思考、探索。二是課文中難點的處理問題。在課文中,學生理解起來最難的是“什麼是誘惑人的‘魚’”。在學生討論後,還是不能説出個所以然,由於時間關係,還省去了聯繫實際這一環節,就讓學生帶着半生不熟的理解走出課堂。應該説,學生對這個問題是很含糊的,教師有必要進行適當的講授。三是學生情感的激發問題。這是一篇能提升人的品格修養的文章,如何讓學生受到一次道德的洗禮,受到一次薰陶和感染,情感上產生一種震撼,這在課堂上顯得薄弱。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8

教材簡介:《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的一篇精讀課文。本篇課文以第一人稱的口吻記敍了一個感人至深的故事:課文回憶了我十一歲時發生的一件事,從去釣魚寫到釣到一條罕見的大魚,從不肯放魚寫到依依不捨把魚放回湖裏,最後寫34年後的感悟。本設計是第一課時,意在引導學生通過感情朗讀,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感受我的心情變化過程,為第二課時深入領悟啟示打好基礎。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相關的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爸爸的話語中所包含的對我的期望。

教學準備:幻燈片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同學們,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究竟是一件什麼事呢?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由釣你想到了哪個字?引導區分釣和鈎,再書空寫。)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教師用激情的語言,點出主題,為學習課文做好情感鋪墊】

二、檢查預習,整體感知

1、生字讀音。

這篇課文的生字多達20字,而且有的很難讀。所以啊,我們就從檢查生字的讀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會讀了,大家有信心嗎?(課件顯示)

分別指名讀,糾正音。再齊讀。

識記字形。

注意觀察屏幕中的詞語,粗體字都是本節課要學會的字,認真觀察字形,你有什麼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嗎?

3、課文內容。

生字詞掌握得這麼好,課文內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誰來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在詳細概括內容的基礎上,再引導學生簡練概括,並板書釣魚放魚啟示)

【設計意圖:高年級學生已經有一定的.預習基礎,讓學生憑對課文的印象及語言的直覺感知,自由地説出課文的主要內容,既可以檢查學生對課文內容的掌握程度,也可以鍛鍊學生的口語表達能力和概括能力。】

品詞析句,深入體驗。

感受我的依依不捨。

1、品詞。師:同學們,我願意把這條大鱸魚放回湖裏去嗎?(不願意)文中寫到放魚的細節中哪個詞語表達了這個意思?(依依不捨)誰能讀出這個詞語所包含的情感?(啟發學生想其意,讀出情)

2、析句。屏幕出示句子:

引導學生帶着依依不捨之情,讀這個句子。

過渡:這種依依不捨之情還表現在哪些句子中,請迅速找出來。

在學生彙報時相應出示相關句子,並引導學生多讀,多感悟。如下:

句一:

引導:同學們,知道我在説出這句話時是什麼樣的心情嗎?(捨不得,傷心)再引導學生讀出句子包含的情感。

句二:

引導:你覺得這句話告訴你什麼樣的心情?(乞求,還是依依不捨)再啟發學生讀出情感。

句三:

引導:你感受到作者怎樣的心情?(急切)帶着這種感情讀。

師:急,文中人之所急,入情入境,這就是讀書的境界。全班同學一起再讀這句。

引導品讀這三句。感受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中所包含的依依不捨。

過渡:一句句,一聲聲,都是難捨之情。我為什麼這樣依依不捨?我的依依不捨有理由嗎?從哪裏找到我的依依不捨是有理由的?速讀課文劃出有關句子。

(二)感受我為什麼依依不捨

1、理由一:

分析理由一:這條魚大,且漂亮。深入讀,體會作者那種驚喜自豪之情。再啟發讀出情感。

理由二:

引導學生聯繫上下文,分析理由二:作者從來到湖邊到釣到這條大魚共花了多長時間。再去體會,去感悟這條魚來之不易。

理由三:

讀讀這兩個句子,看看能從中獲得什麼信息?分析理由三: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曉。

過渡。剛才同學們這麼一説,這條魚這麼大,這條魚那麼來之不易,這條魚帶回家去也不會有人知道。難怪我會這樣依依不捨。但縱有百般理由依依不捨,卻又不得不捨,而且不得不捨的理由還只有一個,是為什麼呢?

(三)感受父親的良苦用心

啟發學生找書中的句子説出原因。

1、句一:

引導分析原因之一:時間沒到,不能違背規則。

師:與捕撈開放相對的是禁漁期。老師這裏收集到中國的部分禁漁期。大屏幕出示資料:

分別找三名學生讀資料,並算算禁漁期有多長。

【設計意圖:適時補充課外資料,進行拓展閲讀使學生更深一步體會什麼是禁漁期,感受資料中禁漁期之長,與文中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只差兩小時的時間對比,體會這兩小時所包含的做人的道理。】

師:剛才的資料可以看出,最短也是一個多月。禁漁期這麼長,這深更半夜,最後短短兩個小時,就有那麼重要嗎?和你的同學討論討論。

引導學生充分發表自己的看法:這兩個小時意味着誠實,守信,意味着良好的道德。

師評價:是的,父親也是這樣想的。大思想家孟德斯鳩説:衡量人的真正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會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這兩個小時代表的就是同學們説的道德、品性。所以哪怕是提前一分鐘,也應該生説(把魚放回去。)

過渡:為了讓我做到這點,父親的態度是怎樣的?(不容爭辯)父親不容爭辯的態度表現在哪些句子中呢?

2、句二:

引導:句子中哪個字表達出了這種不容爭辯的態度?(得)

父親態度這樣堅決,不容許我討價還價,這條大鱸魚是我好不容易才釣起來的,父親這樣做,是不是不講理,不愛我的表現?

啟發學生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父親這樣做恰恰是愛我的表現,他想讓兒子從小就養成自學遵守規則的好習慣。)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教師大膽放手,讓學生在品詞析句,自主感悟,合作交流中獲得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昇華情感,加深認識。】

情感昇華,自學探究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抉擇、實踐”等詞語。

2、朗讀與默讀課文,體會作者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培養學生的語感。

3、教育學生遵守社會公德,做誠實守紀的人。

教學重點: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的心情變化。

教學難點: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具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揭示課題。

1、導語: 同學們,你們釣過魚嗎?從釣魚中會得到什麼啟示?(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二、初讀課文,理清脈絡。

1、過渡語:那麼,釣魚能得到什麼啟發呢?

2、請自由朗讀課文,讀完後想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分別是哪幾小節?

3、檢查自學情況。

(1 )出示幻燈片1(識讀生字)

鱸魚 魚腮 魚餌 魚鈎

捕撈 濺起 操縱 翕動

告誡 實踐 抉擇 誘惑

小心翼翼 筋疲力盡 不容爭辯 依依不捨

a、讀一讀。

b、隨機識字,解詞。

讀音: 翕 字形:指導翼的書寫 理解:不容爭辯 翕動(動作演示)

(2)誰能告訴大家,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1)課文寫了我和父親在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和父親去釣魚,釣到了一條很大的鱸魚,但是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很難受,最後寫了我得到的啟示。

(3):那麼課文先寫了什麼,再寫了什麼,最後寫了什麼嗎?哪幾小節分別寫了這些內容呢。(課文先寫了我和父親去釣魚,再寫了父親讓我放魚,最後寫我得到的啟示。一至三節寫釣魚,四至九節寫放魚,十至十一節寫啟示)請你們拿起筆在書本上作上記號,劃上兩豎。(師板書:釣魚 放魚 啟示)

三、品讀詞句,以讀促情:

(一)、品讀“釣魚”部分:

1、過渡語:三十四年前月光如水的夜晚,我釣到了一條大魚,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請大家自由朗讀寫釣魚部分1至3節,劃出有關句子,體會我釣到這條魚的特點。

2、交流描寫寫魚的句子。提問:

(1)這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呢?(大)你是怎麼知道的?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屏幕出示幻燈片2—1:

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

師:我發現這個感歎號放的位置好像不對呀!(這是在突出魚的大)師: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這條魚大得很嗎?(生讀——個別讀——生齊讀)

(2)這是一條大魚,僅僅是大嗎?它還是一條怎麼樣的魚?(漂亮)説説理由。屏幕出示幻燈片2—2:

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師:你從這句話中的哪些地方體會到這是一條漂亮的魚(抓住翕動這個詞體會到它的美麗,在銀色的月光下魚腮一張一合得動,可愛極了)能用你的朗讀告訴我,這條魚漂亮極了嗎?(生讀——師範讀——生齊讀)

(3)釣到這樣一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我和父親的心情會怎麼樣?(得意、高興、喜悦、喜出望外、欣喜)板書:得意,用高興的心情讀二兩句。你們想看看這條又大又美麗的鱸魚嗎?出示幻燈片2—3(鱸魚圖)

(4)我釣到這條魚容易嗎?(不容易)怎麼不容易?請找出文中的句子來説説理由。(抓主第二自然段寫釣魚過程的句子和好長時間去體會釣到這條魚多麼不容易)

二、品讀“放魚”部分:(15分鐘)

過渡語:,為釣到這條鱸魚,我是等了很久,而且頗費了一番功夫呀,的確不易。更何況釣到這樣又大又漂亮的魚時,可是父親卻要把它放走,這是為什麼?

1、請默讀第2節和第4節找出文中的句子來回答。

(1):為什麼父親一定要我放掉呢?(。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夜晚。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十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

(2):什麼是鱸魚開放日?為什麼在這之前就不能捕撈呢?老師查到了一些資料,在這裏介紹給大家。屏幕出示幻燈片3:

鱸魚:魚名。鰭科。體長(可長達60多釐米),側扁,口大,下頜突出。銀灰色,背部和背鰭上有小黑斑。以魚蝦為食,生長快,肉嫩味鮮。棲息於近海,也進入淡水,早春在鹹淡水交界的地方產卵。為了保證鱸魚的繁衍,產卵期間禁捕。)

(自由讀資料)讀了這段資料你明白了什麼?

2、小結:是的,我們這個世界上有多少物種都是因為人類沒有節制地捕殺而絕種的呀。人類再也不能無節制地捕殺它們了。

3、父子倆釣到的鱸魚是在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因此,是放是留,父子倆將面臨一個道德難題,大家默讀課文的4-9自然段,分別用不同的符號劃出描寫父子倆對這件事不同態度的句子,從中你體會到什麼?

(1)研讀描寫父親態度的句子。出示幻燈片4—1:

“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a、這裏的得可以換成哪些詞?(一定、必須)換上去讀一讀。。b。得寫出了爸爸對待這條鱸魚是什麼態度?(堅決地把它放走)c。你還從課文的中的哪些詞句讀出了父親對待鱸魚的態度是那麼堅決?出示幻燈片4—2

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

d、將這兩個詞作為提示語放在父親説的那句話中再讀一讀。 出示幻燈片5

父親 説:“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2)當面臨着這個難題,父親當時的心情如何,難道他就不在乎這條又大又漂亮的鱸魚嗎?從哪兒可以看出來。(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人們都説眼睛是心靈的'窗户,透過“盯”這個眼神你能否看穿父親當時的內心掙扎着一個什麼想法?(是放還是留)為什麼盯了好一會兒”?(父親雖有猶豫,有矛盾,但最終作出的選擇卻是理智的,堅決的)是呀,所以他那一句“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是經過再三考慮的,雖有猶豫,有矛盾,但最終還是做出了正確、理智的選擇,讓我們再來讀讀這句經過深思熟慮而又語重心長的話語。(齊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4、過渡:面對父親的決定,我又有何感想,持什麼態度,大家再輕聲朗讀課文的4-9自然段,找出有關我心情變化的句子。

(1)交流反饋,屏幕出示幻燈片6—1

(1)“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2)“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哭出了聲。

(3)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他放回湖裏。

(2):完成課後第二道思考題的填空。(允許有不同填法)

屏幕出示幻燈片7:

根據課文內容,用適當的詞語概括“我“的心情變化。

得意——( 急切 )——(傷心) ——(乞求 )——( 依依不捨 )

(3)導讀激情:當父親説:“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時,我急切地問——生讀第(1)句;當父親不容爭辯説:“孩子,你必須把它放回湖裏去,”時,我傷心説——生讀第(2)句;當父親沒有商量餘地説:“孩子,你非把它放回湖裏去不可,”時,我乞求着——生讀第(3)句;可是父親無動於衷,仍然要放走時,我只好無可奈何,依依不捨放走——生讀第(4)句。

5、引導辯論。師引:父親放魚有他的理由,我不願放也有我的想法。如果我是兒子,我肯定會想方設法説服父親同意把魚留下,如果我是爸爸,我肯定會語重心長地教育孩子把魚放掉。請同桌合作,分別想象他們之間展開的一次爭論。交流反饋。

三、課堂小結,留下懸念。

師:儘管沒有外人知曉,父親還是做出了放掉的選擇。父親的選擇就是我最後的選擇,那條我辛辛苦苦才釣到的漂亮的大鱸魚最終還是被放掉了。11歲的我極不情願、卻又無可奈何。當然也就不能真正理解父親的良苦用心。三十四年後呢,他是否明白了父親的苦心呢?這些內容我們下一節課繼續學習。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我 父親

釣魚 得意

放魚 依依不捨 不容爭辯

啟示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0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會認字,學會14個會寫字,理解“捕撈、輝映、劇烈、操縱、皎潔、乞求、沮喪、誘惑、告誡、抉擇、實踐、啟示、不容爭辯”等詞語。

2、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瞭解人物的心情變化,領會作者得到的啟示。

3、學習抓住關鍵詞句,結合上下文和生活實際,體會其深刻含義的讀書方法。

[核心目標]

[語言訓練點]:

讀書方法

[課時安排]:

兩課時

第二課時

一、複習舊課

1、齊讀詞語(捕撈、得意、爭辯、乞求、依依不捨、告誡、啟示)

2、指導將以上詞語按順序連成一段話,表述課文的主要內容。

二、研讀課文

1、作者通過這件事得到了怎樣的啟示呢?請用文章的話説一説(當我一次次地……卻很難。)板書:道德(易)——實踐(難),理解詞語:抉擇、告誡、實踐。

2、你能從生活實際中舉例説明“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非的問題”嗎?

(1)要從斑馬線過馬路。(是非)

(2)考試時不能偷看同學的試卷。(是非)

(3)在公共汽車上見到老人要讓座。(是非)

(4)不到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不要釣鱸魚。(是非)

3、解決主點:你怎樣理解“實踐起來卻很難”?

(1)再次默讀,找出“實踐起來卻很難”的句子,説説“難”在哪裏?

①“過了很長時間……起不少水花”(好不容易才能釣到)

②“啊!好大的魚!我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鱸魚。”(魚又大又美誘惑人)

③“到處靜悄悄的……船的影子。”(反正沒有人看見)

④“沒有人看到我們……釣到這條魚的。”(不會出問題的)

⑤“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這機會實在難得)

(2)師歸納:上述為難,可概括為:誘惑——私念

啟示:從私念考慮問題,道德就要被拋棄。

(3)總結學法:

①找關鍵詞句;②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③體會深刻含義。

4、解決副點一:父親實踐起來難嗎?

(1)難:聯繫上下文——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盯着”——父親很喜歡這鱸魚,捨不得放掉它。“好一會兒”——父親經歷着道德抉擇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2)不難:

①“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得”表示必須、一定,語氣堅實,沒有商量餘地,他不是不講人情,而是道德實踐重於私念。)

②“父親平靜地説”(“平靜”説明父親對道德實踐毫不含糊,認為這是理所當然的。這是一種自我控制的能力,一種自覺地實踐道德的能力。)

③“不容爭辯”(理解詞語意思,這個詞説明他愛孩子,所以對孩子嚴格要求。)

(3)啟示:(引導學生説)只有……才

3.指導朗讀(4-9自然段)

(1)從這充滿艱辛的“釣”到戀戀不捨的“放”,這對於一個十一歲的孩子而言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呀?快速默讀課文4-9自然段,找出表示“我”心情的詞語,想想為什麼會有那樣的心情,該怎麼讀?

(2)研討:作者①第5自然段“急切”,因為“我”覺得放魚太可惜了,對父親的話難以接受。

②第7自然段“大聲爭辯”,表示受委屈,不服氣,急着把自己的意思説出來。

③第8自然段“乞求”,理解詞語,表示捨不得,又別無他法,只好哀求。

④第9自然段“依依不捨”,無可奈何,又不敢違抗父命,只好慢吞吞地,不情願地應付。

(3)指導朗讀:範讀、指名讀、評讀。

5、解決副點二:“在人生的旅途中……誘惑人的‘魚’”。

為什麼“魚”要加上引號?(為金錢、名利、地位……給自己帶來的好處)

(1)聯繫生活實際,作者作為一個建築設計師,他會遇到怎樣的誘惑人的“魚”?

(2)通過想象理解:作者是怎樣進行道德抉擇的?

(3)啟示:(齊讀)一個人要是從小……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板書)

四、交流啟示

1、出示“一個人要是從小……勇氣和力量。”(一個人,不但是指作者,還包括其他人,也包括我們。)

2、你在學習和生活中遇到過這樣的“誘惑”嗎?你是怎樣做的?

3、讀了本課,你得到了什麼啟示?請用“只有……才”“要是……就”“當……的時候,要……”這樣的句式寫一句話。

4、交流啟示。

五、遷移拓展。

1、這一課,我們學到了一種讀書方法:先抓住關鍵詞句,再聯繫生活實際和上下文理解,體會深刻的含義。

2、請運用這種讀書方法,預習下一課《通往廣場的路不止一條》。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易)勇氣、力量(難)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1

《釣魚的啟示》是一篇通過生動的故事,講述生活感悟的傳統課文。文本敍事生動,語言優美,寓理深刻。徜徉在文字間,我們彷彿看到了那對父子面對好不容易釣得的鮮美大鱸魚,“放”與“不放”的抉擇。由於離捕撈鱸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由於這是一個“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任何人的影子”的無人知曉的情境,由於這是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所以道德的實踐變得異常艱難。在文本所營造的月光如水的夜晚,我們目睹了一個父親基於真愛的不容置辯的態度,也看到了那個孩子無法自制的沮喪,甚至委屈的淚光。從語文學科的視野審視,這是一篇引導學生品讀悟理,感悟寫法的好“憑藉”。我們可以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句,深入體會,讀懂文本,延伸生活,獲得啟示。特別是體會詞語的表達效果和文本的敍述方式,應是這篇文本閲讀教學着力凸顯的語文實踐活動,所謂“釣”“放”之間,言意盡顯。

一、創生教材,打開閲讀期待的“窗”

教學導入:同學們,有一本書叫生活。善於讀這本書的人,不僅從中獲得許多人生的道理和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新更美的篇章。有這樣一位著名的建築師,在回顧了他兒時的經歷後,曾經寫下這樣的生活啟示:

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一位著名建築工程師

學生讀。

教師:從這段生活感悟中,你瞭解到了什麼?還想了解什麼或者有什麼不懂的地方?

結合學生的交流,板書課題:釣魚的啟示

生疑激趣:是一次怎樣的釣魚經歷,有了這樣的啟示呢?請同學們帶着這樣的探尋,走進《釣魚的啟示》這篇課文。

【設計意圖】

本環節創造性地利用教材資源,將本文故事的“啟示”設計了“名言”的形式導入,這是對文本的“陌生化”處理,既引出了課題,又激發了學生自主閲讀探尋的期待和情趣,在學生面前靜靜開啟了一扇主動閲讀的“窗”。贊可夫説過:教學方法一旦觸及情緒領域,教學就會變得高效。

二、品讀批註,走進曾經沮喪的'“心”

1、梳理內容,聚焦“釣”與“放”的情態

檢查初讀:課文講了一件怎樣的事?

結合師生交流,板書:釣——放

教師:請大家結合閲讀印象,如果在釣與放的前面,加一個詞,你會加哪個詞?可以總結,也可以用書上的詞語。

結合討論:學生板書:(小心翼翼地)釣——(依依不捨地)放

讓我們回放一下課文描寫釣魚與放魚的兩個句子,通過去掉括號裏的詞語,與原文比較着讀一讀,想一想這樣寫的好處。

出示“釣”: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也許是魚想擺脱我的魚鈎,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

引導學生通過對“釣”的感悟,體會釣到大鱸魚的不易和驚喜。

出示“放”: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

學生比較讀,師生交流。

【設計意圖】

此舉旨在讓學生體會用詞生動準確的表達效果,感受到“我”釣到大鱸魚的不易及內心的歡喜和放魚的不捨與沮喪。這既是單元組體會詞語表達效果的訓練要求的體現,也讓學生在理解故事和體會表達的過程中為感悟故事的“啟示”這一教學難點,做好了鋪墊。

2、批註品讀,感悟“釣”與“放”的心路

教師:從這充滿艱辛的“釣”到戀戀不捨的“放”,這是怎樣的一段心路歷程呀?請再讀課文,完成下面的練習。

出示:得意——()——()——()

【設計意圖】

引導學生通過閲讀,梳理出“我”在釣魚、放魚的過程中經歷的由釣到大魚的得意,到父親讓他放魚而不解的急切、乞求,再到父親不容置辯態度下的無可奈何地放魚,這樣的心路歷程浸潤在字裏行間,讓學生通過品讀,走進人物的心靈。

教師:怎樣才能讀出人物的這些心理變化,我們必須細讀課文的這些細節,走進“我”的內心。有這樣一種讀書方法,推薦給大家:德國作家歌德説過:會讀書的人有兩隻眼睛,一隻看到紙面上的文字,另一隻看到文字的背後。請同學們拿起筆來,再靜靜地讀一讀這個故事。在文中每一處描寫“我”的動作、語言、神態的細節描寫,用另一隻眼睛看到文字的深處,想一想:此刻,他在想些什麼?用筆在旁邊寫一寫,做個批註來提醒自己。好嗎?

學生開始精讀、品味,批註。

【設計意圖】

這時的課堂是靜寂的,有的是靜心地品味,是進入情境地會心的笑意,是沙沙地奮筆疾書。我們應該享受此時的平靜。因為在“平靜”的層面下,一顆顆心在真實地貼近語言文字,在透過語言感受並觸摸文中人物的心靈。這思潮湧動,遠非脱離語言文字的説説演演的表層熱鬧所比擬的。因為只有還原語文學習本質的深入品味的過程,才會有學生而獨特的文本感悟。

交流:剛才,老師看到了課堂中最美的風景,這最美的風景就是同學們靜靜讀書的樣子,相信同學們一定在開始不太留意的內容中,發現了許多有趣的人物心理活動,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思考,好嗎?

引導學生讀出“我”的內心由釣到大鱸魚的得意,乃至戀戀不捨放魚的心理變化的情態,同時感悟父親此刻的心理。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父親平靜地説”等表象背後的心理活動。引導學生一邊讀一邊想,讓文本情景和人物在學生頭腦中具象、還原。進而,指導學生讀出這種情態和變化,力求將學生的感悟逐步深入地過程,融入到有感情讀書的指導和評價過程中。

三、辯寫結合,發現道德實踐的“難”

1、讀辯結合。

在學生談到父親的“不容置辯”的態度時,教師抓住這樣的話題,組織展開基於文本和閲讀感悟的情景辯論,感受“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的切實讀書感悟。

教師:什麼叫“不容置辯”?如果可以分辯,兒子和父親之間會展開一次怎樣的辯論?請結合語境和自己內心的想法,展開辯論。

引導學生結合自身實際想法和閲讀理解,展開辯論。教師在辯論中,引導學生感受“放”與“不放”,是很簡單的是與非的判斷,但是“放”卻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具體實踐起來,面對釣魚時的不易,面對大鱸魚的誘惑,面對距離開放捕撈鱸魚僅有兩個小時而又無人知曉的情況,對於一個年僅11歲的孩子來説,這的確是一個艱難的選擇。

2、讀寫結合。

教師:本文選編於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詹姆斯寫的一篇短文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在原文中作者這樣説道:當你面對着很大的誘惑的時候。如果沒有人看見你行為的時候,你能堅持正確嗎?在時間緊急的情況上,你會不會闖紅燈或是逆行?在沒有任何人知道的情況下,你是否會把不屬於自己的東西據為己有?讀着這樣的故事,你一定想到了自己在生活中類似的體驗,請簡單地寫寫自己的感悟。

學生寫自己的生活感悟,交流。

【設計意圖】

無論是創設情景的“辯”,還是關注生活體驗的“寫”,都是基於文本理解和閲讀感受的語文表達訓練,這是體現語文學科特質的語文實踐活動。學生語文素養,就是在這樣的語文活動中得以有效提升。

四、回扣全文,獲得啟示之外的“啟示”

教師:這篇課文主要寫了34年前的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在我的腦海中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這啟示就是——

再次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一位著名建築工程師

學生讀。

教師:是呀,這樣的啟示也不難理解,作者直接寫下這樣一段名言,告訴我們就行了,為什麼還要詳細地寫自己小時候釣魚的故事後,再告訴我們這樣的道理呢?

引導學生領悟:生動鮮活的故事中藴含的道理,更能打動人,獲得的印象會更深刻。

教師:看,讀《釣魚的啟示》,我們不僅獲得了人生的啟示,還獲得了寫作表達方法的啟示呢!我們在以後的生活交往或習作中,也可以用講故事的方法,來表達自己的想法。

【設計意圖】

這一環節的設計,跳出對文本內容和意義(寫了什麼)的探尋,而是從文本“怎樣寫”的角度,來審視這篇文本,讓學生體悟到越是具象的東西,越能打動人。同時,對於“怎樣寫”的角度的探尋,是語文教學濃濃語文情味的體現,是語文學科必須關注的語文實踐活動,是一味進行語文情意追尋的理性迴歸。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2

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我校是第一批參加國家基礎教育課程改革實驗的學校,新課程的理念不僅為教師的所掌握,而且已體現在教師的課堂教學中。我校學生在課改的理念指導下,已逐步養成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形成了愛提問題,敢於探索的好學風,對學習語文已經積累了一些方法,如讀中感悟,抓關鍵詞理解等,具備了一定的語文實踐能力。

教學目標: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習抓重點詞語理解課文內容。

2、設身處地地體會詹姆斯的心理變化過程,理解詹姆斯對“規則”的態度和認識。

3、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感悟,聯繫自己的生活體驗,懂得自覺遵守規則是一個好公民應有的修養。

教學過程:

一、抓住“啟示”,直奔文本

1、詹姆斯在與父親的一次釣魚中收穫了終生有益的啟示,這個啟示是什麼呢?(生説)

2、齊讀,倒數第二自然段。

[設計思路:學生在第一課時已初步感知課文,這裏從結論入手,既勾起學生對上節課學習內容的回憶,又提示學生尋找詹姆斯得到“啟示”的心理歷程,進一步探討課文的內涵。]

二、緊扣重點,咀嚼文本

1、詹姆斯是經歷了怎樣的心理變化後才獲得如此寶貴的啟示的呢?請同學們再讀課文2-12自然段,從文中找出有關的詞語或句子畫出來。

2、四人小組交流。答案不同的要説明理由。

3、小組代表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理解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釣到魚時:緊張、激動。放魚時:“爸爸!”――不情願;“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抗議。放魚後:悲哀。

4、誰來完整地説一遍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

[設計思路:這是對文章內容的概述,也是讓學生用自己的語言嘗試表達的過程。在説話的過程中吸收語言,進行內化。]

5、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從來沒釣過這麼大的魚,心裏怎麼會不激動呢?面對自己辛辛苦苦遛了兩個小時才得來的魚卻要白白放掉,心裏怎麼會情願呢?現在,假如我們就是詹姆斯,讓我們把描寫他的心理變化的句子換成“我”的角度來説説,並適當加進自己的心理活動,體會他當時的心情。

例:我的天哪,足有10公斤!這是我見到過的最大的魚。

6、學生練説後全班交流。

7、點名彙報。師相機點撥説出真實的感受。

[設計思路:與詹姆斯的心理產生共鳴是本課教學的難點。在這裏,結合課後的“金鑰匙”,讓學生轉換角色,讀、説,體驗詹姆斯的內心變化。]

8、爸爸心裏也知道詹姆斯的想法,爸爸的態度又是怎麼樣的呢?再讀課文,説説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

9、學生獨立思考後小組交流。

10、學生彙報。

教師引導學生找出相關句子:①“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②“父親再沒有説話。”

11、分角色朗讀父子的對話。

[設計思路:剛才已經引導學生用抓重點詞語句子的方法解決了詹姆斯的心理變化歷程的問題,現在再次用同法,通過找出描寫爸爸的態度的句子理解課文,再次強化學法指導。]

12、爸爸的態度為什麼這樣,絲毫沒有為詹姆斯的抗議所動搖?爸爸當時是怎麼想的?

13、如果你也和他們去釣魚,目睹了這一經過,你會想些什麼?

14、生思考後交流。

15、詹姆斯也和有些同學的想法一樣,無可奈何地把魚放掉了,能用你的朗讀表現出來嗎?指導感情朗讀11自然段。注意“深吸一口氣、小心翼翼、捧起、沉甸甸、吃力地”這些能體現詹姆斯無可奈何地放掉大鱸魚的心理的詞語。

[設計思路:讓學生根據自己的理解來解讀文本,尊重學生的獨特感受,“一千個讀者就有一千個哈姆雷特。”]

三、理解感悟,議論文本

1、就是這樣一次平常的釣魚活動,卻對詹姆斯的一生產生了積極的影響,從哪些方面影響了他呢?同學們讀一讀課文13-16自然段,再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説説你的理解。

2、生思考後小組交流。

3、小組代表發言。

4、聯繫生活實際,説説為什麼要遵守規則,怎樣才能遵守規則?

5、我們可以用自己的語言説説這次釣魚得到的啟示,注意語言要精煉,概括性要強。

例:無論何時何地,無論有沒有人監督,都要自覺遵守規則。

[設計思路:學生已經理解了事情的前因後果,理解了它的內在聯繫,再借助文本就能領悟“啟示”的真正含義,讓學生通過充分議論,發表見解來進行自我教育,比教師單純的講效果要好得多。]

四、讀寫結合,昇華文本

1、小練筆。生活處處有規則,學了這篇文章,老師心潮起伏,不禁要對所有的人説:“人們啊!請自覺遵守規則吧。”同學們,你們希望人人遵守規則嗎?那就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寫一寫注意事項,提醒大家遵守吧,可以為湖邊的木牌寫一則“釣魚須知”,也可以為洗手間的水龍頭寫一則“用水須知”等等,只要是你在生活中發現的需要人們遵守規則的地方,都可以寫一寫,做一個善意的提醒。

2、作品交流。

3、俗話説得好:沒有規矩,不成方圓。只要人人遵守規則,我們生活的`環境就會秩序井然,我們賴以生存的社會就會越來越文明。

[設計思路:學習語文是理解祖國語言文字和學習使用的過程。讀寫結合的安排,是學生運用自身語言積澱自由表達的方式,也是學生自我教育的昇華。]

教學反思:

本課教學總體來説體現了新課程的基本理念,學生是學習的主體,教師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引導者。注意了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個維度的滲透,注重學生語文素養的培養,嘗試採用了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達到語文學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具體來説,主要體現為以下三個特點:

一、活用文本,感悟語言。“教材無非是個例子”,《釣魚的啟示》文質兼美,生動感人,是學生學習語文的範例。教學時,我儘量避免平均用力,直接進入文本的重點段落,讓學生找出重點詞語、句子,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從而領悟文章的表達方式。另外,還通過朗讀體會詞語的作用,從而感悟語言的魅力。

二、轉換角度,體驗內心。文中的當事人經歷的事是學生未曾經歷的,如何讓學生與主人公的感情產生共鳴?我兩次採用了轉換角度的方法,讓學生想像自己是作品中的人物,設身處地地體驗了人物的內心變化,從而加深了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

三、培養能力,激發情感。語文教學要培養學生的“識字寫字能力、閲讀能力、寫作能力、口語交際能力”,在本課教學中,我注意了學生語文能力的培養,如朗讀的能力,用自己的語言説話的能力,寫作的能力等。在培養這些能力的同時,激發了學生自覺遵守規則的情感。

本課教學也有不足之處,如:在引導學生寫作時,還應該引導學生拓展思維,如在湖邊釣魚除了遵守時間的規定,還應注意什麼?(如保護環境等)這樣,學生寫的文章會更充實。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3

一、引入【課前板書課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來學習《釣魚的啟示》,齊讀課題。

2、大家都讀過課文了,作者記述了他剛滿十一歲時和父親一次釣魚的經歷,這件事情給了他很大的啟示,以至於三十四年過去了,卻仍然不能讓他忘懷。

3、請同學們打開書,回顧課文內容,找到釣魚這件事給“我”的啟示。指名讀

【出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4、大家都讀讀這句話,想想:就釣魚這件事來説,“是”指的是怎麼做?(把大鱸魚放回水中)“非”指的是怎麼做?(留下大鱸魚)“實踐起來卻很難”指的是什麼難?(把大鱸魚放回水中)

5、看來同學們讀懂了這個啟示的字面意思。為什麼“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呢?老師讀這句,讀時強調大紅的部分。讀完後PPT畫一張白的。我們還需要再次走進這個故事,走近故事中的這對父子,去深入體會他們的內心世界。

二、整體感知,懂得難處

1、過渡語:接下來,就讓我們共同步入那月光如水的湖邊吧。

2、請大家自己讀讀課文,找找“我”不想放掉鱸魚的原因,換句話説,就是把大鱸魚放回水中為什麼這麼難?找到後用括號括出來。再用詞語簡單的概括一下寫在旁邊。

(學生讀書思考、標註;老師巡視、指導--發現普遍問題及出色的,做到心中有數。)

3、指名彙報。方式:先讀語句,然後説出概括的詞語,教師進行提煉,將關鍵詞板書。

【來不易、誘惑大、無人知、錯誤小】

三、感同身受,依依不捨

過渡語:語文學習不能只滿足於知道了內容,還要能夠感同身受才夠好。

(一)處理第2、3自然段。【打示第2、3自然段】

1、自己練練,看誰能夠將你的理解、你的感受融入到自己的朗讀中?(老師要心中有數--學生應圍繞那些感受來談、來讀!--不容易、時間長、興奮、驚喜、喜歡魚等)

2、指名讀。叫起學生A後先問:你想讓大家從你的朗讀中聽出什麼?(如:我想讓大家聽出我釣這條大鱸魚非常不容易。)

學生A讀--問其他學生:你聽出他釣到這條魚不容易了嗎?指名學生B結合前面A説的對A的朗讀進行評價。如果評價A讀得好,就讓大家都像A那樣讀讀;如果評價A讀的……不到位,可讓B讀讀,B若讀得好,讓A學着讀讀,再讓大家都這樣讀讀。

這少叫3個學生彙報讀。(內容要不同的,可用“誰願意讀讀其他內容?或誰還想讓大家聽出不同感受?”引導)

注意這個環節以學生讀為主,學生評價時可抓住重點詞語,老師不要拆出好多詞讓學生談理解、體會。

(二)處理打示第4-7自然段。

1、過渡語:你釣上了一條這麼大、這麼漂亮的鱸魚,除了爸爸,無人知道這是沒有到捕撈時間釣上來。可是爸爸卻讓你把魚放了,這段對話適合用哪種方式朗讀?分角色朗讀。好,同桌練習,把自己心裏的想法融入關鍵詞句中。【打示第4-7自然段】

2、指一組讀。誰聽出了這位父親的態度是什麼樣的?用原文的話回答。(語氣是平靜的,但是又是不容爭辯的、沒有商量餘地的,父親在道德抉擇和實踐上毫不含糊。)

3、父親的語言中有一個詞表現了這種堅決、不容爭辯,哪個詞?

【打示:孩子,你得把它放回**去。“得”打紅】

【在這句下方再出示:孩子,你必須把它放回**去。“必須”打紅】

既然這裏這個“得”字就是“必須”的意思,父親為什麼不用“必須”,而用“得”呢?

(父親知道必須放掉鱸魚,但他沒用強硬的語氣“必須”而是給我自己選擇“放掉”鱸魚的機會。這樣既教育了我,又尊重了我。)這裏難,如學生説不到位,老師直接告訴學生。

4、你覺得這是一位怎樣的父親呀?(慈愛、嚴於律己以及自己的孩子、尊重孩子、教育有方)

5、誰來做這樣的父親,讀讀描寫父親的內容?指名。

誰願意與他配合,讀讀“我”的內容?指名。

兩人對讀

6、問讀“我”的學生:你此時是什麼樣的心情?(急切、不解、委屈、不願意……)

評價:你讀懂了文字、讀懂了文中“我”的內心。

(三)處理第8、9自然段。

1、師朗讀過渡:我抬頭看了一下四周,到處都是靜悄悄的,皎潔的月光下看不見其他人和船的影子。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在這“乞求目光”背後“我”有好多的話要説呀。【打示句式:“()。”我()。“()。”父親()。】

想想:我還會怎樣向父親乞求呢?父親又會怎樣説呢?想好後,寫下來。

2、找同學提醒大家不再説什麼?(大、漂亮)可以藉助哪部分內容來説?(第8、9自然段)

3、學生寫,老師巡視、指導。在巡視過程中選出要彙報的2-3人(記住,也可告訴該生“一會你讀”“你第2個讀”等),要想好順序:應一個比一個好。

寫完的同學自己讀一讀、改一改。

4、指名彙報。2-3人

預設:(“根本就沒有人看到,把鱸魚帶回家也沒有人會知道!”)我(哽咽)地説。

(“即使無人知曉也要放回去,因為這是道德問題!”父親(堅定)地説。

(“就只差兩個小時了,沒人知道我們是什麼時候釣上鱸魚的。”)我泣不成聲了。

(“即使是差一分鐘也要放回去,必須要按規定做。”)父親依舊平靜地説。

評價語:聯繫上下文確定內容;用詞準確、豐富;提示語富有變化……

5、但是,這些話我並沒有説出來,因為“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

點一學生接。學生可能順着接“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餘地的”,可再問一次“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再點一學生接“我得把大鱸魚放回**去”如學生還説不到這兒,老師就自己説出來。

6、過渡語:儘管我對大鱸魚是那樣的依依不捨,但爸爸堅定的表現讓我明白必須舍掉這大鱸魚,這就是道德行為中的“是”!

7、師小結:我們通過讀下文獲取了信息,將作者沒寫出來的話,沒有展現出來的`內心、情感補充出來,能幫助我們更好地理解文章,瞭解人物,這樣就把書讀厚、讀透了。

四、靜心內省,有舍有得

1、過渡語:細細品味了釣魚、爭辯、放魚的全過程,我們再來看看釣魚帶給“我”的啟示。

【打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自己讀讀指名讀,你又有了什麼新的理解?

(即使道德中的“是”是什麼--應該放掉大鱸魚,但因為釣到這條鱸魚不容易、它又大又漂亮,而且離允許捕撈時間只差兩小時,而且沒人知道,説到這4條時,指相應的板書。所以我還是不願意放。這就是實踐起來真的是很難!)

2、小結:你們看,作者通過釣魚、爭論、放魚的具體事件,抓住人物語言、動作、神態傳神地寫出了道德實踐真的是很難!這樣寫,啟示就不再是一句空洞的話語,而是紮根在我們每一個讀者內心,讓我們深有感觸了。

3、師讀:“轉眼間三十四年過去了。” 【打示:第10自然段】

指名學生接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4、指名,説説:釣魚這件事,給我的人生帶來怎樣深遠的影響?(學生自由談)

5、發現了嗎?這段話中三次提到了“魚”【打紅“魚”】,這三處寫到的“魚”含義有什麼不同?

第一個魚指的是那條放回**的大鱸魚。

第二個魚不是真正的魚,指的是誘人的大鱸魚一樣的,誘惑人的金錢、名譽和地位。

第三處寫到魚是那條誘人的大鱸魚。

小結:

1、3個魚字指的就是這條鱸魚,而第2個“魚”指的是像這條鱸魚一樣的,會誘使人做錯事的各種誘惑,不是指真正的魚,所以用雙引號引了起來。

再讀讀這段話。自由讀

6、大鱸魚放回水中的情形深深地刻在了我的腦子裏。他時刻警示這我,每當遇到誘惑我的事物,我就會想起它。它指引我進行正確的道德抉擇,給予了我做出正確抉擇的“勇氣和力量”。

五、【機動】拓展:君子慎獨,事理入心

1、過渡語:你們知道嗎?這篇短文原名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其實,這種遵守道德的樸素思想,在我國20xx多年前的著作《禮記 中庸》中就已經提到。

【打示:莫見乎隱,莫顯乎微。故君子慎其獨也。】

我們中華傳統道德規範中就有“慎獨”一詞,請你結合課文內容,品味一下這兩個字,談談自己對“慎獨”一詞的理解?

【在最隱蔽的言行上能夠看出一個人的思想,在最細微的事情上能夠顯示一個人的品質。而品德高尚,有修養的人往往能夠嚴於律己,表裏如一,即使在一個人獨處時也能做到謹言慎行,不做壞事。】這部分內容要説得再淺顯些,否則學生聽不懂。

2、結束語:人前人後言行一致,才是真正的君子。掩卷而思,生活這本無字之書,有心人總能從中有所發現,得到啟示,還會為這本書增添更多更美的篇章呢。

附:板書設計釣 魚 的 啟 示

無人知 難

非 來不易 是 勇氣、力量

錯誤小 放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4

教學目標:

能正確認讀、書寫本課生字。能正確理解體會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子。

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點:

抓住重點詞句,體會“我”釣到鱸魚和放回鱸魚心情的變化。

教學難點:

聯繫上下文內容,體會“我”從釣魚中受到的啟示。

教法學法:

導讀法

小組合作交流法

第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這條大鱸魚的誘惑作者會做出什麼樣的決定呢?今天我們學習《釣魚的啟示》。

二、問題引路,揭示課題。

這個故事給作者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到底是什麼呢?揭示課題《釣魚的啟示》。

讀題質疑。看到課題,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

三、初讀課文,自主學習。

請同學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放聲朗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特別注意生字詞,邊讀邊用筆畫出來,可多讀幾遍。需要理解的詞語,聯繫課文相機引導理解。

指名逐段檢查朗讀情況,邊檢查邊指導,對易錯的字音相機領讀,對難讀的句子範讀。

快速瀏覽全文,畫出文中描寫月光的語句,月光在文中一共出現了幾次?分別是在什麼情景下出現的?

引導學生髮現。

第一次,“我”和父親來到湖邊時:月亮漸漸地爬出來,銀色的水面……

第二次,“我”哀求父親留下鱸魚時:“我”向四周望去,月光下,沒有一個垂釣者……

指導學生將這種美妙的情景讀出來。自由練習讀、指名讀、配音展示讀。

引導學生劃分層次。(釣魚——放魚——啟示)

作者在釣魚時究竟發生了什麼值得回憶的事呢?月光的描寫在這裏又起到什麼作用呢?

四、合作探究,精講點撥。

1、默讀1-3自然段,邊讀邊體會,從作者對月光的描寫中你能體會到什麼?

第一處對月光的描寫表明在作者的記憶中,這件事情非常美好,連那一天的月色都是這樣美,還表明作者和爸爸一起釣魚時輕鬆愉快的心情。

2、除了能從月光的描寫中體會出作者的`喜悦心情,還有哪些描寫也能體現出來?品讀第3自然段,進一步體會作者的感情。。

3、我們跟隨作者回到了三十四年前的那個夜晚,與作者一起分享釣到鱸魚時的快樂。然而,作者和父親沒有得意多久,就遇到了難題,會是什麼呢?請同學們課下研讀“放魚”部分。

第二課時

教學過程:

一、回顧導入,激發興趣。

在上節課的學習中,我們瞭解到,在三十四年前,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作者和父親去釣魚,作者釣到了一條少見的大鱸魚,父子二人欣喜異常。可是,父子二人沒有得意多久,一道難題卻出現在他們面前。那個晚上究竟發生了什麼事,使它像一杯陳釀令作者三四十年間回味無窮?這節課咱們繼續跟隨作者走進那個夜晚。

二、朗讀感悟,體會感情。

自由讀課文4—12自然段。瞭解父子二人面臨的難題是什麼。

分角色讀。在分角色朗讀中引導學生入情入境,體驗面對難題,“父親”和“我”的態度有何不同,從哪些具體的語句中體會到的?

父親:態度堅定,沒有商量的餘地。

(1)“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水裏去”從哪個字中你體會出父親態度的堅決和不容爭辯?父親説這句話時語氣會怎樣?你能試着添加一個提示語嗎?

(2)“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

你從爸爸的話語中讀出了什麼?(學生自由説一説)

“我”:不理解——難過——哀求——依依不捨——沮喪

(3)“爸爸!”詹姆斯大叫起來。“可哪兒能釣到這麼大的魚呀!”兒子大聲抗議。從兒子的話中體會到了什麼?

“我”覺得委屈,與父親大聲爭辯着。

(5)“他又一次回頭看着父親”。你想象一下作者還想對父親表達什麼?

(6)那條大魚的身體在水中嗖地一擺就消失了。”(儘管是那樣的捨不得,我還是把鱸魚放回了湖裏。假如是你,心裏當時會是什麼滋味?)

(7) 再次分角色朗讀,表達人物的情感變化。

3、閲讀13—16自然段。

(1)為什麼雖然三十四年前“我”不理解父親的嚴格要求,但三十四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想起這件事就對父親充滿着崇敬之情?

(2)再次品味父親的教誨。(投影出示父親告誡“我”的話)

“道德問題雖然只是一個簡單的正確或錯誤的問題,但是實施起來卻有一定的難度。”

理解道德的“正確”與“錯誤”。

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正確,什麼是錯誤?這是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覺得很困難?

當年我放棄了那條大鱸魚,卻在人生路中收穫了寶貴的財富,是什麼?

齊讀父親告誡“我”的這段話。

4、理解“當遇到道德的問題時,這條大魚就會出現在他的眼前。”指的是什麼?(引導體會)

這誘人的“魚”還是海里的魚嗎?(對自己有利卻違背道德的事物)

在人生的旅途中,“我”還會遇到哪些與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呢?(引導學生結合生活實際理解,如:金錢、名譽、地位等的誘惑)

面對這些誘惑,“我”抵制住了嗎?是什麼力量讓他戰勝了誘惑?戰勝了自我?

三、作業

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將自己生活中類似的經歷和感受寫出來,與大家分享,注意環境襯托手法的靈活運用。

板書設計:

釣魚的啟示

月光如水的夜晚

釣魚——放魚——受益

“我”(驚喜)——(沮喪)——(驕傲)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釣魚啟示》教學設計15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與父親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導入新課

檢查預習情況:生字生詞,朗讀情況。

重點理解“乞求、不容爭辯、*、告誡、抉擇”等詞語。

通讀全文,思考課文大意。

揭題質疑

讀課題你有什麼疑問?

教師歸納:“啟示”是什麼意思?課文中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為什麼釣魚會使我從中受到啟示?這節課我們就圍繞大家提出的.問題閲讀課文,解決疑問。

初讀理解

“啟示”的意思是什麼?

再讀課文,作者受到了什麼啟示,畫出有關語句.(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dgq0p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