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和教學對象的特點,將教學諸要素有序安排,確定合適的教學方案的設想和計劃。如何把教學設計做到重點突出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圍繞啟示,教師要鼓勵學生提出問題、引導學生探究問題、解決問題。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是學生學習的又一難點。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教師可以適當點撥,引導學生討論、聯繫實際來理解。

設計理念:

力求體現新課程標準提倡的轉變學生學習方式的理念。把學習過程之中的感悟、發現、探究等認識活動突顯出來,使學習過程更多地成為學生髮現問題、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讚賞學生獨特性和富有個性化的理解和表達,實現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4、培養學生朗讀感悟能力、合作精神。

教學重點、難點:

1、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2、理解“與那條鱸玉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今天我們繼續學習——讀題。

2、説説文章的主要內容。(板書:釣魚、放魚、獲得啟示)

二、初讀啟示,質疑。

1、請同學們快速瀏覽課文,將“我”獲得的啟示劃出來。

2、讀讀啟示,提出疑問。

三、自讀自悟,解疑。

(一)理解道德的“是”與“非”。

1、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

2、這是一個很簡單的道理,為什麼“我”做起來卻覺得很困難呢?

(二)理解道德説起來容易,做起來難。

A:體會讓“我”覺得做起來難的原因。

1、請同學們默讀3—9自然段,找出理由。

2、學生先默讀、自學,而後以四人小組為單位討論。

3、彙報交流,引導學生從以下三方面説理由,讀句子。

(1)這條魚是我好不容易釣到的。

“過了好長時間,……濺起了不少水花。”

(2)這條鱸魚很大、很美。

“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

(是呀,這麼大、這麼美的魚,我很難拒絕這樣的誘惑。)

(3)當他釣到魚的時候,周圍沒有人。

“到處是靜悄悄的……我再次把乞求的目光投向了父親。”

4、魚的極大的誘惑,周圍的環境,都讓我難以下決心把魚放回湖中,但最終“我”還是作出了“放魚”的選擇。

是誰讓我作出了這樣一個正確的選擇?(爸爸)

B:體會“我”實踐的艱難過程。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讓我們再來讀3—9自然段,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2、學生自由地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寫體會。

3、彙報交流。

(1)“得意”

讀句子:“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輕輕翕動着。”

(引導學生積累詞語:驚喜、喜出望外、高興、興高采烈)

再讀句子。

(2)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麼?”

(3)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4)乞求(換個詞)

(5)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鈎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4、你們看,“我”把魚放回湖中,經歷了一個多麼艱難的過程。所以説:引讀“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

5、分角色讀對話,或者表演對話內容。

6、引導學生進行超文本對話,進一步提升對父親要求“我”把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用意的理解。

(三)理解如果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1、34年前,父親的嚴格教育讓我作出了道德的選擇,那麼,在以後的日子裏,我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讀最後10、11節,找出相關句子,讀讀,談談體會。

2、投影出示句子:“但是,在人生的旅途彙總,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讀讀這句話,有問題嗎?

(2)理解“誘惑人的魚”,討論一下,這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教師點撥:金錢、地位、名利等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

3、想想“我”可能會遇到哪些誘惑人的魚,會怎樣對待這些誘惑?

4、小結:真因為這樣,所以——(引讀:“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名著名的建築設計師了。”)

5、可以説,當年他把魚放掉是因為父親的威嚴,是無可奈何的,但是,他現在的選擇卻是——自覺的,自覺地遵守道德規範,因為——他已經在從小嚴格的教育中獲得了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四、聯繫實際,指導行為。

1、同學們,在你們的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怎樣對待的?

2、學習了這篇課文,你將怎樣做?

3、再讀啟示,銘記在心。

五、佈置作業。

1、根據文章內容,寫一句格言,作為自己的座右銘。

2、摘抄文中描寫月色的優美詞句。

3、蒐集一些名人或身邊的人遵守道德規範的故事,開個故事會。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2

一、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第一篇精讀課文。學習本組課文,要把握課文的主要內容,領會作者從生活中得到了哪些啟示;抓住關鍵語句,體會這些語句的含義及表達效果。這篇精讀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鱸魚,“父親”卻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34年後,“我”成為了一名著名的建築工程師,功成名就的“我”,從自身成長的經歷中深深體會到“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樣的道理。

二、學情分析

班上絕大多數同學已經具有一定的學習習慣和自己的一些學習方法,具有較強的表述能力,初步具有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學生已入高段,所以教師要引導學生運用已有的知識積累和生活經驗圍繞文本展開問題對話,關注詞句的感情色彩和具體含義,在語言揣摩和表達方法的初步領會中體現文本價值。本組課文為“生活啟示”專題,要在把握課文內容的基礎上,領會作者得到的啟示,並抓住細節描寫和關鍵詞句體會其含義及表達效果。促成學生學習方法和能力的進一步形成。

三、設計理念

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通過入情入境地自讀自悟,體會文中細節,解讀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促進學生對課文主旨的把握,同時發揮文章教育人的作用。教學從整體到具體,再回到整體,從而達到思路清晰,脈絡分明。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讀”貫穿始終,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能使學生陶醉,產生共鳴,也只有熟讀才能成誦,把課文裏一個個句子,一種種規範的語言化為自己的語言。全體學生在課堂上始終保持自主、積極、主動的活動,從而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四、教學目標

1、會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結合生活體驗多種形式理解“小心翼翼”、“翕動”、“沮喪”、“告誡”等詞語的意思或表現的情形。積累文中描寫景色的詞句和重點句子。

2、融入理解有感情朗讀課文,抓住細節描寫品讀,體會父子倆的心理活動,把握“我”的心情變化。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推想文中關鍵詞句的含義和表達效果,理解父親堅持要“我”放魚的直接原因和深遠意義。

五、教學重點

1、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六、教學難點

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準備

1、製作簡易課件幫助學生學習。

2、學生按統一的預習要求預習課文。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3

一、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請同學們把課題讀一遍。上節課同學們都説到,課題中最能引起你注意的是哪具詞?“啟示”。這節課咱們就一起再去釣一釣魚,看能獲得些什麼啟示?

二、自由朗讀課文,找出不明白的問題

三、辯論會並知道朗讀對話

同學們真會提問題。讀完了一遍課文,已經有一些啟示了。上節課釣到的鱸魚,有什麼吸引我的地方?(漂亮,大)這麼鮮活這麼漂亮的鱸魚,我們到底該不該放呢?(各抒己見)

四人小組討論,等一下開個小小的辯論會,辯論時可以結合課文的語句,我看誰的嘴巴是最了不起,能把對方説得貼貼服服(要注意有自信)

指導朗讀:

同學們都很堅持自己的意見,贊成爸爸意見的同學舉手,請一同學扮演爸爸,贊成我的意見的同學舉手,扮演我。只需要讀對話,不用讀旁白。(師:你有信心説服爸爸,讓他同意你留下這條鱸魚嗎?爸爸,你會被孩子的乞求而動搖嗎?)那可要通過你們讀的語氣來告訴大家。其餘同學來噹噹小評委,看看他們讀得怎麼樣。

女生比賽讀

四、父親的抉擇

父親的語氣是怎麼樣的?難道面對這麼大的誘惑,他一點兒也沒動搖過嗎?從哪裏可以看出來?(可默讀第10自然段)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可能在想些什麼呢?

如果我把這條鱸魚留下,我最大的益處是什麼?(利益)

壞處呢?如果我把這條魚留下,這是我從正當途徑中去獲得的嗎?(從正當的途徑獲得的利益,我們就是違反了道德)在利益與道德面前,父親選擇了什麼?

我本來再三請求,是希望能把鱸魚留下來,可是父親下了決定後,滿懷希望的我心情會是怎樣?在課文中找出句子,體會一下。

五、小結,明理

自由朗讀第10自然段,想想:作者得到了些什麼啟示?你又得到了些什麼啟示?可以選擇自己感受最深的一兩個句子來説説。(四人小組討論)

誘人的魚:這個鱸魚是我從不正確的途徑得到的,你説其它的可能會與它有什麼相似的地方?(聯繫實際)

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爸爸不在場,我會不會把鱸魚拿走?連這麼小的誘惑我也抵受不了,長大了,面對大的誘惑我還有勇氣和力量去抵受誘惑嗎?

道德的是與非:違背了道德(非) 遵守道德規範(是)

你在日常生活中,遇到過相似的誘惑嗎?

有什麼名人是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而成才的?

儘管作者 “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決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一位名人曾説過: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們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4

教學目的:

1、認識20個生字,學會其中的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小心翼翼、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抉擇、實踐、獲得”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到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的道理。從而嚴格要求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

4、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按事情發展順序一部分一部分地閲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教學重難點:

重點:學習生字詞,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難點: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導入激趣

1、談話:假如,在一個漆黑的夜晚,你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剛想拿回家,別人卻讓你放回去,你會怎樣想,怎樣做呢?讀了這篇課文,你一定會得到一些啟發的。

2、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課

1、學習生字詞

易錯音:沮 漪

易錯形:距(拒) 紐(扭)踐(線)掙(諍)

三、指導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重點指導描寫“我”和父親神態及心理活動的句子

四、初讀課文, 整體感知課文內容

思考:“我”回憶了一件什麼事?為什麼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充滿了對父親的崇敬?

(分小組合作學習)

五、教師總結

我們整體感知了課文的內容,知道了父親在鱸魚捕撈的開放日前一個傍晚,在“我”捕撈到一條大鱸魚後讓“我”放回去的事。

第二課時

學習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仔細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從作者釣魚的啟示中受到教育,懂得要嚴格按道德標準來約束、規範自己的言行,做一個正直、守紀的人。

4、檢驗自己的閲讀能力和閲讀習慣。

教學重點

1、引導學生理解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的原因。

2、體會人物的心理變化過程,培養學生的語感。

教學難點

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體會表達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在月光的輝映下,靜悄悄的湖邊,知道作者釣到了一條大鱸魚,心情十分興奮。面對着大鱸魚的誘惑,“我”做出了件難的抉擇,這件事也對你有很大的啟發吧,我就讓我們一起細讀本課。

二、研讀第11自然段

1、請同學們再看題目,哪個詞最能引起你的注意?(啟示)請打開書,課文的哪一個自然段直接告訴你,釣魚給作者留下啟示?

2、(出示第11自然段)讀了此段,你想知道什麼?

三、研讀第4──10自然段

(一)整體感知。

1、學生邊聽錄音邊默讀邊想。

2、彙報:你讀懂了什麼?

(二)學習第4──9自然段。

1、請學生畫出描寫作者言行的句子。

2、學生彙報,指導朗讀。

3、比賽讀:你可以把“我”的心情變化讀出來嗎?

4、討論: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裏去?

5、你同意父親叫“我”把大鱸魚放走嗎?(學生表態後,進行辯論比賽。)

(三)學習第10自然段。

1、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第10自然段,找一找這段話有沒有能説服對方、贏得這次辯論比賽的句子,不明白的地方可畫上一個小問號。

2、生彙報自己找到的句子。思考重點句: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這魚指什麼?

3、討論:誘惑人的“魚”指的是什麼?

你遇到過類似的情況嗎?是怎樣做的?

4、父親怎樣教育“我”,才使“我”有所成就?(指導讀父親告誡“我”的話。)

5、聯繫父親的話,用“因為…所以……説説作者取得成就的原因。

6、教師點撥: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多讀幾遍,體會“我”的心理變化過程,感悟:這“魚”就是面臨道德抉擇的各種誘惑。

7、聽了父親的話,聯繫自己的生活,或者聯繫課前蒐集到的有些名人因為從小受到嚴格教育而有所成就的故事,説説自己受到的啟發。

8、開展全班討論:“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這句話。

  《釣魚的啟示》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語文》五年級上冊《釣魚的啟示》。

二、理論依據

《語文課程標準》中指出:“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平等對話的過程,”教學中應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在閲讀中揣摩文章的表達順序,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領會基本的表達方法,能聯繫上下文和自己的積累,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體會其表達效果,在品讀語言文字的過程中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在教學中進行深入的探究,爭取使學生成為最大的受益者。

三、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是人教版五年級上冊第四組的一篇精讀課文。本單元的主題是“生活的啟示”。作為單元的首篇課文,主要講述34年前的一個晚上,“我和父親去釣魚,”好不容易掉到一條大鱸魚,此時離捕撈魚開放時間僅差兩個小時,父親竟讓 “我”把鱸魚放回湖裏,當時“我”對爸爸的做法很不理解,甚至感到十分“沮喪”,但最後“我”還是依依不捨地把魚放回了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文中重點句直接點明文章主旨,敍述過程中以“我”的心理變化為線,清晰的交代了事情的發展過程,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的描寫,反映人物的內心世界,教學中應抓住這一主線,引導學生深入的理解課文,突出教學重點,突破教學難點。

四、學情分析

五年級的學生已經掌握了一定的閲讀方法,能夠抓住重點詞語理解文章內容,能夠較為準確的從文本中提取信息並進行分析理解,通過第一課時的學習,學生已經初步瞭解了課文內容,掌握了生字新詞,理清了文章思路。但是本文中重點句和較難理解的句子很多,特別是“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學生很難弄清楚,需要教師引導學生結合文章內容和生活實際進行理解。同時根據本教研組制定的“如何在國小高年級閲讀教學中提高學生能力”的課題研究,結合本班學生的實際情況,我發現學生在平時語文學習中,在參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無論是思想還是表達都有很大的一部分欠缺,結合本課的特點,我重點在教學圍繞啟示,深入感悟的這一環節,對學生進行了深入文本的對話設計,希望學生在訓練中,閲讀能力能得到相應的提高!

五、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2、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理變化過程。

3、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培養讀思畫結合的學習習慣。

六、教學重點:

理解課文內容,讀懂“我”從鱸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七、教學難點:

理解“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這句話的深刻含義。

八、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九、教學流程

直入啟示,初步感知。

圍繞啟示,品讀感悟。

探究啟示,深入感悟。

強化啟示,明理做人。

總結全文,昇華情感。

佈置作業,拓展延伸。

標籤: 釣魚 啟示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v34q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