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作為一位不辭辛勞的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麼應當如何寫教學設計呢?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使學生認識小括號,瞭解小括號的意義,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二、過程與方法

通過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初步嘗試用符號進行數學表達和數學思考的方法。

三、情感態度價值觀

通過教學,讓學生感受到小括號的重要性,具有初步的符號意識。

教學重難點

一、重點

能正確計算含有小括號的加、減混合運算。

二、難點:

理解小括號的意義。

學情分析《義務教育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第74頁例3。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運算基礎上學習的,並且學生具有一定計算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同時小括號的出現也可以改變式題的運算順序,提高學生的做題興趣,進一步掌握運算順序。教學方法情境法,小組合作探究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4+3+3=

3+4+9=

9-3-4=

10+5-2=

師:説一説先算什麼,再算什麼;找這四道題的運算規律。

二、探究新知

(一)學習導入

採用直觀操作的形式,在白板上先出示10個五角星,先拿走2個,再拿走3個,讓學生觀察,積累經驗。

(二)提出問題,引發思考

師:你能根據剛才的情境提出一道題嗎?

生:有10個五角星,先剪掉了2個,又剪掉了3個。還剩幾個五角星?

【設計意圖:用富有童趣的剪紙導入,從連續剪五角星的情景引入,為學習新知識提供了豐富的素材,為理解運算順序積累感性經驗。】

(三)動手操作,確定解題思路

師:10個五角星先剪掉2個,又減掉3個?還剩幾個呢?你能用手中的小棒代替五角星擺一擺嗎?

交流學生的作品,鞏固學生對問題的理解。

師:要求“還剩多少個五角星”,你打算怎樣解決呢?誰能説一説自己的思路?

思路1:先算出減去2個後還剩多少,再算從還剩的裏面減去3個後還剩多少。

思路2:也可以先算兩次一共剪掉幾個,再算最後還剩幾個。

【設計意圖:從主題圖出發,提出問題,讓學生列式計算。學生呈現出兩種解決問題的思路:一種是學生熟悉的連減的方法,列出算式並標出計算過程,算出得數;另一種是先加後減的思路,想要先算加法,就需要改變運算順序,這時候就為自然的引出小括號做足了準備。】

(四)感受小括號的必要性

師:你能用算式表示自己的解題思路嗎?

教師巡視,尋找兩種思路的學生。

接下來我們來介紹算式所表示的意義,再説説計算順序。

思路1:師隨學生的發言板書:10-2-3=5,然後講解。

思路2:教師組織學生思考並討論:怎麼可以先算2+3,然後再進一步計算。

1.“創造”小括號,理解意義

師:你能在算式“10-2+3”中添加適當的符號,用這個符號表示先算加法嗎?

學生可能會有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2.引入小括號

教師引入小括號,認識小括號,感受數學符號的統一性與簡潔性。

3.使用小括號,明確運算順序

含有小括號的的算式,要先計算小括號裏面的。

4.小結一個算式中含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設計意圖:為了表達自己的的想法,讓學生經歷“創造”小括號的過程,雖然小括號的寫法是一種規定,但是讓學生創造的過程也就是不斷滲透小括號的作用的過程,在不斷的重複先算“2+3”的時候,也就是需要一個符號的產生,讓這個符號保證優先計算“2+3”。從而小括號的產生就有必要,含小括號的算式的運算順序就呼之欲出了。】

三、鞏固練習

(一)説一説下面各題應先算什麼,再計算

13-4+5=7+7-6=

13-(4+5)=7+(7-6)=

師:仔細觀察上、下兩個算式,找找有什麼相同和不同。

計算加減兩步式題,你想提醒同學們注意什麼?

(二)連一連

師:小動物應該在哪節車廂上,説一説你是怎麼想的?

四、課堂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了什麼?你有什麼收穫?

小結:在一個算式裏有小括號,要先算小括號裏面的。

五、佈置作業

練習十七1.2題

教學反思

本節課主要教學含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整堂課下來我發現有不足之處:

1.我在提問時,提問的針對性不強。一些學生並不明白我提的問題的意思。我應該在設計的時候更多得去考慮怎樣的語言才是適合學生的,怎樣的問法學生能夠馬上就理解的。

2.在講課整個過程中,白板與PPT切換不自如,比較浪費時間。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應該多加練習對白板的使用,以及白板和PPT兩者之間的切換應用。

3.在整堂課中,對於本節課的重難點,我在白板上練習的比較少,導致孩子們的印象不深,未達到理想的教學效果。學校提供優秀的教學條件,我們應該多加應用,不能白白浪費資源。

4.我上課的親和力還不夠,肢體語言也不夠親和。以後應當多加註意。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2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教材一年級下冊第92~93頁及相關練習。

教學目標:

1.通過師生共同梳理,讓學生回顧本冊所學知識,形成知識框架,感受數學知識的整體性與結構性,初步感受複習方法。

2.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意義,熟練地掌握100以內加減法的計算方法。

3.通過整理與複習,讓學生進一步鞏固對100以內數的認識與100以內加法與減法的相關知識。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的概括能力和良好的計算習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 100以內數的讀、寫及大小比較;100以內加減法的含義及相關計算。

教學難點:數位及數位上數的意義;良好的計算習慣與能力。

教學準備:課件、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回顧梳理,激趣引入

(一)回顧梳理:

師:同學們,我們這學期的新知識已經學完了,本學期我們學了哪些數學知識啊?

1.學生自主梳理,小組內交流;

2.學生彙報,師生共同整理;課件分步呈現P92頁的4幅圖。

3.教師板書整理: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認識圖形——分類與整理——認識人民幣——找規律——解決問題

(二)交流感受:

1.你在這一學期的學習中,最有趣的`事情是什麼?哪些事情讓你的印象最深刻?

2.學生自主發言。讓他們説一説自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了哪些問題,有什麼新的發現等。

3.師質疑:這學期我們學的知識真多啊!你對這些知識都已經完成掌握了嗎?我們有必要來將這些知識複習複習嗎?

4.點明課題:本學期學的知識這麼多,我們今天就來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和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吧!

【設計意圖:通過師生的共同梳理,讓學生簡單回顧對本學期所學知識,形成基本的知識框架;並通過讓學生談學習體會,讓學生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進而再通過教師的引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

二、教師引導,複習應用

(一)複習100以內數的認識:

師:同學們,讓我們來比一比,看這節課哪位小朋友的表現最棒!

1.複習數位:出示計數器

(1)誰來説一説:計數器從右邊起,每個數位分別是什麼位呢?

(2)這些數位上的一個珠子分別表示多少?為什麼同樣都是一個珠子,所表示的數卻不相同呢?

(3)十位的一個珠子相當於個位的幾個珠子?百位的一個珠子又相當於十位的幾個珠子呢?那我們就可以説:10個一是多少?10個十又是多少?

2.複習數的組成:

(1)教師在計數器上拔出57,問:誰來説一説這個數的組成?它個位上的7表示?十位上的5表示?

(2)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2題。

3.複習數數、數的順序和大小:

(1)你會數數嗎?我們在數數時可以怎麼數?引導學生説出:可以1個1個地數,可以2個2個、5個5個、10個10個……地數。

(2)你能用計數器拔出57前面的一個數嗎?那57後面一個數是多少?這三個如果從大到小排,應該怎麼排?

(3)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1、3題。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教師的引導下,經歷總結歸納知識的過程,體驗100以內數的應用意義,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來幫助學生進一步的理解與掌握所學知識。】

(二)複習100以內數的加法與減法

1.奪紅旗比賽:比一比,看誰做得又對又快。

(1)先讓學生獨立完成P95練習二十的第4題。

(2)學生彙報結果,學生互相檢驗是否正確。

(3)討論:

①這8道題可以分為哪幾類?引導學生髮現:有不退位減法與退位減法;有進位加法與不進位加法。

②每一類分別有什麼好的計算方法?

③説一説每一類計算方法有什麼不同?

【設計意圖:在練習之後,通過觀察、比較、討論、交流,讓學生自主梳理各種計算方法,溝通各種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繫,培養學生歸納整理的意識,從而達到共同進步、共同提高的目的。】

2.練習二十一第5、6題。

【設計意圖:這兩題也是“數的運算”的不同形式的練習,教師要注意:在做這兩題前要創設故事情境,如第4題可以用“孫悟空巧變>、<、=”,第5題可以用“豬八戒吃西瓜”,以激發學生練習的興趣。】

(三)綜合應用,解決問題

課件呈現:“新百數表”:

1.建構“新百數表”

(1)觀察表格,發現規律:這張百數表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完成表格。

2.觀察比較

(1)再次觀察,發現規律:

①橫着看,每一行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②豎着看:每一列裏的數有什麼排列規律?

(2)新舊百數表進行比較:課件呈現新舊兩個百數表,讓學生説一説有什麼不同?只要學生説出的發現是對的,都應給予肯定與鼓勵。

3.運用規律,解決問題

(1)解決第(3)題。這題解決後,可再讓學生仿照這個問題再提出幾個問題,繼續練習。

(2)解決第(4)題。

(3)解決第(5)(6)題:

①學生完成後,要引導學生完整的回答,如:第選的是第1行的第幾個數和第8行的第幾個數,它們的和是多少,差是多少。

②並提問:通過計算,你發現了什麼規律?學生完成後,可模仿這兩個問題繼續練習。

【設計意圖:本環節主要是複習數的認識,並綜合了找規律的內容,讓學生在經歷新百數表的建構、新舊百數表的對比與探究及應用新百數表中規律的過程中,提升學生理解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全課小結,質疑反思

(一)全課小結:這節課我們複習了什麼知識?

(二)質疑反思

1.對於本節課複習的知識,你還有什麼疑問嗎?

2.你認為自己在哪些地方還有不足,或者你覺得哪些地方是容易出錯的,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當然,你也可以將自己成功的經驗拿來與大家分享。

【設計意圖:通過小結與質疑反思,提高學生的歸納概括的能力,初步學會反思自己的學習,學會與他人分享自己的學習體會。】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3

單元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5、學會分同一類物品,並按照多種標準分類,感知分類的意義。

6、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7、讓學生體會生活中處處有數學,數學能應用於生活中。

教學重點:

按不同標準進行分類。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能力,觀察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第一課時:

單一標準

教學目標:

1、初步感知分類的意義,學會分類的方法。

2、學生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

3、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4、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教學重點:

通過分一分,看一看,提高造作能力,觀察能力,判斷能力,語言表達能力。教學難點:

初步學會與他人合作交流。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景探究新知

1、感知分類

出示例1

你們都看到了什麼?可以怎樣分類呢?

揭示課題,生活中把一樣的'東西放在一起就叫分類。

(板書課題:分類)

2、鞏固發展體驗分類

按形狀來分一分,怎樣記錄分的結果呢?

討論彙報。

板演分法。

還可以怎麼分?

二、鞏固提升發散創新

1、課件出示練習七1、2、3題,學生集體完成。

2、開放練習拓寬思路(分正方體)師:同學們拿出你們的另外一袋學具,請給這些物品分類。學生小組活動(4分鐘)彙報交流

三、課堂小結

今天同學們都學到了哪些知識?這些知識對你有什麼幫助?=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4

單元學情分析

這部分內容是在上學期“認識物體和圖形”的基礎上教學的,通過上學期的學習學生已經能夠辯論和區分所學的平面圖形和立體圖形了,這裏主要是通過一些操作活動,讓學生初步體會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的一些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間的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一些關係。

本單元教學的關鍵是把握好教學要求,既不能在上學期的基礎上簡單重複,又要能拔高教學要求,上學期在認識物體和圖形時,也有拼擺,但那時只是用所學的形狀拼搭一引起有趣的圖案和事物,使學生加深對所學圖形的認識,從中感受數學學習的樂趣,同時體會圖形的顯著特徵。而本單元“圖形的拼組”目的是讓學生通過擺、拼、剪等活動體會平面圖形的一些特徵,並感知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和立體圖形間以及平面圖形與立體圖形間的關係。

教學目標:

1、讓學生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圓以及正方體的形狀,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辨別和區分這些圖形。

2、培養學生初步發展想象能力和創新能力。

3、通過觀察、操作、使學生初步感知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

單元重點:認識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圓

單元難點:初步感知圖形之間的聯繫與區別

單元課時安排:約3課時

教學目標:

1、通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2、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

教學重點: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分與判斷。

教學方法:觀察法、操作法

教學準備:長方形、正方形紙片、剪刀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説一説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説一説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摺,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摺,方法同上。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着的角對齊,折後觀察摺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對摺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動手摺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麼關係?如圖:

2、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大家有什麼收穫?

3、學做風車。

(1)先出示一個風車,將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麼圖形剪拼成的。

(2)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麼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將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

教學反思: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5

一、教學內容:

(一)數與代數

1、海底世界——數數

2、快樂的校園——10以內數的認識

(1)1—10各數的認識

(2)0的認識

3、走進花果山——10以內數的加減法

(1)10以內數的加法

(2)10以內數的減法

(3)連加、連減和加減混合

(4)探索規律

4、海鷗回來了——11—20各數的認識

(1)11—20各數的認識

(2)20以內不進位加法和不退位減法

5、小小運動會——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1)20以內數的進位加法

(2)20以內數的退位減法

(二)空間與圖形

1、誰的手兒巧——認識圖形長方體、正方體、柱和球的認識

2、有趣的遊戲——圖形與位置

(1)左右、前後、上下方位的認識

(2)從不同方位觀察物體的形狀

(三)統計與概率

1、媽媽的小幫手——分類與比較

(1)按指定標準和自選標準分類

(2)比較多少、大小、輕重、高矮、長短遠近、寬窄、粗細、厚薄

2、我又換牙了——統計

(1)簡單的數據整理

(2)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的初步認識

(四)實踐與綜合應用

1、實踐活動找找周圍的數

2、教學廣場找規律

3、數學廣場簡單組合問題

4、實踐活動大蒜有幾瓣

5、雪山樂園——總複習

二、教學目標:

1、數與代數

(1)在具體的情境中能熟練地認讀、寫、20以內的數,能用數表示物體的個數或事物的位置與順序;認識“〈”、“=”、“〉”的'含義,能夠用符號和詞語描述20以內數的大小;能認識個位和十位,識別十位和個位上數字的意義;

(2)結合具體情境,體會加減法的意義;能熟練的口算20以內數的加減法;結合現實素材,進行初步的估算。

2、空間與圖形

(1)通過實物和模型辨認長方體、正方體、圓柱和球等立體圖形。

(2)辨認從正面、側面和上面觀察到的簡單物體的形狀。

(3)會用上下、左右、前後描述物體的相對位置。

3、統計與概率

(1)能按照給定的標準或選擇某個標準對物體進行比較和分類;

(2)通過簡單的統計活動,初步認識象形統計圖和簡單統計表,並從中知道簡單統計的結果,初步瞭解一些簡單的數據處理的方法。

4、實踐與綜合應用

(1)加深對20以內的數有關知識的理解

(2)加深對分類與比較及統計方面知識的理解。

三、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10以內數的加減法,11—20各數的認識難點:統計

四、具體教學措施:

1、在教學中,注意選取密切聯繫學生生活、生動有趣的素材,構成“情境串”,提出一系列的問題,形成“問題串”,讓學生經歷“做數學”的過程。

2、注重培養學生髮現問題的意識和初步的應用意識以及解決問題的能力。

3、提倡多樣化的學習方式,重視學生個性的發展。

4、注重評價方式的多元化。啟發學生從興趣習慣、合作交流、知識技能、問題意識、發揮潛能等多方面的自我評價與反饋中,逐步培養學生建立自信、認識自我的能力。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6

教學目標:

1、學生初步學會計算十幾減5、4、3、2。

2、使學生通過練習,進一步理解計算退位減法的思考方法。

3、培養學生仔細觀察的良好學習習慣以及知識遷移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1.初步掌握十幾減5、4、3、2的退位減法的思維過程。

2.掌握“破十法”。

教具學具:

3捆小棒、口算卡片。

教學過程:

一、複習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説出( )裏應填多少。

3十( )=12 5十( )=13

2十( )=11 5十( )=14

4十( )=12 4十( )=13

3.12—6=6,説一説想的`過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12-5)

(1)獨立計算,指名板演。

(2)談一談你是怎樣算的(可以小組討論):

想加算減:5+7=12 12-5=7

破十法: 連減法:

(3)小結。

12-5=7有3種算法,分別是想加算減、破十法、連減法。與我們之前學過的十幾減幾算法是一致的。在計算時,選用你喜歡的方法進行計算。

(4)用你喜歡的方法計算“11-4=?”“12-3=?”“11-2=?”。

三、鞏固練習

1.完成P17頁的“做一做”7

讓學生口算,全班集體訂正,個別題目讓學生説説思考過程。

2.做一做思考題。

3、完成練習四的第2題。

四、作業:

1. 口算。

11-5= 12-5= 13-5= 14-5=

11-4= 12-4= 13-4= 14-4=

11-2= 11-3= 11-8= 11-7=

2. 連一連。

12-7 11-3

11-2 13-8

15-8 13-4

16-8 11-4

板書設計: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7

教學內容:

新課標實驗教材人教版第二冊第六單元“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的“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目標:

1、創設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經歷在實際情景中提出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掌握整十數加、減整十數口算的方法,並能正確計算。

2、運用直觀手段,幫助學生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計算方法。讓學生學會把整十數加減整十數歸結為10以內加減法,樹立轉化意識。

3、在觀察、比較、交流中逐步培養學生主動探索和獨立思考的意識,感受算法的多樣性,培養思維的靈活性。

4、培養學生觀察、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體驗解決問題的成功喜悦,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教學重點:能正確地計算整十數加、減整十數。

教學難點:探究、理解和掌握整十數加減的算理和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小棒、計數器。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1.春天到了,花開了,草也綠了,外面的景色美不美?想不想和老師一起出去郊遊?只有回答出下面的問題的同學才能和老師一起出去。

2.出示複習題。

3.同學們表現真棒,還等什麼?趕快出發把!咦,出發前我們還得準備什麼呢?……

二、探索交流,理解算理。

1.想不想知道老師為你們準備了什麼?(課件出示)想吃嗎?只有會思考問題的孩子才能吃到這麼美味的蛋糕。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趕快動腦想一想。(一共有多少個蛋糕?)

2.你真是愛動腦筋的孩子,誰會解決這個問題呢?

10+20=? (30)

3.你都知道等於30了,你是怎麼算的?

彙報:

(1)擺小棒,先擺一捆小棒就是1個十,再擺兩捆小棒就是2個十,合在一起就是3個十,是30。

你們能和他一樣用小棒擺一擺嗎?(集體擺),指名前示範擺,下面同學們跟着擺。(師板書)現在把小棒放進桌兜,課件回顧剛才小棒的擺法。

(2)我們還可以藉助另一個數學小幫手來計算。誰能到前面給大家撥一撥,比一比誰看得最認真。(我先在十位撥了一顆珠子,就是1個十,在撥兩顆珠子就是2個十,合起來就是3顆珠子,就是3個十,是3)為了讓大家看得更清楚,我們一起再看一看(課件)

(3)還有的下朋使用1+2=3,10+20=3算出來的,哪些同學用的着這樣方法?舉一下手,你們真是會學習的好孩能用以前的知識來解決今天的`新問題。

剛才我們用了這麼多的方法,你覺得哪種方法最快呢?

4.咱們班的同學真聰明,想了這麼多的好辦法,趕快用你的好方法領取一張車票吧,準備出發囉!

出示算式:

全回答正確的請舉手,和老師一起出發吧!

出示景點:琵琶島、茶山、龍頭村

5.減法

玩了這麼多的景點,一定餓了吧?還記得老師剛才給你們準備了什麼好吃的?(麪包)總共有多少個呀?(30個)趕快吃吧!你們吃的真香呀!你們吃了多少個呀?(20個)誰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還剩幾個?)想一想:怎麼解答這個問題?(指名答,你是怎麼算的?板書)

三、鞏固應用,內化提高。

1.同學們玩得高興嗎?老師看看哪些孩子是既會玩又會學習的好孩子。請完成課本62頁“做一做”1、2題,比一比誰做的又對又快。

2.看到你們表現的這麼棒,饞嘴小猴也想請聰明的你們幫幫他。你們願意嗎?看,小猴想爬上樓梯摘桃子。

得到了你們的幫助,小猴開心極了,你們開心嗎?看來幫助了別人,自己也得到了快樂。

3.看,在你們的幫助下,小猴摘到了這麼多的桃子,你能提出一個數學問題嗎?生指名回答,生評論。誰還能提出一個問題嗎

四、回顧整理,歸納方法。

同學們,今天老師帶你們去郊遊玩得高興嗎?我覺得咱們班的孩子既會玩又會學的孩子,老師非常喜歡你們,看看今天我們學的這些算式都是什麼數?這節課我們就學習了……(板書課題)

五、拓展延伸,發展思維。

今天我們學習了整十數加、減整十數,(課件)你能根據這兩個算式編出一個數學故事嗎?回家可以把你編的故事講給爸爸奶奶聽聽。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8

一、基本情況分析

(一)、學生們情況分析:

本班16名同學在一學期的一年級學習中積累了一定的學習基礎,如對數字的認識、簡單的加減法運算都有一定的基礎。從同學們的學習和^考~試檢測中發現影響本班學習掌握的因素較多。

(二)教材內容分析

本學期教材內容包括下面一些內容:方向與位置、認識圖形、100以內的數、認識人民幣、100以內進位加法和退位減法

(三)、認識鐘錶,,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二、本學期教學的指導思想

1、重視以學生們的已有經驗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提供學生們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助學生們理解數學知識。

2、增加聯繫實際的內容,為學生們瞭解現實生活中的數學,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3、注意選取富有兒童情趣的學習素材和活動內容,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

4、重視引導學生們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們在合作交流與自主探索的氣氛中學習。

三、本學期教學的主要目的要求

(一)、知識和技能方面

1、認識計數單位“一”和“十”,初步理解個位、十位上的數表示的意義,能夠熟練掌握100以內數,會讀寫100以內數。掌握100以內數的組成、順序和大小,會用100以內的數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並會進行簡單的估計和交流。

2、會計算100以內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會用加、減法計算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3、認識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愛護人民幣。

4、會認讀整時、幾時半,會寫時間,知道珍惜時間。

(二)、數學思考方面

1、能運用生活經驗,對有關數學信息作出解釋,並初步學會用具體的數據描繪現實世界中的簡單現象。

2、能對簡單物體和圖形的形狀、大小、位置關係進行恰當的描述、發展空間觀念。

3、在教師的幫助下,初步學會選擇有用的信息進行簡單的歸納和。

(三)、解決問題方面

1、經歷從生活中發現並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

2、瞭解同一問題可以有不同的解決辦法。

3、有與同學合作解決問題的經驗。

4、初步學會表達解決問題的大致過程和結果。

(四)、情感與態度方面

1、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對身邊與數學有關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積極參與生動、直觀的教學活動。

2、在他人的鼓勵和幫助下,能克服在數學活動中遇到的某些困難,獲得成功的體驗,有學好數學的`信心。

3、經歷觀察、操作、歸納等學習數學的過程,感受數學思考過程的合理性。

4、在他人的指導下,能夠發現數學活動中的錯誤,並及時改正。

5、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6、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的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100以內數的認識,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

教學難點: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以及數學思維的訓練。

五、本學期提高教學質量的具體措施

1、從學生們的年齡特點出發,多采取遊戲式的教學,引導學生們樂於參與數學學習活動。

2、在課堂教學中,注意多一些有利於孩子理解的問題,而不是一味的難、廣。應該考慮學生們實際的思維水平,多照顧中等生以及思維偏慢的學生們。

3、佈置一些比較有趣的作業,比如動手的作業,少一些呆板的練習,作業分層設計。

4、加強家庭教育與學校教育的聯繫,適當教給家長一些正確的指導孩子學習的方法。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1、藉助小棒和小方塊等模型展開數數活動,進一步認識100以內的數,感知100的意義。

2、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展數感。

教學重點:

通過數小棒的操作活動,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發展數感。

教學難點:

認識計數單位“百”進一步體會計數單位“一”“十”“百”的意義和他們之間的關係

教學關鍵:

操作活動中讓學生明白滿十進一的`道理

教學準備:

小棒小方塊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同學們,昨天我們會數100個花生了,那麼請大家回憶一下,我們是怎麼數到90個花生的。

2、請同學們數一數,擺一擺看一看怎麼數容易看出結果?

3、出示情景圖————接着往後數

師:下面我們就一起來數一數,再數幾個就是100

二、數一數,認一認

1、從90數到100

10個10個數到100

師:10個10師100

2、數一數有多少個小方塊

小組活動,動手數出100個小方塊

引導:怎麼數簡便就怎麼數

三、圈一圈,數一數

書P24

1、同學們自己動手圈,然後數。

師:我們該怎麼圈,才能讓數數簡便呢?

生動手操作

第一幅圖,有4個一捆,5個一根,一共45根。

第二幅圖,有3條零7塊,共37塊

四、練一練

引導,怎麼圈數起來簡便

學生獨立完成

彙報

獨立完成

先説一説,你想怎麼圈,怎麼數

再動手完成練習

左圖:91個小棒,一個一個地數,得出再有9個就是100。

右圖:仿照左圖獨立操作

五、小結

今天我們再一次感知了100以內的數的意義,進一步體會了“一”“十”“百”之間的關係,還解決了九十幾,再填幾個就是100的問題。

六、板書設計

數一數

91再添9個是100

10個10是100

88再添12個是100

設計,數學,單元教學,北師大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0

教學內容:

圖形的拼組(一)  

知識與技能:

通過直觀使學生知道長方形、正方形的形狀和邊的特點。

過程與方法:

通過折一折、擺一擺、剪一剪、拼一拼,加深對長方形和正方形的認識,能辨別、區分這兩種圖形。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引導學生髮現數學美。

教學重點:

通過操作讓學生明白長方形和正方形各自的特點。

教學難點:

能夠根據各自的特點進行簡單區分與判斷。

教法學法:

動手實踐法。

教學準備:

長方形紙,正方形紙。課件。

教學過程:

一、複習。

出示長方形,請學生説一説長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兩條長邊相等,兩條短邊相等)

再出示正方形,也請學生説一説正方形的邊有什麼特點。(四條邊長度都相等)

二、新課。

1、拿出每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正方紙,師生共同操作。

(1)引導學生先看正方形,先上下對摺,邊要對齊,看上下兩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上下兩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左右對摺,方法同上。然後把正方形紙的兩個斜對着的角對齊,折後觀察摺痕兩旁的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再繼續對摺一次,觀察折出的幾部分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四條邊是不是完全合在一起。學生自己動手操作,得出結論。

(2)用長方形紙折一折,看一看長方形的邊長怎麼樣。

要求學生先思考:怎樣折長方形的紙,就能使分成的兩部分完全合在一起?然後,自己動手摺一折,以四人一小組進行討論,再翻開課本進行核對。

(3)區分長方形和正方形。

拿出事先準備好的長方形和正方形(長方形的一邊與正方形邊長相等)先將兩個圖形重疊在一起,讓學生觀察:兩個圖形的.邊有什麼關係?如圖:

2、學做風車。

(1)先出示一個風車,將風車展開,讓學生觀察風車是由什麼圖形剪拼成的。

(2)拿出準備的長方形紙,同桌互相商量,想一想要折一個風車該怎麼做。

學生動手操作。先將長方形紙剪成一個正方形,再動手做成一個風車,如圖:書P27風車圖。

3、小結:今天我們學了什麼?大家有什麼收穫?

三、課堂作業

折一折、剪一剪。自己做一個風車送給好朋友。

板書設計圖形的拼組

教學反思:

課前請學生每人準備一個長方形和正方形並互相展示。從最常見的平面圖形(長方形與正方形)入手,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進行觀察和摺疊,共同總結出長方形與正方形的特點,並讓學生畫長方形和正文形,從平面圖形過渡到立體圖形,並結合實物增強想像、理解,從中培養學生有條理思考問題的習慣和概括歸納能力,並重視學生語言描述,然後引導交流形成規範語言。

另外,本節課還存在很大的不足:

鼓勵性的語言用的太少,對學生的作品要有個明確的評價標準,可從“多、好、新”三方面評價學生.並且在黑板上開闢一塊展示區,寫上小組號。這樣可以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培養學生的榮譽感。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1

教材分析: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通過“青蛙吃蟲子”這一情境,使學生理解並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從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為後面學習100 以內進位加、退位減打下基礎。本課首先利用“青蛙吃蟲子”的故事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同時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在此基礎上,讓學生通過圖片中的信息,自己提出數學問題,並解決問題。其次是探究計算方法。以小組合作為基礎,並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出不同的想法,然後,在學生交流算法的基礎上,進行整理,滲透相同數位相加減的思想。同時,讓學生在經歷探索計算方法的過程中,體驗算法的多樣性。

學情分析:

本節課是百以內不進位、不退位加減法的第三課時,由於有整十數加減法以及兩位數加、減一位數這兩節課做鋪墊,再加上學生對這一類型的加減法已經有一定的計算能力和計算方法,因此,學生學習起來不太困難,學習的重點是讓學生理解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也就是相同數位相加減。基於此,在教學中應將加減運算的學習和解決問題結合起來,旨在提高學生的計算能力。

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具體情境中,進一步體會加減法的意義。

2、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計算方法。通過多樣化的計算 訓練,提高計算的準確性。

3、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提出兩位數加減整十數的問題。

4、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教學重難點:

重點:探索並掌握兩位數加減整十數(不進位不退位)的計算方法, 正確進行計算。

難點:解決有關的簡單實際問題。

學具:

課件、小棒、計數器等。

教學過程:

一、激趣導入,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你們知道大森林裏的大樹生病了,誰會去給他們治病嗎?(學生會想到啄木鳥)那麼誰又常在稻田裏捉蟲子保護莊稼呢?(學生會想到青蛙)

師:是啊,青蛙對我們很有用處的,青蛙吃掉害蟲,就保護了莊稼。所以,青蛙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我們一定要保護青蛙,不能隨意捕殺哦!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青蛙吃蟲子”。 (板書課題)

[設計理念:根據兒童的生活認知,以搶答的形式引入,激發了學生的求知慾望,活躍了課堂氣氛。在學生生活經驗的基礎上對學生滲透環保和愛護動物的教育。]

二、小組合作,探究學習

(一)創設情境,提出問題。

1、課件出示情境圖,引導學生分析畫面,得到數學信息:

大青蛙吃了56只蟲子,小青蛙吃了30只蟲子。

2、誰能提出一個用加法解決的問題?

生: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3、師引導學生自主學習。

你們打算怎樣列式呢?

生:56+30

師:為什麼用加法計算呢?

生:求把兩部分合起來用加法計算。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呢?

[設計理念:綜合現有的數學信息,讓學生提出用加法解決的問題,旨在加強學生計算能力的同時,更側重學生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二)小組合作,探究新知。

1、探究56+30=?的計算方法。

師:四人一組合作利用桌上的學具,來擺一擺、撥一撥,説一説計算的過程。

2、小組彙報交流。

學生可能會出現的計算方法:

生1:擺小棒:5捆加3捆是8捆,再加上6根,合起來是86根。

生2:從計數器上撥珠,我先撥出56,然後再在十位上撥上3個珠,這樣十位上就是8個珠,個位上是6個珠,合起來就是86。

生3:把56分成50和6,先用50+30=80,再用80+6=86

……

師小結:同學們真棒,能夠主動尋找計算的方法,56+30的計算方法想出了好幾種。在這幾種方法中,有沒有最簡潔的.方法呢?和老師一起接着探究好不好?

3、自主嘗試,探究算法

師:你們明白了,老師也明白了,現在老師也來提個問題:為什麼30中的3要加在十位上?

(1)學生四人一組討論。

(2)彙報交流。

(3)師強調:30中的3在十位上,表示3個十。

4、師:誰能提出一個用減法解決的問題?

生: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還有不同的減法問題嗎?

生:小青蛙比大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師:誰知道這兩個減法問題該怎樣列式?

生:56-30

師:56-30=?(板書)該怎樣計算?

教學過程與計算56+30相同。

[設計理念:利用小棒、計數器,運用數的組成轉化為已經掌握的口算等方法,採用小組合作交流的形式,開展操作活動,不斷豐富學生的直觀經驗,引導學生探索計算方法,使問題得到解決。這樣既讓學生經歷了一個探索性的學習過程,又培養了合作意識。同時學生用多種方法計算,教師充分尊重學生,讓學生自主進行選擇,比較中培養了優化意識。]

四、實踐運用,內化新知。

1、趣味遊戲(創設青蛙跳遠情境),練一練第3題。

2、同學們,剛剛在做遊戲的時候,小青蛙好像又有什麼新的發現了,是怎麼回事?大家瞧(出示53頁第三個綠點問題)

(讓學生獨立完成。適時鞏固和總結。)

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板書:個位上的數要和個位上的數相加減,十位上的數要和十位上的數相加減。

3、青蛙們忙忙碌碌,大森林裏的啄木鳥可也沒閒着哦。快瞧!(出示練一練第一題,適時告訴學生啄木鳥也是益鳥,我們應該保護它們。)

4、師:同學們,青蛙除了捉蟲子,還有最厲害的就是跳水了。快看,多熱鬧呀!(課件出示連一練第五題)

師:大家從圖中能獲得什麼信息?

生:有38只青蛙。

師:忙了一天,青蛙該回家了,看荷葉上最後還剩下幾隻青蛙?(5只)那麼誰知道跳下去幾隻青蛙?比比看誰最先算出來。

5、淘氣班上一共有42名同學去郊遊,一人一瓶,可只有30 瓶礦泉水,你知道還差多少瓶水嗎?

[設計理念:精心安排,分層練習,有效的鞏固所學知識。在整個練習階段,通過各種不同層次、不同類型的練習,特別是符合一年級兒童年齡特徵的遊戲,很好的調節了課堂氣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真正實現了人人蔘與,人人學會,鞏固了知識。]

五、總結評價,知識延伸

師:今天,我們對青蛙有了一定的瞭解,對它有興趣的,回家查一查:一隻青蛙一年大約可以吃掉多少隻害蟲呢?希望大家在平常學習中一直能做個認真細心的好學生。

老師這兒還有一個問題,看看誰能幫老師解答:怎樣才能使計算結果更準確呢?

生1:數小棒的時候要細心,多説幾遍,説準確。

生2:撥計數器的時候要認真,不能多撥,也不能少撥,撥好後在仔細核對一遍。

生3:做好後需要仔細檢查。

生4:還要在計算的時候不能看錯加減號和數字,看錯誰在計算的時候都會出錯。

生5:就是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師:你們真了不起,希望你們在今後做計算題的時候都要認真檢查一下,確保計算結果正確。

[設計理念:引導學生總結評價,這樣做有利於幫助學生梳理所學知識,同時訓練了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在延伸中培養學生的學習能力。]

板書設計:

青蛙吃蟲子

1、兩隻青蛙一共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86(只)

2、大青蛙比小青蛙多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3、小青蛙比大青蛙少吃了多少隻蟲子? 56-30=26(只)

個位要和個位上的數字相加減,十位要和十位上的數字相加減。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2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一年級下冊P57頁,第五單元例5、例6及相關練習。

【學情分析】:

一年級學生年齡小,缺乏社會經驗,上市場購物也少,對人民幣只有一個初步的認識,對於要用錢才能買到東西這一補數的等價交換原則只有初步的意識。但是大多數學生對人民幣並不陌生,在生活上對人民幣有接觸,也有一些簡單的生活經驗,這點是學生學習好本節課的基礎。生活經驗不能完全代替學生的數學學習經驗,將生活經驗上升到數學知識,對一些學生而言還有困難。本節課的教學會使學生對人民幣有近一步的認識,是學生在簡單的活動中感知人民幣的幣值和人民幣的商品功能。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理解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方法,會進行一些簡單的計算。

(2)認識用兩位小數表示的以元為單位的商品價格,嘗試解決一些簡單的關於元、角的加法計算問題。

(3)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動手操作能力以及語言表達能力。

2、過程與方法

經歷有關元、角加法計算方法的形成過程,體會人民幣在社會生活、商品交換中的作用。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感受數學與實際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之間的合作精神。

【教學重、難點】:

重點:人民幣單位間的簡單換算和統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難點:統一單位的計算方法。

【教學準備】:

例5、例6教學掛圖、模擬人民幣、商品標價籤。

【教學方法】:

講授法、談話法、討論法等。

【過程教學】

一、複習舊知

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認識,今天請大家一起來回憶一下。(師出示面值不同的人民幣讓學生複習。)

(1)、人民幣的單位有哪些?

(2)、人民幣按質地分為哪兩類?

(3)、1元=()角1角=()分

(4)、寫出下面的錢數

1張伍拾元,2張貳角和1張伍角寫作:()

1張貳拾元,1個壹元硬幣,1張伍角和1張壹角寫作:()

1張拾元,1張伍元,1個壹元硬幣,1個壹角硬幣和1個伍分硬幣寫作:()

師:孩子們,你們回答太精彩了!那麼今天我們來繼續認識人民幣----簡單的計算。(板書課題)

二、探究新知

(一)人民幣單位間的換算

教學例5。

師:老師想考考你們,誰來幫幫老師用最快的速度拿出1元2角,然後悄悄的舉起你們可愛的小手?

師:我們的小朋友都會拿出1元2角,現在請你們把手中的人民幣樣本放在抽屜裏,然後用端正的姿勢來告訴老師?

1、出示例5的主題圖,

師:老師是這樣拿出1元2角,請看大屏幕。

1元2角=()角。(板書)

師:你是怎樣想的'呢?

老師引導學生:

1元是10角,10角加上2角,就等於12角。即,1元2角=12角。

2、繼續引導學生逆向思維

18角=()元()角。(板書)

想:把18角分成10角和8角,因為10角=1元,8角=8角

所以:18角=(1)元( 8 )角

3、獨立完成“做一做”第1題,並説自己的想法。

(二)元、角的加減法計算

師:孩子們,你們剛才幫老師解決了問題,現在用你們所掌握的知識一起來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1、出示例6的主題圖。

師:從圖中你們知道了哪些數學信息?(請學生起來説説)

師:從圖中你可以提出什麼數學問題?(然後學生自由提出問題,並回答可以解決,不合理之處,教師糾正。)

師:剛才你們提出很多的數學問題,老師挑出三個問題來解決。

三個問題:

(1)、買一個圓氣球和一個愛心氣球,要多少錢?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後,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彙報。)

板書:5+8=13角

師:在日常生活中,當滿10角時就轉化成“元”,所以13角=()元()角。

板書:13角=1元3角

小結:單位名稱都是“角”,可以直接計算。

(2)買一個笑臉氣球比一個花朵氣球貴多少錢?

師:誰能用響亮的聲音讀題目?

師:“貴”是什麼意思?(貴是多的意思,貴多少就是多多少。)

師:你們能自己列出算式嗎?請在練習本上完成。列出算式後,請同桌討論交流:“你是怎樣計算的?”(小組彙報。)

板書:1元=10角10-6=4角

師:為什麼把1元換成10角?

生:1元減6角,它們的單位不一樣,只有單位一樣的時候才可以計算,因此1元換成10角。

小結:單位名稱不同時,要先轉化相同單位名稱,再計算。

(3)買一個笑臉氣球和一個天鵝氣球,要多少錢?

師:誰來説説你是怎樣計算的?

板書:1元+3元1角=4元1角

師:誰來用響亮的聲音説一説你的計算方法?

生:1元加3元等於4元,再加1角,所以等於4元1角。

小結:進行人民幣的計算時,一定要注意單位名稱!(全班讀一讀)

2.獨立完成“做一做”第2題,並説自己的想法。

師:請同學們打開課本第57頁,今天我們學習的內容是例5和例6的知識。我們把上面的空格填完整。

三、知識運用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人民幣的簡單計算。現在,老師想考考你們,你們願意接受老師的挑戰嗎?

一塊三角蛋糕5元一塊長方形蛋糕6元5角

一瓶塑料橙汁3元一盒紙盒橙汁3元

師:誰來告訴大家,你買哪種蛋糕和哪種飲料?用了多少錢?(指名彙報)

五、全課總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什麼內容?有什麼收穫?

六、課後作業:練習十三第1題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3

一、班級情況分析

這學期我繼續任教一年級(4)班和(5)班的數學。一(4)班的學生人數是58人,一(5)班的人數是60人。學生通過一個學期的新教材學習,已經初步適應了新課程的教材特點,並能按時去完成學習任務。

二、教材分析

這冊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內容:位置,20以內的退位減法,圖形的拼組,100以內數的認識,認識人民幣,100以內的加法和減法(一),認識時間,找規律,統計,數學實踐活動。

這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是:100以內數的認識,20以內的退位減法和100以內的加減法口算。在學生掌握了20以內各數的基礎上,這冊教材把認數的範圍擴大到100,使學生初步理解數位的概念,學會100以內數的讀法和寫法,弄清100以內數的組成和大小,會用這些數來表達和交流,形成初步的數感。100以內的加、減法,分為口算和筆算兩部分。這冊教材出現的是口算部分,即兩位數加、減一位數和整十數口算。這些口算在日常生活中有廣泛的應用,又是進一步學習計算的基礎,因此,應該讓學生結合計算教學,應用所學計算知識解決問題的內容,讓學生了解所學知識的實際應用,學習解決現實生活中相關的計算問題,培養學生用數學解決問題的能力。

在學生初步認識了常見幾何圖形的基礎上,本冊教材安排了關於位置與拼組圖形的教學內容,設計了豐富多樣的探索性操作活動,讓學生體驗空間方位和所學圖形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量的計量方面,本冊教材除了安排人民幣單位元、角、分的認識外,還安排了學習具體時刻幾時幾分的讀、寫方法。

“找規律”和“統計”是兩部分新的教學內容。“找規律”引導學生探索一些圖形或數字的簡單排列規律,初步培養學生探索數學問題的興趣和發現、欣賞數學美的意識。統計是正式教學統計初步知識的.開始,讓學生學習收集和整理數據的簡單方法,認識最簡單的統計圖表,經歷用統計方法解決問題的過程。

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實踐活動,讓學生通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能力。

三、教學措施

1、結合具體情境,運用小棒、圖片等教(學)具進行直觀教學,並充分利用電教媒體。

2、主動與每個學生交談,瞭解每個學生的情況。教學中,關注學生參與學習活動的熱情,多鼓勵學生良好的行為,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熱情。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逐步引導學生學會獨立思考,敢於提問,認真傾聽別人的意見,樂於表達自己的想法等內在的學習品質。

4、聯繫生活實際和兒童的生理、心理特點,通過學習喜聞樂見的遊戲、童話、故事、卡通等形式,創設活動情境。

5、鼓勵和尊重學生的獨立思考,引導學生進行討論和交流。

6、在實踐活動中給學生留下充分的時間與空間,在活動中學習數學知識。

7、根據本班學生的特點和實際情況,創造性地使用教材,設計教學過程。

8、課堂上關注學困生的學習情況,以鼓勵、激勵為主,重視課堂上輔導督促工作。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4

一、教材分析

全期共有六章。新授課程主要有一元一次不等式組、二元一次方程組、平面上直線的位置關係和度量關係、多項式的運算 、軸對稱圖形、數據的分析與比較。

二、學情分析

本學期是本年級學生國中學習階段的第二學期。通過上期的學習,大多數學生對學習數學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更有像陳琦、嚴細毛、瞿俐純等同學更是對數學探究活動情有獨衷。上期期末考試中,0901整體水平稍高於兄弟班級,但有兩極分化的趨勢。0902班的及格率稍高於兄弟班,但低分段學生高於10%,而且這部分學生對學習缺乏應有的熱情和自信,有自暴自棄之嫌。

三、目標任務

本學期的數學教學要從學生的實際問題出發,積極引導學生觀察、思考、探究、討論、歸納數學問題,要鼓勵學生去探索、發現數學的奧妙,用學到的本領去解決複習鞏固、綜合運用、拓展探索等不同層次的.問題。教學中既要注意知識的覆蓋面,關注會考的重點、熱點和難點,又要突出數學知識在社會、科技中的運用,讓學生在學習、練習中熟記知識要點、考試內容,掌握應試技巧和數學思想方法,提高綜合素質,培養創新意識和探索能力。在期中、期末考試中力爭生均分70分左右,合格率60%以上,優秀率30%以上,並將低分率控制到10%以下。

四. 主要教學措施

1、認真鑽研教材,積極捕捉課改信息,盡力倡導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努力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和個性品質。

2、把握學生思想動態,及時與學生溝通,搞好師生關係。

3、充分利用課堂教學時間,幫助學生理解教學重難點,訓練考點、熱點,強化記憶,形成能力,提高成績。

4、改進教學方法,用多媒體課件,實物等創設情景進行教學,力求課堂的多樣化、生活化和開放化,力爭有更多的師生互動、生生互動的機會。

5、精講多練,在教學新知識的同時,注重舊知識的複習,使所學知識系統化,條理化,讓學生在練習、測試中鞏固提高,減少遺忘。

6、 開闢第二課堂,在不加重學生負擔的前提下,積極引導學生閲讀課外書,促進學生自主、合作,探究學習,培養興趣,提高能力。

一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設計15

一、教材分析

此教學內容是選自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人教版)一年級下冊中《找規律》的第一課時。本課時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我在課堂中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為了能讓學生在實踐活動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我擬定了以下教學目標:

1.讓學生在生動、活潑的情境中找出直觀事物的變化規律。

2.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和推理的能力,提高學生合作交流的意識。

3.使學生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

二、設計理念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教學中就要努力挖掘學生身邊的學習資源,為他們創建一個發現、探究的思維空間,使學生能更好地去發現,去創造。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以學生喜歡的“六一聯歡會”為主線展開教學,通過“佈置聯歡會場”──“填入場券” ──“參加聯歡會節目”(節目是由一些找規律、藏規律等內容組成的遊戲活動),使學生在自己喜歡的實踐活動中探究、發現事物的規律,培養學生初步的觀察、概括、推理能力,以及提高學生間相互合作的意識。

三、教學流程

(一)欣賞中感知

1.欣賞圖片

今天我給大家帶來一些美麗的照片,一起來看看吧!

(課件出示:西湖邊的“桃柳夾岸”、商店門口的彩旗等有規律的照片。)

2.感知規律

這些圖片美嗎?美在哪?

師小結:這些照片中事物的排列都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多美啊,這節課我們就來找規律。

【通過欣賞,學生可以初步感知到在我們身邊有些事物是有規律的,有規律的事物是很美的。同時也讓學生感到數學就在我們身邊。】

(二)探究中發現

1.第一次探究

六一節快到了,同學們打算慶祝一下,開個聯歡會。瞧,他們正在佈置會場呢!

(屏幕出示未佈置完的會場)

看了這個會場,你想説些什麼?

是啊,這些彩燈、彩旗和彩花掛的時候是有規律的,小組討論一下,有什麼規律呢?

(小組討論後彙報)

大家已經發現了彩燈、彩旗和彩花布置的規律,但這個會場還沒佈置完,如果繼續佈置的話,該怎樣佈置呢?下面我們就幫他們佈置完吧!(學生彙報)

【創設學生熟悉的活動情境,引發學生自覺參與學習活動的積極性,使知識的發現過程融於豐富、有趣的生活活動之中,激發學生的探索意識。】

2.第二次探究

經過大家的努力,看看我們共同佈置的會場漂亮嗎?(展示佈置完的會場。)

【將學生們自己的學習成果展現在他們面前,使他們體驗到成功的喜悦,建立學習的自信心。】

會場佈置好了,小朋友們在會場中跳起舞來。(課件演示10個小朋友手拉手跳舞,並伴隨着“洋娃娃和小熊跳舞”的音樂。)仔細觀察,跳舞的同學又是按怎樣的規律站的?(音樂停,10個小朋友靜止。)

生1:跳舞的同學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

生2:我認為他們是按一個女同學一個男同學這樣的規律站的。

生3:我覺得他們説得都對。如果跳舞的10個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男同學帶頭就是按一男一女這樣的規律站的,女同學帶頭就是按一女一男這樣的規律站的。

你真會動腦筋,大家看。(課件演示10個小朋友其中兩人放開手排成一排的兩種情況)

【通過多媒體演示,讓學生加深對“生3”的回答的理解,突破難點。】

(三)活動中創造

1.出示入場券

你們想不想參加聯歡會啊?那就得出示聯歡會的入場券,你只要按入場券上的要求塗對了,畫對了,就能參加聯歡會。(學生拿出課先發下的.“入場券”,塗的塗,畫的畫。)

誰來當驗票員?(請一名學生上台驗一驗另一學生的“入場券”)——同桌互相驗。

2.參加聯歡會

(1)第一個節目是“請你跟我做一做”

①跟着老師做

我做一串有規律的動作,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跟着往下做。

②跟着一名學生做

(2)第二個節目是“請你跟我擺一擺”

①跟着老師擺

我在上面擺圖形,當我停下來的時候,大家就把我接下去要擺的那個圖形舉得高高的,好嗎?

②自己擺一條規律

我擺的規律都被大家找到了,你們想自己來擺規律嗎?

(小組合作,用各種圖形創造一條規律。)

③小組彙報。

【讓學生用自己喜歡的圖形創造一條規律,給學生一個運用新知充分發散思維的空間,引導學生去發現、去創造,培養學生初步的創新意識和創新能力。】

(3)以其中一個小組擺的規律為例,我們來進行第三個節目──“變一變”。

①你能用其他形式把這條規律表示出來嗎?(引導學生用肢體動作等形式把規律表示出來。)

②你能把這個規律寫下來嗎?

【從具體的動作中抽象出它的變化規律,用數字、圖形等符號表示出來,在學生解決問題的過程中發展他們的“符號感”。】

(四)總結中提高

聯歡會結束了,通過今天的聯歡會,大家有什麼收穫嗎?

一年級數學找規律教學反思

《找規律》這節課教材讓學生找的都是一些直觀圖形和事物的變化規律,還未抽象到數,所以在課堂我結合了多媒體來輔助教學,讓學生能在直觀、生動的學習環境中找出事物的變化規律。開始給出了一幅學生舉行聯歡會的情景圖,裝飾的彩花和彩旗都是有規律地排列的,學生男女間隔成圓圈跳舞,讓學生觀察並發現排列的規律。

1、創設情境,讓學生樂於學習

《數學課程標準》指出,數學教學必須注意從學生的生活情境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為他們提供參與的機會,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對數學產生親切感。在這一理念的指導下,我執教找規律一課時,讓學生猜一猜智慧星的顏色,一組是“紅黃紅黃紅黃……”有規律的出現,另一組是沒有規律的出現,通過對比給學生的學習提供了獨立思考的機會,嘗試的機會,猜想的機會,成功的機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獲得愉悦的數學學習體驗,同時促進學生主動建構有關的數學知識。

2、讓學生多角度觀察,找出規律

在教學例題時,引導學生規律可以從左往右看,還可以從右往左看;規律可以從圖形觀察,還可以從顏色,數量觀察。比如,學生説出燈籠有規律後,我不僅讓學生説説接下來應該是什麼顏色,還讓學生説説如果把燈籠往前擺,又是什麼顏色呢?還有,教材中對彩花的出示只是簡單的紅綠紅綠紅綠,將原課本中的規律改為兩綠三紅的排列,讓學生明白數量也是有規律的,同時也為以後數字規律教學做鋪墊。

3、培養學生合作精神

在教學過程中,我讓學生同桌説説你發現了什麼規律,目的在於讓學生主動學習,互相發現自身的不足;創造規律時,我也是讓學生先同桌商量一下,擺一條什麼樣的規律,哪組擺的又快又有創意,讓學生意識到只有同桌合作,才能完成任務,達到要求。

4、聯繫生活,感受生活中的規律美。

多媒體展示欣賞一張張圖片的出現,使學生感受生活中有規律的事物,讓學生意識到生活離不開數學,數學是有用的,體現了“學生活中的數學、學有用的數學”的理念。本課的最後,希望同學們用自己的眼睛找找生活中的規律美,進一步體現了數學的生活化。

5、注重培養學生概括表達能力

一年級學生的語言表達正處於起步階段,是語言發展的最佳時期。在本節課中,注重培養讓學生把話説規範的習慣,學生在認識顏色變化的規律時,先由老師“扶”着説出,是幾個圖形為一組,每組是按什麼順序一組一組重複排列的,再到老師“放”開讓學生自己説,使學生的語言逐步達到用詞準確,表達完整,思維清晰。

但是,在我的實際操作與我的設想有一定的距離,存在很多的不足。同時,我也產生了很多的困惑,比如:學生的概括表達能力仍有不足,課堂中還應注意讓生,中等生,後進生的語言表達,要注重讓學生自己説。課堂紀律是非常重要的,尤其是低年級的學生,如何讓學生的課堂紀律與教學質量成正比。在今後的課堂教學中我一定會不斷完善自我,找出不足,及時反思,提高自己的教學水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gkp09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