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

作為一無名無私奉獻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學設計來輔助教學,藉助教學設計可以更好地組織教學活動。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收集整理的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分享。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在測量活動中,明確毫米、分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毫米和1分米的長度表象。

2、在觀察、猜想、驗證等實踐活動中掌握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的進率。

3、在實際的測量活動中,初步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度量物體長度。

4、逐步體會數學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初步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意識。

教學重點:

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觀念。

教學難點:

正確理解毫米、釐米、分米、米的關係。

教學準備:

課件、直尺、硬幣、磁卡等。

教學過程:

一、情境引入、引發思考

師:(出示市場上新上市一種兒童飲料)你能先估計飲料盒的高度,再測量出它的高嗎?

學生彙報測量的結果。

(生可能出現8釐米、8釐米半、8釐米5小格、8、5釐米、8釐米5毫米等)

師:同學們測量時8釐米多的部分不夠1釐米,我們用釐米無法精確表示測量的物體長度時,我們需要用到比釐米還小的長度單位:毫米。

【設計意圖:通過小小飲料盒的測量活動,幫助學生在已有經驗基礎上體會毫米產生的實際意義。】

二、自主探索、解決問題

(一)認識毫米

1、認識毫米,建立1毫米的表象。

師:你都知道毫米哪些知識?1毫米在直尺上怎樣表示?(直尺上最小的格的長度是1毫米。)把你找的1毫米指給同桌看一看。

讓我們來一次體驗之旅:時間2分鐘,在你們的學具袋中看一看、找一找、摸一摸、捏一捏找找1毫米,再動手測量一下驗證驗證。看誰找到得多?

生1:通過測量我發現1分硬幣的厚度約是1毫米。

生2:通過測量我發現1張磁卡厚度約是1毫米。

生3:通過測量我發現字的寬度約是1毫米。

生4:通過測量我發現1張光盤厚度約是1毫米。

師:你能用自己的方法記住1毫米大約有多長?

(學生捏一捏1張光盤或1分硬幣或1張磁卡厚度、比手勢等方法建立1毫米空間觀念)

【設計意圖:幫助學生初步建立1毫米表象後,讓學生自主地去尋找1毫米,發揮學生的能動性、獨立性、主動的在頭腦中建構1毫米的表象。】

2、聯繫生活實際,進一步認識毫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毫米是常用的長度單位。你知道哪些地方用到毫米了嗎?(課件)為什麼這些物體的長度、高度或厚度要用毫米作單位?

生:毫米做單位測量結果更加精確。

【設計意圖:尋找生活中的毫米,有利於使學生更加明確毫米的作用,同時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

3、探究毫米、釐米之間關係。

師: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怎樣驗證這個猜測?

學生自己數1釐米中間的小格。

(課件放大直尺圖)再次驗證

師:你能得到什麼結論?

聲:1釐米=10毫米1cm=10mm

【設計意圖:在觀察、猜想、驗證、動手操作等實踐活動中自己探究毫米與釐米的進率,知道1釐米=10毫米。】

(二)認識分米

1、引入分米,學習分米、釐米之間關係

師:猜一猜這個飲料盒的吸管大約有多長?為什麼?

學具袋中拿出吸管。每個同學先估計長度?再實際測量?

生:10釐米就是1分米。1分米就是10釐米。

2、建立1分米表象,實際估測

師:請你在直尺上找1分米,自己想辦法記住1分米有多長。

生1:1釐米到10釐米之間的長度是10釐米。

生2:20釐米到30釐米之間的長度是10釐米。

生3:15釐米到25釐米之間的長度是10釐米。……

師:你能估計桌子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嗎?

為什麼用分米做測量單位?

生:毫米、釐米作單位小、米做單位太大,分米做單位比較合適。

【設計意圖:學生通過量一量、數一數等實際操作,來感知1分米的長度,在建立1分米的長度表象的同時掌握分米與釐米的進率。】

3、研究分米、米之間關係

師:我們認識了分米,請用手勢比1分米,手勢比1米,猜幾個1分米是1米那麼長呢?

生:10分米是1米。

師:利用這把米尺來數一數驗證,你還可以怎麼驗證?

生:可以計算,1米=100釐米,1分米=10釐米,所以1米=10分米。

師:米和分米有什麼關係?

生:1米=10分米1m=10dm

三、小結

師:這節課我們學習了分米和毫米,加上原來的米和釐米這些都是測量長度的單位,用手勢比劃出1毫米、1釐米、1分米、1米大約有多長。請用手勢從大到小排排隊?你能發現這些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嗎?(十進制)

【設計意圖:通過把已經學過的長度單位從大到小排排隊,使學生對這些長度單位有一個整體認識,進一步鞏固了這些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幫助學生形成知識體系,用手指來表示長度單位,利用較形象的東西輔助學生記憶,提高學習興趣,建立初步的空間觀念。】

四、鞏固練習、拓展運用

淘氣的日記(課件)。

20國小生關於年4月6日星期五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拿起1釐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洗臉,吃早飯。上學路上我看見有一棵高2釐米的樹被風颳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釐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趕到學校,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地做起筆記。

請2個同學之間討論評議修正。

五、佈置作業

1、你還知道哪些長度單位呢?(千米、尺、寸、英尺、納米等)你可以去上網查找、諮詢家長等方式去了解相關的知識。你可以將自己找到的相關知識展示在教室裏,大家可以相互來學習。

2、第二項任務,就是大家課後自由選擇物體,選定測量的工具,先估測,在實際測量,選擇合適的單位,記錄下測量結果。老師推薦一個表格給你們。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2

教材分析:

本課是測量系列的一課,是在學生學習了統一測量單位的必要性、釐米、米及簡單估測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學習千米、認識周長、計算長方形的周長、面積的基礎。

本課的數學本質是:通過測量鉛筆的長度和硬幣的厚度,使學生感受引入新單位的必要性,通過比畫、量一量、畫一畫、測一測、比一比和估一估,認識分米和毫米,培養學生的估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通過單位長度的線段的比較引導學生理解各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能合理選擇使用長度單位,會進行單位換算,能估計生活中物體的長度。

課前調研:

1.你知道分米、毫米嗎?知道與米、釐米之間的關係嗎?

2.填空:200釐米=()米

3.請用尺子畫一條長度大約為10釐米的線。

4.説一説生活中的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為1米

結果:

1.不知道的佔90.9%。

2.正確的88%

3.正確的64%。

4.桌子長10人,鉛筆長6人,門高12人,不知道5人。共33人。

結論:

學生知道長度單位米和釐米,部分知道分米和毫米,但對實際意義不理解,也不知道關係。

後測(考試)情況:學生對45釐米=()毫米,這一題的錯誤較多,原因是對45個10是多少有些陌生。

成功案例:

活動一:製造疑問激發興趣

同學們,你們都喜歡做遊戲嗎?那我們來做個小遊戲?(出示課件)

請你們猜一猜哪條繩子長?為什麼?

生:第2條繩子長,因為它拉直以後就長了。

2.我這還有兩條線段,你們想不想猜猜它們的長短呢?(教師出示2條線段的課件)

藍色紅色

猜一猜這兩條線段閃爍的地方哪個長、哪個短?

生1:藍色的線段長

生2:紅色的線段長

用什麼辦法能準確的知道這兩條線段的長短呢?

生:用尺子量

請每個同學量一量,結果如何呢?

生:一樣長。

活動二:認識1分米、1毫米有多長。

1.量一量

動手量一量,把數據寫在表上。

(彙報時請個別上台展示)

小朋友量出了這兩條線段都是10釐米

通過這兩次估測,説明了什麼?

生:説明要想知道物體的準確長度要用尺子量。

你們知道10cm還可以用一個新的長度單位表示,是什麼呢?

生:分米,你對分米有什麼瞭解嗎?請向大家介紹一下?(在數學上,10釐米我們也説是1分米。)

分米也可以用dm表示。

誰能用字母來表示分米與釐米之間的關係?

生:1dm=10cm

2.找一找。

小朋友都帶有尺子,快拿出來用手指一指,從哪兒到哪兒是1分米,然後説給同桌聽。

生:從1釐米到10釐米之間這段

生:從4釐米到14釐米之間這段

……

小朋友們已經能在尺子上找到1分米有多長了,現在請你估計然後測量一下自己身體的某個部位或者學習用具中哪些大約有1分米。(自己不好測量的可以找同學幫幫忙)

生:手的長度

生:衣服上釦子之間

生:頭髮的長度

……

小結:小朋友們真是生活中的有心人,找到了很多大約長1分米的東西。

3.小組討論找關係。

老師有個問題請小朋友思考:1米是多少分米?可以看看米尺,動動腦筋想一想看!(獨立思考後小組討論)

(彙報時,請兩名學生上台幫拿尺子數給大家看)

生:1米=10分米

用字母又怎麼表示呢?

生:1m=10dm

同學對分米認的很清楚了,能不能用的很清楚呢?(出示練習課件)

鉛筆盒長2(分米)

操場跑道長200(米)

教室門高2(米)

一支鋼筆長約12(釐米)

1分硬幣大約厚1(毫米)

方案一:呦,這位同學用了一個新的長度單位毫米,你能向大家介紹毫米的有關的知識嗎?

1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麼感覺?

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零件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

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生:1釐米=10毫米1cm=10mm

方案二:學生沒有説出正確的單位

這個單位就是我們今天要新學習的單位,它叫毫米(出示課件)

在尺子上這樣的一個小格就是1mm

1)請同學們在尺子上找一找1毫米都在哪?指給同組同學看

2)毫米有多長?在尺子上找一找,拿一分硬幣體會一下,你對1毫米有什麼感覺?

3)1mm特別特別短,你們可別看它短,在很多精密的儀器上可都用到1mm長的物體做零件,它們的用處可大着呢!

釐米和毫米之間有什麼關係嗎?

生:1釐米=10毫米1cm=10mm

活動三:實際測量:

同學們,通過你們努力和動腦筋的思考,咱們已經學會這麼多知識了,那你們想不想利用今天所學習的知識來進行實際測量呢?你們可以測量桌面老師為你們準備的學具,也可以測量你手中的物品

要求:

1)先估計你想測量物體的長度,填在表中

2)進行實際測量,寫出準確的長度

3)拿出信封中的表格

小結:通過我們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哪些新的長度單位?

生:今天我學會了分米和毫米

成功案例二:

(一)複習舊知

通過“猜身高”的遊戲複習“米和釐米”的知識。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米和1釐米各有多長。

【設計意圖】教師先以遊戲、談話的方式引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使學生回憶起認知結構中對於已學的長度單位“米和釐米”的解釋。從而為後面教學的順利展開奠定基礎。

(二)學習新知

我們已經認識了兩個長度單位,除了這兩個長度單位外,你還知道有哪些長度單位?(毫米、分米、千米、微米、公里等)

1.認識毫米。

(1)建立“1毫米”的表象。

①先研究毫米mm。設疑:關於毫米你已經知道了它的哪些知識?(學生思考、交流)

②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重點探討“1毫米”有多長。請學生在尺上相互指一指,從哪裏到哪裏是1毫米。再請持有不同意見的同學向全班彙報,交流。

【設計意圖】充分尊重學生的認知起點,在瞭解學生認知起點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展開思考和交流。創造認知上的矛盾衝突,使探究活動成為一種需要。從而加深對“1毫米”的直觀體驗。

③告訴學生:科學家們把尺子用放大鏡放大,把1釐米平均分成10份,其中的任何一份也就是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邊介紹邊用課件演示。)

然後請學生在自己的尺子上再指一指,1毫米有多長!

④思考:現在你覺得毫米與釐米之間有什麼關係?

⑤請學生想一想:生活中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毫米。老師給學生準備了一些電話卡和銀行借記卡,請學生量一量厚度,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體驗。

⑥引導學生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有多長。談一下自己的感受。(1毫米太短了;兩個手指頭都差點碰到了。)

【設計意圖】接受學習與體驗學習有機結合。教師給學生提供了生動、有趣、富有挑戰性的學習材料,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再次在尺子上找1毫米的長度、理解與上位知識“釐米”的關係、舉例生活中1毫米長的物體以及動手測量電話卡的厚度、用手勢來表示1毫米的長度等一系列的數學活動,幫助學生進一步加深對“1毫米”的理解,從而深刻建立起1毫米的長度表象。

(2)理解引入長度單位“毫米”的來由。

①設疑:你們知道為什麼要有“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嗎?(學生思考、討論)

②在大家討論交流的基礎上,引導學生體驗:除了一些物體因太短而需用“毫米”作單位外,還有一種情況是一個物體的長度不是整釐米數時,也需要“毫米”作單位。(通過測量光明牛奶盒子寬度的實驗來加深體驗。)

【設計意圖】創設有意義的、富有挑戰性的.問題情境,引導學生展開討論,激發學生的探究慾望,從而不僅明確了引入“毫米”的意義,而且為展開精確測量、讀準測量結果的後續教學作好鋪墊。

(3)讀準測量的精確刻度。

①現在有‘毫米’來幫助,你能不能讀出這個光明牛奶盒子的精確寬度?(5釐米6毫米)

②提問:你怎麼這麼快就讀出來了?你是怎麼讀的?你怎麼一眼就看出來是5釐米多6毫米啊?(引出在尺上的半釐米數刻度線。)

③追問:在尺子的相鄰兩條最長的刻度線中間都有一條略長點的刻度線,你知道這是為什麼嗎?這樣有什麼好處?

④估測數學書的厚度。再用尺子測量驗證。

(4)畫規定長度的線段。(相互檢查、交流)

【設計意圖】巧妙地引入了“半釐米數刻度線”,使學生獲得了成功的體驗和學習的樂趣,從而進一步激發了學生的探究欲。在這一環節中,教師牢牢抓住“半釐米數刻度線”這一有效的學習資源,不僅展開了讀準精確刻度的方法研究,而且延伸到了估測與測量,幫助學生更全面、更深刻地認識了“毫米”。

2.認識分米。

(1)介紹分米可以用字母dm來表示。再請學生先談談對分米的瞭解。

(2)引出1分米=10釐米,請學生先想想1分米大概有多長,用手勢來表示一下。

(3)再到尺子上找一找,1分米有多長。再來用手勢表示一下。

(4)估計我們的1張課桌長大約是幾分米。然後用手勢去比一比。最後用米尺來測量驗證。(不斷加深對分米的認識和體驗。)

【設計意圖】傳統的數學學習重結果輕過程,教師很少關注學生的思維過程,

形成結果的生動過程總是被簡單枯燥的條文所取代。這個環節主要是為學生提供了一個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大膽展示自己的思維,與應答性學習環境進行對話的平台,使學生對於“分米”的認識過程既快速有效、又生動有趣。從而為後面的“整理”這一環節奠定了良好的認識基礎。

3.整理四個常用長度單位之間的關係。

設疑:現在我們認識了四個長度單位,你能用什麼方法來整理一下它們之間的關係?(學生有從高到低進行排列,也有從低到高進行排列,還有分析他們之間的進率等。)

(三)鞏固練習

1.閲讀明明的一則日記。

20xx年3月16日星期三天氣:晴

今天早晨,我從2分米長的牀上爬起來,來到了衞生間,拿起1釐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地吃完早飯上學去。在上學的路上我看見了一棵高2米的樹被風颳斷了,連忙找來了一根長1毫米的繩子把小樹綁好。我跑步到學校,看到老師已經在教室裏講課了,我趕緊從書包裏翻出1毫米長的鋼筆和4米厚的筆記本,認真做起筆記。

(1)學生看完後鬨堂大笑,教師裝傻:笑什麼?

(2)請學生把認為不恰當的單位進行改正。

2.思考題:

電腦情景:小明想去測量鉛筆盒的寬度,但現在手上只有一把斷尺,怎麼辦?

【設計意圖】這一環節的設計,不僅注重了綜合性、生活性,而且也突出了趣味性和挑戰性,使不同水平的學生得到了不同的發展。不僅進一步激發了學生探究的慾望,而且培養了他們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加深了他們對四個長度單位之間關係的理解,深刻地體驗到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和學好數學的現實意義。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3

課題:認識分米和毫米

教學目標

1.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初步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米=10分米,1分米=10釐米,1釐米=10毫米。

2.使學生在實際測量的過程中,學會選擇合適的長度單位,瞭解長度單位間的進率,學會估測,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3.組織有效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參與學習的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難點

重點: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概念,會用毫米、分米作單位量出物體的長度。

難點:毫米、分米概念的形成和在實際測量中的靈活應用。

教學資源

米尺、直尺、硬幣、橡皮。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故事引入:森林裏住着一羣可愛的小動物,有獅子、狗熊、小猴、小狗等。一天,獅子大王宣佈要選出最聰明的一個小動物來當它的助手。

國小教學設計☆

小動物們可激動了,個個都想當獅子大王的助手。這不,選拔考試開始了,想不想去看看呀?

獅子大王是這樣選拔的:請你説出這些測量的結果?

一棵大樹高8(),一片樹葉長8(),一個鉛筆盒長2()

前兩道題小動物們都順利過關了,可輪到第3題,意見大了。小兔説:“這個鉛筆盒長2釐米。”小狗説:“這個鉛筆盒長2米。”小猴説:“這個鉛筆盒長2分米。”到底哪一個小動物的答案是正確的呢?小朋友你們能給它們當個裁判嗎?學生討論。

二、引導探索

(一)認識分米

1.先讓學生説一説,你在哪些地方看到或聽到過“分米”這個詞?

2.教師強調1分米就是10釐米那麼長。並且請大家在直尺上指出1分米的長度,同桌之間相互交流一下。

3.體會1分米的長度。

教師:請同學們在發的硬紙條上畫出1分米長的線段,把它剪下來。告訴學生,這是自制的分米卡。先看一看,再閉上眼睛想一想,然後用手勢比劃一下,最後再用分米卡驗證一下。

教師:現在小朋友對1分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印象了,你們能互相説説哪些物體的長大約是1分米?

國小教學設計☆

4.教學1米=10分米

教師:現在請小朋友們在米尺上找1米里面有多少個1分米?然後每組的組長彙報結果。

5.多層訓練,加深對分米的認識。

(1)量一量數學課本的長度大約是多少分米。

教師:同學們,你們認為哪兒是數學課本的長邊,就去把長邊摸一摸,再量一量。

(2)完成“想想做做”第4題。

(3)教師:請小朋友們估計以下自己的課桌和凳子的`高大約是幾分米,然後小組合作量一量課桌和凳子的高度分別是多少釐米?各接近幾分米?

(二)認識毫米

1.讓學生嘗試量書本的厚度,各自交流測量結果。引導學生認識到:當測量結果不滿1釐米時,我們需要認識新的長度單位毫米。

2.組織學生交流,自己對1毫米的認識理解。然後組織學生觀察直尺:1釐米中間每一個小格的長度就是1毫米,並實際量一量,進一步感知1毫米。用手指比劃出1毫米的長度。

3.體驗毫米的用處:你知道哪些東西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呢?組織學生討論。

4.想一想: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你是怎麼知道的?

5.引導學生把四個長度單位排排隊,體會大小關係。

國小教學設計☆

6.多層練習,鞏固新知。

(1)完成“想想做做”第2題。説出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度各是幾毫米?並且説説自己是怎麼數的?

(2)選擇自己帶來的任意一樣物體,量量它的厚度或長度是幾毫米。

7.小結:今後,量比較短的物體的長度或者要求量得比較精確時,就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三、綜合練習

教師:小朋友們,我們已經學過四個長度單位了,你能靈活運用它們嗎?

1.完成“想想做做”第3題。

2.完成“想想做做”第5題。

3.完成“想想做做”第6題。

四、課堂總結

教師:今天,我們重點學習了哪兩個長度單位?你有收穫嗎?你覺得自己學得怎樣?

總結提煉:是啊,我們已經認識了米、分米、釐米、毫末這四個長度單位。用毫米作單位可以量更小的物體和更短的長度,並且能量得更準確,為了度量的方便,在量稍長的物體的長度時,可用分米作單位,量比較長的物體或距離,用米作單位。小朋友們要根據不同物體的長度採用不同的長度單位並加以運用。

國小教學設計☆

板書設計

認識分米和毫米

1分米=10釐米

1釐米=10毫米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4

這部分內容主要教學分米和毫米的認識,以及分米與釐米、分米與米、毫米與釐米之間的進率。本節課的重點是認識分米和毫米,建立相應的長度概念是關鍵。要通過豐富而具體的測量和估計活動,幫助學生不斷加深對分米和毫米的認識,強化已經形成的表象。因此,我設計瞭如下的教學過程:

一、 數學日記導入

師:老師知道我們班的同學每天都在堅持寫數學小日記,淘氣最近也在向我們班的同學學習,我們一起來看看他的數學小日記。誰來讀一下:今天早晨我從2釐米長的 牀上爬起來。走進衞生間拿起2米長的牙刷,刷完牙後,急急忙忙的洗臉、吃早餐。吃完早餐後我揹着書包去學校,來到教室,我拿出語文書,在7釐米高的課桌上認真的早讀。

師:老師看到好多同學都在笑,你們在笑什麼?

學生説出單位出現了錯誤。

師:那誰能告訴我1釐米有多長?1米有多長?

師:淘氣日記中出現的單位到底該怎麼改呢?今天我們繼續來認識新的長度單位。

二、認識分米

1、初步認識

PPT出示鉛筆盒。

師:鉛筆盒是同學們每天都要用到的學習工具,你們知道它的長邊和短邊分別是多長嗎?老師給大家準備了和這個鉛筆盒一樣大小的紙片,同學們估一估它的'長邊和短邊的長?

師:你能量一量嗎?看看你估計的準不準。

師:這個鉛筆的長大約是20釐米,寬大約是10釐米。

指出像10釐米、20釐米這樣的長度還可以用新的長度單位“分米”來表示。10釐米是1分米,20釐米是2分米。分米是比釐米大的長度單位。分米也可以用字母來表示,可以用字母“dm”表示。(板書)

追問:這個文具盒的長大約是幾分米?寬呢?

2、認一認

讓學生拿出直尺,按照10釐米是1分米,在直尺上找出1分米的長度,看看有多長。

提問:從直尺上看,1分米是幾釐米?

指出:從直尺上可以看出,1分米正好是10釐米,也就是説,1分米等於10釐米。(板書)

提問:你能用手比畫出1分米有多長嗎?先試一試,在於同學交流。

3、畫一畫

讓學生用直尺畫一條長1分米的線段。

提問:你是怎樣畫的?請同學們互相檢查一下,再看看1分米的線段有多長。

4、找一找

提出要求:找找身邊有哪些物體的長度大約是1分米,同桌互相説一説。

組織全班交流,進一步感受1分米的實際長度。

5、數一數

讓各小組的同學輪流在直尺上數一數,看1米有幾分米。

三、認識毫米

1、量一量

同桌合作量一量數學書的厚度有幾釐米,冰河同學交流。

提問:數學書的厚度不到1釐米,要準確表示它的厚度,怎麼辦?你有什麼想法?

提示:直尺上1釐米中間1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板書)這是我們今天要認識的另一個長度單位,毫米可以用字母“mm”表示。請大家觀察直尺,並在直尺上指一指1毫米,看看一毫米有多長?學生活動後,組織交流,明確:直尺上每一個小格的長度都是1毫米。

2、數一數

讓學生用筆尖指着直尺上的小格數一數1釐米有多少個小格。

提問:1釐米等於多少毫米?(板書)

3、看一看

出示一些厚度大約是1毫米的物品,説明他們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然後讓學生在數學書上數出10張紙,量一量它的厚度大約是多少,再讓同桌同學相互比劃1毫米的長。

提問:測量哪些物體的長度或厚度可以用毫米作單位。

四、鞏固提升

1、改正淘氣的數學小日記

2、想想做做第一題

讓學生看圖,同桌互相説一説各是多少毫米。

提問:你是怎樣知道橡皮和回形針的長各是幾毫米的?

再問:你認為怎樣用毫米作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3、想想做做第二題

出示三角形圖,讓學生指一指三角形的邊,説一説怎樣測量三角形每條邊的長度。

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交流測量的結果,以及自己的發現。

出示平行四邊形圖,讓學生獨立完成測量和填空,並組織反饋。

提問:通過測量平行四邊形四條邊的長,你有什麼發現?

4、想想做做第三題

完成測量後,讓學生説説課桌和板凳的高各接近幾分米,並説説自己是怎樣想的。

5、想想做做第四題

讓學生分別估計數學書和講台的寬,説一説估計的結果,以及為什麼估計數學書的寬要用釐米作單位,而估計講台的寬度要用分米做單位。

讓學生分別測量數學書和講台的寬,並記錄測量的結果。

提問:數學書的寬正好是整理米數嗎?比18釐米多幾毫米?可以怎樣表示?

再問:講台的寬正好是正分米數嗎?可以怎樣表示?

比較:估計時,一般不需要得到十分準確的結果,可以用大約是多少來表示,而測量得到的結果是比較準確的,可以用幾釐米幾毫米或幾分米幾釐米這樣的形式來表示。

6、閲讀“你知道嗎”,並進行交流。

五、交流反饋,全課小結

同學們這節課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在授課的過程中,發現學生對這一部分內容接受的較快,講解的頁較為流程,學生的反應也很積極。我通過數學小日記的方式進行導入,即建立了數學與生活實際的聯繫,又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活躍課堂氛圍。在新授的過程中非常注重學生的主體作用,給學生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思考去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將課堂交給學生。在評價的部分,我非常注重評價的時效性,給予學生及時肯定的評價,以激勵性的評價為主,即使學生回答不出來我也會給予一定的引導。在練習環節發現部分學生將釐米和毫米兩個單位混淆,在巡視指導時分別進行了個別指導。

認識分米和毫米教學設計5

一、教材分析:

《分米和毫米的認識》,是青島版國小數學二年級下冊第三單元《甜甜的夢》第一課,實際上是長度單位的認識。本節課是以釐米這個長度單位為紐帶,將米、分米和毫米聯繫起來。藉助測量建立1毫米、1分米的長度表象,認識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教材引導學生參與多種活動,把估測活動貫穿於整個測量過程之中,使學生建立豐富的表象,逐步形成長度概念。

二、學情分析:

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釐米和米,並知道1米=100釐米,對1米和1釐米有一定的感知,能借助手勢表示它們的長度,同時學生初步學會了測量的方法。

三、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結合具體情境和實際測量活動,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初步建立1分米、1毫米的長度觀念;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

過程與方法目標:在實際測量活動中,經歷認識長度單位毫米、分米的過程;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尺子進行測量;通過動手、動腦、動口的操作過程建立長度認識。

情感與態度目標:經歷實際測量的過程,體會長度單位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感受數學和生活的密切聯繫,產生對身邊事物長度的關注與好奇心,以及積極參與測量的願望,體驗數學學習的樂趣。

四、教學重點及難點:

重點:認識長度單位分米和毫米;知道1釐米=10毫米,1分米=10釐米,1米=10分米。

難點:在具體的情境中,學會選用適當的長度單位進行測量。

五、教具準備:

常規:米尺、小尺子、一分米長的紙條、一分硬幣 多媒體:課件

六、學具準備:

直尺、一分硬幣、紙條

七、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引入:

師:在一年級的時候,我們學過了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我們來一起復習一下。(多媒體課件)

1. 測量物體的長度通常用( )我們學過的長度單位有( )和( )

2. 測量較長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測量較短的物體一般用( )作單位。

3. 1米=( )釐米 生:(看大屏幕説一説) 師:通過複習,你們掌握得還不錯。同學們下面我們大家一起再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和1釐米有多長。

生:(一起比劃1米和1釐米)

師:(出示課件)誰能從尺子上找一找哪是1釐米?

生1: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

生2:從刻度1到刻度2是1釐米。

生3:從刻度2到刻度3是1釐米。

生4:從刻度3到刻度4是1釐米。 ……

設計意圖:複習長度單位釐米、米以及他們之間的進率,同時感受1米和1釐米有多長。

二、新授

活動一:認識毫米

師:拿出1分錢的硬幣,你能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不到1釐米。

師:如何表示這不到1釐米的物體的長度呢?這就需要我們再來認識的一位新朋友——毫米,毫米也是一個長度單位,它用字母mm表示。

師板書:毫米 mm 師:(課件演示)同學們繼續觀察尺子,從刻度0到刻度1之間你能看到了什麼?

生:有一個一個的小格。 師:尺子上1釐米中間的每一個小格的長度是1毫米。

師:你再來數一數1釐米之中間有多少毫米。一組數從刻度0到刻度1,二組數從刻度1到刻度2,三組數從刻度2到刻度3,看看你們數的結果是不是一樣。

生: (拿出尺子數)

生1:10毫米。

生2:10毫米。

生3:10毫米。

師:也就是説1釐米 = 10毫米

師板書: 1釐米 = 10毫米

師:現在同桌再來一起測量一下1分錢硬幣的厚度大約多少?

生:這個硬幣的`厚度大約1毫米 。

師:看老師也測量了一下,(出示課件)它的厚度大約是1毫米。

師:你能借助這1分錢的硬幣用手勢表示出1毫米大約有多長?

生演示

師:看到用手勢表示出來的1毫米,你有什麼感覺?

生:1毫米特別的短。

師:現在我們學習了毫米這個長度單位後就能更準確的測量一些物體的長度。下面我們看大屏幕,這根曲別針多長?説説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1是1釐米,從刻度1到刻度2之間佔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曲別針長1釐米8毫米,也就是18毫米。

師:這根鐵釘長多少毫米?你是怎麼看出來的?

生:從刻度0到刻度2是20毫米,從刻度2到刻度3之間佔了8個小格,也就是8毫米。這根鐵釘長( 28 )毫米。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三個長度單位了,它們是毫米、釐米、米,我們再一起用手來比劃一下看看1米、1釐米和1毫米有多長。 生用手來比劃。

設計意圖:以不到1釐米長的1分錢的硬幣的厚度,引入毫米的認識,創設問題情境發現以前知識不能解決遇到的問題,產生學習新知識的需求,在測量中感知1毫米有多長,認識毫米和釐米之間關係以及用字母表示毫米。

活動二:認識分米

師:現在拿出老師發的紙條,同桌一起測量一下它有多長。

生: 10釐米

師:其實10釐米還有另外一種説法就是1分米,分米是我們這節課認識的第二個新朋友。(師板書:分米 dm)

師:那麼1分米到底有多長呢?

生:1分米就是10釐米

(師板書:1分米= 10釐米 )

師: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

師:(課件展示)這是一把1米長的米尺,這個藍色部分是1分米,讓我們1分米1分米的數,你發現了什麼?

生:1米=10分米。

師:對,米和分米之間的關係就是1米=10分米(板書)快在小組內説一説並記住它們的關係。

1米 =10分米 10分米= 1米 板書:1米 =10分米

師:請看黑板,我們認識了兩個新朋友(毫米、分米)這就是我們這節課要學習的毫米和分米的認識(板書)

師:加上我們原來所學的米和釐米,他們都是用來測量物體的長度,叫做長度單位。請閉上眼睛想一想我們都學過哪些長度單位呢?你能按照從小到大的順序排列一下嗎?現在同桌兩人相互説一説:毫米——釐米——分米——米 (找生邊説,其餘同學用手勢表示)

師:我們以後在測量物體時,該怎樣選擇長度單位呢?(生説)

師:現在我們已經學習了4個長度單位了,這有一本書測量後忘記了寫單位,你來給它填上合適的單位。(課件展示)

生:這本書長2( 分米 )寬14( 釐米 )

設計意圖:在動手的測量1分米的紙條時,進而認識分米這個長度單位。並知道1分米=10釐米。通過觀察米尺,找出分米與米之間的關係(1米 =10分米)以及用字母表示分米。

三、練習鞏固、拓展延伸

智慧大闖關:

設計意圖:不斷提升難度來綜合診斷對長度單位的感知。

四、本課總結

師:這節課你學會了什麼? 還有哪些收穫?

生:認識了毫米、分米 知道了......

設計意圖:通過總結了解學生的收穫,反饋教學的所得。

板書設計:

毫米和分米的認識 mm dm 1釐米=10毫米

1分米-10釐米 1米=10分米

教學反思:

本節課讓學生經歷測量常見物體長度的過程,引出長度單位毫米和分米,讓學生感受到掌握毫米和分米是日常測量的需要,感受到學習這部分知識的價值。通過創設矛盾的情境,讓同學們用直尺測量實物具體有多長、多厚,從解決身邊的問題入手,激發學生的學習需求和興趣:探尋比釐米更小的長度單位的強烈願望。教學中,我把學生的發展放在第一位。教學時放手讓學生自己去數, 學生對1毫米的實際長度有一個初步的直觀印象,並且通過手勢幫助學生形成1毫米的表象,接着通過看一看、數一數,使學生的直觀的認識到毫米和釐米之間的關係,1釐米=10毫米,把學習的主動權交給學生,讓學生體驗學習的輕鬆和快樂。分米的認識也是通過先估計,再讓學生在實際測量動手操作中得出10釐米就是1分米。再讓學生用手勢表示1分米的長度,然後在生活中找長度是1分米的物體。建立1分米的長度觀念,通過練習培養和發展了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標籤: 分米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o2m52m.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