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

案例背景: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

A是班級裏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較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脱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着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着A的頭,一邊對他説,“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裏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着他説,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着,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説:“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應,然後老師又説:“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麼説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説。“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説。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着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裏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説着老師扶着他的手開着,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着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着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着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説:“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説:“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牀,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説:“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着,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脱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裏!”“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機會,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應,難怪A經常説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榜樣激勵、説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説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説教,教育只停留在表面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如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儘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説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説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裏。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説也許只是對於一些基本道理的表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機會,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達到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為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機會。

2、淡化説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遊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遊戲為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瞭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説興趣是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2

一、幼兒園個案記錄分析

一天午餐前,我拿起一本故事書,準備給孩子們講故事,剛起了個開頭:“有一個虎娃娃,老是離不開他的虎媽媽…”就聽見一細小的聲音在下面叫着,“別講了,別講了,什麼時候講完呀!”我低頭一看,是迪迪,只見他苦着一張臉,搖着手像是要制止我講下去。旁邊的小朋友不幹了,連聲説:“講下去,講下去,我們要聽的。”於是我對迪迪説:“小朋友都很愛聽的,你也慢慢靜下心來聽我説吧。”説完,我又準備繼續我的故事。可是剛説了沒幾句,他的聲音又來了:“別講了,別講了,什麼時候講完呀!”小朋友們不高興了“迪迪很煩的,老師快講下去,不要理他。”我問迪迪:“為什麼不愛聽故事,你要和小朋友一樣,安靜得聽。不能這樣打斷別人,這是不禮貌的。”可他還是忍不住翻來覆去的就是那幾句話“別講了,別講了,什麼時候講完呀!”我生氣了,對他説:“你不想聽,小朋友可想聽,如果這樣的話,那就請你自己去找個地方坐好,不要打攪我們。”沒想到,他真的站了起來,端起小椅子,坐到一邊去了,這倒引起了我的興趣。

事後,經過我多次細心的觀察,我發現迪迪這個孩子比較孤僻,膽子很小,平時的話很少,上課從不舉手發言,與老師也不願意親近,總是一個人玩,也不與別人交流,受到同伴的欺負也沒有反映,一到聽故事、看電視的時候,他就會反覆那幾句話“別講(看)了,別講(看)了,什麼時候講(看)完呀!”這究竟是什麼原因造成孩子性格變得如此的怪異,孩子的內心到底要數説什麼呢?

帶着這個問題,我與他的家人進行了交流,得知孩子的父母工作很忙,平時無暇與孩子交流,教養的責任主要有兩位老人來承擔。然而由於他小時候曾生過一場大病,幾乎喪失性命,因此家裏人都很寵愛他,對他的要求也是百依百順的。老人們很注重關心他的身體健康,而除了吃飽穿暖以外也沒有精力再去理他,無法與他交流,而孩子由於身體原因,也不能外出,每天就是一個人孤單的擺弄他的那些積木。於是,我試探的問他:“迪迪,你喜歡爸爸、媽媽嗎?想他們嗎?”他躲開了我的眼光,低下了頭。從他的神情中,我能感受到他的內心是多麼孤獨,他是多麼盼望能和爸爸、媽媽在一起呀。

二、產生自閉與孤獨感的原因

迪迪的這些行為反映出他的內心是十分孤獨的,他的自信心和自主感都沒有得到發展。如:他膽子小,不與同伴交流,不與老師親近,上課不舉手發言,害怕聽故事、看電視等等。這些情況的出現,都是由於平時父母忽略了與他感情方面的交流,對孩子的內心世界的缺乏瞭解與溝通造成的。孩子覺得自己被忽視,得不到保護與信任,沒有了安全感。而老人的照料則從他的身體條件出發,而沒有了解孩子的年齡特點,限制了孩子的興趣愛好,使孩子沒有了自主權,好像被關在一個無形的籠子裏了。

小班的孩子正處於一個人一生中第一個心理反抗期,壓制他的願望便會引起他的反抗。因此他對集體參與的活動顯得特別的反感,便用語言制止來表示自己的不滿。這是一種多麼不健康的心理呀。

對於這樣的孩子,的辦法就是要取得家長的`配合,讓其父母在工作之餘多投一些關注給與他們的孩子,孩子多進行一些交流,瞭解他現在在想什麼,準備做什麼。讓孩子知道自己是多麼的愛他,他也是家庭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而老人們則要適當改變自己的教養態度,放開手,給與孩子一些可以承擔的任務,如拿拖鞋、分碗筷等等。這樣才能使孩子對自己充滿了自信心,才能使孩子自主自立。

的要求,對他們採取的是迴避、漠視的態度的話,孩子會覺得自己是多餘的,對外界的態度也是拒絕的,他們便會生活在自己的內心世界,將自己與外界隔離,變得更加孤單、自閉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3

觀看實錄:

在我佈置的“花園”中擺放着幼兒們的作品“小蜜蜂和小花”。在今日的晨間活動“學説話”環節時,幾個早來園的孩子不約而同來到了”花園”旁把話題都集中在了合作的作品上,“看,我的作品在那呢”,”那是我和婕婕合作做的一對好伴侶,多美啊!”……小伴侶們談論開了。在一旁的偉福最終忍不住了,低着頭輕聲地説道:“我的作品是和蘇銘鐳一起完成的,我做了小蜜蜂,他請了小花。”眼睛沒有凝視幼兒,當説完時羞怯地笑了,小臉上泛起了一層層的紅暈……

分析措施:

膽小的幼兒羞於表現自己,不善表達。所以他在班級中很多的時候都是一個小小傾聽者和觀望者,除非是他所感愛好的事。上次在學習活動中和好伴侶合作的`體驗和作品成功完成的樂趣是他前所未有的,所以他也想和小夥伴們一起共享他的歡快,這份喜悦是抑制不住的,雖然在與同伴共享這種歡快時他還有些大方。

偉福其實是個滿聰慧的孩子,他的膽小內向是源於自信念的不足。在上次引導他參與的活動,完成了小蜜蜂的塑造,讓他觀察了自己的力氣,獲得了成功的歡快,從而促使他英勇地與同伴共享。讓幼兒在參與活動中完成一些力所能及地事,通過成功的體驗讓膽小內向的幼兒建立自信,與幼兒大膽交往是一條很好的途徑。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4

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情況概述:

鄭義威是我班一位5歲的小男孩,聰明好學。老師、小朋友都很喜歡他,但就有一個壞習慣——愛吸吮手指。在午睡、上課、遊戲時都會發現義威將食指放入嘴裏吸吮。當小朋友午睡起來時,就會聽到小朋友的告狀聲:“老師,義威睡覺又吃手了!”這時,他有會用無辜的眼神看着我,彷彿在説:“我不是故意的。它自己要跑到我的嘴裏。”有時候,看見他在吃手,我提醒他,他就把手指拿出來,一會兒又偷偷地吸吮手指了。

原因分析:

通過家訪、電訪及平時來離園的接待時間,與義威父母的交流中,瞭解到義威在斷奶後就有吸吮手指的習慣,當時未能引起義威父母的重視,到義威大點時,就不會吸吮手指了,結果義威卻一直沒能將這個不良習慣改掉。當他們認識到其吸吮手指的危害時,又以兒子年紀小,不忍心用強制的手段制止他,結果就錯過了糾正不良習慣的黃金時期。義威的`父母的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但如何才能改掉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一直是他們頭疼的問題,曾試過多種方法,但效果不大。

教育策略:

一、從心理上下手,瞭解吸吮手指的壞處,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

吸吮是經常反覆吸吮口脣、手指、腳趾、被子等行為,長時間吸吮手指或腳趾,會因局部刺激而使手指或腳趾變大、變粗,影響美觀和精細動作的發展。另外,吸吮手指很容易造成寄生蟲感染,還會使上下牙槽咬合不良。而這個吸吮行為經過長時間積累而成的,如果用強制的方法,會使義威產生逆反心理。所以不能用強制的方法,只能用引導、鼓勵的方法,使他自己認識到吸吮手指的壞處,讓他建立改掉吸吮手指的信心。於是我將吸吮手指會產生的後果用故事《貝貝的手指》講給他聽,讓他自己去故事裏尋找為什麼貝貝的手指與別的小朋友不一樣。當義威從故事找到答案後,很緊張的問我:“老師,我會不會變成跟貝貝一樣呢?”我笑着問他:“只要你從現在開始下定決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我相信你絕對不會變得和貝貝一樣的。”義威聽了很高興地説:“老師我要改掉壞毛病。”那天早上他都沒有吸吮手指。

二、用各種方法轉移注意力,加強監督幫助他培養良好的習慣。

義威吸吮手指的習慣不是一兩天能改掉,所以需要很長時間的努力,而且他已成習慣,要改不太容易。在初期,我努力讓他將吸吮手指的次數減少,從每天三四次到一兩次。有時他吸吮手指是無意識的,這就要我們老師的監督,在他睡着後,要監督他,不讓他將手指放入嘴中吸吮,有時他會控制不住,於是我馬上分散他的注意力,提供串珠、拼圖、剪貼等精細的手工活動,鼓勵他控制吸吮吸吮手指,集中精神完成任務,逐步讓他忘記要吸吮手指。實在控制不住時,我就會和他一起講笑話,讓他忘記吸吮手指的念頭。

三、支持、鼓勵他改掉不良習慣

因為全班幼兒都很喜歡義威,也知道他有吸吮手指的不良習慣,有時難免會遭到小朋友的譏笑。有一次,當義威想和陳瑾一起遊戲時,陳瑾拒絕了他,還説:“我才不跟你玩,你會吸吮手指。”義威聽了很難過。這時,我就安慰他:“其實每個人都有不良的習慣,只要我們改了,別人還會喜歡你的。小朋友們都很喜歡義威,但是他們不喜歡吃手的小朋友,只要你改了壞毛病,小朋友還會和你一起玩的。”後來,我還特意給班上的幼兒講了吸吮手指的危害,發動全班幼兒一起支持、幫助義威改了壞習慣。

四、家園一致,共同探討教育方法

我們在家訪中知道,義威的父母文化水平較高,十分重視對義威的教育。所以,我們就積極地與義威的父母探討教育的方法,努力嘗試各種教育方法,並讓他們積極地配合我們的教育方法,主動參與幼兒園的各種活動,逐步建立科學的育兒觀。在與家長的聯繫中,我改變了以往那種“告狀”式的做法,首先向家長彙報孩子的進步,同時向家長提出配合教育的要求,這樣家長很樂意支持我們的工作。

成效與啟示:

通過半年的家園配合,義威吸吮手指的現象減少了,小朋友不在譏笑他,能自信、大膽的與小夥伴一起玩遊戲了,雖然吸吮手指的現象還存在,不過,吸吮手指的次數明顯減少了。我相信只要家園繼續努力配合,針對情況適時調整教育策略,義威會改掉吸吮手指的習慣。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5

案例描述:

活動時,常常會有小朋友叫道:老師皮皮搶我的玩具了:老師“皮皮打我了:……學習活動時,他總是一個人跑來跑去,小椅子一刻也坐不住,為此,我們對他做了一天的活動跟蹤記錄,希望以此我們能得到更多的啟發和這些事情的原因所在。

早上來園時,小帥帶來了一個玩具,馬上小朋友的注意力都被吸引過去了,只見皮皮走過去,一把奪過小帥的玩具,就自己玩起來,小帥見了要立刻搶回來,於是,兩人你爭我奪,都不肯鬆手,我走過去蹲下來説。皮皮:你想玩這個玩具是嗎?皮皮點點頭,那麼,玩具是小帥帶來的,你應該怎麼跟他説呢,皮皮看看我,又看看玩具,對小帥説,讓我玩一會好嗎,小帥聽了鬆開了手,一起玩吧。我鼓勵道。兩個人聽了都跳起來,開心的玩起了玩具。

分析:

1.皮皮自我為中心的的傾向很明顯,自己的玩具只會自己玩,而不願意和別人一起分享,皮皮從小帥手裏一把奪過玩具,是因為他喜歡玩這個玩具,自己也想玩,便採取了最直接的`方式-----從別人的手裏搶來了自己玩。

2.皮皮表現出來的許多行為特徵可能與成人的過多關注有關,他已習慣於成為人們注意的焦點,一旦別人不注意他,他就會感覺不被重視,就會做出一些過激的反應(包括侵犯行為),以引人注意。同時在幼兒園裏。小朋友常常出於害怕而不敢接近他,滿足不了交往需要的他便只好新的攻擊性行為來吸引起同伴的注意,如此便形成了惡性循環。

教育措施:

1.幼兒由於他們的生理,心理特點,不可能和成人一樣能用比較適宜的方法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問題,有些幼兒只是想和別人表示一下友好,可是他們的動作給人家的感覺就像是想侵犯別人,幼兒年齡小不太會用語言表達自己的願望,更多的只能依賴於動作,造成了許多理解上的偏差:

2.轉移關注點:放大和鼓勵進步,皮皮的攻擊性行為主要是自我控制能力不強而表現出來的無意識失控的行為,針對他的這一特點,我認為過分的關注他,只會擴大他的問題和缺點。因此,在他出現無意識失控行為時,我會設法加以阻止,但是絕不會斥責他,也不實施壓服教育,以免因自己的主觀臆斷而傷害他,當他稍微的有些進步的時候,我便馬上加以表揚,鼓勵,讓他逐步的感受到老師對他的愛和信任。

3.如果發現皮皮出現攻擊性行為就果斷的制止,並邊示範撫摸對方的手臂或其他部位説;如果你喜歡小朋友你可以撫摸他的手臂:或者輕輕的拍拍肩膀:示範後,請皮皮像老師一樣做。並肯定的説;對;要輕輕的撫摸,才表示你喜歡他。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6

春春哭了,原來是要小便

午睡結束,小朋友們各自都自己穿衣起牀了,我看看大家差不多都已穿好,上鋪的小朋友也都已經下牀,我就開始為女小朋友梳頭。不一會兒,琪琪過來激動的跟我講:“老師,春春在哭啦!”我隨着她的手指來到午睡室,看見春春坐在自己的'小牀上掉眼淚。我走上去幫她擦乾眼淚問:“春春,不哭,有什麼困難和老師講好嗎?老師可以幫你。”可是小傢伙顧着哭,講不出話來。我看見春春兩腿夾得緊緊地,還扭動小屁股,就猜想他是不是想要小便,於是就問:“春春,你是不是想要小便呢?”她也不答話,就扭動雙腿,我斷定她是想要小便,就對她講:“來,春春先穿着拖鞋去小便,回來再穿衣服吧。”於是小傢伙一隻手擦着眼淚,另一隻手緊緊抓着我的手去洗手間了。

評價與原因分析:

從上述案例中可以看出春春在午睡起牀時又想穿衣服,但此時又忍不住想小便了,兩件事情讓他無法做決定到底先做哪樣,所以春春焦急的哭了。家長們的溺愛導致了春春做任何事情都希望得到別人的幫助,春春對老師的依賴性很大,老師要給予更多的關注。而且要讓春春知道,遇到困難可以向老師或阿姨或小朋友尋求幫助,慢慢的要自己想辦法解決、克服困難,而不是遇到困難就哭,要做一個勇敢的好寶寶。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7

觀看實錄:

綜合季節,大班幼兒年齡階段特點和我園正在進行的麪塑訓練,我預設了“小蜜蜂和小花”的活動旨在運用揉,捏,搓,壓等方法,用各色麪粉表現蜜蜂和小花的基本特點以及幼兒之間能樂意合作,從中體驗合作的樂趣和重要性,培育幼兒相互合作的力量。

在活動的第一階段我在介紹了小蜜蜂后,請孩子們説出小蜜蜂的好伴侶時,很多幼兒都樂觀回答:蜻蜓、蝴蝶……而坐在一旁的'柯偉福雖然也是小眼睛認真地凝視着我在傾聽,通過他的表情我知道他能回答,但對於這個他能回答的問題卻怎麼都不敢把小手舉起來。我請到了他,用言語來鼓舞他“柯偉福小伴侶也為蜜蜂找到了好伴侶,是誰呢?”“是,是柳樹”雖然相對於其他幼兒的回答,柯偉福的答案不太完整,但我知道他英勇地邁出了第一步,而我們大家也給了他迴應——樂觀的鼓舞。接着情節的深化小蜜蜂生病在家而小花在小蜜蜂家門前唱歌給它聽,向幼兒們預示了什麼是好伴侶。在爭辯什麼是合作時,孩子們就有關合作的方法開放了爭辯,也爭辯的熱火朝天,想出了很多合作的方法,雖然柯偉福小伴侶沒有想出合作的方式,但從他佈滿笑容的臉上看得出他也在動腦,他的思維在和小伴侶一起轉動。

分析措施:

《指南》中指出:幼兒園5-6歲幼兒培育階段目標是:體驗人與人相互交往,合作的重要和歡快。

活動中柯偉福笑得好快活,第一次看到他和小伴侶相處得這麼融洽,而不是孤獨地被孤立在孩子的外面,自己參與其中和小伴侶一起嘗試,英勇和比較自信地完成自己的“任務”,在活動中充分體會了合作和成功的樂趣,這種體驗對於這類膽小內向的孩子是很貴重的。

孩子的成長是需要關愛的,特殊是像偉福這類的孩子,尤其需要。由於內向使他們不敢英勇地與同伴交往,而是退縮所以很簡潔被大家所遺忘。老師對他的關愛之情如微小的動作,關懷的話語會在他們敏感的心靈中播下自信的種子,老師的引導會讓孩子英勇地踏出與人交往的第一步。而幼兒集體的鼓舞也是有其獨特作用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8

觀察對象:張志恆

性別:男

年齡:5歲

觀察時間:20xx年10月10日

觀察地點:本班教室

觀察目的: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和寬容的品格,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觀察記錄:

平日裏,經常有一些幼兒把自我從家裏帶來貼畫兒分發給自我的好朋友。今日放學前,我看見武憶冉小朋友把貼畫兒發給了自我的好朋友郭杉、孫宇等。這時我聽到張志恆小聲對武憶冉説:“我也想要一張貼畫兒,你給了郭杉兩張,你給我一張吧!你不給我的話我就告訴張教師你帶貼畫兒了!”於是我便故意裝作沒看見,讓幼兒自我應對問題。這時張志恆便跑到我面前對我説“張教師,武憶冉帶貼畫到幼兒園來,還把它分給小朋友!”

觀察分析:

經過觀察我發現,她們對美工區十分感興趣,最終因為沒有辦法很無奈從而選擇了圖書區。而在圖書區她們互相傾訴,圖書區似乎成為了她們聊天放鬆心境的場所,其實,她們彼此的傾訴也是一種語言表達的形式,只是她們的傾訴資料相比較較隨意。

教育措施:

這只是幼兒之間的小矛盾,教師可將問題拋還給幼兒,引導他們自我學着處理;若是較嚴重的情景則需教師酌情處理。另外,平時注意多與幼兒溝通,瞭解他們內心的想法。此外,與家庭配合培養幼兒獨立解決問題的本事和寬容的品格,以減少告狀行為的'發生,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幼兒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

觀察幼兒:張璐

觀察時間:20xx.10.12

觀察目的:幫忙幼兒多開口説話

觀察過程:張璐是九月底來我們班的,性格很內向,在班上很少和教師小朋友説話。

觀察一:

有一天,吃完飯,我讓吃完飯的小朋友端着椅子坐到操場上,只見她坐在椅子上一動不動,在一旁的卞琦小朋友就對她説:“你怎樣不出去啊?”張璐看了一眼卞琦,不做聲,把頭低下去。

觀察二:

午時快放學了,我拿出已學的字卡讓小朋友來認,我先出示一張字卡對小朋友説,看哪位小朋友還認識這個字寶寶?”我一説完小朋友都很踴躍的把自我的小手舉起來了,張璐想舉又不敢舉的小手,我看着她説:“張璐,你能告訴教師這個字寶寶怎樣讀嗎?她緩緩地站起來,小眼睛一眨一眨地看着我不説話,我微笑地對她説:“不要怕,教師明白你是最棒的!”只見她小聲地讀:“紫色的紫”我讓小朋友為她鼓掌,表揚了她。

措施:

1、創造條件,讓她多開口説話。

2、多鼓勵她,並多開設一些談話活動。

效果:

經過這一個月的觀察,張璐的性格活潑開朗了許多,發現眼神裏有了光彩,有時候還能看見她高興的笑容,有時候點她回答問題,也不會向以前那麼小聲地回答我,和教師小朋友交流比以前明顯多。我想,在以後的日子裏,我們會更加多對她引導,讓她歡樂成長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9

觀看實錄:

柯偉福旁邊的趙志鵬是個活潑外向的孩子,由於他的能言善道所以很多孩子都很崇拜他,偉福也不例外,加上他們兩家也住的很近,所以是比較要好的孩子。今日在離園前的格外鍾,我邀請英勇的孩子和同樣大膽的好伴侶為大家表演一個節目,小伴侶們紛紛要求上來。志鵬牽着偉福的手上來了,偉福有些羞怯,但還是很大方地並肩來到了孩子們的面前。兩人交頭接耳地商量了一會後説道:“我們為大家唱一首歌《小蜜蜂和蒲公英》”,“小小蒲公英……”雖然是志鵬的聲音蓋過了偉福的,但我依稀還是聽到了福福的並不響徹的歌聲。兩個人一起唱了,兩個孩子唱得很快活,我和其餘孩子們也給了他們吵鬧的掌聲,偉福顯得很感動。

分析措施:

今日是偉福主動英勇的在小伴侶面前表現的一次。他在好伴侶的陪伴下變得英勇和主動了,也變的`愛表現了。愛仿照是孩子的一大特點,讓性格膽小內向的孩子經常和膽大英勇的小夥伴在一起,跟著做出一些平常不敢做的事,耳濡目染,漸漸地可以得到熬煉,由於榜樣的力氣是無窮的。

二期課改的理念告知我們:幼兒園的訓練不再是單向的傳輸式,不僅僅是老師對幼兒的影響,還包括幼兒對老師的影響和同伴間的相互影響,這也是一個比較好的幫幼兒建立自信的方法。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0

觀察原因:

今天,小雅的媽媽告訴我,孩子經常一出了幼兒園的大門就要尿尿,而且還是特別着急的那種。在與媽媽的交談中得知孩子在家就有憋尿的習慣,不到已經快憋不住時不會去尿尿的。看的出媽媽也是很無助,希望老師能給與幫助。為了糾正孩子這個不良的習慣,我決定對小雅進行個別觀察及教育。

觀察實錄:

在進行區域遊戲活動的時候,我看到小雅的神情看似緊張,我的`第一反應就是她要尿尿,我趕緊問她:“小雅,你是不是要尿尿?”可她一臉嚴肅的告訴我:“沒有。”我又仔細觀察了一下,發現小雅的雙腿夾緊,我就對她説:“沒關係,老師陪着你,跟你一塊上廁所好嗎?”小雅沒有拒絕,我拉着她的小手一塊上了廁所。

觀察分析:

要想改變小雅的憋尿習慣,我覺得首先要老師細心地觀察,在她出現憋尿現象時要及時的給予幫助。其次要讓她覺得這不是一件嚴重的事,以此來解除她的緊張情緒。第一次幫助小雅不憋尿得到了成功,正式因為有了這次的成功,讓我對她糾正這一不良習慣增強了信心。

觀察實錄:

在餐前準備時,我組織幼兒如廁、洗手,當我喊道小雅那一組時,小朋友都大步流星的走進廁所,只有小雅沒有動靜,依然坐在座位上,我來到她的身邊蹲了下來,拉着她的小手告訴她:“馬上就要吃飯了,要去解小便洗手吃飯啦!”她一個勁的搖頭説:“我沒有小便”。我怕強迫她去會引起她緊張,她説沒有,我就沒有再要求了。吃完飯帶着孩子們散步回來以後,我又再次組織小朋友如廁,來到小雅的身邊對她説:“馬上就要睡覺了,要是不尿尿,憋着會肚子痛,到時還會尿牀,好羞羞”。小雅聽我這麼一説,伸出小手示意要和我拉手並對我説:“老師你陪我一起尿尿。”小雅再一次進步了,離改掉這個不良習慣又前進了一步。

觀察分析:

小雅的憋尿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作為老師不能着急,要有耐心,不能着急。她的每一次進步,老師都要及時的給予肯定。同時,老師應利用幼兒的心理特徵,採取有針對性的措施,以取得實效。

取得的效果:經過這幾天的時間老師的耐心引導和家長的配合支持,儘管小雅還不能自己主動的去入廁,但是已經能在老師的提醒下,陪同着去入廁了。孩子取得的進步和家長的配合,老師的耐心,細緻的觀察是離不開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1

觀看實錄:

“風味小吃店”是我們班孩子格外寵愛的一個角色玩耍。依據幼兒的需要現在風味小吃店的食品有:水餃、饅頭、湯圓和羊肉串等,很多幼兒都寵愛參與風味小吃店的玩耍,擺佈這些形象逼真的材料。有一次,禮傑選擇了風味小吃店玩耍,他賣起了羊肉串。玩耍中,他發覺製作羊肉串的謝煒辰離開了,馬上跑去擺佈製作羊肉串的材料,覺得挺好玩的。謝煒辰回來後,與禮傑吵了起來。由於,此時的禮傑怎麼也不情願離開製作羊肉串的崗位,他讓謝煒辰去賣羊肉串,陸宇航不情願,他據理力爭,跟謝煒辰説道:“明明是我在做羊肉串的,我先來的。”禮傑想了想説:“那我們石頭、剪刀、布”。結果,禮傑輸了,他又去賣羊肉串了。

分析與思考:

玩耍進行到否定的時間,在同一玩耍中消滅了不同的角色,而各角色應有自己不同的職責。觀看中,幼兒之間由於“你該做什麼?我該做什麼?”發生爭吵,這説明幼兒的玩耍在進步。在之前的玩耍中,幼兒的玩耍的角色少、不穩定,沒有明確的角色分工。隨着玩耍的逐步開展,玩耍角色增加了、玩耍的情節豐富了,幼兒經常受玩耍材料和參與玩耍人數等因素的影響而離開自己當前的角色,參與到其他玩耍,甚至強佔他人的角色。這些現象的消滅告知老師,幼兒的.玩耍需要規章,需要明確的角色分工,幼兒在玩耍中必需明確自己的角色、履行自己的角色職責。

實施措施:

1、和幼兒一起爭辯“怎樣才能讓別人一看就知道自己是做什麼工作?”鼓舞幼兒與老師共同想方法,製作標誌如牌子、圖片、衣服等,表現相應的角色。

2、依據幼兒爭辯,為幼兒供應不同的服飾,掛念幼兒明確自己和同伴的角色。

3、玩耍中,有意識的詢問幼兒,讓幼兒回答:“今日我是XX,我的任務是……”

掛念幼兒明確自己的角色及職責,在玩耍時能自始至終。

活動反思:

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職責都應從幼兒的玩耍中來,老師在玩耍觀看的基礎上組織幼兒爭辯、確定玩耍角色的分工以及角色的職責。在幼兒玩耍的過程中關注每一位幼兒是老師工作的重要一環,當我們的孩子發生困惑、疑慮的時候,我們都要準時地賜予掛念和鼓舞。由於幼兒玩耍水平的不斷提高除了需要幼兒自我的樂觀探究外,更需要我們老師的外力去引導和推動。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2

觀察地點:

中一班午睡室

觀察時間:

每次午睡時間

觀察記錄: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非常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天的午睡來説吧,她總是那個一直睡不着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況,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着聲音找過去,原來晨晨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接着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來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形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説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助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達到了預期的目的。

孩子們正在安靜的操作數字遊戲。忽聽“嬉…”説笑的聲音傳開了。放眼望去。又是段陽陽!“段陽陽!”他咧着嘴巴笑嘻嘻地看者我低頭開始操作了。但不一會兒他又動這個小朋友。逗哪個小朋友笑了…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3

觀察時間:20xx年2月6號上午

觀察實錄:

午餐前,我特地提醒朱紫嫣要去小便,她一個勁地説:“沒有尿尿。”我怕引起她緊張,沒有強迫她去。到了吃飯的時候,朱紫嫣拿着小勺,目不轉睛,神情有點呆滯。我摸了一下她的褲子,全濕透了,地上還有一灘尿。她看着我,很不安的樣子。於是我安慰她説:“沒關係,下次想尿尿的時候別害怕,要馬上告訴老師,老師一定會幫助你的。”她緊張的神色緩和些。我幫她換上乾淨的褲子,讓她繼續吃飯。

觀察分析:

朱紫嫣憋尿、尿褲的現象不是一兩天就能改變得了,老師不能着急,當發生尿褲的`時候,也不能責怪她,要寬容她,理解她,允許她有反覆的過程。當然,尋找有效的教育方法也是老師應該面臨的問題。

從對朱紫嫣的個別教育中,我們認識要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必須做到:① 認真觀察幼兒,獲取其行為表現的特點;② 深入瞭解幼兒行為背後的真正原因;③ 教育應有耐心,企圖通過一次教育就能取得理想的效果是不現實的;④ 必須立足於幼兒的心理特點,採取有效的教育方法。俗話説“教無定法,貴在得法“ ,只要我們教師擁有一顆熱愛孩子的愛心,不管是什麼樣的孩子,不管孩子已形成什麼樣的不良習慣,相信每一個孩子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4

觀察目的:如何有效地對內向幼兒進行鼓勵、欣賞教育。

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説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能力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老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進步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積極表現自己,只是安靜的管好自己,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建議,他也只是安靜的接受,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但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進步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着無比的自豪和快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通過家校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進步,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現在,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積極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裏一直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裏,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幼兒個案觀察分析記錄15

觀察時間:

20xx年4月8日上午9:10—9:33

觀察地點:

小二班

觀察對象:

花花(3歲半)

觀察者:

盛xx

觀察目的:

1、通過觀察幼兒操作《顏色四段卡》的行為表現,瞭解幼兒的發展水平,為進一步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提供依據。

2、基於幼兒對學習材料的使用情況,評估材料提供的適宜性以及教師指導的適宜性,以更好的促進幼兒主動學習。

花花在榻榻米上選擇了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進入自主的學習和探索中。

花花先鋪好工作毯,然後走到放置材料的地方。一次拿一樣,分兩次拿了《顏色卡》和《色板2》,整齊地放在了工作毯的左上角。隨後將《顏色卡》裏的第一段卡按照從左到右的方向整齊的擺成了一排,又分別拿來了真實的蔬果。

花花準備放只有圖片的第二段卡時,反覆對比了一下,發現沒有擺放的位置,就逐個把實物蔬果一個個的往下挪開並擺成了一排。隨後,又拿出二段卡從左到右的擺放了兩個,期間發現沒對整齊,又把卡片對整齊了。

緊接着,花花拿起了只有文字的第三段卡,反覆對比了將近一分鐘之後將字卡準確的擺放在了黃色的下面,還拿起了黃色的梨對應的擺放在下方,嘴裏説着“黃色”。

花花擺放好第二段卡和第三段卡後,就將顏色相一致的四段卡《蔬果》對應的擺放在了下面,擺放時小聲的説出了“紅色”“黃色”五個字卡上的全部內容,18分鐘後花花完成了全部的操作。當最後一個白色的蘿蔔擺放好後,花花沒什麼表情的看了老師一眼,老師在旁邊給了一個大拇哥,花花就開始了收材料了。

花花從左到右一張張拿起了一段卡放在材料盒裏後,又同樣的拿起了二段卡放在了材料盒裏。拿起三段卡時還用小手拍了一拍,拍整齊了之後才放進材料盒裏面。

緊接着,花花折返6次分別將蔬果一個個的放回了原位,又回來將材料盒和色板分別放了回去。最後蹲在工作毯左側,把工作毯拉向自己的方式重複了幾次,整齊的'將工作毯卷好並放回了原位。

觀察分析:

幼兒的興趣需求:花花對操作材料《顏色四段卡》表現出了濃厚的學習興趣,整個學習過程投入而專注,長達23分鐘的操作過程中裏能夠完全獨立、自主的進行主動學習與探究。

幼兒的發展水平:花花在從一段卡和食物的對應中,發現了二段卡和三段卡還沒有進行擺放,能及時發現並進行位置上的調整。在之後的顏色與字卡對應、實物與字卡對應擺放以及收材料的過程中都表現出非常好的秩序感。在辨認和讀字卡的過程中,對文字敏感,善於發現材料的暗示作用,圖與文字的聯繫,能清晰的指認和讀出字卡上的文字。

材料提供的適宜性:在學習材料的設計上,教師將稍顯枯燥、抽象的顏色三段卡與真實的實物建立了聯繫,變成了幼兒感興趣的《顏色四段卡》。材料設計目的明確,適合小班幼兒操作,並有隱性的錯誤訂正,能夠有效支持幼兒的主動學習。

教師指導的適宜性:整個活動完全由幼兒獨立操作完成,幼兒沒有用言語或者在肢體上表現出對老師的需要,而教師也沒有直接的介入,只是在旁邊指導其他幼兒的時候,不定期的投來關注的目光和豎起大拇指給予孩子鼓勵。

後續的支持策略:在活動後的小結時,花花在説“自己玩了顏色的遊戲”後,教師用啟發性的語言幫助花花進行了總結,如“花花今天進行了顏色四段卡的工作”“蘋果是什麼顏色的?”“蘋果是紅色的”“還有什麼水果是紅色的?”……教師能有意識地幫助幼兒聯繫已有經驗形成新的經驗。

教師反思和建議:

作為小班的花花,表現出的長時間的專注力和自我學習的能力以及超強的秩序感讓筆者感到特別驚歎!幼兒看見學習材料就會產生遊戲意圖,材料是支持幼兒主動學習最重要最顯性的保障。幼兒的認知、思維、語言等無一不在操作擺弄中產生和發展,而幼兒主動學習的關鍵是能夠支持幼兒選擇他們需要的材料,選擇和誰玩,如何玩以便於實現他們的計劃和意圖。所以,教師要提供有準備的環境,同時要具有敏鋭的在觀察意識,去發現幼兒的需要,在不斷的發現與完善中,讓他們在足夠的時間、空間裏能夠按照自己的意圖自由操作,親身體驗,享受學習和探索的樂趣!

今天花花拿了《色板2》可是並沒有打開進行操作,建議在現場或之後的活動中,老師能關注到,並能有意識的進行引導,幫助幼兒對顏色的認知和分辨中能有更進一步的提升!

標籤: 幼兒 個案 幼兒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1642l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