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幼兒園案例分析(大全15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大全15篇)

幼兒園案例分析1

案例背景:

幼兒園案例分析(大全15篇)

A是班級裏的小男孩,來幼兒園一年都不到,長得很帥氣,有時儼然一個大男孩,人也很聰明,但話不多,還有讓老師苦惱的是:他很多時候比擬懶,睡前不願意自己脱褲子,醒了更多的時候等老師、阿姨幫他穿褲子、鞋子,如果不是很餓他連喂自己吃飯都懶得動手,做操時只要老師不扶着他做,他也懶得動手動腳,活動時,只要是需要動手稍微有點麻煩的事情,他寧願坐在一旁看看,彷彿他對於很多事情都沒有什麼激情。

案例描述:

情境一:老師好!門口A進來。你好!今天真棒,來得早起來了。老師一邊摸着A的頭,一邊對他説,想玩哪個區角,自己選一個進去玩吧。他選了娃娃家,在裏面玩得很開心,又是燒菜,又是做飯,還躺在靠墊上蹭來蹭去很是舒服。到了做操的時間,老師鈴鼓響起,請小朋友們把你們的玩具整理好,有小便的小朋友去小便,然後來搭火車,我們要準備下樓做操了。可他還在玩,老師叫他:A整理好玩具,穿鞋子出來了,我們要準備下樓了。可他還在繼續玩,老師走過去,對着他説,他這才放下手中的玩具,但是沒有整理的意思,來到自己的鞋子旁邊坐着,但是就是沒有動手穿,然後看看老師。老師知道他的意思,但是老師説:你先把自己的玩具整理好,然後自己穿上鞋子,A很棒的,自己會穿的哦?他沒反響,然後老師又説:A再不整理,等下我們就都下樓了,就不等你了。他見老師這麼説就象徵性的拿了幾個玩具放好,這時一位小女孩進去幫他整理,他就馬上退出了,他坐在鞋旁沒有穿我不會!A説。不會我可以教,但是我教完了你要自己穿。老師説。A點點頭,老師一步步告訴他,他今天穿的鞋子應該怎麼穿,並一步步幫他穿上一隻,另一隻讓他自己動手,他很快久穿好了。

情境二:

操場上,孩子們都興致勃勃地和着音樂做早操,雖然有些孩子的動作也不是特別標準,但是一個個都是一副認真的樣子。這時,看到站在圈子上的A又在那裏一動不動,老師開車開到他的.面前:A小司機當好了嗎?説着老師扶着他的手開着,他就像一個提線木偶,沒有任何感覺的讓老師扶着他開,開了一小會,老師放開了他,繼續開到其他孩子的面前,然後他又是呆呆的站着懶得動手了。老師叫他:A,小手舉起來了,變成小豬了嗎?老師扶着他的手誇張的做起來,他就跟着老師的手動起來了,但是當老師離開後,他又停了,對此老師顯得有些無奈。

情境三:

餐前老師講了嘟嘟熊的故事給孩子們聽,故事講完後,老師問孩子們:老奶奶為什麼喜歡嘟嘟熊?還誇獎他。有孩子很快的説:因為他會把自己的吃出的垃圾都帶走。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愛勞動。對呀!所以老奶奶喜歡他,還誇獎他。那我們也要學嘟嘟熊,以後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不能偷懶,要不然沒有人會喜歡你的A是嗎?旁邊的一位孩子馬上説:恩,是的要自己的事情自己做。A也點點頭。

情境四:

有天起牀,所有的孩子都已經穿好鞋子了,只有A還坐在他的鞋子旁邊等阿姨出來幫他穿。一會,阿姨出來,老師對阿姨説:阿姨,不要幫他,他會習慣的然後,阿姨沒有幫他,他繼續坐着,老師走過去,我們今天來給你得小腳丫找家好嗎!老師把自己的鞋子脱去,這個是它得家嗎?不是!那它得家在什麼地方?這裏!那趕緊讓它進家門吧?好!

案例分析:

1、形成不良習慣的原因

A的不良習慣並不是一天兩天形成的通過家訪我們瞭解到,從小A一家就跟外公外婆生活在一起。兩位老人對於小孫子是寵愛有加,每天吃飯都是由外婆喂,外公外婆的另一個任務就是清理A每次玩好的場地,他從來都不習慣自己整理玩具。就這樣,什麼都由大人包辦代替,使他失去很多自己動手的時機,並逐漸養成了嬌生慣養的性格,而且外公外婆對於他的每個眼神總能很快的心領神會,並做出及時正確的反響,難怪A經常説自己不會但也懶得問。

2、教育效果經常不明顯的原因

雖然在日常生活中老師們也會運用故事、典範鼓勵、説理、看圖等策略,但是這些對他來説更多的時候只是簡單的説教,教育只停留在外表而使被教育者缺乏感性認識和經驗。教師對於孩子的教育有時還是會受到傳統教育的思想束縛,有時也會只注重教育的結果而非過程。比方有時教師為了讓孩子儘快的完成任務,僅僅只是用了語言的提示讓A把自己的玩過的玩具自己整理好,卻沒有交給他應該如何整理,這對於其他的孩子來説也許並非難事,但是對於一個在家一直有人幫他做事的A來説也許是有難度的,可能根本沒有人告訴過他應該要怎麼拿怎麼放,放哪裏。而有時教師也忽略了孩子的內心感受,上述的教育對於A來説也許只是對於一些根本道理的説明的接受,而並非從內心有所觸動,因而也達不到明顯的教育效果。

案例反思:

1、做好家園共育工作,統一孩子的教育方式方法

長輩們對於獨生子女得溺愛讓他們失去了很多動手的時機,正是這樣才讓A變得如此的依賴他人。要是他發生根本性得改變必定需要一個很長得過程,同時在這個過程中還需要更多家長得配合,教室要及時得指導家長的工作,要讓家園真正能到達很好得共育,而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要讓5+2=7而不是小於7,為孩子創造良好得家庭環境和表現自我的時機。

2、淡化説教,創設更加生動活潑的實踐情景去教育孩子,運用好遊戲得方式

在我們得日常教育中,不要以成人得眼光或語氣去教育孩子該怎麼做、不該怎麼做,不要總習慣於把現成得東西告訴孩子,要倡導以人為本,更多得運用遊戲為孩子創設有趣得情景讓他們親身體驗。

3、教師要成為幼兒學習活動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幼兒園綱要指出:教室應為幼兒學習生活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這就要求教室要觀察幼兒、瞭解孩子、同時鼓勵孩子去發現自己的世界。而教室僅僅作為他們參加獲得支持者、合作者、引導者。

4、找到孩子得興趣點加以引導

都説興趣是最好得老師。綱要也指出:教師應善於發現幼兒感興趣得事情、遊戲和偶發事件中所隱含得教育價值,把握時機,積極引導。提高孩子對於參與活動得興趣。

幼兒園案例分析2

案例簡介:

20xx年7月12日,蘇某與蒙某簽訂了幼兒園轉讓合同書。該合同約定:蘇某自願將xx幼兒園轉讓給蒙某使用;幼兒園現有裝修、設備,在蘇某收到蒙某的轉讓金後無償歸蒙某使用;幼兒園轉讓金為35000元,籤合同當日蒙某首付蘇某17500元的訂金,剩餘的17500元在20xx年9月10日前付清。合同還對該幼兒園的房屋租賃及原有員工留用、安置等問題作了約定。同日,蒙某向蘇某支付了17500元轉讓金。同年9月1日,xx縣教育局向蒙某核發了民辦學校辦學許可證,有效期20xx年9月1日至20xx年9月1日。餘下的17500元轉讓金蒙某在約定的時間屆滿時未能支付。為此,蘇某曾找到xx縣府城鎮中心學校,要求學校協助其追回剩餘的17500元轉讓金。餘下的17500元轉讓金蒙某至今未付。

後蘇某起訴至法院,一審法院判決“蒙某支付蘇某轉讓金17500元及利息(利息的計算:以17500元為基數,從20xx年9月11日起至本案生效判決規定的履行期限最後一日止,按中國人民銀行規定的同期貸款利率計付)。案件受理費279元,減半收取1 40元,由蒙某負擔。”,蒙某不服一審判決提起上訴,二審法院駁回上訴,維持原判。

律師點評:

上述案例為幼兒園轉讓合同糾紛,從蒙某的角度講,在轉讓幼兒園的.過程中忽視了對於幼兒園資質等相關法規、規章的瞭解,雖然接手後縣教育局核發了許可證,但卻剛好説明在接手之前該幼兒園還未通過審批還未取得許可證,如果未能順利取得許可證,蒙某不能經營幼兒園必將帶來損失,由此可見,蒙某未充分考慮幼兒園轉讓涉及的各種風險。

近幾年國務院和地方政府出台了發展學前教育的法規、規章和扶持政策,鼓勵優質公辦幼兒園舉辦分園或合作辦園,擴大辦園規模,增加優質學前教育資源。支持街道、農村集體舉辦幼兒園。鼓勵社會力量以多種形式舉辦幼兒園,因此涉及幼兒園創辦、轉讓的糾紛呈現不斷增多的趨勢,那麼在創辦或轉讓幼兒園的過程中應注意哪些方面?如何做到依法創辦和經營幼兒園呢?

律師建議:

在創辦或轉讓幼兒園的過程中,應注意如下幾個方面:

1.幼兒園是否已取得相關資質?

根據《幼兒園管理條例》和《國務院關於當前發展學前教育的若干意見》(國發[20lO]41號)的規定,國家實行幼兒園登記註冊制度,未經登記註冊,任何單位和個人不得舉辦幼兒園。

城市幼兒園的舉辦、停辦、由所在區、不設區的市的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登記註冊。農村幼兒園的舉辦、停辦,由所在鄉、鎮人民政府登記註冊,並報縣人民政府教育行政部門備案。

新舉辦的幼兒園須取得辦園許可證,屬民辦非營利性的到民政部門登記,屬民辦營利性的依法到工商行政管理部門登記後方可開辦。

未經登記註冊,擅自招收幼兒的,由教育行政部門視情節輕重,給予限期整頓、停止招生、停止辦園的行政處罰。

2.幼兒園園合和設備是否符合標準?

幼兒園用地、規劃、建設等是否符合相關主管部門的規定和要求。

舉辦幼兒園必須將幼兒園設置在安全區域內。嚴禁在污染區和危險區內設置幼兒園。舉辦幼兒園必須具有與保育、教育的要求相適應的園舍和設施。幼兒園的園合和設施必須符合國家的衞生標準和安全標準。

3.幼兒園的師資配備是否符合標準,是否均具有相關資格證? 幼兒園應當具有符合條件的保育、幼兒教育、醫務和其他工作人員。

幼兒園園長由舉辦幼兒園的單位或個人聘任,並向幼兒園的登記註冊機關備案。

幼兒園的教師、醫師、保健員、保育員和其他工作人員,由幼兒園園長聘任,也可由舉辦幼兒園的單位或個人聘任。

在對上述事宜進行審查後,如為創辦幼兒園則應按法規和規章的標準進行幼兒園建設和經營管理,如為轉讓幼兒園則應在轉讓協議對涉及的事項進行詳細約定,如園合房屋是自有還是租賃以及期限等,特別是還要對不符合標準的事項要求轉讓方進行整改,並將整改結果 第 4 頁 共 9 頁

與轉讓款項掛鈎,在完全達到標準後才付清轉讓款項並接手幼兒園。

學前教育是終身學習的開端,是國民教育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重要的社會公益事業。同時,關係千千萬萬兒童的健康成長,關係千家萬户的切身利益,關係國家和民族的未來。因此,無論是創辦還是轉讓幼兒園都應當嚴格按照國家法律、法規和地方規章等進行幼兒園規劃建設、經費投入和經營管理。

幼兒園案例分析3

案例描述:

最近幼兒園對體育器械的位置擺放做了重新的調整,對我們小朋友出去户外活動方便了不少。另外,幼兒園還佈置了一些十分有趣的奇趣體育項目,例如:户外娃娃家、小山坡等,這些都十分吸引小朋友。

今天我們的場地是環形水泥地,我讓小朋友自己選擇了器械,很多小朋友選擇了剪刀車,辰辰本來也想選擇剪刀車玩,可惜“下手”慢了些,剪刀車都被別的小朋友選去了,他看上去有點不開心,走過來告訴我説:“老師,我想玩剪刀車,可是剪刀車都被他們搶光啦!”我安慰他:“要不你先去玩一會兒扭扭車吧,等會可以跟玩剪刀車的小朋友換一換啊,好嗎?”他覺得有點道理,就推着扭扭車去玩了。

沒過多久,辰辰的扭扭車就扭到我旁邊來,跟我説:“老師,我不想玩了,他們不跟我換剪刀車。”我看了看玩剪刀車的小朋友,有的在比賽,有的自己在玩,正是起勁的時候,我説:“要不你再等等。”他沒説話,把扭扭車開走了。不一會兒,我發現,他把扭扭車放到了原來的位子,換了一個皮球來拍,拍着拍着發現自己還不會拍皮球,又跑到放器械的地方,換了一把手搶過來。一個小時的户外活動時間,辰辰換了四五次器械。

案例分析:

體育户外活動的開展本是讓教師有計劃有目的地組織幼兒進行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讓孩子在玩中學、學中玩、玩中練、練中玩,鼓勵幼兒大膽嘗試,以增強幼兒的體質,使幼兒的身心得到健康的`發展。根據孩子的反應我做了以下的原因分析:

一、教師的觀念

我一直認為,教師在活動中的角色是幼兒的引導者,在活動中,我經常會讓孩子們自由玩,而老師更多的是幫助能力相對較弱的小朋友和觀察小朋友在活動中的表現。而對個別小朋友的需要沒有真正的瞭解。

二、材料的問題

1、種類多,數量少,個別孩子無法拿到自己想玩的器械

有的地方的器械很多,但是數量比較少,一些剛買來的新奇的器械往往比較受歡迎,但總是不能滿足大多數小朋友的意願,就會發生爭吵、爭執的現象。

2、沒有深入挖掘材料的玩法,孩子們玩法單一,興趣漸失。

孩子們對遊戲材料只有單一的玩法,如孩子們玩圈除了跳圈還是跳圈,跳繩除了跳還是跳,時間一長,孩子們就失去了興趣。

對策與思考:

一、充分挖掘材料的一物多玩,讓幼兒保持興趣。

隨着幼兒遊戲能力的不斷加強,他們已經不能滿足現在的遊戲玩法,我們要不斷地挖掘遊戲材料的玩法,和幼兒一起探究材料的一物多玩。

二、教師指導的方式要有針對性

在遊戲中要不斷髮現孩子在遊戲中存在的問題,並進行及時的糾正。

三、引導幼兒之間相互謙讓

孩子的社會領域的學習與發展過程是在日常生活和遊戲中通過觀察和模仿潛移默化地發展起來的。所以我們在平時要注重對孩子這方面的教育。

幼兒園案例分析4

現在的孩子基本上是獨生子女,各個嬌生慣養,吃飯挑食這一問題普遍存在於他們的身上。怎樣才能讓我們的孩子在愉快、輕鬆的情緒下把飯吃飽、吃好是所有家長老師共同關注的問題。如果一味的喂,幼兒的依賴性就越強,哪天不喂他吃了,他就乾脆坐那裏不吃了;光靠一味的“催”吧,這樣又會在幼兒心理產生一種“焦慮感”,進而影響幼兒的進食的質量,甚至會引起幼兒的一種“心理性嘔吐”,那吃進的飯可就全部吐出來。以前我帶的大班裏就有這麼一個孩子,碰到他不喜歡吃的菜,他就可以讓自己吃一口,嘔吐一口。真是愁死我了!在一年的工作摸索重,我得出了一個小方法,讓我們來共同分享吧!

今天的午飯裏有白菜,把飯發下去後孩子們都大口大口的吃開了。我發現小愷卻坐在那裏,手捏着嗓子,眼睛含着淚花,看着盤子裏的'菜樣子可憐極了,我就問他:“小愷,你怎麼不吃飯呀?”他看了看我,指着盤子裏的白菜愣是搖頭。於是我就説:“你喜歡小白兔嗎?”他點點頭。“你為什麼喜歡它?”“因為它長的可愛。”“那你知道小白兔最愛吃什麼嗎?” 小愷聽了神氣起來:“小白兔愛吃蘿蔔和白菜。”“小愷真聰明,如果你像小白兔一樣也愛吃白菜,那你也會和小白兔一樣長的很可愛。”小凡看着我好像有點不相信,我又笑着對他點點頭,我餵了他一口,他張嘴吃了,但是一直含在嘴裏不肯無往下嚥,這時我靈機一動就説:“小愷,你知道嗎,嚼白菜時發出的聲音可好聽了,咯吱、咯吱像踩在雪地上一樣。”聽了我的話,小愷高興了使勁的嚼起來,“老師,咯吱咯吱真好聽!”我連忙又餵了他一口菜,他大口大口的嚼了起來,我把耳朵湊在他嘴邊説:“你能嚼給我聽嗎?”他使勁點點頭,大口大口的嚼着,不一會工夫餐盤裏的菜就全吃光了。

其實吃食物發出的聲音並沒什麼特殊的,我只是把它加上了形象的比喻,孩子們卻感到很興奮,覺得很有趣,加上側耳傾聽的動作,為了證明自己很能幹很厲害,孩子們就會用力咀嚼,多吃食物了!

幼兒園案例分析5

案例描述:

下午起牀時間,當小朋友陸續起牀,穿好衣服和褲子,要去穿鞋子.大多數的小朋友還是自己會穿鞋.可是有個別幾個小朋友還不會穿自己的鞋子,本案例先以貝貝為主進行描述,當時,貝貝只是手裏拿着鞋子,小眼睛東張西望,即不要求老師幫助,也不自己試着穿鞋,就傻傻可愛的站在那裏.當小朋友們都穿好鞋或請老師幫助穿好鞋的小朋友完成後都去小便、洗手,準備吃點心.

他還是站在那裏,一聲不吭.這時我過去問他:貝貝,小鞋子怎麼不穿啦?他不答覆我,只是看看我,你不會穿嗎?他還是不答覆我,不會就點點頭於是他點了下頭.不會穿我們自己可以試着練一下,你坐下來,我來教你怎麼穿小鞋,先把鞋子和小腳找對家,然後小腳套進去,用力往前鑽,小手拿住小鞋的後跟處,往小腳的後跟緊靠,使勁就能把鞋子套進去.結果説了半天,他還是站在原點不動,很無奈我只好幫他穿了這次鞋.(類似的情況已經發生過好幾次,有時不幫他穿,只教他方法,一圈轉回來,他還是站在原點,不穿鞋)

案例分析:

貝貝是個性格內向的小男孩,在平時的`接觸中,很少説話,與小朋友之間也較少的溝通.家庭方面也是重大因素,由於他父母平日很忙,沒有太多時間還照顧他,所以請了個專業的阿姨來陪同他,平時也是和他的阿姨一起生活的,交際的範圍受到侷限.所以溺愛更是發生在這裏,由於照顧,根本上他的一切生活起居都是他阿姨包辦,沒有讓他自己實踐的時機.而且爸爸媽媽偶爾見面,照顧下也只有疼愛的份,更別説注意他的各方面的開展.教育方式假設不當,小朋友的開展也會受到限制.

小班的幼兒在動作開展發麪已起到了一定的階段,也是從大到小的開展規律進行的其實貝貝的年齡在本班中並不算小,如果教育得當,他的生活自理能力方面較有較好的開展,最重要的是一種訓練,絕大多數也是開展在家中及他的主要撫養者給不給他實踐的時機.

指導策略:

一、家長方面:

1、改變現有的教育觀念,教師要與其主要撫養人多溝通,交流讓他在家中可以得到鍛鍊的時機,家長只是交給他一種方法,讓他多多嘗試錯誤,最後總會穿鞋.

2、多帶他外出,與同齡人多接觸.這主要針對於他內向的性格,不要圈住他的交際範圍.不要以為只要在家中就是平安的,就是好的多於同齡人接觸,才會更好地開展他的社會性.

3、要學會持之以恆,有些習慣結果,並不是一兩天的事,是一種持續、動態的開展過程,既然學會了穿鞋,從此以後讓他自己穿,再也不用幫助他穿鞋,這才是真正習慣的養成,就可提升他的生活自理能力.

二、教師方面:

1、不斷與幼兒溝通,知道他的弱項,想出方法幫助他提升.

2、多給幼兒自主鍛鍊的時機,允許小朋友犯錯,成功時進行及時表揚.

3、與家長個別交流,家園同步,步調一致.

幼兒園案例分析6

案例實錄:

在吃完午飯後大部分小朋友在安靜的閲讀書本,這時,聽到了幾個小女孩吵架的聲音,老師便走了過去,是珂珂、雅涵、嵐嵐在爭執,老師問:“發生了什麼事情?”雅涵:“珂珂背地裏她叫嵐嵐不和我做朋友,但是老師説過的,大家都是好朋友的,而且我也沒做錯什麼啊。”老師説:“你們現在已經長大了,有自己交朋友的想法,老師也想和你們做好朋友,你們自己看看怎麼解決好嗎?”這是珂珂就哭了,嵐嵐見狀也哭了。

時間到了下午,小朋友在吃午點,珂珂又和另外一個小朋友發生了矛盾,老師看見了,但是沒有過去幹預,讓孩子們自己處理了事情。在離園的時候老師將珂珂今天在園的表現悄悄告訴了媽媽,讓她回家留意珂珂的情緒。

晚上珂珂媽媽回到家就悄悄給我打電話了,説珂珂回到家就抱着爸爸哭訴在幼兒園小朋友都不和她做朋友,她沒有朋友了。

案例分析:

經過了和珂珂媽媽的電話溝通,將在幼兒園這幾天發生的事情都一一和媽媽説了,媽媽就回憶週末的時候的一件事情,珂珂和一個從小一起長大的姐姐發生了矛盾,姐姐已經上國小了,用國小的方式去處理和珂珂的感情,就教唆另外一個好朋友不和珂珂做朋友,一直到分開回家都沒有和好,當天下午回到家珂珂就哭得稀里嘩啦,一個晚上都沒有睡着,一直在很傷心的和爸爸媽媽述説自己沒有朋友了,一來幼兒園就會接連的出現剛才案例中出現的各種糾紛,珂珂是一個懂事的'小朋友,對朋友都比較重感情,情商較高,現在是已經滿了六歲,對於這種感情上的處理都會比較的重視,有自己的交友方式,在對於姐姐的事情對她的傷害特別大,她就模仿姐姐的方式去留住自己的好朋友,所以就去挑唆嵐嵐不和雅涵玩。

措施方法:

和珂珂媽媽聯繫了以後,瞭解了事情的來龍去脈後就和珂珂的媽媽一起商量讓珂珂打開心結方法,珂珂的心結還是姐姐的感情破裂了,所以讓媽媽和姐姐的媽媽取得聯繫,在聚會一次,讓她和姐姐能夠和好如初,這樣她才能不再為失去沒有的事情焦慮,珂珂媽媽決定讓珂珂在家休息調整兩天,在週一學校組織的春遊活動在來參加,那時珂珂和媽媽一起選購了很多零食,和小朋友一起分享,這樣很快大家又歡聲笑語起來,珂珂和雅涵、嵐嵐擁抱在了一起,都説大家要永遠的做好朋友。

幼兒園案例分析7

摘要 有效教學在幼兒的學習生活中佔據重要地位。一節活動能否被孩子接受,是否達到自己設定的目標,效果如何,主要在於是否進行了有效的教學活動。有效教學有其明顯的特點,因此需要結合本班幼兒的實際情況,採用不同的方法組織活動,提升幼兒學習的能力和效果。

關鍵詞 有效教學 學習能力 活動設計

教學是否有效的標準是幼兒學會了多少,而不是老師講了多少。在很多人看來,幼兒園孩子不需要學什麼具體的知識,只要吃吃玩玩就可以了。但在我看來,首先幼兒園是幼兒學習的啟蒙階段,要把握這一時機,激發幼兒對學習的興趣,為以後的教學做好鋪墊。其次,現在的形勢發展(包括家長對幼兒的學習要求和對教師的滿意度、現代社會的需求等)也越讓我們覺得要從小班就開始實現有效教學。

案例一:在開展“一串紅”這個活動中,我事先讓家長帶幼兒觀察認識“一串紅”。活動當天,我又帶了幾盆“一串紅”放在班級裏,幼兒的活動興趣明顯提高了很多。對於我提出的問題:“你們還記不記得‘一串紅’是什麼樣的?”許多幼兒都把手舉得高高的,連平時不愛舉手發言的小博都迫不及待地想表達,活動成效明顯。 案例二:在小班體育活動“小烏龜運糧”中,我的第一次組織不是很成功,主要是由於準備材料的限制,如墊子太少,影響了幼兒爬行活動的開展。沙包不夠重,導致幼兒在運糧過程中沙包掉了。

經過第一次活動,我對教案進行了修改,不使用墊子,直接在地面上爬行。將沙包改良,加重分量,修改一些環節。第二次組織活動時,幼兒都能在遊戲的過程中掌握負物爬行的本領,他們學得開心,教師教得投入,達到了理想的效果。

案例三:一次吃點心的時候,我聽見一組小朋友一直在討論水果。航航説:“我吃過蘋果的,我家也有的。”新新説:“我也吃過的,我們家是紅顏色的。”明明説:”我見過的蘋果是黃顏色的。”航航説:“那我還吃過綠顏色的蘋果呢,你有沒有吃過啊?”新新説:“沒有黃顏色、綠顏色的蘋果,只有紅蘋果。”他們討論的很激烈。第二天,我正好開展有關水果的活動,特意問那幾個小朋友:“你見過的蘋果是什麼樣的?”接着,我將3種顏色的蘋果出示給幼兒看,他們明白了原來真的有黃色和綠色的蘋果。在小朋友們參一與.i生都很積極時,我看見友友坐着一聲不響,嘴巴翹起來了。我去問他:“你怎麼啦?怎麼不開心啊。”他沒有説話。旁邊一個小朋友説:“他也想發言,老師沒有叫他的名字。”我恍然大悟,於是在接下來的活動中,友友舉手我就會叫他回答。

上述三則案例説明,要實現有效教學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對小班的孩子來説,讓他們從開始不願來幼兒園到喜歡上幼兒園,教師必有一定的方法實現這一轉折。同樣,無論對於什麼年齡階段的孩子,要實現有效教學,必須要看教師如何把握對策。

一、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前的準備

小班幼兒年齡小,注意力容易分散,常常會被新奇的事物吸引。

通過案例一發現,我班幼兒對於新鮮的事物比較好奇,容易投入更多的注意力來觀察和了解,對於自己已瞭解的事物會積極踴躍地來表達和表現自己,體現了較高的求知慾和表現欲。因此,要實現有效教學就要做好各項活動前的準備。

1.教案的準備。教案是否適合小班幼兒的年齡特點將直接影響活動的開展。因此在活動前應認真解讀教案,根據本班幼兒的年齡特點、認知能力進行適當調整。由於小班幼兒活潑好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動靜結合,滿足幼兒的發展需要。在完善教案後,需要教師認真備課,充分把握好活動的`重難點,做到心中有數。

2.物質和經驗的準備。材料是否充足也直接影響着活動能否順利進行,關係着活動效益。一件新穎的教具能夠直接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激發幼兒的學習興趣,人手一份的操作材料能夠滿足小班幼兒的操作慾望,並能實現在“玩中學”。知識經驗的準備為活動順利進行奠定了基礎,激發了幼兒表現自我的慾望。

二、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

小班幼兒的想法天馬行空,富有想象力,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活動中具有明鋭的觀察力,做好活動過程中的掌控。正如案例三,幼兒的談話內容也能作為活動的契機,這需要教師密切關注幼兒的活動情況,及時把握機會將其作為教學活動的內容。在活動中,教師既要關注全體,又要照顧個體,對幼兒的回答及時迴應並根據情況進行拓展,滿足幼兒的學習慾望。

1.學會抓住契機提問。我們常常會聽到幼兒一些有趣的談話內容,

有時會一笑而過。但有心的教師會抓住時機把它作為教學的一部分。相對而言,這樣的教學活動使得幼兒的積極性提高了,注意力集中了,會成為一次理想而有效的教學活動。

2.將個體融入集體,適當鼓勵和表揚。在活動中我常常發現舉手的總是那麼幾個小朋友,有的幼兒由於膽怯等原因不願表現自己而容易被我們忽視。因此,教師實現有效教學既要關注集體又要注意個體,鼓勵膽小、害羞的幼兒突破心理限制,主動展現自我。

3.將趣味融入教學中,學會動靜結合。玩是小班幼兒最開心的事。實現小班幼兒的有效教學就要學會將趣味融入其中。有趣味的活動才能吸引幼兒的注意力,才能使幼兒真正投入到活動中。動靜結合的安排既能抓住幼兒的特點,又能使活動有聲有色。

三、實現有效教學必須做好活動後的反思

教學反思是有效教學的保證,有效教學是通過有效的反思來實現的。通過案例二,我認識到,沒有深刻地反思就不能實現有效的教學,只有經過了深刻的反思才能在教學中發現問題,並在下次活動中引起注意。

有效教學是一種理念,一種追求的價值,更是一種教學實踐模式,需要我們在反覆實踐中不斷摸索。

幼兒園案例分析8

背景描述:

每個班級都會有反差很大的小朋友,愛學習不愛學習的,聽話不聽話的,……。我們班的小朋友其其在開始給我的印象就是特淘氣不愛學習的小朋友。每次在我上課時他總是坐不住,叫他發言他也不會,我真的很着急。之後我與他的家長進行了溝通,最終達成了共同努力促進提高的共識。

案例描述:

這一天我發現其其小朋友上課坐的很直,我下意識地趕緊表揚了他,沒想到整個10分鐘的聽課中,他都在全神貫注的跟我進行互動,當10分鐘操作過程中他也不像平時那樣磨磨蹭蹭的,第9個就交上了作業,我又當着全班小朋友的應對他進行了表揚。看到他興高采烈的`表情,我的心裏也格外的開心。

反思與策略:

人無完人,更何況是一個處在好動時期的幼兒。作為教師要及時發現幼兒的優點適時的給予鼓勵和表揚。同時在發現幼兒的缺點的時候,也要找到教育的突破口,對幼兒進行正面的引導。其次做好家園共育是教師取得好的教育效果的途徑。

幼兒園案例分析9

曾在雜誌上看到過這樣一例事實:留學美國的教育學博士黃全愈的兒子,在國內時三歲學畫國畫,寄到美國的“竹子圖”讓美國教授大為驚歎。黃博士的兒子五歲到美國後繼續去學畫,去學校幾次後,兒子不願再去了。兒子説:“老師根本不教繪畫,一點兒也不教!”黃博士悄悄去學校觀察,發現美國老師的教學幾乎是將孩子們“放羊”,出一個題目,讓孩子自由去畫。老師不講基本的筆法,不講佈局結構,也不在黑板上畫示範畫讓孩子臨摹。這樣的教學方式黃博士覺得是誤人子弟。

這種類似的“放羊式”教學方法,自頒佈新綱要後,在我們的教師隊伍中也曾有過,那所謂的“以幼兒為中心”、“尊重幼兒的想法與創造”、“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藝術表現活動”,忽略了幼兒已有的經驗與藝術天賦,忽略了同周圍環境活動生活中美好的人、事、物的相互作用。

在與老師的交流中,發現少數教師喜歡懷舊,喜歡以前老教材——好學,喜歡以前的孩子——聽話,喜歡以前的幼兒提出的問題——“老師,我畫的像不像?”老師通常對於幼兒作品的評價是“像與不像”,給予的指導是“不可以如何和應該如何?”黃博士發現兒子畫完畫總是問:“我畫的像不像?”而美國的孩子則會問:“我畫的好不好?”當然,在過去畫的像的幼兒也就更討老師的歡心。“像不像”是我們孩子習慣對老師作品的複製的發問,複製得越像老師越高興,因為我們的傳統教育不鼓勵孩子去打破常規,創造自己獨立的心靈世界,試想一個孩子從小到大長此以往,反覆接受這種模式的訓練,幼兒的創造性又從何來?而“放羊式”的教學方法讓孩子們畫畫時沒有規範,沒有限制,雖然畫的不成比例,五花八門,但孩子在心理上永遠在表現自己獨特的思考和與眾不同。

“放羊”與“複製”是一個對立的面,而又是相輔相成的。21世紀是知識經濟時代,適應這個瞬息萬變的世界,孩子們應具有創造財富的能力,在教育中我們既不能過分追求“放羊”,也不能全部捨棄“複製”,只有在新綱要的正確指引下,我們的幼兒教育才能進一步地推進。那如何搞好“放羊”與“複製”的關係呢?我認為:

1、轉變教師的觀念

教育教學改革必須依靠廣大教師,幼兒園要充分發揮教師改革的熱情和積累教師有益經驗,為教師提供適當的自主空間,教師自己要努力對新綱要的理解,大膽實踐,把綱要中的教育理念和目標內化為自己的教育觀念和價值要求,不斷摸索,不斷創新,轉化自己的教學觀念,轉變對幼兒的認識。

2、幼兒創設更大、更多、更和諧的創造空間

有了良好的'環境,成功的機率也相應提高。因此無論什麼活動,我們要在材料提供上動足腦筋,下夠功夫,充分利用和體現材料多樣性的效能,讓孩子接觸不同性質、不同種類、不同性能的材料,以啟發他們靈感的火花,避免再次出現上述所講的複製現象,提問注意啟發性,多問“為什麼,”少説“是不是?”這樣安排能使幼兒的好奇心、創造動機和興趣等心理需要得到滿足。如幼兒繪畫時不會出現千篇一律的複製,續編故事是也不至於重複同一個內容。

3、尊重幼兒,給幼兒於正確的指導和評價

幼兒來自不同的家庭,他們存在着個體差異,作為老師,要尊重每一個幼兒,善於發現每一個幼兒的閃光點,對他們的一絲成績都要肯定,讓幼兒充滿自信,在作業時不對每個幼兒作統一要求,因人施教,讓每個幼兒得到不同的發展,能力差的幼兒可以“複製”的多一點,能力強的幼兒可以“放羊”多一點,充分發揮他們的聰明才智和想象與創造。教師必須從孩子的角度出發,用平和而客觀的心態去評價作品和創造行為本身,同時注重給孩子充分自由,不隨意干預和打擾幼兒的自由發揮、自願表達和表現。

蘇霍姆林斯基説:“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在於發現每個受教育者身上一切最美好的東西,發展他們,不去用學校的條件限制他們,鼓勵他們去創造。”對,只有“複製”、“放羊”相互結合,才能讓幼兒創造的明天更美好。

幼兒園案例分析10

安全教育是幼兒園教育最重要的話題,也是最首要的工作。幼兒園是幼兒集體生活的場所,無論教師怎樣注意,也難以完全避免安全事故的發生。在平日的教育工作中,我們對幼兒的安全教育往往停留在表面,或讓幼兒被動的接受“你不能怎樣,你不該怎樣”,成人如此反覆的強調只會讓孩子的逆反心理更加突出。最後不該發生的事情還是在教師的眼皮底下發生了。

事情是這樣的:這學期3月份的一天,是我班一名孩子的生日,她帶來了圓形的各色糖果與同伴們一起分享她生日的快樂。在離園前,我班為她舉行了一個小小的生日會,大家唱生日歌、道生日祝福,並將糖果逐一分發給每一位小朋友。當家長來接孩子回家的時候,孩子們紛紛舉着糖果欣喜地説:“這是小朋友過生日,發給我的糖。”還有的孩子走出教室門就急忙拆開圓圓的糖果送進嘴裏,邊吃邊奔跑下樓。過了一會兒,温潤庠的爺爺帶着他匆忙走進教室,爺爺説:“老師,剛剛發生非常嚇人的事情,潤庠在玩滑梯的時候,一下子臉通紅,甚至快要發黑了,我想會不會給糖噎着了,我立即叫他彎腰,拍他的背,讓他把嘴裏的糖吐出來,後來咳時候終於把糖吐出來了。”當時,教師聽着就感覺一陣後怕,要是萬一象“果凍事件”似的,圓圓的糖果導致幼兒窒息,這是多可怕的事情,教師連忙詢問果果:“你現在感覺怎麼樣?有沒有感覺哪裏不舒服?”果果似乎也被剛才的情景嚇愣了,搖搖頭説:“沒有。”教師又接着説:“以後吃東西的時候要告訴大人,而且要坐定了吃,吃完了再玩。”並囑咐家長要回家注意觀察,幼兒身體是否有不適的現象,有的話要立即上醫院進行檢查。“孩子生日”原本是一件快樂的事情,卻因圓圓的糖果發生了不愉快,甚至導致幼兒生命危險,再次給教師敲響了警鐘,不能忽視幼兒的安全教育,對教師以後的工作也是一個提醒和督促。

分析:幼兒園中,除了幼兒帶來食品與大家分享,而且教師在日常生活中也會給幼兒發一些糖果作為獎勵,會非常留意提醒幼兒將糖果帶回家吃。孩子們拿着糖果走出教室門與家長一起回家時,他們就會迫不及待地要吃糖果,經常是邊吃邊在幼兒園中玩耍,家長則會讓孩子自由地在園所裏奔跑、遊戲,家長們則遠遠地站在一旁,或是倆倆聊天,或是坐在花壇邊休息,這時就是發生危險的隱患。孩子發生意外事故,這是作為家長、幼兒園、教師不願意看到的.。然而,有時這也是無法避免的。因為孩子尚處在幼兒期,身體機能發展不完善,安全及自我保護意識不強。面對突發狀況不知如何應對和防範,因而易受到傷害。同時,這一現象有時又是可以預防,甚至是可以避免的。

反思:一方面,教師要與家長做好溝通,協助幼兒園做好幼兒的安全工作;請家長不要帶圓形的硬糖等食品來幼兒園分發,離園時,教師向家長告知分發食品的情況,以便家長加強觀察及提醒,家長接好幼兒要關注幼兒的活動安全。第二方面,教師在日常生活中,要加強幼兒的安全意識培養,例如,用一些事例、故事,讓幼兒討論,如何避免危險?讓幼兒知道在飲食中,要坐定吃、不奔跑、吃完後再玩。第三方面,教師要掌握一些幼兒急症的方法,如遇到幼兒氣道阻塞,可使用背部敲擊法、腹部推壓法,第一時間進行急救處理,減少對幼兒的傷害。

作為幼兒教師何一個人,在孩子的安全問題上同樣有心理壓力,如果孩子們在幼兒園平安的度過一天,我們也會感到鬆了一口氣。主題活動也好,生活中有機滲透也好,目的只有一個,讓孩子們樹立安全意識,保證幼兒的安全和健康,因為這不僅關係到幼兒的安全和健康,也關係到每個家庭的幸福和快樂。

幼兒園案例分析11

案例情景描述:

又到了區角遊戲時間了,慧慧和幾個小夥伴還是選擇了"小舞台"進行遊戲,我看了一下,在平時的其他的活動中慧慧也是和她們一齊玩的多,只見她們到了"小舞台"後就開始分配起主角來,慧慧今日輪到的是伴奏,只見慧慧聽着音樂敲起節奏來,還邊敲邊唱呢,那樣貌和平時的她真是判若兩人,看着這副情景,我在想這不是個教育的好機會嗎,於是我對慧慧説:"你真棒!"慧慧聽到我的表揚後,立刻停止了敲奏,一副難為情的樣貌,説真的,我真沒想到我的一句表揚會帶來這樣的效果,我想可能是這小傢伙怕難為情吧,我就悄悄走開了,我剛走進教室,就聽見外面的敲奏聲又響了起來,我偷偷看了一下,慧慧又恢復剛才的活潑開朗的樣貌了。

分析與反思:

慧慧今日這一表現説明她並不是一個完全內向的性格,她的內項是在必須的情景下在表現出來的',其實,這也是孩子兩面性性格的表現,她在和她熟悉而又喜歡的小夥伴面前的面前表現得是那麼活潑在見到教師或者陌生人時卻那麼的沉默,我想要改變慧慧的這一現象,首先就是讓孩子經常接觸一些陌生的人和事物,僅有先去接觸她才能適應和理解,漸漸地她就會表現得自然大方了。

幼兒園案例分析12

幼兒與幼兒之間的關係是指年齡相同或相近的兒童之間通過共同活動而形成的相互協作的關係,一般稱為同伴關係。同伴關係有合作性同伴關係、榜樣性同伴關係、競爭性同伴關係、帶動性同伴關係。同伴關係作為幼兒人際關係的重要內容,其作用逐漸增大,隨着幼兒入幼兒園學習的開始、獨立性的逐漸增強和心智的不斷成熟,幼兒對成人的感有所降低,同伴關係的影響則越來越大,甚至超過了親子關係和師生關係。

我班的韓xx小朋友在剛入幼兒園時,表現為退縮,缺乏交往能力。如迴避各種人際交往,早晨來幼兒園的老師早總是她媽媽説的,更不用説和同伴交往了。有一天午飯後,她看到馮xx小朋友正抱着一個可愛的.小娃娃玩,她也很喜歡,就是不知道該怎麼跟小朋友説,只是兩眼盯着馮xx,我想這是個好機會,就讓馮xx去邀請她一起玩,一開始,韓xx還有點不願意,但看到這個娃娃太漂亮了,也就勉強參與進來,玩着玩着,她還和馮xx説起了話,雖然是簡單的幾個字,但對於韓xx小朋友來説是一個好的開始。接下來的幾天,我發現她會主動找馮xx玩,話也漸漸多了。再接着,她奶奶來接她了,她也不走,一定要等馮xx的奶奶也來接了,兩個人一起玩一會兒大型玩具才依依不捨的分手。在同伴馮xx的帶動下,韓xx小朋友慢慢變得開朗多了,現在不僅能和同伴大膽的交流,還會主動與老師説話。家長反映也説這孩子開朗了。所以説同伴帶動作用在幼兒的發展過程中起重要作用。

幼兒園案例分析13

環節一:

哇!“多美的彩虹呀”

活動一開始,教師點開大屏幕展示畫面——巨大而美麗的彩虹掛在天空,同時教師驚喜的説道:“哇!好美的彩虹呀!”孩子們也睜大了眼睛讚歎:“好美呀!”教師接着提問:“彩虹像什麼?”孩子們議論開了,有的説像絲帶,有的説像橋,還有的説像滑滑梯。

分析:

故事開頭就向我們展示了她的意境——優美、明亮、温馨。怎樣把握、突出、並幫助幼兒去理解、感受故事意境呢?教師充分調動幼兒視覺與聽覺,短短的幾分鐘把幼兒帶入了“彩虹的盡頭”。

1、視覺衝擊。

教師運用電教手段,通過大屏幕展現“彩虹”這一自然景觀的奪目色彩和宏偉氣勢,讓幼兒首先從視覺上感受彩虹的美。

2、 語言渲染。

教師語言描述“哇!好美的.彩虹呀!一道明亮、清晰的彩虹掛在天上!”這時教師的聲音並不大,但卻是充滿甜蜜和磁性的,一下子把幼兒的耳朵緊緊抓住。

3、 提問的設計。

獾和狐狸遇到了一些小動物,這些小動物都有自己的寶貝,他們的寶貝是什麼呢?請打開書,到書中找一找吧!”幼兒迫不及待地打開書,一頁一頁地看起來。

分析:

教師語言非常精練,只有一個提問,但這一提問是至關重要的。“彩虹像什麼?”幼兒通過自己的想象、描述,更加深入地、發自內心地去感受、理解、表達他們心中的彩虹。

環節二:

到書中找一找吧。

教學中教師引導幼兒自主閲讀繪本,瞭解故事。教師提問:“在尋寶的路

這個故事繪本是一本典型的設問式的圖畫書,從開始就不斷地出現問題,引導小讀者思考和尋找答案。繪本在視覺上精心安排、做足鋪墊。比如書的扉頁小圖,獾和狐狸呆呆的看着遠方,彷彿正看者那個神祕的地方——彩虹的盡頭。那兒到底有什麼呢?畫家在安排上讓他們朝右看,那正是翻頁的方向。特別的視覺設計暗示翻開它才知道結果。教師也正是抓住了這一繪本的特點,充分利用繪本的教育價值,捨棄傳統故事教學模式,大膽的將繪本運用到故事教學當中,使幼兒不僅有聽覺上的享受,更有視覺上的衝擊。從而使本次活動更加豐滿,更加有血有肉。

環節三:

在他們等待雨停的時候,他們想起了

教師講述這部分時,在原故事內容的基礎上添加了一些內容:松鼠有足夠的食物多開心呀!橡果是他最愛的寶貝;他們還想起了鴨媽媽和她心愛的寶寶,鴨媽媽愛她的寶寶勝過世界上的任何東西;兔爺爺也很幸福,雖然他老了,哪兒也不能去了,但他有美好的回憶。

幼兒園案例分析14

案例背景記錄:

聰聰是個平時不愛説話、不惹事的小男孩,自理本事較差,剪刀、畫畫等更是他的弱項,他總喜歡呆在教師不注意的地方,他也不太喜歡和大家交流,有時會自言自語。晨間鍛鍊、做操時,總會發現他的一些動作不太協調,即使教師進行了個別指導,他的提高也不大。一次,在早晨科學區活動時,發現他一個人很快就把數物配對的練習正確完成了,讓我感到很意外。接下來的日子裏,我繼續觀察,發現他對於數學掌握的比較好,基本都能獨立完成練習。

分析與評價:

該幼兒從不愛進取表現自我,只是安靜的管好自我,遵守常規。對於教師提出的提議,他也只是安靜的理解,不置可否,所以教師往往會忽視這個慢半拍的孩子。可是意外的發現,使我一下子醒悟了,這個孩子也有聰明的一面,還有很大的提高空間,是值得鼓勵和肯定的。

措施及效果:

我及時把他的練習展現給大家看,並當眾表揚了他,獎勵了五角星,他的臉蛋洋溢着無比的自豪和歡樂。在以後的科數活動中,即使他不舉手,我也會請他單獨回答問題,果然他的表現得到了大家的肯定,這些肯定無形中增強了他的自信心。而我也會利用單獨交流的'機會鼓勵他在其它方面加強練習,並經過家校聯繫告知家長孩子的提高,以及提出努力的方向,他的家人也很配合,在家培養孩子對畫畫、剪紙的興趣。此刻,他在其他活動中都會進取地動腦發言,而我也發現他還是個視野較開闊的孩子。他還會主動告訴我,在家裏一向有進行畫畫、手工活動等。在班級裏,他的身影逐漸活躍起來,周邊交流的朋友也逐漸多起來了,我們共同期待着他的健康成長。

幼兒園案例分析15

案例背景:

第一次與晨晨接觸,你肯定會覺得她是個特文靜的小女孩,可從平時的觀察與瞭解中發現她十分的活潑、調皮,精神勁特足。就拿每一天的午睡來説吧,她總是那個一向睡不着的孩子。針對晨晨這種情景,我對她做了如下觀察:

觀察1:幼兒已經睡下很久,大部分幼兒都沉沉地睡熟了,但我還是不斷地聽到有在小聲地哼唱。這是誰呢?尋着聲音找過去,原先晨晨還沒睡着。

觀察2:幼兒午睡不久就發出均勻的呼吸聲,大部分都沉睡在甜甜的夢鄉中,這時我忽然聽到誰在睡夢中的哭聲,之後就聽到帶着哭腔的告狀聲:“晨晨掐我!”原先又是晨晨在睡不着的時候惹事了。

觀察分析:

晨晨從小就沒有午睡習慣,在幼兒園裏時間長了還好,但如果放假回來,便會有很長一段時間睡不着。和她家長聯繫,家長反映孩子在家從來不午睡,家長也忙,懶得哄她睡午覺,久而久之便養成了她不愛午睡的習慣。

教育策略:

1、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促進其構成良好睡眠習慣。

俗話説得好:“一口吃不成胖子。”而壞習慣也不是一天兩天能改得掉的。對此,在教育晨晨時我沒有一下子要求她改掉不午睡的壞習慣,而是採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她開始睡不着,我就坐在她旁邊,有時拍拍她,有時給她講一首小故事,幫忙她睡眠。慢慢地她能睡一會兒了,但不一會兒就會醒,醒來以後就在牀上翻來翻去,我就讓她起來做一些安靜地遊戲,如看書。不讓她覺得睡覺是一件苦惱的事。等過了一段時間我發現她入睡的速度快了、時間也長了。

2、家園配合,共同培養其良好午睡習慣。

《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中指出:家園配合是教育幼兒的'渠道。如果單在幼兒園午睡,而星期天及節假日在家不午睡的話,那她永遠無法構成良好的睡眠習慣。為此,我和家長聯繫,要求家長和幼兒園配合,使孩子能在在家中也養成午睡習慣,這樣不間斷地進行培養、教育,也就慢慢到達了預期的目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ngv09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