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生活範例 >科普知識 >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5篇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5篇

在現在的社會生活中,越來越多地方需要用到措施,措施是管理學的名詞,通常是指針對問題的解決辦法、方式、方案、途徑,可以分為非常措施、應變措施、預防措施、強制措施、安全措施。那麼,措施到底怎麼寫才合適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歡迎閲讀,希望大家能夠喜歡。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5篇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1

一、觀察對象:

幼兒姓名:天天

性別:男

年齡: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得意,感覺是一個比擬淘氣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裏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讓步,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為表現比擬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老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然和老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裏,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區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漸漸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着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理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裏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生疏的環境和生疏的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牀邊,等他脱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脱鞋了,來,讓老師抱一抱。我温順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這時,他説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老師真喜歡你,老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四、指導策略

(一)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應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展交談,引導孩子説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興趣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時機,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應交往鍛鍊的時機,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語言教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異常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展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説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老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7 /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然也會過來抱抱老師,看着他一點一點進步,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2

問題表現:銘銘是個非常活潑、聰明的孩子。剛來幼兒園的第一個星期,發現他做什麼事情都不專心,總是走來走去,吵着要爺爺,對阿姨説自己要睡覺,對老師説要打給爺爺,讓爺爺快點來接他,但是到了午睡時間,他卻又按耐不住,説要去外面走走、玩玩。於是,每天午睡時間,我就一直陪伴着他,銘銘喜歡拍着背睡覺,但是有時候,無論怎麼陪伴他,他都不能安心入睡,一直叫着要爺爺來接。

原因分析

⒈銘銘從小由爺爺帶大的,爺爺對他疼愛有加,每天來接送都是抱着他的。

⒉銘銘在家裏非常的自由,沒有睡午覺的習慣,喜歡走出去玩。

採取措施

⒈個別教育,給予銘銘特別的愛,午睡陪伴着他,在一日生活中積極發現他的興趣愛好。

⒉與家長共同商量、討論解決問題的策略,請家長在家裏積極鼓勵、疏導幼兒的入園焦慮,並在家裏也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幼兒個案跟蹤記錄

情況

午睡室

操場

活動室

表現

其他小朋友都進入了夢鄉,銘銘小朋友時不時的坐起來,叫着要爺爺來接,打給爺爺,我在旁邊陪着他,拍着他讓他入睡,也無濟於事。

早操活動中,銘銘小朋友表現得不太快樂,不想做任何動作,只是一個人站在那裏。活動的時候,他也一個人坐在木馬上。整理玩具時,他表現得很積極。

泥塑活動中,銘銘用橡皮泥製作了一個三層蛋糕,展示給小朋友們看,大家還為他唱了生日快樂歌,我也為他貼上了小紅花。

效果分析

⒈銘銘小朋友漸漸地想成為小夥伴們的好朋友,一個人自説自話的行為也有所減少,他也可以積極地幫助夥伴們一起整理玩具等。

⒉銘銘最喜歡捏橡皮泥,他可以專心致志地捏出各種橡皮泥造型。

矯正措施

⒈積極鼓勵銘銘小朋友根據自己的興趣來表現自己,並展示給全班幼兒看。

⒉引導其他小朋友和銘銘積極交流,主動和他成為好朋友。

幼兒個案結案記錄

現有表現

我們漸漸發現,銘銘小朋友整理東西的才能也很不錯,有時候小朋友將不同顏色的橡皮泥裝在一起,他就會及時發現,並且幫助他們從新分類裝好。於是,我就請銘銘小朋友當小組長,專門負責收取娃娃家的材料、橡皮泥材料等。在工作的過程中,銘銘與小夥伴們主動交流,和他們成為了好朋友。

從那以後,我們漸漸發現,銘銘小朋友可以坐得住了,而且做事情也變得認真起來了。

有效措施

⒈繼續以銘銘的興趣點着手,積極鼓勵他發揮特長,並挖掘他的其他興趣愛好。

⒉鼓勵銘銘與同伴們友好相處,做好小組長的工作,與小朋友們積極交流,共同遊戲。

考慮與啟示

新入園的幼兒,剛開場總有一些入園焦慮,有的小朋友表現為哭鬧,有的小朋友表現為不聲不響、不想做任何事情,也有的小朋友表現得很活潑,自己想做什麼就做什麼等等。作為老師,應該給予他們特別的愛。首先要微笑地面對他們,每天早上在門口,要熱情地迎接孩子們,一個愛的'眼神和一個愛的擁抱,都會讓寶寶心裏舒適許多;其次要積極發現他們的興趣愛好,鼓勵孩子們發揮自己的特長;再次是請家長朋友們一同配合,共同引導、鼓勵孩子擺脱入園焦慮,與幼兒園建立深沉的情感。

3觀察背景: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着,媽媽工作很忙,偶然會休息,爸爸就是根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催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説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如今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裏幫助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但凡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説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説,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答覆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裏也和馨冉説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4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生疏的環境和生疏的人,馨冉又是適應才能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着,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然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説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瞭如今馨冉的認知才能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説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説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進步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馨冉從剛開場到如今是有進步的,剛開場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場認識自己的號碼,如今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如今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5 /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3

觀察背景: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着,媽媽工作很忙,偶爾會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督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説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現在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裏幫忙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説“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説,“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回答“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裏也和馨冉説

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着,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爾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説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了現在馨冉的認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説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説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提高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馨冉從剛開始到現在是有進步的,剛開始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始認識自己的號碼,現在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

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現在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4

一、觀察對象:

幼兒姓名:天天

性別:男

年齡:3歲

幼兒表現:天天是小班的孩子,看起來聰明可愛,感覺是一個比較調皮的孩子。可是他媽媽卻告訴我,天天是一個異常內向的孩子,平時在家話不算多,出去玩都只跟家裏人玩,只要有別的小朋友靠近了,他就會退讓,寧可不玩。他是一個行為表現比較特殊的孩子,表現如下:

1.性格內向,不喜歡和別人接觸,更不願主動交流。

2.話語少,和教師交流少,不和小朋友交流。即使偶爾和教師講話,也總喜歡把手指含在嘴裏,顯得異常緊張。在區域活動時,所有的小朋友都進了自我喜歡的.區域,天天卻不會參與任何活動,一個任坐在自我的位置上拿着區域卡,看着其他小朋友玩。

二、情景分析

天天剛上幼兒園,難免會有入園焦慮,不喜歡和別人交流很正常。但時間久了,所有的小朋友都慢慢熟悉起來,都能開開心心來上幼兒園,天天還是這樣,早上緊緊抱着媽媽的脖子不放開。據瞭解,天天多數時間都是在家裏玩玩具度過,遇到幼兒園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

人,他更加沉默,缺乏自信。

三、觀察記錄

有一天孩子們午睡時,我特意坐到天天的牀邊,等他脱下鞋子後,大聲的表揚她:“哇,天天太厲害了,會自我脱鞋了,來,讓教師抱一抱。”我温柔的抱起她,第一個給他蓋被子,微笑的看着他入睡,這時,他説話了,雖然很輕,可我欣喜的聽見了:“我在家媽媽教過我的。”我又俯下身來,用手摸了摸她的頭:“你真是個能幹的孩子,教師真喜歡你,教師陪你睡覺好嗎?”他含羞的點點頭聽話的閉上了小眼睛。

四、指導策略

(一)家長工作方面

利用家長接送幼兒時間與家長交流教育觀點及方法,反饋孩子在園表現,提議家長多騰出時間親近孩子,固定時間與孩子進行交談,引導孩子説出自我身上發生了什麼趣味的事,有沒有認識新朋友等等。日常生活中多創造他與其他小朋友交流的機會,晚飯後或者節假日帶孩子出去玩耍,供給交往鍛鍊的機會,鼓勵孩子與小朋友分享玩具等等。

(二)語言教學活動

為了讓孩子儘快熟悉新的生活環境,異常組織了語言教學活動,讓孩子對團體進行了解和接納,鼓勵天天接觸新朋友,把自我介紹給大家認識,主動與小夥伴兒打招呼,並且鼓勵他,表揚他,幫他逐步建立自信心。

五、效果:

經過一段時間的關注,天天有了很大的轉變,由原先不喜歡説話的小朋友變得願意參與同伴遊戲,體驗到了同伴、教師、父母的關愛,體驗到了與同伴交往的樂趣。天天變得開朗多了,偶爾也會過來抱抱教師,看着他一點一點提高,心中的幸福感油然而生。

小班幼兒個案觀察記錄與分析措施範文5

觀察背景:

馨冉是一個三歲半的小女生,平時只是奶奶帶着,媽媽工作很忙,偶爾會休息,爸爸就是基本不在家,剛來幼兒園的時候媽媽和奶奶來送馨冉,媽媽就是一萬個不放心,交待我們她的牙齒不好,吃東西會很難吃,她做事的時候還很慢,讓我們督促他一點,她不和其他的小朋友一樣讓我們多關注一點...確實剛上幾天的時候她出現了媽媽説的這一系列的問題,吃飯不好,不會主動問老師要東西,不交流,別的小朋友做什麼他做什麼,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小女生等等,不過最為嚴重的還是她到現在為止都不認識自己的學號。

觀察實錄:

鏡頭一:還沒來幼兒園的時候我們就告知家長孩子的學號,以便家長在家裏幫忙孩子認識馨冉剛來幼兒園的時候總是拿錯杯子,找不到小椅子,毛巾,凡是有學號的東西她都找不到,我們問他幾號的時候,她只會説“嗯?我是幾號?”反問我們。

鏡頭二:吃水果吃飯的時候,老師會説,“小女生先來拿水果,小男生再來,但是每次小男生都拿完了,馨冉還沒過來,問他為什麼不過來拿水果他也總是會回答“嗯?什麼?”

分析及措施:

分析:

1.馨冉對於自己的學號很懵懂,但是可能奶奶在家裏也和馨冉説過,他自己是多少號,但是馨冉只是有一個大體的印象,因為奶奶的文化並不高,所以他可能覺得她教了,但是不知道馨冉學會了沒有,在幼兒園的話,因為是一個陌生的環境和陌生的人,馨冉又是適應能力很差的人,所以一問她是多少號的時候他就很懵,她到底是多少號,就分不清了。

2.因為這是認知的問題,馨冉不僅對自己的學號很模糊,也對自己是那男女生的問題很模糊,所以導致老師問男女生的時候他不知道自己是小男生還是小女生,加上從小都是奶奶帶着,可能也沒有認真的教過小男生和小女生的區別。

措施:

1.趁馨冉媽媽偶爾休息來送馨冉的.時候,和媽媽溝通過,媽媽説確實對孩子的陪伴很少,所以大多數都是奶奶在操辦一些事情,奶奶呢,還有很多東西不懂,所以導致了現在馨冉的認知能力不是很好,和馨冉媽媽説了馨冉不認識學號,不知道是小男生小女生的問題以後,媽媽説回到家自己重新教給馨冉。

2.配合媽媽在家教給馨冉認識自己的學號,在幼兒園我們也會給馨冉的學號增加一些小標示,更加有辯認讀,每次分水果的時候,也會特意的提高女生的聲音,讓馨冉意識到是再叫自己了。

效果及反思:

馨冉從剛開始到現在是有進步的,剛開始對自己的號是一無所知,在家加強了認識和增加在幼兒園的標示以後,開始認識自己的號碼,現在不用有小標示都會認識自己的號碼了。

其實孩子的認知慢和家長的教育有着非常大的關係,通過和家長的溝通,媽媽也意識到了缺少陪伴是有多嚴重,所以現在媽媽也儘可能的抽出更多的時間去陪孩子,參與孩子的成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sh/kepu/ydmo0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