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讀後感 >

(經典)《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經典)《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看完一本名著後,相信大家一定領會了不少東西,為此需要認真地寫一寫讀後感了。想必許多人都在為如何寫好讀後感而煩惱吧,下面是小編幫大家整理的《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經典)《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1

最近苦悶於班級幾個後進生的學習。每次考試,都因為最後三名學生的成績差,導致班級整體平均分被拉下。我就翻看《給教師的建議》向蘇霍姆林斯基求教。目錄中“我怎樣研究和教育學習最差的學生”這幾個字吸引了我。打開書,認真讀下去,期待能得到導師的指點。

蘇霍姆林斯基曾在課堂生上針對落後兒童的腦力勞動開展研究。他發現能力的差的學生並不單純就是記憶力降低的兒童。而是因為他們的思維僵化。為了改變這類兒童的思維,他採用強迫兒童背誦的方法,結果失敗了。他又採用藥理學的方法,甚至在自己身上做實驗,也失敗了。最後他發現,人的思維收到心理和精神生活的和諧影響。因為就是説,落後兒童並不是單純因為我們平常所説的腦子笨造成的,而是因為他的心理造成的。比如對老師的喜好,對班級環境的感受,家長對上學的態度等。這和“親其師信其道”道理是一樣的。

蘇霍姆林斯基接着研究了他教育過的107個落後的學生。他發現他們的智力不正常的原因好像是多種因素疊加起來導致的。多數時候是因為兒童在嬰幼兒時期生過病:風濕病、軟骨病、腦膜炎等。但是,如果沒有第二種原因——兒童早期受到了不正確的教育,那麼還不至於造成太嚴重的後果。一般是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加重了他們在發展方面的落後。

兒童早期不正確的教育一般有以下幾種:

一、不健康的,經常發生衝突的家庭關係,特別是家長的酒精中毒症。在這種家庭裏,兒童智力早期落後的徵兆並不明顯,但是很快就會變得十分突出了。

我們都知道良好和諧的家庭關係影響着孩子的性格,卻不瞭解他們還直接影響着孩子的思維和智力發發展!細細想想,是有道理的。我身邊就有好幾個這樣的例子。我們也經常在辦公室裏聽到有同事擔憂地説班級某同學家長鬧矛盾打架慪氣,鬧離婚搶孩子的教育撫養權或者嫌棄孩子是拖油瓶沒人管孩子。一般情況下這樣的孩子學習習慣和學習成績會迅速滑坡。

二、家庭智力生活的侷限性和驚人的貧乏性,是兒童智力落後的原因之一。

蘇霍姆林斯基調查過幾個不幸的兒童,他們的母親在跟孩子的交往中,所使用的語言裏總過不超過20xx-300個詞彙。所以這些兒童對於人們平常從童虎、民歌裏引用的那些詞的情感色彩竟然茫然無知。

這讓我想到了我的語文課堂。有的學生對語言反應非常遲鈍,他們讀完一段話,沒有感受,寫不出批註。即使聽了別人談論的讀書感受,也迷茫麻木。就拿今天講的《窮人》這一課來説吧。當我們講到桑娜一家的貧窮是,多數同學都能從文章的環境、對話等細節描寫中感受到了這一家的窮苦。起立發言的同學有的熱烈盈眶。但是有兩個同學聽了之後毫無反應。他們的課本批註也沒有含金量高的內容。而有的學生家長的文化素養比較高,家長的語言表達對孩子來説就是很好的示範作用。所以,他們説話來也很有條理,關聯詞用得也非常得當。有的家長文化程度低,語言表達能力也不太強,但是他們給孩子選擇了各種有價值的書籍。學生在讀書的過程中積累的豐富的語言。所以,高素質的家長和有營養的書籍都有助於孩子智力的提高。所以,如果孩子有勤於學習的父母或生書香型家庭,是巨大的幸福!

三、落後的兒童多數是因為在出生後最初的2-3沒有接受完整的母親教育。

作者研究了幾千個家庭中兒童的智力對於母親的'依賴性。他發現如果孩子在2-3歲的時候沒有接受母親的愛撫的、慈祥的、憂慮的目光,沒有聽到過本族語言的細膩而充滿感情的音調,那麼這個兒童的智力生活就會跟正確的母親教育的兒童走向完全不同的發展道路。

這在當時是個驚人的發現,這是一般教育學裏未曾開墾的處女地,這是個全新的領域——母親教育學。

讀到這裏我非常驚訝!原來孩子的智力發育和幼年時期的母親教育有這麼重要的關係!這個觀點應該讓我身邊的媽媽們和即將做媽媽的朋友們好好看一看,讀一讀。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重要性!所以,做個負責任的媽媽很重要!做個好媽媽,從陪伴孩子開始!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2

《給教師的建議》這本書是20世紀蘇聯教育經典之作,由前蘇聯著名教育家瓦·阿·蘇霍姆林斯基所著。

蘇霍姆林斯基是前蘇聯著名教育學家,他有很多鮮明的教育觀點。他提倡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和諧發展, “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人內心的財富。共產主義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

蘇霍姆林斯基寫了很多關於教育的書:《要相信孩子》、《我把整個心靈獻給孩子》、《關於人的思考》、《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讓少年一代健康成長》、《怎樣培養真正的人》等等。其中的《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譯者根據我國的情況和需要,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從蘇氏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仍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有生動的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通過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讓教師明白了一個道理,學生應該怎樣教。

著作涉及到教學的各個方面,有怎樣教育後進生的建議,有給未來教師的建議,有關於智力的開發,有對寫教育日記的指導,有怎樣開展集體備課,有的談到作業的檢查等,寫的相當詳細。這本書共設計到100條建議,很多建議都讓我受益頗深。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讓我懂得了一個教師所應明白的道理:教育需要智慧,需要藝術,需要經驗,需要技巧。

這本《給教師的建議》書中沒有生硬的説教,沒有空泛的大道理。在書中的字裏行間,在每字每句裏,都滲透着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熱愛。他在給教師的建議中都結合了自己多年教學當中的教育事例。他對教育的闡述形象精準,加以精闢的理論分析,一針見血地點明瞭教育的真諦。

通讀全書,感悟很多,但總的來説,我認為蘇霍姆林斯基是真正為學生着想的大教育家,他的教育是為人的個性全面和諧發展服務的.。從他的文字中,我們隨時感到他的美育和智育非常和諧地統一起來。

蘇霍姆林斯基非常重視德育。他説:“羞恥心是對於卑劣的,醜惡的東西的強有力的抗毒劑;形象地説,它是能浮載榮譽感,良心和自尊感的大船的深水。如果一個年輕的公民,沒有早在他的童年時代就體驗到對卑劣行為的蔑視和為別人的痛苦分擔憂愁,那就難以設想他會有成為一個好人的志向。”正是這樣,他耐心地培養孩子的道德情感,始終堅持把德育居於首位。這種教育理念在我們今天看來,是非常可取的。

在培養智力方面,蘇霍姆林斯基強調了思考的重要性。他説:“真正的學校應當是一個積極思考的王國。學校的首要任務,就是教會學生善於思考和善於説話。”他建議我們逐步培養創造性腦力勞動的習慣,告誡我們“不要讓能力和知識關係失調”。他在書中寫道:“學習、上課、完成作業、經常得到分數——這一切絕不應當成為用來衡量、評價一個人的惟一的、概括一切的尺度……如果在教師看來,他只是一種頭腦裏被填塞知識的生物,他就不會成為全面發展的人。如果一個人不能宣告自己的存在,不能在人類心靈的某一領域成為主宰者……那麼,所謂的人就是不可思議的。” 這段話對素質教育而言,不就是素質教育對我們提出的要求嗎?

“要思考,不要死記!”這是蘇霍姆林斯基對學生的要求,也是對教師的要求和忠告。教師在課堂上不僅要想到自己學科的教學,更要關注我們的學生,要關注學生的身心健康。課堂上指導學生的腦力勞動,進行有效的教學,這也是新課程的基本要求。

讀書是知識的源泉,它會使你消融困擾,滋養心靈,它會給你力量,給你智慧,所以做為教師的我們更應該多讀書,讓我們每天不斷地讀書!

《給教師的建議》讀後感3

《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是蘇霍姆林斯基專為中國小教師而寫的,再根據我國的國情和需要,譯者選擇了《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的精華部分,另外從蘇霍姆林斯基的其他著作裏,選擇了有益於教師開闊眼界,提高水平的精彩條目作為補充,全書有一百條,統稱《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書中每一條談一個問題,有生動的實際事例,也有精闢的理論分析,很多都是蘇霍姆林斯基教育教學中的實例,娓娓道來。書中眾多理論對我影響深遠。它讓我明白了原來學生這樣教。會存在那些不足,那樣教會出現什麼樣的問題。讀後我思緒萬千,久久不能平靜,我為大師給我指引教學方向心中激動萬分。

第一個感受:愛學生

霍姆林斯基針對教師的困惑和不解,好象與教師面對面地交流一樣,他的文章中使我懂得了:教師的職業就是要研究人,長期不斷地深入人的精神世界。世界上沒有不可救藥的兒童、少年。我們教師就是要做到使這個幼小的人的身上所具有的美好的、善良的人性的東西不受到壓抑、傷害和扼殺。因此,每一個決心獻身於教育的人,應當容忍兒童的弱點,缺點,甚至不良的嗜好。如果對這些弱點仔細地觀察和思索,不僅用腦子,而且心靈去認識它們,那就會發現這些弱點是無關緊要的,是每個孩子年齡階段所表現出應有的特徵時,你會為自己生氣、憤怒和加以懲罰的行為感到可笑。我們要理解兒童的行為,懂得兒童是一個經常在變化着的人。教師的心胸要寬廣,做到把自己的心分給每一學生,在自己的心中應當有每個學生的歡樂和苦惱。參與學生的活動,讓學生感覺老師是他們學習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分子。懂得這些對我有很大的啟發,我帶着這種對孩子的熱忱投入到工作中去,前途不再迷茫,師生關係會比以前更融洽。

第二感受:尊重每位學生的'特異性

在書中,蘇霍姆林斯基高瞻遠矚,很明智地提出:教育者的使命就是讓孩子各方面得到和諧發展,這種和諧發展的前提又是對每一個學生個性的尊重。“和諧的教育——這就是發現深藏在每一個學生內心的財富。教育的明智,就在於使每一個人在他的天賦所及的一切領域中最充分地表現自己。”正如文中提到的語文老師尼娜彼特羅芙娜的學生米哈伊爾一樣。儘管米哈伊爾在平時上課中讓尼娜彼特羅芙娜氣得臉色發白、雙手顫抖,但當這個“兩分生”——米哈伊爾很瀟灑地為她修理好電視機後,尼娜彼特羅芙娜感到非常的難受,甚至是久久地坐着,哭着……尼娜彼特羅芙娜深深地感到自責:我們做教師的人,怎麼會沒有發覺,在我們認為無可救藥的懶漢和毫無希望的“兩分生”身上,在他們的心靈和雙手裏,還藴藏着天才呢……

第三點:多讀書

蘇霍姆林斯基説:一些優秀教師的教育技巧的提高,正是由於他們持之以恆地讀書,不斷地補充他們的知識的大海。如果一個教師在他剛參加教育工作的頭幾年裏所具備的知識,與他要教給兒童的最低限度知識的比例為10:1,那麼到他有了15年至20年教齡的時候,這個比例就變為20:1,30:1,50:1。這一切都歸功於讀書。我想:這也就是許許多多優秀教師之所以優秀的根源。在今後的日子裏加大閲讀量,多讀書,讀好書,讀書不是為了應付明天的課,而是出自內心的需要和對知識的渴求。如果你想有更多的空閒時間,不至於把備課變成單調乏味的死摳教科書,那你就要讀學術著作。是啊!我們應當在自己所教的那門學科裏,使學校教科書裏包含的那點科學基礎知識,只不過是入門的常識,在科學知識的大海里,我們所教給學生的教科書裏那點基礎知識,應當只是滄海之一粟。讀了這些,我茅塞頓開,教師的時間問題是與教育過程的一系列因素和方面密切相關的。教師進行勞動和創造的時間好比一條大河,要靠許多小的溪流來滋養它。怎樣使這些小溪永遠保持活力,有潺潺不斷的流水,這是我們安排時間時應該首先考慮清楚的!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duhougan/y54vq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