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歷史 >

有關歷史典故(彙編16篇)

有關歷史典故(彙編16篇)

有關歷史典故 篇1

司馬穰直

有關歷史典故(彙編16篇)

戰國時期齊國的大軍事家司馬穰苴是一個信守軍規的軍事將領。有一次國君的親信莊賈視察軍隊,不按規定的時間到達軍營,司馬穰苴依軍令要將莊賈斬首。國君派人為莊賈求情,這個人未經允許就將馬車駛入營門。司馬穰苴就殺了此人的僕人和駕車的`馬,以示懲戒。這種不畏權貴、信守軍令的作風,使司馬穰苴樹立了威信。打仗的時候,士兵們個個奮勇殺敵,最終打敗了敵人。

有關歷史典故 篇2

有關歷史典故 篇3

大神説的這幾句話,大意是説:“對於君王,你可以懷念卻不必寄託希望。他身邊那羣人的嘴連金屬都消熔得了,你當七年級片天真當然要遭殃。上過當的人總該特別小心了,為什麼不能改一改你的直心腸?你想登天偏又放棄了往上爬的梯子,看來你從前的老脾氣,還是照樣!

這一節中,“懲於羹而吹齏”這一句,就是成語“懲羹吹齏’的來處。羹,就是羹湯;齏,是搗爛的蒜韭之類。在喝熱湯的時候燙了嘴,於是懷着戒心,見了蒜韭之類的.涼小菜,也撮口去吹吹它。人在某件事情上受過打擊,吃過虧,以後變得過分謹慎和警惕,就叫做“懲羹吹齏”。《唐書·傅奕傳》説:“懲沸羹者吹冷齏,傷弓之鳥驚曲木。”

詩的原文中,另一句“眾口其鑠金”,後來也成為一句成語,即“眾口鑠金”。這句成語的“眾口”卻變為輿論的意思,形容輿論的力量很大,即使最堅硬的金石也要被消毀。

有關歷史典故 篇4

戴震是清代著名語言文字學家、自然科學家、哲學家、思想家。戴震治學廣博,見解獨到,他對理學家“去人慾,存天理”的學説進行了質疑和抨擊,梁啟超稱之為“前清學者第一人”。

戴震十歲才會説話,但他能“過目成誦”,學習知識喜歡追根究底,敢於懷疑和批判傳統的經典。他在私塾學習時,聽老師講授《大學章句》。講完《右經一章》,老師説:“這一章是孔子的話,由曾子記述的,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戴震問道:“老師,憑什麼説這一章是孔子的話又由曾子記錄的.?又憑什麼知道以下十章是曾子的話,由曾子的學生執筆記錄的?”

老師告訴他:“這是先儒朱熹的註釋裏寫的。”

他又問:“朱熹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南宋。”

他追問:“孔子和曾子又是什麼時代的人?”

老師答:“東周。”

他又追問:“周與宋相距多少時間?”

老師答:“大約兩千年吧!”

戴震接着又問:“既然時間相距這麼遠,那朱熹怎麼會知道兩千年以前的事情呢?”

老師無言以對。

有關歷史典故 篇5

唯不安者可以安

咸豐年間,廣西內亂。正在家居的黎吉雲被重新起用,他到京師上任的.第一件事,就是彈劾湖廣總督程矞採庸怯誤事。黎駐守東城,他對守城的將士説:“城上宜多積磚石。”守者表面應承,不見行動。黎督責更加緊急,説:明日不備,就治罪。守者害怕獲罪,就向上反映,説侍御以明日寇至來嚇唬我們。上官報告朝廷,朝廷以張慌將他降職,時論以為可惜。

記錄這件事的清廷官員陳康祺説:明日寇至,固守者之甚其詞,但被命守城,而不作寇至之想,那守的是什麼呀?廣東內亂,所以狼奔鼠竄,天下無固守之城,大都是“明日必不寇至”之一念誤之。現在粵亂已平,今後還可以不備來祈求平安嗎?

有關歷史典故 篇6

趙氏孤兒

有一出古戲叫《趙氏孤兒》,演的是一個真實的歷史故事。其中就有兩個人以生命為代價信守諾言的情節。春秋時候,趙國有個忠臣趙奢,遭到奸臣屠岸賈的誣陷,被殺了。臨刑前,趙奢對他的兩個門客程嬰和杵臼説:“我死後,你們一定想辦法保住我的兒子,日後讓他為我報仇,除掉屠岸賈這一幫禍國殃民的壞蛋。”兩人鄭重地答應了。

趙奢被害後,他們兩人就歷盡千辛萬苦去實踐自己的諾言。趙奢的妻子是趙王的女兒,帶着兒子住在王宮裏。他們估計趙奢的妻子不會被害,但趙奢的兒子有可能保不住,就設法把他從宮裏偷出來。當時這孩子只有半歲。程嬰也有個半歲的兒子,就把他放在程嬰家一塊養。但是,很快屠岸賈發現孩子不在宮中,就到處搜查,查了個把月,沒有查到。這傢伙惱羞成怒,一定要斬草除根,命令全國搜查;若查不出來,就把全國三3個月以上、1歲以下的`孩子全部殺光。

程嬰、杵臼看到這種情況,於心不忍,就商量出一個既要保住全國的孩子,又要保全趙氏孤兒的辦法,拿程嬰的兒子冒充趙氏孤兒,獻出去。由誰來獻呢?獻孩子的要受到正直之士的譴責,保藏孩子的則肯定活不了。最後杵白説:“讓我去死吧。我年紀大些,今後撫養的任務很重,時間也長,再説你能文能武,留下來也比我有用些。”於是杵臼把程嬰的兒子藏在自己家裏,而程嬰去“告密”,並帶人到杵臼家裏去搜,果然搜出個孩子,當着程嬰的面就摔死了。

大家想想,雖然是瞞哄了屠岸賈,但眼看着自己的親生兒子被摔死,心裏有多難受!而且這種難受還不能有任何表現,要裝出極力討好屠岸賈的樣子來。當時屠岸賈要賞程嬰一筆錢並給他官做。程嬰説:“您多賞點錢,我不做官,我出賣了朋友,人家會罵我,不如多拿點錢遠遠離開京城,找個地方隱居起來。”屠岸賈誤認為程嬰是跟自己一樣的勢利之徒,沒有多想就同意了,給了一大筆錢。程嬰帶着錢和趙氏孤兒藏在深山裏。一躲19年,不僅把趙氏孤兒培養成人了,而且調教得能文能武。程嬰這才告訴這孤兒19年來的事情經過,趙氏孤兒最後終於在程嬰的幫助下,報了仇,把屠岸賈一夥全殺了,把趙奢的案子也翻了。程嬰和杵臼真可謂“一諾千金”,是古代講信用的典型。

有關歷史典故 篇7

巧言令色”留心眼

史載,漢文帝劉恆有一次游上林苑,問陪同的上林尉:“你知道這苑裏飛禽走獸共有多少種、多少隻嗎?”上林尉一時答不上來。有個管理虎圈的嗇夫,此時賣弄伶牙俐齒,對答如流,説得文帝眉開眼笑,馬上就要封他為上林令。

廷尉張釋之勸道,周勃和張相如都是大家公認最稱職的官員,在回答皇上問題時,有時也答不上來,哪像這小吏誇誇其談呢?如果提拔這樣的.人,只怕天下人效仿,都去耍嘴皮子了。所以,提拔這樣的人要慎重。

文帝聽後認為有理,取消了任命。要善於明是非、辨真偽,多聽諤諤之言,少聽溢美之詞,尤其是對那些懷有某種目的的奉承、吹捧和讚美的話,那些明顯過頭的話,更要留一個心眼,保持高度警惕,在心中築起一道有效防範的堅固堤壩。

有關歷史典故 篇8

玉兔搗藥

相傳有三位神仙變成三個可憐的老人,向狐狸、猴子、兔子求食,狐狸與猴子都有食物可以濟助,唯有兔子束手無策。後來兔子説:“你們吃我的肉吧!”就躍入烈火中,將自己燒熟,神仙大受感動,把兔子送到月宮內,成了玉兔。陪伴嫦娥,並搗制長生不老藥。

玉兔入月宮

傳説很久以前,有一對修行千年的'兔子,得道成了仙。它們有四個可愛的女兒,個個生得純白伶俐。

一天,玉皇大帝召見雄兔上天宮,它依依不捨地離開妻兒,踏着雲彩上天宮去。正當它來到南天門時,看到太白金星帶領天將押着嫦娥從身邊走去。兔仙不知發生了什麼事,就問旁邊一位看守天門的天神。聽完她的遭遇後,兔仙覺得嫦娥無辜受罪,很同情她。但是自己力量微薄,能幫什麼忙呢?想到嫦娥一個人關在月宮裏,多麼寂寞悲傷,要是有人陪伴就好了,忽然想到自己的四個女兒,它立即飛奔回家。

兔仙把嫦娥的遭遇告訴雌兔,並説想送一個孩子跟嫦娥作伴。雌兔雖然深深同情嫦娥,但是又捨不得自己的寶貝女兒,這等於是割下它心頭的肉啊!幾個女兒也捨不得離開父母,一個個淚流滿面。雄兔語重心長地説道:“如果是我孤獨地被關起來,你們願意陪伴我嗎?嫦娥為了解救百姓,受到牽累,我們能不同情她嗎?孩子,我們不能只想到自己呀!”

孩子們明白了父親的心,都表示願意去。雄兔和雌兔眼裏含着淚,笑了。它們決定讓最小的女兒去。

小玉兔告別父母和和姐姐們,飛到了月宮陪伴嫦娥居住了!

有關歷史典故 篇9

為官當“知惡能去”

東漢章帝時,竇憲倚仗皇后的`庇護而橫行無忌,甚至低價強奪沁水公主的田地,並威脅眾人緘口。章帝得知後,怒責竇憲,説他比指鹿為馬的趙高還要囂張。然而,章帝礙不住皇后説情,僅讓竇憲把田地還給公主,卻不治其罪。此後,竇憲更加無所忌憚,甚至圖謀篡權。司馬光對此評價:“知惡而不能去,人主之深戒也。

有關歷史典故 篇10

墨絰從戎

亦作墨縗從戎。絰(déī),古代喪服中圍在頭上和腰間的散麻繩。意指在守喪期間從軍作戰。語本《左傳·僖公三十三年》:“遂發命,遽興姜戎,子墨衰絰。”晉人杜預注:“晉文公未葬,故襄公稱子,以凶服從戎。”

秦晉崤之戰發生於公元前627年四月辛巳日。戰役經過已如前載。戰前對於秦、晉、鄭、周王室來説,已發生了根本性變化:繼齊桓公稱霸諸侯的.晉文公重耳卒,誰接替晉文公成為諸侯霸主,秦穆公的戰略通過襲鄭表現得淋漓盡致。而晉襄公新繼位,能不能繼續高擎晉文公諸侯霸主的大旗,亦通過崤之戰給出了答案。“奉不可失,敵不可縱”“一日縱敵,數世之患也”。

有關歷史典故 篇11

秦昭襄王一心要使趙國屈服,接連侵入趙國邊境,佔了一些地方。公元前279年,他又耍了個花招,請趙惠文王到秦地澠池(今河南澠池縣西,澠音miǎn)去會見。趙惠文王開始怕被秦國扣留,不敢去。大將廉頗和藺相如都認為如果不去,反倒向秦國示弱。

趙惠文王決定硬着頭皮去冒一趟險。他叫藺相如隨同他一塊兒去,讓廉頗留在本國輔助太子留守。

為了防備意外。趙惠文王又派大將李牧帶兵五千人護送,相國平原君帶兵幾萬人,在邊境接應。

到了預定會見的日期,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並且舉行了宴會,高興地喝酒談天。

秦昭襄王喝了幾盅酒,帶着醉意對趙惠文王説:“聽説趙王彈得一手好瑟。請趙王彈個曲兒,給大夥兒湊個熱鬧。”説罷,真的吩咐左右把瑟拿上來。

趙惠文王不好推辭,只好勉強彈一個曲兒。

秦國的史官當場就把這事記了下來,並且念着説:“某年某月某日,秦王和趙王在澠池相會,秦王令趙王彈瑟。”

趙惠文王氣得臉都發紫了。正在這時候,藺相如拿了一個缶(音fǒu,一種瓦器,可以打擊配樂),突然跪到秦昭襄王跟前,説:“趙王聽説秦王挺會秦國的樂器。我這裏有個瓦盆,也請大王賞臉敲幾下助興吧。”

秦昭襄王勃然變色,不去理他。

藺相如的'眼睛射出憤怒的光,説:“大王未免太欺負人了。秦國的兵力雖然強大,可是在這五步之內,我可以把我的血濺到大王身上去!”

秦昭襄王見藺相如這股勢頭,十分吃驚,只好拿起擊棒在缶上胡亂敲了幾下。

藺相如回過頭來叫趙國的史官也把這件事記下來,説:“某年某月某日,趙王和秦王在澠池相會。秦王給趙王擊缶。”

秦國的大臣見藺相如竟敢這樣傷秦王的體面,很不服氣。

有人站起來説:“請趙王割讓十五座城給秦王上壽。”

藺相如也站起來説:“請秦王把咸陽城割讓給趙國,為趙王上壽。”

秦昭襄王眼看這個局面十分緊張。他事先已探知趙國派大軍駐紮在臨近地方,真的動起武來,恐怕也得不到便宜,就喝住秦國大臣,説:“今天是兩國君王歡會的日子,諸位不必多説。”

這樣,兩國澠池之會總算圓滿而散。

藺相如兩次出使,保全趙國不受屈辱,立了大功。趙惠文王十分信任藺相如,拜他為上聊,地位在大將廉頗之上。

廉頗很不服氣,私下對自己的門客説:“我是趙國大將,立了多少汗馬功勞。藺相如有什麼了不起?倒爬到我頭上來了。哼!我見到藺相如,總要給他個顏色看看。”

這句話傳到藺相如耳朵裏,藺相如就裝病不去上朝。

有一天,藺相如帶着門客坐車出門,正是冤家路窄,老遠就瞧見廉頗的車馬迎面而來。他叫趕車的退到小巷裏去躲一躲。讓廉頗的車馬先過去。

這件事可把藺相如手下的門客氣壞了,他們責怪藺相如不該這樣膽小怕事。

藺相如對他們説:“你們看廉將軍跟秦王比,哪一個勢力大?”

他們説:“當然是秦王勢力大。”

藺相如説:“對呀!天下的諸侯都怕秦王。為了保衞趙國,我就敢當面責備他。怎麼我見了廉將軍倒反怕了呢。因為我想過,強大的秦國不敢來侵犯趙國,就因為有我和廉將軍兩人在。要是我們兩人不和,秦國知道了,就會趁機來侵犯趙國。就為了這個,我寧願容讓點兒。”

有人把這件事傳給廉頗聽,廉頗感到十分慚愧。他就裸着上身,揹着荊條,跑到藺相如的家裏去請罪。他見了藺相如説:“我是個粗魯人,見識少,氣量窄。哪兒知道您竟這麼容讓我,我實在沒臉來見您。請您責打我吧。”

藺相如連忙扶起廉頗,説:“咱們兩個人都是趙國的大臣。將軍能體諒我,我已經萬分感激了,怎麼還來給我賠禮呢。”

兩個人都激動得流了眼淚。打這以後,兩人就做了知心朋友。

有關歷史典故 篇12

有關歷史典故 篇13

屈原,名平,戰國時楚國人,是我國古代偉大的愛國詩人。他當時擔任“左徒”的官職,但是得不到楚懷王的信任。他主張聯合東方的大國齊國,共同抗秦。

昏庸的楚懷王,不聽忠告,反而偏信讒言,疏遠屈原,並向秦國妥協。結果連連上了秦國的當,懷王最後終於死在秦國。懷王死後,他的兒子橫繼位為頃襄王。頃襄王像他父親一樣糊塗,竟把屈原趕出郢都,放逐到長江以南的沅、湘和洞庭湖一帶。

屈原始終熱愛他的祖國,在被疏遠、遭打擊,以至被流放的苦痛年月中,無時不關心着人民的生活,無時不懷念着國都郢都。他寫的《九章》等不朽的詩篇,充滿了悲憤和熱烈的愛國之情。《九章》共包括九篇,其中的《惜誦》,一般都列為第一篇。

《惜誦》,據專家考證,是屈原勸楚懷王聯齊抗秦而被讒去職時寫的`。“惜誦”二字,據説是“不願隨便歌頌”的意思。詩中有一節假託在夢中和大神談話來表達自己始終不變的忠誠。詩的大意説:“我曾在夢裏企圖登天,無奈既沒有路也找不到船。請大神幫幫忙吧。可是他説,理想雖好實行困難!難道我的理想將永遠被認為危險而無法實現?大神説:

可思而不可恃。

故眾口其鑠金兮,初若是而逢殆。

懲於羹而吹齏兮,何不變此志也?

欲釋階而登天兮,猶為曩之態也!

有關歷史典故 篇14

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三國時代東吳的呂蒙,可説是一個博學多才的人,周瑜死後,他繼任東吳的都督。設計擊敗了蜀漢的關羽,派部將潘璋把關羽殺死後,不久他也死去。

呂蒙本來是一個不務正業不肯用功的人,所以沒有什麼學識。魯肅見了他,覺得沒有什麼可取的地方,後來,魯肅再遇見他時,看見他和從前完全不同,是那樣威武,踉他談起軍事問題來,顯得很有知識,使魯肅覺得很驚異。便笑着對他開玩笑説:“現在,你的.學識這麼好,既英勇,又有如謀,再也不是吳下的阿蒙了。”

呂蒙答道:“人別後三天,就該另眼看待呀!”呂蒙的話,原文是“士別三日,刮目相待。”

後來的人,便用“士別三日”這句話,來稱讚人離開後不久,進步很快的意思。

有關歷史典故 篇15

關於趙飛燕的'舞蹈,有着濃重的傳奇色彩。《西京雜記》中:“趙後體輕腰弱,善行步進退”,《趙飛燕別傳》中:“趙後腰骨纖細,善踽步而行,若人手持花 枝,顫顫然,他人莫可學也”。“踽步”是趙飛燕獨創,其手如拈花顫動,身形似風輕移,可見其舞蹈功底深厚。她還能控制呼吸,傳説她能站在人的手掌之上揚袖 飄舞,宛若飛燕。趙飛燕亦善鼓琴,《西京雜記》記載她有一張琴名為“鳳凰寶琴”,侍郎慶安世演奏了一曲《雙鳳離鸞曲》後,趙飛燕尤為激動,用自己的寶琴奏 了一曲《歸風送遠操》,飄逸逍遙。她還贈予慶安世兩張名貴的琴,一曰“秋語疏雨”,一曰“白鶴”。

有關歷史典故 篇16

高山流水

春秋時俞伯牙工琴,琴曲託意搖深,常人難解,僅鍾子期能賞。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鍾子期贊曰:“善哉,娥峨兮若泰山。”伯牙旋又志在流水,鍾子期歎曰:“善哉,洋洋兮若江河。”後來鍾子期去世,伯牙痛失知音,廢琴終身不彈。

後人遂以“高山流水”喻知音難遇,也指樂曲絕妙。

莊周夢蝶

戰國時哲學家莊周主張是非齊一,物我兩忘。《莊子》中有一寓言申喻此理:莊周夢見自己化作一隻蝴蝶,翩翩飛舞,怡然自樂。夢醒以後,自身依然是莊周。因此説,不知是莊周化為蝴蝶呢,還是蝴蝶化為莊周。

後世遂以“莊周夢蝶”比喻人生如夢幻,難以究詰。

傾國傾城

漢武帝時,協律都尉李延年曾在武帝前作歌道:“北方有佳人,絕世而獨立。一古傾人城,再顧傾人國。寧不知傾城復傾國,佳人難再得。”武帝無限神往,歎息良久曰:“世豈有此人乎?”平陽公主進言,謂李延年有妹,姿容絕代,妙麗善舞。

武帝召見,納入後宮,即後來深受寵幸的李夫人。“傾國傾城”一詞,即用以形容女子美貌絕倫,文學作品中引用甚多。

凌波微步

曹操之子曹植,才高八斗,文名卓著,而在長兄曹丕當政以後,備受猜忌,鬱郁不得志。他的《洛神賦》是一篇傳誦人口的名篇,其中描寫洛神的步態之美雲:“體迅飛鳥,飄忽若神。凌波微步,羅襪生塵。”寫洛神踏水而行,水面似留足跡之態十分傳神。

後人遂以“凌波微步”形容女子之步履輕盈。

破鏡重圓

南朝陳代子舍人徐德言,其妻為陳後主的妹妹樂昌公主。恐國破後,夫妻失散,遂破銅鏡為二,夫妻各執一半,相約他年正月十五日賣鏡都市以謀晤合。隋滅陳後,公主被隋朝重臣越國公楊素所獲,極受恩寵。徐德言流離至京城,遇一僕在街頭叫賣破鏡,正與自己藏的半邊契合。就題詩道:“鏡與人俱去,鏡歸人不歸。無復嫦娥影,空留明月輝。”公主見詩,悲泣不食。楊素知情後,大為感動,終於讓他們夫婦團聚。

後以“破鏡重圓”喻夫妻離散後重新團圓。

詠絮才高

東晉政治家謝安全家聚在一起,正值户外雪越下越大,謝安興致勃發,就指着外面的飛雪問:“白雪紛紛何所似?”謝安的侄子謝朗隨口説:“撒鹽空中差可擬。”侄女謝道韞接着道:“未若柳絮因風起。”謝安聽後大加讚賞,誇獎侄女才思不凡。謝道韞是東晉有名的`才女。

柳絮隨風飛揚,壯似飛雪,用以比喻紛飛的白雪,恰切而形象,故世人譽婦女有詩才為“詠絮才”。

人面桃花

唐詩人崔護,清明獨遊長安南莊,至一村户,見花木叢萃,寂無人聲。因渴極,叩門求漿。良久始有一女子應門,捧杯水讓坐。女子獨倚庭前桃花斜河,姿態楚楚動人;凝睇相對,似有無限深情。次年清明,崔護追憶此事,情不可邂,又往探訪,唯見門院如故,扁鎖無人。惆悵之餘,乃題詩於門扉曰:“去年今日此門中,人面桃花相映紅。人面不知何處去,桃花依舊笑春風!”

後代詩文中常以“人面桃花”喻男女邂逅,後來不復再見的惆悵心情。

秉燭夜遊

《古代十九首》有“人生不滿百,常懷千年憂。晝短苦夜長,何不秉燭遊”之句。曹丕為魏王世子時,與吳質交好。建安二十二年大疫,一時文人如徐趕,劉楨,陳琳,王粲等均痢疾死亡,曹丕作書與吳質,勸其惜時自娛。書中有“古人思炳燭夜遊,良有以也”之句,後人遂以“秉燭夜遊”喻及時行樂。

鏡花水月

鏡中花,水中月,世人常以喻虛幻不可求得之物,但詩家常用以比喻朦朧空靈的意境。如宋嚴羽以佛論詩,主張妙悟,他説;“故其妙處,透徹玲瓏,不可湊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鏡中之象,言有盡而意無窮。”以“鏡花水月”比喻詩歌中不可言傳的妙境。

青梅竹馬

唐代大詩人李白在《長幹行》中描寫一位女子,思夫心切,願從住地長幹跋涉數百里遠路,到長風沙迎接丈夫。詩的開頭回憶他們從小在一起親暱的嬉戲:“郎騎竹馬來,繞牀弄青梅,同居長幹裏,兩小無嫌猜。”後來,用“青梅竹馬”和“兩小無猜”來表明天真、純潔的感情長遠深厚。

綽號之中見端倪

北宋大臣王珪的綽號是“三旨宰相”,他執掌大權16年,守成而已,少有建樹。王珪為官明哲保身,不求有功,但求無過。此公很會顧惜體面,其表現堪稱標準的三部曲——“取聖旨”、“領聖旨”、“已得聖旨矣”。至於袒露私衷,獨抒己見,絕對不是王珪的風格。

這樣的人還有很多。民國期間,譚延闓在主持當時行政院會議時,常閉目養神,對討論的問題不置可否,人稱“三不主義”,即“不負責,不建言,不得罪人”。

標籤: 彙編 歷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lishi/v5kn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