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三年級下《面積和麪積單位》評課稿

三年級下《面積和麪積單位》評課稿

《面積和麪積單位》是學生在掌握了平面圖形的特徵和長方形、正方形的周長計算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是即將學習的長方形、正方形面積計算的基礎,又是進一步學習了平面圖形的面積和立體圖形的表面積的基礎,所以這部分內容在幾何與圖形教學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和作用。由於三年級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點,他們的形象思維仍佔主要地位,他們更多地關注“有趣、好玩、新奇”的事物,對於這種抽象的面積知識接受起來相對困難。然而,他們又對“有用”的數學開始感興趣。因此,學習素材的選取與呈現以及學習活動的安排都要注重數學在學生的學習和生活中的.應用,使他們感到數學就在自己的身邊,而且學數學是有用的。

三年級下《面積和麪積單位》評課稿

下面我就王老師這一課,談談自己聽後的體會:

一、創設情景,激發興趣

現代教育教學理論認為,只有當數學問題和學生現實生活密切結合時,數學才是具體的、生動的,富有生命力的,才能培養學生的問題意識,成為激發學生學習數學和創新的源泉。上課伊始,王老師創設了這樣的教學環節:黑板和國旗都有面,如果讓你們比賽擦它們的整個面,你會選擇哪個?這樣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二、充分感知,引導建構。

從內容上看,本節課的概念比較多,教師不是生搬硬套的交給學生什麼是面積,什麼是面積單位。而是在充分操作、合作交流中建立和理解面積和麪積的。通過讓學生指一指、摸一摸、比一比引出物體的表面的大小就是他們的面積。先讓學生來觀察黑板和電視機的屏幕,那個大。學生一眼就能看出。接着讓學生摸一摸數學和練習本的封面,有什麼感覺?再比一比他們的大小。並説一説你是怎麼比的。根據學生的經驗,一般都能用重疊法來比較大小。這樣,面積概念的形成是層層深入的,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建立面積的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

在“體驗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這一環節,老師出示剛才學生猜測的兩個面積接近但形狀不同的長方形。思考:怎樣比較這兩個長方形面積的大小。學生經過觀察、重疊無法直接比較,激發認知衝突。接着提供學具(小長方形、圓片、正方形、三角形),動手拼擺,合作探究,學生操作並彙報:擇的圖形不同,拼擺的結果也不相同;通過多次感知和矛盾的衝突,讓學生意識到比較兩個物體面積的大小,必須要有統一的標準且也只有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通過這一系列的活動,使學生經歷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培養了學生的探索意識。

三、值得商榷的地方

面積單位是個新概念,建立時是否可更深刻些?鞏固練習時,有些學生把單位填寫成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只要當時教師在板書後再把面積單位強調一下,就不會出現這錯誤。另外找1平方釐米的物體時,只能説是“約1平方釐米”,畢竟都不是標準的邊長為1釐米的正方形。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21k77l.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