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範文

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範文

作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一個系統化規劃教學系統的過程。教學設計要怎麼寫呢?以下是小編整理的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範文,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範文

  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1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的實例和實踐活動,使學生認識圖形面積的含義,認識常用的面積單位。

2.使學生經歷比較兩個圖形面積大小的過程,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化,豐富自己的經驗。

3.使學生通過“摸一摸”、“比一比”、“擺一擺”等多種操作活動理解面積的含義,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面積的含義,掌握常用的面積單位並建立正確的表象。

教學難點:

在操作中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使學生體驗比較策略的多樣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學課件,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小圓片、小正方形、小三角形。

教學過程:

課前談話:

1.你們想了解老師嗎?(姓樑,漢濱國小,涵涵、彬彬)

2.讓生猜師身高,師生交流,引出長度單位:釐米、米以及分米。(板書:米、釐米、分米)

3.激活關於長度單位實際長短的觀念:誰比劃一下這些單位有多長。

一、創設情景初步感知

1.遊戲:在下面三個圖形中任選一個均勻塗色,誰先塗完誰就贏。

2.你選擇哪一張?為什麼?(選擇小的那張,因為它小,就塗得快。)

師:其實剛才同學們説的,這張紙小,是指的它的面小,這張紙大,是指的他的面大,其實每一個物體都有自己的面,有的面大,有的面小。(板書:物體面大小)

3.為什麼不選三號?(因為它不是封閉圖形)只有平面封閉才有面的大小。(板書:封閉圖形)

二、動手操作探究新知

1.面積的意義。

(1)認識物體的表面有大小。遊戲比一比:

課桌面和黑板面哪個大?(板書:看一看)

用手摸一摸課本封面和課桌面,比一比它們的大小。(板書:摸一摸)

剛才我們通過摸和看知道物體表面是有大有小的,我們就把物體表面的大小叫做它們的面積.(板書:物體表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

(2)概括面積的意義。

(3)課本61頁“做一做”,摸摸數學課本的封面和側面,體會立體圖形的不同面的面積。

2.統一面積單位的重要性

(1)出示兩個圖形比較大小,利用重疊的方法。(重疊)

(2)出示2個長寬各異長方形,體會用觀察、重疊方法難以比較大小。

(3)學生小組合作,選擇一種學具擺一擺,比較兩個長方形的面積,看哪個小組秩序好!速度快!

(4)學生彙報,並比一比那種標準比較方便?(正方形合理)

(5)課本62頁“做一做”數格子。

(6)出示兩個格子大小不同的長方形,男生和女生分別進行比較。要想知道一個圖形的大小,不能只比較格子的多少,還要統一格子的大小,這就需要面積單位。

3.認識面積單位

(1)自學課本63頁內容。到底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國際上又是怎樣規定每個面積單位的大小的呢?學生彙報,教師板書。

通過自學你知道這些面積單位都是什麼形狀的?

(2)1平方釐米到底有多大?從學具中找出1平方釐米的小正方形,怎樣檢驗它的大小?再閉上眼睛想一想它的大小?找找咱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接近1平方釐米?

(3)1平方分米又有多大呢?在學具中找出1平方分米的正方形,量一量它的邊長是不是一分米?摸一摸它的面,盯住它看5秒鐘,閉上眼睛把它印在你的腦海裏?睜開眼睛用手比劃一下1平方分米的大小。找生活中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是一平方分米。(撕開對比面積大小的變化)

(4)1平方米到底有多大?帶來1平方米的紙讓孩子們站上去感受。

(5)課本65頁練習十四第5題。

三、知識運用,形成技能

1.課本64頁練習十四第2題。

2.課本64頁練習十四第3題。

3.課本63頁做一做第2題。

四、全課交流,知識提升

1.説説你這節課印象最深的地方?心情怎麼樣?有沒有學習的夥伴值得感謝?

2.評價一下自己這節課的表現。

3.推薦兩名學生,當學習之星。

一節課馬上就要結束了,我們對面積和麪積單位的研究卻剛剛開始。

  國小數學《面積和麪積單位》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結合實例使學生認識面積的含義。

2.體會引進統一的面積單位的必要性,認識面積單位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建立平方釐米、平方分米、平方米的表象。

教學重、難點:

讓學生經過探究、討論,體會引進統一面積單位的必要性。

教具、學具準備:

教具:面積為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紙片各一張。

學具:每組一張粉紅色紙(長18釐米、寬6釐米),一張綠色紙(長12釐米、寬9釐米);每組一袋學具,內有大小不同的正方形、長方形、圓形學具若干;每生面積1平方釐米、1平方分米的學具各一個。

教學過程:

一、操作感受,認識面積

師:同學們,前段時間侯老師剛買了一套住房(出示課件),你們想了解點什麼?(學生回答。)

情況一:若學生回答的問題有價值。

師:同學們有的想知道……,有的想知道……,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從這個圖上,你知道了些什麼?

情況二:學生回答的問題沒有價值。

師:同學們想知道的事情可真多,這是新房的平面設計圖,仔細觀察這個圖,你知道了些什麼?(引導學生説出房間是有大有小的。)

師:剛才,同學們發現有的房間大,有的房間小,房間的大小指的是面積的大小,客廳大也就是説客廳的面積大,衞生間小是指衞生間的面積小,那你能説一説,客廳的面積指的是什麼嗎?引導學生説出是指地面的大小。

師:同學們説得不錯,房間地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比如,餐廳地面的大小是餐廳的面積,廚房地面的大小是廚房的面積。

師:再比如説,你看,這裏是我手掌的面,那麼這個手掌面的大小,就是我手掌的面積。那你們的手掌面呢?誰願跟我比比,誰的面積大。

師:你來,同學們看,誰的面積大?

師:同位互相比一下。

師:其實,周圍物體的面也有大有小。現在大家可以任意找一找,比一比。然後互相説一説,看看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開始吧。(學生小組自由探究。)

師:誰來説一下,你們比較的哪些面的面積大,哪些面的面積小?

學生交流(學習重疊法的語言:這個同學是把這兩個面重疊在一起來進行比較的,他發現墊殼的面多出一部分,所以就説墊殼的面積大,這個方法不錯,我們可以叫它重疊法。)

師:剛才通過觀察,同學們知道了物體的表面是有大有小的。以前,我們學過不少圖形,你們看,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圓形(課件出示),這些圖形的周圍都是封閉的,我們叫它封閉圖形。這些圖形也有大小嗎?

師:你能看出正方形和長方形哪一個大嗎?圓形和三角形呢?

師:這些封閉圖形的大小就是它們的面積。我們可以説正方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圓形比長方形的面積大,你能説出在這四個圖形中哪一個的面積最大嗎?

生:正方形的面積最大。

二、比較面積大小,探索麪積單位

師:剛才有的面的面積我們一眼就能看出大小,那你覺得餐廳和廚房哪一間的面積大呢?現在我們就想辦法來研究一下,好不好?老師還給你們準備了一些學具,在信封裏裝着,可以利用這些學具擺一擺,數一數,看它們的面積到底是怎樣的一種情況,好嗎?看哪個小組能最先得出結論。

學生小組活動並彙報。(師巡視觀察學生擺的有幾種情況)

展示擺的好的小組,正確的擺法有以下情況:

紅紙綠紙

正方形1212

圓形1212

長方形1818

師:剛才,老師發現有一個小組是這樣擺的,(出示錯誤的一組)你能説説你們比較的是哪張紙的面積大嗎?你們是怎麼知道的?(生答)

師:那你認為這樣合適嗎?

師:找同一小組同學説:那你認為怎樣就合適了?

引導學生説:要用一樣的。

師:也就是説,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

師:也就是説,我們在測量面積的時候,要用統一的標準,這個統一的標準,就叫面積單位。

剛才,我們用到的正方形、長方形都可以看作一個面積單位,為了方便,人們規定了一些常用的面積單位,想不想知道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幾個?是怎樣規定的?請帶着這兩個問題看數學課本73、74頁,從這裏邊找到答案。

1.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哪些?

2.每個面積單位有多大?

學生看書後小組互相説説這兩個問題。

師:誰來告訴同學們,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幾個?(學生回答。)

師:你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嗎?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釐米嗎?(師貼1平方釐米)

師:量一量,看它的邊長是不是1釐米?在你的腦海裏想象一下1平方釐米有多大?看你身邊哪些物體的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釐米?也可以跟你的同位説一説。(學生彙報。)

師:現在我們知道1平方釐米有多大了。現在你估計一下,這塊橡皮的面積大約有幾個1平方釐米呢?

生:5個。

師:5個1平方釐米也就是幾平方釐米(5平方釐米),你認為橡皮這個面的面積是5平方釐米,還有誰想説?

是:現在,請同學們拿出學具袋裏的1平方釐米擺一擺,看你們的估計是否正確?

學生小組合作驗證。

師:剛才,咱們用1平方釐米的學具很快測量出了橡皮的面的面積。請你想一下,如果用它來測量這張桌子的面積,你覺得怎樣呢?(學生答。)

師:對呀,太小了怎麼辦?你覺得用哪個面積單位比較合適?

師:你能從你的學具裏面找出1平方分米嗎?(如果學生舉起1平方分米就説,你知道這是多少嗎?)

師:祝賀你們,找對了。量一量它的.邊長是多少?(學生量。)

師:我們周圍哪些物體表面的面積大約是1平方分米呢?(學生找。)

師:想一下,用1平方分米可以測量哪些面的面積呢?(學生答。)

師:如果用它來測量操場的面積,你感覺怎樣?

師:你覺得用哪個單位來測量操場的面積比較合適呢?

生:平方米。

師:你知道1平方米有多大嗎?

師:今天老師還給你們帶來了1平方米,看大不大。

師給學生展示1平方米。

師:在我們的生活中找一找1平方米,好嗎?(學生交流。)

師:估計一下,黑板的面積大約是幾平方米?(師演示。)

師:看一下,1平方米的面積上能站多少個人,好嗎?

三、小結,揭示課題

師:同學們,通過剛才的學習,咱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而且知道了常用的面積單位有平方釐米、平方米和平方分米,咱用學到的知識解決一些問題,好嗎?

四、鞏固練習

師:選擇合適的面積單位測量郵票和課桌面的面積。

小結:同學們,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我們的收穫不小,不僅知道了什麼是面積,而且還了解了面積單位,並且也學會了用測量的方法知道一些表面的面積,下節課,我們將學習用計算的方法來知道物體表面的面積,老師希望你們能好好學習,學到更多的知識,好嗎?

五、評析

《標準》指出:“讓學生親身經歷將實際問題抽象成數學模型並進行解釋與應用的過程,進而使學生獲得對數學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等多方面取得進步和發展。”本節課很好地體現了這一理念,教師在教學時充分展現了概念的生成過程,不僅要讓學生學習數學的一些現成結果,還要讓學生經歷數學知識形成的過程。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在充分的動手操作活動中,理解和建立面積和麪積單位這一概念。

課的開始,教師引導學生通過動手摸一摸身邊熟悉物體的面,直觀體會和發現物體的面有大有小。在獲得多種感性認識的基礎上,揭示面積概念,順理成章,水到渠成。動手摸面體會比較面的大小也有利於與前面學習的長度加以區分比較。

在學習面積單位時,教師讓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兩張紙面積的大小,學生在操作中,充分理解要測量物體面積要用統一的標準,這統一標準就是要學習的面積單位。這樣符合學生的認知探索規律,有利於學生面積單位這一知識的形成。

2.巧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不斷探索、交流中構建知識。

在面積單位的教學時,為了讓學生理解引進面積單位的必要性,教師設計了一系列探究性問題,讓學生想辦法比較紅、綠兩張紙面積的大小,使學生產生了認知矛盾的衝突,激發了學生進一步探索比較面積方法的強烈願望。教師很好地抓住這一時機,因勢利導,組織學生藉助手中的學具,在擺一擺、量一量、數一數的過程中,親身體驗到比較兩個圖形面積的大小要用“統一的標準──面積單位”,從而體會到用正方形測量比較方便。這一系列的探索合作交流的學習活動,有利於學生知識的形成和建構,培養了學生探索意識和合作能力。

3.讓學生用1平方分米這些面積單位進行實際測量、估測,有利於學生對各面積單位概念的建立和估測能力的培養。

總之,本節課的設計緊密聯繫學生的生活實際,有利於讓學生在具體情景中藉助已有的知識經驗進行學習,注重了學習過程的探索性,很好地體現了學生的主體性、教師的指導性,重視了學生知識的形成過程,符合新課程標準的教育理念。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72k5l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