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語文 >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學實錄及點評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學實錄及點評

師:同學們,上課。

《諫太宗十思疏》的教學實錄及點評

生:起立!

師:請坐。同學們,這一節課我們學習一篇文言文《諫太宗十思疏》。(板書:諫太宗十思疏魏徵)作者魏徵,既是一位著名的政治家,也是一位著名的史學家。可是,他之所以彪炳史冊,得到後人的敬仰,卻主要因為他是一位剛正不阿、敢於冒死直諫的諍臣。(板書:諍臣zh?g)他先後向太宗上書二十多次,雖然差一點因此掉了腦袋,但最終還是贏得了太宗的信賴,後人的敬仰。《諫太宗十思疏》是他奏議中最著名的一篇。

佈置預習時,要求同學們反覆誦讀課文,認真閲讀註釋,理解課文大意。現在,請三位同學分別讀課文的三個段落。其他同學看看他們的誦讀有沒有體現文言文誦讀的特點和基本要求。

(指名三位學生分別誦讀課文三個段落)

師:請一位同學對他們的誦讀作一個簡要的評點。

生:讀文言文要注意斷句,以及字音和現代文的不同。這一點,他們都已經注意到了,可是讀得不是很流暢。

師:這位同學強調了文言文誦讀要注意字音和句讀,這的確是文言文誦讀的基本要求。不過,對於同學們來説,達到這個基本要求是不難的。但僅僅如此還不夠,還應該能讀出文言文特有的情味,(板書:情味)也就是通過誦讀表達作者的思想感情,表現出文言文特有的魅力。

下面請同學們先聽一遍錄音誦讀,再聽我誦讀。然後請對我的誦讀和錄音的誦讀作一個比較和評價,看怎樣誦讀更能表達作者的感情。

(聽課文錄音)(教師誦讀課文)

師:好,請同學們對錄音的誦讀和我的誦讀作一個比較和評價,説説你認為誰讀得更好。哪位同學先説?

生:我更喜歡老師你的誦讀,因為我感覺這是魏徵對太宗説的話,你的誦讀體現了他對太宗所作所為的着急以及他激動的心情。

師:激動的心情,很着急,願望很迫切?

生:對。

師:謝謝。其他同學呢,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也認為黃老師你讀得比較好,因為你抑揚頓挫比較明顯,而錄音讀的時候,感覺讀起來好像比較平,比較柔。(學生笑)

師:謝謝同學們的肯定。不過,我還想聽聽不同的意見。

生:我覺得還是温柔一點比較好。如果他怕掉腦袋的話,他應該温柔一點吧。

師:我想,這是一個很重要的問題:這篇課文,應該是什麼樣的感情基調呢?是“柔”一點還是“剛”一點?(板書:基調)或者説,如果魏徵上書要當朝讀這篇奏議,他誦讀時的感情應該是怎樣的?

生:應該很着急,希望能説服唐太宗。

師:對,這是他的目的。其實,我倒覺得我和錄音的誦讀,對文章感情基調的把握還是比較一致的。有些同學也已經體會出來了。(轉向一位學生)你體會出這篇文章感情基調是什麼樣的?

生:我覺得應該有一種“天將降大任於斯人”的感覺。

師:強烈的責任感?是不是説“以天下為己任”更好?剛才一位同學分析得不錯----“如果他怕掉腦袋的話,他應該温柔一點”,可是作者怕掉腦袋嗎?不怕。----唐太宗才開始執政時,非常勤政,也很體恤百姓,可隨着國力的強盛,政治的安定,他開始大興土木,廣造宮殿,大臣們屢次進諫,他就是不聽;魏徵屢屢上奏,惹得他非常不滿,揚言要殺了他。可是魏徵就是不怕。----大家想一想,在這樣的背景下進諫,可能“温柔”嗎?(生:“不可能。”)對,不可能温柔。我們是否可以説這篇文章的感情基調是“誠懇”?(板書:忠誠、懇切)要做一個諍臣,首先要有滿腔的忠誠,對國君的,對國家的;同時,又要特別懇切,才容易被接受。

現在我們來看看如何才能讀出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文章的情味。除了感情基調的把握,字音的準確,還要把握文章語言的特點。(板書:語言)從整體上説,文言文有它獨特的語言魅力;就每一篇文章而言,又有它具體的語言特點。大家能説説這篇文章語言的特點嗎。

生:我覺得這篇文章整體語言都是慷慨激昂的。

師:“慷慨激昂”,還是作者的感情,很忠誠,很懇切。這樣的感情是用什麼樣的語言來表達的呢?

生:我覺得語言形式上用了多種修辭手法。

師:能具體從句子的形式上説説特點嗎?

生:第三段運用了一系列的排比來論述事理,很有氣勢。

師:很好,其實修辭的運用都和語言形式有着緊密的關聯。比如排比,從句子形式角度來看,常常都是整齊的句式,也叫整句。魏徵這篇奏議把整句和長短交錯的散句結合,非常有表現力。這在奏議裏是一個獨創,在唐代散文裏也是一個貢獻。奏議這類文章,形式比較固定,語言大多比較僵化,魏徵卻大膽地突破了一般的語言形式,把整句和散句有機地組合在一起。所以同學們誦讀這篇文章,不能不注意這個特點。同學看哪一段這個特點最鮮明?(生:第三段)

對,文章第三段最典型地體現了這個特點。我們一起來揣摩這一段的誦讀。先請一個同學嘗試讀一遍。

(指名一位同學讀第三段)

師:她讀得比較流暢,字音、句讀也沒有問題,可語言的特點,作者的情感表現得還不夠。誦讀,與對內容的理解有着緊密的聯繫。我們來對這一段的內容作一個簡要的分析。

這一段開頭是一個散句:“奔車朽索,其可忽乎”。同學們體會一下,讀這個句子,哪個字讀得重一點能更好地體現感情?

生:忽。

師:對!這樣可以引起太宗的注意。文章主要內容在後面的“十思”。這也是誦讀的難點,十個句子結構一樣,很容易讀得呆板。那麼,怎樣處理呢?有人把“十思”的內容概括為“五戒”。(板書:“十思”----“五戒”)大家想一想,是哪“五戒”?哪些句子表達了共同的內容?

生:每兩句一“戒”。

師:各“戒”什麼呢?

(討論歸納:一戒奢,二戒驕,三戒縱慾,四戒輕人言,五戒賞罰不公)

師:所以誦讀時,根據句義關係首先應該把這十個句子分成五個單位。但五個單位之間如果停頓的節奏一樣,仍然會顯得呆板,表現不出作者的思想感情。還要有輕重和節奏的變化。組與組之間的停頓可稍微長一點,每組句子後一句的前半句,和前一句跟得緊一點,這樣和輕重的語氣結合,就能把懇切之情、強烈的願望表現出來。下面我讀一遍,大家注意體會。

(教師範讀“十思”)

師:同學們自己誦讀體會,然後我們請兩位同學試讀。

(學生自由讀課文)

(先指名一位同學誦讀,然後指名前面嘗試誦讀的同學再次誦讀,教師評點其進步之處)

(學生齊讀“十思”)

師:讀得不錯!“十思”的後面還有一組整句,句子都比較短,主要是通過句間停頓的長短形成適當的節奏,應該是前三句之間稍長一點,最後一句接得緊一點,“信者”這裏有一個停頓,可以增強意味。最後一句要讀好句末的語氣詞“哉”,想一想輕讀好還是重讀好?(學生意見不一)大家再體會一下。輕讀還是重讀?(生:重)對,重讀,可以增加表達的力量,以引起唐太宗的重視,也包含了作者的強烈的情感。

誦讀文章和對文章內容的理解,是一個相輔相成的'過程。同學們課後還要反覆誦讀,一定能讀得更好,對文章的理解也會不斷深入。----其實,比較我和錄音的誦讀,還有一個重大的不同,就是我們讀的文本有很大的區別。這裏的區別有很多是細微的,有的是較大的。比較明顯的是資料上刪了許多句子,而教科書上則保留了這些句子。預習時已經讓同學們標註出這些不同的地方。現在我想聽聽同學們的意見,你們覺得,這些句子是有好還是沒有好?思考的依據是什麼呢?就是作者要表達的思想和情感,就是文章本身的內在結構。我想聽聽大家的意見----好,這位同學好像有話要説,你是不是覺得沒有更好啊?

生:我還是同意保留。

師:説説你的理由。

生:教科書上的是魏徵的原文。

師:你怎麼敢下這個結論?

生:因為有名的文章是不可以隨便篡改的。

師:有道理,但是也不一定。有時候就是發現被偷偷改了。你覺得又好,能從文章本身説説理由嗎?

生:比如第三段,資料上開頭比教科書少一句話,直接把“十思”亮了出來,我覺得有點突然。

師:加了這一句,行文更自然,對吧?(轉向另一學生)

生:我覺得沒有好,因為在當時的情況下魏徵對太宗的所作所為非常着急,他進諫時應該是懷着一種懇切着急的心態,他想盡快讓太宗明白自己的意圖,所以直接突出重點,態度更明確。

師:這位同學認為沒有更切合作者迫切的心情,更簡明。還有哪位同學要發言?

生:我認為保留與不保留要根據具體情況而定。

師:很有道理。現在的具體情況就是魏徵向唐太宗進諫。你説有還是沒有好呢?

生:第三段的第一句(讀第一句)這句需要保留,因為這一句可以引起下文。而後面的“君人者”要省去,因為他進諫時鋒芒不能直接針對唐太宗,這樣不好,會影響進諫的效果。

師:這位同學的分析也很辯證。其他同學呢?

生:我認為沒有好,因為現在社會什麼都講究創新,創新就要改革,……

師:這位同學結合時事從大的方面講,有高度。可我想提醒同學們,對具體文章內容的討論還是多從作者表達思想感情的需要來考慮,刪了未必就是改革,更很難説是創新。

生:我覺得有好,因為畢竟是臣對君,臣不能當着君的面指責他,只能把具體的史實説給君聽,希望國君能明白。

師:這位同學從君臣關係來看。也是個很好的角度。

生:我覺得沒有比較好。魏徵在進諫時,他不可能説得那麼準確。

師:我想魏徵這個奏議,是事先寫好的,不是當場口頭説的。他應該字斟句酌。(轉向另一學生)

生:我也認為沒有好。因為在當時那種背景下,簡潔一點,更表現出他的期待。

師:同學們從不同角度都發表了很好的意見。我想提醒大家思考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主要觀點是什麼?(板書:觀點)從這個角度看,那些句子是有好還是沒有好呢?我覺得這是一個很重要的依據。同學們覺得這篇文章主要的觀點是什麼?

生:他希望太宗以仁為本。

師:就從文章裏摘一個關鍵的詞句來表達,能嗎?

生:“十思”。

師:其他同學有沒有不同意見?

生:我認為作者的主要觀點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

師:主要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有沒有不同的理解呢?

生:“積其德義”。

師:現在有三種不同的意見:一種是“十思”,一種是“居安思危,戒奢以儉”,還有一種是“積其德義”。請同學們再讀一讀課文,在這三者中作出選擇。

(學生看書)

師:這篇文章我們還要用一節課深入學習。在初讀文章以後,在整體把握文章內容的基礎上,請認為文章的中心觀點是“居安思危”的同學舉手。(學生舉手)----好,大多數同學認為是“居安思危”。我想問一個問題:這篇文章的主要內容在於提出“十思”的建議,可是“居安思危”能概括“十思”的內容嗎?(學生猶豫,有同學要發言)我們來聽聽這位同學的意見----

生:我認為是“積其德義”。

師:為什麼呢?

生:“十思”的內容有五個方面:戒奢,戒驕,戒縱慾,戒輕人言,戒賞罰不公。居安思危不能全部概括。

師:同意這個觀點的舉手。

(部分同學舉手)

師:我也贊同這位同學的意見。因為只有“積其德義”才能概括(板書:積其德義)“十思”的全部內容。同學們可以在對課文的繼續學習中,加深對這個問題的思考。

從這個角度看,有許多句子是不能刪去的,否則文章的中心就不夠明確,結構也不夠嚴謹清晰。而刪去的許多句子,可以使文章的中心更突出更鮮明。比如第一小節,“德不處其厚,情不勝其欲”,第二小節“莫不殷憂而道著,功成而德衰”,都是強調了德義的重要;文章結尾的“無為之大道”是什麼呢,也是強調德義。有了德義,就可以垂拱而治,也就到了治國的最高境界。

同學們,魏徵這篇奏疏通過嚴密的論證,表達了對唐太宗忠誠懇切的告誡,也表現了一個政治家的遠見卓識。我覺得,他的告誡不僅對唐太宗,對歷代國君非常重要,即使對我們這些普通的人也很有借鑑意義。我讀“十思疏”,就針對自己的缺點從文中的一個句子中摘取四個字作為座右銘,時時告誡自己:“謙沖自牧”。我相信,文章中的許多話對同學們也一定很有啟發。如果請大家也從文章裏摘取一個句子作為自勉的話,或者作為贈言送給別人,你會摘哪一個句子呢?

(學生看書)

生:我會摘取“戒奢以儉”這四個字。

師:為什麼呢?

生:因為在我們現在的時代裏,物質生活已經非常豐富了,很容易奢侈。

生:我選“有善始者實繁,能克終者蓋寡”這一句,因為我做事情常常有頭無尾,不能堅持到底。

生:我選第一句(讀第一句),送給所有的學生。

師:送給所有的“同學”好不好?因為你也是“學生”。説説你選這一句的原因,好嗎?

生:因為我們作為學生,學習不能好高騖遠,要從“根本”出發,要為將來打好基礎。

師:你能從這個句子中摘取最關鍵的幾個詞概括地表達自己的意思嗎?

生:固其根本。

師:很好。當然,還可以概括為“根固木長”“泉浚流遠”等。我相信同學們在本文的學習中一定會獲得很多的思想營養。

下課之前,我想送同學們一句很熟悉的話,那就是:“書讀百遍,其義自見。”----這句話同學們一定很熟悉,我想強調的是,這裏的“讀”不僅指用口去讀,更重要的是用心去讀。這樣才會有自己的感受,才會有自己獨到的理解和發現。

這節課我們從整體上把握了《諫太宗十思疏》的基本內容和思想感情。課後,請同學們比較教科書和所發資料上註釋的不同,根據你對文章的理解,看看怎樣注更好,有沒有課文沒有加註的詞你還不理解,能不能借助工具書,為它們加一個註釋。下一節課我們再一起來學習、探討。

下課!謝謝同學們!

點評:

聽黃厚江老師的這節課,最深刻的印象是那行雲流水般的教學節奏,和師生高度交融的教學情景。正陶然於中的時候,一節課已經結束。

細細回味,這節課,是有許多可圈可點之處的。首先是用具體的課堂教學過程演繹了新課程理念的豐富內涵,闡釋了黃老師一貫的語文教學思想。人文性和工具性的統一,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維目標的實現,教師角色作用的發揮和學生主體地位的凸顯,教學過程中的師生對話,目標的預設和生成,語文教學中的研究性學習等抽象生澀的概念,我們都可以從這一節課中獲得具體的感受和清晰的認識,使我們深信,新課程理念不是架空的,而是體現在實實在在的教學過程中的。

其次是教學形式富有創意,又切合文本的特點,發揮了教科書的優勢。我相信所有聽課老師都會和我一樣承認,我們從來沒有這樣教過文言文。但黃老師“隨心所欲而不逾矩”,真是開人眼界。文言文的教學,重在多讀,由讀入手,這是教學的常理,黃老師這一節的教學目標主要是通過讀來整體感知課文,理解基本內容,體會作者的思想感情。這似乎沒有什麼新奇之處。但令人耳目一新的是,黃老師教學過程的組織和讀的方式,由讀而及的豐富內容,對學生文言文誦讀的有效指導。這既得益於教科書的呈現方式,又是教科書使用的一個成功範例。“尋覓文言津樑”這一個專題,就是讓學生了解文言文學習的基本規律,第一個板塊則主要引導學生掌握文言文誦讀的要領。黃老師這一節課的教學就以此為基礎立意,同時又在教科書的基礎上作了一定的拓展和豐富。

將自己的誦讀和錄音的誦讀進行比較,讓學生加以評點,在和學生完全平等的對話中引導學生的語文學習,這不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敢這樣做,更不是每一個語文老師都能做到的。事實證明,這樣做的效果十分顯著,學生的感受是深刻的,學生的收穫是實在的。

總體而言,覺得這是一節新穎而又厚實,創新而不違背規律的文言文教學的課堂範例。當然,課堂教學都是遺憾的藝術,需要再推敲斟酌的地方在所難免,比如課堂教學時間的控制,教學起點的確定等等,相信聽課老師和閲讀這篇實錄的老師在得到收穫、獲得啟發的同時也會發現這樣的不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yuwen/r6qno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