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報告 >

節日調研報告

節日調研報告

在當下這個社會中,報告使用的次數愈發增長,多數報告都是在事情做完或發生後撰寫的。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節日調研報告,歡迎大家分享。

節日調研報告

節日調研報告1

近20年來,隨着改革開放進程的推進,時代不停地發展,中西方國家的交流的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從而使很多年輕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越來越流行,反觀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曆5月初5的端午界,農曆9月初9的重陽節等節日卻被我們國人漸漸淡化。就此問題,我對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説“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説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説完全摒棄,也不能説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

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2005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節日調研報告2

中華傳統節日作為中華傳統文化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和表現形態,千百年來經久不衰,歷久彌新。它以一種潛移默化、寓教於樂的形式,來展示中華民族的精神世界,表達着對美好的理想、智慧與倫理道德的追求和嚮往,是弘揚中華民族優秀傳統文化和傳承中華傳統美德的重要載體。在當今世界多元文化並存、東西方文化交融的形勢下,我們用現代社會的理念和視角,揭示傳統文化的內在價值,發揮、拓展和強化其功能,對於保持民族特色,弘揚民族精神,增強民族凝聚力具有重大意義。加強國小生對中華傳統節日的認識更是對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具有推動作用,對國小生的傳統文化認識也具有很大的教育意義。

一、問題的提出

近年,西風東漸,像聖誕節、情人節、愚人節等洋節日越來越受到的青睞,部分商家也推波助瀾,國小生對洋節情有獨鍾,這是社會開放帶來的,原本不值得大驚小怪,可是我們自己的節日呢?清明節、端午節、中秋節、重陽節……還有幾個人能一個不落的説出每個節日的名字?我們不禁要發出了這樣的疑問:源遠流長的中華民族怎麼了?善良智慧的中國人民怎麼了?歷史悠久的中國傳統文化怎麼了?到底該怎樣看待中西文化交流?中國人該不該鐘情於西洋節日?什麼原因造就了這種怪異文化?帶着這些問題,我想就此問題做一個研究,以期引起人們的思考。

二、調查目的與實施

(一)調查目的

1、比較全面地瞭解當今國小生對中華現節日的認識現狀。

2、根據現狀的調查分析其原因。

3、提出相應的對策,對學生更好地進行中華傳統文化教育。

(二)調查內容

1、國小生對傳統節日日期知多少。

2、國小生對傳統節日(西方節日)的態度。

3、國小生良好發展還有什麼建議。

(三)調查方法

問卷調查。這是本調查採用的主要手段。調查表共有15道選擇題,每題有2-7

個供選答案。

(四)調查對象

本次調查對象為紹興縣實驗國小二、四、五年級學生。

(五)調查步驟

1、根據課題研究要求擬定調查內容,制定調查表,分發調查問卷。

2、分析數據,撰寫調查報告。

三、調查結果與分析

(一)調查結果

1、在關於“你喜歡過以下哪些節日?”的調查中,學生們最喜歡過的是聖誕節,只有33%的學生喜歡過春節,14%的學生喜歡過中秋,12%的學生喜歡過國慶節。

2、在關於“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你更喜歡哪個?”的調查中,只有

45.5%的學生選擇了傳統節日。

3、在關於“你為什麼喜歡傳統節日?”的調查中,有53%的學生選擇了“習慣成自然” 。

4、在關於“你為什麼不喜歡傳統節日?”的調查中,20%的學生選擇了“內涵傳統沒新意”,

58.5 %的學生選擇了“洋節更有意思” 。

5、在關於“你瞭解某些傳統節日的意義嗎?如‘端午’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且還是個辟邪除瘟的日子。你對此的認識是:”的調查中,

5.1%的學生選擇了“都瞭解”,

36.7%的學生選擇了“大部分了解”,

59.2%的學生選擇了“不瞭解” 。

6、在關於“你對於傳統節日的態度如何”的調查中,38%的學生選擇了“仍然記得並期待傳統節日的到來” 20%的學生選擇了,“除了還記得要吃粽子、月餅、元宵之類的,其他也沒留下”,40%的學生選擇了“若重要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等,還是會和家人一起過節,但大多已沒什麼意思了” 2%的學生選擇了,“其他” 。

7、在關於“你喜歡過洋節的原因”的調查中,

31.8%的學生選擇了“比中國傳統節日更有意義”,

49.3%的學生選擇了“新鮮,覺得好玩”,15%的學生選擇了“隨眾心裏”,

3.9%的'學生選擇了“其他” 。

8、在關於“你對國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節放假有何看法?”的調查中,7%的學生選擇了“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40%的學生選擇了“讓我們有時間真正地過傳統節”,

20.4%的學生選擇了“能讓我們更好理解中國傳統節日”,

2.6%的學生選擇了“、哪怕恢復這三個節假日,效果也不大” 。

(二)調查結果分析及對策

1、唯有源頭活水來很多學生不喜歡過傳統節日是因為他們根本不瞭解這些節日中所藴藏的內涵。因此,挖掘傳統節日內涵顯得尤為重要,引領學生了解民族傳統節日文化知識,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和理解,進而認同傳統節日、喜愛傳統節日。如何開發傳統節日的文化內涵?需要教師探索研究,對傳統節日進行界定,對節日核心內涵進行概括和提煉,如端午人與自然和諧共處、七夕乞巧愛慕、臘八融和感恩的主題。引導學生開展道德實踐體驗活動。如端午節,除了引導學生了解端午習俗,參與包粽子、縫香袋的實踐活動之外,重點還應開展“走進屈原”活動。通過“屈原故事知多少”屈原詩詞朗誦等活動,與偉大詩人屈原面對面:兩千多年前,偉大詩人屈原為他的祖國流盡了最後一滴淚,縱身跳進波濤滾滾的汨羅江。屈原報國無門而以身殉國,堅守了他不同流合污的高貴品質;他上下求索、九死未悔,寧願去死也不願離開故國半步的情懷,一直引起同學們的深思和探索;他那與日月齊光的高潔品德,激起同學們無限的仰慕。從中體味他那痛苦執著的偉大情感,體驗他那崇高忠貞的偉大人格。人格教育能夠發揮其它教育形式所不及的重要作用。在重塑中華民族的理想人格的今天,過端午節,學習和傳承屈原的高尚人格,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

2、總把新桃換舊符比較洋節日,一些傳統節日對中國小生缺乏吸引力,春節和元宵節等傳統節日之所以今天被國人看淡,與這這些節日大多來源於農業文明,與祭祖、驅鬼、借節日填飽肚子等聯繫在一起是密不可分的。這種文化淵源和傳統形式也使得中國傳統節日歡快的氣氛中缺少些浪漫色彩,這與富裕起來追求生活品位和精神愉悦的現代中國人顯得有些不協調。隨着經濟的發展,節日本身也應該發展。無論是元宵節也好,重陽節也好,它們都與最初的起源有所不同,發生了變化,所以我們的傳統節日也應該跟着我們的經濟、文化、社會的發展而發展,一成不變肯定是不行的。首先,活動形式要多樣。要結合時令,組織各種類型的班際、校際活動,利用探究課、社會實踐、校班會,充分整合校園、社區、家庭、社會資源,開展大量的主題式、探究式、體驗式、尋根式節日文化活動,引領學生走進傳統節日,過傳統節日。其次,可發揮家庭、社區、學校三方力量,共同開展德育實踐活動。在傳統節慶之際,組織學生、家長、社區人士過傳統節日。如元宵節學做元宵,制燈籠,猜燈謎;端午節講屈原愛國故事、進行划船比賽、拔河健身運動;重陽節進行敬老愛老活動。

3、千樹萬樹梨花開繼承傳統不等於匍匐在傳統腳下,更不能把民族節日與外來節日對立起來。

要引導學生科學認識傳統節日習俗,賦予傳統節日新的時代內涵,使民族文化薪火相傳。同時又要以開放的心態吸納外來文化精華,培養學生全球化視野和尊重理解多樣文化的胸懷。加強傳統文化內涵的發掘,創新節日文化內涵。如就春節期間是否該禁鞭展開辯論,就重陽節是否和母親節父親節進行整合向有關部門提出研究報告,並嘗試過一個推陳出新的傳統節日。通過調查訪問、專題研究等方式,探究西方洋節的由來和文化習俗,嘗試過西方洋節。通過專家講座,調查訪問等方式探究中國節日不敵洋節的原由,寫出調查報告,提出改進措施。利用特定的時間,開展“中國傳統節日藝術節”和“西方傳統節日藝術節”活動。中國傳統藝術節,就在校園裏掛起了大紅燈籠和中國結,讓學生穿唐裝,舞龍燈、打腰鼓、扭秧歌、抖空竹、剪紙、捏麪人,請小廚師在食堂製作艾窩窩、驢打滾、月餅等傳統小吃,在教室裏、過道邊展示中國書畫作品。學校也可以組織“唐人街”和“洋人街”,不同小組的學生嘗試過不同的節日,進行東西方節日的擂台賽。我堅信將傳統節日文化與國小生德育課程的巧妙對接,開發其中藴涵的道德教育資源,並賦予時代教育主題,組織和指導學生自主活動,自主探究,在探究中學習人類先進道德,學習做人的道理,從而不斷地提高自己的道德水平。那麼既能增強學生對傳統節日文化含義的理解,也能避免新一代的文化斷層。

四、總結

我國的傳統節日形式多樣,內容豐富,是我們中華民族悠久的歷史文化的一個組成部分。藴育的節日活動十分多采多姿,無一不是代代相傳的文化資產,個別的節日形式雖然風格迥異,但都保留了一定程度的先人智慧及經驗成果。它們反映了民族的傳統習慣、道德風尚和宗教觀念,寄託着整個民族的憧憬,是千百年來一代代人在歲月長河中慶祝歡樂的盛會。作為學生,更應該瞭解中國的傳統節日,弘揚傳統節日,快樂地過傳統節日!俗話説:越是民族的,越是世界的。我相信中國的傳統節日也會象洋節在中國一樣在世界上受到歡迎!附:學生對傳統節日認識現狀的調查問卷

親愛的同學,你好!我們在進行一項關於學生對傳統節日狀況的調查,請你在忙碌的學習中抽出一點時間,如實填寫這張問卷。謝謝你的合作!

[請在選項的字母序號上打“√”]請在選項的字母序號上打“√”] “√”

1、中國傳統節日使用日曆作為計算節日的日期。 A、農曆B、陽曆

2、你知道的中國傳統節日(除24節氣)的有多少:A、少於3個B、3-5個C、6-7個D、7個以上

3、你能填出下列節日的日期嗎?(請填上日期)春節( ) ) )元宵節七夕節重陽節( ( ( ) ) )清明節中元節( ( ) )

端午節(中秋節(

4、你知道的西方節日的有多少:A、少於3個B、3-5個C、6-7個D、7個以上

5、你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否是中國悠久歷史的象徵之一? A、是B、不是

6、你喜歡過以下哪些節日?傳統節日:A、端午節E、國慶節國外節日:H、聖誕節L、母親節B、中秋節F、五一I、情人節M、感恩節C、春節G、其他J、愚人節N、其他K、感恩節D、重陽節

7、傳統節日與西方節日,你更喜歡哪個:A、傳統節日(答第8題,跳過第9題)B、西方節日(答第9題,跳過第8題)

8、你為什麼喜歡傳統節日:A、自有古老的魅力D、習慣成自然B、習俗有趣E、其它C、有獨特的內涵

9、你為什麼不喜歡傳統節日:

A、內涵傳統沒新意D、洋節更有意思

B、習俗過時E、其它

C、周圍沒人還過

10、你瞭解某些傳統節日的意義嗎?如“端午”是為紀念屈原而設立的,而且還

是個辟邪除瘟的日子。你對此的認識是:A、都瞭解B、大部分了解C、不瞭解

11、你對於傳統節日的態度如何:A、仍然記得並期待傳統節日的到來B、除了還記得要吃粽子、月餅、元宵之類的,其他也沒留下什麼了C、若重要的節日,如春節、中秋等,還是會和家人一起過節,但大多已沒什麼意思了D、其他

12、你對西方節日的態度如何:A、既然從外傳進來了,自有它們吸引人的地方,也確實如此B、在過了幾次洋節之後,發現還是喜歡中國傳統節日,這些洋節還是不適合自己C、從最初就不喜歡這些從外傳進來的節日,像文化入侵一般

13、你喜歡過洋節的原因是:A、比中國傳統節日更有意義C、隨眾心裏B、新鮮,覺得好玩D、其他

14、你對國家在清明、端午和中秋節放假有何看法?(多選) A、能讓我們更熱愛自己祖國的傳統文化B、讓我們有時間真正地過傳統節日C、能讓我們更好理解中國傳統節日D、只是又多了個能放鬆休息的日子罷了E、哪怕恢復這三個節假日,效果也不大

15、你對傳統節日的良好發展還有什麼建議:A、恢復更多的節日並放假B、政府應開展傳統紀念活動

C、從現在創造一些有趣的活動並發展讓它流傳下去D、對於外來的節日,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中西合璧E、其他

節日調研報告3

摘要:傳統文化是指一個民族在與自然的長期交往活動中所積累和積澱下來的物質的和精神的各種事物的總和。傳統文化有精華也有糟粕。文化,特別傳統文化與教育密不可分,在人類歷史中,文化,文明正是通過教育這種社會遺傳方式延續下去,又藉助人們的不斷創新而造成變化,由量變的積累和積澱,而導致質的飛躍、從而形成在質上明顯不同的進化着的文化、文明的歷史。

一、調查的原因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西方的不斷交流,在文化上潮流也逐漸趨向統一。這一方向的轉變,讓很多中國人淡化了中國的傳統的節日,而過起了西方的“情人節”“愚人節”“聖誕節”等等這些。從而我們中國的“端午節”等節日都被人們淡化了,對於這種現象,我們做了一個詳細的調查分析:

二、調查對象

對象:大部分是針對大學生形式:通過網上問答形式

三、調查過程

先明確要調查的目的跟方向,通過在網上查資料來進行問卷調查,從而知道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瞭解程度。調查問卷結束後,統計我們的設計問卷,做一個具體的總結報告。

四、調查的資料

在我們設計的調查問卷中,有一個問題是“您瞭解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內涵嗎?”其中回答瞭解的只有52.08%,而回答不瞭解的也有44.79%。從這組數據可看出,當代一半的人們對中國傳統節日的起源和內涵不是很瞭解。對清明節的到來您最感興趣的是?答案選項放假可以祭拜祖宗可以同學聚會回覆情況(%) 53 41 2從上面的表格我們得知,清明節這個祭拜祖先的節日,對很多人來説只是一個放假的日子,而不足一半的人選擇了祭拜祖宗,其實這也能看出我們中國人對自己國家的傳統節日的關心程度很膚淺。他們越來越偏向如今社會發展下的各種娛樂節目,例如傳統節日的放假時可以逛街、看電影、吃美食這一諸多的娛樂節目,對於節日本身的內涵逐一淡卻,只是更加追求時代發展下的娛樂方式,所以當傳統節日來臨之際越來越多的人只關注節日是否放假,這也就是我們當代人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的認知。

時而回想,對於“傳統”這個詞來説,在我們當今大學生看了漸漸成為了一鍾保守的觀念,人們越來越嚮往那些開放新穎而有特色的西方節日,在2月14日街邊到處都是玫瑰花,還有處處瀰漫着一種浪漫的氣息,在每年的聖誕節,每個地方都佈置着聖誕的情景,聖誕

樹,雪人,那怕在沒有雪的地方都能人工佈置,可想而知節日對大家都有着一番特別的味道,大學的第一個學期我們也一同感受了商業街的人工降雪以及人工大雪人,每當西方節日的到來我們留心可以發現學校都有社團協會以及部門在擺攤組織節目,萬聖節時還為大家畫起了臉譜,對於傳統節日或許大家還記得,但對於傳統節日的習俗人們則開始漸漸淡忘,從下列一組十分簡單的調查的“對於清明節下列哪個不是它的傳統習俗?”調查結果可以看出,雖然掃墓、踏青人們選錯的不多,對於清明掃墓這已經是我們耳熟能詳的清明活動了,但還有3.13%的人認為掃墓及2.08%的人認為踏青不是清明節的習俗,對於這樣的問題雖然不是百分之百普遍,但大學生對傳統節日節日的健忘也是不可抹滅的事實。

答案選項掃墓踏青吃餃子打馬球回覆情況3 2 52 39時代在發展,但在時代的發展中我們逐漸在迷失屬於自我的文化特色,然而也導致端午節成了韓國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端午從古至今乃是我們中國的產物,然而從這份報告中我們深刻的看出傳統節日已經逐漸被我們健忘,我們一直在抱怨着春節開始沒有了年味,節日已經不再那麼熱鬧,但我們卻忘了該怎樣去弘揚我們的傳統節日,這樣一份報告雖然不能拯救什麼,但我們還是希望我們大家有着傳統節日的意識,讓我們的傳統節日過得越來越有“味道”,大家一起弘揚中國文化,發展自己獨特的文化特色,熱愛中華民族源源不斷的歷史文化,把我們自己的特色帶入全世界的舞台。

節日調研報告4

隨着時代的發展,中國與西方國家的交流日趨頻繁,中西方文化的差異也漸漸統一化,這就造成很多人淡化了中國傳統節日文化而注重外來節日,像2月14日的“西方情人節”、4月1日的“愚人節”、12月25日的“聖誕節”等西方國家節日在中國變得相當流行,而中國傳統的節日像農曆5月初5的“端午”等節日卻被我們中國人淡化了。就此問題,我對西安部分高校的部分在校大學生做了關於中國傳統民族節日意識的調查,現就調查結果做以下分析報告。

一、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和重視程度

大部分大學生認為中國傳統節日是具有深遠意義的,是值得倡導並隆重舉行的,比如説“端午節”是紀念我們偉大的愛國英雄——屈原的;還有部分大學生認為對中國傳統節日的瞭解程度不是很高,不明白部分節日的意義,所以表示不是很提倡,有的人甚至表示對中國傳統節日都不是很瞭解,在調查中我發現很多人不能完全説出中國傳統節日有哪些,有些竟然表示不知道“端午節“這個節日。

二、當代大學生對西方國家節日的.瞭解及重視程度

部分大學生認為要與西方國家“接軌”,要學習西方的先進科技及文化,就必須接受西方國家的文化及節日傳統;大多數人表示對於西方國家的節日既不能説完全摒棄,也不能説是完全不接受,中西方文化的交流和融合並不代表是否定某一方,而是兩者的融合,對於節日這一問題而言,他們表示可以接受,但不會去隆重慶祝,畢竟那是別人的節日。

三、大學生熱衷外國節日的主要原因

由於對我國文化、民族傳統知識的欠缺以及盲目從眾崇洋媚外的心理導致部分大學生對外國節日表現出“狂熱”的態度,中國文化博大精深,而當代大學生從小就被社會定位為為了考試而拼命學習的一類人,大部分時間都用來“鑽研”那些課本知識以應付考試,忽視了對中國傳統文化知識的瞭解,錯誤的認為科技、經濟等某方面優於中國的部分西方國家就是自己的偶像,從而導致崇洋媚外,熱衷於外國的文化教育及服飾等各種東西,當然西方國家的節日也成為他們青睞的對象。

四、調查中出現的令人“匪夷所思”的問題

在調查時與部分大學生的交流中,發現了極少部分大學生的一些令人無奈又“匪夷所思”的觀點。

1、建議給中國傳統節日重新“易名”

極少部分大學生由於對西方國家的過度崇拜,竟然給部分中國傳統節日加上一個類似於西方節日名字的名字,比如“中國情人節”,更令人無語的是有人建議將“清明節”改名為“中國鬼節”。

2、部分人表示“不承認”中國有些傳統節日

部分人認為當“節日”的概念被“假日”替換以後,是節日就應該有假期,可是中國的很多節日都沒有放假時間,這樣一來,他們覺得這些節日不能算是真正意義上的節日,從而忽視甚至不承認那是中國傳統節日。他們表示這樣的節日猶如“食而無味”,所以不願接受。

五、保護中國傳統節日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在調查中,少量大學生對韓國申報端午祭為世界文化遺產的成功這一事件表示義憤填膺,他們認為中國人民應注重保護自己的文化遺產,對於xx年韓國申報中國的“端午節”為他們的節日這一事件,我們應該予以重視,對於這些非物質文化遺產,我們每個中國人都應該去重視,保護中國傳統節日等非物質文化遺產刻不容緩。

六、結論與建議

通過該調查發現,當代大學生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傳統節日的重視程度較為欠缺,這是由於對我國文化知識及傳統觀念的缺乏而導致的。我希望當代在校大學生能加強對我國傳統文化的學習瞭解,樹立良好的人生觀、價值觀,用行動去證明自己的愛國熱情。

七、附錄

由於我的調查時口頭形式的,所以沒有統計初詳細的數據,該報告只是反映了調查中出現的顯著問題,故不能作為有力的論據。

節日調研報告5

節日是一種文化,各類節日中所藴含的文化特點、情感體驗各不相同,不同的學生可在多元的節日活動中產生不同的文化積累和個體成長。許多節日的設立很重要的方面就是為了提高全民族、全世界人民的素質。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大多數應該在國小階段中完成,節日主題教育對於國小生增強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加深熱愛祖國,熱愛中國文化的思想感情,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起着重要的作用。

一、 “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開展現狀

(一)基本情況

實驗國小把傳統節日作為學生生活的一部分,能夠在潛移默化中對

學生進行無聲的教育,校形成了節日主題活動體系,利用婦女節、植樹節、清明節、五一節、端午節、六一節、母親節、教師節、中秋節、國慶節、感恩節、春節、元宵節等節日開展主題教育活動,通過學生對節日的認識和理解,大力弘揚以愛國主義為核心的民族精神,深挖節日文化內涵,做到學文化、養傳承習慣,使民族精神代代相傳,促進學生的思想情感內涵和文化價值的提高。

(二)採用的活動方式

1、主題閲讀:根據節日活動方案,師生收集與節日有關的詩、詞、格言、文章等相關閲讀資料,讓學生利用閲讀課、課前十分鐘、課外時間開展閲讀活動,摘抄精美詞、句、段。並利用節日主題活動班會交流閲讀心得,體會。

2、主題實踐:在節日期間,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實踐活動,有詩歌朗誦、合唱比賽、給老師、父母寫感恩信,家長給子女的回信等。

3、主題展示:學生把在活動中的收穫、感悟寫到精心製作的手抄報上,通過圖畫、文字、手工作品抒發自己的情感。

4、主題反思:按學校要求上交師生節日活動開展隨筆感想。開展表彰活動。

(三)部分主題教育活動內容

1、教師節( 9月10日)

(1)表感謝

①聲音表恩情:

送上幾首歌曲——9月9日開始,課間將播送《每當走過老師窗前》、《長大後我就成了你》、《紅燭頌》等歌頌教師的歌曲。

送上一句祝福——9月10日,同學們見到老師時,主動為辛勤工作的老師們送上一句深深的祝福:“老師,您辛苦了!”、“老師,祝您節日快樂!”、“老師,我們感謝您!”。

②卡片表心意:在三、四年級中舉行“顆顆童心謝師恩”心意卡設計展。要求每位同學都積極參與,發揮自己豐富的想象力和動手能力,將自己對教師的真情實感透過自己的設計流露在心意卡上,充分表達對老師的關心和尊重。

(2)訴心聲

①筆尖訴心聲:9月7日至9月9日

(a)教師形象漫畫創作或自由創作比賽:——“看,這是我的老師”。 捕捉身邊教師教育教學中的片斷,通過漫畫形式表現教師敬業愛崗、愛護學生等優秀品質。漫畫人物可以是本校教師,也可以是心中的.教師形象,形式可以是一幅或一組故事完整的連環畫,紙張規格A4紙大小。

(b)讓我們拿起手中的筆,一起懷念,一起感謝,一起祝福為自己崇敬的老師表達敬意,給老師寫一封表露感激之情的感謝信(可以是書信、詩歌等)。9月10日當天,將大家的祝福送至教師手中。紙張用綠色格子的方格紙。

②班會表心聲:9月9日下午課外活動時間,召開一次以“感念師恩 訴説心聲”為主題的班會。

③在9月9日,開展“老師,節日快樂”的主題升旗儀式,在升旗儀式上,校領導致辭,學生為教師節獻詞,通過開展主題活動,使師生歡樂,共振奮,為我校發展積澱精神財富。

2、國慶節(10月1日)

(1)“紅領巾相約中國夢——實小夢之聲”歌頌祖國班會活動

(2)“紅領巾相約中國夢——祖國發展我成長”手抄報、畫報展評。

(3)“紅領巾相約中國夢——我愛紅領巾”隊前教育主題班會。

3、春節、元宵節

(1)網上拜大年:向師長、朋友發送電子賀卡,表達感恩之情,倡導用無紙低碳方式互致新春祝福。

(2)“紅紅火火過大年”活動:寒假期間,拍攝自己的寒假生活照片,並(3)創編節日小報。學習節日文化、蒐集節日資料、參加民俗活動,深入瞭解春節、元宵節的文化內涵,通過自編自創“節日小報”,展示節日收穫和感悟。小報形式為手抄報(剪貼報)。

(4)撰寫主題徵文。圍繞春節、元宵節等傳統節日,撰寫“我愛我們的節日”徵文。

4、中秋節

(1)舉行一次“中秋月圓”的主題班會。蒐集與中秋節有關的節日起源、傳統民俗、逸聞趣事、詩詞佳句的資料,各班將收集到的資料在主題班會中交流,在品月餅、誦古詩的過程中感悟團圓、和諧的幸福,增進同學之間的友誼。

(2)開展一次“小小月餅寄深情”親子互動活動。利用假期時間鼓勵學生為父母製作中秋賀卡,幫長輩做家務,與家人一起品月餅、賞明月,感悟舉家團圓的幸福,並把精彩瞬間拍攝下來。

(3)將“品月餅賞明月”中發生的令你最難忘記的一幕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下來,可以是“畫報、手抄報、徵文”。

5、清明節

(1)清明習俗文化秀。製作一張介紹清明節傳統民俗、由來以及描寫清明詩詞的手抄報或畫報。

(2)清明娛樂活動大體驗。清明時節,是踏青、放風箏的大好時節,還可以開展盪鞦韆、拔河等體育活動。在清明假期,同學們可以在父母的帶領下,開展有益身心的清明娛樂活動,體驗這一節日帶給我們的歡樂,並以“清明娛樂活動大體驗”為題,將在活動中的一些精彩瞬間用文字或圖片記錄下來。

(3)祭奠親人、緬懷先烈。清明,除了有無邊的春景,有盡情的歡笑,還有我們對親人、對為我們今天幸福生活付出生命的英雄先烈的追思、緬懷。在清明時節,可以隨父母去祭奠親人,也可以在父母的陪同下去祭掃烈士墓,感恩我們的親人,感恩我們的英雄。

6、母親節

學校為把母親節活動作為學校感恩教育的繼續與延伸,並以母親節活動為契機,對學生進行責任意識和行為習慣的養成教育。

(1)低年級學生幫媽媽洗一次衣服;向媽媽説一句真誠問候或祝福;給媽媽泡一杯茶;為媽媽洗一次腳;陪媽媽散一次步;為媽媽表演一段節目;為媽媽做一次家務等等。

(2)中年級同學為媽媽做一張賀卡,為媽媽寫一張表示感謝的感恩卡(由我最想對媽媽説的一句話以及母親心語兩部分組成)。

(3)高年級學生開展“偉大的母親”主題徵文活動。

(4)學唱一首感恩母親的歌曲。

7、感恩節(11月24日)

感恩節是美國人民獨創的一個古老節日,也是美國人閤家歡聚的節日,是美國的國定假日。感恩節雖是一個“洋節”,但中國是一個禮儀之幫,文明古國,自古就有“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誰言撣心、報得三春暉”的傳統美德,懂得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同學、感恩大自然、感恩社會,學會感恩應該是每一箇中國人的美德和為人的準則。為此,我校在感恩節期間,在全校師生中開展“心存感恩”一系列活動。

(1)召開一次“心存感恩”主題班隊會。

以班級為單位,圍繞感恩主題,以親情、友情、師生情等為切入點,採取討論、演講、講述等形式表達自己的觀點與認識,表達對父母、親人、老師、同學、朋友的感激之情。

(2)相互説一聲“謝謝”。

和家人、老師、同學、朋友見面説一句“謝謝”的話語,感謝的內容要具體,表達的感情要真摯。

(3)唱一首感恩的歌曲。

《感恩的心》已經通過課堂學習,要了解歌曲的來歷,要體會作者的感情,要用真情唱出來,傳唱出去。

(4)製作一張感恩祝福卡、送給有恩於自己的人。

(四)活動效果

“我們的節日”主題教育活動讓學生充分了解了各種節日的有關知識,開闊了視野,豐富了情感,鍛鍊了能力,同時通過創辦手抄報或寫徵文的形式,給了學生展示才華的舞台,為德育教育開闢了另一蹊徑,也有助學生的全面發展。每次活動之後,我們對班級、教師、學生從多元的角度進行評價,評出學生的興趣和自信,使學生體驗到節日的“快樂”,讓節日成為學生“自己的節日”,從而主動自我發展。我校在每次活動之後,會對班主任進行量化積分,對學生的手抄報進行展評,讓學生體會到創作的成就感。

二、“我們的節日”教育主題活動存在的問題

目前,每年我國傳統的及有關的世界性的節日約有75個,在這些節日中,節日主題教育活動只停留在重大的傳統節日的層面上,忽視了那些看似不重要、實際上對學生今後可持續發展有重要影響的新增的節日。其實,在學校教育中,很多學生的德育問題都是可以藉助節日活動這個教育載體得以有效地完成的,但實際工作中卻被輕視了,從而造成了我們學校教育的缺陷。

標籤: 節日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baogao/gqj94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