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政範例 >調查報告 >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4篇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4篇

在不斷進步的時代,報告對我們來説並不陌生,報告中涉及到專業性術語要解釋清楚。寫起報告來就毫無頭緒?下面是小編整理的農村文化調查報告,供大家參考借鑑,希望可以幫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4篇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

一、改善農民文化生活的建議

1、大力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組建村級文化骨幹隊伍。目前全區大部分鄉鎮文化站不過是一個空殼機構,人員未專用,設施場地缺乏,開展活動無經費。在鞏固加強鄉鎮文化站建設的基礎上,可以嘗試在每個村委會設立一個文化骨幹的崗位,經自願報名、**推薦、才藝展示、組織考核等程序,在當地農民中選拔一名有知識、有責任心的文化骨幹上崗,讓其負責全村文化事宜。對村文化骨幹可以由區、鄉兩級政府給予適當補助,年終時進行考核,羣眾滿意的續聘,對不合格者解聘。

2、積極開展“送文化”活動,滿足農民羣眾精神文化需求。一是要建立良好的機制。各級黨委、政府要將送文化下鄉列入年度經濟和社會發展計劃,指標要列入目標管理考核,不斷豐富“送”的內容,活躍“送”的形式,選擇“送”的時機,使“送文化”工作步入規範化、制度化、經常化的軌道。二是政府設立文化建設專項基金,免費送電影、送戲、送圖書到農村及開展大型文藝進村(社區)活動,經費列入年度財政預算。三是對各級專業劇團的下鄉演出給予演出場次的補助,同時鼓勵民間文藝團體的演出和自娛自樂活動。四是政府應當採取相應措施鼓勵各級藝術團體到農村演出,按照劇團演出場次及相應演出成本,地方財政給予一定的補貼,在保證演職員基本生活的情況下,保證讓廣大農民多看戲,看好戲。五是積極貫徹實施省“十一五”農村電影放映工程,定期免費為農民放電影,對下鄉放電影進行補貼。文化單位可加強與科技單位的協作,在每部文藝片前放映農業科技宣傳片,既滿足了農民的需求,又可以集中推廣先進的農業科技知識。

3、培養民間藝術傳承人,搶救、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現在,農村流傳多年的傳統文化形式亟待保護和搶救。比如,我區原有農民磨漆畫藝人60多人,現在能堅持的只有2人;扎故事人員過去有幾個班子20餘人,現在只有4、5人。對於這些日益萎縮的非物質文化遺產,相關部門要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措施加以保護和搶救,比如,採用經濟補助和獎勵的方式,鼓勵藝人培養傳承人等,確保這非物質文化遺產得以傳承。

二、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

近期,我辦聯合相關部門對全區農民文化生活現狀和農村文化建設情況進行了一次調查,從調查結果來看,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令人擔憂。

1、文化生活貧乏。通過對89名不同文化程度村民的問卷調查,他們的`日常文化生活方式主要有看電視和打牌(含撲克、麻將、字牌等)兩種。其中,93.1的被調查者表示,看電視是日常最主要的文化生活方式,平均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在兩個小時以上。除了看電視之外,最普遍的就是打牌,一走進農村,閒散無事的農民三五成羣玩撲克、打麻將的情況隨處可見,而且沒有不“帶彩”的,其帶彩數額一般在1-10元不等,一次牌局的輸贏大部分在幾十元以上。其他的像棋類、球類之類的活動開展得很少,玩電腦遊戲和進行業餘文藝創作的人更少,很多35歲以上的人甚至不知道上網是怎樣一回事,家庭上網為空白。

2、“三難”問題突出。這裏講的“三難”問題是指農民看電影難、看戲難和看書難。從問卷統計和談話瞭解的情況來看,90的農民過去一年沒有看過電影和戲劇演出,看過的也僅限於一兩場,並且大多是到外村觀看的,是條件好的人家辦紅白喜事請來的。政府雖然每年都開展“三下鄉”活動,但對於廣大農村來説,一年有限的活動確實是杯水車薪。以前活躍在農村文化市場的電影和戲曲如今卻成了農民文化生活中的一種奢侈品。通過調查,八成以上的的農民因為在家門口看不到電影、戲劇和其他形式的文藝演出而對文化生活感到不滿意。此外,從調查情況來看,有70的農民沒有閲讀習慣,不經常學習新的農業技能和科技知識。在其中有閲讀習慣的人中,有55.6是40歲左右的中年人,其閲讀主要目的是獲取農業科技知識,而年輕人閲讀則是主要是為了娛樂。由於有圖書室的村很少,其閲讀的途徑基本都是找親戚朋友借閲的,自購的很少,本次調查對象的農民家中書籍(不含中國小教材、教輔讀物)藏量最多的不超過20本,近九成農民不買書。

3、個人信仰缺失。89名被調查村民中只有5人信仰共產主義,3人信鬼神,92的人什麼都不信,其中信仰共產主義的人信仰理由不明。這充分説明,當前農民存在嚴重的信仰缺失,非常需要正確引導。調查中未發現教會組織開展活動的情況。調查結果充分説明,雖然當前我區農村的生活條件已普遍改善,但與物質水平的顯著提高相比,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遠遠滯後了。其原因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經濟原因,農民工因為打工收入有限,不捨得將錢用於文化消費;二是社會原因,社會各方面對農民的文化需求尚未給予足夠的重視和關注。不過在調查中我們感覺到,農民的文化需求是十分迫切的,他們希望政府能夠定期進行一些電影、戲曲、圖書、歌舞等文藝演出下鄉活動,希望村裏定期組織科技培訓。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2

通過我國在十六大,十一五等重要會議中對“農業,農民,農村”三農問題的再三強調,可以看得出國家對新農村建設的高度重視。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是黨和國家全面建設小康和現代化,推進工業化,城鎮化進程的重大斬落部署,是我國貫徹落實科學發展的重大措施,是實施可持續發展觀的必經之路,是時代的呼喚,是廣大農民的迫切願望和心聲。

一 調查背景和目的

我的家鄉是曾貧窮的一度令村民提及心酸的山區,但是經過多年的新農村建設,如今卻是另一翻景象,這次,我利用十一黃金假期返鄉的時間,對家鄉附近的幾個村莊的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做了調查,瞭解到了新農村建設前後村莊的變化,希望能對當前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中的有關方面起到一點參考和借鑑作用。

地點:陝西省寶雞市隴縣固關鎮北大山村,殿咀村,姚家店村

方式:在村幹部陪同下對個別家庭隨機進行提問調查,通過村裏同學,親戚朋友瞭解

內容:對新農村建設的認識,前後變化及新農村建設過程中受益方面和存在大的問題

二 總體經濟狀況

(一)經濟發展:在公元XX年前我們鄉村僅靠農業身產和農副產品作為家庭收入的全部來源,但是自從新農村建設開始後農村人的思想觀念不再保守,家中的剩餘勞動生產力全部輸出,到大城市去打工,這樣,農村家庭收入就從單一務農轉到了打工務農雙收入,是家庭收入提高,生活水平大大改善。

(二)能源問題:新農村建設中電熱,燃氣,太陽能等新型能源的出現逐漸代替了以前的木材,糠,煤。這樣,不僅僅提高了燃料利用率,還減少了空氣污染源,減少了村民患病率。

(三)物質生活:在90年代的農村裏,人們住的是土木結構的房屋,用的是煤油燈,蠟燭照明。走親訪友,上街趕集有80%的人只能靠步行,15%的人藉助於自行車,二隻有5%的人用的是花銷大,噪音大,污染大的摩托車;出門走的是泥濘路,家中電器設備也是少而又少,全村只有5%的人看過黃河牌黑白電視。但是進入21世紀後,特別是在近幾年裏,房屋全是鋼筋水泥轉投房,房中的裝飾和城裏人不相上下,交通更是不用説,村村通的是水泥路,路上自行車的行駛量多如牛毛,摩托車也成了家中必不可少的交通工具。在農村,幾乎95%的人家都有電視機,dvd,電冰箱等電氣設備也在農家是常見的,特別是電話手機等聯繫設施,家家都有,人人必備。新農村建設不愧突出一個“新”字。

(四)文化思想教育:在社會型農村建設中,文化思想教育又是一個重點,現在的農村,義務教育完成率達80%以上,文化教育與思想道德建設方面,農民素質不斷提高,思想觀念更加開放,對生活都有樂觀的積極向上預期,宗教迷信活動日益減少。

(五)生活保障:從新世紀以來,農村各家積極參與農村醫療合作保險,農村中也有貧困低保政策,使得農民生活更加有保障,看病不用擔心付不起醫療費,生活上也不用再愁温飽問題。

三 當前存在的問題:

問題一:產業化建設深度不夠,農業產業效益不明顯。一是產業發展不平衡。從調查的情況來看,殿咀村,姚家店村都沒有形成任何有一定規模的支柱產業,產業結構也很單一。二是產業鏈條不完整。農業產業化經營格局尚未真正形成,缺乏穩定的農產品精深加工企業,生產資料供應、食品儲藏、保鮮、運輸、分割、精深加工、批發零售等諸環節鏈條不夠完整,造成初級產品所佔的市場份額比例越來越重。如我縣柑桔產業已初具規模,但是目前縣境還沒有一家對柑桔進行深加工的企業,產品全部都是鮮銷。三是產業品牌不夠響。傳統產品多,優質產品少,品牌不多,不響,走出州外的品牌更少,直接影響農民增收,嚴重製約了產業經濟的發展。四是農民的`組織化程度不高。

問題二:受多種因素鉗制,農民增收空間不大。一是農資價格增長過快。走訪中,農户反映最多的是希望政府從嚴打擊一些不法商販經營假冒偽劣農藥、化肥、種子等坑農行為;部分農户還説,只要把農資價格降下來,國家給農民的補貼才算“到手”。據調查,今年農民購買玉米種、麥種平均價格每公斤為13.41元和18.48元,分別比去年同期上張10.5%和24.6%;磷肥、碳氨、尿素等,與上年同期相比均有一定幅度的上漲。二是畜牧業生產出現停滯跡象。由於我縣大面積實施退耕還林和封山育林,種草養畜可用耕地空間縮減,玉米、紅薯等飼料作物播種面積也在減少,加上牲豬飼養方法落後,目前農民牲豬、山羊、黃牛飼養量難以實現有效增長。北大山村有效耕地1300畝,實施退耕還林3900畝,荒山、荒坡都進行了退耕還林,幾乎沒有多大的空間發展養殖業。三是自然災害頻繁。

問題三:基礎設施建設滯後,農民生產生活不方便。一是農田水利基礎設施建設不夠完善。雖然現有水利設施經過近年來的除險加固,蓄水能力有所增強,但溝渠因無資金整修,形成了水利設施有“有肚無腸”的現狀。二是交通設施建設滯後。調查的3個村,雖然都有縣、鄉道經過,公路通村率達100%,甚至有的村已經修通了通組公路和桔園路,但是路面狹窄,路況差,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雨季冬雪時節,有的村公路根本就不能正常行車。全縣公路通村率高和路況差的矛盾還沒有得到很好的解決,農村運輸和農產品交易難,農民生產成本高,嚴重地影響着農民生產生活,制約了農村經濟快速有效發展。三是安全飲水難保障。從走訪的幾個村中來看,大多還存在着飲水難的問題。

問題四:社會事業發展不平衡,農民沒有基本保障。一是農村教育負擔仍然很重。一方面,教育佈局調整不科學。北大山村一年級有10個學生,因教育佈局調整撤了學校,學生只有到鎮中心完小讀書,家長因孩子太小隻好實施“1+1”工程(即花一個勞動力去陪讀)。一位家長給我們説:“國家雖然減免了學雜費,但現在要一個勞動力陪着,負擔還是很重”。另一方面,教育成本過高。有位村民給我們算了一筆帳:送一個學生,每學期按400元計算,讀完國小、國中9年需要7200元,讀完高中要1萬多元,讀完大學要5~6萬元,按目前我們人均收入計算,培養一個大學生要花費8年多的純收入。二是公共衞生事業發展艱難。一方面,鄉鎮醫院運轉難。由於政策和經濟條件的原因,目前鄉鎮醫院條件差,醫務人員待遇低,結構不合理,導致人才引不進、留不住。另一方面,看病難問題仍然嚴峻。調查發現,農村的“看病難”比想象嚴重,新型農村合作醫療雖然給農村看病難帶來了福音,但據一位農民反映:“原來看病只要50元的,現在需要100元,國家報銷50元,自己還是要出50元,搞去搞來沒有少花錢,捆着綁着一個樣”。三是社會保障事業剛剛起步。目前,我縣農村的生育保險、工傷保險、養老保險剛剛啟動,社會救助體系還不,農村低保範圍窄、金額少,失地農民、弱勢羣體救助機制還沒有完全建立。

四 對新農村建設中存在的個人建議

(一)強化組織領導,紮實推行農村建設新理念

1、成立領導小組,完善新農村建設工作機制。

2、明確部門責任,強化新農村建設監督考核。

3、作好建設規劃,嚴格新農村建設操作程序。

(二)提高農民自主創新能力,切實注入農村建設新動力

1、轉變思想觀念,促進農民自主創新。

2、加強科技培訓,推動農民自主創新

3、推行典型示範,帶動農民自主創新。

4、落實優惠政策,引導農民自主創新。

(三)加快農業和農村經濟發展,不斷拓展農民增收新途徑

(四)鄉鎮幹部多下鄉體察民情,瞭解村民之所急需

(五)對城鄉要求一視同仁,真正實現城鄉一體化,工農和諧化

新農村建設任重而道遠,我們在思想認識上要有長期打算,在發展規劃上要有長遠眼光,在制定目標上要把握關鍵,在工作展開上要有重點,同時通過全民動員,城鄉互動,各部門上下協調,共同促進我縣新農村建設又好又快發展。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3

摘要

經濟發展需要社會發展的支撐,沒有一個穩定的社會環境系統,經濟發展就不能帶動社會的整體進步。社會發展的一個重要內容就是農村優秀精神文化的塑造和培養。隨着時代的不斷進步,越來越多的人們不僅在物質方面追求更高的的享受,而且也更注重精神方面的追求。尤其在近幾年,農村的經濟建設得到了飛速發展,人民羣眾的物質生活大幅度提高,文化生活也隨之豐富多彩,如雨後春筍般湧現出來。

在中央一系列惠農政策的指引下,農村的生活水平飛速提高,農村文化建設與經濟發展之間的矛盾日益突出。相對滯後的農村文化,已逐漸成為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的重要因素。如何搞好農村文化建設,提高農民整體文化質量,支持農村的社會發展,是農村現代化建設中亟待解決的重要問題。所以利用假期時間,我對家鄉的文化娛樂現狀作出了調查。

關鍵詞:文化娛樂生活 新農村建設 農村文化基礎設施

調查目的

瞭解家鄉羣眾文化娛樂生活現狀,以及在新農村建設過程中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我的家鄉孟津縣位於河南省中西部丘陵山區,位居黃河中下游分界地段,東距省會鄭州110公里,西距豫西名城三門峽90公里,南與古都洛陽毗鄰,北臨滔滔黃河,與濟源市一橋相連。全縣轄10鎮,228個行政村,總人口46萬人。

調查內容

我調查的內容有:文化娛樂種類、文化娛樂設施、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 首先,我對家鄉羣眾的文化娛樂種類進行了調查。由於改革開放發展的逐漸深入和市場經濟的逐漸形成,以及外來文化的衝擊,羣眾的思想觀念和文化素質都有了很大提高。家鄉人民對各種新鮮事物很感興趣,並且能夠很快接受,於是,聽廣播,看電視,打撲克,搓麻將等文化娛樂活動得到人們的廣泛接受和普及,從而取代了看大戲,聽説書,逛廟會等傳統的娛樂方式。

當前農村文化娛樂生活的主體為30歲到45歲之間的成年人,不管在村裏還是自己家裏,他們是文化娛樂活動組織方式和進行內容的主導者,他們的文化娛樂活動方式有:50%在家看電視,23%打撲克,20%左右搓麻將,另外的7%做其它文化活動。而對於興起的新的文化娛樂活動的參與者主要是年輕人,大多數年輕人喜歡上網、聊天、玩遊戲,或者去音像店、枱球廳等新型娛樂場所。

老年人是一個比較容易被忽視的羣體,他們的文化娛樂生活相對於其他年齡的人羣相對貧乏,我所調查的農村人羣裏針對老年人的文化活動太少,僅限於門球、麻將等少數的娛樂方式。

在這次調查中我發現一個值得注意的現象,我調查的村莊幾乎全部是漢族,有近10%的家庭信仰基督教,而禮拜、參加宗教活動也成了一項必不可少的文化活動。

其次,我對娛樂文化設施做了實地調查。由於新農村建設,我們這裏的籃球場,門球場,枱球廳以及網吧等公共文化設施都一應俱全,在我所調查的農村家庭裏,100%都有彩色電視機,近80%的家庭安裝了有線電視,70%左右的家庭購買了VCD和DVD。在我們鄉鎮也有許多文化場所,如:文具店,書店,音像製品店和網吧等;還有10%左右的家庭擁有羽毛球、乒乓球等健身器材,而政府也會每年組織一些電影、戲曲的文化下鄉活動,並且組織培養農村文藝骨幹。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得到很大改善,農村的精神文化建設也迅速發展,一度單調沉悶的農村文化生活逐漸變得豐富多彩。

最後,我對家鄉人民羣眾的文化娛樂需求也做了相應的調查。調查發現:40%的人認為當前文化娛樂設施非常好,能夠滿足當前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但是仍有60%的人認為,當前文化娛樂設施與當前人們的文化娛樂需求還是有一定差距的。20%的人認為需要建設一個自己的圖書閲覽室甚至是電子閲覽室,從而更好地瞭解新知識,接受新信息,關注國家大事,跟隨社會節奏,以及學習更多的文化知識和農業知識以便更好地進行生產和發展。超過50%的人認為,現在農村的發展使人們對健身也越來越關注,而當前除了籃球、門球之外,幾乎沒有什麼大眾型的體育娛樂設施來滿足人們的健身需求。還有30%的人認為當前的文化娛樂設施依舊比較單調,沒有一些更人性化,更貼近羣眾生活的內容,例如農業技術站等先進設施太少,而且已經越來越不能滿足人們的需要。

調查結果

當今農村的生活現狀得到了很大改善,農民的文化娛樂生活變得日益豐富起來,並且很多都是主流的,積極向上的,但是仍舊暴露出很多問題。

1、賭博風的抬頭

在我這次調查的'幾個村子裏,有近50%的農民在打撲克、搓麻將的時候賭過錢,雖然數額不大,一般都是小几十元以內,並且按這些農民所説,“如果不來點小錢,就沒人跟你玩兒”;但是由於農民生活的提高,賭博也變得日益盛行,“小錢”逐漸變成了“大錢”,更有甚者,輸的乃至成千上萬。老*機等新型賭博工具也進入農村這個新領域,這種壞風氣必須加以遏制,阻止其擴散蔓延。

2、迷信活動

由於農村傳統文化的根深蒂固,使得宗教在當地農村傳播開來。為了吸納更多的教徒,向文化水平不高的村民宣揚一些迷信思想,比如:“信基督教,得病可以不用打針吃藥,有主保佑,就能好”等,這已經帶有很深的迷信色彩了。有些邪教也開始在農村流行,使得有些人甚至放棄工作,專心地投入到宗教事業中去。這些活動嚴重誤導了人們的思想,希望這些現象可以得到制止,以免再次上演“法**”的悲劇。

3、農村未成年人的精神文化活動整體來看缺乏指導和監督

比如我在調查鎮上的一個網吧時,發現近80%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未成年人大多為在校學生,他們幾乎都在玩電腦遊戲或者聊天。電腦和網絡本來就是一種現代文明的傳播工具,而如果缺乏來自社會、學校和家庭的管理與指導,使孩子們整日沉迷於遊戲和聊天的虛擬世界裏,勢必會影響到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

4、 部分村民的參與熱情不夠

有些村民仍然只重視賺錢,而忽視自身的精神文化生活,對羣體文化娛樂生活熱情不高,參與較少。文化娛樂活動做為一個獨立的日常活動的組成部分沒有得到所有居民的認可,並且精神文化生活這個概念在人民羣眾中還沒有普及甚至是不瞭解,使得人們無法重視起來,即對於文化娛樂活動的認知存在很大的障礙。

5、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薄弱的現狀還沒有改變

鄉鎮文化站是農村文化服務機構的主體,擔負着服務農村文化的職能。目前,鄉鎮文化站發展困難,部分文化站已經名存實亡,成了無人員、無陣地、無經費、無活動的“四無”文化站。其主要原因:一是部分鄉鎮領導思想意識存在偏差,重經濟發展,輕文化建設;重物質利益,輕社會效益。二是取消農業税後,財政困難,對文化建設無力投入。商業改革的大潮,也導致農村業餘文化團體的消滅。“公共品危機”導致很多農村文化設施無人管理而自生自滅。

以上就是我所調查的家鄉羣眾精神文化娛樂生活的基本狀況,通過這次調查,我發現家鄉農民對目前的狀況基本滿意,農村的文化娛樂活動都是豐富多彩的。但家鄉目前的狀況與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要求還不適應,存在一些問題,需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

個人建議

針對調查結果,我個人認為還有很多地方需要改進,在此提出以下幾點建議:

1、加強硬件設施建設

就目前的經濟情況來看,家鄉的農村鄉鎮有能力來建設一些公共文化場所,如:農家書屋或者是鄉鎮文化站,健身的器材和場地,農家電影院等。使農民的思想得到較快發展,知識面得到更好地昇華。

2、重視農民的文化教育

上級部門應多開展一些“送文化下鄉”的活動,並且應該針對農民需要,豐富“送文化”的形式和內容,提高他們的文化素質,更新他們的思想觀念。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大力傳播先進文化。農村文化幹部隊伍是農村文化的主力軍、先鋒隊,現階段主要應抓穩定、促提高。依靠強有利的政策保證,採取有效途徑吸引專業人才充實到基層文化站、文化服務中心,着力幫助解決基層文化幹部實際困難,讓他們穩定思想,安心工作,積極參與到農村文化建設中,通過開展農民喜聞樂見的演出形式,大力傳播先進文化,努力營造健康、向上、和諧、鄉土氣息濃郁的當代農村文化新氛圍。

3、 加強農村學校的教育管理工作

應提高鄉村教師的知識水平和道德水平,加大對農村教育的投入,改善農村學校的基礎設施,使農村的孩子能受到良好的教育,真正地學到文化知識,提高文化素質,這必將對未來農村的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4

根據市委關於學習實踐活動第一階段工作安排,我深入到高平市馬村鎮西牛莊村、野川鎮文化站、西溝村、河西鎮蘇莊村,通過實地察看、入户訪談、聽取彙報、座談討論等形式,就農村文化建設進行了調查研究,聽取了各方面的意見和建議。同時,深入聯繫點市教育局、興高能源進行了調研。結合同全市文化界人士座談討論的情況,總的來講,我市的農村文化建設成效比較明顯,同時問題也較為突出,需要我們加大工作力度,確保農民羣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

一、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的主要成效

近年來,我市各級黨委、政府日益重視農村文化建設,關注農民,加大投入,改善服務,營造農村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豐富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生活,培育鄉村的文明風尚,推動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明顯成效。目前,全市有澤州縣和陽城縣2個全國文化先進縣、城區和高平市2個省級文化先進縣、50個市級文化先進鄉鎮、200個市級特色文化村。

第一,增加了農村公共文化資源。文化建設資金投入逐年增加,全市20xx年文化體育和娛樂業投入9255萬元,同比增長59.68%,農村文化建設的經費保障有了較大突破。連續多年組織開展廣播電視村村通、文化信息資源共享、農村電影放映、農家書屋等文化惠民工程和“三下鄉”、“四進社區”服務活動,緩解了農民羣眾看戲難、看圖書難、看電影難、看電視難的問題。20xx年10月份,正式啟動“文化低保”工程,4個月來,市、縣兩級財政共支付160餘萬元,為300個貧困村送電影3600場,送戲104場,建立農民書屋35個;累計回收最低生活保障對象購書補助卡29806張,為貧困村和最低生活保障對象送圖書56000冊,全市近20萬羣眾開始受益。

第二,改善了農村文化基礎設施。目前,縣級“兩館”建設初見成效,沁水縣文化館、圖書館和陵川縣文化活動中心(兩館合一)主體工程已完工,陽城縣圖書館已經立項,城區、澤州縣的“兩館”建設均已列入重要議程。20xx年,全市新建、改建鄉鎮綜合文化站32個。全市40%的村建設有文化活動室。全市現有農家書屋300多個,藏書100餘萬冊。同時,將村黨支部活動室、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等資源整合為一體,用於開展農村文化活動,提高了農村公共資源共享率和農村文化活動的集聚力。就高平市野川鎮文化站和西牛莊村、西溝村、蘇莊村來講,文化氛圍濃厚,基礎設施較好,文化建設惠及到了全村百姓。

第三,拓展了農村文化活動形式。一是同節慶活動相結合,如陵川縣的“紅葉節”、澤州縣的“金秋小康文化旅遊月”、沁水縣的“柳宗元文化節”、高平市的“炎帝文化節”、城區的“白馬禪寺祈福節”等,打造了文化品牌。二是與傳統節日相結合,每年春節、元宵節,市區和各縣都要組織一系列羣眾性文化活動,如陽城縣的“皇城相府杯”民間藝術擂台賽、澤州縣的八音會擂台賽、高平市西牛莊村、蘇莊村、姬家山村的春節文藝演出等,豐富了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三是與文明創建相結合,在全市廣大農村開展了創建“十星級”文明户活動,推動了鄉風文明。西牛莊村創新“十星級”文明户的做法受到了中央文明委的肯定。

第四,發揮了農民文化主體作用。在“送文化”的同時,各級政府還十分重視“種文化”工作,利用傳統和重大節日、集市、廟會等,開展民間藝術和民俗活動,吸引羣眾參與。鼓勵指導民間力量興辦了八音會、手工藝品、根雕、石藝、個體放映隊、農民書屋等文藝團體。這些自辦文化組織,大都以“自我投資、自願組合、自負盈虧、自我發展”的方式組建,為羣眾提供了豐富多彩、喜聞樂見的文化服務。幫助創建了一批文化示範户,開展了“特色文化村”評選,把廣大農民組織到了文化建設當中,推動了農村文化發展。

二、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總體上呈現出了較好的發展局面,但用科學發展觀的要求來看待和衡量,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目標還不相適應,同經濟社會協調發展的要求還不相適應,同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還不相適應,有的問題還比較突出。主要表現為:

第一,農民羣眾素質偏低。據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全市222萬人口中,國中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國小文化程度的佔33%,大專以上的只有不到4%。就農村來講,受教育程度更低,國中文化程度以下的佔到了90%以上,其中國小文化程度的佔一半多。如何提高農民素質,這是農村文化建設中面臨的最大課題。

第二,文化基礎設施滯後。目前,全市六個縣市區的文化館、圖書館建設不平衡,城區只有190平方米,澤州縣租借,高平市1800平方米,陽城縣20xx平方米,沁水縣在建,陵川縣400平方米;各縣市區的圖書館,只有陽城縣達到了國家最低評估標準。84個鄉鎮(辦事處)的綜合文化站,除20xx年新建改建的32個外,其餘的均不達省定標準,其中有一半文化站無法開展正常活動。全市2337個行政村(居委會),60%的村莊沒有文化活動場所,已建成的文化活動室也有一半以上沒有達標。“無文化陣地,有陣地無器材,大部分器材十分陳舊”的狀況還普遍存在,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的任務十分繁重。

第三,文化產品供應不足。大部分農村受場地、經費、人才的限制,文化活動手段簡單、形式陳舊、內容單一,羣眾參與率不高。每年相關部門都要組織送戲、送圖書、送電影下鄉,但覆蓋率不高,不能滿足農民羣眾的實際需要,仍然存在看電影難、看圖書難、看戲難的現象。一些地方青壯年大量外出務工,對“留守”的老年人、婦女、兒童,如何組織開展文化活動,特別值得研究。

第四,農村文化隊伍薄弱。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不足。比如澤州縣,17個鄉鎮中,綜合文化站的在編在崗人員只有9名,而且大部分鄉鎮文化人員的主要精力放在鄉鎮佈置的各項“中心工作”,真正做文化工作的不多,“專幹不專”的現象還比較普遍。另一方面,農村文化工作人員的素質不高。鄉鎮綜合文化站站長大多數沒有經過文化主管部門的考核選任,而是由鄉鎮政府自行安排幹部兼任,許多人員沒有藝術專業特長,存在着專業不專、後繼乏人的狀況。

第五,農村文化發展失衡。縣與縣之間、鄉與鄉之間、村與村之間,因資源條件不同,經濟建設差異較大,文化建設也呈現出同樣的發展趨勢。總體上看,經濟相對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相對較好;經濟欠發達的地方,文化建設也處於相對的貧困狀態。

第六,文化體制機制缺失。有的地方把不住“四位一體”的建設格局,沒有把滿足農民羣眾的文化需求作為發展目標,沒有把保障農民羣眾的文化權益作為民生重點,文化設施被擠佔、挪用的現象還比較普遍,文化工作也總要讓位於經濟建設、重點工程、農村穩定等工作;有的.地方對文化建設的戰略、步驟、重點、項目、保障等環節,沒有系統的、具體的指導意見和目標要求,不同程度地存在着隨意性、無序性的問題;有的地方對農村文化建設缺乏嚴格的考核標準,對農村文化投入缺乏規定性的制度保證,對農村文化發展缺乏有力的政策支撐。這些都直接影響了農村文化建設的進程。

三、推動農村文化繁榮發展的思路與對策

針對我市農村文化基礎差、農村文化建設難、農民羣眾素質低、精神文化生活貧乏的實際,當前,應重點抓好四項工作。可概括為“四個一”,即做好一個總體規劃,建立一套體制機制,打造一支人才隊伍,推進一項創建活動。

第一,做好一個總體規劃。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與城鄉一體化建設、新農村建設相銜接,制定和實施農村文化建設專項規劃,明確目標任務和方法步驟,指導農村文化建設。總的目標要求,一是強化公共文化服務,豐富農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保障農民羣眾基本文化權益;二是加強文化陣地和人才隊伍建設,引導和滿足農民羣眾的文化需求,保證農民羣眾共享文化發展成果;三是堅持用文化薰陶人、感染人,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確立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四是發掘、保護、開發優秀的文化遺產,壯大農村文化產業,繁榮發展農村文化市場。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大局和方向。

第二,建立一套體制機制。一要加大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力度,建立農村文化活動經費正常增長的保障機制,設立農村文化發展資金,擴大公共財政覆蓋範圍,提高文化經費用於鄉村的比例,同時用好國家和省裏的扶持政策,推動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到20xx年,縣級“兩館”應全部達到國家一級館標準,鄉鎮綜合文化站應全部達到省定目標,村級文化活動中心應擴大數量、提升檔次,有效扭轉我市農村文化設施落後、公共文化產品供應不足的局面。二要加大文化資源向農村的傾斜力度,建立政策推動機制,實施“文化低保”工程和文化信息資源共享工程、農村電影放映工程、農家書屋工程,解決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的問題,保障農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推進廣播電視村村通工程,擴大有線電視覆蓋面,確保農民羣眾既能聽到中央和省委的聲音,又能聽到市委市政府的聲音。三要加大農村文化建設管理力度,建立農村文化建設考核評價機制,把文化投入、設施建設、活動開展、農民受惠、遺產保護、隊伍建設等具體指標,列入各級領導幹部的考核範圍,把農村文化建設列入創建文明縣城、文明村鎮、文明單位的評價體系,激發出社會各界的文化自覺意識。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核心和要害。

第三,打造一支人才隊伍。在政府職權範圍內,深化農村文化隊伍體制改革,創新農村文化隊伍管理制度,理順鄉鎮文化站及其人員的崗位職責、日常管理、機構編制、工資福利、學習培訓等方面的關係和機制,提高文化工作人員的基本待遇,解決無人幹事的問題。通過舉辦培訓班、選送深造、骨幹示範、專幹下鄉等多種形式,培養一批音樂、美術、書法、剪紙、文學等多門類的農村文藝人才,發展一批八音會、小劇團、秧歌隊等羣眾性文藝組織,鼓勵引導他們開展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活動,建立一支永不離村的文藝隊伍。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前提和保證。

第四,推進一項創建活動。堅持城鄉統籌、一體發展,以中心城市、縣城、小城鎮、新農村“四位一體”文明創建為抓手,以城市的標準建農村,以市民的理念育農民,推動城市文明和農村文明的聯動對接。在創建內容上,與新農村建設同步,治理“五亂”(亂倒垃圾、亂倒糞便、亂貼廣告、亂設攤點、亂建房屋)、推動“四改”(改水、改廚、改廁、改圈)、達到“六化”(環境整潔化、村莊園林化、街道明亮化、飲水安全化、能源新型化、住房舒適化),改善農村的生產生活環境;抓好“十星級”文明户、鄉村好人、美德家庭等創建活動,抓好村規民約、紅白理事會、道德評議會、婦女兒童禁毒禁賭會等工作,提高農民羣眾的思想道德和科學文化素質。在創建要求上,突出羣眾得實惠,引導城市資金、技術、人才向農村流動,推動政務、法治、人文、市場、生活、生態“六大環境”建設向農村延伸,使農民羣眾共享文明創建成果。抓住這一點,就抓住了農村文化建設的主題和載體。

總之,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緊迫的、長期的、艱鉅的任務,又是一項常抓常新的工作。在學習實踐活動中,應把農村文化建設作為一個重要的實踐課題,解決農村文化建設存在的突出問題,構築農村文化建設的長效機制,提高農村文化建設水平,並以此為突破口,帶動全市文化大發展大繁榮,使全市人民共享文化建設成果,為我市的轉型發展、安全發展、和諧發展提供精神動力和文化條件。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5

盛夏的天氣,烈火般的陽光,晴空萬里,大自然中到處充滿着和諧的氣息.在7月21日至7月23日這三天的時間裏,我來到了平江縣三市鎮這片充滿生機的沃土上.帶着滿腔熱情,把這塊神奇土地上的鄉村文化及人文景觀細細品味。

平江縣三市鎮距離縣城二十多公里,東臨嘉義,南接思村,西與安定和三陽交界,北與童市相連.這是一方充滿靈性的文化厚土,被譽為“藍墨水上游”的汨羅江穿境而過,迴盪着屈原,杜甫兩位世界文化名人江畔求索行吟的千古絕唱;這是一方山清水秀的生態淨土,連雲拔峭與南,汨水蜿蜒西流,萬畝連雲茶園青翠欲滴,一望無垠,境內的千年古樟被譽為“中華一絕”。

深厚的`文化底藴

該鎮文化底藴豐厚。三市俗稱“三眼橋”,相傳因古時“三眼分水”的傳説而得名,有着悠久的歷史淵源和深厚的文化底藴。清末詩人李元度,共和國上將鍾期光,當代著名畫家周令釗都出生於此。以甕思遊、李裏、餘宣傳、餘四兵等為代表的新一代旅居外國和留學人士也遍及世界各地。該地的花燈戲深受羣眾喜愛,且在xx年平江縣民間藝術節上獲一等獎。著名畫家周令釗是三市鎮人,他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國徽和第二套人民幣的設計者之一。xx年他回到老家,和友人陳若菊一道,為家鄉創作大型版畫《碧浪連雲,茶香如海》,成為三市的瑰寶。

現在的鄉村文化建設

近幾年逐步建立完善了一些促進村民提高素質的公益文化設施。村民活動室/圖書室/籃球場等公益設施陸續建立,全村羣眾學習,鍛鍊形成風氣,買碼,賭博等不良風氣已經絕跡,社會風氣明顯好轉。新建的三市鎮文化活動中心擁有12個功能室,文化器材/娛樂設施15套,圖書16000冊,能同時容納120人進行學習娛樂活動,是平江縣鄉鎮文化活動中心較為先進的功能中心。在調研的過程中,優美的廣場舞格外吸引我的眼球。村民們互相攜手,相互微笑,摸索着贏回青春的舞步,自信激昂,成為了村民廣場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

為優質的生態環境喝彩

7月23日上午,我來到了三市鎮著名的水庫風景區——堯塘水庫。為緩解城關地區用水供需矛盾,進一步提高飲水質量,平江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通過科學論證,將取水源定於距城關30多公里的三市鎮堯塘村堯塘水庫。堯塘水庫風景區有得天獨厚的自然資源,三面環山,一面臨鎮。夏日的水庫四周滿山油翠,山水相映,鳥語鶯啼。水產資源極其豐富,水下游魚成羣,水上野鳥戲水。人文景觀與自然景觀已和諧相融,交相輝映。綠地林蔭,卵石小徑,蒼鷹振翅,岸邊觀水長廊,扶手古色古香,好一番景緻。饒塘水庫風景區景點有登山遠眺,電站,溢洪道,觀水長廊,思源亭……

新建的堯塘村水庫總庫容為644萬方,屬小(一)型水利工程,水量充足,水質優良,經衞生部門檢測,符合飲用水水質要求。該工程投資大約7000多萬元,每天可供水5萬噸,可以解決20萬人的飲水安全問題。(該工程已於xx年8月竣工)

三天的鄉村文化調研活動,帶給我太多欣喜,太多震撼,那種奇妙的感覺至今還回味無窮……詩人艾青説:“為什麼我的眼裏常含淚水,因為我對這片土地愛得深沉……”,平江三市鎮,景色優美,百鳥爭鳴,花香四溢,人傑地靈,一片欣欣向榮,永遠祝福你!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6

新農村建設旌旗攢動,是當今我縣的一道風景。積極推進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一項重要內容。11月9日--11月19日,我們利用到農村宣講貫徹中央六中全會和省、市第九次黨代會精神之際,就加強新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為期十天的調研。通過個別走訪、召開座談會、問卷調查等形式,與村幹部和羣眾就農村文化建設問題進行了廣泛交流和探討。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農村文化建設滯後的問題客觀存在

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照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仍存在不少的差距。一是文化落後導致農民失去自信。在科學技術迅猛發展、知識信息更新加速的今天,一些農民因缺少知識,精神空虛、麻木,不思進取,很難通過發揮主觀能動性實現勤勞致富,存在嚴重的"軟懶散"和"等靠要"愚昧思想,對發展農業生產,建設新農村缺乏信心。二是農民活動的公共空間正在逐漸萎縮。文化室、圖書室、廣播室、籃球場形同虛設,沒有被用來開展文化活動,嚴重阻礙了農村羣眾文化的正常開展。三是農村文化活動缺乏吸引力。很多農民反映,幾年也看不上一場電影,廟會唱戲也是一些老生常談的陳舊內容,電視裏的節目又遠離農民,與其跟着湊熱鬧,還不如自己找樂趣。四是陳規陋習成為新農村建設的桎梏。人情費逐年上漲,"養兒防老"、"重男輕女"等傳統價值觀根深蒂固。在調查中,不少基層幹部告訴我們,給農民送點文化並不難,難得是讓文化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從而改變農民的舊思想、舊觀念,新農村建設才會有盼頭。

農村文化處於這樣的'境地,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農民表現於文化上的種種沮喪和自卑,根源在於職業自信和身份自信的失落,對改變農村面貌缺乏信心。二是鄉土文化受到越來越多方面的衝擊,農民熟悉的文化種類和文化活動方式漸行漸遠,農民羣眾參與文化創造的熱情逐漸冷淡。三是單調、乏味的農村文化生活,讓農村陳規陋習的代代相傳鑽了空子。有的村民空餘時間不是湊在一起談論東家長西家短,就是打撲克、耍麻將,甚至聚眾賭博等等。可想而知,這種文化薰陶滋養下的農民何能樹雄心立大志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

由此可見,忽視農村文化建設,不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不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經濟難以發展,社會穩定存在隱患,而且久而久之,農村這個弱勢文化區域,就會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就會在時代列車的呼嘯前進中瞬間飄散,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重塑農民這個新主體,用新文化衝擊舊觀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自覺創新

新農村文化建設要取得真正成效,必須突出一個"新",就是要有新招式、新做派、新氣象、新風格。這就要求農村文化必須自覺創新,努力找準契合點,不斷打造新亮點,這樣才能更好地滿足農村羣眾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具體來説,可以從三個方面促進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

一是把農民致富奔小康作為實現文化自覺創新的原動力。農村基層文化工作要主動適應廣大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綜合性文化需求,在重建農民精神世界、滿足農民羣眾娛樂需求的同時,融入更多的科技、法律、市場知識,讓農村羣眾從活動中學到更多的致富本領,從而更好地激發他們在新農村文化建設中的主動性和創造性。

二是要把特色文化建設作為農村文化自覺創新的最佳切入點。我縣農村有着極其豐富的民間文化資源,有的甚至就"活"在廣大農民的日常生活中。利用特色文化開展農村文化活動,使其成為傳播先進文化的有效載體,實現農村文化創新,羣眾最容易接受,也最樂於參與。

三是以隊伍建設推動農村文化的自覺創新。首先,要切實加強對農村文化人員的培訓,努力提高他們的業務素質,不斷增強其自主創新的能力。其次,要加強農民業餘文化隊伍的建設,充分發揮典型示範作用,吸引越來越多的農民關注農村文化建設、參與農村文化建設。

三、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幾點建議

一是要制定好文化建設的總體發展規劃。要切合實際,制定農村文化發展總體規劃,開展農村數化文化信息服務,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資金的投入,全力構建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要在全社會營造全民參與文化建設的濃厚氛圍。

二是要增加一批文化娛樂設施。應本着因地制宜,講求實效的原則,增加農村文化建設投入,加快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步伐,着力打造新農村文化建設家園工程,力爭鎮鎮建有綜合文化站,村村建有文化活動室。要把集科技、圖書、閲覽、健身、展覽、文化培訓、文化活動等功能於一體的文化中心建設成為農民羣眾接觸文化資源、享受文化權益的最直接載體,達到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多層次、多方位精神文化需求。

三是要創作一批農民羣眾喜聞樂見的作品。要發揮文聯、文化等部門的專業特長,深入羣眾,深入生活,深切體會新農村波瀾壯闊的時代潮流,精心描繪絢麗多采的農村生活,多創作一些適合農民口味,可以激勵人、鼓舞人、奮發向上的優秀作品。同時,還要加大對農村業餘作者的培養和扶持力度,鼓勵他們繼續鄉土文學的創作,用先進文化陶冶農民情操,激發農民的主人公意識。

四是要定期組織豐富多采的文化藝術活動。在繼續搞好"三下鄉"活動的基礎上,利用"文化聯動"搞活農村舞台。每年舉辦一次以"大地歡歌"為主題的農村文化藝術節活動,為廣大農民提供一個展示風采,交流技藝的平台。同時,緊密結合農民脱貧致富的需求,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倡導他們讀書用書、學文化、學先進實用農業科技知識和衞生保健常識,不斷在農民羣眾中颳起"文化風暴"。

五是要倡導文明新風的評選活動。大力開展"改陋習,樹新風"活動,以創建小康文明示範村、評選文明衞生户、十星級文明户、好媳婦、好公婆、和睦家庭等活動,增加羣眾參與意識和創建意識,豐富農民的精神境界,淨化農村文化環境,提高農民綜合素質,以此來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實施"三五"戰略,建設一流強縣發揮文化應有的作用。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7

按照縣走轉送活動的安排,我深入到聯繫點東張孟鄉北蘇莊村,圍繞走轉送活動的要求開展調研。通過與走訪廣大羣眾、基層幹部和黨員,瞭解摸清了該村的基本情況,並就加快該村發展進行了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東張孟鄉北蘇莊村基本情況

東張孟鄉北蘇莊村位於縣城東北部,309國道南側,交通便利,位臵優越。全村共有人口2700人,耕地4300畝,黨員43名,兩委幹部7名。村兩委班子凝聚力、戰鬥力比較強,羣眾整體素質較高,村風淳樸,各項工作基礎不錯。近幾年來,北蘇莊村兩委班子帶領廣大羣眾深入貫徹中央和省、市、縣有關決策部署,認真落實各項支農惠農政策,充分發揮交通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產業,在推動農村經濟發展,改善農民生活等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呈現良好的發展態勢。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村民小農經濟意識嚴重,制約產業發展。在與該村農民談話中,他們認為現在有飯吃、有衣穿、有房住就已經很滿足了,至於在此基礎上怎樣追求更高、更好則是茫然的、無所作為的。雖然經過近幾年農業種植產業的發展,給羣眾帶來了一定程度的增收,但由於他們在思想觀念上把自己定位在一個較低層次的需求水平上,不能使

他們大膽地、勇敢地去搏擊市場經濟的大潮,支撐農村經濟發展的大產業還沒有真正形成。

(二)基礎設施建設比較薄弱,投入資金不足。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重要內容,也是農村發展亟待解決的薄弱環節。近年來,北蘇莊基礎設施建設投入力度不斷加大,促進了該村經濟的發展。但總體來看,由於受資金等多方面的原因,該村基礎設施投入不足,電力設施老化、文化基礎設施尚未健全,嚴重製約該村經濟的發展。

(三)農業產業結構有待優化調整,影響農民增收。該村在農業生產上主要以種植小麥、玉米等傳統農業種植業為主,且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養殖業主要是以養雞、養豬等傳統養殖業為主,但規模不大,比較分散,不利於發展。該村還是採用以前的、低層次的農業生產結構,農民無法在其他經濟作物生產上增收,農民增收渠道少,增長緩慢。

三、關於下一步發展的建議

(一)大力調整產業結構,加快經濟發展。城鄉經濟協調發展是農村經濟發展的物質基礎、動力之源和重要支撐。要充分發揮北蘇莊緊鄰309國道區位優勢,大力發展商貿流通業,帶動農民增收致富。立足現有的沿路貿易和蘇莊商貿市場基礎,實施規模化發展戰略,進一步做大做強,從而帶動商貿等相關產業發展。

(二)圍繞新農村建設抓好鄉村規劃建設。高標準搞好鄉村建設規劃是形成良好村容村貌的前提。一方面要因地制宜抓好鄉村規劃。在制訂規劃時,既要着眼於美化村容村貌,又要從當地實際出發,尊重農民的意願,充分考慮農民的'承受能力;既要堅持節約和集約使用土地的原則,又要便於農民生產生活,體現地方特色。另外,要確保村鎮建設規劃得到實施。鎮村基礎設施建設和村民房舍建設要符合規劃要求,對不符合規劃的建設行為要及時制止。積極推進農村改水、改灶、改廁、改路、改房,實現雨污分流、人畜分離、垃圾清理,徹底改變農村“髒亂差”現象。

(三)大力推進公共服務和設施建設。搞好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是新農村建設的核心內容之一。要結合村莊建設規劃抓好基礎設施建設和公共配套服務。重點搞好道路交通、農田水利為重點的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打破制約農村經濟發展、社會事業進步的“瓶頸”制約,建立起適應羣眾需求的供水、排水、能源、道路、通訊、環保、防災減災等基礎設施體系,促進農民安居樂業、農村和諧穩定。

(四)抓好精神文明建設培育新型農民。一是抓好新型農民的教育培訓。農民是建設社會主義新民居的主體,農民素質的高低決定了農村社會發展的速度和質量。因此,要以培育新型農民為目標,教育培訓好農民。廣泛開展農村實用技術,勞務技能培訓,不斷提高農民的科技致富能力,市場競爭能力和自主發展能力,造就一批既有較高科學文化素質和道德素質,又有專業技能,文明守法,移風易俗的新型農民。二是鼓勵全民創業。大力宣傳縣委、縣政府實施倍增計劃、鼓勵全民創業的優惠政策,引導有經濟頭腦的“能人”走出家門,闖市場、辦企業、上項目,示範帶動,形成全民創業的良好局面,帶動經濟發展。三是倡導健康文明新風尚。要大力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積極組織開展歌舞、球類、棋類等健康向上的文化體育活動,豐富羣眾

文體生活。要大力推進移風易俗,破除陋習,倡導健康、文明、科學的生活方式,採取有力措施制止賭博、迷信和計劃外生育等行為。加大農村社會治安綜合治理力度,營造良好的農村社會治安環境,構建和諧農村。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8

北京郵電學教授宋俊德曾指出“農村信息化不僅是能打電話、能上網,更應該滿足農民獲得、交換信息的需求。除了農村通信實現基本的‘村通’工程以外,信息化建設也必須得到重視”。“村通”的目的是要促進農業發展,而農業發展的出路是在於助農民找到致富的方法,而農村信息化恰恰可以實現這一目的。我們針對區所轄農村進行了實地的調研,並根據調研結果,提出此項報告。

一、農村網絡現狀

區下設兩鄉,共有行政村10個,總人口3。39萬人。根據實地調研,目前移動通信和固定電話業務已經全部覆蓋;寬帶互聯網業務除了海格村外,其他九個村實現了光纖到村、寬帶到户;無線數字電視實現村村通。另外,區的十個村屯現已經具備了基於固定電話業務開通的平安互助功能,此功能不但實現了村民危難時能夠自救,而且還實現了村民之間的互助功能,是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里程碑。

二、農村信息化應用狀況

(一)在七個農村中國小中,除了海格村外,均開通了寬帶互聯網業務,實現了農村學生的互聯網內容教學,但在教育資源遠程共享方面,由於資金問題,均沒有實現。

(二)農村部分農民家庭購買了電腦,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達到了在網絡上索取農業信息、與外界溝通的作用。截止到目前為止,全區共有517户農民家庭使用了寬帶互聯網業務,佔農民家庭總户數的4。26%。農民目前對電視、互聯網的應用還基本停留在娛樂休閒上,還沒有真正把信息與生產有機結合起來,缺乏正確引導。

(三)所有的村均沒有建立信息服務站,沒有一個公共的、可供全村農民共享的信息服務系統,沒有專職人員負責農村信息服務的推廣和應用上的引導。致使絕部分村民依然在沿襲傳統的耕作意識,從眾意識強,思想落後,距離建設新農村要求有一定差距。

三、農村信息化建設面臨的難題

近年來,我區農業信息化工作有了較進展,但農民對農業信息資源的利用狀況並不十分理想。究其原因,一個帶有普遍性的問題是農業信息網絡推進鄉村後,入户遇到了障礙,農業信息得不到廣農民充分有效的接收和利用。主要有以下方面:

(一)農民的信息意識淡薄。農民的信息意識呈現出一定封閉性,主要表現為對信息情報應遲鈍、缺乏應用信息的積極性、敏感性。因而對信息技術需求慾望低。這種現狀,使農村仍然存在着信息流、物流不暢,生產、銷售和需求相脱節,一些農產品被壓等壓價,甚至出現滯銷等問題。如何解決這些問題,信息化建設是當務之急,這一點必須形成共識。

(二)農村信息服務水平較低。農民自身滿足其信息需求的能力是十分有限的,農村專業信息技術人才匱乏。實現信息化,人才守鍵。由於農業發展相對落後,信息技術人才很少,尤其是高素質信息技術人才更少。同時受經濟能力制約,很難吸引外地人才。

(三)農村信息服務推廣力度有待加強。農村信息服務推廣離不開政府統籌協調,才能使各個領域協調一致地將涉農信息有效落地,才能通過信息服務實現調整產業結構、擴銷售渠道、提高農户收入的目標。這不僅需要對此項工作增人力、物力,更重要的是在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中,增財政投入。由於財政困難,信息化建設缺乏專項資金扶持,加之村集體經濟薄弱,以致信息化建資金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前期的信息化服務推廣工作。

四、加快農村信息化建設的意義

(一)轉變農民觀念,提升農民素質,改變農村的風貌。農民可以通過上網查價格、上網查政策、上網選擇良種、上網銷售和採購,在網上聽課學習農業科技知識,網絡信息在農民心中會成為一種依賴,成為學習實踐、與外界溝通的橋樑。信息化不但能增長農民的見識,還會增強公民意識,漸漸學會運用知情權、管理權、監督權,村民自治的水平也將會明顯提高。

(二)推動農村產業結構調整,使傳統的生產方式發生變革。如今電話、電視、電腦多源的信息渠道使農產品價格公開透明,銷路增多,農產品坐地增值。市場化的農產品價格直接影響了再生產取向,也將自發地引起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譬如山西省應縣龍泉村以產胡蘿蔔為主,過去沒有網絡,胡蘿蔔找不到銷路,只好喂牛。自從有了網絡後,從未滯銷,而且價格高。通過網絡還從日本引進了新的優良品種。如今按訂單生產,遠銷東南亞。胡蘿蔔種植面積達到了6000畝,佔全村耕地的一半。每年户均收入兩萬元,人均6000元。胡蘿蔔的量生產,又帶動村裏發展起了胡蘿蔔科研、加工、冷庫儲藏等產業鏈。龍泉村先後上馬5座冷庫、4個儲藏庫、1個高產試驗中心。村支書劉建銀説:“鼠標和鍵盤已經成了新時代農民的鋤頭和鐮刀,是離不開的生產工具”。

(三)推動農村醫療、教育等社會事業加快發展。目前遠程醫療、網上門診、住院預約、遠程視頻診斷等等網上醫療功能均面向社會開放,極方便了社會就醫途徑。另外,農民也可以通過互聯網瞭解各種疾病的防治、預防和保養。農村信息化工程帶來了農村遠程教育。通過有效建設遠程教育網,使農村中國小連上北京101遠程教育網,通過互聯網,成立好課堂。以此引進先進的教育資源,拉近城鄉教育差距,彌補農村教學資源的`嚴重不足,緩解農村師資匱乏的問題。

五、幾點建議

(一)增強信息意識,加強組織領導。開展農村信息知識宣傳和教育,增強廣幹部羣眾的信息意識,提高對農村信息化建設的重要性、必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強化組織領導,成立專門領導機構,協調信息化建設各職能部門,通力協作,密切配合,形成一個強有力的組織領導機制。

(二)多方籌措資金,加投入力度。農村信息化建設是高技術、高投入的社會公益性工程項目,必須依靠資金支持。一是政府每年財政預算中要有計劃地安排信息化建設專項資金;二是動員社會各界,特別是信息化建設職能部門加投入力度,積極扶持農村信息化建設;三是千方百計向上爭取專項資金。通過信息化手段扶農村脱貧致富,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實現農村跨越式發展。

(三)加強對信息資源的收集整理、加工增值和應用管理,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宋俊德教授提出“內容建設比網絡建設更為重要,而這項工程通信運營商是無法自完成的,需要各級政府的支持”。宋教授建議“在通信運營商搭建了信息溝通的平台後,各級政府、研究院所、科技單位應該有意識的在農村信息化問題上形成共識與合力,依據各自的長處為農村提供有指導意義的內容,如先進的種植方法、防災方法、預警信息等。同時,政府應該給予實施內容交流平台建設的單位一定的支持,如財政、税收等政策支持”。我區當務之急是建立完善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應該在各村建立信息服務站,聘用專兼職信息員。作好信息分析和對未來農業經濟形勢的預測,較好地分析農產品生產和市場狀況,使一些農業信息對農民的生產經營具有指導性,推動農民對網絡信息資源的有效利用。並充分調動涉農>企業、農產品經紀人、農村各專業協會、農研所、村幹部的積極性,使各方面密切合作,形成集信息收集、加工、發佈、服務於一體的農村信息服務體系,為解決農業信息進村入户問題奠定堅實的基礎,實現信息內容的本地化,增強時效性、正確性和實用性,最終使信息服務惠及廣農民。

(四)加強信息員隊伍建設,為加快推進農村信息化提供人才保障。人才是農村信息化建設中最重要的因素,要採取多種途徑和手段,加培訓力度。一是對信息服務站的工作人員進行專業知識、業務能力等方面的集中培訓;二是積極探索合適的方式,組織引導龍頭企業、種養户、流通户、有文化的農民學習信息網絡知識,通過組建農民信息協會、農民科技協會等形式,開展“網絡聯鄉村,信息進萬家”活動,組織帶動農民上網利用信息實現增收;三是制定一些優惠政策,吸引計算機專業畢業的學生到農村工作。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9

xxx市位於吉林省延邊朝鮮族自治州東南部,圖們江上游以北流域,長白山腳下,與朝鮮隔圖們江相望,邊境線長164.5公里,總面積5,069平方公里,全市人口21萬,其中農業人口88,807人,佔總人口的23%。多年來我們依託當地豐厚的文化底藴,堅持文藝發展的“二為”方向,立足邊疆農民羣眾,突出農村民族特色,大力發展民族優秀傳統文化,豐富農村文化生活,弘揚社會主旋律,面向農村、面向基層、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建設,為農村羣眾服務,開展豐富多彩的羣眾性精神文明創建活動,使我們的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取得了顯著的成效,

一、全市農村文化的新態勢

目前全市農村文化機構設置比較健全,文化工作人員隊伍比較穩定,全市8個鄉鎮、86個自然村都建有文化站、文體活動室,(鄉鎮建有文化站,村屯建有文體活動室)各鎮政府配有主管文體領導(副鎮長或副書記兼)和主管文化的站長,各村文化室有主管文化的村支部委員,有獨立的鄉鎮文化設施。的鄉鎮機構改革中,100%保留了文化站牌子,市政府重新核定文化站編制,目前共有專、兼職文化幹部10人,95%以上是大專以上學歷,農村文化室文藝骨幹總數已經達到400多人,農村文化活動組織45個,還有大批的文學愛好者在農村堅持創作,骨幹也達48人,全市形成了以文化館為龍頭,鎮文化站為樞紐,村文化室為網點的農村文化工作三級網絡,使全市農村文化陣地得到了鞏固和加強。

1、州文化局倡導的“明星文化系列”創建活活動成為近幾年推進農村文化的主要載體。從1997年,明星文化創建活動引起了各鄉鎮人民政府的重視,並形成了比學趕幫齊抓共建的良好氛圍。1998年的頭道鎮明星文化教育中心、明興村文化室,的崇善鎮明星文體站,西城填明星文化中心,八家子鎮上南村明星文化室等文化明星的創建很大程度激活了已顯頹勢的農村文化,成為近年推進農村文化建設的主要載體。

2、村文化設施建設從指令性的15個文化站及90%的村普及文化室一度讓的農村文化事業走在全省前列。隨着經濟轉型,市場經濟體制確立後,文化站室建設退步明顯。近年來,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自覺意識增強,一改過去的.單純求樂意識,科普、法律宣傳、讀書看報也融進了文化站室建設中去。新修建的文化站室趨於多功能化,儘可能滿足農民的精神需求。頭道鎮延豐村文化室、鎮蘭村文化室、西城鎮中心文化室、東城鎮彰項村文化室等都是新形式下湧現出的典型。頭道鎮還把電影院改進為集放映、演出、集會多功能為一體的文化中心。市有線電視“村村通”工程戰績斐然,普及率達到95.5%,絕大多數農民都可以在電視上接受信息、新知識,觀看電視節目成為農民最普遍、最有效享受精神文化生活的方式。市圖書館是國家三級圖書館,參與了全國文化信息資源共向工程,併成立共向資源基層網點,有流動文化科技圖書庫,60%鄉村文體活動室建有圖書室,在農村建立了20個圖書流通點,農村集鎮文化市場建設也有新的起色,除以往的枱球廳、電子遊戲廳、練歌廳繼續紅火,近年又興起了網吧,農村集鎮與城市一樣共同進入網絡時代。

3、農村文化隊伍向高素質轉變。目前從事我市農村文化建設的專業幹部有10人,90%是大專以上學歷,兼職文化管理輔導人員約90名,都具備良好的專業素質,成為全市農村文化建設的骨幹力量。農村文化個體經營者、民間藝人、業餘文藝愛好者近千人共同為農村文化的新繁榮做出了貢獻。

4、農村文化活動比較活躍,農民文化生活有所提高。

一是農村文化活動得到普及。各鎮每年都斥資開展大型文體活動,如頭道鎮崇善鎮的運動會,南坪鎮、東城鎮的民俗節、龍城鎮的文藝演出等。由於從農民自身的願望出發,活動質量也有提高。

二是農民文化生活有所改善。據調查,農民已習慣於把腰包裏的錢投入到文化生活中去,不再排斥對“玩樂”的支出,可見農民渴望提升自身的生活質量。如今在農村,自資聘請健身操教師、農作物專家、科技信息部門已不是什麼新鮮事,邀請藝術團演出,電影隊放映更是常見。農民自發舉辦活動佔了農村文化活動很大的比重。頭道鎮菜農的秧歌隊伍11年內不間斷活動,以及百村門球訓練場,都是農民自發活動的代表,打麻將、撲克、下棋、打乒乓球等傳統活動繼續顯示很強的生命力。

三是農村文化活動為農村兩個文明建設服務成效顯著。市有關部門通過陣地宣傳、圖片展覽、文藝宣傳等形式向農民宣傳黨的方針政策,使廣大農民振奮了精神,堅持了信心。如文化、科學、衞生“三下鄉”活動,市文化藝術團百場演出,市圖書館的“圖書流通站”、電影公司的“2131”工程等受到了村民的普遍歡迎。活動的實效性讓農民真正受益,也讓農村精神文明建設上了一個台階。

二、全市農村文化工作的新問題

首先是認識不到位,有些鄉鎮領導對農村文化的重要性缺乏應有認識,有的甚至認為,不抓經濟不得了,不抓文化照樣搞,致使各級部門一系列發展農村文化的方針政策在那些鄉鎮落實不力。有的則認為,經濟一抓就見效,文化繁榮則需要長時間的積累,費力不討“上級”的好,就只看眼下,不管天下,只熱衷表面文章而不深入實際。有的則曲解上級目標項目建設,搞片面重點培養,把做出來的特色文化拿出充場面,除此之外,其他工作根本不去做。

二是經費緊缺。首先是地方財政投入少;其次是鎮文化站於部工資偏低,難以保證;再次是補文化創收效益極低,多數文化站沒有一點造血功能,發展後勁只是一句空話。

三是設施設備落後,缺乏時代感及競爭能力。調查中我們發現,文化站的軟硬件設施大多陳舊。以圖書為例,考察10個文化室,數量超過200冊的僅有六家,再看內容,80%都是過時書刊,有的文化室還存在有文革時期的書刊,作為收藏無可厚非,但作為學習宣傳,則要懷疑圖書室的實際意義了。不光圖書,陳破不能再用的樂件,失真的收錄機等也比比皆是,這樣的設施是不能再滿足當今農民的文化需要的,更談不上與其它外來文化的競爭。

四是農村xx信徒增加,文化主陣地受到挑戰。目前市xx信徒2392名,年齡結構向年輕化蔓延。如今走到一些村子,可以看到最漂亮的建築就是教堂,相比之下文化室顯得很落魄,這足以説明這個村的文化現狀。從20世紀90年代起,韓國民間組織來我市農村投資興建了許多文化場所,從另一面可以看到外來文化對我市文化陣地的衝擊。

五是外出打工的農民劇增,農民性別比例失調,形成農村文化工作的不安定因素。目前農閒狀況下,我市農村餘勞動力24,973名。經常外出打工人數佔農村人口的10%。由於農村重男輕女思想及女青年80%出外打工,造成了青年男女比例嚴重失調,形成了農村文化教育發展的不安定因素。文化活動缺乏主體。勞務經濟異軍突起,農村中青年人大多外出打工,在家的時間不多,休息時間也僅滿足於看電視,老年農户參與文化活動的積極性不高,這就使農村文化活動失去了主體。

三、繁榮我市農村文化工作的新思路

一是認真貫徹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和中央1號文件精神,與時俱進,在持續深入調入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協同有關部門,制定出新形式下我市農村文化發展的規劃。

二是加強目標管理,調動農村文化工作的積極性。着力培養農村文化藝術人才,創造出更多的文化精品,打造農村文化藝術的品牌,如:東城鎮的朝鮮族民俗活動――四鼓樂,頭道鎮的老年人文藝演出,龍城鎮大型集體舞表演等,都要在近期內培養成規模演出。堅持“炕頭”演出形式不斷翻新和農村電影放映工作,以落實農村電影2131工程為載體,努力爭取市政府的支持,力求每年保證為全市8個鄉鎮免費放映80場電影和炕頭演出100場。文化館正着力培養不走的鄉下文化,進一步完善農村“大文化”建設。

三是抓好農村設施的建設和規範管理,爭取多渠道扶持。加大對農村文化站基層建設的資金投入,儘快改善軟、硬件設施,逐步滿足農民“求富、求知、求樂”的要求,力求農村的文化工作一改過去的單純的取樂方式,把科普、法律宣傳、讀書看報融進文化室活動中,使新型的文化站室趨向於“一功多能”,以滿足農民多方面、多品味的精神文化。

四是強化農村文化工作的素質,多搞些具有實效的業務學習,並協助培養優秀的文化骨於力量。在農村文化工作中,搞好硬件建設必不可少,軟件建設更要加強,否則就不能充分發揮文化陣地的作用。在經濟落後,硬件設施較差的鄉鎮,更要儘量利用現有條件先搞好軟件建設。鼓勵優秀人才為發展農村文化多做工作,提倡奉獻精神,鼓勵搞農村題材創作的專業人員多下基層,深入農村。解決軟件問題,文化館、站適當引進人才是必要的,最主要還是立足本地,面向羣眾挖掘人才。一定要看到廣大農民中藴藏着巨大的人才資源,要充分利用,充分發揮,充分調動本土人才的作用。要為農村人才的脱穎而出創造條件,通過發現、培養、提高,促進人才成長。

五是進一步管好農村文化市場,掃除精神垃圾,保障農村文化市場健康發展。目前各區農村文化市場仍處在發展的初級階段,管理體制還不夠健全,精神垃圾存在,有些地區還十分嚴重,對農村兩個文明建設影響較大。必須堅定不移地貫徹“一手抓繁榮,一手抓管理”的方針。要把農村文化工作納入合法化軌道,避免政出多門、管理紊亂。農村文化市場的管理應該堅持改革開放,堅持引導、鼓勵、扶持,加強管理,保護經營者的合法利益,做到管而不死,活而不亂。

六是研究新情況、新問題,搞好新形勢下的農村文化建設。一是如何發揮小城鎮文化中心的導向作用、輻射、帶動、推動周圍農村文化建設;二是如何向廣度、深度進展,在現有的基礎上普及、完善、提高;三是如何建設有鮮明時代特點的新時期農村文化;四是面向21世紀的農村文化建設,怎樣能夠使文化成為羣眾的自覺需求。

七是狠抓落實,做到權責明確。上級的各項工作落實了,農村文化工作也就上去了。借鑑“木桶理論”,我們説,我市農村文化的繁榮度取決於農村工作薄弱環節。

農村文化正處於發展中的關鍵時刻,重視農村文化,解決農村文化中產生的新問題,豐富充實農村文化生活,為農民提供優秀的精神食量,是一種社會責任和歷史責任。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0

忽視農村文化建設,不用先進文化佔領農村陣地,農民不僅精神失去支柱,智力失去支持,經濟難以發展,社會穩定存在隱患,而且久而久之,農村這個弱勢文化區域,就會被其他文化同化、吞噬,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就是一句空話。所以,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重塑農民這個新主體,用新文化衝擊舊觀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

文化部在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中指出,要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設施建設,鞏固農村文化陣地。各地要把兩館一站一室建設列入當地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總體規劃,文化室建設對於改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條件,提高農村文化服務水平,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現實意義。為了寫好這篇論文,我與村幹部和羣眾交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當今農村文化室的現狀是文化基礎設施相對落後。不可否認,改革開放以來,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取得了很大成績。但對照構建和諧社會和新農村建設的要求,仍存在不小的差距。大部分行政村文化配套設施過於簡單陳舊,文化室裏一般只是一塊牌子,幾張桌子,幾張椅子。圖書少,娛樂、健身設施少,根本無法滿足當地農民羣眾的精神文化需求。文化娛樂形式比較單調。大部分行政村有組織的文化娛樂活動少,一個行政村大型文藝活動沒有超過三次,這與農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很大差距,大部分農民從外界獲取信息的途徑都是通過電視、廣播等。另外,由於農民自身對文化學習的覺悟性不高,一般不買書籍,不訂閲報刊雜誌,從而使自身精神世界比較匱乏。在調查中,不少基層幹部告訴我們,給農民送點文化並不難,難的是讓文化融入農民的日常生活,從而改變農民的舊思想、舊觀念,新農村建設才會有盼頭。

經過認真分析,我認為問題的形成主要有以下幾方面的原因:

1.經濟發展不平衡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阻力。我認為要發展好農村基層文化室建設,就要優先發展經濟,只有經濟發展好了,才能不斷改善農民的生活水平。只有農民的經濟狀況和農民的物質生活從根本上得到了改善,農村和農民才有精力來發展和改善文化生活。

2.沒有有效的監督機制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室最大的障礙。當前國家雖然大力重視基層文化建設,但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農村文化保障體系不健全。農村基層文化建設往往在一個時期為完成上級交辦的某項特定任務,而重視文化投入,一陣風過去了,文化投入就滑坡回落。

基層領導幹部思想認識不到位是建設農村基層文化最大的困難。基層文化建設資金投入不足,發展不平衡。近年來,我市各級政府加大了對農村基層文化的投入,使農村基層文化設施取得了突破性的發展,但與農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水平相比,目前我市農村的基層文化設施建設明顯滯後,且發展不平衡。有些鄉鎮即使建立了農村文化室,很多也是有名無實,未能充分利用。有的'用之不當,甚至被挪作它用。農村文化骨幹人才流失得快,文化隊伍人才匱乏。隨着經濟社會的不斷髮展,農村外出就業人口的比例逐年增加,農村基層文化骨幹相對減少,鄉土文化人才培養缺乏後勁。部分村民尤其是下一代青少年對於本鎮村的歷史人文,名勝典故、風土人情知之甚少,甚至一無所知,易造成新文化建設出現斷層。

農村文化生活的乏味是建設農村文化室的瓶頸。單調、乏味的農村文化生活,讓農村陳規陋習的代代相傳鑽了空子。有的村民空餘時間不是湊在一起談論東家長西家短,就是打撲克、耍麻將,甚至聚眾等等。可想而知,這種文化薰陶滋養下的農民何能樹雄心立大志建設好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室。針對以上存在的原因,我對加強農村基層文化室建設提幾點意見和建議:

大力加強農村經濟發展。鎮政府近年來大力發展農村保護地建設,使近年來農民的腰包鼓了起來,農民的物質生活水平不斷提高,農民才有更大的精力來參與到村文化生活中來。

要大力發揮農村文化監督員的作用。當前國家雖然大力重視基層文化建設,但由於缺乏有力的監督機制,農村文化保障體系不健全。只有發揮文化監督員的作用,建立有力的舉報機制,農村文化室才能發揮它應有的作用。

着力提高農村羣眾文化生活質量。要積極開展農村羣眾文化體育娛樂活動,大力挖掘農村文化資源,培養健康向上的鄉土文化。我們在發展農村文化中,必須認真挖掘和鑑別這些傳統文化資源,取其精華,去其糟粕,使優秀的傳統文化得到繼承和弘揚。將黨的富民政策、致富經驗、科學文化知識、先進典型、思想教育等內容編排成節目貫穿於活動之中,使廣大農民羣眾在活動參與中受到教育,不斷提升自身的思想道德水平和科學文化素質。

結語:由此可見,必須大力發展農村先進文化,重塑農民這個新主體,用新文化衝擊舊觀念,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才會有永不枯竭的強大動力。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1

隨着國家經濟的發展,我國在世界上的地位也隨之提高,一直以來我國都是以一個農業大國的形象立足於世界,儘管我國的工業也得到了很好的發展,但是作為我國支柱產業的農業依然需要更強更好的發展,那也就意味着對農民的文化水平和農村的文化建設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那麼目前我縣農村文化建設和農民文化生活的現狀如何?農民收入提高了,生活富裕了,文化生活“富”了嗎?帶着這些疑問,我利用暑假返鄉時間,對我家鄉幾十個村莊農民的精神文化生活進行了調查,希望能夠對新型農民的培養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

一、農村文化生活的現狀及特徵:

(一)農民的娛樂方式單調,侷限於家庭娛樂方式

電視是目前農村用於休閒的最主要方式,電視在農村的普及,極大地開闊了農民的視野,豐富了業餘生活。但由於電視反映農民尤其是農民娛樂的節目較少,其作用的發揮受到了限制。有些地方因為基礎設施落後,有線電視開通較少,只能收到地方僅有的幾個頻道,節目數量少、質量差。基層電視台成為地方領導亮相的舞台,一些部門賺錢的工具,而對羣眾急需的農業生產技術,羣眾渴求的文化生活問題關注很少。而且,虛假廣告的泛濫導致百姓上當受騙。

打牌、打麻將和下棋也是農民重要的娛樂方式。打牌以前主要是婦女的娛樂方式,但現在一些年輕人也比較熱衷於此,且已經由以前的打“空牌”轉向“玩兒錢”了,但下注一般較小。中年男性的娛樂方式以打麻將為主,農村婦女當中也有不少以打麻將為主要娛樂方式的,其主要是經濟條件較好、空閒時間比較多或有一定文化知識的婦女。打麻將只是為了娛樂和消磨時間,下注比較小。年輕人一般都是聚在一起“轉街”或打牌、打麻將,由於沒有特別適合年輕人的娛樂方式,他們很容易轉向不良的行為,比如賭博、聚眾鬥毆。 串門可以説是農村最常見、最傳統、成本最低的休閒娛樂方式了。尤其對於農村婦女來説,串門更是她們業餘生活的主要消遣方式。

(二)趕集、廟會、秧歌等傳統方式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

集市是農村每週都有的,趕集也是農民業餘生活的方式之一。在農村,每個鄉鎮都有1 ~ 2個村設有集市,基本上是每10天就有3 ~ 4天是集。在集市上,農民可以購買生活生產所需的用品,走走逛逛,是休閒的好方式之一。集市在繁榮農村經濟的同時也豐富的農民的業餘生活。

每個鄉鎮都有一個或多個村有每年一度定期舉行的廟會,並且曲陽縣城也保留着一年一度的廟會形式。每逢廟會,村裏張燈結綵,農民也趁此機會走親訪友。廟會期間,有踩高蹺、舞獅子、扭秧歌等各種表演,十里八村的全來助陣,到處人山人海,男女老少齊上陣,載歌載舞,其情其景堪稱是中國特色的鄉間狂歡節。另外,廟會期間都會請劇團唱戲,但是隨着人們觀念的轉變,對唱戲已沒有以前那麼濃厚的興趣,看戲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年輕人幾乎沒有。

秧歌也是農民喜聞樂見的娛樂方式之一。在一些農村,村裏會定期組織扭秧歌,村民既是觀眾又是演員,大家湊在一起其樂融融。每到春節前後,還會組織秧歌隊去鄰村表演,為豐富農民文化生活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三)公共體育設施不足,體育鍛煉缺乏。農村的體育活動開展的情況並不盡如人意,農民主要參加的體育活動主要有羽毛球、乒乓球、籃球、秧歌等。但由於大多數農村沒有活動的專門固定場地,農民平時很少開展這些活動,只有在春節前後扭秧歌、打球。一些經濟發展較好的村鎮每年會組織比賽,例如靈山鎮有籃球比賽,縣城每年還組織舞獅大賽。但大多數農村,農民只能在自家庭院和公路街道及天然場地開展一些簡單的活動。農村基礎設施總體上還比較落後,不能滿足村民的要求,影響了體育活動在農村的開展。

(四)賭博日益盛行,並有趨於氾濫之勢。隨着農村生活水平的提高,口袋裏錢的增多及大把空閒的時間,賭博行為在農村越來越氾濫。並且,其涉及的範圍之廣,覆蓋了老人、成年人和兒童。在農村,人們普遍並不認為賭博是一種不道德的行為,人們大多數認為這只是休閒娛樂的方式,有的甚至認為賭博是一種經濟實力、能力的表現及標誌。但是,賭博的危害是極大的。它會造成金錢的浪費和對財富不擇手段的追求。打牌還往往會造成家庭的矛盾以及對子女的消極示範作用。惡性的賭博往往還易滋生社會治安事件。

(五)由信息閉塞到互聯網時代的“萌芽”。通過調查,一些偏遠的農村信息還比較閉塞,農民大多數對外部信息的獲得還侷限於通過電視或偶爾去一次城市,信息獲得渠道較少,嚴重影響着農民知識技能的獲得和農村的經濟發展。但在一些相對較好的農村,近幾年網絡逐漸得到發展,但在家庭中普及率並不高。僅有的一兩家網吧也只有十幾台電腦,且裝修陳設簡單,設施落後。顧客中絕大多數都是未成年人,而這些人幾乎都在玩電腦遊戲或聊天。電腦和網絡本應成為孩子開闊視野、傳播文明的工具,但如果缺乏適當的管理和疏導,勢必會影響他們的學業,甚至毒害他們的身心健康。農村互聯網的建設和發展,是大勢所趨,但又是一把雙刃劍,對於新農村建設和構建和諧社會是一個大的考驗。

跟據調查結果來看,80%的村沒有體育鍛煉場所和體育器材;80%的.村無圖書室、文化活動室或閲報欄,即使有活動室的也是徒有虛名,經常鎖着門,活動工具簡單稀少,藏書缺少實用性,管理不到位;60%的村廣播雖然暢通,但僅限於會議通知和廣播找人,沒有從事文化宣傳和文化服務活動,不能起到活躍農民精神文化生活的目的;90%的村無文藝宣傳隊(業餘劇團)。

二、造成這些現象的原因有以下幾方面:

(一)沒有規範的文化活動場所。目前農村主要就是缺乏文化活動場所,農民的文化活動類型少,文化生活單一。 大部分農村沒有文化廣場,沒有圖書館,沒有老年人活動中心,多數人每天以看電視,打撲克來度過自己的業餘時間,只有少數的會唱歌,扭秧歌,下棋等的文化生活,但一年也只有的幾次,老年人辛苦了一輩子,晚年的業餘生活也只是在嘮嗑溜達中度過。

(二) 目前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開展工作難,發揮作用不力。從調查問卷和我們走訪的一些鄉鎮看,大部分鄉鎮文化服務中心運轉困難,組織文化活動少,門庭冷落,形同虛設。

(三) 農村文化人才匱乏。目前不少農村的中青年勞動力大量外出務工,甚至一些中青年婦女也攜子伴夫外出打工了,因此導致大量農村文化精英流向城市,引發農村文化人才缺乏,農村基本上只剩下了“婦、老、幼”的人力結構,導致當前農村開展文化工作和組織農村文化活動陷入困境。多數從事文化生活建設的工作者存在“專幹不專”、“管文化的專職幹部不管文化”的現象。

(四)“輕文化、重經濟”的體制性因素。部分鄉鎮領導只追求經濟發展,幾乎把全部精力都放到跑項目和資金上,農村文化生活建設根本不納入地方的發展規劃,更擠不上財政支出項目,同時上級政府對下級政府的考核多注重於經濟發展情況,對文化考核無硬性指標。因此形成農村文化建設出現“説起來重要,幹起來次要,忙起來不要”的現象。

(五)資金不足,培訓不夠。由於鄉鎮財力有限,對於支持文化事業的投入資金少,因此致使一些文化基礎設備無能力更新、文化中心平時無資金開展活動,同時因經費困難,上級文化部門很少組織文化專職人員的業務培訓,致使基層工作者綜合業務素質低,組織、協調及帶動能力差,出現農村文化活動開展難的現象。 三、我們要做到以下幾點:

(一)充分認識和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我省農村文化建設還存在許多困難,與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總體要求還有很大差距,主要表現在:文化基礎設施落後,現有資源尚未得到有效利用;文化體制不順、機制不活;文化產品、文化活動供給不足,文化活動相對貧乏,城鄉文化發展水平差距較大;一些地方黨委和政府對農村文化建設重視不夠,投入不足,沒有將農村文化建設真正納入經濟社會發展規劃及政府工作目標中。這些問題必須引起高度重視,採取有效措施,逐步加以解決。

(二)要樹立農村文化建設遠大目標,堅持科學發展觀

農村文化建設要堅持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樹立和落實科學發展觀,堅持“多予少取放活”,加大政府投入,充分調動社會各方面力量參與農村文化建設;完善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加強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深化體制改革,發展文化產業,實現和保障農民羣眾的基本文化權益,努力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按照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要求,經過5年的努力,基本形成符合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規律、適應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農村文化建設新格局,農村文化建設綜合水平進入東部發達地區行列。構建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實現“一縣兩館、一鄉一站(中心)、一村一室一廣場、一人一冊圖書”的目標,並達到國家有關標準。農民看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問題切實得到解決。培養和建設一支具有較高業務素質、人員相對穩定的新型農村文化隊伍。

(三)加強農村公共文化服務體系建設

積極發展農村電影放映。免費為農民放映電影。鼓勵和支持有條件的鄉(鎮)、村積極發展固定放映場(點),恢復農村集鎮影劇院並建設數字化電影院。要不斷開拓農村電影市場,廣開渠道,通過開展科教片專場、愛國主義教育片專場、未成年人教育片專場、農民喜慶場等多種形式和渠道,實現農村電影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統一。通過幾年的努力,把我省農村電影市場真正啟動起來、繁榮起來,使農村電影走上良性發展軌道,到20xx年基本實現全省農村一村一月放映一場電影的目標。

發展“農民書社”等農民自助讀書組織,為農民羣眾讀書提供方便。實施送書下鄉工程,以政府採購形式,每年集中招標採購一批適用於農村的圖書,直接送到重點縣的鄉村文化站(室),方便農民羣眾閲讀。改進報刊訂閲發行工作,縮短髮送時間,使農民羣眾及時看到報刊。

(四)豐富農民羣眾精神文化生活

開展多種形式的羣眾文化活動。充分利用農閒、節日和集市,組織花會、燈會、賽歌會、文藝演出、勞動技能比賽等活動。大力發展農村特色文化。積極開發具有民族傳統和地域特色的民間工藝、民間藝術、民俗表演、民俗旅遊項目。

(五)創新農村文化建設的體制和機制

加快公益性文化事業單位改革。縣文化館、圖書館的改革主要是轉換機制,增強活力,提高公共服務水平。建立健全符合農村公益文化事業單位特點,人員能進能出,職務和待遇能高能低,充滿生機和活力的人事管理新機制。加強對農村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費培訓輔導,扶持獎勵民辦文化。

探索農村文化設施運行管理新機制新辦法。統籌文化、教育、科技、體育和青少年、老年活動場所的規劃建設和綜合利用,合理佈局,加強現有資源整合,努力做到相關設施能夠共建共享,着力解決農村文化設施分散,使用效率不高的問題。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2

為了進一步推動例子鎮新農村文化建設,促進農村經濟、政府、文化和社會的協調發展,根據市委宣傳部的安排,我鎮新農村建設領導小組專門組織力量,採取座談、走訪,實地查看等多種形式,對我鎮新農村文化建設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查摸底。

一、基本情況

xx文體服務中心現有職工10人,其中文體服務中心4人,影劇院6人,全部屬於自收自支。已先後成立了xx書畫協會、信鴿協會、書畫研究會、詩詞書畫協會和籃球協會。到目前為止,各協會共有會員322名,遍佈全鎮各村、各行業。同時協助文藝骨幹成立了楚劇、小品、歌舞等形式一體的的文藝團體——xx文工團。

全鎮有村級文化活動室2個,面積75平方米,投資6000元,籃球場15個,總投資20元;小型舞台戲台2個,投資6元,文藝體育團體協會4個,人數215個,活動範圍鎮內外,今年演出演出場次33次,文化中心户8個,總投資35000元;新增健身器材23套,日平均人活動人數800人次;新增體育器材45套。

今年三王村、黃磯村、廟灣村等12名村民通過自籌資金,購買圖書、報刊、棋牌等,積極開展文化中心户創建活動。白滸鎮村以全省“百鎮千村”示範村為抓手,前力抓好村級文化建設,投資12萬元,村級文化廣場已初具規模,已建起健身場、籃球場。今年8月15日還組織了全鎮首屆“鐵牛杯”籃球邀請賽,全鎮12支籃球隊參加角逐。在該項村婦聯的組織下,每週開展腰鼓表演、太極劍、太極扇表演和歌舞表演成為我市第二個“週週樂”,也是全市第一個農村“週週樂”。黃磯村運用村級民兵活動室,經常對外開放,讓廣大羣眾開展小型體育比賽活動,促進了鄉風文明。

二、主要做法

在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我鎮採取“三駕馬車”齊驅(領導重視、部門協力、羣眾參與)的辦法,以點帶面,典型引路,推進文化建設的深入開展。

(一)領導重視,強化組織責任。新農村建設動員會以後,我鎮將文化建設作為新農村建設的切入口,着力抓實、抓牢、抓到位。迅速成立文化建設領導小組,由分管副書記任組長,分管文化的副鎮長任副組長,文體服務中心主任為主要成員,配齊配強專班人馬,撥付文化建設專款,專款專用,制發了《xx鎮新農村建設實施方案》,對文化建設作出詳細的安排,同時制發了《xx鎮新農村建設的以補代獎方案》,對文化點建設中湧現的個人和集體予以重獎。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將文化建設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優先安排,及時解決文化建設中遇到的困難和問題。

(二)營造氛圍,加大宣傳力度

為了進一步營造良好的新農村文化建設輿論氛圍,鎮黨委、政府不走過場,不擺花架子,切實做好宣傳輿論工作。一是召開全鎮新農村文化建設動員會,傳達省市有關精神,統一認識;二是抓好典型引路,將白滸鎮、黃磯、熊灣三個省級示範村作為典型,尤其是以白滸鎮村為榜樣,積極推廣該村婦代會組織廣大婦女參與文化建設的經驗;三是宣傳標語到基層。鎮黨委率先在政府門樓前掛橫幅,各單位紛紛響應,掛橫幅共計28條,張貼宣傳標語82條,營造出良好的學習氛圍。四是宣傳欄、簡報到支部。全鎮共辦宣傳欄31期,出簡報6期,已下發到各支部,同時由辦公室成員撰寫的新聞稿件《秦富灣村民自主建設美麗家園》在全市鄉鎮中率先被《鄂州日報》刊登。起到了較好的宣傳效果,及時反應了我鎮先進性教育的成果。

(三)積極引導,激發參與熱情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羣眾自己的事,自己的事就應該自己辦。為了讓廣大羣眾增強這一意識,鎮黨委、政府採取堵疏結合的辦法,進行了積極的引導。一是政策扶持,對創建文化中心户給予500元獎勵,興辦文化產業按照上級政策給予再優待。二是組織文化、工商、公安等部門對抹牌賭博、網吧、遊戲機室等進行整頓,淨化社會空氣。由於引導措施得力,激發了羣眾參與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熱情。白滸鎮村村民王中權在政府的引導下組建起了xx地區文工團,他在經商之餘,經常帶着30多名業餘演員到各村組、外地演出,活躍了農村文化生活,調動了羣眾開展健康有益文化活動的積極性。同時通過引導,校園文化、企業文化、老年文化呈現出欣欣向榮的景象。中國小“六一”節、教師節都有文藝演出,好戲連台。

(四)形成合力,構築文化舞台

文化建設不是哪一個部門的事,必須形成齊抓共管之勢。在鎮黨委、政府的帶領下,工商、税務、公安等部門積極配合,開展健康有益的文化、體育活動。政府搭台,羣眾唱戲。構築了新的文化大舞台。

三、主要成效

(一)破解了鄉風文明的難題。強勁的文化建設讓廣大羣眾思想意識有了根本性的轉變,呈現出“三多三少”現象,即發展經濟的多起來了,參與抹牌賭博的少了;婚喪喜事移風易俗的多了,大操大辦的少了;崇尚科學的多了,搞封建迷信的的少了。

(二)破解了治安管理的瓶頸。黃磯村以前盜竊現象較為突出,通過新農村文化建設,社會治安狀況明顯好轉。

(三)破解了小富即安的意識。一些村民有小富即安的思想。通過參與文化體育活動,心靈深處受到觸動。激發了新的創業熱情。

四、幾點建議

1、提高思想認識。解決好農業、農村和農民問題,是全黨和全國工作的重中之重。通過加大宣傳力度,特別是各地各部門的領導幹部要進一步加強學習、領會上級文件會議精神,使其真正認識到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內在要求,是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滿足廣大農民羣眾多層次多方面精神文化需求的有效途徑,對於提高黨的執政能力和鞏固黨的執政基礎,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進步,實現農村物質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協調發展,具有重大意義;同時,有關職能部門要深入廣大農村基層,深刻了解當前廣大農村農民文化生活的需要,進一步認識到解決農村看科技書難、看戲難、看電影難、收聽收看有線電視難,是農村文化建設的基本內容,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的具體體現,是推進鄉風文明的重要載體,是實現和保障農民基本文化權益的重要措施,轉變等待觀望、權宜之計、資源有限等思想觀念,從實際出發,切實開展好破解“四難”問題的有關工作。

2、建立健全機制。一是建立財政投入主導機制。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項利國利民的公益文化事業,各級黨委宣傳部門應起到組織牽頭的作用。建議各級政府要切實落實有關政策,建立農村文化建設的專項資金,切實把破解“四難”問題經費列入財政預算,加大對農村文化建設的'投入,擴大公共財政覆蓋農村的範圍,不斷提高用於鄉鎮和村的比例。保證一定數量的中央、省轉移支付的資金用於鄉鎮和村的文化建設。二是建立公益文化推介機制。充分利用公益文化項目推介會,將破解“四難”工作做為每年一度公益文化項目推介的重點,公益事業社會辦,將公益性事業與經營性相結合,確保有長久的生命力。三是建立考評考核機制。完善對各級文化事業工作人員的考評考核,要進一步細化量化工作責任,採取競爭上崗、年終考核、評比表彰的工作方式,把破解農村“四難”問題工作與文化協管員的工作職責相結合,確保農村文化建設落實到位。四是建立職能部門指導機制。五是建立資源共享機制。借鑑外地在各鄉鎮文化站整合流轉借閲的辦法,保證看書的可持續性,擴大圖書的綜合利用率;在解決看戲難方面,也要充分整合全市範圍內的文藝工作者創作的文藝作品,互相交流學習,以提高送戲下鄉的水平和質量;對於解決看電影難,也可以採取全市的新增電影拷貝交流共享的方式,有效地解決新增電影拷貝經費的問題。

3、發揮民間力量。發揮民間藴藏的力量,不斷探索破解“四難”問題的新手段、新方式。一是利用現有設施資源。繼續利用已經在全市範圍內建立完善的村文化俱樂部和文化中心户等陣地資源,將新華髮行集團的圖書網點引進這些陣地,成為售書點的延伸,由文化俱樂部的負責人或文化中心户代賣代售,方便農民購書同時節省送書下鄉的成本;二是發揮民間人才優勢。充分發揮下派村幹部、文化協管員、文化中心户等工作在農村一線人員的優勢,及時反饋工作中存在的問題、發現總結工作中的新方法新經驗;同時,要將城市專業文藝人才導入農村,為鄉鎮業餘演出團隊提供培訓輔導,提高他們的演出質量。三是調動農民自身力量。農民是新農村文化建設的受益者,更應該是破解“四難”問題的積極參與者。廣大農民最能切身地感受自己最需要的是什麼、最好的解決辦法有哪些。要通過不斷提高農民素質、發揮優勢,促進其參與破解“四難”問題的積極性。

4、加強溝通協調。一是要協調金融部門。在政府投入破解農村文化建設“四難”問題的資金和政策目前還沒出台,資金還沒有到位的情況下,有關部門要主動協調金融部門為新農村文化建設相關工程的資金借貸提供適當的借貸政策,共同為農村公益文化事業的發展做應有貢獻。二是要協調通信部門。通過與電信、移動、聯通等通信部門溝通聯絡,為廣播電視的覆蓋普及,租借電纜、線纜搭掛提供必要的設備支持,達到資源共享、利益雙贏的目的。三是要協調有關企業。通過與有關企業商議,以企業名稱冠名的方式,以為企業發佈信息、廣告的形式,把電影、戲曲節目送到鄉鎮,促進送戲、送電影下鄉活動的長期開展。

5、對接農民需求。社會主義新農村文化建設,最關鍵的落腳點就是農村廣大農民需求的滿足,應針對當前農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開展破解“四難”問題的各項工作。一是在送書下鄉方面,當前我市農村圖書的受眾人羣主要是鄉鎮幹部、種養專業户、老年人和中國小生,他們主要涉及的圖書種類是種養科技、醫療保健、教輔教材等。因此,有關部門開展送書下鄉活動時,要多選取這些種類的書籍,解決“書太好、書太舊”的問題,切實破解農民看書難問題;二是在送戲下鄉方面,要針對當地農民喜聞樂見的戲曲種類和娛樂方式,組織相關的文藝表演團體,編排適合的節目深入農村演出,這樣才能調動農民參與的熱情和積極性,切實達到解決農民看戲難的問題;三是在送電影下鄉方面,由於電視的不斷普及,廣大農民已經能從電視上收看到電影,同時他們的欣賞水平也在逐年提高,對電影的需求已經不是停留在有電影可看上,而是要求送下鄉的電影有一定的質量,要通過解決新增電影拷貝和購置數字電影設備的辦法,切實讓農民看到他們喜愛看的新片、大片。四是在解決農民收聽收看廣播電視難的方面,針對居住在不同地域農民的經濟承受能力,以及對電視信號、頻道數量等的不同需求,分別採用光纜聯網或設置小前端的方式,解決農民看電視難問題。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3

隨着如火如荼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不斷深入,xx鄉大力發展新型文化事業,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豐富羣眾文化生活,遍佈全鄉的農村鄉土文化彰顯出其巨大的魅力和蓬勃生機,為xx鄉經濟社會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了推波助瀾的作用。

一、xx鄉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的主要成效

1、領導重視、加大投入。在鄉政府在財政赤緊的情況下,盡力保證文化必要的投入,據統計,近幾年來,鄉里共投入14萬元,文化基礎建設進一步加強,農民文化活動得到豐富,為發展農村文化事業創造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2、大力開展文化下鄉活動,為經濟社會發展服務。鄉政府以文化站為主體,積極開展文化下鄉活動。鄉文化站在圩鎮辦起了“閲報長廊”和“時事政策博覽牆”。鄉政府以培育新農民入手,創辦了農民知識化培訓學校,舉辦種養、加工培訓班24期,培訓人數達5000多人次,免費贈送科技書刊和資料近萬份。鄉里還辦起了圖書室、歌舞廳。同時,採取政府埋單,農民看戲看電影的形式,鄉政府請縣劇團來鄉下村巡迴演出,鄉電影隊下村放電影,為農民送上豐盛的精神食糧。每逢重大節日,鄉政府還組織開展“愛xx羅江、美xx羅江”系列文藝活動,從20xx年至今,共放映電影210場,為農民送戲40場,舉辦文藝活動12場,既滿足了全鄉農民的文化需求,又起到了教育引導作用。

3、弘揚鄉土文化,織牢“鄉、村、組”文化網。在抓好新農村建設的同時,xx鄉通過“以獎代扶”的方式,着力構建鄉、村、户三級公共文化服務網絡,在規劃、土地、資金等方面給予大力支持。全鄉已創建了5個特色文化村,15個文化活動室,200個文化示範户,並村經濟貧困村的創建工作給予適當扶持。為了讓當地農民成為本土文化活動的主角,鄉政府以嗩吶,鯉魚燈為依託,經常組織文藝演出、競技比賽等活動,開展民間藝術匯演,桂竹村鯉魚燈獲得20xx年全縣民間藝術匯演二等獎。

4、政府搭台、農民看戲。xx鄉從加強鄉文化站和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入手,依託縣文化局,縣採茶劇團,開辦了歌舞、樂器、書畫等培訓班。同時,按照“政府出資,鄉鎮搭台、農民看戲”的形式,定期送電影、送戲下鄉,免費贈送圖書和科技讀物,為農民羣眾送上文化大餐。鄉政府還採取企業冠名,社會捐助等方式,積極吸納社會資金開展內容健康向上,形式豐富多彩,風格清新質樸的`農村文化活動。

二、當前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中存在的主要問題和對策

1、農民的文化意識相對薄弱。由於受“經濟利益”思想的衝突,一些農民往往忽略了對文化活動的追求。因此,要加大對農民羣眾的教育培訓,提高他們的整體素質,增強精神文明和文化意識。

2、經費投入不大,導致文化事業發展滯緩。由於上級對農村文化事業資金扶持力度不大,鄉鎮對培育本土文化、民間藝術、添制設備卻無從下手。因此,上級政府應加大資金投入,扶持農村文化事業。

3、鄉鎮文化站隊伍和基礎設施建設有待加強。應加強鄉鎮文化站專職幹部的培訓,配齊配強鄉鎮文化幹部隊伍,解決辦公場所,下撥資金建好鄉鎮文化活動中心,增強鄉鎮文化服務功能。

農村文化調查報告14

大力加強農村文化建設,是構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重要內容。20xx年11月,中共中央發出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文化建設的意見》,再一次引發人們對農村文化建設的關注和思考。為了對寶塔村農村文化建設現狀進行一次調查,我深入寶塔村,採取走訪黨委書記的形式,對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情況進行了調研,在認真分析、研究的基礎上,完成本篇調研報告。

一、寶塔村新農村文化建設的現狀

寶塔村位於皖宣城市狸橋鎮,是一個由多個村合併而成的村。調研發現,調馬村的文化設施相對較為齊全。村裏有文化活動室、祠堂、寺廟、廣播等文化設施,另外村裏還有好幾個籃球場。

每到大型節日,村裏都會舉辦划龍舟、廟會等文化活動,尤其每逢到了春節,都會有舞龍舞獅、唱戲等活動,吸引了許多村民的參賽和觀看。

二、新農村文化建設存在問題的原因及分析

(一)數量較少。村裏文化方面有特長的人才十分缺乏,村裏都沒有專業的吹、拉、彈、唱等方面的專業人才,即使是一知半解的也很少。在村裏開展相關體育比賽時,都沒有專業的裁判,也沒有專業的文藝輔導教師,對繁榮農村文化生活造成了很大阻礙。

(二)素質相對低。村裏沒有自己的文化隊伍,文化隊伍建設缺乏引導。村裏慶祝重要節日時,只能花錢請樂團來表演。

(三)經常性差。村裏往往只是在春節前後,組織開展一些簡單

的文化活動,沒有形成規模;村裏搞一些比賽,但也不經常,也不是很正規。農民在農閒時間文化活動十分單一,集體的文化娛樂活動非常缺乏。除了看電視、錄像,就是打麻將、打牌等,很少從事其他文化活動。

三、加快我村新農村文化建設步伐的思考與建議

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離不開經濟建設,也離不開文化建設。文化與經濟如鳥之雙翼、車之雙輪,相輔相成。農村文化建設直接關係到農村社會的和諧、穩定與進步,關係到社會主義新農村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能否早日實現。加快新農村文化建設的步伐,就有了如下的建議和對策:

(一)加強對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組織領導。各級黨委和政府及領導幹部要充分認識到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的重要意義,要把農村文化人才建設納入各級黨委和政府的重要議事日程,要把文化人才培訓工作同其他社會經濟工作共同部署,共同推進。

(二)加強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儘快完成鄉鎮文化站的恢復重建工作。以鄉鎮為依據,以村為重點,以農户為對象,採取“投、引、捐、集、融”資等多種形式相結合的方法,廣泛吸引社會資金投入農村文化事業。逐步構建出縣有文化館、鄉有文化站、村有文化活動室、自然村有文化活動户的四級文化活動網絡。

(三)加強農村文化隊伍建設。市、縣文化館等部門要面向農村、面向農民開展好服務工作,加強對農村文化幹部、文化骨幹和文化中心户的免費培訓輔導,充分發揮出農村文化能人的引帶、輻射作用。

如充分發揮農村文化能人、文化中心户的作用,不斷穩定和發展專、兼職結合的農村文化隊伍,逐步提高農村文化隊伍的整體素質。

(四)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繁榮和發展農村文化事業絕非一朝一夕之事,本着先點後面,先試點後普及推廣的原則,先在全市確定的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試點村做好農村文化建設的試點工作,在試點村,要把文化工作作為新農村建設的一個重要內容全面開展。邊試點邊總結經驗,然後逐步在其他村進行推廣,力求我市農村文化建設工作紮實推進,取得實效。

(五)不斷加大財政的投入力度。縣、鄉、村每年都要拿出一定的資金用於發展農村公共文化設施建設。確保專項資金及時足額到位,合理分佈,為鄉鎮文化站、村文化活動室及室外健身場所等農村文化基礎設施建設提供資金保障。

(六)不斷地創新載體,豐富農村文化生活,最大限度地滿足廣大農民日益增長的文化需求。文化部門和農村各級黨委政府要堅持組織開展好農民書畫展、農民歌手大賽等常規性的文化活動,引導和推動農民自演自賞、自娛自樂的文化骨幹隊伍的形成,營造祟尚科學、文明向上的文化氛圍。豐富農民文化生活,改革專業劇團組建文工團,增強專業劇團綜合演出功能。文藝工作者要把新農村建設中的新人新事創作編排成羣眾喜聞樂見的文藝作品,深入鄉、村巡迴演出,以激發廣大農民自娛自樂的`積極性。要以文化下鄉為載體,改進服務方式,深入農村,流動服務,變文化“下”鄉為文化“留”鄉,變“送”文化為“種”文化。抓好鄉村文化、家庭文化、農村校園文化,推進農村文化普及工作,提高農民羣眾文化活動質量。

四、調研總結

這次的調研得到了村支書的大力支持,得以完滿完成。通過這次調研,我們隊家鄉有了更深的瞭解,也親身體會到了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巨大成就。那原來一棟棟泥磚房的地方鑽出了一棟棟的新房子,是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見證。以前那一條條彎彎曲曲的泥路也已經變成了筆直的水泥路,成了引着我們走向更加富裕的道路。寶塔村雖然只是我國千百村落中普普通通的一個,但卻有着一般的代表性,是在黨的領導下,一步步走向繁榮的代表。寶塔村還有其缺陷,但在黨的正確領導下,走向繁榮,走向更美好的明天!

標籤: 調查報告 農村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z/diaocha/1eqgd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