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5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5篇

作為一名人民教師,總歸要編寫教學設計,教學設計要遵循教學過程的基本規律,選擇教學目標,以解決教什麼的問題。那要怎麼寫好教學設計呢?下面是小編收集整理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歡迎大家借鑑與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5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

一、談話交流

1.同學們,咱們是初次一道上語文課,首先自我介紹一下,我姓黃,黃河的黃,大家可以叫我——

2.想不想更多地瞭解黃老師?那好,咱們先做個小遊戲,我來説幾句話,你來做一下判斷,是對還是錯。第一句話:我今年30歲。

3.第二句話:我小時候敬佩的人是小英雄雨來。做一下判斷。

(但是我告訴大家,我的確敬佩小英雄雨來,猜猜我為什麼敬佩他?因為人小志氣高)

4.通過剛才的遊戲,我同樣佩服我們班的同學,因為大家都能對我的話提出自己的疑問,進行思考與判斷。

二、導入課文

1。引入:500多年前,伽利略對兩千多年前的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的一句話也產生了疑問。

(1)我説的這句話中,提到兩位著名的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對於這兩位人物,你平時有哪些瞭解呢?

學生介紹,(充分肯定)教師出示資料進行補充:

亞里士多德,古希臘人,世界古代史上最偉大的哲學家、科學家和教育家之一。他被譽為“古代最偉大的哲學家”、“古代最博學的人”。

伽利略,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哲學家。被譽為“近代科學之父”。他是為維護真理而進行不屈不撓的戰士。

讓我們一起記住他們的名字。

(2)那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疑問之後,是怎麼做的呢?那就讓我們穿越歷史,一起回到500多前,誰來讀課題,這個着是多音字(注意:着的讀音zháo),誰再來讀。一起讀。

2.請大家把書翻到120頁,自己大聲地讀一讀課文,讀準字音,讀通句子,並想想剛才的問題。

3.檢查詞語

違背 的確 不容更改

(你把這三個多音字,都讀正確了,真不簡單)(誰再來讀,這個更,我們還可以組哪些詞語?)(我們一起讀)

(一起來讀好這組帶有多音字的詞語)

固執(zhí)膽大妄(wànɡ)為辯論家

(這位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的是誰?)

(執的讀音,妄和辯的寫法。)

三、典型的事例

1.產生疑問之後的伽利略,又去做了哪些事呢?請你快速瀏覽課文,用小標題的形式來概括。

2.課文正是運用了這三個典型的事例,來寫伽利略的。

四、研讀課文

(一)嚴密的表達

最後是誰的觀點正確的?是的,我們知道在學校唸書的時候,伽利略就被同學們稱為“辯論家”。如果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都生活在同一年代,對於亞里士多德説的話,伽利略又會跟這位大哲學家進行一番怎樣的辯論呢?

請大家想一想,伽利略該從哪兒開始向亞里士多德發起辯論呢?

為了更好地與亞里士多德進行辯論,伽利略首先應該把疑問説清楚、説明白。讓我們一起來幫幫他。

出示: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1.讀通

(1)請一位同學讀一讀第三自然段,其他同學用括號標出伽利略產生的疑問。

(2)誰來用朗讀告訴大家伽利略腦海中出現的疑問。

你讀得很正確,大家找對了嗎?我們一起來讀。

2.讀懂

(1)這句話指的是哪句話?讓我們一起把這句話説給伽利略聽——

(2)伽利略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嗎?

(亞里士多德説的話意思是:決定速度快慢的是鐵球的__________,__________越__________速度就越快)

(3)如果亞里士多德所説的話是正確的,伽利略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請你分別用不同的線條劃出這兩個結論。

交流。

(4)同學們對這兩個觀點已經很清楚了。我把這兩個結論打亂了,你能排排序嗎?

( )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

( )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

( )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

(5)你看每一部分都是聯繫非常緊密的,表達是很嚴密的。那麼這些聯繫緊密的短句是用哪些詞語連起來的呢?

(板書:嚴密的表達)

(6)標紅關聯詞,了不起的發現,請你來嚴密的表達一番。

(7)從伽利略如此嚴密的表達中,我們可以看出伽利略是一個怎樣的人?

3.辯論內化。

(1)好,現在請這邊的伽利略,和我亞里士多德來辯一辯,準備好了嗎,伽利略?

不對不對,從你語氣中感覺還是我的對。

(2)辯論更激烈了,這邊的伽利略又跟亞里士多德辯起來了。

(3)亞里士多德開始懷疑起自己的話了,他有點猶豫了,但是他還是,對面前的伽利略説——

(二)側面的描寫

1。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最後得出結果: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1)這個結果與跟亞里士多德説的話不一樣嗎?我們來比較一下?

(伽利略的觀點是:鐵球的速度快慢與鐵球的__________無關,__________不同但__________相同。)

2)在伽利略得出的結果中,哪些詞語表達也很嚴密呢?自己好好讀一讀,等下我們一起來交流交流。

3)我們一起來讀,一起用心去體會。

4)出示:第二自然段。

伽利略不僅對亞里士多德説的話提出了自己的疑問,還得出了完全不同的觀點。當時人們怎麼辦?

亞里士多德的這一句話統治了科學界界將近20xx年,對當時的人們而言,亞里士多德的話就是真理,就是權威,現在伽利略對權威、真理提出了疑問,人們會怎麼辦?

(指名朗讀—齊讀)

對於人們的責備,人們的反問,伽利略你還敢不敢懷疑?還敢不敢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

2.那難道你忘記布魯諾了嗎?

出示:

布魯諾,一位與伽利略同時代,也同樣是意大利的一位科學家,因反對亞里士多德的學説,而流浪異國、被捕入獄,最終被教皇活活燒死在羅馬廣場。

你知道提出了懷疑,還推翻亞里士多德的觀點,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3.那你為什麼還要怎麼做呢?請你寫一寫。

如果我,就會__________;但是,如果__________,就會__________。最終,我選擇__________。

4.第二自然段,側面的一段描寫,讓我們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五、過渡

伽利略是怎樣公開試驗的呢?人們又會有怎樣的反應呢?我們下節課再學習!

板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產生疑問 典型的事例

反覆求證 嚴密的表達

公開試驗 側面的描寫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2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地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重難點:

1、理解伽利略實驗的過程與結論,並受到啟發。

2、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流程:

一、揭題導入,整體感知。

1、揭題:今天,我們學習一篇新課文,看老師板書。(板書課題: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咱們一起來讀讀吧!(齊讀課題)正音、標調。

2、理解“着地”。 “着地”就是落地。“着”是個多音字,你會用它另外的讀音組詞嗎?(請2—3位同學説)

3、師:課題都理解了,那趕緊去讀讀課文吧,在讀課文時,如果遇到難讀的詞語或句子多讀幾遍。

4、師:你們有不認識、不會讀的生詞嗎?(生答:沒有)你們真棒!

師:我們今天學的就是發生在伽利略身上的一個故事。(板書:伽利略),這個“略”是我們要寫的字,寫這個左右結構的字時,左右寬窄大致相同,應注意左邊的“田”部要佔“各”字的中間。

請同學們在書上練寫一個。

5、師:課文講的是在伽利略身上發生的什麼事呢?(請2位同學説:伽利略做試驗的事)

6、師:(指着課題)課題就是試驗的結果。

7、師:請同學們默讀課文,想想:作者是按照什麼順序敍述這個故事的,作者先寫什麼,再寫什麼,最後寫什麼?(生答,板書:疑問、試驗、公開試驗)

二、學習1、2自然段。

1、師:(學習課文第一段)課前的交流,讓大家初步瞭解了伽利略,那文中又是怎樣介紹的呢?(生答,找出第一段)

師:他是個怎樣的人呢?

生答:他是個辯論家。

師:辯論家就是説他的口才、辯論能力很強。表現在哪些方面呢?生:提問不尋常,老師很難解答。

師:“尋常”就是(生:“平常”),“不尋常”就是(生:“不一般、很獨特”)。

師小結:是啊,伽利略就是一個善於思考、見解獨特的人。

2、理解“信奉”。

師:就在伽利略的那個年代,人們都很信奉亞里士多德。你們家裏有誰信奉什麼嗎?【生自由説】

生:我外婆信奉佛,我常常看到我外婆帶廟裏去燒香拜佛。

師:你知道她去拜佛是為了什麼嗎?

生:求佛祖保佑子孫健康、幸福。

生:保佑大家平安。

生:我奶奶去拜佛,求佛祖讓我姐姐能考上大學。

師:奶奶、外婆心中都有一個美好的心願,她們覺得佛祖是能讓她們實現這些美好的心願的,對嗎?那你們説説,奶奶外婆對佛祖,心中是一種怎樣的感覺?

生:崇敬的。

生:是敬仰。

生:很虔誠的。

師:説的好。懷着崇敬的、敬仰的、甚至是虔誠的,這就是信奉。課文中,人們是怎麼信奉亞里士多德的?(找出句子,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

師:人們對亞里士多德就像信奉神佛一樣,當別人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會(生答:非常憤怒的)。(帶着那份憤怒之情説説那些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人吧!朗讀:你是什麼意思?難道你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僅僅是憤怒對述説嗎?【生答:不是】那是什麼?【生答:是責備】帶着我們進一步的體會再來讀讀。朗讀:你是什麼意思?難道你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3、(課件出示:第二自然段)在這段話中,還有一對反義詞,看誰找的又快又準。(指名答:信奉——懷疑)

三、學習第三自然段。

1、師:就當人們都信奉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時,年青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對他説過的一句話大膽地提出了自己的疑問,有誰知道是哪句話嗎?(多媒體出示句子:“亞里士多德曾經……產生了疑問。”,全班齊讀)

2、從伽利略的這一舉動看,你覺得他是個怎樣的人?(生答:伽利略是個不迷信權威的人。)

3、小結:正是其他研究科學的人的迷信與伽利略形成了鮮明的.對比,讓我們深刻地感受到了伽利略那不迷信權威的可貴品質。(板書:對比)

4、師:伽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產生的?請同學們自由地朗讀課文地第三自然段,找到有關的句子用筆劃下來。(學生自讀課文劃句子)

3、交流句子。師:徐老師也找到了這句話,但老師將它改變了一下,你們明白伽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產生的嗎?

【課件出示:

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

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生答:(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再根據他的話做出兩個假設,最後發現一個事實中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

4、咱們來看看伽利略根據亞里士多德的話做出的推斷吧!(大屏幕演示鐵球伽利略的疑問)師:從剛才的大屏幕演示中,你發現了什麼?(學生自由表達)

5、指導朗讀(出示第三自然段最後一句話)。

師:是啊,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伽利略對此充滿了(生答:疑惑)。你是伽利略,你會怎麼説?(指名讀)

四、學習四、五自然段。

1、師:老師想問問你們,在生活、學習中,如果你對某件事情產生了疑問,你會怎麼做?(生自由回答)那有疑問時,伽利略是怎麼做的呢?自由地朗讀課文的有關段落,找出句子劃出來,並在旁邊寫一寫你的感受。(學生自學劃句子)

2、全班交流句子。(多媒體出示句子:“伽利略帶着……沒有關係”,感悟“反覆”、“多次”、“的確”,體會伽利略嚴謹的科學態度。)

生:伽利略有了疑惑反覆試驗。

師:伽利略做了兩、三次試驗就認定自己想法是正確的?

生:不是,是許多次,而且每次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錯的。

3、師:為了證明自己想法是正確的,伽利略還決定在比薩城的斜塔上進行公開試驗,聽到消息,人們有哪些反映?

4、指答,多媒體出示句子。

(1)人們為什麼説他是一個“膽大妄為”並且“固執”的年輕人呢?(相機指導朗讀)

理解“膽大妄為”。 “妄”字在字典中的意思是:①荒謬不合理;②非分地,出了常規地,胡亂。從“妄”字可以看出,這是個貶義詞,是人們對伽利略的批評,説他在胡作非為。

理解“固執”。“固執”是説人很頑固,不聽別人的建議,不懂變通。在這也是個貶義詞。

你認為伽利略是個“膽大妄為”、“固執”的年輕人嗎?(生答:不是)那是怎樣的人呢?(體會伽利略對科學的執著。) 師:伽利略對科學執著追求,對真理執著追求,他就是一個執著求實的人。(板書:執著求實)

(3)(指導朗讀句子。)師:那我們一起來讀讀人們的伽利略的冷嘲熱諷吧!

5、師:讀到此處,徐老師有個疑問,本文的主人公是伽利略,作者為什麼要在此處插入一段寫人們對他的議論呢?你明白作者的用意嗎?

6、師小結:在我們的習作中,為了凸出人物的特點,不僅可以描寫其本人的動作、神態等,還可以通過對周圍人的語言、動作的描寫從側面襯托出主人公的特點。

五、學習第六自然段。

1、(多媒體出示課文插圖)師:在大家的議論聲中,伽利略毅然決然地走上了比薩斜塔進行公開試驗,試驗的結果怎樣?人們又有什麼反映呢?

2、指答,並指導朗讀。

3、師:試驗成功了,伽利略證明了自己的觀點,此時站在鐵塔下的人們驚訝地呼喊着,他們可能會説什麼?如果你就是鐵塔下的羣眾,你想説些什麼?【注意人物説話時的動作或神情】(學生自由表達,請2—3位同學説)當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着地的那一刻,有的説……,有的説……,有的説……)

4、(多媒體出示課文最後一句話)師:聯繫實際説説你對這話的體會?

六、總結全文。

1、師:學了課文,此時的你想到了什麼,有什麼想説的?

2、師:老師希望同學們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對待知識能象伽利略一樣有執著求實的科學態度。

在寫作上,我們也可以學習作者運用對比和反襯的寫作手法,抓住人物的語言、動作進行描寫,突出人物的特點。

七、拓展閲讀《世界名人傳》等。

板書設計:

疑問 不迷信權威 對比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試驗 (語言、動作)

(伽利略) 執著求實 襯托

公開試驗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3

【教材簡析】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人教版實驗教材四年級下冊第七組的一篇精讀課文,説的是意大利科學家伽利略年輕時代承受着巨大的壓力,勇敢挑戰人人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並經過反覆求證和公開試驗,用事實捍衞了真理。從文本價值上説,課文讚揚了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是教育學生尊重權威但不能盲從以及培養學生創新意識的好教材。從文章表達上看,主要有兩個突出特點:一是通過從質疑、求證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些理應成為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所以,教學這篇老課文,就必須立足新課程背景做新的文本審視教學處理,注重閲讀感悟,着力言意兼得,實現人文性和工具性的和諧統一。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求科學真理的精神。

3.初步學習通過典型事例和人物心理、言行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重、難點】

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第二課時

一、名言引路,初識“伽俐略”。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來交流一下?

1、學生交流自己喜歡的名言。

2、老師也想和大家分享一則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後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善於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於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麼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二.緊扣“文本”,走近“伽俐略”。

1、名言中導入

師:同學們,要真正認識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我們可以藉助於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就讓我們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板書課題)

(1)自由朗讀課文的第1自然段。

出示試學要求一:

a.思考:伽利略曾取得了許多輝煌的成績,作者為什麼在課文開頭只介紹“他在學校唸書的時候,同學們稱他為‘辯論家’。他提出的'問題很不尋常,常常使老師很難解答。”

b.從這段文字的介紹中,你覺得這是一個(善於思考)的伽利略。

(2)學生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不尋常、辯論家”認識到伽利略在讀書時就是一個愛動腦筋的人,為下文的大膽質疑埋下了伏筆。)

2、對比中品讀。

學生默讀課文的2、3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二:

a.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想想名言中“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指什麼?

b.伽利略和當時的人們對“亞里士多德所謂的真理”的態度有什麼不同?劃出相關的語句。

(2)學生試學後,教師引導交流。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①.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②這是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為什麼?

③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信奉、責備)

“信奉”是什麼意思?(相信的程度深,信仰、崇奉)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説的話的情況下。)

④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這個反問句説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的程度。)

過渡: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伽利略是怎樣想的?課件出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課件出示:“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①.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______

(2)______

②.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説。總結:由一個事實得出了兩個自相矛盾的結論是自相矛盾(一慢一快)。板書

③.(説得這麼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麼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④.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説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⑤.拓展資料:十六世紀布魯諾為堅持“日心説”而被教會活活燒死的事例。

小結:從伽利略大膽質疑的想法中,你又感受到他是一個(不迷信權威)的科學家。

過渡:是的,從同一句話中就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無疑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存在問題!難道伽利略就單通過文字推理推測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嗎?他還做了些什麼?

3、試驗中感悟

學生自由朗讀文章的4、5、6自然段

(1)出示試學要求三:

a.為了解開心中的疑問,伽利略都做了些什麼?

b.試驗前後人們的反應有什麼變化?

(2)試學後檢測交流。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

a.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幹嗎反覆做許多次?你體會到了什麼?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還是()?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也許是( )?

當他第()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小結: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緻,從這裏,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c.指導學生有感情地朗讀這個句子。

過渡: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佈實驗結果後,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為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①.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課件出示:有的説:“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有的説:“等會兒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小結:伽利略為了追求真理,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來驗證,並且要面對無數人的譏笑與嘲諷,在比薩斜塔上公開實驗,他真是一位(執着追求)的科學家。

②.伽利略懷着必勝的信心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③.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表現怎樣?(驚訝)為什麼?

讓學生想象此時人們的心理活動:

a.原以為兩個鐵球____________,但看到的卻是___________.

b.原以為勝利者是________,但________才是勝利者。

c.原以為無情的事實會____________,現在無情的事實説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總結中提升

①.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後的句子:儘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痴迷信奉於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a.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b.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②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為第2句?為什麼?

(“像…這樣…”不能刪:因為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儘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説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③朗讀練習

④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這句話對你有什麼啟發?(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説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信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⑤.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啟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總結全文: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意義不僅僅在於證明亞里士多德是錯的,更重要的是使人們樹立起正確的科學觀,那就是不迷信權威,執著地追求真理。他用行動告訴我們,實踐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

三、課後延伸,緬懷伽利略

活學:

1、伽利略敢於質疑、執着追求,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一個科學道理,更給了人們許多許多的啟示。隨着兩個鐵球的同時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膽大妄為的人,那些責備他固執的人,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你學習本課抓住人物的動作、神態、語言、心理描寫的方法,展開想象,試着寫一寫。

2、課外閲讀《伽利略的女兒》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4

[教學目標]

知識與能力:

1、認識3個生字,會寫12個生字。能根據上下文理解“信奉、固執、膽大妄為”等重點詞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過程與方法: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情感與態度:學習伽利略獨立思考,敢於破除迷信,尊重實踐的科學精神和認真研究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能理解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難點]: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手段]:多媒體課件

[教學時數]: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激發興趣

1、這節課我們認識一位偉大的科學家,他就是17世紀意大利的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伽利略、誰能結合課前蒐集到的資料來給大家介紹一下?(學生展示課前蒐集的資料、互相補充,對伽利略有一個感性的認識)

2、(出示課文插圖)同學們,這就是意大利著名的比薩斜塔,15xx年,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就在這裏做了舉世聞名的實驗。板書課題: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下面就請同學們自讀課文,去感受這次意義重大的實驗。

二、檢查預習,學習生字詞。

1、掌握“違、妄、執”三個字的讀音

2、重點字的書寫提示

讓學生仔細觀察課後生字表的漢字,找出容易寫錯的地方,並讓學生在本子上寫一寫自己容易寫錯的字。

3、學生快速默讀課文。

4、思考文章寫了一件什麼事?文章的主要人物是誰?

三、結合重點語段,感知人物形象

1、結合課文內容填空,並説明理由。伽利略是一個( )的科學家。

2、指名朗讀能體現伽利略善於思考的品質的語句。並讓學生結合課文的句子理解

“信奉”一詞的意思。

3、齊讀第三自然段,把有關伽利略思考過程的句子劃出來。

4、四人小組討論伽利略的疑問是怎樣產生的,並用簡單的`方式説明伽利略的思考過程。老師進行適當的點撥。

5、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

四、昇華情感,小結課堂內容

五、佈置作業:

1、抄寫課後的生字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思考:伽利略為了證明自己的想法是正確的,是怎樣進行試驗的?別人有哪些反應?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內容。

2、知道伽利略怎樣用實踐來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話是靠不住的。

[教學過程]:

講讀課文第三自然段

1、齊讀第三自然段。思考:亞里士多德講過什麼話?伽利略對這話是怎麼看的?

2、伽利略為什麼懷疑亞里士多德説的話?他是怎麼想的?

3、伽利略的分析,是把亞里士多德的話當作兩種假設,推出兩個結論。這兩個結果一樣嗎?是什麼樣的結果?

4、他打算怎麼做?

(二)朗讀課文第四自然段

1、讀後思考:伽利略是怎樣用事實來證明的?

2 為什麼要進行多次試驗?

請找出能反映試驗多次的詞語,説説它的意思。

3、伽利略多次試驗的結果怎樣?

4、齊讀這段話。

(三)朗讀第五、六自然段

1、齊讀後思考:在斜塔上做公開試驗前,人們是怎樣想的?

2、人們為什麼會這樣想?

3、當看到試驗結果時,人們的態度有什麼改變?

4、這説明什麼?

小結:

5,讀了這篇課文,伽利略給你留下了什麼印象?

6、這篇課文在寫作上有什麼值得我們學習的?

總結

(四)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懷疑(亞里士多德的那句話)-------不迷信

伽利略分析(兩個相互矛盾的結論)-------善於思考

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科學態度

(五)課堂作業設計

朗讀課文。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5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經常使用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5.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6.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斗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説法,並經由過程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熟悉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疑,獻身科學的精力。

二、重點、難點:體會露義深刻的句子

b哪些詞最能體現?(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疑奉、責備)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5.在教師的指導下,能給課文分段,説出段落大意。

一、談話:

(簡介亞里士多德:他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同時也是科學家。在生物學、生理學、醫學等方面都有傑出的貢獻。)

“責備”在什麼情況下責備?(在人們懷疑亞里士多德説的話的情況下。)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主要詞句,再接洽概括自然段段意。

④從這段中,你還知道什麼?

五、總結:全文共六個自然段,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環繞兩個鐵球着地的問題展開論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繫得十分緊密。

2.書上是怎樣介紹伽利略的?

b.師:這句話就有錯誤,你們誰敢於提出疑問?

教學目標:

“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3.學生在充分理解課文基礎上回答“思考.練習”中1、2、3的問題。

自己試驗公開試驗速度與重量有關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埋下伏筆。

③面對人們的責備、嘲諷、譏笑、奚落,伽利略懷着必勝的狐疑登上了比薩斜塔,結果如何呢?請看:(演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引出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

a.有這樣一句話,千百年來從沒有人懷疑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必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b.分析這句話:你們懂這句話麼?(想讀就讀)

2學習伽利略自己做試驗部分。

二、簡介人物,激趣生疑。

1.這句話是誰説的?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介紹了兩個人物,一個是伽利略,一個是亞里士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熟悉作一個簡單的介紹。(教師補充)

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他25歲時就已經當上了數學教授。)

三、整體感知,把握主題。

3再給你們一個機會:開頭,我們説過高爾基的一句話,誰來質疑?

1.快速讀課文,想一想:他們的聯繫主要環繞一個什麼問題?

2.學生説,師總結:兩個鐵球着地(板書)

總結全文:經由過程古天這節課的學習,我們不僅知道了伽利略有不迷疑權威,敢於懷疑,獻身科學的精力,同時,我們自己也有了這種意識。希望你們在古後的學習中勇於思考,用認真、嚴謹的立場對待學習。

過渡:誰對誰錯呢?

四、質疑接洽,精講鑽研。

(一)細析亞里士多德的話。

1.再次出現亞里士多德的話。(集體讀)

a這是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的情況下人們會對他的話懷疑麼?為什麼?

過渡:這兩個結論是自相矛盾的,伽利略多麼地愛動腦筋,不迷疑權威,他不僅敢懷疑,還勇敢地進行試驗。

“疑奉”是什麼意思?(相疑的程度深,疑仰、崇奉)

“冊本是人類進步的階梯。”

1.高爾基曾説過“冊本是人類進步的階梯。”有沒有人懷疑過這句話?為什麼?

1.學會本課10個生字及其組成的經常使用詞語。

(這個反問句説明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疑奉的程度。)

2伽利略是怎樣想的?用“-——”畫出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話產生懷疑的句子。

兩個結論,接洽後總結(一慢一快)板書

三、教學時間:兩課時

(二)細析伽利略試驗及其結果部分。

1提問:課文中從哪兒到哪兒寫他做試驗的過程?實驗分幾步?

(a自己試驗b公開試驗)板書

強調什麼?(速度與重量有關)板書

b.從結果“都”、“的確”、“總是”三個詞可以看出什麼?

c.得出結論:這句話應該改成——

a.從哪些詞語中看出伽利略對試驗認真的科學立場?(反覆、許多次)

他為什麼這樣做?(因為他面對的是亞里士多德,他不能因陋就簡。)

①自由讀課文,想一想:從這部分中你知道伽利略是怎樣對待自己的試驗?結果如何?

(可以看出亞里士多德説的這句話是錯的。)

c.伽利略慎重地作出什麼結論?(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3.減上兩個字就是伽利略的觀點。(同時補充板書)

四、給課文劃分結構段並概括段落大意

(伽利略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⑤過渡:這樣的宣佈是需要有多大的勇氣啊!因為等於公開向人們心中的亞里士多德挑戰。

3學習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實驗部分:

①出示比薩斜塔的照片。

師述:比薩斜塔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塔共8層,建到第三層時,地基入手下手傾斜,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公開試驗,該塔名聲更大。

公開試驗的消息一傳開,前來看試驗的人很多,人們是怎樣議論的?

②找出書上描寫人們議論的句子。(人們來的目的,人們的立場)

集體讀,個別讀。(讀出人們對伽利略責備、嘲諷、譏笑、奚落的語氣)

c讀反問句,讀出責備的語氣。

④面對這樣的結果,人們體現怎樣?(驚訝)為什麼?

(因為,人們疑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而伽利略的結果出乎人們的料想之外。)

⑤人們清楚明明瞭一個什麼道理?(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全是對的。)

⑥這句話對你有什麼開導?(告訴我們,這個人無論他地位多高,學問多大,説的話也不可能是全對的,所做的事都是對的。不能輕易的相疑別人。敢於思考,找出名人的錯處。)

總結:在當時的情況下,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突出懷疑是多麼的不易,他勇敢懷疑,打破迷疑,獻身科學的精力是值得我們學習的。

板書:(獻身科學、打破迷疑)

五、總結全文,深化主題。

第二課時

2假如書上有錯,你們敢於提出疑問嗎?

a.出示句子: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1.伽利略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的人,同學們要不要學習他的這種精力?

做兩個試驗:第一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放在同一高度,並同時放下。

第二次,將兩個演示的皮球大的放在高處,小的放在稍低處,再同時放下。

②提問:

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

過渡:一位是兩千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一位是25歲的數學教授,他們是怎樣聯繫起來的呢?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檢查在預習中解讀生字詞的情況。

這句話正好與亞里士多德的話相反。把“速度與重量有關”劃掉。

板書假想: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試驗一慢一快

6.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斗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説法,並經由過程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熟悉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疑,獻身科學的精力。

打破迷疑獻身科學

教後記:學生能從伽利略敢於斗膽懷疑大哲學家的説法,並經由過程反覆試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熟悉到權威的話往往不全是對的,教育學生學習伽利略破除迷疑,獻身科學的精力。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6

【教學內容】

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七單元第25課

【設計思路】

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第2自然段和第5自然段),是本文寫作上的一個突出特點。對於四年級的學生來説,“初步感悟這一寫作方法”是重點,也是難點。筆者在進行教學設計時,力求以學生的自讀自悟代替教師的分析、講解,引領學生透過語言文字走向文本深處,在內容的縱向對比中,讓“伽利略”的形象逐漸豐滿起來,從而瞭解作者的匠心所在,在此基礎上,組織學生進行基於文本拓展的小練筆,深化對文本的理解。

【教學目標】

1、聯繫上下文理解“信奉”等疑難詞語和含義深刻的句子,感受亞里士多德在人們心中不可動搖地位。

2、在練習感情朗讀中,咀嚼文字和標點,從而體會伽利略當時所面臨的嘲諷。

3、在正面描寫與側面描寫的對比中,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的獨立人格和執著追求真理的精神。

4、學習作者利用環境和側面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教學重、難點】

品讀語言文字,在內容的縱向對比中把握人物形象。學習文章的寫作方法。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伽利略用事實驗證了真理。還記得他做了哪些事情嗎?誰能簡要的説一説?

師:透過這些典型事例,你對伽利略有了怎樣的瞭解?(板書:善於質疑追求真理)

師:文章除了寫伽利略從質疑到得出結論的整個過程外,還有兩個段落,內容看似和伽利略沒有關係,是哪幾段?(第二段和第五段)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研讀這些內容,看作者都寫了什麼?為什麼要這樣寫?

【設計意圖:開門見山,回顧典型事例以及從中表現的人物品質,既是對第一課時重點內容的梳理,也為本堂課的深入學習做好鋪墊。及時明確學習任務,讓學生學有目標、心中有數。】

二、品讀感悟,體會寫法

1、抓關鍵詞“信奉”,品讀第二自然段。

師:課文第二自然段段主要寫了什麼?(板書:信奉)認真默讀這一段,看從哪些詞句能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標劃下來。再把想法和同位交流一下。

(全班交流時學生相互補充,教師適時點撥:

(1)抓住“不容更改、真理”等重點詞語感受亞里士多德在科學界不可動搖的地位。

(2)抓住“要是……就、責備”和“人們責備的語言”感受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維護和敬奉。)

師:對,那個時候的人們不會,也不敢懷疑亞里士多德。他説的就是真理,他簡直成了人們心中的神。現在理解“信奉”的意思了嗎?誰來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相信和敬奉?

【設計意圖: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是中段訓練的重點,這一環節,緊扣“信奉”這一關鍵詞,通過聯繫上文來理解詞語意思,同時感悟文本內容、練習朗讀。】

2、咀嚼文字和標點,研讀第五自然段

師:課文的第五自然段又寫了什麼呢?(指名讀)

師:看,這段裏有個特殊的標點符號。(問號)這是誰心中的疑問?他們果真是帶着疑問來的嗎?認真品讀圍觀人的語言,也許你會有和別人不一樣的發現。(人們心中並沒有疑問,他們在來之前就認定了伽利略會失敗,是來看伽利略的笑話的。)

師:(板書:嘲笑)是的,他們在嘲笑伽利略,他們那是來看笑話的。誰來讀好人們嘲笑伽利略的句子?

【設計意圖:文段中的“?”和後面的人物語言聯繫起來來讀,會發現文字背後另有深意。讓學生認真咀嚼人物語言,在感情朗讀中感受伽利略當時的處境。】

3、把“人們的表現”和“伽利略的做法”對比,深化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體會利用環境和側面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的寫作方法。

師:(指着板書:信奉----善於質疑、嘲笑——追求真理)同學們,課文學到這裏,讀懂了這些內容,再來回顧上節課學習的有關伽利略的事例,你對他又有了哪些新的認識?

師:對,在大家都把亞里士多德奉若神明的情況下,伽利略卻通過自己的思考產生了疑問,一個善於質疑已經不足以表現他的品質。(把板書中的.“善於質疑”改為“勇於質疑”)面對那麼多的嘲笑,伽利略毅然去追求心中的真理,的確稱得上是“執着”。(在“追求真理”前,添加板書“執着”)

【設計意圖:把典型事例中表現出的人物品質,置於環境和側面描寫面前,對比中,深化對人物形象的把握。通過修改和添加板書的方式,直觀提示環境和側面描寫在塑造人物形象上的作用。】

師:我們從兩個看似無關的兩個自然段中,讀出了這麼多的內容。現在,你知道作者為什麼這樣寫了嗎?

師:是的,大家説的正是本文在寫作上的一大特點,叫做“側面描寫”(板書:側面描寫)這是有了這些側面描寫,才把伽利略的形象烘托得更加生動而鮮明。寫文章時,這樣利用環境和側面描寫烘托人物形象,往往能取得很好的效果。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的滲透和引導,學生已經能夠自己突破難點,感悟出利用環境和側面描寫烘托人物形象的方法。把機會放給學生,這樣習得的方法才是真正有用的、具有可操作性的。】

三、課堂延伸,拓展練筆

師:伽利略這樣敢於質疑、執着追求,不僅向世界宣告了一個科學道理,更給了人們許多許多的啟示。隨着兩個鐵球的同時落地,那些嘲笑伽利略膽大妄為的人,那些責備他固執的人,又會有怎樣的表現呢?請你展開想象,試着寫一寫。

師:同學們,比薩斜塔依然屹立在那裏,它見證着400年前那偉大的一瞬間。也許十幾年後,甚至幾十年後,同學們會有幸來到那裏,我相信,當你抬頭仰望塔頂時,你一定會想起一個人,那就是——(伽利略)你也一定會想他做的那個試驗,還會想起我們今天這堂課,它們共同提示着人生不可缺少的兩種品質。那就是——(敢於質疑、執着追求)

【設計意圖:有了前面對人們“盲目信奉”和“責備嘲笑”的學習,學生很自然會想到“意外的結局”出現時,人們的心情、表情等一系列的複雜變化,此處的拓展練筆給學生一個傾吐的機會,也由此深化對文本最後一句話的理解。】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7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能在熟讀課文的基礎上,説出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實驗過程。通過對重點了理解和想象,感知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着求實的科學精神。

3、學習通過具體的實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描寫表現人物品質的寫法。

教學過程:

一、直奔課題

1、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29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板書課題,齊讀課題。

2、檢查字詞:信奉 哲學 違背 宣佈

懷疑 固執 解釋 英鎊 伽利略 膽大妄為

3、想一想 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

二、導讀感悟

(一)走進亞里士多德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伽利略實驗證明的,那亞里士多德是怎麼説的呢?

出示句子:“兩個鐵球,一個10磅,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1、亞里士多德何許人也?交流課前蒐集資料。

2、文中是怎麼介紹的?

出示句子:那時候,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真理。

(1)“信奉”是什麼意思?結合生活理解説説,只是“相信”的意思嗎?

(2)人們這樣信奉亞里士多德,假如有人説他的話是錯誤的,會怎麼樣呢?你能從文中哪些詞句能夠體會到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3)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從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你體會到了什麼?

(4)帶着你的體會,自己再讀一讀這句話。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責備”的語氣。

(5)再讀亞里士多德的話,指名讀,説説你是怎麼理解這句話的?

小結:當時,亞里士多德的話就是真理,不容置疑,不容更改。一千年過去了,有人懷疑嗎?沒有,兩千年過去了,有人懷疑嗎?有!誰這麼有膽量?伽利略。

(二)品讀伽利略

1、伽利略是怎麼想的呢?

出示語句:“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1)指名讀,説説伽利略是怎麼想的?

(2)伽利略想的這句話説了哪兩層思,用句子中的一個字概括每層意思。

(3)出示課件演示,從中你發現了什麼?

2、伽利略又是怎麼做的呢?

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

(1)提出問題:伽利略做試驗有什麼特點?(反覆、許多次)

(2)換詞比較:

(3)設境想象:伽利略反覆做試驗,每次做的都不同,可能有什麼不同?你讀出了一個什麼樣的伽利略?

3、當伽利略要公開試驗的時候,人們有什麼反應?畫出來,讀好語氣。

4、你讀出了人們對他的什麼態度?用幾個詞來概括當時人們的態度。只有這兩個人在説嗎?想一想,還有人在説什麼?

5、人們的反映告訴了我們什麼?面對人們的態度,假如你就是伽利略,你會怎麼想?你猶豫了嗎?你退縮了嗎? 伽利略的表現又讓你感受到了什麼?,

6、多麼不屈的伽利略,多麼執着的伽利略!頂着巨大的壓力,試驗開始了。試驗的結果到底怎樣呢?出示句子:

伽利略在斜塔上出現了。他右手拿着一個10磅重的鐵球,左手拿着一個1磅重的鐵球。兩個鐵球同時脱手,從空中落下來。一會兒,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説的一個樣。

(1)指名讀。人們驚訝了!他們信奉了兩千多年的結論竟然是錯誤的!多麼不可想象!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吧!一起讀。

(2)想象補白:當看到兩個鐵球同時落地,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有什麼表現?

7、理解:“這個時候,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三、鼓勵質疑

1、伽利略是懷疑亞里士多德的一句話,如果你碰到書中有錯,你敢不敢提出來?仔細讀讀課文中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和第4段中寫伽利略試驗結論的話,你會發現也有值得懷疑的地方。

2、讀了這篇課文,你明白了什麼呢?請你用一兩句話把自己的感受寫出來

四、學習寫法,積累言語

1、總結寫法:伽利略不畏困境、獻身科學、實事求是、堅持真理的人物形象和崇高品質,課文是如何表現出來的?(一是選擇懷疑權威、反覆試驗和公開試驗三個典型事例;二是描寫了人物心理、語言和動作。)

2、課外練筆:選擇自己熟悉的一個人,學用這種方法寫一段話或一篇習作。

3、課外閲讀:推薦閲讀《哥白尼的日心説》走近並結識更多的偉人。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8

預習作業

1.熟讀課文,不認識的字查字典並標出音節,要求把字音讀準確。

2.給自然段標出序號。

3.結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詞語:信奉 膽大妄為 固執 驚訝 宣佈

4.查閲資料,瞭解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語境認識7個生字“違、妄、執”,辨析5個多音字“着、的、當、更、為”在文中的正確讀音,並能區分1組形近字“辯、辨、辮”。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主要內容。

3.通過對比品讀,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通過對比品讀表現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當時在人們心目中地位的語段,初步體會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準備:佈置學生收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資料;製作多媒體課件。

教學預設過程:

第1課時

一、課前交流:“贈名言”

師:世界上有許多偉人,他們將自己畢生的理念全部融入在簡短的言語中,以此來傳承偉大的精神,激勵世人的鬥志。可以説,這些言語是集“萬千精華於一身”,不停地喚醒着許多沉睡的心靈。孩子們,那麼多的名人名言中,也一定有一句讓你感懷至深,讓你備受鼓舞,讓你銘記於心!誰願意現場來交流?

一、名言引路,走近“伽俐略”。

1.以課前交流做引渡,教師也贈送學生一則名人名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1)指名朗讀後交流自己從這句名言可以觸摸到作者大致是個怎樣的人?

預設:不盲目迷信、追求真理、勇於探索、善於實踐……

(2)揭示名言作者: 17世紀偉大的科學家伽俐略。(多媒體出示伽利略畫像和名字)

(3)引導學生交流從課外收集到的關於伽利略的成就資料。(要求語言簡練)

(4)課件出示:伽俐略一生的輝煌成就(簡表)

師:伽利略能夠獲得那麼多了不起的成就,正是因為他恪守這樣的信念——(齊讀名言)

2.緊扣“經典”,走進文本。

師:孩子們,要真正讀懂伽利略,光憑這則名言是遠遠不夠的,伽利略能這樣説,那麼他究竟是怎麼做的呢?我們可以藉助於各種文學作品,在充滿情味的語言文字中去逐漸豐滿伽俐略偉大的形象。這堂課,不如就讓我們先走進伽利略年輕時一次舉世聞名的經典實驗,去真正認識一下這個科學家吧!這個實驗就是伽利略在意大利比薩斜塔一舉成功的——

教師板書: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學生齊讀,正音“着” (zháo))

教師質疑引導學生走進文本:那麼,伽利略通過這個實驗所要追求的真理是什麼?這個實驗是怎樣產生而進行的?帶着種種的疑問,趕快讓我們走進這個故事吧!

二、整體感知,初識“伽俐略”。

1.教師引導學生自由初讀課文,力求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覺得有確定不了正確讀音的字立即查字典求證。(教師巡迴指導,特別留意學生的多音字朗讀情況。)

2.用“劇本串聯”的方式抽查朗讀,隨機正音。

(1)師:剛才同學們都很專注地讀了這個故事,現在我們不妨請3個孩子來為我們講述這個故事吧!如果把這個故事看成是一個劇本,是不是可以分成這樣的三幕,請看——

第一幕:“辯論家” 伽利略

第二幕:“思想家” 伽利略

第三幕:“實踐家” 伽利略

就請講故事的孩子自主決定怎樣分配自然段,其餘的孩子認真聆聽,將他們讀錯的語句用記號標在書上,等他們讀完了,再來幫他們糾正。

(2)3個學生讀課文,其餘學生聆聽辨析。讀後互動評議交流,互相學習。(特別融入多音字辨析:膽大妄為 更改 的確 着地 當作)

小結:剛才同學們也像伽利略一樣,不斷地在追求真理哦!你們都有一雙善於辨析的耳朵,那麼你們的眼睛善於辨析嗎?

(3)形近字辨析:辯 辨 辮(鼓勵學生髮現並結合生活經驗來辨別、書寫。)

3.教師引導學生在正音的基礎上再次快速默讀全文,並思考: 課件再次出示伽利略的名言:“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師:目前,同學們已經讀了好幾遍故事了,那麼你們能不能從這件典型的事情中找一找,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具體是什麼?“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又具體指什麼?請用橫線劃下來。

三、對比品讀,賞析“伽利略”。

1.學生默讀課文,結合課文中的典型事件自主尋求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和“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各指什麼?(教師巡迴)

2.教師引導學生充分交流並感悟:

伽利略所要追求的“科學的真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的所謂真理”:亞里士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融入亞里士多德的簡單介紹:最博學的人、古代聖人等)

(1)指名學生釋疑,出示課件,引導學生對比朗讀後概括:(填空)

兩個人面對的是同樣的問題:“( )?” 亞里士多德認為:“( )。” 伽利略則認為:“( )。”

(2)師在學生交流的基礎上引渡:在17世紀的意大利,當時並沒有人相信伽俐略説的話,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讀讀課文第二段,課文中哪些句子看出人們都信奉亞里士多德。

課件出示:那時侯,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這位兩千多年前的希臘哲學家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誰要是懷疑亞里士多德,人們就會責備他:“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嗎?”

*引導學生結合具體的語句理解什麼是“信奉”?

*該怎麼讀才能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人們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而年輕的數學教授伽利略卻敢提出與他截然不同的觀點,展開想象,你預感到伽利略當時會面臨怎樣的困難?

3.伽利略會懼怕這些困難嗎?他是如何用自己的智慧和行動去一步步證實自己的真理的?下節課我們將與伽利略相聚在比薩斜塔,一起見證這段了不起的歷史!

第2課時

教學目標:

1.鞏固本課生字詞語,能夠正確聽寫。

2.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初步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同時進一步感受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教學重、難點:瞭解伽利略“質疑——試驗——公開試驗”追求真理的整個過程,通過情感朗讀,學習通過具體事例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教學準備:

一、複習鞏固,引渡新課。

1.教師複述第1課時重點學習的內容,邊複述邊組織學生聽寫詞語:(指名兩個學生上黑板合作聽寫,形成下面的板書。其餘學生聽寫在本子上。)

亞里士多德 伽利略

信 奉 膽大妄為 固執

2.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伽利略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學生暢談感受,教師隨即引渡:是啊,伽利略在人們如此的責備與漫罵中,在當時那麼多的人如此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背景之下,他依然恪守着這樣的信念:讀)

課件出示名言:

“當科學家們被權勢嚇倒,

科學就會變成一個軟骨病人。

追求科學需要特殊的勇敢。”

——那麼,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請學生默讀課文,把相關的語句用波浪線劃下來。

二、品讀經典,感受心靈。

1.給予學生充分的時間默讀劃句,教師巡迴瞭解學生自主的閲讀理解情況。

2.師生合作交流,梳理歸納伽利略到底膽大妄為地想了些什麼?做了些什麼?

(指名學生讀句,教師隨即引導學生根據同伴所讀的句子概括板書。)

亞里士多德 —————— 伽利略

信 奉 質疑 膽大妄為 固 執

試驗

公開試驗

3.品讀經典,扣問心靈。

(1)質疑中感悟心靈

A、(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權威)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你理解這句話的意思嗎?我覺得不錯啊,很好理解啊!有什麼問題嗎?

B、學生彙報:課件出示

“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這兩個鐵球栓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得出了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請同學們仔細讀一讀課文,(請一學生先讀)可以算一算,畫一畫,他得出了哪兩種結果:

(1)______

(2)______

C、把你的研究成果四人小組交流一下——指名説,(説得這麼好,請你也讀讀這一段話,讓我們回味一下怎麼樣?指導學生有感情朗讀,讀出伽利略思維的嚴密,注意“如果。。。那麼”“。。。但是”“如果。。。就。。。”這樣的關聯詞語,來突出伽利略的質疑是經過嚴密的邏輯思考,才提出這樣的問題。

D、你知道你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説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懷疑,可能會有怎麼樣的危險嗎?

(2)試驗中感悟心靈

A、既然他什麼都不怕,那怎麼解決這個疑問?(試驗)

哪位同學讀讀伽利略做試驗的句子?

課件出示:伽利略帶着這個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

你體會到了什麼?

做一次試驗不是就夠了嗎,幹嗎反覆做許多次?

你估計做了幾次?

B.想象:

當伽利略第一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也許會想:是我( ),還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也許是我( ),也許是( )?

當他第( )次實驗發現兩球同時落地,他想:肯定是我( )!肯定是( )!

是啊,他考慮的那樣周密,又是那樣的細緻,從這裏,你又覺得伽利略是一個(認真求實的態度、嚴謹求實)的科學家。

來讀一讀這個句子。

(1)公開試驗中感悟心靈

25歲的年輕教授向學生宣佈實驗結果後,僅僅完成了他試驗的第一步,因為他還要在比薩城的斜塔上做一次公開試驗,其目的何在?

A.引導學生充分想象伽利略登上比薩斜塔時候的心理活動、動作、神態、語言,還會經歷怎樣的重重困難?擴寫“公開試驗”。

B.集體交流,在賞析同伴的想象作品中邊積累描寫人物的方法,邊感受伽利略的勇敢和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C.想象表演:當所有的人看見兩個鐵球真的同時落地時,他們有什麼樣的反應?(結合課文語句並展開想象表演)

D.拓展資料:《伽利略的女兒》中所描述的實驗後伽利略的遭遇。

三、總結提升,深化拓展。

1.教師引導學生感悟課文最後的句子:儘管伽利略的公開試驗不能從根本上改變當時痴迷信奉於亞里士多德的人們,但是他終歸還是讓人們明白了:

出示課件:

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原來亞里士多德這位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A)能不能把原句(第1句)改為第2句?為什麼?

(“像…這樣…”不能刪:因為不僅僅是亞里士多德,還有其他偉人,所有人,如哲學家、思想家、藝術家、老師、父母,儘管知識比我們豐富,懂得多,説的話有時也不一定全對)。

2.朗讀練習

3.在生活中你有過這樣的體會嗎?

4.讓我們永遠記住伽利略,記住伽利略帶給我們的啟示,正如剛走進這個經典的故事之前我們讀到的——讀

課件出示:“科學的真理不應該在古代聖人的蒙着灰塵的書上去找,而應該在實驗中和以實驗為基礎的理論中去找。”

板書設計:

亞里士多德 ——————

伽利略 :信 奉 質疑 膽大妄為 固 執

試驗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9

[學習目標]

1、認識3個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

[學習重點]

瞭解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過程,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執著求實地探索科學真理的精神。

[學習難點]

初步學習通過對具體事例及人物的動作、語言等描寫來表現人物品質的方法。

[媒體運用]

1、硬件媒體:計算機投影儀

2、軟件媒體:文字畫面

[教學時間]

[教學過程預設]

(一)單元導入,明確主題

同學們,走過詩情畫意的田園風光,今天我們將走入第七組學習內容,本組課文將會給我們帶來什麼感受呢?

本單元的主題就是:認準目標,不懈努力。我們來瀏覽一下本組內容吧。

(二)檢查預習,瞭解人物

1、《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根據課前預習,請你簡單地做個介紹。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麼會走進一個故事裏?

(三)初讀課文,學習字詞

1、學生自由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讀通句子。

2、多音字指導。着地、更正、的確、膽大妄為。

3、檢查生字詞。

4、範讀課文。

(四)導讀第二自然段,感受當時社會風氣

從這段話中我們讀出了什麼?

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相信古希臘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對他的説法,人們不是一般的相信,而是相信到了什麼程度?

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段話強調了什麼?

(五)細讀第三自然段,瞭解思考過程

1、我們來細讀課文,看看伽利略是怎麼思考的。

2、這裏説的“一個事實”指的是什麼?“兩個結論”指的是什麼?

3、邊演示邊理解。

4、請你用自己的話來完成這個思考過程,一層一層地表述這個意思,體驗一下怎樣嚴謹地思考問題。

(六)品讀四五六段,體會求實精神

1、一邊讀一邊品味,伽利略的試驗有什麼特點?

2、把“反覆”改為“重複”,行不行?“重複”就是説這個實驗原原本本地再做一次,跟上一次做的沒有什麼不同;“反覆”是説他還是在做這個試驗,但是跟上一次做的可能會不一樣。請你説一説會有哪些不一樣?

3、齊讀伽利略得出的結論。

4、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脱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指名讀課文第六自然段,學生想象當時的情景。

5、理解課文最後一句話。

(七)對比欣賞,學習寫法

我們再從一個新的角度審視一下課文。課文一共六個自然段,第一自然段寫伽利略在上學期間就喜歡思考,第三、四、六自然段寫他的懷疑和試驗。那麼課文的第二、五自然段不是寫伽利略的事情,能不能去掉?

[課後練習]

伽利略的一生都在為探索科學真理而不懈努力着,期間經歷着許許多多的磨難與艱辛,請同學們課下蒐集有關伽利略的故事讀讀,你一定會被這位偉大的科學家所感動。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試驗一慢一快。

自己試驗公開試驗速度與重量有關。

打破迷信獻身科學。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0

【教學目的】

1、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讀悟課文內容,滲透“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3、領悟“膽大妄為”、“固執”、“驚訝”等詞語,體會“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對的”的意思。

【教學重難點】

使學生弄清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即由一個事實推導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進而體會“原來像亞里士多德……也不是全對的”的意思,滲透“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提出任務

1、複習:

上節課,我們初步學習了《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篇課文,你們知道了什麼?(學習回憶,教師小結,重點讓學生説説人們是怎樣信奉亞里士多德的`)

2、導入:

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課文。請大家自讀課文,待會兒請你們説説從課文中讀懂了什麼?

二、自由讀悟,初步感知

1、學生讀悟第三、四段,教師提醒學生邊讀邊畫,邊讀邊議。

2、學生簡要複述課文內容,教師適時梳理並板書:“產生疑問──反覆試驗──公開驗證”。

三、細讀課文,引導感悟

1、細讀第三自然段,領悟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和“不迷信權威”的科學精神。

⑴默讀課文,劃出第三自然段的中心句(“這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⑵扣緊中心句設問,引導學生讀悟:

①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使伽利略產生了疑問?

a、讀讀這句話並填空:

這句話是説物體落下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有,沒有)關係,物體越________,落下的速度越___________。

b、引導學生根據話意,劃出示意圖。(出示課件)

②對這句話伽利略有什麼疑問?他是怎麼想的?

a、教師引導學生讀讀課文有關句子,並邊複述邊畫示意圖。

b、再讀課文,並按課文內容填空:

如果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就可能產生兩種結果:

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對於這兩種不同結果,伽利略提出了什麼疑問?(“這怎麼解釋呢?”)説明了什麼?(善於思考,不迷信權威)

2、細讀第四自然段,領悟伽利略“試驗結果”和“求實”的科學態度與方法:

⑴伽利略“試驗”的結果怎樣?讀讀課文,用“~~~”劃出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

⑵這個結論可靠嗎?你是從什麼地方知道的?用“△”標出有關詞語(反覆、許多次、都、的確、總是、同時)

⑶再讀課文,按課文填空:(思考練習2,⑵)

伽利略帶着……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兩個不同……總是,鐵球往下落的跟鐵球的__________沒有關係。

3、細讀第五、六自然段,領悟伽利略“公開驗證”的意義和“敢於追求真理”的勇氣。

⑴讀讀課文,想想人們在觀看試驗前後的態度有什麼不同,為什麼會有這樣的變化?並聯系第二自然段填表:

試驗前膽大妄為,固執,會讓他丟盡了臉。試驗後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態度變化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思想變化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⑵組織學生討論(思考練習3):

“原來像亞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這句話給你的啟示。(小結並板書“尊重而不盲目迷信權威”)

四、朗讀昇華,讀寫結合

1、結合板書,簡要小結,讓學生帶着自己的感悟,有表情地朗讀課文。

附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亞里士多德

產生疑問

反覆試驗不迷信權威

公開試驗勇於追求真理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1

教學目標

1.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2.理解課文內容,瞭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3.學會本課生字新詞,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朗讀課文,背誦課文第三段。

教學重點、難點

學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時間 三課時

教學設計

第一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瞭解課文內容,認識事件中的兩個人物。

(二)學習本課生字新詞。正確朗讀課文。

(三)按自然段讀懂課文意思,劃分結構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二、教學重點、難點

按自然段讀懂意思,劃分結構段,初步理解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三、教學過程

(一)讀課文。按“預習”要求,瞭解初讀課文的情況。

1.提問:《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故事,寫了兩個人物,一位是伽利略,一位是亞里士多德,他們是怎樣的人物,按你的瞭解,簡單地做個介紹。(必要時教師做補充)

(伽利略,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是一位敢於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人。具體説,是物理學家,天文學家。他是利用望遠鏡觀察天體取得大量成果的第一人。他發現月球表面高低不平,木星有四個衞星,太陽黑子、銀河由無數恆星組成的等等。今天我們學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也是伽利略的一個非常了不起的物理現象。

亞里士多德,兩千三百多年前希臘的哲學家,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他説的話被看作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馬克思和恩格斯都稱他是古希臘哲學中“最博學的人物”。)

2.兩位科學家,一位是兩千三百年前古希臘的,一位是三百年前意大利的。兩位科學家相距兩千年,怎麼走進一個故事裏?是誰起了作用呢?

(是伽利略在起作用。因為亞里士多德早在公元前322年就已經不在人世了。)

(二)讀課文,正音正字,檢查預習中讀解生字詞情況。

1.讀準字音(帶點的字):

哲(zh6)學家 教授(sh^u)固執(zh0)(以上字是翹舌音)

比薩(s4)斜塔(“薩”是平舌音)

2.“當(d4ng)作”的“當”不要讀成“d1ng”的音,這裏是看成,作為的意思;

“同時着(zhu

“驚訝(y4)”的“訝”不要讀成“y1”的音。

3.注意字形:

區別“宜”和“宣”,“妄”和“忘”的不同。

4.檢查讀解生字新詞情況:

哲(zh6)學家:哲,有智慧,或有智慧的人。哲學家,是研究人們對世界總的看法和對各種問題怎樣正確處理的學問的專家。

教授(sh^u):授,傳授,如授課。教授是大學裏職務最高的教師。如,伽利略,25歲已經是大學裏的教授了。

比薩(s4)斜塔:薩,是一個姓;“拉薩”的薩。比薩,意大利西部古城,著名的比薩斜塔建於1174年,高54.5米,因地基打得不好,塔身傾斜,因此得名。

違(w7i)背:違,不依從。違反、不遵照的意思。

膽大妄(w4ng)為:妄,不是分內的,胡亂的。膽子大得不管不顧,胡作非為。

宣(xu1n)布:宣,公開出來。正式告訴大家。

固執(zh0):執,掌握。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磅(b4ng):英國和美國用的重量單位,一磅合453.6克,不足一斤。

(三)按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畫出自然段的中心句或重要詞語,再概括討論自然段的段意。

第1自然段: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學生時代就敢於提問,被稱為“辯論家”。

第2自然段:當時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第3自然段:亞里士多德説,一個重10磅和一個重1磅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10磅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而伽利略對這句話產生了疑問。

第4自然段:伽利略多次試驗,證明亞里士多德的説法錯了。兩個大小不同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總是同時着地的。

第5自然段:很多人都要看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第6自然段: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試驗,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大家驚訝地明白了:亞里士多德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四)為課文分段:

提示:課文講的是意大利著名科學家伽利略青年時期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問題,進行試驗,以認真態度研究科學的故事。分段應注意段與段之間的聯繫。

1.課文是介紹伽利略的。一開頭就有必要概括地交代一下伽利略是怎樣一個人。看看哪一小段是擔負這個任務的?

(第1自然段。這就是文章的第一大段。)

2.因為課文是表現伽利略不迷信權威,敢於提出問題的,所以接着就該説明這位權威究竟是誰?

(是大家信奉的哲學家亞里士多德。)

故事中的兩位人物都出現了,這又該是一段了。看看哪一個或哪幾個自然段擔負這個任務的?

(第2自然段)

3.既然課文是介紹伽利略不迷信權威,肯大膽提出問題,課文也交代了不迷信的權威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接着就該説明這位權威亞里士多德的'什麼言論引起了伽利略的疑問呢?看看哪個自然段或哪幾個自然段是專負這個責任的?

(第3自然段)

4.引起伽利略的疑問提出來了。下一步,就該敍述伽利略為了證實自己提出的問題是對的要做什麼?

(試驗)

試驗的結果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的,為了讓大家都知道,就要公開驗證,這就是在哪裏試驗呢?

(比薩斜塔)

結果引起極大的轟動,這又是一段了。看看哪一個或哪幾個自然段包管這一點意思呢?

(第4~6自然段)

(五)歸納四個結構段的段意。

第1~3自然段就是一~三段。這樣,第1~3自然段段意也就是第一~三段的段意了。第第4~6自然段是第四段。把第4~6三個自然段段意歸併起來就是第四段段意了。小組議論這三個自然段段意怎樣歸併為一個結構段段意的。

提示:着重看誰做了什麼,相同或相近的合併起來。具體內容用概括的詞語歸納。

(第5自然段講伽利略多次試驗,第5自然段講大家看伽利略公開試驗成功,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三個自然段都提到試驗的事,只是最後還肯定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因此,第四結構段的段意應該是:

伽利略經過多次試驗,使大家明白亞里士多德的話錯了。)

(六)小結

全文6個自然段,按事情的階段劃分,是以簡介人物、提出問題、多次試驗到公開驗證,緊緊圍繞兩個鐵球着地的問題展開敍述的,段與段之間聯繫得十分緊密。

第二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理解不迷信權威的意義。

(二)體會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三)正確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難點

弄清伽利略提出疑問的根據,即由一個事實推出兩個相反的結論。

三、教學過程

(一)帶着問題閲讀課文,解答“思考·練習”中的1~3題。

帶着以下問題讀第一、二段,然後再議論解答:

1.敢於提出疑問、大膽試驗的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説的一句話產生疑問。那麼,亞里士多德在大家的心目中是怎樣一個人呢?

讀第二段(第2自然段),體會一下人們對他的肯定和崇拜。看看哪些詞語表現了這種肯定和崇拜?

(“都信奉”、“不容許更改的真理”、“人類的真理”)

“信奉”,怎麼理解?“真理”是一種什麼道理?“真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於人類的,這又説明了什麼?

(“信奉”,信仰和崇拜。“真理”,真實的、普遍的,人人應該遵從的道理。這種道理不容許更改,而且是屬於人類的。可見亞里士多德的話,在大家心目中的位置多麼重要。)

2.這一段最後一句話用了加問號的反問的語氣(或指出用了反問句),讀一讀這句話,説一説為什麼用反問的語氣?改用加句號的陳述句效果有什麼不同?

(改用一般陳述句就使“不能違背的真理”效果差了,達不到亞里士多德的話“不容許更改”的“權威”程度了。)

3.伽利略居然對這位大家信奉的權威亞里士多德説的,不容許更改的話提出了疑問,説明伽利略的一種什麼精神,或者説什麼態度?

(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態度。)

那麼,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哪句話提出了疑問,提出了怎樣的疑問?

(亞里士多德的話是:“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按亞里士多德的説法,大鐵球落地速度快,小鐵球落地速度慢。大鐵球落地需要5秒鐘的話,那麼,小鐵球落地就得幾秒鐘?

(50秒鐘)

5.那麼,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的這種説法提出了什麼疑問?讀讀伽利略提出疑問的那幾句話,再認真議一議:

(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不同的結論。)

6.這一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是指什麼事實?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哪兩個?

(疑問中的“一個事實”指亞里士多德説的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兩個不同的結論是指兩個“應當”:

一個是: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

一個是: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

7.把兩個不同的結論用投影或小黑板展示出來,並讓學生填在“思考·練習”第2題中第(1)題的兩條橫線上。然後不看答案,用自己的話把兩個結論的內容説給鄰近的同學聽,説給大家聽。

輕聲自由讀第二、三段課文。

8.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説的話,不僅提出疑問,而且推想出兩個不同的結論後,用什麼辦法來驗證自己對或者不對呢?

(用試驗的辦法去檢驗、證明自己的懷疑是對或者不對。)

從這一點看,伽利略表現了一種什麼態度?

(認真求實的態度。)

9.朗讀第三段。再想一想,議一議,弄清伽利略提出的疑問中的兩個結論。

第三課時

一、教學目標

(一)閲讀第四段,理解本段內容,體會伽利略通過試驗驗證自己提出的疑問是有道理的。

(二)正確,流暢地朗讀課文。做好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的準備。

二、教學重點、難點

體會伽利略以嚴肅、認真的態度通過反覆試驗,證實亞里士多德的説法是錯誤的。

三、教學過程:

(一)默讀第4、5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以下幾個問題:

1.伽利略敢於提出懷疑的是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的話,他的話可是“不容許更改的真理”,因此,試驗的態度怎麼樣?結果怎麼樣?

第4自然段中有五個詞,突出了試驗的態度,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的結果。把它們找出來,標上橫線。

2.為什麼還要在比薩斜塔上做一次公開的試驗?

3.公開試驗時,人們又怎樣議論的?

以上四個問題想好之後,議一議,然後集中起來用自己的話簡要地回答出來。

(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錯了。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高處落下來,總是同時着地。可見,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輕重沒有關係。“反覆”“許多”“都”“的確”“總是”五個詞突出了試驗態度的嚴肅、認真,也有力地證實了試驗結果和亞里士多德的説法不一樣。

伽利略決定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的試驗,目的是公佈自己試驗的結果,也是為了告訴大家,不要盲目迷信權威。

公開試驗時,人們認為伽利略竟敢跟“人類的真理”挑戰,是膽大妄為,是固執,會丟盡臉的。)

要求:把第(1)(2)題的答案填寫到“思考·練習”第2題的第(2)題中(時間緊迫可在課下做)。

(二)朗讀最後一段,再看看插圖,想一想,議一議:

1.公開試驗成功了。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因為什麼呢?

(“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説的一樣。”)

2.現在把回答的一句話,跟老師提問的一句話,顛倒順序,它們中間加上“所以”,看看句子的意思變沒變,為什麼?

(顛倒順序:因為大家看見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了,正跟伽利略説的一個樣,所以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意思一點沒變,因為把先説結果的句子跟後説原因的句子,顛倒了順序。這種先説原因(因為),後説結果的句子,一般中間要加上“所以”一詞。)

3.課文結尾的一句話: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

這句話裏的“原來”,有兩個意思:一個是“起初”的意思,還有一個意思是表示發現了不知道的真實情況。你認為是前者,還是後者?

(是後者)

4.這句話最後指出“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不是全都對的”換個意思不變的另一種説法,是什麼?

(“也會有錯的”)

5.這句話還有什麼進一層的意思,聯繫生活實際,大家説一説這句話給你什麼啟發。

(權威、專家學識淵博,懂得東西比一般人要多,這是事實,應該尊重,應該學習他們。但是權威、專家説的話也不是全都對的,也會有錯誤。因此,不能盲目迷信、一味崇拜。伽利略“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行動,就足以説明了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學習他不盲目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和敢想敢做的創新精神。)

(三)正確,流暢地通讀課文。

(四)練習背誦第3自然段。自己輕聲讀,再同桌互檢。

提示:

1.把本自然段劃分兩層意思(亞里士多德説的話是一層,伽利略提出的疑問又是一層),先背誦第一層,再背誦第二層。)

2.重點練習背誦第二層:兩個結論中各有一個“如果……應當……”它們之間用“但是”連結。

(五)讀寫“思考·練習”第5題中的詞語。

【板書設計】

【小資料】

比薩斜塔 在意大利比薩城內,建於1174年。塔體共8層,高54.5米。該塔建至第三層時,便發現地基開始傾斜,當整座塔體完工後,塔頂中心線已經偏離塔體中心垂直線2米左右。該塔由於“斜而不塌”名聲遠揚。1590年,伽利略在塔上做試驗。該塔名聲更大了。目前,斜塔仍在傾斜,科學家正在採取措施保護這一世界名塔。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二類字,學會8個一類字,結合課文內容,領悟“膽大妄為”“固執”“驚訝”等詞語。

2、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 通過理解課文,學習伽利略不迷信權威。

教學重點難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使學生弄清伽利略產生疑問的根據,即由一個事實推導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進而滲透“不迷信權威,認真求實的”科學態度。

教學準備:

教學課件,兩個同樣重量的小鐵球。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初讀課文,瞭解課文主要內容,學習生字新詞。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出示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提出疑問:亞里士多德是希臘哲學家,伽利略是晚他兩千多年,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伽利略卻敢對亞里士多德的真理提出疑問,這是怎麼回事呢?誰説得對呢?學習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二、初讀課文。

1、教師範讀

2、生自由朗讀課文,畫出不理解的詞語。

三、學習生字。

臘:l 擴詞:希臘、臘梅、臘月

哲:zh 有智慧擴詞:哲學、哲人、哲理

違:wi 不遵照、不依從。

近義詞:違反(符合、遵守)

擴詞:違背、違反、久違

釋:sh “採”部,説明,解説。

擴詞:釋放、解釋、如釋重負、愛不釋手

宣:xuān 公開説出來,傳播,散佈出去

擴詞:宣佈、宣傳、宣告

成語:照本宣科、祕而不宣、心照不宣

斜:xi “鬥”部,歪,不正,跟平面或直線既不平行也不垂直的。擴詞:傾斜、斜線、斜視

膽:dǎn 膽量

擴詞:膽大妄為、膽小如鼠、膽戰心驚

脱:tuō (皮膚、毛髮等)脱落

擴詞:脱掉、脱髮、脱離、脱落、脱帽

成語:脱口而出、脱胎換骨、臨陣脱逃

四、交流不懂的字詞。

膽大妄為:膽量大,胡作非為。

固執:堅持自己的意見不肯改變。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進一步理解課文內容,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一次?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段落還可以多讀幾次。

理解課文內容。

1、我們先來弄清兩個問題

⑴伽利略是誰?(學習第一自然段)

⑵亞里士多德是誰?(第二自然段)

讀讀他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磅重……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這句話是誰説的?這句話是説物體落下的速度與物體的重量(有,沒有)關係,物體越_____,落下的速度越_____ 。

他的話在人們的心中就是真理,真理不必多想,一定是正確的,有誰會對、敢對真理產生疑問,證明“真理”是錯誤的呢?你們敢嗎?

2、伽利略就有這個勇氣。這勇氣從何而來呢?(他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你能看出什麼?

3、你們相信伽利略的話嗎?他的話可信嗎?從哪個詞哪句話能看出來?(第四段:反覆、許多次、都、的確、總是、同時)再讀課文“伽利略帶着……鐵球往下落的速度跟鐵球的重量沒有關係。

4、可是在當時,人們聽到這個消息,他們的態度是怎樣的?是怎樣的一種思想讓人們有如此的態度?(填表)

態度膽大妄為,固執,會讓他丟盡了臉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思想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亞里士多德,把他的話當作不容更改的真理。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5、同學們,我們現在也有兩個重量不同的鐵球,我們班有沒有勇敢的`伽利略敢到前面來做試驗。

一場精彩的試驗結束了,這場試驗是成功的,在座的同學們,現在你們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一位記者,當你看到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一幕,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伽利略嗎?

6、試驗成功後人們的態度?為什麼歡呼?(填上表)

7、組織學生討論:“原來像亞里士多德……也不是全都對的。”這句話的意思是什麼?聯繫生活實際説一説這句話給你的啟示。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複習課文,完成課後練習

教學過程:

一、讀一讀,寫一寫

指名領讀,每個詞語寫2遍。

二、找一找,連一連

可結合此題做一下拓展,結合預習講講科學家的故事。

三、討論交流

成功以後,人們又會説什麼?伽利略為什麼要做實驗?伽利略是怎樣一個人?你還能想到什麼?

四、默讀的方法

這部分內容要在本學期第一次默讀前進行學習,給學生提出明確的要求和具體的方法,在本課進行小結:你認為默讀有什麼好處?在實踐中有什麼困難?有沒有好的建議提給大家等?

五、作業:

1、書寫一類生字。

2、讓學生寫則日記,談談自己讀後的感受。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3

【備課思路】

本文涉及了許多物理知識和試驗,學生較難理解,特設計cai課件輔助教學,在教學中採取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創設情境,突破難點,提高學生口語交際的能力。

【目的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2、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的`精神。

3、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重難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授課方法】

1、採取自主、合作、研討的學習方式。

2、運用cai課件輔助教學。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昨天,我們學習了25課的第一課時,這節課我們將接着學習。齊讀課題。

二、自學課文

1、學生自主讀書。(讀書的形式不限)

2、説説本文主要寫了一件什麼事?

三、講授新課

1、同學們,如果條件許可,你們誰有勇氣像伽利略那樣站在比薩斜塔上為我們做一做這項試驗呢?

2、同學們,光有勇氣是不夠的,現在讓我們看一看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是怎麼説的吧!

⑴ 誰願意讀一讀。

⑵ 當時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態度如何?

⑶ 當時意大利的年輕數學家伽利略也信奉亞里士多德的話嗎?

3、後來伽利略又是怎樣做的呢?請看思考題,討論。

4、當人們聽説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人們會怎麼説?

5、現在讓我們去親身體驗一下,當年伽利略做公開試驗時的情景吧!誰願意當伽利略?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呢?

6、出示cai課件,演示公開試驗:

⑴ 你們看到了什麼?

⑵ 聽到了什麼?

⑶ 這時人們會怎麼説?

7、從這件事中,人們明白了什麼?

8、從這句話中,你受到了什麼啟發?

四、教師小結

誰能用“先寫……接着寫……最後寫……”説説本文的敍述順序是什麼?

五、課外延伸

【板書設計】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俐略 大膽懷疑 勇於實踐

亞里士多德 先後着地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4

【設計理念】

《新課標》指出:語文教學,要以學生實踐為主,閲讀是學生的個性化行為,不應以教師的分析來代替學生的閲讀實踐。應讓學生在積極主動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

【學情簡介】

四年級學生的抽象思維能力還不夠強,課文中伽利略針對亞里士多德的話提出的疑問,學生不易理解。如果能利用多媒體動畫演示,幫助學生理解伽利略所提出的疑問,學生一定非常感興趣,也更有助於學生感受到伽利略的聰明才智。

【教學目標】

一是通過從質疑、分析、反覆試驗到公開試驗這樣的具體事例來表現人物品質;二是通過環境或側面描寫來烘托人物,這應該是學生語言學習的重要資源。

【教學重點】

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並明白伽利略的思維過程。初步學習描寫人物的基本方法。

【教學方法】

1.聯繫上下文2.抓重點詞句3.圖文結合4.舉例法法5.引用資料

【課前準備】

1、佈置學生蒐集伽利略和亞里士多德的圖片和生平資料。

2、教師製作能夠直觀反映兩 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課件及課文插圖幻燈片。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一、直接入題。

1、師:同學們,今天我們學習25課《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2.齊讀課題。

二、檢查預習,概括主要內容。

1、課文我們都預習了,那下面這組詞語誰會讀?(指名讀)一人讀其他同學跟讀1遍。

(出示:信奉 哲學家 伽利略 懷疑 分析 反覆試驗 比薩斜塔 事實 證明)

2、預習的真棒,下面請同學們自由的大聲的朗讀課文,邊讀邊注意課文的內容,做個有心人。

3、課文讀了,再看看這些詞語,你能簡要講述課文的主要內容嗎?先看着這些詞語,練習説一説。(指名回答)

三、讀文品人物品質。

1.師:課文講述的就是這樣一個故事。那麼通過讀文,我們還知道了伽利略是17世紀意大利偉大的科學家。(板書:伽利略 偉大),説他偉大,並不僅僅因為他在科學研究領域為人類作出的巨大貢獻,還因為他身上所具有的某種精神和品質。那麼伽利略到底是個怎樣的人呢?下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出相關的語句,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開始吧!(幻燈: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請同學們默讀課文,勾畫相關的語句,並在旁邊寫下你的理由。)

1、 交流。

預設:

(一)第一自然段:學生時代的善於提問、善於思考、善於辯論。講解生字“辯”,並出示相近字“辨、辮”,進行區分,並舉例進行運用。

(二)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2、5自然段)

1.師:權威指的是誰?為什麼?從哪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2. 什麼是“信奉”?僅僅是簡單的相信嗎?這是大家對信奉的初步瞭解。那咱們都來讀讀第2自然段,看你能從哪些詞句讀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a(2自然段)

①兩千多年前:亞里士多德的話是一個人相信嗎?是一代人相信嗎?是代代人相信,而且一信就是兩千年啊,可見信奉時間之長啊。

②研究科學的人都信奉他(信奉人數之多)

③意大利、希臘:地域之廣(板書)

④不容更改(態度堅決)

⑤你是什麼意思?難道要違背真理嗎?(罪名之大)

b(第5自然段)

1.師:除了第二自然段,你還從哪兒可以看出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

(出示:這個青年真是膽大妄為,竟想找亞里士多德的錯處!“等會他就固執不了啦,事實是無情的,會讓他丟盡了臉!)(指名讀句子)

2.師:找的真好!大家都來讀讀這句話,讀書的時候一定要認真,一個字、一個詞、哪怕是一個標點都不要放過。你從中讀出了什麼?(重點品味膽大妄為、竟、固執)人們對伽利略的不滿、責備、鄙視都源於什麼?

3.師:這段話讓我們從另一個側面感受到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和崇拜。這叫側面烘托。

4.師:那現在你覺得亞里士多德在當時人們心目中有着怎樣的地位呢?(生答)

5.師:在人們的心目中,亞里士多德的地位是至高無上的,對他的話是深信不疑的,而且把他當成神一樣的崇拜着,這就是信奉。而在這樣的環境下,伽利略卻對亞里士多德的話表示懷疑,(板書:懷疑)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就等於懷疑權威,就等於挑戰真理,就等於向信奉亞里士多德的人宣戰。此時的伽利略將會面臨着什麼?(生答)

6.師:是啊,懷疑亞里士多德的話,使伽利略不僅要面臨着人們的嘲諷,還要承受着巨大的精神壓力,甚至還有生命的危險,但他為了追求真理,寧願忍受嘲諷、寧願承受壓力、寧願付出生命,那你透過懷疑這個詞,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 (板書: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勇於追求真理、不迷信權威)

(三)、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1.師:咱們繼續,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讀出來的?師:(出示5:他想: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那麼把兩個鐵球拴在一起,落得慢的就會拖住落得快的,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慢;但是,如果把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看作一個整體,就有11磅重,落下來的速度應當比10磅重的鐵球快。這樣從一個事實中卻可以得出兩個相反的結論,這怎麼解釋呢?)

2.師:看大屏幕。如果這句話是正確的,這句話指那句話?(幻燈6亞里士多德曾經説過: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

4.師:那亞里士多德的觀點也就是(幻燈6亞里士多德的觀點是:鐵球越( 重 ),下落的速度就越( 快 )。或者是球越輕,下落的速度就越慢。

5.師:那現在咱們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觀點球越重落得越快是正確的,那麼,現在,我把10磅重的球和1磅重的球拴在一起,(點幻燈)讓它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點幻燈)那拴在一起的兩個鐵球落得快還是慢?認為落的慢同學舉手。認為落得快的同學舉手。下面同學們再讀讀這段話,找出你的理由(生再讀這段話)。能説説你們各自的理由嗎?(指名説)能舉生活中的例子來説明嗎?(師:有道理。點幻燈:快)認為落得慢的同學説説你們的理由。(適時提問)確實也是這麼回事。(點着幻燈慢。)看來大家都不是胡亂的猜測呀,而是經過了認真的分析呀。同學們,注意了,這兩種結論都是在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的前提下,又做的是同一個實驗,可是卻得出了兩個截然相反的結論,一個快一個慢,這怎麼解釋呢?這用亞里士多德觀點確實解釋不了,於是伽利略才對他的這句話產生了懷疑。看來,伽利略對亞里士多德觀點的質疑,並不是簡單草率的懷疑啊,而是經過縝密的思考得到呀!(板書:縝密的思考)孩子們敢於懷疑固然可貴,但懷疑的基礎是成熟的思考。

(四)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4自然段)

1.師:你還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從哪兒看出來的?

2.(出示:伽利略帶着疑問反覆做了許多次試驗,結果都證明亞里士多德的這句話的確説錯了。)反覆是什麼意思?重複是什麼意思?重複就是和原來一模一樣的做實驗,一點變化也沒有。那伽利略是簡單的重複嗎?他還會怎麼試驗?(生想象答)伽利略就這樣高度不同、時間不同、地點不同、球的重量不同的做了許多次試驗,這就是反覆。透過反覆這個詞你看到了一個怎樣的伽利略?(一絲不苟、認真、堅持)對待科學這樣認真、這樣一絲不苟、這樣執着,這就是嚴謹的科學態度啊!(板書:嚴謹的科學態度)那伽利略這樣反覆的做了許多次試驗的結果都是什麼?(出示:兩個不同重量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來,總是 ( ),鐵球往下落的( )跟鐵球的( )沒有關係。 )

(五)走進“公開試驗”,領會“伽利略的勇於追求真理”(6自然段)

師:公開試驗後,人們又有什麼反應?(斜塔周圍的人都忍不住驚訝地呼喊起來)

師:當伽利略走下斜塔時,人們又會有什麼反應?請大家展開想象的翅膀,再動筆寫一寫。

幻燈8看大屏幕:當伽利略走下斜塔,人們_____。______説:“_____。”

四、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1.師:伽利略的公開試驗,讓人們明白了一個道理,是什麼?(生答)

幻燈9出示:

1、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説的話也不是全對的。

2、這時大家才明白,原來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他説的話也不全是對的。

2.師:這兩句話有什麼不同?(生答)

3.師:是啊,伽利略祕密試驗只是證明自己的推想是正確的,而冒着生命危險進行公開試驗,則是為了讓人們都明白一個事實和道理,那就是,一起讀____。

4.師:大家明白了,你明白了什麼?

5.出示11:現在我們也明白了:______。

6.師:作者寫伽利略做公開試驗的過程只寫了兩個動作,一個是“拿着”,一個是“脱手”。就是這樣的兩個動作完成了科學史上的一項重要的試驗,給塔下的人們,給當時的整個歐洲以巨大的震撼。

師總結:是啊,權威也有錯的時候,實踐才是檢驗真理的唯一標準。而伽利略的偉大也就在對權威的尊重而不盲從,對真理追求的勇氣和執着。這也正是我們應該學習的。好,這節課就上到這兒。

五、作業。

1、 班級讀書會。課下讀讀《世界上下五千年》這本書,走進並解釋更多的偉人,開班級讀書會。

2、 辦班級專刊。寫一寫我最崇拜的科學家的故事,辦一期班級專刊。

3、 寫給伽利略的一封信。跨越時空,給伽利略寫一封信,表達敬慕之情。

4、驗證:一個棉球和一個鐵球同時從同一高處落下,結果會是像伽利略説的那樣,同時着地嗎?

【板書設計】 25、兩個鐵球同時着地

伽利略 偉大

產生疑問 不迷信權威

科學分析 思維縝密

公開試驗 勇於追求真理

反覆試驗 嚴謹的科學態度

【教學反思】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是培養學生的分析能力、敢於挑戰權威、勇於實踐的好教材。我根據本文重點、難點,結合學生的認知水平和心理特徵,採取了“塊狀教學”。所謂的“塊狀教學”,是相對於“線形教學”而言的。傳統採用的“線形教學”法一般以文章的情節為主線,以問題為連接點,以逐段的順序講讀為基本操作方式的教學模式,這種教學的劣勢在於老師“圈”得過牢,學生學習主動性得不到提高。而“塊狀教學”法則打破了這種常規的教學步驟,它不是簡單地把識字,學詞,分段,學習課文內容分割開或者把課文內容的情節分割成幾大部分來學,而是在課堂上以課文內容為媒介,實施對“聽,講,讀,寫”四種語文能力的集中培養。我在教《兩個鐵球同時着地》這一課時,也嘗試着使用了“塊狀教學”法,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1.直接入題。

2.給出一組關鍵詞,在讀準字音的基礎上讓學生讀書思考,用這些詞概括課文主要內容。這組關鍵詞是我精心選擇的有着內在聯繫的詞語,它們提示了文章的關鍵內容,能讓學生化難為易,不知不覺中走過了總結、概括的過程。

3、然後以“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統領全文。讓學生默讀寫感受。這部分主要有以下幾個板塊:

第一板塊:品味“人們對亞里士多德信奉之深”,感受“伽利略”懷疑之勇敢。

這一部分的教學重點在於通過字、詞、句的品讀,引導學生讀懂當時的社會環境,感受伽利略面臨的壓力和危險,初步體會伽利略勇於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我重點抓住了“信奉”和“懷疑”這兩個詞,着力渲染了人們對亞里士多德的信奉之深,來襯托伽利略懷疑之勇敢,從而感受到伽利略勇於為科學獻身的偉大精神。

第二板塊:研讀“分析過程”,體味“思維之嚴謹”

這部分主要通過對伽利略分析推理部分的理解,感受伽利略並不是膽大妄為,而是經過縝密思考之後才產生懷疑的。這部分是一個難點,光靠語言的描述很難説清楚,於是,採取了辯論的方式,讓學生先假設亞里士多德的話是正確情況下,猜測把10磅重的鐵球和1磅重的拴在一起,和10磅重的鐵球同時從同一高度落下,誰快誰慢,猜完之後,讓他們到文中去尋找自己的理由,講解時引入生活中的例子進行説明。這樣,引起了學生閲讀的興趣,理由也説得清楚。另外教師又通過課件演示,講解伽利略分析過程,使抽象的思維變得直觀,孩子理解起來容易多了。

第三板塊:抓住“反覆試驗”,感悟“伽利略縝密的思考”

這部分主要抓住“反覆”這個詞,讓學生體會它與重複的不同,從而讓學生充分的體會到伽利略的嚴肅認真,以及嚴謹的科學態度。

第四板塊:聚焦文旨,品味公開試驗的價值

把明理的過程融進了感悟人物品質的教學中,讓學生有一條清晰的閲讀思路。也讓學生明確了伽利略是經過懷疑—分析---事實證明的過程,從而感受到伽利略的伽利略的嚴謹的科學態度以及執着追求真理的精神。

這是我這節課的設計意圖和做法,但理想和現實總會有差距的,在課堂上仍有很多的不足,比如:在渲染亞里士多德在人中心目中至高無上的地位時,用時過多,導致後面的公開試驗的部分沒有充分的時間完成,整節課顯得前鬆後緊。另外,課文讀的不夠,像這樣明理的文章本來就應讓學生在讀中明理,在讀中品人。但由於教學時的緊張,忽略了讀得形式的多樣,讀得層次的遞近,讀得程度的提升,似乎缺少了語文味。另外,統領全文的問題“你覺得伽利略是個怎樣的人”這個問題我也覺有些生硬,但不知如何處理,請各位同行指教。

分享:

《兩個鐵球同時着地》教學設計15

教學要求:

1.自學、感悟伽利略敢於破除迷信和獻身科學事業的精神。

2.結合課文內容,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

通過自主、合作、研討性學習,弄清伽利略是怎樣不盲目迷信權威的話的,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具準備:教學插圖、語段卡片

教學過程:

一、自主讀書,誘導感悟

1.同學們,今天我們一起學習的課文《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大家已經預習過,現在書就在你手邊,想不想把課文再讀—次?哪就請大家讀吧。你想怎麼讀就怎麼讀,可以默讀,可以放聲讀,也可以同桌一起讀,喜歡的語段還可以多讀幾次。

2.學生自主讀書。

3.進行讀書交流,把自己喜歡的語段讀給大家聽。教師針對學生的讀書情況,適時激勵評價。

二、創設情境,合作研討

1.出示課文插圖,認識這座塔嗎?這就是世界聞名“斜而不塌”的比薩斜塔。1590年伽利略就是在這座斜塔上做了著名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試驗。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同學們,你們誰有勇氣像當年的伽利略一樣,也在這座高塔上做做這個試驗。

2.這麼多人有勇氣,老師真高興,但是老師告訴大家,僅僅有勇氣是不夠的,請大家讀讀這句話:(出示亞里土多德的話)兩個鐵球,一個10磅重,一個1磅重,同時從高處落下來,10磅重的一定先着地,速度是1磅重的10倍。這是希臘大哲學家亞里士多德説的.話,在當時,人們都信奉他,把他的話當作不容許更改的真理。

現在你要説“兩個鐵球同時着地”,如果沒有足夠的證據,那人家是不會相信的。所以,老師想請大家再認真讀讀書,仔細思考一下:假如,你就是當時的伽利略,為了證明兩個鐵球同時着地,你是怎麼做的;假如,你就是當時比薩城的一位公民,比如是一位記者,聽説伽利略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兩個鐵球同時着地的公開試驗,你會向伽利略問些什麼問題?大家可以和同桌一起研究,也可以離開座位找自己的合作伙伴共同探討。

3.學生分組合作學習。

4.進入情境,質疑研討。

①(請—位學生上講台)現在年輕的數學教授、著名的辯論家伽利略先生已經來到大家面前,一會兒他將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你們有什麼問題要問他嗎?

②質疑研討,重點解決以下問題:

A.伽利略為什麼有信心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B.伽利略為什麼要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

C.伽利略在比薩斜塔上做公開試驗是否要“違揹人類的真理”,其表現是否是“膽大妄為”、“固執”?

三、觀察體驗,交流評價

1.觀察體驗伽利略的“兩個鐵球同時着地”試驗。

2.交流:你們看到了什麼?這項試驗説明了什麼?通過這項試驗,大家明白了什麼?怎樣理解句子“大家明白了,原來像亞里士多德這樣的大哲學家説的話也不全都是對的”?

3.評價:你怎樣評價伽利略?該怎樣認識亞里士多德?

四、延伸拓展,遷移運用

現在,如果老師把課題改成“鐵球和木球同時着地”你們認為可以不可以?請大家課後研究研究,或者像伽利略一樣做做試驗。請把你的發現以你喜歡的方式告訴別人,包括老師。

標籤: 鐵球 着地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qlgew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