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行業範例 >設計 >

活動教學設計

活動教學設計

作為一名教職工,就有可能用到教學設計,教學設計是把教學原理轉化為教學材料和教學活動的計劃。教學設計應該怎麼寫才好呢?下面是小編為大家收集的活動教學設計,歡迎閲讀與收藏。

活動教學設計

活動教學設計1

活動目標

1、知道3月12日是植樹節。

2、瞭解種樹的基本步驟和照顧小樹的方法。

3、萌發參加植樹活動的興趣。

活動準備

課件準備:《植樹》相關圖片、歌曲音頻、歌曲原速和慢速伴奏音頻

活動過程:

結合圖片,瞭解植樹節。

——日曆上是幾月幾號?知道這一天是什麼特別的`日子嗎?

——小朋友們在做什麼?

——小結:3月12日這天是植樹節,許多人都參與了植樹活動。植樹節提醒人們要

愛護樹木,保護環境。

結合圖片,瞭解植樹步驟。

——提問:應該怎樣種植樹木呢?會用到哪些工具?

——教師結合圖片向幼兒介紹植樹方法,引導幼兒瞭解植樹的步驟(挖坑→放樹苗→培土→澆水)。

小結:要先用鏟子挖一個坑,然後把小樹苗的根部放進坑裏,再用鏟子把土蓋住樹苗根部,確認小樹苗站穩了,最後給小樹苗澆水。

製作植樹牌,導幼兒討論管理小樹的方法。

——小樹這麼多,我們怎麼樣才能更好地照顧它們呢?

小結:我們來做植樹牌,可以幾個小朋友為一組寫上名字並且畫上喜歡的圖案,以後掛在小樹上,這樣就知道這棵小樹是誰來照顧了。要固定時間給它澆水、除草、抓害蟲,保護小樹不被他人破壞。

活動延伸

區域活動

1.美工區中鼓勵幼兒用繪畫等形式分組製作植樹牌。

2.表演區中播放《我和小樹來比賽》歌曲,教師引導幼兒欣賞、演唱並進行自由表演。日常活動

鼓勵和引導幼兒為幼兒園裏的小樹澆水、除草,觀察樹木的生長。

活動教學設計2

兒歌《荷花開》

活動目標

1.瞭解荷花的各種特點,從而理解兒歌的含義。

2.啟發幼兒根據兒歌的資料想象並用動作來表演。

活動準備

1.課件-圖片:荷花(風荷麗日)

2.課件-照片:池塘裏的魚

活動過程

一、欣賞荷花,幼兒説説荷花的主要特點和生長過程

課件:(動態)荷花

1、荷花長在什麼地方的呀?荷花的.葉子是什麼樣的?

(讓幼兒欣賞動態的美麗荷花)

2、想一想,荷花池裏還會有什麼呢?(小蝦,小魚)

幼兒根據自我的知識經驗講述

二、結合圖片學習兒歌《荷花開》出示圖片:池塘裏的魚、蝦

1、出示圖片:圖上有什麼?

(小魚、小蝦)

教師:池塘裏有小魚,小蝦還有風兒和荷花。

2、這幾張圖片上的資料能夠編成一首好聽的兒歌,你們想聽嗎?

3、教師示範朗誦兒歌《荷花開》

演示荷花圖片:

兒歌裏説的紅色的大傘是什麼呢?(荷花)

三、啟發幼兒經過動作輔助,理解兒歌資料。

1、暖暖的風兒吹過來,能夠做什麼動作呢?

小雨又能做什麼動作呢?

小魚、小蝦能夠用什麼動作表示?

2、教師帶領幼兒邊朗誦兒歌邊動作表演。

3、幼兒團體朗誦。

四、幼兒跟隨音樂,在兒歌表演中,自然結束。

附兒歌:池塘裏,

暖暖的風兒吹過來,

細細的小雨落下來,

小魚兒、小蝦兒游過來,

紅色的大傘,

一朵一朵打開來!

活動教學設計3

教學目的

1。感受安塞腰鼓所宣泄的生命力量,激發學生對人生的思考。

2。品味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

教學重難點

引導學生藉助文字描繪再現形象領略意境是教學的難點;引導學生品讀描繪形象、揭示內涵的排比句,從不同角度、側面感受安塞腰鼓的所宣泄的生命力量,並通過聯繫生活,加深對生命的思考認識即教學的重點。

教學過程

一、導語設計

同學們,腰鼓表演我們並不陌生,許多大型文藝晚會裏有這類節目,現在就請大家先欣賞一個片段(播放表演片段,約1分鐘)。這就是安塞腰鼓,鏗鏘激越,發聾振聵。請大家再看一看有關的文字介紹。(播放文字資料,片刻後提問)什麼是安塞腰鼓?(安塞腰鼓融舞蹈、歌曲、武術於一體,是一種獨特的民間大型舞蹈藝術形式,具有20xx年以上的歷史。可由幾人或上千人一同進行,氣勢磅礴,獨具魅力。豪邁粗獷的動作變化,剛奔放的雄渾舞姿,充分體現着陝北高原民眾憨厚朴實、悍勇威猛的個性。)(學生能概括出一些特點即可)任何文藝形式都是對人生、社會的感受和認識的反映。安塞腰鼓的磅礴氣勢與壯闊場景,我們只需看一看便能感受到,但安塞腰鼓所藴涵的文化價值、生命意識,卻需要我們用心去體驗和感悟。下面我們學習《安塞腰鼓》這篇課文,看看作者是怎樣用生花妙筆去描摹一場動人心魄的表演,並揭示其文化意韻的。

二、研習課文

(一)速讀,整體感知。

1、劃分結構層次。

本文共分為三大部分,請説出作者是按什麼順序來構思文章的。主體部分又可分為四個層次,請用"||"劃出並概括層意。(顯示結構圖表)

2、劃出文中明確揭示安塞腰鼓文化內涵和生命意識的一句話。

("容不得……一股勁!")

3、從句式特點及思想內涵兩方面品評這句話。(學生髮表見解,教師點撥。)

(句式特點:①排比:一氣呵成,氣勢磅礴,表現安塞腰鼓衝破一切障礙的強大力量。②前後對應,"掙脱"、"衝破"、"撞開"力量急速遞增,使人聯想到爆發生命力、排山倒海的社會變革……)

(二)精讀,重點突破。

1、過渡:安塞腰鼓是一曲生命與力量的禮讚,為了表現生命掙脱束縛、衝破羈絆、撞開閉塞的雄渾粗獷的力量,作者十分注意形式與內容的和諧。我們重點品讀其中一個片斷,感受作者是怎樣造成一種快速躍動的節奏、排山倒海的氣勢,來與所要歌頌的生命的力量相輔相助的。

2、(播放表演片斷,配合錄音朗讀)請概括本段的語言形式特點,並舉例説明其表達效果。(學生髮表見解,教師點撥。)

(①多用短詞短句,簡潔有力,清脆響亮;②善用排比,一氣呵成,表現氣勢,渲染形象,節奏鮮明,鏗鏘有力。)

3、各自放開聲音激情朗讀,體會語言的節奏和氣勢。

4、指名朗讀,自由評議。

5、安塞腰鼓不僅帶給我們視覺形象上的刺激,更帶來思想情感上的震撼。看來藝術欣賞不僅要察其形,更要重其意。我們再來探究一下作者是如何將寫形與寫意結合起來,從不同角度、側面展示安塞腰鼓的美的。

(如驟雨,如旋風,如亂蛙,如火花,如鬥虎——這是安塞腰鼓的"形";掙脱了束縛、衝破了羈絆、撞開了閉塞——這是安塞腰鼓的."意";"使人想起……使人想起……使人想起……"——聯想和想象是聯結"形"與"意"的紐帶。)

6、小結:前面我們品讀主體部分的第一層次,領略了排比句式的節奏、氣勢與激情,感受了安塞腰鼓的意藴;又分析學習了由寫實到寫意的藝術描摹手法。

現在請大家快讀其他片斷,運用前面學習所得進行賞析,並發表見解。

三、遷移練習

(播放畫面)

要求:多角度、多側面觀察(正面、側面;動態、靜態;調動各種感覺手段……)多角度、多側面聯想(由景生情,聯繫社會,感悟人生);適當運用排比句式;大約200—300字。當堂交流、評講。

四、佈置作業

(一)自由選擇文中某一精彩片段朗讀、背誦。

(二)思考課後練習三。

教後記:

1、朗讀是與文本接觸的開始,通過聲情並茂的朗讀,學生對課文的情感基調就有直接、真切的感知,能更好地進入課文情境。

2、新課程標準倡導探究式學習方式,在“師生互動,共同探討”這個環節中,教師讓學生主動質疑,合作解疑,培養學生探究性閲讀的能力。學生在多角度、有創意的品味中,拓展思維的空間,加深了對文章內涵的理解和體驗,本文的教學重難點也得到很好的解決。

活動教學設計4

一、活動目標:幼兒園數學大綱提出,幼兒園數學必須正確處理知識與能力,教與學的關係,使幼兒在掌握基礎知識的同時,智力得以發展,能力得以提高,蹦受到思想品德教育,根據這一要求,我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基本要求和中班幼兒年齡特徵,在制定本節課教學目的是從以下幾個方面去考慮。

1.能用用語言、圖畫或手勢語描述自己的圖形經驗,大膽與同伴交流。

2.能進行創意動作表達。

二、活動重點:初步認識各種幾何圖形,區分各種圖形。

三、活動難點:如何引導幼兒比較和區分長方形、梯形、菱形。

四、活動準備:

學具: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

本節課採用的主要方法有啟發式談話法、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等。

五、活動過程:

在活動中,突出觀察、比較、啟發談話,大膽發現,使幼兒通過看一看,比一比,説一説,折一折等方法,知道貫穿於教學全過程,且與教法相結合,培養幼兒的思維能力及勇於探索,創新,求知的良好品質,這樣做,使幼兒明白學習不僅僅是為了獲取知識,同時要學會獲取知識和運用知識的方法和能力。

本節課我設計了這樣三個教學程序: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知;

(二)觀察思考,探究新知識;

(三)鞏固強化,完善新知識;

1、採用啟發式談話法——活動開始,以幼兒熟知的各種幾何拼搭的物體引出圓形、正方形、三角形、半圓形、橢圓形、梯形、長方形、菱形等,通過看一看,説一説,比一比。認識各種圖形。

2、採用(觀察法、對比法、操作法、比較法)——重要環節介紹:幼兒自選認識的圖形,交流和討論:這是什麼圖形?它是什麼樣的.?我看見過什麼東西像這個圖形?老師觀察瞭解幼兒已經認識到哪些圖形,能夠説出哪些圖形特徵和相似物。如果在認識長方形和梯形、菱形時,幼兒容易混淆,讓幼兒跟着老師一起變魔術“把長方形紙變成梯形和菱形的”。使幼兒進一步掌握三種圖形的區別,同時,激發了幼兒的學習興趣有培養了幼兒勤動手動腳,勤探索的良好品質。

3、採用遊戲法——鞏固強化遊戲:照我説的做

教師發信號,幼兒根據信號自創動作到相應的圖形裏。如:請像小貓一樣走進圓形裏,像水一樣流進長方形裏,像支一樣飄進梯形裏。

我班的小朋友,只有把教學與遊戲結合一起自然會讓小朋友們感興趣而不覺枯燥無味了...

活動教學設計5

活動目標

1、通過遊戲和操作活動,初步認識圓形、三角形、方形。

2、願意為圖形寶寶找朋友,並按規則要求操作。

3、喜歡參加數學活動,從中體驗與同伴共同操作、遊戲的快樂。

活動準備

1、不同顏色的圓形、方形、三角形卡片若干張。

2、貼有圓形、三角形、方形標記的房子三間。

3、音樂《找朋友》

活動過程:

一、導入活動,激發幼兒的興趣。

師:小朋友們,今天老師要帶你們一起去圖形王國玩一玩,開心嗎?那我們現在就出發了。

二、對圓形、三角形、方形的認識

三、(一)認識圓形、方形、三角形,知道其簡單特徵。

1、師:哇,圖形王國裏有這麼多圖形寶寶,大家想認識他們嗎?那我們一起來互相打個招呼吧。教師分別出示三個形狀卡片,以形狀寶寶的口吻來自我介紹

(1)圓形。大家好,我是圓形,我的身體呀胖乎乎的,一個稜角也沒有。你們瞧,我的眼睛、嘴巴也都是圓形的呢。

(2)方形。師:嗨,我是方形,我的身體有四條邊和四個角。非常高興能和大家做朋友。

(3)三角形。師:小朋友好,我是三角形,我呀有三條邊,三個角,大家願意和我做朋友嗎?2、師:剛才三個形狀寶寶介紹了自己,現在,你們認識它們了嗎?能説出它們長什麼樣嗎?(請幼兒分別講述三種形狀的特徵。如講述有困難,教師可作適當的補充講述)。

師:我們再一起來認識一下這三個寶寶,好嗎?(師生共同小結)

(二)遊戲:找朋友

(1)先説説自己拿的是什麼圖形寶寶。

師:今天老師給每個小朋友都準備了一個圖形寶寶,它們藏在了你們的小椅子下面,快去把他們請出來吧!你取的什麼圖形寶寶,自己説説。請個別幼兒説説自己取得什麼圖形寶寶。跟你身邊的小朋友説一説。

(2)幼找朋友。A:圓形寶寶找朋友 師:我這兒也有一些圖形寶寶,它們想找朋友。(出示圓形)我是圓形寶寶,誰和我長的一樣我就和他做朋友。請圓形寶寶站起來。好師朋友揮揮手。B:方形寶寶找朋友師:我是方形寶寶,是方形的寶寶快過來,親親。C:三角形找朋友 師:我是三角形寶寶,是三角形的寶寶快過來和我抱一抱。

(3)同伴間找朋友。師:現在請小朋友們聽到音樂就去找跟自己圖形寶寶一樣的好朋友。你找到好朋友了嗎?我來瞧一瞧。(4)和朋友跳個舞。師:我們都找到了好朋友,和你的好朋友跳個舞吧!

(三)圖形寶寶找家

1、師:圖形寶寶累了,想要回家睡覺了。我們一起把他們送回家吧!

2、出示貼有圖形標記的房子,介紹:這是圖形寶寶的家,看看圖形寶寶的家裏有幾間房間?每間房間各住着什麼圖形?師:這是誰的家(圓形的家)請一個小朋友幫忙把圓形寶寶送到他家裏,送的時候要對他説:"我把圓形寶寶送到圓形的家"。(方形、三角形)

3、分組操作練習。請幼兒把一樣的圖形送到有相應圖形標記的"家"中。鼓勵幼兒為圖形寶寶都找到家。

4、驗證:圖形寶寶找到自己的家了嗎?

集體驗證:我們一起來看看圓形媽媽的家是不是都住着圓形寶寶?如發現有不同的形狀讓幼兒一起觀察並糾正

(2)小組驗證:三角形媽媽的家請男孩子去檢查;方形媽媽的家請女孩子去檢查。(四)結束

師:小朋友表現得都非常棒,圖形媽媽説,請小五班的小朋友也來做它們的孩子。那你們喜歡做什麼形狀的`孩子呢?黑板上有各種形狀的貼紙,請小朋友自己來選一個你最喜歡的形狀貼紙貼在胸前。

分別請三種形狀的孩子排隊:我們一起開着小火車去郊遊吧。

活動反思: 3—4歲幼兒的思維是具體形象的,在學習過程中要着重感知事物的明顯特徵。選擇幼兒感興趣的事物和問題,拓展幼兒的經驗和視野。要求幼兒能夠辨認平面幾何圖形,通過遊戲活動讓幼兒鞏固認識圖形,感知相同圖形和不同圖形之間的關係。

活動教學設計6

設計意圖:

大班數學分合教學中,幼兒很容易覺得枯燥而失去興趣,過多的機械練習也容易讓幼兒形成思維定勢,不利於幼兒思維的發展和數感的建立。在課程遊戲化理念的啟發與支持下,我把遊戲的元素與教學內容相融合,努力激發幼兒學習的興趣,促進幼兒在“自由自主、愉悦創造”的氛圍中得到有效科學地發展。我就10的分與合設計成《打保齡球》教案,並進行實踐研究。

研究課一次導學案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體會分成與組合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瞭解遊戲規則,培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習慣與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自主學習積極性與能力。

課前準備:

1.在晨間活動中玩過保齡球。

2.20個椰奶瓶做成的“保齡球”、2個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樹立兩種標記的記錄單、數量與幼兒數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彙總記錄單(9組)

導學案:

一、介紹遊戲及記錄單:打保齡球

1.觀察遊戲場地佈置,回憶保齡球的擺法與玩法。

2.兩位老師輪流玩兒,並記錄在展示單上,讓幼兒熟悉記錄方式與過程。

二、幼兒自主玩兒遊戲:打保齡球

1.要求幼兒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績記錄在記錄單的正面。

2.討論遊戲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遊戲的結果記錄紙和同伴分享,討論誰是自己小組裏的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第一名。

小結:這一次是他贏了,下一次可不一定哦,我們要仔細觀察,認真體會才能把球打得又穩又準。希望大家繼續努力。

三、幼兒再次自主玩兒:打保齡球(每人有三次機會)

1.採取輪流玩兒輪流記錄的方式遊戲,讓幼兒把每次遊戲的結果記錄在記錄紙可以記錄三次的反面。

2.討論遊戲結果。

要求幼兒將自己三次玩的成績相加,算算自己得了幾分,再和小組裏的小朋友比一比,誰是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的第一名。

四、探究遊戲記錄結果中的祕密。

導語:小朋友們把自己記錄的成績再仔細看看,裏面藏着一個祕密,你能發現嗎?

將自己發現的10可以分成幾和幾説給老師,老師記錄在彙總表上,看看有多少種不同的分法。

五、活動延伸

課後我們再玩一玩,記一記,看看10的分成與組合還有沒有我們沒有記錄下來的了。

研究課二次導學案

教學目標:

1.讓幼兒在遊戲活動中體會分與合的實際意義。

2.引導幼兒瞭解遊戲規則,培養幼兒遵守遊戲規則的習慣與能力。

3.培養幼兒初步自主學習積極性與能力。

課前準備:

1.在晨間活動中玩過保齡球。

2.40個椰奶瓶做成的“保齡球”、4個草球。

3.有瓶子倒地和瓶子樹立兩種標記的記錄單、數量與幼兒數相等。

4.一份10的分合彙總記錄單(9組)

導學案

一、介紹遊戲及記錄單:打保齡球

1.觀察遊戲場地佈置,回憶保齡球的擺法與玩法。

2.兩位老師輪流玩兒,並記錄在記錄單上,讓幼兒熟悉記錄方式與過程。

二、幼兒自主玩兒遊戲:打保齡球

1.要求幼兒只玩一次,把自己的成績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記錄在記錄單上。

2.討論遊戲結果:

請幼兒把自己遊戲的結果記錄紙和同伴分享,討論誰是自己小組裏的第一名,再比較兩組的第一名,看誰是全班第一名。

小結:倒下的越多,豎着的就越少。倒下的越少豎着的越多。倒的越多我們得分就越高。

觀察比較彼此的記錄單,把不同的結果記錄在彙總表上,尋找祕密。

看看我們的保齡球都是10個,小朋友們各人打出來的結果都是不同的,看,有的小朋友10個球打倒了7個,還有3個豎着,有的打倒了5個,還有5個豎着,你能找到更多不同的結果嗎?

3.集體共同遊戲,探尋更多的分法,大家輪流打保齡球,把還沒有出現過的結果記錄在彙總表空白的部分。

討論:觀察彙總表,你發現了什麼?

小結:根據小朋友們打保齡球的記錄單,彙總在老師的大記錄單上,我們發現10的分成有9組。

三、整理提升已經獲得的經驗結果。

導語:你能把這些記錄的結果按順序排一排嗎?我們來嘗試一下。

1.幼兒分成兩組,每組一份10的分合記錄單,共同討論整理。

2.討論兩組的整理結果,讓幼兒説明整理理由。

四、完成《幼兒畫冊》3第51頁。

我們今天玩了好玩的遊戲,也學會了10的分成。你能把10的分成按順序寫出來嗎?我們一起來做一個練習。

幼兒獨立完成作業。

五、活動延伸

老師把保齡球放到區域裏,區域活動我們再玩一玩,記一記,看看哪組分成出現得最多,再看看我們能不能打中更多的保齡球,如果全部打中,又該怎麼記錄呢?

活動反思:

通過調整,整個活動過程孩子們更多地投入了理性分析思維中,在體驗遊戲快樂的同時,探索了數學的規律,增強自主學習的興趣與能力,也充分體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形成幼兒良好的數感。由於有了9以內分合學習的經驗,幼兒在進行經驗提升的時候並沒有太多困難。在教學過程中,出現了10個保齡球全部倒了的現象,怎樣記錄,算不算10的分成,孩子們有一些爭議,這個我沒有立即給予評判,讓孩子們在爭議中繼續探索與思考,相信更有利於孩子們數學思維的發展。後期的延伸活動還能幫助幼兒很好地記住10的分合,避免了機械記憶。

活動教學設計7

活動目標:

1.感受異域風情的舞曲,嘗試用不同的手指動作表現阿拉丁買燈的故事情節。

2.遷移生活中買賣遊戲經驗,通過觀察、比較、語言提示燈發放記憶動作。

3.體驗買燈遊戲中有趣動作交流並感受期待帶來的快樂。

活動準備:

經驗準備:瞭解阿拉燈神燈的故事。

物質準備:面紗、鈴鐺數量與幼兒人數相等,投影、電腦。

活動過程:

1.故事導入:

阿拉丁到集市去買燈,一開始他準備出2塊錢,賣燈的人不同意,他想:“那就再加一塊錢吧。”3塊錢賣不賣?還是不行!那就5塊錢吧。賣燈的人終於同意了,好開心啊,阿拉燈圍着燈仔細的看了看,終於決定用擦的方法來試一試這盞燈是不是神燈。

2.感知音樂結構,嘗試用動作表現不同的手部動作:

(1)教師隨樂動作,幼兒初步感受音樂。

(2)教師隨樂動作,引導幼兒進一步感受2、3、5塊錢動作的'不同。

師:2塊錢怎麼出的?3塊錢怎麼加的?5塊錢又怎麼出?

3.進一步感知動作,玩神燈遊戲。

(1)教師帶領幼兒隨樂表演。

師:現在我們跟着音樂一起來試一試。

(2)創設買燈場景,教師帶領幼兒隨樂動作。

(3)教師帶領幼兒起立動作。

(4)配班教師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5)配班教師和個別幼兒一起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師:聽説這家店出現了神燈,生意一下子就火爆了起來,賣燈人生意太好,需要收一個徒弟幫他一起賣燈,誰願意?

(6)個別幼兒扮演賣燈的人,教師帶領幼兒遊戲。

活動教學設計8

活動目標:

1、認識自己的小腳,知道小腳會隨着身體的成長而長大,是身體上重要的器官。

2、能遷移已有經驗,説出自己小腳的本領。

3、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小腳帶來的樂趣,懂得愛護自己的小腳。

活動重難點:

1.活動重點: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小腳帶來的樂趣,懂得愛護自己的小腳。

2.活動難點:認識自己的小腳,知道小腳會隨着身體的成長而長大,是身體上重要的器官。

活動準備:

一、經驗準備:在區角中的益智區提供《動物的小腳》拼圖玩具,幼兒有根據動物的外形特徵進行正確配對的認知經驗。

二、物質準備:課件,三段不同材質的道路、海洋球、沙包球、月球車、跳跳袋、腳丫房子等和幼兒人數相當的器械、幼兒各自小時候的鞋子和襪子。

三、場地準備:幼兒面向教師呈半圓坐好

活動過程:

一、認識小腳

(一)和小腳一起跳舞

教師導語:小朋友讓我們一起到公園裏跳起圓圈舞,跟好老師出發啦。關鍵提問:剛才你用了小腳的哪個部位跳舞的?用腳尖、腳掌、腳後跟怎麼跳舞?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腳真靈活,腳尖、腳掌、腳後跟都能跳出好玩的舞蹈。

(二)找找小腳

關鍵提問:

1、今天小動物們也來公園裏玩了,看誰來了?這是誰的小腳?

2、我們找到了小動物們的小腳,你的小腳在哪裏?快把它找出來吧。收整襪子兒歌:拉長小鼻子(拉出襪頭),彎彎小身子(對摺),住進小房子(放進鞋子)

3、我們的小腳找出來了,仔細看看你的小腳上都有什麼?還有什麼?

4、腳趾在哪?數數看你有幾個腳趾?找找哪個最大?哪個最小?腳背在哪?搓搓腳背有什麼感覺?腳心在哪?撓撓腳心有什麼感覺?腳後跟在哪?捏捏腳後跟什麼感覺?

教師小結:我們每個人都有兩隻小腳,小腳是我們身上很重要的器官,也是我們最要好的朋友.

(三)比較小腳大小、感知小腳成長關鍵

提問:我們的小腳都是一樣大的嗎?和旁邊的同伴比一比,和老師比比小腳的大小。老師還帶來了你們小時候的襪子和鞋子,趕快找出來比一比、試一試還能穿上嗎?為什麼穿不上?

教師小結:原來我們的小腳是有大有小的,個子越高小腳越大。小腳是會隨着我們不斷增長的年齡和身高而不斷的長大的。

二、小腳本領大

(一)小腳的感覺

教師導語:這裏有三條小路,用小腳在上面走一走,看看有什麼不一樣的感覺。

關鍵提問:走這條小路時,你的小腳有什麼感覺?

教師小結:原來小腳和我們的小手一樣很靈敏,能感覺到堅硬、柔軟、冷熱、疼痛等不同的感覺,小腳可真棒!

(二)小腳找玩具

教師導語:看,公園裏還有許多玩具,快和你的小腳一起玩玩吧。

關鍵提問:你用小腳玩的什麼玩具?怎麼玩的?快和同伴説一説、快和老師説一説。

教師小結:我們的小腳可以跳、可以蹦、可以踢、可以澄,本領可真多!

(三)欣賞小腳大本領

教師導語:小腳還有許多特別的本領,我們一起看看吧。

關鍵提問:小腳還有哪些特別的本領?

教師小結;小腳可真了不起,能幹的事情可真多!讓我們一起誇誇它吧。

三、保護小腳

(一)引導幼兒遷移已有認知經驗,感知小腳的重要,尋找保護小腳方法。

關鍵提問:

1、小腳能做那麼多的事情,如果它受傷了,你們還能做的那麼棒嗎?

2、你有什麼好方法保護小腳呢?

教師小結:勤剪腳趾甲、天天用温水洗腳,小腳就會乾淨、健康:穿柔軟的襪子、合適的鞋子,小腳就會温暖、舒服。

(二)利用兒歌引導幼兒嘗試自主穿襪子、穿鞋。

教師導語:現在我們給小腳穿上襪子和鞋子保護它吧。

穿襪子兒歌:襪跟朝下張開口,小腳輕輕往裏遊,襪頭套住腳趾頭,襪跟套住腳後跟,輕輕一拉穿好了。

(三)師幼伴隨音樂再次跳舞,體驗和小腳跳舞的快樂:讓我們伴隨音樂,再和小腳一起跳個圓圈舞吧。(下場)

課後延伸活動設計

1、在區角中的美工區投放相應的水粉顏料、白色大畫布,組織幼兒用小腳印畫,並可將腳印畫帶到家中給媽媽爸爸講述自己的美術作品創作。

2、在區角中的'生活區提供幼兒多種材質和種類的鞋襪,引導幼兒進行家庭角色扮演,教會小朋友正確穿脱鞋襪的方法和順序。

3、在區角中的科學區投放嬰兒時期、幼兒時期、大童時期等不同階段幼兒的鞋襪,引導幼兒通過比一比、量一量、試一試、畫一畫等方法,感受小腳的成長變化。

4、在户外活動中組織和“會跳舞的小腳”相關的體育遊戲,如“踩腳印”、“穿大鞋”,體驗更多小腳遊戲的樂趣。

【課後反思】

本次活動我針對小班幼兒的自身年齡特點和認知行為規律,結合《指南》和《綱要》中的健康領域的目標和內容,將認識自己的小腳,知道小腳會隨着身體的成長而長大,是人們身體重要的器官作為活動難點:將通過多種感官體驗小腳帶來的樂趣,懂得愛護自己的小腳作為活動重點。根據小班幼兒“認識很大程度依賴於行動“的特點,通過創設遊戲情境、調動多種形式和感官進行體驗感受,引導幼兒自主認識小腳,感知小腳大小的變化,探索小腳的本領,感受小腳帶來的多種感官體驗,從談話、討論中引申出小腳會隨着我們身體的成長而長大,激發幼兒對小腳、對自己成長的期盼與渴望。

本次教學活動過程中我採用了情境遊戲法、感官體驗法、內容整合法這三種主要教學策略,通過和小腳跳舞做遊戲進行導入,引導幼兒遷移已有經驗、創設遊戲情境、調動多種形式和感官進行體驗感受,通過直接感知、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使幼兒自主認識自己的小腳,探索小腳的本領,感受小腳不斷長大帶來的成長喜悦,萌發保護小腳的自我保護意識,學習自我保護的方法。

此次活動幼兒全程參與積極性很高,因為活動的對象來自於認識主體的自身,這對小班幼兒來講無疑是件很神祕而又充滿情趣的事情,全體幼兒始終興趣盎然地投入活動。但在組織此次活動中仍有許多需要加強改正的地方,比如在引導幼兒運用小腳不同部位跳舞時,可以把動作的設計和幼兒熟悉的動物形象及動作結合起來:腳尖跳舞像美麗的小鳥、腳掌跳舞像身體笨重的大黑熊、腳後跟跳舞像憨態可掏的小企鵝,讓此環節的設計更加貼合幼兒的已有認知經驗、興趣,也更童趣化、遊戲化。幼兒對小腳的興趣還很濃,今後將為幼兒創造更多條件,讓他們繼續探索下去。

活動教學設計9

教學目標:

發展幼兒動作的.敏捷性。

教學準備:

1、4個健身圈

2、小旗若干

教學過程:

一、準備活動:做操《今天天氣真正好》

師:孩子們,今天天氣可真好啊!我們一起曬曬太陽、做做操、鍛鍊鍛鍊身體好嗎?

幼:好。

師幼齊做《今天天氣真正好》

二、遊戲《套圈比賽》

1、談話導入

師:孩子們,你們做的可真不錯。瞧!這是什麼呀?教師邊説邊出示健身圈。

幼:健身圈。

師;今天我們來玩套圈的遊戲好嗎?

幼:好。

2、遊戲方法

將孩子們分成四組,分別站在起跑線後準備,教師發令後各隊排頭,跳進圈裏,將圈從腳下往頭上套,再將圈放在前邊,然後跳到圈內,再將圈從腳下往頭上套,然後拿下,直到終點再回來,看誰勝利。

3、遊戲規則

(1)必須將圈從腳下往頭上套出。

(2)完成套環動作後,必須將圈放在前面然後挑進去。

4、開始遊戲

師:孩子們,你們聽明白了嗎?

幼:聽明白了。

師:好,我們開始遊戲,第一組準備好了嗎?

幼:好了。

師:預備-------開始

第一組幼兒開始進行套圈比賽。教師為勝利者發一面小旗

教師提醒幼兒注意遊戲規則,注意安全。遊戲可反覆進行。

三、教師整隊結束

活動教學設計10

各學校:

為加強語文、數學教師教學基本功訓練,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引導教師認真學習新課程教學理論,鑽研新課程標準和教材,積極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全面提高教師的教學能力,根據中心學校本學期工作計劃安排,特舉辦本次活動。為使活動順利完成,現將有關事宜通知如下:

一、參賽的對象

全鎮國小語文、數學中青年教師(省骨幹教師、省學科帶頭人除外)。

二、活動的.時間、地點

時間:12月2日(星期五)上午9:0011:00地點:語文---七小多媒體教室數學---三小多媒體教室

三、活動的程序、內容及要求

(一)比賽程序

1、各學校預賽:各學校組織預賽,擇優推薦教師參加中心校決賽。

2、中心校決賽

決賽名額分配為:城區學校,每所學校推薦3名語文教師、

3名數學教師參賽;農村學校,每所學校推薦1名語文、1名數學教師參賽。請各學校於12月1日前將參賽教師報名表連同初賽活動方案,評比結果,總結材料交中心校辦公室謝楓葉處或發至郵箱。

(二)比賽內容及要求

1、本學期的教材(單冊)中的講讀課文,每個年級每個學科現場確定12個課題,按1課時進行教學設計。原則上要求參賽教師選擇現場指定的本學期所教學科的課題撰寫教學設計。

2、參賽教師只能佩帶文具、教材及教參,其它資料如教案、練習冊等一律不能帶進考場。

3、撰寫教學設計必須以現代教學思想和理論為指導,運用教學設計的理論和方法,分析、研究教學問題,設計策略。教學方法及教學評價的方法和標準,體現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教學方法和教學手段上具有創新性和可操作性。

4、撰寫的教學設計應有完整的教學過程。各個環節的基本要求為:

(1)教學內容;

(2)教學目標(從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維目標制訂);

(3)教學重點、難點:從確立的目標出發,認真鑽研教材、分清每項內容的主次,根據學生的實際,找準疑點、難點和關健,優化教學過程;

(4)教具、學具準備:為創設情境、增強密度、直觀展示、保證效果,教師要根據現有條件,恰當地選用教具,合理運用現

代化教學手段;

(5)教法和學法:要根據教學內容選擇恰當的教學方法,並注重教學方法的優化組合;

(6)教學過程:教師在設計教學過程時要重點突出,對導入環節,問題設計,學生獲取知識的過程,練習設計等都要做到精心設計;

(7)作業安排:要有覆蓋性、代表性、典型性、層次性,突出因材施教;

(8)板書設計:要醒目,突出重點,佈局合理,整體感覺規範;

(9)教學後記(不要求寫內容)。

四、評獎辦法

1、12月3日中心校抽調學科評委組成評委會,按照《教學設計評比表》進行評選;

2、評委本着公平、公正的原則進行評獎,本次活動設一、二、三等獎各若干名,城區學校另設團體一、二、三等獎;

3、對獲獎教師頒發榮譽證書及獎品。

活動教學設計11

班會主題:

假期安全教育

班會時間:

20xx年xx月

班會地點:

教室

活動目的:

1、通過這次主題班會,引導學生學習安全知識,進一步增強學生的安全意識和自我保護意識;

2、掌握一些自救自護的本領;珍惜生命,健康成長。

活動過程:

一年一度的春節已來臨,為讓全體學生都能過一個安全有意義的假期,徹底杜絕在國慶期間學生一切非正常事故的.發生,下面強調需要注意的幾個問題:

一、交通安全:

1、自覺遵守交通規則,不在公路上跑鬧、玩耍。

2、橫穿公路要走斑馬線、人行道等,不得隨意橫穿。

3、嚴禁在公路上騎自行車。

4、遵守公共秩序,排隊等車,車未停穩不得靠近車輛,上下車時不擁擠。

5、文明乘車,乘車時要繫好安全帶或抓牢扶手。不坐破舊車輛。

二、防溺水、用電、防火安全

1、不要到河邊、水庫、池塘、水井等危險的地方玩耍、洗澡。遇到溺水者要呼救,不可親自去救人。

2、要在家長的指導下逐步學會使用家用電器。

3、不要亂動、亂接電線、燈頭、插座等。

4、不要在標有“高壓危險”的地方玩耍。

5、不準玩火,不得攜帶火種,發現火災不得逞能上前撲火,要及時報告大人或報警。

6、小心、安全使用煤氣、液化氣灶具等。

三、飲食安全

1、自覺養成良好的個人衞生習慣,飯前便後勤洗手,防止傳染病的發生。

2、購買有包裝的食品時,要看清商標、生產日期、保質期等,“三無”食品、過期食品一定不要購買食用。

3、生吃瓜果要注意洗乾淨後才可食用,不吃腐爛、變質的瓜果。嚴禁吸煙、喝酒。

4、不暴飲暴食,防止消化不良。

四、其他方面的安全

1、不要輕信陌生人,陌生人敲門不要開防盜門。

2、外出旅遊或走親訪友,萬一迷路不要驚慌,要呆在原地等候父母回找或及時撥打110,請求警察叔叔的幫助。

3、觀看比賽、演出或電影時,排隊入場,對號入座,做文明觀眾。比賽或演出結束時,等大多數人走後再隨隊而出,不可在退場高峯時向外擁擠。

4、睡覺前要檢查煤氣閥門是否關好,防止煤氣中毒。

5、不得玩易燃易爆物品和有腐蝕性的化學藥品。

6、不偷不搶,不拉幫結夥,打架鬥毆。

7、加強自我保護意識。遇到敲詐勒索、攔路搶劫及時告訴父母或打電話報警。不接受陌生人不被陌生人的甜言蜜語所迷惑,防止被拐騙、拐賣。

五、積極幫助家長做力所能及的事情,認真完成作業。

寒假時間,希望同學們在休息好的同時,幫助父母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務活。並按時完成作業。

總之,只要我們處處小心,注意安全,掌握自救、自護的知識,鍛鍊自己自護自救的能力,機智勇敢的處理遇到的各種特別的情況或危險,就能健康地成長。

活動教學設計12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探索並掌握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地進行計算。發展從表格中獲得信息,提出問題及估算的能力。

過程與方法

體會連加計算與生活的密切聯繫,運用連加等有關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在情境中解決實際問題,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作用。對學生進行德育教育。

教學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探索連加的計算方法,並能正確進行計算。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提高學生估算的能力。

突破方法:利用學生熟知的情境,理解算理。

教法與學法

教法:利用教材提供的信息,讓學生在感知生活的同時,感受學習數學的快樂。

學法:學生自主學習,培養整理知識的能力。

教學準備

教師:多媒體課件

學生:練習本。

教學過程

一、口算天天練

35+25= 24+36= 100+210= 250+250=

300+400= 460+240= 270+320= 430+540=

二、創設情境,發現問題。

師:同學們,我們在這樣寬敞明亮的教室裏學習是不是感到很幸福呢?可是,你們知不知道我國還有很多的兒童因為貧困而面臨輟學,請看圖片(貧困山區的圖片),這些年齡和你們差不多的孩子,因為貧困,只能在艱苦的`環境下學習,但他們依然儘自己最大的努力用功讀書,你們説他們這種精神值不值得我們學習?你們願意為他們做些什麼呢?(引出課題),老師吧他們捐書的情況做了個統計,一起來看看吧!

三、合作探究,解決問題。

1、看一看,説一説。

出示統計表。

師説:我給大家十秒的時間仔細觀察兩張表,看看你能從中找出那些數學信息。

學生彙報。

2、提出問題。

師:根據這些數學信息,你想説些什麼?能提出哪些數學問題?

學生彙報。

預設:

生1:哪個年級捐的書多一些?

生2:三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本?

生3:四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師:同學們提的問題很好,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問題,哪個年級捐書多一些?説説你是怎麼想的。

學生根據自己的想法與同桌交流,然後彙報。

預設:

生1:每個年級都有三個班,可以一個班一個班的對比,118比103多15,104比109少5,95比98少3,一班多出來的書,比後比後兩個班少的書的數量多,所以三年級多。

生2:估算一下每個年級一共捐書多少本?

生3:三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後,尾數是17,四年級每個班都補成100後,尾數是10,所以三年級多。

師:同學們的方法真多,如果我們算出每個年級的本書再比較就更準確了。要解決這個問題你知道怎樣列式呢?

學生嘗試列算式,交流後彙報。

三年級:118+104+95。

四年級:103+109+98。

3.解決問題。

師:觀察這兩個式子有什麼特點?

揭示課題(三位數連加),這就是我們今天研究的新知識。(引出課題)

師:我們先來解決第一個算式:118+104+95.

估算。

師:先估一估,大約有多少本?並指名説一説你是怎樣估的?

(設計圖意:讓學生經歷“估”的過程,得出結果的大致範圍。)

(2)算一算(學生獨立計算)

師:請選擇一種你喜歡的方法在練習本上算一算。

師:有同學已經算完了一種方法,試試你還能想到第二種方法嗎?(學生總共想到了四種方法)

(設計意圖:鼓勵學生很據情況採用多種方法進行計算)

(3)四人小組交流。

師:請把你的方法在四人小組中介紹一下(請幾名同學代表上台板演)

師: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些同學的方法跟你想的一樣嗎?你能看懂他們的算法嗎?

(設計意圖:運用已有的知識經驗,對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進行探究,並在其中培養孩子的傾聽能力、合作學習能力)

(4)全班彙報。

(將計算的方法按計算的方式進行分類,口算、脱式的方法請板演的同學介紹。)

師:先來看看這位同學的豎式計算,他用了幾個豎式?(2個)他是怎樣計算的?(先把前連個數相加,再把它們的和與第三個數相加。)他很巧妙的用以前的知識解決了這個問題。

師:這位同學的豎式有些不一樣,他只用了(1個)豎式,這個豎式以前可沒有學過,對比一下,這個豎式和前面豎式有什麼不同?(三個數寫成一塊兒,直接三個數相加)

教師板書:

師:三個數相加,怎麼計算?思考一下。

師:以各位為例,有沒有同學為我們講解一下到底該怎麼計算?

(個位上8加4等於12,12加5等於17,滿十進一……)

師:雖然是三個數在相加,其實計算方法是一樣的。看來新的知識同樣難不倒我們。

(設計意圖:在獨立思考解決問題,觀察板演的算式,聽、説計算的過程這樣一系列的活動中,讓學生在學生已有的知識基礎上深刻體會計算的方法)

師:今天我們用多種方法計算出三年級一共捐書317本,和我們的估算比較一下,是不是很接近?看來我們的估算是準確的。

(設計意圖:計算的結果與估算的結果相比較,讓學生體會估算的必要性,也體會估算可以驗證計算的結果。)

師:到現在,這道題我們解決完了嗎?對了,還應該寫答語,把問題回答完整。

四、展示交流,內化提升

師:現在我們一起來看看第二個問題“四年級一共捐了多少書?”

師:用今天學習的新方法算一算吧!

組織交流活動,讓學生在小組內將計算的方法和過程説一説,再全班彙報。

(設計意圖:鞏固練習連加的豎式計算。)

師:大家現在能確定哪個年級捐的書多嗎?

五、回顧整理 拓展延伸

師: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到了哪些知識?

生:學會了三位數連加的計算方法。

活動教學設計13

活動流程:

一、入場、秩序安排:

背景音樂:輕柔的音樂

活動過程:提前10分鐘教師協助家長和寶寶入場。安排座位並協助主持人組織好現場秩序。

二、表演舞蹈《我愛你》

活動音樂:《媽媽我愛你》

活動準備:統一服裝

活動過程:教師提前排練舞蹈,三至五名教師同台表演。

三、致辭:

今天是個相親相愛的好日子,這一天,我們和最親愛的媽媽一起度過,好激動!好幸福!今天不是我們小朋友的節日,而是媽媽的節日--母親節。媽媽每天都在精心的照顧我們,給我們洗澡、餵我們吃飯、陪我們遊戲、哄我們睡覺,因為媽媽我們更加幸福,更加温暖,請你在今天這個日子裏,對媽媽説一聲:"我愛你--"

主持人請寶寶對媽媽的耳邊輕輕地説聲"我愛你",並親親媽媽。

主持人説致辭時重複小聲播放背景音樂:《媽媽我愛你》的音樂。

四、欣賞童話受啟發

活動名稱:《小烏鴉愛媽媽》

活動準備:兩位老師把大黑垃圾袋從中間剪開,寶寶披在身上扮演烏鴉;另一位寶寶扮演小黃鸝和小喜鵲。

活動過程:一位老師負責旁白,邊講故事邊表演。

故事:在一個大森林裏,一隻老烏鴉正有氣無力的躺在家裏,小烏鴉焦急的看着媽媽。媽媽生病了,儲存的食物也吃完了,這該怎麼辦呢?小烏鴉拍拍翅膀,決定自己去找食物。於是它飛出了家門。一路上,小黃鸝,小喜鵲都招呼它玩,但它牽掛着生病的媽媽,找到食物就急急忙忙的往家趕。回到家裏,它把食物一口一口的餵給老烏鴉吃。

總結:小烏鴉是個懂事的好孩子,為了生病的媽媽去外面為媽媽找蟲子吃,小朋友們應該向小烏鴉學習,老師請小朋友回家也幫媽媽做一件力所能及的事情好不好?

五、孝順寶寶答記者問(介紹媽媽)

背景音樂:輕柔的音樂

活動準備:請寶寶回家問一問媽媽的喜好、話筒。

活動過程:

(1) 老師扮演記者,請每位寶寶逐個上來介紹一下自己的媽媽;

(2) 老師可在範例問題中挑選兩至三個問題進行提問,也可自己創編問題進行提問。

記者問題:(範例問題)

寶寶好!你的媽媽叫什麼名字你知道嗎?

媽媽是做什麼工作的你知道嗎?

你知道媽媽最愛吃什麼嗎?

平常在家裏愛和媽媽做什麼遊戲啊?

媽媽都幫你做過什麼呢?

你幫助媽媽都做過些什麼呢?

跟媽媽説句悄悄話,你會説些什麼呢?

媽媽給你經常講故事嗎?

媽媽什麼時候落淚你注意過嗎?

媽媽最漂亮的時候是什麼時候?

媽媽和你出遊時最愉快的一次是哪次?等等

六、漂亮媽媽時裝秀

背景音樂:

活動準備:開身帶鈕釦的衣服(自帶)、梳子、歡快音樂。

活動過程:提前讓每一位媽媽帶一件開身、扣鈕釦的衣服,教師再準備幾把梳子,媽媽坐在教室的一端,身前放着一個小筐,筐裏放着媽媽的衣服和梳子,遊戲開始時,寶寶從教室的另外一端跑到媽媽的身邊,幫助媽媽穿衣服,扣鈕釦,梳頭,然後快速地跑過來,誰的動作最快誰獲勝。遊戲過程之中,媽媽不能幫助寶寶,需要寶寶獨立完成。

七、智力遊戲對對碰

1、反應力遊戲

活動準備:紅色、綠色、 藍色、黃色色卡。

活動過程:

(1)兩位老師做幾種動作當寶寶和家長看到這些動作時也要做出相對應的動作。

如:舉起紅色卡--(寶寶和家長)拍腿、

舉起綠色卡--(寶寶和家長)跺腳、

舉起藍色卡--(寶寶和家長)拍手、

舉起黃色卡(寶寶和家長)用嘴巴發出"啦啦啦"的聲音;

或者:(老師)雙手向上舉高雙手相扣--(寶寶和家長)拍腿、

(老師)左手向左斜上方舉起右手叉腰--(寶寶和家長)跺腳、

(老師)右腿踢腿--(寶寶和家長)拍手、

(老師)大幅度扭屁股--(寶寶和家長)用嘴巴發出"啦啦啦"的聲音;

(2)老師用動作指揮寶寶和家長,請大家反覆練習幾次動作;

(3)兩名老師做相同的動作,請寶寶和家長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反應;

(4)將寶寶和家長分成兩組,兩名老師各帶領一組並做不同的動作指揮家長做出相對應的動作反應。

引導語:小朋友們做的好極了,家長的反應也很快,這種活動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反應、判斷能力,希望家長在家裏時也多帶寶寶做這類的活動,還可以讓寶寶來指揮爸爸、媽媽哦!

2、智力遊戲

活動準備:六級《智力2+1》P28、剪刀、膠棒。

活動過程:

(1)以家庭為單位做此活動;

(2)請寶寶找到P28中缺少的動物;

(3)範例:P28中1號缺少老鼠,剪下P31中的一隻老鼠,將反面藍色貼在P29中的。

1號空白處。

注:寶寶在做活動時老師應時刻觀察寶寶,並指導。

指導語:請您儘量讓孩子自己完成活動,必要的時候可以加以引導,這類活動能鍛鍊孩子的記憶力、觀察力,並加強他的動手能力。

3、規律藝術牆

活動準備:六級三冊P27、剪刀、膠棒、一面牆上貼一張裝飾好的大白紙。

活動過程:

(1) 老師請寶寶和家長一同將六級三冊P27中的動物圖案剪下;

(2) 老師在藝術牆上貼上動物範例圖案:狗、雞、斑馬、斑馬、雞;

(3) 老師請寶寶依照牆上所出示的動物圖案説出名稱;

(4) 請寶寶以家庭為單位上來按照範例按規律接龍,每個家庭可以接三個或四個動物圖案;

引導語:找規律的活動能很好的鍛鍊孩子的邏輯思維思考能力和觀察能力,以遊戲的活動進行能增加活動的趣味性,讓孩子更加感興趣,家長要多和寶寶做這類的活動。

活動總結:我們以上這三個環節是根據多彩思維人本數學中的活動來進行的,

這些遊戲可以訓練寶寶判斷、反應、觀察等能力,讓我們的寶寶更加聰明,在生活中家長也可以多和寶寶做這種遊戲,促進寶寶的智力提高。

注意事項:老師在活動中要幫助寶寶完成此遊戲,遊戲中老師要一直關注每一位進行遊戲的.寶寶。

八、創意母子大比拼

背景音樂:《***》

活動名稱:《時裝秀》

活動準備:節奏感強的音樂CD,各種質地的布料(如絲綢的、棉布的、大浴巾等)

各種顏色的羽毛,各種髮卡,各色的玩具串珠,廢舊報紙,雙面膠。

活動過程:每班選出5組表演的母子,老師播放音樂,請其他家長和幼兒為他們進行裝扮。然後在幼兒園內進行時裝表演。

九、疼愛媽媽乖寶寶(煽情)

活動準備:音樂《天下的媽媽都是一樣的》。

活動過程:小朋友們!媽媽每天都在為我們操勞,今天是媽媽的節日,我們為媽媽錘錘肩膀,揉揉腿好不好?請媽媽坐在椅子上,小朋友站在媽媽的身後,我們按照音樂的節奏為媽媽錘錘肩膀吧!問問媽媽舒服不舒服,現在請小朋友們揉揉媽媽的胳膊吧!親親媽媽,摟着媽媽的脖子搖一搖,告訴你的媽媽你有多愛她!小朋友為媽媽捏捏腿,趴在媽媽的腿上問問媽媽幸福嗎?

注意事項:

(1)老師提前聽音樂,掌握好音樂進度,每隔一段時間讓寶寶換動作;

(2)可以根據情況説一些煽情的話,讓媽媽寶寶感受到彼此的愛。

十、送花合影露真情(祝福媽媽贈送康乃馨花)

活動音樂:輕柔、舒緩的音樂

活動準備:裝着祝福語的歡樂球、康乃馨、相機、輕柔的音樂。

活動過程:

(1)教師發給每個寶寶一個氣球,氣球裏裝着小紙條,上面寫着對媽媽祝福和感謝的話語;

(2)教師請寶寶踩破氣球,紙條會掉下來,寶寶撿起來,媽媽帶寶寶念出上面感人的話語;

(3)與此同時,放輕柔音樂,使教室裏充滿了温馨、感人的氣氛,最後,每個寶寶把康乃馨花送給自己的媽媽,再把剛才感謝、祝福的話語重複一遍,同時親吻自己的媽媽,

使教室裏的氣氛達到了高潮。

(4)請個家庭分別在主題牆前照相留念;

(5)請照相前媽媽對寶寶説一句心裏話,然後拿着康乃馨在主題牆前面與寶寶合影留念,將最美好的一刻定格。

十一、快樂音樂Say goodbye

活動音樂:《我要我的滋味》。

活動準備:音響、音樂伴奏CD。

活動過程:請所有的寶寶和爸爸媽媽一同與老師做手指舞蹈,活動在高潮中結束。

活動教學設計14

活動目標

1、觀察、發現兩種顏色混合後能出現新的顏色,知道顏色的可變性。

2、能認真實驗並初步學會記錄顏色的變化。

3、對變色活動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體驗顏色變化的樂趣。

重點難點重點:

發現兩種顏色完全混合後會變出一種新的顏色。

難點:

能通過兩種顏色的混合發現顏色之間有趣的變化關係並作簡單記錄。

活動準備

1、實驗操作材料人手一份(紅黃藍三色顏料水、貼有顏色標記的水杯、攪棒);

2、桔子、樹葉、葡萄圖片一份;

3、“會變的顏色”集體記錄表、橙、綠、紫色標記若干。

活動過程

一、設置疑問,引起興趣。

1、(出示紅黃藍三色水)師:孩子們,今天我給你們帶來了三種顏色的顏料水, 是什麼顏色呀?

2、(出示圖片)師:我還帶來了三張圖片,看看是什麼?什麼顏色的?

3、設疑:今天我遇到了一個難題,我想來畫畫葡萄、桔子、樹葉,可是,我沒有 這些顏色,怎麼辦?不過我聽説紅、黃、藍三種顏色會變魔術哦,用它們兩兩結合, 就可以變出這些顏色來。你們相信嗎?

二、激發猜想,學習記錄。

今天你們就來做小小科學家,做個變色實驗,看看能不能把紫色、橙色和綠色變出來好嗎?

1、出示記錄表。

師:一起來看這張記錄表。表上有什麼?你能看懂嗎?(引導幼兒看懂表上的內 容:顏色標記和猜想標記)

2、記錄猜想。

師:你覺得紅色和黃色合在一起會變成什麼顏色?還有黃色和藍色、紅色和藍色呢?請把你的猜想貼在相應的空格里。

小結:看來,你們都有了自己的想法。不過,光猜想可不一定正確哦,小小科學家一定要親手做一下實驗才能得出正確的結果! 三、參與探索,操作記錄。

1、認識操作材料。

師:看一看,做這個實驗需要哪些材料。

(1)紅黃藍顏料水各 2 份

(2)貼有顏色標記的水杯 3 個

(3)攪棒

(4)橙、綠、紫三色標記

2、明確操作要求。

(1)根據杯子上的顏色標記選擇相應的'顏料水倒在一起,用攪棒攪勻,仔細觀察 它們變出了什麼顏色。

(2)做完一次變色實驗後及時在杯子下面貼上相應的顏色標記。

3、自主實驗並記錄自己的發現。

師:小小科學家們,趕快去試試吧! 四、交流展示,記錄結果。 1、集體交流實驗過程及現象。

師:誰願意來説一説,你是怎麼做變色實驗的?你發現了什麼? 2、現場演示實驗並記錄結果。

3、兒歌小結。

師:孩子們,我們一起來説一説,這些顏色是怎麼變出來的吧。

(結合記錄表及圖片)紅色黃色變魔術,變成橙色畫橘子;黃色藍色變魔術,變 成綠色畫葉子;紅色藍色變魔術,變成紫色畫葡萄。紅色黃色和藍色,變來變去真有 趣!

五、拓展延伸,結束活動。

師:剛才我們是用兩種顏色來變魔術的,如果把這三種顏色放到一起變一變,又 會變出什麼顏色來呢?孩子們,有空的時候記得去試一試哦!

活動總結

一、選材生活化。

新《綱要》科學領域中內容與要求的第一條指出:引導幼兒對身邊常見事物和現 象的特點、變化規律產生興趣和探究的慾望。因此,我選取了幼兒日常生活中非常熟 悉的、變化明顯的顏色來組織活動。單純的講解顏色的變化很難讓幼兒理解和掌握。 在《會變的顏色》活動中,我設計了有關顏色的實驗,通過讓幼兒動手嘗試發現顏色 的變化。

二、讓幼兒在探索中學習,在體驗中得到快樂。

幼兒的主動探究與學習是從問題開始的。因此活動開始時,我首先拋出問題,以 此引發幼兒興趣,使幼兒產生主動學習的積極願望,並把自己的猜測記錄下來。

經歷探索之後,每個人都有把自己的發現與他人交流的願望。幼兒可以澄清自己 的思想、觀點、方法和結果,還可以瞭解同伴的想法和做法,嘗試學會用不同方式解 決同一問題。

在探索交流之後,我針對不同記錄結果,進行集體演示,鞏固了幼兒的認識,進 行簡明的概括和整理,幫助他們提升經驗,並用兒歌小結。這樣,幼兒在經歷了猜想

記錄—探索實驗—分享交流的整個過程,體驗到探索成功的喜悦和快樂。

活動教學設計15

一、活動內容:

1、本次教育活動的內容以及在整個教材中的地位,作用和教材前後聯繫。

①教育活動的內容:

新《綱要》中指出選擇幼兒教育活動應該貼近幼兒的生活,來源於生活。我們的寶寶是21世紀的接班人,他們的健康成長有着至關重要的最用,所以,我們應該細心關注他們的成長、小班幼兒年齡小,可塑性很大,經過合理的教育和保育,孩子會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從小養成生活的規律化,可以在人腦的興奮和抑制活動中建立起具有一定節奏的動力定型。我們在培養中持之以恆不斷強化,以促進孩子形成良好的睡眠習慣。

②在教材中的地位及作用:

幼兒養成了良好的睡眠習慣,促進了幼兒身體的健康發展。葉聖陶先生曾説過:“好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受用;壞習慣養成了,一輩子吃它的虧,想改也不容易。”我們應該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應該從生活習慣入手。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的不適應感普遍較強。因此父母就應該配合老師,在家中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輕他們不適應。

③在教育前後的聯繫:

習慣養的好,終身受其福;習慣養不好,終身受其累、小班幼兒大多是處於3—4歲的年齡段,這個年齡段的寶寶正是養成良好生活習慣的關鍵期。我的觀點是:良好的生活習慣是培養出好性格的堅實基礎,好的性格又會決定孩子的一生。因此抓住關鍵期,培養寶寶良好的生活習慣,是不容忽視的。

2、本次教育轟動的重難點及依據

①活動重點:讓幼兒懂得怎樣午睡好;學習一些正確的午睡方法,逐步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依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中提到要培養幼兒良好的生活習慣、衞生習慣、語言習慣、社交習慣和勞動習慣。根據幼兒的身心發展水平和特點,要養成良好的習慣應該從生活習慣入手。每年九月份一批新的幼兒從家庭走向幼兒園,孩子的不適應感普遍較強。因此父母就應該配合老師,在家中為幼兒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以減輕他們不適應。

②活動難點:在日常生活中基本能做到不大喊大叫。

依據:生活習慣對於成人來説是稀鬆平常的事情,也無所謂對或錯,可是對於不斷學習、不斷成長的寶寶來説卻意義重大。我認為生活習慣可以包含很多方面:飲食穿衣、運動睡眠、日常保健、文明禮貌、閲讀學習等等。好的生活習慣一定可以造就好的性格魅力。所以我組織了安靜的活動,在孩子午睡時,大腦皮層逐漸適於進入抑制狀態,為了使卧室保持安靜,我們培養孩子要保持安靜,不能喧鬧、幼兒園是寶寶除了家庭以外最有利的學習場所,而且在幼兒園裏,沒有了家長的呵護,寶寶的成長更加堅強。

3、活動準備

寢室環境佈置“怎樣午睡好”,布娃娃一個。

二、活動目標:

教育目標活動是活動設計的重要環節,《幼兒園指導綱要》中指出:活動目標是幼兒園活動

的指南針,它即是活動設計的起點,也是活動設計的終點。孩子對事物表面特徵的觀察已積累了一定的經驗,根據其年齡特點及發展水平,本次活動的意旨是:要求孩子從自身做起,從日常生活點滴小事做起,並在潛移默化中領悟到養成良好睡眠習慣的重要、我特制定以下活動目標:

①認知目標:在睡午覺時,能把脱下的衣褲、鞋子,較整齊地放在固定處。並學習何鑽被窩入睡,加強保暖。

(依據)能否自己穿衣服是孩子自立能力強弱的一個重要標誌。大多數孩子脱衣服睡覺沒問題,而穿衣服起牀就麻煩了。還會常鬧出笑話:穿錯鞋、穿錯褲子、漏穿了、穿反了衣服都是常有的事。針對幼兒穿鞋難的問題,可以利用兒歌等方法對孩子進行手把手的技能練習②情感目標

③能力目標:逐步養成良好的午睡習慣。

(依據)幼兒園有自己的作息時間和要求。家長在幼兒未入園時或入園後的雙休日中也應該按照幼兒園的作息時間要求幼兒,這樣幼兒會較快地適應新生活,同時能培養孩子從小就有一個遵守時間的好習慣。

三,説教法提示(每個教學法之後,都要寫上依據,為什麼實行這樣的方法)

新《綱要》提出:創設一個寬鬆的環境,讓每個幼兒都有機會參與探究活動,進行嘗試,感受參與的樂趣,並能鼓勵幼兒大膽發表自己的想法和意見。應以“教師為主導,幼兒為主體”的精神,因此,在活動的始終,教師充當幼兒的支持者,引導者和參與者。讓幼兒有廣闊的空間發現和探討,並在此過程中尋求探索的快樂。

根據教學目標和我班幼兒實際,我採用了以下幾種教法:

(1)情境表演法:讓幼兒形象地感知怎樣午睡好、(演示娃娃的午睡)讓幼兒在感知“娃娃”的'午睡過程中,形象地理解以下兩點:

a為了避免起牀時不受凍,能趕快穿上自己的衣、褲、鞋、襪,就應該把這些東西整齊地放在固定處。

b為使在睡覺時不受涼,就要蓋好小棉被,學習鑽被窩入睡。

(2)直觀教學法:幼兒的思維特點是以具體形象思維為主,小班幼兒在直覺行動思維基礎上,逐漸演化為憑藉主要事物的具體形象或表象進行思維理解語言和詞義,根據這一特點,我採用了直觀教學法,我親自將脱下來的外衣,鞋子等疊整齊,引導幼兒認真觀察事物,調動幼兒的觀察興趣,引發他們積極地思考、用生動形象的肢體語言解讀兒歌內容,讓幼兒用自身的動作理解兒歌內容,讓幼兒瞭解養成好的習慣的重要。

(3)自主操作法:心理學家皮亞傑認為,孩子是通過主動的實踐經歷來建構他們自己的知識、智能和道德的。在活動中我讓孩子充分讓體驗、實踐,讓他們知道養成好的睡眠習慣的重要。

(4)遊戲法:17世紀(捷)教育家誇美紐斯説:遊戲是發展多種才能的智力活動,是擴大和豐富兒童觀念範圍的有效手段。福祿貝爾認為,遊戲是兒童內部需要和衝動的表現,遊戲作為兒童最獨特的自發活動,成為幼兒教育過程的基礎。遊戲是幼兒自由結伴進行的,它能給幼兒帶來歡樂和滿足。在幼兒學習生活中開展遊戲活動,對兒童成長有明顯的作用。它不僅能滿足幼兒遊戲的需要;為幼兒創造適宜於他們身心發展特點與需要的幼兒園生活;使幼兒能擁有快樂的童年生活水平。另一方面,它能寓教於樂,適合幼兒身心發展,引導和促進幼兒的學習與發展,為幼兒終身的學習與發展奠定良好的素質基礎。

四、活動流程: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激發幼兒興趣

讓幼兒形象地感知怎樣午睡好、在活動的開始,我會拿出準備好的布娃娃,加上自己的肢體動作,語言、(演示娃娃的午睡)

讓幼兒在感知“娃娃”的午睡過程中;

a為了避免起牀時不受凍,能趕快穿上自己的衣、褲、鞋、襪,就應該把這些東西整齊地放在固定處。

b為使在睡覺時不受涼,就要蓋好小棉被,學習鑽被窩入睡。

(二)主體參與,在活動中獲得經驗

1、邊表演邊念兒歌《午睡》通過生動,有趣的形式,提高幼兒練習的興趣,幫助幼兒掌握正確的方法、讓幼兒邊聽邊做、將脱下的衣物等放在固定處。

脱下鞋子和外衣,端端正正放整齊。

鋪好被子上牀去,小被暖和蓋身體。

閉上眼睛手放好,不吵不鬧睡午覺。

房間裏面靜悄悄,一覺醒來精神好。

2、教幼兒把小鞋子放整齊。教師邊念兒歌《小船靠岸》邊引導幼兒把鞋子放整齊。小鞋小鞋像小船,離開小腳要靠岸。

快快劃呀快快劃,誰的小船先靠岸?

誰的小船靠得好。

標籤: 教學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hy/sheji/w03opg.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