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學問谷 >

校園範例 >觀後感 >

聽講座有感17篇

聽講座有感17篇

聽講座有感 篇1

近期園長將自己在XX幼教峯會中學習的內容和光盤同我們分享,讓我倍受啟迪、收穫連連。印象最為深刻的講座之一就是華愛華教授“遊戲與教學”講座,帶着對遊戲活動的疑惑,我從遊戲這個永久的話題中,感悟了華愛華教授對遊戲的不同解讀……

聽講座有感17篇

一、感悟“教師要做孩子游戲的玩伴”

平日中,我們的教育活動看似很嚴密,從網絡圖到活動安排、區域活動和家長工作,可以説都在預設的計劃之中,我們的遊戲也是圍繞教育目標設置的,孩子們在老師的調控下完成指定的任務,在區域活動中孩子們操作着老師準備好的一切,缺少了應有的快樂和自由。而華教授就教師怎樣將“遊戲與教學兩者融合、互為生成”這個問題,針對現在的幼兒園遊戲狀況及老師提出了其積極的主張。

首先教師要認同幼兒的興趣需要,即遊戲不能由老師安排,而應該來源於孩子們的興趣,教師關注孩子的興趣去向,根據孩子的興趣需要創設遊戲,從孩子的遊戲中捕捉教育契機。華教授舉例《運水》活動,就是老師根據孩子們在遊戲中利用布運水成功的事件,讓老師發現教育契機-所有的布都能運水嗎?從而設計開展了一節精彩《運水》活動。這讓我想起自己平日的工作,孩子們也運水玩過,有過很多類似的趣事發生,但是就沒有抓住教育契機,忽略了孩子,沒有真正的關注、觀察孩子,華教授的講述讓我重新審視自己,放手的同時,要把眼睛和心留在孩子身上。同時華教授對教師在介入幼兒的遊戲時,應在觀察的基礎上確定介入的時機和方法,結合《搭杯子》的活動給我們詳細的講述了老師正確的介入對孩子認知發展的重要性。回顧我們的教學活動,則像專家所説的“我們的孩子就像一個個童工或打工者,在操作着老師準備好的一切”,也許平時幼兒是通過遊戲來學的,教師是通過遊戲來教的,但同時需要我們給幼兒遊戲中的自由,讓主題學習遊戲化!遊戲應該成為教師解讀孩子的窗口,在遊戲中,我們要關注每個孩子、關注每個孩子的行為和需要,讓遊戲滿足幼兒的心理、情感和能力發展的需求……

二、精彩的案例,全新的遊戲詮釋。

華教授不僅幫大家把“遊戲與教學”相關的許多概念梳理清晰,同時還通過大量的源自幼兒中的精彩實例,讓我感受到了她理性的分析能力、執著的反思精神,生動地展現了自己在實踐中是怎樣把遊戲和教學整合起來的。精彩的片斷、機智的表述展現真正將“遊戲”歸屬兒童的嶄新的人本理念,也讓我深深地為她善於觀察、理解和支持孩子的行為折服,更為她的孩子們在遊戲中所表現出的大膽、聰明和自信而感動,是我努力學習的目標。

三、有感於“讓幼兒在遊戲中學習,遊戲中成長”

觀看講座視頻,華教授提出了這樣一段話“教師必須具備三種能力:一是準確解讀幼兒遊戲行為所藴含的發展水平;二是判斷課程目標與幼兒當前發展的可能性;三是支持幼兒行為意願前提下的引導機智。如果教師不具備這樣的能力,教學與遊戲結合導致的結果是教師控制遊戲,即教師為集體教學進行情景化設計,成為幼兒在老師的直接控制下進行的'集體學習,教師為活動區設計大量作業性操作材料,成為教師用道具來控制幼兒行為的個別化學習,幼兒園出現了許多虛假的遊戲,幼兒失去了遊戲的自主性,教師也為此苦不言堪。”讓我回味無窮,反思無數、更讓同樣作為幼兒教師的我重新審視自己的教育行為。今天的孩子需要什麼?我在其中能教什麼?今天的孩子應該學習什麼?我在其中該怎麼教?”

講座中華教授提到了《指南》裏“遊戲與教學的關係”,促使我再次翻看《指南》,細細品讀,我認識到《指南》的實施賦予我們教師“以幼兒發展為本”教育理念,要求我們真正轉變角色去關注、理解發展中的幼兒,瞭解孩子的現有水平,把握遊戲的價值目標取向,萌發其遊戲介入的願望,為孩子創設有意境的、豐富的遊戲環境。通過睿智的預設與思考,適時地因人而異的介入支持和指導來引導孩子不斷地積累經驗,產生遊戲的靈感,在快樂的遊戲中獲得經驗、獲得成長。總之,學習與遊戲的整合是在遊戲和學習相關因素的互相促進、互相融合的過程,在以後的學習和工作實踐中我要進一步引發幼兒自己確立主題,特別留意平日裏幼兒談論的感興趣的話題、以便於每一個孩子在遊戲的互動中得到真正的發展。

通過本次培訓,讓我對遊戲有了新的認識和啟發。同時,我也深切感受到了自身存在的不足,需要不斷的接受新理念、新信息,不斷使自己在專業化成長的道路上不斷進步,追求新的發展。最後用華教授的一句話“幼兒通過遊戲來學,教師通過遊戲來教”,亦讓我們伴隨孩子們的遊戲成長吧!

聽講座有感 篇2

近日,我校舉辦了一次有關孝道文化的講座,讓我們受到了啟發。

這次講座,主要講的有感恩父母、感恩老師、感恩身邊的人。其中講了這樣一件事:一個孩子是家裏的“小皇帝”,衣來伸手、飯來張口,卻不知父母工作的勞累。一天中午,辛苦工作的爸爸回來後,發現兒子正在看電視。兒子發現回家的爸爸後,並不是上前關心爸爸,而是罵道:“這麼晚才回來,我上學都要遲到了!快去給我做飯!”罵完後,又繼續看電視。爸爸趕緊進廚房為兒子做飯,一不小心切傷了自己的手指,兒子卻不聞不問...........

“快給我做飯去!”這是多麼惡狠狠的話!故事中的孩子非但不感恩父母,而且這樣對待父母,這對一個民族來説是多麼可悲的啊?不過這個故事讓我想到了孟佩傑的故事,孟佩傑照顧生病的母親十幾年卻從無怨言她也是一個普普通通的女孩,卻在我眼前閃着耀眼的光芒。

看了別人的.故事,我們應該反省一下自己,現在的學生,那個不是家裏的“小公主、小皇帝”那個不是父母的掌上明珠?當我們在享受家人的愛時,有想到感激、孝敬和回報嗎?沒有,真的沒有。我們都認為這是應該的,這份愛就是自己應得的,但並不是這樣。

我雖不是家裏的“小公主”但在家裏很少做家務,也很少給父母過生日,聽了這次講座,我明白了父母的愛是無私的,但我們一定要學會感恩。

“百善孝為先”孝道文化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我們要把它發揚光大。

聽講座有感 篇3

今天有幸聽了王老師《英才是如何培養》的講座,總體感受很平實,也很實用。以下是王老師的一些教育觀點:

1、 成功與否,關鍵不在於能力,而在於你是否“真得很想”。只有你有了明確的目標,並“真得很想”達到你的目標,那就是成就你夢開始的地方。(我個人的理解“真得很想”不是空想而不行動,而是全心全意、全力以赴的執着與毅志。這對我們絕大多數人來説自然是成功與否的“關鍵”。)

2、 父母是孩子第一任老師,也是終生老師,沒有人可以替代。(你也不要去設想誰會完全替代你去完成教育你孩子的歷史使命。)

3、 家長對待孩子絕不可草率行事,要慎言慎行,杜絕不理智的言行傷害到自己的孩子。(情緒化的言行對孩子的成長最為有害。)

4、 學習是孩子自己的事,但父母要懂得幫助孩子去研究學習、研究未來發展之路。

5、 父母與孩子的溝通不應是語言上的,身體上的,時間上的,而應是心靈上的。傾訴與傾聽是最好的溝通方式。

6、 孩子的問題就是家長自身與家庭問題的.集中體現。

7、 差生的產生是屢戰屢敗、並屢被人否定的結果。轉變差生的關鍵就是讓他享受到進步的過程與成功的喜悦,這其中,鼓勵培養孩子自尊、自強、自立最好的方法。

8、 要努力在孩子眼睛發亮、笑臉開放時對孩子進行教育。

9、 孩子的心理成長是一個由他人評價為主到自我為主的過程。

10、 讓孩子變笨的十大策略:

一是過分要求;二是處處干涉;三是追求完美;四是重視高分;五是父母不合;六是不準發問;七是事事代勞;八是限制遊戲;九是鼓勵聽話;十是拔苗助長。

11、 成就自己就是要激發內心超越他人、超越自我的野心與霸氣。一個人可怕的不是看不到自己的差距,而是看不到自己巨大的潛能,激發自信心。

12、 如果需要努力的事太多,請從最容易的一件事開始,退到最原始的狀態――這裏也是夢開始的地方。

聽講座有感 篇4

3月12日下午,我們在學校會議室聆聽了校長《如何實現少教多學》的專題講座,讓我體會到了在課堂中要依靠學生的學,才能真正實現少教多學。

新課程標準中明確指出:學習是一種個性行動。但是,目前的課堂教學仍然普遍存在着一些突出的共性問題:

1、教師講得多,學生活動少。

2、隨意提問多,激發思維少。

3、低效互動多,當堂落實少。

4、繼承傳統多,自主創新少。這樣,學生的自主性、獨創性缺失,主體性被壓抑。教師越教,學生越不會學,越不愛學,越學越盲目。所以,我們尋求一種教學方法 “少教多學”。

“少教多學”:“少教”不等於“少做”。課堂“少教”了,意味着課前老師要“多做”,即是上課前要更充分地備好課。備好教學情境,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備好教材,落實教學目標;備好學生有可能出現的學習情況。“多學”是要使學生“樂學”、“願意學”。只有“少教”,課堂上學生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去思考問題、探討問題和解決問題;只有“少教”,課堂上才會有充足的時間讓學生去進行有效的合作學習;只有“少教”,課堂上才會有充足的時間去對學生進行及時的.教學評價;只有“少教”,課堂上才會有更多的時間、空間去體會數學,這樣學生課堂小結才會更深刻。

教師“少講”是數學課堂活起來的前提,學生“多説”是數學課堂活起來的關鍵。愛因斯坦曾指出:“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為此在教學中要鼓勵學生質疑問難,大膽猜想。我們的課堂教學中,常常見到的是“自問自答”式的提問,或“連環炮”式的提問。這樣只注重形式上的完美,突出對知識的灌輸,不敢放手讓學生自主探究,大大影響到課堂教學的實際效果,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應該説,教師在課堂上不能不發問,但並不是問得越多越好。

作為教師,我們不要只精心打造自認為充實的課堂教學,要“以學定教,少教多學”,應該多給學生一點空間和時間,多給學生一個探索的舞台,多讓學生展示一些真實的自我,從而使課堂煥發生命的活力。那麼,我們教學中就少做一些,讓學生嘗試多一點、思考多一點、體驗多一點、合作多一點、交流多一點、展示多一點,讓學生成為課堂的主宰者,成為學習的小主人,他們的主觀能動性被最大限度的調動起來,從而對數學產生濃厚的興趣。

實踐告訴我們,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只要把握得好,少講比多講收到的效果確實要強。“少教多學”注重的是一種可持續發展能力的培養,它意味着更少的依賴於死記硬背的學習,反覆的考試和“以不變應萬變”的教學方式,更多的關注經驗式的發展、自主學習、差異化教學和終身技能的培養。它注重學生思維、態度、性格和價值觀的形成,力圖通過創新並且有效的教學方法和策略來塑造學生的性格。

“少教多學”觸摸到了教育的核心———為什麼教、教什麼、以及怎樣教,這正是世界各國的教育改革所追求的最本質的初衷。總之,“少教多學”就要給學生讓出時間和空間,以“少教”達到“多學”的願望。“老師精講,學生多學”。在課堂教學中,將重點放在提高教師和學生之間互動的質量上,激發學生的學習慾望,讓學生把“要我學”變為“我要學”,使學生更加致力於學習,取得理想的教育效果。使他們能夠更加全面、深刻地理解自己所學的知識,實現高效課堂!

聽講座有感 篇5

週五,甘亦農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個健康講座。到了六年級,我們對健康的意識和理解還是模糊的,我對它很感興趣。聽完後我受益匪淺。健康原來還包括:身體健康和心理健康。

甘老師語言幽默,這點我很喜歡。我最喜歡的就是《三黃雞的故事》,這個故事講的是這樣的.:有一段時間,有人到市場上賣三黃雞,他説:“這三黃雞可是吃精飼料長大的!營養價值好的很!不信買回家試試!”然後就有很多人來買,並互相宣傳。有一個科學家知道了,買了一隻回去研究。過了一段時間,科學的結果出來了:吃精飼料的三黃雞營養價值不僅沒有散養的三黃雞好,而且雞皮鬆弛,沒嚼頭,還多油,雞肉一燒就爛,軟軟的不好吃。這隻能證明一個問題:人吃補品沒用,會增壽嗎?不會。能強健身體嗎?不能。可能吃了補品還比不上不吃補品的人活得好呢!看看電視上的廣告把補品説得神乎其神的跟仙丹似的,我咬牙切齒:原來是消費欺詐!!其實要有健康的體魄很簡單,有兩條就足夠了!第一運動!第二要有良好的、樂觀的心態!

我身邊就有這樣活生生的例子,那就是我的太外婆,今年89歲高齡!精神矍鑠,走起路來健步如飛。我們要小跑才能追上她,她吃補品了嗎?她“吃”了,這個補品就是每天的運動:她每天都去走大約一公里的路去紅梅公園打太極拳,散步。這才是真正的補品!運動早以將她身上的污濁之氣全除光了!況且,幾年前,她還做過胃切除手術。術後,她還是一如既往,堅持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還有望活到100高壽!

運動就是最好的“補品”。多多運動,保持樂觀的心態,這樣才會身心健康!為生命加油!

聽講座有感 篇6

“聽君一席話,勝讀十年書”。今天,聽完了柏斯集團總監吳天真爺爺為同學們帶來《追求真善美,弘揚正能量》講座後,我受益匪淺。

吳爺爺用自己的動人事蹟告訴我們,百善孝為先,把我撫養成人,沒有他們就沒有我們的一切,我們要懂得感恩父母,不要無釐地鬧,讓父母傷心,要知道父母不管怎樣對待你,你都要知道這是愛我們的。學會感恩,會讓我們的生活充滿快樂。

聽了吳爺爺的講座,我心潮澎湃,自愧弗如。腦海中浮現出前幾天發生的那件事……那天我正悠閒地坐在客廳裏看電視,享受着“視覺的盛宴”,而媽媽卻在一旁做着家務。電視越看越精彩,我就越坐越靠近電視機,眼睛直勾勾地盯着電視機,被那精彩畫面給吸引了,不愛外界一點兒打擾。正看到高潮,這時候,媽媽神不知鬼不覺地出現在我的面前,擋住了我的視線,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勢”嗖的一下把遙控品搶走了。我急了,一把站起來,想把媽媽手上的遙控器搶回來。媽媽無視我的行為,發動了“喋喋不休之碎碎念”:“你看,你在電視機前坐一下午,看了那麼久電視,也就算了,你還坐得那麼近,是想把眼鏡度數加深啊……”面對老媽的“唐僧唸經”,我不耐煩了,回了媽媽一句:“才看一下午,又沒有很久。而且我只是坐近了一點,又不會怎樣……”我的話還説完,只見媽媽咬住了牙,嘴脣微微顫抖,已經被氣得説不出話來了。我被媽媽的怒氣嚇得大水衝崩關帝廟——慌了神,只感覺自己的心空蕩蕩的',好像失去了什麼。可我就是張不開嘴,也沒有向媽媽主動認錯。我和媽媽僵持着,過了一會兒,我衝出客廳,跑回房間,把自己反鎖在房間裏,心中的怒氣久不平息。聽了吳爺爺的話,我知道自己錯了,那天放學,我回到家,放下書包,立馬跑去找媽媽。見到媽媽,我向媽媽道歉:“媽媽,對不起,那天是我做錯了,我不應跟你沒大沒小的。”媽媽見我向她道歉,露出了滿意的笑容,説:“孩子,知錯就改,就是好孩子。媽媽知道你喜歡看電視,但是看久了,對眼睛有害,所以那天才會阻止你。不過今天你主動認錯,媽媽感到很欣慰。”媽媽一把摟住我,流下了眼淚……後來,我學會了感恩,以前,我經常和父母鬧彆扭,嫌父母做的飯菜難吃,覺得媽媽的話囉哩囉嗦,可這些都是父母對我的愛啊。以後,我要孝敬父母,好好聽父母的話,不和父母頂嘴,幫他們分擔一些家務,等媽媽勞累一天回來後,幫他們捶一捶背。

百善孝為先,我會謹記吳爺爺的教誨,感恩父母。“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從今往後,我要做一個懂得感恩父母,報答父母的人。

聽講座有感 篇7

“知識是一切的基礎,讀書是學問的基礎。”這是薛爺爺講的一句話,我身受同感。

我十分敬佩薛家柱爺爺。在他小時候哪有這麼好的條件,沒有錢買書。只有媽媽留下的辭海和爸爸。這些書在我看來,只是工具罷了,可這對那時的薛爺爺來説卻是寶物。薛爺爺有事沒事就翻翻字典看看地圖,就這樣喜歡上了讀書。為什麼要讀書呢?可以發現不管是科學家、評論家、作家……這些有名的人物都是非常喜歡讀書的。讀書的'意義和作用是什麼?讀書的意義是可以開通視野,讀書的作用則是可以增強寫作水平,加強愛國情懷,改掉生活中的小毛病等等。

我最有想法的就是最後一個話題:讀什麼書好?我最近,看到別人在看金庸的那些武俠小説,我非常羨慕,我也想看,但是,受到媽媽的拒絕。我聽了薛爺爺的講座後,媽媽知道了看武俠小説也能帶來很大好處,於是,媽媽媽媽也同意了,我很高興,我終於解決了我的問題,很滿意。

最後,我們和薛家柱爺爺進行交流大家都問了生活中自己的一些問題,薛家住爺爺一一解答。我記憶最深的問題了:問:“薛爺爺最近我朋友在寫一些小故事小説,您怎麼看?”

(我也是其中的一個)薛爺爺:“雖然,我不建議大家寫長篇的文章。但是,小故事和短篇小説也是小練筆吧!行!“

聽了薛家柱爺爺的講座後我身受感觸,讓我們一起讀書吧!

聽講座有感 篇8

星期二下午,我們六年級在學校的安排下,聆聽了進出境檢疫某組織的王叔叔的講座。雖然講座持續了很長時間,但王叔叔講得很認真,同學們也聽得很專注。

王叔叔用一個個生動的例子向我們説明了一些物品對我們的危害,我覺得很有道理。因為我在前面的觀察中發現,這些水果的個頭都比普通水果大好多,因為他們是從外地帶來的.。也許被蟲咬過,也許果蠅在裏面安家講座還向我們介紹了一個特別的朋友,它們和我們一起保衞我們的家園,那就是狗狗!當軍犬“普京”登場時,全場人都擁上來,一睹“普京”的風采:坐下,敬禮在口令聲中,這些動作他都準確地做了出來,還當場識別有害物品“變異”的水果,後來還傳過來一個塑料袋子,裏面真真正正有一隻蟲在水果裏蠕動。同學們看了都驚呼“真是厲害”。

通過今天這堂課,我瞭解了有害物品對我們的危害。我們中國正是有像王叔叔這樣的進出口檢疫部門的工作人員在守衞我們國門,才得以讓我們能吃上健康的食物。謝謝你們!

聽講座有感 篇9

星期四下午,老師突然説:“今天下午,郝移淼的媽媽要來咱班講‘心理學’。”打架聽了,嚇了一跳。並且議論紛紛,有的説:“哎呀媽呀,郝移淼的媽媽竟然還會‘心理學’。了不得呀!”“這專業不專業,會不會把人看出毛病來?”

伴隨着上課鈴的響聲,那位家長也來了。她首先跟大家問好,並且交朋友。然後就開始講課了。

做自己

“心理學上的.白金法則是:別人希望我真樣對她(他)好,我就怎樣對待她(他)。”“要做自己”“自己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自己。”“還要活出我自己的特色與滋味!”

我覺得她説的話句句在理,因為:我就是我自己!

還有一句話也很好,那就是:“我不完美,但我在追求完美。”

然後她讓我們説説在追求完美的過程中,需要做到那些。

男生認為:“信心、品味、聰明、勇敢、樂觀、誠實、冷靜。”

女生認為:“責任心、勤快、認真、道德、善良······”

愛自己

永遠的愛自己,要善於保護自己,愛自己都在方方面面。

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要樂觀,要平和。只有冷靜,才能讓我們更強大。

別人的事情我們管不了,也就不要去管。

要鍛鍊自己的身體,要對所有的食物,有所選擇。

成就自己

心態決定行為,行為決定習慣,習慣決定性格,性格決定命運。

學習要有認真的態度。活到老,學到老。

愛閲讀,要摘抄。

語文:要有閲讀的習慣。

數學:糾錯。

我以後也要做到這些,並且要做的好。我相信:只要做到了,就一定能成功!

聽講座有感 篇10

11月18日,我校全體教師齊聚在學校多媒體教室,聆聽了一場由北京師範大學錢志亮教授帶來的精神大餐——精彩紛呈的《生命視野中的教育觀》講座。錢志亮,北師大教育學院副教授、碩士導師,他曾任北師大實驗國小書記,兼任中國兒童安康成長專家委員會祕書長、中國教育學會中青會祕書長、國家未成年人保護法修訂工作專家委員。在報告中,錢教授語言幽默、表情豐富、表演生動,闡釋了對生命、對教育的態度和理解,解讀了生命和教育的意義。

錢教授指出:生命來之不易,要好好珍惜。生命的誕生是奇妙,一個人的出生是10億分之一的機率,簡直是一個奇蹟。他説要去了解生命才會敬畏生命,才會珍惜生命,才會善待生命,才會呵護生命,從而捍衞生命。

錢教授還指出:無條件接納每個學生是教師最基本的`良心。這是為人師者的基本道德,也是學校之所以為學校的基礎。學校本身是應是海納百川的,不管貧富貴賤,不管高矮胖瘦,不管美醜美惡,只是適齡兒童,我們都應給予接收並保護好,因為這是一個鮮活的個體。孩子的一切是父母給予的,孩子之間的差異在出生的那一刻就定型了,孩子沒有錯。

錢志亮教授在講座結束前給了教師們八個建議:不否認夢想,不一成不變,不只憑經驗,不轉移壓力,不強行灌輸,不動輒告狀,不隨意懲罰,不只盯缺點。確實,孩子是弱勢羣體,是需要被我們保護的對象,應該多看到孩子的閃光點,多鼓勵少苛刻。

在演講中,錢教授親切幽默的語言、出神入化的演示,恰到好處的互動,給了在場的老師們一次強烈的生命教育的震撼,讓為人師者對生命的理解、對生命教育的定位更加明晰。

聽講座有感 篇11

這個星期五,我們全體三、四年級同學在演奏廳聽了一場交通講座。

主講人是錢警官,講座一開始他就説明了交通安全的重要性。我想:有人只為少走一些路,就喪失了自己温暖的家庭,得不償失。接着錢警官指導我們要以小手牽大手,用我們學習的知識來告訴家長,提醒家長交通安全方面的錯誤,用自己渺小的力量來幫助大人。最後,錢警官讓我們認識了三種類型的牌:警告牌、提示牌和禁止牌,並讓我們搶答,猜牌的意思。

我想:我們的學習是學習做人的道理,我們也應瞭解交通法規,且學以致用,將我們的知識運用到現實生活中,讓家長遵守交通法規。只有我們每個人一起努力維護交通安全,才能夠保持交通的暢通,也可以減輕警察們的負擔,這豈不是一舉兩得嗎?可是,有些人寧願拿生命做賭約,也要酒後駕車。對於他們,我們應該耐心勸導,説明酒後駕車的'危害。若成功了,你就成為了一名優秀的小公民;若失敗了,也別垂頭喪氣,因為你的堅持必會換來成功。

一場普通的講座,卻有着深刻的教育意義。

聽講座有感 篇12

到長春聽了馮恩洪教授的專題講座,對他關於---經營班級文化、塑造班級靈魂的獨到見解印象很深。他説:“環境是一種教育力量。我可以叫我的學生不隨地吐痰,這是一種教育,但是我還應該創造一種環境和氣氛,使學生不好意思隨地吐痰。我可以叫學生勤奮學習,我還應創造一種氛圍,使學生置身其間,不學覺得愧對老師,愧對學業。這是一種更高層次的教育。”這種教育就是營造良好的班級文化。將他的做法總結如下,與各位共享。

班級文化的建設,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1、物質文化建設

屬於班級文化的硬件,是看得見,摸得着的東西。班級物質文化包含教室內的環境佈置及師生的儀表等,是班級文化的基礎及其水平的外顯標誌,具有“桃李不言”的`隱性教育功能與教育效果。

2、制度文化建設。

主要表現為班級規章制度。規章制度定的好壞,是否科學、合理,是班級文化建設水平高低的一個重要標誌,它不僅反映了一個班主任文化水平的高低,更反映了其班級管理水平的高低。

3、精神文化建設。

這是班級文化的核心內容。主要指在實踐過程中,被班級大多數成員認可的共同的文化觀念、價值觀念、生活信念等意識形態。它是一個班級的本質、個性和精神面貌的集中反映,並具體表現在班風、學風、班集體輿論和班級人際關係等方面。

聽講座有感 篇13

7月5日,由儋州市教師教育培訓中心在儋州市大戲院舉辦了一場師德培訓市級專題講座。我有幸參加了這一場師德專題講座培訓。

這次集訓與往次的集訓不同,參加培訓的是儋州市全市國小的校長和部分教師。講課的是深圳道弘教育集團的高級講師陳坤。課前,陳坤講師展示了一片段,這個片段表現不同年齡、不同性別的幫助。通過這個片段,我感悟到所有的人都有給人愛的權力空間和所有的人都有被愛的權力。短短的一個小片段,使得六至七百人的大戲院即刻鴉雀無聲。陳講師接着講了《幸福教師五項修煉》,修了一:打造教育空間;修煉二:學會用心;修煉三:學會做“人”;修煉四:學會思考;修煉五:學會學習。這個講座將近3個小時,培訓場幾乎無人走動,通過這次培訓,我深深體會到:

1、愛崗敬業。首先,要熱愛教育事業,要對教育事業盡心盡力。我們選擇了教育事業,就要對自己的.選擇無怨無悔,不計名利,積極進取,努力創新。盡心盡責地完成每一項任務,不求最好,但求更好。只有這樣學生才能受到老師的影響而努力學習,不斷進取。

2、尊重學生。每一位學生都渴望得到老師的理解和尊重。我們要與學生平等相待,只有我們把學生看重了,學生得到老師的尊重了,他們才會尊重老師,願意學習這個老師所傳授的各種知識。努力進取。作為傳道授業的老師,只有不斷的更新自己的知識,不斷提高自身素質,不斷的完善自己,才能教好學生。如果自身散漫,怎能要求學生認真。要提高我們的自身素質,這要求我們年輕教師多聽取學生和老教師的各種意見。並且自身不斷的學習,積極學習,不斷開闢新教法。

3、以身作則。教師的言行對學生的思想、行為和品質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教師的一言一行,學生均喜歡模仿,這將給學生成長帶來一生的影響。因此,教師一定要時時刻刻為學生做出好的榜樣,凡要求學生要做到的,自己首先做到。堅持嚴於律己。以上是我對師德師風的一些學習體會。我將堅持不斷的學習,使自己能在不斷更新的知識中吸取營養,能夠把自己所學奉獻給學生,更會在道德和作風方面給學生以積極的影響。

聽講座有感 篇14

為了加強學生毒品預防工作,提高學生毒品預防工作,樹立正確的人生髮展觀,我校請了五位解毒所的專業人員,專為我們講了以“遠離毒品,健康成長”為主題的講座。

這次講座主要是講:什麼是毒品、毒品的種類有什麼、毒品的危害是什麼,吸了毒品會出現什麼不良的身體狀態……此外,戒毒所的人員還給我們講了幾個因吸毒造成家破人亡的故事,讓同學們對毒品提高了警惕。

聽了這次講座,我內心深深受到震撼,為那些沾上了毒品而家破人亡的人感到悲哀!是呀!世上沒有“後悔藥”,想要不後悔,我們必須要遠離毒品,不要因為好奇心就去嘗試,我們必須要為自身的.健康着想,為養育我們的父母着想,為家庭、社會着想,不要去吸毒,如果吸毒上癮了會造成家破人亡的悲劇,所以,面對毒品,我們一定要有清醒的認識,更要有堅強的意志。

讓我們從自身做起,從身邊的一點一滴做起,遠離毒品,珍愛生命,讓毒品失去成長的土壤,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加美好。

聽講座有感 篇15

這是一個明媚的下午。我們都匆匆地來到階梯教室聽一個講座,在這一次的講座中我收穫了很多,很多!

成長中需要成功,但成功是在成長中才能做到的,而成長是比成功更重要的。成功只是某一次的結果,不能夠代表什麼。而成長是靠每一節課、每一天的積累,成長是一個過程。我們享受的是過程而不是最後的`結果。

在我們的成長路上有四個“更重要”。那就是成長比成功更重要,我們要有目標,為目標努力奮鬥。習慣比分數更重要,我們要和壞習慣告別,培養多一點好習慣。人説好習慣益終生。有了好習慣我們還需要真真正正地去行動。改進比止步更重要,我們應該想一想自己現在的學習方法是否正確,有哪一些地方需要改進。我們還要多反思,反思自己的所作所為是不是對的。自律比他律更重要,我們應該管住自己,不能別人説,你才去做。在這基礎上還要多自勵,多鼓勵自己,要相信自己。

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四個“把握”。我們要把握現在,別錯失明天的機會。我們要珍惜每一節課的時間。把握住年齡特點。別讓年齡錯位了。要認識到自己現在該做些什麼,不該做什麼。把握自主,別盲從。我們要有主見,不能人云亦云要有正確的人生觀。

我們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四個“尊重”。我們要尊重自己、尊重老師、尊重父母、尊重同學。不管對誰不尊重,那都是對自己不尊重的表現。尊重別人就等於尊重自己,對每個人的尊重都是必要的,這是人生的必修課。

成長中既有悲傷也有快樂,但經歷了失敗與挫折後,我們要學會堅韌;在遭遇到誤解和委屈後,要學會寬容;在經歷了失落和失敗後,要懂得珍惜,懂得自立。這就是在我們成長路上獲得的成功。

國小的畢業只是萬里長征的第一步。在成長的路上,還有很長的路要走,在這條道路中有很多的挫折,我們都要勇敢地走下去,前方才會有無限的光明和美好。

聽講座有感 篇16

現在國家的教育方針明確了,使學生們收穫了很多。而法律也不在是人們的肓點,人們懂得得怎樣去利用它。它呢?它也懂得了自己的職責,不停地打擊犯罪,使犯罪者望而生畏。我們懷着即將畢業的喜悦,認真地聽了這麼一堂法制課。

我們應來的是那位講師——法官,在學校階梯教室的講台上,娓娓動聽地為我們講訴着法律的知識,並適時的舉個實例,使例子給我們以教訓,令我們向崎途揮手道別。使我們明白了罪犯會犯罪的原因——仇恨、慾望使他們失去理志,做什麼事都不去思考,只是一味的蠻幹去報復他人…….在不知不覺中法制課結束了。我依舊坐在位子上痴痴地想着人們為什麼去幹壞事?難道單單只是人們滿腦子的壞想法?不,有的只是被自己的生活環境給耍了而已,其實每個人的心中都有慾望,有些人的慾望甚至比犯人的還要強烈些,可偏偏他們卻沒有犯罪,卻生活地自由自在。這是為什麼呢?原因只有一個,他們都有一顆堅毅的'恆心,並且他們都去努力改變自己,每時每刻都在尋找自我,力求改變。

突然,我腦中思考的事物一轉,竟想到了自己小時侯與夥伴玩耍,玩渴了。,正值夏季,面前有一個果園,於是我和夥伴們便偷偷地潛進果園,偷出了兩個可口的西瓜,並躲了起來,大傢伙集體銷髒。這個偷西瓜的惡性用法律來講不就是“偷竊”,想着想着,我不由地打了個冷戰,“原來偷西瓜也要坐牢,”我嘴裏説道:“下回我死也不偷了,不,沒有下回。”

現在,我們做什麼事情都受到法律的約束,以後我們一定要努力,使社會更和諧,儘量使“高級督察”——法律,可以在家中悠閒地休息。

聽講座有感 篇17

在上個星期五的下午,定海公安局女警俄老師給我們講了安全知識,使我們受益匪淺。

俄老師先講了在校園外被拐騙的現象,教育了我們無論對方怎麼誘惑都不要説話。還教給了我們逃生的辦法:大聲呼救。只要大聲呼救就能引起路人注意,人多壞蛋自然會走,這可是個好辦法。對方一般都是在很晚時,沒有幾個同學時才出來拐騙的人多,所以我們自己首先得做到不要很晚回家。這就讓我想到學校要求我們不在放學不要在學校或路上逗留,要按時回家,原來是這個原因。這使我想起以前自己在校排練合唱的那段時間,排練結束後已經很晚了,我卻還在“老地方”文具店閒逛,現在想起來感到真不應該。聽了俄老師講的課,我再也不會這樣做了,這是對自己的生命負責任,是對爸媽負責,是對社會的穩定負責。

春節是我們孩子們喜歡的節日,尤其是男孩子們更喜歡。每天都放鞭炮,“噼噼啪啪”地響個不停。可是,這些看似平常的小事,在俄老師看來是關係着安全大事的'。老師在大屏幕上出現了一幅圖片,只見圖中一兩個小男孩站在窨井蓋旁等待着,突然,不可思議的一幕發生了,窨井蓋突然蹦出來,污水跟着噴湧而出。老師給我們講解了一下。原來是小男孩太調皮,把鞭炮放到了窨井蓋裏,才會導致這樣。險情的發生,所幸的是那幾個小男孩沒離井口太近,不然後果不堪設想。這可是給男孩子們的一個忠告,同時,也提醒我們行事之前要想想:這樣做安全嗎?不能為尋歡而悲泣。一節課的時間很快就過去,原本安全知識淺薄的我如今收穫良多。我也將會把這些知識告訴自己的親人、朋友,讓他們知道生命只有一次,一定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讓我們一起創建“平安校園平安定海”吧!

標籤: 有感 講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xuewengu.com/flxy/guanhougan/nq4jpe.html